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10 21:46:0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教育管理職稱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眾所周知,PISA的主要目標是考查15歲學生在即將完成義務教育時所具備的全面參與社會的能力。PISA發起者認為,當前社會正是一個信息社會和高科技社會,在這些能力之中,信息技術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PISA一共涉及四個領域,分別是閱讀、數學、科學和問題解決能力。其中,閱讀和問題解決能力在PISA2009以后都加大了信息技術的比重:PISA2009重新對閱讀素養進行了界定,將電子文本列入了考查對象范圍;而PISA2012干脆新增了“基于計算機的問題解決”測試。至于數學和科學兩大領域,里面也對信息技術能力多有滲透。
先來看閱讀領域,PISA所看重的信息技術能力體現在:學生要能夠為了自己明確的目標,在電子文本中尋找或重新發現自己所需的信息,在對信息全面、深入的理解下,將信息與自己原有的知識相結合、重組并加以應用。比如試題“涂鴉”,給出兩封來自互聯網的郵件,它們對于涂鴉的態度大相徑庭。試題要求學生通過信息判斷來說明信件中觀點是如何形成的,并說出自己的傾向。再如試題“手機安全性”,給出某網站上關于手機安全性的眾多信息,要求學生對網頁不同欄目、表格的要點進行歸納,并判斷信息中呈現的觀點的因果和邏輯關聯。從信息技術教育的角度來看,這兩道題目都對學生網絡信息獲取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特別是在信息甄別、評價方面值得我們學習。
PISA發起者意識到,利用信息技術來解決問題,已經成為這個時代的新常態。因此,在PISA2012后新增了“基于計算機的問題解決”測試。就以測試中的一道單元試題為例:試題給出的背景是一臺MP3播放器的操作界面。試題并未告知學生該播放器的使用原理和操作規則,只讓學生通過反復嘗試去完成一系列功能設定。這道題目的考查目標可謂非常明確,就是要讓學生在一個相對陌生的環境中,在得不到完整信息和明確幫助的前提下,面對不熟悉的電子設備,個體不斷嘗試、反思、糾錯,直到問題得到解決。最終答對此題目的學生不足四成,也說明了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能力的欠缺。
在數學和科學兩大領域,同樣能見到考查信息技術能力的影子。如數學素養別強調學生要面對真實世界的問題,將真實情境中的問題“數字化”,其中最為關鍵的一步就是建模,這也正是計算機處理問題的核心步驟。而在科學素養中,技術更是基本概念之一。科技的作用、科學與技術的關系都是科學素養的主要考查目標。 [本文由WWw. dYlw.NE t提供,第 一論 文網專業寫作職稱論文和畢業論文以及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
1.1 加強高校學生畢業階段的德育工作
畢業生教育職稱論文范文是高校學生就業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環節,做好這一教育工作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身處畢業階段的大學生,遇到的矛盾和困惑非常多。這就要求高校輔導員在進行畢業階段德育工作中,要善于結合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德育教育。
從哲學的高度講,以人為本就是指人類的一切活動都要以人的生存、發展等需要為出發點和歸宿點。
人本化教育和管理是哲學意義上的以人為本在學校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具體化,就是指要一切以學生為本,一切從學生出發,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弘揚學生的主體性和價值性;把學生的健康人格、自由、幸福和全面發展等作為思想教育的終極關懷,培養學生自主、自強、自律的自我意識和觀念;堅持教育、管理、服務相結合,在教育管理的同時凸現服務的理念,增強服務意識,強化服務的功能,樹立“服務者”角色意識,淡化“領導者”、“上下級”的關系,改變“家長式”、“命令式”作風和“灌輸式”、“強迫式”的方法,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師生關系,最大限度地滿足大學生成才的需要。
2 人本化教育和管理的現實意義
一方面它有利于增強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實效性,有利于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和諧的班級關系以及和諧校園。因為人本化教育和管理使學生的個性和尊嚴受到尊重、個人的利益得到滿足、個人的價值得以實現,這樣他們就愿意主動和輔導員敞開心扉談心交流,主動自覺接受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另一方面它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因為人本化教育和管理也能調動他們學習和參與班級活動、校園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有利于他們綜合素質和能力的提高。
3人本化教育和管理的具體措施
人本化教育和管理有很多內容,在這里著重闡述以下兩個方面:
3.1 注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1)適應環境能力差如今在校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相對較優越,他們為了在激烈的高考競爭中取勝,幾乎全身心投入學習,衣食住行都是由父母包辦完成的。然而,踏入大學,面對新的集體,新的生活方式,新的學習特點,一切都得靠自己面對處理時,一些學生內心深處便產生了恐慌和戀家情緒,甚至由此產生失意、自卑、孤獨、焦慮等心理問題。
(2)人際交往缺失 大學生有強烈的交往需要,渴望更多的人理解自己接近自己,成為自己的好朋友。但由于種種原因,如害羞、自卑、貧困等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支持系統,使部分學生害怕和人交往,不愿與人溝通,還有少部分同學在與人交往時存在一定的戒備心理??释缃缓妥晕曳忾]的矛盾心理很容易使學生感到壓抑、孤獨。
(3) 經濟上的拮據。家庭經濟環境對學生心理的也有重要影響。經濟上的拮據,常常使生活在貧困中的當代大學生極度敏感和自卑。他們中的一些人經常脫離集體,不愿意和同學們尤其是家境富裕的同學交流,更不愿意參加社交活動。還有一些人對家境條件好的同學懷有妒忌和排斥心理。當他們學習生活不如意時就極易產生悲觀、失望、消沉等不良情緒。
面對大學生的上述心理問題,我們應采取相應的對策,防患于未然。
(1)定期舉辦專題心理健康講座。輔導員應當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需要,聘請專職教師定期舉辦心理健康知識講座。
(2)定期進行心理測試。不僅每年對進校以后的新生進行心理測試,而且對老生也定期進行心理測試,并給每一位學生建立心理檔案,以便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輔導員應當在班級干部的協助下經常深入到學生當中去及時發現問題,對心理有嚴重疾病的學生要建立跟蹤和干預檔案,盡可能將有可能出現的問題消除在萌芽狀態。
3.1.1 就業心理教育
輔導員要結合畢業生的實際情況廣泛深入開展談心活動,做好畢業生的心理咨詢和心理輔導。要有針對性幫助學生處理好學習與成才、學習與擇業的關系問題,努力緩解畢業生因就業壓力而產生的不良心理情緒,盡最大限度的減輕他們的心理負擔,提高他們的思想認識,并積極引導畢業生掌握心理調節的有效方法,提高克服困難、承受壓力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質,使他們能基本保持健康、積極的心理狀態。
3.1.2 在校畢業生的擇業觀教育和就業形
勢教育擇業觀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具體體現。正確的擇業觀能夠指導畢業生對就業形勢和職業選擇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準確的定位。輔導員要通過舉辦專題報告會和講座等有效的思想教育活動,努力幫助學生轉變以往陳舊的就業觀念,幫助大學生樹立與市場經濟體制、與大眾化高等教育相適應的正確價值觀,樹立處處立業的就業成才觀。高校輔導員還要努力幫助學生正確分析和把握就業形勢,深入了解專業前景,引導畢業生確立符合實際的就業目標。
參考文獻
[1]張珊莉.以人為本:加強高校學生工作之我見[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6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