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08 02:22:4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哲學碩士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參考文獻的撰寫表示論文的結束,我們文獻的引用是要真實的有科學依據的,不能為了文章湊數才引用的,參考文獻的寫作的主要文獻資料是為了參考和引證。下面是千里馬網站的小編整理的會計核算論文參考文獻,歡迎大家欣賞閱讀。
會計核算論文參考文獻:
[1]劉芳芳,魏京紅.企業風險成本管理探討[J].財會研究,2011,(01)
[2]湛武.船舶海運風險成本管理研究[D].中國知網:上海海事大學碩士論文,2006
[3]茍駿.風險成本論[D].西南財經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4
[4]林萬祥,茍駿.論風險與風險成本管理[J].四川會計,2003,(2)
[5]李亞琴.高新技術企業風險成本控制機制研究[D].中國知網:蘇州大學碩士論文,2007
[6]哈里·馬柯維茨.資產組合選擇[J].原載:金融學雜志,1952,(1):77-79
[7]ScottE·Harrington,GregoryR·Niehaus.風險管理與保險[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8]茍駿.風險成本--成本研究的新領域[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2)
[9]林萬祥.試論風險成本的本質與特征[J].財會月刊,2005,(07)
[10]李素紅,闞德梅.淺談風險成本與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J].武漢市經濟干部管理學報,2004,(S1).
[11]劉芳芳,魏京紅.企業風險成本管理探討[J].財會研究,2011,(01)
[12]湛武.船舶海運風險成本管理研究[D].中國知網:上海海事大學碩士論文,2006
[13]李亞琴.高新技術企業風險成本控制機制研究[D].中國知網:蘇州大學碩士論文,2007
[14]王慶成、郭復初,財務管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5]徐中杰.對企業集團財務集中管理的現實思考(J〕.商業會計,2005,(1).
[16]李紅.企業財務集中管[J].科技創業月刊,2008,(4).
[17]酈晨斐.淺談財務集中核算對現代企業的意義[J].北方經濟,2008,(11).
[18]杜建華.實施資金集中管理新模式的做法[J].財務與會計.2006.
[19]朱幼風.論保險業信息化的財務集中管理(J).價值工程,2005,(5).
[20]張薇薇、于文凱.我國企業集團集權式財務管理體制的構建[J].商業經濟.2006.
[21]荊新、王化成、劉俊彥,財務管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22]余緒纓,管理會計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23]陸正飛,高級財務管理[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24]湯谷良、王化成,企業財務管理學[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
會計核算論文參考文獻:
[1]鄧大松,劉昌平.中國企業年金制度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84.
[2]楊家新,李琴.企業年金會計問題之我見[J].財會月刊.2004(13).
[3]郭薈.企業年金會計處理若千問題的理論探討與適用分析[J].財會通訊.2005(6).
[4]劉愛東,王慧.對養老金會計中幾個問題的思考[J].財會月刊.2002(10).
[5]吳紅英.企業年金會計問題淺析[J].中國總會計師.2009(6).
[6]吳祥云.養老金財務與會計問題研究[D].廈門大學.2001.
[7]劉有責,蔣年云.委托理論述評[J].學術界.2006(1).
[8]郭席四.我國企業年金制度的稅收優惠問題研究[J].上海經濟研究.2005(9).
[9]田娟.年金會計相關問題研究[J].財會通訊(學術版).2007(12).
[10]董英.職工薪酬會計準則的變化及對企業的影響分析[J].會計師.2014(7).
[11]姜靈敏.網絡財務的社會環境和技術基礎[J],中國會計電算化,2004,4:49-51
[12]萬希寧,郭煒等.會計信息化[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9:97-113
[13]陳宏.我國工業企業會計電算化存在問題及對策[J],金融理論與教學,2003(2)
[14]王凡林,周國剛.會計信息系統[M],上海:格致出版社,2009:302-308
[15]潘上永.會計電算化[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7:191-195
[16]張先治,陳友邦.財務分析[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4,6:90-165
[17]徐曉鵬.淺議企業ERP財務軟件體系的結構“],會計之友,2005(05):79
[18]薛化成.管理信息系統[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3:1-60
[19]周鋼,趙永軍,方小偉.Powerbuilder項目開發實踐[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03,1-370
[20]陳福軍,孫芳.會計信息系統實務教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1-65
[21]史宗鵬,陳洪輝.基于B/S模式的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J],計算機應用與軟件,2003(7)
[22]夏翔.Powerbuilder商場零售系統實例開發導航[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4.4:447-454
會計核算論文參考文獻:
[1]潘文軒.營改增十點鐘部分企業稅負不減反增現象解疑[J].廣東商學院學報,2013(01).
[2]張云,匡勇.增值稅轉型對企業創新投資的影響———以江西三大行業上市公司為例[J].廣東商學院學報,2013(01).
[3]王桂英.我國預算會計現狀與發展思路[J].科技風,2012(23).
[4]趙云.探討如何規范企業會計核算提高信息質量[J].江蘇商論,2011(,15):196.
【論文摘要】幽默是以語言為媒介,根據特殊語境,運用輕巧而詼諧的語調,暗示說話者的意圖,達到藝術的效果。本文運用預設理論從語用角度分析言語幽默的生成、理解與欣賞。
一、引言
幽默在人們的日常交際中不僅起著改善人際關系、調節談話氣氛的作用,而且還能體現個人的智慧與人格魅力。幽默言語作為一種語言現象,頗受語言學界關注。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語言學家對幽默的研究一般著眼于修辭格、合作原則、關聯理論、言語行為、言語行為與指示語等語用原則與要素。本文擬從語用預設(前提)理論的角度出發,嘗試運用預設的共識性、合適性和可撤銷性等特點來解讀言語幽默。
二、預設與預設性質
1、預設(presupposition)
預設(presupposition)被譯為“前提”、“先設”等,是源于哲學研究。著名哲學家、邏輯學家佛雷格、羅素、斯特勞森最先對預設問題進行了研究。20世紀60、70年代隨著語義學的發展,這個概念引起了語言學界的興趣。下面舉一個簡單的例子說明預設:
張三會唱歌。
這句話的預設是(以下用>>表示):存在張三這個人。如果這句話被否定或被質疑,仍以原句的預設為預設,這是預設的一個特征。(徐盛桓,1993)
即:張三不會唱歌。
與:張三會唱歌嗎?
仍>>存在張三這個人。
以上分析主要是從語義角度,即在句子語義結構層面上展開(何自然、陳新仁,2002:140),而語用學范疇下對預設(前提)的理解和定義主要有三種:第一種看法認為“前提是說話者傳遞交際意圖時對其意圖的傳遞所作的設定”;第二種看法認為“語用前提是有效實施言語行為必須滿足的恰當性條件”;第三種看法認為語用前提指“交際雙方所共有的知識”(何自然,2002:141)語用預設是從語用(使用語句的語境及說話人的身份、知識背景等)上分析預設。它包括這樣三個要素:說話人a通過話語s預設命題s’。
2、預設的性質
(1)預設的共識性。共識性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交際雙方的共有信息,既可以是共同的知識體系也可以是共同的言語環境、共同的文化背景。
(2)預設的合適性。預設合適性的一個重要依據是與特定的語言環境相協調。具體地說,為了使預設能被交際者所理解,必須滿足一定的語境條件,如參與者個人的身份、性別、年齡,他們之間的親緣、地位關系,涉及者的狀況以及其他的客觀背景,等等。
(3)預設的可撤銷性。一定的語言結構可以產生預設,但是背景信息、特定語境和言語內容相斥會導致預設消失,這叫預設的可撤銷性。
(4)語用預設的非規約性。非規約性指的是語用含義并不是話語包含的語詞本身所體現的意義,或者它并不是話語的字面意義,而是根據特定的話語環境推導出來的意義。
三、語用預設與言語幽默
1、取消語用預設的共識性產生幽默
共識性的存在保證了交際的有效性。假如言語交際雙方具有共有知識,那么預設對于聽話人具有可接受性;反之,往往不能使有效信息順利傳達,在言語交際中產生障礙,導致“不和諧”現象的出現,產生幽默效果。如:
小張邀請好友晚上去他家吃飯,好友答應如果不去看女友就來。傍晚,小張打電話給好友:“在干嗎?”“準備出發”“好,快點,我們都在等你”“不,我出發去看女朋友?!?/p>
此處幽默效果的誘發因素就是基于取消了預設共識性,小張理解的“準備出發”是去他家,而好友指的是出發去看女朋友。
2、取消預設的合適性產生幽默
預設的合適性要和語境相連,如果忽視語境原因,故意使用錯誤的預設,就可以達到正常交際以外的某種交際目的。比如:
“臺上的唐太宗怎么戴塊手表?”
“人家是皇上,弄塊手表還不容易?”
——轉引自康佳瓏《語用生幽默,預設出神力》
在這段幽默中,答語預設了唐代是有手表存在的,這個預設極其可笑。在幾千年前的唐朝,言語的發出者處于對舞臺表演細節上疏忽的不滿而故意使用了錯誤的預設,即產生了幽默效果,又有力地達到了嘲諷的效果。
3、利用預設可撤銷性產生幽默
預設的可撤銷性指含有預設的話語在前面出現后,發話人后來又補充否定了這個預設,導致預設的廢止。發話人有時就會有意或無意地設置這種懸念性預設,然后通過預設的否定或與預設相沖突的話語,制造幽默。
看下面一個著名小品中的片段:
一個訪客到交警家里送禮,結果只有領導的爸爸在家,訪客說:“大伯,那么這東西就交給您了!”老父親回答:“不能要,絕對不能要。我告訴你,我兒子在家也不能收,這點我相信,他比較隨根,我從來就沒收過禮。也沒人送?。 ?/p>
——趙本山小品《門神》
這里,有人給老人的兒子送禮,老人堅決不收,他自己說就從來沒有收過禮物,這就預設著有人給他送過禮,“從來”這個預設觸發語預設這樣的事情也不止一次發生,這樣的預設給人們心理上傳達的信息是:老人也是個不小的領導,經常遇到給他送禮的事情,可他公正廉潔,不收受賄賂,正當人們得到這樣的信息而對老人敬佩和期待他說出什么豪言壯語時,老人卻說了一句“沒有人給我送?。 弊屒斑叺念A設撤銷,人們根據預設而來的所有心理期待撲空,所有的聯想和思考都做了無用功,所有的不和諧都變成了理所當然,唯一的方式也只有放聲大笑了。
四、運用語用預設鑒賞言語幽默
幽默語言的形成是復雜的、多渠道的、全方位的,是綜合的語言藝術。
幽默言語的產生一方面離不開曲折而含蓄的語言表達方式,另一方面離不開特定的民族文化、歷史和社會自然環境。因此理解和欣賞幽默必須要求具備較強的語言能力和語用推理能力。當我們聽到或看到一則幽默時,實際上是這樣一個過程:幽默的發出(預設)——分析推理過程——幽默的接受(與事實相符與否),其中這分析推理過程也是人們利用所掌握的各種知識來理解的過程,包括我們分析語用預設的共識性、可撤銷性、合適性等。
五、結語
幽默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少了幽默,生活平淡無趣,作為現代人有幽默感、有欣賞幽默的能力很重要。當然我們還可以從預設的其他角度來討論幽默現象的產生。例如:焦點轉移、語義模糊等現象都可能影響預設而產生出幽默話語。本文試圖為幽默與語用預設的關系研究提供一個新的視覺,與讀者共享。
【參考文獻】
[1]何自然,冉永平. 語用學概論[M]. 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2]何兆雄. 新編語用學概論[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3]范姍姍. 預設與言語幽默的生成[D]. 黑龍江大學碩士論文,2007.
[4]王菀情.預設理論對言語幽默機制的詮釋[D].吉林大學碩士論文,2006.
[5]劉銀霞. 幽默笑話中的預設生成[D]. 河北大學碩士論文,2006.
[6]曹正波. 從語用預設的角度分析黃宏小品的幽默性[D]. 上海外國語大學碩士論文,2007.
1.封面
碩士畢業論文的封面由論文題目、指導教師、學科門類、專業名稱/研究方向、日期、封面顏色等部分組成,其中:
(1)論文題目
論文題目字數不應超過26個漢字,可以分兩行排列,及中英文對照。
(2)指導教師
填寫論文作者的指導教師。沒有經過學校相關規定批準的合作指導教師,是不允許在論文上署名的,且署名的合作指導教師人數不超過2人。
(3)學科門類:論文編寫者的專業所屬的學科門類,例如工學、文學、哲學、經濟學、法學、理學、管理學等。
(4)專業名稱/研究方向:必須與論文作者的專業目錄表和培養方案書一致。
(5)日期:畢業論文的完成時間。
(6)封面顏色:論文的封面顏色可由各個專業自行擬定,每個專業可以選擇不同的顏色以示區別。
2.獨創聲明及授權說明
獨創性聲明及授權說明頁附于論文的摘要之前,需要由研究生和指導教師本人簽字后方可有效。
3.摘要
碩士論文的摘要由中外摘要和英文摘要兩部分組成。其中中外摘要一般為500-1000字。內容包括本論文的課題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及得出的結論。摘要應本著突出本論文的創造性成果或創新點,語言精煉,言簡意賅。摘要應當具自我解釋性,在不閱讀論文全文的前提下,讀者就能夠獲取論文所闡述的主要論點及提供的信息。
英文摘要與中外摘要對應,它是是以英文形式對文章的概述,需要注意的是,英文摘要不是對中文摘要的簡單翻譯,英文摘要頁置于中文摘要頁之后。
在論文摘要后,另起一行用于標明本論文的關鍵詞(3-5個)。用以表示全文主題內容信息款目的單詞或術語,便于文獻標引工作從論文中選取。關鍵詞間用逗號分隔,最后1個詞后不打標點符號。以顯著的字符排在同種語言摘要的下方,盡量以《漢語主題詞表》等詞表提供的規范詞作為依據。
4.目錄
目錄一般列至二級標題,即列出到三級目錄。目錄的內容必須與正文標題及各個章節的標題一致。目錄頁由論文的章、節、條、附錄、題錄等的序號、名稱和頁碼組成,需要另起1頁排在摘要頁之后,章、節、小節分別以1、1.1、1.1.1、1.1.2、2、2.1等數字依次標出,一二級目錄用小四宋體,三級目錄用5號宋體,數字及英文字符采用times new roman格式。
5.插圖及表格
論文中如果涉及到較多的圖、表,可以給出一個清單,附于目錄頁之后。圖表的清單應有序號、圖表名稱和頁碼。
6.正文
論文正文的字數一般至少3萬,它是文章的主體,分為標題、文字敘述、圖表、公式和數據等部分,文章組織形式可結合學科實際的要求和研究課題的特點而定。
7.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是在研究本課題的過程中,對某一著作或者論文的整體參考與引用。
8.附錄
在論文的編寫過程中,對于不適宜放入正文中的部分,但確實與本論文研究有關的過程或資料均應該放在附錄中,以免影響到論文主體的結構或者論點。
關鍵詞:轉述動詞 及物性分析 評價分析
一、引言
轉述動詞(Reporting Verbs)作為轉述語(citation)的一個重要信號,是指論文作者引用或論及前人所做研究時使用的動詞(Swales,1990)。學術論文文獻綜述部分的內容主要是作者轉述或概括總結前人的研究成果并進行評價,在實現這一交際目的中,作者往往通過轉述動詞表明對被轉述人或被轉述信息的態度,從而建立自己的研究空間。轉述動詞是學術論文中最清晰的評價手段之一。Hunston(1993)認為轉述動詞的恰當選擇有助于學者清晰地表述所研究的主體,并表明所引用的內容能否得到認可。
關于轉述動詞,國內外學者做了很多研究。首先研究了轉述動詞的分類,不同時期的學者嘗試對轉述動詞按照不同的標準進行了分類。Thompson&Ye(1991)根據學術話語中英語涉及的行為把轉述動詞分為語篇動詞、心理動詞和研究動詞;Hyland(2000)對此分類進行了進一步修正,提出了研究動詞、認知動詞和語篇動詞三類轉述動詞;賀燦文(2001)等仿照Thompson的分類方法,把轉述動詞分為現實類、語篇類、思維類和狀態類四大類;唐青葉(2004)把轉述動詞區分為表示作者轉述行為和被轉述者言語行為,又根據評價潛勢將其分為表作者立場和被引述者立場;張榮建(2007)通過話語和思維性質的分析將轉述動詞分成轉述話語和引述思想兩大類。此外,還有關于中外英語碩士生轉述動詞的時態和語態的對比研究。在轉述動詞時態方面,中國學生的論文中一般現在時占絕對統治地位,關于轉述動詞語態方面,以英語為母語的學生所作的文獻綜述中被動語態使用的頻率明顯高于中國學生。王慧(2011)通過語料的對比分析得出中國學生相比于以英語為母語的學生,還不能熟練和靈活地使用轉述動詞,表現在他們使用的轉述動詞數量較少、動詞類別不夠豐富、時態慣例和知識匱乏、對被動語態的功能認識不足等方面。中國學者使用轉述語缺乏對他人研究的批判性評價。近些年來還有關于轉述動詞的認知語用研究:姚毅(2012)認為轉述動詞是認知思維與言語行為的融合,隱藏著作者對轉述內容和觀點的態度。英語書面文體語篇的轉述既是一種言語行為,又是作者行為,是認知主體意向性的擴散和統一。
轉述動詞一直是國內外學者研究的熱點,研究對象主要是英語轉述動詞以及中外英語碩士生英語轉述動詞的對比研究,缺少對漢語轉述動詞的研究以及漢語轉述動詞和英語轉述動詞的對比研究。對于轉述動詞的分類研究成果是最豐富的,但大多都是基于Hyland(2000)的轉述動詞的框架進行的定量分析,研究的結果大都是中國學習者在英語轉述動詞方面的使用情況以及不足之處。Thompson(1991)、賈中恒(2000)和張榮建(2007)指出,論文作者在綜述過程中不是原封不動地復制他人的話語,而是轉述其總體含義,在轉述過程中往往表現出了論文作者對他人話語及可能意圖的理解,因此不可避免地加進了綜述作者本人的一些看法和觀點,即對綜述內容作出一定的評價。根據Thompson等(1991)的定義,評價性是指綜述作者對引述內容正確性、肯定性、可能性等方面的理解。
二、研究框架
本研究主要采用語料庫和定量研究方法,收集了中國知網(CNKI)期刊上近十年(2005~2015)在知名外語期刊上的10篇中國學者的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類論文,對轉述動詞進行及物性過程分析。本文所研究的轉述動詞是指論文作者引用或論及前人研究時使用的動詞,如“認為、指出、發現”等,不包括自我轉述動詞。
本研究的分析框架是基于系統功能語言學及物性理論。韓禮德把語言的純理功能分成概念元功能、人際元功能和語篇元功能三種。其中概念功能包括經驗功能和邏輯功能。經驗功能指的是語言對人們在現實世界中的各種經歷的表達,反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中所發生的事、牽涉的人和物以及與之有關的時間、地點等環境因素。及物性(transitivity)是表示概念功能的一個語義系統,其作用在于把人們在現實世界中的見聞和作為分成若干種“過程”(process),并指明與各種過程有關的“參與者”(participant)和“環境成分”(circumstantial element),這三者構成及物系統中有意義的語法單位“小句”(clause)。及物系統包括六個過程(王寅,2010):物質過程表示做某件事的過程;心理過程表示“感覺”“反應”“認知”心理活動的過程;關系過程表示“是”和“屬于”關系過程的何種關系;行為過程指諸如呼吸、咳嗽、嘆息、做夢、哭笑等生理活動過程,是典型的人類生理和心理的行為,介于物質和心理過程之間,具有物質和心理過程的特點;言語過程指一類廣義上“說”的信息交流過程;存在過程表示某物存在的過程。
按照Hyland的評價法,將轉述動詞分為三大類:第一類表明現作者對被引作者提到的信息或做法持肯定態度;第二類表現作者不同意或不接受被引作者提到的信息或其做法;第三類轉述動詞不直接表明現作者的觀點,而是表現作者通過轉述動詞傳遞被引作者的態度、觀點和評價。其中第三類轉述動詞可以分為四小類:(1)被引作者以肯定的口吻提出自己的觀點;(2)被引作者以中立的姿態提出自己的觀點或者客觀上做了什么事;(3)被引作者以謹慎的態度提出自己的觀點;(4)被引作者以批判的態度評價別人的研究或研究結果。評價法立足于現作者、被引作者以及讀者之間的對話,旨在區分現作者、被引者的立場和態度,對漢語轉述動詞及物性過程分析所表現的傾向進行分析,能夠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現作者的觀點,提高學術寫作中對轉述動詞的運用能力。
三、語料分析
本研究著重分析中國學者的漢語轉述動詞使用情況,包括漢語轉述動詞使用的頻率、漢語轉述動詞的及物性分析以及漢語轉述動詞及物性過程分析所表現出的評價傾向等三個方面。
本研究對10篇高水平學術型文章中的漢語轉述動詞做了統計,在10篇中國學者的文章中,從表1可以看出共有312個轉述動詞,平均每篇有31次使用轉述動詞,這說明高水平的中國學者有較高的引用意識,善于利用前人的研究成果建立自己的研究空間。從表1還可以看出中國學者使用的轉述動詞大多表示心理過程和言語過程,物質過程和關系過程較少,這說明中國學者的思維習慣,往往喜歡用一種迂回和間接的方式來表述思想或評價,而心理動詞正好可以幫助達到這一目的,委婉地表述觀點而不用直接承擔責任。(胡志清、蔣岳春,2007)
由表2可以看出,中國學者在心理過程和言語過程中使用轉述動詞的數量和類別比較豐富,表心理過程的轉述動詞有41個,表言語過程的轉述動詞有34個。其中漢語轉述動詞出現頻率最高的前六位分別是:認為(67)、指出(36)、提出(23)、分析(18)、探討(12)、發現(10)。轉述人的轉述行為是一種重復,作者通過轉述動詞傳遞原著者的態度、觀點和評價。轉述動詞是轉述語的核心,通過轉述動詞導入被轉述人的聲音,被轉述的內容被思維化或言語化。這表明轉述是作者借助語言表述心理的過程,并且心理過程和言語過程可以“投射”,由轉述動詞所引領的分句可以轉述被引者的話語。因此,轉述動詞多表現為及物性過程中的心理過程和言語過程。這些轉述動詞不僅反映了轉述者對被轉述者的認知評判,而且具有預示和支配語篇意義的語用功能。
由表3可以看出:引者更傾向于使用表心理過程和言語過程的轉述動詞來表明被引者以肯定或中立的口吻提出自己的觀點。相比于表示不接受態度的轉述動詞中國學者更多地使用表示肯定態度的轉述動詞,更多地通過表達被引作者的態度、觀點和評價來表明自己的立場。這說明就漢語轉述動詞的語義分類,中國學者更傾向于使用中立的的轉述動詞轉引他人的論述,在評論他人的觀點時傾向于選擇溫和的語氣,這樣能給自己留下足夠的余地(張軍民,2012)。本文認為這種傾向不僅源于中國學者的中庸思想,而且表明了他們嚴謹的學術態度。
四、結語
本文從漢語轉述動詞入手,從系統功能語言學及物性和轉述動詞及物性過程評價傾向分析兩個方面進行了探討。研究結果表明:漢語轉述動詞大多表示心理過程和言語過程;中國學者的轉述意識比較強;中國學者善于利用轉述動詞建立自己的研究空間,傾向于使用他人的觀點來表明自己的立場。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僅從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的學術篇進行分析,未從跨學科的角度進行分析,也未從英漢對比的角度對英語轉述動詞進行及物性以及評價傾向的分析,筆者將在后續文章中對此作進一步探討。
參考文獻:
[1]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1994.
[2]Hyland,K.Disciplinary Discourse:Social Interactions in Academic Writing[M].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2000.
[3]Thompson,G&Ye.Evaluation in the Reporting Verbs Used in Academic Papers[J].Applied Linguistics,1991,(4).
[4]賀燦文,周江林.英語科研論文中綜述性動詞的語料庫研究[J].外語學刊,2001,(4).
[5]胡志清,蔣岳春.中外英語碩士論文轉述動詞對比研究[J].語言研究,2007,(3).
[6]賈中恒.轉述語及其語用功能初探[J].外國語,2000,(2).
[7]孫迎暉.中國學生英語碩士論文引言部分轉述語使用情況的語類分析[J].外語教學,2009,(1).
[8]唐青葉.學術語篇中的轉述現象[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2).
[9]王慧.英語碩士論文文獻綜述中轉述動詞的對比分析[J].外語言文學研究,2011.
[10]王寅.也析《青花瓷》――基于系統功能語法的及物性分析[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1).
[11]姚毅.語言轉述中轉述動詞的認知語用解析[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2,(2).
[12]張軍民.基于語料庫的英語學術語篇轉述動詞研究[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3).
建構主義成為風靡全球的理論流派,,。,。本研究以建構主義作為基本的理論基礎,。,。,。,。關鍵詞:課程知識;建構;建構主義;社會建構;個體建構中文關鍵詞下空一行為論文英文題目(為3號Times New Roman字體,加粗,可以分為1或2行居中打印)。論文英文.(以上是封面)課程論文格式要求(封皮的背面):1.課程論文采用統一封面,以左側為準裝訂成冊。2.課程論文一律使用標準A4復印紙打印或使用標準A4復印紙手寫稿形式上交。3.論文打印的格式要求:論文標題(使用隸書二號加黑;一級標題、二級標題、三級標題分別使用宋體三.行間距、字體、下標、參考四川大學碩士論文格式字體要求大學的論文里Word里的字體還有間隔什么的格式是什么為什么大學論文要按模板原封不動 一個字體 一個間距 一個標點 都不能不一樣人民大學商學院自考本科畢業論文的字體與大小是什么比如標題應該用什么字體..多大.加.
大一新生求論文的標準格式
正文:宋體五號。不能寫“正文”一詞;正文與關鍵詞部分間隔一行;段落標題為宋體小四號(加粗)并與前后段落各間隔一行。正文體例一般為:論文按一、(一)、1、(1)的順序編段落號。調查報告、研究報告或實驗報告按1、1.1、1.1.1的順序編段落號。凡有編號的段落也都應在起頭空兩格。凡所做圖表應加題頭,如 “表1”、“圖1”空兩格再加標題。例:表1 凡引文應加注釋。引文右上方加上標序號,注釋加在本頁頁腳,宋體六號,序號應與上標一致。注釋的寫法:被引文獻作者姓名,引文題目或書名,出版社或雜志名,出版年份或雜志年份與期號,頁.大一新生 這個周四考試政治論文 請問論文的格式是什么大一新生思修論文《討論21世紀大學生的歷史使命》,需原創,正式論論文的標準格式是怎樣的?論文的標準格式大專畢業論文的標準格式思修老師讓我們寫大學計劃,要求是論文格式請問應該怎么個格式
請求論文格式和范文?
我可以全權幫你完成 。沒有你可以扇我參考資料:其他部分的畢業論文格式是必備的。2.畢業論文格式的其他要求:①畢業論文的字數要求。一般來說,文學、新聞、歷史、哲學等方面的畢業論文在7000字以上,語言方面的論文在6000字左右,也有對函授學員、自考生要求在5000字左右的。我的想法是對字數不去“斤斤計較”,關鍵是在畢業論文的內容要有創見。一般說來,達到了內容的要求,相應地也會滿足字數的要求。②表述要求。畢業論文是對自己研究成果的詳細表述。要求論理正確、論據確鑿、邏輯性強、層次分明,表意準確、鮮明,語言通順、流暢,用規.這是論文格式要求,我翻譯不出來。請求幫忙:~英語畢業論文的格式?論文的格式,請求模板我下載的論文是pdf格式的,怎么復制不了啊,請求好心人幫助求論文格式和范文論文不會寫多不像話啊,雖然老師還沒講,可我想先老師一步,嘿嘿!所以煩請大家幫幫忙了,給我一個自信的機會.
[關鍵詞]山水畫 油畫寫意風景 比較研究
寫意油畫風景和中國山水畫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審美理念下形成的兩大繪畫體系。它們都是表現自然風景,但是不同的表現手法和審美意識使它們給人們帶來不同的視覺感受。中國山水畫歷史悠久,形成了很多不同風格的流派,表現手法豐富多樣,理論體系也非常完善。寫意油畫風景的發展較晚,在十九世紀初,中國一些畫家如徐悲鴻、林風眠、劉海粟等到歐洲學習了油畫,他們具有中國的文化背景,在學習和借鑒西方油畫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又受到中國書畫的影響,形成了獨具風格的寫意油畫。
一、寫意油畫風景與中國山水畫美學觀念的比較研究
寫意油畫風景主要是西方油畫風景傳入中國后在中國文化體系的熏陶下演變過來的,所以寫意風景油畫既有西方油畫風景的特點,也在一些方面借鑒了中國山水畫。
就藝術傳統而言,歐洲風景油畫過去是寫實的理論體系,它們強調科學地再現自然,所以對空間、比例、結構、透視等關系要求嚴格,隨著繪畫藝術的發展,到印象派時期,繪畫觀念、風格出現很大變化,莫奈、塞尚等畫家充分發揮本體在創作過程中的作用,自由地抒發內心情感,強調主觀感受,人們開始意識到藝術形式的獨立價值,東方藝術也逐漸被認識和借鑒。
中國山水畫的審美體系是建立在儒釋道傳統文化和禪宗思想的基礎上,中國傳統繪畫具有完善的理論體系。中國畫受“天人合一”哲學思想的影響,追求人和自然和諧統一的境界,在描繪山水自然的同時,也寄托了自身的情感。中國傳統繪畫在對物象的描繪上,并不完全追求客觀的形似,而注重意境的表達。從很多著名理論著作里就可以看出中國傳統繪畫的審美理念,比如南齊謝赫提出了“氣韻生動”的繪畫理論,荊浩在他的理論著作《筆法記》中闡述了傳統繪畫的六個要素:“氣、韻、思、景、筆、墨”??梢妵嬛袣忭嵰饩车闹匾?。
“寫意油畫風景的繪畫理念形式融合了西方審美體系和中國傳統的文化藝術精神,主要追求在油畫的表現環境中體現達到中國繪畫中的寫意的審美意向?!保ㄊY仲《淺談寫意油畫風景與中國山水畫的異同》,中國優秀碩士論文全文數據庫)林風眠在闡述東西方藝術的異同時說:西方繪畫的理念以模擬自然為主,所以更側重主觀的寫實描繪。中國繪畫是以客觀情感表現為主,所以側重于寫意表現。藝術表現的動因,是人的情感的表達,需要一種形式來表達。他認為,“因為方法材料的不同所以表現形式就不一樣,因不一樣而各有特色,東西方藝術的溝通就是互相從中吸取養分。中國畫家們賦予了油畫風景以寫意,一方面主觀描繪了客觀物象,另一方面又客觀表現了主觀情感,繪畫也達到了更高的精神境界?!保ㄊY仲《淺談寫意油畫風景與中國山水畫的異同》)
二、寫意油畫風景與中國山水畫表現語言的比較研究
首先,寫意油畫風景和中國山水畫的繪畫工具和媒介具有很大差異,因此,它們的表現技法也有很大的差異。油畫顏料和國畫顏料區別很大,油畫顏料種類繁多,用油調和,有很強的覆蓋力,既可以由深到淺逐層覆蓋,也可以調和成透明色層層罩染,還可以用刮刀堆砌等,它的可塑性很強,可以通過不同的表現技法達到各種效果。
中國畫使用的顏料主要是礦物質顏料和植物顏料,用水調和。因為中國古代化學、物理等不夠發達,所以顏料種類較少,過去常用的也就十二種左右。傳統山水畫中常用的朱丹、石青等顏料色彩強烈,有覆蓋力,不易褪色。從植物中提煉的顏料質地細膩透明,但是時間長了容易褪色,如藤黃、花青等。另外,在中國傳統山水繪畫中具有重要地位的還有一種特殊顏料——墨,墨是從松煙中提煉出來的,有質堅如玉、色澤黑潤、落紙如漆、歷久不褪并香味濃郁等特點,深受文人和畫家的喜愛。畫家黃賓虹有七墨之說,即:濃、淡、破、潑、焦、宿??梢娭袊嫾覍δ倪\用程度。正因為油畫和國畫使用的顏料筆墨載體的差異很大,因此它們呈現的視覺效果也差異巨大。
其次,寫意油畫風景與中國山水畫在創作過程中應用的技法也有很大差異。中國山水畫表現技法有著獨特的語言形式,在山水畫中既要強調情景的和諧統一,還要能嫻熟地運用筆墨。筆墨在國畫里并不僅僅是材料工具,也有著獨立的美學價值,是國畫表達的重要藝術技巧之一。中國畫家歷來都是非常注重筆墨的,經過千百年的實踐總結出了完整系統的山水畫用筆用墨的理論,講究筆法、墨法,追求筆情墨趣之美。在用筆墨表現自然景物時,由于畫家對客觀物象的思想感情、感受不同,筆墨的表現就各不相同,就形成山水畫多姿多彩的藝術風格。另外,在中國的繪畫里,書和畫是同源的,詩、書、畫、印的結合,形成了世界美術史上獨特的表現風格。
寫意油畫風景是在西方油畫風景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西方傳統油畫風景在印象派以后,繪畫風格有很大變化,筆觸開始受到很大重視和發展,不在嚴謹在形體塑造內。這樣畫家在創作時就不受一些程式束縛而更加自由,這就是直接畫法。寫意風景油畫中常用的就是直接畫法,畫家追求用筆的節奏以及瞬間捕捉的靈感,在畫面中到處都留有筆觸表現的形式美。在繪畫過程中,畫家還常常用油畫刀等輔助工具制作出厚重的顏色和肌理效果。寫意油畫風景也從中國山水畫的線形、筆、墨等形式語言中吸取了很多的養分。寫意風景油畫創作常常借鑒國畫水墨作為一切基礎原色的創作方式;借鑒中國山水畫的造型特色,比如形象的個性化和隨意性;還借鑒作畫時的自由隨意;借鑒國畫中不求形似,而求神韻的寫意精神。同時還受國人審美觀念的影響,所以寫意油畫風景還具有中國式的人文特點。
三、總結
中國山水畫與寫意油畫風景雖然是兩種不同的審美體系,但它們又有著一定的內在聯系。從某種程度說,寫意油畫風景是以西方油畫風景理念為基礎,結合了中國傳統文化觀念和繪畫形式,是西方油畫風景與國畫山水結合產生的新的表現語言,所以我們要深入地研究中國山水畫和寫意油畫風景的異同,加強對傳統油畫和傳統中國畫美學理論的學習,才能在油畫寫意風景表現中更好地借鑒中國傳統山水畫。
參考文獻
[1]蔣仲.淺談寫意油畫風景與中國山水畫的異同[J].中國優秀碩士論文全文數據庫湖南師大2011年碩士論文
[2]戴士和.寫意油畫教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關鍵詞 蔗糖產業;發展歷史;背景;影響;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S566.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05-0317-04
Research Summary of Sucrose Industry Development
LI Zi-wei 1 LI Yong-qin 2 YANG Xin-kai 3
(1 Dehong Prefecture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motion Center in Yunnan Province,Mangshi Yunnan 678400; 2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3 Dehong Prefecture Forestry Bureau)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sucrose industry related literature,research contents of scholars were summarized.The history and theoretical backgrou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sucrose industry and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direction were summarized,the influence of weather on sucrose industr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ial chain were analyzed,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ucrose industry were also put forward.
Key words sucrose industry;development history;background;influence;problems;countermeasures
據李楊瑞主編的《現代甘蔗學》[1]一書中可知,我國甘蔗栽培在漢代以前就已經推廣至今湖南、湖北地區,說明我國蔗糖產業的發展歷史悠久。國內各行各業的學者通過不同的研究方法、內容對蔗糖產業進行了不同研究。通過閱讀有關蔗糖產業的文獻,依據學者們的研究內容,對蔗糖產業發展的歷史、蔗糖產業發展的理論背景、新技術發展方向、天氣對蔗糖產業的影響、發展產業鏈的問題和蔗糖產業發展中的問題及對策進行綜述。
1 蔗糖產業發展的歷史
厲益在其碩士論文《1602―1740年荷蘭東印度公司蔗糖貿易研究》[2]一文中探討了荷蘭東印度公司蔗糖貿易興起的原因、經營的蔗糖種類、蔗糖貿易的方式和利潤及蔗糖貿易對荷蘭、荷蘭東印度公司、臺灣、巴達維亞和歐洲及亞洲社會生活所產生的影響;周正慶在其發表的文章《明清時期我國蔗糖外銷的流向》[3]中,研究明末開始我國蔗糖產業對世界糖業市場的作用,分析表明我國從明末開始蔗糖業已經成為世界糖業市場上的一個重要支柱;同時周正慶又在其發表的文章《16世紀中至17世紀初我國蔗糖業生產技術的發展及其影響》[4]中表明:明嘉靖年間白糖的發明給封建社會的經濟發展與民眾的社會生活帶來了較為深遠的影響;林詩維在《近代西爪哇華人蔗糖業探源――兼論福建蔗糖業對巴達維亞蔗糖業的影響》[5]一文中,研究表明在17―18世紀,大量具有蔗糖業經驗的福建人移居西爪哇地區為當地帶來了甘蔗的種植技術和優良品種,而且帶來了傳統的制糖方法;李啟斌、李啟明在《云南蔗糖產業組織變遷的經濟學分析》[6]中回顧變遷的路徑、歸納變遷的特點與影響因素之后,運用產業組織理論、SCP范式與博弈分析的方法對云南蔗糖產業組織變遷進行了深入的解釋、檢驗與分析;唐咸明在其文章《近代兩廣蔗糖業和城鎮經濟網絡互動探析》[7]中表明由于歷史和地域的關系,廣東的蔗糖業和城鎮經濟網絡都比廣西發達,并且形成了對廣西的強力輻射作用;美國科學家EGGLESTON G,LEGENDRE B,TEW T [8]研究不同品種在同樣的凍害處理下,對其加工指標的變化研究。
2 蔗糖產業發展的理論背景
鄧軍、蔡曉琳、付思明等在《中國蔗糖產業布局及發展對策》[9]一文中系統的介紹了我國蔗糖產業通過調整結構,優化布局,形成了桂中南、滇西南、粵西瓊北的優勢區域,促進了蔗糖產業快速發展;郭祀遠、蔡妙顏在其發表的文章《蔗糖的地位不可取代――論食糖與化學合成甜味劑的消費特性》[10]中分析我國甜味劑的消費現狀,并指出蔗糖在我國甜味劑中的地位不可取代;盧慶南、梁賢、陸宇明等共同發表的文章《論廣西蔗糖產業經濟及其發展戰略》[11]一文從經濟學角度提出了蔗糖產業經濟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張華在其博士論文《我國蔗糖業競爭力分析和可持續發展研究》[12]中認為中國加入WTO以后對中國的蔗糖產業發展帶來了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挑戰,是一把雙刃劍,同時認為國內主張“國際糖價低迷時,可以用進口蔗糖來代替國內蔗糖生產”的觀點是錯誤的。分析表明糖精的存在對我國蔗糖產業的發展存在很大的障礙,提出了需要通過宏觀控制糖精的生產,促進我國蔗糖產業持續健康的發展;朱鑫榕、王亞星發表的《蔗糖國際貿易價格對中國甘蔗產業的影響研究》[13]一文中,通過分析國內與國際蔗糖價格的變化,進一步探討了蔗糖價格扭曲的現狀與原因;任春峰在《廣西蔗糖產業組織化發展模式分析》[14]一文中對現存的幾種蔗糖產業組織模式進行了探討研究;朱朝枝、陳如凱、張 華等共同發表的文章《中國蔗糖產業政策構建的基本內容》[15]中利用我國蔗糖產業的相關背景進行分析,提出了中國蔗糖產業政策構建的總體思路和基本內容;梁戈夫、劉炫、楊 亢等發表的文章《蔗糖產業價值鏈分析及創新價值導向研究》[16]中引入了價值鏈的分析方法,并對蔗糖產業進行了分析;韋異、粟暉、張英等在《蔗糖的衍生化加工》[17]一文中綜合論述了蔗糖的衍生化加工的歷史和今后的發展方向,同時重點指出以蔗糖為原料的工業產品以及高甜度、低熱量的甜味劑是今后的研究開發方向;凌伶在其發表的文章《崇左市蔗糖生產存在的問題和解決對策》[18]中對崇左市蔗糖產業發展現狀進行研究分析;蔣健行在其發表的《蔗糖業對廣西經濟促進作用及發展對策研究》[19]一文中運用經濟學原理分析廣西蔗糖業的現狀,探討蔗糖業對廣西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李必慶在《廣西蔗糖產業發展的哲學思考》[20]一文中,運用哲學觀點依據廣西蔗糖產業的發展具體情況,論述蔗糖業在推動廣西經濟發展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及蔗糖產業發展的辨證思考,提出加快廣西蔗糖產業科學發展的一些建議;郭祀遠、李琳、蔡妙顏等在《蔗糖的使用特性與糖業的發展》[21]中重點分析了世界蔗糖的產銷現狀和我國制糖工業的發展前景;南非學者ZHOU M對傳統的甘蔗育種進行了系統的分析并對新的育種方法進行了設想[22]。
3 新技術發展方向
賈冰在其碩士論文《廣西蔗糖業技術創新中專利戰略研究》[23]認為廣西開展蔗糖業技術創新中的專利戰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同樣邱永健在他的碩士論文《廣西支柱產業技術創新問題與對策――廣西蔗糖業技術創新分析》[24]中,從技術創新的角度出發側重研究廣西蔗糖業振興之路;秦菊霞在其碩士論文《蔗糖及甘蔗糖蜜發酵生產L-乳酸的研究》[25]中對現有菌株進行紫外誘變,選育出適合蔗糖和甘蔗糖蜜發酵生產L-乳酸的菌株;保國裕、藍艷華共同發表的文章《甘蔗的生物煉制―蔗糖業生物工程的新技術和新產品》[26]中從提高甘蔗資源生產高附加值產品和治理糖廠廢液、廢氣資源化利用、減少污染出發,介紹生物工程的新技術可生產的產品如蔗多酚、活性蛋白肽、β-葡聚糖、右旋糖苷等并介紹酒精蒸餾廢液培養固氮菌及低壓回收CO2的利用;藍艷華、保國裕又共同在發表的文章《蔗糖產品多樣化探討》[27]中介紹近幾年國內外蔗糖品種的現狀和發展趨勢,探討適合我國開發生產的蔗糖新品種,實現蔗糖產品多樣化,以滿足國內食糖消費需求;保國裕在其《蔗糖生產甘露醇等若干水解氫化產品》[28]一文中介紹如何利用蔗糖生產甘露醇等若干水解氫化產品;李恬、周星、徐 進等在共同發表的文章《以蔗糖為底物雙酶法合成直鏈糊精》[29]中介紹了如何選用蔗糖磷酸化酶和葡聚糖磷酸化酶合成直鏈糊精,并對工藝條件進行優化;倪軍明、李軍平發表的文章《蔗糖深加工技術研究進展與發展前景》[30]重點闡述了目前蔗糖工業存在的問題,介紹了近幾年來蔗糖深加工的新技術、新方法,闡明了蔗糖深加工技術的發展方向與前景;米慧芝、楊登峰、關 妮等在發表的文章《高濃度蔗糖酒精發酵的初步研究》[31]中,重點介紹了我國對于研究高濃度蔗糖酒精發酵的歷程;許樹寧、方鋒學、唐仕云在文章《同施肥量對甘蔗產量和蔗糖分的影響》[32]中介紹了不同施肥量對蔗糖分的影響;邱華、齊暑、華勁在文章《蔗糖酯的合成研究進展》[33]中綜述了蔗糖酯的合成方法及工藝的研究進展,還對蔗糖酯粗品的純化工藝進行了介紹;齊兵建在《蔗糖酯的生產與應用進展》[34]一文中對蔗糖酯國內外的生產現狀及其在工業上的應用進行了綜述;范家恒、吳文劍、周文英在《蔗糖制果糖及葡萄糖的工藝探索》[35]一文中介紹了蔗糖酶水解蔗糖制造果糖及葡萄糖的方法;覃家法、黃寶中在《金融危機下的廣西蔗糖業發展狀況及對策探討》[36]一文中提出面對當前經濟形勢,建議促進產品和產業結構升級、擴大產業鏈、加快資金鏈建設、發展現代物流供應鏈和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等對策以加速廣西蔗糖業的發展;意大利科學家ARATO E,BOSIO B,PAOLO C,et al[37]通過多年研究電化學器,開發了蔗渣反應裝置MCFC用于發電;我國臺灣學者利用低溫轉化技術(LTC)[38]可用濾泥等副產品生產油、活氣碳和不凝氣。
4 天氣對蔗糖產業的影響
譚宗琨、歐釗榮、何燕在《廣西蔗糖發展主要氣象災害分析及蔗糖產業優化布局的研究》[39]中分析制約廣西蔗糖發展的主要氣象災害的時空分布規律;譚宗琨、何燕、黃中艷共同在《云南氣候對甘蔗產量和蔗糖分的影響分析》[40]中分析云南各地甘蔗產量、榨季糖分含量與溫度、降雨、日照等氣侯要素的關系。何燕、譚宗琨、丁美花在《制約廣西甘蔗產量及蔗糖分含量的關鍵氣象條件研究》[41]一文中研究廣西各地甘蔗產量、榨季糖分含量與溫度、降雨、日照、相對濕度等氣象要素的關系;何鵬、吳初梅、符永興等在《欽州市蔗糖生產與氣象條件關系的初步分析》[42]中對廣西欽州市多年原料蔗產量、榨季糖分含量與氣象條件關系進行相關分析;何燕、譚宗琨、丁美花等在《2008年罕見低溫凍害對廣西甘蔗及蔗糖業的影響》[43]一文中分析2008年廣西出現罕見低溫凍害天氣的特征、成因及其對廣西甘蔗及蔗糖生產造成的具體影響;譚宗琨、歐釗榮、何燕在《全球蔗糖主產國甘蔗產量與氣象條件關系的初步研究》[44]的研究為國內開展全球蔗糖產量監測預測服務奠定理論基礎;符合、吳全衍、譚宗琨在《蔗糖生產最佳榨期和高糖期的預報》[45]中比較系統地研究了蔗糖生產最佳榨期和高糖期預報的理論依據和預報方法;澳大利亞學者INMAN-BAMBER N G,LAKSHMANAN P,PARK S[46]研究了不同的水環境下甘蔗的性狀。
5 產業鏈的發展情況
林濤、梁賢、劉德源等在《廣西節約循環型蔗糖業產業發展研究》[47]中析了廣西發展節約循環型蔗糖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楊懷珍、董歡歡、熊煒在《蔗糖業供應鏈風險因素的識別與評價》[48]中根據蔗糖業供應鏈的特點,提出了影響蔗糖業供應鏈的風險因素;任廷凱在其碩士論文《蔗糖工廠的發展現狀與設計研究》[49]中研究如何創造適應我國南方新時期新形勢下的現代蔗糖工廠;秀英在文章《泛北部灣蔗糖產業產銷聯盟建構探析:廣西視角》[50]中提到可實現廣西與泛北國家甘蔗產業可持續健康發展和良性循環,融入世界蔗糖業市場,提高區域蔗糖產業的國際競爭力;陳耀豐在《湛江地區蔗糖產業發展現狀與趨勢》[51]一文中提出湛江蔗糖產業需要整合聚集甘蔗資源,延長甘蔗產業鏈,釋放農業金融特別是農業貸款的作用;屈志光、陳光炬、王秋躍在《綠色產業鏈視角下的蔗糖產業發展探析》[52]中提出構建甘蔗制糖綠色產業鏈的建議;黃可人、王華在《基于產業鏈整合的廣西蔗糖產業發展研究》[53]一文中提出通過產業鏈中的主導企業引領產業鏈條有效整合來提升蔗糖產業的綜合實力和產業競爭力,推動蔗糖產業的持續快速發展;倪軍明、李軍平在《蔗糖深加工技術研究進展與發展前景》[54]中介紹了近幾年來蔗糖深加工的新技術、新方法,闡明蔗糖深加工技術的發展方向與前景;劉極健在《蔗糖的深加工》[55]中介紹了幾種蔗糖深加工產品的生產方法及用途;倪軍明、李軍平在《蔗糖深加工技術研究進展與發展前景》[56]中介紹了近年來蔗糖深加工的新技術、新方法,闡明了蔗糖深加工技術的發展方向與前景。
6 蔗糖產業發展中的問題及對策
魯強在《臨滄市蔗糖業發展研究》[57]中寫到臨滄市蔗糖業的內外部環境日趨嚴峻;李楊瑞、毛昌祥、唐其展在《“2008―2009亞洲國家蔗糖產量降低的原因及應對措施”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58]中探討了全球、特別是亞洲蔗糖產量降低的原因;薛亮、聶新鵬、王晉臣在《規?;l展―廣西蔗糖業生產的必由之路》[59]中提到廣西蔗糖業要發展規?;嬖诘膯栴};萬崇興、韋日成、萬語在《崇左市蔗糖產業“4331”發展戰略研究》[60]中系統研究了廣西崇左市糖業的現狀和問題,提出了發展思路和對策;粟增富、楊樺、梁海珍在《廣西蔗糖產業集群效應分析》[61]一文中審視廣西蔗糖產業大而不強的原因;李海明、吳松海、林一心在《淺析甘蔗蔗糖分下降的原因》[62]中簡述了蔗糖分下降的原因;江永、沈力、胡朝暉等在《廣東原料甘蔗質量管理的問題及對策》[63]指出了廣東原料甘蔗質量管理存在的問題;任春峰在《制約廣西蔗糖產業發展的瓶頸分析》[64]中從技術、市場和政策3個層面分析了制約廣西蔗糖產業發展的瓶頸;非洲學者RCRONJ? C P,MTYMON A,JONES P,et al一直對導致甘蔗大面積黃葉的病原體進行分析[65]。張躍彬在《中國蔗糖產業化發展現狀與分析》[66]一文中,提出我國蔗糖產業化發展要重點建立健全5個機制;李楊瑞在《對加入WTO后廣西蔗糖業發展的幾點意見》[67]中討論了要對優勢蔗糖產區給予重點扶持;鄧軍、張躍彬在文章《云南省蔗糖產業布局現狀與分析》[68]中提出了云南省蔗糖產業布局的保障措施;賀貴柏在《廣西蔗糖產業循環經濟發展的現狀》[69]中系統地提出了廣西蔗糖產業循環經濟發展的6項對策措施;陸耀邦、梁自力在文章《對發展廣西蔗糖業的一點思考》[70]中提出要建立蔗糖業風險預測機制、調減甘蔗面積、延長制糖企業產業鏈等6點建議;農日東、林素娟在《做強做優廣西蔗糖業的主要思路及保障措施》[71]對如何做大做強廣西蔗糖業提出了對策;張逸庭、楊逢樂、楊 馗等在《蔗糖廠“三廢”資源化治理工程實踐》[72]中建議將污染物全部轉化為可就地使用的微生物肥。
7 結語
在了解以上學者對國內外蔗糖產業研究的基礎上,綜合運用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理論分析研究蔗糖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分析這些問題所發生的原因,同時可以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議。
8 參考文獻
[1] 李楊瑞.現代甘蔗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0.
[2] 厲益.1602―1740年荷蘭東印度公司蔗糖貿易研究[D].金華:浙江師范大學,2011.
[3] 周正慶.明清時期我國蔗糖外銷的流向[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40(2):129-132.
[4] 周正慶.16世紀中至17世紀初我國蔗糖業生產技術的發展及其影響[J].中國農史,2005,24(1):45-52.
[5] 林詩維.近代西爪哇華人蔗糖業探源――兼論福建蔗糖業對巴達維亞蔗糖業的影響[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4):192-198.
[6] 李啟斌,李啟明.云南蔗糖產業組織變遷的經濟學分析[J].經濟問題探索,2006(6):156-160.
[7] 唐咸明.近代兩廣蔗糖業和城鎮經濟網絡互動探析[J].社會科學家,2009(4):144-146.
[8] EGGLESTON G,LEGENDRE B,TEW T.Indicators of freeze-damaged sugarcane varieties which can predict processing problems[J].Food Chemistry,2003,87(1):119-133.
[9] 鄧軍,蔡曉琳,付思明,等.中國蔗糖產業布局及發展對策[J].甘蔗糖業,2011(1):57-60.
[10] 郭祀遠,蔡妙顏.蔗糖的地位不可取代――論食糖與化學合成甜味劑的消費特性[J].甘蔗糖業,2000(3):48-53.
[11] 盧慶南,梁賢,陸宇明,等.論廣西蔗糖產業經濟及其發展戰略[J].安徽農業科學,2008(36):99-102.
[12] 張華.我國蔗糖業競爭力分析和可持續發展研究[D].福州:福建農林大學,2003.
[13] 朱鑫榕,王亞星.蔗糖國際貿易價格對中國甘蔗產業的影響研究[J].生產力研究,2011(7):23-24.
[14] 任春峰.廣西蔗糖產業組織化發展模式分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07(3):24.
[15] 朱朝枝,陳如凱,張華,等.中國蔗糖產業政策構建的基本內容[J].發展研究,2007(8):54-56.
[16] 梁戈夫,劉炫,楊亢,等.蔗糖產業價值鏈分析及創新價值導向研究[J].廣西蔗糖,2010(2):19-23.
[17] 韋異,粟暉,張英,等.蔗糖的衍生化加工[J].化學世界,2011(11):563-566.
[18] 凌伶.崇左市蔗糖生產存在的問題和解決對策[J].技術與市場,2012(3):93-94.
[19] 蔣健行.蔗糖業對廣西經濟促進作用及發展對策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1(7):102-103.
[20] 李必慶.廣西蔗糖產業發展的哲學思考[J].現代農業科技,2007(4):142-144.
[21] 郭祀遠,李琳,蔡妙顏,等.蔗糖的使用特性與糖業的發展[J].中國甜菜糖業,1998(6):27-30.
[22] ZHOU M.Conventional Sugarcane Breeding in South Africa:Progress and Future Prospects[J].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2013,4(2):189-197.
[23] 賈冰.廣西蔗糖業技術創新中專利戰略研究[D].南寧:廣西大學,2008.
[24] 邱永健.廣西支柱產業技術創新問題與對策[D].南寧:廣西大學,2011.
[25] 秦菊霞.蔗糖及甘蔗糖蜜發酵生產L-乳酸的研究[D].南寧:廣西大學,2008.
[26] 保國裕,藍艷華.甘蔗的生物煉制――蔗糖業生物工程的新技術和新產品[J].甘蔗糖業,2011(6):57-66.
[27] 藍艷華,保國裕.蔗糖產品多樣化探討[J].甘蔗糖業,2012(6):56-60.
[28] 保國裕.蔗糖生產甘露醇等若干水解氫化產品[J].甘蔗糖業,1998(5):44-48.
[29] 李恬,周星,徐進,等.以蔗糖為底物雙酶法合成直鏈糊精[J].食品與發酵工業,2012(10):14.
[30] 倪軍明,李軍平.蔗糖深加工技術研究進展與發展前景[J].甘蔗糖業,2005(1):33-38.
[31] 米慧芝,楊登峰,關妮,等.高濃度蔗糖酒精發酵的初步研究[J].中國釀造,2011(2):46-48.
[32] 許樹寧,方鋒學,唐仕云,等.不同施肥量對甘蔗產量和蔗糖分的影響[J].中國糖料,2012,19(1):9-10.
[33] 邱華,齊暑華,王勁.蔗糖酯的合成研究進展[J].高分子通報,2007(10):47-51.
[34] 齊兵建.蔗糖酯的生產與應用進展[J].食品科技,2004(6):49-52.
[35] 范家恒,吳文劍,周文英.蔗糖制果糖及葡萄糖的工藝探索[J].甘蔗糖業,2007(1):34-40.
[36] 覃家法,黃寶中.金融危機下的廣西蔗糖業發展狀況及對策探討[J].廣西蔗糖,2010(1):42-47.
[37] ARATO E,BOSIO B,PAOLO C,et al.Preliminary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limit performance of molten carbonate fuel cells[J].Journal of Power Sources,2001(102):74-81.
[38] TSAI W T,CHEN H P,LAI C W,et al.Preparation of adsorbents from sugarcane manufacturing by-product filter-mud by thermal activation[J].Journal of Analytical and Applied Pyrolysis,2003(70):399-411.
[39] 譚宗琨,歐釗榮,何燕.廣西蔗糖發展主要氣象災害分析及蔗糖產業優化布局的研究[J].甘蔗糖業,2006(1):17-21.
[40] 譚宗琨,何燕,黃中艷,等.云南氣候對甘蔗產量和蔗糖分的影響分析[J].甘蔗糖業,2008(1):15-21.
[41] 何燕,譚宗琨,丁美花,等.制約廣西甘蔗產量及蔗糖分含量的關鍵氣象條件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8(8):3181-3184.
[42] 何鵬,吳初梅,符永興,等.欽州市蔗糖生產與氣象條件關系的初步分析[J].氣象研究與應用,2007(4):31-33.
[43] 何燕,譚宗琨,丁美花,等.2008年罕見低溫凍害對廣西甘蔗及蔗糖業的影響[J].災害學,2009(1):68-72.
[44] 譚宗琨,歐釗榮,何燕.全球蔗糖主產國甘蔗產量與氣象條件關系的初步研究[J].中國農業氣象,2007(1):71-75.
[45] 符合,吳全衍,譚宗琨.蔗糖生產最佳榨期和高糖期的預報[J].氣象,1995(11):113-114.
[46] INMAN-BAMBER N G,LAKSHMANAN P,PARK S.Sugarcane for water-limited environments:Theoretical assessment of suitable traits [J].Field Crops Research,2012(134):95-104.
[47] 林濤,梁賢,劉德源,等.廣西節約循環型蔗糖業產業發展研究[J].西南農業學報,2008(2):523-527.
[48] 楊懷珍,董歡歡,熊煒.蔗糖業供應鏈風險因素的識別與評價[J].科技管理研究,2012(5):73-76.
[49] 任廷凱.蔗糖工廠的發展現狀與設計研究[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11.
[50] 秀英.泛北部灣蔗糖產業產銷聯盟建構探析:廣西視角[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2):13-17.
[51] 陳耀豐.湛江地區蔗糖產業發展現狀與趨勢[J].廣東農業科學,2010(7):407-409.
[52] 屈志光,陳光炬,王秋躍.綠色產業鏈視角下的蔗糖產業發展探析[J].西南林學院學報,2008(4):115-117.
[53] 黃可人,王華.基于產業鏈整合的廣西蔗糖產業發展研究[J].沿海企業與科技,2012(7):57-60.
[54] 倪軍明,李軍平.蔗糖深加工技術研究進展與發展前景[J].中國食品添加劑,2005(2):60-63.
[55] 劉極健.蔗糖的深加工[J].化工時刊,1999(10):6-10.
[56] 倪軍明,李軍平.蔗糖深加工技術研究進展與發展前景[J].現代食品科技,2005(2):190-192.
[57] 魯強.臨滄市蔗糖業發展研究[D].北京:中國農業大學,2005.
[58] 李楊瑞,毛昌祥,唐其展.“2008―2009亞洲國家蔗糖產量降低的原因及應對措施”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J].廣西農業科學,2010(1):80-84.
[59] 薛亮,聶新鵬,王晉臣.規模化發展――廣西蔗糖業生產的必由之路[J].農業經濟問題,2004(4):40-43.
[60] 萬崇興,韋日成,萬語.崇左市蔗糖產業“4331”發展戰略研究[J].廣西經濟管理干部學,2011(4):80-86.
[61] 粟增富,楊樺,梁海珍.廣西蔗糖產業集群效應分析[J].生產力研究,2009(24):185-187.
[62] 李海明,吳松海,林一心.淺析甘蔗蔗糖分下降的原因[J].甘蔗糖業,2004(4):25-27.
[63] 江永,沈力,胡朝暉,等.廣東原料甘蔗質量管理的問題及對策[J].甘蔗糖業,2008(4):50-54.
[64] 任春峰.制約廣西蔗糖產業發展的瓶頸分析[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S1):100-102.
[65] RCRONJ? C P,MTYMON A,JONES P,et al.Association of a phytoplasma with a yellow leaf syndrome of sugarcane in Africa[J].Annals of Applied Biology,2008,133(2):177-186.
[66] 張躍彬.中國蔗糖產業化發展現狀與分析[J].甘蔗糖業,2004(5):49-53.
[67] 李楊瑞.對加入WTO后廣西蔗糖業發展的幾點意見[J].廣西農業科學,2003(1):1-4.
[68] 鄧軍,張躍彬.云南省蔗糖產業布局現狀與分析[J].中國糖料,2010(3):72-74.
[69] 賀貴柏.廣西蔗糖產業循環經濟發展的現狀、問題及對策措施探討[J].甘蔗糖業,2012(6):48-52.
[70] 陸耀邦,梁自力.對發展廣西蔗糖業的一點思考[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03(6):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