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09 09:58:3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校企合作教育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 中美兩國校企合作教育的共同點
校企合作教育的根本目的都是培養學生具備適應企業工作崗位的實踐能力、專業技能、敬業精神、嚴謹求實作風和綜合職業素質,同時也是為了提高學生對社會的認識,適應社會的能力等。就美國和中國而言,校企合作教育都是實現高等職業教育的一種行而有效的方式,并為高等職業教育所服務,這就決定了校企合作教育勢必會依附高職教育而發展。也正是因為中美兩國在高職教育發展水平上的不同,決定了兩國校企合作教育上的特殊性。
2 兩國校企合作教育的不同點
2.1 名稱不同
各國高職教育的校企合作都有不同名稱,如美國稱之為“合作教育”,在美國,比較成功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有兩種:“辛辛那提模式”和“安提亞克模式”;而中國稱之為為“校企合作”,主要有“人才訂單模式”、“校企聯合模式”、“頂崗實習模式”等。
2.2 產生時間不同
美國校企合作教育起源于1906年,辛辛那提大學工程學院教務長赫爾曼·施奈德推行第一個校企合作教育計劃,這一計劃要求學生在一年當中必須有四分之一的時間到專業對口的企業去實習,并獲取相關的專業知識。而中國的校企合作教育產生于1985年,上海工程技術大學與滑鐵盧大學進行合作,采取“一年三學期,工學交替”的模式,率先在我國進行校企合作教育的嘗試。
2.3 政府支持力度不同
美國政府從國家這一戰略層面助推產業和學科高效整合,使得校企合作教育的發展得到有力的保障。在此期間,美國政府頒布了數十部法案,如《史密斯—休斯法案》、《國防教育法》、《伯金斯法》等職業教育與培訓條款,著重強化國家對職業教育的干預。不僅如此,美國政府又于1965年為經濟水平相對落后的阿巴拉契亞地區出臺了《地方重新開發法》,在這一地區實施了近千個職業教育項目,撥款額達3.3億美元。
中國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政府也陸續出臺了一些政策法規,提倡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雖然這些政策文件對合作教育有諸多的規定,但是很多都只是落實到了紙面上和會議里,具體操作的渠道和機制并沒有真正的建立起來,宏觀的指導多,具體的落實細則少是目前合作教育所面臨的瓶頸。打個比方,對于涉及如何激勵企業積極參與合作教育的問題,如何對參與校企合作的企業實施稅收優惠政策等具體實施細則沒有明確的規定。
2.4 企業參與積極性不同
美國企業素有積極參與教育尤其是職業教育的優良傳統,根據一項相關調查數據的樣本分析,約17萬家企業成為了美國職業教育項目“學校到工作”(school—to—work)學習項目的合作伙伴,25萬多家企業為高中生或者社區學院的學生提供了職業教育實習活動。其參與職業教育具有多種動機,主要為社會公益服務、建立良好的公共關系、降低成本、招募員工等。
從我國的現狀看,企業有參與高職教育但積極性不高。雖然有些企業為高職院校的學生安排了場地和機器設備供他們操作實習,也安排了企業職工對學生進行實際操作技能的指導等,但從整體情況來看,我國企業參與高職教育的積極性不高,他們不明白企業技術進步和經濟效益的提高需要得到高校人才和技術的支撐。企業認為高職教育是國家公益事業,而企業是要講究效益的,這種公益事業理所當然的要由政府擔當,企業是沒有義務的。
3 美國校企合作教育的經驗對我國的啟示
3.1 發揮政府主導地位,健全校企合作教育的規律法規
國外早已有相關的法律法規,諸如美國的《拜一杜法案》為大學與企業界的研發與合作提供了法律基礎,它保證了校企合作教育的順利進行。但在我國,目前仍然沒有相關的政策文件能確保合作教育有效、順利地開展。因此,加強校企合作方面的規章制度建設,從根本上助推合作教育的發展已成為當務之急。那么,如何做好該項工作呢?一是以法律法規等形式把產、學、究等各個教育的上下游關系給予明確,并且把它們在合作教育中的權利和義務進行清晰的區分,從法制的層面使合作教育各方利益體的結合日趨穩定,同時,產、學、究等教育合作主體也都能夠從中獲益,這樣就大大提高了這些主體的辦學積極性;二是建立和完善激勵機制,頒發能夠激勵企業參與校企合作教育的有關政策。政府部門應以資金為杠桿,鼓勵和引導校企開展合作教育;與此同時,政府部門還應以政策和法規的形式建立校企合作教育撥款制度和政府專項基金,使得實施該項工作的高等職業院校和合作單位能得到有效資助等等。
3.2 轉變思維角度,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
追求利潤最大化是企業參加校企合作教育的最主要動力因素。在校企合作教育形式中,企業需要提供場地費用、科研費用、設備費用以及具備熟練技術的教師。但是,如果最終企業沒能接收這樣的學生,那么企業的投入將更加打折扣。希望企業犧牲自己的利益來支持高校開展校企合作教育是不現實的。美國校企合作教育的發展史充分地驗證了這一點。所以,我們必須換位思考,以企業利益的思維角度考慮校企合作教育的發展問題,而不僅僅從教育的角度出發,從而建立雙贏互利的校企合作長效機制,是雙方共同進行校企合作教育的紐帶和橋梁。
3.3 優化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促進校企合作教育全面發展
2014年下半年,我們從校企合作廣度、校企合作深度、校企合作持續度和校企合作有效度四個維度設計了問卷,分別對不同地區的不同對象(政府、行業、學校、企業、教師)設立36個指標進行調查,調查的主要內容如下。
(一)政府(行業)調查主要內容
①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效果;②校企合作促進畢業生就業效果;③校企合作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④影響校企合作的主要因素;⑤政府(行業)介入校企合作的方式;⑥地區校企合作機構設置情況;⑦校企合作政策支持情況。
(二)學校調查主要內容
①校企合作機構設置情況;②校企合作單位數量;③校企合作專業覆蓋率;④校企合作領域及主要內容;⑤學生參與頂崗實習情況;⑥接收企業投入資源情況;⑦與合作單位的平均合作周期情況;⑧每年接納頂崗實習學生單位比例;⑨校企合作成果;⑩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問題;11影響校企合作的主要因素;12促進校企合作的主要措施。
(三)企業調查主要內容
①單位行業性質及合作意向;②校企合作內容與成效;③接收學生實習補償機制;④合作意愿。
(四)教師調查主要內容
①專業校企合作內容;②專業學生參與頂崗實習情況;③專業教師掛職鍛煉情況;④簽訂書面協議開展校企合作情況;⑤專業校企合作成效;⑥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問題;⑦影響校企合作的主要因素;⑧促進校企合作的主要措施。
二、校企合作的地區比較分析
本文將分別從校企合作的廣度、深度、持續度和效度的若干重要指標進行地區間的比較分析。
(一)廣度
校企合作廣度用校企合作的企業數量、學生覆蓋率、專業覆蓋率、合作項目等來衡量。表2中頂崗實習百分比是指在合作企業安排了學生頂崗實習的學校數占被調查學??倲档陌俜直?;課程建設百分比是指與合作企業開展了課程建設工作的學校數占被調查學??倲档陌俜直龋粠熧Y建設百分比是指在合作企業安排了教師實踐的學校數占被調查學??倲档陌俜直?;企業投入百分比是指接受了企業的資金、設備投入的學校數占被調查學校總數的百分比;教學評價百分比是指與企業共同進行了教學評價的學校數占被調查學??倲档陌俜直龋谎芯繖C構百分比是指與企業共同組建研發中心的學校數占被調查學??倲档陌俜直取?/p>
(二)深度
校企合作深度用企業接收實習人數百分比、接收畢業生就業人數百分比、校企共同開發課程門數、企業兼職教師課時、企業接受培訓人次數、研發成果數量、校企研討交流次數等指標來衡量。表3中企業接收實習人數百分比是指合作企業在2013年所接收的實習學生人數占同年級學生總數的百分比;企業接收畢業生就業人數百分比是指合作企業在2013年所接收的畢業生人數占同屆畢業生總數的百分比;共同開發課程門數是指2012年—2013年學校與企業共同開發的課程門數;企業兼職教師課時百分比是2013年兼職教師所承擔課時數占學校年度內總課時數的百分比;研發成果數量是指校企共同研發項目數量(含授權專利數量)。
(三)持續度
校企合作持續度是通過學校所在地區是否成立了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管理或服務部門、學校所在地區政府是否出臺了促進校企合作的政策與措施、學校是否成立了校企合作領導協調組織、學校與企業的平均合作時間等指標來衡量的。地區成立管理部門百分比是指成立了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管理或服務部門的地區的學校數占被調查學??倲档陌俜直龋徽雠_政策百分比是指學校所在地區出臺了促進校企合作的政策與措施的政府數占被調查政府總數的百分比;學校成立領導組織百分比是指成立了校企合作領導協調組織的學校數占被調查學??倲档陌俜直?;學校與企業的平均合作時間百分比是指與學校合作時間在兩年以內、兩年以上的企業數分別占與學校合作企業總數的百分比。
(四)效度
校企合作效度是通過對校企合作的政府滿意度、企業滿意度、教師滿意度、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滿意度、促進就業滿意度等指標來衡量的。以上滿意度調查是對成立了促進校企合作機構或組織的地區、開展了校企合作的學校與企業、參與了校企合作項目的教師進行的。需要說明的是,①調查樣板設計所涉層次不一,調查越深入、越系統,分析更有針對性,數據才更具說服力和使用價值。②由于所采集數據不能完全保證問卷填答者完全是真實意愿表達,因此表中所列數據難免有偏差。通過對校企合作的廣度、深度、持續度和效度的各自若干指標的數據對比,可以看出,在國家加快發展職業教育的大背景下,政府對校企合作的引導和政策(或法規)支持保障力度不斷增強;學校在校企合作中的主體作用進一步凸顯;企業主動參與校企合作的積極性穩步提高。校企合作成效明顯,各地區之間校企合作水平差距逐步縮小。
1.各地區校企合作總體水平評價
綜合各地區校企合作的四個指標,本文認為東部和中部地區校企合作的總體水平(成效)略高(好)于西部地區,但同時西部地區存在有不少特色個案(學校、地區、合作企業)。對于職業教育發展不均衡地區和職業教育欠發達地區,需要通過“錯位發展、依托發展、外求發展”來促進職業教育的均衡發展,實施宏觀指導與放權相結合,分類指導、分區域推進的總體發展戰略,同時,需要進一步加強東、西部的對口支援。
2.四維度分析
(1)廣度。
就每1000名學生校企合作企業數(量)而言,東、中部地區高于西部地區;在學校統一安排、管理學生頂崗實習教學環節上,不同地區、不同學校存在較大差距;在學校與地區產業轉型升級銜接配套(服務)方面,地區之間、學校之間差距明顯;校企合作中,各學校在課程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開展了工作,但深度不一。
(2)深度。
本文認為,校企合作深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校企合作效度。校企合作深度與校企深度合作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校企深度合作是指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不僅是“結果”的合作,更是“過程”的合作,校企之間形成積極互利的關系。就調查數據而言,不能簡單地說地區之間、學校之間校企合作的深入程度存在差距,但在學生實習指導與管理、開發課程方式、兼職教師隊伍建設、校企研討交流形式與成效等方面,校校之間存在的差距是顯著的。
(3)持續度。
對已建立合作關系的企業而言,各地區校企合作持續度差距不大。但如果把學校規模、合作企業數量等因素綜合起來,其中的差距便會顯露出來。
(4)效度。
從效度數據對比來看,東、中部地區學校與教師對校企合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西部地區的學校與教師則對通過校企合作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促進就業有新的期望??偟膩碚f,校企合作成效顯著,政府、企業、學校、教師普遍對校企合作前景持樂觀態度。
三、問題與建議
(一)結合調查數據分析發現,我國職業教育快速發展,校企合作水平大幅度提升。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1.職業教育政策扶持力度不夠
有的地方沒有出臺相關政策法規,使得學校校企合作舉步維艱;有的地區雖然出臺了一些政策法規,但可操作性差,實踐中經常流于形式,或由于政策體系不完善,實踐中經常出現相互扯皮的現象。
2.產學研合作力度不夠
調查中發現,個別學校產學研合作仍是空白一片;有的學校剛剛起步;有的學校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合作研發水平偏低;有的學校尚未建立促進產學研合作的制度,或制度不健全。所有這些,在一定程度制約了教師成長,從而影響到學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促進地區產業轉型升級的功能的發揮。
3.校企融合度不夠
或者說校企合作水平偏低。這里面有政府政策扶持體系的原因,有學校主體作用發揮不夠、主動服務企業意識不強的原因,也有企業主導作用發揮不夠、參與校企合作積極性不高的原因。主要表現在:有的學校校企合作主要停留在安排學生到企業實習,似乎是把“包袱”丟給企業,而對于實習的聯管聯控則涉足太淺;有的學校與企業的合作項目單一,在為企業開展技術服務、培訓等方面下的功夫太少,因而時常會出現“有求不應”的現象,久而久之,連淺層的合作關系都很難維持。
(二)根據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共性問題,提出以下建議:
1.建立和完善政策扶持體系
《決定》中明確提出以“政府推動、市場引導”作為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基本原則,提到要“發揮好政府?;?、促公平作用,著力營造制度環境、制定發展規劃、改善基本辦學條件、加強規范管理和監督指導等”。各地區政府要本著最大限度發揮校企合作雙元主體作用,借鑒寧波市政府的做法,制定出符合本地區實際情況與需求的校企合作促進條例等系列地方性法規,正確引導校企合作的深入開展,在政府投入、稅收、招生、就業等方面建立和完善相關政策(或法規)體系,確保校企合作健康發展。
2.加大產學研合作力度
《決定》中指出,要“協調推進人力資源開發與技術進步,推動教育教學改革與產業轉型升級銜接配套”。學校要把產學研合作作為自身的一項基本功能,自覺、主動地開展產學研工作。首先,應建立起相關的激勵機制,調動教師積極性。其次,可采取校企共同申報不同層次的產學研合作項目、校企共同開展技術研發、校企共同組建技術中心等形式,把產學研合作工作做好、做實、做出成效。
3.加快校企一體化進程
關鍵詞:會議;教育;校企合作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4156(2012)08—110—02
一、會議業人才需求的特點
(一)人才知識結構的多樣化需求
會議活動的舉辦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從學科的角度來看,會議的有效和成功舉辦,需要大量涉及經濟學、管理學、營銷學、公共關系學、法律、心理學、建筑學、美學等學科領域的人才,此外,對于設有會議附設展覽或參觀考察的會議、由多個國家參與的國際會議等不同具體情況,還需要增加國際貿易、物流學、語言學、各國政治文化等相關專業的人才參與其中。
(二)人才技能水平的層次化需求
會議業人才需求呈現層次化。從等級上看,會議業既需要財務管理、法律、經營管理、計算機、語言等專業的高級復合型人才,也需要大量掌握商務禮儀和服務技能、從事勞動密集型工作的中低層次人才;從夠作形式來看,會議活動既需要掌握經營管理和項目策劃、全程參與和掌握會議進程的核心人才,也需要為會議的不同活動內容提品、服務和咨詢的輔人才和支持性人才?,F階段我國會議業在中低層次、輔助和支持性人才需求尚能滿足。而對于高層次、復合型核心會議人才的需求相對迫切。
(三)各類專業人才的階段化需求
會議的舉辦是項目管理過程,這一過程表現為前期的營銷策劃、中期的組織管理和后期的控制執行等不同階段的工作推進,而其最終結果則表現為由一系列既相對獨立又相互關聯的模塊化活動構成的會議日程或行程的完成和實施。在不同的階段,又分別表現為對勞務、信息、知識、技能等不同要素的選擇性側重。通常,在會議舉辦的前期,對人才的要求主要集中于會議項目的策劃和營銷能力;在會議籌辦的過程中,對人才的要求主要集中于組織管理能力、財務能力;在會議舉辦的后期,對人才的要求則主要集中于對計劃的執行能力和對現場各崗位和工作的控制能力。會議業的人才需求特點,決定了會議教育必須將會議理論與辦會實踐結合起來,通過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開展來實現。
二、會議教育校企合作現狀分析
(一)校企合作的層次低、形式單一
目前,我國會議教育校企合作的主要以會議現場勞動密集型服務工作的頂崗實習為主。由于會議活動的特點,使得提供服務的企業在會議期間產生大量內容簡單、技能要求不高的臨時崗位,工作人員僅需要短期培訓甚至不需培訓即可上崗,企業出于成本的考慮,只需在會前臨時補充人手。加之企業基于保護內部機密的考慮,也通常不愿讓學校方面介入其核心業務。這種局限于普通技能崗位的合作形式,讓校企雙方在相互的認識上都會產生一定的片面性。一方面,企業似乎只是滿足了臨時用工需求,而無法感受到學校在會議管理理論方面的優勢,甚至片面地認為校企合作唯一的益處就是獲得廉價的勞動力;另一方面,學生的實踐被動地配合企業,而與理論教學的進度脫節,學生對于行業的認識只停留在最表象的層面,容易產生滿足感或者消極情緒,影響其深入學習的積極性。
(二)校企合作隨機性強、缺乏互動
以簡單勞動為主要形式的會議教育校企合作,合作的達成相對容易,不需要校企雙方投入過多的成本來進行相互的考察、協商和工作培訓,往往由企業出于短期工作的需要主動提出,學校方面出于為學生提供實踐教學的考慮而被動接受,校企雙方沒有長期、穩固、持續的聯系,校企雙方呈現為隨機性、臨時性的勞資合作關系。這種合作形式簡單、初級,成本低廉、易于管理,但學校和企業缺乏更深層次的互動,效果也是流于表象。校企雙方在合作前不了解彼此的制度、文化和訴求,在合作后沒有通過充分的溝通和反饋審視自身的不足和改進方向,因而在校企合作之中,無法在合作中真正發揮和相互借鑒彼此的核心優勢。
(三)校企合作缺乏持續動力和實效機制
校企雙方在合作中各有各的立場、各有各的考慮,難以協調一致。在經濟利益與社會效益之間、工作進度和教學進度之間、管理權利與工作責任的關系之間、校企合作的具體內容方面,校企雙方都難免存在著分歧甚至對立。如果不能協調一致,則校企合作就沒有長期持續的動力。
國內會議教育的校企合作多為松散合作狀態。校企雙方通常只是簽署簡單意向,而沒有建立權責關系明確的校企合作機制,沒有完整的校企合作準則及實施計劃,合作過程中缺乏充分的協調機制,加之外部環境沒有明確的政策支持和激勵,校企合作關系比較脆弱,缺乏實效。
會議教育校企合作中出現的問題和不足,影響了行業的發展和提升,而問題的出現,不能簡單地歸咎于某一方面。合作的基礎應當建立在充分的溝通、深入的認識和高度的一致基礎之上。有效的校企合作需要兩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實踐探索。
三、會議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創新初探
(一)細分人才需求層次,明確人才培養定位
企業是人才的需求方,學校是人才的供給方,需求和供給應當基于共同的細分市場。企業根據自己的具體業務對于人才需求會有所側重,學校根據自己的辦學資源對于人才培養會有所定位。校企合作的有效開展,要求企業和學校都應當有選擇性地尋找相匹配的合作對象,并在相互深入了解的基礎上找到供需的結合點和合作的切入點。與臨時性的合作關系相比,相互認識和了解的過程,需要校企雙方都付出一定的成本,但是著眼于長期,校企雙方在人才培養和人才需求方面的匹配,是合作的重要基礎。
校企合作是建立職業教育創新體系和現代企業制度的必然要求。企業的經營管理、自主創新、產品質量和市場開拓需要職業教育為其提供高素質的人才保障,職業學校的專業設置、課程開發、師資培養和就業導向需要企業為其提供寬廣的實踐場所。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和全國職教會議精神,大力發展具有北侖特色的職業教育,適應我區經濟社會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的人才需求,促進職業教育服務新農村建設,現就“十一五”期間推進職業學校與企業合作辦學提出如下意見,請認真貫徹落實。
一、校企合作的主要任務
(一)在職業學校、企業內重點建設區級職教專業實習基地各10個和市級應用型專業人才培養示范基地各1個,創建市級職教現代化專業5個、省級職教示范專業3個,各街道、鄉鎮的農村成人學校都達到省級以上的辦學水平。
(二)年銷售收入億元以上或從業人數達到一定規模的企業都應當承擔與職業學校的合作辦學任務。提倡“職教專業與企業產業溝通,職校教學與企業生產結合”的校企合作模式,職業學校所設專業都必須與相應的企業建立契約式合作,以后新設置專業都必須為企業對口培養人才。
(三)規模以上企業主動引進職教資源培訓企業員工,對員工的學歷進修、技術合作、產學協作和科技進步等方面進行培訓。通過培訓與實踐,增強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企業每年培訓職工比例不少于總職工人數的40%。
(四)在校內培養200名左右“雙師型”專業教師,在企業聘請100名左右的“技師型”兼職教師。職校畢業生“雙證書”率在95%以上,中級工在65%以上,就業率在98%以上,為北侖區域各企業培養10000名左右的產業工人。
(五)溝通職業學校、社區(村)和企業的多方合作渠道,全區8所農村成校都能與企業、社區(村)建立合作,按社會主義新農村要求,全面普及農村職業教育,全區年培訓人數在6000人以上,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在13年以上。
二、校企合作的主要方式和途徑
1、組建校企合作型職業教育集團。按照平等自愿、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原則,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職業教育機構、行業協會和企事業單位均可成為集團的理事單位。理事單位在集團章程的指導下,通過協作、參股、轉讓、托管、租賃、捐贈等多種方式,發揮理事單位各自優勢,走出一條多方參與、專業引領、資源共享和低投入高產出的職業教育發展新路子。
2、校企聯合共建專業實習基地。一是企業給職業學校以儀器、設備和技術的支持,建立“教學型”校內操作基地。二是根據企業生產和學校教學的實際,在企業車間設立“產教型”校外實習基地。校內操作基地以職教教學大綱為主體,注重學以致用,專業技能操作課占總課時的45%以上;校外實習基地主要接納職校學生的實習,也可面向社會開展有償服務,集教學、培訓、服務和職業技能鑒定等多種職教資源于一體。
3、校企聯合培養“雙師型”專業教師和“技師型”兼職教師。職業學校專業教師每年至少有1個月時間到企業實踐,合作企業的工程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要盡力為職業學校擔任專兼職專業課教師或實習指導教師。職業學校中實踐性較強的專業教師,可申請評定專業技術資格,也可申請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
4、校企聯合培訓企業員工。職業學校要努力幫助合作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職業教育與培訓,派遣教師授課,并提供教學場所。在企業中建立工學結合的文化教育和技術培訓體系,不培訓不上崗,不培訓不晉級,加快培養高級技工和技師,建設學習型企業。
5、促進校企多元合作。不斷推進辦學機制創新,積極吸納境內外企業資本、資金和設備,探索以公有制為主導、以行業協會為依托、以校內外實訓基地為平臺的校企辦學機制。支持企業在整合企業資源或盤活職教資源的基礎上,興辦或合辦職業學校與職業培訓機構。推動公辦職業學校與企業一體化辦學,形成前校后廠(場)、校企合一的辦學實體。
6、大力發展農村職業教育。整合企業和農林、科技、教育等部門的力量,對農民普遍開展適合當地生產需要的實用技術培訓,促進農民生產生活技能的提高。利用各成校和農村中小學資源,結合課堂教學、企業參與、遠程教學等形式,擴大培訓規模,發展一批農業產業、培訓一批農村干部、樹立一批農民致富典型。
7、建立“契約式”合作關系。職業學校(成校)與企業、企業與社區(村)、社區(村)與職業學校(成校)相互之間通過簽訂契約,以確保各方合作目標穩定、內容確定、權益共享、成效顯著。有關部門要通過成立職教集團或校企合作聯席會議等辦法,督查學校、企業、社區(村)按契約規定進行合作。
三、積極為校企合作提供保障措施
8、成立區職業教育聯席會議制度。在區委、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的統一安排下,召集區有關職能部門,健全落實區職業教育聯席會議制度,做好對校企合作辦學工作的規劃、協調、指導和服務,根據職能分工,共同解決校企合作辦學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問題,使我區職業教育的校企合作工作不斷向規?;?、規范化方向發展。
9、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力度。逐年提高職教經費在教育投入中的比例,20*年起區財政安排200萬元的職業教育發展專項資金,以后每年增加100萬元,主要用于校內操作場地、市級示范基地等建設,城市教育費附加中的30%作為職教經費,主要用于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鼓勵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公民個人捐資捐設備,對通過政府部門或非贏利組織向職業教育的資助和捐贈,按規定享受稅收優惠政策。
10、勞動保障、人事和工商等部門要指導企業認真落實“先培訓、后就業”、“先培訓、后晉級”的規定,落實就業準入制度。從取得職業學校學歷證書、職業資格證書和職業培訓合格證書的人員中優先錄用。用人單位不得違反規定隨意招錄未經職業教育或培訓的人員。
11、依據“一般企業按照職工工資總額的1.5%足額提取職工教育培訓經費,從業人員技術要求高、培訓任務重、經濟效益較好的企業,可按2.5%提取”(國發〔20*〕35號)的規定,足額提取企業職工教育培訓經費,企業新上項目都要安排員工技術培訓經費。企業也可委托職業學校,將提留的職工教育經費,用于企業員工的培訓和實習基地建設。對未完成教育培訓任務的企業,將在區政府的政策扶持經費中扣除相應的職工教育經費,專門用于職業教育。
12、與職業學校合作的企業要接受與本企業生產經營相關的職校學生實習和教師實踐,并安排高水平的技師和工程師進行“傳、幫、帶”,由此造成的消耗性支出從本企業所提取的職工教育經費中列支。對支付實習學生報酬的企業,經認真核算,稅務部門應給予相應稅收優惠。為支持合作企業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發展,開展區級基地評比,并實施動態管理考核,對培訓實績突出的基地,區財政給予每家企業50萬元左右的獎勵,其中10%獎勵給企業經營者。
13、改革教學方法,采取靈活的學制和學習方式。積極推行學分制等彈性學習制度,為企業員工和學生半工半讀、工學交替、分階段完成學業等創造條件,進一步增強職業教育的辦學活力。要組織實施職業分類,研究職業技能標準和相關的行業標準,建立和完善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推動職業學校職業技能鑒定和證書頒發工作。
1、經管專業成人教育校企合作有利于學校發展和教師業務水平的提高首先,校企合作有利于學校招生就業工作的開展。經管專業成人教育的校企合作,既讓學生可以獲得文憑,又能令學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使得學生畢業后,直接就能適應企業的工作崗位,節省了企業的用人成本,也提高了企業對學生就業的滿意度,從而可以促進學校的招生工作。其次,校企合作能真正實現專業的課程改革。在校企合作過程中,學校要充分考慮企業用人特點,進行理論和實踐一體化教學,增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以培養出企業滿意,社會滿意的有用人才,真正實現專業的課程改革。最后,校企合作有利于師資隊伍的建設。通過校企合作可以為教師提供到企業實習、見習、調研等機會,從而提高現有經管專業成人教育師資的整體水平??梢哉f,通過校企合作,可以促進教師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
2、經管專業成人教育校企合作有利于企業發展企業是學校培養應用型成人教育人才的合作者,也是人才的使用者和評價者,企業更有可能成為校企合作培養模式的開發者和創新者。經管專業成人教育校企合作過程中,學校結合企業的實際需要,制定專門的教學計劃,調整課程設置,增加應用性強的專業課。通過校企合作,可以為企業成長儲備人才,提高企業員工的學歷水平和綜合素質,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創造更好的經濟效益。
二、經管專業成人教育校企合作的構建
1、樹立經管專業成人教育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新理念教育觀念是教育制度變革的前提,構成教育制度的價值基礎,是教育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社會對經管專業成人教育的理解還存在局限性,認為單純是教育系統的責任,這就造成了高校專業設置與經濟發展需求的不匹配,畢業生就業率不高和“用工荒”的矛盾。而解決矛盾的重中之重就是要樹立經管專業成人教育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新理念,將經管專業成人教育與社會經濟發展緊密結合在一起,把高校與企業作為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促進經管專業成人教育的發展。
2、根據不同的專業,選擇合適的合作企業經管專業成人教育校企合作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就是根據不同的專業,選擇合適的合作企業。選擇合作企業的時候,首先要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些合適的企業,將這些企業的信息進行分析整理,以激發學生進行深入細致地研究和實際操作的興趣。其次要考察企業的綜合實力。校企合作需要企業具備完善的設備、充足的場地、經驗豐富的師傅以及為實習生提供必需的生活設施等。這是校企合作教育取得良好成效的保證。
3、建立科學完善的專業課程體系要保證經管專業成人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的有效開展,就必須實現學員學習培訓與企業生產實際的有機結合。其中專業課程是實施人才培養的主要載體??茖W完善的專業課程體系建設過程中,要將企業對人才的崗位能力、職業素質和綜合素質的具體要求融入進去,在人才的培養過程中體現出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的崗位針對性和職業能力導向性。具體地,重點要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要使培養的人才具有適應崗位的專業技能和知識拓展的能力,在結構上要加大實踐性教學的比重,使培養的人才具有專業經驗和實踐能力。
4、建設雙師型師資隊伍在經管專業成人教育校企合作過程中,要建立一支雙師型師資隊伍。一方面,通過校企合作可以為教師提供到企業實習、見習、調研等機會,使教師真正了解企業,獲取解決企業實際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還可以利用校企合作的機會,聘請一些既有豐富實踐經驗又有較高理論水平的企業專業技術人員來校舉辦講座或兼職授課,搭建學校與企業間人力資源相互溝通的橋梁,以此通過師資隊伍的建設,提高經管專業成人教育的教學水平和質量。
5、制定科學合理的質量評價標準要設立和健全專門的教學督導機構,完善教學質量管理監控保障體系,對經管專業成人教育實行教學全過程的檢查和指導。學校、企業和社會共同參與評價體系的構建,要制訂學校課程學習成績評定、企業對學員職業能力評價和社會各類技能認證機構的社會化認證相結合的評價體系,多方面綜合形成相對客觀的評價體系。通過制定科學合理的質量評價體系,可以鼓勵學員積極參加學習,最終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6、爭取政府支持,提供校企合作保障機制校企合作在許多國家得以發展,與政府的支持是分不開的。政府通過宣傳倡導,來引導校企合作,同時運用財政資助和設立科研基金等政策法規來保障校企合作的順利發展,還可以通過數據咨詢、政策咨詢、技術咨詢等手段在校企合作過程中穿針引線。由此可見,政府的支持,可以為經管專業成人教育校企合作提供保障。
三、結語
一、高職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重要性
1.高職教育校企合作有利于實現人才培養的目標
高職教育的目標就是解決將人力資源轉化為社會生產力的問題。高職學校培養人才的目標有四大特征:人才層次的高級性、人才類型的技術性、知識和能力的應用性、職業崗位的基層性。為了實現這樣的人才培養目標,學校就要結合社會的實際需要制訂一個以應用能力培養為主線的人才培養模式。而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來自企業,人才培養的主要目標就是為了滿足企業的人才需要。校企合作的模式直接將企業對于人才的訴求告知學校,企業直接參與進學生的培養過程中,有利于高職教育培養人才目標的實現。
2.高職教育校企合作有利于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
我國現在的經濟發展模式正在向新型工業化道路邁進。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實現,一方面依靠科技,另一方面就要依靠我國巨大的人力資源。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實現需要各方面的高技能的人才,但是目前我國技能型人才嚴重缺乏,究其原因就是學校教育的不實用性。技能人才的嚴重缺乏給我國的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損失,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勞動生產率低;產品質量差;失業率高;科技轉化為生產力的水平低,科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低。人才的培養在于教育,為了解決我國經濟發展對高級能人才的需求,校企合作是必經之路。
3.校企合作是高職教育堅持以就業為導向的必然要求
就業是民生之本,高職教育以就業為導向不僅關系著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同時也關系著人民的利益。首先,以就業為導向,有利于把握學校的發展觀;其次,以就業為導向,有利于高職學校在經濟發展的高壓下生存;最后,以就業為導向,有利于推動高職學校的教育改革。學校要想獲得高就業率,就要培養適合經濟發展的高技能人才,對人才有巨大需求的就是企業,所以為了實現高職教育以就業為導向的目標必須借助于校企合作。
二、高職教育校企合作的模式
1.校企互動合作模式
校企互動合作模式就是高職學校為企業培養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和應用型人才,同時企業幫助高職學校改善辦學條件,企業也可以借助高職學校人才培養的優勢提高自己員工的素質,增強綜合競爭力。這種合作方式有利于企業和學校雙方面受益,讓兩者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系統,最大限度地調動雙方的積極性。
2.企業配合式合作模式
在企業配合式模式下,企業只起到配合高職教育的目的,也就是在學校提出要求的情況下,企業提供相應的條件或者人才資源幫助學校完成教學計劃,例如,提供設備或者資金幫助學校建立人才訓練基地,或者利用企業資源建立校外實訓基地,讓企業的專家擔任教師等。在這種模式下,人才培養的目標和計劃都是由學校提出的,企業只起到配合的作用,這是目前我國高職學校校企合作采用的主要模式。
3.校企實體合作型模式
校企實體合作型模式就是企業采用多種形式向高職學校注入股份,合作辦學,注入股份的形式大多是設備、技術、師資等。在這種合作模式下承擔決策、計劃、組織、協調等工作,直接參與人才培養的過程,將高職學校的人才培養作為自己工作的一部分,實行整體參與和企業學校一體化的管理。
4.企業員工培訓中心模式
企業員工培訓中心模式就是企業把在職高級應用型人才培養基地設置在高職學校內部,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開展在職人員的培訓工作,為企業培養高技術型的人才。同時企業從在職培訓人員的工資中抽取一部分投入到學校中,這樣不僅企業能在高職學校的培養中受益,學校也能獲得充足的資金來改善自己的教學基礎設施,提高師資力量。
三、高職教育校企合作存在的問題
第一,層次定位不準。按照校企合作的緊密程度來分,校企合作可以分為以下三個層次:一是淺層次合作,就是學校按照企業的需要設置專業,在企業中設置實習基地;二是中層次合作,就是學校向企業提供咨詢、培訓等服務,根據企業的需要培養人才;三是深層次合作,就是學校針對企業的需要進行科學研究,然后將研究成果轉化為企業資源,企業也向學校進行投資,真正實現企業和學校的利益共享。在現階段的校企合作中,企業一味追求高層次的合作,忽略了發展的平衡性。第二,地域發展不均衡。目前高職教育中的校企合作地域發展不均衡,校企合作和社會經濟發展狀況有著密切的關系,在經濟發展狀況好的區域企業資源眾多,有利于校企合作的實現,校企合作率比較高;在經濟發展狀況差的地區,企業的數量少,校企合作實現率低。第三,目標性不強,穩定性差。高職教育的目標應該是培養適合當地經濟發展的應用型人才,但是在現階段,由于高職學校的辦學條件差,對高職教育的理解不深入,導致校企合作的目標性不強。同時,校企合作是學校和企業雙方的事情,是基于互惠互利的基礎之上的合作,在企業沒有辦法從校企合作的過程中獲益的時候,校企合作的關系就會破裂,因此校企合作的穩定性不強。
四、完善校企合作模式的對策
關鍵詞:職業教育校企合作體制機制校企關系
前言
進入新世紀以來,貴州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在貴州各級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動下,開展了廣泛、深入的實踐探索,涌現了大批具有特色的經驗和做法。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成為決定職業教育改革方向和發展的根本舉措,成為提高職業教育質量、形成貴州職業教育特色的關鍵。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核心就是推動學校與企業聯合辦學,實行校企合作。
當前,校企合作中遇到了一些亟需解決的難題:(1)從學校層面上看,職業學校千方百計尋找各種途徑和方法與企業加強合作。然而,職業院校與企業的合作基本停留在解決部分學生就業或實習這種淺層次的合作上,職業學校無法協調好與企業、行業的關系,尚不能真正建立起深度合作的長效機制。(2)目前已形成的校企合作中,大多都是學校為求生存、求發展和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而主動向企業界尋求合作伙伴,主動來尋求與學校合作辦學的企業少而又少,多數企業給予學校的資助,亦都停留在項目支持、實習基地提供、員工培訓的合作。
一、中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體制機制發展趨勢
(一)在合作的功能定位上,,由單純面向企業用人需求向服務區域經濟整體需求發展。職業教育要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需要。這一理念已經被越來越多的職業教育工作者、職業實踐者所認同和接受。職業教育源于經濟發展的要求,在人才的培養上始終圍繞經濟發展的需求,兩者互聯互動。因為經濟發展水平決定著職業教育的規模和速度,產業結構決定著職業教育的專業設置和課程結構,經濟技術結構制約著職業教育的層次結構。
(二)在合作的程度上,由松散合作向緊密合作發展。近年來,校企合作不斷出現新的形式,如股份型校企合作、校企實體合作、基地型校企合作等,這些形式與以往的實習實訓合作、課程開發、訂單培養等形式相比,已經發展到雙方共建合作機構、共建合作實體、共建人才培養基地、共建合作基金或獎勵基金等多種模式、從而使企業與職業學校的關系更加緊密。
(三)在合作的形式和規模上,由單一學?;蚱髽I為主的合作向以群為主的多對多的聯盟方向發展。以群為主的聯盟打破了傳統的單一校際合作或校企合作模式,合作單位更加廣泛,并形成了多級的合作關系,提升了聯盟成員的競爭優勢和資源互補優勢,既能發揮學校和企業的優勢,又能共同培養社會與市場所需的人才,構筑了更大的校企合作平臺。
(四)在參與合作的企業類型上,由以大型企業為主向大中小型企業共同參與的多樣化方向發展。隨著校企合作程度的加深和以群為主的聯盟合作形式的開展,職業學校與企業合作的形式更加靈活!有效,各種規模的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來選擇參與方式,中小企業參與合作的機會增多了。
(五)在合作的內容上,由以滿足課堂向滿足崗位需求發展。合作內容的應用性逐漸增強,越來越貼近崗位實際工作過程,使專業與產業一企業一崗位對接。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從而創新教學環境、課課程體系、教材建設、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增強了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的針對性和適應性。
二、中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體制機制存在問題與分析
(一)對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認識還沒有達到應有的高度。政府、職業學校和企業各方在校企合作的認識上還局限于教育內部,表現為:參與校企合作的政府是以教育部門為主,由教育部門單方面推動校企合作,帶動和引導其它部門參與;職業學校是校企合作中的主角和推動者,由職業學校帶動和引導企業,企業多認為校企合作教育內部的問題,它會在利益的“標尺”下決定其是否參與校企合作。
(二)職業教育校企共同主導的宏觀管理體制框架還沒有形成。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本質的體現,是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根本和關鍵,它涉及到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評價等多個方面,涉及到教育、行業、財政等多個部門,需要建立一套較為完善!較為規范的管理體制,以達到部門間的分工協作”現行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管理體制還存在著條塊分割、部門分割和職能分割等問題。
(三)職業教育校企共同主導的合作機制還沒有建立。從目前的校企合作總體情況來看,合作是以職業學校主導、以情感聯絡為主的淺層次合作在職業教育中實施校企合作是一項龐大而復雜的工程,需要結合不同產業的需求,規劃和設計完善的運行機制,協調政府!行業!企業和職業學校的關系,建立靈活的結合機制。
(四)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相關制度法規不健全。目前我國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制度環境和政策環境還落后于實踐的需求。在我國,關于校企合作的法律看似很多,但這些法律法規多偏于政策性規定,可操作性不強另外,很多的規定單位過多!效力層級太低,內容重復而且沒有針對性,真正與校企合作直接有關的法律法規很少。
(五)校企合作缺乏起協調服務作用的第三方。校企合作是學校和企業兩個利益主體之間的合作,應有第三方進行協調、監督、評價和服務,保證校企合作順利進行在目前的校企合作中,還沒有任何組織和機構起到第三方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