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版八年級下冊英語總結
時間:2022-11-21 05:25:4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版八年級下冊英語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復習課教學思路:
課標對中考提出的原則:要注重考查學生綜合語言的運用能力
具體地講就是應該考查學生在英語方面的聽、說、讀、寫等四種語言技能以及靈活運用語言知識、詞匯知識和語法知識的能力。
因此,在總復習階段,通過一本書的單元整合復習的方式進行分冊復習,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始終堅持大量訓練學生的聽和說,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從而達到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復習教材的效率的目的。
活動設計——引導學生進行聽說練習,始終關注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展;
歸納總結這幾個復習單元的重點知識、內容——通過學生小組活動來閱讀這幾個單元,抓出這幾個單元的重點內容,補全在活動中呈現的單元知識內容;
課堂練習——發現學生的易錯點,形成反饋的內容
二、總復習階段遇到的困難。
1.復習時間有限。由于本學期開學時間晚,又有3個單元的新課教學,因此,進入總復習第一輪教材復習的時間就在4月上旬。
2.由于時間緊,就難以有更多時間訓練學生的聽、說技能,長期這樣,學生語感缺乏。
3.在復習過程中教師備課量特大,基礎很差的那部分學生令老師耗費大量時間卻無多大的成效。
三、教材的基本概況。
人教版英語共有五本書,七年級上冊:starter unit1-3, unit1-12.
七年級下冊:unit 1-12
八年級上冊,unit 1-12
八年級下冊: unit 1-10
九年級全冊:unit 1-15
其中,七年級上下冊和八年級上冊比較簡單,主要是詞匯量的積累,簡單的口語表達,八年級下冊,九年級著重是語法,閱讀。
指導叢書中要求,在語言知識方面,學生學會使用四會單詞和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在聽力技能方面,能聽懂有關日常生活中的熟悉的話題;在閱讀技能方面,能閱讀各種體裁和題材的簡短的書面材料;在寫作技能方面,能使用所學語言基礎知識,以語篇為單位,清楚,連貫地進行控制性和開放性寫作;在口語技能方面,能使用所學的語音,語法和詞匯等基礎知識,以口頭的形式清楚,流利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因此,根據考試的內容和考試的難易度比例,合理安排復習時間和復習方法很有必要的。
那么,如何有效實施初三英語的現階段教材復習教學呢?
一、緊扣教材進行知識點梳理,溫故而知新。
依綱扣本,整合課本內容,梳理知識結構,鞏固基礎知識,訓練基本技能,要求學生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搞好基礎知識的復習。因為萬變不離其中,如果沒有最基本的詞匯和語法,從何談能力。所以課堂上主要以教材為主,以《初中畢業學業考試復習指導》為輔,引導學生按教材順序復習各單元的知識點,這一輪不是炒“冷飯”,而是“溫故而知新”。
(一)勤梳理。不能像上新課一樣,逐條慢慢復習。對在教材中多次出現和輔導材料中一再提及、反復強調的部分,應視為重點。在英語語法方面,不是用語法分析英語語言,語法知識的語用目的和語境應視為重點。
(二)重引導。
1.引導學生學會課外整理、歸納知識 點。教師總結為輔,學生復習為主。
2.引導學生學會課上歸納、對比、穿 插、聯想的方法運用。
3.引導學生創設與知識點相關的問題,尋找專項練習。項目有專練,人人有所得。
但是要特別注意:對學生已掌握的內容少講或不講,對學生不夠熟練的要重點講。
(三)活方法。讓復習課“亮起來”。
方法一:小組活動,露一小手。四人小組,各有分工,強調人人必須動腦、動手、動口,復習課上得緊張活潑而不松垮。
方法二:寫常規作業,每天做一點,不急功近利。鼓勵學生做糾錯本,重點本,??闯K?。備考提倡“不溫不火”。持之以恒是英語學習、中考英語復習的關鍵。
二、提升集體備課有效性
通過集體備課可以想辦法在教學的有效性、教學智慧、教師語言等進行拓寬,在教學的反思、教學的環節的更改、教材的新解讀等方面有所擴大。
三、靈活運用基礎知識和重點詞匯
早自習要求學生在教室里大聲朗讀,早讀的材料可以是課本,單詞表和課后的聽力材料,也可以是練習冊中的作文或平時閱讀時發現的寫得好的一些文章,同時注重詞匯,詞組,句型的過關,每天早自習下課前的十分鐘,對學生所復習的內容進行檢測,課后通過配套練習,鞏固所復習的內容。
四、在復習過程中強調學生的主動性
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課堂上引導學生歸納知識點,并與其它知識做橫向、縱向比較,幫助學生鞏固運用。一方面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及時查漏補缺,鞏固好基礎知識。加強綜合復習課、復習講評課的有效性的探討,在復習過程中強調學生的主動性,避免課堂枯燥。
五、抓好A卷,著重做好七、八年級的分冊復習
1.在復習過程中歸納整理單詞、短語、功能句型等,對學生進行分層要求,減輕學生負擔。
2.注重長篇閱讀的高頻詞匯、短語以及重要句子結構的把握。
3.對相應語法知識進行歸納總結,歸納清晰、總結精當,并適當進行低難度的單項練習和綜合性較強的練習。
六、面對中考新題型,復習的方法
1.讓閱讀成為復習的一種習慣;
2.培養學生綜合語言能力成為每堂課的習慣;(聽說讀寫貫穿每堂課)
3.訓練學生解題技巧成為一種習慣。
七、抓好踩線生輔導
1.踩線生的定位:
根據學校本身的實際情況,學校通常合格率上下浮動5%——10%,劃定為踩線生的范圍。
2.踩線生的輔導方式與內容:
面對面、一對一、小組互幫的輔導,每次輔導內容都要有一定的針對性。
總結
1. 概念、性質與定理的閱讀
對于數學課本中出現的概念、性質、定理、法則等知識點,由于其本身具有較高的嚴密性、邏輯性和推理性,因此對這一類知識的閱讀就需要咬文嚼字了,宜對它們的表達方式反復推敲,逐步弄清楚結論成立的條件,準確把握結論的內涵。例如,對于七年級上冊《一元一次方程》中課本提到的“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需抓住方程是“等式”且“含有未知數”這兩個特點來理解這個概念。再如對于七年級下冊《垂線》中的“在同一平面內,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這一性質時,要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要規定“有且只有”呢?是什么意思?而“過一點”中的這一個點與“已知直線”有怎樣的位置關系呢?這個位置關系會不會影響這一性質呢?接下來,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推理認證,要讓學生明白:“有且只有”是有的意思而且是具有唯一性的,“點”與“已知直線”的位置關系并不會影響這個性質,即不管這個點是在已知直線上還是在直線外,過這個點都有而且只有唯一的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互相垂直。此外還應提示學生對于課本中加框或者加彩字的內容,也應該細細推敲,因為這些內容也是重點,具有幫助理解、擴展知識等作用。
2. 數學課本的閱讀材料的閱讀
數學課本中出現的閱讀材料的學習內容,它既富有挑戰性又蘊含著豐富的哲理,能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而且非常接近學生認識的發展區,有利于學生主動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根據這些特點,我們應當深入挖掘其內涵,引導學生開展這些學習內容的探究。
案例分析:新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十五章出現的觀察與猜想“x2■+p+qx+pq”,它可以作為學生開展數學活動的素材。
教師:(引言)我們知道,在學習多項式與多項式相乘中,從課本第148頁的練習題2這里,可以知道x+px+p=x2■+p+qx+pq,而整式乘法相反方向的變形就是因式分解,故可知x2■+p+qx+pq為x2■+p+qx+pq=x+px+p。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二次項系數、一次項系數與常數項在因式分解中各有什么特點。
最后師生歸納結論:二次項系數為1的二次三項式分解因式時,常數項為其某兩個約數的乘積,而一次項系數恰好為這兩個約數的和。
3. 例題的閱讀
數學課本中的例題絕大部分都是通俗易懂的,隱含著本節課所學的知識點及數學思想、方法,而且對下一節課的知識也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因此例題的閱讀至關重要。在指導學生閱讀例題時先讓學生仔細審題,分析解題的關鍵步驟并嘗試解題;再讓學生試著用其他方法解題,盡量做到一題多解;最后引導學生總結解題規律,以提高學生解題的速度。
案例分析:新人教版八年級下冊“17.2實際問題與反比例函數”,對于例3和例4的內容,鑒于學生在物理學科上還沒學到,對此較為陌生,教師通常都是直接告訴學生這是“杠桿定理”,讓學生記住,然后講例題,這樣學生都較難接受。所以我在講授這節課的內容時先把學生引入問題情境后再來完成教學任務。
師:同學們,大家都有玩過蹺蹺板嗎?
生:玩過。
師:好玩嗎?
生:好玩。
師:那我們回憶一下玩蹺蹺板的樣子,好嗎?
生:一高一低,一起一落。
師:暖羊羊和美羊羊能在一起玩蹺蹺板嗎?
生:可以(不可以)。學生的回答出現了分歧。
師:既然大家的意見不同,那我們來看看一個視頻吧(暖羊羊和美羊羊在一起開心地玩蹺蹺板)。她們玩的蹺蹺板與我們玩的蹺蹺板有什么不同呀?
生:……(七嘴八舌地回答)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將繼續學習“17.2實際問題與反比例函數”,請大家翻開閱讀課本51至53頁的內容。
待學生閱讀完后,教師簡單地將例3、例4的原理講解一遍,并讓學生解決兩道例題所附帶的的問題。
學生經過閱讀課本,發現問題后開始進行組內交流。如果還存在不能理解或者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再對它們加以引導和講解。這樣,學生便可以漸漸地學會如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了,不但能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相聯,而且還能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4. 提示與說明的閱讀
數學課本中相關知識或者練習題的后面附有小括號的提示語千萬不可忽視,往往解題的關鍵正是在這里。例如新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十九章“習題19.2”的練習題16,如果不看后面的提示語,對于這道題學生根本無從下手。這個提示語在這里起到關鍵的作用,從這里學生可以想到用“三角形中位線”這一性質來解決這一難題。
5. 章頭圖、教學活動與小結的閱讀
關鍵詞:初中英語;以學生為中心;學以致用
近幾年,教育部不斷提出要求,英語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為本”“以實用為主”。在實際教學中,筆者總結了幾點具體經驗。
一、因材施教,結合學生實際
例如,人教版英語八年級上冊第十單元《我想成為一名籃球運動員》的教學中,basketball(籃球)幾乎是每個男生都喜歡的運動,筆者經常見到班里男生在籃球場上揮汗如雨。筆者提問“誰想成為籃球運動員”時,班里男生全都瞪起眼睛,豎起耳朵,身體挺得直直的,高高地舉著手?!昂茫蠹叶枷氤蔀榛@球運動員,那我們要不要先看看課文中關于籃球運動員的講述呢?”就這樣,筆者將學生的日?;顒幼鳛榍腥朦c,對學生進行興趣刺激,引導學生進入課堂學習中。
二、模擬訓練,營造輕松氛圍
環境對學生的學習有刺激作用。科學研究曾有顯示,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學生會有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同樣,在相似的環境中進行模擬訓練,更能讓學生快速理解、記憶,優化教學
效果。
例如,教學八年級下冊英語Unit 5 If you go to the party,you will have a great time時,筆者在課堂上創設情境,為學生模擬出一個party現場,人們在音樂聲中交談、跳舞,還有豐富的食物、香檳美酒以及華麗的燈光等等,讓學生首先在頭腦中有一個party的場景,幻想自己身處其中,而后再進行生詞、句子等知識點的記憶。這樣,在感覺和聯想中記憶,既讓學生學得放松開心,又能學得高效快速。
三、配合學習,調動學習動力
除了因材施教和模擬訓練兩種教學方法,筆者還采用分小組學習的方法,讓學生按需要分成學習小組,每組學生互幫互助,各有分工,相互配合學習。這樣的安排,既可以實現“一幫一帶”,讓成績差的學生在同學的幫助下提高成績,讓成績好的學生通過為他人講解鞏固知識,又能增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友誼,共同快樂
學習。
總之,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要本著“以學生為中心”的精神,讓學生積極表達。這才是當代最值得提倡、最有人文關懷的教學
方式。
1. 創設和諧人文情境課堂,引導學生積極參學
英語課堂應該是學生相互探究和交流的陣地,民主、平等、和諧應該是其中應有之義。創設和諧的人文情境,能使得學生更加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環境中主動探索和積極探知,激活學習的內生動力和潛能。
利用和諧人文情境活化課堂,能使得學生帶著積極主動的愉悅心情參與課程的交流探究。例如,在譯林版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 2 Travelling的“Reading A: A trip to Hong Kong”的教學中,可利用掛圖、投影儀等形式,向學生展示“The beautiful and wonderful Hong Kong”,讓學生在初步感知的過程中不斷深化整體理解。在此基礎上,可建議學生發揮想象,假如你就是香港當地的導游,請圍繞“What are there in Hong Kong?”和“How are you going to introduce Hong Kong?”等問題進行介紹,讓學生能夠在和諧的學習情境中主動表達。學生在彼此自由表達中暢談認知感悟,能使得他們對學習內容產生好感和新奇,引導他們主動融入課堂。
創設人文情境課堂,使得學生對課程內容有更為豐富的感知,讓學生在接近真實的學習氛圍中主動探知和積極交流。通過民主讓學生享有更多的話語權,使得學困生能不再懼怕表達,讓他們在接受熱心的幫助下積極交流。給學生一視同仁的機會,讓他們在感受到相互尊重與信任氛圍中主動闡述自己的意見和建議。教師多傾聽學生的意見和呼聲,讓他們能夠有自由大膽的表達機會。
2. 圍繞差異設計多元任務,幫助學生自由交際
先學后教,引導學生在嘗試相互交流中發現問題,更利于他們積極探究。根據學生的學習差異設計具有多樣化和層次性的思考任務,能使得學生在掌握課程教學重點的基礎上,有針對性進行合作,幫助他們開闊感知視野和思維。
圍繞學生的差異設計任務,讓不學生生都能夠在自由交流中增強感知體驗。如,在八年級下冊Unit 5 Good manners的“Reading: When in Rome”教學中,可按照Jenny和Daniel的對話,要求學生圍繞“What did you find from their dialogue?”進行同桌交流,幫助他們理解語篇表達主題大意。在此基礎上,可要求學生就“What are characters about greets in the UK?”和“How do you understand the different culture of greeting?”等任務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幫助他們加深理解感知。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引導學生進行自由交際,不僅能使得課堂氛圍更為活躍,還能夠讓學生在相互學習的過程中加深理解。
根據教學內容安排,設計的任務應該體現多元化和差異性,即能圍繞教學知識要點,能使得學生在自我參照的過程中有更多思考的機會。根據學生的理解能力不同,要求學生根據實際進行自由選擇,讓他們能夠在相互協作的過程中獲得更為深刻感知。重視學生群體之間的合作,引導他們在討論交流、相互競賽的過程中不斷深化感知,將學習認知主動轉化為實踐運用。
3. 拓展語言交流總結反思,指導學生靈活運用
讓學生有自我總結和主動反思的機會,讓他們在不斷拓展延伸的過程中主動調整學習策略方法,更利于他們在實踐中靈活運用。引導學生嘗試拓展交流的方式參與學習,更利于其語言文化知識生成發展。
將情景活動搬進課堂,讓學生在帶著主動嘗試激情的基礎上,有效互動交流,更利于他們增強感知體驗。在情景活動中的實踐交流,不僅能使得學生在溫故中更好加深知新印象,便于他們拓寬視野思維。建議學生運用小品表演的形式,對學習認知過程進行總結和反思,讓他們在相互協作交流的過程中不斷深化感知,提高英語學習綜合運用能力水平。通過這樣的拓展,能使得學生倍感英語學習的快樂。
總之,圍繞學生的差異需求制定多元化教學策略方法,使得學生在主動接受和大膽嘗試的過程中獲得豐富體驗,有效增強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重視學生的發展需要,更多體現課程的人文性和情趣性,利于滿足學生的全面發展需要。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10B-
0057-02
初中是學生正式開始系統學習英語的階段,不少學生由于缺乏英語學習的基礎,加上對非母語學習的不適應,一時之間找不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漸漸失去英語學習的自信心。其實,語言學習是一個感知的過程,要抓好初中英語教學,教師可從課堂活動入手,設計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課堂活動,使學生投入英語學習。
一、英語課堂活動的設計原則
(一)趣味性原則
與傳統的講授教學相比,課堂活動教學法形象、生動,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設計的課堂活動應該新穎、有趣,具有全員參與性,符合中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情感特點。
(二)時效性原則
教師應該針對教學內容、環節的需要,利用契機靈活教學,創造機會讓學生積極參與,及時更新、鞏固所學的知識,避免傳統教學中側重于課后反復聽寫、默寫的機械訓練所造成的遺忘。
(三)主體性原則
教師在設計課堂活動時,要以學生為重心,把單純的傳授知識轉移到激發興趣、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軌道上來,讓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能動地參與到活動中,實現合作學習,提高溝通能力。
(四)互動性原則
在互動的基礎上開展活動,能保證每個學生得到應有的尊重,提高學習效率。這就要求教師有這樣一種互動意識,設計以有利于學生間互動的活動為主、師生互動的活動為輔,有效地促進師生、學生間高頻率、高水平的交往互動。
(五)多樣性原則
課堂活動的形式應不拘一格,要根據不同的課程內容、課時,設計能最大程度實現教學目標的活動,讓每一個活動都具有針對性。同時,活動還應能兼顧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觸覺甚至味覺各個感官,綜合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
二、四種常見的英語課堂活動
課堂活動能改變傳統教學的沉悶局面,讓學生參與其中。如何讓學生把精力集中于課堂活動?這就要求活動營造輕松、愉悅的氛圍,讓學生從中運用多種感官,以此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語言運用能力。以下四種課堂活動形式,是筆者經常采用的,教學效果良好。
(一)三分鐘表演
三分鐘表演活動適于運用在每堂課開始時,利用學生還未完全集中注意力的空隙,讓學生回顧往節課程內容,聯系平時生活實際所接觸的事物,加上對新課內容的認知,對課程內容進行表演。對于新課的導引,具體操作方式為:先采用任務驅動的方式,讓學生初步領會課文大意和中心思想,再分析文章具體內容,最后根據學生的表演情況,引導學生進入課程的學習情境中,讓學生切身體會,為新課的正式學習打下基礎。通過情境表演,學生能在課前的準備工作中不斷復習舊知識,補充新知識,完善自己的知識網絡,在表演中帶領其他學生進入學習主題。
例如人教版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3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UFO ar-
rived?這是一個故事情節性較強的章節,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收集資料(例如新聞報道、影視作品、繪畫作品等),再結合自己的想象編寫成故事,并將構思出的故事情節通過與若干名同學的共同表演展現出來,協助教師引入課程教學。
(二)情景對話
語言的運用需要依據真實的場景、具體的情節,教師要致力于為學生創造條件,讓學生的所學為生活所用,從實踐中不斷感知、復習、鞏固。牛津初中英語教材中經常出現對話交際的內容,教師不妨鼓勵學生模仿課文的對話進行交際。在對話交際活動中,學生作為活動的參與者,經過不斷重復地訓練,勇于表達自己,有助于提高表達、交流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情景對話的展開必須是教學內容的總結與展開,即對知識點的總結運用,以及對相同、相似情境的延伸。
例如,人教版英語九年級Unit 7 Where would you like to visit?其主要學習目標為:(1)熟悉一些與旅游相關的詞匯;(2)學會表達想去某地或不想去某地;(3)學會談論一個自己想去的地方。教師可以在課上先教授would like句型的用法、由關系副詞where引導的定語從句,以及本模塊中的一些重點短語,保證學生能在隨后的情景對話中順利交流溝通,然后讓學生經過5~10分鐘的思考,運用以上所學,結伴談論假期計劃去哪里旅游,讓所學知識當場發揮作用,運用于實踐。
(三)“我說你做”
語言學習首先從模仿開始,初中生剛開始接觸系統的英語學習,教師更應該多為學生提供這樣的機會,讓學生在學習新知識后及時得到刺激,加深印象。筆者從一個考驗與同伴默契度的游戲中得到啟發,設計了課堂活動“你說我做”。這個活動主要運用于表示物和動作的詞匯的教學,主要內容是讓學生以組團的形式,一人當“指揮官”,對另一名或若干名學生用英語進行“指示”,被指揮的學生則根據不同的要求展示出英語的意思。
以人教版八年級下冊Unit7 Would you mind turning down the music一章為例,教師可以這樣指導學生:讓學生模仿課文中的句子造句,例如Would you mind cleaning the blackboard?Would you mind not playing baseball here?Would you mind moving your desk?然后讓當“指揮官”的學生對一名學生進行指示,被指揮的學生做出動作,其他學生根據該名學生的動作猜測并準確說出這個動作的英文表達。這樣,學生就能在同伴的配合下鞏固本課知識點,即使學習的句型原本沒有活力,學生也不會覺得乏味。
(四)競賽式游戲
競賽式游戲是同時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激發學習動力的一種有效方法,它能全方位激活學生的自信心,促使學生在活動中積極進取,使課堂氣氛迅速達到。競賽式游戲的設計應該具有一定的挑戰性,促使學生在原有知識消化和理解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創造性思維去完成難度適中的任務,得到積極的情感體驗,增加成就感和自豪感,增強信心并提高自控力。但是,競賽式游戲不適宜經常開展,以免降低學生對于該類活動的興趣,而應與其他活動穿行。
比如,人教版七年級下冊Unit12 Don’t eat in class,在section A部分的2a listen環節,教師就可以利用初中生好奇心重、不服輸的心理特點,在課堂上利用聽力材料開展競賽,比比看誰能最快、最準確地選出正確答案。學生完成該專項練習里的8個學習任務后,教師再從正面表揚答對的學生,并從側面鼓勵答錯的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多聽、多說、多看、多寫,為下次競賽儲備知識。
關鍵詞:報刊英語;初中英語閱讀;有效應用
報刊英語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維護初中英語教材主體地位的情況下,最大化地發揮報刊英語的作用,實現有效地補充教材閱讀內容少、知識面受限等不足,從學生閱讀的量與質上,推動學生能力與知識積累的全面提升,是當前初中英語教學在積極研究的課題之一。
一、報刊英語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應用的必要性
1.有益補充教材
初中英語教材盡管有著科學體系,但由于其規定性,尤其是在各種媒體發達且網絡運用普遍的情況下,并不能滿足初中生英語學習的對各種信息的需要。報刊英語以其甄選的具有教育意義的時效信息、精美英語文章等,彌補教材閱讀內容少且缺乏時效的缺陷。例如在學習仁愛版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 7 Topic 1 Section A”時,教師可以選用那些具有名人生日、年齡等信息的報紙,如初中生比較喜愛國內外的球星、影視明星等,尤其是選用那些當紅明星的情況來切入,一方面可以激活他們的興趣,另一方面讓他們積極地運用教材中的相關的月日單詞,以及一般過去時的語法表達方式。
2.開拓學生視野
由于英語教材編排的梯級性,加上初中教材訓練少,相對于靈活的初中英語學習,其中英語詞匯知識框架限制,難以滿足學生實際英語閱讀學習的需要。例如對派生詞、復合詞等教材中出現的較少,學生難以根據教師的講解掌握其規律,因而也就無法順利地完成相關的閱讀學習。通過報刊英語閱讀,學生可以接觸到更多的包括上述在內的縮略詞、拼綴詞、借代詞、即興生造詞與借用詞,以及模糊詞、隱喻、委婉語與截短語等用法,由此,初中生英語學習的視野,也隨著閱讀量的積累不斷開拓,其閱讀能力也在知識的累積與個人經驗的總結中不斷提升。
二、報刊英語在初中英語閱讀中的應用路徑
1.課堂拓展應用
(1)結合教材內容精選拓展運用。此種應用是最常見,且對課題教學最有效的情況之一。即教師結合教學內容的需要,把報刊英語的內容,作為教學的輔助點綴等,或運用在新課導入激趣,或用在練習環節激發學生思考與活動等,在教學仁愛版八年級上Unit 4 Topic 3內容時,教師可以選用英文原著關于國內著名歷史城墻的閱讀文章,在了解外國人眼里的中國古城墻的同時,去學習英文原著的句子結構、篇章結構、詞語搭配與習語用法等,進一步在練習中讓學生掌握本節內容的重點――反義疑問句。
(2)取舍教材內容有機創新運用。即直接把教材中的閱讀內容暫時忽略,教師選用能涵蓋教材內容報刊英語相關文章等取代,不僅可以開展教材內容教學,還可以實現有機拓展。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師選用相關文章時,一要注意結合學生學習的不足,例如英語國家歷史文化知識的缺乏;二要注意與教材內容的關聯性與區別性,激活與保持學生的新鮮感與興趣。
2.課外目標練習應用
(1)主題性詞匯學習閱讀。通過閱讀增加初中生的詞匯量,是教師英語閱讀教學的目標之一。例如在教學仁愛版英語九年級下冊Unit 5 Topic 2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報刊英語去主動地尋找一些以孔子為主題的諺語、名言與俗語等,通過這些精練的語言,去感悟英語運用的奇妙之處,同時積累更多詞匯。
(2)主題性句子理解閱讀。學生的詞匯量是初中生學習英語的基礎之一。在此基礎上通過報刊英語的主題閱讀練習,實現對主題語法、詞匯與邏輯聯系語銜接的掌握。如在教學仁愛版英語九年級下冊Unit 5 Topic 1時,可以緊緊圍繞關于旅行的文章開展閱讀學習,讓學生盡可能多地找到關于旅游的一些句子,并分析其中的上述各種關系,進而掌握各種語法句式的運用,尤其是在不同的國家與其相關的習語及其他專用術語的運用等。這兩種方式可以發揮教師對學生課外學習的指導作用,讓其在興趣的引導下,去完成更多的學習,以提升英語的閱讀、理解與運用能力。
隨著初中英語教改的深入開展,報刊英語的教學參與度越來越高,對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學習,都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在某種意義上以其配合英語教材的緊密性,與教材內容的同步性等,發揮著第二教材的作用,針對其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也會在更多英語教師的實踐中,得到越來越多的創新。
參考文獻:
[1]羅艷平.“巧”對學生進行閱讀理解的訓練[J].中學生英語?外語教學與研究,2013(11).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學模式設計;聽說課
引言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主動更新教學觀念,筆者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探究出了一套初中英語聽說課的常規課程設計模式,本文以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的Unit5Whatwereyoudoingwhentherainstormcame?中的SectionA(1a-1c)為例,展示了這種課堂教學模式,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每節聽說課的質量,讓學生學有所思,悟有所行,行有所成。
一、確立精準顯明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學有所思
教師要透徹理解教材,確立準確的教學目標。我們把八年級下冊Unit5Whatwereyoudoingwhentherainstormcame?SectionA(1a-1c)(以下簡稱U5)的目標確立為以下方面。
(一)知識目標(Knowledge)
(1)Tolearnthenewwordsandphrases:rainstorm,atthetimeoftherainstorm,atthattime...(學習本課時的單詞和短語)(2)ToLearnthepastcontinuoustense.(學習過去進行時)
(二)能力目標(Abilities)
(1)Tobeabletonumberandcirclethepicturesbylistening.(能通過聽錄音選擇正確的序號和陳述)(2)Tobeabletousethepastcontinuoustensetotalkabouttheon-goingactionatacertaintimeinthepast.(能初步運用過去進行時談論過去某時刻正在進行的動作)
(三)情感目標(Emotion)
Toencouragethestudentstostudyhardandloveourlife.(鼓勵學生通過描述過去的活動熱愛生活、熱愛學習)
二、設計層次清晰的教學步驟,讓學生思有所悟
U5的具體教學過程如下。Step1.Warming-up用多媒體展示一組動圖,教師引導:It'saverybeautifuldaytoday,whatarethepeopledoinginthepictures?學生會用已有知識“現在進行時”回答,緊接著教師繼續引導:Butitwasnotsobeautifulyesterday,therewasaverybigrainstorm,doyouknowwhatpeopleinthepicturesweredoingatthetimeoftherainstorm/whentherainstormcame?并立即展出本單元主題圖——1a圖,引入Step2Presentation。本教材每一單元的主題圖都恰到好處地為學生體驗、感知和理解語言逐步搭好了臺階,教師此時不失時機地板書目標語言。Whatwastheboydoingwhentherainstormcame?Hewasreadinginthelibraryatthattime.并引導學生逐圖問答,同時糅合完成1a.Wherewerethepeopleatthetimeoftherainstorm?Matchthestatementswiththepeopleinthepicture.讓學生關注、比較、體會和感知過去進行時和現在進行時的區別,使學生在不同情境中不斷體驗和理解不同時態的不同意義和功能,以便在之后的對話活動中有效輸出。在學生初步感知了新語法之后,教師進行新知熟悉環節,帶領學生對課文本身的情景繼續挖掘,提出一些延伸性問題,很自然地引入1b.ListentotheTVreportandcirclethecorrectresponses。預測是做好聽力的基礎,不容忽視,教師在聽前活動(Pre-listening)中利用標題、插圖、題干引導學生對所聽內容進行預測,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活動,然后學生聽錄音(While-listening)完成1b練習,聽一遍就能順利地完成1b的任務。學生完成課本所給任務后,教師提出幾個具體的問題(聽后活動Post-listening)并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抓關鍵信息,為聽后練習做鋪墊。聽后練習我們常設計為回答問題、復述情節、問題和答案配對、補全句子或短文等。
三、創設輕松愉悅的活動情境,讓學生悟有所行
在學生感悟并模仿1c活動之后,教師呈現一組學生過去的活動照片引入Step3Consolidation創設情境,鞏固運用目標語言。在這個階段的教學中,筆者常用游戲和競賽的方式進行活動。例如,本節課第一輪競猜采用兩人一組搶答式:Whatwas(were)he/she(they)doing?教師使用多媒體展示圖片,提問“被遮蓋肢體的人在過去某時刻正在做什么?”要求學生盡量多運用目標語言(AB互相問答)。A:Washe/shetalkingonthephone?B:Yes,he/shewas.No,he/shewasn't.……A:Whatwashe/shedoing?(最后移除遮蓋)B:Oh,he/shewasreading.(互換角色和單復數人稱)第二輪競賽:四人一小組,討論“昨晚9:00你和你的家人正在干什么?”教師要求學生互相問答,全員參與,力求讓每位學生都能熟練使用本節課的目標語言。
四、挖掘熟悉具體的生活素材,讓學生行有所成
為了給學生創設真實的情境,本節課筆者安排了“Makeasurveyandreport”的活動,這需要學生沉下心來進一步檢查對已學知識是否能夠準確運用,在小組里一邊采訪同學和其家人上周六下午3:00正在干什么,一邊記錄,并匯報給全班同學聽。讓筆者驚喜的是,學生在這個匯報中出現了“WhenIwasdoingmyhomework,mymotherwasn'tcooking,shewasplayingcomputer.”等拓展性知識。教師耐心引導幫助學生,給學生充分的英語實踐機會,讓他們從實踐中總結所學新知,會取得意想不到的收獲。本次采訪活動后筆者安排了Step4Summary,讓學生自己檢查并清晰地表述出這節課學會了什么,是否還有疑問,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真正做到“堂堂清”。待解決所有問題后,教師布置Step5Homework:用所學新知識講述一個你記憶中的愉快故事,并寫出來,要求盡量多使用過去進行時。以上是筆者探索出來的英語聽說課的常規設計模式,整個教學過程情景交融,輕松愉快。
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