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29 07:33:2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心理教育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Abstract:This article elaborated the psychological education's production development and the idea evolution, pointed out should ancient times in the thought seek for our country modern psychology education ideological foundation from our country, China and the West theory union achieves the educational end.
關鍵詞:心理教育 思想
Key words:Psychological education thought
作者簡介:魏穎(1980-),女,內蒙古赤峰人,中山火炬職業技術學院教師,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詢。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069(2009)-06-0159-02
一、中國心理教育思想的產生及發展
心理教育是當代心理學的一個新熱點,是心理學走向普遍運用的直接手段,也是當代社會對心理學所提出的新要求??茖W、社會、人的發展需要,以及國外心理學的產生、心理衛生運動、健康心理學確立間接影響著我國心理教育的產生。近代學者王國維在《論教育之宗旨》一文中從教育德的角度率先提出“心育” 一詞。隨著社會的進步生產關系的發展,“心理”注定會成為人們目光的焦點,自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論述心理教育的論文及著作就開始大量增加,班華在1987年提出“心育”概念,并在1994年8月出版《心育論》,是第一本有關心理教育的理論著作,申荷永、高嵐在1995年出版了第一本以《心理教育》命名的著作,陳中永在2004年4月出版的《心理教育學研究》,是第一本把心理教育提升成一門學科的高度來看待的專業著作,還有心理健康、心理訓練、心理障礙教育等等,以學生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心理教育試驗、論文、著作,這些學者紛紛提出適合當今社會的心理教育思想及觀,促進了我國心理教育的興起、發展,尤其對學科理論建設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梢哉f我國心理教育是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正式提出、產生,九十年代開始發展、運用,且有更多其他領域的學者參與進來,使心理學的運用進入到不同領域,也從各個角度運用不同視野來看待心理教育問題,為促進心理教育的發展開辟了新天地。進入二十一世紀,心理教育被社會各界所注意、重視,把心理教育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心理教育作為一門學科內涵還沒有完全確定,外延模糊,理論思想不具體,有待于心理教育追隨者繼續探索。
二、心理教育思想的演變
隨著心理教育的發展,新的教育思想大量涌現,目前對心理教育的解釋多種多樣,教育范圍很模糊,概念混淆,這也是心理教育思想正在變化的一種體現?,F具體提法可分為四類:綜合性概念,如人格教育、心理品質教育;方法技術類概念,如心理指導、心理訓練、心理咨詢、心理治療、心理衛生;教育模式概念,如愉快教育、挫折教育、創造教育、創新教育、成功教育;針對某一領域的概念,如興趣教育、情感教育、思維教育、能力教育、意志鍛煉、社會實踐、生活培養。從以上各種不同提法的心理教育可以發現,現在的心理教育思想正在逐步豐富,教育內容也開始趨于完整,但各種教育之間沒有明確的分工,造成心理教育層次不分明,妨礙了心理教育思想的進一步完善,更不利于心理教育在實踐中的運用的。本文從心理學、教育學、心育、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素質教育、心理咨詢、心理衛生和心理教育之間的關系淺談心理教育,有助于明確心理教育范疇,更好的把握對心理教育的理解。我認為心理教育又可稱為心育,以心理學理論為主要理論基礎,其他學科理論為輔助,教育學為主要技術支持和開展手段,是一門實踐性學科。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質教育是心理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前者側重心理健康的維護,后者側重促進心理健康以及開發心理潛能,教育的內容都圍繞在“人的全面發展”上,通過人心理的發展達到人的全面發展,是心理教育的最終目的。心理衛生多以維護心理健康為目的,從這個角度來看,心理衛生也是心理教育的一部分。心理咨詢是一種補救教育,是心理教育的輔助手段,重視心理診斷及矯治,屬于心理教育的邊緣學科。需要指出的是心理教育中的各種教育都不是獨立存在的,它們側重不同相互補充,各種理論、技術結合運用,來達到心理教育的最終目的。圖1簡單表示各教育之間的關系,這種表示方法為免牽強,但希望達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圖1各教育之間關系
從上文可以看出,心理教育可以從多方面給人們提供幫助。從教育角度看,心理教育有助于學生智力開發、提高學生綜合能力、挖掘學生潛力,使學生身心健康和諧發展等。從社會角度看,心理教育可提高人的綜合素質,推進國家、民族的發展,為社會迅速和諧發展輸送高質量人才,可提高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主觀幸福感等。從科學角度看,可使心理學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展示現實價值,完善心理教育理論,促進心理教育學這一理論學科的建設等。當代社會給人類所帶來的挑戰,使人們對心理教育的需求日益提高,各國都在紛紛開展此項活動,我國也不例外,而如今運用的許多心理教育思想都是從國外引進的,雖然和我國古代存在的心理教育思想有許多不謀而合之處,但畢竟存在群體差異,我們應該把歷史中存在的心理教育思想挖掘出來,尋找更適合我們自己的心理教育。雖然當時我國心理教育并未進行獨立活動,但挖掘我國古代心理教育思想,對建設我國現代心理教育有重大意義,是我國心理教育的基礎。
三、我國古代心理教育相關思想及其運用
中國五千年文化中蘊涵著豐富的心理教育思想,有“人格教育、個性教育、道德教育、情感教育、意志教育、……”它們散見與每個朝代遺留下來的著作中,這些正是我們現在心理教育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開展心理教育的基礎。我國古代哲學、醫學、教育等著作中的心理教育相關思想如:1、《尚書》中的“直而溫,寬而厚,剛而無虐,簡而無傲”。意思是要人培養自己的良好個性,現代心理教育中的“個性教育”與此相對應;《論語》的“君子懷德”、“君子上達”指的是完整人格塑造,現代心理教育中的“人格教育”目的也在此,這是中國古代哲學中的心理教育思想。2、《皇帝內經》是最早的中醫理論著作,其中的“喜傷心,怒傷肝,憂傷肺,思傷脾,恐傷腎” 指出不良情緒對身體的消極影響,現代心理教育內容的“情緒情感教育”與之相對,這是古代醫學中的心理教育思想。3、《學記》我國最早的教育理論專著,其中提到“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指出教師要首先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個性傾向性,而后做出正確指導因材施教,這是古代教育學中的心理教育思想。4、《樂記》是我國古代音樂教育專著,其中的“樂者,音之所由升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币馑际且魳放c情感之間是相互影響的?!对娊洝分姓f“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指的是詩詞對意志教育的影響,這些是古詩詞歌賦中的心理教育思想等等。像這樣的心理教育思想很多,我們應該挖掘運用。
我國古代這些豐富的心理教育思想,我們要予以繼承發揚,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是建立有中國特色的心理教育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心理教育還是心理學,只重視西方發達國家的研究成果而忽略中國歷史思想,其結論總會有偏頗,結果并不能完全符合具有悠久文化歷史的中國。要建立有中國特色的心理教育理論體系,存在在歷史中的思想是不能忽視的,是我國心理教育理論基礎中所必不可少的內容,古代心理教育思想在實踐運用中更有利于被廣大群眾接受、推廣。目前,雖然國內一些學者正在進行這一方面的研究工作,但我國古代心里教育思想的挖掘工作還需要得到更多專業人士的關注。
參考文獻:
[1]陳中永.心理教育學研究.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2004.4
[2]申荷永,高嵐.心理教育.濟南大學出版社,2001.6
[3]潘菽、高覺敷主編.中國古代心理學思想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1983
一、課程設計與課堂教學行為方面
1. 團體心理輔導活動應更加注重平等、分享氛圍的營造,團體游戲結束后,成員保持原樣,教師在團體內引導學生進行分享討論,而不應該直接就回到講臺上,避免生硬的轉折給學生帶來強迫感。
2. 課堂上對學生生成體驗的引導不夠充分,這啟示教師在今后備課過程中,不僅要對專題的心理學理論知識、學生心理發展一般規律和活動方案熟悉,還應拓展閱讀相關社會熱點和當今青少年現象問題,嘗試將學生關心的問題現象和心理課教學目標結合,從而在學生提出與課堂有偏差的回答時,有的放矢地教育。
3. 注重學案的使用,心理課沒有學生教材,課堂四十分鐘的學習之后,如何讓學生將收獲沉淀下來,內化為感悟和思考,指導自己課后的學習、生活非常重要。今后在設計備課的時候,應做到每節課都有學案,學案內容可以是心理科普小知識、心理美文閱讀、自我調節技巧等,提前印刷,輔助教學。
4. 如何在場地有限的情況下開展活動,搜集和設計一些能讓學生在座位上參與的小活動、游戲,注重學生體驗。
二、課程教學研究方面
5. 作為心理教師,應更多從心理學和教育學角度分析學生行為,研究學生特點,僅僅依據教材備課是盲目的,今后應結合教學反思,從學生的行為問題出發,探究產生該問題的原因,尋找理論依據,提出研究的因變量,通過閱讀文獻建立影響因變量的因素。
[關鍵詞]新課程 地理教師 適應性
一、新課程對地理教師素質的要求
新課程強調重視教師的理解和參與。新課程是一種課程共建的文化,教師不是教科書的忠實執行者,而是與專家、學生、家長等一起共同建構新課程的合作者;教師不再是只知教書的“工匠”,而是擁有現代教育觀念、勤于反思、善于合作的探究者。
在此,本文將新課程對教師的主要素質要求按照情感態度、知識和能力三個維度進行劃分。
1.情感態度。
(1)教育觀念的轉變。新課程要求教師樹立新的課程觀、學生觀、教學觀、評價觀,給教師帶來了挑戰。
在課程觀上,教師要成為課程開發者。在學生觀上,新課程以“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為宗旨;在教學觀上,教師和學生要在教學過程中積極互動,共同創新課程;在評價觀上,新的基礎教育課程改變了以往過分強調評價的甄別與選拔功能的評價方式,更加注重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在評價目的上,倡導發展性評價。
(2)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師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學生的管理者、課程的執行者轉換成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激勵者和參與者,課程的研制和開發者以及終身學習者、研究者。
(3)深厚的專業情意。新課程的實施主要靠廣大一線教師來落實。地理新課程對地理教師提出了知識、能力等各方面的挑戰和要求。地理教師要加強對職業的熱愛和對地理專業的濃厚興趣,才能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有條不紊地實施新課程。
2.知識層面。
(1)教學法知識。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過去的教師教授、學生學習的單向灌輸式被動學習轉變為師生互動的教學關系、學生主動學習的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要隨著發現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活動學習發生相應的變化。
(2)科學文化知識。新課程注重課程的綜合化、平衡性和選擇性,同時基于地理學科本身“綜合性”的特點,地理教師需要具有綜合性的科學文化知識。
(3)教育心理學知識。角色的重新定位,要求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激勵者。因此,教師必須具有全面的知識,特別是心理學的知識、優秀的管理、教學能力及良好的文化修養。
3.能力層面。
(1)科研能力。地理教學中組織學生進行探究學習、研究性學習等活動時,要求地理教師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和組織能力。對課程資源進行開發同樣要求地理教師具有較高的科研能力。教師成為研究者更明確地規定了教師需要進行科學研究,并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2)合作交流與溝通能力。新課程強調課程的綜合,教師之間將更加緊密地合作。因此,教師要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學會開發利用課程資源。
(3)信息技術整合能力。在新課程的建設中,教師是課程資源的開發者。因此,地理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利用信息技術,采用最佳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進行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決定教學組織形式。
(4)教育教學探究創造素養。新課程提倡探究教學,提倡教師參與課程的開發。因此,教師要通過科學研究,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創造性地發現和解決問題,并共同創建新的課程體系。
二、地理教師在新課程下的適應情況調查
浙江省實施高中地理新課程已經整整兩年了,為了解地理教師是否較好地適應和了解新課程,在課程實施中遇到了怎樣的困難,現有培養目標指導下培養出的地理教師是否具有實施新課程所需要的素質等情況,筆者特地對浙江省各個市、縣的15所高中教授新課程的地理教師做了抽樣調查和分析。
1.新理念接受快,舊習慣難改。筆者設計了5道相關題,以調查地理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的了解和對新理念的認同狀況。調查顯示,大部分教師對新課程的理念都有一定的了解,并且教師自身也按照新課程的理念來要求自己。在關于“您對本次新課程的理念了解”的調查選項中,有66.7%教師選擇了“基本了解”,有5%的老師選擇了“非常了解”;有20%的教師對新課程倡導的理念“非常贊同”,60% 的教師“基本贊同”,并且所有被調查的教師都會在課程實施中用新課程的理念來要求自己。可見,新課程的理念已經漸漸地為地理教師所認識和接受。
在對教材的調查中發現,地理教師對舊版人教版教材情有獨鐘。調查中,有62%的老師會“經常參考老教材”,28%的地理教師在某些章節的教學中要參考老教材。對浙江省采用湘教版教材的做法,有57%的教師選擇了“不太滿意”。這說明,人們的習慣和定向思維往往會使新事物在一定時期內受到一些阻礙,且湘教版教材諸多的活動課程確實對地理教師提出了很大的挑戰。
2.合作意識不夠,科研能力較弱。新課程要求教師成為合作者,因為合作可以使人增長見識、豐富思想,可以使雙方長短互補,績效增倍。但調查發現,教師的合作意識還不是很高。在調查的15所高中中,只有13%的學校是采用集體備課的形式,而喜歡單獨備課的教師比例占到了20%。
新課程要求教師成為研究者,能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反思和總結。為此,筆者對教師的科研能力進行了調查。在“有無發表科研論文”一項中,因評職稱需要而發表過論文的有42.5%,沒有發表過論文的有42.5%,因喜歡科研而發表過論文的有5%。在“師范院校中是否做過課題研究”一項中,80%的教師選擇“沒有”,19%的教師跟著導師做過課題,1%的教師憑著興趣愛好自己申報過課題??梢?地理教師真正主動做科研的還是少數。
3.部分教師缺乏專業情意。在對地理教師從事教師職業的原因調查中發現,有81%的教師都是出于就業需要,僅有14%的教師是因為興趣愛好才選擇教師作為職業。53%的教師對于目前的工作狀況持“基本滿意”態度,24%的教師對目前的職業“不太滿意”,有13%的教師表示“不滿意,有機會想轉行”??梢?部分地理教師缺乏專業情意,對職業的認同感不高。興趣是職業生涯選擇的重要依據,興趣可以讓一個人集中精力去獲取所喜歡職業的知識。但調查顯示,按興趣愛好選擇教師職業的高中地理教師僅占調查人數的14%,很多中學地理教師并不完全滿意地理教師這份工作。
4.新的教學方式實施難。新課程強調新的學習方式,如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等,每種學習方式都有各自不同的特點和要求。地理教師要經過精細安排,才能使新的學習方式落到實處并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但在實際調查中發現,教師對于上述三種教學方式未能精通、掌握。調查地理教師哪種教學方式用得最多時,選擇三種教學方式的老師比例不相上下。究其原因,教師對新的教學方式的掌握程度影響著教師平時教學使用哪種教學方式的頻率;另一方面是因為課堂時間的限制,帶領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教師在課前也必須做大量的準備工作,這就給教師帶來了工作壓力;再者,新的學習方式對教師本身也帶來了很大的挑戰,只有身心素質較高的教師才能游刃有余地實施新的教學方式,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調查顯示,雖然只有少數教師在師范院校中做過課題研究,但大部分教師都認為在師范院校中做過的相關課題研究對自己的教學實施,特別是開展 “探究教學”的幫助很大。
5.教育教學實踐和創新能力較弱。教學需要實踐,只有通過實踐才能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教學。通過對地理教師曾經在師范院校中的實習狀況調查,95%的地理教師認為應加長教育實習的時間,9%的甚至認為“一年比較合適”。也有的教師認為教育實習應該貫穿師范生學習的始終,而不是畢業前夕的集中鍛煉,應該通過“學中做,做中學”,才能更好地提高未來教師的教育能力。在關于“野外實習”情況的調查顯示中,大多數地理教師都肯定了在師范院校中開展野外實習的重要性,認為能親眼所見各種地理現象,對今后的教學幫助很大。
6.心理學和教育學方面的知識缺乏。新課程要求教師成為學生的引導者、激勵者、促進者,這無疑需要地理教師全面掌握心理、教育學方面的知識,從心理學、教育學的角度正確地引導學生,幫助學生解決學生學習、心理各方面的難題。但調查顯示,只有9%的教師認為原來在師范院校中相關知識的學習,已經足夠應付新角色的扮演;91%的教師認為原來學習的知識遠遠不夠,在工作中還要進行不斷地學習和補充。
7.管理能力有所欠缺。在開放性題目“您覺得師范院校應重點培養師范生什么方面的能力”中,近67%的教師都提到了要加強管理能力的培養。管理能力確實是師范院校培養師范生時容易疏忽的環節,而且難度也相當大。地理教師在實際工作中,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班主任,來管理自己的班級和學生。管理能力的高低,除了教師自身性格、素質與管理能力等因素的影響外,后天培養也是必不可少的有效途徑。
8.教學基本功訓練不可少。地理學科的特點要求教師具有較高的繪圖、讀圖、識圖能力。調查顯示,所有被調查的教師都認為在師范院校時應該加強教師基本功的訓練,而不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習、訓練教學基本功。
9.設計與動手操作能力不足。在開放性題目“您覺得師范院校應重點培養師范生什么方面的能力”中,有相當一部分地理教師都提到了“動手能力與設計實驗能力”的問題。在中學的實際教學中,地理教師要組織學生觀測氣象、建設氣象園等活動,而他們在這方面的能力普遍較為薄弱。
10.信息能力有待加強。經調查,地理教師的教育技術掌握良好,在師范院校中均學過1種以上應用軟件進行課件制作,如PowerPoint、Flash、Authoware等。但信息收集和處理能力還相對較弱,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有效整合更值得進一步研究。
三、新課改下提高高中地理教師素質的建議與對策
由調查可知,新課程實施中地理教師的素質還是有待進一步提高。地理教師素質的提高關系到多個方面,如教師的個人品格、職前職后的針對性培訓以及高師院校的目的性培養等。高師院校是誕生高素質教師的重要環節,承擔著培養未來教師的重任。因此,在新課程背景下,高師院校也應重新審視高師地理教師培養目標,建構起適應時展的完善的高師地理教師培養目標體系,并在此目標體系指引下,有效地培養新的地理人才,培養合格的中學地理教師。高師院校應充分利用自身的豐富資源對地理師范生進行有組織、有目的地訓練,設置平臺讓他們展示自己的教學基本功,以隨時都能展現地理師范生的良好教學技能。高師院校應逐漸培養地理師范生的科研意識和科研興趣,提高他們的科研能力,養成善于思考、善于探究的好習慣;加強地理師范生對心理學、教育學知識的學習,培養他們的專業情意,激發他們對地理學習的熱情,使他們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游刃有余地開展中學地理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田秋華.課程改革與教師專業發展[J].教育發展研究,2003,(7):77-79.
[2]吳疆.中學地理教師的繼續教育[J].教師教育,2005,(1):25-30.
一、具有扎實的文化科技素質
文化科技素質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工作最基本的素質。作為物理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物理專業知識,還必須了解物理學史和現代高科發展情況,例如物理知識的發展歷程、科學家的成長故事、當今我國航天技術的快速發展與物理知識的關系等,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面,要以淵博的知識來適應社會瞬息萬變的市場經濟的需要,成為“學者型”的物理教師。
二、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質素質
教師是培育人才的人,要把學生培養成為能適應國際國內的激烈競爭和符合當今和未來社會發展需要的具有多方面合格素質和有一定特長的現代化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物理教師不但要重視物理知識的傳授,還要善于利用物理知識及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加強德育滲透和科學態度、科學精神的培養。例如在學生學習磁場部分給學生講沈括的故事,我國古代“指南針”的發明弘揚祖國燦爛的歷史文化。在學習熱機時教育學生要愛護環境,保護我國大好河山,讓水更綠,天更籃。這就要求我們每一個物理教師具有更高尚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情操,做一個有心人,做好學科滲透德育教育工作,為人師表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使學生受益于潛移默化之中。
三、具有良好的教育心理素質
現代的物理教師不應是“教書匠”,而應是深知教育理論、心理理論且具有一定教育科研能力的“專家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洞察學生心理活動,發現學生學習物理的心理障礙。教師不但要向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還要不斷地把教育、心理理論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進行教育教學研究,進行總結撰寫論文,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再通過實踐來檢驗和發展教育理論,以提高教育教學的效果。
四、具有較強的教師基本功素質
物理學是一門自然科學,課要上得生動有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經常要運用實驗、圖片、反書、多媒體課件制作、恰當的手勢和講解。因此,物理教師必須要具有以下的基本功:有一手好字、一幅生動形象的簡筆畫、一口標準流利普通話、一定的表演能力、一堂優質的教案和板書設計。還要具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做到風趣幽默;具有實驗操作能力、現代化教學設備的使用能力、教科研能力和不斷開拓創新的能力,具有創造型的素質。
《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評價建議中強調地理學習評價“應注重評價目標全面性、評價手段多樣性、實現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強化評價的診斷和發展功能,弱化評價的甄別和選拔功能”,“把評價過程變成教育過程”,“為學生的成功學習創造良好的心理環境”。在《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評價建議中則強調“在教學活動和學習評價中要重過程、重應用、重體驗、重全員參與。地理學習評價應發揮其激勵與發展功能,使學生從評價中獲得成功的體驗”、“教師要關注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表現與反應,并給予必要、及時、適當的鼓勵性評價和指導性評價”。
目前地理教師的評價素養亟待提高,地理教師備課的中心任務仍然是研究教材和設計教學過程,如導語設計、問題設計、活動設計、板書設計等,缺乏有意識地對課堂學習整個過程的評價方案設計,忽略了對學生學習過程信息的收集、即時反饋與策略調整的預案設計,往往使評價游離于教學與學習過程之外。因此,課堂學習評價是一個教師和學生既熟悉又陌生的實踐領域,也是一個充滿問題和挑戰的專業領域。說它熟悉,是因為它每天都在自發發生著;說它陌生、具有挑戰,是因為它需要完備的專業技術,即將課標解讀為明確的學習目標和評價目標,設計評價工具,觀察學生學習,分析解釋評價信息,給予學生反饋,鼓勵學生自我評價等。
“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是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而促進發展的評價是素質教育本身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課堂學習評價是教師日常教育教學活動重要組織部分,從實踐經驗來看,主要是通過課堂學習評價而非外部考試,才能及時診斷并改進教與學的方式,但在評價、教學與學習一體化的實踐中,這種課堂情境中的學習評價遠未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目前存在兩個極端,一是課堂學習評價被狹化為教師在課堂的口頭評價,而且過于空泛廉價,缺少有針對性的具體評判與指導反饋;二是課堂學習評價等同于單元或階段檢測,成為選拔性考試的附庸,極大弱化了考試診斷與發展功能,甚至異化為課程與教學改革的障礙與阻力,與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即時診斷的關聯度明顯缺乏,無法提供及時有效的課堂教學和學習決策所需的信息。
從目前國內外的研究現狀來看,學生評價目前正由主要服務于社會選拔與控制的狀態,逐漸回歸于在教育教學中促進學生發展,也就是由“關于學習”的評價轉變為“為了學習”和“作為學習”的評價。為此,地理教師需要借鑒設計性研究理念,把課堂學習評價變成設計科學;借助數字技術,把課堂學習評價變成實時的數據收集、處理與反饋;將精神分析與標準化測驗結合,并將皮亞杰的臨床訪談法改造為課堂觀察談話法,將維果茨基最近發展區理論轉化為支架式交互性評價工具設計方案,將杜威的做中學、羅杰斯的人本思想轉化為作為學習的學生自評與互評過程;從關注教師的“教”及其評價轉變為關注學生的“學”及其評價,特別是將課堂評價焦點聚集到課堂情境中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過程和學習方式的診斷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從而逐步形成系列化、可操作的地理學科課堂學習校本評價工具及其嵌入技術策略,特別是課堂學習評價嵌入技術,包括評價標準確定,評價工具設計,嵌入形式、時機,評價與教、學交互性機制,再嵌入選擇等,使課堂學習評價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保證課標、教導、學習、評價四者的切合性與融合性,構建良好的課堂學習生態,形成課標、教、學、評四位一體的整合型課堂教學方式。
鄭云清,地理理學學士、教育學碩士,福建省特級教師、首屆地理名師,中國教育學會地理教學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福建省教育學會地理教學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福建省教育改革試點工作專家咨詢指導組成員,福建省教研室主任、教研員。自1987年8月從教以來,在福州一中工作近20年,曾任校長助理。2007年2月調入福建省教研室工作。主持過國家級、省級課題5項,參與主編十幾冊《新課程教學設計與評析叢書》,有幾十篇教育教研論文在《地理教學》、《地理教育》、《中學地理教學參考》、《福建教育》、《新教師》等刊物公開發表。
論文關鍵詞:課程改革;教學方法;能力;評價
論文摘要:課程改革中地理教材的改進只是新課改邁出的第一步,同時還需要教師教學方法、教學能力、學習評價方法同時改革來配合地理新課程改革。該文針對這三方面提出了改革的建議。
一、教學方法方面的建議
新課程改革以來,我國在地理教學方法中也進行了多方嘗試,希望教學方法有所創新而且能夠切實可行。如開放式教學法、探究教學法、身臨其境教學法、自主教學法等。
1.開放式教學法
開放式教學法就是在教師講授一節課之前,將印制好的教綱、考綱和自我評定的細則與學習資料一起發給學生,學生提前預習并進行自我評價后,將自我評價的標準交還教師,教師針對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對課程內容進行調整,這樣使教學更有針對性。這種教學方法著重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中國受灌輸教育方式的影響由來已久,學生習慣于應試教育。這種方法給了學生發現問題并且第一時間自己思考的機會,也使得教師的教學變得有的放矢。
2.探究教學法
探究教學法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并確定研究專題,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苯虒W基本程序為:創設情景—引導探究—發現規律—遷移鞏固。這種教學方法比開放式教學方法更加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這種方法對教師有極高的要求,例如研究課題的選擇和設置、在課堂上操作的具體流程及評價方法等方面都要經過仔細的研究和培訓。
3.比較教學法
地理是一門特殊的學科,直觀性教學法在地理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學習內容如果能夠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實例,會讓學生覺得地理是個學之有用的學科,從而激發學習興趣。但是地理教學的內容十分廣泛,不可能所有的事物和現象都能體驗到。比較教學法要求我們在認識鄉土地理的基礎上,分析地物和現象的異同,有能力將身邊已知地物或現象遷移到其他方面,這對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遷移能力有極大的幫助。
4.自主教學法
自主課堂的教學流程是設疑引趣、自主探究、練習運用、評價總結。這種模式的優點在于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提高自我效能感。這種方法適用于難度中等的學習內容。因為過于簡單的學習內容學生不經過努力很輕松就能學會,過于困難的學習內容學生無論怎樣努力都不能學有所得,這些都不利于學生自我效能感的產生,只有學生經過一定努力能夠找到答案的學習內容才是最理想的。
二、教師能力素養方面的建議
為適應新課改的要求,現代教師更應注重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教師要清醒地認識到自身角色的變化,將課堂交還給學生,教師的作用在于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所以,隨著教學目標的變化,對教師能力素養方面的要求也發生了變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教學過程中靈活運用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的能力
現代教學方面的理論都是基于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研究成果,這些研究成果都有充分的科學依據,但是理論與實際結合得不夠緊密。于是就要求“教師善于按地理學科的邏輯對教育學、心理學的定律、原理等進行有意義的改造,并在應用過程中表現出應有的靈活性與創造性,這樣有助于教學理論的創新與驗證。”首先,要求現代教師要熟識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知識體系,能及時地將教育現象與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理論相聯系,將理論應用于教學實踐。其次,教師要學會教學反思,能夠將自己豐富、龐雜的教育經驗歸納總結,上升到理論高度。
2.組織地理課外實踐活動的能力
地理的特殊性在于地理教學內容不能僅僅拘泥于課堂,野外實習、觀察、測量等活動更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強化學習的內容,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動手能力。教師必須具備策劃野外實踐活動的能力,比如地點的選取,野外考察的內容、程序、形式、評價等方面。
3.獨立研究地理教學問題的能力
教師是教育一線工作者,也是教育問題最早的發現者,而這些教育問題有些是共性的,有些是在特定的情況下才產生的。共性的問題很容易引起廣泛深入的研究,但是個別的教育問題就需要教師能夠發現并獨立研究解決,并將研究成果上升到理論高度,以便與更多的教育研究者交流。這對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更新教學觀念、提高教學質量有很大幫助。
三、學習評價方面的建議
我國教育改革的根本難點就在于學習評價方式的改革。教學內容緊跟著高考指揮棒是我國教育的一種常態,如果這種學習評價的方法不改革,那么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新課程改革就是紙上談兵。
1.現行學習評價方法的弊端
現行的學習評價方法過于強調人才選拔的功能,評價方法以終結性的筆試評價為主,注重學習結果。這種學習評價方法在我國根深蒂固,弊端顯而易見。首先,學習評價的標準單一??荚嚦煽冏鳛樵u價學生學習水平的唯一標準,直接造成了學生高分低能,對學生身心發展及能力的培養沒有任何好處。其次,評價目的過于單一。學習評價的目的在于篩選人才,提高升學率,這已經偏離了教育的真正目的。根據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智能包括肢體—動覺智能、邏輯—數學智能、音樂智能、語言智能、人際智能、內省智能、空間智能、自然觀察認識智能”,并且這些智能的內容不斷擴大。學習書本知識的能力只是多種智能中的一方面,我國過于強調學習書本知識的能力,為此放棄了對學生其他能力的培養。再次,學習評價方式單一。主要是通過筆試并根據成績排名,筆試只是考查學生知識掌握程度的一種方法,考查的范圍也過于狹窄。成績排名注重跟其他人比較,忽視了學習者與自身的比較,不利于及時發現學生自身學習情況的變化。
長期以來,以上這些弊端制約了我國教育的健康發展,學校教學氣氛死氣沉沉,培養的學生高分低能,缺乏想象力和創造力,使教育走進了死胡同。
2.改革建議
(1)評價的目的應從注重人才選拔向激勵學生學習轉變。
教育的目的是要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適應社會的要求,而不是單純地選拔所謂的人才。選的成績優秀的學生畢竟是少數,被學習成績牽絆住的學生失去了學習的機會或被現行的教育忽視,甚至放任自流,同時他們也失去了發展其他方面能力的熱情。所以,我們的教育不是為了給學生定性,而是為了促進他們進行反思,朝更好、更全面的方向發展。
(2)評價主體應從單一主體向多元主體過度。
學生一直是學校教育的評價對象,長此以往容易造成評價者的抵觸、厭煩的心理。評價分為內在評價和外在評價。內在評價是指自我學習評價,外在評價是指來自其他主體的評價。在具體實施中,學習評價已經由單一主體的評價過渡到多元主體協商評價,值得一提的是,我國教師在教育實踐過程中創造的“四心評價”,即評價主體包括教師、被評價的學生本人、學生的伙伴、家長。評價主體的多元可以從不同的方面更加客觀地評價學生。
(3)“終結性”評價向“形成性”評價轉變。
“地理學習發展性評價不是對傳統地理學習評價的全盤否定,而是在以‘促進發展’為核心理念的統領下,廣泛汲取傳統評價的合理性并加以整合和創新?!痹谛抡n程改革的推動下,新的學習評價方式不斷涌現,雖然這些方法比終結性評價方法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對教師的要求較高,操作起來有很大的困難,所以加強可行性的研究顯得尤為重要。
現在比較成熟的“形成性”評價的方法包括成長記錄法和學習契約法。1)成長記錄法雖然是新興的評價方法,但是使用范圍比較廣?,在各學科都能應用。它要求教師注意學生平時的學習和生活情況,用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相結合,使學習過程和結果的重要性等同起來,能更加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常態。2)契約法是指教師和學生共同將商定的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和學習程序以契約的形式展現出來,并嚴格執行。根據完成的情況由多元化的評價主體按照契約上的內容進行評價。這種方法建議在課后使用,比如假期、野外活動等課程中使用,在以上這些時空環境中教師很難照顧到每個學生,契約就可以使學生在較長的時間段里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學習進程。
以上這兩種方法的運用都要求教師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觀察、了解學生日常的學習生活上,這樣有助于客觀、全面地評價學生。
四、小結
新地理課程改革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我們要清楚地認識到改革是包括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師技能和觀念以及學習評價等各方面的變革,只靠改教材這種最簡單、最直接的辦法,能夠達到的改革效果顯然是有限的。從零散的教育現象上升到教育理論,再由理論指導實踐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是這次新課程改革的生力軍,同時,社會各界的人士包括政府官員、教育者、受教育者、關心教育事業的個體都應該積極投身于這場教育革命,為課程改革注入新鮮的血液。
參考文獻
[1]李雪燕.建國以來中學地理教學方法發展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6.
[2]霍益萍,張人紅.研究性學習的特點和課程定位[J].課程·教材·教法,2000,(11).
[3]王民.地理新課程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童竹君.初中地理的自主教學模式[J].教育導刊,2001,(15):68.
[5]袁孝亭.地理教師的十大教學能力及其要求[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1997,(5):11.
【關鍵詞】護理繼續教育;護理人員;必要性與方式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372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4-2104-021護理人員繼續教育的必要性
隨著社會的發展,醫學模式的轉變,作為現代護士,具備和掌握必須的護理新知識內容,不僅僅是護理實際工作的要求和提高護理行業整體素質水平的需要,也是保持護理學學科進步的需要。
1.1繼續教育是護理學適應學科發展的需要隨著護理學由簡單的、醫學的輔助學科發展為現代的、獨立的一門學科,要想有持續的發展,必須注重人才的培養。護理人員的繼續教育是對在職人員進行知識和技能的更新和補充,以不斷拓寬知識面。特別是隨著微創外科、顯微外科、器官移植等工作的開展,護理人員只有不斷學習,保持護理教育的連續性,才能滿足護理實際工作的需要。
1.2繼續教育是提高護士職業競爭能力的需要護理科技的日益進步當今已是21世紀初,正是世界總體科技大幅度發展的階段。護理科技的發展同樣一日千里,由此而生發的護理理論層出不窮。對在職護士而言,在知識和年齡上都處于劣勢,如果護理人員不抓緊樹立終生學習觀,學習護理新理論、新知識和相關人文學科知識等,提高綜合素質,適應經濟時代的要求,終將被淘汰出局。
1.3繼續教育是護理領域不斷擴大的需要由于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護理工作從生理護理擴大到心理護理,從病房護理擴大到社會人群護理,護士必將成為健康教育的主角。為了更好的充當這個主角,個體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即對新角色知識的學習,才能盡快、盡可能完全的達到角色的認知,做出正確的主角行為,完成角色的轉變。護士必須將系統的學習和不斷的實踐相結合,做到護士角色的完美體現。2護理人員繼續教育的方式
2.1學歷性與非學歷性進修學歷性進修,這是普遍采用的進修方式,目的是通過此種進修,將基礎知識學深學透,同時將護理學歷提高到大學本科或???。但應清醒地看到學歷性進修只是一個方面。完成了學歷性進修不等于要把學習束之高閣,而必須參加其它方式的繼續教育學習。非學歷性進修,這主要指各類短期培訓班、研討班等。非學歷性進修相比學歷性進修最大的特點有這么幾個:一是專題性,短期培訓不可能涉及到方方面面,只能圍繞一個專題展開;二是速效性,短期培訓往往以突擊培訓的方式,時間短,效果顯著。我們應該重視這種非學歷性的學習,可以把它作為學歷性進修的補充與延伸。
2.2嚴格帶教培養根據護士的工作能力、技術水平通過考評,經過護理部的審查,對新進科室護理人員,確定資深帶教老師來進行帶教,使新護士能自覺嚴格要求自己,促使他們積極主動、有目標地掌握??萍寄?。同時還要求他們熟悉科內護理工作重點,突出危重患者的護理,尤其是觀察病情、基礎護理等護理工作。
2.3加強醫護交流,參加科主任查房、死亡病例護理討論要求護士參加危重患者、疑難病例討論,并提出相關問題。在相互溝通中,提高護士分析問題和判斷問題能力,全面查找患者護理問題,制訂護理計劃,采取護理措施。通過死亡病歷護理討論提高護理人員的判斷力及解決問題能力,從而提高護理質。
2.4撰寫護理論文、參加學術會議。鼓勵護理人員撰寫護理論文并發表,目前醫學期刊繁多,發表的論文應是在國內統一號及國際標準刊號的雜志,并給予一定額度獎勵。大力支持和鼓勵護理人員多參加學術會議和論文交流,推行“走出去、請進來”的教育形式;但在批準護理人員外出時,需按規定并根據科內的情況,合理安排人員參加,杜絕經費、人員、時間的浪費。因此,凡參加學術年會和專題學術會者須是交流論文的第一作者。
2.5學歷和職稱更新根據護理人員學歷情況制定學習計劃,鼓勵并要求在3-5年內有學歷或者職稱上的提高,對于利用業余時間就讀于醫學院校的人員,提前告知護士長上課和考試時間,在排班時盡可能避開此時間,盡量滿足學習人員的學習授課時間。由于在職護理人員工作繁忙,工作時間不固定,而在接受遠程醫學教育中,可以自己掌握學習進度,自己選擇符合工作需要的學習內容,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自主地學習。從根本上解決了因工作忙不能接受教育的現象,也給許多學習愛好者創造了良好的機會和條件,從而使護理隊伍整體素質得以提高。在職護士的繼續教育是實施整體護理的重要基礎,是提高護理人員業務水平的必要條件,是醫院生存發展的堅定基礎,我們認為護理人員只有深入開展繼續教育學習,用所學到新的知識、積累的新經驗應用于臨床,才能不斷提高護理質量,只有加強護理繼續教育,培養??谱o理人才,才能適應新形勢的發展,更好地為患者提供優質服務。參考文獻
[1]黃惟清.《社區護理學概論》.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6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