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18 22:47:3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教師心理健康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改革開放以來,新疆雙語教學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目前,我校有上百位少數民族雙語在職培訓教師,他們從全疆各地來到這個集體中,背負著即將成為新疆雙語教育脊梁的責任.所處的條件極其艱苦,從事的義務教育責任重大,心理承受的壓力也非常大。如何適應教師與學生身份雙重身份的角色?如何解決家庭的后顧之憂?如何適應新的學習和生活環境?這些問題使他們的心理繼康出現了各種問題,如:抑郁、焦慮、偏執等心理問題較為突出。在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引起社會關注的今天,我們理應關注廣大少數民族雙語培訓教師的心理健康。
如何解決教師在學習生活中出現的心理健康問題.加強雙語培訓教師自身的心理建設,幫助教師較好地完成學習任務?臺灣心理學家何永鈺教授曾提出一個心理健康公式:B=P/E。B指癥狀出現率,P指內外壓力總和,E指自我強度(個體對內外壓力的承受能力)。這個公式告訴我們,人的心理健康與內外壓力和自我強度有關:心理健康程度與自我強度成正比,與內外壓力成反比。下面我圍繞這個公式闡述雙語培訓教師心理健康問題
一、少數民族雙語培訓教師容易產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分析
1.學習任務繁重、壓力過大。
這是雙語培訓教師產生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原因。
雙語培訓教師職業本身有其特殊性:未來的教育對象是少數民族小學生,要求教師有多維度的心理取向;教育工作本身的示范性,要求教師加強自我形象的塑造:雙語教育內容的廣泛性,要求教師不斷完善自己的認知結構:雙語教育任務的復雜性,要求教師有較強的心理調節與適應能力。因此做一個合格、稱職的雙語培訓教師難度大、要求高.這于無形之中增加了教師的心理負重與壓力,勢必造成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
在一年的時間內完成培訓課程,特別是通過中國漢語水平考試(HSK)考試。對大多數教師來說有很大的難度。雙語培訓教師除了要具有一般教師應具備的素質外.還要懂得雙語教育的理論和方式,有雙語教育的專門知識和技能.同時要既熟悉本民族的文化,又了解第一語言民族的文化.這樣的教師從事雙語教學才能保證教學的質量。這就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教育方法,這與教師原有的認知結構、業務能力、身心素質發生尖銳的矛盾,在如此重壓之下,教師往往感到力不從心,壓力自然降臨。
雙語培訓教師心理狀況不佳的現象更有其特殊的背景:他們或者來自全疆各地,遠離親人.從小家庭驟然過渡到陌生的集體,面對陌生的城市和校園。思念父母妻兒,對生活的不適應困擾著他們?;蛘呒以跒豸斈君R市,既要贍養老人.又要擔心子女的撫養教育問題,家務勞動繁重(特別是女教師)。最為重要的是教學的純漢語環境打破了教師們過去熟悉的民族語言環境,讓他們無法完全適應,這和他們固有的文化傳統與民族心理有密切的關系
2.“自我強度”不夠.心理素質欠佳。
通過問卷結果及對個別教師的心理咨詢,我發現部分雙語培訓教師心理健康水平偏低是因為不僅學習任務繁重、壓力過大,而且承受各種壓力的“自我強度”不夠,心理素質欠佳。調查發現,這些教師抗焦慮的能力普遍較差,遇事容易緊張、神經過敏,產生恐懼心理,不少教師時時擔憂身體健康狀況不佳,表現出許多軀體癥狀;相當數量的教師強迫癥狀明顯,常常出現明知沒有必要但又無法擺脫無意義的思想沖動、行為,表現出謹小慎微、求全求美、自我克制、優柔寡斷、墨守成規和苛求自己等癥狀,久而久之,必然嚴重地損害自身的心理健康。雙語培訓教師外部承受巨大的精神壓力,內部又缺乏承受壓力的能力,這樣的結果,按照何永鈺教授的公式:B=P/E,心理癥狀的出現率自然要比一般人群要高出許多。
二、提高雙語培訓教師心理健康的對策
強烈的不適應會導致部分教師產生失落感和自卑感,致使他們的交往動機、成就動機、學習興趣、社會競爭意識和社會歷史責任感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沖擊和影響。雙語培訓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影響到雙語培訓的整個進程.我們必須都來關心、愛護他們,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
我認為,解決教師心理問題的根本所在是加強心理輔導,化壓力為動力,為他們構建綠色心理環境,提高適應環境的能力。綠色心理環境主要指的是無污染,有合理壓力,具有和諧學習、生活氛圍的無焦慮的雙語培訓教師學習環境。
那么如何對心理進行“環?!保畮椭p語培訓教師塑造健康無污染的健康心理呢?壓力機制的效應告訴我們,人時時刻刻處于壓力之中,沒有一點壓力,人將渾渾噩噩、碌碌無為。但是由于時間和空間的總和效應,無時無刻的壓力對人體是沒有好處的,機體的適應是被動地緩解壓力,一個人更應該主動緩解壓力。下面是一些給雙語培訓教師減壓的處方:
1.提高認知能力.尤其是漢語言的聽說能力
幫助教師設定目標負載,拋除垃圾負載,減輕壓力。學習的壓力多來自于語言的障礙,當溝通沒有問題時,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此外,還要擴大知識范圍,學習用漢語規范地授課、寫教案。大量的事實證明,只要有較好的外部語言環境,雙語培訓教師是有能力在短時間內大幅度提高漢語水平和教學能力。
2.提高工作抱負
一個人的抱負水平決定著其承受壓力的水平。大多數雙語培訓教師只是被動地接受原所在學校的任務來學習雙語教學,沒有對未來工作事業的規劃.被動地學習,這樣是不能取得良好效果的,我們應該提高教師主動學習的內驅力,讓其內部動機來驅動外在的學習表現。
3.心理咨詢
心理咨詢是維護雙語培訓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主要有個別心理咨詢和團體心理咨詢方式。我們要很好地將兩者結合起來,重視團體輔導的作用,并且定期開展活動。雙語培訓中的來自偏遠的少數民族聚集地區民族教師進行團體心理咨詢有著非常特殊的意義。他們由于生活環境所限,接觸漢語的機會很少,在教學方法、教學目標相同的情況下,他們的達標程度較來自烏魯木齊的民族教師要低。另外,由于生活經驗、生活習慣、學習基礎等諸多方面的差異,他們會遇到比來自烏魯木齊的民族教師更多、更大的困難、障礙和不適應,這就給個別心理咨詢帶來了很大難度,而團體心理咨詢的特點和優勢可較好地應對這一特殊情況.從而有效地幫助他們進行適當的心理調適,以適應環境,完善和發展自我,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
4.其它方法
1.繁重的工作壓力。幼兒教師的工作任務十分艱巨。她們不但承擔著教育的重任,而且還承擔著“養”的任務。幼兒正處于迅速發育的時期,身體的成長也是當務之急。因此,她們還必須付出更多的精力去照顧幼兒的飲食起居。安全問題也始終是壓在教師心頭的一塊巨石。幼兒們活潑好動,教師們必須時時刻刻繃緊神經,看護好他們,以防他們磕著碰著,否則,不但會引發家長的不滿,也會受到園方的批評和懲罰。幼兒園的班額過大,也增加了教師工作的難度和強度。一個教師同時面對幾十個孩子,不要說教給他們知識,僅僅是掌控住他們,就是一個難題。另外,為了更好地適應工作,她們還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參加各種形式的繼續教育學習。在繁重的工作壓力下,她們極易產生倦怠、焦慮等心理問題。
2.生活的壓力。收入問題是影響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她們在平凡的崗位上付出了艱辛的勞動,但收入與其工作的重要性、工作的強度并不成正比。在我國,學前教育不在義務教育的范圍之內,很多幼兒園也是私立性質,國家對幼兒教師的工資待遇沒有太多強制性的規范和財政保障,她們的收入明顯低于其他行業,工資很難滿足基本的生活需要。在巨大的生活壓力下,出現一定的心理問題是必然的。
3.家長的高期望。隨著社會的發展,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日趨重視。家長普遍認識到幼兒時期對孩子終生發展的重要性,他們不再把幼兒園僅僅當作一個照看孩子的地方,而是更希望在幼兒園中自己的孩子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所以,家長對幼兒園的教育質量特別看重,相應地對幼兒教師的知識水平,教學能力和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種高期望無形當中增加了教師的心理壓力。
4.人際關系的困擾。人際困擾是影響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幼兒教師絕大多數是女性,她們有著共同的心理弱點,比如:情緒容易波動,情感比較敏感脆弱,從眾心理比較強,過于注重別人的評價,過于計較一些意義不大的小事等。因此,女性教師之間的關系往往相對復雜,關系也較難相處,這也增加了她們的煩惱。5.心理維護知識的匱乏。幼兒教師在自身成長的過程中,往往接受了過多的音樂、舞蹈、美術等方面的技能訓練,或者過多的理論教育,而受到的心理教育嚴重不足,這致使她們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識,在面對諸多現實壓力和困擾時,缺乏有效的心理調適手段,不能保持自身的心理健康。
二、維護幼兒教師心理健康的對策
1.營造良好的環境,重視心理教育。良好的環境是心理健康的基石,因此,要維護幼兒教師的心理健康,幼兒園首先要營造寬松和諧的環境。在這樣的環境中,她們可以始終保持積極、輕松的心境投入工作。在平等,民主的氛圍中,教師們的進取心才有可能被激發,她們才會通過努力工作去贏得認可和尊重,并實現自身價值。和諧民主的氛圍也能滿足她們的歸屬需要,她們會更加熱愛自己的單位,更樂于從事自己的工作,并能從中獲得快樂和滿足。幼兒園也應主動關心教師的生活,要盡最大努力提高教師的待遇,努力幫她們改善生活條件,解除她們生活的后顧之憂。另外,幼兒園應積極開展心理教育活動。要經常借助報刊、專題講座或座談等形式宣傳心理健康知識,預防心理問題的產生;也要為教師建立心理檔案,重視通過心理測試等途徑準確了解她們的心理健康狀況;也應該培養專職的教育人員,注重開展日常性的心理教育活動;還可以聯系專業的心理咨詢機構或邀請心理方面的專家,有針對性地矯正教師們存在的問題。
2.幼兒教師要熱愛幼教事業。很多幼兒教師僅僅將幼教工作當做一份可以賴以謀生的職業,對工作的期待也僅僅停留在待遇、工資和良好的工作條件等方面,一旦自己的生活需要得不到滿足,就會產生對工作的厭倦心理。熱愛教育事業,是教師最起碼的職業道德準則。幼兒教師應該把幼教工作作為終身追求的事業,并且真正熱愛這項事業,只有這樣,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能享受工作的樂趣,體驗教育者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3.重視良好人際關系的建立。與同事的交往是幼兒教師人際交往的重要方面。如果這類交往過程不順暢,則容易產生孤獨、懷疑和敵視,甚至抑郁和失落感。幼兒教師要有寬闊的胸懷和樂觀的人生態度,能寬以待人,善解人意,不被區區小事所困擾,交往中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只有這樣,才可能減少不良同事關系造成的煩惱。幼兒教師也要重視與家長建立良好的關系?,F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家長在教育他們的過程中,普遍存在著溺愛的傾向。家長也常常希望在幼兒園中老師也以自己的孩子為中心,一旦要求得不到滿足,可能就會通過各種方式表達對教師的不滿,給她們施加壓力。另外,家長與教師之間的教育觀念也存在沖突,他們往往不理解甚至反對教師的做法,這也給教師增加了很大的壓力。因此,幼兒教師要善于與家長交流,一方面,通過交流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引導他們理智地去愛孩子,科學地教育孩子。另一方面,通過交流,家長也能進一步理解園方和教師的做法,提高對教師工作的認同度。這樣,來自家長的壓力就會轉變為教師工作的合力,彼此間的矛盾和沖突就會減少。
目前,國內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工作者對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調查研究,調查顯示在幼兒中普遍存在著品行、情緒、人際關系、性格等不同方面的心理健康問題。家長的溺愛導致幼兒以自我為中心,兒童由于膽小、害羞等性格,恐懼家長讓他做的如表演、同別人比賽、主動和別人玩等事情,獨生子女從小沒有玩伴導致孤僻性格以及缺乏合作意識等等。幼兒教師是幼兒發展的幫助者、促進者,在幼兒時期的心理狀況的優劣將直接影響到其一生的健康成長。前蘇聯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首先是教師跟孩子精神上的接觸?!庇變航處煵粌H需要向幼兒講授知識,還要照顧他們的日常生活,更為重要的是使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進行品德的培養。幼兒教師的喜怒哀樂、一舉一動會對幼兒個性特征的形成和發展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在對幼兒進行智力開發的同時,幼兒教師更要重視與幼兒進行情感的交流。
2如何通過情感溝通加強幼兒心理健康教育
2.1以情育人,促進心靈溝通情感亦稱感情,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態度的體驗。幼兒教師的情感表達與幼兒情感體驗息息相關,幼兒教師的某些情緒變化例如歡樂或者憂傷、寬容或者憤怒,都會直接影響幼兒的性格特征的培養與發展。作為幼兒教師,在特定的教學環境中要正確的運用發揮自身情感的感染力,要懂得把握自身的情感表達方式,用積極的情緒對待每一位幼兒,為幼兒營造一個溫馨愉快的成長氛圍。作為幼兒教師在控制好自身的情感的同時,還要學會從正面表達自己的情感。有的老師由于語言習慣問題喜歡用喜愛的口吻對幼兒說:“你這個小笨蛋?!比欢驗楦鱾€時期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不同,有時候幼兒不能理解教師的“反話”,反而會使他們產生錯解,認為老師在責怪他們,不喜歡他們,使得幼兒心靈受到打擊。因此,幼兒教師在對幼兒進行交流時,盡量不要說反語,也不要夾雜地方語言,充滿熱情的對待每一位幼兒。同時,表達積極情感時可以采用眼神的交流、撫摸、點頭、微笑等等,正面積極地表達對幼兒的喜愛,不僅可以增進教師和幼兒之間的情感交流,而且可以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2.2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營造幼兒心理健康的氛圍幼兒的心理環境包括幼兒學習、生活、活動的全部空間。幼兒安全、友善、積極的情緒狀態需要有一個寬松的心理環境,良好的人際關系作為支撐。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首先需要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了解幼兒、尊重幼兒,與幼兒形成親密的朋友關系,平等的進行交流。幼兒在這種平等、愉快、良好的環境氛圍中會逐漸養成活潑、開朗、寬容、自信的健康心理。另外,在集體環境中,幼兒不僅要有教師的愛護和關心,還要與同伴之間建立友好的伙伴關系。如果沒有得到其他小朋友的認可,很可能會形成孤僻的性格。面對小朋友之間的矛盾和爭執,教師應該及時調解。在硬件方面應該及時更新設備以及添加多種多樣的材料來滿足不同幼兒的需求,教室布置應明亮寬敞,教學內容豐富多彩,靈活生動。充分調動起幼兒的求知欲望,培養幼兒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進幼兒個性特征發展。
2.3正確評價,激發幼兒自信幼兒學會自我評價依賴于成人對自己的評價,教師的肯定或者否定式幼兒評價自己的標尺。因此,幼兒教師正確的對兒童的行為習慣和品德做出評價至關重要。在評價過程中,讓幼兒在成人的評價和自我發現中,了解自身優點以及不足,正確評價自己行為,樹立自信心。幼兒教師對幼兒的態度直接影響幼兒的情感及個性特征的形成。幼兒在得到教師的肯定和鼓勵時,自我意識便會顯著增強,上進心會得到激發,并且產生心理上的愉悅和滿足感。相反,如果幼兒教師對幼兒進行謾罵或者體罰,會使他們產生自卑的心理,自信心也會受到重創。在對幼兒進行評價的過程中要符合客觀性原則。對于每個小朋友不同程度的進步都給與恰當而及時的評價。比如說班級評紅花時候,只要孩子在某一方面有進步,就應該給與積極地鼓勵。另外,評價的手段要符合幼兒的心理特點。由于幼兒階段的認識是以客觀為主,所以教師在評價時應該以一些形象有效的手段進行評價?,F在很多幼兒老師都樂意將小紅花作為獎勵,而且小朋友也樂意接受。但是應該注意的是,如果在大中小班長時間延續用這種獎勵方式,幼兒便會失去興趣,產生厭倦的心理。
3結束語
主辦單位:
北師大心理咨詢與測量研究室
北京市心理衛生協會學校心理衛生專業委員會
北京講心堂心理咨詢中心
課程設置:
培訓特色:名師薈萃、實操課程、針對性強、典型示范觀摩與交流
培訓地點:北京師范大學
會議時間:2008年6月9日報到,6月10~ 12日參加培訓
培訓費:980元/人(含培訓費、資料費、證書費,食宿費用自理,會務組協助安排)
證書:由北京市心理衛生協會學校心理衛生專業委員會頒發培訓結業證書
聯系方式:010-58806777
E-mail:
網站:
報名方式:參訓者可通過電子郵箱、電話等多種方式報名,報名回執請在上下載。為了保證課堂與交流質量,限額50名,接受提前預約報名,額滿為止。
論文評獎:
參加會議的老師可以提交800字以上的論文、心理輔導個案或心理健康課摘要,大會將編制論文集。論文截止時間為2008年5月31日。
本次會議期間,優秀論文頒發證書,名單將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雜志上公布,并推薦在該刊上發表。參評人需要在5月31日前將電子稿發至,同時郵寄評審費50元。
專家介紹:
吳武典 教授
美國肯塔基大學哲學博士(學校心理學),臺灣師范大學特殊教育系名譽教授及校務顧問。Gifted Education International等五種國際學術期刊編輯顧問或副主編。多年來一直致力于團體輔導的研究,相繼出版了《團體輔導手冊》、《團體輔導》、《青少年問題與對策》等多部著作,并從事多年心理輔導的教育普及工作,已在大陸和港臺地區進行過數百場講座和互動式培訓,是團體輔導培訓方面的一流專家。
鄭日昌 教授
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博士生導師,中國社會心理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常務理事、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人事部人才交流中心人才測評師資格認證專家委員會主任。積極倡導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工作,促進了我國學校心理輔導制度的建立。代表作有《心理測量》、《學校心理咨詢》、《心理咨詢與治療》等。
一. 領導重視,機構成立,相關文件出臺
根據國家教育部、省教育廳有關文件精神,我市早在幾年前就已經開
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為進一步推進并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日?;拈_展,XX年10,市教育局成立了以教育局田中朝副局長為主任的“**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下達了
永教[XX]151號“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并頒發了《**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運行機制及管理辦法(試行)》、《中小學心理輔導室等級評估方案(試行)》、《中小學心理輔導員任職資格及優秀心理輔導員評比辦法(試行)》、《中小學心理輔導室主任任職基本條件、職責》等具體操作規定和辦法,確保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開展。
二、統一部署,明確要求,切實開展
為貫徹國家教育部《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文件精神,認真落實省教育廳《關于認真貫徹教育部文件精神,進一步加強我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見》有關指示,推動和落實我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們制定了《**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務、指導原則,主要內容、主要途徑,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的健康發展,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無目標性和錯誤操作。
三、構建了心理健康教育三級工作網絡,完善了管理辦法
為使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到位,責任到人,我們構建了心理健康教育三級工作網絡。一級工作機構,市教育局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規劃、實施、管理、指導、考核工作;二級工作機構,各學區輔導中心、市直屬學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領導小組”,具體負責本學區、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規劃、管理、指導工作;三級工作機構,各中小學成立“心理輔導室”,具體實施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在管理中,我們做了如下規定:(1)首長負責制原(!)則。各中小學校長、各學區輔導中心主任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一責任人;(2)日?;瓌t。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須與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緊密結合起來,滲透到學校的一切教育、教學活動中及管理工作中,使之成為學校日常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3)全員參與原則。學校的每一名教師都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都對學生心理的健康和發展負有責任。(4)督導原則。學校必須主動、積極地爭取和接受上級指導中心及專家的督導,以克服自身工作中的盲目性或可能出現的偏差,提高學校領導、心理輔導員、班主任及學科教師的心理學素養和實踐能力。
我們把學校領導、心理輔導員、班主任、學科教師均列為考核對象,心理健康教育將作為名校長、優秀班主任、先進教師的考核條件之一。
我們還規定了考核的內容、方式和評獎辦法,使考核措施具體化。
四、加強培訓工作,提高教師素質
為盡快提高教師的心理素質和實施健康教育的能力,我們開展了有計劃、有步驟的培訓活動,爭取到XX年,有10%的教師獲得省教育廳認證的心理輔導員上崗資格證書,100%的教師接受過一輪培訓。我們的具體做法是:
1.確定**市教師進修學校為培訓責任單位,負責教師的培訓工作。
2.確定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與教師的繼續教育或技能培訓相結合,
把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作為繼續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3.確定了培訓方式的多元化。外出進修學習、聘請專家學者來**講學、校本培訓和自學討論已經成為了提高教師心理健康水平和實施教育能力的主要途徑。北京師范大學博士生導師鄭日昌教授以及浙江師范大學、浙江教育學院的專家相繼應邀到**講學。大批的教師到杭州、寧波、金華等地進修學習。
4.構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平臺。心理健康教育貫穿于師德教育、校長培訓、教導主任培訓、名師培訓、新教師上崗培訓、初級教師培訓、教師資格培訓、教育科研培訓、新課程培訓以及其他培訓工作之中,成為培訓的主要內容。
5.以心理健康教育論文、個案征集和評比為手段,內化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能力。中心成立后,我們已經搞了一次論文征集、一次個案征集活動,收到論文、個案近300篇,教師已經樹立了心理健康觀念并自覺運用于實踐。
6.培訓活動有聲有色。第一期學校心理輔導員的培訓受到了全市中小學的大力支持和教師們的熱烈響應,有176名教師參加了培訓。第二期學校心理輔導員的培訓活動也即將展開。本學期我們將組成講師團,開展巡回講課活動,對全市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與輔導。
7.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緊鑼密鼓地進行。各學校都已經成立了心理輔導室并著手開展宣傳活動、建立學生心理擋案、開展團體輔導和個體輔導、開設心理輔導課,以多種方式、多條途徑促進學生心理健康。
〔關鍵詞〕小學生;心理健康研究;計量學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684(2014)04-0004-03
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是指個體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生理、心理和社會性方面達到協調一致,保持良好的心理功能狀態[1]。它是影響人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然而,據美國衛生局報告,我國精神疾病目前占所有疾病的14.3%,預計到2020年將上升到17.4%[2],這表明我國心理健康問題形勢嚴峻。小學生情緒能力和認知能力處于迅速發展的關鍵期,其心理健康狀況不僅影響其幸福感,更對其健康成長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對此,有學者就我國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了調查,結果發現,小學生中有中度心理和行為問題的占16.4%,有嚴重心理問題的占4.2%[3]。這反映了我國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堪憂。
越來越多的研究認識到研究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不僅是學術議題,更是進行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基礎,因此大量的研究先后探究了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為了把握小學生心理健康研究的具體情況,本文對源自中國期刊網的453篇相關論文進行文獻計量學分析,以深入了解小學生心理健康研究的具體開展情況,為今后的理論研究與應用實踐提供參考。
一、研究方法
1.統計方法
文獻計量法,以頻次、百分比為主。
2.文獻取樣
以中國期刊網為平臺,對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所發表的有關小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所有文獻進行統計,發現有453篇包含“小學生心理健康”的文章題錄。
3.分析類目與單元
在對代表性論文進行參考的基礎上,對以下6個單元作統計分析:年代分布、受資助狀況、合作者人數、內容分布、作者機構及作者所在地區。
二、結果與分析
1.研究論文的年代分布
對2003~2012年發表的453篇小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文章進行年代分布統計分析,如下頁表1所示。除2005年(4.4%)和2009年(10.2%)出現稍大的波動外,我國關于小學生心理健康研究的論文數量總體呈現增長趨勢。2003~2007年的論文數為159篇,2008~2012年的論文數為294篇,分別占總數的35.1%和64.9%,后者較前者增長了29.8個百分點,這說明近十年來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受到研究者的關注。
2.研究論文的受資助情況
對近十年來的453篇論文的受資助情況進行分析,如表2所示,結果發現有84.1%不受任何項目資助,僅有15.9%的論文受資助。在受資助的文章中,最多的是省部級項目(9.5%),來自“相關協會”(1.1%)及“國家級”(1.3%)資助的項目相對較少。整體而言,受資助的研究數比例低且不同級別間數額差異很大。這給未來的研究以啟示:小學生心理健康研究的全面開展需更多資助,尤其是國家級項目及相關協會項目的支持。
3.研究論文的內容
對453篇文章的內容進行具體分析(見表3),結果發現“現狀調查”(18.9%)、“相關研究”(21.9%)及“對策研究”(19.4%)這三項研究內容所占比例相當,但都低于“其他”內容類別(37.1%)的研究論文,而這部分論文是作者基于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某角度而提出的一般性看法或陳述,缺乏科學研究的嚴謹性?!熬C述研究”及“測量方法研究”則分別只占總體的0.9%、1.8%,這提示著綜述性與測量方法類研究目前呈現出一定困境,亟待突破。
4.研究論文的形式及其研究力量
對研究論文的合作形式和研究力量進行分析(見
表4),結果發現,獨著論文數占論文總數的67.8%,合著論文僅占32.2%,且論文合著以兩人合作形式(17.2%)為主,課題組合作形式僅占0.7%。這表明研究者需加強各種形式的合作力度,組建課題組形式的專業研究團隊,增強研究的系統性和全面性。
以第一作者的單位作為研究力量機構分析的基礎,“其他(小學教師及協會等)”占研究力量的55.8%,其次為“師范類院?!保?7.7%),而來自其他單位的研究相對缺乏,見表5。這表明,小學教師及協會是最主要的者,這些發表者的研究內容基本上是一般陳述性的研究,這與表3中關于研究內容的數據結果(“其他”類別即一般性看法或陳述性研究占最大比重)契合。由此可以看出,專業研究團隊參與力度的薄弱可能影響到研究內容的的專業性與系統性,研究需更多專業力量的
投入。
為了進一步了解研究力量的分布,本研究對研究力量的省份分布情況作了分析,分布總體來說呈不平衡狀。研究力量位列前五位的省份分別為:江蘇(11.0%)、山東(7.5%)、甘肅(7.5%)、浙江(7.1%)與吉林(5.1%),表明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在我國較發達地區已經普遍受到研究者的關注。位列后五位的省份分別為:青海(1.1%)、內蒙古(1.1%)、(0.9%)、寧夏(0.5%)及新疆(0.5%),即我國偏遠貧困地區的相關研究極度缺乏。
三、討論
1.拓展測量方法
本研究發現,近十年來關于小學生心理健康的研究數量較多,同時內容涵蓋面較廣,包括現狀調查、相關研究、對策研究、綜述研究、測量方法研究及其他研究等,但關于測量方法的研究卻相對匱乏。目前國內研究仍較多引進國外的測量方法,易出現跨文化問題;此外,現有量表內容多側重負面心理特質,與小學生發展的實際有所偏離[4]。我國研究者也意識到這些問題,心理健康的評估工具已經從單純引進發展到自編問卷,量表內容在向多領域延伸,也編制出了一些信效度較好的量表。但總體來看,我國心理健康量表的信效度普遍較低,自編量表有低水平重復現象,測量積極心理的量表少[5]。即我國仍需本土化的較為統一的科學測查工具和標準。廣大研究者需加強對研究方法的探索,改善測量工具,以便為更深入的研究奠定基礎。
2.研究者的全面調動
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研究需要研究者的積極參與。首先,對研究者合作積極性的調動。研究形式合作化已經是當今科研形式的主流,合作帶來的團隊資源整合有助于促進研究途徑多樣化以及研究本身的完整性、全面性與創新性。但上述數據顯示,獨立研究形式仍是小學生心理健康研究的主流。獨立性研究在一方面保留了研究縱向的獨特性及系統性,但另一方面獨立性研究缺少橫向文化間的合作交流。這與以往的研究一致[6,7],即跨文化、跨地區式大樣本研究缺乏。為此研究者應當積極尋找合作切入點,突破束縛,加強各種形式的合作以逐步完善研究維度。
其次,對經濟落后地區研究者的調動。有研究者在關于西部民族地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需求現狀的研究中發現,8.4%的中小學生認為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較差或很差,其中有28.7%為小學生[8],這說明西部落后地區小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非常強烈。但本文數據顯示,我國一些落后的偏遠地區,如青海、內蒙古、、寧夏及新疆等地關于小學生心理健康的研究極少,發展極慢,這也反映了落后地區小學生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遠遠得不到滿足,客觀經濟條件的相對落后直接影響到理論研究與教育實踐的開展。同時研究工具的不完善、研究人力的不足等因素都妨礙了相關研究的發展。政府需增強支持,幫助其改善研究的物質環境與人文環境,呼吁更多其他地區的研究者多進行跨地域研究合作,提升研究意識,改善研究方法,加大研究力度。
最后,對各個單位研究力量的調動。本研究數據顯示,群體主要集中在小學教育者及有關協會方面,他們多以見解性、描述性的研究為主。這些研究與其自身教育實踐直接聯系,更具現實意義,且能為進一步的研究提供啟發與思考,但這類研究缺乏專業性、科學性與系統性。由此,對來自不同研究單位的研究力量的全面調動可以融合多種研究優勢,實現不同單位研究力量之間的互補,以便研究成果能更高效地應用于
實踐。
3.展望
心理健康問題的低齡化趨勢已經受到社會的普遍關注,有關小學生心理健康的研究總體上正在不斷地深入和拓展。針對目前研究呈現的不足,未來的研究需要考慮以下幾方面:(1)加強研究的問題解決指向性,增加對策研究,將理論積極運用于實踐;(2)實證研究有待強化,研究方法需不斷改進,尤其是測量工具的改進;(3)研究要邁向全面化合作,突破孤立局限,嘗試跨單位、跨地域、跨文化研究;(4)研究可多圍繞具體、典型的心理健康問題展開,增加個案研究并綜合群體研究以增強研究的臨床應用性。
參考文獻:
[1] 姚本先.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9.
[2] 肖旻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5:1-2.
[3] 沃建中,馬紅中,劉軍.走向心理健康(發展篇)[M].北京:華文出版社,2002:9-10.
[4] 鄭日昌,張穎,劉視湘.小學生心理健康的結構和量表編制[J].教育測量與評價(理論版),2008,(2):30-34.
[5] 廖全明,蘇丹,黃希庭.目前國內常用心理健康量表的回顧與反思[J].心理學探新,2007,27(4):74-77.
[6] 楊宏飛.我國中小學心理健康研究的回顧[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1,15(4):289-290.
[7] 袁國禎,陳灶火,楊碧秀.不同地區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 [J].中國臨床康復,2006,10(34):50-52.
1.1調查對象:選擇我市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教育先進(標兵)單位復評檢查的中小學校,學校分別是高(職)中10所,初中9所,小學7所,共26所。其中1所高中,市區學校11所,農村學校15所。每所調查學校隨機抽取師生6名作為訪談被試,被試來源與分配情況是小學4~6年級,每個年級師生各2名;初、高中每個年級師生各2名。師生各156名,男女比例為1∶1。1.2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編制了《僑鄉中小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狀況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組織領導、機構建設、師資隊伍、教學、咨詢、宣傳與普及與教研等。其中機構建設包括功能室與相關制度建設;教學包括課程設置、教學計劃與總結、心理健康教育課和團體輔導等;宣傳與普及包括講座、板報、校園廣播欄目及社團活動等;咨詢包括功能室開放、專(兼)職教師值班狀況和咨詢記錄;教研包括學生心理測試與檔案建立、課題研究和教育等。問卷經過相關專家評定、修改后,具有較好的內容效度和信度,能真實反映當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實際狀況。訪談法,制定了師生對心理咨詢輔導行為和態度的訪談提綱,隨機抽取所檢查學校部分師生,在指定地點進行訪談。1.3調查實施與數據處理:正式調查由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會的工作人員在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教育先進單位復評檢查中進行,研究人員對被檢查學校根據實際狀況認真填寫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狀況調查問卷,然后由研究人員在檢查中核對和評定,保證所采集信息的真實性和有效性,最后統一收回調查問卷。抽樣訪談是根據事先擬好訪談提綱進行面對面的交談,研究人員作好信息收集記錄。調查研究分3組,時間2d,最后獲得有效問卷26份,抽樣師生共156名。對所收集到的信息和數據,輸入計算機,使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數據分析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僑鄉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整體狀況:所抽樣的26所中小學中,100%都建立了組織領導,58%建立了功能場室機構,42%有專業和開展教學工作,50%開展心理咨詢輔導服務,81%開展宣傳及普及工作,58%組織開展教研工作,31%總體工作開展較好。2.2僑鄉中小學師生對心理咨詢輔導的行為與態度:中小學生抽樣中,84.6%認為進行心理咨詢是有意義和必要的;26.9%接受過心理咨詢輔導;43.5%認為有需要時找不到心理老師;28.8%不敢去心理咨詢;23.1%怕別人嘲笑;8.3%擔心患有神經病。教師抽樣中,90.4%認為心理健康教育有意義有必要;43.6%兼職心理咨詢輔導;46.2%認為自己不會咨詢輔導;75.0%認為忙,沒有功夫;12.8%認為不是自己分內的事;5.1%認為自己都需要咨詢輔導。2.3僑鄉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狀況差異比較:在抽樣的26所學校中,城區82%建立了功能場室,91%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社團活動,91%定期開放功能室,100%有咨詢記錄,82%安排教師值班,82%建立了心理檔案,91%開展了課題研究和相關論文撰寫,有73%有專業教師。而鄉村地區以上指標分別是40%、33%、20%、53%、33%、47%、53%和20%,兩區域χ2值分別是4.547、13.095、13.595、8.474、9.758、6.205、5.488和7.867(P<0.05),城區學校功能室、社團活動、咨詢工作、研究工作和專業教師5個方面顯著高于鄉村學校。其他指標,城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各學段學校在功能室建設、計劃與總結、開展講座、定期開放功能室、咨詢記錄、教師值班、心理測試與檔案、課題研究、心理健康教育論文和專業教師配備等方面的百分比,小學分別是28.5%、42.9%、28.6%、14.3%、42.9%、14.3%、14.3%、14.3%、42.9%和0,初中分別是55.6%、66.7%、44.4%、44.4%、44.4%、55.6%、44.4%、55.6%、66.7%和44.4%,高中分別是80.0%、90.0%、100.0%、80.0%、100.0%、80.0%、90.0%、90.0%、90.0%和70.0%。以上指標χ2值分別是4.487、5.338、10.575、7.283、8.607、7.171、9.988、9.697、6.872和11.250(P<0.05)。功能室建設、計劃與總結、開展講座、定期開放功能室、咨詢記錄、教師值班、心理測試與檔案、課題研究、教育論文和專業教師等方面高中高于初中,初中高于小學,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他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所抽樣學生中認為心理咨詢輔導有意義有必要、去心理咨詢怕自己真的有神經病態度上城區87.9%和4.8%,鄉村82.2%和12.1%,χ2值分別為0.935和2.149,城鄉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不敢去咨詢、怕別人笑和需要時找不到心理老師這3點行為和態度上,城區15.2%、10.7%和27.2%,鄉村39.2%、32.2%和53.3%,χ2值分別是10.453、10.023、8.213(P<0.05),鄉村顯著高于城區。接受過心理咨詢輔導的城區48.5%,鄉村11.1%,χ2值為27.033,P<0.05,城區高于鄉村。在不同學段上,認為心理咨詢有意義有必要、接受過心理咨詢輔導和需要時找不到心理老師的行為態度上,高中高于初中,初中高于小學;不敢去咨詢,初中高于小學,小學高于高中;怕自己有神經病,小學、初中和高中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怕別人嘲笑的態度,初中高于高中,高中高于小學。
3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