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24 19:18:0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路橋實習工作計劃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第一階段(1+0.5學期,秋、冬、春季),在校內學習,進行基本素質學習領域課程和部分崗位職業能力學習領域課程的學習。依托校內工程測量實訓室和引企入校的工程質量檢測站,通過理實一體化教學培養學生的專業基本技能。第二階段(0.5學期,夏季),專任教師和兼職教師共同指導學生在校內外實訓基地進行工程測量等專業技能訓練,到土木工程施工企業進行專業認知學習,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對就業崗位工作環境及要求的感性認識。第三階段(1+0.5學期,秋、冬、春季),在校內學習,進行部分基本素質學習領域課程和崗位職業能力學習領域課程的學習。依托校內道橋施工現場、建筑工程施工實訓工場、道橋工程管理實訓室、土木工程質量檢測站等實訓基地,以土木工程項目為載體,通過任務驅動的“教、學、做”一體化教學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工程施工、工程檢測等職業能力。第四階段(0.5+0.5學期,夏、秋季),生產實習階段。校、企、學生三方簽訂生產實習協議,學生在企業施工現場進行工程測量、材料檢測、施工技術與管理等專業技能訓練,學習企業文化和企業精神;企業選派工程技術人員對學生進行實習指導和日常管理,并對學生實習情況進行考核、評價;學校選派教師進行巡回檢查,對學生生產實習進行管理。通過生產實習,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第五階段(0.5學期,冬季),學生回校學習再提高,依托路橋工程管理等實訓室,建筑工程造價實訓室,以工程項目為載體,以企業兼職教師授課為主,通過任務驅動的“教、學、做”一體化教學,進一步培養學生工程造價編制、施工組織設計等綜合職業能力,并進行拓展課程的學習。學校將組織學生參加國家或省建設廳的職業資格考試。第六階段(1學期,春、夏季),學生全部到道路與橋梁工程、建筑施工安裝、建設工程監理、房地產開發、給排水工程技術、供熱通風等企業進行頂崗實習,雙方簽訂學生頂崗實習協議。學生根據預就業崗位需求,選擇畢業設計內容,進行頂崗實戰,拓展專業知識和技能。在頂崗實習期間,以企業為主,校企共管,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全程指導學生制訂工作計劃,負責對學生的出勤、工作態度及工作任務完成情況等進行全面考核;學校老師分片巡回指導,解決學生在工作崗位上遇到的問題。通過頂崗實習,學生將受到企業文化和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的熏陶,能更快地適應職場環境,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職業素質和綜合職業能力。此階段學生基本實現預就業。
2“校企共育、德能雙修、季節分段”
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效果“校企共育、德能雙修、季節分段”工學交替的人才培養模式,已經在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道路橋梁工程技術專業、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試點班進行實施,從學生的學習效果反饋情況看,效果良好。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一是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普遍提高。在試點班級的路橋工程測量技術課程的教學中,采用了任務驅動的“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以路橋工程測量的實際工作任務為載體,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學生根據老師下發的任務單進行相應的資訊,同一個小組的同學共同制定工作計劃,并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決策,然后小組分工進行任務的實施,并進行檢查,任務完成后,進行小組自評、組間互評和教師點評。每完成一個任務,學生的工程測量技能就有提高一步,團隊協作意識也明顯增強,學生學習積極性普遍提高。在為學校測繪校園平面圖和新地界的工作中,積極報名參加,并克服各種困難,圓滿完成了工作任務,為學院的建設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二是學生的責任心明顯增強。在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試點班級的專業認識實習中,學生到施工現場感受到未來就業崗位的工作責任重大,建筑工程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人民生命和財產的安全,回到學校學習時,責任心明顯增強,明確了學習目的和今后的工作目標,都能夠認真主動地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職業技能。三是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明顯提高。以往教學都是老師講學生聽,學生在被動學習,又因為高職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較差,很多學生是身在課堂心在外。試點班采用任務驅動的“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后,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腦、眼、耳、手共用,教師由授課變為引導、答疑、解惑,學生每完成一個任務,都要靠自己資訊和團隊協作來完成,每一名學生都有自己的工作任務,誰都不想因為自己的工作失誤,給整個團隊帶來不好的影響,因此,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和自主學習能力。四是學生的職業能力明顯提高。試點班的第一學期就安排企業兼職教師進行建筑識圖與房屋構造的實踐教學,兼職教師將企業中真實的工程案例帶入課堂,以真實的工作任務為載體,組織學生進行建筑識圖技能訓練,俗話說“名師出高徒”,學生在“名師”的指導下,進行的是“實戰演練”,因此,學生的建筑識圖職業能力明顯提高。
3“校企共育、德能雙修、季節分段”
我所實習的科利公司,隸屬于第一航務工程局第二工程公司。第一航務工程局第二工程公司成立于1953年,是以水工、市政、工民建、路橋、安裝工程等為主要經營項目的國有大型骨干建筑施工企業, 具有航務工程總承包一級、房建二級、市政、水利水電三級、地基與基礎一級、鋼結構一級、機電設備安裝一級、商砼與預制構件二級、勘察設計甲級、計量二級、建筑材料試驗甲級等資質。公司現有正式職工3000余名,先進的工程技術裝備千余臺;擁有2.6萬平方米的高層辦公樓和30多萬平方米的生產基地;近700米的工作船碼頭和4萬余平方米的海域,固定資產達3億多元。公司于1998年通過了ISO9002質量體系認證;1999年通過了ISO10012國際標準認證,取得了"計量保證確 認合格證書"; 2001年通過了ISO9001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回顧實習生活,感觸是很深的,收獲是豐碩的。實習中,我采用了看、問等方式,對科利公司的日常管理工作的開展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分析了公司業務開展的特點、方式、運作規律。同時,對公司的“澆注明天”的服務品牌, "構筑精品,造福社會"的企業使命, "務實求新、敢爭一流"的企業精神有了初步了解。
一、堅持以經營為龍頭,不斷開拓山東地區傳統施工領域
搶抓水工市場快速發展的良好機遇,進一步加大了對青島港、煙臺港、日照港等大型水工工程的跟蹤公關力度,認真作好了北船重工搬遷、奧運基礎設施建設的經營工作,承攬到北船重工大塢、煙臺港三期二階段、奧運會青島國際帆船中心標段、日照港區東部岸線等工程,確保了傳統市場戰略項目不丟失。同時,發揮地域優勢廣攬信息,積極跟蹤,承攬到東營港擴建和蓬萊國電等工程,在開拓傳統工程領域發面取得了新進展。
二、強化三標一體管理體系運行,有效的促進了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
切實加大三標一體管理體系運行力度,進一步強化了體系檢查、文體整改和業務指導,對內審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了整改追蹤檢驗,建立了基層單位與機關部室雙向評價體系,不合格報告同比降低了50%,符合率和得分率較前年有了增長,三標一體管理體系得到有效的運行。
三、堅持以經營為龍頭,積極實施“1433”經營舉措,促進經營持續發展。
2005年公司經營工作思路確定為“1433”,即要成立一體化經營領導小組,建立四個經營分公司運行體制,堅持三位一體的經營原則,充分發揮經營工作的三個積極性,不斷開拓山東地區、南方、樁基和陸域市場。
“1433”經營思路具體內容是:公司成立一個精干高效、信息反饋迅速的公司經營領導小組,切實加強對經營工作的領導;建立經營分公司、廈門分公司、上海分公司和陸域經經營分公司四個經營分公司的經營運行體制,增強開拓市場的能力;堅持以市場價中標,不投虧損標,誠信合作、互惠共贏三項經營原則;充分調動公司經營部、經營分公司和經營人員三方面經營積極性。
在新的經營思路指引下,公司將繼續加大對山東地區傳統市場的開拓力度,全力以赴地做好前灣港、日照港、煙臺港新建碼頭、黃島招商國際碼頭、青黃復線、青黃隧道、東營港后續工程等工程項目的跟蹤公關工作,緊盯不放,志在必得,鞏固傳統市場,力爭在承攬特大型工程項目上有所突破。繼續堅定不移地開拓南方市場,干好廈門、溫州、海南等在建項目,贏得業主滿意,樹立企業形象。發揮經營分公司的作用,加大對重點工程的經營公關力度,做好投標工作,確保目標工程不丟失。以項目為依托,在開拓新的市場上有所作為,保持南方地區經營產值持續增長。堅定不移地開拓樁基市場,切實加大樁基設備投入,鍛煉樁基施工隊伍,進一步增強樁基施工能力。堅持水陸并進,提高規模效益。利用房建施工總承包一級資質,認真總結路橋施工經驗、教訓,加大陸域市場開拓力度,實現陸域市場的穩步發展。
同時通過實習我發現第一航務工程局第二工程公司附屬單位科利公司也存在問題:
1、 市場觀念和經營體制不適應公司快速發展的要求,市場開拓的步伐與企業快速發展的要求有差距;經營體制還不完善,經營隊伍、經營人員的責權利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2、 施工組織管理觀念有待進一步轉變,在施工過程中按照施工合同要求進行施工組織管理的意識不強,施工管理現狀與施工管理科學化、規范化存在較大差距,只是我們有的項目在開工初級階段和施工過程中難以進入狀態,不能滿足業主要求。
3、 成本意識不強,成本控制水平不高,個別項目不存在管理粗放、施工大手大腳的現象,向管理要效益、向科技創新要效益的意識還沒有牢固樹立起來,以至于我們的成本控制與先進的施工企業還存在較大的差距,市場競爭力不強。
4、 對分包隊伍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化還不完善,,在分包合同管理發面存在程序不銜接、管理不閉合的現象;項目部對分包隊伍達管理的重視程度不夠,在管理手段和制度落實上存在薄弱環節。
5、 依法治企、依法維權和自我保護意識不強,不能夠充分運用法律手段維護企業利益,特別是領導干部的法律知識和依法治企的意識還不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
對此,我提出了我的有關建議和對策:
一、進一步強化生產是經營繼續的觀念。
企業的發展取決于經營的質量和效果,只有廣開源頭,多攬工程,企業發展才有保障。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干好在建工程是承攬后續工程、開辟新市場的必然要求和前提條件。因此,我們要進一步強化生產是經營繼續的觀念,干精品、打品牌,樹立一流的企業形象。
二、 樹立“零缺陷、低成本”向精細化管理要效益的觀念。
效益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只有實施“零缺陷低成本”戰略,才能適應市場的激烈競爭,獲得更大的贏利空間,加快企業的發展。因此,企業上下必須以效益為中心,在廣大職工中不斷深化“零缺陷低成本”向精細化管理要效益的觀念,努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三、進一步推進和規范項目管理
通過對資金管理、勞務層管理、物資管理、,加強項目基礎管理,結合“三標一體”管理體系運行,完善項目管理,加大監控檢查整改力度,達到閉合管理。建立公司綜合考評體制,加大對工程質量、安全、文明工地的檢查力度,抓好整改落實,促進施工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推進依法治企,維護企業合法權益。
文/王潘勞
摘?要:技師培養的質量問題是技師學院一直探討的熱點,本文通過技師培養工作的實踐,從招生、培養方案制定、導師選聘、教學過程組織、學習情況考核等方面對技師培養工作的關鍵點進行探索,總結歸納了公路施工與養護專業技師培養的方法模式。
關鍵詞 :技師?培養質量?培養方案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各行各業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交通現代化建設迅猛發展,高速公路、高速鐵路通車里程躍居世界第一。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高技能人才緊缺的矛盾越來越突出。高技能人才是一個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體現,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高超技藝和精湛技能的高技能人才,是我國經濟健康發展的人力資源保證。浙江省地處東南沿海,高速的經濟發展帶來了公路交通非常大的通車流量,對公路建設與養護事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筆者所在技師學院為更好地服務浙江的交通公路事業,在行業高技能人才培養,尤其是公路施工與養護技師培養方面進行了大量的教學探索,總結出提高技師培養質量要抓好以下七個方面。
一、把好招生關
技師培養質量的第一關是生源,由于公路施工與養護專業的特殊性,工作內容相對復雜,涉及工程設計、工程施工、工程管理、工程質量檢測等方方面面,對數理知識及寫作水平要求較高,并且技師層次的質量要求又遠遠高于高級工,正是這一行業賦予了技師特殊的要求,要求把技師培養成行業技能工程師,同時也能培養成技術工人隊伍中的領頭人。這樣高質量的產品(員工),就對原材料(學生)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因此我們在這個專業的招生過程中,一是對中考總成績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二是對數理單科成績也要考察了解;三是在可能的情況下要進行面試,即使入學時沒有面試好,在進入技師研習階段前還要面試全面考察。
二、制定好科學的人才培養方案
為了制定好人才培養方案,筆者學院開展了大量的企業調研工作,了解行業、企業的現狀,明確交通行業、施工及養護企業對高技能人才的具體需求,分析學院在高技能人才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運用了工作過程系統化的方法,完善人才培養目標,既關注知識與技能的培養又關注綜合職業能力的形成與發展;確立工作過程系統化的人才培養模式及課程模式;依據典型工作任務統籌課程內容;按照人的職業成長規律對課程進行排序,明確教學實施過程;對教學環境進行重新規劃;制定質量控制與人才考核評價標準,形成較為先進的人才培養方案。
初中畢業生6年制技師培養分4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是進校后第一、二學年,主要是打基礎,文化課水平要明顯提高,技能方面完成中級工的基本訓練。第二階段是第三、四學年,重點是完成高級工階段的基本訓練,專業教學方面強化綜合性訓練,突出熟練性和工作過程的完整性,在這一階段,學生的職業規劃更加明確,職業綜合能力有了一個初步提高,學習能力明顯提高。第三階段是進校第五學年,也就是技師研習階段,在這一階段,教學內容以專業課題的形式呈現,重點突破公路橋涵施工、公路工程材料試驗檢測、公路工程招投標、公路工程測繪、路基施工、路面施工、工程管理等職業核心能力,學習方式以小組自學為主,導師指導為輔,部分學生還參與到導師的相關研究項目之中。第四階段是第六學年,也就是頂崗實習階段,由企業導師和學院導師結合崗位工作聯合培養,此時學生是員工身份,工作定位是班組長。
三、選配好能勝任技師培養工作的導師
導師的質量,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技師的成長,也影響著技師的培養質量。為了培養交通公路行業用得上、會做事、能做事的高技能人才,學院對技師的指導教師提出了如下要求:公路工程類本科及以上學歷;本專業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高級技師職業資格或行業技術能手稱號; 5年以上企業相關工作經驗; 8年以上教學、學生管理工作經驗,持有教師資格證書。學院還鼓勵專業系聘請企業和行業一線技術專家擔任技師研習導師,以保證技師培養的質量,提升技師的產學研能力和企業、社會的融入度。
四、精心組織教學過程
教學組織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也決定著知識積累的牢固性。通過研討,教師采用職業活動導向教學,把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分組時考慮學生學習、管理、組織能力的搭配,一般每個小組7~8名學生,安排一名指導教師,強化一個專題,學生完成一個專題并通過考核后再更換另外一個專題,直至完成所有的技師研習項目。在教學過程中,導師遵循行動導向的教學規律,精心策劃盡可能真實的綜合性學習任務并以此作為教學內容,明確學生的學習目標,要求學生自主制定學習、工作計劃,在學習過程中做出必要的決策,完成學習計劃的實施。導師的重點是檢測和評估反饋以及必要時給予指導;學生以獨立或小組合作的方式自主學習,在團隊活動的過程中研究和解決學習問題,完成訓練項目,通過完成一系列的綜合性學習任務,學習知識與技能,提高綜合能力,達到學習目標。整個教學活動不是簡單的重復的操作,而是通過主動、全面和合作式的學習,是手腦并用的學習。
五、重視技師研習階段的考核過程
通常,在第四學年結束前,即進入技師研習階段之前,導師會向學生講清楚技師研習階段的學習內容、培養目的目標、學習要求、學習方法、考核淘汰辦法,讓學生充分了解技師研習與高級工學習的區別,以便讓其根據自己高級工階段的學習成績、學習能力、學習興趣、專業思想等情況決定是否要繼續進入技師階段學下去。技師研習階段是一個非常嚴格的學習及考核階段,每個學習任務完成后均要參加考核,通常一個月左右一次,由理論考試和答辯兩部分組成。
考核時系里會成立考核專家小組,做出考核計劃安排,考核小組由3~5名考評專家組成,考評專家的要求參照導師的標準??己说念}目既有范圍也可能超出范圍,既有專業理論問題也有公路工程施工和養護工作中所遇到的具體實際問題,還可能涉及學習、工作方法等能力培養問題,如學習工作過程中的組織協調能力,匯報學習成果時的語言組織及表達能力,PPT報告的制作方法及工作思路等。有時也會讓學生自己評價自己的階段學習情況,如這一階段學到了什么?有了那些具體的提高?還存在什么問題?本小組在學習中還存在那些問題和不足?怎樣改進才能提高等。
考核過程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首先淘汰的是雖然進入到技師研習階段,但學習基礎還相對薄弱,學習行動、學習目標、學習主動性還不夠強的這部分學生,淘汰后的學生進入到高級工的頂崗實習隊伍之中;第二次淘汰的是雖然愿意學,但學習能力差,不知道如何提升,學習比較死板,只知道機械地完成工作、學習、試驗任務,對為什么這樣做,還有什么方法路徑可以做就知道較少,對工作項目的邊緣知識、過程知識基本上不了解,實際運用能力較差的學生。通過兩次淘汰分流之后會逐漸趨于穩定,一般來說從技師研習階段開始到畢業大約有50%的學生被淘汰。
六、做好過程總結與反饋
總結的目的就是讓導師和學生對技師培養工作進行全面梳理,以便發揚成績,改進不足,持續提高。技師研習的總結按照導師總結、學生總結、導師與學生共同總結幾種方式進行。反饋工作則安排在每次考核后進行,以便學生及時知道自己存在的問題并及時改進。如在第一屆的導師總結會上,結合培養工作的實踐發現:(1)最初導師制定的學習目標和要求非常高,但是由于學生的學習自覺性沒有培養好,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不夠,自學方法不當,甚至不知道如何使用工程規范,加之沒有形成嚴格的淘汰機制,學生的學習效果并不理想;(2)學生的學習計劃性不夠,制訂的學習計劃不周到,可操作性不強;(3)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夠,表現在導師布置任務后,學生對該完成該任務的困難沒有思想準備,做一步看一步,以至于遇到問題不知道從何處入手;(4)學生做試驗的規范性不夠,大部分學生雖然專業知識掌握得比較好,但由于缺乏正規的崗位訓練,完成試驗時往往脫離了企業對崗位的要求,試驗報告的完整性不夠;(5)導師存在要求不嚴格,指導不及時等問題,使得學生學習感到前松后緊;(6)對學生的日常學習監督檢查管理不到位,管理制度不完善,教學組織不夠嚴謹、隨意性較大等現象。根據導師分析所存在的問題,在第二屆技師培養過程中大多數問題基本得到了改進。在總結中不斷提高螺旋式的技師培養方法。
七、看實際效果
第一,制度建設基本完善。筆者學院出臺了《公路施工與養護專業技師培養專業標準》《公路施工與養護專業技師培養課程標準》《公路施工與養護專業技師研習方案》《公路施工與養護專業技師導師選拔辦法》《公路施工與養護專業技師考核評價標準》《公路施工與養護專業技師分流淘汰管理辦法》等規范性文件。
第二,技師培養模式相對成熟。經過幾年的摸索實踐,筆者學院形成了一套比較系統科學可行的技師培養模式,隨著該模式的運用,學院技師培養工作的質量逐步提高。
第三,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學習效果明顯提高。通過技師研習,學生基本上掌握了該專業所必需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能獨立完成公路工程材料試驗的整個過程,能運用測繪技術完成施工放樣工作,能組織路基路面的施工工作,能完成公路工程招投標管理的各項實務,能運用CAD制圖,能完成橋涵施工等工作,大部分技師畢業生通過了交通運輸部組織的試驗員考核,獲得了試驗員上崗證,學生的職業綜合素養明顯提高。
第四,技師班的畢業生受到了企業的好評。企業對學院畢業生的認可度越來越看高,技師畢業生的待遇也大幅度提高。
[論文關鍵詞]企業 職業教育 現狀激勵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將調動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積極性作為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目前,盡管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程度明顯提高,但企業對參與職業教育的熱情仍有待提高。因此,分析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現狀,積極探索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的動力與阻力,制定科學合理的利益激勵對策,對于調動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積極性,具有重大意義和導向作用。
一、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基本情況及體會
本文采用問卷調查法,在遼寧省選取了覆蓋工業與民用建筑、道路橋梁、建筑裝飾設計、房地產和物業管理等領域的54家建筑類企業,對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現狀進行了調查。本次調研發放問卷391份,回收有效問卷362份,有效率為92.58%。從調查對象的選取、問卷回收的數量及有效性上看,本次調查在反映建筑類企業參與職業教育深度問題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建筑類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基本情況
1 關于校企合作的規模。有3~10所合作學校的企業占30%,有1~2所的企業占22%,有10所以上的企業占14%,沒有合作學校的企業占34%。
2 關于合作持續的時間。從校企合作持續時間來看,最長為五年左右的占32.81%,三年左右的占30.47%,一年左右的占22.66%,十年左右的占14.06%。
3 關于合作協議的簽署情況。調查結果顯示,58%的企業人員選擇“合作簽訂了協議”,30%的人選擇“沒有簽訂協議”,還有12%的人選擇了其他情況。
4 關于校企合作的發起方式。調查顯示,學校主動聯系企業的占多數,比例為43.25%,企業主動聯系學校的占28.17%,第三方“搭橋”的占28.57%。
5 關于合作關系的穩定性。46%的企業人員認為暫時穩定(不太穩定),35%的認為非常穩定,19%的認為不穩定。這意味著校企合作缺乏有效的保障措施,合作關系較脆弱。
(二)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認識和體會
1 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獲得的收益。企業認為能夠促進其參與校企合作的因素依次為:招收滿意員工占比為24%,提升社會知名度占18%,獲得學校技術支持占16%,獲得政府政策支持和企業員工在職培訓機會各占14%和12%。
2 影響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積極性的因素。除了職業院校為企業提供畢業生(占33.09%)外,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學校先進的設施設備和技術人員(占28.57%)以及人脈因素(占25.46%),而政府優惠政策僅占9.68%,其他占3.2%。
降低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積極性的因素分別為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目標與企業需求不對口(占27%);政府缺乏鼓勵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政策支持(占26%);職業院校對校企合作積極性不高,校企之間缺乏必要溝通(占23%);企業技術力量雄厚,不需要職業院校設施設備和技術支持(占18%);其他因素(占5%)。
3 提高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積極性的可行舉措。25%的企業人員認為職業院校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是提高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積極性的有效措施,其次是政府出臺優惠措施(占19%),立法機構制定鼓勵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法律和法規(占17%),提升職業院校社會服務能力和技術水平(占16%)。由此可見,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制約因素一是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質量不高,不能滿足企業需要;二是政府未能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激勵政策。
二、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現狀分析
(一)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積極性分析
1 職業院校的優勢資源和人脈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企業參與積極性。調查顯示,職業院校在技術人員和硬件方面的優勢資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積極性。不過這種吸引力可能與建筑類職業院校的行業背景和調查對象多為中小型建筑類企業有關,不同類型不同資質的企業所看中的吸引力是不同的。此外,人脈因素也是促進企業參與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客觀因素,職業院校廣泛的人際關系網絡對校企合作關系的維持具有一定的作用。而政策因素的期待值與現狀之間的差異反映出目前我國在制定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政策、法規方面亟待加強。
2 企業自身責任不明確在主觀上制約了企業參與的積極性。參與人才培養是企業的責任和義務,密切的校企合作關系在我國計劃經濟時期體現得尤為突出,但這種責任和義務在我國的經濟轉型期并未得到足夠地強化。尤其對于勞動密集型的建筑類企業來說,盡管人才需求量大,但在當前“買方市場”的環境下,很多時候企業不需要支付任何教育成本即可獲得勞動力,這就使得企業更注重自身的短期利益,對于具有一定公益性的任務不感興趣,認為完全沒有必要為培養學生而增加企業成本。同時,由于缺乏法規和政策的引導,企業沒有支持學校的“硬性”任務,職業教育的育人功能尚未融入企業自身價值鏈中,因此企業不愿增加不必要的成本,這必然使得企業參與人才培養的責任意識淡薄,參與校企合作的熱情和動力不高。加之受制于建筑企業安全隱患和實習生歸屬問題的影響,企業既不愿在安全和管理方面承擔責任,同時也擔心實習生會降低產品質量或服務質量,對企業造成不良影響,因而導致企業并沒有意識到參與人才培養是其職責,反而將這種合作關系看成是一種“累贅”,這在主觀上也制約了企業參與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積極性。
3 企業利益不能得到完全滿足阻礙了企業參與積極性。人力資源是職業院校與企業利益的結合點,只有培養出符合企業生產和發展需要的人才,才能真正促進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目前,教育的滯后性與企業需求發展性的矛盾使得職業院校所培養的人才與企業發展需求還有一定差距。據訪談了解,企業需要的人才不僅要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了解基本工作流程,而且要具有一定的實踐經驗。但目前部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組織紀律性差;自我定位不準,眼高手低;與人溝通能力較弱,心理承受能力差,使企業對聘用職業院校的學生存在疑慮。由此可見,職業院校所培養人才的技能水平和綜合素養還不能完全符合企業的用人標準,企業的最根本利益尚未得到很好的滿足,這就必然阻礙企業參與積極性和長久性。加之目前校企合作屬于淺層合作,企業給學校捐贈設備和資金,而企業卻沒有得到即時、顯性的實際利益,這種“單向性”的利益流動與企業“投入-回報”的雙向性利益訴求相悖。所以,在實際合作中,企業處于被動應付狀態,不可能把校企合作列入工作計劃、經費預算和工作實施之中。這恰恰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職業院校和企業之間的溝通不充分,目前還沒有一個供雙方溝通的服務平臺,缺乏第三方協調,政府在激勵企業參與職業教育方面仍然缺乏實質性的激勵措施,作用不明顯。
(二)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穩定性分析
1 校企短期淺層合作影響了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穩定性。根據調查數據顯示,校企雙方僅著眼于1~2輪的人才培養,缺乏從長遠發展角度考慮合作。校企雙方不能深入、持續地開展互動合作,也就很難共同對一些可擴大或深入合作的領域及關鍵問題進行探討和研究。因此,盡管校企合作形式多樣化,但多集中在為學生提供實習、就業崗位與師資培訓方面,且這些合作的效果還有待進一步考察。而在人才培養方案設計和實施、項目合作、科技研發以及實訓基地建設、文化交流方面校企雙方也有合作,但并沒有進行深層合作。有些校企之間的合作也僅僅是每個學期舉辦座談會、講座等,難免會存在缺乏深度參與的情況。由此可見,校企短期淺層合作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企業與學校的距離,但卻沒有形成雙方的依賴性,雙方不能想對方之所想、急對方之所急,這從長遠來看將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穩定性。
2 行業風險性影響了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穩定性。本調查顯示,66%的企業與職業學校建立了合作關系,而在已經建立合作關系的企業中有65%的企業對合作的穩定性缺乏信心。究其原因主要是由行業本身特質決定的,建筑行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勞動力準入制度并不完善,勞動力市場供大于求,企業無須與職業院校合作就能獲得勞動力。加之,相對于其他行業,建筑行業風險性較大,根據有關規定,學生在企業實習時如果發生安全事故,企業不僅要為此承擔巨額費用,而且要承擔社會責任和道義責任,甚至法律責任。所以,企業最擔心的是安全問題。同時實習生不屬于企業的正式員工,接收實習學生的管理和安全問題無形中增加了企業的經營風險,而與職業院校合作短期內無明顯收益,在客觀上必然影響校企合作的穩定性。
(三)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規范性分析
1 校企合作協議在實踐中得到了較好的推行,但是還沒有達到普遍的程度。通過對校企合作協議簽署現狀的調查表明,很多企業對協議的效用還存在疑慮或認識不清的情況,對于校企合作中的權利和義務認識還不夠充分,沒有對協議的重要性予以充分的重視,一旦發生學生安全事故或企業經濟效益的損失,就無法對相關責任進行追究,進而會影響校企合作的持續、健康、穩定發展。同時,由于大部分合作協議對學生和學校的要求多,對企業的要求和規范少,這容易導致合作的短期行為,使合作的長期性與穩定性缺乏有效的控制與保障。
2 人際關系仍然是維系校企合作關系的重要紐帶,校企合作關系缺乏強制性的保障。校企合作規范性的另一含義是從合作的外部環境來講,指校企合作是否有強有力的外部制約,包括是否有完善的法律、法規制度進行規范,是否能保證校企合作雙方權利義務的實現和履行,是否能激勵企業參與職業教育。調查顯示,要提高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積極性,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外部問題就是政府出臺優惠措施與立法機構制定鼓勵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法律和法規。目前,雖然行政部門與立法部門都認識到了加強校企合作的重要性,但現行的舉措還沒有對激勵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發揮實際作用。一方面,沒有法律法規對校企合作中的權利和義務進行規定,校企合作行為沒有根本的保障;另一方面,雖然有些地方通過法律法規對企業參與的行為給予一些優惠,但真正推行起來困難重重,職業學校和企業之間的合作仍然主要依靠權力和人情關系來推動。協議作為一種市場經濟下常用的契約,已經得到了相當一部分企業和學校的重視,但這只是一種合作雙方自發形成的行為約束框架,真正能對違規行為進行有效約束的應該是國家出臺的法律法規。至少現在看來,我國在校企合作法律制定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三、激勵理論概述
激勵理論是行為科學用來解決人的需要、動機、目標和行為之間關系的核心理論,按照形成時間及研究重點不同,可分為行為主義激勵理論、認知派激勵理論和綜合型激勵理論三大類。行為主義激勵理論強調外在激勵的重要性,而認知派激勵理論強調內在激勵的重要性。綜合性激勵理論則是這兩類理論的綜合、概括和發展,它強調必須既要注意運用外在的激勵手段予以誘導,又要更注重滿足客體的內部需要。
將激勵理論引入校企合作中,可有效地對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行為產生激發、推動和加強的作用,從而實現企業由消極旁觀者轉變積極的參與者,真正實現校企合作的組織目標。
四、激勵理論視角下促進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對策建議
(一)完善外部激勵
1 創造有利于激勵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政策環境。穩定的校企關系必須有明確的政策作為指引。因此,應在宏觀方面加強政策制定,激勵企業參與職業教育。首先,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對校企合作的政策制定不能僅停留在認識層面,需要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激勵政策,制定適用于校企雙方的法規政策,明確企業、學校在人才培養中的主體地位,確定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法定職責,明確企業在校企合作中的利益與義務,并制定專門的資金扶植政策,使政企校共同分擔職業教育經費。對履行校企合作利益的企業給予一定的獎勵,以資金為杠桿、建立企業參與職教的投資與補貼機制,對企業的參與行為進行鼓勵、支持和引導,而對于逃避責任的企業也給予明確的經濟懲罰。
其次,政府應規范企業的職業培訓標準、內容和考核辦法,指導職業院校按照統一規范,開展職業培訓和教學工作。并在國家《職業教育法》《勞動法》的指導下,出臺校企合作教育實施條例,依據“誰參與,誰受益”的原則,明確有關政府部門、職業院校、行業和企業參與發展職業教育的權利、社會責任與法律義務,平分教育利益,于法律范疇內形成校企合作的驅動環境。
此外,通過調查發現企業對提升社會知名度的重視僅次于政府財政的支持。因此,政府應加強輿論監督政策的制定。一方面,通過媒體宣傳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重要意義,并從人力資源開發和儲備、時代要求、社會責任、企業戰略發展的高度,提高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自覺性和責任感;另一方面,宣傳參與職業教育企業的成功經驗、做法和受益情況,提高企業的知名度,引導更多的企業積極參與到職業教育中來。
2 創新有利于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激勵機制和保障機構。校企合作涉及政府、學校、企業的權利、責任和義務,但目前的校企合作仍然以自發性的自我發展為主導。因此,要使校企合作教育可持續發展,就要建立宏觀政策和微觀實施細則相配套的運行機制。首先,成立由行政部門、行業企業、學校、學生家長為代表的綜合性的職業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校企合作管理委員會。并以此作為推進校企合作的中介和橋梁,及時信息資訊,指導合作決策,進行溝通協調,全面監督評估,規避校企合作中的短視、盲區和不作為,使校企合作由“點對點”方式發展為“面對面”方式。其次,積極探索校企合作一體化管理模式,糅合“企業”與“學?!眱纱笾黧w,建立長效對話機制,明確企業在辦學宗旨與定位、學科專業建設與課程、校內實訓基地建設與校外實踐等地位與職能,建立健全校企互動工作制度和措施,完善以企業為主的人才質量評價體系,實現校企“互動雙贏”。此外,需要建立完善的服務機構協調和滿足校企雙方的利益。因此,政府應當扶植校企合作的第三方服務機構。地方政府應承擔批準、監管服務機構的責任,通過資格認定來規范服務機構的準入。
(二)強化內部激勵
1 激發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主體意識,提升企業基礎能力建設。我國區域技術水平普遍不高、廉價勞動力資源供給充足的社會大背景使企業更多依靠廉價密集通用性勞動力而非技術升級的理念謀求發展。這種急功近利的經營理念不利于企業長遠發展,企業應通過技術升級和人力資源開發等措施增強企業優勢。因此,企業應將關注用人轉變為關注培養人,積極尋求與專業對口或專業相近的職業院校實現長期穩定的合作,并通過實質性參與人才培養和共建人才培養實訓基地,以保障企業長期穩定的用工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