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10 21:57:1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班學習計劃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網絡環境自主學學英語教學
我國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提出以“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為目標。舊的教學模式嚴重妨礙了新目標的實現,因此,必須予以改革。而現代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運用,特別是多媒體和網絡技術進入教育教學領域,使教育內容、教學手段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它改變了傳統的“三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教學模式,促使大學英語的教與學朝著“個性化”、“自主式”方向發展。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模式實質上是“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形成“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指導,強調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展開個性化、自主化、協作化學習”的教學模式。其根本目標就是要形成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里面還包括終生學習能力、創造能力、社交能力和團隊精神。同時,新的教學模式還追求外語學習和情感教育相結合,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一、自主學習的概念
自主學習(autonomous learning)的概念源自于20世紀60年代對終生學習(Life-long Learning)和獨立思考(independent thinking)的討論。到1981年,Heloc(1981)將學習者自主性(learner autonomy)定義為“主持自我學習的能力”。Heloc對語言學習自主性的研討有著重要的影響,他給出的這個定義也成了這個領域中后續研究的起點。但在究竟什么是自主學習的問題上,語言學家和教育學家始終未能達成共識。
Little(1991)認為自主學習“本質上即是學習者對學習內容及學習過程的心理聯系問題,也就是拆分、反思、決策、獨立行為的能力”。因此,他認為不能把自主學習看成是新的教學方法,而應是學習者把握自己學習的能力。具體來講就是:學習者能夠獨立自主地確定其學習目的、明確其學習目標、選擇合適的學習內容、應用恰當的學習策略,并擁有自己的學習評價體系的能力。
學生,即自主學習者,對自己的學習負責,但自主學習并不意味著教師已無用武之地或沒有絲毫存在的必要。自主學習只是對老師和學生的作用有了新的定位,角色發生了轉換。因此,把自主學習理解為“自個學習”或“自學”,是一種曲解。自主學習是一個長期的、動態的過程,而學生千差萬別,其獨立的程度也必然有所不同。在自主學習初期,教師的指導尤為重要。同時,鼓勵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協作交流也必不可少――自主學習不是封閉的學習,良好的交流協作既便于隨時展開討論,又便于學生之間互通有無、取長補短,并培養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團隊精神。
二、網絡環境下的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生面臨的是一個開放或半開放的學習環境,這與傳統課堂是截然不同的。因此,構筑什么樣的學習環境,是順利展開自主學習的關鍵!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應該能夠使學生自由徜徉,根據自身的學習特點和要求,構筑獨特的學習空間。資源合理配置的網絡環境可以滿足這一要求。
1.自主學習硬環境(網絡硬件)建設:我校自主學習硬環境,即網絡環境,以校園網為支撐,面向Internet動態開放,以自主學習教室為中心,向網內所有聯網機器輻射,便于學生隨時、隨地展開學習,向著“使英語教學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的方向邁出了一步。
2.自主學習軟環境(網絡資源)建設:為合理配置自主學習資源,我校自主學習軟環境建設采取兩條腿走路的方式,一方面,購買了天空教室等軟件以提供網絡教學支持環境,購買了清華大學出版社《新時代交互英語》等教學課程;另一方面,組織人力物力自主開發了適合我校使用的自主學習資源庫。
天空教室集無紙化備課和網絡化教學為一體,其功能和操作上雖有一定的欠缺,但足以滿足普通教師多媒體教學的要求。購買《新時代交互英語》我們看重的是其突出的教學管理和跟蹤監控――這其實是一直困擾大學英語自主學習的問題,也是廣泛推行自主學習的障礙之一?!缎聲r代交互英語》較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其網絡輔助平臺包括學籍管理、教學管理、教學評估、學習監控、信息/成績查詢、作業提交與批改、信息反饋等模塊,避免了自主學習的放任自流,做到了學習過程的管理與質量監控,便于教師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及時給予有針對性地指導。例如,學習監控模塊包括學習進度統計、學習人數統計、單元成績統計、學習時間統計、學習時間峰值統計、答疑提問統計等子模塊,每個模塊均可以精確統計到系別、專業、班級,乃至學生個人,這樣,教師及管理者就可以實時掌握整個系統下自主學習的情況。
我校自主開發的自主學習資源庫面向《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以下簡稱《新要求》)中的一般要求,即,非英語專業本科畢業生應達到的要求,分四級,各級分別按主題單元組織。各單元主要設有主題背景、主題學習材料、單元測試、協作項目、開心園地等五大主干欄目。主題背景包括作者簡介、主題導引、人文風俗、歷史典故、經典影視、新聞紀錄等子欄目,目的是幫助學生深入了解主題學習材料所發生的時代背景和人文環境,大大促進學生對于語言知識的掌握和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提高其綜合文化素養。主題學習材料包含主題學習材料文字、音頻、插圖、詞匯、釋義、例解、翻譯、網絡資源鏈接等。我們對主題材料的注解,盡量做到詳盡。這樣,一方面,可以適應不同程度學生的口味;另一方面,如此繁雜的內容可以迫使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做出取舍,自行組織學習材料――在同一級別內,可以按序學習,也可以不按序;可以全部學習,也可以選擇性學習。學生可以擁有自己的學習進度,但必須完成學期初,教師與學生根據其自身特點共同確立的基本額度。單元測試包含詞匯與結構、閱讀理解、完型填空、翻譯、寫作等題型,主要目的在于學生自測、自省、自我監督、自我調控。協作項目為的是加強學生對單元主題的理解,要求學生必須多人合作完成,因此,這一欄目具有一定的強制性,但同時它也具備靈活性,主要體現在學生可以結合該單元主題,自主確立協作項目(包括提出選題、列出研究大綱、制定分工合作計劃,直至最終完成項目報告)。開心園地包含幽默笑話、字詞游戲、謎語詩歌、英文金曲等子欄目,這部分內容我們盡量做到與主題相關。這個欄目的目的主要是提高學生學習外語的興趣,使外語學習不那么枯燥。
我校自主開發的這套自主學習資源庫力求達到全(資料全、講解全、體系完整)、精(注釋精、例句精、習題精、視頻音頻精)、新(內容新、視角新、手段新)、博(題材博、體裁博、視野廣闊)、活(形式活、架構活、信息非線性呈現)五大特色。另外,我們正在研發網絡化英語測試平臺。
3.自主學習實踐模式
依照《新要求》,我校實行了一系列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主要有三項:一是變3+1教學模式為2+2+X的教學模式;二是堅持分級教學與小班授課;三是教師指導下的自主學習。
2+2+X的教學模式:一直以來,按照舊的教學大綱,我校實行的是3+1的教學模式,即:3學時讀寫+1學時聽說。而新的教學要求則將聽說能力提高到了較高的地位,因此,我校及時將教學模式調整為2+2+X,即:2學時讀寫譯+2學時聽說+X學時自主學習?!癤”是數學中的未知數,在這里寓意著力圖“突破英語教學的時間和地點”,從而使學習朝著“個性化、自主式”方向發展。
堅持分級教學與小班授課:改革教學模式的同時,我們并沒有放棄一直以來堅持的、在實踐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的“分級教學”和“外語小班授課”。分級教學是因材施教的直接體現,小班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更是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優勢已有頗多文章著述,在此恕不贅言??傊?,在探索“個性化、自主式”學習的同時,我們堅持走傳統課堂與自主學習相結合的道路。
教師指導下的自主學習:自主學習不是自個學習或自學,教師也并非可有可無。恰恰相反,教師在幫助學習者實現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起著關鍵的作用,只是教師的角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教育學家布魯納曾經將兒童學習過程中成年人的支持與協助作用,形象地比喻為“腳手架”(scaffolding),隨著兒童認知能力的提高,腳手架可以逐漸拆除。我們認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中,教師也起著類似的作用,不過這種“腳手架”的支撐作用應被視為一種動態的力量,而不是一個靜態的實體:在學生不斷出現的問題面前,腳手架隨時都可以搭建;隨著學生自主能力的提高,腳手架又應時而拆除。如圖1所示,學習者在網絡資源學習環境中展開自主探究式學習,同時在協作小組中展開合作、討論等活動;教師主動或應學習者之邀對其自主學習給予恰當地指導,并及時做出反饋。
圖1 教師指導下的自主學習環境
4.自主學習監控、管理與評價
建立了完善的硬件環境支持系統,不等于就成功地實現了自主教學;具備了良好的網絡環境也不等于就能取得滿意的外語學習效果。因此,如何監控和評估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是保證軟硬件設施有效地發揮作用、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環節。實踐中,我們主要采取自評、互評相結合的做法。
制定自主學習計劃:每學期初,在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參與下,每個學生都要制定符合自己外語水平的自主學習計劃,主要包括總體自主學習計劃、學期自主學習計劃和月(周)自主學習計劃。
成立協作學習小組:建立協作學習小組的目的主要在于幫助學生有效地展開合作學習,形成良好的互動和互助的學習環境。一般來講,協作小組在班級內產生,既存在于課堂,也存在于網絡,以4~6人為一組,進行合作學習。
對自主學習的監控:我們主要監控自主學習計劃、自主學習內容、合作學習等三個方面。自主學習計劃主要監控計劃的制定與落實,檢查計劃的完整性、合理性及切實可行性。經過一段時間后,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自主學習計劃可以適時做出適當調整。對自主學習內容的監控主要體現在學生是否能夠按照計劃完成學習任務,并分析原因,對學習內容進行適當調整。合作學習主要監控協作小組的合作活動情況,包括“英語論壇”上的話題完成情況、口語實踐、寫作實踐等。
對自主學習的評價:對學生自主學習的評價主要有形成性評價、階段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三種形式。形成性評價包括學生評價(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和教師評價。學生評價有口頭式的,也有問卷式的。教師評價主要來自對學生的觀察、作業、網上自主學習記錄等。階段性評價以座談會的形式進行,一般每學期一至兩次,集中在學期中左右。終結性評價主要來自期末課程考試和學生自主學習計劃落實情況。我們硬性規定了每名學生每學期必須完成一定學時數的網絡學習和網絡英語實踐活動(一般在專用自主學習數字語言實驗室完成),并記入最終的期末成績中。凡不能完成自主學習計劃的學生將不能獲得相應學分。
三、結語
我校網絡環境下的大學英語自主學習的改革目前已到了改革進一步深化、細化的階段。在新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可以自主選擇適合自己需要的學習材料進行學習,大大彌補了課堂上語言應用能力訓練的不足;同時,教師及學生自己都能隨時記錄、統計、了解、檢測學習情況,從而做到及時發現了解問題、及時討論解決問題,這對學生能夠盡快地適應新的教學方法、積極促進學生展開自主學習,起到了正向督促作用。
在實踐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資源庫的智能化建設還不夠。如單元測試欄目,雖有分數評定,但對學生所犯的錯誤分析不夠,且錯誤統計需要人工干預,否則,無法形成統計學上有意義的指導意見。這大大影響了自主學習的效率。
其二,語言環境開放性還不夠。我們對自主學習的研究與實踐立足于網絡環境,但限于網絡的紛繁復雜,未能對語言環境進行充分的開發和挖掘。因此,無法做到對Internet充分開放,并且,已開放部分也缺乏一定的智能性導航。
其三,對場依賴型學生的自主學習指導不夠。從心理學的角度,學生可以大致分為場獨立型和場依賴型。場依賴型的學生習慣于傳統課堂,學習往往比較被動。如何提高這部分學生的自主意識,使之盡快適應新的學習模式,仍是我們面臨的一個較為艱巨的任務。
其四,對自主學習過程的監控還不夠。按照設想(如前文所述),對學生自主學習的監控與評價應該是比較理想的,但實際執行過程中,卻不盡然。如,通過統計和調查,“2+2+X”中X的執行,往往集中在學期初計劃制定階段、學期中檢查階段和學期末考核階段。這就暴露了一個問題:這種現象的產生究竟是學生的自主地位使然,還是人本身的惰性使然?抑或其他原因使然?這是一個深層次的問題,說明監控和評價環節還需進一步探討。但無論如何,監控和評價不應回到老路上,即對學生的“督、控、統”上!
瑕不掩瑜。縱觀整個教學改革,其效果可以說顯著!除了學生學習成績有大幅度提高外,通過調查問卷及改革后的跟蹤調查、跟蹤測試,參與改革的學生普遍形成了比較有個性的學習方法,其自主學習能力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參考文獻:
[1]Benson,P..P. Voller. Autonomy and Independ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 [M].London: Longman,1997.
[2]Dickinson, L. Self-instruction in Language Learning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3]Heloc, H.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M].Oxford:Pergamon Press,1981.
[4]Jonassen, D. Evaluating Constructivist Learning[J].Educational Technology,1994,(34):34-37.
[5]Little, D.Taking Control: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M].Hong Kong: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1996.
[6]Little, D. Learner Autonomy: Definitions, Issues and Problems[M].Dublin: Authentik,1991.
[7]Oxford, R. Variables Affecting Choice of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by University Students [J].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989, (73): 291-330.
[8]Warschauer, M. and D. Healey. Computers and Language Learning: An Overview [J]. Language Teaching, 1998, (31):57-71.
[9]Wenden, A.Learner Strategies for Learner Autonomy[M].London: Prentice Hall,1998.
[10]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Z].2007.
一、轉變教師錯誤的教育觀念
小班化教育的核心問題是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所謂小班化教育,不是班級人數減少后,自然而然形成的,而應該是在現代教育教學理念指導下,以尊重孩子的主體發展為前提,以提高全體幼兒素質為核心目標的促進孩子成長、成人、成才的教育形式。小班化教育的核心理念,即實行以人為本的教育,讓每個孩子受到優質教育,使他們的個性、智慧、能力、情感等各方面得到和諧的、充分的發展。
二、實施小班化教育,教師必須樹立四個意識
1.必須樹立幼兒“主體”意識
小班化教育追求的是始終將幼兒置于主置,一切以兒童的主體性發展為出發點和歸宿,重視兒童的需求及發展潛能。通過創設適宜的環境,引導兒童積極參與活動,自主學習、主動發展。孩子是教學的主體,幼兒處于教學活動的中心地位,他們有更多的時間與老師交往,得到老師的個別化教育,能充分享受教育資源。
2.必須樹立教師“主導”意識
在小班化教育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在于引導學生積極探索,有效地組織教學活動,培養學生求知、求新、求真的探索精神。
3.必須樹立教師服務意識
教師應全心全意地服務于幼兒,服從孩子的發展需求,更新教學手段,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提高教學質量。
4.必須樹立因材施教意識
教師要善于發現每個孩子的閃光點,每個孩子都是優秀的,小班化教學中,我們要注重發現每個孩子的興趣所在,針對每個孩子來制訂學習計劃,有的孩子喜歡畫畫,有的喜歡填充顏色,有的則喜歡玩游戲,可根據他們的興趣來練習,不強調完全按老師的安排去完成任務,教師對孩子的一點點成長都要予以肯定。
三、實施小班化教育應具備以下三種理念
1.教育平等理念
學校教育不僅承載著為社會培養人才的職責,更要塑造孩子的民主、平等、競爭意識,小班化教育使這一理念得到了實踐。它為孩子提供了平等接受教育的機會,這種平等是機會的平等、人格的平等、精神的平等。只有在平等的氛圍中,孩子才能自主表達、自主展示。
2.教育互動理念
教育教學活動是師幼共同開展的,師幼互動不是簡單的交流,而是情感、意趣、思想等方面的碰撞與交融。教師只有通過與幼兒的共同活動才能實現自己的生命價值。在小班化教育中,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孩子的互動過程,雙方共同學習探索、發現規律、教學相長。當然,一切教學活動都要落實于孩子的和諧發展,應該讓每個孩子享有老師同等的關懷。師生的交流機會增多,孩子的學習效率也會提高。
3.教育合作理念
“小班化”教學模式之所以更優于傳統教學模式,是因為它所獨具的教學特點更利于挖掘人的潛在素質,更利于人的全面發展。其最根本的特點就是:合作精神的引入。合作是自主、自由的個體之間的健康關系,合作意味著尊重、溝通、理解、共生。小班化教育為孩子搭建了合作的平臺,讓幼兒在思維的自由奔放和撞擊中獲得了挑戰智慧的快樂。
趣;自主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2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
01―0091―01
“小班額”在農村小學已普遍存在,針對小班額現象,怎樣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每一位孩子人人進步,我認為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一、重視前置性學習,實行彈性作業設置
前置性學習,又稱為前置性小研究或前置性作業,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一個重要表現形式。它指的是教師向學生講授新課內容之前,讓學生先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進行的嘗試性學習。
由于班級學生人數少,可以針對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進行逐個布置不同層次的彈性作業。彈性作業的意義,不僅在于能夠使教師及時發現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并幫助其解決,提高教學效果,而且還有利于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引起學生對學習足夠的重視,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學生的厭學情緒,從而營造出舒緩、和諧的學習氛圍。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注意作業設置的科學性及難易適度性,調動學生認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
二、尊重個體差異,全面關注后進生
由于農村小學班級人數少,教師能及時、準確、全面地對后進生進行個別化教學與指導,綜合運用多種方式對其輔導幫助,真正達到提高全體學生素質的目的。小班額教學中,教師可以關注到每一位學生,特別是后進生的言行舉動甚至是每一種表情變化都逃不過教師的眼睛,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反應及時調整教學行為。整堂課讓后進生都有參與課堂的機會,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激發后進生學習的熱情,強化后進生的主動性,使其主動地學、生動活潑地學,和諧地全面發展。
三、注重生生參與,人人互動
一是抓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個體學習,讓每個學生有比較充裕的時間根據明確的目標導向進行自學,使個體學習人人參與。二是抓師生間、生生間的多向交流,形成人人多向學習交流的生動局面。三是教師要有的放矢,讓學生要有話敢說,有問敢提,有疑敢質,愿意、樂于主動參與。
要加強參與指導,不僅要盡量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參與條件,而且還得加強參與方法的指導和參與能力的培養。參與的要求和程度要有彈性,參與的方式要有不同,參與的評價要因人而異,以調動不同層次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使每一個人都能享受到學習的樂趣,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張揚個性、表現自我。
四、倡導興趣教學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體驗到師生合作教學之樂。教師要注意“塑造”自我形象,對學生施之以愛,使學生對老師有親切感,“親其師”就會“信其道”,從而樂于接受教誨,樂于投入學習活動,樂于與教師形成愉快的合作教學關系,開發出融洽的師生關系中所孕育著的巨大教育潛力。
創設樂學情境,讓學生體驗到參與學習之樂。注意挖掘和發揮教材內蘊的魅力,激發并滿足學生的情感需求。并盡量采用適合兒童心理特點的教學方法。低年級還可把游戲引進課堂,動靜結合,活潑有趣,使學生處于接受感知的最佳心理狀態。
發揮課堂的評估和反饋作用,讓學生體驗到成功與進步之樂。在課堂教學中,要利于信息反饋,讓學生及時了解學習的結果,及時受到表揚和鼓勵,用成功的去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到樂在其中。同時,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因材施教,使每個人都在原有基礎上獲得成功與進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五、施行自主教學
自主教學應用在小班額課堂教學中,旨在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充分發揮學生自身對學習的主動性、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
自主學習。引導學生學會質疑,積極主動地提出問題;學生討論,積極主動地參與小組或全班討論;學會動手操作,積極主動地參與實踐活動。
關鍵詞:小班授課;大學英語教學;方法與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6)09-0257-03
大學英語教學改革一直是熱議的話題,普遍認為當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不應該再重復基礎教育階段的教學模式,需要注入新鮮血液,真正實現以提高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為教學目標。全國各高校紛紛舉起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大旗,從課程設置,教材研發,課堂環境,教師教學觀念到評價體系等方面進行一系列改革,取得一定成效。本文以筆者所在赤峰學院為例,從教學實踐出發,探討大學英語教學中小班授課模式的優勢,并提出相應的教學方法與策略。
一、引言
班型是大學課堂教學的影響因素之一,班型與課堂教學效果之間的關系如何,以及大小班型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活動。張學華指出如果班型控制不好,不但制約學生的個體發展還會阻礙學生的創新思維發展。朱紅等認為課堂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方向就是設立個性化的小班研討。何為大班型,何為小班型,尚無明確定義。國際上普遍認為人數小于20即為小班授課,也有將人數放寬至30到35人。
二、班型與綜合課堂效果間的關系
課堂是保障教學活動順利進行的場所。束定芳認為“對學習者來說,課堂是接觸和參與真實的語言交際活動、解決學習困難、展示學習成果的重要場所”。可以說,教學活動是否有效離不開課堂活動的順利進行。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角色不再是占有課堂,而是組織、管理課堂。
師生互動是保證有效課堂的關鍵,以往的教學注重課文講解,詞匯講解及習題講解。只是單方面的教師灌輸知識,學生被動接受,導致的后果是教師在課堂上唱獨角戲,學生昏昏欲睡,各行其是。這與大學英語教學主導思想有一定的關系,但合班制的大班型授課模式也是制約課堂互動的重要因素之一。筆者所教授的四個自然班中,一個班人數30人,屬于小班型。經常進行主題討論活動、課堂展示、辯論等活動,課堂氣氛熱烈。另外三個班級人數在50到60人之間,小組討論活動舉步維艱,有限的課堂只能抽查每個討論組,這樣造成的后果是,本次抽到的討論組下次就不會積極準備,從學生心理動機上看,惰性明顯占上風,實際教學效果不佳。從最終的評價考試看,小班型學生及格率高于大班型,優良等級的學生數量明顯高于大班型學生。筆者在此提供2015-2016學年度第二學年度期末成績80-89分數段人數比例:
上述數據雖與學生專業略有關系,但結合課堂互動情況,得出結論:班型與綜合課堂效果成反比例。
從課堂作業檢查方面看,班型大,作業數量多,繁重的勞動量使教師疲憊不堪,很難保證高質量的作業批改及反饋。面對這種情況,有的教師采用抽查的辦法,這依然會陷入學生惰性的泥潭,作業本身也失去了其檢測、鞏固的意義。
大學生普遍對當前我國大學英語教學滿意度偏低。大學英語是現階段我國高校中規模最大的一門通識教育必須課,耗時較長,學分較高,它同時也是最令學生失望的課程之一。由于當前大學英語教學目標不明確,造成學生學習目標亦不明確,致使學生認為大學英語的學習就是為了四、六級考試。筆者曾對自己所教授的7個專業的學生做過調查,70%的學生對自己目前的英語水平不滿意,尤其是口語表達能力。合班授課的大課堂,教師不能照顧到每個人,致使基礎差的學生漸漸喪失了學習興趣。以往的四、六級考試還能夠成為學生學習的動力,課后還能夠進行英語學習?,F在,取消了四、六級必考限制,大部分學生甚至認為英語可有可無,課堂的互動及配合度更無從談起。大學英語教學轉型期的大班授課更使得課堂教學很難實現互動,提高學生英語應用能力更成為一紙空談。
三、小班教學的優勢
小班授課符合英語學科特點,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需要反復操練,大量的輸入才能保證有效的語言輸出。從課堂時間分配上看,小班授課模式確保教師有足夠的時間組織課堂,還能確保每位同學在課堂上有充足的展示平臺??谡Z能力在教師的指導下得到提高,慢慢進步。此外,教師有充足的精力照顧到每一位同學,確保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穩步提高。
小班授課因其容小,便于教師熟悉每一位同學,還為師生互動提供了可能性。以筆者所帶的四個自然班為例,一般人數30人,根據定義,被認定為小班型。此班的課堂氛圍、學生課堂專注度及師生互動的效果明顯優于其他三個班級。
因個體差異,學生的英語水平自然也不在一個起點上。小班授課模式下,教師可根據每位學生的基礎和優勢,因材施教,制定適合學生發展的學習計劃和內容。甚至可以為不同專業的學生制定與專業相關的課堂討論話題。例如,針對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教師可以在課堂設計上使用相關專業英語,小范圍、漸進式的討論小學生心理發展狀態。而針對教育技術專業的同學,可以借鑒國際標準術語,探討網頁制作等話題,逐漸實現內容依托式教學,提高學生專業英語使用的能力。
四、實施小班教學的方法與策略
(一)以學生為中心的漸進式教學原則
人類的認知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由簡入繁的過程,人類接受新知識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漸進式的接受過程。大一學生剛剛結束基礎階段的英語教育,雖憧憬大學階段的英語教學,但從認知的持續性考慮,可以在第一學期采取集中講授基礎知識的辦法,這樣一方面為基礎差的學生補齊欠缺知識,基礎稍好的學生鞏固語言知識,確保足夠的語言輸入,另一方面為下學期英語輸出做過渡準備。只有夯實了語言基礎,才有可能進行自如無障礙的語言輸出,才能使培養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目標成為可能。
(二)教師創造有效的課堂環境,優化教學活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本文中有效的課堂環境強調的是師生互動。有效的教學活動需要師生雙方的參與,二者的互動交融才能推動教學活動的前進。教師在此活動中扮演的角色是引導者、設計者。有效、積極的教學活動要考慮學生的參與度,學生的反應度以及學生現有英語水平。教學活動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的參與度,目標過于籠統時,學生會不知所措,不知從何做起;教學活動不能引發學生的熱情、無法吸引學生時,學生便會被動應付。小班授課便于教師兼顧學生個體英語水平,及時糾正學生口頭交流時出現的問題,避免錯誤成為習慣的現象發生。
學生的學習討論小組不是單純的由學生組織課堂,教師的引導、協調、評價本身就是一種學習互動,既明確了教師的角色,又給與學生一定的歸屬感及成就感。教學活動實踐發現:學生對教學內容不滿意或無法理解時,便會產生消極抵制情緒。長期持續,會泯滅學生的自主學習動機。有效的課堂環境改變學生消極被動接受知識的現象,合理教學活動可以逐步引導學生,逐步誘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教師合理地設計課堂教學活動是在為學生創造學習的機會,使教學活動逐漸由教過渡到學。
(三)具體實施過程
1.選話題
話題的選擇對教師提出了高要求。教師不但要考慮學生現有英語水平,還要考慮學生的學習信念及學生的專業特點。循序漸進地將學生的視野從大學英語課本之內引向課堂之外。如在講授工作這一話題時。根據不同的班級設計不同的話題。筆者的做法是為小學教育專業學生設計的話題是:如何處理小學生課堂紀律的問題。具體給出一些英語相關句型及習慣表達,目標明確,給學生一個入手點,避免話題過大,學生無從入手的現象發生。而給教育技術專業的話題是:如何為一家教育機構制作網頁。同樣給出一些英語相關句型及習慣表達,還要給出一些專業詞匯。給學生設定一個具體目標,才能引導學生去使用英語。此種做法也存在問題,由于工作量大加之教師水平有限,所以不能對所有大學英語教學內容都能如此設置。教師的作用是引導學生去如何使用英語,提高自身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
2.學生準備
將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設組長,由組長分配任務,分工明確,確保每名學生都參與進來。為提供學生檢索資料的方法及途徑,讓學生有效的利用圖書館資源及網絡資源。此階段的重點是引導學生批判性思維,去偽存真,學會提取有效的資料。
此階段注意學生合作意識薄弱的問題,教學活動中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圍繞既定話題展開討論時,有的學生獨自一人埋頭苦思,有的人低頭獨自寫作。教師在此要從精神上肯定他(她),鼓勵學生與人分享。
3.課堂展示
課堂展示是本教學活動的重點。課堂展示形式多種多樣,可以采用口頭匯報形式,學生英語口語運用能力得以展現。需要注意的問題是學生闡釋的內容空而泛。學生在展示成果時經常出現一整段內容都在空喊口號,而無具體內容或實施計劃。如談論夢想時,整整一段敘說的都是“I' sure I can be a manager. I can be a manager one day”等句子的反復出現。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進行專項練習,提出盡可能多的計劃,讓學生補充具體實施計劃。
4.教師評價
教師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設計者,無論何種形式,都需要教師合理引導。教師首先要為學生提供有效的課堂環境,小組展示過程中缺少了教師的組織、指導便會導致整個課堂活動失衡。學生感受不到教師的熱情,學生的筆頭、口頭錯誤得不到及時糾正,此種教學活動無異于傳統大班授課。師生的緊密合作才能推動課堂教學活動的穩步發展。
五、結束語
傳統的大班授課已經不適應我國當前階段的大學英語教學,小班授課模式保障了大學英語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小班授課是應時代之需而發展起來的,既適合英語學科的特點,又在教學實踐活動中顯示其獨特的優勢。小班型在促進師生互動,活躍課堂氛圍風方面有獨特優勢,為大學英語教學的進行提供了有效的課堂環境。
參考文獻:
〔1〕陳效新.大學英語CSA漸進式自主學習模式的構建研究[J].山東外語教學,2014(2):56-62.
〔2〕劉潤清,戴曼純.中國高校外語教學改革―現狀與發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3.
〔3〕呂軍莉,我國高校實施小班化教學現狀分析與發展策略[J].青海師范大學學(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1):161-164.
〔4〕任慶梅.構建師生協同發展的大學英語課堂有效教學理論模式[J].外語界,2014(3):20-28.
〔5〕束定芳.論外語課堂教學的功能與目標[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1(1):5-8.
[關鍵詞] 初中數學;小班化;教學
新課程標準改革要求教師教學要以學生為主、以學生為本,這體現了素質教育對學生的尊重. 隨著國家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學校的生源數量也在逐漸減少,小班化教學已經成為發展的趨勢,這樣的趨勢是社會發展的必然,同時也是人們希望看到的形式. 小班化教學模式是一個班的學生人數一般不多于25個,教師能夠更加全面地照顧到每一個學生,同時,也有更多的學生有機會在教師以及全班同學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華. 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滿足新課標以學生為主體的要求,使學生能夠得到更多的關注,學習的空間更加開放、自由,學習效果更加顯著. 但是,小班化教學更需要教師掌握正確的教學方法,抓住學生人數少的契機,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達到錦上添花的效果. 本文結合小班化教學的實際情況,簡要分析小班化教學的注意事項.
因材施教、分層教學
因材施教是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提出的觀點,當時的情況就是學生比較少,教師能夠有精力根據學生的不同特色進行教學,但隨著人口的增加、學生數量的增多,因材施教的方法顯然不能應用,因為教師沒有時間與精力去兼顧那么多學生. 小班化教學則能充分實施因材施教,因為班里人數較少,教師有更多的時間照顧到每一位同學,且可以根據每一個同學的性格特點和學習能力制定不同的學習計劃,這樣更有利于學生的健康發展. 對于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可以提出更高要求,即做更難的題,而對于學習能力較差的同學,可以稍加刻意地放緩學習進度,傾注更多的時間來幫助其找到更好的學習方法,協助其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比如,在教學中,有一部分學生樂于表現自己,而一些學生則比較靦腆,害怕自己在回答問題時出現差錯,這時,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問題的難度選擇不同學習程度的人進行回答,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受到回答正確的成功感. 但應注意,一些樂于表現自己的學生往往容易產生驕傲自滿的現象,教師要適當采取方法提出警示,這樣學生們就能實現共同學習.
分層教學也體現了因材施教的原理. 每一個班級都有不同程度學習能力的學生,如果教師一視同仁地采用相同的教學方法,會導致學習能力差的同學跟不上進度,學習能力強的同學在浪費時間,所以倡導教師采用分層教學的方式,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采取不同的教學模式. 例如,教師可把每個班的學生根據學習程度分為三層或四層,如優秀層、中間層、提升層等,每一層的成員不會太多,大家結成一個學習小組,這樣,在活動中就有更多的機會來表現自己. 教師在教學中應對每一個層次學生的要求有所差別,如進行活動時,優秀層的學生要承擔比較艱難的任務,布置作業時,提高層要相對靠近基礎,而優秀層則適當提高難度等. 只要學生在自己的領域內表現優秀,即可晉升一個層次,這對于學生是一個激勵,同時也沒有讓學生有被放棄的感覺.
轉變主體、自主探究
大班的教學模式多半是教師言傳身教,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教師所教授的知識,最多是不時地會被提問,這樣的教學方法會消磨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找不到自己的學習價值所在,在一定程度上,學生變成了灌輸知識的工具,缺乏自主性與探究能力. 小班化教學為教師提供了改變教學主體、加強學生自主探究的平臺. 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自己的探究去獲取知識,能夠提高學習的成就感,且更有興趣參與到實踐之中. 自主探究的方式有很多,教師可以視情況進行選擇.
實踐教學是自主探究的一種形式,即讓同學們通過動手實踐來找到知識的重要價值,深刻體會知識的內涵,加強對知識的記憶. 尤其對于初中數學來說,自主探究的機會并不多,所以要抓住每一次機會. 如學習八年級“軸對稱”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讓同學們找日常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并自行探究、總結軸對稱圖形的相關特點及性質,在此基礎上,引導同學們從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圖形轉到抽象的線段、角、三角形、梯形等圖形的對稱性上來,讓同學們根據總結出來的軸對稱圖形的性質來總結三角形和梯形的對稱性.
小組教學是自主探究的另一種形式. 由于班級人數較少,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分組,這樣一來,會保證每一名成員都有用武之地. 進行教學時,教師可提出問題,讓每一個小組通過自己的討論、研究與實踐進行自主探索,最終拿出本組的探究結果,這樣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每一個學生都在小組探索中體現自己的價值. 比如,學習七年級“二元一次方程組”時,教師可以通過分組讓同學們根據以前學過的一元一次方程來總結二元一次方程組的特點以及解題方法,且找到解題的注意事項,這樣,同學們會進行分工,如有人找以前的資料、有人找課本上的例題、有人記錄同學們的討論過程等,同學們在分工完畢后進行討論與探索,最終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組的相關規律,這樣的過程會令學生印象深刻.
趣味教學、優化關系
小班化教學具有人數少的特點,這樣的特點非常適合教師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發揮自己的能力,從而提高自己的教學效率. 趣味教學在小班化教學中比較適用,國外的一些教學經驗表示,課堂的氣氛越活躍,同學們的學習效果越好,越能夠達到教學目的,中國的教學方式雖不能達到國外那種自由程度,但是還有可以提升的空間. 趣味教學有很多形式,下面我們結合實例來進行簡單闡述.
情景教學作為趣味教學的一種組織形式,受到人們的普遍認可,初中數學知識往往貼近生活,從生活之中體會出一些數學知識,所以設置情景教學有利于同學們從生活或簡單的情境中掌握知識原理,有利于吸收、消化知識. 比如,學習“中心對稱圖形”時,可以設置這樣一個情景:在生活之中找到中心對稱圖形,并且制作出多種中心對稱圖形模型,以此讓同學們在情境之中找到中心對稱圖形的特點. 這樣一來,同學們可以根據特點編制情景劇,大家一起扮演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不同圖形,學生則根據自己所扮演的圖形特點進行演示,既幽默有趣,又能加深印象.
此外,知識競賽也是趣味教學的一種主要形式. 學生們往往具有一種好勝心與自滿感,當自己在競賽中力壓群雄時,往往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師恰好可以在小班化教學中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設置一些競賽類的小游戲,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斗志. 比如,學習圖形的相似一章中“三角形的相似性”時,教師可以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們在小組中自己討論、總結判定三角形相似性的條件,計時最少的小組獲勝,學生們則在緊張的分工討論中進行探索,一方面節省時間,另一方面則鍛煉學生的合作意識.
同時,成果展示也能提高教學的趣味性. 結束每一個單元后,教師都會安排單獨的單元總結復習課程,一般來說,這樣的課程只是教師從頭到尾地串講一遍,再做一些綜合練習題,接著進行測試等,但這并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趣味性. 所以,教師可以采取知識展演的形式將復習的平臺教給學生,讓每一組的學生承擔一個章節,以各種形式進行知識展示,讓同學們在講臺上鍛煉自己,這樣還能優化教師與學生的關系.
強化管理、提高效率
所謂的小班化教學,并不能由于班級人數少而放松對學生的管理,相反,教師應以班級人數少為契機,加強對學生學習的管理. 初中數學課堂雖然一直在倡導趣味、自由,但并不是讓學生完全無拘無束地肆意作為,教師既要起到活躍課堂氛圍的作用,又要把握好課堂秩序,加強對學生學習的管理,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由于班級人數較少,教師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加強管理,比如課堂的作業講評,教師一般都是上完課后給學生留家庭作業,第二天再在課堂上進行點評,這樣一來,就會浪費一節課的時間. 小班化教學模式可以采取當堂講評的辦法,畢竟班級人數少,教師上完課后,可以當堂給學生留出做作業的時間,學生們則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程度做作業,先做完的同學可以先找教師批改,由于學生人數較少,教師在一堂課上很快就能將學生的作業批改完,并且針對突出的問題在課堂上進行講解,這樣一來,既能節省時間,又能提高學習效率.
關鍵詞:小班輔導 自主學-習 教學策略
引言
小班輔導教學是當前我國高校英語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施行分級教學。采用該模式教學,教師可以做到針對各級學生的具體問題,幫助學生量身打造制訂自主學習計劃和內容,同時對學生實行有效的監督和檢查,使其充分利用我們所能提供的各種條件在課外進行適于自己的水平、且有針對性地大量聽說練習。這種教學模式還可以克服大部分學生自控能力差、學習效率低、學習壓力大等不利因素。本文針對小班輔導教學模式中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協作學習意識的問題,試圖探索基于小班輔導課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掌握高效率的課內外合作的學習方法,以期能夠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助其成長為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合格專業人才。
一、背景分析與現狀
隨著教育部《大學英語教學基本要求》的出臺,我國高校英語教學進入了新一輪的改革階段?!洞髮W英語教學基本要求》提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的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口頭和書面的信息交流,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經濟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的目標,大學英語教學培養人才的方向要符合國內、國際形勢發展的需要。
新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應以課堂教學與在校園網上運行的英語教學軟件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為主要發展方向漲堯學:2OO2,2OO3)。2004年以來,工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取得了驕人的成績,我們根據第二語言學習的特點,在全校開展的多媒體讀寫課和獨特的自主聽力課的基礎上,設立了1O人以內的小班輔導課,再配以30多門與英語語言與文化相關的選修課,形成了完整的新型課堂體系,構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四位一體”教學模式。該模式強調以學生自主學習為核心,倡導師生、生生之間的協作學習,使整個學習群體共同完成教與學的任務。我們已取得的成就包括:
1.實現學生自主聽力:學校于2006年配備了880個座位的先進多媒體教室,全部用于大學英語教學,全天開放,供外語課堂教學及自主學習使用。學校在語音室建立了自主學習系統,將聽力課安排在多媒體語音室授課。語音、文本內容及答案編人語音室自主學習系統,供口語考試和學生上機自主學習聽力使用。學生可根據課程進度以及自己實際水平與需求進行上機學習。
2.普及小班輔導課:學校建立了具有可操作性的lO人以下小班輔導教學新模式。學生每學習一個單元后,可以在規定的時間、地點參加口語面授輔導一次,每次為1個學時,當一組學生接受輔導的時候,其他幾個小組進行自主學習,平均每兩周面授輔導一次,其余課時為自主學習時間。
3.廣泛多元的學習資源:學校采用的多媒體自主學習系統和校園網為學生們提供了豐富的語言文化相關資源:文本、音頻、視頻應有盡有,學生可按自身興趣和需要點播各種學習資料。
經過幾年的實踐,這種人性化的因材施教模式逐漸成熟,并得到了師生的普遍認可;它是適應新時展的教學模式,隨著現階段教學改革在高校中的深入,正日益顯示出其優越性。以自主學習為依托,學生的自學能力獲得了顯著提高;小班輔導課和多媒體讀寫課相輔相成,學生的聽、說、讀、寫、譯各方面的英語水平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而先進的語音實驗室和自主學習系統進一步解決了學生英語水平良莠不齊、教師無法根據每個學生自身水平進行教學的難題。
二、教學策略探索
以自主學習為依托的小班輔導課與傳統的口語教學具有很大的差異。傳統口語課班級規模大,且僅在課堂進行對話、演講、討論等活動;小班輔導課不僅班級規模小,更利于教師發現學生存在的問題;在教學原則、環節、教師角色等教學策略方面也做出了改革,其在教學策略上的轉變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教學原則的轉變——采取分級式的教學策略
英語口語教學應該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此原則體現在具體教學實踐中就是采用分級教學:小班輔導課總體分為初級、中級和高級三個階段。
在初級階段教學內容要具體,不要太抽象,最好是采用與日常生活相關的小故事與對話的內容,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又能熟悉外國人日常生活方式及應答方式。在初級階段的學習中,學生還應該學習和掌握一些英語最基本的句型和習語、慣用語,要能熟練到脫口而出的程度。此外,背誦在語言學習中,特別是初級階段,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通過背誦,掌握一些公式化的固定表達法、記住許多現成的口頭話語,對能編制出創造性的言語、彌補第二語言規則的不足以及擺脫交際困境都是必要的。
中級階段訓練目標主要是培養學生連貫說話的能力。教學內容可包括愛情友誼、人際關系、個性特點、生活習慣、趣味愛好、生活經歷、體育運動等等。教學方式可采取復述短文、概述大意、描述圖畫、回答問題、觀點討論、角色扮演、把故事編成對話、把對話編成故事等等。
高級階段亦可稱為創造性階段。高級階段的教學內容可擴展到對各種問題及現象的討論與辯論,比如子女教育、養兒防老、青年人思想狀態、國際熱點問題等等。教學方式主要采用辯論、演講、小組討論、總結發言等等。
(二)教師角色的轉變——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策略
小班輔導,學生是主角,但教師的作用又必不可少,如何將小班輔導課上好一直是幾年來教師們探索的問題。在有限的時間里既要讓學生學得實、記得牢又要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小班輔導教學這一新教學模式下,教師要有意識地進行角色轉換,努力構建—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教師應該由過去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教學內容的設計者、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教學過程的監控者、教學結果的檢驗者、學生能力的培養者。教師的作用如同導演指揮全局,學生是演員,是戲劇的直接參與者、完成者,是課堂活動的中心和動力所在。教師要恰當地行使自己的指揮權,引導學生盡快進入角色。教師可以通過教學設備、材料和手段,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觀察和適應語言環境的能力,幫助他們排除母語干擾,培養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
一、 加強班級常規管理,使班級經營有序進行
幼兒是獨立的個體,有充分表達自己的意愿和思想的權利;因此,與幼兒共同制定一些班級規則是幼兒行使權利的好辦法之一。我們和幼兒討論活動的規則,讓幼兒從自我學習,協作他人創作到尊重他人成果等;再比如一些課室內規則、生活環節規則等,因為幼兒對這些規則的認識來源于他們生活中的經驗,所以能逐漸接受并遵守這些規則,當某幼兒違反這些規則時,我們更是耐心地教育,引導其認識不足,做個守紀律、懂道理的好孩子。我班幼兒雖然在小班已形成了良好的衛生習慣,但是進入中班以來,我們對各行為習慣還是常抓不懈,對自己嚴格要求,認真做好餐前餐后的管理。對新生,我們手把手,耐心地教導他們培養起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我班幼兒人數較多,有時常規會有些亂,為此我加強了晨間談話,每天就班級內發生的種種情況,讓幼兒自己來評價,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使他們明辨是非,改正不良的行為習慣。
二、以幼兒生活為背景,預設、生成主題活動,實施課程整合。
新的綱要頒布后,我們實施了課程整合教學,開展了《我喜歡》、《感官總動員》、《傘的世界》、《咚咚隆咚鏘》等四個主題活動,并圍繞了這些主題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積極引導幼兒置身于能產生探索行為的環境中,及時提供豐富的材料,使我們的主題
活動得到了更加豐富和深入的開展。在以后的各個主題活動中,我們隨著主題活動的發展,都鼓勵幼兒積極參與環境的創設和賞識,接納幼兒的藝術表現,引導幼兒體驗動手與創造的樂趣。在我們的主題環境中,有幼兒的手工繪畫作品,有我們提供的材料,也有幼兒收集的圖片、照片、物品等,更有幼兒的觀察記錄和活動記錄,還有家長發揮自己想象力的親子作品等,使我班的主題環境不斷的得到充實和調整,真正發揮出環境的價值。
三、加強家園溝通
1 、切實做好常規性的家長工作。為了使家長了解我們的工作,爭取家長的理解與信任,我們積極利用家長會與全班家長進行溝通,在家長會上我們不僅向家長介紹了本班的具體情況和計劃安排。我們的工作得到了家長的理解和支持。為了使家長能經常性地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我們利用早晚接送的時間主動與每一位家長進行溝通,班級里的重大活動(如需家長配合的),我們都以書面形式或者信息形式通知家長,使家長了解各個活動的目的和任務。平時也多與家長交流,向家長反映孩子在園情況,同時家長也主動反饋孩子通過各個主題活動在家的良好表現與習慣等,也有家長針對孩子的表現向我們請教家庭教育的方法或疑問,我們都盡可能地答復,讓家長更多的了解孩子的發展情況,積極爭取家園協調一致共同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
2 、積極爭取家長資源,豐富主題活動。在每個主題活動即將開展之前,我們都通過學習計劃和通知的形式及時向家長介紹主題活動的目標和一些主要的活動,使每位家長了解班級正在開展的活動。家長為配合主題
活動,都很積極地收集各種資料。其中親子作品是家長和孩子共同智慧的結晶,在他們共同創作的過程中,孩子動手動腦,體現協作能力。我們還選出一些比較好作品的展示在班級中。在家長的大力支持與配合下,使我班的主題活動得以順利有效的開展。
四、注重保教結合,強化保育工作的教學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