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06 16:40:4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英語論文參考文獻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英語論文格式.doc
留學生專業發表留學生畢業論文,留學生作業和國內英語碩士畢業論文,以及英語教育論文。老師大多來自北京和上海等地的海歸博士生和大學老師,其中不乏北大,上海復旦,交大各類商業專家和理工類的雙料人才。長年的合作,積累了豐富的項目控制經驗,此外還和國內核心期刊合作,提供了最穩妥的推薦服務。
英語論文選題 英語論文提綱格式 英語論文開題格式 商務英語論文選題 英語論文的提綱格式規范
英語論文文獻綜述 英語畢業論文格式 Essay格式范文 留學生畢業論文格式范文
英語論文參考文獻 Harvard Reference Style 英國論文答辯要求
一、英語論文的標題 通常長篇的英語論文(比如說英語研究生畢業論文)通常都需要標題頁,其書寫格式如下:第1行標題與打印紙頂端的距離約為打印紙全長的1/3,跟下行(通常為by,居中)的距離則為5cm,第3、第4行分別為作者姓名及日期(均居中)。如果這個英語畢業論文是學生針對某門課程而寫,則在作者姓名與日期之間還需分別打上教師學銜及其姓名(如:Dr./Prof.C.Prager)及本門課程的編號或名稱(如:English 734或British Novel)。打印時,如無特殊要求,每一行均需double space,即隔行打印,行距約為0.6cm(論文其他部分行距同此)。 就學生而言,如果英語畢業論文比較短,也可不做標題頁(及提綱頁),而將標題頁的內容打在正文第1頁的左上方。第1行寫作者的姓名,跟打印紙頂端距離約為2.5cm,以下各行依次為教師學銜和姓、課程編號(或名稱)及日期;各行左邊上下對齊,然后留出2.5cm左右的頁邊空白(下同)。接下來便是論文標題和正文(日期與標題之間及標題與正文第1行之間只需隔行打印,不必留出更多空白)。 二、英語論文的提綱 英語論文提綱頁包括論題句及提綱本身,其規范格式如下:先在第1行(與打印紙頂端的距離仍為2.5cm左右)的始端寫上 Thesis 一詞及冒號,空1格后再寫論題句,回行時左邊須與論題句的第1個字母上下對齊。主要綱目用大寫羅馬數字標出,次要綱目依次用大寫英文字母、阿拉伯數字和小寫英文字母標出。各數字或字母后均為一句點,空出1格后再打該項內容的第1個字母;處于同1等級的綱目,其上下行左邊必須對齊。需要注意的是,同等重要的綱目必須是兩個以上,即:有Ⅰ應有Ⅱ,有A應有B,以此類推。如果英文論文提綱較長,需兩頁紙,則第二頁須在右上角用小寫羅馬數字標出頁碼,即ii(第一頁無需標頁碼)。 三、英語論文正文 有標題頁和提綱頁的英語論文,其正文第一頁的規范格式為:論文標題居中,其位置距打印紙頂端約5cm,距正文第一行約1.5cm。段首字母須縮進五格,即從第六格打起。正文第一頁不必標頁碼(但應計算其頁數),自第二頁起,必須在每頁的右上角(即空出第一行,在其后部)打上論文作者的姓,空一格后再用阿拉伯數字標出頁碼;阿拉伯數字(或其最后一位)應為該行的最后一個空格。在打印正文時尚需注意標點符號的打印格式,即:句末號(句號、問號及感嘆號)后應空兩格,其他標點符號后則空一格。 四、英語論文的文中引述 正確引用作品原文或專家、學者的論述是寫好英語論文的重要環節;既要注意引述與論文的有機統一,即其邏輯性,又要注意引述格式 (即英語論文參考文獻)的規范性。引述別人的觀點,可以直接引用,也可以間接引用。無論采用何種方式,論文作者必須注明所引文字的作者和出處。目前美國學術界通行的做法是在引文后以圓括弧形式注明引文作者及出處?,F針對文中引述的不同情況,將部分規范格式分述如下。 1.若引文不足三行,則可將引文有機地融合在論文中。如: The divorce of Arnolds personal desire from his inheritance results in “the familiar picture of Victorian man alone in an alien universe”(Roper9). 這里,圓括弧中的Roper為引文作者的姓(不必注出全名);阿拉伯數字為引文出處的頁碼(不要寫成p.9);作者姓與頁碼之間需空一格,但不需任何標點符號;句號應置于第二個圓括弧后。 2.被引述的文字如果超過三行,則應將引文與論文文字分開,如下例所示:
Whitman has proved himself an eminent democratic representative and precursor, and his “Democratic Vistas”
is an admirable and characteristic
diatribe. And if one is sorry that in it
Whitman is unable to conceive the
extreme crises of society, one is certain
that no society would be tolerable whoses
醫學英語論文寫作課是醫學院校重要的基礎課程,特別是SCI醫學英語論文的成果在國際醫學期刊上展示,有可能被人采用和傳播,為人類造福,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因此,高水平的SCI醫學論文的寫作是擺在每個醫務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目前我國醫學院校尚無一套統一的教學模式,各校間差異較大。 中國醫科大學開設的英語課,存在著教育觀念、教學方法、教師隊伍建設滯后的現象。為了擺脫現狀,使醫學英語論文寫作課程設置更合理化,科學化,我們從2005年開始,進行了教學改革,此門課程就是讓學生在校期間對論文寫作產生一個感性認識,提高他們的論文寫作水平,最好使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間發表SCI論文。
建立一套以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實際應用為核心目標的醫學論文寫作模式教學,這套模式主要包括優化課程設計,以學生為主體,開展第二課堂,網絡教學等改革。實施十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學生們發表的SCI論文逐年上升,希望和大家分享我們多年的教學經驗,本文重點介紹一下SCI醫學英語論文寫作格式、套路和技巧等。
1做好充分準備,合理論文結構
充分準備就是指看文獻,收集資料,從中找出方向和靈感,需要較全面地閱讀本領域文章,總結其觀點,密切關注有關領域學術動態,國際研究動態,對領域外的東西或交叉學科也要借鑒,從而產生新的觀點,找出切入點。
劍橋大學愛席比教授提出的方法值得借鑒,即“概念圖”:先把文章大框寫好,整體規劃論文,從整體考慮文章結構,隨時記錄出現的新想法,分類整理,采用這個方法的好處是,無論是從哪一部分寫起,都能夠做到大局不亂。
2各部分寫作要點分析
2.1論文題目Title
應該一目了然,突出新的觀點,有新見解,簡明扼要地概括論文的基本思想,必須吸引讀者。 通常由名詞詞組或名詞短語構成,也可用陳述句。除了各國通用的縮寫詞和特殊符號外,標題內不得使用縮寫詞和特殊符號,10~20個詞。
2.2作者姓名Author(s)
按照歐美國家的書寫習慣,名字(first name)在前,姓氏(surname / family name / last name)在后,逐一寫出各自的姓名,以下幾種寫法都可以。
Luxin Yang / Yang Luxin /ZHANG hong-jun/ ZHANG HONGJUN
論文的署名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署名是分享成果的榮譽,也是一種責任。實驗的實施者和執筆者為第一作者。實驗的設計者(或指導者)等(如導師或科研團隊的領隊)可為通訊作者,通常列在排名的最后一位,也可放在中間,右上角用*號標出。
2.3聯系方式Affiliation(s)and address(es)
在作者姓名的下一行應注明作者的工作單位,電子郵件地址或聯系電話等。要求準確清楚,使編輯或讀者能按所列信息順利地與作者聯系。也有刊物是在論文標題頁的頁腳列出以上細節,有的刊物在論文最后要求附上作者簡介和照片。
2.4摘要Abstract
簡短地陳述論文內容,為讀者閱讀、信息檢索提供方便,不宜太詳盡,也不宜太簡短,100~125個英文單詞為宜。
(1)說明性摘要――不涉及具體的研究方法和結果,只向讀者指出論文的主要議題。適用綜述性文章,也用于討論、評論性文章,以介紹某學科近期發展動態的論文居多。
(2)資料性摘要――多用于專題研究論文和實驗報告型論文,強調指出研究的目的、材料、方法和結果、結論四要素,盡量完整和準確地體現原文的具體內容。
2.5關鍵詞Keywords
讀者可從關鍵詞中判斷論文的主題、研究方向、方法等,它是論文主題的濃縮,可從論文中選出的詞或詞組,以名詞或名詞短語居多,如果使用縮略詞,則應為公認和普遍使用的縮略語,3~8個關鍵詞為宜。
3正文、致謝和參考文獻
正文為論文的主體部分,包括以下五部分:引言/概述―材料和方法―結果―討論―結論/總結。
3.1引言Introduction
簡短地介紹寫作背景和目的,包括相關研究的歷史、現狀、進展,目前研究的熱點和存在的問題,自己對已有成果的看法,以往工作的不足之處,以及自己所做研究的創新性或重要價值,意義和前景,兩三百字為宜。
3.2材料與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
如果是以介紹實驗為主,需要用文字配合圖表介紹實驗流程,按實驗步驟寫出實驗過程和方法,實驗所用的材料及其特性,一些工藝條件也需簡單或重點介紹。還需要敘述測量設備和測量方法,其中包括設備名稱、型號、測試什么參數、測量量程或范圍等。方法部分可按實驗對象、實驗材料、實驗設備、實驗記錄、實驗分析方法等來組織行文。
(1)實驗對象一般是人、動物或一些組織等,他們的基本信息要描述明白。
(2)實驗設備,對儀器型號、實驗過程中的用途和生產廠家等作詳細說明。
(3)實驗材料,不同學科有不同要求。說明選擇這種材料以及材料選擇的必要性。
(4)實驗過程,清楚地描述實驗的整個操作流程,一般要附以實驗流程圖進行說明。
3.3結果Results
有人把“結果”和“討論”大多數論文都是分開的。這兩種做法取決于文章的類型。 結果要求真實準確,不能篡改和偽造,結果部分一般要求提供表和圖。 文字,圖,表相對獨立,但避免重復。建議大家在提供圖時,盡量用最少的圖提供最多的信息,最多不超過八個,圖片格式的要求每個雜志各不相同。
3.4討論Discussion
引言和討論是最難寫的兩部分,因為這里面最能夠顯示一個作者研究問題的深度和廣度,一定要突出本研究的創新及重要性。從深度和廣度兩個方面進行論述,深度就是論文對于提出問題的研究達到了什么樣的程度,廣度指是否能夠從多個角度來分析解釋實驗結果。
要突出自己研究的創新性,實驗的獨特性,并且體現出顯著區別于他人的特點,區別無論大和小,有區別就是創新。其他研究中沒有得到的結果,那么這個就是重點討論的對象,探討它有什么實際意義和使用前景,從深度方面探討。
3.5結論Conclusion
對全文進行總結,對研究的主要發現和成果及其普遍性進行概括總結,讓讀者對全文的重點有一個深刻的印象,有什么理論與實踐上的意義,行文要保持簡潔。 在本部分也可提出當前研究的不足之處,本論文尚難以解決的問題,后續工作,以及對研究的前景和進一步研究進行展望,提出建議,暗示此項研究是可持續的。
3.6致謝Acknowledgement
致謝主要包括兩部分:
(1)表明研究的基金來源,寫基金時一般要標注清楚基金號碼(Grant Number)。
(2)對參與人員(沒有列在作者中的研究人員)和單位組織表示感謝,如果通過一審和最終接受發表,還要加上對editor和anonymous reviewers的感謝。
3.7參考文獻References
參考文獻和引用一定要規范,人名的拼寫一定不能出現錯誤,不同雜志對參考文獻格式要求不一樣,一般要求必須引用閱讀過的重要的、近年的文獻。
參考文獻的選擇是一項極為嚴肅的事,它關系到作者的聲譽和論文的可信度,文獻發表的刊物、年代、卷號、頁碼、標題應核實無誤。
參閱所投刊物的“投稿須知”中對參考文獻的要求,注錄格式,使論文的文獻列舉和標注方法與所投刊物相一致。
附錄Appendix-根據文章情況,可空缺。作者簡介Resume/CV視刊物而定。附信,投稿信Covering letter也是必備的。
4論文被SCI收錄,學術水平是基礎,編排格式是條件,投稿途徑是關鍵〖BT)〗
關鍵詞:跨文化 元話語 農科學術論文
一、引言
結論部分是對整個研究做出總結與評價,并在前文基礎上進行演繹推論,包括指出研究的重要性與局限、對未來的研究給出建議(Yang&Alison,2003)。因此,結論部分在學術寫作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這也就要求作者要慎重考慮語言的選擇問題,才能做到簡潔有力地收尾。
元話語的概念最早由美國學者Harris(1959)提出,此后,不同的學者對它有不同的定義。其中,Hyland和Tse(2004)認為,對元話語的理解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觀點強調元話語的組織篇章的功能;廣義的觀點是,元話語體現了作者在篇章中所表現出來的運用語言和修辭的方法,以及把話語組織和話語含義結合起來的方法。
在元話語的分類上,前人從詞語、標點、視覺等不同視角出發對其進行分類。Hyland將元話語分成兩大類十小類,兩大類分別是文本交際型元話語(interactive metadiscourse)和文本互動性元話語(interactional metadiscourse),前者發揮語篇銜接功能,后者則幫助作者建立起與讀者的良性互動關系。基于更細微的功能差別,文本交際型元話語又可分為:過渡標記(transitions)、框架標記(frame markers)、內指標記(endophoric markers)、證源標記(evidentials)和解釋標記(code glosses);人際互動型元話語可分為:模糊限制語(hedges)、強調詞語(boosters)、態度標記(attitude markers)、自我提及(self mentions)和參與標記(engagement markers)。
近些年的研究顯示,元話語研究領域更加寬泛,研究內容日益深化,研究對象也愈加精細化(付曉麗、徐赳赳,2012),而跨文化的元話語研究便是其中的一大趨勢。從跨文化的視角來看,國際上具有代表性的元話語研究主要聚焦于英語論文的對比分析:Abdollahzadeh(2011)探討了英美作者和伊朗作者所寫的英語論文中的元話語使用差異,結果顯示,差異主要體現在互動元話語上;Perez-Llantala(2010)在研究中采集了三方語料,即1/3由北美作者撰寫的英語論文、1/3由西班牙學者寫的英語論文及1/3由西班牙學者撰寫的西班牙論文,綜合考量了跨文化和跨語言因素對元話語使用的影。國內跨文化視角下的元話語研究不及國外豐富。鞠玉梅(2013)對比分析了英漢學術論文,發現漢語論文元話語使用少于英語論文;徐江、鄭莉、張海明(2014)以中國大陸學者和英語本族語學者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上的英語論文為語料,集中討論模糊限制語,研究顯示前者對模糊限制語的使用比例略高于后者。無論國外還是國內,跨語言視角下的研究都更為豐富(Peterlin,2008、2010;Abdi,2009;鞠玉梅,2013),相比之下,跨文化視角下的元話語研究還存在較大的研究空間。本研究從跨文化角度出發,研究英漢學者所撰寫的英語論文中元話語使用的異同,以期豐富這一視角下的元話語研究。
在研究領域上,國內外的元話語研究涉及的學科都較為廣泛。Hyland(2001)對機械工程、物理、哲學、社會學等八個學科學術語篇中的元話語進行了研究。M.Milagros del Saz Rubio將Hyland的元話語與Swales的CARS模型相結合,研究了農科科研論文引言部分的元話語。國內學者對元話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科,如鞠玉梅(2013)所選取的語料來自于《外國語》等語言研究期刊,而近年來隨著傳媒的發展、元話語研究領域的拓寬,新聞中的元話語逐漸得到重視(穆從軍,2010;黃勤、熊瑤,2012)??梢钥闯?,國外的元話語研究雖然涉及的學科較為廣泛,但針對農科的研究并不多,國內的元話語研究在農科方面幾乎是一片空白。本研究的語料來源為農科科研論文,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學術論文元話語的學科領域。
從數據的容量來看,國內外元話語研究樣本數量小。例如Ting Li&Sue Wharton(2012)的研究選取了80篇中國學生所寫的英語文章,從跨語境、跨學科的視角出發研究了元話語的使用情況;周岐軍選取了60篇學術論文,對比了文理科學術摘要中元話語使用的異同。不同于小樣本的研究,本研究依托大數據,組建的語料庫由286篇學術論文組成,在一定意義上減少了偶然性結果出現的可能。在研究方法上,McEnery&Wilson(1996)曾指出傳統意義上以數據庫為基礎的定量研究過于依賴計算機而忽略了具體語境對研究結果的影響,因而,本研究將定量與定性的研究方法結合起來,既借用大數據的優勢,又通過人工判斷減少誤差。
無論是從研究視角、學科還是研究方法上,國內外對元話語的研究都趨于成熟,朝著精細化的方向發展。另一方面,由于我國學者對學術語篇元話語的研究起步較晚,近年來雖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相較于國外,無論是跨學科還是跨文化視角,這一領域的研究都值得不斷拓寬、不斷深入。本研究從跨文化視角出發,探究英漢學者在動物科學、植物科學、水產科學和園藝林學這四個農科學科的學術論文結論部分的元話語使用異同,并嘗試在教學層面為中國學者提出一定建議,幫助其提高英語學術論文寫作能力。
二、語料和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華中農業大學語料庫HZAU CQPweb為語料來源,選取動物科學、植物科學、水產科學、園藝林學四個子庫中的結論部分,組成農科英語科研論文的結論部分。其中又分為兩個庫:專家庫和學習者庫。專家庫收錄英語母語者發表的期刊論文,共40835詞;學習者庫收錄中國農科專業的碩士生、博士生撰寫的英語學術論文,共17418詞。
本研究根據Hyland(2005:218-224)給出的元話語列表分別對專家庫和學習者庫進行檢索,統計出十類元話語的使用頻次,在此基礎上進行對出現次數的統計,判斷英漢學者是否具有顯著性差異,并統計出十類元話語中高頻詞的使用情況,從跨文化角度解釋造成差異的原因。
三、數據結果與討論
(一)專家庫和學習者庫在英語學術論文結論部分文本交互型元話語的使用情況
2.黑體字代表差異顯著
3.“+”代表英語學者比中國學者使用得多,“-”代表英語學者比中國學者用得少
如表1所示,專家庫中使用文本交互型元話語的比重是32%,人際互動型的比重是68%,而學習者庫中使用文本交互型元話語的比重是39%,人際互動型的比重是61%。在文本交互型元話語中,英語學者比中國學者用得多且差異顯著(sig=0.000-),其差異主要是在于框架標記、過渡標記、內指標記和證源標記。
1.過渡標記
根據語料庫檢索結果,中國學者比英語國家的學者在論文結論部分使用了更多的過渡標記(sig=0.002-),差異顯著。過渡標記是表達句與句之間的各種連接關系,如添加、因果、比較、對照等,是一種基于語篇內部的元話語,幫助讀者理解觀點之間的連接。(鞠玉梅,2013)
在過渡標記的高頻詞中,英漢學者的前五類高頻詞基本一致,都是“and,also,but,however,further”,只是具體的排序有所差別。從各高頻詞的每萬詞的頻率來看,中國學者使用的頻率都更高。
2.框架標記
數據顯示,中國學者比英語學者在論文結論部分使用了更多的框架標記(sig=0.000-),差異極其顯著。這一結果和過渡標記的結果一致,這兩類元話語都屬于組織篇章結構的顯性銜接手段。在英語寫作教學中,教師長期以來對它們的強調可能造成中國英語學習者過度使用這類顯性的銜接手段,即過渡標記和框架標記,因而往往忽略了隱形的銜接手段,如使用同義詞、上下義詞、替代、重復等手段來組織語篇的結構。這一研究結果應當引起英語教學者和學習者的注意。
框架標記又分為四個小類:順序標記(first,finally,then)、階段標記(in conclusion,in summary,overall)、目的標記(focus,objective,purpose)和話題轉移(well,return to,with regard to)。具體的使用情況如表2,階段標記是造成差異顯著的主要原因,故而只分析階段標記的使用情況。從階段標記的高頻詞來看,中國學者傾向于并集中使用“In conclusion”(中:17.80>英:3.67)和“In summary”(中:8.61>英:1.71),這也表明了中國學者在學術論文寫作過程中還可以使用一些其他的階段標記,如“overall,in brief,all in all,to sum up”,增加用詞的豐富性。
3.內指標記
數據顯示,英語學者比中國學者使用更多的內指標記,且差異顯著(sig=0.048+)。內指標記用于標示語篇中的某個成分跟其他部分之間的一種相互照應的關系(鞠玉梅,2013)。具體來看,專家庫與學習者庫前4個高頻詞都是“Fig,Figure,table,above”,說明在用詞類型上,英漢學者比較相似。但是,專家庫中的每一類高頻詞的每萬詞頻率均高于學習者庫中的數值,這表明在每類詞的數量上,中國學者使用較少。因此,在英語學術論文寫作中中國學者應適當增加內指標記的使用數量,提高用詞多樣性,但應避免過度使用。
4.證源標記
數據結果顯示,專家庫和學習者庫中證源標記的使用差異顯著(sig=0.019),英語學者使用更頻繁。證源標記是指標示其他淵源的觀點,即來自其他語篇的信息,主要功能在于引導讀者理解并且建立作者對信息的控制。在學術語篇中,主要是指來自同類其他文獻的資料,可用于支持作者的論證(鞠玉梅,2013)。由于在結論部分主要是闡明自己的發現與總結,所以在兩個庫中,證源標記使用均較少,專家庫中出現次數為53,學習者庫中為11。并且,在專家庫中,絕大部分證源標記以(姓名,日期)的形式出現,如“Videos from the detector were recorded at a speed of 17 frames/s as previously described(Bai et al.,2013)”,即在觀點或論點后標明出處。除此之外,“according to”“quote”和“said”數量極少。而在學習者庫中,“according to”出現10次,(姓名,日期)形式僅為1次。相較于英語學者,中國學者證源標記使用數量少可能會有以下兩個原因:第一,我們推測學習者在結論部分引用較少。第二,學習者有一定數量的引用,但由于z漏或者欠缺必要的學術論文規范的知識而沒有將應該標記出來的地方標出來。故建議中國學者在進行英文學術論文寫作時要注意論文格式與規范,避免一些不應出現的錯誤,提高英語學術論文寫作質量。
(二)專家庫和學習者庫在英語學術論文結論部分人際互動型元話語的使用情況
如表1所示,在人際互動型元話語這一大類中,英語學者比中國學者用得多且差異顯著(sig=0.002+),這一差異主要體現在模糊限制語和參與標記(兩者的sig值均小于0.05)上。中國學者對模糊限制語和參與標記的使用量不及英語學者。這說明中國學者在農科科研論文寫作中對人際互動型元話語使用不夠恰當,缺乏與讀者互動的意識。
1.模糊限制語
根據語料庫搜索結果,英語學者比中國學者在論文結論部分用了更多的模糊限制語(sig=0.006+),差異顯著。在模糊限制語的使用數量上,本族語學者除論文結論部分使用的模糊限制語總體比例高于大陸學者外,其余各部分使用總體數量均低于中國大陸學者(徐江、鄭莉、張海明,2014)。科研論文中,結論部分發揮著重要作用,作者通常需在前文所述的研究數據的基礎上在此部分提出新的命題,而根據Hyland的觀點,模糊限制語可將一些具有爭議性的命題限制在一定范圍內,從而使論文作者為自己以及其他持不同觀點者保留余地??梢钥闯?,中國學者在動物科學等農科的論文寫作中未能充分利用模糊限制語降低話語肯定程度,保護自己的觀點。因而,為提高農科科研影響力,中國學者需在論文中恰當使用更多的模糊限制語。
英語學者與中國學者在高頻詞的使用上的差別不大,都用到了“may”“could”“would”“might”,但有所差別的是各自的使用比例,如在學習者高頻詞列表中,“could”在每萬詞中的數量為2526.12,是專家列表中相應數據的兩倍多,這表明中國學者存在過度使用“could”的趨勢。雖然同為模糊限制語,且這前五位多為情態動詞,但這些詞實則在使用上有著細微差別。以“might”為例,Hyland和Milton(1997)就曾認為,用“might”表達可能性似乎太弱而無法表達說服意圖,從而使作者顯得“模棱兩可、缺乏自信或者幼稚可笑”。而根據上表,中國學者有過度使用“might”的傾向(861.18/每萬詞>759.15/每萬詞)。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中國學者在對模糊限制語尤其是情態動詞的使用上不夠精準。這可能是因為中學是我國學生集中學習情態動詞的主要階段,大學基本不再涉及,然而中學英語教學由于教材等原因往往只是有選擇性地對情態動詞的用法進行講解(程曉堂、裘晶,2007),加上情態動詞的使用較為復雜,中國學者在后期英語論文寫作中便容易誤用。
2.參與標記
總體而言,專家庫中的每萬詞頻率高于學習者庫,且差異顯著(sig=0.000)。參與標記用于明顯地建立與讀者的關系,用于直接地與讀者交流,目的在于聚焦讀者的注意力或者將他們視作語篇的參與者,與讀者建立某種直接的關系(鞠玉梅,2013)。這說明在結論部分,英語學者更加注重讀者的參與,引導讀者去思考,將其看作整個研究的一部分,拉近與讀者之間的距離,以便其更能接受自己的觀點。從高頻詞(如“use,develop,increase”)來看,英漢學者都更傾向于使用動詞。
四、結語
本文探討了英漢學者在元話語上的差異,原因如下。教學過程中,對過渡標記,框架標記等極其顯性的連接手段的過分強調可能導致中國學者比以英語學者更頻繁使用這兩種元話語。在語篇內部的連接上,中國學者可能較為缺乏以此引導讀者閱讀的意識,以及正確引用他人研究成果的方式,因此造成對內指標記和框架標記的使用不足。對自身研究成果過于自信,缺乏嚴謹性會導致模糊限制語使用較少。對讀者的忽視會導致參與標記的使用不足。
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明確各元話語的作用,避免對某幾類元話語的過分強調而忽視其他元話語。中國學者也應盡量多閱讀規范的學術論文,學習規范的學術論文寫作模式。在學術研究態度上,要盡量嚴謹,避免絕對,學會為自身研究成果保留進一步探索的空間。此外,應充分考慮讀者,讓讀者參與其中,畢竟這關系到自己的研究能否為人所理解。
本文是華中農業大學2016年大學生科技創新基金(SRF)項目[項目編號:2016313]。
參考文獻:
[1]Hyland,Ken.Metadiscourse[M].London&New York:Continuum,
2005.
[2]Hyland,K&J.Milton.Qualification and Certainty in L1
and L2 Students’Writings[J].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1997,(2):183-205.
[3]Hyland,Ken and Polly Tse.Metadiscourse in Academic
Writing:A Reappraisa[J].Applied Linguistics,2004,(2):156-177.
[4]McEnery,T.&Wilson,A.Corpus Linguistics[M].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1996.
[5]Yang,R.&Allison,D.Research Articles in Applied
Linguistics:Moving from Results to Conclusions[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2003,(4):365-385.
[6]鞠玉梅.英h學術論文語篇中的元話語研究――從亞里士多德修
辭學的角度[J].外語研究,2013,(3).
[7]徐江,鄭莉,張海明.基于語料庫的中國大陸與本族語學者英語
科研論文模糊限制語比較研究――以國際期刊《納米科技》為例[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14,(2).
關鍵詞:開放教育; 英語本科;畢業論文寫作;措施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5962(2013)07-0022-01
電大開放教育畢業論文寫作是實踐教學環節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鍛煉學生獨立工作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體現。根據開放教育本科英語(教育方向)教學計劃的規定,學員在基本修完本專業規定的必修課和選修課后,進入以撰寫畢業論文為主的集中實踐環節。但目前來看,電大開放教育英語本科畢業論文寫作質量參差不齊,影響了論文整體質量。針對其中存在的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們有必要進行認真思考與分析,更好地解決它們,使電大開放教育英語本科畢業論文的質量得到有效提高。
1開放教育本科英語專業畢業論文寫作中存在的問題
1.2學生寫作目的不明確,寫作態度不端正。
畢業論文是檢驗學生知識水平和實踐能力的主要手段,是學生運用所學專業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訓練。它既是教學過程的需要,更是培養目標的需要??墒?,這種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沒有得到學生的充分理解和重視。相反,有的學生對畢業論文寫作馬虎應付,存在僥幸心理,企圖蒙混過關;有的學生則存在懼怕心理。因為除了完成一般畢業論文所要完成的各個環節以外,英語專業的學生還需用全英文進行畢業論文的寫作,但很多人認為自己是成人業余學生,沒有能力用英語來寫論文,因而缺乏相應的自信。
1.2 論文觀點不明確,敘述多,論證少,類似經驗總結。
由于外語專業畢業論文既要檢查學員的語言水平,又要考察論文內容,因此對學員論文的新穎性要求不高,但一定要求觀點明確。有的學員在Introduction 部分寫了不少的字,但不知道他提出了一個什么問題。例如題目為"On Teaching English Reading in the High School"的論文,作者在開頭部分講了"In a word, English reading is very important in the middle school. I will discuss it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according to my teaching experience."看了這些內容,大家認為他下面要寫的是經驗和心得體會,至于主要觀點是什么,讀者依然不明白。這種不能明確論點的論文,是沒有價值的,也是不符合規范的。
針對以上論文寫作中存在的問題,我們有必要對開放教育英語本科專業畢業論文的特點做一個全面系統的了解。
2開放教育英語本科專業畢業論文的特點
開放教育英語本科專業(教育方向)學員所寫的畢業論文除了具備學術性(scholarly)、創新性(original)、規范性(formal)這幾個畢業論文的基本特征外,還具備了英語教育方向的獨特性:即職業性(professional)和過程性。
具體來看,本科英語的畢業論文設計分為問題分析、方案設計、項目實施、項目評估和項目報告幾個階段。學員的研究必須針對其課堂中確確實實反映出的問題;方案的設計必須符合要求;實施階段必須嚴格監控,保證有一個月的實施時間;指導教師對學生的研究要如實評估;項目報告,也就是最后的論文必須符合論文的寫作規范,要體現指導過程。
3改進和加強開放教育英語本科階段論文寫作實踐環節的措施
根據開放教育英語本科專業畢業論文的特點及學員在論文寫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筆者提出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措施。
3.1進一步提高本校指導教師、外聘教師及學生對畢業論文寫作重要性的認識。
3.2以英語專業畢業論文指導書為依據,開設畢業論文指導課。
開放教育英語本科階段針對論文寫作環節有一本專門的指導書《論文項目設計》(顧曰國主編,外研社出版),但是以往由于各種原因,我校都沒有開設這門課,采用的是讓學生自學的方式。筆者建議應該由專門的老師系統的講授這門課,讓學員了解電大開放教育英語本科論文的特點及特殊要求,從而避免把普通高校英語本科畢業論文的要求與電大開放教育英語本科專業的畢業論文混為一談;同時,通過講授這門課,讓學生熟悉英語論文寫作流程,明確英語論文寫作規范,少走彎路。
3.2加強學生寫作基本功的訓練。
提高寫作水平必須從基礎抓起。學生在平時的自主學習中要加強基礎語法與句型的訓練,加強詞的詞性、用法、搭配等的學習。輔導教師則可以通過加強對《高級英語寫作》這門課的面授輔導,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同時加強對《跨文化交際》、《英語國家社會與文化入門》等涉及語言文化課程的面授輔導,讓學生更多地了解英語的思維方式和寫作習慣。教師在導學的過程中還可以通過適當的案例(《跨文化交際》這門課中就有很多)把母語和英語進行比較,找出兩種語言的差異,提高學生英語表達的準確性。
結語。
畢業論文寫作是一個極其艱辛的實施過程,改進和加強開放教育學員畢業論文寫作的措施也有待于進一步探索。綜上所述,只要指導教師能幫助學生端正論文寫作態度,明確寫作的目的,建立積極的撰寫心態,同時合理地指導學生選題,安排論文撰寫時間,那么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師生共同的努力下,開放教育本科英語階段的論文寫作的質量一定能得到大的提高,電大開放教育培養"實用性、應用性"人才的辦學宗旨,也一定能得以體現。
參考文獻
關鍵詞: 醫學研究生 英語教學 教學策略
研究生培養,作為我國高層次人才培養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歷來備受教育界的關注。對非英語專業碩士研究生英語教學十幾年來一貫制的做法,社會對研究生的培養質量頗有微詞,廣大研究生對英語教學也有不滿情緒。為解決這些問題和滿足形勢發展的需要,各校研究生英語教師和學界專家對研究生英語教學的問題進行了不懈的探索。
一、醫學研究生英語學習現狀
綜合國內開展的多項調查,結合自身多年來參加醫學研究生專業英語教學的體會,目前醫學研究生英語學習和應用面臨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習主動性差
桂詩春(1995)指出學習動機是由社會文化因素決定的。非英語專業學生的動機特點表明學習動機與社會背景緊密相關,也就是以外在動機為主。目前,很多醫學研究生,特別是臨床型和一些醫學同等學力的研究生,對于英語學習的主動性較差,認為只要通過研究生學習,自身專業水平能夠有所提高就心滿意足了,而忽略甚至是放棄了對英語的學習。有的學生出于外部原因而學習英語,比如為了通過考試,畢業后找到好工作或出國留學。其中,找到好工作是最主要的原因。在我國,非英語專業學習這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機會使用英語,但是他們要面臨各種各樣的考試,如CET-4,CET-6,碩士英語入學考試和學位考試等。因此學習英語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不得不為。殊不知,新世紀對人才提出新的要求,掌握一門外語就多了一把鑰匙。
(二)英語水平參差不齊
調查發現,碩士研究生入學時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主要原因是因為外語的高回生率、生源地域上和專業上的差異。這是一種普遍性、階段性的現象,特別是一些參加工作多年又返回學校繼續攻讀學位的研究生(醫生),由于平時繁重的臨床工作任務,幾乎放棄了對英語的學習。碩士研究生英語水平的“錯層”現象給課程設置造成了困難和混亂。按程度分班進行小班教學是實施個性化教育、解決“錯層”現象的可行性方法。但目前高校招生量擴大,師資緊缺使小班教學顯得不切實際。如何面對現實,深化碩士生英語教學改革,這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目前,我校根據實際情況,將研究生根據入學時的英語水平分為高中低三個級別進行分層次教學,得到了研究生的一致認可和好評。
(三)英語聽說能力與閱讀能力差
醫學研究生英語聽說能力較閱讀能力差是我校學生的普遍現象,它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與中國教育傳統的負面影響也有關系。英語聽說能力的提高,從理論上講應該在本科生階段打好扎實的基礎,而不應該在研究生階段重復設置課程提高。英語論文寫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研究生專業英語水平和寫作能力是限制自身英語論文級別的主要攔路虎。一個好的科研思路和研究成果,因為英語寫作能力而不得不選擇在較為低檔的學術雜志上進行發表。因此研究生階段的英語教學應該提倡理性的歸納、實踐的總結,而不應強調簡單的模仿。
二、醫學研究生英語教學策略
針對目前醫學研究生面臨的英語學習的主要問題,并結合自身學校研究生專業英語教學的現狀,提出加強醫學研究生專業英語教學的幾點設想。
(一)糾正不良學習動機
鑒于學生的動機特點,我們應當幫助學生保持較強的動機,尤其是幫助學生培養學習興趣以促進英語學習。在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方面,國外研究者給我們提供了一些啟示。Dornyei和Csizer(1998)列出了在激發學生外語學習動機方面的十個策略,如,創造輕松的課堂語言學習環境,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促進自主語言學習能力的提高,等等。
(二)構建完整合理的課程體系
碩士研究生英語課程設置應符合研究生培養目的的要求,為培養醫學專業所需的專門人才,還應充分考慮到國家對醫學人才培養和需要的戰略要求。為此,以培養研究生的語用能力為出發點,改革了原來的課程設置。我們對學位課程中的基礎英語(含聽力、口語、精讀、寫作)進行了課時壓縮,同時,在選修環節專門增設了醫學專業英語,并制訂了相應的教學計劃和考核要求。
(三)注重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多樣性和實用性
由于標準學時的限制,研究生培養方案在課程設置上總會有或多或少的不足,那么第二課堂的開展則起到了互補作用,也是對課堂所學知識的鞏固和延伸。組織開展各類型的比賽或文化活動,比如舉辦英語原聲電影節、英語演講、英語歌曲大賽、專業英語詞匯比拼大賽等,為學生創造運用英語的機會。定期組織專家就英文摘要和科研報告等的寫作方法、國際學術刊物及會議論文投稿要求、外文文獻查閱方法等內容開展講座。組織開展碩士研究生英語學術沙龍活動,為學生提供英語交流的空間。
參考文獻:
[1]Dornyei,Z.Teaching and Research Motivation[M].北京外語與研究出版社,2005.
[2]桂詩春.心理語言學[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5.
[3]胡春萍,秦曉晴.我國外語教學研究現狀的分析[J].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1(5).
關鍵詞:專業英語 測繪工程 課程改革
21世紀,英語與計算機能力已經成為基本素質。對于工程技術人員,英語正逐漸成為其工作語言,許多儀器都只配備英文說明書,一些常用專業軟件如Arc/Info、ENVI等雖然有中文版,但卻不是最新版本??梢哉f,沒有過硬的專業英語能力,無法第一時間掌握先進的技術與裝備,就無法創造更多的效益。在中國加入WTO之后,測繪的國際交流必將頻繁起來。
然而,雖然我國測繪類專業大都設置了測繪專業英語這門課程,我們的畢業生在走上工作崗位或繼續深造的過程中,依然感到無論是在閱讀還是寫作時都非常的吃力,成為自身能力提升的一個瓶頸。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研究發現,這門課程無論是從課程定位還是從教學方面以及實用性來看,都有許多值得研究商榷的地方。因此,在各種新技術新學科新儀器紛紛登臺、我國各行業都積極與國際接軌的社會大背景下,應當對測繪專業英語課程進行必要的改革。
1 現階段測繪類本科專業英語課程存在的一些主要問題
由于大部分學校的測繪專業是應用型本科,所以以往對于測繪專業英語課程的重視程度很低,通常情況下屬于“雞肋”課程。而學生也比較重視與自己就業和深造有關的其他專業課的學習,對該課程抱著可有可無的態度。這是專業英語的現狀和造成問題的主要原因。歸結起來,其所造成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1.1 課程設置
測繪專業英語在課程設置上就存在了問題。一般學校大都將該課程放在大三的第一學期或者第二學期進行,這樣安排是因為考慮到專業基礎課已經學完,學生同步學習專業課(如工程測量、攝影測量與遙感、GPS、GIS等等),可以起到中英對比學習、加深印象的效果。但是由于測繪專業英語的先天性重視度不夠的原因,設想的這種效果并不明顯。這是因為從學生心理角度來看,測繪專業英語是一門“沒有太大用途”的課程,課上就不會用心聽講,那么根據“內因決定論”的說法,自然就無法出現課程設計者的預期目標。
這就造成測繪專業英語形同虛設,學生畢業論文慘不忍睹的現象,使得無論直接就業的學生,還是繼續深造的學生,在閱讀外文資料和撰寫英語論文的時候忙于補習或者忙于求助,造成時間和精力上的浪費。
1.2 教學環節
教學環節的主要問題在于教學過程呆板單一,教學內容陳舊。
以往的測繪專業英語課程,在教學中,教師基本上采用教師閱讀和翻譯原文的方式。教材所有,即是教師所教:專業詞匯介紹、課文翻譯、重點詞句講解等等。而學生們也從自身想法出發,默認了這種教學手段,無法調動大家的積極性與創造性,使得課堂上死氣沉沉、毫無生氣。
1.3 教材選用
教材內容陳舊,學術詞匯過時,知識面狹窄。
教材因篇幅和出版延遲所限,學生所見基本都是陳舊測繪知識內容,與同時進行的專業課學習內容脫節,更不能跟蹤世界前沿領域的動態,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今數字化測圖已經在社會上普及了,而有些教材甚至使用了二三十年,還在教授經緯儀平板測量、圓水準器整平原理等知識。這顯然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達不到課程設置的目的。
一些教材中使用的測繪術語已經過時,比如“surveying engineering”已經改為了“geomatics”或“geomatic engineering”。另外還有許多新的術語產生,比如“Grid GIS”、“SAR”、“image fusion”等等,測繪專業本科學生需要有所了解,但是由于教材的陳舊,大多數學生無法知道這些術語的含義。
現在使用的大部分教材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知識面狹窄的情況,有些僅僅局限在測量學以及工程測量方面,沒有擴大到整個測繪類學科,沒有從“大測繪”的角度來映射。這對學生開闊專業視野不利。
1.4 教師能力
教師能力問題也是制約測繪專業英語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F有的教授測繪專業英語的教師,除有條件的學校聘請外籍專業教師任教,絕大部分都是其他專業課教師兼任。專業教師的專業知識往往比較強,但沒有經過專門的英語教學培訓和口語訓練,缺乏用英語授課的能力,對英語教學的基本規律和教學方法也不了解,而且教師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教學質量。
1.5 考核方式與實踐環節
多數學校的測繪專業英語課程的性質是考查課,其考核方式也是以單一性的隨堂測試或作業性質的翻譯為主。學生疲于應付,達不到課程設置的目的,同時也是對于教學資源的一種浪費。
測繪專業英語一向沒有給學生實踐的機會,也就斷送了這門課程的實用性。學生不能了解一門課程的用處,也就不會去在心理上重視。
不重視實踐,并非學生的過錯,而是我們的專業建設者沒有充分認識到測繪專業已非過去的專業,而是變成了多方向多學科的交叉性多用途的綜合性一級學科。而無論從教研型還是從實用型的專業角度來看,都需要與國際接軌,都需要用到國際通用的語言――英語。
2 解決方法暨課程改革構想
根據以上分析,筆者在進行了大量調研后作了如下的改革構想,以期能解決以上問題。
2.1 課程設置改革
以往課程設置出于某些考慮,將測繪專業英語安排在大三第一學期或第二學期開設。筆者認為可以將其移至大四第一學期開設,這是出于實用性的考慮。
一般測繪專業的學生將在大四進行畢業設計與論文撰寫,由于距專業英語開課至少有一年的時間間隔,學生在畢業設計與論文撰寫過程中對于外文資料的獲取與論文英文部分的撰寫常常感到力不從心,指導教師在審核畢業生論文過程中也時常發現其英文部分錯誤百出,慘不忍睹。如果將專業英語放至大四學年學習的話,縮短了間隔時間,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且對于研究生復試階段的面試有很大幫助。
還有一點,專業英語的課時太少,以我校為例,測繪專業英語的課時只有45個,遠遠不能滿足對教學質量的要求,如果條件允許,應適當增加課時量。
2.2 教學內容改革
教學環節改革應注意以學生為中心、提高師生的互動性,教師應處于引導的位置。可以適當增設特約教師,每個教師根據自己的專業特點,適當講授一些教材所沒有的外文資料,以增加學生的興趣與知識面。適當引入多媒體演示,比如在講授“Applications of GIS”這篇課文時,就可以用多媒體的形式,以英文版的Arc/Info軟件為參考,來提高課程的生動性,達到激發學生興趣的目的。
適當布置作業,比如英文科技期刊的閱讀摘要與讀書報告、原文片段的翻譯等等。讓學生參與課程建設,及時反饋教學質量信息以進行改進。有條件的學??梢钥推敢恍┩饧畬I人士以做學術報告的形式進行,以提高教學質量。
2.3 選用教材
教材方面,盡量選用權威高校與機構編撰的最新教科書,盡可能縮小知識的延遲。以我校為例:選用的是武漢大學出版社的《測繪工程專業英語》,內容比較貼合測繪技術發展趨勢,而且基本上是選用原版,保證了語言的純正性。還可適當增加一定數量的原版外文資料,可以在課上講解,也可留作課下作業。這樣做的好處是學生的專業詞匯量大大增加,還能夠拓寬他們的知識面,對專業課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有條件的學??梢越M織師資進行專門的教材編寫。
2.4 提高教師水平
專業英語一般都是專業課教師兼職,教師的英語水平決定著專業英語課程的教學質量水平,為了提高專業英語課程的教學質量,任課教師應努力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筆者認為平時應多進行原版外文資料的閱讀以及英文論文的撰寫。還要注意提高英語口語能力,單詞發音要準確。如果有條件,可以參加一些學校組織的出國短期或中期的學術交流與深造。
2.5 考核方式與實踐環節改革
筆者認為專業英語近期內還是應當保持考查課的性質不變,但考核方式可以適當變化。專業英語應注重實用,所以隨堂測驗意義不大,可以改為大作業的方式,即,教師選擇合適的外文文章(最好是論文)若干,讓學生課下完成翻譯,根據譯文質量高低給予成績。文章可以節選,但要保證數量,以免出現抄襲現象。同時還可以鼓勵學生撰寫英文。
專業英語同其他英語課程一樣,注重實踐。所以筆者認為專業英語應增設實踐環節,可以以課外活動的形式進行,比如:舉辦英語論文翻譯與寫作大賽,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提高了他們的論文寫作能力。
結束語
測繪專業英語同樣是一門講究實用的課程,沒有需求,就會沒有實用;沒有實用,師生主動性就無法調動,課程教學質量就不會提高。本文圍繞實用性這點對如何提高測繪專業英語提出了一些看法,隨后針對問題提出建議也是以怎樣能夠讓實用性展現出來而進行的,而最主要的一點就是如何發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為學生以后的自學能力做好鋪墊。由于筆者能力有限,文中觀點及主張難免有短淺與粗陋之處,懇請廣大師生與業界人士指正,不勝感激。
隨著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以及國際間的頻繁交流,相信專業英語必將越來越受到重視。
參考文獻:
[1]尹暉.測繪工程專業英語[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5.
[2]曲建光.測繪專業英語[M].北京:測繪出版社,1996.
[3]楊鳳云,徐茂林,王淑文.測繪專業英語翻譯[J].鞍山鋼鐵學院學報,2002.25,(2):158-160.
人們通過國際旅游活動,不僅可以觀賞風景名勝與文物古跡,發表英語論文了解和探究異國他鄉的風土人情和文化歷史傳統,而且可以進行極有意義的學術交流、藝術交流以及商談貿易,購買土特產品或工藝品.中國作為五千多年的文明古國,一直是外國游人神往的地方,那么如何向海外游客推薦我國旅游品牌?這就顯現出最重要的媒質——旅游資料跨國界、跨文化翻譯的迫切性、重要性。
二、旅游資料中的文化因素的中、外對比
要把中文旅游資料中的這些文化信息準確翻譯并傳達給外來游客,讓他們了解中國景觀的文化底蘊,從而吸引國外游客,有必要了解旅游資料中表現出的中西文化差異。
1、語言對比:漢語屬漢藏語系、分析型、表意文字、聲調語、隱含性語法、重意合,而英語屬印歐語系、分析和綜合型、拼音文字、語調語言、外顯性語法、重形合。
2、文化對比:(1)、語用意義的差異:同一詞在東、西文化中有不同褒貶義、聯想義及象征義。 (2)、以不同事物表達相同語用意義如:獸中之王在中國人心目中為虎而西方指獅子
3、心理對比:(1)、中國人重直覺與具象整體而西方人重理性與邏輯個體,即漢語的形象性、籠統意義和英語的功能性、具體性。 (2)、強調謙虛和褒揚的中國心理文化導致許多敬辭和謙辭, (3)中西習俗不同,如中餐的第一道菜是冷盤,最后一道菜為湯;而西餐以湯開始,以甜點結束。再有在中國不主張小費,而西方則極為普遍。
三、旅游資料翻譯原則
旅游資料的文字介紹以優美的表達方式來傳達其誘人的信息,達到令游客心馳神往,欲一睹為快的祈使功能,迎來大批觀光覽勝的海外游客,促進旅游業的發展。結合中、西文化差異及旅游資料自身的特點,我認為在其漢譯英中應遵循以下原則:
1、以中文旅游資料為本,在翻譯時要吃透原文,即要準確傳達原文中的信息,又要表現出原文的文化淵源與文化色彩。
2、以旅游資料的譯文為重點,即譯文忠實于原文又不拘泥于原文,靈活運用各種翻譯技巧,進行文字的轉換與文化的播遷。著名翻譯家朱虹說:“我們中國作家的作品固然必須有中國的特色才能吸引國外讀者,可是另一方面譯品同時也是商品,向國外推薦時也必須考慮到國外讀者的閱讀心理和接受能力。”旨在不損害原意的基礎上,使用符合譯語文化觀念和習用語言結構模式的表達方式,調整旅游資料的信息量與篇章結構,盡力使譯文與原文功能相似,讓譯文好讀好懂,給讀者帶來美的感受,使之產生一睹為快的欲望。那么如何發揮譯文的廣告宣傳作用,達到原文的交際效果呢?
四、中國旅游資料翻譯的方法
1、典故的翻譯
典故是旅游資料中一種常見的文化現象,出自歷史事件、寓言、神話、傳說、諺語,某些作品等。其特點是源遠流長,富含較濃厚的民族色彩,因結構固定,義在言外,已失去指稱意義,只有語用意義,在直譯以后讀者無法理解典故含義時,要對典故作適當轉換。
(1)直譯、加注和釋義采取直譯加注其背景知識和解釋原文含義,避免損失其民族色彩形象性和聯想意義,如:葉公好龍Lord Ye's love of dragons ( Lord Ye was do fond of dragons that he adorned his whole palace with drawing and carvings of them But when a real dragon heard of his affection and paid him a visit he was frightened out of his wits), 美女話西施The most beauty is Xi Shi ( the most beautiful woman in Chinese history)。
(2)補譯、音譯和意譯結合如:昭君出塞Wang Zhaojun's Marriage to the King of theXiongnu。
(3)意譯向譯文讀者忠實地轉達原文信息,有時要作適當的文化轉換。如:“玉兔”為什么英譯成“ Moon Rabbit ”而不譯成“ Jade Rabbit”?原因在于:“玉免”乃我國神話中陪伴吳剛生活在月宮掛花樹下的兔子,因此,它又成為月的代稱。將它譯成Moon Rabbit體現了我國古老文化的風味,發表碩士論文讀英文不易產生異解,不會誤認為是玉做成的兔子。
2、景點名的翻譯
景點名是旅游的向導,是社會交往的媒介。在信息化社會中,景點名在國際政治、經濟、外交、外貿、科技、文化交流、新聞出版以及社會生活方面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3、旅游資料圖片說明文字的翻譯
旅游資料的圖片具有形式簡潔,內容明了,信息翔實,宣傳生動的特點,其說明文字的翻譯技巧如下:
(1)一般采用英語的詞、詞組或短語來譯。用名詞、名詞性短語、名詞和介詞短語如:北京故宮舞門The Meridian of the Imperial Palace in Peking 、風光如畫的湖南張家界The Picturesque Zhangjiajie Hunan Province、重慶夜景Chongqing in spot lights。
(2)根據圖片內容,選擇改譯、直譯、意譯或加注;如:蓉城新姿 new looks of Chengdu、廈門一瞥Xiamen / A corner of Xiamen /A bird's eye view of Xiamen、七仙嶺溫泉(海南省溫度最高、泉眼最多的溫泉) The Seven Fairy Maidens Spa (with the hottest temperature and the largest number of springs) in Hainan。天府之國(四川) the land of Plenty or a heavenly kingdom, 人間天堂(西湖)Paradise on Earth。
參考文獻:
[1]李小川.實用英語口語教程[M]:重慶大學出版社2002年.第3- 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