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07 20:12:5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臨終護理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 臨終關懷護理(或安寧療護,或善終服務)
臨終關懷臨終關懷是為當前醫療條件尚無治愈希望的臨終病人及家屬提供全面的舒緩療護,以使臨終病人緩解極端的病痛,維持臨終病人的尊嚴,使其得以舒適安寧渡過人生的最后旅程。 其護理目的是以整個人為對象,提供精心照料,解除軀體痛苦,緩解對死亡的恐懼,維護其做人的尊嚴,提高其尚存生命質量,并給予家屬心理關懷,最終使逝者死而無憾,生者問心無愧。如果一個臨終病人得到了成功的護理,他死時就會感到活得有價值。臨終病人由于軀體疾病的折磨,對生的渴求和對死的恐懼會產生一系列復雜的心理改變,甚至行為與人格的改變。病人從獲知病情到臨終時期的心理反應和行為改變 總結 歸為:震驚與否認、協議乞求、抑郁等五個典型階段。臨終也是生活,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生活,正確認識和尊重臨終病人最后生活的價值,提高其生活質量是對臨終病人最有效的服務,幫助他們能較安詳舒適地過好人生最后的生活。
2臨終病人的護理
2.1尊重生命
護士有一顆熱愛生命救死扶傷的的天使之心,但這并不等同于尊重生命,完整的生命過程應包括死亡過程,尊敬生命應包括尊敬死亡。開展臨終關懷,是對護士傳統思維模式的沖擊,要其更新觀念,自覺地進行自我死亡教育。死亡教育是實施臨終關懷的重要內容,包括對臨終病人及其家屬的死亡教育。其目的在于幫助瀕死病人克服對死亡的恐懼,學習“準備死亡,面對死亡,接受死亡”;幫助家屬適應病人病情的變化和死亡,使他們縮短悲痛過程,減輕悲痛程度[2]尊敬死亡是我們邁出的第一步,它屬于死亡教育的一部分。
2.2關注護理
護士長期以來在為救死扶傷辛勤奉獻著,習慣于和醫生合作把病人從疾病中拯救出來。而對“關注護理并非治療”的臨終關懷概念,不啻是承認醫院對某些疾病無能為力的尷尬,導致對整個醫療職業能力的懷疑,這對以救死扶傷為宗旨的醫務人員的心理不可避免地產生一定程度地震撼,可能會導致潛意識里對臨終關懷的抵觸情緒。雖然說在醫療無能為力的情況下,護理更顯示出其獨特的主導性[1],但是突然把護理的地位提高到主導地位,護士往往會感到無所適從。對于臨終關懷,護理的重點也從生理上轉移到心理、社會、精神等方面,這給護士的理論知識也帶來巨大的挑戰。要求我們擴大知識面,加強心理學、社會學等方面的理論學習,并能獨立有效地運用于臨終病人的護理上。
2.3重視做好病人家屬的思想工作
家屬是病人的親人,雖然在治療過程中,家屬所起的作用無法代替藥物的治療作用,但在治療過程中病人能否處于最佳心理狀態,家屬的作用不可忽視。當病人家屬了解到病人的病情已經無法挽回時,精神受到沉重打擊,表現十分悲傷。護理人員要做好其思想工作,主動關心引導,并告知家屬情緒可直接影響到病人的情緒而不利于治療。如果家屬能較好的控制感情,病人就情緒穩定,為了病人能安然走完人生最后一站,醫務人員、家屬應努力共同為臨終病人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人間的溫暖和社會的尊重[3]。只有減輕病人臨終前的心理壓力,克服對死亡的恐懼和焦慮,才能在充滿溫情的氣氛中離開人間。
總之,臨終病人的心理極為敏感、復雜,對人格、友誼、尊嚴倍加珍視,對護士的一言一行更為注目。因此,護士高尚的道德品質、精湛嫻熟的技術、和藹可親的笑容都會贏得病人的信賴,哪怕能給病人帶來片刻的歡愉,也要自覺地竭盡全力去做,滿足病人在人世間最后的要求和心愿,直到帶著護士最崇高圣潔的“愛”安然離去。
參 考 文 獻
[1]靳風林,郭清秀.傳統文化中等死亡歸屬理論與臨終關懷學中國醫學化理學.1996(6)54-56.
縣醫院被調查醫務人員專業熟悉度及培訓需求情況被調查的269名醫生中,對專業熟悉排在前3位的是內科、外科與婦科;最不熟悉的是精神病預防與管理,衛生統計學和流行病學和社區康復均低于10%。醫生最希望培訓的前3項專業科目是內科、外科、急診與急救;對培訓關注度較低的專業為精神病預防與管理、流行病學、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老年保健和社區康復。在被調查的189名護士中,對專業熟悉排在前3位的是常見病的臨床護理、急救護理、慢性病的臨床護理;最不熟悉的是精神病的預防與管理、臨終關懷、中醫護理和老年保健。護士最需要得到培訓的專業科目是急救護理、常見病的臨床護理、傳染病的臨床護理;對專業培訓關注度低的是精神病的預防與管理、慢性病的預防與管理和臨終關懷(表2)
2鄉鎮衛生院及村衛生室被調查醫務人員從事專業熟悉度及培訓需求情況
在填寫完整問卷的67名醫生中,對專業熟悉排在前3位的是內科、外科和婦科;最不熟悉的論文撰寫、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性病、社區康復和衛生統計學。醫生最希望培訓的前3項專業科目是外科、內科和兒科;臨床檢驗、婦科、傳染病、老年保健、醫學心理學慢性病預防與管理、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培訓需求較低。在填寫完整問卷的的73名護士中,對專業熟悉排在前3位的是常見病的臨床護理、急救護理和慢性病的臨床護理;最不熟悉的是中醫護理、臨終關懷和精神病的預防與管理。護士最需要得到培訓的專業科目是急救護理、慢性病的臨床護理與常見病的臨床護理,對專業臨終關懷、人際關系與溝通技巧、心理健康護理和常見病的預防與管理的培訓關注度低,均未超過10%(表3)。
3討論
3.1農村醫務人員學歷結構不合理,加強繼續教育,提高醫務人員學歷
縣級醫院和鄉鎮衛生院的醫務人員學歷偏低,獲得學歷的途徑主要以中專衛校為主,高級職稱較少。作為農村三級醫療服務系統的龍頭—縣醫院不僅在醫療器械等硬件上處于優勢,在醫務人員的學歷、專業素養、醫務職稱、學科建設等方面都要有模范帶頭作用。然而偏低的學歷、不合理的職稱結構,不僅制約著醫院本身的發展,更不能及時有效地為患者提供優質的服務。鄉鎮衛生院以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為主,從事全科的醫務人員比例偏低,影響著鄉鎮衛生院承上啟下的功能的發揮。繼續醫學教育是一種高級的、制度化、正規化的在職教育[1],是以學習新知識、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為主的一種終生性醫學教育。衛生技術人員低學歷和低職稱造成基層人員技術力量薄弱,同時會影響繼續教育的開展。不同學歷層次的醫務人員對培訓的愿望存在明顯差別,隨著學歷層次的提高,要求培訓的愿望也在逐漸增強。低素質-低提供能力-低衛生服務質量-低效益的惡性循環會嚴重阻礙醫療機構的發展[2]。學歷的提高不但增強了醫務人員的專業知識掌握能力,并為他們以后更好的服務基層、職稱評定等各方面的發展奠定了基礎[1,3]。本調查顯示:大多數醫務人員由于工作崗位人員短缺而不能脫離崗位參加培訓,從而無法提高自身學歷水平與專業技能,因此相關領導應與當地衛生學校建立適宜本地區的繼續教育規劃,使醫務人員能夠更加便利地參加教育培訓。
3.2醫務人員對基本醫療的專業知識掌握程度不平衡,加強對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專業知識的培訓
本調查顯示:醫生對內科、婦科、外科的專業知識熟悉度較高,對其他輔助科室如檢驗科、耳鼻喉科的專業知識了解較少,對公共衛生領域的婦幼保健、精神病預防與管理、衛生統計學、流行病學和社區康復掌握度偏低。護士對常見病的臨床護理、急救護理、慢性病的臨床護理的專業熟悉度較高,對病人的精神病的預防與管理、臨終關懷、中醫護理和老年保健的專業知識了解不足?;踞t療是所有醫療工作的基礎,只有所有醫生及護士對其知識及技能熟練掌握,才能保證醫療工作的高質量。同時對于公共衛生知識的普及率也亟待提高,作為醫務人員不僅要掌握基本的醫療知識,也應具備對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所涉及的其他科目知識有所了解,以較為全面的知識技能服務患者。現代社會尤其主張人文關懷,若醫護人員有良好的醫患溝通的技能,不僅能促進病人積極地配合醫生接受治療,也可降低醫療糾紛的發生率。公共衛生是鄉鎮衛生院開展工作的重點方向,若醫務人員沒有扎實的專業基礎,就無法保證兒童計劃免疫、婦幼保健、慢性病防治等工作的順利開展,既影響了農村廣大居民的健康,又阻礙了基層公共衛生服務的發展。因此,當地地區衛生主管部門應按照當地實際醫療需求,合理有度地參與規劃與管理,有利于培訓資源的有效利用。此外,培訓項目的組織方應充分了解培訓對象現有醫學教育水平、專業技術水平及實際工作生活中存在困難,制定相適宜的培訓模式,遴選適宜的醫學師資與專業教材,選擇最佳培訓地點,進行嚴格而人性化的管理,不斷與培訓人員進行溝通尋找問題,從而實時對培訓內容或模式進行調整、改進,最終才能取得最佳的培訓效果。同時,為了有效避免工學矛盾,還需要及時與培訓對象所在單位充分溝通,了解單位實際需求,從而得到單位的支持,在此基礎上合理安排培訓人員、時間和內容,繼而高效地為當地培養適宜人才[4]。
3.3醫務人員對基本醫療的專業培訓需求較高,培養檢驗及影像專業人員,全面提高醫療機構服務能力
在新疆貧困縣,由于資金匱乏、專業人員短缺等因素,縣醫院和鄉鎮衛生院的分科條件有限,從而醫務人員對自身專業的培訓期待很高。同時,醫務人員工作負荷大,沒有足夠的時間與經費接受全面的專業培訓,所以醫生對基本醫療的內科、婦科、外科、兒科的培訓需求度很高,護士對急診與急救、兒科。傳染病的臨床護理也提出了較高的培訓期望。現階段國家對農村基層醫療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保證了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同時還不斷配備先進的醫療器械,因而對檢驗人員、醫技人員提出了新的要求。雖然有的醫院配備了先進的診斷設備,但是由于醫技人員操作技術有限,只能使用部分基本功能,儀器設備未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造成了資源的浪費,也影響了農村醫療機構的診療技術水平的提高。因此按需求培養檢驗及影像人員,從而全面提升醫院診斷能力與工作效率[4]。
3.4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對全科醫學熟悉度低,加強鄉鎮衛生院全科醫師在職培訓,提高鄉鎮衛生院效能
【關鍵詞】 護理學基礎;護生;情景;教學;素質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of nursing students to suit the needs of modern society well,various situations were used in the course of "Fundamental of Nursing Science" teaching by the characters of the course."Teaching" and "preaching" were combined together subtly to culture the professional belief,occupational moral,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science research ability of the nursing students.
【Key words】 Fundamental of nursing science;Nursing students;Situations;Teaching;Quality
由于醫學模式的轉變,自然社會科學的飛速發展,護理學已成為一門為人類健康服務的獨立性應用性學科。同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知識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健康意識在不斷深化,對護理人員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21世紀護士從事護理工作的基本條件包括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專業素質、體態素質和健全的心理素質[1]?!蹲o理學基礎》作為護理專業的核心主干課程,是各??谱o理的基礎,對本課程的學習在護生向護士角色轉換過程中的意義十分重大。在《護理學基礎》教學實踐中,我們通過創設各種教學情景,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和設施,模擬醫療護理服務活動各個環節,將護理專業素質教育融于教學過程。教師的言傳身教、師生間的互動、與患者及家屬的直接交往等系列影響使護生不但掌握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技能,順利適應社會和護理工作,又能充分體現護生個人價值和創造力。
1 教學方法
1.1 結合緒論和基本概念的學習,形成正確的護理哲理 《護理學基礎》是護生接觸的第一門專業基礎課程,之前由于社會環境和偏見的影響,很多護生對護理專業和護士自身價值的認識不足,黃戈冰、許樂[2]研究表明:51.6%護生喜歡護理專業,46.8%護生對護理專業發展前途感到迷茫,半數以上護生不愿終身從事護理工作。而《護理學基礎》“論”是引導護生學習專業課程的第一課,“護理學四個基本概念” 能提高護生對護理專業的認識水平,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專業信念。為此我們精心設計開篇課,以幫助護生對專業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激發學習動機和興趣。
護理本科在大三開設《護理學基礎》課程,經過兩年醫學基礎課程的學習,護生往往對專業課充滿著好奇與期待。我們要求教師每堂課都做到儀表文雅大方,待人熱情誠懇,授課內容和方法富于趣味性和吸引力,讓護生感受到教師和護士的雙重職業美,真正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在講授“緒論-現代護理學發展歷程”時,突出南丁格爾對護理發展的貢獻。通過查閱大量文獻資料,收集南丁格爾各個時期的照片,制成圖文并茂的多媒體課件,輔以詳細、生動的講授,向護生展示一位出身名門望族的貴族小姐如何沖破世俗禁錮而從事身心付出巨大的護理工作,以及在克里米亞戰爭中一位民族英雄的光輝形象,使護生了解護理鼻祖南丁格爾對護理事業的嘔心瀝血和才智傾盡;并介紹了“國際護士節”和“弗羅倫斯?南丁格爾獎章”的相關內容,促使護生內心深處產生對護理專業的熱愛。講授“中國現代護理”時,展示了中國的南丁格爾-王秀瑛、林菊英、葉欣等護理前輩的照片,詳細介紹其感人事跡,以及我國現代護理發展現狀和前景,讓護生了解護理專業發展道路的艱辛,產生職業榮譽感和責任感,明確學習目標和榜樣。通過學習“護理學四個基本概念”,使護生更好的理解患者特征,樹立新型的健康觀,進一步認識護理專業,從而增強專業信心,促進自身不斷發展。
1.2 滲透護理情感教育,培養高度職業道德感 護理職業道德表現在熱愛護理專業、愛護護理對象、嚴守規章制度、鉆研護理業務、保守患者秘密等方面,這些寶貴品質不是自然產生的,而是需要精心培育的[3]。護理情感教育是培養職業道德感的主要途徑,借助現實生活中先進人物事跡渲染、到醫院參加臨床見習、角色模擬等系列教育活動增加護生對職業道德的感性認識,注重培養護生的愛心、耐心、細心、同情心和責任心。
廣大護理人員在2003年“非典”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表現出的臨危不懼、頑強拼搏、舍生忘死、奮力搶救的精神以及2008年抗震救災中表現出的不怕犧牲、持久奮戰、堅忍不拔的毅力,發揚了救死扶傷的大無畏精神,捍衛了白衣天使的神圣職責,對在校護生來說無疑是最生動的一課。根據護生需求,在授課過程中穿插臨床見習,每學完一個單元內容后即有一次見習機會,使護生能眼見為實,臨床護士在工作中認真、細致、嚴謹、周密、慎獨的工作作風和精神,以及患者的身心痛苦表現,都給護生職業道德的培養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根據教學內容特點設計特定情境,讓護生自編、自導、自演,變理論教學為具體活動過程。如講授“特殊情況下的溝通技巧”時,創設病室情景,護生分別扮演憤怒患者、抑郁患者、新入院患者和責任護士角色,通過情景表演來探討相應的溝通技巧;在講到“臨終護理”內容時,針對臨終患者的心理變化特點,設計情景,護生分別扮演患者、家屬和護士,使其能在富于戲劇性的情節變化中掌握理論授課內容。在各章節的教學中,我們盡可能地引導護生去創設情景,進行角色扮演,使他們能夠設身處地地站在患者及家屬角度去理解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1.3 規范日常言行舉止,樹立良好職業形象 南丁格爾曾說:“護理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護士不但要幫助其行其貌給人美感,有助于幫助患者恢復促進健康。這種良好職業形象的形成,是通過長久訓練后內在氣質的外化,需要護生下意識地去塑造,并使其成為習慣。為此我們將技能練習室模擬治療室和病室環境,使護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在技能練習課和臨床見習課時,要求護生進入練習室和病室必須穿統一的護士服,戴護士帽,不穿高跟鞋,不留長指甲,不戴首飾,進入練習室就如進入病室,一言一行都嚴格遵循護士行為規范要求。技能練習室采用開放式管理模式,反復強化各種技能操作練習,最終做到操作嫻熟、手法輕巧、膽大心細,以培養護生的技術嫻熟美、操作輕巧美和動作穩健美[4]。
1.4 貫穿臨床案例教學,塑造整體專業素質 《護理學基礎》是護理專業的一門橋梁課,護生沒有接觸過臨床,加之本課程約有1/4內容屬護理理論,如果教師只是照本宣科,沒有生動具體的臨床案例,則不利于護生對理論內容的理解,在學習時也會感到枯燥乏味。授課時我們要求盡可能結合臨床實踐,通過具體案例情景加強護生專業素質的培養。如在講述“醫療事故及處理”內容時,通過具體案例分析將抽象理論形象化、簡單化,針對問題護生暢所欲言,進一步領悟和運用所學理論,同時又提高了護生的分析問題能力和應變溝通能力。再如講授“給藥原則”時,以身邊有血有肉的慘痛教訓為例,加深護生對“三查七對”原則的理解,又能從中學到一絲不茍、忠于職守、誠實嚴謹的慎獨修養。
1.5 鼓勵評判性思維,挖掘科研能力 評判性思維是現代護理人員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之一,要求能夠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對各種復雜臨床現象合理質疑,獨立思考,做出更好的決策。在護理操作教學中,我們改變護理工作過分強調程序和規則、盲目服從的傳統做法,在教師規范示教后護生展開練習的過程中,要求護生視自己為一名真正的護士,能全身心投入到模擬操作情景中,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能帶著問題去學習、思考,能夠有所創新和改造,并給出科研新信息,引導查閱相關文獻期刊,了解最新研究進展。如護生能夠了解頭尾床單打結鋪床法,血壓計零點位置、著衣測量和測量部位對血壓值的不同影響;簡化青霉素皮試液配置方法以及能有效減輕患者痛覺的青霉素過敏試驗部位選擇等最新研究成果,與教材標準、教師示教相比較,激發護生產生科研興趣。在講授“鼻導管給氧法”內容時,設疑“鼻飼及胃腸減壓伴吸氧的患者,采用何種氧療方法最好?”,護生通過查閱文獻發現,采用胃管對側鼻導管吸氧法,氧療效果不受影響。但是患者雙側鼻腔同時插入導管,如何解決由此帶來的諸多不適和不便呢?在我們的教育引導之下,參閱其他資料,護生自己設計了一套鼻飼及胃腸減壓吸氧裝置--吸氧套管,并書寫成文有待發表。在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我們都注重創設情景,引發護生去思考問題、查閱文獻和解決問題,大大提高了護生的科研能力,為畢業論文撰寫和就業后自身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 教學反饋及體會
在《護理學基礎》教學中我們綜合運用各種情景教學,不僅拓寬了護生的知識視野,而且也注重培養專業素質,使護生在人際交往、語言表達、應變能力、審美觀點等方面均有了很大提高,為臨床實習、考研、就業打下堅實的鋪墊。近幾年來,我校80%護生能在省內、外找到理想的實習、就業單位,在工作中體現出完美的職業風貌,有的護生畢業后短時間內即承擔了領導職務,考取研究生的護生也得到深造學校教師的肯定和賞識,收到了良好的信息反饋。
我們體會到,講授《護理學基礎》課程,不單單是傳授給護生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護生如何做人,如何更好地塑造自我而符合護士的基本素質要求,把“授業” 和“傳道”有機結合起來,利用各種教學情景,促進護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參 考 文 獻
[1] 殷磊.護理學基礎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0.
[2] 黃戈冰,許樂.護理專業學生人文教育需求狀況的調查分析.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10):61.
關鍵詞:民間養老機構 評估 必要性
1 民間養老機構分類
第一,托老所,指設在居民小區內的寄托性(日托型或全托型)養老機構;第二,養老院,指具有相對完整的配套服務措施,為老年人提供集體居住的養老機構;第三,老年公寓,指具有齊全的公共服務功能,為老年人提供建筑和裝修都符合老年人心理和體能特征的(獨立或半獨立)家庭居室的養老機構;第四,護理院,指借助器材、依靠護理才能實現基本生活的養老服務機構;第五,臨終關懷機構,指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老人提供服務的機構。
2 民間養老機構服務方面存在的問題
根據相關統計顯示,我國現有4萬多個各種類型的老年人養老服務機構,大約有170萬張床位。按照現有的老年人口1.45億且5%的老人需要入住養老院來計算的話大約需要700萬個床位,這與現有的170萬個床位相差甚遠。目前現有的養老床位僅占總需求的0.24%,這個數據與曹燕文的研究理論即可供老人使用的床位僅占總需求的百分之零點幾相吻合。總之,我國養老機構存在的床位缺口大、入住率低的形勢不容樂觀。
第一,養老機構的服務水平參差不齊。對于條件好的老年公寓由于收費偏高,而無法承受;對于收費低的又由于其條件差而無法接受,從而造成我國的民間養老社會化程度仍舊偏低。第二,養老機構的類型單一。我國絕大多數的養老機構仍舊是以“養”為主,僅僅滿足老年人的吃住,而在精神慰藉、醫學護理方面的服務項目卻寥寥無幾。第三,養老機構分布不合理。目前由于大部分的養老機構都建設在近郊區從而造成城區養老機構缺口大。第四,服務人員專業素質低。由于養老機構的管理人員缺乏專業知識,上崗后又沒有對其進行專門培訓,從而缺乏對老年病基本護理的了解。
3 我國民間養老機構的評估現狀
第一,沒有明確的評估主體。目前,我國的養老機構評估主體只局限與政府民政部門。雖然在評估當中政府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但是由于民間養老機構的資金多來源于政府或政府給予的優惠政策,因此,這樣一來容易將評估流于形式,更容易成為腐敗滋生的溫床。第二,單一的評估手段。由于我國的民間養老機構評估起步較晚,不僅缺乏本土化的理論指導,更缺乏有效的實踐指導,從而充滿了盲目性。而我國,在評估民間養老機構的服務過程上沒有充分利用過程評估的手段,對于難于考量的就不去考量,即便有些地區出臺了評估標準,不僅沒有進行深入的調查和訪談,更沒有充分征求服務對象的意見。第三,評估內容流于形式。民間養老機構作為服務機構,其目的就是為老年人提供所需要的服務。但是在我國的民間養老機構的評估過程中卻忽視了服務對象是否滿意、服務機構的收費狀況如何以及服務機構的收費狀況和資金狀況等服務本身。由于開辦民間養老機構需要遵守各地的規范性文件,因此,目前的養老機構多注重于硬件的配置,而評估也僅僅停留在外在硬件的評估上。這種重視硬件評估而忽視服務本身評估方式不利于提高民間養老機構的服務水平。
4 對民間養老機構評估的必要性
第一,民間養老機構發展的需要。目前,我國的民間養老機構存在公辦、民辦以及民辦公助等多種形式,規模較小的缺乏統一管理而難以保證質量;此外,從我國民間養老服務的行業發展來看,制約養老行業發展的瓶頸就是缺乏規范化和標準化的管理。因此,對民間養老機構進行評估,不僅有利于提高養老服務的專業化、社會化和規范化水平,更有利于促進養老行業的進一步發展。第二,能夠有效地促進民間養老資源的充分配置。評估體系在發達的國家不僅是養老機構資金來源的主要憑證,更是保證養老機構服務質量的主要措施。組織定期的民間養老機構評估對于政府而言,有利于對民間養老機構資源的分配和需求狀況進行充分的了解和掌握。第三,民間養老機構評估理論本土化發展的需要。雖然人們已經認識到了養老機構評估的重要性,但是在選擇評估模式上還不能與實踐進行良好的結合,因此,對于我國民間養老機構評估理論本土化發展而言,迫切需要開展養老機構評估。
5 加強民間養老機構評估模式的對策
第一,制定民間養老機構評估法律規范,實現有法可依;第二,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選擇評估具有權威性和執行性的評估主體;第三,在評估過程中除了重視硬件評估外,還應當評估服務機構的服務質量、人力資源布置情況以及社會公信力等軟件方面;第四,在對養老機構進行審查的過程中,除了聽取服務機構負責人報告以及審查賬目外,還要重視過程審查,即針對服務對象和親屬進行座談會以及標準化評分等;第五,根據實際調查情況撰寫評估報告從而促進我國民間養老機構的發展。
6 結論
總之,在我國老齡化不斷加劇的情況下,對養老機構進行有效的評估是確保其服務質量的有效措施,國外對此已經有了詳盡的論述。因此,我國也應當在此問題上結合自己的情況走出自己的特色。
參考文獻:
[1]劉益梅.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社會化養老服務體系的探討[J].廣西社會科學,2011(07).
[2]許愛花.社會工作視閾下的機構養老服務[J].江淮論壇,2010(01).
[3]高慧鴿,鐘悅文.我國養老機構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以洛陽龍門療養養老院為例[J]. 決策探索(下半月),2010(03).
【關鍵詞】醫務社會工作;社會工作者角色;醫務社會工作作用
一、醫務社會工作者的角色定位
(一)信息收集與工作促進
醫務社會工作者需引導信息認知,收集相關的信息,并提供給相關的對象,如引導患者的傾訴與交流,掌握患者的病情、心理需求和相關家庭、社會問題。即病情、心理、社會和經濟方面的第一手資料。這些與患者密切相關的信息資料,為醫務社會工作評估患者的問題和需求,提供參考并制定相應的介入方案,也為醫務人員的有效治療提供信息參考,同時更應積極幫助患者得到更多診療和醫療資源方面的信息。
工作促進。醫務社會工作者運用專業的工作方法,促進患者的疾病治療,如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相關醫學、疾病知識輔導,通過傾聽方式對患者境況遭遇表達理解,以讓他們獲得精神方面的支持,以促進病癥治療。幫助患者及其家屬發掘潛在的各種資源,包括醫療的、社會援助的,自身經濟的,讓他們有信心去應對問題。這些工作,從側面也促進了醫院單位對患者治療工作的效果。
(二)資源整合
醫務社會工作者要充當患者與醫生、治療單位、社會及社會資源間的橋梁。醫務社會工作者應幫助患者及其家屬全面準確的了解所患疾病相關知識、自身病情,增強患者的自我調適能力,幫助患者了解醫療單位的醫療資源,包括醫療專業特色,治療項目等,同時有醫務社會工作服務需求的患者,多數面臨經濟方面的困難,因此,幫助患者建立與社會弱勢群體援助系統的聯系,是醫務社會工作者一項資源整合溝通的任務,讓需求者找到相關幫助,讓相關資源得以優效利用。
二、醫務社會工作者的作用發揮
(一)實質的服務幫助構成醫務社會工作者作用
醫務社會工作者的作用發揮,即為需要醫務社會服務的對象,提供實質的醫務社會方面的服務。目前,醫務社會工作者服務的實務內容一般包括以下模塊:一是幫助患者享用醫療單位的醫療資源,如幫助患者和他的家屬熟悉醫療單位的環境,指導他們如何熟悉、適應整個的治療過程,如何高效的享受用醫療單位的資源等; 二是提供治療知識和心理方面的咨詢與輔導,目的是促使服務的患者及其家屬在情緒、行為、態度等方面保持積極的狀態,有利于身體的治療與康復,如幫助患者制定康復計劃、為絕癥患者的臨終前后提供臨終關懷,對其家屬進行哀傷輔導,對突發事故中的患者,如火災、車禍、恐怖襲擊等災難中的患者進行心理危機干預,進行心理輔導;三是整合與患者醫療相關的各種資源,幫助患者度過難關及解決醫療過程中的各種矛盾,如幫助患者找尋所需要購買的物資,幫助他們申請需要的幫助資源,像民間慈善基金、醫療救助資金、紅十字會醫療基金等,還包括促進醫患溝通、幫助改善醫患關系等。
(二)醫務社會工作實踐個案分析
個案概況:王大爺今年60歲,有一個兒子,兒子兒媳在外地打工,他們收入較低,同時要照顧先天殘疾的孫子。王大爺在家獨自一人生活,經濟方面主要依靠做市政衛生工作的收入維持,每月工資1500元,王大爺患有高血壓和腰間椎盤突出,每月需要支出相應的治療費用,因此,王太爺家庭生活困難,經濟壓力大,就怕得大病住院。去年12月,王大爺由于在極寒的天氣下做馬路清潔,病倒了,因重感冒、疲勞誘發重度高血壓,病情嚴重,不得不住院治療。王大爺一家子基本沒有什么積蓄,由于住院治療費用不菲,加之生病影響工作,讓他們陷于困境。
醫務社會工作介入。在對王大爺家的問題與醫務服務需要進行了解和評估后,我們為王大爺的醫務社會服務工作制訂了目標:一是協助王大爺配合進行住院治療,讓他盡早康復;二是尋求社會的支援,讓王大爺一家緩解經濟方面的困難;三是盡量幫忙建立后續的弱勢群體社會扶持關系,以對其一家提供幫助。
介入方式上我們選擇了個案介入的方式。第一階段,我們在接觸王大爺后,說明了身份,初了解了其身體及治療情況,表示了同情和關心,較快贏得了王大爺一家的信任。我們首先安撫了患者及其家人的情緒,讓他們安心治療,不必過于當心治療費用,而過早結束治療。并向他們說明了當前重度高血壓的危害,如若治療不當可造成腦卒中、心肌梗死、中風癱瘓等,對患者身體和家庭將造成更大的危害。我們幫王大爺制訂了一份康復計劃,計劃內容主要為糾正不良的生活習慣,調節和放松身心,緩解生活壓力,如何配合治療等。
第二階段,尋求適當的經濟支持,緩解王大爺治療方面的經濟壓力。我們先是經過與院方溝通,獲得院方住院減免病房費用的幫助。然后再去尋求其它的社會援助和后續的弱勢群體社會扶持。我們爭取從當地的社會弱勢群體援助基金,為王大爺和他的孫子申請了相關的經濟援助,并幫助王大爺參加了社會醫療保險,以減輕他每月的高血壓等疾病治療的負擔。
介入效果。醫務社會工作的介入,幫助王大爺一家緩解了這次因疾病引發的生活困境,后續的社會援助改善了王大爺一家的生活狀況,在當地弱勢群體援助組織的幫助下,王大爺的兒子、兒媳回到本地并獲得與外地打工一樣收入的穩定工作,因為王大爺的身體原因,建議他辭去市政衛生保潔工作,并為其找到一份相對輕松的門衛收發工作,在對高血壓病的認知和調養方面,他也有了較高了認識,使得病情逐漸趁緩。
三、結語
本文結合社會醫務工作實踐,介紹了醫務社工作者的角色定位和作用的發揮途徑。在實務操作過程中,也認識到在操作與制度層面還存在一些問題,應加強醫務社會工作職業化隊伍建設,并加強醫務社會工作的輿論宣傳,讓患者與醫生加深對醫務社會工作的理解,以獲得各方,尤其是來自醫療單位的支持。理論和實踐說明,醫務社會工作是有重大作用和光明前景的事業,我們應充分讓醫務社會工作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發揮著作用。
參考文獻
【論文關鍵詞】以房養老;養老模式
在“未富先老”的國情下,如何切實解決好老齡人老有所養,確保他們的生活質量,成了擺在政府面前的大問題。而“以房養老”這種方式將養老保險、社會保障與購房養老相結合,為巨額保險資金尋找到安全,實現保險金“從養老中來,到養老中去”的循環。
一、概念的提出
筆者提出以房養老的基本沒想,是考慮家庭生命周期與住宅生命周期的差異,依據個人家庭擁有資源在個人家庭的一生予以最優化配置的理論,將住房這種不動產通過一定的形式和機制,實現價值的流動,以對家庭的養老保障事宜發揮相應的功用。以房養老(HEcM),也可稱為反按揭,住房反向抵押貸款,是指已經擁有住房的老年人將房屋產權抵押給銀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相應的金融機構對借款人的年齡、預期壽命、房屋的現值、未來的增值、折損情況及借款人去世時房產的價值進行綜合評估后,按其房屋的評估價值減去預期折損和預支利息,并按人的半均壽命計算,將其房屋的價值分攤到預期壽命年限中去,按年或月支付現金給借款人,~直延續到借款人去世。它使得借款人可以提前支用該房屋的銷售款,借款人在獲得現金的同時,繼續擁有房屋的居住權并負責維護。當借款人去世后,相應的金融機構獲得房屋的產權,進行銷售、出租或者拍賣,所得用來償還貸款本息,并同時享有房產的升值部分。
二、社會背景
以房養老模式預期將有廣闊市場前景和社會需求,具有重大理論意義和可操作性。
1.住房商品化,居者有其屋,存在廣泛的潛在市場,為家庭借此模式養老奠定了物質基礎。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城市人口中有751224戶購買商品房,占城市家庭戶口的9.2%;5333%戶購買經濟適用房,占6.5%;2401075戶購買原公有住房,占29.4%;加上26.8%的家庭戶自建住房,擁有住房的城市家庭戶達到了587萬戶,占總個數的72%。由此可見,以房養老業務有龐大的潛在市場。
2、獨生子女政策加快老齡化社會到來,推動以房養老的實行。在養老保障體制并不健全,實施獨生子女政策的情況下,未來“4+2+1”家庭結構模式將占主導地位。如果老年人的子女無力或不愿承擔贍養義務,“倒按揭”不失為一種很好的養老轉換途徑。
3、核算意識、理財觀念深入人心。老年人到了退休年齡,養老雖有社會養老保險提供退休金,但退休金要低于工作時的收入,可能會降低老年人的生活水平。所以,需要多渠道籌集養老金。住房是家庭財富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能將老人死后剩余的住房價值提前變現,就可以極大地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而這絲毫不會影響到老年人現在的生活,只是通過一種金融手段盤活了住房這筆巨大的不動產。
4、社會保障制度不夠健全,資金缺口大,政府和企業尚不能完全擔當社會養老的重任。中國的老齡化問題越來越嚴重,雖然目前的社會養老政府起著主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我國人口基數大,政府難以承受養老的巨大資金。從理論上說,以房養老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也是解決養老資金的一個重要思路,它既能盤活房屋存量,又解決了社會保障問題。
三、新型模式及可行性分析
筆者從“以房養老”的前提(房屋產權)和合理處置產權的角度,認為從理論上可采取的幾種模式:對于目前還未能獲得房屋所有權的老齡人來說,如果想加入“以房養老”的行列,可以采用合資購房養老模式:合資購房養老,就是針對這樣一群購房資金不足老齡人,他們可以向銀行申請貸款購房,貸期內不必還本付息,身故后用該住房還貸。
合資購房可以解決老人的居住問題,還可以以變相投資的方式獲得房屋帶來的收益,但是合資購房的產權分割是最容易產生問題和矛盾的。所以,在合資購房之前一定要簽訂合資購房協議書,明確產權的分配。由于銀行借此參與房地產投資,對于房地產行業來說面臨著更大的不確定因素。
對于擁有房屋所有權的老齡人來說,可以選擇以下模式:
1.反向抵押貸款。這種模式適合擁有房屋所有權者,特別是空巢老人家庭。對于反向抵押貸款模式金融機構和老人共同面對房地產風險,同時老人也能從中獲得抵押的貸款提高生活質量。國外比較盛行,我國金融工具不夠健全完善,該業務還在探索之中。
2.售房養老。老人把住房所有權出售給特定機構,使用權繼續保留到死亡為止,老人用房款養老。這種模式和反向抵押貸款最大的區別是房屋所有權和面對房地產風險問題上。售房養老主要面臨的是傳統觀念的障礙。
轉貼于
3.住房置換。老人可以將自己的大房子售出,在郊區換購小房,用差價款來養老。而且,目前我國的養老、醫療等保險都可以轉移。這種模式主要出于老人的意愿,可行性較強。
4.住房出典。老人將房子出典給金融機構,獲得一定典當金來提高生活質量。老人的子女可以選擇把該房產買回,待老人去后,子女只需要把這些年金融機構支付給老人的總額償還,再按消費貸款利率支付利息,那么房子仍舊是子女的。
5.將房子抵押給養老院,養老院負責養老。老人把房子抵押給養老院,經公證后可人住老年公寓,并重申免交一切費用,而房屋產權在老人逝世后歸養老院所有。2005年4月南京市私營的湯山留園老年公寓首家推出了此種以房養老”模式。幸福人壽已成為首個試辦此業務的公司。
6.異地集中養老模式。在環境優美、交通便利但經濟不發達地域,建立大規模養老基地,有專人護理,將都市的老人移居于此養老,原房由債權人另行處理。這種養老模式減低養老成本,提升養老質量,解決老人的孤獨問題、生理護理問題、日常起居飲食和娛樂問題等。
以上選擇模式的可行勝分析:(1)房子價格問題。以房養老存在著兩個階段的房產價格問題:簽約時的價格和老人臨終債權人收回房子時的價格。這就需要房地產評估行業的加入,但是房地產風險是無法避免的,同時,需要有很健全公正的法律做后盾,金融機構參與房地產領域,政府應該從中協調防止房地產受某些機構支控,房價飆升。(2)觀念問題。以房養老面臨著嚴重的觀念障礙,中國人的傳統是“但存方寸地,留于子孫耕”。筆者提出的住房出典模式很好的解決了這一障礙問題。老人將住房出典獲得養老金,緩解了子女資金周轉問題,同時充分發揮了房子帶來的福利作用。子女只需要付完出典期間金融機構付予老人的總額就可以收回原有房子,實則是為子女延緩了支付養老消費的一種方案。(3)拓展金融業務多元化的發展。無論是合資購房養老還是其他的以房養老模式,都帶動銀行、保險等機構都參與其中。使得金融機構將社會責任和盈利目標緊密的結合在一起。有效的促進社會正常的轉型機制的運作和發展。
四、以房養老的實際意義
1、老年人出售自有住房以養老,有效解決養老資金來源,減輕家庭養老負擔,有利于調節家庭經濟生活,為家庭擁有資源的優化配置提供一種新的思路。以房養老將養老保險、社會保障與購房養老相結合,為巨額保險資金尋找到安全、收益穩定可靠的投資出路,減輕社會和家庭養老的壓力。
2、激活房地產交易市場,刺激內需,增強中老年人購建住宅、晚年幸福生活的積極性,增加國民經濟的新的增長點。為金融保險機構的業績利潤增長開辟一條新的通道,達到一種保險資金“從養老中來,到養老中去”的新型循環機制。
3、倡導兒女獨立自強,老人自我保障,減輕老人和兒女的養老負擔,組建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新型代際關系。
關鍵詞:空巢老人;心理問題;社會工作
隨著社會的發展,心理問題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據WHO統計顯示,心理疾病在所有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所導致的疾病負擔的排序中居第三位,另外,它也是導致殘疾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國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國,同時也是老齡大國。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生活在空巢家庭中的老年人有2339.73萬人,占65歲以上老年人口的26.51%。其中城市老年空巢家庭數量有706.83萬人,占城鄉空巢老人的31.21%。[1]空巢老人一直處在經濟與心理雙重壓力的困境與矛盾中,尤其需要社會的關注。尤其是城市空巢老人,退休后的生活環境和生活質量更不理想,更容易產生心理問題,所以更需要我們的關注。
針對城市社區空巢問題,國內學者目前只是從社會問題和人口學的角度對空巢問題進行了關注,但尚缺乏針對老年群體心理健康的全面調查研究。因此,研究城市社區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狀況問題,并且將專業化的社會工作介入其中,通過專業的助人方法以達到在老年工作事業上一個新的開端。因此,此研究在當前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及前瞻性意義,同時能為推進我國老年護理事業的發展提供科學的依據。
一、概念界定
(一)空巢老人
家庭生命周期理論認為家庭同世界上所有的事物一樣,有同樣有其生命周期,遵循著事物的產生、發展和消亡的規律。美國學者P.C.格里克將家庭生命周期劃分為形成、擴展、穩定、收縮、空巢與解體六個階段。根據P.C.格里克的劃分,空巢是家庭生命周期里的必經環節之一。但有人認為空巢家庭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空巢家庭是指子女長大成人之后,因求學、工作或者結婚等原因離開父母,留下一位或兩位老人獨自居住。廣義的空巢家庭還包括無子女家庭和喪子家庭。根據配偶情況,還可將空巢家庭劃分為:有配偶空巢家庭和無配偶空巢家庭(獨居空巢)??粘怖先思瓷钤诳粘布彝ブ械睦先恕>唧w到本文的研究對象城市空巢老人是指未同子女居住的老年人。
(二)社會工作
“社會工作是以利他主義為指導,以科學的知識為基礎,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的助人服務活動。社會工作的本質是一種助人活動,其特征是通過運用社會工作三大方法:個案工作、小組工作、社區工作為案主提供專業的服務。[2]
二、社會工作視角下空巢老人心理問題的表現和原因分析
(一)個人因素
1.認知因素
城市中的老年人從工作崗位上退休下來后,在身體各種功能及社會適應能力都逐漸衰退的同時,其原有的社會地位、社會角色和社會關系也都相應的發生了變化,如果在觀念和角色轉變的過程中,老人們不能很好地適應退休后的生活狀態,就會導致其悲觀失落情緒的產生,從而影響其自我評價。加之社會上一些不利于老年人的思想觀念的存在,最終導致老年人覺得自己無用,長此以往,老人就會走向自我評價過低失去價值感的惡性循環之中,長期下去,老人會變得孤獨、抑郁、消極,這對老人身心健康極為不利。
2.表達能力與溝通技巧方面的問題
表達能力與溝通技巧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那些有著較強表達能力并善于與人溝通的老人,往往極易與子女或社區鄰里建立良好的溝通互動關系。良好的家庭互動及和睦的鄰里關系能促使老人積極參與社區活動,心理發展健全。與之相反,有些老人因不善于與人溝通交流,不能積極融入社區生活之中,甚至被排斥在群體之外,使空巢老人在心理上備受打擊,加快心理問題的產生。
(二)家庭因素
空巢家庭中子女長期不在父母身邊,缺乏對父母的照顧和關懷,會使老人有一種被子女“遺棄”以及年輕時對子女的付出得不到應有的回報的感覺。城市老人退休后的普遍衰老感會使老人覺得家庭缺乏子女照顧,在自己生病時得不到子女的及時照顧是年老后的一種悲哀,從而無形中降低了對生活的熱情。在被“遺棄”的意識以及生活熱情降低的情況下,心理問題必然產生[3]。
(三)社區因素
當前我國養老機構發展中還存在種種問題,突出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養老機構少、環境差、設施簡單等硬件條件嚴重不足,急需改善;二是服務項目比較單一,僅為老人提供一般生活層面上的照料服務,而精神層面的服務卻很少,尤其是缺乏老人的臨終關懷;三是工作人員專業知識技能普遍缺乏。因此,大多數老人認為機構養老不是他們的最佳養老選擇[4]。基于社區養老機構的現狀,城市空巢老人進入機構養老的意愿不大,寧肯獨自居住在自己的家中,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老人的身心健康發展,使其孤獨寂寞無處排解。
(四)社會因素
中國素有尊老敬老的傳統。從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到張載的“尊高年,所以長其長;慈孤弱,所以幼其幼”,都說明中國傳統文化是十分尊上老人[5]。中國傳統文化把孝作為道德的根本,認為人學習做事,做官有為,都不過是為了光耀祖宗,孝敬父母。受傳統文化觀念的影響,養兒防老、多子多福的觀念也在老人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尤其是對于那些受過傳統教育的老人而言,這種觀念更是普遍。而現代社會中,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市場經濟體系的建立健全,以及人口、家庭、就業結構以及傳統道德觀念的變化,求學或工作的子女大多離開父母,獨留老人獨自生活,這種情況下,如果老人不能及時轉變思想觀念,接受子女不在身邊的事實,就會導致其深深的失落感。
三、社會工作對空巢老人心理問題的介入
通過分析以上出現的問題,社會工作者可以運用社會工作的三大方法進行介入:
1.個案工作
社會工作者是遵循社會工作價值準則,運用社會工作專業方法從事職業性社會服務的人員。他們是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并從事社會福利服務的人員[6]。社會工作者以一個專業人的身份仔細聆聽老人的表述,感同身受的理解支持老人,與老人建立良好的專業關系,并運用有關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幫助老人排解心理問題。
社會工作者在個案面談工作中還可以通過扮演引導者的角色,綜合運用理性情緒治療、人在情境中、心理―社會治療等方法促使空巢老人相信自己,進而幫助其重建自我認知與自我評價體系,增加他們對自身心理和外部環境的控制力,提升自我認知能力,使空巢老人在心理上產生自我滿足和自我肯定感。在社會工作者的積極幫助下,老人自身也要積極轉變角色,根據自身基本情況,調整自我期望值,放低姿態,主動適應老年生活,克服空巢心理。
2.小組工作
社會工作者可以通過開展小組工作將空巢老人以及子女聚集在一起,然后與老人的家庭成員建立良好的溝通模式,并為雙方的溝通交流構架橋梁,促使雙方真正理解對方的意思。如:子女是為了學習或工作才致使老人獨居在家的,老人的擔憂也是因為希望子女能多回家看看。這樣有利于形成一個良好的家庭互動條件,對于緩解老人心里問題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3.社區社會工作
社會工作者可以通過發動社區居民通過自助互相幫助有困難的空巢老人,從而增強社區凝聚力和歸屬感,使空巢老人能從社區中得到幫助,而不至于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社會工作者還可以加強與社區機構的合作,多舉行老人喜聞樂見的社區活動,吸引空巢老人走出家門參加戶外活動,加強溝通,這對老人的生理和心理都有益處。
四、結論
鑒于社會工作在救難、解困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通過社會工作者的介入,城市空巢老人的心理問題可以得到有效的緩解,但我們還要清楚地認識到在具體落實服務過程中的重重困難。因為并不是所有的城市社區都設有專業社會工作崗位,分配專職的社工,能為本社區的空巢老人提供切實可行的專業服務。從中我們可以發現內地社會工作機構發展的嚴重滯后,這也是我們需要反思的地方。
參考文獻:
[1]國務院人口普查辦公室編.中國2000年人口普查資料[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02.11.
[2]王思斌.社會工作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15.
[3] 鐘冬紅.空巢老人的心理問題與社會工作的介入[J].河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4):8.
[4]孫露.空巢老人困境與社會支持體系建構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