時間:2022-11-07 13:25:4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醫學護理畢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最近醫學護理畢業論文的需求比較高,但是在對醫學護理類的畢業論文進行審稿是,發現少數畢業論文存在分析或者方法沒有撰寫到位的。其實,畢業論文寫作,完整的研究過程必不可少。
向讀者展示一個完整的研究過程是畢業論文的價值體現。讓讀者能都依據畢業論文提供的信息還原研究過程,才能客觀的、科學的、真實的評價研究結果。但目前畢業論文中,常見的問題就是完整性不好,對象與方法部分過于簡單,許多讀者感興趣的與研究質量相關的關鍵環節及其細節缺少必要介紹,無法確認研究結果是否真實可信。導致醫學護理畢業論文寫作過于簡單的原因至少有兩個。
第一個原因是研究者不自覺的行為,即研究者是研究的親歷者,對所有細節都很清楚,醫學護理畢業論文時會不自覺地寫得很簡單,認為這樣寫就夠了。但讀者沒有做過此研究,簡要的介紹不能滿足完整還原研究過程的需要,許多疑問困擾讀者,使其無法判斷,導致論文的質量下降。解決辦法是研究者轉換角色,假定自己是讀者,在沒有研究經歷的情況下能否看懂、能否完整還原研究過程。從讀者角度看醫學護理畢業論文會發現中的缺陷和不足,只要補充完善即可明顯提高醫學護理畢業論文質量。
第二個原因是論文版面限制,要壓縮字數,較容易刪減的部分就是對象與方法,這也會導致論文質量下降。當審稿專家和編輯提出刪減建議時,研究者應依據完整還原研究過程的原則,評估建議是否合理。對于不合理的刪減建議,可以通過回信申述保留相關內容的意義和重要性,力爭說服審稿專家和編輯撤銷不合理建議。根據經驗,只要申訴合理,原稿中的相關內容通常能夠保留。
撰寫畢業論文是對醫學生綜合素質與科研能力的全面檢驗,其完成過程是學生在掌握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基礎上,綜合運用的過程[1]。因此,筆者想通過該調查了解醫學院校臨床實習本科生畢業論文撰寫的影響因素,并提出相應的改進建議,以期對本科生畢業論文撰寫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幫助。
1對象與方法
1.1調查對象
選擇2011年9月-2012年4月在4所二級甲等以上醫院實習的本科生52人作為調查對象。納入標準:(1)在醫學院校學習醫學知識3年或者4年,最后一年在臨床實習中需撰寫畢業論文的本科生;(2)被調查時正在從事醫學院校臨床實習;(3)愿意參與本項調查。其中男2人,女50人;年齡22-25(23.2±0.8)歲。專業:護理專業33人,占63.5%,其他專業19人,占36.5%。實習醫院等級:三級醫院42人,占80.1%,二級醫院10人,占19.2%。
1.2方法:采用問卷調查法
1.2.1通過參考有關文獻及與本科生座談資料自行設計問卷。問卷包括四個部分:①本科生的一般資料,包括年齡、性別、專業及實習醫院。②學生所屬院校在畢業論文撰寫方面所做工作、實際效果與學生對學校的期盼。③實習醫院對畢業生論文撰寫的影響以及實習生對醫院的期盼。④學生對撰寫論文的認識以及實際撰寫論文的能力。問題以單項選擇題為主,多選題2題,有專門標注。
1.2.2由調查者向被調查者說明調查的目的,并逐條講解調查內容,讓他們在充分理解后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自行填寫,填寫完畢后調查者逐項檢查,確認沒有遺漏后回收。共發放調查問卷52份,回收52份,有效問卷52份,有效回收率100%。
1.2.3統計學方法
調查所得資料用MicrosoftExcel軟件建立數據庫,進行統計描述。
2結果與討論
通過本次調查得知,影響醫學院校臨床實習本科生畢業論文撰寫的因素歸納起來有三個方面:
2.1學校方面本次調查顯示:①82.7%的醫學院校雖然開設了論文撰寫方面的課程,但有63.5%的學生認為院校開設的此類課程少。②在實用性方面,有65.4%的學生認為這些課程對實際論文撰寫的幫助不大,只是知道了論文的撰寫格式。③只有7.7%的學生掌握了數據資料收集、統計分析方面的知識。因此,學生希望學校做如下改進工作:①學校在優化課程設置的基礎上,建議提高教師授課技巧。如在學習統計學課程時,老師應側重實際應用方面的講解,教會學生不同的數據資料該用哪種相對應的統計方法?具體意義是什么?②在撰寫論文實際需要的能力方面,學校應該加強對學生論文選題的指導,以糾正在以往畢業論文中存在的選題過大、查新不準、設計不夠科學等問題[2]。③筆者建議學校安排學生參加論文撰寫講座和模擬演練。
2.2實習醫院方面
2.2.1指導老師本次調查表2顯示:①86.6%認為醫院非常有必要為實習生提供論文指導老師。②80.8%表示需在老師的指導下才能完成畢業論文的撰寫,這說明了醫院提供論文指導老師對實習生畢業論文撰寫的重要性,這與某些文章的見解相一致[3]。
2.2.2實習科室的合理安排調查顯示:①73.1%的學生認為進入臨床實習初期即要求學生確定論文題目感到迷茫。②82.7%認為醫院實習科室的安排對論文定題有影響。筆者認為這可能是學校純理論性教育與臨床實踐有一定的差距所致,實習醫院可以在統一安排科室輪轉的基礎上增加一點學生的自主性。比如在接近論文選題那段時間,通過讓實習生自主選擇感興趣的科室進行2-4周的專科實習,配合臨床論文指導老師的指導,進一步熟悉該???,了解本??频膰鴥韧獍l展動態,增加學生畢業論文撰寫的興趣,以明確畢業論文撰寫的方向。另外,還可以安排學生參加實習醫院舉辦的論文撰寫相關講座、論文匯報會和科研課題開題報告會等,甚至可以安排學生參加實習醫院部分科研工作。
2.3學生個人方面調查顯示:①只有26.9%對撰寫論文感興趣。②53.8%覺得撰寫論文非常難,30.8%不知道論文的選題,覺得無從下手。③有40.4%的本科生不知道如何進行數據資料的收集與統計分析。筆者建議:學生在大學三年級起可以梳理并確定自己感興趣的???,著重了解和掌握該專科的國內外發展動態,以便為最后一年臨床實習畢業論文定題做好充分的準備。最后,學生進入臨床實習早期就應勤觀察、勤思考,理論聯系實際,以便早日選好、選對論文題目;并充分利用實習醫院現有的資源,例如臨床指導老師、醫院的圖書館等,要積極主動與論文指導老師溝通、交流,得到老師的指導,使大家不再感到撰寫論文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3小結
通過對52例醫學院校臨床實習本科生畢業論文撰寫影響因素的調查,發現醫學院校臨床實習本科生在畢業論文撰寫上,學校、實習醫院、學生個人還有很多工作需要改進,實習醫院、學校應該為臨床實習本科生畢業論文撰寫提供更多的幫助,如實習醫院可以允許學生自選專科實習2-4周來完成畢業論文的撰寫;學生個人應該以更加積極主動的態度努力提高與撰寫論文有關的各種能力,如思維能力、創新意識和科研能力等。
參考文獻
[1]孫成均,余倩.加強本科畢業論文指導工作培養高素質衛生檢驗人才[J]現代預防醫學,2004,31(5):757-758.
1.1一般資料選擇
本學院2007幅護理專業本科畢業生,共182名。隨機分成兩組,其中實驗組62人,對照組120人。年齡21~23歲,女生占95.61,男生占4.39。
1.2研究方法
1.2.1制定PsBH培訓內容
PSBH培訓內容主要包括4個方面:PSBH概況、哲理和使命等的介紹、選擇健康問題的思維,擬定解決問題的方案,制定行動方案,明確評價指標和方法。
1.2.2實施實驗
組采用PSBH指導方式,對照組采用傳統的論文指導形式。在給學生培訓前組織課題組老師學習PS—BH,討論并制定PSBH訓練流程,見圖1。
1.2.3PSBH效果評價
自行設計“PSBH培訓調查問卷”對PSBH培訓和效果進行評價,該問卷內容包括學生對研究選題、科研設計、發現健康問題、資料收集、統計分析和論文寫作等步驟,以及對PSBH培訓班課程安排、教學效果和整體效果評價2個部分。每個條目按“很好、較好、一般、沒有”4級評分,另設有一個開放性問題讓學生自由補充回答。于2011年6月初發放給學生,隨畢業論文一起回收,回收有效問卷6O份,有效率96.77。另外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畢業論文成績、畢業論文選題類型進行比較。
1.3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進行數據分析和統計處理。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用百分比進行描述性統計,研究數據處理采用Y檢驗、t檢驗。以P<O.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學生對PSBH培訓效果的評價
調查顯示98.31學生對PSBH培訓課程、科研指導的整體效果持肯定態度,通過培訓課程認為自己較好掌握PSBH方法的占71.19。有71.19的學生認為使用PSBH可幫助發現需解決的健康問題。認為PSBH對研究課題選題有較好啟發的學生占83.o5,而認為對科研設計有較好指導作用的僅占38.98。在對查閱文獻、資料收集及正確運用統計學方法方面認為有較好啟發的分別占69.49和72.88,有66.1o的學生認為對論文撰寫有較好的幫助。在課程安排上,學生認為比較合理占52.54。在培訓中,對討論法、案例法的教學效果達到較好以上的占5O.84。
2.2兩組畢業論文成績比較
實驗組畢業論文成績79.97±5.89與對照組78.62±6.15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3兩組畢業論文類型比較
兩組學生畢業論文選題在實驗研究論文和綜述兩類的選擇上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3討論
3.1PSBH培訓可有效引導學生護理科研的開展
PSBH的實施過程是以“解決問題,促進健康”為目的科研思維模式,它的立足點足“利用現有的資源去解決小型的、現實的、力所能及的健康問題”,引導學生從tl已最關注、易解決的問題著于,循序漸進的深入護理科研。但PSBH仍有同于科研的地方,其強調的是引導,在研究內容、方法、過程等方面不及科研要求的嚴謹,它用淺顯易懂的方法教會學生護理科研的完整步驟,且易于學生理解掌握,而不是一開始用高深的科研方法、手段將學生拒之門外。從本課題的調查顯示,98.31學生對PS—BH培訓課程、科研指導的整體效果持肯定態度;認為有助于發現健康問題的占71.19,對選題有較好啟發的占83.O5。可以看出學生通過PsBH培訓指導,能夠去發現需要解決的健康問題,形成研究的方案,而不是在選題的時候顯得茫然無助。而且課題組將PSBH培訓安排在學生實習之前,通過培訓后,學生可以帶著初擬定“需要解決的問題”進入臨床實習。在實習過程中再和指導老師進行討論,進一步完善選題及研究方案的設計。讓學生有充分的準備進入臨床課題的研究,這樣既可增加學生對科學研究的興趣,也能保證學生畢業論文的順利完成。
3.2PSBH培訓有助于學生科研思維的培養
護理本科層次的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應重在過程的實踐l7j,并不需要學生去做高深和復雜的研究,對學生科研思維的訓練才是培養學生科研能力的初衷。本調查顯示兩組學生畢業論文成績無顯著差異,而在論文類型中,實驗組撰寫實驗研究論文的人數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且撰寫綜述的人數低于對照組(P<0.01)??梢钥闯鯬SBH能夠幫助學生獲得去探究臨床問題的方法,發現自己研究的興趣點,以至學生選擇研究性課題的較多。這可能與在PSBH培訓中引入臨床實例,分析如何去發現問題,確定問題;怎樣設計研究方案;在缺少研究經費的情況下如何通過現有的資源去解決問題;通過討論幫助學生找到合適的選題等有關。這樣的過程對學生的科研思維能力訓練起到較好的引導作用。為此,在后期調查中學生普遍反映應將PSBH的方法融人到《護理科研》課程中,這樣便于更好的掌握和運用PSBH,指導其撰寫畢業論文。•醫學教育•doi:10.3969/).issn.1671-8348.2014.19.054重慶醫學2014年7月第43卷第19期
3.3PsBH指導時間問題
PsBH課程培訓的時間較短,護生在校期間從提出觀點、討論、確定選題到進入lJ術實習的時間僅有1個月,一半左右的學牛認為課程時I1_iJ安排I,人_理,教學方法還需要作進步改進。此在F•步研究tI,需進一步修訂、完善PSBH培訓方案,根據情況適、f,延長培訓時問,改進教學方法。然后再次進一步驗汪PSBH的¨丁性。
1.題目
畢業論文題目應該明確、精練、有概括性。題目的字數一般在25字以內,必要時可加副標題。
2.摘要與關鍵詞
摘要
應概括地反映出畢業論文的目的、內容、方法、成果和結論。中文摘要以300~350字為宜。外文摘要內容及格式應與中文摘要一致,英文摘要約250個實詞。
關鍵詞
從論文標題或正文中挑選3~5個最能表達主要內容的詞作為關鍵詞,按詞條的外延層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同時有中、英文對照,分別附于中英、文摘要后。
3.目錄
目錄中的標題要與正文中標題一致,要求標題層次清晰,標明頁碼。
4.正文
正文是畢業論文的核心部分,一般應包括緒論、主體及結論等部分。
4.1緒論(前言、引言)
緒論(前言、引言)一般作為第一部分,是畢業論文主體的開端。包括畢業論文的背景及目的、國內外研究狀況和相關領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本課題的意義、采用方法、理論依據和具備的條件、畢業論文構成及主要內容等。
4.2本論
本論是畢業論文的主體,包括實驗材料、研究內容與方法、實驗結果與分析(討論)等。在本部分要運用各方面的實驗結果和研究方法,分析問題,論證觀點,盡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學術水平。本論應該結構合理、層次清楚、重點突出、文字簡練通順。對論文中出現的名詞術語、物理量、公式、數字、圖表、符號、計量單位等一律采用國際、國家通用標準。
4.3結論
畢業論文的結論單獨作為一章編寫。結論是畢業論文的總結,是整個論文的歸宿。要求精煉、準確地闡述自己的創造性工作或新的見解及其意義和作用,還可進一步提出需要討論的問題和建議。
5.參考文獻
畢業論文的撰寫應本著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凡有引用他人成果之處,均應按論文參考或引證的先后順序排列于參考文獻中(15篇左右)。
6.致謝
致謝中主要感謝導師和對畢業論文工作有直接貢獻及幫助的人士和單位。
7.附錄
對于一些不便放入正文中、但作為畢業論文又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或有重要參考價值的內容,可編入畢業論文的附錄中。
基礎醫用化學論文范文欣賞:
【摘要】本文針對大一醫學生各門基礎化學課程實驗教學的改革探索,從精選實驗內容、優化實驗項目到改進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手段等各方面采取的措施進行小結。
【關鍵詞】化學課程;實驗教學;改革
面向醫學院一年級新生開設的醫用基礎化學課程包括《基礎化學》、《無機化學》及《有機化學》等,涵蓋臨床醫學、預防醫學、藥學、醫學檢驗技術、護理學等專業。在課程教學中,實驗課是最能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科學思維方法的環節,鑒于中學階段學生進行化學實驗訓練很少甚至空白,如何在大一時利用有限的實驗課學時更好地培養醫學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驗能力已成為課程教學的重要任務。多年來,各高校針對化學各專業學生進行的基礎化學實驗內容及體系的改革與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4],普遍建立了“基礎實驗-中級實驗-綜合實驗-創新實驗-畢業論文”一條龍的實驗教學體系,時間從大一延續至大四。將這些成功經驗照搬用于醫學生的化學課程實驗教學顯然是不合適的。醫用基礎化學課程的實驗教學不僅需要結合醫學專業特色挑選實驗內容,更得考慮在有限的實驗時數內,通過教學方法及手段的改革與實踐,激發大學一年級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教學質量。對此,我們進行了如下一些探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精選實驗項目,優化實驗內容
基礎化學實驗“水質總硬度測定”[5]除了自來水樣外,增加了岳麓山泉水、白沙井水兩個樣品,不僅激發學生興趣,還能通過水質硬度大小對人體健康影響的討論,培養學生對醫學專業的熱愛。
在“熔點測定”[6]實驗中,除了練習毛細管法外,還將顯微熔點測定儀以及數字化熔點測定儀的使用方法介紹給學生,使學生在掌握經典方法的同時認識較先進的儀器設備。待實驗經費較充裕時可以考慮購買,讓學生動手操作并引導學生對實驗手段、實驗結果進行對比。
“常壓蒸餾及沸點測定”[6]除了蒸餾工業酒精外,將另一樣品溴苯改為汽車防凍液,因為溴苯毒性大,不符合綠色化學理念,另外,化學實驗課程體系改革的基本要求是“橫向整合,縱向打通”,重視課程的層次性和教學內容的相關性[1],將《基礎化學》理論課中學習的依數性凝固點降低、沸點升高與《有機化學》課程基本操作訓練聯系起來,既貼近生活,提高學生實驗的積極性,又補充和完善了防凍液的基本性能[7]數據;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認識到知識體系的系統性。
及時將文獻中介紹的新知識、新方法及科研成果引入到實驗中。例如,“乙酸正丁酯的制備”,將催化劑由濃硫酸改為一水合硫酸氫鈉[8]及TiO2/SO42-固體超強酸[9],按照綠色化學的理念對實驗內容進行相應改進。同時,該實驗對產品的表征除了根據餾液的沸點外,將折光率的測試改為確定樣品密度,只需在稱量產品質量后量取產品體積即可,操作簡單易行。產品沸點以及產品密度相互佐證,提高了產品表征的可靠性。
2改進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手段
化學實驗一般遵從學生預習、老師詳細講解示范以后學生動手操作的教學模式,在實驗講解的過程中總會有少數學生心不在焉或似懂非懂,導致實驗過程不順利或影響實驗結果。采用提問式、討論式或其它方式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比如“乙酸正丁酯的制備”:如何創造條件使平衡右移?反應完成后最經濟有效的除去雜質方案?產品的表征可以通過哪些方法或途徑等問題的提出,都能引發學生進行思考并參與討論,或者由某一學生演示實驗裝置的安裝、分液漏斗的使用操作等,使每位學生都能用心參與,不再有旁觀者,進而對實驗方案、操作步驟以及原理都有充分地認識,做到動手前對整個實驗過程思路非常清楚、實驗時心中有數。
對實驗中學生遇到的問題,盡可能采用啟發式或者探究式的教學方法,和學生通過討論找出問題所在并得到解決方案,比如“分子模型操作”實驗中,有學生對含兩個相同手性碳的酒石酸化合物的球棒模型與Fischer投影式的表達以及內消旋化合物、對稱面和對稱中心的概念理解感覺有困惑,指導老師在學生做好模型的基礎上,先要求學生回憶Fischer投影式書寫規則,再結合模型進行Fischer投影式的表達;接著借助內消旋酒石酸分子模型說明對稱面、對稱中心的定義;最后和一對對映體的模型進行對比,使學生充分理解內消旋化合物的含義?!耙宜嵴□サ闹苽洹?,直接回流法和分水回流法哪種方法產率較高?建議和同組同學商量后選定其中一種方法進行實驗,合成產品產率的高低影響因素有很多,只有通過整個班甚至整個年級兩種方法實驗結果的統計才能得出較為合理的結論?!八|總硬度測定”實驗,有些滴定后的樣品放置一段時間后為什么返紅?分水回流法制備乙酸正丁酯,分水器在實驗過程中如果發現有點漏,如何補救?等問題,教師不是簡單地給出一個答案,而是要求學生經過思考、討論,分析可能原因并通過實驗確認結果如何。啟發式或探究式教學方法的實施可以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與同組同學的商量、討論解決問題的同時,培養了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實驗過程中貫穿綠色化學理念,例如要求學生預習并思考,實驗會產生哪些廢物?如何處理?另外,節水、節電、節約試劑,比如蒸餾裝置,相對兩組冷凝水串連并將冷凝水開到最小;乙醇可反復用于“從茶葉中提取咖啡因”等,是我們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加強學生綠色化學意識的一些做法。
在改進教學方法的同時,利用實驗錄像素材,結合PowerDirector、Authorware等軟件制作視頻以及多媒體實驗教學課件[11-13],可以保證在較少的時間里盡可能多地介紹相關化學實驗知識。目前已完成實驗視頻5項,包括水蒸氣蒸餾、分光光度法測定鐵等,并已應用于2012、2013級醫學各專業學生的實驗教學中,效果良好。逐步開展和完善現代化實驗教學手段,是醫用基礎化學課程實驗教學改革的重頭戲,任重而道遠。
通過教學方法的改進和教學手段的提升,使學生帶著問題和對問題的興趣進行實驗,能增強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信心,促進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對醫用基礎化學實驗課的能動性,保證教學質量,為后續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樹永,張劍榮,陳六平.大學化學實驗教學改革的基本問題和措施初探[J].大學化學,2009,24(4):24-28.
[2]肖小華,鄒小勇,張杰鵬,等.基礎化學實驗(綜合)教學改革與實踐[J].大學化學,2013,28(4):36-38.
[3]付穎,葉非.基礎化學系列實驗課程體系優化[J].大學化學,2013,28(2):25-28.
[4]朱莎娜.基礎化學實驗教學改革與探索[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1,9(3):186-187.
【關鍵詞】麻醉 ;心理; 手術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2-0426-01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2009-01/2009-12 對90例患者進行心理觀察治療,其中男50例,女40例,年齡3―82歲。
1.2 策略畢業論文
(1)術前訪視:了解手術患者的心理不足,準確淺析碩士論文患者的心理特點,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采取相應的治療措施。(2)心理疏導:以手術患者及家屬為主要對象,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介紹有關疾病的注意事項,麻醉配合、手術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具體內容如下:
1.2.1 心理狀態淺析碩士論文
(1)緊張和恐懼心理:由于患者對手術室環境陌生,對手術麻醉的策略畢業論文及配合認識不足,擔心麻醉不安全或發生意外而產生緊張、恐懼、焦慮不安的心理,通過交感神經系統的作用,使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引起血壓升高、心率加快等,可直接影響手術效果。同時,患者會向醫生提出許多不足,如麻醉時意識是否清醒,有什么不適反應,麻醉后是否還會疼痛等。(2)悲觀和絕望心理:產生這種心理的患者多數病情較重,需要全身麻醉?;颊邠氖中g治療能否成功,因此產生悲觀和絕望心理,進手術室時還會流露出與家人永別的悲傷感。(3)擔心麻醉效果:患者迫切希望能安排責任心強、技術高超的麻醉師給予最佳麻醉,以消除手術所致的疼痛及不適感覺。同時又十分擔心麻醉發生并發癥或意外而不能復蘇,所以患者常常對麻醉顧慮重重。
1.2.2 心理治療
1.2.2.1 取得患者合作
麻醉師在術前看望患者,進行心理咨詢,耐心聽取患者的意見和要求,向患者及家屬介紹手術麻醉的配合知識、施行的方案及采取的安全措施,使患者對所實施的麻醉有初步了解。增強患者對麻醉及手術成功的信心,消除患者的緊張和恐懼心理,建立信任感,使患者以最佳心態去迎接手術。
1.2.2.2 獲得安全感
向患者說明手術過程中將始終陪伴患者,并暗示患者麻醉師醫術高超,麻醉策略畢業論文安全可靠,消除患者的顧慮,使其放心,獲得對麻醉的安全感。
1.2.2.3 講解有關注意事項
麻醉師應儀表整潔,舉止端莊,態度和藹地迎接患者,幫助患者盡快熟悉環境。手術中麻醉時動作要敏捷,有條不紊,操作嫻熟、準確,提高麻醉的成功率,減輕患者的痛苦。術中要注意觀察患者的情緒變化,了解患者的心理動態,關心患者的需要,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如患者意識清醒,麻醉師要用溫和的言語給予安慰和鼓勵,使患者感到親切溫暖,保持平靜樂觀情緒。對不同病情的患者,要用適當的語言,交待手術中所出現的常見反應,如腹部手術牽拉內臟時會有不適感和疼痛,讓患者有一定的思想準備,并囑患者做深呼吸盡力放松,以減輕不適。手術結束后,應告訴患者麻醉后的反應及注意事項,鼓勵患者以堅強的意志忍耐和克服術后疼痛,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減輕因軀體麻醉帶來的不適感,為疾病早日恢復創造良好的心理狀態。
2 結果
本組均積極配合治療,手術順利進行。
3 討論
在麻醉醫師術前訪視工作時,發現多數病人對麻醉和手術存在恐懼心理,導致術前難以入眠,入手術室后血壓、心率波動明顯,肌緊張甚至暈厥。有調查顯示,有69.3%患者在術前存在恐懼憂慮,包括對手術失敗、死亡、創口疼痛的擔心,有86.7%患者希望入睡后再進行手術,有23.6%患者擔心睡著后能否安全蘇醒。圍手術期實施心理干預,使患者科學、客觀地認識麻醉和手術,減輕心理負擔,穩定患者情緒,降低焦慮和緊張程度,從而有效調節圍手術期患者的應激反應水平,使患者進入積極的術前狀態,主動配合麻醉和手術,有利于患者順利度過圍手術期。
通過以上的心理指導治療,心理狀態均有明顯轉變,麻醉師掌握與患者恰當的思想交流技巧,不僅能體現出指導合作和共同參與的新型醫患關系,同時也能使患者獲得足夠的思想準備,緩和緊張心理,較好的適應手術,以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加速機體的康復,從而提高手術成功率。 隨著醫學模式的發展、轉變,手術室工作人員做好麻醉患者的心理護理顯得十分必要。其內容包括:麻醉前熱情訪視,麻醉過程中全面關心,麻醉后認真隨訪。一切以患者為中心,處處為患者著想,待患者如親人。同時要掌握交流技術,與各種麻醉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不斷提高護理質量,確?;颊唔樌踩冗^麻醉這一關。國內心理干預在麻醉、手術應用的實踐證明,圍手術期實施心理干預能夠調整患者的心理狀態,減輕麻醉和手術給機體帶來的不利影響,降低術中和術后并發癥。目前,圍術期的心理干預在國內尚未廣泛開展,心理療法的應用尚處于初始階段,但是心理因素在疾病的發生發展中的作用愈加受到重視,其研究將得到不斷深入,并逐漸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系統的圍手術期心理干預策略畢業論文,并給予罹患疾病的患者解除痛苦帶來福音。
參考文獻
文章編號:1003-1383(2011)06-0800-03 中圖分類號:R 471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1.06.056
護理學專業已提升為一級學科,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在于培養護理創新人才。我國頒布實施的本科醫學教育標準――護理學專業中要求護理本科畢業生“應具有基本的臨床護理工作能力,初步的教學能力、管理能力及科研能力?!痹诔珜撔戮竦慕裉欤鰪妱撔碌囊庾R,培養創新型護理人才顯得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緊迫,而創新型護理人才培養的基礎,就是學生在校期間創新意識的形成和科學研究能力的培養,提高護理本科生的科研創新能力是護理教育的主要培養目標之一。我校地處經濟欠發達的少數民族地區,60%的學生來自基層及少數民族地區,畢業后絕大多數回到基層工作。近幾年來隨著國家新醫改政策及新農村合作醫療的實施,基層醫療事業迅速發展,但高端護理人才缺乏,急需具有創新能力的護理人才充實到臨床及護理管理的崗位。本著“加強基礎、突出素質、注重能力、引導創新”的原則[1],為了更好地實踐我校培養“精醫術、懂人文、有理想、能創新”的辦學定位,近年來實施護理本科生科研導師制教學改革實踐,取得較滿意效果。
對象與方法
1.對象 以我校2004級、2005級、2006級五年制護理學本科(英語方向)共150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女生143名,男生7名,年齡19~23歲。
2.方法 按照人才培養方案實施教學計劃,并在此基礎上實施科研導師制針對性培養學生科研能力,具體做法為:①選聘導師。由護理學院在學校專、兼職教師中選拔責任心強,副高以上職稱或碩士以上學位的教師擔任導師。并將導師的基本信息及研究方向、研究成果向學生公布。②選擇導師。一般于大四第二學期開始,由學生根據自己的研究興趣和對導師的了解自行選擇導師,由每位導師確定帶2~3名學生。③開展系列專題講座。在完成人才培養方案中規定的《預防醫學》《文獻檢索》《護理研究》等相關課程的基礎上,以專題講座、參加相關學術活動、小講課等形式加強科研能力的培養,內容包括科研基本知識、護理科研概況、統計學基本知識、護理論文撰寫方法等。④舉辦科技創新活動。學生自由參加學校及院系組織的科技活動。⑤到基層教學基地掛職鍛煉進行社會實踐活動。⑥科研實踐。學生進入臨床實習前在導師指導下進行科研選題,撰寫科研立項標書,進行開題報告,由護理學院組織專家進行評審,學生獲立項后帶著課題進入臨床實習,在實習過程中由導師和臨床帶教老師共同監督實施課題。實習結束回到學校后安排2~4周時間撰寫論文,由護理學院組織進行論文答辯、評分。
3.評價 ①科研立項:由護理學院組織科研開題報告,專家組從選題意義、科學性、實用性、可行性、創新性、譯文、課題完成量等七方面評價,答辯通過給予立項,不能通過者由導師根據專家意見指導學生修改,合格后給予立項。②論文評價:畢業論文成績由導師評分、專家評分、答辯小組評分三部分組成,比例為3∶2∶5;評價標準從學術價值、實用性、創新性、論點論據、語言文字、參考文獻、答辯情況等七方面進行評分,總分90分以上為優秀、85~89分為優良、80~84分為良好、60~79為分合格、59分以下為不合格。
4.統計分析 采用SPSS 11.5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
結 果
1科研課題研究內容 150項學生科研課題研究內容,前三位順位依次為:調查分析、臨床護理觀察及健康教育。而新技術運用、護理管理和教學改革所占比重較低。見表1。
2.課題完成情況 150名學生中有144名學生能按計劃實施并如期完成,占96.0%。6名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無法實施或完成課題而要求更改研究內容,并在導師指導下調整,最終能完成課題。
3.論文評價 論文評分優良率為42.0%,良好以上的達79.33%,無不合格論文。見表2。
討 論
創新是人類特有的認識能力和實踐能力,是人類主觀能動性的高級表現形式,是推動民族進步和社會發展的不竭動力。新世紀以知識創新為突出的特征,創新教育已成為我國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創新離不開科研,科研是學科建設和專業發展的基本活動,是加強護理研究、推動護理學科建設和專業發展最重要的環節。張金萍等[2]認為21世紀的護理工作很大一部分內容將是以健康人而非病人為對象開展預防、保健、社會服務等工作,根據社會市場需求和衛生保健事業發展需要,護理學專業的學生應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具備自然科學、社會人文科學、醫學基礎知識和先進的護理理論及技能,能在不同類型的醫療衛生、保健機構從事臨床護理、預防保健、護理管理、護理科研工作的高級應用型護理人才。本科生導師制是近年來許多高校在借鑒國外高校辦學經驗的基礎上,為適應我國高等教育發展需要,探索學生教育和管理的一種新的工作機制[3]。我們通過實施導師制針對性地培養本科生的科研創新能力,初步顯現人才培養效果。
1.建立初步的科研意識 護理本科生應具備初步的科研意識已是護理學界的共識,隨著護理學科的提升,加快學科建設步伐成為重中之重,而科研意識淡薄、科研能力欠缺是護理隊伍普遍存在的問題,除歷史原因外與隊伍學科氛圍有密切關系,要改變這一現狀必須從護理教育抓起。在國外,護理科研工作主要由博士、碩士畢業生承擔,對本科及大專生未作要求[4],但美國的一些研究型大學為提高本科教育水平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而加強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養,提高其創新能力,培養學術后備人才則成為這些改革的中心環節[5]。當前我國護理博士生幾乎是鳳毛麟角,碩士生的教育也在起步發展階段,護理科研的重任落到護理本科畢業生的肩上。我們通過本科生科研導師制的實施,三屆護理學本科學生科研立項達150項,從結果看到,雖然學生科研立項的內容比較局限,新穎性不夠,45.33%為調查分析,新技術應用僅占5.33%;論文撰寫的優秀率僅為7.33%,質量有待提高,但重要的是學生有了實踐機會,科研意識有明顯的提高。
2.培養初步的科研能力 護理本科生學制五年,在校學習時間相當充裕,參加校園文化、學術活動的機會多。我們在入學后第一、第二年就有計劃地安排學生利用節假日定期輪流到實踐教學基地掛職,在老師的指導下參與力所能及的實踐活動,讓學生早接觸臨床、早接觸實踐、早接觸病人、早接觸社會,在實踐活動中激發學生臨床思維和評判性思維,發現問題,萌發探索及解決問題的好奇心和強烈欲望,導師因勢利導地培養創新思維,為科研選題和開展科研工作打下基礎。本科生通過課堂-實踐-文獻檢索-選題-立項-撰寫科研標書-開題報告-實施課題-撰寫論文-論文答辯,經歷科研工作的全過程,體會其中的艱辛與獲得成功的快樂,更重要的是在實施過程中認識到自身知識的不足,激發學習興趣及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論文評分結果顯示優良率為42.0%,良好以上的達79.33%,說明學生在導師指導下掌握科研的基本步驟、方法和科研論文書寫的程序與要求,具備初步科學研究的能力。
3.符合以臨床需求為導向的人才培養目標 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及新技術新方法的應用,人民群眾對護理技術要求不斷提高,傳統的護理常規不能滿足服務對象的需要,臨床需要的護士是醫學基礎知識牢固,專業知識扎實,技能操作熟練,溝通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具有獨立思考及臨床思維能力,在工作中不墨守陳規,能不斷創新的新型高級護理人才。而在欠發達地區對上述新型高級護理人才更是求賢若渴,如我校所處地域是全市總人口382.63萬人,有12個縣區的少數民族地區,2010年底注冊護士有4000多人,具有碩士學位的注冊護士只有1人。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本科畢業生充實到臨床一線,對本地區護理學科的發展更是非常緊迫而具有戰略性意義的。當前護理本科教育階段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學時明顯不夠,如我校的培養方案中《護理研究》理論課為僅18學時,為了彌補不足我們采取專題講座,課外活動及假期的社會實踐來補充,經過幾年的實踐取得一定成效,既能節省學時,又能使學生在實踐中學到知識提高能力。
4.科研能力培養的教學改革思考 科研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學校教育階段是培養的基礎,護理本科生文化基礎較好,具備有科學研究的潛質,學校如能正確引導,樹立科研意識,讓學生掌握基本科研方法對今后工作有重要的意義。實踐中我們體會到,讓學生直接參與到科學研究工作,經過親身體驗,從中感悟科學的嚴謹、倫理道德的重要,樹立科學研究的意識,培養創新能力。作為護理教育策劃者及護理教學管理者,應從有利于學科可持續發展和有利于學生成長成才的角度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整合課程,優化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手段,不拘泥于課本和課堂,利用一切教學資源全面培養學生科研能力。我們體會到導師制的優勢是:導師對學生的知識、能力和興趣有比較深入的了解,能正確引導學生樹立科研意識,逐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做到有的放矢;同時學生能在直接參與導師課題實施,協助導師進行資料收集,數據錄入等具體科研工作,有比較多的機會與導師溝通交流。實踐證明,學生課題的水平,撰寫論文的質量與導師的水平和能力及指導程度有密切的關系,沒有導師的正確指導,僅靠課堂中講授學生是無法進行科研立項并實施的。因此,導師制能提高護理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是培養創新型護理人才的有效模式。不足之處是少部分導師因教學、臨床或管理工作任務繁重,對學生投入精力不夠,今后將進一步完善。
總之,注重護理本科生科研能力培養將有力地推動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和人才質量的提高,將為社會輸送更多思維敏銳、素質全面的創新護理人才,從而促進護理專業人員學術和社會地位的提高[6]。培養護理本科生的科研能力,除了學校、學生重視外,與臨床帶教老師的科研能力和意識、實習醫院的科研環境有緊密切的聯系,需要參與護理教學的各機構、部門、人員多方共同努力才能保證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劉東玲,楊培常,李 偉, 等.護理本科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效果評價[J].護理研究,2010,24(10B):2705-2706.
[2]張金萍,劉文慶,劉麗華,等.護理學專業基礎醫學課程新體系的構建[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10,30(7):89-90.
[3]曾凡東.科學評價是本科生導師制健康發展的動力[J].當代教育論壇2005(3):30-31.
[4]仇瑤琴,陳曉英,沈園園,等.護理本科生科研創新能力培養存在的問題與探討[J].護士進修雜志,2010, 25(3):214-215.
[5]Chapman H.Towards effective group-work in nurse education[J].Nurse Edue Today,2006,26(4):298-303.
關鍵詞:衛生事業管理碩士;社會醫學和衛生事業管理碩士;課程體系;專業能力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0059(2013)02-0092-05
我國社會醫學和衛生事業管理專業從建立以來,其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一直備受學者們關注。研究目的是為衛生組織培養具有合理的知識和能力結構的人才提供借鑒。這些研究指出了現行方案不盡合理,并提出完善或改革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的建議。但是,大多數研究都只關注設置的課程名稱,提出的建議大多是增加或減少某些課程,涉及課程設置的指導思想和課程設置依據的研究幾乎沒有。
本文通過對美國五所世界一流大學——哈佛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明尼蘇達大學、密歇根大學和堪薩斯大學衛生事業管理碩士培養方案的研究,歸納總結了該課程體系的特點,揭示了其課程設置的指導思想和依據,并從中獲得改革我國社會醫學和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碩士課程體系的啟示。
一、美國MHA課程體系特點
在美國,MHA是碩士研究生水平專業學位,授予完成衛生事業管理職業需要的知識和能力課程的學生。該學位課程一般由隸屬各大學的公共衛生學院衛生政策和管理系提供。對于全日制無醫學背景學生,學制通常為兩年;有醫學背景的生源學制為一年;有的學校為在職學習的學生提供3年學制課程㈣。各大學衛生政策和管理系根據自己的內部資源和外部需求,同時為學生提供衛生政策、衛生經濟和衛生政策/管理/經濟研究等學位,但是因為培養目標不同,其課程體系與MHA相似而不相同。MHA課程的使命是為衛生組織準備和訓練高中低層管理者,課程體系一般分為以下幾個層次: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以及選修課。該課程體系特點如下:
(一)以專業能力為核心,以高級認知能力為重點
專業能力是指從事某專業所需的知識、技能和洞察力。專業能力的界定始終是國外大學教育工作者不懈的追求,因為課程設置以專業能力為核心,才能培養有能力從事專業工作的人才。
密歇根大學唧根據美國國家衛生領導力中心研發的衛生領導力能力模型確定了MHA學生應該具備五個方面的專業能力。第一,評價和分析能力:確定問題和收集、整理、歸納、利用相關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評價和分析能力通過開設衛生政策、統計、經濟、運營、財務、人口健康、決策等課程實現。第二,溝通能力:有效的書面和口頭傳播技能。溝通能力可以通過人際互動、團隊活動、實習和畢業論文等實踐課程得以提升。第三,領導力:影響組織中的個體和團體實現組織目標的能力。領導力通過戰略管理、領導變革、合作、權力影響等課程培養。第四,法律和倫理意識:高道德標準、正確的倫理價值觀、正確理解法律,并將這些思想轉化為社會期望行為。法律和倫理意識在學習衛生法律、討論衛生公平和衛生倫理道德等過程中獲得。第五,職業發展能力:評價個人職業生涯表現卓越必備的知識和技能,通過個人職業發展為衛生事業做出有意義的貢獻。個人和職業發展課程將培養學生的自我發展意識和技能??八_斯大學的課程也是圍繞五個方面的專業能力(交流和關系管理,領導力和職業精神,衛生行業和政策,質疑、探究和決策,管理知識和技能)設置的。
上述專業能力,包含和強調了高級認知能力,如分析評價能力及質疑、探究和決策能力。誠然,系統思考、權衡利弊、洞察原因、正確決策是每一個衛生事業管理工作者的日常事務。哈佛大學的MHA課程就以解決衛生挑戰所需的批評性思維和解決問題技能為重點。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MHA課程重點培養衛生組織需要的概念抽象能力、分析能力和知識遷移應用能力。
(二)公共基礎課扎根于對公共衛生問題本質的理解
在以培養專業能力為核心的課程體系中,公共衛生知識是MHA學生需要具備的基本能力。只有深刻理解衛生問題的本質,才能成為有效的管理者。美國MHA課程體系扎根于對公共衛生問題本質的理解,期望學生在未來的工作崗位上從根源上找到問題的原因,從而有效地解決問題。最近幾十年,美國最緊急的衛生問題主要有衛生服務成本、醫療保險、衛生服務的可及性、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治、吸煙/酗酒/吸毒、生物恐怖、艾滋病等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等。因此,MHA課程的公共基礎課圍繞著探索上述問題的本質設置,如哈佛大學和明尼蘇達大學的公共基礎課都包含了如下幾門課:生物統計、環境與健康、流行病學、倫理道德、社會與行為科學(社會醫學)。
(三)專業基礎課重視管理和領導力理論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正如WHO所言:領導力和管理是實現健康千年發展目標的關鍵。在社會急劇變革、衛生服務需求不斷提升的今天,高等院校必須承擔培養具有管理技能和卓越領導力的衛生事業管理者的重任。管理技能是指管理者從事計劃、組織、協調和控制職能必需的能力。領導力是組織或團隊中一個個體影響其他個體或群體實現共同目標的能力。美國大學MHA專業基礎課中管理和領導力課程占有很大的比重。哈佛大學專業基礎課中開設了經濟學、領導力與溝通,大約占專業基礎課60%的學分。明尼蘇達大學閻也開設了公共衛生規劃和預算編制、衛生組織領導力和有效變革等課程(見表1)。
另外,美國大學MHA課程還提供給學生將課堂上學習到的管理和領導力知識和技能遷移到的現實生活中的社會實踐機會。約翰霍普金斯大學erMHA學生在第二學年必須完成11個月的全職實習。實習期間,實習單位提供工資和福利,學生參與實習單位管理團隊并從事重要的工作任務,為實習單位做貢獻的同時學習衛生組織工作的寶貴經驗教訓。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為此在多家衛生組織,如醫院、咨詢公司等建立了實習基地。哈佛大學要求MHA學生在第一和第二學年的暑期開展至少8周的全職實習工作。
(四)專業課與現實世界緊密結合,促進專業工作卓越表現
衛生系統的本質屬性非常復雜。政府和衛生組織不得不面對資源有限和需求不斷增長的困境。全世界很多國家都在進行著醫療體制改革以滿足政府要求、提高組織績效、回應衛生需求。為了成功地進行可持續發展變革,衛生組織管理者和工作人員需要具備相應的知識和技能。美國MHA課程非常關注醫療體制改革,為學生提供能應用到改革浪潮中的理論框架和實踐模型。如哈佛大學設置“美國衛生政策的政治分析及對策”和“衛生保健問題:公有化VS.市場化”等課程。而且,為了學生能在未來的管理和領導崗位上(如醫院、亞急性和長期護理機構、保險公司、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表現卓越,哈佛大學為學生提供了財務、運營和戰略管理專業課程(見表1)。
(五)畢業論文整合和應用理論知識,選修課拓展知識面和彌補缺失
畢業論文不僅是驗收學習效果的最好辦法,也是培養專業能力的有效手段。各大學均要求學生必須完成畢業論文研究工作。通過畢業論文,整合和應用學習到的理論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衛生問題,而且在整個研究過程中提升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技巧、口頭和書面匯報的能力。這些能力是學生未來的工作真正需要的。
選修課程以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和彌補學生欠缺的知識和技能為指導思想。如明尼蘇達大學開設的選修課“美國和第三世界國家人口問題”,旨在拓展學生視野。哈佛大學除了推薦選修課外,鼓勵學生在全校范圍內選修自己有興趣的課程。
二、美國MHA課程體系的啟示
(一)明確專業方向,以專業能力培養為指導思想
美國MHA課程具有明確的專業方向,課程體系圍繞專業能力進行設置。我國社會醫學和衛生事業管理研究生課程的主要目標是培養社會醫學和衛生事業管理的高級教學、科研和管理人才。也就是說,在一個專業方向下,既要培養教學人才和科研人才,又要培養管理人才。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課程體系龐大且混亂,學生負擔很重,而且未來工作中所需的專業能力又得不到深入發展。目前,我國很多開設該課程的學校都在進行課程改革,但是一般多是在原有的課程體系中增加或減少一門或幾門課程,或者復制國外相關專業課程體系。這樣的改革治標不治本。各院校應根據自身具體的辦學條件和院校特色,確定具體的專業方向。管理方向應與教學和科研方向區分開來,培養應用型人才,授予專業學位,而教學和科研方向培養研究型人才,授予科學學位。
專業方向明確后,以培養與專業方向契合的專業能力為指導思想設置課程。目前,我國社會醫學和衛生事業管理崗位專業能力的界定尚屬空白,所以課程改革的首要任務應該是建立與中國衛生組織情境契合的社會醫學和衛生事業管理人才專業能力模型。如下研究設計可供未來研究工作參考:使用扎根理論和訪談衛生組織管理崗位工作者收集數據,用定性內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方法分析數據,梳理MHA學生所需的專業能力集群和具體的能力條目;然后制作問卷面向利益相關者收集數據,通過定量描述性分析或定量相關性分析界定適合中國衛生情境的MHA專業能力;最后在教學實踐中采用行動調查法(Action research)不斷修訂和完善專業能力體系。
(二)圍繞專業能力設置課程
從我國社會醫學和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研究生的生源情況來看,管理方向應是首選。根據我國衛生情境對管理者的期望和對美國五所大學MHA課程界定的專業能力的分析,本文提出了我國社會醫學和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碩士生專業能力模型假說,以供相關的研究者和教學管理者參考。該模型由公共衛生能力集群、管理能力集群、領導力能力集群和高級認知能力集群四個集群組成,其中前三個能力集群共同支撐著高級認知能力集群(見圖1)。
公共衛生能力集群要求學生熟悉衛生組織環境和深入理解衛生問題本質,具有公共衛生基本知識、理念以及探究當前和未來衛生問題本質的方法和思想。提供的課程應包括流行病學、生物統計學、環境衛生、勞動衛生、社會醫學等。管理能力集群要求學生具備管理衛生組織事務的能力,提供的課程應包括計劃、組織、監督和控制的知識和技能,課程應與將要從事的實際工作,如計劃和預算、財務管理、運營管理、質量控制、人力資源管理等契合。領導力集群要求學生具備影響組織中的個人和團隊成功地完成衛生事業可持續變革的能力,提供的課程應包括領導技能、領導變革、談判和沖突解決、戰略管理等。三個能力集群提供的課程同時培養從事衛生事業管理工作必需的高級認知能力,如批評性思維、創造性思維、決策能力以及提出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
(三)注重與實踐緊密結合,增加崗位實習項目
美國MHA課程設置與實踐緊密相關,開設的課程與時俱進,關注醫改和衛生熱點及難點問題。而且,研究生階段開設全職實習活動,提供實踐體驗和知識遷移應用的機會。目前,我國社會醫學和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為研究生開設的課程過于陳舊,而且基本無實習環節。該專業課程體系改革應該具備與時俱進的視野,為學生提供與實踐接觸,在實踐中檢驗所學知識和技能的機會。
(四)選修課程以講座課和工作坊(Workshop)為主
選修課程以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和彌補學生欠缺的知識和技能為指導思想。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可以以講座課的形式開展。我國社會醫學和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的學生未來的工作領域是衛生行業,科學常識、衛生與健康科學研究現狀和未來發展方向等都應該有所了解。工作坊的課程形式是彌補學生欠缺的知識和技能的有效手段。比如,學生畢業論文需要使用統計軟件,針對這方面知識缺失的學生,工作坊提供了模擬真實情景從而掌握實用技能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