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26 05:54:5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描寫藝術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關鍵詞:劉秉忠,《干荷葉》
劉秉忠(1216——1274),初名侃,字仲晦,邢州(今河北邢臺市)人。少時為僧,改名子聰,號藏春散人。蒙古王朝滅金后,劉出任邢臺節度府令史,不久歸隱武安山。后隨名僧海云禪師一同晉見忽必烈,很受器重,遂留在忽必烈身邊,賜名秉忠。他參與設計草定國家典章制度,為元朝開國名臣,謚文正。詩文詞曲兼擅,有《藏春集》6卷傳世。
劉流傳至今的小令有十二首,即【南呂·干荷葉】八首,【雙調·蟾宮曲】四首。元人散曲不入本集,故此十二首小令首見于《陽春白雪》后集卷一和前集卷二?!扼笇m曲》的真偽問題后人并無異議,但對于《干荷葉》中的第五至第八首是否為劉所作尚有爭議。由于劉秉忠早年有出家為僧的經歷,且為元代大臣,故后人對小令的風格、寫作時間等提出懷疑。
這八首【干荷葉】最早見于元人楊朝英的《陽春白雪》,標明為“劉太保”所作,且《陽春白雪》是公認的較為可靠的本子。
對于第三首和第六、七、八首,持否定態度者認為這幾首小令風格多市井俚俗之氣,恐與劉的經歷、人格不符。
【南呂·干荷葉】
其三“根摧折,柄欹斜,翠減清香謝。恁時節,萬絲絕。紅鴛白鷺不能遮,憔悴損干荷葉。”
其六“腳而尖文學藝術論文文學藝術論文,手兒纖,云鬢梳兒露半邊。臉兒甜,話兒粘,更宜煩惱更宜歡,直恁風流倩。”
其七“夜來個,醉如酡,不記花前過。醒來呵,二更過。春衫惹定茨蘼科,絆倒花抓破。”
其八“干荷葉,水上浮,漸漸浮將去。跟將你去,隨將去。你問當家中有媳婦?問著不言語。”
李昌集《中國古代散曲史》中認為其三和其八兩首“始詞性質極明,有可能就是當時流傳的民謠理歌,至多為秉忠所錄而已”,其六和其七“市井氣與秉忠人格大相徑庭,劉秉忠十七歲出家,入世祖潛邸直至拜官前,一直以僧人身份侍問左右,恐不會有如此之作”[①]。查洪徳也認為“第六至第八首,其所寫內容與秉忠人格做派不合,其語言風格也與秉忠語言大異其趣”。[②] 關于這一點,尹紅霞《論劉秉忠的學術與文學》[③]中的解釋較為中肯:劉乘忠的兩首詩,《佳人》“佩蘭襲襲生風韻,懷玉溫溫辟雪寒。別后佳人渺和許,倚樓空詠碧云端”,及《春日效宮體》二首,其二:“婀娜腰肢窈窕娘,云鬢十八斗新妝。曾憐歌舞留香閣,乍學笙蕭入洞房。”均有俚歌性質或市井之氣。且詩歌既有效仿宮體之作,散曲就亦有可能效仿民間俚曲之作論文范文。另外,關于他的僧人身份,并不能說明他就泯滅了世俗情感,他的詩詞已流露了他的豐富情感。又盧冀野的《曲雅》中論曲絕句云:“我意獨憐劉太保,藏春二字見平生”,也說明了劉并非心如死灰。
這八首小令前四首顯然是一個整體,描畫了荷葉在深秋由柄折、根摧、到最終倒枝柯的過程,傳達出一種蕭疏寂寞的情懷和繁華易逝的人生喟嘆。是作為一位參與過大元帝國設計、并且有過歸隱經歷的政治家,在更高層次所表露的對人生世事的鳥瞰。對于謝真元,聶心蓉所認為的將前四首和第八首看做一個整體,寫女子“色衰失寵”(前四首)和“表現了一個求愛女孩子復雜微妙的心理”(第八首)[④],筆者認為不必拘泥于“干荷葉”在元人習語中是“失偶”之意,而將前四首簡單地看作女子失寵的哀嘆,并忽略了小令中體現的蕭疏寂寞之氣和傳達的繁華易逝之情。且前四首看不出任何民歌氣息,是純粹的文人格調,并非謝和聶所說的“是文人對善用比興之法的民歌的學習和模仿”、“語言風格上亦帶有鮮明的民歌色彩”[⑤]。后三首的確體現了鮮明的民間俚歌風格,且運用了許多民間口語,但將它們看做“依調填辭”為宜,描寫了女子風流嬌俏的形象和市井俚俗之氣。另《陽春白雪》中八首小令的編排順序也說明了前四首和最后一首不是一個整體,故而不能用同樣的眼光去看待它們。
關于爭議最大的《干荷葉》第五首“南高峰,北高峰,慘淡煙霞洞。宋高宗,一場空。吳山依舊酒旗風,兩度江南夢。”現在可見的最早對其提出懷疑是楊慎,《詞品》中說“此借腔別詠,后世詞例也。然其曲凄惻感慨,千古之寡和也?;蛟品潜易?。秉忠助元兇宋,惟恐不早文學藝術論文文學藝術論文,而復為吊借之辭,其俗所謂斧子斫了手摩挲之類也。”楊是從作品表現的情感來推測的,而非來自版本的證據?,F今學者認為非劉所作,原因也多是“此曲是憑吊已滅亡之南宋王朝的,其時秉忠已死”[⑥]。
然而把此曲看作憑吊南宋王朝,是因為將“兩度江南夢”理解為南宋的滅亡。歷史上在江南(杭州)建都的王朝只有五代的吳越和南宋,所以就順理成章地理解為悼宋之作。實質上恐怕不能將文學創作完全與歷史作對應。試看《藏春詞》中的一首《木蘭花慢》:
到閑人閑處,更何必,問窮通。但遣興哦詩,洗心觀易,散步攜笻。浮云不堪攀慕,看長空澹澹沒孤鴻。今古漁樵話里,江山水墨圖中。千年事業一朝空,曉聞鐘。得史筆標名,云臺畫像,多少成功。歸來富春山下,笑狂奴何事傲三公。塵事休隨夜雨,扁舟好待秋風。
這首詞為劉所作無疑,但詞中“千年事業一朝空”句,恐怕更容易理解為南宋的覆滅,但事實上這只是文人表達世事如過眼云煙的慣用方式而已。由此看來,在未有新的發現之前,依照《陽春白雪》將《干荷葉》八首小令歸于劉秉忠名下是較為穩妥的做法。
[①] 李昌集《中國古代散曲史》華東師大出版社1993年版,第481頁
[②] 查洪徳《劉秉忠文學文獻留存情況之考察》,《文獻》2005年10月第四期
[③] 河北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
[④] 謝真元 聶心蓉,《論劉秉忠及其散曲,重慶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2年第四期
[⑤] 謝真元 聶心蓉,《論劉秉忠及其散曲,重慶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2年第四期
[⑥] 查洪徳,《劉秉忠文學文獻留存情況之考察》,《文獻》2005年10月第四期
1838年10月,巴黎的一位聲樂教師阿道夫?阿爾曼?比才的兒子誕生了,老比才為兒子取了一個威武顯赫的名字――亞歷山大?凱撒?利奧波德(均為帝王將相之名),兩歲時比才在教堂洗禮中教父賜名喬治,從此喬治代替了帝王的威名使用了35年。小喬治在父母的影響下,4歲時就隨母親學鋼琴,母親成了孩子音樂教育的啟蒙老師。9歲時比才向巴黎音樂學院鋼琴系教授馬爾蒙特爾學習鋼琴,第二年正式進入巴黎音樂學院,師從馬爾蒙托爾、齊梅爾曼學習鋼琴,從著名作曲家古諾學習對位與賦格,從作曲教授阿列維學作曲。1855年比才17歲時寫了《C大調交響曲》,就顯露了自己獨特的風格,表現形式明快活潑,藝術結構嚴謹,但作品并不被看好,只是在80年后才被發掘出來。在學院學習期間,比才彈鋼琴的技藝已相當出色,匈牙利鋼琴大師、作曲家李斯特,法國著名作曲家柏遼茲都很贊賞,比才放棄了收入不菲的鋼琴演奏生涯,而獻身音樂創作。
1857年音樂學院畢業的那一年,比才參加了獨幕輕歌劇《米拉克里醫生》的創作大賽,與法國未來的輕歌劇大師勒科克并獲一等獎,因康塔塔《克洛維斯與克洛梯爾達》榮獲羅馬大獎。
由于獲得音樂學院一系列獎勵,比才于1857年底出訪意大利,下榻羅馬的梅迪奇別墅(梅迪奇是意大利最有權勢的家族,比才能住進如此豪華的別墅,足見其身份已非同一般)。在意大利期間,比才曾構思了歌劇《紐倫堡的箍桶匠》、《堂吉訶德》、《埃斯梅拉達》。1859年由于無視學院寫宗教題材頌歌的要求,卻寫了類似羅西尼的《塞維利亞理發師》的喜歌劇《堂普羅科比奧》,而招致學院教授們的憤懣。1860年比才完成了根據文藝復興時期杰出詩人蒙斯的敘事詩《盧濟塔尼亞人之歌》撰寫的帶合唱的交響詩《瓦斯科與珈馬》。
1860年他的第一部歌劇《采珠人》終于寫成并于1863年首演于巴黎,這是一部洋溢著當時法國很流行的東方情調的作品,歌劇寫的錫蘭島(今斯里蘭卡)上一些理想化的人物之間所發生的事情。然而歌劇的演出未能獲得什么好評,只有柏遼茲在評論中指出總譜有許多成功之處,有不少優美、熱情、色彩豐富的樂段。3年后第二部歌劇《貝城麗人》問世,這是根據英國作家司各特的同名小說寫成的,但演出后公眾反應平平。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年他寫的一生中唯一的藝術論文,也可以說是他的藝術宣言,發表在《國家與國外觀察》雜志上,這篇題名《音樂漫談》的論文中,作者要求藝術家應恪守真實,抨擊裝腔作勢、墨守成規。
60年代末,比才續寫早些時候未完成的作品,其中有交響組曲《羅馬的回憶》,此曲在比才死后更名《羅馬組曲》流傳于世。
也許是由于家境清貧,或許對男女情愛的獨特看法,比才而立之年時仍孑然一身,他曾有這樣的“豪言壯語”:“為朋友,我愿意舍死忘生,如果為女人而傷及毛發,那我就是個傻瓜?!碑斉笥褌冋跒樗幕槭聯鷳n時,1869年6月,恩師阿列維的愛女熱納維葉芙?阿列維競成了比才夫人。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這樁遲到的美滿婚姻只維持了6年,1875年比才病逝隨之告終。
19世紀70年代是比才創作的新時期,巴黎公社的日日夜夜在比才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公社提出“藝術屬于群眾”的口號,比才頗為贊賞,從而在這段時期里,他的創作始終不渝地堅持民主思想。這里順便提一下,比才青年時期是在法國皇帝拿破侖三世統治的法蘭西第二帝國度過的。拿破侖三世于1870年7月向普魯士宣戰,法軍慘敗,此時比才新婚不久也于8月參加了國民自衛軍,在巴黎被圍期間,比才也被困城內卻處變不驚,專心致志于構思樂劇《為法蘭西獻身》(根據雨果長詩《為祖國從容就義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