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10 09:28:0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會計服務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CRM(客戶關系管理)客戶關系管理系統會計服務行業
20世紀末,圍繞市場環境的新變化,國際營銷理論和實踐都有了極大的創新。在產品同質化和營銷同質化日益嚴重的今天,企業的競爭更多集中在銷售環節,正確處理好企業與客戶之間的關系,是企業工作的重點。
客戶關系管理(cRM)是一種旨在改善企業與客戶之間關系、提高客戶忠誠度的新型運作機制,它實施于企業的市場營銷、銷售、服務與技術支持等與客戶有關的領域。CRM解決方案通過以對信息的有效集成為基礎進行的客戶快速反應,達到商業過程自動化并改進業務流程的目的。人們普遍認為,CRM將成為企業提高競爭力,在市場中高效運作并獲取穩定利潤的法寶。下面,就以客戶關系管理在會計服務行業的應用,來探討我國客戶關系管理在現實中應用的可行之道。
一、企業客戶關系管理的兩個層次
企業的客戶關系管理過程往往會面臨兩種典型的情況。其一,為眾多的客戶提供通過一次交互完成的、高頻次的交易。在這類交易中,客戶滿意度較多地依賴于短時間內的即時感受,銷售成功的關鍵在于大量的客戶數據和強大的信息處理能力。有些專家把這類應用稱作面向行為的CRM。其二,為較少的客戶提供通過多環節完成的、長周期的交易。
這類交易中客戶滿意度更多依賴于企業的業務過程以及在此過程中企業員工的表現。這就是面向過程的CRM。
由于會計服務行業所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的特殊性,決定了公司的市場營銷模式絕大多數屬于B2B,也就是說公司客戶居多。對這一類的客戶,關系好壞更多的是取決于問題解決方案本身的優劣以及服務質量、響應速度等硬指標,其客戶關系維持的核心并不僅僅在于細節上的客戶關懷和盈利分析,而是應形成戰略上的合作同盟關系,建立專業精干的銷售隊伍,給予客戶以綜合的解決方案。
二、會計服務行業客戶關系管理模式的選擇
1、客戶關系管理模型的基本模式在其不同的發展階段和多種業態下表現為幾種典型模式:
(1)一對一模型
在這個模型中,企業將收集大量客戶個人數據,并且盡可能地使自己的產品和服務滿足每個客戶的
需要。
(2)傳統的CRM模型
在這個模型中,客戶數據主要用于客戶分類,對不同特點的客戶群進行管理,向其提供不同種類的產品和服務。
(3)個性化溝通和目標定位這一模型向所有客戶提供的商品和服務是基本類似的,但是,結合客戶的個人偏好及目標市場的特別需求,對產品和服務作了一定程度的調整。
2、會計服務行業客戶關系管理的模式選擇
遵循CRM的管理思想和方法,下面著重對會計服務行業客戶關系管理的可行模式及現實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
大多數會計師事務所的主要業務包括:審計、資產評估、稅務、會計咨詢服務等等。其中,審計業務是重要的會計服務產品,能為會計師事務所提供大量資金。與此類似的還有資產評估業務。這一產品完全可以通過客戶增值的辦法提高銷售。
這是因為,在CRM概念提出以前,大部分與會計服務類似行業的大宗客戶管理采用的都是“一對一”模型。同時,“傳統的CRM”模型也切合會計服務企業CRM活動開展的要求。因為在面對公司的大業務量客戶和重點客戶時,適合采用“一對一”的模型;而對業務量較小的一般客戶時,則適合采用“傳統的CRM”模型。這樣做,既可以節約成本,又可以從同類客戶中獲取經驗,避免出現失誤。對占比例較大的非核心客戶強調服務范圍和服務的及時性;對數量較少但對公司收益貢獻較大的重點客戶則需要提供集中的縱向的積累的成長型服務。
三、會計服務企業CRM的具體實施
1、實施會計服務企業CRM的具體思路應該說,客戶管理的任何模式都要求一種均衡的做法,包括戰略、人員、系統、工作程序、資料、測評等等都需要兼顧,因此,推行客戶關系管理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對尚未形成完備CRM體系的公司在一開始需要針對公司存在的問題,從客戶關系管理的思路入手,同時借助CRM模式作為參照,解決實際問題。
在公司的CRM戰略實施的初始,“獲取目標和保持活動”、“了解客戶,他們需要怎樣的服務管理”“贏回失去的顧客”等三個環節成為公司客戶關系管理活動的切入點,具體落實在“客戶信息數據在企業內部的順利傳遞”、“瞄準客戶的終身價值營造”這兩個方面,主要目的是解決公司在市場銷售、客戶關系維護等方面存在的問題。
同時,在效果評估方面,力求明確范圍和目標,這部分將在“基本步驟”和“具體實施”中詳細列出。
其目的在于衡量實際業績是否達到計劃要求,以確保未來計劃和活動更加周詳精確。為方便實施,筆者趨向于采用由易到難的幾個指標測試系統分步驟進行:客戶流失(保持)指標,客戶發展指標,人均業務量指標,客戶滿意度指標等。
信息和技術是整個模式的基礎,技術應用促進客戶管理(從數據分析到數據匯總),使得核心客戶管理方案充分發揮效能。在實際應用中,客戶數據的收集匯總之所以能夠付諸實施,不僅僅得益于技術層面上的許可,更主要的原因是公司戰略、人員和工作流程共同作用的結果。2、CRM實施的具體方案
對于企業來說,建立CRM的目標是建立真正以客戶為導向的組織結構,以最佳的價值定位瞄準最具吸引力的客戶,最大化地提高運營效率,建立有效的合作伙伴關系。
(1)建立客戶信息數據庫——這是進行客戶關系管理的基礎。
客戶資料的范圍包括:對客戶類型的劃分、客戶基本信息、客戶聯系人信息、企業銷售人員的跟蹤記錄、客戶狀態、合同信息等,此外還包括可能的與發展目標客戶和維護老客戶相關的信息:部門(年度)任務、業務商機信息、行業動向信息、產業動向信息、宏觀經濟信息、地方區域經濟信息、法律法規出臺/變更信息、用戶投訴等。
對客戶的資料及其他相關信息進行綜合錄入,在此基礎上即可完成基本數據庫的建立。數據庫主要由數據表(包括客戶基本信息表、客戶銷售管理表、客戶業務管理表和客戶服務管理表、經濟信息動態表和客戶投訴記錄表),查詢功能(包括企業資料查詢;企業聯絡方式查詢;主要聯系人查詢;業務協定查詢;巡檢、回訪查詢)以及報表生成系統(主要的報表包括:客戶財務數據統計;客戶信用分析;銷售動態分析;投訴事件分析等)構成。
(2)分析和了解客戶——通過捕捉和分析詳盡的信息而對市場和客戶有深層次的認識,從而可以對客戶進行細分營銷和細分管理。
按照比較傳統的標準,可以將客戶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劃分:企業性質、企業規模、主要業務類型、業務量、合作年限、行業發展、經營狀況、風險評估狀況等等,力爭比較全面地反映客戶的實際情況。在客戶劃分中,筆者還趨向于將客戶價值作為一個重要的參考指標。為完成客戶的終身價值營造的目標主題,就必須要確定客戶在其“客戶價值生命周期”中所處的位置。然后根據實際情況,針對客戶采用合適的CRM模型。對大客戶和重點客戶需單獨分析其客戶價值,包括過去、現在、將來的狀況。進而做到盡力維護、延續與處于價值高峰的客戶的關系;對處于價值上升期的客戶要采取措施,在幫助客戶實現自身價值增值的過程中推進其向價值高峰的邁進;而對處于價值下降通道的客戶要分析其預期的價值變化,必要時(比如風險加大)果斷放棄。
(3)銷售互動管理——是客戶在客戶關系維護發展的過程中和企業建立起來的對話關系,這也是關系營銷中最重要的部分。
在這一過程中所強調的是建立一套完備的客戶拜訪管理系統和客戶信息反饋系統。銷售人員管理辦法的主要內容可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銷售人員需要制定自己的年度計劃(包括客戶發展量、新拓展業務量等等),并將其與實際完成情況相結合作為考核指標之一;
②銷售人員每月要有拜訪計劃,客戶拜訪前需要準備信息傳遞單,將公司欲向客戶傳達的信息準備好。拜訪回來后,將信息傳遞單反饋回信息部存檔。拜訪計劃的完成情況也是銷售人員的考核指標之一。
③重點客戶(業務量20萬以上)的信息資料由公司主管客戶的副經理掌握,由客戶服務部人員配合銷售部做好重點客戶的維護和服務,將公司資源集中用于“黃金客戶”的關系管理,以幫助公司加大關系營銷的力度。
④完善客戶維護管理,將客戶流失率作為銷售人員的考核指標之一。
⑤實行銷售人員月學習制度,包括公司市場營銷戰略、客戶關系管理等等,幫助銷售人員通過學習調整工作方法。
以上的銷售人員管理辦法避免了以前只注重業務完成量考核指標所帶來的忽視客戶服務、維護等方面內容的不足。
(4)客戶關懷與服務管理——功能包括服務請求、服務內容、服務收費等管理,詳細記錄服務全程進行情況,將相關信息傳遞至信息部。
(5)客戶增值管理——提供新產品和新服務,從而使客戶的盈利能力得到最大的挖掘。結合公司新業務的拓展及根據由客戶信息庫獲得的資料分析客戶潛在的需求,為客戶提供新的產品和服務。前期的工作重點可以放在向現有客戶推薦公司新的服務產品上,例如向審計業務客戶推薦會計咨詢服務、管理咨詢服務等方面的產品。
會計服務企業實施CRM的經驗對類似的專業服務類企業也有參考價值,需要注意的是:CRM是一個需要耗費企業資源的戰略項目,實踐CRM系統可以從最關鍵的部分——需要解決的問題——著手進行,在取得階段性成果以后再來考慮其他部分,這一方法對于大量急于采用CRM戰略又無法完成一個大的系統建設的企業來講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總之,技術只是載體,能夠將滿足企業需要的管理理念貫徹落實才是應用技術的目的所在。
參考文獻
[1]帕翠珊·B·西伯爾德.客戶關系管理[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年
[2]張國方.CRM(客戶關系管理)的應用與理論研究綜述[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3(3)
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的誠信建設與制度安排研究
一、急遽轉軌時期的社會經濟特點是導致誠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一)社會道德秩序嚴重失衡
一般來講,與經濟生活相適應的道德狀態大致可分為三類:①以“忠誠”為核心建立起來的道德世界。在這里,個人并不認為自己具有獨立的人格,而是認為自己必須忠于某個偶像,其結果是個人喪失個性和自由的蒙昧主義基礎上的專制。②以“誠信”為核心建立起來的道德世界。這種“誠信”以相互承認平等的權利、責任為原則,它不僅是指對人格、人品的信任,更重要的是指對能否擔負起與其權利相對稱的責任,特別是能否負擔財產責任的信任。③道德的無秩序狀態。即個人既不考慮忠誠,又不恪守信用,只考慮個人的利益和愿望,并且把個人利益、愿望的實現建立在損害和欺騙他人的基礎之上。
在傳統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時期,社會生活的經濟基礎和道德秩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忠誠”為核心的道德傳統在動搖,而以“誠信”為核心的道德秩序又尚未確立。在這種狀態下,作為社會成員之一的注冊會計師很容易陷入迷茫、彷徨以至極端自私之中。當整個經濟體制處于轉換的時候,注冊會計師的道德世界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現激烈的動蕩,個別注冊會計師不再相信科學和知識的作用,不再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自我約束,不再重視社會責任和職業責任,取而代之的是對特權,特別是對權錢交易的渴望,對職業的不負責、不虔誠,對自己的放縱,對社會的無信等等。這種情況蔓延下去就會導致會計服務市場道德秩序的混亂、失衡,甚至道德的無政府狀態。
(二)信息不對稱和法制不健全
我國現階段極其嚴重的失信現象,除了社會道德秩序失衡外,還有一條應歸因于我國經濟轉軌時期普遍的信息不對稱和法制不健全。在傳統的計劃經濟條件下,幾乎所有的經濟活動都是在各種計劃的控制之下進行的,資源的配置也是根據計劃指標的安排來垂直進行的,因此根本就不需要信用關系來調節人們之間的經濟行為,交易意義上的社會信用體系也形同虛設。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活動主要通過各市場主體之間的相互交易來進行,信息主要是在各個交易主體之間橫向傳遞。同時,市場上的信息量空前增大,并且瞬息萬變。加上由于我國目前市場機制遠未完善,尚未形成一套有效機制來保證信息的公開、公正和有效傳遞,這就使得市場交易主體之間,如會計師事務所與上市公司之間、會計師事務所與監管部門之間、注冊會計師與客戶之間、注冊會計師與普通投資者之間,所了解和掌握的信息不對稱,這就給失信和欺詐提供了可能。與此同時,法制不健全、輿論監督不力等因素,又使得失信者難以受到應有的懲罰,失信者的失信成本遠遠小于失信收益。這種失信的成本和收益的不對稱就使得失信從可能轉化為現實。
(三)政策的多變性和改革的艱巨性
我國符合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會計服務市場遠未最終形成,會計服務市場的內在機制、操作規則和有效秩序尚在摸索和完善之中。面對中國已加入WTO的現狀,一些舊的、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政策法令和規章制度應逐漸被淘汰,新的、符合世界經濟潮流的有關會計服務市場的政策法令和規章制度應不斷出臺。在這一層面上,政策的多變性難以避免。而1998年開始的注冊會計師行業的體制改革,由于諸多方面的阻力,在脫鉤改制過程中,有的會計師事務所采取了“欺詐”的手段,脫鉤不徹底,為其后的改革埋下了隱患。
另外,有關政府部門尤其是一些地方政府仍然擺脫不了計劃經濟的思維模式,對會計服務市場活動干預過多。一些地方政府出臺的各種“土政策”經常是朝令夕改,缺乏透明度,使會計師事務所無所適從。更有一些地方政府出于地方保護的需要,直接以行政手段干預正常的市場行為,嚴重擾亂了會計服務市場秩序,也為會計師事務所的改制設置了障礙。政策的多變性和改革的艱巨性大大增加了會計服務市場的不確定性,使注冊會計師對會計師事務所的發展前景難以形成良好的預期,這無疑也助長了其短期行為的發生。
二、從道德規范、制度保障和體制改革方面加強誠信建設
(一)倡導以“誠信”為核心的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道德規范
1.要認識道德在市場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在市場經濟中,道德的地位是法律和規范無法替代的。法律和規范是正式的、有形的制度,它們對注冊會計師個人行為的約束需要社會的強制。而道德是一種非正式的、無形的制度,其特征在于得到絕大多數注冊會計師的自覺遵守和維護。更為重要的是,法律和規范之所以行得通和有效率,不僅僅因為它們的絕對權威性,還在于人的道德觀給這種強制的實施提供了社會心理學基礎。同時,注冊會計師執業質量的提高程度也取決于他們以道德為基礎的行為自律程度。
2.結合“以德治國”的思想,在全行業進行誠實守信的道德教育。在道德教育中,既要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的誠信美德,又要摒棄違背人類本性的種種“假、大、空”的偽道德觀念。應該承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注冊會計師必然是有理性的、追求自身利益或效用最大化的人,同樣遵循著自利原則;但同時我們更應該看到,理性原則和公共原則同樣也制約著注冊會計師的行為。只要建立健全的約束機制,注冊會計師追求個人利益的行為不但不會損害社會利益,而且會帶動整個社會公共利益的不斷實現。其原因在于,他們是在理性中追求自身利益的。大多數注冊會計師都能清醒地認識到,只有遵循獨立審計準則,公允地表達審計意見,才最符合其追求自身利益的目標,尤其是長遠利益的目標。出于理性的思考,注冊會計師不可能無視法律制裁、道德譴責的嚴肅性。所以,決不能以注冊會計師遵循自利原則為由,發出能否信任注冊會計師的疑問,進而否認整個獨立審計職業界在市場經濟建設中所發揮的巨大作用。市場經濟的道德基礎是對“人”的價值的尊重,它充滿了人文關懷、道德力量和精神動力,而這一切絕不是建立在虛無飄渺的說教上,而是建立在“人”的自利性和社會性的統一上。
3.以“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為契機,使注冊會計師認識到市場經濟所要求的道德。市場經濟并不是與欺詐、商業投機、不負責任、不講信用聯系在一起的,恰恰相反,競爭越是充分的市場經濟越是排斥這種道德的無政府行為。市場經濟是一種信用經濟,這種信用經濟客觀上要求社會成員普遍遵守信用原則?!案偁帯闭f到底就是在單位時間里看誰能最先贏得別人的信任?!摆A得別人信任”、“守信用”應該成為中國注冊會計師的基本素質之一,而這種道德凝聚力實際上也是未來會計服務市場競爭中最具殺傷力的武器。當以“誠信”為核心的道德觀念深入人心,成為絕大多數注冊會計師所認同的行為準則時,個別注冊會計師的失信、敗德行為必然會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二)建立以注冊會計師個人信用制度為基礎的規范的會計服務市場信用體系
制度的存在使注冊會計師的行為受到約束。在制度的約束下,注冊會計師對自身利益的追求,既有利于其培養一些可貴的品質,又有利于社會財富的增加和獨立審計事業的發展。會計服務市場規范的信用體系建立在制度上,亦即從制度上保證“誠信”的注冊會計師能夠得到應有的回報,“失信”的注冊會計師必須承擔其行為造成的成本。這就為會計服務市場信用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自1980年我國恢復重建注冊會計師制度以來,陸續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規制度,基本上建立起中國獨立的審計法規和審計規范體系。但是也應該看到,作為改革措施的審計立法依然帶有明顯的滯后性,審計監督體系尤其是審計信用體系仍不十分完善。在缺乏法律依據、監督制度和信用體系的情況下,獨立審計工作實際上很難有效推行。
中國CPA直面WTO研究分析
會計防護墻將拆除
我國目前只允許外資會計師事務所在國內設立聯絡處和辦事機構,業務范圍僅限協助其總部對跨國公司在中國境內投資的審計業務和管理咨詢業務,不允許其從事國內法定的年度報表審計和上市公司報表審計,但這種壟斷性市場將很快被打破————因為WTO的宗旨是推動國際貿易的自由化,而中國在申請加入WTO的談判中已承諾:在專業服務行業,經過合理的過渡期后將取消大部分行業對外資持股比例的限制。這意味著我國會計行業的防護墻即將拆除,現有對外資會計師事務所在華業務的各種限制將逐步瓦解。
外資會計師事務所雖然尚未全面進入中國市場,但其以辦事處形式進入中國市場后,已充分展現了它們作為跨國會計師事務所的雄厚實力。這通過業務收入對比可窺一斑:1998年我國會計師事務所有6045家,營業總收入為人民幣60億元,而僅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price water house loopers)一家,全年營業總收入就折合人民幣近1270億元。
我國的會計服務行業與其他許多服務行業一樣,尚處于發展初期,而發達國家的會計服務業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相對我國而言,具有絕對的競爭優勢。因此,我國加入WTO的會計服務行業所面臨的沖擊之大是不言而喻的。在外國會計機構力量進入后,中資會計機構不可避免地面臨諸如優良客戶流失,市場占有縮減的問題。隨著多邊協議的簽署,外資會計機構可以通過挖人才的方式間接進入審議業務領域,一旦打開局面,其良好的經營機制、管理機制、管理理念就會很快顯示出優勢,從而對中資會計機構形成強有力的沖擊。如上面提到的普華永道公司剛開始時,95%的客戶是外商,但現在已有33%~40%的客戶是中國本土企業,像海爾、小天鵝等。
與國際同業相比,我國會計服務行業的突出問題是:注冊會計師人員老化,專業素質不高,年輕的合格人才缺乏,行業整體素質不高,不少會計機構組建晚,經驗不足。盡管已完成脫鉤改制,但部分中資會計機構體制性弊端仍較嚴重,人員結構不合理,內部管理水平低下,業務領域趨于單一化。在這種情況下外資會計機構大量進入中國,現有中資機構就難以維持現有格局,發展空間會受到很大程度的遏制和沖擊。
外資會計事務所本土化
加入WTO后,國外商家大規模登陸中國,將大大拓展中國會計服務市場領域,不僅從質量層次、服務水平方面會擴大市場空間,在市場絕對規模方面也會再上臺階,審計、資產評估、驗資、管理咨詢等業務都將有新的發展空間,從而給會計市場帶來新的機會。
外資進入中國短期來說對中國有利。在中國投資的外國公司會向它們本國的專業顧問公司尋求意見。那些專業顧問公司或者在中國開設有業務,或者與其他在中國的國際專業會計公司結成聯盟。這些國際專業會計公司已進入中國,它們無疑會擴大它們的業務,以滿足市場日益增加的需求。它們會聘用大量本地的會計師及大學畢業的本科生,然后對聘用者進行培訓并傳授實用的執業經驗,聘用者中有些人將來會繼續留在這些國際專業會計公司,有些人會離開自行開業,還有些人會加入本地其他的專業會計公司或進入商界或企業界。這種情況其它國家也屢見不鮮。這對會計行業明顯是有利的。
事實上,國際專業會計公司在中國設立的辦事處已迅速吸納本地人才進入管理層。因此,可以將這些國際專業會計公司視作是本地化的會計公司,而不是國際化的會計公司。在這種情形下,國際專業會計公司對中國的會計行業的發展是有促進作用的。
長期以來,國內會計市場的競爭是低水平低層次的競爭,而受嚴格的國門限制和高額成本費用限制,國內會計公司的進步水平受到制約。外國會計公司的進入,不但能提高競爭層次,而且國內會計行業通過直接在市場上交手也會降低向外國同行學習的成本。
應對國外五大會計
當今全球最卓著的“五大”會計師事務所(安達信、普華永道、畢馬威、安永、德勤)具有規模龐大、人員眾多、業務機構遍布世界、服務范圍廣泛、服務質量上乘以及多年的信譽和經驗等優勢,正因為如此,“五大”挾持這樣的優勢,制造出了一個極不公正的競爭環境。為了避免將我國的會計業務市場拱手讓給 “五大”,中國的CPA首先就應認真地向“五大”學習。
首先要采取規模擴張策略。我國的會計師事務所規模都很小,其服務業務范圍就僅限于傳統的會計、審計業務,沒有力量開展非會計審計業務以外的經營管理咨詢業務,很難滿足企業特別是大中型企業的各種需要,在競爭中自然處于不利地位;規模小,自然沒有規模效應,成本高而經濟效益不高,抵御風險的能力也比較弱。
采取擴張戰略,一種方式是自我積累,另一種方式就是合并。在即將加入WTO,會計市場很快就要開放的情況下,自我積累方式就顯得過于緩慢。從國際五大會計公司的經驗看,合并也是他們擴大規模的主要途徑。如永道公司1924~1969年就吞并了60家小型會計公司;德勤也于60年代吞并了50家小公司。目前我國會計職業界已認識到改善事務所結構單一、服務功能不健全的一條有效途徑就是聯合。財政部最近也了《會計師事務所擴大規模若干問題指導意見》和《會計量事務所合并審批管理暫行辦法》兩個法規,為會計師事務所之間的聯合與合并掃清了道路。
其次,有條件的會計師事務所應當積極拓展傳統業務之外的咨詢等服務業務。安達信國際會計1998年的收入中咨詢業務收入就占66%,安達信認為:許多公司需要全部的決策,能夠解決他們所有的商業問題,為客戶服務只有全球化還不夠,我們需要確保靈活的咨詢方式,最近,安達信又開始向客戶提供籌措資金方面的單獨咨詢,目前這種咨詢還很難從投資銀行獲得。
與此同時,五大會計公司也開始了向律師業進軍的步伐。在過去幾年中,安達信、普華永道等國際會計公司,已經接管了歐洲重要的律師事務所,并雄心勃勃地規劃其向律師業大舉進軍的宏偉藍圖。普華永道正籌劃建立全球法律服務網絡,計劃在未來5年內,建立擁有10億美元3000名律師的全球第五大律師事務所。
我國有許多中小型企業和部分大中型企業的經濟效益不高,除了外部經營環境的因素外,很大程度上是缺乏經營管理人才,在我國那些大型的具備實力的會計師事務所理應及早認準這個市場,著手準備開展經營管理等其他咨詢業務。
第三,對于規模較小、業務范圍窄、從業人員較少、所處地域較為偏僻、在目前的市場上還沒有明顯優勢的會計師事務所來說,如果采取擴張戰略,拼湊出大型會計師事務所,勢必導致經營的失敗。與其如此,不如正視自身的條件,量力而行,采取專門化戰略。
小型的會計師事務所的專門化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業務的專門化,會計師事務的業務,有審計、驗資、咨詢、會計服務、稅務、資產評詁、特殊項目鑒證等,會計師事務所可以選取以上業務中的一種或幾種,優先發展,最終形成在這些業務上的優勢。另一種專門化可以稱為服務對象專門化。如相應于我國目前頒布的十三個行業會計制度,會計師事務所的客戶也可按行業分為:郵電通信企業、金融業等行業,各個行業不光執行著不同的會計制度,其經營方式、業務內容也不相同。如果會計師事務所專門在某一行業或某幾個行業里發展,必然可以提高有關該行業業務的質量,形成相對于其它事務所的優勢,而這也正是“五大 ”早期發展走的道路。
寫作畢業論文是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的重要實踐環節之一,是實施財務管理專業教學計劃,實現培養目標的必不可少的實踐環節;是對學生學業水平和研究、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綜合檢驗;也是學生在校期間,運用所學的知識和獲得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最后一次重要的訓練。這對于保證教學質量和保證合格畢業生的培養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畢業生必須十分重視畢業論文(設計)的寫作,確保畢業論文寫作任務的完成。
二、畢業論文(設計)可選擇三種類型:
1、畢業論文:結合專業特點和實際工作內容選擇適當題目,進行研究、分析,提出自己的觀點,得出結論或形成解決問題的思路、建議。
2、方案設計:對實際工作中的具體某一問題,進行分析研究,提出較完善解決方案或制度設計。
3、調研報告:對與本專業相關的某一社會狀況,進行調查研究,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說明。
注意:無論哪種類型,都必須結合自己所學專業知識和實習工作崗位,最后成果要求對本單位工作具有一定的實際應用價值或對某一領域工作具有一定理論指導作用。
三、可選擇的指導老師信息
教師姓名
聯系電話
五、提醒
1、項目、提綱和文稿完成后及時以電子文檔發給指導教師,接受指導教師的指導并在指導教師要求的時間內補充、完善。畢業論文(設計)(字數在3000字以上),要求結合實習單位和實習工作實際,主題突出,思路清晰,觀點明確,語言流暢,結構嚴謹,分析現象探索實質,發現問題找出原因,總結經驗教訓,并提出改進措施。
2、學生與指導老師雙向選擇;
3、論文題目僅供參考,具體請與指導老師商量溝通后定題;題目選定后,報經系上同意后最多可以改動一次。
4、選定指導老師后,非報經系上同意,不得隨意變動;
5、請每位同學積極按時完成各階段任務,凡有未及時完成的,警告一次,相應成績降低一個等級,但仍需在15日內補齊;出現第二次,取消成績。
6、如果不按規定時間完成論文寫作步驟,或者在論文寫作中不認真寫作、敷衍了事,指導老師可以拒絕繼續指導論文寫作。
7、超過論文定稿時間一周,仍未定稿者,視為論文未通過,畢業論文(設計)成績為不及格。
六、參考題目
(一)畢業論文參考題目:
接合工作實際與指導老師共同確定,也可參考以下題:
會計部分
1、 會計假設的歷史演變及其未來發展
2、 談談會計國際化問題
3、 略論我國會計模式的構建
4、 論知識經濟時代會計重心的轉移
5、 淺談人力資源的計量方法
6、 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會計職能的轉變
7、 淺談市場經濟與會計的服務職能
8、 人力資源會計理論的特殊性
9、 從虛擬公司的興起談會計主體假設
10、 論環境會計主體的內涵及表現形式
11、 從會計環境的變化看我國實證會計范式的發展
12、 淺析實證會計理論
13、 論知識經濟下無形資產的本質特征及管理
14、 淺論人力資源會計
15、 論21世紀經濟環境的變化會計面臨新的挑戰
16、 論會計控制對象──受托責任的完成過程和結果
17、 人力資源會計的理論基礎及其確認與計量
18、 試論會計方法的選擇和應用
19、 構建宏觀會計與戰略會計的初步設想
20、 論穩健性原則在會計中的運用
21、 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會計理論
22、 淺談會計政策變更的會計核算方法
23、 切實加快傳統會計教學模式改革
24、 中國傳統會計文化的若干特征
25、 淺析公允價值在債務重組中的確定
26、 知識經濟與會計創新--人力資源、無形資產會計理論的探討
27、 芻議權責發生制
28、 試論會計信息的失真
29、 論商譽及其會計處理
30、 初探會計與財務管理的平行、互動關系
31、 淺談我國會計服務面臨的挑戰及應對措施
32、 虛擬公司對傳統會計的挑戰
33、 會計學與法學的邊緣學科探析
34、 知識經濟對會計報告模式的挑戰
35、 虛假財務會計報告的識別與防范
36、 虛假會計信息探源與對策
37、 衍生金融工具對會計理論的挑戰
38、 會計國際化的新格局及我們的對策
39、 淺談經濟業務對會計等式的影響
40、 論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41、 會計在防范金融風險中的作用
42、 淺議建立有中國特色的會計理論
43、 會計信息本身的局限性及其對策
44、 證券市場發展對會計的影響
45、 我國會計現代化的哲學思考
46、 關于借款費用資本化的探討
47、 試論我國的會計準則體系
48、 試論我國注冊會計師制度面臨的問題及對策
49、 非貨幣交易會計問題研究
50、 現代企業治理機制下的內部控制制度
51、 資產減值會計問題研究
52、 關于無形資產會計問題研究
53、 會計報表附注與表外信息問題研究
54、 機構投資者與委托投票權競爭研究
55、 現代企業制度下的公司治理問題
56、 我國會計信息披露制度研究
財務管理部分
57、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實證研究
58、 股權結構與公司治理問題研究
59、 上市公司財務治理問題研究
60、 上市公司資本結構問題研究
61、 企業集團財務管理體制研究
62、 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研究
63、 企業重組與并購財務問題研究
64、 財務風險評價體系構建研究
65、 企業營運能力分析體系
66、 企業獲利能力評價體系
67、 企業財務危機預警體系
68、 企業/企業集團財務戰略研究
69、 企業/企業集團財務政策研究
70、 企業/企業集團投資政策研究
71、 試論企業價值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72、 企業并購與重組的風險研究
73、 企業投資決策結構體系研究
74、 關于金融互換與資本結構問題的探討
75、 企業集團股利政策研究
76、 關于投資財務標準研究
77、 關于企業價值研究
78、 預算管理與預算機制的環境保障體系
79、 企業并購財務問題研究(題目宜具體化)
80、 企業集團存量資產重組研究
81、 國有企業集團財務總監委派制研究
82、 企業集團財務控制體系研究
83、 對企業理財務目標再認識
84、 企業投資結構研究
85、 關于財務的分層管理思想研究
86、 企業表外融資的財務問題
87、 企業集團業績評價體系研究
88、 對自由現金流量與企業價值評估問題的探討
89、 企業收益質量及其評價體系
90、 企業信用政策研究
91、 企業稅收籌劃
92、 關于財務決策、執行、監督”三權”分立研究
93、 上市公司關聯交易分析
94、 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
95、 上市公司財務信息質量基礎分析(題目宜具體化)
96、 財務學科課程體系探討
97、 非盈利組織財務問題研究
98、 跨國公司內部控制制度研究
99、 跨國公司業績評價體系研究
100、 試論資本市場與信息控制
101、 企業財務本質研究
102、 財務管理與管理會計的融合
103、 負債經營風險的防范和對策(企業負債經營問題的探索
104、 股票期權的激勵作用
105、 家族式企業經營方式的優勢
106、 中小企業激勵機制的探索
107、 債券融資對我國公司治理影響研究
管理會計與成本會計部分
108、 管理會計方法的創新
109、 作業成本法在企業中的應用
110、 變動成本法的應用研究
111、 論管理會計的假設前提與原則
112、 投資決策分析方法比較研究
113、 關于管理會計師及其職業道德研究
114、 預算管理研究,業績評價體系與方法研究
115、 論成本的經濟實質
116、 關于ABC法的研究
117、 責任會計的研究
118、 關于投資項目決策的研究
119、 標準成本的研究
120、 戰略管理會計研究
121、 關于內部轉移價格的研究
122、 關于成本差異分析的研究
123、 關于敏感性分析方法的探討
124、 關于成本控制方法研究
125、 現代工業的特點及成本計算方法的選擇
126、 成本信息失真的原因及財務危害
127、 關于內部轉移價格的研究
128、 試論成本效益原則
129、 淺議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關系
審計與會計制度設計部分
130、 關于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問題的探討
131、 論市場經濟下審計的職能與作用
132、 論審計在宏觀經濟調控中的地位與作用
133、 論審計目標與審計證據的獲取
134、 論審計與經濟監督系統
135、 論我國審計組織體系的健全與發展
136、 論我國審計體制的改革與完善
137、 論審計的法制化、規范化建設
138、 論審計執法與處罰力度的強化
139、 論審計風險及其防范
140、 企業對外擔保內部會計制度研究
141、 論經濟效益審計
142、 論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審計
143、 論現代企業制度下的內部審計
144、 論會計報表及附注的設計
145、 獨立審計風險問題探討
146、 對資產評估中有關問題的探討
147、 審計工作策略探討
148、 論內部控制系統審計(制度基礎審計探討)
149、 論審計方式方法體系的完善
150、 論企業集團內部審計制度的構建
151、 論注冊會計師的法律責任
152、 論審計工作質量的控制與考核
153、 論我國注冊會計師審計制度的發展與完善
154、 論企業內部審計建設
155、 獨立審計準則研究(可選一個準則進行研究)
156、 注冊會計師誠信建設研究
157、 論會計估計變更的審計
五、會計電算化部分
158、 會計電算化系統的安全性分析與設計
159、 會計電算化系統的容錯性及可操作性問題
160、 會計電算化核算系統的子系統劃分研究
161、 會計電算化工作可能出現的問題及對策
162、 會計電算化對會計工作方法的影響探討
163、 會計電算化對傳統會計職能的影響研究
164、 會計電算化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165、 網絡會計研究
166、 論網絡經濟對會計理論的影響
167、 論網絡時代會計目標下的會計業務流程重組
168、 網絡財務風險及其防范
169、 網絡時代的會計發展
170、 電子商務時代會計信息的地位和作用
171、 網絡經濟條件下企業財務管理的模式
論文摘要:會計集中核算是融會計服務和管理監督為一體的新型會計管理模式,是對單位會計機構及人員管理體制、會計職能和部門之間利益的重大調整,如果不注意理順關系,完善配套措施,會導致會計集中核算工作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時,給核算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帶來一些新問題。本文在分析當前核算單位財務管理上存在的問題基礎上,提出了有關加強和完善單位財務管理工作的建議。
會計集中核算是融會計服務和管理監督為一體的新型會計管理模式,其基本職能是:在納入集中核算單位的資金所有權、資金使用權和財務自主權不變的情況下,由會計核算中心各單位行使資金結算、會計核算職能,同時又行使其資金的監督職能。會計核算中心對各單位的財務收支采取“集中管理,分戶核算”的辦法。納入集中核算單位的各項資金收支由核算中心嚴格按規定的標準和相應的科目進行核算,實行預算內外資金統管。實行集中核算后,有效地防止了資金相互擠占、挪用現象,加強了對核算單位日常的財務管理,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
由于會計集中核算是對單位會計機構及人員管理體制、會計職能和部門之間利益的重大調整,如果不注意理順關系,完善配套措施,會導致會計集中核算工作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時,給核算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帶來一些新問題。因此,如何加強和完善單位財務管理,對做好會計集中核算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當前核算單位財務管理上存在的問題
1.會計集中核算與單位財務管理脫節
一是會計核算職能從單位轉至會計核算中心后,由于雙方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協作機制,導致認識上的錯位。 或有被核算單位領導對本單位財務支出接受中心的制約和監督,產生抵觸情緒,有意放松或放棄財務管理。甚至想方設法規避會計監督,導致被核算單位與會計核算中心停留于簡單的“報賬與審核”關系,造成雙方財務管理上的脫節;二是中心記賬和單位的經濟業務活動在時空上相脫離,中心核算會計承擔了多套帳務,業務量大,任務繁重,不可能做到對每一筆會計事項都進行嚴格審查,基本上都是按照單位報賬會計填寫的收支報賬匯總單的內容入賬,容易造成單位的收入、支出、資產、往來等不實情況;三是現行的行政事業單位有些財務開支標準從市場要求來看,已遠遠背離市場供應價格,在執行中缺乏可行性,不能調動單位開展業務活動的積極性,不利于單位的財務管理。這種會計核算與管理職能相互分離的狀況,勢必會導致單位管理弱化的問題更加突出,如果不妥善解決,必將造成更大的財務管理漏洞。
2.單位資金使用效益低
實行集中核算后,有的單位認為各項收支已由會計核算中心審核把關,大可不必再實施內部監督檢查。由于對單位資金支出疏于管理,導致單位的資金使用效率低,具體表現為:一是單位資金濫支亂用,資金支出隨意性大,招待費、會議費、車輛維修費、燃油費、對人員的補貼等彈性支出呈非正常性增長,而且所占資金支出的比重較大,不僅加大單位的支出,甚至還造成資金的損失浪費;二是往來款項長期掛賬,而且余額偏大,大量資金長期體外循環,不僅嚴重影響資金的使用效益,而且容易形成呆賬、濫帳,最終導致資金沉淀,國有資產流失。
3.單位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主要表現在:一是單位負責人對支出審批把關不嚴,一些明顯不符合財務制度規定的支出憑證仍能通過審批。沒有對單位內部容易發生徇私舞弊、虛假冒領等行為的薄弱環節進行有效的監控;二是單位財產管理混亂,實行集中核算后,單位仍負責財產物資管理,按規定應健全財產管理制度,建立相應的實物保管登記卡(或備查記錄),并及時與會計核算中心對帳,保證帳實相符;但在實際工作中,絕大部分單位沒有按規定建立相應的財產管理制度,更沒有設置專門的實物保管登記卡(或備查記錄),財產的增減變動沒有真實完整地反映在賬冊上,造成了單位財產管理的漏洞;三是內部監管執行弱化,有些往來業務發生較多的單位由于各種原因,對個別往來帳發生的時間和內容含糊不清,單位財務制度形同虛設,財務風險進一步加大。
4.單位財務管理工作缺位
實行集中核算之前,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主要由單位會計、出納具體組織實施,集中核算后單位的會計人員減少了,財務管理的銜接和研究制定完善相關管理制度卻沒有及時處理好。而單位報賬會計的工作局限于辦理本單位的日常的收入解繳、支出報賬、備用金的管理等一般事物性的工作,有的還兼顧單位的其他工作。待遇地位的不予肯定,影響了報賬會計的工作積極性的充分發揮,導致單位財務的預算、計劃、分析、控制、監督等重要管理職能沒有做到專人、專職、專管,造成了財務管理工作的“空檔”和“缺位”,影響了單位經濟業務活動健康有序進行。
二、加強和完善單位財務管理工作的建議
1.完善協作機制,整合單位財務管理職能
核算單位與會計中心要切實加強橫向交流聯系,建立互補、互促、互動的分工協作機制,切實解決會計中心與單位財務管理脫節的問題。核算單位要主動接受會計監督,認真聽取有關意見,及時進行溝通,使中心會計人員能深入了解和掌握單位的經濟活動情況,從而對單位的各項支出進行更為有效的核算、監督和管理。
會計中心要加強與各單位的協調溝通,切實為各單位提供優質、高效、熱情的會計服務,充分發揮好核算、監督、服務的職能作用,積極支持和參與單位的財務管理資金籌集、正確執行批復的部門預算以及財產物資管理、財務管理辦法、業務計劃的制定,當好領導的參謀和助手,立足于加強單位財務管理,切實采取有效的措施。一是完善會計信息反饋制度,拓寬信息傳遞渠道,及時、全面、準確地將預算執行等會計信息反饋給單位領導,協助單位領導加強對資金收支的事前控制,防止資金的損失浪費;二是實行單位財務風險預警制度,切實加強對單位資金運行過程的控制和風險預警,使單位領導及時調整資金使用計劃,把單位的財務風險降到最
低,確保資金的安全高效運行;三是實行
單位財務狀況評價報告制度,要定期對單位資金運行情況、存在的問題或應予重視的會計事項以及財務制度執行情況進行分析評價,為單位領導提供決策依據,促進搞好單位財務管理工作;四要積極指導和幫助單位建立或完善相應的財務管理制度,加強單位財務管理的基礎工作;五是上級部門要制定一系列可行的單位支出定額或開支標準,將其剛性與彈性有效的結合起來,在厲行節約的同時,確保單位工作及業務的正常開展和運轉??傊?,會計核算中心應是各核算單位會計核算的承擔者,財務狀況的管理者,資金運行的監控者,財務關系的協調者,即融核算、管理、監控、協調于一身,為此會計核算中心應充分發揮其應有的職能,為核算單位領導的正確決策提供依據。
2.加強預算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一是提高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合理性,將全部收入、支出列到具體項目,切實解決單位資金濫支亂用的問題,為單位財務管理提供有力保證;二要嚴格執行政府采購制度,切實加強對單位政府采購支出的事前審核控制,防止單位盲目采購、重復采購和違規采購,防單位自行采購過程中的徇私舞弊行為,嚴格依法實施采購,不斷規范單位的政府采購支出;三是核算單位要對往來款項全面清理,對屬于呆賬的及時核銷,對屬于能夠收回或支付的,中心應發揮預警作用,及時提醒單位組織清收或支付,切實解決單位資金體外循環的問題,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3.完善單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
各單位要結合自身的經濟業務活動特點和內部控制的弱點,進一步制定完善相應的內部財務制度,如財務預決算制度、收支管理制度、開支標準制度、財務分析和財務監督檢查制度、財產管理制度等。要進一步加強內部管理控制,對支出彈性大、容易發生舞弊行為的公務活動,要嚴格執行授權控制,加強實施過程監督;對一些不相容職務,要嚴格按財務制度規定分別設置,防止舞弊行為發生;單位的財產物資管理,要完善實物保管登記卡(或備查記錄),建立財產清查、盤點、處置、對帳制度等財產物資管理制度,實行動態管理,防止國有資產的流失。各單位應逐步建立相互監督、相互制約的內部管理控制體系,從制度上嚴格控制和預防各種濫支亂用、假公濟私、中飽私囊等違反財經法紀行為的發生,保證單位各項業務活動的健康有序開展。
高等院校會計學專業的人才培養方式能夠影響會計相關從業人員的培養質量和水平。為了實現人才培養的目標,其模式也需要順應時展的潮流,適應新常態經濟發展的需求。本文分析了當前存在于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問題和矛盾,并提出了關于提升高等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的一些思考,旨在提高會計學專業學生的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
會計學;人才培養;現狀;建議
現階段,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快速提高和社會環境的重大變革,會計學專業的人才需求一直呈現上升態勢。會計相關從業人員已經成為一個數量龐大的群體,進而,學生也對高等院校的會計學專業青睞有加。根據可靠調查顯示,會計專業學生的就業率達到了96%以上。然而,伴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和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尚不能滿足社會企、事業單位的用人需求。尤其是,高等院校的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的設置規??涨褒嫶?,而進入職場的會計學專業畢業生的質量和培養水平卻參差不齊,更缺乏綜合素質較高的應用型人才。因此如何轉變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現狀,提升專業人才培養能力等正成為困擾會計人才發展的話題。
一、高等院校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1.動手能力差,教學培養環節、實習實訓極度匱乏。眾所周知,會計專業是一個特別重視動手能力和實踐技能的領域。用人單位一般都希望學生一畢業就能夠掌握會計賬務處理的基本方法,并能夠按照單位要求進行普通賬務處理。但事實上,盡管大多數高校學生在課堂學習階段都已經學習過會計學原理、中級財務會計、會計電算化等教授會計賬務處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專業課程,但由于大多數學生并沒有實際動手進行賬務處理的經驗,往往進入用人單位以后還需要一個崗位再培訓和熟悉業務工作的過程。而且,對于會計學專業的學生來說,其在工作崗位上的勝任具有較高的標準和嚴格的要求。而我國高等院校的會計學專業卻普遍存在“重理論教學,輕實踐”的現象。大多數高校在其課程設置和培養體系中較少安排有實踐實習類課程,或雖然有會計實訓等類似的課程,但也容易流于形式。
2.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缺失。目前,多數高校將人才培養的重心放在會計學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教授上,對于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卻關注較少。專門開設職業道德相關課程的高校更是少之甚少,即使開設,其學時也只占專業課程學時的極少比例。然而,因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缺失而引起的一系列不良經濟事件屢見不鮮,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已經對會計職業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5年7月21日,最高人民檢察院表示,全國檢察機關將在涉農領域開展懲治和預防職務犯罪工作,而會計是重點關注的目標之一。由此可見,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有助于我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和反腐倡廉建設。會計信息質量與職業道德水平的高低具有直接關系,加強會計學專業的職業道德教育應是培養高素質應用型會計人才的題中之義。
二、關于提升高等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的一些思考
1.開展多種形式的素養提升計劃。在各地眾多的人才市場中,會計專業的求職者比比皆是,高等院校會計專業的畢業生也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壓力。然而企業對高層財務管理人員卻一直有很大的需求。可見,掌握基本會計知識和核算方法的會計人員于人力資源市場來說已呈現供過于求的狀態。而大部分會計專業的畢業生無法滿足企業對其管理能力的要求。因此,為了能夠使會計專業的學生將來更好地勝任工作,迎接新時代的新挑戰,高校需要在合理設置本專業的核心課程體系外,還要注重學生的科研精神和人文素養的培養和提升。我校會計學專業學生現在課堂上所接受的會計基礎教育都是已經成熟的理論基本的會計方法,而極少接觸會計研究的最新領域。而這些新的理論和實踐成果將有助于學生在學習專業課之余開闊視野,啟發思維。像《JournalofAccountingResearch》、《會計研究》、《審計研究》等會計核心期刊應該成為學生的主要課外讀物,學生通過閱讀可以了解最新研究成果,學習寫作方法??梢远ㄆ陂_展閱讀與分享活動,形成良好的學術氛圍。除了會計研究,會計實踐也是會計學專業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訓實習之余,應該邀請企業會計、財務總監等相關會計從業者為學生開展專題講座,讓學生了解會計理論在會計實務中的運用并學習在實際工作中常見問題的解決方法。
2.注重提高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的質量。會計學專業的畢業環節包括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畢業實習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是其走向工作崗位最重要的一次實訓;畢業論文的撰寫是為了讓學生能夠結合經濟社會實際情況,綜合運用所學的專業知識,獨立分析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繼承發展的能力和創新意識。已有的學者調查發現,我國高校的本科生畢業后多數選擇就業,成為會計執業人員,需要具備應用能力;而繼續攻讀學位的學生則更需要的是學術科研能力。目前大多數學校在人才培養環節上都容易普遍忽視這兩個環節對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性。尤其是,近年來對于畢業生面臨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臨近畢業,選擇就業的學生將精力基本都投入到求職上,對于學生來說,對于畢業論文和畢業實習只能投入較少的時間,甚至在某種程度上畢業論文和畢業實習甚至成為了一種負擔和壓力。學生們普遍采用一種敷衍的態度來應付和完成任務。對于教師而言,一方面,繁重的教學和科研任務使他們的時間和精力有限;另一方面,指導教師也深知學生對畢業論文和畢業實習的態度,了解學生所面臨的各種壓力,進而容易放松對學生畢業論文和實習的要求。這樣的結果不能達到提高學生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的目標,從而使這兩個人才培養環節呈現一種流于形式的態勢。針對此現狀,我們認為學??梢钥紤]向畢業生提供畢業實習報告和畢業論文兩種選擇。比如,對于會計學專業的學生而言,實習報告的形式可以包括案例分析、財務分析報告等。案例分析可以是就實習單位的某一方面所存在的問題或是可以改善的方面提出建議和想法;財務分析報告是學生在了解實習單位的基本情況之后,根據自己所了解的企業的財務狀況或公開的財務數據撰寫的一份財務分析報告。實習報告的分數也由單位和指導教師共同給出。學校需要對實習報告的要求逐步形成規范性文件,并在不斷嘗試的過程中修正和完善文件。這樣就為畢業季在企業實習并直接選擇就業的畢業生減輕撰寫畢業論文的負擔,同時在撰寫實習報告的過程中也能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和收集數據處理信息的能力。另外,如果能向實習單位提交一份有助于解決單位實際問題的報告,也將有利于學生在該單位的長遠發展。
3.豐富并創新實踐教學環節。如今,在市場經濟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環境下,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同樣更加依賴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為了發掘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潛力,就需要優化人力資源,儲備優秀人才,為企業的發展壯大注入動力。對于學校來說,為了緩解近年來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壓力,解決供需矛盾,應該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就業平臺和機會。學校應采取多種方式走訪企業,選擇一些信譽良好、具有較好發展前景的企業作為學生的主要校外實習基地。學校相關部門要與企業建立友好的關系,與優質的企業成為長期固定的合作伙伴,為本專業的學生提供充足的實訓、實習和就業機會,探索校企合作培養方式,為學生提供運用理論知識的實踐平臺。對于已經與學校建立良好合作關系的企業配備本專業的一名教師作為導師,及時為在企業實習的學生指導并解決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同時成為學校和該企業保持緊密的聯系和相互溝通、反饋信息的橋梁。
4.充實會計職業教育道德內容。高校開設的思想道德與法律修養等思想政治課程存在與專業聯系不緊密的問題,而會計工作的職業特點要求會計從業人員需要具備比較高的職業道德修養。因此,首先高校應該為學生甄選和配備相關教材,開設職業道德教育相關課程進行系統地講授并且保證足夠的課時比例。另外,也應在圖書館增加具有實用性和創新性的相關書籍以供學生閱讀。其次,作為教師,要在教授專業課的同時正確地引導并培養學生高尚的職業人格??梢圆捎冒咐虒W等多種方法,促使學生能夠在實踐中領會并理解職業道德的原則和規范。
5.按照學生發展需求,進行個性化培養。我國普通高等教育普遍存在著統一培養目標、統一課程設置、學時間、統一培養模式的傳統問題。按照市場化原則,和各個用人單位的要求,不同崗位對專業人才的要求千差萬別,按照傳統育和培養模式,培養出來的專業人才,已不能適應市場化條件下各單位的差異化需求。這就要求我們高等教育必須順應社會經濟的發展要求,針對人才進行分類,對不同類型的人才按照不同方法和模式進行培養,以適應逐步多元化的用人需求。比如,對于英語水平較好、有出國意向,且以后立志于到外資企業工作的學生,可以組建“ACCA國際班”,以加強對國外會計準則、會計制度、會計專業英語等專業知識和內容的學習,拓展學生的能力和知識視野?;蛘?,對今后有意于繼續在專業領域發展的學生,可以通過與國內、外知名大學的交流與合作,促進學生走出去,通過課程學分互認,使學生受到更加多元化的教育和培養,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摘要】生產業已經成為當前FDI重點領域,本文分析了投資生產業產業關聯效應的傳導渠道,重點研究了投資生產業對我國制造業的發展產生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生產者服務業FDI投資
一、投資生產業產業關聯效應的傳導機制
關聯效應(linkageeffect)是德國發展經濟學家赫希曼提出的概念。他認為關聯效應是指某一產業投入產出關系的變動,對其他產業投入產出水平的影響和波及。本節中講的關聯效應,是指生產業投資帶來的其他行業勞動生產率提高和產出增長。
關聯效應在產業間銜接的鏈條上是雙向的。如果我們把生產終端產品的部門規定為前向,把生產中間產品的部門規定為后向,又假設有三個產業A,B,C,其中A產業為外商投資的生產行業,B產業向A產業提供中間產品,A產業再向C產業提供中間產品。這樣,當外商投資的生產產業A(或收縮)時,如果誘發了向其提供中間產品的B產業的擴大(或收縮),則叫做生產業投資的后向關聯效應,如果又誘發把A的產品作為中間投入的C產業擴張(收縮),這就稱為生產業投資的前向關聯效應。
外資生產業的進入能產生強有力的產業關聯效應,提高相關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對于我國而言,生產業外資流入,不僅意味著我國能夠充分利用和發揮自身潛在的比較優勢,通過吸收外資提供的服務中間產品提高產品競爭力,而且還意味著產品競爭力增強所創造出的相當可觀的外部經濟效益,從而廣泛有效地動員國內資源來促進各個行業的發展,并進一步推動國民經濟的良性循環和持續增長。
二、投資生產業前向和后向關聯效應的主要表現
生產業直接投資我國的后向關聯效應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外商生產企業對其供應商產品需求量的影響;二是外商生產企業對其供應商產品質量的影響。外資企業進入我國后,意味著在東道國市場增加了需求方,必然提高為其提品與服務的供應商的需求。由于外商生產企業一般具有較高的勞動生產率,相應的要求我國供應商提供技術含量高、非標準化的、專利性的中間產品與服務,間接促進了我國供應商的發展。
生產業直接投資我國的前向關聯效應主要表現在生產產業與制造業的關系上,具體的表現有以下幾個方面:
1.降低制造業交易成本
制造業的生產包括制造成本和交易成本兩部分。隨著生產規模的擴大和專業化的加深,制造效率越來越高,制造成本大大減少。但是工業革命以來,生產專業化加深了分工精細化,社會分工越細,交易成本將越高。在制造業競爭日益加劇的今天,交易成本在企業總成本中占有越來越大的比重。而交易成本的降低,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賴于生產服務的發展。一方面,外商投資的生產企業可以提供高質量現代物流、金融保險、法律服務、會計服務、管理咨詢、廣告服務、技術中介服務等,從而有利于我國制造業企業大幅度的削減交易成本。另一個方面,生產業投資具有集聚性,往往在制造業聚集區有利于促進制造業企業形成規模效應。這兩個方面都會促進制造業成本的降低。
2.增加制造業產品附加值
現代社會化的大生產條件下,現代科技的發展和先進生產線的使用,使不同企業的產品在物質形式方面的差距很小或者不存在差距。企業利潤的主要價值己經不在加工制造,而在產品的研究設計、市場開發等生產鏈條上。未來制造業提供的不僅僅是物質產品,更是服務產品,產品的增值價值有很大一部分來自于服務。制造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利潤的增長更多的是依靠生產業的支撐,生產業的各個中間環節將為企業創造更高的利潤,提高最終工業產品的附加值。我國生產業吸收外資增速最快的兩個行業之一是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與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而這兩個行業提供的服務占據制造業產品附加值重大比例,從而促進我國制造業產品附加值的進一步提高。
3.為制造業企業提供的智力服務
人力資本和知識資本在制造業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人力資本和知識資本進入生產過程是通過廠商使用人力資本和知識資本進行的。外商投資的生產企業對我國制造業企業提供投資項目的可行性分析、資本運作和融資服務、保險服務、產品研發、產品設計、工程技術服務、產品市場推廣、品牌推廣、法律咨詢、會計服務、信息技術服務、管理咨詢等,這些智力服務進入企業生產過程,加快了現代企業生產的專業化,提高了企業生產效率。
4.為制造業提供了急需的勞動力
制造業企業需要大量職業工作人員,職業教育培訓為現代企業提供了急需的技術熟練工人。另外職業培訓還能為現代企業培訓專業的高級工人,如企業的會計員和會計師培訓、企業營銷員和營銷師培訓、企業現代物流員和物流師培訓、企業報關員培訓等。一直以來,職業培訓都是我國企業的弱項,外商生產企業的進入彌補了我國制造企業的不足。
三、促進生產業產業關聯效應發揮的主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