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07 15:12:1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科學社會主義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摘要:整體性研究與分科性研究都是以理論為研究對象的,二者具有統一性。分科性研究體現在整體性研究之中,整體性研究寓于分科性研究之中。理論一級學科中的五個二級學科是理論整體性研究的載體。理論的整體性研究與實踐中問題綜合性研究有著內在聯系,以對問題的研究來推動理論的整體性研究,以理論的整體性研究來拓展對問題的研究,是推進理論整體性研究應把握好的基本關系。
注重整體性研究,是理論一級學科建立以后,學術界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但對于整體性研究內涵的認識,學者的看法并不一致。究竟什么是整體性研究?整體性研究的載體·和切入點是什么?整體性研究要解決什么問題?這些是加強整體性研究必須要明確的基本問題。我認為,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明確以下三個關系。
一、整體性研究與分科性研究的關系
關于這一關系的基本觀點是:整體性研究并不排斥分科性研究,整體性研究是建立在分科性基礎上的。在強調對進行整體性研究的時候,理論界有這樣一種看法,認為過去對的研究只是注重分科性研究,而沒有從整體上研究。我認為這種看法并不合理。主要有以下兩個理由:
一是過去沒有特別強調整體性研究,并不等于沒有進行整體性研究。按照理論界的共識,理論的內容由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這三部分構成。在我國的學科劃分中,這三部分內容是分別屬于哲學、經濟學、法學三個不同的學科門類,理論在學科劃分中沒有作為一個獨立的一級學科存在。這種狀況在客觀上造成了對理論的研究是按照學科劃分,分別在不同的學科中進行研究,沒有從學科劃分的角度把理論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可以說,這是過去沒有特別強調整體性研究在學科劃分上的原因。
但是,在學科劃分中沒有把理論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并不等于在對理論的研究中沒有進行整體性研究。所謂整體性研究,其實質是運用的世界觀、方法論去分析和研究經濟社會發展中各種現象,并得出科學的結論。如果這樣來把握整體性研究的話,那么,以往的研究也在不同程度上自覺不自覺地體現了對理論的整體性研究。例如,運用唯物史觀和辯證法分析資本主義經濟運動而形成的科學理論,并根據這一理論分析得出的科學社會主義結論,就是體現了對理論的整體性研究。因為這里涉及的不僅僅只是理論的某一個部分,而是理論的整體,這當然是可以看作對理論的整體性研究。從這一意義上說,有沒有對理論進行整體性研究,并不能完全從學科劃分來看,不能因為在學科劃分中沒有把理論作為一個獨立的學科,就得出沒有進行整體性研究的結論。
二是整體性研究與分科性研究不是兩種互不相關的研究。嚴格地說,很難把整體性研究與分科性研究分為兩種不同的研究。盡管分科性研究的內容明確地定位于理論的某一個方面,而整體性研究的內容定位是理論的整體,但它們研究的對象都是理論,所不同的只是研究的角度和涉及的具體內容。事實上,是否對理論進行整體性研究,主要應該看研究的視角、研究的內容和研究的方法以及綜合運用。把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融合在一起,注重運用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對問題進行綜合的分析和研究,就是對理論的整體性研究。當然,對理論進行整體性研究,只是研究理論的一個方面,并不是全部。按學科劃分對理論進行分門別類的研究,也是理論研究的重要內容。理論涉及到多個學科領域,從學科的角度來研究理論的各個內容,深入把握其理論內涵,使理論在不同的學科中確立其學科地位,這也是對理論研究的重要方面。因此,整體性研究與分科性研究都是理論研究本身,區別的只是研究視角的不同。完整、準確、全面地把握理論內涵,既要有整體性研究,也要有分科性研究,二者缺一不可。分科性研究是整體性研究的基礎,沒有對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深入研究,就談不上把這些理論綜合在一起的整體性研究。同樣,沒有整體性研究,分科性研究只能停留在某一個局部,就不能使理論作為一個具有內在一致性的整體出現。分科性研究體現在整體性研究之中,整體性研究寓于分科性研究之中,二者并不能截然分開。從根本上說,整體性研究與分科性研究統一于理論研究。
二、整體性研究與各二級學科研究的關系
設置理論一級學科,以及五個二級學科(基本原理、發展史、中國化研究、國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所體現的一個基本思想,就是不按照理論各構成部分來建立二級學科,而是從整體性研究角度來設置二級學科,五個二級學科都是從不同的方面來展開對理論的整體性研究,這就在學科設置上突出了理論的整體性研究。從這一意義說,加強對五個二級學科的理論研究和建設,實際上也就體現了對理論整體性研究的強化。
因此,加強對理論的整體性研究,是與理論學科的建設聯系在一起的,整體性研究不是一句空話,它要有一定的載體,五個二級學科就是理論整體性研究的載體。這五個二級學科從不同的方面和角度涵蓋了整體性研究的主要內容和方向。
“基本原理”這個二級學科從理論涉及的主要內容上體現了整體性研究的要求。基本原理涉及哲學、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等各個學科,是各學科基本理論的綜合,是一個整體。因此,對基本原理也必須從整體上去把握,僅僅只是從某一個學科研究的基本原理,并不能體現它的整體。如果說以往對基本原理的研究,更多的是強調對某一個學科的研究深度,那么,在注重整體性研究的條件下,不僅要求有對某一個學科的研究深度,而且還要求有對多學科研究的廣度,要把研究的重心轉向綜合和整體。這是基本原理學科研究和建設的內在需要,也是加強基本原理整體性研究的具體體現。
“發展史”這個二級學科從理論發展史的角度體現了整體性研究的要求。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我們比較注重對基本原理的研究,而對發展史的研究重視不夠,以至現在這一學科的發展,無論是理論建設,還是隊伍建設都明顯地落后于其他的二級學科。加強對發展史的研究,是整體性研究本身的需要。這是因為:其一,理論的發展本身就是一個整體的發展,對發展史的研究,揭示的就是理論整體發展的歷史,因而發展史涉及的內容是整體性的。其二,發展史研究是整體性研究的構成內容之一,可以說,沒有對發展史的研究,對整體性的研究也是不完善的,整體性研究本身就應該包含了它的理論發展過程和歷史。因此,加強整體性研究,必須要重視對發展史學科的研究和建設。
“中國化研究”這個二級學科從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取得的理論成果這一角度體現了整體性研究的要求。是一個整體,的發展也是一個整體,而的發展是體現在與各國實際相結合的實踐過程之中的。在當代,的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國情和革命、建設、改革的實踐相結合所取得的理論成果,即中國化的,是與時俱進發展的重要體現。這一發展涵蓋了理論涉及的各個方面,因而是整體的發展。強化對中國化過程的研究,突出中國化理論成果的研究,是當前加強對理論整體性研究的一個基本著力點。
“國外研究”這個二級學科從世界范圍對理論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這一角度體現了整體性研究的要求。的發展是一個世界性的現象,因而世界各國者和非者都在對理論進行研究。注重整體性研究,是國外學者對研究的一個特點。我們強調對的整體性研究,應該了解和把握國外對研究的狀況,并從中得到有益的借鑒和啟示。從這一意義上說,加強國外研究這個二級學科的建設,深入研究國外對研究所取得的理論成果,對于我們進一步推進理論的整體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也是我們以更寬廣的視野來進行理論整體性研究的體現之一。
“思想政治教育”這個二級學科從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特點和規律的角度體現了整體性研究的要求。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旨是運用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通過系統的教育,培養人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要達到這一目標,必須實現立場、觀點和方法的高度統一,即對理論的整體性把握。從理論研究與理論教育的關系來看,理論研究的整體性是理論教育整體性的基礎,加強對理論的整體性研究,不僅體現在從整體上把握理論,同時也反映在運用整體性研究的成果有效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這是理論的整體性在理論研究與教育實踐上的統一。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這個二級學科的研究和建設,對于整體性研究,不僅具有理論意義,而且也具有教育實踐意義。
總之,當前加強整體性研究,應該重點落實于對理論一級學科下的各二級學科的研究和建設,離開了各二級學科的建設,整體性研究就會成為失去學科依托的空中樓閣。
三、整體性研究與問題研究的關系
從理論研究與實踐發展的關系來看,現在提出加強整體性研究是和我們對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以及實踐中問題的認識直接相聯系的。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我們對經濟社會發展所具有的規律性的認識也日益深化。社會的發展是全面的發展、整體的發展,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所要解決的問題也越來越具有綜合性和整體性,因而對問題也需要進行綜合性和整體性研究。正是實踐中所要解決的問題具有綜合性和整體性,對理論也必須進行整體性研究。因此,加強理論的整體性研究是對問題進行整體性研究的客觀要求。
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我們對發展規律的認識越來越深刻,對發展內涵的認識越來越全面,發展不僅僅只是經濟的發展,而且還包括政治、文化、社會的發展,只有實現社會的整體發展,才是社會的全面進步。認識的深化,導致了發展觀念的轉變。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的提出,深刻反映了我們對發展問題的新認識,同時也對研究發展問題提出了新要求。在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進程中,我們提出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等一系列重大問題,都是社會發展中綜合性、整體性的問題。為更好地研究和解決好這些問題,必須加強理論的整體性研究。
所以,整體性研究不僅僅是一個理論研究問題,而且也是一個實踐發展問題。加強整體性研究,就必須與對實踐中的問題研究結合起來。要有效地實現這一結合,形成二者的相互促進,應該把握好以下兩點:
一是以對問題的研究來推動理論的整體性研究。理論的創新和發展離不開實踐,實踐中出現的和需要解決的各種問題,是理論發展的實踐基礎和創新源泉。解決了實踐中的綜合性、整體性問題,既推動了理論的整體性研究,也體現了理論的創新。要實現理論的創新,必須高度關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過程中的各種現實問題,以對問題的研究為切入點,推動理論的整體性研究和實現理論的創新。對問題的研究越具有綜合性和整體性,對理論的整體性研究就會產生更大的促進作用。
論文摘要:和何在斷的歷史條件下,從予遭德以時代性與現代性,以斷遭德為基點,重斷忍考教育的遭德體系與遭德定位,是本文的一點嘗試。
道德是人類的行為準則之一。幾千年來,人類以道德作為自己無形的“燈塔”,規范著自己的言行,擺渡著人類這艘巨大的航船,使之駛向“善”的彼岸。尤其在我國,有著5000年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積淀的中國道德教育,更是內容宏富,博大精深。而近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卻打破了這平靜的一切,使道德為改革付出了悲劇性的代價。在這種形勢下,建構一個符合中國國情的、比較穩固的道德教育內容新體系,無疑對中華民族文明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
1現代道德教育內容應具備的基本特征
中國社會在發展,世界也在變化,因此我們的道德教育也應與時俱進,轉變傳統的思維視角,給其注人新的生機與活力,使其適合現代社會的發展?,F代道德教育應具備以下基本特征:
1.1道德價值觀與世界觀的一致性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體制的建立,以及社會眾多領域與國際接軌,導致了傳統的道德規范和道德原則出現了多義性、多變性和多元化.進而使道德價值觀念同樣出現了多義性、多變性和多元化,這種文化在世界觀的多元化過程中同樣得到印證。面對多義性、多變性和多元化趨勢,世界觀與道德價值觀也在尋找適合的基點。當代道德教育內容要求從培養公民對道德觀念的習慣到踐行某些道德規范,最終使得達到思考自主性,以便實現自我控制和精神化的自由。這就是說,世界觀業己成為當代道德教育內容的核心,并滲人到道德價值觀念、道德原則和規范等其他品質,使之成為道德教育內容一個統一的整體。
1 .2素質綜合化傾向
未來的社會,一個人在德育方面是否受過良好的教育,將會直接或間接影響整個社會各個領域的活動與生活。因此道德教育內容不僅對個人的道德心理品質、政治思想品質等產生影響,而且會對個人求知、能力等方面產生影響。換言之道德因素將溶合到個人的綜合素質中。世界各國德育實踐表明,現代德育內容必須既重視道德知識,又重視各種科學文化知識;既重視道德認識能力,又重視社會實踐能力和社會生活能力。因此,當代道德教育內容新體系就被烙上了素質綜合化的傾向。它不僅包括掌握基礎知識、技能,具有較高文化素養,還包括具備一定的理解社會生活能力,如認識能力、批判能力、社交能力、創造能力和審美能力等。
2現代道德教育內容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中國道德教育內容的現代構建是以中國道德教育內容的歷史脈絡及其發展規律為經線,以當代中國經濟政治社會的新發展為緯線.同時借鑒當代西方道德教育內容,運用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遵循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原則來實現的?,F代中國道德教育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2.1貼近中國國情的原則
當代中國最基本的國情是我國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也就是說我國處在社會主義還不發達的發展階段。這種國情告訴我們,從社會形態上講,我國現階段的根本屬性是社會主義,因而我們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方向,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能離開社會主義;而從社會發展水平上講,我國的社會主義尚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因而我們必須客觀地面對現實而不能超越歷史發展階段。作為服務于經濟、政治、文化建設的道德教育內容的新體系的現代構建,必須貼近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基本國情,堅持這一原則就要求我們在構建新體系時既要堅持道德內容的社會主義價值取向,又要充分兼顧到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條件下必然還存在著價值多元這一基本傾向。因此,構建道德教育內容的新體系要堅持以一元價值為主,多元價值為輔的有機統一。
2.2以為基礎的原則
中國道德教育內容的新體系應建立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以及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礎上,尤其是經典作家關于德育內容的論述,為新體系的建構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換言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道德教育內容的新體系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則為新體系的構建確定了正確的政治方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則為新體系提供了現實的條件。
2.3堅持創新的原則
當今世界,高科技飛速發展,已經進入知識經濟時代。我國正處在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的社會大變革日期,社會的經濟墓礎和上層建筑許多方面都在進行著改革。人們的思維模式和思想觀念乃至于生活方式都在發生大變化。毋庸諱言,每一位中國人都會在新的歷史時期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觀座標,市場經濟的大潮呼喚著更加開放、更加進步的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行。因而,構建道德教育內容的新體系,必須堅持創新原則,才能為培養和激勵社會成員的創新意識和能力而發揮其德育的教化功能。
3現代道德教育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道德教育的內容固然重要,但如何是這些內容在實踐中順利的實施,也是值得深思的一個重要方面。因此,在道德教育過程中也應注意:
3.1德育內容必須系統化
要根據受教育者身心發展特點和品德形成發展規律,整體規劃學校德育的完整體系,使各教育階段整體銜接、協調呼應,做到德育目標分層遞進。德育內容循序漸進,從根本上改變以往各教育階段自成體系、德育工作脫節、德育的目標倒掛、德育內容及方式方法簡單重復和脫離實際的現象,充分發揮德育系統的整體功能。
建立德育與其他教育互滲、真善美統一的“大德育觀”。從教書育人的教育功能出發看,沒有無教育的教學,沒有無德育的教育,也沒有不是德育教師的純粹的教學人員。事實上,一方面大量的德育內容蘊藏在各學科之中,體現著各具特色個性的德育內容。
3.2德育隊伍要全員化
在教育化社會,社會的非教育組織或機構被賦予了教育職能,“教育己成為所有人的事情”。它涉及到全體公民,公民們今后都是學校施行的教育的積極參與者,而不再僅僅是被動的享受者。因此,構建全員育人觀是社會化教育的現實要求.它促使全體社會成員共同承擔德育的權利和義務,共同用自己的言行來反映德育的要求,從而使受教育者在現實生活中遇到道德問題時,都能得到及時的幫助和指導,在各種場合感受到、驗證到的都是一致的價值規范,為人類的發展提供更加協調保障的環境網絡。
3.3德育過程姍終身化
【關鍵詞】《政治經濟學》 課程建設 思考 實踐
【基金項目】本論文是長江大學校級教學研究項目《政治經濟學課程特色與支撐教學研究》(JY20111015)和長江大學2012年校級精品課程《政治經濟學》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F0-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8-0248-02
改革開放以來,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社會現實相對應,經濟學成為了一門顯學。但是相對于西方經濟學,特別是新自由主義經濟學派咄咄逼人的“經濟學霸權主義”,政治經濟學在大學中的地位卻有不斷邊緣化的風險。其課時不斷被削減甚至被取消,那么政治經濟學是不是如某些“經濟學家”所說的那樣,完全過時了,根本不成其為科學呢?我們的回答是否定的,因為雖然經典的政治經濟學的某些具體觀點的確已經不適用于當下(事實上有哪一個學派的經濟學觀點不受時代的限制呢?),雖然其研究的具體方法還需要不斷擴展與深化(事實上哪一種數學的、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在經濟學中的應用不具有天然的局限性呢?),但是政治經濟學的基本立場、方法和核心結論在今天仍然具有其獨特的理論價值,例如政治經濟學對于人的命運的關注遠遠重過對單純物質財富的追求,其研究方法也更加重視政治、經濟、社會、文化間的總體性而不是孤立的分析經濟問題。所以,《政治經濟學》課程不能接受被邊緣化的“宿命”,應該有所作為,但是要得到人們的理解與尊重,關鍵還是要把課程自身的建設工作做好,做實,長江大學學院近十來年來在《政治經濟學》課程的建設中做了一些有益的思考,并據此在實踐中展開了如下四個方面較扎實的工作:
一、教學計劃上——思想高度重視,課時充分保障
眾所周知,是一個涵蓋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在內的博大的思想體系??紤]到《科學社會主義》作為一門獨立課程在大學本科階段已經基本停開,其很多內容事實上已經納入到《政治經濟學》課程,特別是其社會主義部分進行學習與討論的事實,對于《政治經濟學》課程,如果思想上再不重視、課時上不保障,那么所謂系統、完整的傳播就會成為一句空話,這種支離破碎的理論的學習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學生很難履行其未來工作的基本使命。為此,2003年長江大學組建后,政法學院(現學院)政治系思想政治教育專業一直非常重視《政治經濟學》課程的教學工作,盡管在長江大學校內有一工部[一工部:全稱“一年級教學工作部”,是長江大學為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加強大學生的基礎教學和養成教育,建設優良學風和校風,于2006年5月成立的。學校從2006級大學本科學生(外語、體育、藝術學院學生除外)開始,實行“1+3”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在一年級集中開設思想政治理論、高等數學、大學英語、計算機等基礎課程,進行集中教學、集中管理。然后進入后三年的專業課學習。][1]改革、在政法學院內部也進行過政法大類培養的嘗試,為此對《政治經濟學》課程的教學課時也不斷有所調整,但是,《政治經濟學》課程要學習兩個學期、一個學年的做法從來沒有改變,其總課時一直保持在102-119課時之間,總學分也一直穩定在6-7個學分之間,使得《政治經濟學》課程與《哲學》課程一道屬于政治系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課時最多,學分最大的兩門專業核心課程之一。
二、教學內容上——體系完整系統,觀點開放多元
是由其立場、方法和觀點共同構成的。所以,《政治經濟學》課程的教學體系也必須完整的統籌這三個方面。
致力于最大多數人的自由與解放的基本立場表現在政治經濟學上,就是他比別的經濟學派別都要更加關注人——尤其是占人口絕大多數的無產階級的命運,關注社會的公平與正義。在教學中強調這一立場就能夠把政治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很好的區別開來,在貧富懸殊較為嚴重的當下也更能凸顯《政治經濟學》課程的時代價值與現實意義,更容易引起同學們的共鳴與學習思考的興趣。
在方法方面就是要強調它的唯物、辯證的方法,在教學計劃中我們有意識的把《政治經濟學》課程和《哲學》課程安排在同一學年學習,這樣就能使同學們用學到的哲學方法去分析經濟現象,反過來又用經濟學的理論和事實具體化哲學命題的內涵。例如貨幣不是從來就有的,它是商品生產與商品交換長期發展的產物這一經濟學判斷離開了哲學中聯系、發展的辯證法觀點是無法深刻理解的,反過來貨幣產生的四個階段的知識內容又會極大地充實與具體化同學們對“發展”這一抽象范疇的認識。
在教學內容體系方面,現有的《政治經濟學》教材普遍比較繁瑣,一般的教材都多達十數章,甚至二十多章,這樣就會使教學內容過于龐雜,模糊了學生學習的焦點。為此,我們在總結多年教學實踐的基礎上,把實際教學內容簡化為一個導論外加八章,即:導論政治經濟學概述;第一章商品經濟;第二章資本主義經濟;第三章資本主義經濟制度的演化;第四章社會主義經濟;第五章市場經濟體制;第六章市場經濟的微觀基礎;第七章市場經濟中的宏觀調控和第八章經濟全球化條件下中國經濟的科學發展。這樣的安排既堅持了馬克思《資本論》的經典體系,也遵循了邏輯與歷史相統一的原則,打破了把政治經濟學區分為看似黑白分明的資本主義部分與社會主義部分的傳統二分法,把這兩種經濟制度看成是人類為了謀求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總體努力的一種整體進程,同理市場與計劃的優勢與失靈在整個教學體系中也得到了均衡的表述。
在精簡優化教學體系的同時,我們還注重不斷擴展實際的教學內容。在堅持政治經濟學基本立場與核心觀點的同時,也注意吸取一切有益的國內外新理論、新觀點,使得《政治經濟學》課程的教學有更大的包容性。例如,在資本問題上,我們一方面堅持勞動價值論,剩余價值規律,另一方面也介紹科技進步、新教倫理、甚至個人的理財與生活方式對資本積累可能產生影響等開放多元的觀點。其他例如在經濟周期、全球化等內容上我們也盡量介紹各個學派的不同觀點,拓寬了同學們的經濟學視野。
三、教學方法上——教師真情投入,學生學講并進
在《政治經濟學》課程的教學中,我們要求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理論功底,更要有對《政治經濟學》課程基本理論與觀點的高度認同。只有這樣,《政治經濟學》在教師那里才會不僅僅是一門課程,同時也是一種信念。而只有當教師把《政治經濟學》課程當成自己的一種堅守,他才會真正的全身心投入,用激情去感染學生,并由此以政治經濟學內在的邏輯力量去征服學生。
在教師具體教學方法的使用上,我們也根據教學內容不斷調整和轉換,《政治經濟學》課程第一學期的重點是要講透政治經濟學的基本理論,難點是要培養同學們分析經濟現象時具有邏輯與抽象思維的能力。所以,這一階段更適合采取傳統的板書式教學方法——它看似“傳統”但是卻比“PPT”更能夠保持教師教學內容的思維連貫性,在自由的講述之間傳達出政治經濟學理論迷人的邏輯力量。當然,老師的灌輸式教學法并不是單向的,我們還非常注重教學反饋,利用QQ群,短信,課后作業、課堂提問等方式隨時發現同學們在學習中的困難與困惑,并且在第一時間給予及時解答。
《政治經濟學》課程第二學期的教學重點是分析實際的中國經濟問題,考慮到同學們在第一學期已經較系統地學習了哲學和政治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加之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是師范類專業,所以第二學期的教學方法將由教師灌輸為主轉向強調師生教學互動,特別是抓好學生的講課工作。在師生互動方面,第一我們開始采用開放式互動教學模式,即教師上課只提出講課要點與問題,同學們先分組討論,最后再集中陳述各小組的基本結論。這種開放式互動教學模式對于鍛煉同學們的教學組織能力,問題凝練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都有明顯的幫助。第二就是學生講課。在學生講課組織上最大的風險就是倉促上陣,缺乏團隊精神,老師偷懶,學生好玩,根本達不到以講課促進教學的目的。在實踐中,對此我們也逐步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程序。
1)提前確定講課內容。在第二學期一開學就讓同學們根據自己的興趣確定互不重復的15分鐘講課內容,并且明確自己的講課時間,使他們及早進行充分的準備。
2)分組與小組預講。正式的教學課時是有限而寶貴的,如果不經過預講直接講課,時間與效果肯定不好控制。為此,我們按10個左右同學為一組先分小組,然后在小組范圍內先進行預講,由小組成員相互檢查講義、課件,并點評預講時的優點與改進意見。
3)正式的全班講課。通過前面的細致安排,在全班范圍內講課時同學們對教學內容與時間的控制往往都比較到位與準確,在每一個同學講課后,教師都要對其教案、多媒體課件,板書,語言表達、教態等問題提出簡短的點評。
4)嚴格控制教學規模。為了確保各種教學方法取得實效,我們還注意嚴格控制教學規模,一直把班級規??刂圃诿堪?0人左右,這種規模使得老師講課,開放式互動教學與學生講課工作的效果都能夠切實得到落實與保障。
通過高質量的學生講課環節,我們同學的師范職業能力得到了不斷提高與完善,在校級與全省的講課比賽中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也增強了其就業競爭能力。
四、課程建設上——三位一體推進,理論聯系實際
在全球化與知識爆炸的時代,要使《政治經濟學》課程的建設工作健康可持續,必須要有整體性的三位一體觀念,即:課堂是核心,教材是基礎,網站是擴展。無論時代怎樣發展,抓好課堂教學始終是任何一門大學課程建設的核心工作,在這個環節上老師不全心教,學生不認真學,一切都是空話。同樣一門課程面對不同的教學對象,其教材應該體現出獨特的針對性和一定的適用性,所以,我們在總結過去多年教學經驗的基礎上在2010年由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了《政治經濟學基礎教程》,這本自編的教材文筆生動,視野開闊,深入淺出,我們自編教材的三個愿望,“1) 給政治經濟學的學習與研究注入人文的關懷與道德的考量。2)給政治經濟學的學習與研究提供開闊的視野與鮮活的生命。3) 給經濟學的學習與研究留下想象的空間與討論的時間?!钡玫搅送瑢W們的高度認同,教材使用近3年來受到了同學們的一致好評,也為保證課堂教學水平與質量進一步夯實了基礎。課堂再好,總有下課的時候;教材再好,但是更新相對緩慢,在好的課堂與教材的基礎上建設一個高質量的 《政治經濟學》精品課程網站就變得既有必要也有可能。從今年開始我們把課程建設的重心開始轉向網站建設,希望這個網站更新更快,互動更好,成為一個跨時空的、永不打下課鈴聲的云課堂。
學說的一個根本特點就是對于實踐的高度重視,即真正有說服力的理論不僅要能夠解釋世界還要改變世界,所以,我們在《政治經濟學》課程的建設中也始終重視理論聯系實際的環節。通過學生講課抓師范能力建設;通過安排學生深入仙洪試驗區調研,參觀美的荊州工廠等了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荊州工業發展的實際。通過這些生動具體的工作,就會使同學感覺到所學的東西有用,學會的東西不足,還有很多問題亟待解釋,這一切反過來又會轉化成他們未來更大的學習興趣與思考動力。
總之,成功是勤勞者的獎賞,宿命是無為者的辯白,實踐證明只要真抓實干,在當下,《政治經濟學》課程是可以建設好的,它完全可以避免被邊緣化的“宿命”,仍然有可能成為最受學生們歡迎的課程之一。
論文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中學思品課程的改革,思品課教師在教學方式和策略上得進行相應的調整,從而才能有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有利于教學效果的提高。本文從教學中的語言藝術、挖掘教材,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等方面進行了探究。
通過觀察,我們發現中學思想品德是對學生進行馬列主義理論教育的啟蒙課程,體現了哲學、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觀點。該課程也是培養學生政治素質,進行社會教育的重要學科。教學中,我們應該使學生堅持正確的發展方向,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把個人利益同國家社會的前途命運結合起來。而要達到這一標,符合新課標的要求,我們就得想方設法采取多種教學方式和策略提高教學的效果,使教學質量上一個新的臺階。
一、語言要講究藝術性,塑造教學新形象
常言道:行家一仲手,便知有沒有。思品教學活動亦如此理。學校里教學而對的是整個求知群體,受眾都有獨特的個性。從表現來看,有優等生、中等生和后進生;從年級來看有新生、畢業生;從性別來看有男生和女生。每個學生在德、智、體方面各有差異,產生的需求也不相同,而施教者卻是一個單獨的個體,以一敵百,要想取勝,就得要有相當深厚的功力才能技壓群芳,才能讓人親其師、信其道??捎衷鯓硬拍苓_到此種境界呢?最關鍵的就是處理好最基本的教育藝術,因為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實驗證明,一個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如果富有日頭言語藝術、體態言語藝術、教育幽默藝術,那么他給學生的印象就會深刻,學生便會產生喜歡這位老師的教學而喜歡這門課程。此外,由于時代在進步,經濟、社會在發展,教材也在不斷地完善,它內容不像語文、英語之類的課程,它不具有很強的抒情性,而重于理論的闡述,這就更需要教師上課時言語的藝術美感來淡化人們對課文的枯燥感才能提高教學效果。
二、充分挖掘教材,發揮教學優勢
利用教材的方式很多,在新的初中思品課本中每篇課文每框題都配有插圖,這些插圖內容豐富、畫面生動、趣味盎然,是課文的有機組成部分。然而,在過去的教學中,我們并沒有重視插圖的作用,也一直沒有使用多媒體的條件,唯一可以用的道具就一個錄音機,并且許多人認為只有英語課、音樂課才可以使用錄音機,而其它科目沒有必要也不可能有課文要求使用錄音機來教學,或者往往把它們視為可有可無的東西,對它們在教學中的作用視而不見,未能夠充分利用它們作為道具去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搞活課堂的氣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素質,這不能不說是教學中的一大失誤。
筆者在教學中就如何把插圖和尋找到的錄音材料與課文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利用它們提高學生的知識能力作了一些探索:首先,教材中的插圖很具體很直觀很吸引學生的眼睛,可以把它在教學中作為激發學生深人學習的好素材。正所謂“任何人認識任何事物,都是在實踐的基礎上從感性認識開始,然后再上升到理性認識?!蔽覀兙鸵l揮這種“感性認識是理性認識的初級階段,是人們在實踐中把客觀事物轉化為主觀觀念的第一步。它是關于事物的現象和現象之間外部聯系的反映,是以感官直接感觸為特征的生動、具休、直觀形象的認識?!钡淖饔茫浞质顾蔀槲覀兘膛c學的幫手,使學生通過觀察圖片產生豐富的聯系和想象,開發他們的智力,透過現象認識事物的更深層次的東西,奠定理性認識的墓礎。其次,精美的插圖,除了叮以激發學生產生想象和深刻的思索之外,還可以在美妙的音樂中當作藝術作品來欣賞,在這流動的音樂環境里來鑒賞插圖的新奇和精致,很有可能使人神思飛揚,茅塞頓開,靈感頓生。例如,在思品(七年級上冊人教版2003年8月第1版)第三課《珍愛生命》第一框題:多彩的生命構成了繽紛的世界,一文中就有四幅圖片,圖1為“萬類霜天競白由”、海陸動植物一片生機勃勃;圖2為“干涸的世界”,一片干旱的開很深裂的土地;圖3為“呵護”,一只手里托起一棵嫩綠的樹苗;圖4為“漫天沙塵”,在一些地區,即使春天來了,可沙塵暴依然使得城市的居民和車輛運行困難。面以這樣的課程,如果單憑老師講解,實在枯燥乏味。我們可以通過學生觀察圖片,提高問題讓學生思考,之后讓學生主動說出對這些圖片的想法,得出結論,我們要保護好家園,愛護大自然,保護環境,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三、發揮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學習的目的在于作用于實際生活。新編教材每一節都安排有活動課內容,其目的是培養學生動手動腦能力,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在傳授思想品德課知識和技能時,要注意重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分析能力,我們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相關的作業,引導學生用辯證的觀點全面分析和解決問題。比如可以通過對一些與思想品德有關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進行收集、整理,保存政治學習的資料;注意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媒體了解國內外時事信息,廠一泛閱讀各種報刊雜志等活動形式,不僅讓學生拓寬白己的知識視野,還鍛煉了他們的動手動腦能力,使他們在對材料進行選擇的過程中提高一廠自己的思維能力,為提高教學效果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訓練要有度,評價要有激勵性
關鍵詞:高等院校;哲學教學;教育創新
《基本原理概論》課程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公共必修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干課程之一。通過這門課程的教學,幫助學生掌握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從整體上把握,認識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幫助學生運用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現實社會問題、認識問題和科學發展中的問題、正確地面向社會和把握自我,從而使大學生成長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當前我國正處在一個大發展大變革的時代,國際國內形勢發生了深刻變化,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尖銳復雜,作為即將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中堅力量的當代大學生,其思想意識方向的正確性至關重要。只有將思想植入大學生的頭腦,才能真正樹立和鞏固在意識領域的指導地位。堅定學生對的信仰,樹立和鞏固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肩負的歷史使命。
目前,中國高等院校的哲學公共課是基本原理中的哲學部分的教學,05方案以來,全國的高等院校,通用一本教材《基本原理概論》教材,現行教材《基本原理概論》包含三部分: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本文僅針對哲學教育教學問題做初步的探討。
一、 目前高等院校哲學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高等院校哲學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簡單一句話概括就是沒有講出哲學這種愛智慧的尋本探源、認識自我的智慧,現行的哲學教育并沒有培養出追問的哲學思維,也沒有閃爍出哲學的真義。
05方案以來,新課改后的哲學課教育教學顯然有了相當大的改觀,課堂上的上座率、抬頭率、點頭率有了相當大的提高。可是就教學具體過程來看,還是沒有脫離概念、原理加例子的講授方法,概念和原理介紹完后,就直接將形下的具體事例舉出來說明概念、原理,并沒有讓學生貫通出形下的事例與形上的哲學的關系,從形下的事例中洞悉形上的哲學,填鴨式教學仍是主要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因為教學的具體條件和學時等方方面面的限制,目前的教學現狀缺乏對哲學本真意義的探究,并沒有使學生真正的了解哲學、喜歡哲學、形成哲學的思維。
(一)從教學內容上看
在目前的公共課教學中,混淆了一些問題,開篇講緒論,介紹理論的三個組成部分,講馬克思哲學的時候,學生往往把馬克思哲學當作哲學,造成思維體系上的混亂,使學生誤認為哲學就是馬克思哲學,造成了對哲學的片面理解和誤解。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的傳統的教學思維模式依舊禁錮著目前的哲學教學,哲學依據是被砍成幾大塊,物質性、意識性、運動、辯證法、認識論、唯物史觀,而不是從整體上、全面的、有機的把握整個哲學體系。對概念和原理的講解仍舊是停留于知識點的講解,讓學生感覺仍舊是初中高中的老一套,而沒有講出大學應有的水平,沒有形成通過哲學的理論而達到對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及思維方式的養成。作為時代精神的精華,哲學總是先于這個時代的發展脈絡和潮流,而作為公共課的哲學教學,教材的改革與更新,總是落后于時代的發展,因此在整個馬克思哲學的教學過程中,關于馬克思哲學理論的講解就異化為一種強行灌輸而缺乏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大學的馬克思哲學課程失去了做為哲學所應具有的當代性,失去了哲學應有的光彩與魅力。
作為公共課的馬克思哲學教學,目前的講授并沒有把馬克思哲學還原到整個西方哲學史的發展過程中,了解整個馬克思哲學發展的前因后果,更沒有達到中哲西哲和馬哲的對比融合。而是單獨把馬克思哲學從哲學發展史中拽出來進行孤立的講解,這樣既沒有還原馬克思哲學的西哲背景,也沒有真正達到馬克思哲學的中國化。
(二)從教學方法和手段上看
05方案以來,各個高校都進行了教學方法和手段的一些嘗試性的改革,例如加入社會實踐教學、案例教學、情形式教學等等,但是并沒有真正的改變講多于思的現狀,在整個馬克思哲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缺乏對學生獨立思考的培養,沒有培養出學生對哲學體悟的能力和自我提煉的能力。以案例教學為例,在課堂上教師給出案例,然后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討論回答,但目前的案例教學并沒從形下的具體事例中去體悟形上的哲學,也沒讓學生體悟出形上的哲學與形下的案例中的關系,僅僅只是讓學生討論出案例所說明的馬克思哲學的那個原理和方法論意義。這種案例的教學,就割裂了生活與哲學的聯系,割裂了哲學的本真涵義,并沒有為學生真正的樹立起此岸世界的真理,而馬克思哲學的宗旨就是如何樹立此岸世界的真理。
哲學講究的是體悟,更多的時候這種體悟遠遠重于講解,體悟所需的時間和氛圍就遠遠重于講授,而目前的馬克思哲學教育和教學中基本是以教師講解為主,在課堂教學中甚至可以說幾乎沒有師生互動,更別提學生自主的體悟哲學。正如馮友蘭先生在《中國哲學簡史》中所說“哲學的功能不是為了增進正面的知識(正面的知識是指對客觀事物的信息),而是為了提高人的心靈,超越現實世界,體驗高于道德的價值?!边@點正是目前馬克思哲學教學中的最重要最亟需解決的問題。
二、 目前高等院校哲學教育教學的經驗
盡管目前的高等院校哲學公共課基本原理教育教學中存在著諸多的問題,但是在多年的教育教學中還是積累了相當多的經驗,概括如下:
(一)教學方式方法的多元化
05方案以來,關于教學方式方法進行了大量的改革與探索,過去教學中的單一的填鴨式教學有了很大的改觀,開始嘗試案例式教學、辯論式教學、專題式教學法、社會實踐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隨著教學條件的改善,多媒體教學也廣泛的展開。多種教學方式方法的展開,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也從注重傳授理論向在注重傳授理論的基礎上更注重培養能力和轉變思想三位一體的教學方法轉變,培養學生思考和探究的能力。
(二)在現實生活中探究哲學的真義
05方案以來,各高校的課程教學開始在講述原理和理論的同時,注重聯系生產、生活實際,聯系國內外的實際,運用原理剖析大學生在人生觀價值觀方面存在的弊病,幫助學生擺脫認識上的扭曲和迷誤,逐步建立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
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目前的課程能夠結合熱點問題、結合學生所學的原理加以分析。在課堂教學中教學互動、教學相長,極大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展示學生的個性,提高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 當代中國高等院校哲學教育教學的創新
05方案以來,雖然取得了很多的成績,但是,當代中國高等院校哲學教育教學仍需要繼續創新?,F代社會是網絡和信息化的社會,電腦、手機、微薄、微信、人人網等等,使得學生輕松掌握的大量的資訊,在講解的過程中舉例子來說明原理的模式就亟待創新,如何在教育教學中,把這些形下的現實世界、現實事件挖掘出來形上的哲學思考是至關重要的,讓學生真正達到對哲學的體悟,但是同時又不能讓其失去哲學的邏輯性,同時在哲學體悟的過程中形成人生觀、價值觀,能夠不同角度看問題、多維度看歷史、全方位思考人生的價值與意義。在這種體悟的過程中教學大綱中所要達到的關于知識點的各要求就自然而然的達到了。從教育教學中的形上哲思和形下的現實世界的關系出發真正達到哲學課教育教學理念的創新。
在哲學的教育教學內容方面,不再單一的依靠教師的講授,適當的章節部分,加入小篇幅的中國哲學的原著、西方哲學的原著和馬克思的原著加以研讀,形成學生讀、學生討論、老師講解、學生形成報告這樣一個研磨的過程,這個過程也是達到體悟的一種方式方法。
就目前已嘗試的若干個教育教學上的改進來看,重要的還是對考核制度的創新,這是整個教育教學創新中的重中之重,而考核制度的創新必須得到各高校行政部門的大力支持甚至是教育部的全力支持,大多數高校現行的考核制度依然是考試一紙定分數,雖然都計入了平時成績,但是還是考試指揮著整個教育教學,在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中,依然還是知識點與原理的展開,所以學生還是在授課的過程中,無法最大限度的發揮積極性,只是著急于記概念、原理。作為公共課的基本原理的考核,可以分為眾多的部分,課堂的部分、課堂研討的研究報告、最終期末論文的形成,作為各高校本課程教學成績的測試方式。而關于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的政治理論課試卷的設計,是整個創新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否可變成一個或幾個短小的論文的形式是有待商榷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張志勇.創新教育中國教育范式的轉型 [M].濟南: 山東教育出版社,2004.
[2]林桂紅.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創新教育思考[J]. 廣 西社會科學,2012,(4).
[3]張靜,王惠玲. 對“基本原理概論”課教 學的思考[J]. 唐山學院學報,2011,(4).
論文摘要:文章從理論課在大學生中不太受重視的實際出發,闡述理論對培養大學生創新思維的作用,從而說明理論教育是培養大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
論文關鍵詞: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理論
人類思維的發展具有時代性,時代不同,不僅思維的對象、內容不同,而且思維的方式、思維規律的表達形式也不同,從根本上講,決定人類思維發展的原因是社會實踐。恩格斯曾經指出:“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學會改造自然界而發展的?!痹趶倪h古的原始思維走向現代文明思維的過程中,人類的思維方式也隨之由傳統的實體思維向關系思維轉變,從單向思維向多向思維轉變,從靜態思維向動態的變革思維轉變。在人類思維方式的偉大變革中,創新性思維方式將成為2l世紀人類的主導思維方式。而是科學的世界觀與方法論的統一、正確的真理觀與價值觀的統一、唯物的歷史觀和發展觀的統一,作為人類智慧的結晶,它不僅是我們認識壯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而且也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斷更新觀念、勇于進行創新思維的智慧之源。因此,開展理論教育對于培養當代大學生創新思維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當前大學生知識結構中存在的問題
對當代大學生而言,要想今后在社會中謀求一種比較好的工作,最鶯要的是在校期間多掌握幾門有用的實用技術,如計算機、英語,等等。這種對實用技術的注重,導致大學生在大學學習期間,其知識結構出現以下一些問題:
第一,在專業知識和基礎知識的關系中,片面看重專業知識而輕視基礎知識。因為很多學生認為,既然大學學習有專業的區別,并且學習是以就業為主要目的和導向的,那么就應該把主要精力放在專業知識的掌握上,至于說基礎性的知識,既然是基礎,那么也就可學可不學,因為這是無關緊要的問題。尤其明顯的表現是,在不同的基礎知識中,大學中一般只重視專業性的基礎知識,而忽視其他各種基礎性的知識。在這些學生的眼中,基礎性的知識范圍只限于與本專業有關系的基礎知識,而把諸如社會生活中的一些常識性的知識、作為思維方法的哲學知識、規范人們行為方式的倫理道德和政策法規知識等都排斥在基礎知識范圍之外,以至于造成學生的知識面狹窄,基礎知識薄弱,學習活動僅局限于某一專業領域,缺少一些必要的基礎理論,最后將無法成為適應現代社會要求的復合型人才。
第二,由于現代社會競爭激烈,要找到一份比較好的工作,需要很多實用性的技能,因此,在大學生中片而強調外語、計算機等實用技能知識,而忽視其他專業知識以及“重理輕文”的現象依然存在。很多學生把外語和計算機知識當成其成才立業的根本,過分熱衷于過級考證.并且常常把這兩種知識與教學計劃殲沒的理論性較強的知識對立起來,認為前者是“實用”的知識,而后者是“無用”的知識,因而放松了對本專業知識的學習和掌握。事實上,要想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應該全面學習各種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理論.因為理工科知識和人文社科類知識對于塑造一個具有健全人格和寬廣知識面的高級專業人才來說,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是現實牛活的情況是,文史哲等學科在近年來的高等教育和大學生心目中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在很多學生的潛意識里,他們認為理工科知識才是真實可靠的,學了以后可以大有作為。而相對來說,人文社會科學類知識則足虛的,學與不學都無所謂,其中尤其是對理論的系列知識更是不屑一顧,根本看不到其特殊的教育意義和價值功能。
二、理論教育是培養大學生創新思維的重要途徑
第一,理論作為科學理論,它內在地包含著對創新思維和創新精神的高度肯定。因為理論是根據時展需要而產生并隨著實踐發展而發展的真理性知識,因此,它既是科學的世界觀,又是科學的方法論。在的傘部理論體系中,科學實踐觀是貫穿于其中的最基本的觀點。無論考察哲學的發展,還是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理論以及當代中國理論的形成與發展,我們都可以看到,它們是離不開對實踐特點和實踐要求的正確把握的,任何創新思想都是來源于實踐并在實踐中獲得發展,最終還是要服務于實踐的。通過的理論教學,我們能深刻理解認識和實踐的辯證關系,為我們進行創新思維奠定的基礎。因為創新思維本身就是要突破傳統思維習慣和邏輯規則,以新穎的思路去思考現實問題的思維。要實現這種思維方式上的突破,就離不開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理論教學所能提供的恰恰就是這種科學的指導和內在的肯定。馬克思卡義理論尤其是辯證唯物主義關于世界觀、方法論、認識論、辯證法等基本知識和基本觀點,都是進行思維創新、培養創新精神不可或缺的理論基礎。
第二,理論有助于打破阻礙創新能力培養的思維定式,并能激發創新思維的活力,增強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目前來說,阻礙人們創新思維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思維的傳統定勢,即人們習慣依據原有的思路和方式進行思考的一種傾向性,尤其是盲目地迷信權威,惟書、惟上、惟經驗等錯誤傾向。通過理論的學習,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弱化這些思維定式,因為馬克思本人就有一句名言:懷疑一切。馬克思正是以這種懷疑、批判的精神去審視前人的成果,才超越了前人,實現了思維方式的時代性轉換,創造性地建立了自己的理論體系。因此,理論特別是哲學,是形成獨立思維和創新思維能力最重要的知識基礎,其辯證思維知識對人們養成正確的思維習慣,形成科學的思維方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第三。理論有助下學生培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首先,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的根本看法和總的認識,一般來說,有什么樣的世界觀就會有與之相對應的思維方式。例如,客觀唯心主義的世界觀相應的就產生僵化、保守的思維方式;主觀唯心主義的世界觀就必然導致空想、脫離實際的思維方式;而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自然要求全面、發展、辯證、創新的思維方式與之相適應。
理論課的教學正是向大學生系統進行正確世界觀教育的主渠道,這既是造就社會屯義事業接班人的政治需要,也是培養具有良好的思想基礎和創新思維能力建設人才的需要,作為系統的理論課程,理論不僅具有傳播政治理念、思想意識的功能,而且也具有培養創新思維能力、提高理論水平的作用。其次,人生觀是人們對人生重要問題的根本看法和總的評價,它在總體上決定著一個人對社會、自我、事物的態度,不同的人生觀對每個人的人生來說具有不同的意義和影響,錯誤的人生觀對人生具有負面的、消極的影響,而正確的人生觀對人生具有正面的、積極的價值。一般而言,人生觀通過影響人的態度、興趣、志向、意志等方而來進一步決定著人生的動力與努力程度,因此,一個人的人生觀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其社會活動的積極性和創造力。理論教育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既要發揚傳統,繼續發揮好理論教學的育人功能,又要創新觀念,深入研究,覓分挖掘理論教學在開發創新思維方面的獨特價值。馬克思義理淪不儀教給人們正確的世界觀,而且教育人們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它要求人們以科學的態度對待人生,以積極的態度來發展人生,努力去創造有意義的人生,從根本卜說,理論足進行人生創造的力量源泉。
第四,價值觀是人們對事物存在的意義以及人與物、人與人關系本質的總的認識和評價,不同的人由下所持的價值觀不同。對于同一事物做出的評價自然也就各異。從很大程度上來說,價值觀決定著人生的活動方向和對事物的取舍態度。在現實活動中追求真理和創造價值是人類活動的兩大原則,人類認識世界的目的就是為了要改造世界,而改造世界又是為了滿足人本身的需要,因此在追求真理的基礎上也就提出了價值的問題,即人類的創新必須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創新的目的是為了滿足人的需要,而不能危害人類的生存和生活;在進行科學創新的過程中必須充滿著人文關懷,這就要求科學工作者不僅要有科學技術,而且要有價值標準;不僅要尊重客觀規律,而且要關注社會需求;不僅要講求經濟效益,而且要考慮所從事的工作可能帶來的后果。堅持的價值觀,實現追求真理和創造價值的有機統一,是進行創新思維時應該明確的目標。
三、創新理論教學。促進大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
要提高理論課的教學實效,就要求對理論課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思維模式等方面不斷進行創新,使之在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優化知識結構中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這就要求我們做到:
首先,要創新理論課的教學方法。這就是要突破“教師中心、教材中心”的局面,這種“教師講,學生聽,滿堂灌,照單收”的教學方法無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也壓抑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創新能力的發揮。由此人們認為,在教學中應力求把教師變成推動學生獨立思考的助手,把教材變成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工具,把課堂變成學生開發自我創新潛能的天地。在這當中,教師應盡量遵循開放性、挑戰性、體驗性的三原則。開放性原則是指教師允許學生對學習內容做是非判斷,鼓勵學生敢于并善于打破原有的知識經驗和結構,以求另辟蹊徑,獨樹一幟;挑戰性原則足指教師在備課和教學當中,留出充分的空間讓學生去獨立思考,自己去尋求看似已經完成的學習答案;體驗性原則是指教師引導學生親身體驗、模仿某個情景或生活片段,以感受其思考與決策的不易。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有廣博的科學文化知識和多方面的能力,諸如語言表達能力、組織管理能力、敏銳的觀察能力以及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與科研能力,等等。作為理論課教師,尤其要具有較強的理論研究能力,善于把握理論重點、難點,捕捉社會熱點,并能根據學生的實際做深入細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精神,同時要因地制宜,開辟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因為第二課堂具有靈活、多樣、生動、貼近學生的特點,因而更會受到學生的歡迎,可以作為第一課堂的重要補充。如特邀社會各界人士,包括市長、鄉(鎮)長、廠長、工人、農民以及知名的教授學者給學生講經歷、做報告,等等,這將有助于學生思想道德的培養。同時,還可以定期舉辦一些諸如“大學生經濟論壇”、“大學生社會調查報告匯報”等活動,來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這些活動,將使得學生廣泛接觸社會,從而縮短了與工農群眾的距離,擴大了學生的視野,也培養了學生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可貴情感。
其次,要創新理論課教學的思維模式,努力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一是要打破傳統授課模式,大力培養創新精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僅僅滿足于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就行了,而應該盡量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引導他們通過對現有成果和知識的分析、綜合和反思,探究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從而豐富和發展自己已有的知識結構;二是要拋棄以往追求標準答案的思維模式,應鼓勵學生多角度、多方向地去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使學生的思想意識和思維方式更加適應客觀事物和社會實踐的發展變化;三是要重視創新思維的培養,不斷提高創新思維能力。理論課的教學本身就具有培養創新思維和促進創新思維能力提高的獨特功能,因而在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要特別重視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要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要培養學生善于提出問題的能力和習慣,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潛能。
論文摘要:介紹了數字圖書館門戶的概念,敘述了華中師范大學數字圖書館門戶的設計與構建過程,并提出了下一步的建設規劃。
1數字圖書館門戶概述
1.1數字圖書館門戶的概念
關于什么是數字圖書館門戶已經有了很多種解釋,總的說來,數字圖書館門戶就是信息資源與服務體系的集成系統,它使得用戶可以通過一個界面友好的接口去無縫地訪問圖書館所有的信息資源和服務。數字圖書館門戶包括數字圖書館門戶網站和門戶構建平臺,圖書館工作人員通過數字圖書館門戶構建平臺??梢苑奖恪⒖旖莸貥嫿▊€性化的門戶服務網站系統,以全方位、個性化的方式向用戶提供綜合信息服務。門戶的關鍵特性包括:集成能力、個性化能力和定制能力。
1.2數字圖書館門戶的系統結構
數字圖書館門戶的系統結構由表示層、應用層、協議層、數據層組成。
(1)表示層。用戶看到的門戶的直接界面,一般是基于Web的界面,如數字圖書館門戶網站。
(2)應用層。由一些不同類型的應用軟件組成,通常包括用戶身份認證系統、基于門戶的搜索引擎、資源及權限管理、個性化定制、虛擬咨詢等。應用層提供數字圖書館門戶的所有服務,如統一資源檢索、虛擬參考咨詢、電子期刊導航、重點學科導航等。
(3)協議層。負責應用層與客戶端及應用層與服務器之間的標準通信,如Z39.50,HTYP,OAI,OpenURL,ILP(1nterlibraryLoanProtoco1)等。
(4)數據層。包含門戶內部可以容納的所有信息資源及外部資源的導航和鏈接,如電子期刊、電子圖書、數據庫、全文資料、圖像、音頻、視頻、遠程信息資源等。
l-3國內外數字圖書館門戶的發展
國外數字圖書館建設起步早、起點高、發展快,早已形成規模,并產生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國際上對數字圖書館門戶的研究從20世紀90年代末開始,包括美國研究圖書館協會學術門戶項目(ARLScholarPortaI)、美國國家科學數字圖書館(NSDL)門戶項目、美國國會圖書館門戶項目以及康奈爾大學、波士頓大學圖書館門戶項目等。我國數字圖書館建設起步晚、起點不高.但發展較快,門戶技術在數字圖書館建設中的應用日益廣泛。如廈門大學的知識資源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利用TRS建立的門戶、清華大學圖書館以MetLib+SFX+EMS為基礎的數字圖書館整體解決方案,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以MetLib和SFX為人口構建的數字圖書館等。
2華中師范大學數字圖書館門戶建設需求分析
華中師范大學圖書館網站幾經改版,每次都有新的面貌,但還是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沒有統一的身份認證,無法對用戶訪問資源進行權限管理;二是沒有數據庫支持,無法實現站內全文檢索;三是欄目設置不夠合理、簡潔;四是缺少資源導航及統一檢索,國內外電子資源數量較多,但各種資源只是零散地存在著,每種資源都有自己的檢索界面和檢索方式,在電子資源組織管理方面還沒有規范化和標準化。
鑒于以上這些不足之處,我們需要建立數字圖書館門戶,實現基本的Web服務功能,嵌入全文搜索引擎,采用統一身份認證系統,以讀者閱覽證作為用戶身份標志(匯文系統中有完整的用戶信息),處理好數字圖書館門戶網站與重點學科導航、電子期刊導航、統一檢索等系統的關系,真正實現“一站式”服務。
3華中師范大學數字圖書館門戶建設的實施
3.1網絡環境
良好的網絡環境是構建數字圖書館的第一要素,它能保障信息的暢通與數據的安全。華中師范大學圖書館擁有較先進的網絡系統和服務器系統,有效地保障了數字圖書館的信息環境需求。
華中師范大學數字圖書館門戶建設是數字圖書館一期工程的一部分,數字圖書館一期工程網絡平臺建設根據數字校園“網絡中心負責運營,圖書館負責資源組織”的布局思路,所需服務器、存儲設備和交換機全部部署在學校的網絡中心,包括8臺PC服務器和和l臺光纖存儲服務器。光纖存儲服務器上有6TB空間供數字圖書館使用。
3.2軟件平臺
通過項目招標,我們選用了TRS平臺及產品來構建華中師范大學數字圖書館,具體模塊包括TRSserver(TRSCluster).TRSAdmin,TRSIDS,TRS Dprocessor,TRS W CM,TRS CDS,TRS Gateway,TRS W AS,TRSInforadar,TRsVRD,cAus統一檢索系統、cAus數字版權保護和CALIS教學參考系統。TRS數字圖書館軟件服務平臺從功能角度劃分為四大部分,包括數據加工、存儲、管理與檢索互動服務。
3-3數字圖書館門戶網站的頁面設計
數字圖書館門戶網站與其他類型的門戶網站,如商業門戶網站、新聞門戶網站等有很大的不同,其建設要突出數字圖書館的特點,即信息服務和數字資源建設。在頁面設計上要體現出高校圖書館博學、高雅的氣氛;在內容結構上必須簡潔明了.導航清晰,便于瀏覽。華中師范大學數字圖書館門戶網站將身份認證與注冊、統一檢索、電子資源導航、學科導航、站內搜索、咨詢臺、教學參考置于首頁的主體部分。門戶首頁布局見圖I。
3.4數字圖書館門戶的功能
華巾師范大學圖書館現有網站基本上是一個靜態的網站,沒有數據庫支持,我們構建了一個完整的數字圖書館門戶,提供以下的服務功能。
(1)應用集成。在門戶中集成統一檢索、電子期刊導航、重點學科導航、虛擬參考咨詢等多種服務系統。圖書館門戶還進一步與數字校園門戶集成,實現了與數字校園門戶統一身份登錄的集成,通過數字校園門戶系統登錄的用戶可直接訪問數字圖書館系統資源,數字校園與數字圖書館之間通過數字校園數據交換系統實現用戶信息的同步訪問。門戶還通過與圖書館匯文系統進行集成.實現了數字圖書館用戶直接訪問匯文系統中我的圖書館、圖書借閱等功能。
(2)資源導航。數字圖書館門戶尤其注重資源整合與導航的能力,注重提供完善和精選的信息資源,用戶能通過門戶強大的導航功能方便快捷地獲取需要的信息。華中師范大學圖書館的電子期刊導航系統對館藏中外文數據庫中的電子期刊進行管理,建立導航庫,實現了電子期刊的檢索、瀏覽和直接訪問。重點學科導航系統包括科學社會主義、中國近現代史、漢語言文字學。此外,我們還建立了特色數據庫(中國農村問題研究文獻數據庫)和華中師范大學博碩士學位論文庫。
(3)全文檢索。數字圖書館門戶可以實現網站的全文檢索,用戶輸入檢索詞后,檢索結果返回網站數據庫中包含檢索詞的任意字段的信息。
(4)個性化服務。數字圖書館門戶提供用戶注冊的功能,為注冊用戶提供個性化服務。用戶通過身份認證登錄門戶后,可進入個性化頁面修改個人信息、添加日志、查詢匯文系統中的個人信息、定制人圖書館,如定制數據庫列表、電子期刊列表、網絡資源等。
(5)統一身份認證。采用TRSIDS統一身份管理系統,集成TRSWCM,TRSCDS,TRSDpaper,匯文系統,CALLS統一檢索系統等,實現數字圖書館的一站式身份管理。在門戶和門戶巾的各類資源及應用巾.實現統一認證和單點登錄。若用戶沒有經過統一認證,則用戶在訪問其他專用系統時(如OPAC、參考咨詢、統一檢索等)都需要分別登錄。而用戶在門戶通過統一認證登錄后,不僅能直接看到自己在各個應用中的個性化信息,還能直接進入這些系統,無需再次登錄。采用用戶認證的方式可以限制非法用戶對授權資源的訪問.從而有效地保護相關資源擁有者的合法權益,也便于更好地為不同的用戶提供不同級別的內容和服務。
(6)網站管理。采用TRSWCM內容管理協作平臺,為門戶網站提供整體解決方案,構成一個完整的數據信息采集、加工、的系統應用平臺,實現網站信息的分布式采集、分級編輯、審核和。工作人員能通過基于瀏覽器工作界面的TRSWCM內容管理平臺的采編模塊,直接進行稿件的、查詢、處理等管理工作。TRSWCM內容管理平臺的模塊則實時地將采編模塊處理過的信息按照模版規則生成網站的頁面文件系統,然后上傳到Web服務器上,實現網站信息的更新。
(7)虛擬參考咨詢。采用TRS虛擬參考咨詢系統,實現虛擬參考咨詢服務。用戶可以通過各種方式(檢索知識庫,Email,Web表單,在線實時交流等)進行咨詢,系統可以對咨詢活動進行統一管理、存檔,最終納入一個可供檢索的知識庫。用戶可以在客戶端實現咨詢問題的提交、實時咨詢、信息的瀏覽檢索和個人信息的管理等。咨詢員和超級管理員可以通過管理端進行咨詢處理、資料管理和系統設置。此系統底層采用TRS數據庫,提供FAQ及FAQ的全文檢索。
(8)統一檢索。采用CALLS統一檢索系統提供中外文數據庫一站式檢索服務。該系統針對異構數字資源,能夠通過多種方式整合盡可能多的電子資源數據庫,可以把用戶一次提交的檢索請求同時發往選定的多個資源庫,為用戶提供一種更好的整合檢索服務,從而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和用戶的檢索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