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09 23:14:0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歷史故事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歷史故事類課文,由于離我們比較久遠,學生一般很難理解。因此在學習此類文本時可以先讓學生理清故事的敘述順序,理清線索和脈絡以及事件發生的前因和后果。這樣就會在學生的頭腦中對整個故事形成一個初步的印象,在讀和思考中漸入佳境,為理解整篇課文和人物的性格特點打下了一個良好的開端。比如:在教學《司馬遷發憤寫〈史記〉》時,為了讓學生理清課文的脈絡,剛接觸課文時可以在學生閱讀之前設計這樣幾個問題:司馬遷寫《史記》的原因;司馬遷有什么遭遇;司馬遷如何發憤寫作;結果如何。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閱讀的方式可以自由選擇,可以默讀,可以放聲朗讀。教師巡視并提醒學生不動筆不讀書。一定時間之后再組織學生討論。討論時注意抓住關鍵詞,如“發憤”等,討論的內容應包括故事情節,人物的性格及其成長過程等。學生很快就會發現課文其實是包含場景即:少年受染、臨終囑托、受辱發憤和堅持寫成。它們既獨立又相互聯系。由于閱讀到位,學生在品讀過程中把握了故事的情節和線索,了解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二、觸類旁通,讀出古今間聯系
歷史故事題材永遠是小學語文內容的重要主題。編寫歷史故事主題主要目的就是要讓學生從歷史故事中汲取智慧,而歷史上的人物或故事也有很多相似之處,彼此互相貫通。因此,在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展開聯想??梢允侨宋镄愿瘢部梢允菤v史背景,甚至是在遣詞造句上具有的相似特征。在學習時應鼓勵學生對不同課文比較,體驗人物情感歷程,走進歷史拉近距離。比如:在教學《推敲》一文時,就可以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來引導學生進入課文的情境,把詩句中的“綠”字進行替換,還可以給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鼓勵他們再推敲,尋找一個自己認為最為恰當的字,并說出理由。教師應不失時機地進行提問,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答案。有的說換成如“醒”,因為岸邊的花草樹木當就像人一樣,被春風喚醒了。也有的認為可以換成“俏”,因為春天美麗動人。當然大多數人還是認為“綠”字更好。通過這樣的觸類旁通,從字詞的品讀中讓學生讀出了文字內涵。
三、博識多通,讀出故事的背景
我們知道,任何的歷史故事都是在一定的歷史大背景下發生和發展的。因此,在教學中將故事或人物放在指定歷史背景中,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和全面地理解文本中的人物和故事,提高課堂效率,完成教學目標。在探究的過程中,讓學生敢想、敢說、敢于發表自己的真實觀點和想法。從而更加豐富自己的認識。例如:在教學《李時珍夜宿古寺》時,可以先向學生介紹李時珍及《本草綱目》的相關資料及歷史背景,讓學生具體感受一代醫圣李時珍的出類拔萃。如李時珍為了向群眾普及醫藥知識,花費了30多年的時間,翻山越嶺,咀嚼藥草,歷經千辛萬苦才寫成《本草綱目》這本書,被稱為“東方醫學巨典”,甚至這本書還影響了達爾文的進化論思想。為了營造這種歷史氣氛,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讓圖文并茂的故事展現在學生面前。也可以截取李時珍電影中的視頻播放,以此來點燃學生心中的激情。這樣就讓學生對李時珍的了解更多更加全面,豐富學生的知識。從而更加準確的理解李時珍,理解歷史故事的用意,也從中品讀出歷史故事的內涵。四、融會貫通,讀出人物的形象小學語文課本中選編的歷史故事一般都以鮮明的人物形象為題材,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為小學生年齡小,鮮活的人物形象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學習過程中應以品讀人物的形象為主,要抓住關鍵的詞語和句子及人物的性格特征進行分析。例如:在教學《完璧歸趙》時,文中的廉頗和藺相如性格迥異,初學時學生大多喜歡藺相如的人物形象。但當教師引領學生了解了歷史的背景以及故事的前后關聯之后,學生的觀點漸漸地發生了改變,不再是一邊倒的現象,不少同學又開始喜歡廉頗這個人物了。隨著品讀的深入,這兩個人物的形象都獲得了同學們的喜愛。
【關鍵詞】中學 歷史活動課 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42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6)02-0084-01
歷史活動課是專門設計的帶有歷史學科特點的學生主體性活動項目及方式,使學生在教育往中獲得歷史認知和體驗,讓學生感悟歷史、借鑒歷史、啟迪未來,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各種能力的一種教學形式。把握歷史活動課的特點,設計多種形式的歷史活動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歷史教師的一項重要教學任務。下面我結合人教版初中歷史的活動課內容,談談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活動課步驟的設計及活動課的主要形式。
一、活動步驟設計
(一)確立活動主題
只要是學生感興趣的、與社會生活聯系比較緊密的,符合歷史活動課特點的內容,就能作為活動課的主題。歷史活動課主題可以是教材中規定的,也可以是教材以外的;可以由學生自主設計,也可以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選擇。
(二)活動目標的設計
活動目標包括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三個方面。
1. 知識與能力目標:任何教育的最基本目的就是要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知識。能力目標要求則是對知識目標的深化和檢驗,如何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2. 過程與方法:歷史活動課開展對其過程的設計應符合事物發展變化的基本規律,充分考慮到環境、學生、指導老師、活動中各種因素對活動課的影響,歷史活動課中常用的方法有:查閱資料法、調查法、訪問法、實踐法等。
3.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歷史教育的長期目標是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使之具有健康積極的情感態度和完整的人格。
(三)活動前準備的設計
1. 確立活動主題
2. 選取合適的活動形式。歷史活動課的形式主要有:小組合作探究式、個人獨立探究式、個人探究與集體討論相結合等。
3. 學生的參與。學生因能力的差異,導致他們的參與性也不一樣,要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進來,就需要老師提出明確的要求并建立檢查評價機制。
(4)教師的準備工作。首先給學生提供相關的圖書、網站等各種途徑和資料;其次時刻關注不同角色的同學(主持人、小組長)的工作進展,適時地予以指導。
二、中學歷史活動課的主要形式
(一)閱讀類活動
閱讀是學習歷史的基礎和基本方法。歷史學科可閱讀的書籍材料十分廣泛,如歷史教材、歷史人物傳記、歷史專著等。歷史教師要做到以下幾點:
1. 使學生明確閱讀目的,開拓學生知識視野。
2. 教會學生掌握科學的讀書方法,推薦好的讀本,根據初中生的年齡特征由淺入深提出必讀書目,如《上下五千年》《史記》《三國演義》等。
3. 堅持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相結合的原則,陶冶學生情操和培養學生自學能力。課外閱讀以班級為單位進行讀書方法指導,制作讀書卡片,撰寫閱讀體會等。
(二)歷史創作類活動
1. 編輯歷史小報。結合教材,讓學生出歷史小報,為學生提供一種新的學習、創造方式、可以更全面地鍛煉學生能力。
2. 編寫歷史故事。如七年級上第二單元就安排了對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進行編寫,調動了學生讀史學史的積極性,培養了其歸納、整理、寫作能力,學生又可以提出自己獨到見解。
3. 圖說歷史。指組織學生圍繞一些畫作品或照片展開的研究、創作活動。如七年級上《歷史畫配文―話說(清明上河圖>》、九年級下《老照片配文――圖說法西斯暴行》等。在這類活動課中,要求學生通過對老照片或繪畫的配文或解說,既培養他們的動手動腦能力,又培養他們探究歷史問題的興趣和再現歷史、描述歷史的能力。
4. 評價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開展這類的活動課,必須要注意這樣幾點:第一不要用今天的標準去要求歷史人物;第二不能將古人或古事現代化;第三對歷史上的反面人物或起過消極作用的事件,也應實事求是地評價。如九年級上《我看拿破侖》這節活動課中,就要求學生學會客觀、辯證地評價歷史人物。
5. 撰寫歷史小論文。如九年級下活動課《撰寫歷史小論文:“科學技術與未來”》,活動課主要分為材料收集、寫作、交流、展示四個環節,中心是寫作。此項活動,分成課上、課下兩個活動程序。即課下查詢資料、寫作;課上交流和展示各自論文。教師要制定一個詳細的計劃,如:規定寫作格式要求,作業完成日期和論文評分標準以及指導學生閱讀相關參考資料等。
(三)藝術表現類活動
1. 策劃辯論會。辯論會一般有雙方對陣辯論式、多方辯論會和課堂即興發言辯論式都能起到培養學生史論結合、分析說理的能力。如七年級上對秦始皇功過的討論,通過小品、討論的形式,再現秦始皇的重大歷史活動,從而進一步認識秦始皇的是非功過。
2. 編排歷史短劇。如學習《歷史短劇―文成公主入藏》時,先讓學生閱讀教材、查閱資料、觀看電影,再讓學生創作劇本,角色扮演,學生從中得到的感受遠比聽講的收獲多得多。
[關鍵詞] 中學歷史課 “熱” 歷史故事
一、中學歷史課的重要性
歷史是世界上各民族共同創造的,是全人類智慧的結晶。幾千年來,人類在各個領域的實踐中取得了豐富的經驗,也提供了許多深刻的教訓。學習和認識歷史,繼承前人優秀的成果并發揚光大,全人類責無旁貸。當今世界各國,無論歷史長短,中小學都無不例外地開設歷史課,并且定為必修課。歷史課的開設,并不是像有些人所說的僅僅是“講講故事”,可有可無。歷史課肩負著青少年學生拓展視野、增長智慧,提高民族文化素質,培養道德情操,了解國情世態、總結歷史經驗和教訓,闡明社會發展規律等任務。對于學生,國家觀念的增強和提高,道德水準的增強和提高,辯證唯物主義的形成,宏觀地認識整個世界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都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歷史課的智育功能和德育功能是其他任何學科無法取代的,它是整個知識結構里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所謂“前事不忘,后事之師”,“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中國是文明古國,有著光輝燦爛的悠久歷史,無論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自古以來一直居于世界領先地位。四大發明更是對人類社會發展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中國人民曾長期地引以為豪。然而自1840年開始,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我們的國家飽受侵凌和屈辱,中華民族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學習歷史,就是要以史為鑒,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依據國情,著眼現實,振興中華。
二、中學歷史課“遭冷遇”的原因
在中學,尤其是初中部,歷史課是一門“坐冷板凳”的學科,家長不重視,學生不重視,尊稱歷史課為“副科”。主要原因是考試領導了教學:中考不考歷史。九年級歷史成績的好壞完全與升學無關;高中從二年級起,歷史課是選修課,只有報考文科的學生才選修,結果是學生不重視,家長不重視,學校里一到考試和升學,歷史課就成了讓路課。這不是歷史老師所能改變的。同時,傳統的教學模式猶如一潭死水,“滿堂灌”和“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缺乏生機和活力,使得學生厭倦于歷史課,這就對歷史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對于考試制度歷史教師無可奈何,但是,課堂上的主動權卻掌握在老師的手中,只要中學歷史教師在教學中求新求活,讓歷史課集趣味性,知識性于一體,讓學生在輕松愉快中獲取知識,提高學生對歷史課的興趣,中學的歷史課就不會被冷落。
三、讓中學歷史課“熱”起來的途徑
下面是筆者在十幾年的中學歷史教學中摸索、總結出來的,讓歷史課“熱”起來的幾種方法,且行之有效。
第一,把音樂引入歷史課堂。音樂是表達人們思想感情的一種藝術,具有很強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很多優秀的音樂,比如,《高山流水》、《十面埋伏》、《黃河大合唱》、《南泥灣》、《義勇軍進行曲》等,都與歷史有關。很多反映歷史題材的電影、電視劇里也有豐富的音樂素材。把產生于不同歷史時期的音樂、歌曲集錄在一起,應用于課堂教學,就會大大增強教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不僅使課堂氣氛活躍,而且能提高教學實效。比如,在講到“九•一八”時,唱一曲《松花江上》,讓學生體會到這次給東北人民帶來的巨大災難,給中國帶來的巨大損失,不由得心中悲憤;講到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時,唱一唱《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不由得心中充滿豪情壯志……在歷史的音樂里,學生不僅獲得了歷史知識,還陶冶了情操。
第二,利用好教科書中的圖片。新編的歷史教科書中配有許多的圖片,如果引用得當,同樣能激活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使學生對從圖片中所得到的知識不易忘記。比如,在講到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區別是時,讓學生看圖片《北京人的生活》,學生一眼就會發現,北京人不管男女老少,都光著身子,什么也沒穿,好像不知羞丑;再讓學生看山頂洞人所用的骨針和裝飾品,便可得知山頂洞人已知美丑,從而記住北京人和山頂洞人在長相之外的另一個不同之處。
第三,適當地穿插文學故事和歷史故事。故事有寫實的,如“破釜沉舟”、“退避三舍”、“朝秦暮楚”、“紙上談兵”、“臥薪嘗膽”、“圍魏救趙”等,每一個成語就是一段歷史故事;故事也有虛構的,但是只要能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和掌握知識,提高學習歷史的興趣,不管是寫實的故事,還是虛構的故事,都可以給學生講一講。比如,在講老子的“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時,如果只是給學生強調:老子具有樸素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認為各種事物都有對立面并且對立的雙方能夠互相轉化,學生會覺得很生硬,且不容易理解,此時給學生講一講《塞翁失馬》的故事,學生就會對禍與福、好與壞的互相轉化清楚明了,進而對辯證法有一個簡單的理解。再比如,講明朝的八股取士時,講一講《范進中舉》的故事,學生會對科舉制在明代的畸形發展印象深刻。
第四,讓學生當老師,唱主角。有很多的歷史內容已被編成劇本,拍成動畫片、電影或電視劇放映,已經被學生所熟悉。比如,大禹治水、武王伐紂、三國故事、《西游記》、、、、敵后抗日,等等。盡管這些歷史劇都進行了文學的虛構和藝術的加工,但歷史上確有其事,在學習到與這些劇情有關的內容時不妨讓學生當一次歷史老師,講述他們所知道的歷史知識,既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可以增強學生的自學能力、創作能力和組織能力,從而弄清楚歷史與歷史劇的聯系和區別。
第五,加強縱橫向聯系,采用發散式教學法。在歷史科的課堂上,如果照本宣科將會使課堂死氣沉沉,使學生缺乏活力;如果就某一點歷史知識采取發散式教學法,聯系到古今中外的歷史知識將會激活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比如,在學習元朝外交史中的重要人物――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時,可延展性地講到新航路的開辟、好望角和太平洋的命名、美洲的發現以及環球航行,而環球航行的完成證實了地球是圓的。
第六,歷史電視教學。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組織學生看看歷史片。比如,《》、《甲午風云》、《英雄兒女》、《開國大典》,等等,讓學生親眼目睹歷史、感受歷史,所受到的震撼和教育,遠遠超過老師講解的功效。
一、上好序言課
序言課是教師在每一學年上的第一節課,序言課上得好壞是衡量教師能否一下子抓住學生心理,能否使學生從開始就對歷史這個學科產生興趣最關鍵的一步。為此,我在講“為什么學歷史”這一問題時,首先提問:“人最早是從哪里來的?”有的學生回答從類人猿轉變來的,接著再講有了人就有了人類社會,歷史就開始了。學習歷史就能了解人類社會,了解社會上形形的人及其做過的驚天動地、離奇古怪的事,你將會在驚奇、感嘆、自豪、悔恨中得到經驗,使自己變得越來越聰明,知識越來越豐富。你會知道長城的興衰、金字塔的由來、秦始皇的殘酷刑法、岳飛氣吞山河的豪邁氣概等等。這樣從一開始就用生動的敘述,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興趣,接著用形象生動、引人入勝的歷史故事進行演講,使學生感到好奇、有趣,認為應該學習歷史,學好歷史。
二、創設情趣,化難為易
在歷史教學中,一些概念抽象,學生難記,沒興趣學,這就需要教師為學生創設情趣,化難為易、化繁為簡。比如,我在講《清朝前期疆域》時,有七個方位需要學生牢牢記住,以往學生常常記混。我按順時針方向編成一句話:海嶺拔牙安到陽臺上,海(包括南海諸島),嶺(西跨蔥嶺),拔(巴西北達巴爾喀什湖北岸),牙(北接西伯利亞),安到(外興安嶺,庫頁島),陽(東臨太平洋),臺(東南到臺灣)。這樣學生產生了極大興趣,只用了三分鐘便記熟了。
三、實施好目標教學
根據學生水平,教師將每節課的目標合理分配為幾個小目標,讓學生從制定目標起就預料到成功的希望,帶著希望學習,興趣便能提高,完成任務后,便能獲得成功的快樂。例如,在講“文景之治”出現的原因時,可分為三個目標:(1)漢高祖休養生息措施;(2)惠帝、文帝、景帝的做法;(3)最后結果。這樣就降低了答題的難度,最后再留給學生一個問題:“漢初統治者輕徭薄賦,減輕刑罰,同春秋戰國時誰的主張相同?”讓學生獨立思考,這樣既聯系了前面的知識,同時又為后面漢武帝大一統思想埋下了伏筆。
四、充分利用圖片和課本插圖,激發學生興趣
課本中圖文并茂,為我們直觀教學提供了方便,學生樂于學,易接受。如課本中的《都江堰流域圖》,開始學生只覺得好看有趣,經講解后他們悟出了圖片的功用、種類,課堂頓時活躍起來,便于教學。教師還可以搜集一些古物或一些古代名畫、風景等圖片,開拓學生的眼界,讓學生感悟到“不學不知道,世界真奇妙”,從而增加學好歷史的興趣。
五、組織小競賽,調動學生積極性
課堂上,通過多種形式的競賽、比賽,如分組必答、搶答,激發學生比著學、搶著答、賽著做的積極性,可以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首先教師課前根據所講內容特點,精心設計好一些問題,課堂上通過小競賽,激發學生參與積極性。例如,我在講《》時,首先指導學生閱讀課文,然后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開始競賽答題。規定:必答題,每次只允許一個同學作答,在限定時間內同組同學可做補充,答對得20分,答錯不扣分;搶答題,誰先舉手誰先答題,每一組只一次機會,答對得10分,答錯扣10分。教師以競賽主持人的角色,邊監督答題,邊糾正錯誤,課堂輕松而愉快。對此,學生在閱讀中思考,在思考中強化記憶,學習興趣強烈,積極性高,最后評出這節課的優秀學習小組,給予表揚鼓勵,以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六、搞好課外活動,豐富歷史學習形式
在課外,我通過組織學生參觀歷史古跡,訪問英雄人物,舉辦一些歷史故事會、演講賽,組織課外興趣小組,學寫歷史小論文等形式,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此外,在歷史教學中,我還指導學生繪制歷史大事年表、知識系列表、對比表,豐富學生歷史學習的形式。具體步驟可分為三步:第一步,教師設計,填表,由學生抄錄;第二步,由教師設計表格,讓學生填寫內容,而后教師加以檢批;第三步,完全由學生設計、填寫,由教師加以檢批。在反復訓練過程中,學生積極性得以充分發揮,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利用歷史活動課,提高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歷史講的是已經發生的事情,所以歷史活動課更需要學生收集大量的史實資料,比如專題講座、歷史故事、演講會、主題會、歷史影評、歷史人物的評析、學史心得和歷史小論文的撰寫等,與說寫有極大關系的活動課。這類活動要求學生能夠通過多種途徑查找資料、收集資料,并結合自己的認識,思考、編寫材料,向師生進行展示,以此培養學生收集歷史信息,分析思考得出結論以及文字表達、創新思維的能力。如我在上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活動課二編寫歷史小故事》的活動課時,學生都積極地查尋資料,并進行精心地篩選,選擇自己喜歡并適合自己的資料,圍繞主題編寫。很多學生編寫的故事生動、有趣,而且觀點明確,體現了史論統一的思想,在活動中,既提高了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創新能力。
二、利用歷史活動課,培養學生的藝術欣賞力和高尚情操
歷史課義不容辭地擔負著國際主義、愛國主義、傳統道德的教育。歷史活動課同樣具有這一功能,比如,歷史字畫欣賞,歷史圖片、歷史歌舞、戲曲、觀看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參觀歷史博物館、紀念館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考察歷史遺址和鑒賞歷史文物等這一類的活動課,涉及許多傳統文化和美德,具有很強的直觀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收集、收藏、欣賞活動,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培養學生對歷史的認同感,加強美育教育,弘揚民族傳統,增強學生特長愛好,培養對藝術的欣賞力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比如在欣賞《清明上河圖》時,要求學生在欣賞的同時,能為畫面配上文字說明,從而在圖與文的轉換過程中,加深了學生對歷史知識的了解,培養了學生從歷史繪畫作品中尋找歷史信息的能力,提高了學生對歷史繪畫作品的欣賞水平,發展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豐富了學生的歷史想象能力,展示了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和活躍的內心世界。
三、利用歷史活動課,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學生通過學習自己動手,提高了操作能力,初步掌握學習歷史的操作技能,同時可以培養一些良好的品質。歷史學科活動中可以讓學生動手的很多,如繪制歷史地圖,設計歷史知識示意圖,制作竹木簡、錢幣、兵器、農具等,編輯歷史小報,制作歷史幻燈片等,這類活動課在制作展示的同時,還要求學生加以考證說明。這樣,可以讓學生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體驗歷史,從而,培養了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提高了審美情趣。比如我在復習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時,針對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政權更替頻繁這一特點,讓學生采取多種多樣的方式繪出政權更替示意圖。我在復習英、俄、法、美、日、德等大國歷史時,讓學生嘗試利用年代尺,按照時間順序描述各國歷史上發生的大事,包括事件發生的時間、人物、原因、經過、結果、影響以及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系等。這樣年代尺就像一條金線,各個時間點發生的大事就像顆顆珍珠,一條色彩斑斕的項鏈展現在學生面前,真正做到了復習歷史時由點到線再到面,使歷史知識更加簡潔、清晰,形成了完整的知識體系。
四、利用歷史活動課,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
青少年都有爭先恐后、不甘落后的心理,因此,在活動中,我抓住了學生的這一心理,采用獎勵機制,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比如世界近代史講完后,正好是星期五,放學時我告訴學生,下星期我們準備舉行一次歷史故事會,主要圍繞世界近代史上的重要歷史人物(但丁、達?芬奇、莎士比亞、哥倫布、華盛頓、林肯、拿破侖、章西女王、伏爾泰、牛頓、愛迪生等)來講,每人任選一個來講,雙休日做好充分的準備。故事會上,學生們熱情高昂、氣氛活躍,而且效率極高,就連平時不愛發言的同學,也被其他同學的情緒感染,主動參與到其中,與平時判若兩人。通過這次活動,加深了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鞏固,原來蒼白的歷史人物變得豐滿起來,同時也開闊了學生的視野。
五、利用歷史活動課,培養學生的社會交際能力
學生每天在學校學習,與外界的接觸不多,可以說社交能力極其有限,而歷史活動課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接觸社會、走進他人的機會。比如在社會調查與訪談這一類活動課中,學生走出課堂,深入家庭、社會,活動空間非常廣闊,通過問卷調查、采訪歷史見證人、收集有關史料等方式,撰寫調查報告。通過接觸社會,進行調查、訪問,增長知識和社會交際能力。它可以使歷史知識形象化、感性化,并能把學到的歷史知識和社會實踐應用結合,開闊學生視野,了解社會,培養學生各種優秀品德。
所謂歷史活動探究課,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按照教學內容和進度,以課堂為基本陣地,以學生的主體活動為基本特點,讓學生通過自主活動、自主探討、自主實踐,在歷史情境中、活動中去體驗歷史的一種新的課堂教學形式。歷史活動課是在新課程改革中出現的,是新課程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初中歷史教學改革具有重要意義。據了解,目前初中歷史活動探究課的教學還存在以下幾個問題:許多學校和初中歷史教師對歷史活動探究課不夠重視,對活動課教學內容進行“冷處理”,直接跳過不講,有的將歷史活動探究課當作課外活動,讓學生自己活動去;初中歷史課課時少,如福建省晉江市英林中學初中歷史課按省綱要求編排每周只有2個課時,影響了活動課的開展;一些歷史教師不知道活動探究課是什么形式的課,更不知道活動課如何組織,使活動課不能有效開展;初中歷史活動探究課類型較多,有研討交流類、演講表演類、訪談調研類等,操作、實踐起來具有一定挑戰性。
二、初中開展歷史活動探究課的意義
北師大版歷史教材每單元都設置了“學習與探究”課,這種活動探究課的設置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它是一種以學生為主角的具有一定實踐的課程,已被定性為“新課改”教學內容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增進師生互動、豐富課堂教學形式、拓展學生歷史知識、開闊視野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歷史活動探究課有利于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改變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形式;許多歷史活動探究課貼近生活、貼近學生,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初中歷史活動探究課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學習能力?;顒诱n可以讓學生找到良好的解決歷史問題的學習方法,善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討問題,交流學習心得;初中歷史活動探究課還對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探究歷史問題能力的提高有幫助。在活動課的探究過程中,會引發學生的思維沖突和自我反思,有助于激發他們新的靈感。
三、上好初中歷史活動探究課應遵循的原則
盡管初中歷史活動探究課具體的組織形式因不同教師、不同學校而異,但在學科課程占主導地位環境下的初中歷史活動探究課,也有一些共同遵循的原則。1.全體性活動探究的對象必須是全班學生,確保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到活動中來,展示自我。首先,應該選擇大眾化的題材與形式,比如調查采訪、演講歷史故事、編寫歷史小報、歷史知識競賽等這種大家都能接受的形式,使學生的整體興趣愛好、實踐能力都能得到充分展示。其次,還要考慮參與學生的特殊性,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長、興趣和能力素質都是不同的,達到全面滿足每一個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全體學生都能從不同角度和不同方式展示自我。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個人意愿,綜合各方面因素,編成幾個活動小組,使大家團結互助、奮發向上,鍛煉其團隊合作精神。2.實效性教師在上歷中活動課時還要考慮學生相應年齡階段的認識規律,活動必須由易到難,循序漸進,不能與實際脫離,使活動過程具有真正效果。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應當充分發揮學生的多種感官功能,體現學生對歷史專題知識的掌握程度,展示學生平時的學習方法?;顒诱n的教學不是只看課堂上的活躍表象,還要注意學生思維的活躍、情感的體驗,真正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3.開放性歷史活動課的場所和內容應該是開放的,活動的具體內容不應局限于課本,應當深化和拓寬,盡量為學生提供可供選擇的余地。只要能夠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且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就應該大膽采用。活動的地點不應該局限于教室,可以走向寬廣的社會生活領域,活動的時間也可以從課內向課外延伸。4.現實性今天是昨天的發展,其間含有繼承和發展的關系。所以探究歷史決不能脫離現實,必須與現實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如《圖說》在這方面做了很好的探討:不僅聯系了當今熱點,還組織討論“精神”在今天還有沒有提倡的價值,既培養了學生以古鑒今、認識現實的能力,也有助于加深他們對歷史學科價值的認識。5.趣味性興趣很重要,它是學習知識的向導,也是學習的動力,初中歷史活動探究課能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主要看教師能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F行的北師大版活動探究課在選擇題材內容上,以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為基本出發點,是比較符合其心理要求的。因此,我們在選擇活動形式時,應當考慮寓教于樂,根據學生愛模仿、好動、喜表演等諸多特點,創設力所能及的實踐活動,以更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
四、歷史活動探究課的步驟
根據以上幾個原則制定歷史活動探究課,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操作步驟:第一,使學生明確活動的目的。第二,師生商討,確定活動形式。歷史活動探究課的主要形式有:教師可以采用比如歷史故事講解、專題人物(事件)講座、評論歷史影視作品、評析歷史人物、撰寫歷史小論文等較為可操作的形式,來培養學生的寫作和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對歷史進行藝術加工,把它編成戲曲,也可以是歌舞、小品或相聲等,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高尚情操和愛好特長;通過學生自己動手、編輯報刊、繪制歷史地圖、制作幻燈片、古船模型和古建筑物等,或者編制歷史視頻、電腦軟件等,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綜合能力;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參觀紀念館和博物館,也可以采訪名人,去考察史跡和歷史旅游等,讓歷史活動課由校園走向社會,開闊學生的視野。第三,教師向學生介紹活動資源。第四,教師針對活動形式進行分組、分工,確定準備時間,使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做,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第五,在歷史活動課結束前,教師必須進行總結。先點評學生在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上的進步與收獲;再獎勵表揚出色表現者;最后針對活動課提出相應的改進建議。
五、初中歷史活動探究課的教法借鑒
1.課堂擂臺競賽法教師把全班分成若干組,每組可以選出一個代表,教師當主持人,和學生共同制定記分方式和比賽規則,按分數評出優秀選手,并頒發紀念品或獎狀以次鼓勵,最后教師進行總結。如七年級上冊第25課《成語歷史故事競賽》可以采用這種方法。2.分類研究主題法教師讓每組選擇不同的主題,每組根據自己選擇的主題去研究,由組內代表人把研究成果總結成文,其他組的同學可以進行質疑,研究主題組進行解答,如果遇到解答不合理時,教師可以作補充或引導。如七年級下冊第9課《“貴姓何來”:中華諸姓的來歷》教師可用這種方法。3.動手制圖法活動課前,教師先確立一個共同的主題,布置全班學生去準備,分配各自的任務。作品須有圖片和解說稿兩部分,繪圖黑白、彩色、手工、電腦不限,這些活動在課前必須完成,并交給老師審核,教師從中選出8~10個較好作品在課上進行解說,并選出學生代表對作品進行評分,最后宣布評比結果,并讓得獎的學生上臺介紹經驗。此種方法特別適用于與地圖相關的歷史事件,如八年級上冊第16課《圖說》適合采用這種方法。4.專欄辦報評比法在文本體裁上,可有專題論文、社論、小知識,也可以是大事件、統計表、詩歌、圖片、歌曲等,甚至英文版也可以;在排版上,可以自由發揮,圖文并茂??傊?,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大,這也是追求個性的一種表現。這種方法適用的范圍很廣,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戰爭等均可,且不會受學校教學條件的制約。
總之,歷史活動探究課是新時代的要求,也是課改的新需要。身為教師,必須時刻加強自身學科專業素養,想方設法,創造出豐富多彩、喜聞樂見的教學活動形式、方法,讓初中歷史活動探究課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作者:闕冬妹 單位:福建省晉江市英林中學
參考文獻:
[1]黎信科.淺析如何上好初中歷史活動探究課[J].中學生導報(教學研究版),2013,(52).
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過:“播下一個行動,你將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獲一種命運?!敝袊逃胰~圣陶說過:“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培養良好的習慣?!绷晳T比聰明重要,當你去了解許許多多的成功者成功的原因時,你會發現習慣幾乎是成功的決定性因素。有些習慣是從小養成的,有些習慣是在后來的學習、工作中有意識地培養出來的。
今天我作為一名初中教師,培養對象是剛剛踏入初中校門的學生,他們大多是11、12歲的孩子。雖然y已進入中學,但實際上許多學生還處于小學與中學過渡的適應期,需要老師的幫助和指導,以盡快適應中學的學習。特別是從我校初一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看,學生大都是來自農村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家長忙于生計,有學可上是他們對孩子的主要要求,成績放在了相對次要的位置。所以就學習習慣而言,家庭的培養可以說基本沒有,就歷史這門學習而言,學生在小學時可能學習了一些零散的歷史知識,或從電影和電視里了解一些,進入初一,學生剛剛接觸歷史學科,他們在課前預習、課堂聽講、課后及時鞏固復習和獨立完成作業等方面都存在著問題,學生也不清楚初中歷史已是中考科目,分值高60分,可以說,根本不重視歷史,被動學習,不會學習學習效率低下的現象十分普遍。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摸索出一些幫助我們這種薄弱的學校的學生學習歷史習慣的養成的策略,具體做法是:
一、詳解歷史學科,養成接受歷史學科的習慣
對于初一學生而言,歷史是什么,他們沒有概念。我深入淺出的用昨天、今天、明天來闡述。告訴他們,昨天的是歷史,今天的是新聞,明天的還未知。因為昨天已經發生,不可更改,所以是真實的。歷史是過去的一切,歷史最大的特點即時間性。過去的一切包羅萬象,涉及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具體可歸納為政治、經濟、文化、外交、軍事等……同時可舉具體的事例,讓學生從更高的角度去感受歷史的豐富多彩。而且歷史都發生在幾十萬年前,很遙遠,告誡學生歷史是一門重要學科,大凡名人偉人無不對之情有獨鐘,它是為數不多的從初一一直開設到高三的科目,是初中必修課程,而且還是文科高考的主要科目,因此一定要把它學好?!扒笆虏煌笫轮畮煛薄扒败囍?,后車之鑒”;“以史為鑒,可以知得失?!睂W習歷史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昨天,認識今天,把握明天”。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培養我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使人終身受益。利用學生崇拜名人、崇拜英雄的心理,充分發揮歷史名人偉人的感染力以感染他們。為了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利用學生可能讀過的歷史“誰追日”、“誰開天辟地”、“誰嘗百草”第一神話故事,使課堂氣氛非?;钴S,縮小了學生對這一學科的陌生感,增進了學生學好歷史學科的信心。
二、培養學習興趣,養成熱愛歷史學科的習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校和教師要把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獲得學習的能力放在首位”。如何讓學生喜歡歷史,那就要看老師的素養了。紀連海只是一個普通的歷史教師,但他的歷史課人人愛上,為什么?這與紀老師的授課風格不無關系,他緊緊抓住了學生的心。所以作為歷史老師,要始終認識到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培養學生對歷史學科的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推動力。這就老師需要精心鉆研教材,力求每節課設計都能抓住學生的心,引起他們的思考,激起他們學習的興趣。在選取歷史事例說明問題時,可選取一些生動有趣的故事,或運用一句幽默的語言,或老師一個有趣的手勢,從而調動學生的情緒,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樂中學歷史?;蛟谥v述歷史故事時,老師要注意語言的生動性?;蛟谔釂枙r,設置一些有趣的吸引學生的問題。唯有注重課堂的趣味性,方可讓學生熱愛歷史學科,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歷史教學的質量。在教學中,老師可以充分利用紀錄片影視作品,歌曲音樂等 ;教師還可以聯系現實、貼近學生生活 教學中聯系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愛學、樂學,且學生學習時易于理解和接受。
三、指導學習方法,教會學生學會學習歷史學科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