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1-30 02:17:5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大學生音樂鑒賞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普通高校 音樂鑒賞課 現狀分析 發展對策
當代高校教育注重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可持續發展的高素質的綜合性人才,審美教育必不可缺。在綜合類大學中,藝術公選課作為審美教育的主要載體成為在校大學生的必修課程,而音樂鑒賞課在所有藝術類公選課中最受學生歡迎。
高校音樂鑒賞公選課開設對象為非音樂專業的在校本科生,旨在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提高自身的音樂審美能力、增強音樂素養、形成良好的人文素質。豐富教學內容、改進授課方法、課目設置多元化、加強課程改革對推動高校美育教育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普通高校音樂鑒賞課的現狀分析
1.開設音樂鑒賞公選課符合當前高校培養綜合素質大學生的教育要求。
伴隨我國經濟文化建設的飛速發展,社會對人才的綜合性程度要求越來越高,即使高精尖人才也需具有廣博的人文素養,一專多能成為選擇的標準。從學校人才培養的角度來看,培養能夠在某一領域有所建樹的人才,提高學校整體教學水平是高校發展的基礎。但培養能夠適應現代社會需要,軟硬實力兼備,既有優秀的專業素養又可通過良好的人文素養彰顯個人魅力的綜合性人才則是高校謀求自身發展的重點。因此,音樂鑒賞課成為人文素質教育必不可少的課程之一。
2.開設音樂鑒賞公選課符合當代大學生求知的基本需要。
學生渴望成才,渴望獲得社會的認可,渴望自我展示的機會,對自身綜合素質的要求亦隨著社會的需求不斷提升,對進一步提高自己的音樂審美素養有主觀愿望。這種愿望從追求個性張揚,正向積淀成熟魅力而邁進,這一發展的觀念使得學生不再滿足本專業學科知識的默默學習,而是希望通過廣泛涉獵人文藝術、體育等學科培養自身多才多藝的綜合能力。“高雅音樂”在社會發展中也正由少數人的純粹的“藝術”逐漸成為人們日常交流的平臺,成為人們證明自己個人修養的標尺之一;大學生愿意通過音樂鑒賞課提高自己的音樂藝術修養。
3.目前音樂鑒賞課內容的基本設置及存在的問題。
當前高校開設的音樂鑒賞課大多以名作賞析為主體,古今中外名曲兼容并包。按歷史時期、地域特點、風格流派劃分單元,以專題講座的形式進行授課。各單元的名作賞析均選擇有代表性的經典作品,并貫穿相關音樂常識、人文知識,將知識點融入具體作品并延伸到課外審美實踐中。
存在問題:通過與學生日常的溝通交流和專題問卷調查,結合實際教學效果發現雖然課程內容的設置將音樂的發展重要階段、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典型作品基本包括,符合“主流”及“傳統”;學生對有關曲目都有耳聞,也能夠認同這些名曲的欣賞意義;但缺少學生喜愛的流行音樂、拉美音樂、潮流人物等,與時代貼近不夠,內容設置呆板,缺少“時尚”及“雅趣”。雖然學生喜愛的未必是高雅音樂的代表,但它們貼近生活、貼近心靈、貼近情感容易引起共鳴的特點,成為當代大學生喜愛的理由,自然也就成為音樂美育教育不可回避的內容。在對學生的問卷調查中,明顯反映出學生想要提高自己的音樂素養,想要了解音樂知識,但傳統的內容專業性太強,不容易理解,而學生自身又對流行音樂缺少甄別能力,這些問題都亟待解決。
4.目前音樂鑒賞課教學的基本方式及存在問題。
針對非藝術專業的學生,為了上好音樂鑒賞課,任課教師都會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進行多元化的視聽展現,每一個專題都想辦法從學生的興趣點入手進行導入(如中國民歌賞析之前播放姜昆的相聲《勞動號子》),力求課堂教學簡潔直觀。在賞析音樂作品過程中,淺音樂技法分析、重音樂人文交流,即盡可能地把每一首音樂作品作為散文、抒情詩賞析,使學生通過情感共鳴認識到音樂的美,實現心靈的升華。
存在問題:音樂作品本身雖然有其主題,有其表現的思想內涵,但它又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抽象藝術。費爾巴哈在《基督教的本質》中指出:“如果你對音樂沒有欣賞力,沒有感情,那么你聽到最美的音樂,也只是像聽到耳邊吹過的風,或者腳下流過的水一樣。”所以,對音樂作品的欣賞應該是掌握一定的音樂知識,欣賞方法,從官能欣賞、情感欣賞到理性欣賞的不斷升華,然后感受一首音樂作品對自我的心靈沖擊與靈魂凈化。據問卷調查統計(以西安在校大學生為例):在高中上過正規音樂課的學生不足10%,在初中上過正規音樂課的學生不足50%,大多數學生沒有樂理知識基礎、不識譜,聽覺上沒有音高概念等。因此教師僅憑借課堂講授、知識點的灌輸只能完成知識和方法的引導。實際的音樂鑒賞課堂不同于音樂會,不同于CD播放,一是課堂上只欣賞片段,二是學生以前未必聽過,感官刺激不足、情感體驗無法得到共鳴,教學效果無法達到預期,所以賞析課其實是無賞淺析。也有些教師為了迎合學生而降低知識標準,在課堂上隨意播放一些不經甄選的流行音樂、影視音樂或通俗的音樂劇等,如此種種均與陶冶情操、提高素養的音樂美育的初衷相去甚遠。
二、對音樂鑒賞課進一步改進的設想
1.課程內容改進的設想。
首先,以往總是基于學生沒有音樂基礎等思想,對所有曲目的賞析過程都是淺嘗輒止,學生不懂之處永遠不懂。由于不懂之處太多教師講授的部分也不易理解,最終收獲甚微。其次,課程涉及曲目內容過多,僅一個學期就要學習古今中外各時期、各流派的代表曲目,內容龐雜,學生不易疏理。再次,為了吸引學生,引入過多逸聞趣事,影響學生對音樂本質的關注。故在以后的課程內容設置方面設想做以下改進:第一,在音樂作品賞析之前深入淺出,以實例對照學習基礎樂理知識。第二,曲目數量減縮,著重分析重點作品且分析透徹反復聆聽,讓學生在真正理解一首作品的基礎上學會聆聽音樂。第三,將音樂與文化、音樂與科學有機結合,并針對工科、理科、文科學生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
2.課程教學方式改進的設想。
(1)加強課堂討論環節。結合知識點,組織學生進行作品賞析及討論。討論學習是一種習慣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是習慣就需要培養。在以往的教學中雖然也設置這樣的環節,但由于學生不習慣討論或對作品一無所知、言之無物而很少有人參與,沒有氣氛此環節形同虛設,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也無法調動。在以后的教學中教師要善于使用技巧調動學生積極性,如設置預聽環節、讓學生課前準備交流資料等以保證課堂討論環節的順利實施。
(2)搭建網絡教學交流平臺。一是教師與學生網絡教學溝通,二是學生專項課目的心得交流平臺。網絡交流學習可以使學生縱向延伸既有知識,橫向拓寬未知領域;同時,教師可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提出的不同問題進行解答,使學習更具實效性;再者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一個人知識技能的提高更多地來自于同伴之間的獲取,這一點教師望塵莫及。
(3)改進教學過程中的互動。在教學中設置學生自主學習環節,即由學生自己完成課堂講授。有這樣一節課:教師課前與學生進行溝通,讓學生在課堂上與大家分享自己喜歡的音樂。這堂課效果非常好,老師的導語一結束立即就有學生要求上講臺,上臺的學生大多精心準備了PPT。有一位女生介紹的是巴赫的《G弦詠嘆調》,她是在電影《七宗罪》中聽到的這首旋律,非常喜歡,隨后查找樂曲出處再截好視頻,粘貼樂曲相關資料,最后在課堂上與大家分享。很多學生口才很好、講述條理清晰,能充分展示大學生的風采,不時贏得在座聽講同學的掌聲及喝彩。這正體現出教與學互動的實效性,歷來教學互長,教與學的角色互換能更好地提高教學成效。
三、對音樂鑒賞課的多元化課目設置的探討
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們總結得出:音樂鑒賞課是以“學生所熟悉的”為媒介實施“教師所要講授的”,最終使學生經歷“深入了解自身所喜愛的”這樣一個藝術實踐過程。因此音樂鑒賞課應拓展延伸設置多元化的課目??砷_設以音樂基礎知識為主的“音樂入門”綜合課,亦可開設針對學生興趣的“歐美流行音樂”鑒賞課,還可開設時尚的“影視音樂賞析”課及崇尚傳統的“戲曲音樂”鑒賞課、突顯地方文化特色的“地方音樂志”,也可將“中外名曲賞析”分成“中國音樂作品賞析”及“西方音樂鑒賞”兩門課程,等等。
音樂的美好可以帶給更多的人以歡樂。正如古羅馬美學家朗吉弩斯所說:“和諧的樂調不僅對于人是一種很自然的工具,能說服人,使人愉快,而且有一種驚人的力量,能表達強烈的情感。例如笛音就能把情感傳給聽眾,使他們如醉如狂地歡欣鼓舞?!保ā墩摮绺摺罚┮虼送ㄟ^公共音樂鑒賞課程培養學生感受音樂美的聽覺;以杰出音樂作品中對美好事物的贊頌、內心情感的表述引發學生精神上的愉悅和情感上的共鳴,從而陶冶情操、提升審美情趣,最終達到普通高校產出“專業素質過硬”、“人文素質優異”的人才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廖家驊.音樂審美教育[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3.8.
[2]卓菲婭·麗莎著,于潤洋譯.論音樂的特殊性[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0.10.
一、大學音樂鑒賞課的功能
(一)音樂鑒賞課可以培養學生認識美、發現美的能力
音樂欣賞具有凈化靈魂、完善人格,培養人的真、善、美等品質的作用。音樂教育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大學音樂教學不能單純理解為教學生唱歌,而是應當向學生們傳授基本的樂理知識,讓學生學會用音樂的語言去學習和欣賞音樂,并培養學生主動追求美、欣賞美的能力。
(二)音樂鑒賞具有益智的功能
法國大文豪家雨果說:“開啟人類智力的寶庫有三把鑰匙:一把是文學,一把是數學,一把是音樂?!鼻罢咭呀洷蝗藗冋J識并加以實施。但音樂仍處在人們的逐步認識過程當中。作為選修課程的音樂鑒賞課其教學目標是通過音樂欣賞課的學習,讓學生體會音樂作品的背景、思想情感和精神,從而完善自己的人格,培養高尚的情操和鑒別美丑的能力,以提高大學生自身的全面素質。欣賞的過程實質上是再創造的過程,它要求欣賞者通過大腦想象再創造,去塑造完整的音樂形象,而這種再創造的過程由欣賞者主觀控制。因此,在音樂的世界里,作曲家屬于創造,演唱(奏)者演繹,欣賞者則是“再現”。欣賞者綜合已有的知識對音樂進行重組并加工,從而在大腦中形成音樂形象。這一過程能明顯促進左右半腦的均衡發展,提高想象力和創造力,推動科學的發明創造,特別對培養人的形象思維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是開啟創新精神的鑰匙。因此,科學地對學生進行音樂欣賞能力的培養,不但能增強學生的樂感,而且有助于提高他們的運動能力、記憶能力和思維能力,促進大腦的功能全面發展。
(三)音樂鑒賞是德育工作的重要輔助手段之一
在所有的藝術門類中,音樂最擅長展示人的心靈世界,表現人們內在的最豐富和細膩的情感。它通過人們的聽覺直接述說人的情感和心靈,影響人的精神。當我們向學生展示這些優秀作品的同時,也是通過音樂這個載體向學生傳授知識、傳承文化的過程,使學生通過音樂藝術的熏陶,接受文化的洗禮,逐步內化為學生自身的人格、氣質、修養,成為他們相對穩定的內在品質。美的音樂能促使人們完善人格、完善自我,是大學生德育工作的重要輔助手段之一。
(四)音樂鑒賞能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
古今中外的音樂珍品汗牛充棟,燦若群星,在有限的教學時間里,僅僅依靠演奏和演唱音樂作品,不可能滿足學生的多層次需求。音樂欣賞教學,則可以讓學生通過有選擇地欣賞人類音樂藝術瑰寶。全面了解人類音樂寶庫中的珍品。其次,音樂作為傳承文化的重要載體,是人類文化藝術的結晶。音樂藝術誕生于人類的生產生活中,與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息息相關,與地理、歷史、文學、戲劇、舞蹈、社會生活各方面等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在欣賞的過程中,必須具備多元的文化背景與多維的視角,能通過音樂所表達的內涵識別不同文化的音樂之美,欣賞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形態下的音樂特色,神游于東、西方音樂文化的世界里,在潛移默化中達到全面提升人文素質的目的。
二、高職院校音樂鑒賞課的現狀和課堂教學實踐
(一)高職院校音樂鑒賞課存在的問題
1.學生對音樂鑒賞課的迫切需求得不到滿足
音樂天生就有一種親和力,對于年輕的大學生來說,他們對音樂鑒賞的喜歡程度遠遠超過了其他年齡層次的人們。筆者所在的學校從2013級的學生進校開始就實行學分制。雖然面向大一、大二的全部學生開設了音樂鑒賞選修課,但由于師資的短缺,使得很多學生想選擇這門課程但卻選不上。
2.大學生對音樂鑒賞課沒有明確的認識
大多數學生對于音樂鑒賞沒有一個概念性的認識,他們注重的是音樂的娛樂功能。所以在選擇音樂鑒賞上只對合乎自己口味的音樂有興趣。這直接導致了很多學生對古典、民族音樂的學習處于被動的狀態,加之學生的基本音樂素質較差,所以沒有得到學生們思想上的廣泛重視。
3.師資和教材欠缺
高職院?,F任教師隊伍本身就嚴重不足,而音樂課教師更多的是兼職教師擔任,超負荷的工作使得教師難以把精力和時間投入到教學科研當中去,更不用說師資素質的提升了。而教材情況更不容樂觀,一般都沒有專門固定的教材,授課內容也是教師根據自身的擅長點或經驗或者是個人喜好來自主安排,這使得音樂鑒賞的教學效果得不到體現,質量得不到保證。
(二)課堂教學實踐
筆者在申報學院“音樂鑒賞”這門選修課時,曾經擔心學生對音樂鑒賞課不感興趣, 有可能達不到學院規定的選修人數最低30人才能開班的規定。但結果卻出人意料,共有120多名來自學校各專業的學生選修了這門課, 遠遠超出了筆者心中期盼的人數。更讓人驚喜的是在上課的過程中,時常發現有一些因為人數限制未能選上的學生主動到教室旁聽。學生對音樂鑒賞課的需求,對音樂鑒賞能力和音樂技能提高的渴望。極大提高了我上好這門課程的信心,促使我在加強教學的針對性、科學有序地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和音樂技能方面下功夫,主要做了以下的嘗試。
1.了解學生需求,突出重點
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學生需求。開課前,針對學生實際,設計了調查問卷,共發出了100份問卷,回收問卷95份,有效問卷90份。通過分析問卷,發現學生對音樂課程的需求大體集中在樂理知識、音樂品鑒,學習舞蹈和文藝活動組織等幾個方面。這對于我了解學生需求,有目的地組織教學內容, 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由淺人深、突出重點、有的放矢而不面面俱到, 起到了重要作用,著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關鍵一環。
2.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引導,優化教學方法
音樂是塑造美好心靈的藝術,音樂教學的效果應當以心靈的感悟效果為主,因此,在教學方法上筆者采用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引導的方式,教學標準的確立上適當照顧不同專業學生的特點和個體差異,在掌握音樂作品的標準上有所差異,既要區別于音樂專業的學生,也要區別于普通高校的學生。比如,樂理課對音樂專業的學生來說是重點,應當安排36學時的教學。但針對教學對象是非音樂專業的選修課高職學生的現狀,筆者大膽壓縮了樂理課教學課時,只用4學時讓學生了解概況,力圖通過通俗易懂的講解, 讓學生掌握基礎的樂理知識。而在歌曲演唱教學環節,則針對這些學生喜愛唱歌的特點,一是有針對性地選擇合唱作品和獨唱作品, 二是在講解和欣賞的同時,也教會學生唱好這些作品,使他們在不斷增強集體榮譽感的同時,注重保護學生的個性特點。又比如,針對學生們提出要欣賞時下流行的“街舞”并要求學習交誼舞的情況。筆者也采用了區別對待的策略,把街舞的重點放在介紹上,讓學生觀看播放舞蹈錄像, 從旁講解介紹,而把交誼舞的重點放在學習和實踐上,這樣,既滿足了學生的需求,又給了學生實踐的機會, 更重要的是,在學習中引導了學生的學習方向。
三、改進高職音樂鑒賞課的意見及措施
(一)教學理念上―更新觀念,明確目標
近年來,開設音樂課程的高職院校逐年增加,但高職院校音樂教育的理念跟不上快速發展的形勢,應當改變傳統教學的灌輸式、一言堂的強制或僵化的教育,建立“以審美為核心,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體發展,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綜合其他學科,傳承多元化”的理念,最大限度的使學生的創造性和能動性發揮出來。
(二)教學內容的優化―提倡內容的多元化
音樂是多元文化的,它本身就綜合了其他很多學科的知識。音樂鑒賞在教學內容上應該以世界各國多元化的音樂文化為主體,這對于學生們欣賞到多種風格的音樂,豐富自己的音樂感受力,擴大自己的音樂視野是極為重要的。目前,學校采用的音樂欣賞教材普遍存在著時代感不強、教學內容單一、知識的連續性和系統性不強等方面的不足。為此,根據教學實際的需要,在教學內容上進行一定的拓展和更新是很有必要的。對于高職院校的非音樂專業的大學生來說, 首要的是樹立平等的多元文化價值觀,使學生懂得從文化理解的角度來進行音樂欣賞,共享人類文明的所有優秀成果。此外,也要適度注重對本土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結合本土民歌以及一些優秀的采用本土民族音樂特征創作的音樂作品,讓學生了解、熟悉和熱愛本土民族音樂。同時,還應不斷補充、更新教學內容,增強課程內容的時代性,體現傳統與現代融合。在具體的教學中,可以加大對于民族音樂的欣賞力度,以飽滿的愛國熱情指導學生們去欣賞和學習,真正將這些寶貴資源變為我們所特有的精神財富。
(三)教學方法上的改革――傳統與現代相結合
音樂教師應自覺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以音樂實踐活動為主,強調學生參與的教與學形式,只有學生主動參與和自主體驗才能感受學習的快樂并積累學習的成果。但改革也不能一味地否定傳統,而是應當在適當保留并完善傳統的基礎上,通過揚棄實現由單一知識傳授向多元立體化教學方法的轉變,逐步達到融技能、鑒賞、現場展示為一體的多元立體教學。因此,對于程度較高的學生,可以嘗試研究性教學,為學生自主發展和綜合素質提高創造條件。為此可以采取綜合化的教學形式,優選教學內容。Jerome J Hausman在他的《Arts and the Schools 》中談到:“就像語言教學能把聽、說、讀、寫綜合起來一樣,藝術教學也可以把視覺藝術、聽覺藝術、觸覺藝術等融為一體?!苯虒W形式的綜合,能調動學生的多種認知方式,發掘學生的各種潛能,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將各種音像、圖畫、文字等資源組合起來,也可以用布置小論文的形式指導學生到圖書館、internet 上去收集相關資料,然后回到課堂上來討論;或是利用校園網絡中教師的網站為學生進行課后的知識鞏固、延伸和拓展。培養他們的獨立性、創造性思維以及運用掌握的信息來解決問題的能力。
論文關鍵詞:高校 舞蹈教育 綜合素質
論文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僅僅需要大學生有豐富的知識,更需要他們具備各方面的綜合素質。舞蹈教育對人的個性心理特征和品德的形成與培養具有重要作用,能促進人格的態度特征、意志特征、情感特征和理智特征的形成與發展。因此,在高等教育中,在向學生傳授知識文化的同時,通過一些措施培養大學生綜合素質是很有必要的。
素質教育重視人才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注重人才個性的發展,重視人才綜合素質全面提升。而藝術教育,尤其是舞蹈教育對培養高等院校綜合型人才的素質教育能起重要作用,它能真正開啟人的身體和靈魂,培養人的形象思維能力和創造力。
一、舞蹈教育的重要性
舞蹈藝術是以人體為媒介、用人體動作表達思想感情的一種形象、直觀的藝術形式。而舞蹈是一種人體美的無聲語言,通過美的動作、美的姿態、美的造型來表達作品的思想感情。一部優秀的舞蹈作品能使人在欣賞美、享受美的同時,受到很好的思想教育,使人們在美的熏陶中感情得到提升。同時,在對舞蹈藝術的審美過程中,人們可以提高審美情趣陶冶道德情操,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梢哉f,舞蹈在使學生在舞蹈動作的學習和訓練的過程中逐漸培養美的概念、美的標準,從而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并且具有感受美、鑒賞美、表達美和創造美的能力,使之擁有矯健的形體、高尚的心靈、非凡的氣質。舞蹈藝術對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能力和綜合素質等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是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
通過舞蹈教育所帶來的身體律動教育、美學教育、表演意識教育、心理素質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等有助于塑造大學生的情感和靈魂,可以培養他們的藝術氣質、審美修養以及團隊意識、集體主義精神,提高他們的抽象思維和發散性思維能力。
此外,由于人們在學習和表演舞蹈的過程中,需要身、心、腦全方位的配合,如肢體對音樂節奏的感知,對藝術形象的反映,對空間意識適應等外化現象,使肢體動作語言化、情感化,人腦在這種運動中會得到全方位的鍛煉。對于大學生來說,當他們的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相互滲透時,可以深入地理解所學習的知識,激發自己的創造力。
二、如何使舞蹈教育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
1.轉變教學觀念
如今,很多人并沒有認識到藝術教育的重要功能,大多普通高校沒有開設針對普通大學生的舞蹈教育。因此,必須首先轉變教師與學生觀念,讓他們充分認識到在校大學生通過藝術教育和藝術實踐,可以提高他們的藝術品位和審美鑒賞能力,擴大知識面,深化人文知識結構,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與能力。普通高校的在校大學生本專業課較重,教師要讓他們認識到,對他們進行藝術教育的教學目的是為了提高其藝術審美鑒賞能力,提高其人文修養和對文化的思考能力,讓大學各個系科、不同專業的學生掌握美化自身形體的舞蹈方法和學會正確欣賞中外不同舞蹈作品,了解不同舞蹈形態特征,了解不同民族舞蹈形式的生態環境,進而提高自身藝術修養的能力。
2.采用豐富的教學形式
舞蹈課程的設置應以科學性、生動性、趣味性相結合為方針,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為目的,并盡量做到邊教、邊學、邊實踐。舞蹈教師可以采用一些新的教法,比如利用電化,多媒體輔助課堂教學。電視教材可以通過直觀、形象,生動的畫面準確地表達教學內容,使學生獲得充分的感知,激發學習興趣,加深理解和記憶,這種教學方式可重復再現的功能優勢,為學生提供了模仿動作和對照練習的有利條件。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隨意做幾拍動作,充分調動學生的聽覺和動覺,乃至全身心的投入。再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舞蹈意識來加以美化,分析動作節奏的幾種可行性,進行常規動作與反常規動作的體驗,打破一般的思維定勢,創造出不同的節奏型。另外,學校還可以通過組織開展舞蹈比賽、舞蹈知識講座等多種形式,使學生更多地參與,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優化其知識結構,如:“怎樣欣賞舞蹈”“民間舞蹈發展歷史”等。還可以鼓勵學生自發創辦舞蹈社團,由他們自身去推廣舞蹈,自己組織進行舞蹈成品或舞蹈片段的排演,豐富大學校園文化生活,或組織到社區表演,讓他們更深刻地感受舞蹈的作用和意義。這些活動既能推動校園文化的開展,又能提高學生的藝術水平和綜合素質。
3.開設舞蹈鑒賞課
對于非專業性的大學生而言,教師設置的舞蹈課應偏重于賞析,即欣賞大量的舞蹈藝術作品,在學生欣賞與老師講解的情況下對舞蹈藝術進行一定的分析和探討。通過對中外舞蹈作品的欣賞和講解,使學生在舞蹈的動作和情感中,產生一種“內模仿”,這樣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其在情緒的帶動下去嘗試舞蹈帶來的身心愉悅,讓學生體會到舞蹈藝術的特殊表達方式,舞蹈真實、率真及油然而生的情感所帶來的巨大沖擊力,使學生產生共鳴和心靈的顫動。把舞蹈作品放在歷史和文化的大背景來欣賞,把舞蹈的源流文化結合起來,讓各方面內容融為一體,調動大學生頭腦里的知識儲存,激活豐富的想象,使舞蹈的審美價值得以實現。
4.重視形體訓練
氣質是指一個人表現在心理活動、速度和靈活性方面典型的、穩定的心理特征。氣質受個體生物組織制約,具有穩定性,但又不是一成不變的。也就是說,一個人的氣質是可以經過教育而加以塑造的。在進行舞蹈訓練過程中,教師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 根據大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的特點,進行一定的形體塑造訓練,糾正不良的行為習慣(駝背、佝胸等),塑造學生昂首挺胸、充滿自信、朝氣挺拔的健康形象,通過舞蹈使學生的身形更加挺拔,身體的各個部分更加協調地發展。
結語
舞蹈藝術教育作為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集體能、藝能、智能、氣質于一體的綜合性藝術。高等學校的教育不僅僅是一種文化知識教育、智力教育和創造力教育,它更應該是一種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因此,普通高等學校應該采取相應的措施,加強藝術教育,使舞蹈教育在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和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等方面得到其應有的認可,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參考資料:
[1]林洪桐.表演藝術教程[M].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2.
[2]吳曉邦.新舞蹈藝術概論[M].中國戲劇出版社,1982.
[3]王克芬,隆蔭培.中國近代舞蹈發展史[M].人民音樂出版社,1999.
摘 要 拉丁舞是一項體育與藝術相融合的運動,是健與美的有機結合,美是拉丁舞中的重要的體現,本文通過培養欣賞和審美能力的發展。審美能力的認識和發展是高校拉丁舞教學的目的,把握拉丁舞在高校教學中的欣賞和審美價值的培養規律。
關鍵詞 欣賞 審美價值 拉丁舞教學
一、前言
拉丁舞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和健身娛樂價值的,是由體育、舞蹈、音樂、服飾為一體的一項時尚體育運動項目,通過人體肢體來塑造人們的形體美、動作美、和藝術美。拉丁舞中體現著美感及舞伴間的互動和人們對它的審美需要,勢必會將拉丁舞的地位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從而成為一種時尚、高雅而受大眾歡迎的體育運動項目。因此,在高校拉丁舞的教學與訓練中,加強美感的培養,充分挖掘拉丁舞中的美育資源,這樣不僅能滿足大學生對舞蹈的熱愛、對婀娜多姿的美態的吸引和對線條美的追求,而且能提高大學生的審美觀點。所以,拉丁舞的發展在高校中顯得尤為重要,而發展拉丁舞這門課程必須得加強教學方面。
二、欣賞在高校拉丁舞教學的應用
欣賞是拉丁舞在高校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大學生在愉悅、歡快的音樂伴奏下、與舞伴盡情的舞蹈,有助于放松身心,從而形成與人際交往的意識,使個性和禮儀逐步得到改變,而且能對學生審美價值產生較大的影響,使大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同時也為大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在拉丁舞的教學過程中,欣賞是對學生的一種陶冶的方式,情感上的交流,提高學生鑒賞美的能力、辨別事物的重要途徑。
三、欣賞和審美價值在高校拉丁舞教學中的價值和意義
(一)激發大學生學習拉丁舞的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率
興趣是一種情緒的表現,人們在認識某種事物上或是從事某種活動的一種心理反應,是學習某運動的動力,它可以轉化為一種內在的力量,也標志著對參與該項運動的積極性。強烈的動機是建立濃厚興趣的基礎之上的。體育運動的興趣是長期在對體育運動實踐中形成的,在對體育運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及對體育運動的滿足感,能否對此項運動產生重復運動的欲望等。
(二)提高審美意識,豐富對拉丁舞的理論知識
拉丁舞是一項“美”的體育運動,它通過人體的各種肢體語言,來展示豐富多彩的形象。拉丁舞中體現的美感是人們對這項運動的認識,從人們的審美需要使其成為一種時尚、耀眼、高雅而受大眾歡迎的體育運動項目。在拉丁舞的教學中不僅要講授動作技術要領,而且還要培養大學生對舞蹈的審美意識、教會大學生欣賞拉丁舞蘊含的美。在欣賞的同時,大學生會對拉丁舞的發展演變、各舞種的風格、音樂特點,運動員在參賽時的作風和禮儀,精神面貌,拉丁舞的競賽規則的演變,裁判員的執法與作風等等都有所了解,進而豐富了大學生學習拉丁舞的知識面。
(三)豐富教學形式變化,輔助教學
在欣賞的過程中,教師根據教學的需求將反復地講解或播放相關的畫面,甚至詳細講解到動作的每一個細節,反復地強調動作要領,使大學生在視覺上直接沖擊,在大腦中對那個畫面形成深刻的印象和記憶,也可進行分組練習進行欣賞,以便及時糾正錯誤的動作形成。
四、把欣賞和審美價值觀滲透到教學中
(一)充分的發揮學生的欣賞審美主體性
對于欣賞者來講,通過舞者優美動人的舞姿,歡快的音樂節奏,給人們帶來了一場視覺上的盛宴。充分的發揮學生的審美主體性,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占主體地位,也是欣賞能力的提升和素質培養的主體地位。在拉丁舞的教學中雖重視教師的引導作用,但它不能代替學生欣賞。以自己反復地練習來達到精神上和視覺上的提升。拉丁舞教師應指導學生正確的認識拉丁舞,引導學生體會和欣賞其中蘊含的審美因素,培養創造美和欣賞美、表現美的情趣,發展自己獨特的美,養成良好的舞者風范。主要的方法表現在:(1)通過授課中表現動作美、形體美、表現美,啟發學生對美的追求。(2)教師應以規范、得體的著裝進行授課,讓學生直接從視覺上獲得美的信息,激發學生的審美與欣賞的能力。(3)在授課中加強舞者規范的禮儀動作訓練。(4)將課堂上的行為規范融入到生活中。
(二)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觀、提高學生對美的認識
拉丁舞中講究動作造型美、其動作要求美觀、健身、朝氣蓬勃,其舞伴間的眼神交流和與動作的配合是一致的。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對美的認識和對表現美的能力。讓學生在學習中認識美、欣賞美,感受拉丁舞動作美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和學生對美的感受力,評價和鑒賞性。發展學生心靈的健康美,行為的健康美、配合美、以及創造美的能力,使學生不斷的提高審美價值觀的提高。
五、結論
拉丁舞中蘊含著諸多審美價值,拉丁舞集形體美、音樂美、服飾美、妝容美、禮儀美于一體的體育運動,突出了對身體美的塑造,培養欣賞和審美能力發展是一個復雜而艱巨的過程,審美能力的發展得充分的認識到拉丁舞教學的目的,把握拉丁舞審美能力的培養規律。有助于提高藝術欣賞和對審美能力和提高學生的形體塑造能力,有助于培養學生評價美的意識和提高鑒賞美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劉麗萍,黃帝全.高校體育舞蹈的價值觀探索[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6):11-13.
[2] 姚莉.論體育舞蹈教學對學生審美價值觀的培養[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2007(6):41-42.
[3] 朱玲珍.論健美操教學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3(12).
論文關鍵詞:古建園林賞析,素質課,教學改革
高等教育越來越重視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素質課程的建設是普遍提高大學生的科學素質和人文素養;提升大學生人文精神、人文素質的重要手段。針對高校開設藝術類素質課,是在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手段,藝術類素質課可以使學生健身娛人、陶冶情操、啟迪智慧、挖掘想象力、開拓形象思維、、增強創造力,同時也是當今高校教育發展方向。藝術教育對人的創造精神和創造能力的培養起著重要的作用。
古建園林欣賞作為一門精神產品的藝術類素質課,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領略中國古典園林藝術和西方古典園林藝術的審美活動。課程主要是從傳統建筑園林理論與實踐的基礎上,力求深入淺出,以提高大學生藝術情操等綜合素質為目的,從旅游鑒賞的角度闡述了中西方古典建筑、城市、園林藝術的產生和發展,從文化淵源、典型案例、歷史典故中,提供給學生可以實際應用的可操作性的并帶有趣味性藝術知識和精神糧食[1]。古建園林賞析課程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藝術類素質課,針對大學素質課教學的現狀,怎樣提高這種課程的教學質量是值得我們一起探討的。下面多年的素質課教學實踐出發,從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來討論藝術類素質課程的教學。
1 藝術類素質課程的重要性
1.1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與審美素質
由于中國高校藝術教育相對滯后,大學生在藝術上的文化品位不夠渾厚可能導致心理上的不健全,對真、善、美的認識理解出現了偏差。大學生作為高層次的“文化型,創新型人才”應該有更高的審美修養教育論文,特別是氣質、情感、涵養、風度、形貌、言談舉止等各個方面都應更加得體。藝術類素質課程的開設是提高大學生審美素質的重要途徑,如古建園林賞析課程,是一門具有景觀鑒賞價值和體驗自然真諦的綜合藝術。課程介紹中西方古典園林藝術的發展、演變、特征、美學思想,配制大量鑒賞價值較高的經典案例。
1.2培養學生藝術鑒賞能力與創新能力
教育家早已意識到教育需要多一點引導、激勵及自我潛能研發,少一點死記硬背的機械記憶期刊網。而約翰·海瑞思曾說:“真正的教育就是發現,而真正的教師是勘探者。”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要相互理解、相互促進。所以藝術類課程的開設是培養學生藝術鑒賞能力與創新能力的重要措施,清華大學早就實行了“大學生藝術素質必備”,其中一個環節就是沒有藝術選修課學分的學生不允許畢業,藝術對人的創造精神和創造能力的教育和培養,是藝術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也是最高境界,越來越成為不容忽視的重要內容。園林賞析本身就是對東西方藝術的一種鑒賞,而經典園林卻是設計者創新能力的體現。
2 素質課教學存在的問題
綜合素質課是大學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素質教育是指遵循教育的一般規律,以學生的素質全面、和諧、充分發展為目的,按照因材和因需培養的原則,以理論聯系實際為基本方法,能夠反映自身專業特色的多種科學的教育。近些年,大學課堂素質課的規模不斷壯大,質量不斷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學生對各類知識的需求,但同時其仍存在一些問題值得我們去探討。
2.1 素質課程選擇受到限制
綜合素質課,顧名思義其價值在于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盡可能地塑造相對完善的個體。學校應在綜合素質課選修過程中的科學性、計劃性問題上給予學生必要的指導,避免“盲目放羊”狀況的出現。在功利化的教育背景下,有些教師為了生計去掙“工分”而揀輕避重講求“效益” 變得更加現實, ,而許多大學生也不是認真規劃、合理選擇素質課,或者是學校素質課本身就少,學生沒有選擇余地,導致學生如何拿夠規定的學分,如何能輕松拿到學分,怎樣不去上課也可以拿到學分還能取得好成績成為他們追逐和選課的依據。所以像電影欣賞、音樂欣賞就成了學生素質課的首選,而有些真正能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課程卻無人問津。
2.2課堂教學質量較差
“只有不合格的老師,沒有不合格的學生”,少部分老師對待素質課的敷衍態度對課堂來說是個致命的傷害。據調查,高校有部分教師沒有經過系統教育課程的學習,有些教師可能專業學術能力強卻沒有良好的表達能力,講課沉悶無趣引不起學生的興趣;有些教師可能在講課內容把握上沒有抓住重點熱點,或者所講內容太專業化,其所講并非學生所想聽或者能聽懂的。當然也不排除有些課堂是學生自身原因,無論教師講得多么生動也不能引起學生的注意,種種情況勢必造成師生雙方配合不夠默契。
3 提高素質課教學質量的方法
針對高校素質課教學現狀,以古建園林賞析素質課的教學實踐出發,本人從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革研究入手教育論文,為提高大學素質課程的教學的質量提出了相應的措施。
3.1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的改進
教學方法的改進是提高素質課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古建園林賞析是一門專業性較強的學科,教學最終目的是要讓學生提高綜合文化素質。上課時如果像針對專業學生一樣講解就不能收到應有的效果。采用理論與經典案例相結合教學方法讓學生輕松掌握。如“挖湖堆山”“一池三山”的造園手法以四大名園之一皇家園林頤和園為案例,而講到“欲揚先抑”“開門見山”的藝術法則卻用私家園林代表拙政園為案例來分析,用高清圖片說明,同學們的記憶深刻,比純粹理論授課的效果顯著。針對古建園林賞析課還可以采用“直觀法”教學,把學生帶到城市公園實地上課,把公園當作教室,另外“互動式”教學在素質課也應該經常使用,由于素質課多為外專業教師上課,相互交流較少而經常出現老師唱獨角戲的情況。要讓學生搜集閱讀一定量的信息、參加些社會實踐活動、搞一些調查研究、寫一些小論文等等,來鍛煉學生觀察、認識社會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教學手段的多樣可提高藝術類素質課教學效果,“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上課一定要能吸引學生的眼神,教學手段單一很容易使學生審美疲勞,多媒體教學以其直觀、形象、生動的特點為課堂教學增添了生機和活力,各種媒體的組合應用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多媒體在教學上應用越來越廣泛。在古建園林賞析課程知識豐富,如果單憑課堂的泛泛講授,學生對課堂知識理解,很難使學生對園林藝術的精華產生深刻的認識,上課時除了用大量經典的圖片,還可以用高清的視頻圖像來輔助教學。傳統的教學手段,往往不能勝任對各種多媒體資料的快速傳遞,而基于網絡平臺的教學會較輕松地解決這一問題。網絡上關于古建園林的知識很多,因此改變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手段,積極推廣多媒體等現代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師生雙向互動的教學模式,教育應該注重學生個體的體驗、反思,批判、追問意識以及相應多種能力的養成期刊網。因此,教師要給學生提出一定的問題來思考,思考要與社會人生聯系起來,而且要讓學生自己去尋找解決思路和辦法,之后還要進行交流??傊喾N教學手段的應用是提高藝術類素質課的教學效果的保障。
3.2引導學生科學地選修素質課,加強素質課課程建設管理
藝術類素質課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自身的品味和趣味,同樣也可強化其專業及未來職業的針對性教育論文,在課程學習態度上要努力讓學生樹立這樣的理念,認真對待各門課程不僅是對自己負責的表現,更是對國家、社會提高人的素質、培養高素質公民的教育理念的積極回應,從而使其在心理上塑造一種積極的印象。學校應該盡量多開設門類齊全的素質課,在學科專業上加以限制,讓學生每學期都有較大的選擇范圍,既能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化素質,完善其知識結構,又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2]。
加強綜合素質課課程建設,切實滿足師生綜合素質課課程建設的需要。加強教師隊伍、教材、教學資源及圖書資料等方面的建設。重點扶植、建設一些具有代表現的課程。把地方文化教育和宏闊的視野相結合,這樣的教學要求必須是動態的校本課程開發、校本教材編寫和教師校本教育的教學狀態并形成互動,構成合力,建構良好文化素質課建設理念和機制。每門課程應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盡可能攀登到所學學科的高峰。因此,最好的教材就是要使學生以最短的路徑到達學科學科前沿。若沒有適當的教材可以選用,學校應當考慮編寫適合素質課教學要求的特色教材。課程教學應該是一個開放的系統,而不是一個自我封閉的系統。學校要加強素質課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學質量加強教學管理引導教師采取啟發式教學、討論式教學、參與式教學、實例式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真正做到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真正實現素質課教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劉托.園林藝術[M],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
[2]蘇志翠.大學生選修綜合素質課中的問題、原因和建議[J],武漢航海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3):39
〔論文摘要〕本文探討了工科大學開展藝術教育的必要性,即培養全面發展高素質人才、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發展市場經濟的需要;藝術教育應遵循的規律性,即以素質教育為核心,正確定性定位,尊重客觀規律;進行藝術教育的現實性,即采用科學方法安排教學,并優化教學課程。
21世紀是人才競爭的時代,如何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質,使中華民族立足于世界之巔,關鍵是人才,尤其是高級人才,而藝術教育對人的全面發展,有著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早在本世紀初,我國教育家先生就指出,應當把美育列為國民教育的宗旨之一,并規劃了全民藝術教育的實施藍圖。[1]一個世紀過去了,國家對發展藝術教育高度重視,頒布了一系列綱領性文件以及實施辦法,如《全國學校藝術教育總體規劃》、《關于加強全國普通高等學校藝術教育的意見》等,中國大學藝術教育有了長足的發展,藝術教育正迎來姹紫嫣紅的春天。
一、我國工科大學藝術教育的必要性
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高素質人才,是工科院校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而藝術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培養跨世紀的新一代大學生具有重要作用。對于工科大學的學生來說,感受藝術的魅力,了解藝術的內涵,也同樣是出自提高自身素質,全面發展的內心的渴望。國家“面向二十一世紀高校美育課程方案研究”的基礎性工作——問卷調查,于1998年初就在全國部分地區展開,以廣州地區為例,向廣東工業大學、中山大學、暨南大學、華南師范大學等七所高校部分大學生發出2900份問卷,回卷2376份。[2]從對工科院?;厥諉柧淼姆种写笾驴梢缘贸鲞@樣的結論:在日益注意自身綜合素質的當代大學生中,普遍表現出對藝術選修課的高度熱情,他們在對中外優秀傳統藝術表現了濃厚興趣的同時,也對中西方現代藝術表現出了強烈的求知欲;在重視藝術理論修養的同時,也積極從事藝術實踐活動。
因而,在工科大學開展藝術教育十分必要。它可以完善知識結構,提高藝術鑒賞能力,塑造良好的人格,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以適應未來市場經濟的殘酷競爭,具有其他學科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原國家教委副主任柳彬同志在1996年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在整個教育事業中,美育是非常重要的,美育是運用藝術學、自然美、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不僅是自身,而且滲透在諸育之中,以美輔智,以美促勞,以美健體,美育對德、智、體各個方面都能發揮重要作用。
其次,工科大學開展藝術教育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需要。一個社會的國民藝術素質不高,勢必會影響到精神文明的發展水平,而工科大學生作為大學生陣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的文化代表,要提高全社會的藝術素養,首先必須提高他們的藝術素養。高等教育的本質就是素質教育,是為社會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因而,當代大學生不僅應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道德品質,過硬的專業技能、健康的體魄,還必須具備一定的藝術素養。通過培養一代又一代具有一定藝術素養的大學生群體,并通過他們帶動整個社會的藝術氛圍,以提高全社會的藝術素養。
再次,工科大學開展藝術教育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市場經濟是一把雙刃劍,既對社會的發展起促進作用,也具有一些負面影響。它的趨利性往往使一些人急功近利、心態浮躁,工作的快節奏又使人們倍感勞頓、疲乏,很容易使人變成“經濟動物”。而藝術具有陶冶性情、凈化心靈、升華精神的作用,是人們煩躁時的鎮靜劑、勞累時的棲息地,是人生寧靜的港灣,是人免于淪為“經濟動物”的一大引力。市場經濟越發達,藝術在這方面的作用就越突出。而工科大學生一畢業,就將置身于市場經濟的最前沿,如果不具有一定的藝術精神,就很難能夠保持平靜的心態和旺盛的精力。此外,對他們而言,具有一定的藝術表現力和藝術創造力,培養一定的藝術素養,無疑更增強了他們在市場經濟中的競爭力。
二、我國工科大學藝術教育的規律性
由于種種原因,工科院校藝術教育發展水平與一些綜合類、師范類院校相比還存在差異,因而,工科院校必須充分認識藝術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并遵循教育規律,科學有效地開展藝術教育、教學活動。在教育的諸單元中,藝術教育自身的規律具備了“感染人類追尋美感的歡悅”的特點,因而具有巨大的靈魂感召力和震撼力。正如法國藝術家羅丹所說:“一幅美麗的風景畫,所以使人感動,不但因為它使人得到多少適意的感覺,實則因為它所驚起的思想”[3]可以說,藝術教育對培養人的人格素質、心理素質和審美素質具有關鍵作用。
從全國大學生藝術教育狀況的抽樣調查來看,一些狀況令人驚詫:許多人不知道中國當代藝術大師齊白石、徐悲鴻、梅蘭芳、蓋叫天是何許人也,不知道中國四大名著出自何時、何處、何人,不識五線譜者大有人在,更惶論國外的名家、名著,這其中工科大學生此種情況則更為突出。本來,有些是屬于中小學藝術教育中要解決的基本常識,到了大學,還要補這一課,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受到“應試教育”的不良影響。要提高藝術教育的水平,使藝術教育能夠適應新世紀的挑戰,就一定要徹底破除“應試教育”的思想,徹底消除“應試教育”的影響,走出一條以“素質教育”為主的道路。
由“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雖然是一種艱難的轉變,但已越來越引起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八刭|教育”是一種全面的教育,藝術教育要面向新世紀,就必須建立以“素質教育”為主的指導思想,只有堅持這一指導思想,藝術教育才有可能擺脫種種偏見,全面地、辯證地認識藝術學科的性質,進一步推動藝術教育的發展,形成一整套適應新世紀挑戰的藝術教育新體系。
工科大學藝術教育的本質是素質教育,是向所有在校大學生打開大門的藝術教育,是陶冶情操、提高修養、完善人格、塑造靈魂的藝術文化教育,而非以藝術中的某個門類為業,求其專、攀其高的專業技能教育或尖子教育。
工科大學開展藝術教育首先要遵循藝術教育本身的規律。藝術教育不同于其他一些類型的教育,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認為,藝術具備三種功能:一是“教育”,二是“凈化”,三是“”。[4]藝術可以幫助人們獲得知識,陶冶性情,得到。藝術教育作為特有的審美教育,具有自己鮮明的特點。首先,藝術審美教育是“以情感人”。通過生動感人的藝術作品,使受育者受到強烈的感染和熏陶;從中得到教育:其次,藝術審美教育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藝術作品對于人的教育,是在長期作用下使人的心靈得到凈化,從而形成高尚的思想情操,最后,藝術審美教育是“寓教于樂”,通過藝術欣賞活動,使人們的精神審美需要得到滿足,身心得到積極愉快的休息,而且從中受到教育和啟迪。
其次,藝術教育也要遵循人類素質形成發展的規律。藝術教育在人的素質形成過程中所具有的特殊作用是不可低估的,這不是哪個人的好惡,而是客觀規律。人的素質是分層次的,優秀素質需要多方面的滋養,需要長期細致深入的充分的培養過程?!八刭|教育”不是一門課,如果不溶于各門課程、不落實于教學過程之中,便不過是一句空話;同樣,離開了具體、生動的優秀藝術形式,以及與其相應同樣具體、生動的藝術課程的教學活動,藝術美育、藝術素質教育乃至全面的美育、素質教育的完成與實現,都是難以實現的。
藝術教育、教學活動作用于對象,逐步積累,潛移默化,形成素質的過程,是一個既連綿不斷、滲透融合、貫通始終的統一過程;又是一個相對有序、曲淺入深、由表及里的由不同環節組成,相銜遞進的過程。這個過程的序列是有規律的,這一規律同人的生理、心理、認識、實踐等方面的基本規律保持一致。由于工科院校藝術教育不僅取決于它的性質、目的,也會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下的素質形成規律和學生的認識規律的制約,因此,其開展藝術教育教學的安排和要求的基本順序是:
——使學生增強對高雅藝術、高文化含量的經典藝術的興趣與愛好;
——使學生了解、掌握一些基本的藝術知識;
——使學生提高感受、理解、鑒賞藝術作品和表演的實際能力;
——使學生養成欣賞美好藝術的生活需求和文明習慣;
——使學生積累起較豐富的藝術修養;
——使學生逐步形成高尚的藝術審美情趣,審美理想;
——達到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提高全面素質的目的。
與藝術教育的規律及形成人的素質的基本過程相適應,藝術教育教學的原則歸納如下:
1、在與普通高等教育一般課程相應的水平上起步,以藝術作品和學生參預藝術審美實踐活動的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為順序安排教學的原則;
2、以加強和深化對藝術作品本身的藝術感受、理解、表現等審美實踐為主線組織教學的原則;
3、以對藝術作品整體特點的把握、評價、表現等為主要內容展開教學的原則;
4、以正確的觀點,按照揭示藝術作品的表現及其規律的實際需要,介紹、練習有關知識和技能的原則。
三、我國工科大學藝術教育的現實性
面對21世紀,藝術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將越來越重要,如何運用科學的教育方法實現藝術教育的現代化,是探討高校藝術教育的重要途徑。在藝術教育過程中,運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科學而又系統的教學方法,優化整個教學過程,探索出一條符合工科院校的藝術教育的新模式,使藝術教育更科學、更合理、更具挑戰性。
首先,注重優秀的傳統教育方法。開展藝術教育,應注重繼承和學習中國優秀的文化藝術遺產:中國畫的氣韻軒昂、筆墨淋漓,中國民族音樂的悠揚、自然,中國文學的燦爛、輝煌,中國民間藝術的質樸、渾厚等,都是藝術教育的源泉。而中國傳統教育方法一向是提倡教學相長、由淺入深,傳統藝術教育也注重理論指導實踐活動,沿襲了中國傳統的師傅帶徒弟的學習教育方法,臨摹、模仿,學習前人的經驗是傳統教學中的一個重要方法。工科院校開展藝術教育離不開中國教育的大環境,更要積極吸收和借鑒傳統教育方法,即以講授理論為主,實踐為輔,循序漸進地開展藝術教學活動。
其次,學習借鑒國外先進的教育科學。國外一些先進國家的現代教育理論已經發展到較高水平,其共同的特點是運用現代系統論、現代心理學、現代信息學等最前沿學科和邊緣學科的成果作為科學基礎,從教育、文化、科學、審美等方面對現代教育的體系做出思考和重構。比如美國的《零點項目》的研究,就對未來人才素質的培養,對如何通過實施藝術教育來進一步完善人格作了深層次的研究,為美國21世紀的戰略決策提出重要的科學依據。
近年來,工科院校藝術教育在教育方法的科學化方面做出不少有益探索。比如,藝術教育主要以普及藝術知識為主,相對提高為輔的原則,在開展藝術教學課程的同時,結合課外藝術活動實踐,讓學生參與體驗藝術創造過程,提高其競爭意識和應變能力。這種開放性教學解決了工科院校藝術教育課時少、內容多,學生很少在課堂上直接參與藝術實踐活動的問題。課內課外相結合的辦法,不但進一步提高了理論與實踐的聯系,而且根據藝術教育的特點,進一步提高了學生從理性到感性的認識。總之,在如何實現藝術教育方法科學化的問題上,只要我們善于吸收和借鑒國外先進的教育科學并與中國優秀和傳統教育方法相結合,就一定能夠實現藝術教育方法的科學化。 轉貼于
藝術教育包括的內容比較廣泛,必須優化教學過程,即根據教學理論、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所做出的最佳選擇,以期達到省時高效的目的。工科院校開展藝術教育,根據國家教委的相關規定,從大的方面分為美術、音樂和影視三大部分,美術方面又包含中國畫、書法、美術鑒賞、環境藝術賞析、商業美術賞析等課程內容;音樂方法包含了聲樂演唱藝術、器樂基礎、合唱與指揮、舞蹈、音樂欣賞等課程內容;影視方面則包含了影視劇作引論、電影學原理、電影名片賞析等課程內容。根據藝術教學的特點和規律,從教學方法出發,大致分為兩大部分:一理藝術鑒賞(即理論部分),二是藝術實踐(即技能、技巧的訓練)。作為藝術教育,理論與實踐是相輔相成的,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通過藝術教學,可以培養學生對藝術的濃厚興趣,擴大學生的藝術視野,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學生對藝術的感知能力。
1、藝術鑒賞
根據工科大學生的年齡差異、專業特點和文化層次,選擇中外優秀的美術、音樂、影視等藝術作品以及各個時期的代表作,以其不同的形式開展教學。
(1)賞析。教師從作品的思想內容、精神內涵、時代背景以及藝術手法等方面,貫徹美學原理,讓學生鑒別作品的優劣。通過大量的古今中外優秀藝術作品的展示,從而對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流派、不同風格的藝術作品加以賞析,以增強學生審美能力的認知廣度和深度。
(2)課堂討論。藝術作品的賞析,采取課堂討論的方式進行,它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而且通過互相切磋,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作品的理解,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開啟學生的藝術想象力。這一教學方式,對于大學生層次的教學階段是非常需要的,它的目的是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直接參與教學活動,使學生成為教學中的主體。
(3)提問。在教學中運用提問的方式來引起學生對藝術作品鑒賞的興趣以及對作品的思考。提問指的是雙向,即教師問 學生、學生問教師。教師在提問題時,要注意到工科大學生對藝術理解的綜合起點,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并讓學生充分思考;反之,學生向教師提問題,往往更尖銳、更深刻。這種雙向的提問,擺脫了傳統教學中只是“教師問,學生答的家長式教法,有利于調動教學積極因素,加深教與學之間的磨合和溝通。”
(4)現代教學媒體。根據藝術教育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利用現代教學媒體,是提高藝術教學課堂質量的有效途徑,因為藝術教育通常以藝術作品作業鑒賞對象,特別富有直觀性和生動性,通過視覺、聽覺和觸覺可以直接感受到。此外,采用媒體組合教學方式,有利于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場景聲情并茂,圖文并用,宏觀與微觀相結合,靜態與動態相結合,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使藝術教育課程真正成為一門藝術,學生也可從中得到高品位的藝術熏陶。
2、藝術實踐
藝術教育是一門理論性、實踐性相結合的學科,因而,工科院校進行藝術教育,除了應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力之外,還應有意識地讓學生參與一定的藝術實踐,增強從理性到感性的認識,這對他們的全面發展很有必要。
(1)觀察法。蘇聯教育家馬申斯基認為:“沒有觀察就沒有明確的觀念,沒有明了清楚的觀念就沒有繪畫?!盵6]觀察是人類知識的主要來源,是智力開發的基礎,知識的百分之八十源于觀察。這一點突出表現在藝術教學中的美術技法訓練。比如說要表現物象,不論是個體或組合物體,都必須從整體觀察出發,而表現整體的方法是從整體出發直線取形,局部深入,再回到整體。那么,在深入作畫過程中,就要不斷進行比較觀察,如形態的大小、寬窄,位置的高低、遠近,色彩的明暗、冷暖等,通過觀察對比,從中找到物體富有共性和個性的地方。在教學中,要根據繪畫的一般規律,引導學生通過反復的觀察、比較,找出形體、結構、虛實、光影等的變化。
(2)練習法。藝術實踐課中,技能、技巧的訓練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如“聲樂演唱藝術”、“舞蹈”、“器樂基礎”、“合唱與指揮”、“中國畫”、“書法”等,都是屬于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聲樂演唱藝術”除了讓學生了解歌唱器官的構造,正確的歌唱姿勢以及歌唱呼吸、共鳴、咬字等的基本知識以外,還要對學生進行聲樂基本技巧的訓練,通過訓練讓學生進一步得到感性上的認識,初步掌握聲樂演唱技巧,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能夠參與組織一些演唱活動。又如“書法”,除要了解中國書法的基本知識和中國書法史綱要,理解書法何以為中國獨特的傳統藝術,結合欣賞歷代書法作品,提高書法審美能力之外,還要通過對歷代書法碑貼范本的臨摹練習,逐步掌握各種書體的寫法,為今后進一步創作書法作品打下一定的基礎。在練習時,教師始終處于輔導地位,應及時糾正學生在練習中出現的差錯。
(3)示范講評。藝術實踐本身是一種直觀性較強的課程,技能、技巧通常通過教師的示范表演、輔導來進行。比如中國畫的用筆、用墨以及各種技法,都離不開教師的示范表演。示范可以是課前準備好示范圖例,也可以在課堂即興示范表演,學生通過模仿、訓練,掌握基本的技能、技巧,所以,這種直觀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藝術的興趣。另外,對學生所完成的作品進行講評,通過教學和學生的雙向交流,以達到調動學生積極思考的目的,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4)實習。實習是讓學生參加具體社會活動,把在課堂上掌握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技巧,應用到實踐中去。由于工科院校藝術選修課時有限,不可能安排太多的時間讓學生去實習,最好的方法就是教師可以根據所授的課程內容,結合社會、校園的熱點宣傳活動、文藝活動等,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實踐,從中得到鍛煉。
(5)參觀博覽。藝術教育通常采用大量的視覺形象資料以及視聽材料,開闊學生的眼界。在教學中,有目的、有組織地讓學生到各類藝術館、博物院、音樂廳去參觀學習,百聞不如一見,實地參觀考察,有利于進一步加深對中外優秀文化藝術的了解和認識,從而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和藝術鑒賞能力,開拓藝術視野。
〔參考文獻〕
[1] ·全集[M]·中國研究會編·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2] 中國教育年鑒1998[M]·中國教育年鑒編輯部編·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 [法]羅丹·羅丹藝術論[M]·傅雷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
摘 要 大眾健美操是一項符合大學生心理特點,深受大學生歡迎的健身運動,它所具有的多種功能屬性,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能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本文旨在大學生形成良好的健康觀和建立健康、文明和科學的生活方式,為促進健美操逐漸納入大學生生活方式而奠定理論基礎。
關鍵詞 大眾健美操 大學生 心理健康 作用
一、前言
健美操是我國近年來一項新興的體育運動,是當代大學生十分喜愛的體育項目之一。
二、研究方法與對象
(一)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來自于天水師范學院學生,實驗組為整群隨機抽取健美操選修班學生,共抽180人。本論文主要是針對大眾健美操學習者展開調查。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查閱與大學生心理健康與健美操教程相關的書籍如:《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大學生常見心理問題及疏導》《健美操教程》《健美操》等,
2.問卷調查法
以問卷調查的形式對參加健美操運動的大學生在健身前后心情與心理感覺體會以及心理健康方面進行調查。
3.觀察法
用直接觀察法觀察參加健美操運動的學生在健身的前中后的心理變化和特征。
三、結果與分析
(一)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通過問卷調查發現,天水師范學院健美操選修班學生抽樣調查180人中有63人(占35%)認為鍛煉健美操有助于塑造形體,從而提高自信:認為有利于心理健康的發展。有27人認為鍛煉健美操只能鍛煉身體,使身體強壯。僅有36人認為(占20%)對于鍛煉健美操有利于身體持無所謂的態度,認為選健美操課是實在沒有選的了就選了,不是自己很喜歡的,而這部分人當中男生占大多數。在認為鍛煉健美操有助于塑造形體,從而提高自信:認為有利于心理健康的發展的63人當中,是在喜歡健美操的前提下愿意以健美操作為長期的鍛煉手段,這部分人占45(占25%)人,認為在沒有鍛煉健美操時自己心理狀態沒有在鍛煉后的心理狀態好。經過自己的長期堅持發現自己的體型確實有很大的變化,認為鍛煉了以后自己的性格變得開朗、活潑,使自己變得更加自信了。另外還有9(占5%)人認為自己學健美操是跟著潮流在走,大部分人在學自己也就學了。
(二)健美操對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1.健美操運動有助于排解不良情緒,消除心理障礙,治療心理疾病
在現代社會中,大學生由于學習和其它各方面的壓力,挫折可能產生悲觀、失望的消極情緒,進而導致憂郁、孤獨、自閉等心理障礙。研究表明,體育運動有助于人們擺脫壓抑、悲觀等消極情緒,降低焦慮、消除憂郁等心理障礙,使們保持心理平衡,達到心理健康。健美操所具有的獨特的活動內容和形式,使學生在優美音樂伴隨下,獲得“學會了”的愉、“增長了”的喜悅感、“成功了”的興奮感以及“獲勝了”的歡心感,這些運動滿足感和成就感的體驗能排解不良的情緒,且具有很好的消除心理障K的效果。健美操屬于中等運動強度的有氧運動,近幾年來,有氧運動的健身效果已被愈來愈多的科學研究所證實,既可以降低抑郁,又對長期中度的焦慮和抑郁癥等心理疾病有治療作用。
2.健美操運動有助于培養審美意識
健美操是講究藝術性的運動項目,經常從事健美操的練習,要求在動作中展現動作美;在欣賞音樂中,增強韻律感和節奏感,品味音樂美,提高音樂素養和對音樂的鑒賞能力;在形體練習中,培養學生高雅的氣質,追求形體美。這樣能使學生們得到一種情感被激發和情感得到宣泄的美感,一種從認識美、鑒賞美、追求美、表現美、創造美、展現美到體會美和享受美的滿足,使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文化藝術素質到全面的提高。
3.健美操運動有助于形成堅強的意志品質
健美操中有許多不對稱的動作和較復雜的上下肢配合動作,以及對動作的力度、幅度都有一定要求,持續的時間也較長,尤其是長達一個多小時的有氧健身操,需要克服生理極限,磨煉學生裝克服疲勞的意志力和耐力,形成堅韌的意志品質;難度動作中的騰空類動作則可以鍛煉學生勇敢的意志品質。同時在強勁的音樂伴奏下進行鍛煉,往往使學生忘卻疲勞,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身體的耐力水平。
4.健美操運動有助于提高表現力,增強自信心
俗話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雖然有的人已經注意到了自身的價值的重要,但害羞心理的作怪,使表現受到抑制。而健美操屬于技能性的身體活動,它區別于其它的運動項目,以健美操為手段,為學生提供自我表現的場所,不斷激發表現的熱情,使之轉化為表現行為,提高表現力。表現力的提高會使心理狀態更加穩定,在學習過程中,循序漸進的進行引導,學生體會到自己的能力,在不斷完成動作,同時也增強了自信心.
5.健美操運動有助于智力的發展,提高創新能力
智力是指在完成學習活動時所必須具備的認識能力的綜合體,是人們圓滿完成學習、工作任務的基本條件,而正常的智力是心理健康的基礎。經常參加健美操運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記憶力、思維力和想象力等,促進大腦的開發和利用,增強神經系統的功能,促進腦部血液循環,提高呼吸系統機能,使大腦獲取更多的養分,有利于大腦的記憶和形象思維。另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腦力勞動引起的疲勞,提高學習的效率,并能充分挖掘和開發學習的潛力。
四、結論與建議
健美操以其獨特的活動內容和形式,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具有積極的影響,它是其它任何方式、手段無法取代的。在歡快強勁的音樂中,可以使學生的自我封閉意識徹底解脫,消除緊張情緒,活動中的融洽和諧、高雅的藝術氣氛能增強學生間溝通和交往的意識和欲望,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