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05 23:48:0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地理學習計劃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地理雙動兩案教學
“雙動”指在地理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活動和學生的學習活動相結合、相互交流合作的關系。教師的教學活動主要強調充分發揮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的作用、實施教學方案的教育活動。學生的學習活動主要是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加強能力鍛煉、發揮學生學習主體性的學習活動。
“兩案”主要指教師的教案和學生的學習方案,是教師與學生互相交流的載體。教師的教案以學生的學習為主,教師根據教學大綱和本班學生學習情況,制定出精確的教學目標,確定準確的重點、難點,選擇合適的教學用具形成的教學活動方案。學生的學習方案是師生之間共同完成的,促使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主要有預習、學法指導、課堂和課后練習等。
“雙動兩案”教學模式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并且開拓了學生學習地理的思維。同時,提高了地理教師的教學能力,使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教師的教學過程有機結合起來。
這種模式雖然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存在許多問題:第一,過度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忽視教師的教學活動,讓學案代替教案。第二,一些人主張以教師的教案為主,對學生學案的應用不夠。第三,有的將學生的學案和教師的教案混為一談。對學案和教案兩者的合理運用,還需要深入研究。
二、高中地理雙動兩案教學模式的實施策略
(一)學生學習策略研究
1.自我管理策略
第一,學生應根據自身實際學習情況,結合教材內容,制訂一份詳細可行的學習計劃,懂得合理利用時間,明確學習目標和學習方法。第二,學生要加強自控能力培養,每天的學習任務要按時完成,排除外界任何干擾,確保每天學習計劃能認真落實。第三,學生應在教師教導下學習地理學案如何正確使用,完成任務后,應及時結合學案發現自己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經過認真分析后及時糾正。
2.信息加工整合策略
首先,學生要在地理學案和教材中選擇自己認為比較難理解的知識進行標注,方便日后復習有針對性。同時應充分利用學校圖書館資源,對難懂的知識進行查閱,加深理解。其次,學生在學案的空白處可以做課堂筆記、錯題集錦和總結,明確當時學習遇到的重難點,培養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
3.地理學科的學習策略
地理學科學習需要有獨特的地理思維。首先,學習地理,最重要的是學會看地圖,做到根據一個地理坐標確定一點,然后通過以點帶面,勾勒出一幅地圖。其次,地理學習中有圖表學習,有大量表格和結構圖,學生應學會比較表格或結構圖,總結歸納彼此之間的聯系,摸清規律,培養對比分析能力。
(二)教師教學策略研究
1.分段教學策略
分段教學就是根據不同年級采用不同教學方法。第一,針對高一、高二學生,教師應加強對學生基礎知識的要求。以教材中的小節為單位,深入課本知識,具備扎實的基礎知識。第二,高三階段,進行第一輪復習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對基礎知識進行自查自測,對基礎知識中的重難點、高頻考點等進行重點講解,不斷傳授給學生地理復習方法,讓學生一輪復習時再度鞏固基礎知識。同時,教師在復習基礎題的基礎上選擇一些有深度的習題,拓寬學生知識面,開闊學生視野。第三,二輪復習時應加強學生自主學習,通過地理學案的指導,讓學生整合資料進行系統的知識歸納和總結,并分析往年高考題,不斷提高地理學習能力。
2.檢查與評價相結合的策略
教師的教案要與教學管理相一致,走檢查與評價相結合的教學之路。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態度因人而異,檢查和評價策略是為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方法等,在師生相互交流過程中及時做出評價,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種策略為教師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供了依據。
3.教師之間集體備課策略
在地理教學環節上,同一個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師會有不同認識,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不同,各具特色。教師集體備課,就是同一個地理教學組的教師們一起探討教材、分析教材重難點,相互交流教法,發揮集體智慧,設計好地理學案,教師再根據本班學生學習實際情況,總結出適合本班學生的教案。
一、狠抓學習常規,促進地理學習質量
質量形成于工作過程中,學習質量的提高是通過一定的學習過程來實現的。一般來說,有什么樣的學習過程,就會有什么樣的學習質量。隨著素質教育的日益深入發展,教學質量和要求的提高,人們對多媒體教學和創新教育日益重視,甚至有的人認為學習常規是個舊的框框,貫徹學習常規不利于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違背了素質教育的要求。其實,學習常規是以往一些優秀學生的學習經驗和教研人員的研究成果,是具有規律性的東西,認真貫徹學習常規是教育教學改革的基礎和前提之一。
地理的學習既有一般的學習常規,也有學科的特殊性。根據我的所見與所得,認為地理的學習常規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制定學習計劃、明確學習任務:制定學習計劃首先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一個學年(初一世界地理,初二中國地理)、一個學期、一周、一天的計劃;其次給自己確立一個適當的學習目標。
2.重視地理圖表:圖表的學習是地理課中最有特色的內容,也是考試的重要方面。要養成科學的圖表閱讀方法,地點要牢記,做到“心有地圖”,要學會繪制地理的圖表。
有了學習常規可以使日常的教學工作更加優化,對學生的地理學習管理可以更加精細。但更加重要的是要將學習常規認真貫徹執行。
二、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某一科發生了興趣,便會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并在這門課中有所建樹。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言“任何愛好如果不能觸動思維、內心、靈魂就不會帶來益處,教師應把每個學生引向興趣的發源地”。由此可見,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是至關重要的。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地理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1.巧妙導入新課,激發學習興趣。
新課導入是教學的起始點,是承上啟下的紐帶。若要讓學生對地理產生興趣,新課導入是非常重要的。教師若能針對課堂教學內容,運用優美的語言,抑揚頓挫的語調,具體生動的實例,創設問題情景,巧妙導入新課,必然會使學生對新知產生強烈的渴求,達到“課開始,趣已生”的目的。
⑴巧用故事導入新課。
根據新課的內容,引用一些生動活潑的小故事導入,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又能誘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如講《水資源的利用和保護》時,引入“跳河的”的故事:在買菜回家的路上,一想到了家庭鎖事而想了卻心思,跳河自殺,卻被人救起并且菜藍子內多了兩條魚;事隔幾年,這一又為家庭鎖事想自殺,跳入同一條河流,可她跳下后,沒人救卻自己爬上岸來,原因是什么呢?原來她不想死在這臭氣熏天的河里。這就是今天所要學習的《水資源利用和保護》中的水污染問題。然后講新課,學生興趣濃厚,為創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打下了良好基礎。
⑵巧用謎語導入新課。
運用相關的謎語,可活躍課堂氣氛。如用“容納千山萬水,胸懷五洲四海,藏下中外名城,渾身絢麗多彩”引入地球地圖的學習;學習《礦產資源及其利用保護》時,引用“黑漢性高強,渾身閃閃光,入爐放光熱,工業好食糧?!保ㄖi底:煤)。講我國的省會城市時;“銀河渡口”(謎底:天津)等導入新課,寓教于樂,學生學習熱情高漲。
⑶巧用別稱導入新課。
“別稱”類同于“綽號”。中學生由于年齡和心理特點決定了對“綽號”比較敏感,因此,筆者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學習區域地理時巧用“別稱”導入新課,不僅能增強學生學習興趣,而且還能使學生對教師所要講授的內容有初步的了解。如日本用“日出之國”;新加坡用“花園城市之國”;印度用“孔雀之國”等等。
此外,還可以通過趣味事例、漫畫、彩圖等方式導入。通過行之有效地啟發誘導,達到以言激情,以情引趣,以趣促學的目的。
2.巧妙講授新課,穩定學習興趣。
導入新課后,學生已進入愉快的學習情景,怎樣使激發起的學習興趣穩定延續,在學習新課時發揮作用,達到“課進行,趣更濃”的目的呢?
⑴深挖教材內涵,提取趣味性知識點。
教育家認為,對學習最好的刺激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真實、生動、有趣的材料能夠有效地深化理解所學內容。針對《中國的旅游業》的教學,一是可以據教材提供的旅游景點,繪制旅游線路;二是收集整理十大旅游勝地的風光宣傳圖片。把教材的“死”知識變“活”了,貼進學生生活實際,學生比較感興趣。
⑵數字濃縮,總結規律
巧妙運用數字對所學內容進行濃縮,及時總結規律,化繁為簡,減少記憶量,有效地穩定學生興趣,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講《南亞》時,用“三、二、三”濃縮,即三大地形,兩大平原,三大河流。學習完我國水資源時空分布特點后,用“三多三少一個大”濃縮,即“南多北少;東多西少;夏秋多冬春少;各年之間的變率很大”等。
⑶展開聯想,激活思維
為培養學生興趣,教師可有意識地創設問題情景,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激發他們的好奇心。當學完“黃赤交角”后,反問“假如黃赤交角變大、變小、變為零”將會出現怎樣的情形呢?然后引導學生思考,分組討論。
⑷電化教學,直觀形象
地理學科包含的知識內容十分豐富,可以說包羅萬象,上至天文,下至地質、地貌。僅靠教師的語言描述很難理解宏觀和微觀的地理現象和事物,因此教學中應采用投影、幻燈、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使傳統的平面教學立體化,讓學生如身臨其境,受到極大的感染,化難為易,使抽象的知識直觀化、形象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巧妙結尾,拓展學習興趣
課堂小結是地理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經過精心設計的課堂小結,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能使當堂內容得以概括、深化、系統,而且能拓展興趣,教師若巧妙結尾,能達到“課結束,意未盡”的目的。
總之,在地理教學過程中,只有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從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激發學生興趣出發,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由苦學變樂學,發揮地理學科在素質教育中的強大育人功能。
作為一名剛畢業且走入教師崗位的新教師,需要做好角色的轉變工作。這種轉變包括多方面,如思維、想法、言行等,而這一切需要有一個標準,我利用培訓期間的自學時間閱讀«中學教師專業標準»及«地理課程標準»,收獲頗多。
有這樣一句話“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這是我們師范專業畢業生應明白的,具體內容教師應該具有專業理念與師德、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而教師掌握這些的水平如何取決于其是否理解中學教育工作的意義、對教育事業的熱愛程度、是否具有職業理想和敬業精神。理解中學教育工作的意義是愛崗敬業的前提,教育能促進學生個體的發展,讓學生能做更好的自己;教育能為社會培養合格的公民,維護社會正義與公平;教育史人類薪火相傳的過程,使人類文明生生不息。教師的職業理想是其獻身教育工作的原動力。要從一名初職教師逐漸成為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必須具有強烈和持久的教育動機,積極深沉的工作熱情。作為一名教師,我們一定要認識到教育工作不僅是為學生和社會做奉獻,其實也是賦予自己生命以意義,我們成就學生的同時,也在成就我們自己。
當我們熱愛教育事業,有職業理想和敬業精神時,我們就會努力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而這專業知識不僅指學科知識,還包括教育知識、學科教學知識以及通識性知識。在«中學教師專業標準»中對該項內容有詳細的基本要求,其中教育知識包括:掌握中學教育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掌握班級、共青團、少先隊建設與管理的原則與方法,掌握教育心理學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中學生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與特點,了解中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過程及其教育方法,了解中學生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發展過程與特點,了解中學生群體文化特點與行為方式。學科知識包括:理解所教學科的知識體系、基本思想與方法,掌握所教學科內容的基本知識、基本原理與技能,了解所教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聯系,了解所教學科與社會實踐及共青團、少先隊活動的聯系,學科教學知識包括:掌握所教學科課程標準,掌握所教學科課程資源開發與校本課程開發的主要方法與策略,了解中學生在學習具體學科內容時的認識特點,掌握針對具體學科內容進行教學和研究性學習的方法與策略。通識性知識包括:具有相應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知識,了解中國教育基本情況,具有相應的藝術欣賞與表現知識,具有適應教育內容、教學手段和放法現代化的信息技術知識。對于地理學科,該如何豐富專業知識呢?首先要明確地理學價值,這樣才能讓學生認識到學習地理的重要性。地理學兼有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性質,而高中地理課程兼跨“人文與社會”和“科學”兩個學習領域,中國目前地理學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科學。隨著國家課程改革的逐漸深入,地理學也在不斷地發展,地理的價值也相應得到了拓展。地理學研究的主流方向有集中在農業發展、工業的資源開發和利用、重大項目的選址和區域發展規劃等領域向資源保護、環境建設、災害防治、城市和農村發展等問題的應用研究,地理學所做出巨大成績,正是地理學價值的一個重要體現。其次要明確高中地理課程的基本理念,包括培養現代公民的必備的地理素養、滿足學生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強調信息技術在地理學習中的應用、注重學習過程評價和學習結果評價并重的結合。
當我們熱愛教育事業,有職業理想和敬業精神時,才能在教學工作上創造成績。如何才能取得好的成績,是其專業能力的彰顯。專業能力包括:教學設計、教學實施、班級管理與教育活動、教育教學評價、溝通與合作、反思與發展。其中教學設計包括:科學設計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合理利用教學資源和方法設計教學過程,引導和幫助中學生設計個性化的學習計劃。教學實施包括: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與環境,激發和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等多種方式,有效實施教學,有效調控教學過程,合理處理課堂偶發事件,引發中學生獨立思考和主動探究,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將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整合應用到教學中。班級管理與教育活動包括: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注重節和學科教學進行育人活動,根據中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的特點,有針對性的組織開展德育活動,針對中學生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發展特點,有針對性的住址開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發展的教育活動,指導學生理想、心里、學業等多方面的發展,有效管理和開展班級活動,妥善應對突發事件。教育教學評價包括:利用評價工具,掌握多元評價方法,多視角、全過程評價學生發展,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自我評價教育教學效果,及時調整和改進教育教學工作。溝通與合作包括:了解學生,平等地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合作交流,分享經驗和資源,共同發展,協助學校與社區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關系。反思與發展包括:主動收集分析相關信息,不斷進行反思,改進教育教學工作;針對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實現需要與問題,進行探索和研究;制定專業發展規劃,積極參加專業培訓,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質。
在地理教學中,作為教師應該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填鴨式教學不再適合社會的需要,應該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學是教與學的過程,二者同樣重要,教師不應該認為自己是領導者而高高在上,而是應該與學生平等,當教師尊重學生時才會贏得學生的愛戴,才會為學生學習地理培養興趣創造條件。而調動學習興趣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在地理教學中可以應用掛圖、地球儀等教具輔助教學,這樣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鍛煉學生的讀圖、識圖能力,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記憶地理事物。其實作為地理教師還應該具備地理專業技能,在教學中的板畫也同樣可以調動學生。在多種多樣的地理教學方法中,無論是讀圖分析法、比較法、案例分析法還是歸納法等,具體采用何種方法,需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具體情況而定。特別需要注意的是要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學生的不同學習需要,由于遺傳物質、社會環境、家庭條件和社會經歷的的不同,在興趣、愛好、動機、氣質、性格、智能和特長方面各有側重、各不相同。教師要認識到學生的差異,是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完全、自由的發展。
一、教學中的困惑
1.初高中地理教學內容、要求不同。初中一二年級開設地理課,初三不開設地理,中考又不考地理,使得許多初中學校的地理課形同虛設,甚至沒有專業的地理教師。新課程改革的初中地理,對學生的要求越來越低,教材內容過于簡單,因為不涉及到考試,因此連最基礎性的知識點有的學生也掌握的不完全。而高中地理在難度和要求方面上驟然上升,這對于學生而言無異于晴天霹靂,和認識當中的地理課堂不搭邊,同時也相應地給教師的教學帶來更大的難度。由于許多學生連經線、緯線都不懂,這樣對于地球的運動、時差的計算、季節的形成等問題的理解更是水中望月。以本學校高一年級的地理課堂每周只有兩個課時為例,如果教師再利用上課時間給學生進行講解,這就面臨課時緊張、教學任務難以完成。也正是因為這些多方面的原因,使得高中地理讓許多學生感到難學,更何談有興趣。如何更好地轉變學生現有的學習狀態,不僅困惑著學生自己也困惑著許多教師。
2.教師普遍感覺到課時不夠,在活動的組織上時間難以把握,如果不充分讓每位學生都積極參與,那就只是走過場,流于形式,如果充分調動每位同學,那么時間難于把握,課時不夠,教學進度無法完成。
3.諸多的不配套影響了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學校在地理教學資源上與現行的高中地理新課程的要求不匹配。高中地理新教材的文字表述中,結論性的東西減少了,但學生的活動增加了,動手、動腦和動眼觀察的實際操作的內容明顯增多,而學校必要的教學輔助工具不足,有的甚至缺乏,如缺少應有的實物模型和多媒體演示實驗,使學生對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及以產生的時差和太陽高度的變化等難以理解,學生無法在頭腦中構建的一個立體的地理思維,所以一旦碰到極地俯視、A地在B地的方向、區域定位等一系列問題時無法解答,即理論大于動手實際。
二、教學過程中的啟發
1.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堅定地落實新教育實驗改革的精神,如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的經驗、增強課程內容與生活的聯系,注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滿足學生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轉變課堂教學模式,注重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等,讓學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在讓學生有足夠的興趣、有想法想要學習地理的同時,要在學生中構建一種理念,即什么是你想要的,什么是你需要的。想要把地理當成一種興趣,需要在高考當中取得好的成績,上一個理想的學校。因此,我們也應該充分考慮到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礎性這一特征,在教學過程中同樣要注重學科基礎知識的落實,盡量使每一個學生掌握地理學科最基本和最核心的知識,理論學習必不可免,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要轉變以往的填鴨式教學觀念,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制定適合學生的學習計劃,因材施教。以教研組為單位定期展開對教材的學習和研讀,把握高考的脈搏動向。加強信息收集,校際之間加強教學上的交流與探討。多開展聽課、評課、校際交往活動,取長補短,通過這樣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手段,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在教書育人的過程當中要相應地滲透環保與法制教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2.在教學過程中,常常為了合作探究而苦惱,既擔心完不成教學任務,又擔心學生的接收程度,所以教師要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潛移默化地把合作探究的形式深入,而不是為了應對所謂的公開課、優質課的評選。當一切成為自然,相信就會水到渠成。
21世紀對于人才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學生學會學習,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一勞永逸的學習時代已經過去,終身學習已成為知識經濟時代的特征[1]。
1.傳統的地理教學缺陷日益顯現
很久以來,地理課堂基本是眾多學生面對教師,教師依次完成對地理原因、過程、結果的分析講解,其間添加師生談話或一問一答,最后做一個課堂小結。教師在本質上處于君臨一切的狀態,而學生充當老師的配角,總體上依舊是老師進行"滿堂灌"教學,學生進行單一接受性學習。這種傳統教學模式雖然有利于學生整體知識框架的形成,但是卻忽視了課堂上學生的主體地位,容易使學生形成"接受――記憶――再現"的思維定勢。久而久之,學生模仿有余,創新不足,自主探究問題的能力受到限制,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不出來,以致培養的學生無法滿足社會的需要。更有甚者,這種一灌到底的教學方式導致部分學生產生了厭學情緒。活生生的學生甚至成了被窒息的人。這就是傳統課堂教學的根本缺陷[2]。關注學生的自主建構,依據《課程標準》的教學建議,開發和建設高中學生地理學習的資源庫,增強地理教學活力,教學服務于學生的學習,依托校本教研和課堂實踐,探索有效學與教的新途徑和新策略。研究思路清晰,前期準備充分,借鑒了相關研究領域課題的實踐成果,編印了厚實的課題參考文獻,有助于把握好課題研究的方向和課堂實驗的有效性。
2.新課程標準下自主學習模式的特點
個體完全獨立自主的學習過程,不依靠別人的幫助和指導,是個體的自主學習在外部條件的幫助下不斷發展最終達到的理想狀態。自主學習則是個體作為學生在教師和教育機制的干預下進行的自主學習,即自主學習。
學習的主動性:自主學習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思想,強調學生的主體性體現。而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能夠很好地體現其個體主體性,學習主動性一般表現在個體有目的、有選擇和自我調節的行為上。學生的主動性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原動力,而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主動性主要是通過學生的興趣來體現的,其主動性與學習興趣呈正相關,并且學生還能根據學習目標在學習過程中對自身學習行為進行自我監控并適時地進行自我調節?!秾嵤┓桨浮分袑?高中地理課程學習資源庫"的界定和內涵體系結構分析科學,并初步預設架構了基于"學生經驗"的高中地理課程學習資源庫,開發"系列專題",課題具有相當的前瞻性和鮮明的學科素養特色。
學習的創造性:自主學習的過程不僅僅是一個獲取知識的過程,還是一個在自身知識積累的基礎上進行創造性活動的過程。自主學習強調,學習過程可以一邊建構新的知識網絡,一邊再對自己原有知識積累進行改造和重組,從而使所學的知識變成有利用價值的資源。
學習的獨立性:自主學習所表現的獨立性是與被動接受性學習的依賴性相對立的。自主學習把學習建立在人的獨立性之上,要求學生能夠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獨立地、有策略地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并在學習的整個過程中盡可能依靠自己做出選擇和控制,最大限度上弱化學生對教師或其他人的依賴從而獨立地開展學習活動。前期準備充分,借鑒了相關研究領域課題的實踐成果,編印了厚實的課題參考文獻,有助于把握好課題研究的方向和課堂實驗的有效性。
學習的相對性:自主學習的相對性是與絕對性相對立的。根據齊默曼教授的定義和龐維國教授從橫向角度所作的定義可知,現實中絕對自主或絕對不自主的學習都較少,自主學習不是絕對的,其主要表現在學生在不同的學習方面或學習階段,他的自主學習程度是不一樣的。
3.高中地理教學中自主學習模式的運用與評價
3.1 確定目標。經過研究有效反饋表明,如果學生不能確立明確的目標,在學習過程中就會因為目標模糊而不能增強學習。有效的目標設置涉及到學生對學習期望值明確、合理的定位。在這個環節,經過預習的學生可以自己確立學習目標,教師也可以幫學生確立學習目標(包括知識性的目標、能力目標及情感方面的目標),而學生則是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并在學習過程中努力地實現這些目標。
3.2 激發動機。學生的學習動機得到激發,會在心理層面發揮學生積極的主觀能動性,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對于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在本環節中,教師可以通過生動有趣的提問、談話、講解,列舉生活中的事例,講述生動有趣的地理來設置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3.3 個人自學。個人自學是本教學模式的主要環節之一,在前兩個環節已經實施的基礎上,學生就可以根據先前制定的學習計劃進行個人自學,在學生自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量地加以指導,促使學生掌握基礎內容。對那些學習積極的學生要進行表揚、鼓勵,對那些學習懶散的學生要進行批評、督促。一般說來,教師要多指導和督促學習自主性差的學生和低年級學生[4]。由于學生自身能力有限,對教材內容的整體理解還不到位,這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讓學生的學習有明確的方向。
1.準備考試時,先寫好每道復習題的答案,然后把它們背熟,以便考試時能全部默寫出來。
2.在某一門學科中,你認為特別重要的或特別難學的章節,總是先做預習。
3.你平時沒有什么學習計劃,即使是寒暑假期間或復習迎考階段也是這樣。
4.閱讀課本或其他讀物時,你很少用紅藍筆或其他顏色的筆做記號。
5.每天晚上復習當天功課并完成當天作業都已經忙不過來,所以第二天的功課一般都不做預習。
6.在寒暑假期間,你常常要制訂一個學習計劃并努力按計劃去學習。
7.要背誦課文時,你常常在誦讀幾遍之后就開始試背,然后再打開書誦讀幾遍,再試背,也就是讓誦讀和嘗試背誦交替進行。
8.你常常把一些你自認為寫得好的文章反復誦讀。
9.學習時,你常把教材的內容分解為若干部分或若干要點。
10.上課時,你盡力想象老師所講的某些內容。
11.你一般是沒有先復習功課,就動手做作業。
12.學習時,你偏重于理解,不大重視記憶。所以,對于有些重要的定義、定理、公式、結論,你能理解卻記不熟。
13.做作業時遇到難題,你常常找其他人幫忙解決,免得自己花太多時間去琢磨。
14.寫文章或做問答題時,你常常先列出大綱或要點,然后才下筆。
15.你盡量做到當天的功課當天復習并做完作業。
16.你重視平時復習,考試前倒不怎么緊張,有時反而去玩一玩,讓頭腦得到充分休息。
17.平時沒有時間去復習每門功課,一般都是要考哪一科時才去復習哪一科。
18.喜歡獨立學習,獨立思考,但遇到問題時也喜歡和同學一起討論。
19.聽老師講解某知識時,你自己往往聯想起與此有關的一些知識或事例。
20.在學習物理、化學時,很重視書上說的各種實驗,盡力想象實驗進行的實際情景。
21.學習時,經常把新知識和已有的知識經驗聯系起來。
22.學習比較抽象的材料時,你總是努力聯系實際,舉一些具體的例子去理解它們。
23.聽課時,你會把不理解的問題記下,以便課后進一步思考。
24.由于種種原因,你很難每天有固定的時間做功課。
25.學習物理、化學、生物、地理學科時,不單用頭腦想,只要可能,你總是動手去做。
26.聽老師講課時,你總喜歡動筆記一些要點、綱要。
27.在回答問題時,你喜歡根據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話去回答,很少硬背課本上的原句。
28.你認為學習時能記住定理、公式、定義、結論就可以了,至于它們是怎么產生的,你往往不夠重視。
29.考試時,你總是先把試卷瀏覽一遍,先做容易做的或得分多的題目,把難做的題目留到最后去想。
30.在準備考試時,你常常根據教科書列出各道復習題的答案要點進行復習。
31.發回的考卷或作業,如果有做錯的,你總要弄清楚為什么錯了,怎樣做才對。
32.你極少運用參考書。
33.在復習功課時,你喜歡把詳盡的材料變成簡要的提綱,以便更好地掌握知識。
34.你常常把學到的各種知識進行比較,發現它們之間的異同。
35.在準備考試時,你不是系統、全面地復習,而是猜想老師可能出什么題,然后有重點復習。
36.復習功課時,你常常把學過的知識列成表或畫成圖,借以揭示各種知識的區別和聯系。
我國新一輪高中地理課程改革是地理教育改革歷史中最徹底的一次,高中地理新課程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學習為最終目的,提出了全新的課程理念。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一地理教學個人總結范文,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來欣賞一下吧。
高一地理教學個人總結范文1本學期我擔任高一年級3個班的地理課。教學中發現了很多問題.現總結如下由于升中考時不考地理,學生的地理基礎較差,把地理自作是副科、次科,對地理學習缺乏興趣,不重視。導致學習在課堂上不認真,練習作業應付了事。因此在學期初始階段,反復多次,從高中為會考、高中綜合科等方面,教育學生轉變觀念,學好所有科目,全面發展,指導學生如何學好地理,提出高中地理學習的要求。應該說,通過說服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有所提高。
由于高中地理,尤其是高二第一學期內容強調對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重在說“理”,教材較初中難度加大。因此,我在備課前,會將課本、教學大綱,會考說明認真鉆研,做到心中有數。收集一些相關的事實材料,如“赤潮”,油輪泄漏,神州五號成功返回,地震(近一、二年)事件等;結合往屆學生某些知識點掌握的難易程度或易出現的錯誤,結合我校學生的實際水平;結合本地的自然環境和經濟建議成就;把握好每節教材的重點、難點,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寫出較好完整而詳細的教案。
在備好課的基礎上,講好每一節課,提高課堂45分鐘的教學效果,是提高地理教學成績的關鍵。在課堂上準確無誤的向學生傳授教材知識,經常啟發學生思維,注重教學語言的生動性、趣味性,分析問題深入淺出,列舉學生喜聞樂見的事例剖析難點,創設寬松的課堂氣氛,師生互動,極大的提高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掛圖,圖片,標本,有時借助多媒體展示地理事物的形成過程,如冷鐸,暖鐸的形成。讓學生增強了感性認識,加深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又培養了學生的購圖能力,課堂效率有較大提高。第三,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有關章節內容,對全體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方面的教育,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如大氣污染,海洋環境,自然資源利用與生態破壞等。第四,精心編寫單元練習,力求每一份單元練習能覆蓋該單元的全部重點內容,有較大份量的讀圖分析題,亦增加一些反映當前的科技,經濟,環境動態的題目。嚴格要求學生認真完成,全部收回批改。評講練習時,不是單純告訴學生正確答案,而是對題目所體現的知識點進行一次交流復習,辯析錯誤所在,適當變換練習的提問角度,啟發學生思維。教育學生學會如何審題,如抓住“題干”(關鍵詞)等,以及如何更規范,體現地理學科特色的表述來回答問題,提高學生和文字表達能力是近一、二年,著重考察的方面,因此,練習中適當讓學生練習此類題目。讓學生的所學知識得到鞏固、提高,這是提高學生成績的重要方面。
另外,在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我們的學生難以承受高中八科的學習,加之部分科任實行“題海戰術”,導致學生在課余時間學習地理,即使是單元練習,也有不少學生抄襲,以應付撿查。但這又不是一個學科的老師能解決的。當然,亦難的找到時間輔導學生,晚修時間根本無學生看地理書.
總之,一學期的教學工作,有許多好的方面,也有一定的不足,為使自己的工作做的更好,我將繼續努力工作.
高一地理教學個人總結范文2本學期我擔任高一年級2個班(13、14班)的地理課。根據學生實際,認真專研課程標準,結合備課組的教學計劃,積極完成了教學任務。結合備課組的教學計劃,積極完成了教學任務。具體總結如下:
一、學習新課程標準,以當前先進的教學理念為指導,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高中地理課程的總目標是要求學生初步掌握地理的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或得地理技能,發展地理思維能力,掌握學習和探究地理問題的基本方法和技術手段;增強愛國主義情感,樹立科學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和可持續發展觀念。在教學中進行目標的細化,從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進行落實。即不但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識和學習地理的基本技能,同時還要求學生掌握獲得知識的方法或了解知識獲得的過程,為了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現代公民,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人地關系、可持續發展觀念及愛國情感。
教學中,要視學生為知識的創造者,而不僅把學生當作一個知識的接受者培養。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只有學生學會了學習,教學才變得有意義和有希望。要實現這一教學理念,教學手段要靈活多樣,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在班級教學中,班級之間有差別,學生個體也有差異,教學中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采用分層教學,以先帶后,承包互幫,展現學生個性風采,凸現團隊式學習,建立學習型小組。遵循進步就是優秀的原則,突出過程性評價,提高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
二、結合學生實際,加強學生的地理基礎,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
這批學生在初中沒有系統的學習地理,地理基礎較差,甚至一些地理常識也不具備,更不用說養成地理思維和方法,在觀念上他們把地理當作副科、次科,對地理學習不重視。對高二的學生來說,由于地理是綜合科科目,在高考中所占的分數不多,學生也輕視地理學習。我們的學生在初中階段成績也很差,從小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缺乏自信。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學習不認真,練習作業應付了事。針對這些情況,我在課堂上時刻通過激趣是學生保持注意,重點要求學生掌握地理基礎知識。多從高中生活,地理學習等方面給以方法的指導,在教學中滲透先進的學習觀念,讓學生體驗成功,培養自信;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突出強化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
三、抓緊、抓好課堂教學環節,搞好常規教學,開展多樣化的學習形式
由于高中地理強調對地理事物原理的分析,重在說“理”,與初中比較,難度加大。因此,我在備課前,認真研究教學標準,綜合各種版本教材,結合學生實際,適當增加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深度。平時多收集一些相關的時事材料,如“赤潮”,油輪泄漏,神州五號成功返回,地震事件等,結合晉江市的自然環境和經濟建議成就,注重生活與所學知識內容的聯系,以生活中的材料作為知識興趣的切入點,把握好每節課的重點、難點,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寫出較好完整而詳細的教案。
在備好課的基礎上,講好每一節課,提高課堂45分鐘的教學效果,是提高地理教學成績的關鍵。在課堂上準確無誤的向學生傳授教材知識,經常啟發學生思維,注重教學語言的生動性、趣味性,分析問題深入淺出,列舉學生喜聞樂見的事例剖析難點,創設寬松的課堂氣氛,師生互動,極大的提高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性。另一方面我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加深對教材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又培養了學生的讀圖能力,課堂效率有較大提高。第三,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有關章節內容,對全體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方面的教育,培養學生的環境意識,如可持續發展,中國的可持續發展等。
我在教學中嘗試評講練習時,不是單純告訴學生正確答案,而是對題目所體現的知識點進行一次交流復習,辯析錯誤所在,適當變換練習的提問角度,啟發學生思維。教育學生學會如何審題,如抓住“題干”(關鍵詞)等,以及如何更規范,體現地理學科特色的表述來回答問題,提高學生和文字表達能力是近一、二年,著重考察的方面,因此,練習中適當讓學生練習此類題目。讓學生的所學知識得到鞏固、提高,這是提高學生成績的重要方面。通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個性,使學生具有活躍的思維,從而達到培養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目。
通過一學期教學,使學生的各方面素質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思考能力、識圖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方面提高迅速。
四、在教育教學中的反思與感悟
在這學期的地理教學中,我不斷反思,總結了一些自己的教學感悟。
1、重視地理知識的應用教學中應注意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系。
幫助學生通過熟悉的現象理解所學地理知識。如氣溫在冬夏季節的分布規律,降水的分布,天氣預報等等。讓學生知道地理知識在生活、生產和科學試驗中的廣泛應用,增強學習地理的興趣和信心。
2、應通過讀圖、學生練習和課堂討論等方式培養學生應用地理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在討論中,教師要做必要的講解。做練習時,要求學生弄清地理事實,獨立思考,自己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并能對所得結果進行分析、判斷。
3、考核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節,是檢查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能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
在重視考試的同時也要形成對學生多方面的評價而不是僅停留在成績上。
五、存在問題及改進方法措施
當然,在教學中,也存在著不足之處,一節課下來,總覺得課堂時間比較緊,學生的學習狀態也時好時壞,尤其是學困生,如學習困難生的轉化工作,原來會的還會,不會的還不會。另外,并不是所有的地理知識都教的有新意,有時內容講解不靈活,沒有吸引力,致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在以后的教學中,努力做到:
1、以學生為主體,注意基礎知識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2、加強教學改革,引入新的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3、重視地理概念和規律的教學方法;
4、重視地理知識的應用;
5、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注重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
總之,我要不斷改進工作方法,更好的完成地理教學工作??偨Y經驗,查找不足,爭取在新的一年,取得好成績。
高一地理教學個人總結范文3陰飛逝,日月如梭。轉眼,一個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已經結束了,回顧這一學期以來,圓滿地完成了教育地理學科工作任務,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現將具體工作總結如下:
一、認真鉆研業務。
我擔任高一4個班的地理科教學工作,在教學中我認真學習新課標,鉆研教材,為了準確的傳授知識,我經常虛心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和他們一起探討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二、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
創設情境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只有將認識主體置于問題情境中,才能促進認識主體的主動發展。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學校多媒體設備,設計制作多媒體課件,精心創設教學情境,有效地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使其學習的內部動機從好奇逐步升華為興趣。通過精心設計,巧妙地將學習目標任務置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促成學生對新知識意義的自主建構,讓學生在充分地經歷探索中掌握地理事物事物發展發生和變化規律。
三、致力于地理教學的優化。
1、注重課堂氣氛的活躍。
沉悶的課堂氣氛只會讓學生昏昏欲睡,為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盡量給學生創設喜聞樂見的學習情景,使學生能比較直觀形象地理解知識。
2、注重作業的開放性。
開放性的問題能活躍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提高學生思維的發散性、求異性、深刻性。注重學生主動獲取知識、重組應用,從綜合的角度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注重作業批改的及時性,經常當面批改,個別輔導。
3、注重與學生的交流。
“理解”是建立師生情感的紐帶與橋梁。理解學生就是要以飽滿的熱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來感染學生,給他們一張笑臉、一顆誠心、一份真情。當學生取得好成績,獲得成功時,要給以祝賀和鼓勵,當學生遇到困難,遭受挫折時,要給以安慰和支持。并鼓勵學生積極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
今后教學工作的建議:通過前面對試題的分析,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除了要把握好知識體系,熟悉知識點覆蓋面之外,還要認真鉆研新課程理念,理解、研究教材,找到教材中知識與理念的結合點,自然地理思想與地理方法的嵌入點,憑借教學手段、方法,在教學地理知識中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滲透、理解、掌握地理思想、地理方法,從而達到學習地理、應用地理的最終目的。
1、多教一些地理方法、地理思想,地理思想是在地理活動中解決問題的基本觀點和根本想法,是對地理概念、命題、規律、方法和技巧的本質認識,是地理中的智慧和靈魂。
所以,領悟地理思想,方法是地理教學的首要任務。教學中要鉆研教材,把握知識中蘊含的地理思想和方法,通過傳授知識,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地理方法,思考問題的地理思想。學生在學習了地理知識的同時,更能領悟到地理思想和方法,能熟練的對知識進行舉一反三式的應用,真正達到活學活用,使教學理念轉變,促進學習方式轉變,為學生更深層次的理解、學習地理知識探索有效途徑。只有學生自己掌握了好的學習方法,他的學習才會事半功倍。
2、多一些過程探究,少一些知識陳列。
地理知識起源于生活,是從實際應用中逐漸抽象、概括、演示、推理而形成的系統的、嚴密的學科體系,地理中要注意培養學生靈活的思維,開放的思路,就要以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為地理知識生長的基礎,對知識的生成,講授多一些過程性探究,通過學生主動性探究來理解知識的形成、發展和最終定義,對學生地理思維的形成、發展有良好的促進作用。特別是講難題時,我常常會讓學生上講臺上來發表自己的見解,用學生自己的表達方式讓大家去理解,去判斷誰是對的,誰的方法最簡單。我發現有很多的同學樂與表達并與大家辯論。而實際教學中公式化、概念化的粗淺、簡單、枯燥的誦讀、機械式的演練教學不注重地理理性的、深層次的內涵,使地理教學浮于表面,不利于學生面對新理念指導下的檢測,不利于今后的教學和學生地理方面的發展。
3、多一些以生為本,少一些教師中心。
高中學生對學習的熱情是非常高的,尤其是對貼近他們的生活,有一定感性經驗的學習素材,更能煥發出極大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但長期的教師中心式的講授,會挫傷學生學習熱情,造成了學習的被動和教學的困境。地理學習中結合知識多創設一些生動活潑、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將學生放置于問題之中,容易激活學生已有經驗和地理知識,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探索發現的思維品質,對地理學習有推進作用。以生為本,破除教師中心,要始終成為地理課堂實施教學的首要策略。
我認為讓學生發自內心的喜愛地理,樂于學習地理,才是重要的。
高一地理教學個人總結范文4為了總結教學經驗,使今后的教學更有進步,現將一年的高三地理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依綱教學,明確復習方向
作為高三地理教師應認真學習地理教學大綱和高考考試說明,加強高考地理試題研究,把握高考命題走向,使高三地理復習有明確的導向。
二、立足課本,夯實雙基
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知識點的落實和知識網絡的構成。這也比較符合近幾年高考地理試題的特點:突出能力立意,重在考查學科的知識主干、基本原理和規律,以及地理理性思維邏輯和知識運用能力。能力是建立在夯實的基礎上的,沒有扎實、全面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很難獲得高分。
三、合理安排復習時間
高三地理復習一般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按教材的順序梳理知識,形成知識網絡,這是重點,一般在第二年的三月初完成,要“扎扎實實”,不可盲目追求進度;第二階段是專題復習,打破常規的章節,對知識進行重組,尋求聯系,側重于能力的培養,時間為兩個月左右,專題的個數不能弄得太多;第三階段為查漏補缺,調整心態,做好考試前的準備。
四、加強知識的歸納整理,形成知識體系
教學理論的研究表明,建立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要比掌握大量具體的零散知識更具價值。在傳統的學習過程中,比較偏重于掌握知識的細節,而忽略了對知識結構整體上的理解和掌握。由此使獲得的知識難以成為今后深入探究的基礎。在知識整理加工的過程中,伴隨一系列思維活動,如分析、判斷、歸納、演繹、比較、分類、總結、概括、推理等,可以說這個過程也是思維綜合訓練的過程。經過這一過程可以加深知識的理解、強化記憶,同時也可以發現問題、彌補漏洞、糾正錯誤。在對基本原理、規律的探究、發現、歸納和應用的過程中,還要注意多思、敢問、善問?可準備一個問題本?,真正弄懂、吃透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規律,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五、落實基礎,突出主干,注意與初中地理知識的有機結合
基礎和主干知識是指地理學科的基本概念、原理、規律和重要的地理事物、觀念、結論。它們分布在教材的各個部分。但總體來看,能夠體現地理學科學習功能的、能夠形成再生知識的、與生活生產緊密聯系的部分多為高考復習的重點所在。如:地圖、地球運動、大氣運動、人類活動、人地關系等。
對于基礎和主干知識的學習和掌握,不是要死記硬背,而是要深入理解和具體應用。高考試題往往通過大量引用課外知識和豐富的社會素材,形成新的問題情景,構成新的問題角度,從而考查學生的能力。但是無論如何,其考查的落腳點仍然是地理學科的基礎和主干知識。所以我們必須抓住各部分的基礎和主干知識,尋找各部分知識與其他知識的內在聯系,形成綜合的思維方法,才能在高三地理復習中取得較好的效果。
在重點復習高中系統地理知識的同時,還要正確處理好初高中地理知識的有機結合。初高中地理知識是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只要高中地理中涉及到的初中地理知識,都應該掌握,決不能回避。要正確處理好高中系統地理與初中區域地理之間的關系,以高中系統地理為主,兼顧初中地理,當涉及到相關初中地理知識時要進行串聯復習,并落實到區域圖上。只有把具體的地理事物或現象落實到具體的區域中,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產生的原因、特點,預測它的發展變化趨勢。如復習“地球運動”時,就應把初中的“時區和日界線”融入其中,復習“地殼運動”時應一并復習初中“地形和地形的變化”等等。
通過這樣處理,不僅使初高中地理知識緊密結合,形成一個有機整體,而且便于提高綜合分析地理知識的能力??梢?,抓住多角度觀察地理事物的空間性質,綜合分析地理系統內部與外部物質、能量和信息的運動與轉化這些大問題,一方面能使地理知識學習更加透徹、完整,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拓展思考與解答地理問題的深度與廣度。
六、加強空間思維訓練,形成科學的整體觀念,不斷提高認識水平
從近幾年高考試題看,地理試題選取了能夠反映地理學科主要研究分析方法的內容為命題素材,緊緊圍繞“描述、概括、理解各種地理事物的空間結構聯系和發展變化過程”、“認識重要地理事物的名稱和空間位置”等能力要求。試題中時差的推斷、地圖的判讀、世界和中國某個區域的特征分析、判斷等都是在考查學生的空間能力。因此,在高考地理復習中要特別注重空間思維的訓練,以促進我們的整體思維觀形成。
空間思維能力的考察主要有這幾項內容:各類地圖的判讀,地球的自轉與公轉,大氣的運動和變化,世界和中國區域(大洲、大洋、地區、國家)中的重要經線、緯線,各類重要地理分界線(自然地理界線、人文地理界限)等。培養地理學科的空間思維能力,一定要講求方法。如對空間概念和物體空間運動的理性思維分析?可選取十條重要經緯線(赤道、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本初子午線、180°經線、20°W、160°E、120°E),通過它們,在腦海中形成完整經緯網,并想象地球運轉起來線與線之間相互位置關系及晨昏線的動態關系。
通過有效的空間思維訓練,才能達到當給出世界上某一點或線時?在腦海中涌現的不是亂糟糟的一團,而是一系列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地理事物。而有了這樣的水平,無論命題角度如何,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高三地理復習中有法而無定法,只要我們老老實實地緊扣大綱,立足基礎,構建知識體系,形成整體觀念,加強能力培養,不斷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以地理事實材料為基礎,形成地理概念,認識地理規律和地理原理,建立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要比掌握大量具體的零散知識更有價值,抓住主干知識,注重培養邏輯推理能力,緊緊把握住區域特征認定及其出現的問題與解決措施,注重空間思維的訓練,促進空間思維能力的形成,定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
高一地理教學個人總結范文5一、指導思想
高一地理教學要以人類與環境的關系為主線,以可持續發展理論為指導思想。高一地理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從人類和地理環境的關系著眼,通過教學使學生獲得對終身發展有用的自然地理和相關的人文地理基礎知識,培養學生初步的地理技能、地理思維能力和地理探究能力;能夠與人合作,運用地理科學觀念、知識和技能對人類與環境之間的問題作出獨立的判斷和適當的評價。學習高中地理課程有助于學生觀察和理解與人類發展有關的地理環境變化,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為適應未來的生存和發展打下必要的基礎。
二、高中地理總體教學目的
1、學生獲得比較系統的人文地理基礎知識。
2、培養學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維能力,以及地理探究能力;
能夠獨立和與人合作,運用地理科學觀念、知識和技能,對人類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做出正確的判斷和評價。
3、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以及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深化對國情、國力以及國策的認識;積極參與協調人類與環境關系的活動。
4、深入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以及對社會的責任感。
三、教材內容、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本學期教材以人文地理為主,包括:人類的生產活動與地理環境;人類的居住地—聚落;人類活動的地域聯系;人類面臨的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教材以人地關系為主線,以協調人地關系、尋求人類可持續發展為宗旨,研究以人類為中心的地理環境;從這一點看,在地理教學中參透環境教育應該是教學重點之一。教材除了學科理論外,增設了活動設計、研究性學習、案例教學、社會實踐等,同時,配備了不少案例,這些案例源于實際的社會活動和不斷發展的社會現實生活,與地理學科有緊密的聯系,是對已發生的典型時間的真實寫照;因此,學生思考、分析和探究的一系列地理現實問題,通過案例分析引導學生去觀察、體驗、判斷和推理也是教學的重點,更是難點。
四、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教學措施:
1、備課時重點研究教材和學生,圈出難點、重點,把知識分為了解層次、識記層次、掌握并運用層次,針對學生的現有知識結構做到有的放矢,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突破難點,掌握重點,記住常識。
2、重點放在課堂教學上。
要做到先管后教,以提高學生興趣和積極性為主,運用多媒體和直觀教學手段,以及學生所見所聞的現有知識,激發其學習熱情,啟發其積極思維,開拓其動腦、動手能力。
3、課堂練習應緊扣課堂講解的內容,從易到難,深入淺出,循序漸進,以中低檔題目為主,做到有梯度有層次地推進教學,使學生能在識記、聽懂課堂內容的前提下就能做對,從而達到消化課堂內容,體驗成功的感覺。
4、作業批改時教師應做好總結,把那些學生得分率低的地方記錄下來,以利于改進教學方法,總結教學經驗,查漏補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