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20 01:49:4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教育社會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職業教育研究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在是從研究職業教育學本身的同時,我國學者也開始從經濟學、社會學、哲學的視角研究職業教育。特別是從社會學的角度研究職業教育,學術成果頗豐?;仡欁?000年來,我國職業教育社會學的研究,不管是從科研課題立項、學術著作以及期刊論文的分析,都已經進入一個嶄新的時期,各家觀點紛呈,雖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科學體系,但也表現出一種百家爭鳴的態勢。
一、自2000年來我國職業教育社會學研究現狀
(1)期刊文獻及學位論文
通過中國知網檢索,關鍵字采用:“職業教育、社會學”、“職業教育、社會”、“職業教育、公平”、等。對檢索結果進行收集、篩選、分析,發現2000年至今有關職業教育社會學研究的相關期刊文獻及學位論文達400余篇,從2000年開始文獻數量逐年遞增,于2012年達到峰值,2013年有所下降。
通過分析,發現近年來職業教育社會學越來越受到研究生及博士生的關注,在學位論文中都選擇研究職業教育社會學。如:蘇州大學鄭蓉芳 的《關于我國職業教育社會認可的分析研究 》、陜西師范大學李延平的《職業教育公平問題研究 》等。
(2)課題
通過對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網站的信息中篩選,我國2000年來在全國教育科學立項及職業教育立項中有關于職業教育社會學的科研課題10余個。主要研究內容為職業教育與社會結構變遷、職業教育與社會功能等。如: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2009年度立項課題《勞動力回流與農村職業教育功能調整問題研究》、全國教育科學規劃2011年度職業教育研究專項立項課題《社會結構變遷對農村青少年職業教育選擇心態的影響機制研究》。此外,一些有關職業教育的課題雖沒有明確提出從社會學視角研究,但對職業教育社會學研究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輔助作用。
(3)學術著作
通過網上檢索篩選,2000年至2010年,我國出版有關于職業教育的著作350余本。這個數據充分說明了我國職業教育研究正在飛速的發展。其中有關于職業教育社會學的著作有:陳家頤著,2006年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社會轉型視角下的高等職業教育》、《社會轉型視角下的高等職業教育市場機制對高職教育發展的影響研究》和王清連,張社字主編,2008年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職業教育社會學》等。其中王清連,張社字主編的《職業教育社會學》是我國第一部職業教育社會學的專著。該書從社會學的視角對職業教育進行了研究,提出了構建職業教育社會學的科學體系。
在這10年中,一些非職業教育社會學的著作中也涉及到職業教育社會學,由此可見職業教育社會學已經成為當前職業教育研究中的一個重要方向。
二、職業教育社會學研究內容
(一)職業教育社會學原理
孟景舟在《社會學與教育學:職業教育本質論的兩種不同視野》提出:如果以社會學歷史分析、文化比較和邏輯思辨相統一的視角或方法,對職業教育本質問題進行新的審視,能發現職業教育的本質所在。[1]
申家龍提出:從目前職業教育的概念,難以找出職業教育的本質屬性,職業教育的定義存在外延過大的缺陷。把職業教育作為社會化過程的一個環節,才能發現職業教育的本質屬性與特征。[2]
張社字在其2002年發表的《談職業教育社會學學科體系的構建》一文中提出:職業教育社會學是研究職業教育與社會整體及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揭示職業教育與社會整體互動發展規律的學科,那么其理論體系就應涵蓋職業教育的各個層面,并從社會學的角度尋找二者協調發展的規律性關系。其理論體系大致可以分為宏觀層次:職業教育是社會大系統的構成要素,只有各要素之間以及各要素與社會整體之間協調發展時,才能實現社會系統的整體功能;.中觀層次:主要研究職業教育與區域社會之間的功能性關系及學校內部的宏觀關系;微觀層次:職業教育在各種教育類型中與經濟、社會、科技發展的聯系最密切,社會對其影響和制約效果也最明顯。[3]
莊西真在其文章《社會分層和流動與職業教育發展》提出職業教育的出現和發展從本質上是國家制度安排框架下的社會分層的結果,反過來社會分層和流動某種程度上也促進了職業教育的發展。[4]
唐林偉、馬慶發在社會學的視角下研究職業教育的社會功能中提出:職業教育的功能具有多重性,在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其重點不斷發展變化。國民經濟恢復期和社會主義經濟全面建設期,職業教育主要發揮是政治主導的經濟發展功能和市場主導的經濟發展功能;社會發展調整期,職業教育社會整合功能凸顯,并出現了多樣化發展的趨勢。[5]
(二)職業教育與社會問題
盧潔瑩與馬慶發提出職業變遷使職業教育對象擴大并使職業教育發展成為可能值得慶幸,但社會階層資源分配的不平衡又使職業教育發展受到諸多限制,因此,職業教育要想獲得持續發展,還有賴于我國合理的社會分層活力的形成。[6]
歐陽芬、歐陽河以職業分類和社會分層為基礎,從各大社會階層的收入和地位差距對職業吸引力的影響入手,對比分析產業工人階層與其它階層的差距,進分析職業教育的吸引力問題,提出縮小各職業之間的差別,弘揚職業教育文化,樹立良好的職業教育價值取向,從而提高職業教育的吸引力。[7]
李延平在其博士論文對論職業教育與社會公平問題中認為“公平”是基本平等下的差異性發展,而職業教育公平的根本是追求它的本體價值的最大程度實現,它在對于人的意義上,具有與普通教育同等的功能,并從現實的角度上體現出更多的社會正義和公平"。[8]
馬建富在基于社會轉型中對農村職業教育發展趨勢問題提出了觀點:基于社會的轉型,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邊緣地區、弱勢經濟區日益崛起,成人教育將日益受到重視;農村職業教育定位多元化;逐步實施農村義務職業教育;積極進行城鄉職業教育統籌發展的制度配置和創新;區域職業教育體系一體化;注重農村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利用。[9]
曹洪健、周楠從教育社會學的理論視角分析:中國職業教育雖在一定程度上發揮著使受教育者擺脫非技術性就業困境,促進階層流動的作用,卻在更大程度上受到教育體制、教育管理制度、傳統文化等外因及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和教育身份文化等內因的限制而阻礙著階層流動。[10]
萬恒從以職業為基礎的人的存在的多維性,社會成員需要的層次性、利益地位的差異性、、生產力發展水平的不平衡性等多方面,較為具體、系統地考察,分析我國社會結構現狀下,社會分層與職業教育的互動關系。[11]
三、職業教育社會學研究不足
2000年以來我國職業教育社會學研究得到了飛速的發展,但也不能忽視所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現在:
(一)課題立項少,研究隊伍仍薄弱
課題立項、課題成果及著作是學科發展的重要標志。2000年以來研究者對我國職業教育社會學的研究熱情上升,研究成果也不斷涌現,但是國家級的重大課題并不多,不能形成全國性格局,總體上呈現出范圍小、分布散、系統性不強的研究態勢,專著和系列書籍出版少。職業教育社會學研究隊伍力量仍然顯得不強,研究人員不多且較集中在少數大學或科研機構,沒有形成合理化的結構。
(二)研究領域窄,關注群體較集中
從研究領域看,關于職業教育社會學元研究往深處發展。職業教育社會化、社會分層與職業教育問題、職業教育社會公平問題也得到了更多的關注。從現有職業教育教育社會學研究關注的群體看,農村職業教育是研究的聚焦點。隨著社會變遷以及流動,還應該關注更廣泛的社會群體,不僅要關注弱勢群體,還應關注強勢群體,包括是否是強勢群體占據了大部分職業教育資源及職業教育對強勢群體影響等,因為職業教育不只是一種關注弱勢群體的教育類型,由此可以產生職業教育的強勢與弱勢群體的對比研究。
(三)重“職業教育”輕“社會學”
既有的成人教育社會學研究大多關注的是“職業教育”,更多的是探討職業教育的本質、目的、模式、機制等,而對“社會學”的關注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可以說是重“職業教育”輕“社會學”。有些研究雖然用“社會學”研究命名,但是并沒有彰顯社會學研究的特色,并未從社會學的視角切入去研究職業教育;有些研究雖然運用了社會學中的理論,但只是生搬硬套,沒用靈活運用,理論分析不深入;另外還有研究簡單套用教育社會學研究的成果,再加上“職業教育”,并未仔細辨別出不少教育社會學的理論不適用于職業教育。職業教育社會學有自己特殊的研究對象,在借鑒這些教育社會學研究的成果時,不可簡單的套用。應把握住職業教育的理論方法多借助于社會學,以顯示出職業教育社會學研究的獨特質感及職業教育個性特色。
(四)研究趨勢偏離,研究方法單一
在職業教育社會學研究中存在兩種趨勢,一是構建起職業教育學科體系為目的的理論體系趨勢和以解決職業教育存在的現實問題為目的趨勢。由于職業教育社會學研究起步晚,各種研究還不成熟,目前我國在研究職業教育社會學體系建設的人少,多書研究人員都是研究實際問題,所以這并不利于完善我國職業教育社會學體系。此外整體上在研究職業教育社會學的方法上比較單一,對于社會學和教育社會學的方法借鑒少,致研究出現了研究層次淺,沒有深入發展研究,這也是影響職業教育社會學地位低的一個原因。
四、我過職業教育社會學未來展望
對我國職業教育社會學研究現狀進行分析整理基礎上,可以推測出未來一定時期內我國職業教育社會學研究將出現以下趨勢。
(一)研究隊伍的擴大化與研究領域的擴張化
目前我國經濟建設飛速發展,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都發生著大的變化。這樣的社會背景,會不斷產生出成人職業教育社會學上的問題以及研究領域的擴展,也要求我們的理論研究往縱深處發展,闡釋更深層次的問題。同時研究隊伍也由
高校職業教育學研究中理論研究專家、老師擴張大到高校職業教育管理人員、中職學校教師、企事業單位與職業教育相關人員。職業教育社會學研究隊伍力量的不斷壯大將帶來更多理論性強的研究成果。
(二)職業教育學學科體系的完善與方法論的多元化
我國職業教育學的研究才起步不久,學科體系簡歷不夠成熟,在解決職業教育社會學本身存在的問題上理論還不夠,因此我國職業教育社會學在未來研究中的重點方在學科建設上,完善職業教育社會學的學科的理論和實踐基礎。目前我國職業教育社會學的方法論單一,基本上是借鑒教育社會學、社會學的方法。因此未來我國職業教育社會會學研究在研究方法上會成為研究重點,逐步形成獨立的方法論,并呈現出職業教育社會學研究方法的多元化。
總之,職業教育社會學起步晚,目前研究尚不成熟,離成為一門獨立而成熟的學科還有有一段距離。在以后的研究中應該充分利用其它學科資源,來改進職業教育社會學研究的方法與范式,使我國的職業教育社會學不斷走向成熟與獨立。
參考文獻:
[1]孟景舟.社會學與教育學:職業教育本質論的兩種不同視野[J].職業技術教育,2008,25:10-12.
[2]申家龍.社會學視野下的職業教育――內涵與特征[J].職業技術教育,2003,16:15-18.
[3]張社字.談職業教育社會學學科體系的構建[J].河南職技師院學報(職業教育版),2002,02:4-7.
[4]莊西真.社會分層和流動與職業教育發展[J].職教通訊,2005,02:10-12+27.
[5]唐林偉,馬慶發.中國社會轉型期職業教育功能的嬗變[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09:129-132.
[6]盧潔瑩,馬慶發.可能與不能:社會分層對職業教育發展影響的一個悖論[J].教育發展研究,2007,01:48-51.
[7]歐陽芬,歐陽河.從社會分層的視角探討職業教育吸引力問題[J].職教論壇,2010,12:24-27.
[8]李延平.職業教育公平問題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8.
[9]馬建富.基于社會轉型的農村職業教育發展趨勢論[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1,01:89-95.
關鍵詞 幼兒教師角色社會化 重要他人 作用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Impact of Significant Others on Preschool Teachers' Role Socialization
YANG Liu
(College of Education,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
Abstract Preschool teacher role socialization is a lifelong dynamic process, the impact of significant others on the teacher's role socialization can not be ignored, its main impact are: institutional authority by peremptory norms guiding role of early childhood teacher's role socialization; management authority-oriented person - kindergarten leading role in the long role of teachers of young children socialization; supporting role of peer groups of preschool teachers role socialization; role in promoting the social role of preschool teachers as well as evaluating the role of parents of preschool teacher's role socialization.
Key words preschool teachers' role socialization; significant others; role
幼兒教師角色社會化是指幼兒教師在專業團體中,接受專業規范、教師文化及學校環境下的角色適應過程,是幼兒教師學習并獲得專門的知識和能力,形成和表現專業精神的終生動態過程。①從個體層面看,幼兒教師角色社會化也是“教師角色扮演”的過程。幼兒教師在角色社會化的過程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例如:幼兒教師社會地位、幼兒教師家庭因素、幼兒教師個人的價值觀等,其中“重要他人”對幼兒教師的影響不容忽視。②所謂“重要他人”是指幼兒教師對個人的“自我角色”發展有重要影響的人和群體,他們對幼兒教師角色社會化的發展有著“主導性影響因素”。③幼兒教師在為人師者的任教環境中,園長、同事、學生和學生家長都是幼兒教師較為長期的,互存利害關系的“重要他人”,他們的行為和期望都可能對幼兒教師角色社會化產生實質性的推動作用或者阻礙作用。④按照性質劃分,幼兒教師任教環境中的重要他人可分為三類:(1)權威導向者――園長、行政人員;(2)同輩團體――幼兒教師;(3)服務對象――學生和家長。本文試圖分析,在幼兒教師角色社會化的過程中,權威導向者、同輩團體和服務對象對其所產生的影響。
1 權威導向者對幼兒教師角色社會化的影響
權威導向者在幼兒教師角色社會化過程中,主要是透過“權威”這一特殊身份,用強制性和引領性的特點來促進幼兒教師角色社會化。這樣的權威導向者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制度權威導向者,是指各級教育行政部門以及由各級政府部門牽頭,組織專家為學校和教師制定正式組織章程、行事規范的權利的團體,可稱為制度權威導向者。另一類是指對幼兒園事務參與管理指導的,以行政代表的身份管理全園的如園長等稱為管理權威導向者。
1.1 制度權威導向者對幼兒教師角色社會化的強制規范作用
制度權威導向者是指有著頒布正式組織章程、行事規范的權利,通過法律法規對幼兒教師角色進行強制性規范的重要他人,有著鮮明的特點是保證幼兒教師角色社會化強有力的制度力量。2011年12月12日,教育部正式公布的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以下簡稱《專業標準》)。是制度權威者對幼兒教師的強制角色規范,是定義者以法律法規的形式來促使幼兒教師形成一種對教師角色“自我”的解釋。制度權威導向者的規范化、制度化的角色要求迫使幼兒教師為了繼續留在教師崗位,唯有遵循權威導向者這一重要他人為其塑造的角色形象和期待,表現專業角色。
1.2 管理權威導向者――園長對幼兒教師角色社會化的引領作用
在幼兒園中,最重要、最具有影響力的人物無疑是該組織的領導者――園長。園長的管理風格直接影響著教師角色社會化的進程,園長作為幼兒教師的領導者,是“一個幼兒園的靈魂”。園長對全園的一切事務起指揮督導作用,園長的領導方式與良好的學校氣氛密切相關。園長作為幼兒教師的重要他人,是既具有權威管理性領導師生共同努力實現教育實踐活動的工具性重要他人,也是滿足幼兒教師個人需要的情誼性的重要他人。葛樂士(N. Gross)等人于1965年所發表的《全美校長職務的研究》(The National Principalship Study)表明校長以專業顧問的態度來引領教師教學,那么學校的教學效果較佳,會形成良好的校園氛圍,促進教師專業順利發展。⑤同樣,園長對幼兒教師的管理權威在理想狀態下應是一種“專業權威”,為教師專業化發展提供平臺,尊重教師專業活動的權利,積極思考教師的“專業自”。
2 教師文化――同輩群體對幼兒教師角色社會化的支撐作用
幼兒教師要實現其角色社會化,在幼兒園環境中,與同事正式和非正式的社會交往也具有相當的影響作用。⑥陳金菊調查廣州市區幼兒園環境對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實證研究表明,幼兒園各個變量都會對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產生直接影響,其中影響最大的是教師文化。⑦教師文化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同輩群體的規范又是形成教師文化的重要因素。所謂同輩群體又稱“同伴群體”或“同輩團體”是指具有共同的價值觀、興趣及活動,處于相近年齡(或同年齡)和發展水平的人而組成的群體。同輩團體作為教師角色化的重要他人,是一種無形的、隱蔽的影響,對幼兒教師角色化是潛移默化的,蘊含于教師的日常生活交往中的,幼兒園同事之間的協調與合作也是其專業社會化必要條件,良好的教師文化和同輩團體互助合作對幼兒教師角色社會化具有支撐作用。特別是新教師的專業化,常常取決于教師同事之間的接受程度和認同程度。⑧
同輩群體對有幼兒教師角色社會化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幼兒教師處于同事團體中,同輩團體對幼兒教師傳遞同輩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模式。多數教師喜歡依據自己的方式來處理幼兒園班級事務,也能尊重其他老師的處理方式,老師之間互相尊重、分享、協商問題合作研究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模式,形成一種比較好的教師文化氛圍。合作協同的教師文化氛圍對幼兒教師角色社會化是一種支撐作用。
教師同輩群體提供給幼兒教師入職后所需要學習的新角色和社會技能,并促使幼兒教師個體對教師同輩群體產生認同感,影響幼兒教師個體的言行,由于作為權威代表的專家和園長都是占據支配地位的規范性重要他人。
3 服務對象對幼兒教師角色社會化的影響
3.1 幼兒對幼兒教師角色社會化的推動作用
在教師角色社會化發展的過程中,鮮少有人注意到關注幼兒對教師角色社會化的重要性。根據束從敏針對10名幼兒教師的深度訪談,調查幼兒教師獲得職業幸福感的原因,結果表明對于老師的付出來說,孩子的愛是最大的安慰和補償,也是她們在工作中體驗到幸福的重要原因。⑨在幼兒教師角色社會化的進程中,幼兒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幼兒教師在角色社會化的過程中,對于教學中的成就感,是同時來源于自己和兒童的共同的成長和進步的。在幼兒教師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師幼互動質量與教師教育策略的提升,專業發展是相輔相成、互為促進的,有效的師幼互動能促進教師專業的發展,促進教師角色社會化。尤其在貫徹《綱要》的今天,教師和幼兒在活動中真正互動起來,也更能顯示一位教師的專業水準。幼兒與教師的角色社會化是在師幼互動的交互作用下相互影響的。
3.2 家長對幼兒教師的角色社會化的評價作用
教師是以教育教學工作這一特殊勞動來換取經濟報酬的職業,幼兒教師在充當“受雇者”這一角色時,不得不要考慮到家長這一重要他人的角色期待。家長作為教育資源的享用者,對幼兒教師的角色期待不僅能夠折射出家長對幼兒的教育觀點,更重要的是對幼兒教師自我角色評價有著重要作用。胡福貞在其研究中指出,幼兒教師在進行自我評價時會頻繁地進行外部參照比較,其中四種典型的參照物之一就是家長對自己的信任和認可作為評價自己工作的依據。⑩
據張帆對幼兒教師與家長相互作用的研究表明,絕大部分的家長和教師都將對方視為教育孩子的合作伙伴,認識到彼此為同一個目標――孩子的健康成長而努力。 家長對幼兒教師角色社會化的直接、間接的影響能夠對幼兒教師產生最為緊迫的心理壓力,并潛在地改變幼兒教師的角色行為。家長通常對幼兒教師的品評無需太多的教育理論的支持,往往是來源于日常生活的經驗與交流。孫瑞權在幼兒教師專業認同感對教師專業發展影響的個案研究中,有教師在訪談中表達“我覺得家長的信任和尊重是我工作的最大的動力,至于幼兒教師地位低下也就不很重要了。家長更加體驗到了我們的辛苦,當家長都對我的工作很滿意時,我就覺得工作很值得了?!?/p>
注釋
① 謝維和.教育活動的社會學分析―― 一種教育社會學的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4:119-124.
② 彭云.重要他人:教師專業發展的促進者[J].當代教育科學,2012.11:34-36.
③ 吳康寧.教育社會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244.
④ 周艷.教育社會學與教師研究[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8:112-118.
⑤ 馬和民.新編教育社會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91-112.
⑥ 唐彬.重要他人研究述評[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2010.9:23-25.
⑦ 陳金菊.影響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幼兒園環境因素之研究[D].廣州大學碩士論文,2004:22.
⑧ 周艷.教育社會學與教師研究[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8:100.
⑨ 束從敏.幼兒教師職業幸福感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3:89.
⑩ 胡福貞.幼兒教師自我評價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2008:180-183.
再過八天,三年的本科函授將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本以為寫完畢業論文,考完最后的幾門課程就全部結束了,誰知還有一件麻煩事等著我們去做,那就是填一份畢業生登記表。翻開看看,其他欄目倒是比較容易填的,花工夫的就是“自我鑒定”這一欄了。中午,上完課回家,匆匆吃完飯就跑到房間寫起了草稿,涂涂改改,整整寫了兩個小時才完工。現將完稿發到這里,算是存個檔吧。正文:
通過三年的本科函授學習,本人在思想認識、業務知識和專業技能方面都有了較大的提高?,F概括如下:
(一)思想方面:本人在函授期間,能認真學習學院開設的《人格心理學》、《教育社會學》、《咨詢心理學》、《兒童發展心理學》等課程,對各種教育學和心理學理論有了較系統的了解和把握。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通過對兒童發展心理學理論的學習,本人了解到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要尊重、關愛全體學生;通過對人格心理學理論和咨詢心理學理論的學習,本人明白了只懂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師不是合格的教師。合格的教師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習,更關注學生的心理。塑造健康的人格和培養樂觀上進的心態是他們共同的目標。
關鍵詞: 高中英語 閱讀教學
一、體裁教學法的基礎理論
(一)體裁教學法的理論背景和依據。教育工作者們在二戰后發現,盡管各國都在義務教育普及方面取得很大進步,但是即便接受同樣的教學,還是有許多學生因為無法通過考試而進入高一層次學校進行學習,并且勞工家庭出身的學生占絕大多數。因為家庭的經濟地位并不能決定學生的智商高低,因而他們在學業上表現出的巨大差異無法用先天因素來做出合理解釋。許多學者開始嘗試從文化和社會的視角來努力探索在一現象背后隱藏的深層次原因。在這一背景之下,澳大利亞學者Jim Martin等人于20世紀80年代,在Halliday系統功能語言理論框架上發展起來一種新型的語言教學方法—— “體裁教學法”。
(二)體裁教學法的特點。系統功能語言學同教育社會學有機組成“體裁教學法”,兩者相鋪相成。一方面,根據教育社會學的理論,可以實現將系統功能語法與社會現象的結合,從而跳出語言學科的限制,使其運用的領域更加廣泛;另一方面,可以運用系統功能語言學來研究教育社會學理論,并且可以證實一些假說。
二、體裁教學法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的啟示
將“體裁教學法”運用到英語閱讀教學中,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過,結合英語閱讀教學的特點,要注意該教學法在實際運用中,應該注意下面幾點事項:
(一)明確“體裁教學法”的教學步驟。在英語閱讀教學中,體裁教學法與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法完全不同。通常的教學模式被一分為二:或者選擇以教師為中心,或者以學生為中心。而體裁教學法認為,教學過程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教師與學生的主體地位在不斷的發生改變。例如,在解構這一教學步驟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闡述對不同體裁的看法,以此來掌握學生對某種體裁的熟悉程度,因此教師不必干涉。但是在其后的講解過程中,教師利用范文分析其謀篇布局時,教師的主導地位逐漸凸顯,教學節奏和教學進程也逐步為教師所掌控。
(二)組合“體裁教學法”與其它教學法。在將體裁教學法運用于英語閱讀教學中時,應該注意擺脫其具有的“規定主義”,防止扼殺學生的創造力。體裁教學法指出,只有受到體裁的肯定,創造性才能得到認可。而這一主張只是教導學生在交際過程中,適應主流社會的固有模式,必將導致學生批判意識的缺失。另外,有許多篇章中的體裁不是唯一的,而是很多體裁的有機結合體。例如,在記敘文中,為了突出主題,會適時的發表一些觀點和看法,這本屬于議論文的范疇。所以,在運用體裁教學法時,一定要注意和多種教學方法的結合使用,比如:圖式理論(The Schema Theory)、整體教學法和任務型教學法。注意不同體裁之間的區別與聯系,這樣才能讓體裁教學法在實際教學中發揮出最大優勢。
(三)注重“體裁教學法”在課外的延伸。課堂上,常借助英語教科書來進行英語閱讀教學。教科書的編排科學,合理。一個個專題的構建洋溢著時代氣息,而且信息量比較大,注重思想教育的滲透,具有濃厚的人文色彩。但是如果僅僅停留在教材的表面,遠遠無法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也不能將學生的閱讀水平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因而,“體裁教學法”在課外的延伸顯得尤其重要。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需要注重以下幾點原則。
(一)教育學屬于人文社會科學
國內目前的學科分類、文獻分類法或百科全書大多將教育學劃歸到人文社會科學。我國2009年頒布的《學科分類與代碼》也將教育學列入人文與社會科學類。大陸使用的文獻分類法《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第五版)雖將教育列入社會科學,但如上文所述,此處的社會科學指“除哲學外的社會科學與人文學科的所有內容”,其范疇接近于“人文社會科學”。
(二)教育學屬于人文科學
肖麗認為,教育的本質在于促進人的社會化;教育學即育人之學,培養人是教育學的立足點,人是教育學的研究對象和核心問題,教育學是真正的人文之學[9]。張楚廷則從教育的特性、功能與使命、教育學研究什么、最早的教育學著作寫些什么、怎樣看待教育的社會性、怎樣看待教育也是社會活動這一事實等五個方面來闡述自己的觀點:以人為出發點,又以關于人的哲學為理論基礎,并歸結到人自身的發展,最終歸結出教育學屬于人文科學,是經典的、正式的人文科學學科[10,11]。
(三)教育學屬于綜合科學
王洪才認為教育學不能盡數歸屬于人文科學,教育學歸屬于人學并非歸屬于人文科學的充分條件;并在考察了教育學屬性的內在向度(即研究教育活動對人的身心發展的價值)、外在向度(即研究教育活動對群體或社會發展的意義)以及教育社會化與教育功利化趨向后,得出教育學是一門綜合科學的論斷[12]。
(四)教育學屬于哲學
筆者并未獲得直接的文獻例證,只是從王洪才[13]的論文中得出此觀點。王教授在文中提到:“就教育學發展而言,我們急需建立自己的教育哲學,從而使教育活動擺脫價值混亂的狀態。這也是我國教育學界傾向于把教育學歸入哲學研究范疇的原因,也是中國教育學派誕生的條件。因為只有從哲學角度思考教育,才能為教育行動制定一個明晰的方案”。
(五)教育學屬于獨立學科
李政濤認為應從二元對立的傳統學科分類模式中分離出來,充滿自信地將教育學視為獨立于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之外的第三種科學[14]。王建華則提出教育學要力求超越人文科學與社會科學,像地理學一樣,需要相關學科的加入,綜合相關學科的結論,但教育學本身作為學科仍保持獨立,其學科獨立性不應受相關學科介入的影響[15]。
(六)教育學屬于應用科學
袁曦臨則建議將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法學、心理學歸入社會科學,哲學、宗教、歷史、語言學/文學、藝術歸入人文學科,教育學、體育、服務學歸入到應用科學,其目的是為了區分基礎性學科與應用性學科在科研產出、教育目標以及社會效用等方面的顯著差別[16]。以上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教育學的學科歸屬問題作了精辟的論述,促進和加深了學術界對該問題的思考。筆者以為,總體來看,社會科學派以及人文社會科學派仍為主流,二者難分伯仲;綜合科學派似可引領教育學學科的未來,但也有學者認為是一種無奈的選擇,無助于人們去分析不同學科的屬性[17];人文學科派則旨在促使教育學研究反思,但難免會讓人產生矯枉過正之嫌[18];哲學學派似乎將教育學類同于教育哲學,有以偏概全之嫌;獨立科學派尚需更具說服力的材料支撐;應用科學派采取了不同的分類方法,規避了爭論,其觀點能否讓學界接受,尚需觀察。
二、筆者觀點
(一)教育學產生于人文學科
要溯及教育學的源流,必須了解該詞的出處及含義。通常認為,教育學(padagogia)一詞在古希臘已出現[19],再往前追溯,則來源于“pedagogo”,指“主人家的侍者”,即領著主人的孩子去上學的人,這部分人后來承擔了對孩子的公民教育和道德教育的職責,具有了教育者的含義。而人文學科一詞(thehumanities)源自于拉丁文humanitas,而后者本身是一個更古老的希臘概念“paideia”的羅馬翻版,而“paideia”包含了“人性”與“教化”的雙重意蘊,它不僅指“教育”或“教養”,而且還表示“養育”、“講授”、“矯正”和“品格塑造”等含義,相當于我們今天的“文化”、“教育”的概念,而今天的“教育”(pada-gogy,pedagogics)即源出于此[20]。由此我們可以發現,“教育學”與“人文學科”從概念的起源來看,可以說是密切相關甚至是同源的。但“教育學”與“人文學科”一詞的起源密切相關只能說明人類的教育活動與教育思想的起源很早且教育內容與人文學科密切相關,我們并不能簡單地做出“教育學產生于人文學科”的判斷。關于教育學的產生,我國2001版的《辭?!芬?632年捷克教育學家夸美紐斯的《大教學論》為教育學學科產生標志,以1806年德國教育學家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的發表為獨立學科形成的標志。在《社會科學導論》這一美國大學廣泛使用的社會科學教科書中,作者繪制了一幅名為“知識概覽”的知識歷史軌跡圖譜,如圖1所示。借用此圖與上文,我們可以判斷出,教育思想與教育活動,在“文藝復興”之前是作為“藝術與人文”或更籠統地稱為“哲學”的部分內容的。“文藝復興”期間產生了教育學學科,從夸美紐斯的《大教學論》蘊含的精神分析,這時的教育學只能歸屬于人文學科。而赫爾巴特的代表作《普通教育學》及其它教育專著,對教育的理論性論述均是將教育學建立在邏輯方法論之上的。也就是說,教育學建立的基礎和準則是在邏輯思維的證明之上,而不是經驗證明之上的。在這種意義上來說,其方法是理性思辨的,是哲學的[21]。因而也只能歸屬于人文學科。
(二)教育學主要發展于社會科學
但我們也應該認識到,教育學隨后的發展,尤其是在經歷了從教育學到教育科學的蛻變之后,教育學的學科屬性已經發生了根本變化。在這里筆者借用黃志成教授歸納的教育學的三次分解過程來闡述[22]。如表1所示。上已述及,最初的教育學從研究內容和方法上分析,屬人文學科。而教育學的第一次分解主要來自赫爾巴特的弟子對其著作的解讀,并隨之產生了新的獨立的領域———“教學論”,其人文學科性質并未改變。直到第二次分解時,由于實驗教育學派的產生,使教育學產生了明顯的轉向—試圖用科學的方法來關注教育知識[23]??梢哉f,這一時期是人文學科與社會科學并立時期。教育學的第三次分解則更為復雜。一方面,由于社會科學、自然科學以及人文學科的發展,其研究成果直接影響到教育學研究的視野、方法論、研究內容或主題等,使教育學研究內容向縱深發展[24]。另一方面,不同學科有關教育的研究如教育哲學、教育史學、教育心理學、教育社會學、教育經濟學、教育生態學、教育統計學等學科的發展,導致了“EducationSciences”這一復數形式的“教育科學”的產生,從而在形式上成了所有有關教育的學科的總稱。它蘊涵的觀念是:教育科學是大量社會學科,還包括某些自然學科應用于教育領域而形成的,它們絕大多數以教育現象為對象;在方法上博采眾家,其發展以這些學科的發展為前提[25]。因此,可以說,教育學主要發展于社會科學。
(三)教育科學將會走向綜合科學
什么是綜合科學?《社會科學交叉科學學科辭典》中是這樣定義綜合科學的:它是以特定的自然客體或社會運動為研究對象,運用多學科的理論和方法,從各個角度進行綜合性研究的學科。教育科學現在是否已然成為綜合科學?從其知識體系來看,教育科學中既包含了教育哲學、教育倫理學等人文學科內容,也含有教育生理學、教育生物學等自然科學內容,當然還有教育社會學、教育經濟學、教育法學等更多的社會科學內容,稱為綜合科學也是合理的。但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其自然科學的比重還較低,各分支學科之間的聯系也不夠緊密,稱為綜合科學似乎還為時尚早。不過,隨著20世紀90年代學習科學的興起,尤其是認知神經科學的不斷探索與發展,將使得教育科學的綜合性“成色”更為顯著。因此,筆者以為,教育學或許正處于轉型期,終將走向綜合科學。
三、新的知識環境需要不同的視角
(一)社會科學與人文學科難以完全駁離
誠然,從自然客體到社會形態,再到人的精神文化領域,形成了人類認識世界的客觀化過程,形成的自然、社會與人文三大科學類別構成了人類知識圖譜的主體[26]。但我們也必須看到,社會科學與人文學科已難以完全區分[27]。我們往往很難知道一門社會科學在哪里結束,另一門又從何開始。不僅各門社會科學之間相互關聯,而且社會科學作為一個整體,也與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相關[28]。另一方面,人文學科需要社會科學理論及研究方法拓展視野與加深認識。在社會科學研究基礎上的人文反思和邏輯總結,比單純的人文思考更有意義,更有利于人文學科向縱深發展。再者,社會科學需要來自人文學科蘊含精神的指引。對于每一學科,人文思想、精神與關懷都是不可或缺的,對其長期良性發展非常重要??颂m就認為,沒有一門學科可被排除在人文學科的方法與技藝的調查研究范圍之外。數學和自然科學、社會學、心理學等等,都有其歷史、語言和文獻以及基本哲學規律,這些可以應用人文學科一般技藝和方法加以討論和分析[29]。張楚廷教授等學者正是基于此,提出了教育學屬于人文科學的論斷。但我們不能就此認為整個學科的學科屬性均應定義為人文學科。同理,在斥責教育科學的社會科學走向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異化作用時,我們不能就此全面否定社會科學研究的意義及其具體內容。回歸人的教育,也并不意味著其學科屬性應該定義為人文學科,而是說在研究的取向上應以人文精神所追求的目標為導引,就如同許多學科也需要哲學的導引,但不能因此將它們全劃為哲學。醫學在許多分類體系中均被定義為自然科學,但其研究對象是人,因而也不可避免地帶有一定的人文屬性,如醫學倫理學、醫學史等。但我們不能說醫學屬于人文學科,因其研究內容的主體部分還是自然科學。從表1亦可見,教育學的人文學科屬性從開始的統領地位逐漸減弱,但從未真正完全離開過。另一方面,教育學學科屬性的“主要成分”為社會科學在當前理論與實踐界已成為主流意識,也是不爭之事實。
(二)學科思維妨礙發展
從現實的角度出發,盡管我們在認識某些復雜問題時經常對其作降維法等技術處理,以使其主要因素清晰顯現。但如同《21世紀學習的革命》中所描述的,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是復雜的、具體的,可能涵蓋多個學科,從不同學科的角度出發得出的結論大相徑庭。因此,單一的學科思維不利于問題的解決,甚至有礙創造性和洞察力的發展[30]。以單一學科視角和觀點來看待一門科學,難免產生“管中窺豹”之憾,不利于學科的發展。學科屬性的界定,一方面,需要看其總體研究趨向;另一方面,必須認識到,學科融合與交叉已經成為當今學科發展的常態。
(三)生態學的視角
【關鍵詞】 護理;人文教育;標準;課程;SHEEP
近幾年來大多數護理專業都對人文教育予以關注,注意提高學生人文素質,開展了多種形式的人文教育活動。護理專業人文教育的重要基礎是教育標準和評價體系,但是國內目前在這方面的研究和實踐都不夠全面、深入,有些研究在理論上是比較科學的,但是實踐性不強,不便于操作[1]。我們通過幾年的研究和實踐,提出了一套獨特的教育標準和評價體系。
1 護理專業人文教育標準
對于把人作為工作對象的醫務工作者,護士職業的人文素質與科技素質同樣重要,是做好護士工作的基本條件。這就是護理專業開展人文教育的依據。那么護理專業的人文教育標準就應該以護士的人文素質為基礎制定。對于護士的人文素質,也缺乏專門的研究和規定,各個衛生組織對于護士的行為規范各有不同的規定。下面我們以中華護理學會和國際護士協會兩大權威機構制定的相關文件中有關護士人文素質的規定作為主要依據來研究護士的人文素質。
1.1 中華護理學會制定的《護士守則》中的相關規定
第一條,護士應當奉行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精神,履行保護生命、減輕痛苦、增進健康的專業職責。第二條,護士應當對患者一視同仁,尊重患者,維護患者的健康權益。第三條,護士應當為患者提供醫學照顧,協助完成診療計劃,開展健康指導,提供心理支持。第四條,護士應當履行崗位職責,工作嚴謹、慎獨,對個人的護理判斷及執業行為負責。第五條,護士應當關心、愛護患者,保護患者的隱私。第六條,護士發現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脅時,應當積極采取保護措施。第七條,護士應當積極參與公共衛生和健康促進活動,參與突發事件時的醫療救護。第十條,護士應當與其他醫務工作者建立良好關系,密切配合、團結協作。
1.2 國際護士協會制定的護士職業道德準則中的相關規定
(1)護理的本質就是尊重人權,包括生存權、享受個人尊嚴及受尊重的權利。(2)護士在提供護理時,要推動建立一個尊重個人、家庭及社會人權、價值觀、風俗習慣及宗教信仰的護理環境。(3)護士確保個人獲得作出同意護理及相關治療決定時所需的足夠信息。(4)護士應對個人資料保密,并判斷可否分享資料。(5)護士與社會共同承擔責任,采取并支持行動,滿足公眾特別是弱勢群體的健康及社會需要。(6)護士分擔責任,維持和保護自然環境,使其不致枯竭、免受污染、退化或破壞。護士時刻保持良好的專業形象,增強公眾信任。(7)護士在護理時確保先進科技的應用符合民眾的安全、尊嚴和權利需要。(8)護士與護理及其他領域的合作者保持合作關系。當護理受到合作者或其他人危害時,護士要采取適當行動保護護理對象。
1.3 護士應有的人文素質
根據以上規定,結合護士工作實際,我們把護士應有的人文素質歸納為以下五個方面。
1.3.1 技術方面
機智,及時、正確、靈活處理問題,操作科學規范。
1.3.2 心理方面
溫柔,自身保持健康的心理,言語和動作溫柔,并給予病人心理護理。
1.3.3 合作方面
和諧,與病人保持和諧的關系,并協調病人與其他各方面的關系。
1.3.4 道德方面
善良,尊重病人,關心病人,主動解決病人的問題。
1.3.5 形象方面
美觀,維護個人形象和護理環境的優美。
1.4 護理專業的人文教育標準
但是護士的人文素質并不完全等同于護理專業的人文教育標準,因為護士的實踐工作與學生的學校學習是有所不同的,所以我們根據學校教育的目標和實際,把護士的人文素質改造為護理專業的人文教育標準,包含以下內容:(1)機智,對護理問題和護理技術有靈活的理解,并有較強的實踐能力。(2)溫柔,自身心理健康,言語、動作溫柔,并能夠理解和調適他人的心理。(3)和諧,對復雜的社會關系有較深入的認識,并能夠協調相關社會關系,保持人際關系和諧。(4)善良,明了自己的道德責任,遵守紀律,履行義務,尊重他人,關心他人,熱情待人,樂于助人。(5)美麗,有較強的審美能力,衣著、舉止得體、美觀,并保持環境衛生、美觀。以上五個方面可以進一步概括為五個字:智、溫、和、善、美。
2 “五星級護生”的塑造
據此,我們參照“五星級醫生”(世界衛生組織Boelen博士,1992年)[2]的概念提出了護士人文素質方面的“五星級護士”的概念和護理專業人文教育的“五星級護生”概念。為了推動護理專業人文教育,與SHEEP課程結合,我們制定了詳細的行為規范和評選制度,開展了“五星級護生”評選活動?!拔逍羌壸o生”評選指標體系,見表1。表1 “五星級護生”評選指標體系在這個評價體系中,綜合了學生的課程學習、實踐學習、課外活動、日常生活等方面內容,并采用學生自評、同學互評、教師評價等多主體評價,考試、觀察等多種評價方式[3]。既便于操作又全面客觀,得到師生的認可,獲得了比較好的促進作用。
為了更好地培養護理專業學生的人文素質,我們沒有像大多數院校一樣制定《護生日常行為規范》,在其中充滿禁止性、教條性規定,而是編寫了《五星級護生形象塑造手冊》,從護生自身發展出發,提出了他們應該追求的崇高目標、達到目標的途徑和方法,讓學生自覺學習,加強自身修養,不斷進步,提高素質。
我們根據護理專業人文教育的需要,建設了SHEEP課程,包括護理社會學(Sociology of Nurse)、護理史(History of Nurse)、護理倫理學(Ethics of Nurse)、護理美學(Esthetics of Nurse)、護理心理學(Psychology of Nurse)等五門課程[4],從“智、溫、和、善、美”五個方面全方位提高護生的人文素質。
我們開展了護理專業特色的“羊文化”建設活動,把中國和西方傳統文化中適合護理專業的精華提煉出來,與現代社會實際和表現形式相結合,引導護生追求具有崇高精神內涵的學習生活和職業生活。我們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如演講、辯論、社會實踐、科技創新、文藝表演等,與護理專業人文教育緊密結合起來,用豐富多彩的形式提高護生的人文素質。
通過這些努力,塑造“五星級護生”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護生的人文素質獲得了明顯提高,并有力地促進了其他方面的教學工作。我們的畢業生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我們的教育方式也得到了專家的高度評價。
參考文獻
1 王小麗.護理專業大學生人文素質評價指標體系的初步構建.南方醫科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2 張大慶.中國醫學人文評論(第1卷).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7:3.
1.農村流動人口社會支持狀況的人口社會學因素分析
2.呼喚學術自覺:人口社會學本土化思考
3.人口社會學研究對象的再探討
4.人口社會學的研究對象和內容初探
5.外國人及港澳臺居民在中國大陸的人口社會學分析
6.應對人口老齡化危機的社會學思考
7.人口社會學淺談
8.人口社會學因素對老年糖調節受損者主觀幸福感的影響
9.人口社會學的理論特點及其實踐功用
10.外出務工人員人口社會學特征和艾滋病KAB調查
11.人口社會學的課題
12.新疆高校大學生“五觀”的人口社會學差異分析
13.SARS對人口社會學的挑戰
14.關于人口社會學發展的思考
15.人口社會學淺談
16.人口社會學因素對護士離職意愿的影響
17.面向現代化的人口社會學
18.人口社會學的學科地位和理論體系初探
19.農村光棍的類型研究——一種人口社會學的分析
20.對《人口社會學》構成體系的初步設想
21.流動人口犯罪的社會學思考
22.網絡社會的群體參與——以人口社會學為視角
23.城鄉老年人生活質量與人口社會學特征關聯初探
24.高職護理專業不同人口社會學特征學生人際容納狀況的差異性研究
25.中國人口社會學的興起與發展前景
26.人口社會學的研究范圍
27.人口社會學的個理論問題
28.第三屆全國人口社會學討論會綜述
29.流動人口犯罪原因的社會學分析及對策
30.“人口社會學”探究式學習教學法的應用
31.試論人口社會學的研究對象和內容結構
32.深入探討人口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全國第四屆人口社會學年會綜述
33.第三屆全國人口社會學討論會綜述
34.全國第二屆人口社會學討論會述評
35.縣城不同職業流動人口社會學特征及艾滋病知識知曉情況調查
36.第二屆全國人口社會學研討會綜述
37.流動人口規模、結構及特征的人口社會學分析
38.人口社會學的基本框架結構初探
39.老年人生活質量與人口社會學特征
40.第一講:人口社會學是研究什么的
41.當前人口社會學研究中的熱點與難點——全國第三屆人口社會學討論會綜述
42.不同人口社會學特征的老年糖調節受損者應對方式分析
43.第二屆全國人口社會學討論會述評
44.聯合國人動基金委員會駐華顧問默頓斯在吉林大學人口研究所講授人口社會學
45.理論聯系實際,探索深化創新——第二屆全國人口社會學討論會綜述
46.探討·開拓·創新——全國首屆人口社會學討論會綜述
47.農村流動人口研究的再思考——以身體社會學為視角
48.英國穆斯林移民的人口社會學分析
49.老年人生活質量與人口社會學特征
51.人口社會學的對象和方法50.人口社會學研究的重要課題
52.上海外來流動人口犯罪現狀的社會學分析與控制對策
53.創建幸福家庭——人口社會學的一個視角
54.流動人口規模、結構及特征的人口社會學分析
55.創建幸福家庭——人口社會學的一個視角
56.全面認識社會與發展中的人口——評《人口社會學》
57.不同等級醫院門診患者就醫原因及其人口社會學特征
58.全國首屆人口社會學研討會在杭州舉行
59.老年人口養老意愿的社會學分析
60.農村體育人口“二元性”分化趨勢的社會學研究
61.自愿不育的人口社會學視角
62.出生性別比偏高的人口社會學分析
63.春運問題的人口社會學分析
64.一部有創見的《人口社會學》
65.人口社會學研究內容探析
66.全國第二屆人口社會學討論會述評
67.人口資源環境社會學的研究對象的界定
68.一部有創見的《人口社會學》
69.對加入WTO后流動人口犯罪的社會學分析
70.民族宗教流動人口社會學調查——廣州市化隆拉面從業群體的基本特征調查報告
71.第二屆全國人口社會學討論會側記
72.對“溺嬰”的人口社會學分析
73.遼寧流動人口犯罪社會學分析及控制對策
74.基于社會學視角的人口就業理論探討
75.我國體育人口性別結構的社會學分析
76.試論人口社會學的研究
77.城市流動人口社會融入的法律社會學思考
78.知識社會學與1950年代中國人口控制論間的競爭
79.農村流動人口的文化社會學研究
80.公安機關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創新研究的知識社會學分析
81.中國人口與中國體育人口比較的社會學分析
82.影響大學生體育人口形成的多因素社會學分析
83.當代中國體育人口結構的社會學分析
84.農村人口控制的社會學思考
85.中國人口社會學的定向歷程
86.社會學與人口問題
87.海寧市外來務工人員人口社會學特征及麻風病認知情況調查
88.中國人口社會學的定向歷程(續)
89.我國當代人口流動的教育社會學分析
90.外國人在德國的人口社會學分析
91.從民族社會學視角看中國人口文化素質中的性別因素——兼論提高女性文化素質對和諧社會構建的意義
92.流動婦女心理健康狀況分析
93.我國老齡人口健康評價指標的社會學初步研究
94.2015年德國難民庇護申請者的人口社會學分析
95.流動人口犯罪的犯罪社會學分析及其社會性防治對策
96.試論社會學研究人口問題的內容和方法
97.流動人口聚居區形成過程的社會學考察——一個城市空間轉型的個案研究
98.“義莊”:創建現代農村家族鄰里互助養老模式的重要參鑒——基于社會資本的視角
99.湖北地區革命傷殘軍人健康狀況抽樣研究Ⅰ.傷殘及人口社會學特征
100.人口控制與社會學
101.中國社會學2013學術年會“流動人口與城市融合”分論壇成功舉辦
102.影響體育人口因素的社會學分析
103.山東省青壯年勞動力人口健身觀念的社會學分析
104.論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對“生男偏好”的影響
105.農村流動人口“回流”動因的社會學分析
106.人口控制與社會學
107.大型社區的人口、住房、活力與公平 上海大型社區規劃理念與策略的社會學思考
108.論人口、貧困與幸?!獜摹度丝谠怼氛勂?/p>
109.人口結構與生育意愿變遷的社會學分析——以改革開放為背景
110.試從社會學角度談人口增長
111.勞動就業和社會學——討論人口普查中“在業人口劃分標準”的一些想法
112.新型城鎮化背景下農村職業教育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關系——基于社會學的視角
113.人口老齡化與贍養問題的醫學社會學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