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25 09:51:4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護理風險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一般資料
采用等組實驗法設計,選擇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在我科住院分娩的患者產婦1638例作為觀察組,年齡20~44歲,平均年齡(26.05±1.15)歲。其中初產婦1068例,經產婦570例,陰道產1320例,剖宮產318例。將2011年4月至2012年12月期間的產婦1626例設為對照組,年齡21~43歲,平均年齡(25.98±1.20)歲。其中初產婦1060例,經產婦566例,陰道產1316例,剖宮產310例。兩組年齡、分娩方式、病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科護理人員共32人,均為女性。學歷:本科(含在讀)12人,大專(含在讀)15人,中專5人;職稱:高級2人,中級10人,初級20人;年齡:40歲以上5人,30~40歲8人,30歲以下19人。
(二)方法
1.對照組
采用傳統的護理質量管理模式,以護理服務項目為評價對象如特、一級護理,危重病人護理,病房管理等。科內設立質控員,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質量檢查為主要模式。
2.實驗組
采用改革后的護理風險管理模式,以評價醫院護理質量管理體系以及護理工作質量指標(基礎護理14項和??谱o理47項)、患者滿意度為標準??苾热巳耸琴|控員,針對科內的患者、工作人員、探視者可能產生傷害或不良結果的潛在風險,進行識別、評估和區分風險或不良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嚴重程度和頻率,而采取正確行動為主要模式。
(1)風險識別:①患者風險識別:將當天入院、婦產科常見危重癥(如宮外孕、產后出血、羊水栓塞、子宮破裂、臍帶脫垂、新生兒窒息等)、大手術患者、診斷不清、治療效果不佳、潛在安全隱患(如跌倒、墜床、自殺傾向等)的高?;颊咴O為重點監控對象。②工作人員風險識別:將護理隊伍中的低學歷、低職稱的護士人員視為臨床經驗欠缺,加大婦產科臨床護理的不安全因素。③探視者風險識別:攜帶危險物品如玻璃、利器、易燃物品等進入病房的探視者以及精神異常、醉酒等神志不正常者,不遵守探視制度、非探視時間留院過夜者,視為安全隱患。
(2)風險評估:①制定評估護理風險的監控內容,列出重點監控的基礎護理指標和??谱o理質量指標:藥物使用錯誤、高危藥物外滲、輸血反應、患者跌倒、運送意外事件、深靜脈血栓形成、醫源性皮膚損傷等定為基礎護理評價項目,以及產房產后出血、產后脹痛和陰道分娩尿潴留等定為??谱o理評價項目。②設立從事婦產護理專業的各級護理人員考核指標,根據能力審核準入資格。責任護士應具備:熟練完成各項基礎護理和部分??谱o理工作,準確執行醫囑,正確實施治療用藥和護理,觀察記錄患者的反應等條件。輔助護士應具備:協助完成生活照顧性基礎護理及非技術性護理工作,測量和記錄患者生命體征、物理降溫、準備各類護理技術操作的物品等能力。
(3)風險處理:①建立三級質控網:科內建立以護理組長為核心的三級質控網:一級為責任護士和高級責任護士自控,即對自己的護理工作進行自查、自糾;二級為護理組長督導,即對責任護士的護理工作進行檢查和督導;三級為護士長監控,即制訂科內各項工作的流程、考核標準和工作內容,每日檢查和指導責任護士的工作,每周進行護理查房一次。②實施前瞻性管理:根據《廣東省醫院臨床護理質量評價指南》(粵衛函〔2010〕244號)中的助產??谱o理質量指標,設立質控標準,落實非懲罰性不良事件報告制度,在醫院建立的信息網頁中填報《不良事件報告表》,對發生的不良事件進行綜合分析,從“人”“機”“物”“環”“法”5個方面,確定近端原因,分析事件的相關因素,分享經驗和教訓,及時糾正行為偏差??苾犬斣聟R總不良事件的信息,針對發生的可能性、嚴重程度、頻率等特點,找出事故根由,進行整改,如增加設施、改善條件、優化流程等,避免更嚴重或更廣泛的失誤,并作為科內下月護理風險監控的重點指標。③實行護士層級管理:以責任護士雙班制,新老搭配,實現護士分層級管理,建立護士長一護理組長一責任護士一助理護士為層級框架,所有護士排班按A,a、P,p、N,n雙班模式,由上級護士(A、P、N)擔任當班組長,與下級護士(a、p、n)搭班,實行層級幫帶。④建立護士核心能力培訓制度:根據護士的不同職級、崗位、職責和權限等,制定產科護士N1、N2、N3等級的核心能力培訓計劃,通過完成查房、會診、病例討論等形式提升各職級的護士??颇芰唾|控水平。
3.管理效果評價:
(1)基礎護理質量指標評價:統計兩組患者6項基礎護理高風險項目:藥物使用錯誤、高危藥物外滲、患者跌倒、運送意外事件、深靜脈血栓形成、醫源性皮膚損傷等發生例數。
(2)專科護理質量指標:統計兩組患者3項產科高風險項目:產房產后出血、產后脹痛和陰道分娩尿潴留等發生例數。
(3)患者滿意度比較:使用我院護理部制定的滿意度調查表,在患者出院前1d進行問卷調查,統計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二、結果
1.1一般資料
1.1.1患者情況選取2012年8月~12月實施風險管理前于我科接受手術治療患者180例作為對照組;選取2013年1月開始實施風險管理1年后,于2014年1月~5月于我科接受手術治療的210例患者作為觀察組。
1.1.2護理人員情況我院手術室護理工作者20例,其中男4例,女16例,年齡19~37歲,平均年齡(27.6±2.3)歲;其中護士10例,護師8例,主管護師2例。
1.2方法
以科室為組成單位,推舉護士長為組長,建立風險管理小組,護士長、小組長、小組成員構成三層管理體系,形成對臨床護理風險的管理及管控,風險管理小組負責及時掌握各類護理信息,召開會議,管理日常工作和總結,提出改進舉措,護士長則對總結之后的護理風險信息及時上報,采取實際對策;在工作中,將風險教育以及法律意識都納入到護理工作者的培訓教育中,加強對護理人員護理安全責任的教育,通過邀請相關專家來我院講座,促進護理人員對有關案例的討論,深入了解風險事故,提高風險意識;對我科室近些年來在護理工作中出現的風險事件進行深入剖析,加強對護理人員專業知識的培訓,使護理工作者在實際護理工作中可以精準判斷風險因素,并能夠自主采取相應的解決對策,降低風險事件的發生率;根據本科室日常工作特點以及常見風險建立相應的應急預案,要求人人必須掌握,并能實際操作,遇到風險事件的發生可以及時、有效處理;構建不以責任追究為目的的不良事件報告制度,鼓勵工作人員對發生的不良事件上報并針對問題制定相應、可的對策,進一步減少風險事件的發生。
1.3觀察指標
①患者護理質量各項指標;
②患者對護理工作者工作質量評分,內容包括責任心、服務態度、溝通能力以及操作熟練情況,每項25分,共計100分;
③護理工作者風險意識評分,內容包括風險管理、風險因素的認識,風險管理態度以及應急能力,每項25分,共計100分。
1.4統計學方法
計量資料用平均值±標準差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數據處理應用SPSS17.0軟件。
2結果
①護理質量:患者投訴情況、護理不良事件發生情況以及滿意情況應用后均優于應用前,組間數據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
②工作質量:護理工作人員在責任心、溝通能力、服務態度以及操作熟練程度方面評分應用后均顯著高于應用前,P<0.05。
③風險意識:護理工作者對于風險管理、風險因素的認識,風險管理態度以及應急能力應用后均較之于應用前顯著提高。
3討論
1.1一般資料
分析研究本院2012年4月~2013年5月實施的風險管理前后收治的240例擇期手術治療患者,男140例,女100例,年齡13~73歲,平均年齡(43.0±5.1)歲,所接受手術治療類型:消化道出血、腎結石、膽結石、乳腺癌、腸套疊、腸梗阻、結腸癌、胰腺癌等。
1.2方法
1.2.1建立風險管理小組
醫護人員擔當護理小組組長,建立風險管理小組,小組人員由責任護理人員以及護理組長等組成,詳細規定風險管理小組的具體職責,并按照具體內容實施,評估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以及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總結提出相應的改善措施。
1.2.2建立完善的護理管理制度
明確護理工作中各項制度內容,如不良事件發生后要立即上報,若不然應采取強制的懲罰措施;針對積極上報者,可采取相應的鼓勵措施,可有效保證風險管理的實施,提高風險管理制度實施效果。
1.2.3提高醫護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
定期組織醫護人員進行培訓,并對醫護人員進行必要的理論基礎培訓,鍛煉醫護人員的具體實踐操作水平,增強其責任感以及法律意識,保證醫護人員能熟練相關業務操作。分析近期發生的醫療糾紛事件,明確發生的原因,提出相應的防范措施,每個月組織質控小組進行巡房檢查,明確患者的具體病情,評估潛在的護理風險,并對患者進行必要的健康教育,責任醫護人員應按照規范要求對患者實施一系列的護理措施,評估護理質量,提出對應的改善措施。
1.2.4做好病房護理工作
為了保證病房護理安全,可通過建立醒目的標識牌,提醒患者防滑防燙。監控病房的濕度溫度,保證患者處于舒適的病房環境中,定期對病房環境進行消毒,保持病房環境的干凈整潔。醫護人員嚴格遵循病房探視制度,盡量減少探視,保證患者足夠的休息,有利于患者身體健康的早日恢復。同時應該注意保持病房絕對的安靜。
1.2.5建立合理的排班制度
根據醫護人員的年資以及護理技能水平,建立合理的排班制度,針對人力資源缺乏的班次,醫護人員可通過合理安排,保證在突發急診以及患者人數增加下人力資源充分調動,保證護理工作安全順利進行,減少醫療事故發生。
1.2.6外科手術管理
在外科手術治療時應將工作重點放在預防上,監控手術治療情況,防止手術意外發生。術前有必要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明確患者具體情況并制定合理的護理方案,術前詳細檢查術中可能會使用到的儀器,保證儀器的安全無菌;巡回護理人員應提高儀器的操作水平,仔細認真填寫護理單;嚴格實施手術室質量監控,組織定期考核調查,分析手術室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善措施,提高手術治療以及護理水平。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實施前,護理風險事故發生17例,所占比例為7.1%,護理質量滿意率為70.8%(170/240),實施護理風險管理后,護理風險事故發生5例,所占比例為2.1%,護理質量滿意率為98.8%(237/240),與實施前相比,護理風險事故發生率明顯減少,護理質量滿意率明顯提高,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當前經濟社會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健康知識以及法律知識的認知不斷提高。臨床在實施護理工作時,為了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護理需求,醫院對醫護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護理要求。醫護人員在實施工作時,進一步提高護理質量,減少護理風險,和諧護患關系,保證護理安全是當前臨床護理重點。護理風險是指在護理實施過程中,評估醫護人員、患者以及探視人員可能造成的風險事故,提出相應的措施改善。風險管理的基礎為預防,評估可能發生的事故,提出相應的處理措施。護理工作是保證臨床治療順利進行的關鍵,且具有一定的實施難度以及風險,尤其是疾病種類多而繁雜的外科科室,則具有更大的護理風險。加強護理風險管理,醫護人員接受相關培訓,提高醫護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做好護患溝通交流,正確患者的支持,有利于患者積極配合治療以及護理,并針對護理工作中存在風險采取對應措施進行改善,可有效減少護理風險發生,提高護理滿意率。本次研究中,實施后護理風險發生率明顯下降,且護理滿意率明顯提高,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4結語
參與本次調研的昌化人民醫院和於潛人民醫院均位于浙西山區,2012年通過浙江省二級乙等醫院評審,分別有內科、外科、婦產科病區和急診、手術供應室共6個護理單元。護理單元與設備科之間無電子信息平臺,并且因人員理念等原因,在設備使用管理中就存在較多問題。因此護理單元設備風險管理要借鑒上級醫院的先進管理理念,但在管理模式不可生搬硬套,需要因地制宜,持續改進是關鍵。通過2011年8月—2014年8月共3年的聯合探索,2家醫院完善了醫院設備管理制度,設備科根據臨床需求采購護理設備,避免了浪費和重復采購。定期維護保養,設備故障明顯降低。通過改進工作流程,增加了設備技術人員的責任心和職業自豪感,績效有據可查。同時提高了醫護及設備技術人員的風險意識和預見、防范能力;醫護同時培訓,不僅降低了設備臨床使用風險,更密切了醫護關系,更有利于患者管理。設備培訓納入在職繼續教育,進一步優化了護士知識結構,提升了護理安全性。自護理單元加強設備管理以來,未發生設備故障引起的醫療糾紛,吸引和留住更多的患者在本地醫院,2011年平均病床使用率95.7%,2012—2013年平均床位使用率為106.5%。與改進后相比,改進前因設備故障引發的各類事件比改進后高2.81倍;設備管理改進后故障引起的事件發生概率下降了64.5%??梢娫O備風險管理對策行之有效。同時提高了醫護及設備技術人員的風險意識和預見、防范能力,設備意外事件漏報率下降85.0%,提升了護理安全性。改進前2家醫院由設備引起的醫療糾紛發生了3起,賠款數額近百萬,改進后未發生設備故障引起的醫療糾紛。由此可見,護理單元做好因地制宜的設備管理,可以為醫院創造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時也清醒地認識到設備風險管理中還有很多環節需要繼續完善和提高。如設備管理和技術人才培養問題。2家醫院設備管理人員普遍存在年齡偏大,專業人員奇缺,業務水平低下等現象,導致眾多設備報廢、維修時間長、修好率低、維修成本高的現象發生。在實踐過程中,還發現各相關科室的協調仍需加強,護理是醫療重要組成部分,醫生的設備管理理念需要進一步更新等。
2調研方法
2011年8—10月對2家醫院做了設備儀器數量和使用情況及護士、設備技術人員風險管理意識和存在問題的調查統計,2011年11—12月制作魚骨分析圖,尋找問題環節,制定對策;2012年1—12月應用PDCA思維模式不斷改進,包括多形式培訓、使用維修三聯單等;2013年1月—2014年8月每季度進行總結,找出具體操作中反復的問題,持續改進。
3設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3.1規章制度不健全
管理者普遍重視人員的管理,輕視對物的管理,醫療器械安全性和應用質量是醫療質量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常常被忽視,更導致防范制度執行力度不夠。如未認真履行設備相關的計量檢定及年檢檢定按期確認,可能存在設備未定期進行計量檢定或超年限使用。而現在患者自身保護意識增強,對一些設備上的計量合格證、檢定合格年限等標記相當重視,從而容易引起醫療糾紛。
3.2醫務人員設備風險意識薄弱
護士長在平時的護理質量考核中,對護理人員的專業理論及操作技術抽查多,而對設備使用的相關知識抽查少,導致護理人員在這方面的知識缺乏和意識淡薄。如大多數護理人員對設備保養和維護意識淡薄。保養和維護不當,導致設備性能退化、故障或損壞,設備帶病工作是風險的又一大來源,既傷害了患者,也影響了醫院的效益和形象。更有一些醫生對于設備風險缺乏整體意識,認為儀器使用管理是護士的責任,于己無關,對儀器性能不學習了解。這種思想不僅影響了醫護之間的關系,還容易做出錯誤的判斷和指令。
3.3設備科被動工作
護理單元有故障報告才予以維修,定期檢查流于形式,軟件資料不完整,一旦發生投訴糾紛,無據可依。
4設備風險管理的對策
4.1健全規章制度
4.1.1建立人員培訓、考核和認證制度和采購制度,建立崗前培訓和操作上崗制度,推行器械使用前檢查制度。這種院內的“用前檢查”和使用培訓及操作上崗制度的逐步實行和推廣,有助于器械應用質量的提高,降低風險。
4.1.2對設備使用質量控制所涉及的人員、使用規范,設備科和護理單元共同制作操作規程、使用指南及手冊。嚴格定期進行計量檢定和預防性維護。及時張貼鑒定合格標記,對破損的標記及時補貼,對檢定即將到期的設備及時與相關部門聯系,重新檢定,合格者換貼新標記,確保醫療設備的完好可靠性。
4.2增強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
4.2.1加強相關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和培訓。護理部每年不定期組織護士長風險管理學習,特別是對新上崗的護士長。要求護士長具有分析設備臨床使用的風險認知能力,并對護士進行培訓。護理單元將設備使用的相關知識納入科室的業務培訓計劃中,對科室一些高新技術的設備,指定專人進行重點培訓,讓其在臨床上發揮骨干和業務指導作用;對科室現有的設備及急救設備進行全員培訓,達到人人過關,要求熟練操作,能正確維護和使用,并在日常工作中經常抽查和考核,以了解護理人員的掌握程度。
4.2.2對護理單元的所有設備儀器進行分類,編號,在應用前進行全面的風險因素評估,查找可能發問題的環節,制訂有針對性的護理防范措施。
4.2.3一些設備儀器為英文界面或者英文說明,因多數醫務人員英語能力薄弱,所以這一類設備要確定能否調試成中文界面,不能調試的使用前制作中文說明,懸掛于設備旁以作提示。簡單的英文提示要強化記憶。
4.2.4對科室重要設備(如呼吸機)、新進的設備,在醫療設備安裝調試完成后,要求本院的醫護人員一起參加廠家的培訓,待其熟練操作,掌握全部功能后才能驗收。
4.2.5將設備儀器使用故障納入護理意外事件,由當事人填寫報告表,非護理設備同時報醫院不良事件,科室每月進行分析改進,護理部每季度分析整改。
4.3改進護理單元與設備科各自為政的工作流程
1.1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13年1月-12月實施風險管理的精神患者150例設為觀察組。其中對照組患者,男性78例,女性72例,年齡33~68歲,平均(36.42±5.12)歲;觀察組患者,男性80例,女性70例,年齡37~70歲,平均(35.25±6.07)歲。
1.2方法
1.2.1加強護理人員軀體疾病的知識培訓
精神患者多為老年人,又多患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等軀體疾病,患者的主訴能力較差,增加了精神科護理的難度。因此,需要對護理人員進行軀體疾病的知識培訓,內容包括:胰島素的注射方法、判別低血糖的臨床表現、處理低血糖方法等。
1.2.2提升醫護人員的法律意識
定期組織精神科醫護人員學習相關的法律知識,要求護理人員嚴格書寫護理記錄,保證護理記錄的“真實、及時、準確、具體”,對于病情嚴重的患者,應將病情及時告知其家屬。注意護理記錄的存檔備案,提高證據意識,強化法律意識。早、晚間護理人員都需要對病房進行檢查,一旦發現違禁品應立即收繳,貫徹一日一小檢,一周一大檢的工作制度。
1.2.3注重合理用藥,避免藥物中毒
對于精神患者,臨床主要采用精神疏導加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咕癫∷幍牟涣挤磻?,對于患有低血糖、心臟病、冠心病等軀體疾病的患者尤為明顯,最為普遍的就是鋰鹽中毒事件。在對精神患者實行護理的過程當中,需要注重合理用藥與個性化用藥,建立護理表格,記錄患者用藥后的軀體反應。
1.2.4加強“三無”人員的護理
對于警察局與民政局送來的“三無”人員,按照診療制度,全部進行艾滋病與乙肝病毒檢驗,明確患者是否存在毒癮,避免發生科內感染。
1.2.5強化對重點患者的護理
部分精神病史長且病情嚴重的患者容易出現傷人、自殘的沖動,因此要將此類患者安排在方便觀察護理的床位,護理人員每隔15~20min巡房一次,做好巡房記錄,避免發生意外事件。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意外事件發生率及家屬的護理滿意度。以派發問卷的方法調查患者家屬對于醫院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總分100分,>80分為滿意,79~60分為基本滿意,59分以下為不滿意??倽M意度=(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
1.4統計學處理
統計學分析使用SPSS19.0進行,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的護理意外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護理意外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患者家屬的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家屬總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5).
3討論
1.1一般資料
我院兒科2010年7月-2013年7月接收治療的患兒320例,其中發生護理投訴63例。兒科共有護士16名,年齡18~35(22.1±3.2)歲;學歷:本科4名,大專9名,中專3名。
1.2方法
首先,建立護理風險因素防范小組,護士長擔任組長,并選擇3名技術水平高、護理知識性強的護理人員作為護理組員,對我院發生的63例護理投訴的護理風險原因進行分析。
2結果
對63例護理糾紛的護理風險原因進行分析后,了解到引發護理糾紛的風險因素主要包括四類分別是護理差錯類、意外情況類、服務質量類以及護理記錄類。確定護理風險原因后,制定針對性、有效性的護理防范對策,顯著降低護理糾紛率。
3討論
3.1兒科護理風險原因
3.1.1護理差錯類:
護理差錯類主要指的是患兒的查對問題,如用藥問題、輸血、輸液以及標本送檢等。由于患兒年齡較小,受到生理解剖特點因素影響,具有發病急、病情變化快的特點,尤其是嬰幼兒出現不適,不能用語言準確、清晰表達,進而導致出現問題,如患兒嘔吐后蒙被或者誤吸,則易導致患兒出現心搏、呼吸驟停的現象;另外,對患兒給予靜脈留置針穿刺時,護士操作不夠規范,導致出現外套管斷裂在血管內的現象;對患兒進行輸液時,間歇期間或夜間,小兒好動,易導致出現留置針滑出的現象,進而導致出血;此外,部分護士剛上崗,專業知識不強或者臨床經驗較為缺乏,不能對患兒病情進行準確判斷,出現誤診,進而導致存在比較大的安全隱患。
3.1.2意外情況類:
意外情況包括種類較多,如患兒跌倒、墜床、墜窗、墜車、燙傷、骨折、割傷、氣管異物、食管異物以及物品墜落砸傷等。另外,患兒自身發育不夠完善,平衡功能不好,易摔傷;患兒對醫院環境存在較強的好奇心,對危險認識不足等,進而易與危險物品相接觸;此外,患兒家長安全意識不高,離開患兒時,將開水杯放置在患兒周圍等,均會增加患兒出現意外傷害的風險率。
3.1.3服務質量類:
服務質量類主要指的是護理人員的態度和技術等方面,如護理態度差、技術能力低等。對患兒進行治療時,其藥物均為護理人員配置,如藥物配置過早,那么易降低藥效或者出現污染,不能保證治療效果,嚴重者給患兒帶來身體傷害;另外,護理人員錯誤計算藥物使用量,出現藥物量過多或藥物量不足的現象,對患兒身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此外,部分護士責任心不強,安全意識較淡薄,對患兒護理態度不好。
3.1.4護理記錄類:
護理記錄類主要指的是護理記錄內容不夠全面、準確或者不及時。護理文書是對護理行為的及時性、準確性以及有效性進行判斷的重要依據,其是對整個護理操作過程進行記錄的重要文件。部分護理人員對護理文書記錄不夠重視,導致出現差錯。
3.2護理風險的防范對策
3.2.1實施護理學習,提高護理人員能力:
由于兒童年齡較小,在大多數情況下不能將自身感受準確表達。因此,要加強護理人員的培訓,主要培訓觀察患者臨床癥狀方面的內容,使護理人員能夠對不同疾病和并發癥的表現進行了解和掌握。一旦患兒出現異?,F象,能夠及時判斷其病情,給予對癥治療,提高治療有效率。另外,在兒科疾病日益復雜、多變的環境下,護理人員要與時俱進,增強自身專業知識,提高護理質量,保障患兒的護理效果,增強護理安全性。
3.2.2加強管理,安全用藥:
為有效避免意外的發生,要加強護理人員管理,尤其是對業務能力差、責任心不強、資歷低以及安全意識淡薄的護理人員,要注重提高護理工作責任制,依據責任到人的制度;加強管理,增強護理人員自身責任心,切實做好護理工作。另外,注重加強用藥安全,加強護理人員用藥管理,使護理人員能夠準確掌握用藥劑量和時間,保證患兒用藥的準確性、及時性;此外,對護士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培養護士的敬業精神,使其嚴格遵循操作規程執行,確保用藥的規范性,增強患兒用藥安全性。
3.2.3嚴格規范護理文書:
保證護理文書和醫療文書的一致性,護理人員將患兒入院治療到康復出院的整個護理過程真實、詳細、及時的記錄,并嚴格檢查各個環節,每天認真檢查、核對;另外,科室進行質量監控,定期審查護理文書,并在科室通報審查結果。
4小結
1.1外部因素
1.1.1社會因索
醫學社會的特殊性,使患者及家屬在診療護理過程中處于相對弱勢地位,而社會心理普遍傾向于弱者。再加上媒體和輿論的一些負面報道,嚴重損害了醫護人員的形象,使社會對醫療機構的信任度下降,這種護患間的信任危機,增加急救護理的風險性。
1.1.2患者因索
急診病人多為突然發病,病情突然加重或車禍、中毒等突發事件,必須緊急采取急救措施,此時病人與家屬的情緒反應要比普通病人更為迫切,對救治效果的期望值過高,心理處于高度應激狀態。另一方面對護理人員的不信任,使他們時刻帶著戒備的心理,容易向醫護人員宣泄怨氣,甚至做出過激行為。由于急診病人年齡不一,尤其是老人和小兒,就診時溝通難度較高,不能準確提供病史;文化層次的懸殊,導致部分患者對疾病和告知內容不能理解;一些特殊就醫人群如:貧困戶、低收入家庭者、“三無”患者等,由于經濟承受能力有限,不得不放棄治療。這些客觀和主觀上的不配合都增加了護理工作風險。
1.2護理管理因素
1.2.1急診護理工作的特殊性
急診護士是在一個完全開放的環境中,既要面對擁擠嘈雜的環境、情緒激動的家屬,還要承擔繁重的急救護理工作,由于時間倉促、干擾多,護理人員不能準確預見可能發生的風險,也不能進行詳細的溝通,容易導致投訴和糾紛。目前,我國搶救工作大部分都是開放式搶救,家屬在旁邊目睹對患者實施的一切救治,當被告知搶救無效時,往往在心理上難以接受。另外,由于在家屬目視下進行緊急實施,對護理人員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很容易導致操作失誤:如多次靜脈穿刺、動作慌亂等,最后不可避免地引起糾紛或給患者造成生命傷害。
1.2.2風險管理機制不健全
目前,我國的急診管理制度還處于不斷完善的階段,一些護理風險環節如:風險管理機制、風險意識教育等還沒有制度化,已有的護理風險管理制度也在制定、實施、監督與檢查等環節缺乏持續更新,更多的是在落實環節與執行力度方面存在不足與缺陷,這些管理機制的不健全都是導致糾紛發生的隱患。
1.2.3護理人力配置不足
現實中護理人力缺乏,護患比不合理,在患者就診相對比較集中時會出現護士觀察病情欠細致,執行醫囑不夠及時,影響了患者接受治療的安全性。而夜間護理人員更少,護士既要承擔患者的接診分診、救治和護送工作,同時還要承擔留觀、夜間輸液的工作,容易因工作和服務不到位、不能及時滿足患者的需要而引發糾紛。人員的缺編導致夜班輪轉頻繁,護士長期超負荷工作,精神處于高度集中和緊張的應激狀態,體力、腦力極度消耗,使工作效率下降。當遇到突發的群體災難事件時,更凸顯出急診服務需求量和醫院急診實際處理能力之間的差距。
1.2.4生搶救物品管理不完善
急診科是搶救危重患者的場所,若管理不善,出現搶救物品、藥品放置不規范,品種、數量不齊全、標簽不清楚、相近藥品混放,而導致搶救時不能快速準確的使用,耽誤搶救時間。對搶救設備儀器不及時進行保養、檢查和維修,使用時出現儀器故障;使用后不及時補充、整理和消毒,當再次使用時不能滿足搶救需要;其他物品如輪椅、平車、床欄等功能不良,呼叫系統失靈等,均能導致搶救過程慌亂,增加了發生意外事件的護理風險。
1.3護理人員存在的風險
1.3.1法制觀念淡薄,缺乏自我保護意識
“舉證責任倒置”讓護理人員獨立負擔著護理風險。在實際工作中,護士考慮更多的是如何盡快地解決病人的病痛而忽視潛在的法律問題。其實護士在日常護理行為、文書書寫中均存在法律風險,遺憾的是急診護理人員,尤其是低年資護士普遍存在法律意識淡薄,沒有自覺學習法律的意識,不懂得用法律來維護護患雙方的權益,在護理工作中忽視患者的權益。證據意識滯后,自我保護意識不強,一旦發生糾紛或被,無法提供有利證據,使自己處于被動而導致護理風險。
1.3.2護理隊伍年輕化,專業知識和業務能力不足
目前,醫院為了更好地培養年輕的護士,大多實行輪崗制度,導致急診科護理人員流動性大、護士趨于年輕化,業務索質參差不齊。呂菲叫等認為護理人員的理論技能水平及臨床經驗不足是造成護理安全隱患至關重要的因索。如對病情評估能力差,缺乏工作經驗;專業知識缺乏,技術操作不熟練;應變能力差,缺乏正確的判斷力和默契的配合能力等,導致大部分低年資護士無法在預見性的指導下,選擇使用正確的護理方式來進行護理實踐,一般都是按照醫生的要求來執行。由于年輕護士的能力不足,讓患者及家屬對其護理行為不信任,產生質疑。這些不安全的隱患,使護理風險上升。
1.3.3規章制度執行不力,工作自律性不強
在臨床護理中有很大一部分工作是由護士獨立操作來完成的,一旦違反操作規程可能會給患者造成不良后果。護士自律性不強表現在:當工作量大時,為了盡快完成工作,抱著僥幸心理,以不良慣性動作進行護理操作或自作主張簡化操作流程或不嚴格執行“三查匕對”制度,出現發錯藥,輸錯液體等。當工作輕松時又放松警惕,態度散漫,缺乏嚴謹的工作態度和慎獨精神:如工作時聊天、打電話、玩手機等,導致不該發生的差錯發生。
1.3.4生護理文書書寫不規范,風險意識滯后
當工作繁忙,特別是搶救時,為了爭取時間,只注意急救措施、速度及效果,而對護理記錄的及時性、嚴肅性、全面性不夠重視。出現護理記錄不夠規范:如文字潦草,字跡不清,記錄缺項,甚至出現涂改。急救時執行地大多是日頭醫囑,需在搶救后6小時內補記,這就可能出現醫護記錄不一致,記錄與措施不符或醫囑時間與執行時間有差異,或記錄過于簡單不能反映搶救的全過程;或醫護人員提供的搶救時間與患者及家屬出具的就診時間存在時間差。當搶救失敗或沒有達到預期結果時,患者及家屬會要求公開病歷或查閱有關資料,不全或涂改的記錄會使家屬對實施的各種治療護理措施產生更大的懷疑,從而引發更大的糾紛。而這些不規范的記錄也不能作為有效地法律依據,導致個人和醫院在護理糾紛中處于被動地位。
1.3.5溝通不暢,缺乏服務意識
醫患之間溝通不良常常是產生護理風險的誘因。由于急診護士經常處于應急忙碌狀態,無法及時與患者及家屬進行有效溝通,對病情交代不清或對患者及家屬反映的病情不予重視,短時間不能滿足病人所有的需求,導致矛盾和糾紛的發生。個別護士在護理過程中不注意說話方式、不夠耐心,態度差,很容易導致患者的誤解和不滿,搶救中執行日頭醫囑時,醫護之間若不能隨時進行溝通,容易出現因沒聽清楚而用錯藥或重復用藥,而引發護理風險。
1.3.6生護理職業存在的風險
面對急診患者,護士在不確定患者是否存在梅毒、艾滋病、肝炎等傳染病的情況下實施救治,存在自身感染和成為傳播媒介的風險。在護理工作中由于職業暴露防護不力如:針刺傷、輻射等,增加了職業感染的危險性。而護士是與患者及家屬接觸最多的人群,很容易成為發泄對象,是遭受工作場所暴力的高危人群。同時繁重的搶救工作導致護士產生職業倦怠川,使工作滿意度下降,護理活動隨時潛藏風險。
2防范措施
2.1建立護理風險管理組織,制定完善的風險管理制度
實施風險管理的核心內容就是用制度來規范、約束各項活動,以達到預防風險事件發生的目的。我院在護理部領導下,建立護理風險管理小組,由護士長負責實施護理質量監控,組織小組成員定期進行護理現狀的風險分析,找出安全隱患,提出防范措施,最后制定符合實際的風險管理制度和防范細則,如:急診危重患者轉運制度、壓瘡風險制度等。每月進行不良事件風險分析,提出改進措施,對存在的問題絕不姑息。
2.2改善醫院條件,保障硬件水平
2.2.1營造良好的就醫環境
對急診室進行科學合理的布局,各診室均設有醒目的標識和指引箭頭;增加護工的配置力度,保持就診環境整潔,干凈;及時處置醫療廢物;合理調配醫療資源,保障綠色通道暢通;簡化就診流程;倡導“一站式”服務,方便病人,提高急診整體服務水平。
2.2.2合理利用人力資源
針對目前護理人員缺編,急診工作量大,醫院除了改善夜班護士的待遇及休息條件外,還優先滿足急診護理的人員配置,特別是增加夜班人員的配置,實行彈性排班,做到空時有人休息,忙時有人頂班,科學合理的排班,提高了工作效率,減少了護理隱患。
2.2.3完善急救物品的管理
齊全的急救藥品和完備的搶救設施是急診急救順利進行的有力保障。對搶救儀器做到專人管理,班班清點,定位放置,定期檢查保養,隨時呈備用狀態,并將操作流程和保養檔案掛在儀器旁。搶救藥品保持齊全完好,標簽清晰,擺放有序,用后及時補充。實施急救物品責任人負責制,由專項負責人每周檢查1次,護士長每月檢查1次,以確保急救物品完好率為100000。
2.3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
2.3.1強化法制觀念,提高法律意識
定期組織護士學習國家有關醫療的法律法規,如《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護士條例》等,了解工作中存在的違法違規行為可能引發的法律問題;不定期對醫療護理進行安全風險分析和討論,吸取教訓,強化安全意識,保持謹慎地工作態度,關注護理細節,樹立預防為主的安全理念,把安全護理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2.3.2加強業務培訓,提高急救技能
加強護理人員的業務培訓,提高急救技能至關重要,尤其是在科學突飛猛進的今天,更需要及時更新和掌握護理新知識和新技術。我科通過分層次的崗位培訓與考核,每月組織由高年資護士主持的業務學習;對輪崗的護士安排資歷深、能力強、經驗豐富的老師進行一對一的傳、幫、帶。規范所有的急救技術操作,每月進行單病種急救模擬演練,每季度進行群體性傷害、食物中毒等突發事件的應急演練。要求每位急診護士在精通業務、熟練操作的同時,還具備有預見性、主動性、獨立性的專業索質。
2.3.3落實規章制度,完善操作流程
科學、完善的規章制度是防范風險的良好基礎,嚴格的制度落實是防范差錯事故發生的保證川。急診護士除了熟悉和落實查對制度等護理核心制度外,還制定了具有急診特色的搶救、轉運及各項護理操作流程、各種應急預案的處理流程。為使制度落實不流于形式,實施班班負責制,不定期抽查制度執行情況,同時加強培養護士的“慎獨”修養,增強“自律”能力,提高“急救”意識,真正把制度落實到位。
2.3.生規范護理文書,加強醫護配合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明確提出護理文書的法律效應。因此護理人員要加大護理記錄的規范度,杜絕詢問不及時、填寫不準確及缺乏真實性和完整性的記錄現象,更不能擅自對記錄進行涂改、偽造、銷毀等行為。平時加強與醫生的溝通交流,規范、認真地執行日頭醫囑;搶救后督促醫生及時補開醫囑,各種措施的實施時間記錄要具體到分鐘,醫護共同完成搶救記錄,避免出現護理記錄與醫療記錄不一致或相互矛盾的情況。
2.3.5提高服務意識,改善護患關系
從風險管理的角度講,醫護活動一切以病人為中心,才能使護患關系從一開始就有良好的基礎。針對護理隊伍相對年輕化,我科開展了優質護理服務工程,倡導“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意識,實行“以人為本”的人性化服務模式,變被動為主動服務,規范使用文明用語,態度和藹,說話語氣和緩,在護理過程中,學會換位思考,察言觀色,因人而異,進行良好的溝通,消除護患之間的抵觸情緒,提高對護理人員的信任度。
2.3.6學會識別護理風險,履行告知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