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04 22:13:0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人文社科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人文社科類科研成果;成果轉化;問題;對策
1. 前言
近幾年,隨著高校社科類科研成果的增多,對我國社會以及經濟等各方面的發展起著推動作用,并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人文社科研究成果轉化之后會成為智力支持或者精神動力,會帶給人們更多積極方面的影響,最終也會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推動社會的進步,因此社科科研成果的轉化問題受到社會上的普遍重視。我國高校承擔了國家一半的科研任務,其中自然科學類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并推動我國經濟的發展,但是目前人文社科類的科研成果轉化卻不如自然科學類成果轉化順利,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我們面對。
2. 人文社科類科研成果轉化出現的問題
目前,我國高校人文社科類科研成果的主要問題就是大量的成果仍然只是在書面上,轉化的效果比較低。出現轉化少,并且轉化困難的現象。究其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國家重視度不夠
我國人文社科類成果的轉化工作,不管從宏觀還是微觀來看,國家的重視度都不如自然科學類。宏觀方面來看,我國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就非常重視科技的進步,并積極推進自然科學類的成果轉化,但是我國對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科學技術依然定位在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和新材料等自然科學的領域之內[1]。對人文社科類科研成果卻沒有如此的重視,在國家的相關政策中,對人文社科類科研成果重視度是落后于自然科學類的。忽視了人文社科類科研成果對社會精神層面的推動作用,對社會產生的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持。就高校而言,學校里開展的大型科研所,大部分展示的都是自然科學領域的成果,人文社科類科研成果缺席現象嚴重。從微觀層面來看,其中政府、企業以及社會團體等對成果的需求不夠,不能對人文社科類科研投入更多的關注;高校的人文社科類科研人員只是專注于自己和出版著作,成果不能和社會緊密聯系起來。
2.2人文社科類科研成果價值不夠
與自然科學類的科研成果不同,人文社科類科研成果多是通過論文和著作的形式出現,就高校來說,每年學校里發表的人文社科類科論文多則上千篇,其中一些核心期刊的。但是卻存在這樣的現象,論文多,成果多,非專業人士并不能看懂,難以進行推廣和轉化,也就是轉化價值不夠,對現實的指導不夠。再者,很多高校的人文社科類研究人員非常敬業,專心做學術研究工作,但是與社會接觸比較少,不關心社會的熱點問題,這樣研究出來的東西對社會價值性不大,轉化成果就存在難度。
2.3人文社科類科研成果轉化渠道存在問題
大部分的人文社科類科研成果屬于精神產品,雖然其中的一部分成果可以直接提供給政府咨詢和參考,為企業決策提供參考,但是大部分的成果還是通過傳播的渠道讓人們去接受的。首先轉化傳播是通過科研人員在學術會議或者論壇上將科研成果展現出來或者通過展示出來,這樣范圍就非常的狹小,造成傳播轉化僅僅限制在一小范圍內。人文社科類科研成果的再次傳播,是通過媒體等形式,但是由于缺乏一些正確的引導,科研成果容易成為迎合人們娛樂心理的手段。
3. 人文社科類科研成果轉化對策
3.1加強社會關注度
國家應該認識到人文社科類科研成果轉化的重要性,要頒布相關的法律、法規來進行引導以及促進人文社科類科研成果的轉化。各級政府管理部門也要認識到其重要性,積極的投入人力、物力和財力到人文社科的研究上。高校也要加強對人文社科類科研成果轉化的重視,要根據科研人員以及社科類科研成果的相關特點進行制定相關的科研成果評價體系和標準,要注重引導和激勵高校教育和科研人員積極的參與到人文社科類成果的研究和轉化。
3.2提高科研成果質量
要想做到人文社科類科研成果較好的轉化,科研成果的質量是重中之重,科研成果質量的提高才能更好的為社會服務,創造更多的社會效益[2]。因此,要提高科研成果的質量首先要做好激勵和引導,高校要有科學合理的激勵機制,鼓勵服務社會的人文社科類科研研究。其次,要做好科研成果的評價,要完善評價體系,不能僅僅以刊物的級別來決定科研成果的水平。在人文社科類科研成果的研究中存在很多的不客觀因素,需要建立適合人文社科類研究成果評價的體現。
3.3擴展成果轉化渠道
在提高人文社科類科研成果的質量之后,要積極做好成果的轉化,并要不斷擴展成果轉化的渠道。高校應該針對不同人文社科類研究成果,積極擴展渠道,來實現轉化。首先,要做好首次轉化,這需要建立相關的專項資金,用來激勵相關優秀論文和著作的發表。其次,高校還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建立一些相關的研究成果基地,研究成果要和社會、政府以及企業相關,建立一些不同的推廣基地,既可以解決資金問題,又可以讓成果積極的與社會聯系在一起。再者,還要成果進行再次的傳播和轉化,在政府的幫助和支持下,積極的和傳播媒體進行合作,在電視、報刊以及廣播等上設立相關的欄目和專題來推廣更多和社會緊密聯系的科研成果。另外要積極的借助網絡資源進行人文社科類成果的展示,加強與社會大眾的交流。最后,要積極的推進文化產業的發展,通過高效人文社科類科研成果的推廣來促進高校產生經濟增長點,把文化轉變為經濟效益。
4. 結語
高校人文社科類科研成果的轉化目前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需要政府和社會廣泛關注,并要在此基礎上不斷的加大對人文社科類科研成果轉化的投入,積極推進優秀成果的轉化。因此,要認真面對人文社科類科研成果轉化存在的問題,并要提出相應的措施來促進人文社科類科研成果的轉化。(作者單位:青海大學成人教育學院)
參考文獻
大力發展人文社科階段。進入新世紀,高等教育迎來了大發展。人文社科也在中醫藥院校轉型中的特殊地位不斷凸顯出來。實現中醫藥院校由單科性院校向多科性大學的發展,人文社科必須有現對獨立的學術和學科地位,有自主發展的學術規模、空間,并達到一定的學術水準和學術地位。各校開辦了衛生事業管理、市場營銷、英語、日語等本科專業以及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中醫倫理學、中醫保健體育等研究生學科專業。這些非醫學科專業的學生數占到各學校學生總數的2-3成以上。
二、中醫藥院校發展人文社會科學的背景分析
醫學具有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的雙重屬性,醫學研究和醫療活動以對人的尊重、對生命的敬畏為基礎,沒有對人的尊重和關愛就沒有醫學。研究解決醫學引發的重大現實問題需要人文社會科學。醫學科學發展過程中,醫學技術的應用范圍與社會價值層面引發一系列爭論,而這些超越技術本身的問題要通過社會、道德、文化等方面給出合理判斷。對于在夾縫中生存的中醫而言,需要用包括人文社科在內的多種方式對中醫進行解讀,讓公眾了解中醫知識,相信中醫文化,傳播中醫理念。中醫藥院校人文社科具有良好的基礎。中醫藥院校人文社科資源是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陣營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在新時期勇擔責任和使命,取得長足進步。中醫藥院?;拘纬闪巳娴木哂凶陨硖厣娜宋纳缈茖W科體系。醫藥院校人文社科發展受到關注。在國家大力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背景下,醫藥院校的人文社會科學發展也受到了關注。教育部主導成立了全國醫藥院校社科研究協會,定期舉辦全國醫藥院校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高層論壇。
三、中醫藥高校發展人文社會科學的任務和思路
《中國•中醫學本科教育標準》中規定:“獨立的中醫學院?;蛟诰C合性大學以及醫科大學中設置的中醫學院(系),必須得到學校人文、社會學科及其他自然學科的學術支持,應該重視學科交叉與滲透對中醫學發展的促進作用,努力加強各學科之間的融合”。中醫藥院校發展人文社科的基本任務可以定位為三個層面,并逐步向最好層面努力:一是在最低層面上,使人文社科不拖和少拖學校發展布局和發展速度的后腿;二是在居中的層面上,使人文社科達到與學校其他學科協調發展的水平;三是在較高的層面上,使人文社科能夠為學校的整體發展戰略作出更多貢獻。在學科布局上,要通過建立人文社科來擴大學科覆蓋面,實現資源的有效利用和整合,加快從單科性向多科性的轉變和提升。在學科水平上,人文社科應有與學校其他學科相當的學術水準,有相對獨立的學科地位和發展空間,使人文社科的地位由輔向基礎性轉變,提升學校的學術水平和人文品位。在社會地位和影響上,提升中醫藥院校在高教領域的地位和發言權,爭取在人文社科主流學術圈中的話語權。在學術功能上,人文社科教師要走出單純講授公共課的區域,開展專業性的學術研究,爭取在國內外所在學科中的學術地位。中醫藥院校發展人文社科的基本思路是入主流、倡交叉、創特色?!叭胫髁鳌本褪且阎嗅t藥院校的人文社會科學作為專業的人文社科來加以建設,以達到國內外學術界的一定水平作為自己的發展目標,能夠參與主流對話,參與學科中重大問題的研討?!俺徊妗本褪沁@些學科的教師應該積極參與到中醫藥學科的發展中去,在人文社會科學與中醫學之間尋求新的生長點和交叉點,達到良性的互動和互滲,使之成為不可或缺的內生性學科,成為學校的有機組成部分。“創特色”就是要走特色之路,“特色”可以在與醫學的交叉中產生,也可以在對某些新的研究領域或者分支學科開發中產生。
四、中醫藥院校人文社會科學的發展態勢
關鍵詞:人文社會科學外文文獻資源文獻資源宏觀建設共建共知共享聯合保障
近年來,我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得到了快速發展,對文獻的需求量急速增加。但由于歷史客觀原因、資金不足等諸多因素,外文文獻資源缺漏,收藏品種少,結構失衡,無法滿足文科研究需求的增長。我國人文社科研究人員一直呼吁,希望在外文文獻資源方面加強國家的投資和調控力度,以改善目前文獻的重復采購和空白的狀況。另一方面,文獻資源的宏觀建設一直是高校圖書館界的熱點問題之一,整體化建設與資源共建共享思想也一直指導著高校圖書館界的發展,為高校人文社科外文資源的宏觀布局與聯合保障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高校人文社科外文資源的布局與保障方法,可以概括為:目標明確,調查先行,宏觀布局,全面收藏,拓展服務,以評促建。
1.目標確立:以建立國家最終保障為基本發展戰略
作為文獻資源的宏觀建設目標,應首先從國家層面出發考慮,把為我國人文社科教學科研提供文獻資源的最終保障作為建設總目標。所謂國家最終保障,一是指傾國家之力,盡可能將文獻資源收藏完整,外文文獻保障率至少要達到95%以上;二是指開展國家的戰略收藏和存檔,以保證現在或者將來、正常情況或者出現不可預知災難的任何情況下,都可以擁有文獻,為用戶提供最終的文獻保障服務。
2.宏觀布局:建立科學合理的分工模式與協調機制
圍繞中心目標,首先要確定的是文獻資源的宏觀布局方案,以及相關的協調機制,這是資源發展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保障。所謂文獻資源的宏觀布局,強調的是把各高校圖書館的外文資源看作是一個整體,通過對不同學科、不同類型、不同載體文獻的合理布局規劃,統籌安排,形成高校人文社科外文文獻的保障體系。
目前CASHL已經建成的三級保障體系,全國中心(2個)、區域中心(5個)、學科中心(10個),共17個中心圖書館即為上述思想指導下的宏觀布局模式,這17個中心館或者在人文社科外文資源上具有傳統的綜合優勢,或者在某些學科上各具特色。
3.資源調查:文獻資源布局與保障的基礎性工作
要做好文獻資源發展工作,就要摸清家底,包括國內高校圖書館的收藏情況、國外文獻資源的出版與收藏情況,找出差距和不足。
此外,還需要對人文社科文獻的用戶需求進行調查分析。這方面可以以學科為基礎,采用引文評價、用戶調查等方法,分析總結高校人文社科教學科研對文獻資源的需求情況與特點,在此基礎上對整體建設方案和工作進行驗證與調整,并對資源的服務與合理使用提出建議。
4.文獻建設:開展資源的全面收藏
資源建設工作是開展高校人文社科外文資源聯合保障的基礎和根本,國家的投資大部分都在這項工作上。根據前面所述調研的結果,可以比較細致地分析出我國人文社科外文資源結構性缺失的問題所在,通過國內外的數據比對,得到諸如外文文獻缺藏目錄、外文文獻補藏方案、學科文獻保障方案等具體的指導性文獻,隨后即可以開展資源的全面收藏工作。
1)可以開展1950-1990年的圖書回溯補藏工作。
針對我國1949年以后人文社科外文文獻資源(特別是圖書)缺乏的問題,通過調查得出國外1950-1990年人文社會科學外文圖書權威書目,對比我國高校1950-1990年外文圖書收藏情況,總結出我國高校圖書館這段時間的收藏和缺藏情況,提出具體的缺藏目錄,并對經典性、通用性西文圖書進行最大程度的補藏。
2)可以按學科開展當前文獻的保障建設工作。
選擇最近幾年中可以獲得比較完整數據的年份,通過對國外人文社科圖書出版情況及國外若干一流圖書館收藏情況的調查分析,得出各學科的文獻資源目錄;然后對比我國高校圖書館外文文獻的收藏情況,包括收藏數量、收藏質量、學科結構、類型結構等,得出我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各個學科當前的外文文獻收藏和缺藏情況、對教學科研的保障水平和程度,按學科提出文獻的全面和最終保障方案包括各個學科、各類型文獻(圖書/期刊/電子資源等)的品種、數量、類型、所需資金等具體內容。
3)動態平衡,按需調整。
在資源建設的過程中,一方面需要根據每年的資源建設情況進行動態調整,保持各學科之間的平衡;另外一方面,也可以隨時了解用戶的使用情況,修訂資源發展政策,例如通過引文分析、問卷調查以及深度訪談,對一些人文社科重點學科進行抽樣調研與分析,了解高校人文社科教學科研人員的信息需求和信息利用行為模式,著重研究其對外文文獻利用以及需要能否得到滿足情況。
5.拓展服務:以共建共知共享為原則的保障途徑
資源建設工作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給讀者提供文獻;而對文獻的利用,反過來也促進和改善了館藏發展。因此,以共建共知共享為原則,做好人文社科外文文獻的服務工作,就成為高校人文社科文獻資源建設實現最終保障的保障,是直接面對用戶的前沿,同時也是這項工作可持續發展的前提。
這方面的服務主要應包括:1)共知:即對文獻內容的報道和揭示;2)共享:提供文獻的檢索、瀏覽、借閱和傳遞服務,以及深層次的課題咨詢;3)共建服務網絡。
6.以評估促建設
建立有效的資源和服務績效評估機制,發展科學合理的評估指標體系和評估辦法,并堅持執行下去,會起到不斷改進資源建設,促進和規范文獻服務的發展,發揮經費使用效益的作用。
通過整體規劃布局、聯合保障,我國高校圖書館將有重點、按學科、按年代收藏和補藏人文社科外文文獻,有限的國家投資會發揮出最大的作用;各校各地區在不同學科的長處將得到充分利用,其強勢和重點學科得到進一步發展和鞏固,同時也會彌補各校外文圖書經費的不足;保證外文文科重要學術性、經典性資源的全面收藏,填補我國外文圖書1950-1990年代間的空白和缺陷,逐步改變我國人文社會科學文獻資源收藏的結構性缺失狀況;更將建設成我國人文社會科學教學科研的最終文獻資源保障基地,和擁有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最高學術水平和最完整收藏的虛擬聯合圖書館。同時,通過共建共享平臺的服務,使國家投資購買的文獻得到充分利用,為人文社會科學學者提供有效解決外文文科圖書匱乏的途徑,進一步實現外文圖書與中文圖書之間的信息平衡,開創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的新局面。
此論文為河南工業大學??蒲谢痦椖宽椖烤幪枺?9XSK048
參考文獻:
[1]肖瓏,關志英.CASHL:為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提供可持續發展的資源與服務[J].圖書情報工作,2008(5)
一、社科論文常用的研究方法
(一)論證方法
人文社科類學術論文寫作的論證研究方法是指研究者以說理的方式,綜合運用所學專業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能,對研究問題進行層層梳理,提出明確的論點,并逐一予以闡釋、 論證的研究方式。運用論證方法撰寫的人文社科類學術論文屬于論證型論文。論證型論文通常由論點、論據、論證三個部分組成。常見的論證方法有歸納法、演繹法、類比法、因果法、反證法、引申法等。
(二)評述方法
人文社科類學術論文寫作的評述研究方法是指研究者對其研究領域的某一成果或具體觀點進行褒貶不一的綜合性評述的研究方法。根據評述對象的不同,評述通常分為文獻評述和會議評述兩種不同類別。運用評述研究方法所撰寫的。論文通常具有較強的思辨性,并钚- -味對已有觀點或成果進行正面論證或反面駁斥,而是綜合各方面觀點以客觀的態度對其進行評述。評述型論文通常包括前言、主題和總結三個部分,與運用論證方法撰寫的論證型論文相比有明顯區別。在評述型論文的撰寫中應特別注意對評述對象資料的搜集要盡完整,使用的文獻資源也應忠于事實,最大程度保證評述的客觀性。
(三)調研方法
調研方法是人文社科類學術論文特別是社會科學類論文研究方法中較為重要的研究方法。運用調研方法撰寫的論文就是通常所說的"調研報告".根據調研報告撰寫的論文就是"調研型論文".調研方法是基于真實的社會實踐調研,對搜集的信息進行綜合整理后,再開展客觀分析的一種綜合性學術研究方法。調研方法最常用于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法學、管理學等社會實踐性較強的學科,也是人文社科類學術論文開展實證研究的基礎性方法。調研型論文通常包括調查和研究兩個階段,通過調查去研究某些社會現象,得出有關數據,歸納相關規律,為解決某些存在的問題提供依據或參考。
(四)考證方法
人文社科類學術論文寫作的考證研究方法是指研究者對學科領域或社會實踐中的某- -問題 ,以直接或間接的材料為基礎進行深入研究、辨明是非的研究方法。通常意義上的"考證"多指對古籍、古證的考察或修訂?,F在的考證含義已有所延伸,不再僅局限于對古籍的考察,而是指對事實的考核和例證。
考證方法常用于歷史學、語言學、文學等學科??甲C型論文-般包括引論、本論和結論三部分。與其他研究方式不同的是,考證型論文的研究方式需提出新的考證觀點,否則只是延續前人的考證結論,考證的意義就大大削弱了。
二、適用社科論文的研究方法介紹
1、調查法
調查法是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搜集有關研究對象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的方法。調查方法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綜合運用歷史法、觀察法等方法以及談話、問卷、個案研究、測驗等科學方式,對教育現象進行有計劃的、 周密的和系統的了解, 并對調查搜集到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 綜合、比較、歸納,從而為人們提供規律性的知識。 調查法中最常用的是 問卷調查法 ,它是以書面提出問題的方式搜集資料的一種研究方法, 即調查者就調查項目編制成表式, 分發或郵寄給有關人員, 請示填寫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統計和研究。
2、觀察法
觀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 研究提綱或觀察表, 用自己的感官和輔助工具去直接觀察被研究對象, 從而獲得資料的一種方法。 科學的觀察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 系統性和可重復性。 在科學實驗和調查研究中,觀察法具有如下幾個方面的作用:①擴大人們的感性認識。②啟發人們的思維。③導致新的發現。 實驗法 實驗法是通過主支變革、 控制研究對象來發現與確認事物間的因果聯系的一種科研方法。其主要特點是:第一、 主動變革性。觀察與調查都是在不干預研究對象的前提下去認識研究對象, 發現其中的問題。 而實驗卻要求主動操縱實驗條件, 人為地改變對象的存在方式、變化過程,使它服從于科學認識的需要。第二、控制性??茖W實驗要求根據研究的需要, 借助各種方法技術, 減少或消除各種可能影響科學的無關因素的干擾, 在簡化、純化的狀態下認識研究對象。第三,因果性。實驗以發現、確認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徑。
3、 文獻研究法
文獻研究法是根據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課題, 通過調查文獻來獲得資料, 從而全面地、 正確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 文獻研究法被子廣泛用于各種學科研究中。 其作用有: ①能了解有關問題的歷史和現狀, 幫助確定研究課題。②能形成關于研究對象的一般印象, 有助于觀察和訪問。 ③能得到現實資料的比較資料。 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實證研究法 實證研究法是科學實踐研究的一種特殊形式。 其依據現有的科學理論和實踐的需要, 提出設計,利用科學儀器和設備, 在自然條件下, 通過有目的有步驟地操縱, 根據觀察、 記錄、 測定與此相伴隨的現象的變化來確定條件與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的活動。 主要目的在于說明各種自變量與某一個因變量的關系。
4、 定量分析法
在科學研究中, 通過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們對研究對象的認識進一步精確化, 以便更加科學地揭示規律,把握本質, 理清關系, 預測事物的發展趨勢。 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對研究對象進行"質" 的方面的分析。 具體地說是運用歸納和演繹、 分析與綜合以及抽象與概括等方法, 對獲得的各種材料進行思維加工, 從而能去粗取精、 去偽存真、 由此及彼、 由表及里,達到認識事物本質、 揭示內在規律。
5、跨學科研究法 運用多學科的理論、 方法和成果從整體上對某一課題進行綜合研究的方法,也稱"交叉研究法".科學發展運動的規律表明,科學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綜合,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據有關專家統計,現在世界上有 2000 多種學科,而學科分化的趨勢還在加劇,但同時各學科間的聯系愈來愈緊密, 在語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 有日益統一化的趨勢。
6、 個案研究法 個案研究法是認定研究對象中的某一特定對象, 加以調查分析, 弄清其特點及其形成過程的一種研究方法。
個案研究有三種基本類型:
(1) 個人調查,即對組織中的某一個人進行調查研究;
(2) 團體調查,即對某個組織或團體進行調查研究;
(3)問題調查,即對某個現象或問題進行調查研究。
7、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會科學用來分析社會現象的一種方法, 是社會調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 它通過說明社會現象怎樣滿足一個社會系統的需要(即具有怎樣的功能)來解釋社會現象。 數量研究法 數量研究法也稱"統計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過對研究對象的規模、速度、范圍、程度等數量關系的分析研究,認識和揭示事物間的相互關系、變化規律和發展趨勢,借以達到對事物的正確解釋和預測的一種研究方法。
8、模擬法 (模型方法 )
模擬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征, 創設一個相似的模型, 然后通過模型來間接研究原型的一種形容方法。 根據模型和原型之間的相似關系, 模擬法可分為物理模擬和數學模擬兩種。
9、探索性研究法
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層次的科學研究活動。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 創造新知識,產生出新穎而獨特的成果或產品。
10、信息研究方法 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來研究系統功能的一種科學研究方法。美國數學、通訊工程師、生理學家維納認為,客觀世界有一種普遍的聯系,即信息聯系。當前,正處在"信息革命"的新時代,有大量的信息資源,可以開發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據信息論、系統論、控制論的原理,通過對信息的收集、傳遞、加工和整理獲得知識,并應用于實踐, 以實現新的目標。信息方法是一種新的科研方法, 它以信息來研究系統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層次的規律, 幫助人們提高和掌握運用規律的能力。
11、 經驗總結法 經驗總結法是通過對實踐活動中的具體情況,進行歸納與分析, 使之系統化、 理論化,上升為經驗的一種方法??偨Y推廣先進經驗是人類歷史上長期運用的較為行之有效的領導方法之一。
12、描述性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種簡單的研究方法, 它將已有的現象、 規律和理論通過自己的理解和驗證, 給予敘述并解釋出來。 它是對各種理論的一般敘述, 更多的是解釋別人的論證,但在科學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問題,揭示弊端,描述現象,介紹經驗,它有利于普及工作,它的實例很多, 有帶揭示性的多種情況的調查;有對實際問題的說明; 也有對某些現狀的看法等。
13、數學方法
數學方法就是在撇開研究對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況下, 用數學工具對研究對象進行一系列量的處理, 從而作出正確的說明和判斷, 得到以數字形式表述的成果??茖W研究的對象是質和量的統一體,它們的質和量是緊密聯系 ,質變和量變是互相制約的。 要達到真正的科學認識, 不僅要研究質的規定性, 還必須重視對它們的量進行考察和分析, 以便更準確地認識研究對象的本質特性。
數學方法主要有統計處理和 模糊數學 分析方法。
14、思維方法
思維方法是人們正確進行思維和準確表達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學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學思維方法包括歸納演繹、類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辯想象、分析綜合等,它對于一切科學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15、 系統科學方法
關鍵詞: 法學基礎理論教育 法律認知科學 實驗 教學步驟
法學基礎理論教育是法學教育的基石,由于其所涉及的理論問題眾多,與其他人文社會學科的交叉較多;長期以來,深受哲學、政治學、社會學和歷史學的影響;最近一二十年又受到了經濟學的重大影響,因此,傳統法學教育以講授、探討為主,后來受到社會科學的影響,加入了社會調查和經濟分析演算的模式。但是,法學教育與自然科學存在一定交叉,也能進行一些實驗課程,典型就是犯罪學、偵查學方面的實驗研究。在法律心理學方面,不僅能夠進行法律心理學的社會研究,還能夠進行生理、心理學方面的實驗研究,典型的就是從事“法律與認知科學”交叉問題的實驗研究。本文以“法律認知科學”(法律認知心理)實驗為例,對法律實驗問題進行探討。
法律屬于社會科學,作為法律基本理論的法哲學問題則既屬于社會科學問題,又屬于哲學問題。所以,法哲學屬于人文社會科學。法律認知科學是指運用認知科學的一些理論和方法對法哲學的基本問題進行研究;法律認知科學是運用自然科學的方法研究人文社科的法哲學問題,其屬于人文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銜接。
與傳統的法哲學講授、討論的方法不同,法律認知科學也可以采用實驗的教學研究方法。但是,法律認知科學實驗與自然科學(醫學和生物學)實驗有本質區別。一般的醫學和生物學實驗是研究生命體的生理狀況和病變的醫治問題,而法律認知科學的實驗則是運用醫學或生物學的手段,研究法律決策中生理心理過程,研究人文社科問題的生理基礎。
法律認知科學實驗的教學步驟如下。
一、實驗之前的課程講授
1.相關法哲學理論的講授。法哲學理論的講授,主要是介紹現有的一些法哲學流派和主要的法哲學觀點爭議,這為日后提出問題奠定了基礎。法律認知科學的實驗設計主要是運用生理實驗解決法哲學問題或者部門法的主要問題,所以人文社科問題是實驗的目的之所在。很多法律認知科學的生理實驗流程大同小異,運用的設備相差無幾,但是其所解決的法哲學問題卻大相徑庭,所以,相關的法哲學理論的基礎必須夯實,否則實驗就是無的放矢。
為了進行“法律認知科學”的實驗,就必須讓學生選修“法哲學”、“西方法律思想史”和各個部分法的法哲學課程(如“民法哲學”、“刑法哲學”、“訴訟法基礎理論”等課程)。為此,我們開設了“西方法理學”和“法哲學”等課程。通過相關法哲學課程的講授,并組織學生對部分重點問題、爭議問題進行詳細分析,提煉出核心爭議之所在,由此設想日后可以進行實驗的粗略方案。這一點也是體現“認知研究”與“治療研究”之間的區別,體現我們研究的人文社科的目的指向(而非一般的自然科學或醫學意義)。此外,我們還為法學碩士生開設了“神經元法學”和“法律認知科學”等課程,對此類問題的探討更為專業、細致。
2.聯系醫院的醫生前來講課。由于課程具有跨學科性質,這種課程需要其他學科的知識。而本學科的教師雖然具有一定的跨學科知識背景,但畢竟其主導學科還是法學或法理學,在其他學科方面的學識顯然不如這個領域的專家。所以,邀請其他學科的教師或研究人員前來授課就顯得很有必要。而對于法律心理實驗課程而言,這方面主要是請醫院的醫生前來上課。這里包含了以下三類,一類是神經科專業的醫生,其為我們講解腦神經系統的相關知識。部分高學歷的醫生由于擁有系統的碩士、博士乃至博士后的教育和科研知識,甚至還可能從事過“認知”領域的生理研究,就能夠從“生理心理學”的“認知”角度為我們講解實驗設計的方案、流程等對實驗特別有意義的問題。
3.帶領學生前往實驗室參觀。由于法學專業學生對工科和醫科的實驗室一般都比較陌生,如果他們對醫療設備或者醫學實驗室沒有相關的認識,就不可能設計出好的實驗方案,因此,非常有必要讓他們參觀實驗室或者醫療設備。在參觀的過程中,由醫務和實驗人員進行相關知識的講解,其中包括儀器、操作流程和儀器軟件的介紹。老師和學生甚至可以進一步接觸機器,如進入密封的磁共振室,躺入磁共振儀器內模擬作為實驗的受試者。這樣,他們能夠親身體會到躺在儀器內接受檢查或實驗者的境況,設計出更加切實可行的實驗方案。
從事“法律認知科學”實驗的儀器設備與“醫學治療和檢查”的實驗設備雖然相同,但是依舊存在一些差別。如磁共振機器,一般醫學治療目的進行的檢查往往只需要運用“1.5T”級別的機器;雖然這種級別的機器也能運用于“法律認知科學”實驗,但是相關實驗對儀器的要求往往更高,通常要求是“3.0T”級,此級別儀器在普通醫學檢查中的運用就比較少;認知科學實驗的磁共振儀器甚至使用到高達“12T”級別。
二、帶領學生進行實驗工作
1.通讀實驗報告。法律認知科學相關的實驗論文很多,必須進行大范圍的選題篩選。粗略篩選之后的論文,由任課教師組織學生進行研讀。研讀的目的有兩個,一是看看研究現狀,知道他人的研究進程、重點、熱點和難點。通過這些研讀,我們就能夠根據現有的研究進度,選擇尚未研究(發表的)而又可能比較重要的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就是日后實驗選題的大致范圍。
二是參考他們的研究手段、流程,對他們的研究方法進行借鑒?,F在發表的論文,一般都會大致介紹實驗的流程。然而,學術論文畢竟不是實驗報告,其更多側重于問題的提出、解決和分析,流程的介紹往往比較粗糙。當然,部分學術論文也有比較詳細的實驗流程,對此類論文的仔細研習,就能對實驗設計產生比較大的影響。①
2.對主題進行社會科學的探討。在進行文獻研讀的基礎上,我們能夠得出大致的可能的研究“主題”,這時返回法律社會科學領域,以法哲學的視角重新進行審閱,才能更好地獲得“生理心理學”和“人文社會科學”之間的自然銜接。在生理自然科學領域可能可以從事實驗研究的“主題”,還必須獲得“法哲學”、“法社會科學”上的意義。因為,有的問題雖然在自然科學上具有很大的研究價值,然而從人文社會科學的角度看,其意義可能就會大打折扣(或者意義就不那么直接)。此類論文的價值更多是在“治療性”而非“認知性”。很多人文社會科學(法哲學)的問題雖然意義重大,但從自然科學(生理心理學)的角度看,在現階段卻還缺乏研究該問題的“方法”和“設備”。所以,必須獲得二者的協調和平衡。
主題的選定是法律認知科學實驗的第一個難點。這個難點意指“我們要解決什么主題”,其既涉及“什么主題十分重要”,又指“對該主題的研究到什么程度”,還指“現在已經具備研究該主題的手段或方法”。
3.組織實驗設計。從法律認知科學實驗的角度看,組織實驗設計的第一步是設計實驗方案,這是最重要的一步。設計何種方案、設計何種場景、設計何種問題,以及何種音像、問卷材料,都關系到實驗結果的真實與否。這也是法律認知科學實驗的第二個難點。我們要設計出一些“場景”或者“問題”,讓受試者在這種環境下能更真實地思考或者表達情緒,從而得出比較真實的實驗結果。
西方國家在以往的研究中,存在比較巧妙的實驗設計,例如對于道德中不公正問題的容忍情況,研究者在最后通牒實驗中,部分受試者拒絕接受不公平的分配方案,這是其情緒化的表現。該實驗設計如下②:19名(方案接受者,“responder”)接受磁共振掃描,共進行了30輪游戲,對手(方案的提出者,“offer”)部分是人,部分是計算機。每次都涉及10美元的瓜分。對手所提出的方案中,一半是公平的(對半開),剩下的為2次“9比1”,2次“8比2”,1次“7比3”;在這些方案中,方案提出者的分配比例較大,而接受者的比例較小。結果是,對于公平的方案,方案接受者都接受了;越不公平的方案,則參與者的接受率越低,“7比3方案”至“對半開方案”的所有方案(即“5∶ 5”,“6∶ 4”,“7∶ 3”)都被接受了。在“9比1”和“8比2”兩種方案中,如果“方案提出者是人”,則其方案的接受率低于“方案的提出者是計算機”。這就意味著方案接受者對于不公平方案存有情感性反應。這種不公平引發的腦區為:兩側前腦島(bilateral anterior insula)、背外側前額葉皮層(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前扣帶回(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這證明了兩側前腦島(bilateral anterior insula)厭惡不公平,作為負面情感的腦區,其反映出了對于不公平方案的厭惡。諸如此類實驗設計非常巧妙,就能夠為我們進行相關實驗提供設計上的參考或模仿。
4.進行預實驗。在實驗設計之后,有必要進行預實驗,檢驗實驗的可實施程度。這種預實驗,可以提升實驗者的信心,也可以作為申請相關課題的依據。更為重要的是,預實驗還可以檢測實驗的可行性,對可能出現的問題或缺陷進行適當的修正。
在預實驗之后,還必須進行志愿者的招募和篩選。
三、實驗操作
實驗操作是實驗的核心狀態。法律認知科學的實驗流程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其與醫學實驗相比通常更簡單。其運用的儀器設備有核磁共振(FMRI)、眼動儀和腦電圖等,其中核磁共振最為典型。該儀器不僅運用于醫學治療和研究,現在還廣泛運用于認知科學的各類研究。核磁共振運用于法律認知科學的研究,主要優點在于其定位非常準確(雖然時間上稍有遲滯)。
由于實驗的磁共振儀器操作是高度專業化工作(而且機器極為昂貴),只能由專業的實驗技術人員進行操作,因此法學教師和學生不能從事,在此不做詳細介紹。
四、實驗之后的分析總結
實驗之后的分析總結屬于實驗的后期工作,主要是數據、圖像分析,以及人文社會科學分析總結。
1.數據、圖像分析。數據分析具有客觀性,需要專業的實驗工作人員進行數據和圖像的分析。法律認知科學實驗主要運用核磁共振儀器,對于腦區圖像的要求比較高,還需要比較好的核磁共振配套分析軟件,對此進行精細的分析。此類軟件一般只有磁共振專業技術人員才會使用,由他們進行相關數據圖像分析比較科學。如果涉及大量的數據分析和必須建立數據模型,則還需要數學專業人士進行相關的工作。
此外,除了實驗工作人員和數學人才外,還需要神經科專業醫師或者認知神經學專家對此類數據和圖像進行“認知神經心理”方面的分析。這種分析就是我們后期進行人文社會分析和理論化的基礎。
2.進行相關的人文社會科學分析總結。與前一步工作的科學性和客觀性相比,對實驗結果進行人文社會科學的分析總結則具有一定的主觀性質。我們需要從已有的數據和圖像,根據我們需要解決的人文社科(法哲學)主題進行解讀。這種解讀是人文社科的解讀,是運用實驗數據和圖像得出人文社科的結論。所以,一定的主觀性是原有的實驗設計思路和人文社科理論基礎的延續。現有實驗的理論分析,如道德的情感性實驗,就需要根據道德哲學理論進行分析;“先天犯罪人”問題的實驗,這就需要根據刑法哲學理論進行相關探討。
五、注意事項
1.“主題的選定”、“實驗設計”和“理論性總結”這三點是整個流程的重中之重。這三點工作如果沒有做好,整個實驗就是失敗的實驗。這三點如果做好了,實驗獲得成功的概率就非常大。
2.法律認知科學的實驗需要人文社會科學(法律基礎理論)和醫學兩個大領域(兩大領域內還有各個小專業)的工作者進行跨學科的合作,尤其需要強烈的團隊合作精神。因為隨著知識分工越來越精細,知識總量的迅速膨脹,此類合作需要跨越多個傳統學科。一方面,我們跨越的知識領域非常大,另一方面,在各種細微領域卻依舊要求保持原有的嚴謹性(否則就違背科學的客觀性)。所以,很難有一個人在多個領域內同時保有各個領域的專業技術水平。因此,為了在多個學科領域內的合作能夠維系原有各個學科的嚴密性,我們只能求助于多學科專業人士之間的合作。這是完成此類工作的最佳模式,所以我們必須組建緊密團結的團隊。
注釋:
①在認知科學領域,例如以下論文:M.R.DELGADO,H.M.LOCKE,V.A.STENGER,J.A.FIEZ.Dorsal striatum responses to reward and punishment:Effects of valence and magnitude manipulations.Cognitive,Affective& Behavioral Neuroscience,2003,3(1):27-38.
②Fiery Cushman,Liane Young,Marc Hauser.The Role of Conscious Reasoning and Intuition in Moral Judgment.PSYCHOLOGICAL SCIENCE,2006,(17):1082-1089.
摘 要:采用Pearson相關系數方法,探討了常用期刊評價指標之間的相關性及其對評價機制和效果的影響。結果顯示:指標之
>> 國際學術期刊編委數量與科研產出評價指標的相關性研究 科技期刊評價指標的相關性分析 期刊評價中的關鍵指標評析及相關性研究 合作研究與人文社科論文質量的相關性探析 營運資本管理策略激進度與策略績效評價指標的相關性研究 大學生生理指標和心境指標的相關性研究 淺談慢性心衰中西醫療效評價指標的相關性 創業精神與相關經濟指標的相關性實證研究 動脈僵硬度與動態血壓指標的相關性研究 高校學生身體成分與體質健康指標的相關性研究 胰腺癌早期和術后相關性指標的臨床研究 乙醇對實驗大鼠精漿生化指標的相關性影響研究 人文社科期刊匿名審稿的可行性對策 針灸治療老年性癡呆相關評價指標的研究進展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舌象與臨床指標的相關性文獻研究 復感兒中醫證型與微觀指標的相關性研究進展 舒張功能不全患者B型鈉尿肽與超聲心動圖指標的相關性研究 肝癌患者血小板計數與肝功能指標的相關性研究 廣州南沙地區軟土抗剪強度指標與物理指標的相關性分析研究 水環境監測指標的相關性分析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
[13]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清華大學圖書館.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人文社會科學)(第10卷)[R],北京:《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出版,2012:II-VI.
[14]楊紅艷.基金資助對我國人文社會科學論文質量的影響――基于《復印報刊資料》轉載論文評分數據[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2,(8):101-106.
作者簡介:楊紅艷(1981-),女,博士,中國人民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成果評價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副編審,研究方向:學術評價和信息資源管理。
一、對21所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碩士學位論文評價體系進行調查分析
(一)調查方法
研究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文獻資料法、綜合分析法、層次結構分析法、文獻計量法、個別訪談法和專家評審等方法。理論研究部分,充分利用圖書資料和網絡文獻數據庫,搜集21所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碩士學位論文評價體系的相關資料,深入理解和綜合分析文獻內容,一方面詳盡地了解目前人文社會科學碩士學位論文評價體系的特點,另一方面明確國內外人文科學成果評價已取得的成果和不足。實證研究部分,主要運用層次結構分析法、個別訪談法和問卷調查法確立評價指標及其權重,形成相應的論文類成果和應用對策類成果的評價指標體系。通過獲取實證研究樣本相關數據,對數據進行相關的統計分析,以驗證指標體系的信度、效度和不足,以明確該評價指標體系的改進方向。另外,在整個研究過程中,加強與論文指導老師和學生的溝通和交流,及時發現和解決研究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積極創新,將理論研究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以彌補認識上的不足。
(二)樣本收集
確定研究對象:具備研究生培養的石油類院校、理工類院校、國內頂級院校、地域差異的院校、省內有代表性的院校。收集數據方法:通過電話訪談,相關大學網站收集相關資料以及通過相關的期刊或研究報告等資料獲取相關數據。除此之外,我們重點選取了二十余位學術評價領域的理論學者和科研管理部門的實踐專家,以面訪、郵件、電話方式進行了訪談和書面反饋。
(三)21所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碩士學位論文評價體系統計分析
通過選取,最終有21所高校被列為研究的對象。一方面研究這些高校研究生學位評價體系的細化分類,另一方面探析各類高校研究生學位論文評價體系內部的權重分配,各個指標之間相互關系,從而發現研究生學位論文評價體系分配的規律。
以中國石油大學、西安石油大學、西南石油大學三所石油院校的碩士研究生論文評價體系為藍本,結合其他18所高校的碩士研究生論文評價體系的分類方法,將21所高校的人文社會科學碩士研究生論文評價體系進行系統的統計分析得出以下統計結果:一級評價指標的論文選題主要包括三個二級指標:要求學術價值與應用價值的學校統計數量21個;要求選題前沿性的學校統計數量13個;要求選題新穎性的學校統計數量3個。一級指標論文水平主要包括七個二級指標:要求研究方法的學校統計數量19個;要求理論基礎與專業知識水平的學校統計數量16個,要求文獻綜述的客觀性與全面性的學校統計數量15個,要求寫作的邏輯性的學校統計數量12個,要求論文研究難度與工作量的學校統計數量8個,要求材料的充分性與可靠性的學校統計數量7個,要求觀點鮮明、立論正確的學校統計數量2個。一級指標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三個二級指標:要求新觀點與新見解的學校統計數量19個;要求潛在的社會效益的學校統計數量9個;要求獲獎或的學校統計數量4個。一級指標寫作能力主要包括五個二級指標:要求文字表達能力的學校統計數量16個;要求書寫的規范化的學校統計數量10個;要求設計圖形、圖表的規范化與標準化的學校統計數量9個;要求學風嚴謹性的學校統計數量5個;要求摘要表述簡潔規范反應核心內容的學校統計數量2個。一級指標答辯情況主要包括三個二級指標:要求回答問題水平的學校統計數量9個,要求報告重點及闡述情的學校統計數量7個,要求著裝及態度情況的學校統計數量3個。
(四)制定人文社會科學碩士學位論文評價的原則
從評價需求、評價過程、評價結果和評價持續等維度看,應關注以下六項原則:可操作性原則,即分類方案在評價過程中要具有可操作性。分類不能過于復雜,分類顆粒度切分要恰當,以保證分類框架清晰簡明,并在最大程度上能夠與評價主體的常識判斷保持基本一致,使評價主體較容易把握,從而提高評價操作的效率和評價結果的準確性??杀刃栽瓌t,即分類方案的評價結果要具有可比性。只有同類比較才可以實現同一指標下的度量,評價結果也才具可比性、可信度,這就要求分類標準明確和界線清晰??蓴U展性原則,即分類方案要具有一定的擴展張力。隨著經濟、社會、文化等諸方面的日益交融和加速推進,專業學科也隨之細分、交叉、融合。因此,保持評價分類體系具有較廣的范圍適應性和較強的功能擴展性,有利于評價結果的持續性比較和評價工作的一致性開展??煽啃栽瓌t。評價指標的設計不僅要考慮評估對象的特征,同時也要考慮指標的實際可操作性,指標的內容應明確,數量需適當,同時,同一參評項目中不同研究成果的各項指標間應具有一定的內在一致性,相互之間不會產生矛盾??陀^性原則。保證評價指標的客觀性,使評價指標及其評價結果符合研究成果的實際質量和水平,所設計的評價指標才具有現實意義。獨立性原則。當評價指標體系中的某一指標被修改或調整時,其他指標應具有適當的獨立性,不會因某一指標的修改和調整而使評價指標或評價結果之間相互矛盾。
二、確立人文社會科學(法學類)碩士學位論文評價指標體系
著重選取了人文社科領域的專家學者、學生代表和科研管理者開展問卷調查,共形成有效問卷200份。為保證問卷調查結果能夠較好地反映人文社科各學科領域的實際情況,發放問卷時還對受訪對象進行了學科比例控制。
重新選取了人文社科領域的專家學者、學生代表和科研管理者開展問卷調查,共形成有效問卷200份。為保證問卷調查結果能夠較好地反映人文社科各學科領域的實際情況,發放問卷時還對受訪對象進行了學科比例控制。
人文社會科學(法學類)碩士學位論文評價指標(答辯用)
三、評價體系的應用及結果分析
該評價體系針對科研管理者、專家和2013年畢業的人文社會科學碩士研究生進行了實際應用,該碩士學位論文評價體系一經使用即得到了學生、相關科研管理人員及指導教師的一致好評,一致認為該評價體系的主要優勢表現在三個方面:客觀科學:在全面探析各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評價指標之間的內在關系基礎上,能夠客觀科學地反映研究生學位論文質量的實際水平。嚴密可靠:該評價體系所采用的評價項目和權重比例之間的關系是嚴密的,選擇的應用對象具有代表性,評價結論具有可比性,因而能夠對研究生學位論文水平進行可靠評價。操作簡單:與其他評價體系相比,該操作步驟簡單明確。答辯之前學生可以通過該體系判斷是否符合答辯標準,指導教師可以通過該評價體系衡量學生對畢業設計的完成情況并督促學生。答辯時各答辯評委可以準確科學的評定學生學位論文的綜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