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14 06:43:1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飼料加工工藝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動物園在顆粒飼料制作中出現了幾個問題,這引起了我們對顆粒飼料的關注。本文技術對顆粒飼料加工過程的一些意見,對原料接收、原料計量、原料清潔、原料輸送、粉碎、混合、調質、制粒、冷卻幾個環節做了分析和的闡述。
關鍵詞:顆粒飼料 加工
中圖分類號: G353 文獻標識碼: A
隨著飼料工業的發展,在現代畜牧養殖業中顆粒飼料已得到廣泛應用,我園也在搬遷到新園后根據具體需要購買了成套的飼料粉碎、混合設備以及顆粒機、冷卻器等。
眾所周知,顆粒飼料具有許多優點:①降低在喂飼過程中因飼料粉塵造成的浪費,減少飼喂環境污染;②縮短動物采食時間;并可避免動物挑食;③制粒工藝使飼料各組分的相對比例固定,可降低飼料分級,便于運輸,且飼喂方便;④殺滅致病菌,如沙門氏桿菌、大腸桿菌等;⑤制粒過程中的蒸汽加熱加濕以及環模壓輥擠壓作用使飼料組分熟化,增加適口性,提高消化率,利于動物消化吸收。
顆粒飼料的加工需要對飼料原料特性、動物營養需要特性、加工設備特性、及加工工藝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制作出好的顆粒飼料。
從飼料原料到生產出合格的顆粒飼料需要經過原料接收、原料計量、原料清潔、原料輸送、原料粉碎、粉料混合、混合料調制、混合料制粒、顆粒料冷卻幾個過程。
1.原料接收
要配置合格的顆粒飼料,購入合格的原料是第一關,只有原料合格,顆粒飼料才可能合格,否則后續工作都是枉然。原料接收時一定要按原料標準驗收,看原料的顆粒度、顏色、水分、含雜率等。不能接收發霉、變質原料;原料應符合本品種的大小和顏色,顆粒均勻;普通原料含雜率在1%以下,其中不能含有小石子、小鐵塊等雜質;原料水分需儲存時應在13%以下,冬季可以放寬到14%以下,秋天的新玉米水分在16%-18%也能通過粉碎機,但是成品料中其他原料水分要低,且成品料不能長時間儲存。
2.原料計量
根據設備的特性,混合料生產可以分為先粉碎后計量和先計量后粉碎兩種工序。我園的設備要求是先計量后粉碎。
無論那種工序,均要求原料計量時,嚴格按照配方進行,只有按照配方稱取原料才能保證產品營養價值合理。且用量大的原料采用量程大的稱,用量小的原料(如微量元素)需用感量小的稱,如果微量元素過量很容易對動物造成負面影響。
3.原料清潔
指原料進入粉碎機以前,需要進一步清除其中的各種雜質。通常用到的是,在投料口設置一個鐵絲網,以阻擋大塊飼料和雜質的進入,如大塊的豆粕、玉米芯、封包線等。然后將大塊豆粕敲碎再次放入投料口進行粉碎,將其他雜質扔掉。在進入粉碎機前還應設有磁選設備,清除原料中的鐵類物質。否則,一個小鐵塊進入粉碎機的粉碎倉后就會把篩片打個窟窿。
4.原料輸送
常用的輸送設備有螺旋輸送機、斗式提升機、傳送帶、氣力輸送機等。
螺旋輸送機適用于水平輸送、傾斜輸送、短距離垂直輸送,最常用的是水平螺旋輸送。斗式提升機適用于高度跨越大的垂直輸送,輸送能力的大小與斗的大小、斗的多少、電機轉速、提升的高度有關。傳送帶適用于水平和一定角度的傾斜輸送,傳送帶皮帶的表面需要有一定的粗糙度,一般是設置有逆向條紋以增加物料運輸中的摩擦力。傾斜輸送時,傾斜角度過大則輸送效率低。氣力輸送,是利用空氣的負壓將原料吸入,使用氣力輸送時要保持原料一定的流速,流速過大會把吸料管道堵死。
具體在我園現有設備中,從投料口到粉碎機用的是氣力輸送,使用時對于粉碎速度慢的物料,如麩皮,應該放慢流速防止堵住吸料管道口。從粉碎機到混合機用的是水平螺旋輸送,由于粉碎機和混合機是一體設備,在使用時要注意設備各個部分的配套性。如粉碎機粉碎DDGS速度快,要以水平螺旋的輸送能力來投料。在粉碎玉米時,要以粉碎機的粉碎能力來決定投料量,達到粉碎機滿負荷運轉即可。從顆粒機到冷卻倉用的是斗式提升機,使用時要注意顆粒機出料速度與提升機提升能力之間的配合。
5.原料粉碎
原料粉碎主要用到粉碎機,我園用的是錘片式粉碎機。此種粉碎機的粉碎粒度與所使用的篩片大小直接相關,另外錘片新舊、粉碎機轉速、原料特性均影響粉碎效果。一定的原料要粉碎到一定的粒度,可以通過選用適當孔徑的篩片來實現,還可以輔助調節錘片的組數、粉碎機轉速(有的設備可以調節轉速)實現預期效果。
6.混合
混合機可分為臥式和立式兩大類,目前飼料工業中使用的比較好的有臥式雙軸漿葉式混合機,此種混合機混合時間短、混合均勻度高。我園根據實際需要使用的是立式,0.5噸的混合機。
混合機使用時要根據設備特性或實驗測定結果,確定最佳混合時間,混合時間太短或太長都影響混合效果。
7.調質
調質是粉料制粒前用高溫、高壓蒸汽,達到物料軟化、熟化、殺滅病原菌的目的,使物料便于制粒,并提高消化率。
我園先用設備缺少此工序段,通過將粉料人工添加一定量的水達到可制粒的目的。添水量一般控制在2%左右。針對于人工添水手工難以攪拌均勻的問題,準備在混合機安裝噴水設備,此預案正在審理準備中。
8.制粒
制粒機壓模的??讻Q定著顆粒的粗細,粉料的粉碎粒度、原料水分與添加油的水平、壓模壓輥間隙、調質時間、調質溫度和壓力均影響制粒效果。
在我園使用中遇到了顆粒成型不好,顆粒軟、表面不光滑和壓模壓輥磨損嚴重的問題。在解決過程中,我們更換了粉碎機篩片,換成了2.0mm的篩片;更換了已用舊的錘片;更換了新的壓模、壓輥;變換了飼料配方;控制制粒前添水量。經過這些調整使顆粒效果比以前有很大改觀。
制粒中需注意:食草類動物可以使用粒徑6.0mm的顆粒,雉雞類動物需要使用粒徑
9.冷卻
制粒后經過一定時間的冷卻,可以使顆粒料溫度降低,降低水分,延長產品儲存期。有研究表明,小風量(風門關至三分之一)緩慢冷卻(冷卻時間20分鐘)比大風量(風門全開)快速冷卻(冷卻時間為3分鐘)顆粒硬度大,后者顆粒表面裂紋增加。
1顆粒飼料成型機理與影響因素概述
制粒成型是飼料成型技術之一,是飼料加工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所獲得的顆粒料產品相對于粉料有很大的優越性:經過制粒后產品減少了分級現象,改善了動物的挑食情況,避免了飼料的過度浪費,同時也減少了由于粉塵多而引起的對動物飲水及環境的污染;另外,飼料原料通過調質、制粒等熱加工過程能夠殺滅部分有害微生物,使產品衛生質量得到保證,還可以鈍化飼料中抗營養因子以保證其營養價值,同時熱處理能提高飼料淀粉糊化度、使蛋白質變性,從而提高動物適口性,提高飼料利用率和生產性能[1-3]。
1.1顆粒飼料成型機理與過程簡述
飼料制粒成型的眾多技術中,應用較為普遍的為旋轉擠壓制粒成型即環模-壓輥方式(見圖1)。顆粒成型過程,主要建立在原料粉粒體間存在間隙的基礎上。粉料在水分、溫度、摩擦力、擠壓力等綜合因素的作用下,粉粒體空隙不斷縮?。欢谶@一過程中,某些營養成分如蛋白質或淀粉在水熱條件下發生特定理化變化從而產生粘結效果,共同作用下使物料形成具有一定密度和強度的顆粒。制粒機工作時根據粉料受擠壓的不同狀態,一般可以分為供料區、變形壓緊區和擠壓成型區[4]。調質后的粉體物料由送料機構添加到環模和壓輥之間,在環模轉動帶來的離心力的影響下緊貼在環模內壁上;隨著環模、壓輥的相對旋轉,依靠物料、環模、壓輥之間的摩擦作用,物料進入變形壓緊區,粉粒體之間產生相對位移,而隨著擠壓力的逐漸增大,粉粒體間空隙逐步減小使物料產生不可逆的變形;在擠壓成型區內,由于環模壓輥之間的間隙大幅度降低,隨之產生的擠壓力急劇增大,粉粒體之間的接觸表面積增大,伴隨相應的水熱作用,粉粒體間產生較好的粘結作用,并被壓入??祝粩D入環模??椎奈锪袭a生彈性、塑性變形等組合變形,并繼續受到擠壓作用從??淄舛藬D出成型。
1.2顆粒飼料成型質量評價與影響因素
好的顆粒成型質量能減少飼料的粉化,防止動物挑食和飼料的浪費,提高生產性能。現行行業標準中,一般通過顆粒飼料外觀、含粉率、耐久度、硬度、淀粉糊化度、沉浮性等指標衡量顆粒飼料的加工質量[4]。如顆粒飼料投喂前的含粉率直接影響顆粒飼料本身的優勢的發揮,若含粉率過高則會大幅度降低飼料的利用效率。顆粒水產飼料含粉率過高還會造成水質的污染[6]。而顆粒的粉化率若過高則會導致顆粒飼料產品未經送達用戶就損失部分營養,無疑是對飼料營養全面性、產品經濟性的極大損害[7-8]。在顆粒飼料加工過程中,影響顆粒成型質量的因素主要分為加工工藝參數(包括調質工藝)和原料特性參數,國內外大量的學者針對這兩個方面進行了豐富的研究。林云鑒等研究了調質工藝的改善對鵪鶉料制粒效果的影響,發現顆粒飼料質量得到明顯改善,含粉率減小了12.5%[9]。同時研究顯示若調質時間過短,由于粉料之間不能充分吸收蒸汽,會使顆粒飼料的硬度降低,含粉率升高。若調質的蒸汽壓力過小,隨之產生的蒸汽含水高,不能使粉料充分糊化,最終影響到顆粒飼料的硬度,而含粉率亦會升高。S.E.CUTLIP等研究發現,高壓調質(552kPa)相對于低壓調質(138kPa)對基于玉米-大豆型日糧配方所生產的顆粒的耐久度并無顯著性影響。而其后續研究發現對于提高顆粒質量,蒸汽調質中的溫度變化所產生的影響程度要遠遠顯著于蒸汽壓力變化所產生的影響[10]。在制粒工藝中,環模及其相關工作參數也是影響制粒性能的重要因素。當喂料量不變時,提高環模速度,顆粒擠出??椎乃俣炔蛔?,擠壓時間不變,而顆粒從擠壓點到切刀運動時間減少,離心力增加。這一工藝參數的調整使顆粒更短,從而使含粉率增加[11]。而R.LWE等研究發現,隨著環??组L度的增加,物料在??變韧A舻臅r間越長,增加了其通過??椎哪Σ亮?,提高了飼料顆粒之間互相粘結的可能性,使得顆粒飼料的硬度、強度增加,含粉率則降低[12]。MILADINOVIC.D等使用??字睆较嗤?3.5mm)但厚度更大的環模(由50mm增加到60mm)進行實驗,結果顯示這一措施的確可以提升顆粒飼料的耐久度值[13],證實了R.LWE等的研究結論。由此可見,影響顆粒飼料制粒質量的因素很多,而除加工工藝參數、設備結構特點之外,飼料的原料組成也是主要影響因素之一[14]。N.P.BUCHANAN等研究報道,當在玉米-大豆型肉雞日糧配方中以50g/kg的添加量將玉米替代為大豆蛋白或纖維素時[15],顆粒質量有顯著提升,其原因或為添加纖維素使得其吸水性能改善而提升了顆粒質量。而O.ZIMONJA等發現相對于小麥,添加燕麥后所制顆粒的耐久度有很明顯的提高,并具有更高的抗破壞強度。這一現象或因為采用燕麥的飼料配方中含有更高含量的糊化淀粉[16]。而于翠平等國內學者發現,谷物含量的變化顆粒飼料成品含水量有重要影響,谷物含量越高,制粒前后的水分含量差異越小,并且谷物含量的高低影響顆粒飼料的硬度;而添加2%~3%的油脂的顆粒飼料與不添加油脂的顆粒飼料相比,其硬度沒有明顯的變化[17]。耐久度(PelletDurabilityIndex)作為衡量顆粒飼料產品在貯藏、運輸與使用過程中抵抗外力作用能力的指標,一直是顆粒飼料成型質量的重要考察標準。ISRAELSEN.M等人使用甜菜根、大麥、葵花籽粕等不同原料替代原配方中的谷物和棉籽粉,發現某些特定成分的添加對顆粒飼料成型質量有顯著的影響(見表1):如添加10%的甘蔗或甜菜根糖漿時,顆粒含粉率和產能有明顯的提升;而相對于大豆粕和油菜籽粕,含棉籽粕的配方所生產的顆粒具有更好的耐久度指標(分別為94.5%、91.2%和97.2%)[18]。由上文論述可知,從宏觀可控的角度看,可以主要從配方成分與種類和加工參數兩方面入手,對顆粒飼料成型質量加以控制。
2質量預測方法概述及其在顆粒飼料成型質量預測領域中的應用進展
2.1質量預測方法概述
預測控制,亦稱模型預測控制(ModelPredictiveControl),是一種基于模型的控制技術。模型預測控制表述的是使用顯示過程模型來控制和觀測對象或過程未來行為的一類方法或手段[19]。一般意義而言,預測控制算法由模型預測、滾動優化和反饋校正乃至實際使用這幾部分組成。整體上講,預測控制綜合利用歷史信息和模型信息,對目標函數和結構不斷進行滾動優化,并根據實際測得的對象特性輸出修正或補償預測模型。質量預測方法是指在各種加工領域中,使用一定的模型與技術將加工前可調整、控制或監測的參數如加工過程參數、配方特點或加工對象的特性等與加工后的產品質量進行聯系,利用不同模型、方法結構特點等對這一聯系進行描述和構建,從而可以在實際生產前對產品質量獲得一定程度的估計,進而在實際生產前有針對性的調整各項參數,達到獲得更好的產品質量的目的。以飼料行業為例,對其生產工藝研究發現顆粒飼料的生產是一個復雜的過程,產品的最終質量受原料品質和各個環節的加工參數的影響,在生產過程中,往往需要操作者根據自身的經驗對各操作參數進行不斷的調節來實現對產品品質的有效控制,而當原料批次或品質發生變化時,操作者往往需要重新摸索規律以保證產品品質的水平和一致性,這一調整過程往往伴隨著成本的大幅上升。而質量預測方法則可以在實際生產加工前對現行參數下所生產的產品質量做出具有一定可信度的預測,從而對相關過程進行調整,可以相當程度地降低生產成本。
2.2不同模型與方法
在顆粒飼料成型質量預測領域的研究進展國內外有關顆粒或材料成型質量的預測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質壓塊/粒成型、冶金、橡膠等聚合材料成型加工等領域,而針對顆粒飼料的預測研究成果有待進一步發展。由于加工過程、加工材料的相似性,生物質領域中以提高儲存能力、燃燒效率為目的所進行的壓塊、制粒過程與飼料制粒成型有很多的共通之處。在生物質顆粒質量預測方面,段宇等使用以統計學習理論為基礎建立的支持向量機模型對生物質壓縮成型質量進行了預測。研究針對樣本量有限等情況,使用支持向量機模型中的LS-SVM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機算法,以等式約束代替標準算法的不等式約束,即將二次規劃問題轉化為線性方程組求解,降低了計算的復雜性并提高了求解速度。模型以物料含水率、成型壓力為預測模型的輸入,以成型產品的密度和壓縮比為輸出,并將遺傳算法嵌入到LS-SVM模型中對結構參數進行尋優。選取鋸末為原材料進行了實際生產試驗獲得26組數據,并對模型進行訓練和驗證結果見表2。各實驗組針對兩項輸出值的相對誤差均小于5%[20],而實驗值與模型估計值的線性回歸分析也可以證明支持向量機模型可以取得較好的模擬效果。國外相關學者則更多使用經典數學建模方法針對成型顆粒的成分、熱值等質量指標進行了預測。GILLESPIE.G.D等使用近紅外光譜法結合偏最小二乘法在生物質顆粒混合物質量預測領域進行了應用。針對草本、木本等生物質原料,建立了預測水分、碳含量、灰分含量及總熱值的模型,其交叉驗證的均方根誤差分別達到0.73%、2.74%、0.62%及0.4MJ/kg,在以實際值與預測值為橫縱坐標的比較圖中(如圖2)可以發現,所建立的模型的相關系數分別達到0.85、0.78、0.82、0.94。預測結果說明近紅外光譜結合數學方法具有預測生物質顆粒質量的潛力[21]。針對生物質顆粒質量關鍵參數如熱值(HigherHeatValue)、機械耐久性(MechanicalDurability)的實時預測可以幫助使用者建立更有效率的產能系統。由此GILLESPIE.G.D等利用多元線性回歸方法建立了針對熱值和機械耐久性的預測系統。研究采用了包括松針、蘆葦草、牛毛草等生物質原料生產顆粒,而所建立的多元線性回歸預測系統針熱值、機械耐久性的預測決定系數分別可以達到0.99和0.94,預測誤差則分別為0.08MJ/kg和0.49%,綜合不同樣品組的真實值與預測值的相關關系及相關評價指標(見圖3),可說明這一預測系統的應用是可行并有效的[22]。而針對顆粒飼料成型質量,國內相關學者王紅英等利用數學軟件MATLAB中的NeuralNetworkToolbox模塊建立了基于BP神經網絡算法的乳豬料顆粒質量的預測模型。模型以包括粉碎粒度、淀粉糊化度和膨化度的原料特性參數和包括喂料速度、調質溫度、制粒機電流等在內的加工過程參數作為輸入,而根據乳豬料特性選取顆粒淀粉糊化度和最終產品水分作為考察顆粒質量的指標。模型以SIGMOID函數為響應函數,并以Levenberg-Marquardt算法為網絡結構算法進行預測,通過對網絡權值wij和閾值α的不斷修正,使誤差函數E沿負梯度方向下降,網絡經過16步運算達到預設的平均方差(MeanSquaredError)精度。隨后作者以在某企業實地采集的基于不同乳豬料配方的48組生產數據對網絡進行了訓練和檢驗,預測結果如表3,結果顯示相對誤差絕對值皆低于5%。當使用POSTREG函數對顆粒產品淀粉糊化度、水分的預測值和真實值做回歸分析時,可以發現兩個指標的預測值和真實值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99985和0.97603,說明預測值與真實值相關性較好,本研究實現的BP網絡能夠對其進行準確預測[23]。
3一種基于專家數據庫的顆粒飼料質量預測模型
飼料原料是飼料顆粒成型、配方營養價值實現的基礎,而不同原料的不同特性對產品最終的顆粒成型特性有著巨大的影響[26-27]。應根據原料的制粒特性,采用相應的制粒條件,才能更好地保證顆粒的成型質量。國內外相關學者從不同飼用原料特性角度出發,經過大量的實地調研與總結提煉,建立了基于實際操作者經驗及評價的原料制粒特性專家數據庫模型。研究將原材料按不同屬性進行分類如谷物、油籽及副產物等,并針對實際應用需要設置并建立了制粒品質系數(PhysicalQualityofPellets/Pressqualityfactor)、制粒能力系數(PelletingCapacityofthePelletPress/Presscapacityfactor)和環模磨損系數(WearoftheDie/Abrasivenessfactor)三項系數,以衡量顆粒飼料制粒成型效果。這一專家數據庫對這三項系數采取0~10分打分制。其中,制粒品質系數考量原材料對顆粒成型質量的貢獻程度,反映這一原材料成型的難易,評分越高說明其利于生產出優良質量的顆粒;制粒能力系數則主要針對生產過程中制粒機及相關系統的能耗、生產率等指標,數值越高說明這一原材料對制粒生產過程會帶來更積極的影響;環模磨損系數則主要評價原材料的使用對環模損耗程度的影響,數值越高說明這一材料的使用對環模的磨損程度越劇烈,則環模在壓制該種原料時的使用壽命越短。本文根據這一預測思路,整合總結了國內外各文獻資料中有關這一專家數據庫內容資料(見表5)。由此,當相關從業者在調整配方選擇原材料時,欲預測新配方所制顆粒成型質量和生產過程相關情況,本文資料可以提供理論依據和參考。
4結語
關鍵詞:高職;飼料與動物營養;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2013)11-0006-02
2011年,我院飼料與動物營養專業被教育部、財政部列為高等職業學校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的重點建設專業。立項以來,專業建設與教學改革不斷推進,但仍然存在課程體系設置與生產實際對接不完善的問題。創新專業課程體系,適應就業市場需求,是滿足現代飼料產業和飼料與動物營養專業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
高職飼料與動物營養專業就業現狀
江蘇省人才需求現狀 近年來,我國飼料工業已成為農業經濟中市場化特征比較明顯的支柱產業,生產方式不斷向專門化、標準化、法制化、無污染、無公害的生產方向發展,飼料行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飼料與動物營養專業畢業生需求量不斷上升。據統計,江蘇省飼料工業2010年總產量達到687.3萬噸,居全國第8位,比上年增長7.7%,實現飼料工業總產值275.1億元,比上年增長10.6%。2010年全省共有飼料生產企業817家,持有配合飼料、濃縮飼料、精料補充料等生產許可證925個??焖侔l展的飼料工業增加了社會對飼料與動物營養專業人才的需求量。江蘇畜牧獸醫職業技術學院2011屆畢業生校內人才市場反饋,483家用人單位需要各類專業的畢業生1 509人,其中109個單位需要飼料與動物營養專業人才,需求量為179人,在全院各專業中排名第三,占11.86%(見圖1),而2011屆我院飼料與動物營養專業畢業生88人,供需比為1∶2.03。
畢業生就業現狀分析 通過對近3年飼料與動物營養專業152名畢業生的跟蹤調研發現,該專業就業的主要崗位是飼料銷售、技術服務和飼料化驗員(見表1)。從表1 可以看出,17%左右的學生轉行進入與飼料行業無關的崗位;在與行業相關的崗位中,飼料銷售、技術服務、化驗員3個崗位分布比例較大,而中央控制室操作工的從業人員僅占2.63%,不能滿足目前飼料企業生產與管理的基本需求。從就業現狀調研結果看,飼料配方師和中央控制室操作工的就業比例較低,分析其原因為:飼料配方師的從業人員一般都是研究生或本科生,高職院校的畢業生一般是從事飼料生產、飼料檢測、飼料銷售與技術服務等一線工作,只有極少部分優秀畢業生幾年后通過崗位升遷成為飼料配方師;中央控制室操作工的市場需求量較大,江蘇省行業規定每個飼料企業至少配備2名中央控制室操作工,江蘇省飼料工業協會每年舉辦3~4期中控工培訓班來滿足企業需求,高職飼料與動物營養專業課程體系沒有相關課程支撐該工種的技能學習。
飼料與動物營養專業課程體系現狀分析
分析我院及27所省內外同類專業的課程體系,可以發現,該專業的課程設置和開發始終以教育界為主導,行業企業的參與度不夠。課程模式沒有完全擺脫學科系統化的范型。課程設計開發者對教育和學科體系較熟悉,比較善于從學科的角度去了解技術發展的趨勢,而不善于從職業的角度去分析課程設置與崗位技能的吻合度,課程改革與教學內容的更新滯后于需求發展。具體表現如下:
未完全擺脫學科課程體系 高職教育培養的是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因而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應瞄準市場、面向行業、緊貼基層生產服務第一線,圍繞行業辦專業,圍繞市場辦教育。飼料與動物營養專業課程體系雖然依據高職教育目標進行了相應的課程與內容整合,與本科的學科課程體系有較大的區別,但仍未完全擺脫學科課程體系的陰影。如《動物營養》、《配合飼料》、《飼料加工工藝》課程分別沿襲了本科課程《動物營養學》、《配合飼料學》、《飼料加工工藝學》。另外,在課程體系設置上,仍體現了過分強調知識體系完整性的現象,如部分院校仍然在飼料與動物營養專業中開設《有機化學》等課程。因此,需根據高職教育目標對課程體系進行調整,以利于培養既有別于本科生又與中專生有所區別的高素質技能人才。
課程體系設置未完全考慮飼料行業現有職業工種的需求 目前,飼料行業職業工種主要有飼料檢驗化驗員、飼料廠中央控制室操作工、飼料粉碎制粒工、飼料銷售員。但根據多數學校的課程體系設置,大部分學生在畢業時只持有飼料檢驗化驗員證,而持有飼料廠中央控制室操作工、飼料粉碎制粒工上崗證的學生很少,尤其是需求量較大的中央控制室操作工。由于目前飼料行業的發展已要求部分崗位實行持證上崗制度,因而在課程設置上要增加與就業崗位相關的課程。
教學內容更新跟不上行業發展與就業需求 以江蘇地區配合飼料生產與銷售為例。以前主要是生產銷售畜禽用飼料,最近幾年來水產飼料迅速發展,但在本專業課程體系上對水產動物營養與飼料、水產動物生產與疾病防治相關的課程跟進不夠。絕大部分學校依然是按照豬、禽、草食動物、經濟動物的老一套模式設置課程。另外,根據對本校飼料與動物營養專業畢業生就業崗位的分析,其中飼料銷售是主要的就業方向。但根據對大部分學校課程體系的了解,幾乎所有的學校只是通過設置《飼料營銷》這門課程來解決學生對營銷職業知識與能力的需求,而忽視了客戶關系管理、市場訴怨處理等相關能力的培養。
飼料與動物營養專業課程體系改革思路
結合江蘇省飼料工業現狀、飼料與動物營養專業就業現狀及該專業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分析,確定飼料與動物營養專業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改革思路如下:
適應形勢,優化創新課程體系 以江蘇省部分飼料企業的調查分析為基礎,優化和創新飼料與動物營養專業課程體系,以就業為導向,歸納為三大核心崗位、29個典型工作任務(見表2)。按典型工作任務必須掌握的關鍵技能進行課程設置與修訂,將相關專業基礎課進行整合,專業課設置以畢業生就業崗位需求為標準。根據江蘇省飼料行業的實際需要,增加《電工基礎》、《飼料加工設備使用與維護技術》、《動物疫病防控技術》、《水產動物養殖與疾病防治》等專業課程。
突出特色,以農為主,工農結合 飼料與動物營養專業的學生就業總體分為兩個方向:一是以飼料加工工藝、飼料機械使用與維護為主的工科崗位;二是以飼料生產與檢測、飼料銷售與應用為主的農科崗位。目前,該專業的辦學主體仍以農業院校為主,師資也以農業類為主,導致該專業畢業生就業只能以農科崗位為主。結合江蘇省飼料行業的要求,在進行課程體系改革時增加粉碎機的操作與維護、配料系統參數調整、混合機的操作與維護、配合飼料設備運行狀態的判斷等教學內容,學生畢業前既可以參加飼料檢驗化驗員的考核,也可以參加飼料廠中央控制室操作工的鑒定,為學生在工科崗位就業奠定一定的基礎。
注重實踐,以培養技術技能為主線 根據江蘇省飼料行業與養殖業發展的實際狀況以及飼料專業畢業生就業崗位和崗位關鍵技能所需要的知識、能力和素質進行教學內容改革,主要強調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和實用性,邀請行業企業人員與專業教師共同研討并制定課程標準,按生產流程和崗位工作任務重構教學內容。積極探索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校企組合新模式,將課堂搬到飼料企業,進行現場教學。加強和推進頂崗實習力度,使校內生產性實訓、校外頂崗實習比例逐步加大,培養學生的技術技能。
參考文獻:
[1]劉慶華,聶芙蓉.高職教育飼料與動物營養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改革與實踐研究[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1(1):90-92.
[2]李夢云,劉慶華,郭金玲,等.特色高職飼料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與課程體系的改革探索[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0(5):89-90.
[3]陳翠玲,陳曉華,孫志敏.動物營養與飼料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及課程體系的構建[J].職業技術,2008,10(98):26.
[4]劉珍,張彩云,張慧茹,等.動物營養與飼料工程方向人才培養模式及課程體系的構建[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9(27):153-155.
要想實現畜牧生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首先就要保證畜牧業可以實現可持續發展。因此在研究我國畜牧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對策時,探索如何促進畜牧業的長遠發展顯得非常有必要。在此圍繞畜牧養殖的技術方法提出了幾種促進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建議,具體如下所示:
1.1調控營養,緩解畜禽糞尿對環境的污染
1)平衡日糧營養。營養調控即對動物營養系統(包括動物-環境系統)的調控。常見的調控技術包括:日糧營養平衡調控技術(可控制氮、磷的污染等);使用調控劑對消化道和組織代謝層次進行的調控技術;具有營養調控功能的配套營養管理技術(如抗應激調控)等。2)利用特殊調控劑。根據飼料安全的基本要求,遵循合理營養、環境友好的原則,使用無公害飼料添加劑,設計飼料配方,采用先進的加工工藝,以提高飼料利用率,降低環境污染。為保障食品安全和人類健康,嚴格控制或禁止各種抗生素的使用,禁止添加違禁藥物和添加劑。3)改進飼養方式。改進傳統飼養方式,采用階段飼養和公母分養,可避免日糧養分浪費及環境污染。階段飼養可滿足動物不同生長階段的不同營養需要,避免出現營養過?;虿蛔?。不同性別畜禽的營養需要量不同,公母分開飼養可針對不同的營養需要進行日糧配制,可大大提高飼料養分利用率,減少飼料浪費和對環境的污染。4)改進飼料加工工藝。飼料加工工藝,諸如粉碎、混合、制粒及膨化等,影響畜禽對飼料養分的利用率。研究表明,粉碎可增加飼料與消化液的接觸面積,提高飼料營養物質利用率;制粒、膨化等處理后,可使飼料中蛋白質、脂肪和淀粉變性,有利于提高其消化率。
1.2重視改善動物福利,促進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
動物福利是指飼養動物與環境協調一致的精神和生理完全健康的狀態。動物福利包括生理福利、環境福利、衛生福利、行為福利、心理福利,即使動物免受饑渴之苦,免受痛苦、傷害和疾病困擾,免受恐懼和不安,免受身體熱度不適之苦,有自然行為的自由,為動物提供足夠的空間、適當的設施以及與同類動物伙伴在一起,使動物能夠自由表達正常的習性。動物福利也如近年來強調環保與衛生檢疫的“綠色壁壘”一樣,被稱為“道德壁壘”,這就要求我國現有的畜禽生產方式和動物保健觀念都必須向國際標準靠攏。不斷改善畜禽的飼養方式和生存環境,保證畜禽基本的生存福利,使“動物福利”和“動物衛生”觀念貫穿在整個養殖過程中,從而提高動物自身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這樣就可以減少動物發病,更好地保護和利用動物,動物產品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占據主動地位,打破國外貿易壁壘。
1.3采用清潔生產技術,促進畜牧業可持續發展
畜牧業清潔生產是農業清潔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按可持續發展的觀點,把清潔生產的觀點引入畜牧生產中,對畜牧生產實行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控制,以減少廢物和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促進畜牧業的生產、消費與環境相容,降低整個畜牧生產活動對人類和環境的危害,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和諧發展。1)產前控制。畜牧場的合理規劃、適度規模是防治畜禽廢物污染的重要途徑。小規模分散飼養不僅不利于提高經濟效益,而且還會擴大污染面,使污染難以治理。但規模過大也會影響畜禽生產,且給環境帶來過大負擔,降低環境質量,所以要嚴格控制單位面積的畜禽飼養量。一般認為,畜牧生產點畜禽飼養量不應超出:奶牛200頭,肉牛1000頭,肉豬5000頭,蛋雞7000羽。2)產中控制。節約用水,減少污染物排放;改善飼料結構,提高畜禽飼料利用率,降低環境污染;培育優良品種,科學飼養,科學配料,應用無公害添加劑和高新技術改變飼料品質;采用先進的飼料加工技術,如生物制劑處理技術、飼料顆粒化、飼料熱噴技術等,可提高畜禽飼料利用率,尤其是氮的利用率,降低畜禽排泄物中氮的含量及惡臭味。3)產后控制。主要是畜禽固體廢物的處理。畜禽廢物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所以對畜禽固體廢物的處理,不僅是要達到治理污染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要實現畜禽廢物的資源化。
1.4畜禽糞尿處理的生態工程技術
1)減量化。在畜禽養殖過程中通過干濕分離、雨污分離、飲污分離等技術手段減少廢棄物的產生,降低治理成本。如豬的飼養過程采用“改自來水沖圈為無水打掃,改滴供水為自動乳嘴式飲水,改稀料為于濕料飼喂,推廣良種縮短飼養周期”等技術措施可減少糞尿排泄。2)無害化。將廢棄物進行無害化處理,控制環境污染。通常的做法是首先將糞便干濕分離,干糞經堆積自然發酵后用作肥料,污水經蓄糞池沉淀后,做到達標排放。3)資源化。通過制作有機肥、再生飼料等綜合利用途徑,減少污染物排放,如養殖場可建設沼氣池和有機復合肥料廠或再生飼料廠,變廢為寶。4)生態化。將養殖業與種植業、水產業、林業等有機結合,推廣“雞-豬-沼-菜”等生態養殖模式,減少化肥使用量,積極發展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促進養殖業生產和農業生產生態化。
2促進我國畜牧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對策建議
2.1積極轉變思想觀念,正確認識畜牧生態經濟的作用
畜牧生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建立在畜牧業的生產過程中,而影響畜牧業生產的直接人員就是基層的畜牧養殖人員。因此只有使基層畜牧養殖人員都充分認識到生態經濟的重要意義和其在促進畜牧業可持續發展中所起到的積極作用,才能全面實施和開展畜牧生態經濟發展。從國外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也可以看出,只有基層民眾認識并理解畜牧生態經濟發展理念,并給予積極配合,才可能實現良好的畜牧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1)加大宣傳力度。由于我國基層的畜牧養殖人員本身文化知識水平較低,對先進理念的認識不足,因此依靠基層畜牧養殖人員自己來轉變思想觀念較為困難。因此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加大宣傳力度,利用廣播、電視等媒體將畜牧生態經濟理念推廣到農村基層去,還要加大人力普及與推廣,使所有的基層民眾都能通過不同渠道了解到畜牧生態經濟發展的必然性和積極意義,使其從思想上轉變生產理念,為畜牧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2)積極推廣生態消費。只要有市場需求,就會有相應的供給,反之亦然。為了能夠為畜牧生態經濟創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就必須要使消費者樹立一種良好的生態消費觀。也就是說,在消費過程中,消費者應當實施既滿足自身需要,又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危害的消費行為。只有每個消費者都注重生態消費,并將其付諸行動。為此,我們應該積極推廣生態消費,使每個人都樹立生態消費觀。這樣以來市場上對生態健康、綠色環保的畜牧產品需求量就會越來越大,畜牧生產者也就會更加注重產品的質量,而不是一味的只注重經濟利益。當消費者和畜牧生產企業都樹立了良好的生態理念之后,就會形成一個良好的生產、流通、消費鏈,實現了畜牧生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2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對于傳統畜牧養殖業來講,畜牧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理念無疑是一種全新的生產理念。若沒有政府的引導和支持,是很難快速順利開展下去的。因此我國必須要加大對畜牧生態經濟的宏觀調控、引導支持與保護監督力度,從政策和法律的角度來促進畜牧生態經濟的良性發展。1)制定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維持市場健康發展秩序。基于當前畜牧產品市場上還存在較多的問題,不利于畜牧生態經濟的發展。我們必須要從法律的角度加強管理,積極制定并完善與畜牧生態經濟發展相關的法律法規,頒布有利于畜牧生態經濟發展的政策,鼓勵畜牧養殖戶朝著生態生產的方向不斷發展。若當地經濟條件允許,政府還可以推出一些優惠鼓勵政策,以促進當地的畜牧生態經濟快速發展。2)加大經濟扶持力度。由于一些畜牧生態生產模式或生產技術在早期需要一定的資金投入,但基層畜牧養殖戶自己并沒有這個經濟實力,此時就需要政府給予一定的財政支持,如在畜產品加工廠、獸藥飼料生產加工廠等建設中給予足夠的經濟支持,減免財政稅收,使基層農民能夠度過畜牧生態生產建設體系發展的早期艱難階段。3)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畜牧生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需要政府的正確引導。這對于形成良好的多元化市場和健康的生態畜產品市場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只有在政府的宏觀引導下,使不同的畜牧生產企業圍繞其發展優勢不斷改進發展,形成一個產業較為集中的產業鏈,加強企業之間的相互合作,為當地的綠色畜牧循環經濟產業鏈形成打下良好基礎,從而建設出一個綠色生態的安全畜牧聚集區。
2.3加快技術體系建設,完善畜牧生態經濟發展的技術支撐體系
1)重視在畜禽新品種培育和飼料、養殖、加工等方面利用現代科學和方法。加強畜禽新品種培育及良種繁育技術,培育畜禽新品種,淘汰劣質種源,提高畜禽單產水平,減少維持消耗。不斷推廣和普及飼料配方技術,根據飼料資源的優勢和畜禽品種特點,選用消化率高、安全性高的飼料原料不斷提高畜牧產品加工及再加工技術及開發,改善和更新現有畜牧加工設備,改進畜牧產品加工工藝,減少畜產品加工環節的污染和對產品營養元素的影響。利用現代技術研究及利用現代微生物學技術研制高效微生態制劑,推廣使用低殘留獸用藥物,減少藥物污染對畜產品質量和畜產品生產環境的影響。2)推進畜牧集約化、規模化、標準化生產技術的研究與開發。以提高畜禽生產優質、高產、高效為目標,根據動物的生長、生理特點和生產技術要求,推行規范化、標準化、科學化飼養,達到低投入、高產出目的,不斷吸納新技術新方法和完善畜禽生產綜合配套技術,實現新技術與常規技術相結合的集約化、規?;a。3)重視畜牧產品的安全檢測體系和預警體系建設,從理念、技術、措施等方面,預先控制畜產品的安全。強化動物疫病的常規防疫和重點防疫,全面控制重人動物疫病的暴發與流行。建立和完善動物疫病監測體系,加強動物疫病的風險評估和預警預測。要利用現代科學技術,重點研究病源微生物發展規律及其致病的發生、發展及演變規律,建立和完善疫病預警機制。健全標準化規模養殖場登記備案管理制度、畜產品標識和質量可追溯制度。對飼養場的用藥、用料、防疫、消毒、無害化處理等實行全程監管,嚴格控制藥殘,切實提高畜禽產品質量。
2.4加快生態畜產品市場的發展
目前我國在生態畜產品市場方面的發展水平還很低,市場不夠發達,對畜牧生態生產的刺激力度就會很小,這樣不利于其更好的發展。為此我們必須要加快生態畜產品市場的建設與發展,促進一些龍頭企業向著國際化標準不斷發展,打開國際市場,使我國的生態畜產品在世界市場上由立足之地。這對于促進我國畜牧生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來講是極為有利的。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兩點問題:1)改進生產技術,降低生產成本。在國際市場上,企業之間的競爭在很大程度上是價格的競爭。因此我們應該首先要集中力量提高生態畜產品的生產技術水平,使其在保證生態治理的基礎上降低生產成本,以增大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并且還要不斷的完善畜牧生態市場的運作流程,加大監督管理,建立一定的運行管理機制,為生態畜產品市場的形成與發展提供保障。2)鼓勵和引導龍頭企業進入國際市場。只有使我國的生態畜產品走入國際市場,得到國際的認可和肯定,才能證明我國真正掌握了畜牧生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技術,才能進一步的提高我國畜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從而促進畜牧生態經濟的快速發展。而目前來講,我國的畜牧業多為中小型企業,龍頭企業相對較少,因此政府應該積極鼓勵并支持這些龍頭企業“走出去”,以帶領我國整體畜牧業的快速發展。
3結語
關鍵詞:飼料安全;影響因素;改善措施
1飼料安全的影響因素
1.1飼料生產企業社會責任感低,違禁藥物違規使用
飼料生產企業社會責任感缺失,為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一味降低成本,優選價格低廉和殘留化肥、農藥的農業初級原料等影響較大的飼料原料,違法添加違禁添加劑,不顧安全標準與法律法規違規生產,導致飼料中有毒有害物質超標,為了迎合養殖企業追求產品的利潤率,短期急速提高畜禽產品產量,會產生飼料添加劑超范圍超劑量使用的情況,甚至會選擇有毒替代品。飼料中添加違禁物品、添加劑的超量超范圍使用,會影響畜禽產品本身的質量安全,最終導致消費者身體健康被威脅[1]。
1.2從業人員飼料衛生意識差,生產不規范
從業人員缺乏專業化培訓,認為飼料是畜禽食用,在生產過程中忽視飼料安全衛生,歸根到底是衛生意識較弱,未能意識到飼料生產過程規范的重要性。在飼料生產、倉儲、運輸、存儲任一環節都可能因為操作不規范導致飼料出現變質引起飼料質量安全問題,比如:生物性污染如黃曲霉污染、沙門氏菌污染;非生物性污染如化學物質污染中有機物污染、重金屬污染等,從而影響飼料安全,進而影響養殖企業經濟效益和消費者身體健康[2]。
1.3飼料監管不足,相關法律制度不完善
經過綜合治理,合并取締不合規范的養殖戶后,仍存在部分農戶采取分散養殖的方式進行自配料或使用過期飼料進行畜禽養殖,增加了飼料監管難度。監管經費不到位,基層檢測點少,檢測人員不足,檢測設備跟不上,導致檢測工作無法進行,只能送檢上級部門或承包第三方。飼料監管涉及多方面內容,缺乏完善、系統、全面的飼料相關標準和行業規范,飼料質量難以保障,且因標準等不完善,飼料保質期大多由生產廠家隨意規定,添加有飼料添加劑的飼料,休藥期及禁忌未明確標示,容易引起飼料質量問題。
2飼料安全問題的改善措施
2.1優化畜牧養殖企業管理理念,提高相關人員專業化水平
養殖企業在實際經營過程中,積極轉變傳統經營理念,不斷優化管理理念,減弱利益至上趨向,培養從業人員飼料衛生意識并進行專業化培訓,避免生產不規范導致飼料安全等問題,樹立企業社會責任感。國家相關部門做好法律法規教育普及、技能培訓宣講、衛生宣傳等工作,建立養殖企業和從業人員的社會責任感[3],提高其素質,減少飼料生產安全隱患,助力畜牧養殖行業的發展。
2.2加大科研投入,積極開發推廣先進飼料技術
飼料新技術不僅有利于養殖企業利潤提高,也有利于消費者身體健康,因此要加大科研投入,積極研發綠色安全飼料新技術。鼓勵飼料生產企業采用先進的飼料加工工藝、技術,引進先進的加工設備,應用智能化控制技術,最大程度降低飼料安全問題的發生[4]。推廣和更新飼料技術,可以極大遏制飼料污染和農藥殘留問題的發生,減少飼料中存在的有害物質,提高飼料生產加工產業的生產效率和質量,也能高效使用原材料,使得飼料營養成分更加全面,保障飼料質量安全,助力畜牧行業的發展。
【關鍵詞】大米加工;發展現狀;工藝流程;發展趨勢
0.前言
稻谷的營養豐富,價格合理,因此深受人們歡迎,千百年來,一直占據著糧倉的主要位置,稻谷經過加工成為大米,大米經過烹制以不同的形式呈現在餐桌之上,深受人們的歡迎與認可,隨著現代工藝水平的逐漸提高,傳統的大米加工也呈現了嶄新的面貌,本文主要介紹我國大米加工的現狀及加工工藝流程。
1.我國大米加工業的發展現狀分析
1.1加工能力逐漸提高
據近年來的統計數據來看,不論是從加工企業的數量,還是加工生產的人員與加工的生產量都有了明顯的增長,從大米加工的企業發展形勢來看,民營企業大有后來居上的氣勢,數量逐年遞增。
1.2加工產量逐年提高
從近年來大米加工的產量來看,增長是驚人的,每年約比去年增加500萬噸左右,從各省的加工情況來看,都有了顯著地增長,推動我國經濟的平穩發展。
1.3加工所產生的利潤逐年增加
產量增加,能力提高,利潤增加是必然的,從相關數據來看,產品銷售利潤大約比上一年增加34%,大大提升了農民的收入,提高了產業效益。
2.我國大米加工業的特點分析
從當前我國大米加工行業的發展現狀來看,我國大米加工行業迅速發展,加工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加工所產生的利潤也有了明顯的增長,具體來說,主要呈現出以下幾點特征:
2.1民營經濟后來居上,占據主導地位
從統計的情況來看,近年來,民營大米加工企業數量逐年增加,較過去有了很大的改善,后來居上,目前,民營大米加工企業約占90%左右,不論是從數量上還是生產大米的生產量上都有明顯的優勢,從企業的分布來看,主要分布在稻米的主要產區,包括江西、江蘇、黑龍江、吉林等地,采購原料便利,經營方式靈活,管理與運行的成本低,發展潛力巨大。從發展的趨勢來看,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民營經濟仍然占據主導地位。
2.2產品結構層次低,精深加工能力不足
從當前我國大米加工企業現狀來看,仍然停留在普通大米與精潔米的加工階段,精深加工能力不足,在西方發達國家與亞洲的日本,精深加工工藝已經相當的成熟,精深加工可以提高稻谷資源的利用率,產生經濟效益。但是我國稻谷精深加工與稻谷的產量卻不成正比,導致大量的利益損失,工業化制米工業有待推進。
2.3企業資金不足,影響創新技術的發展
從我國大米加工企業的組成來看,以中小企業為主,這必然存在資金短缺的問題,融資困難,資金的短缺對企業的創新能力發展與技術水平的實現均會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除了幾家大型的大米加工企業外,我國的大米加工企業都存在著設備落后、加工層次不足,粗放作坊,導致資源浪費,競爭力下降,影響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2.4大米加工的產業鏈不斷推進,提高了副產品的利用率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國大米加工產業鏈延伸,加工精度的改善提高了副產品的利用效率,谷殼、稻糠等有了用武之地,被應用于各個領域,谷殼成為燃燒發電的主力,碎米被應用于飼料加工行業,精米在方便米飯行業一展身手,大米加工副產品利用率的提高必然會帶動大米加工行業的發展,提高經濟效益。
3.大米加工的工藝流程分析
3.1基本工藝流程分析
大中型的大米加工企業工藝流程靈活性強,可以用于不同原料品種的加工,也可以進行有色米與糙米的加工,同時也可以加工回機米與配制米。大型企業采用的是雙生產線或者是多生產線的生產模式,可以同時完成不同質量不同等級大米的加工。在中小企業中則無法實現這一目標,主要是單線生產,只可以加工一種米。
3.2進行稻谷的等級分類與清理
受到我國種植方式的影響,我國的大米主要來自農村,都是農民自主生產,品種復雜,收割與干燥的質量不高,原糧含雜高,這都為稻谷加工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對此,要增設稻谷清理這一環節,要進行多道篩選,去石的操作,在實際生產過程中要根據原糧的含雜靈活設置篩選的程序與道數。同時要加強風選,保證凈谷的質量。色選機在成品階段有嚴格的把關,但是不能完全依賴它,要從每一道工序控制質量,減少雜質。大型的生產加工企業在完成清理后都會增加一道稻谷分類的程序,將其按照顆粒大小進行分類,便于后期提高商品的價值。
3.3回礱谷加工與糙米調質
大型的生產企業采用回礱谷進行單獨加工。礱谷后沒有完成脫殼的稻谷經過輥壓,承受能力降低,此時可以將未脫殼的稻谷與主流稻谷合并共同進入礱谷機進行再次脫殼,這一生產過程非常容易導致爆腰與碎米。選用一臺礱谷機單獨加工回礱谷,合理調整輥壓及線速差,既減少糙碎米、爆腰粒,又降低膠耗、電耗,同時提升了操作管理的水平。
適宜的糙米碾白水分為13.5%-15.0%。糙米的水分少,導致加工中非常容易出現碎米??梢岳貌诿嘴F化著水并潤糙,加大糙米的摩擦系數,更加有利于糙米皮層的碾削與擦離。同時,減小了碾白的壓力,減少了在碾米過程中產生碎米的數量,增加出米率,同時提高了成品大米碾白的均勻性。
3.4多道碾米與大米的拋光
大米需要經過多道碾制程序,碾米機的機內壓力小,輕碾細磨,胚乳受損小、碎米少,則出米率提高,降低糙白不勻率。
大米的拋光是精制米加工與生產優質大米的必要程序,拋光主要是借助摩擦作用將大米表面的浮糠清除,增加米粒的光度,增加保鮮的時間。生產有色米、食和糙米時,借助拋光作用,除去米粒表面粘附的稻糠粉。
大米碾白與拋光道數的設計,精制米加工與出口米的加工一般是選用3-4道進行碾白,2道拋光,加工標一米,2-3道碾白,1-2道拋光;加工有色米、食和糙米,1道碾白,1道拋光。
3.5色選
色選就是將大米中的異色粒去掉,這是生產精制米的必要程序之一,是保證精制米質量的關鍵。大型的生產加工企業在進行這道流程設計過程總會考慮到副流較大的情況,一般會單獨配置色選機進行工作,中小型企業則是直接采用帶副流的色選機,效果稍差。
3.6配制米
從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將不同品種的大米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混合的原則一般是營養比例或者是口感,實現大米之間的性能互補,增強大米的營養,提升大米的口感。在我國當前的生產水平下,配制米是保持人們營養均衡的有效對策之一。
3.7大米的包裝
大米的銷售產量有很大一部分由包裝決定,當前市場的包裝規格以5kg、10kg、20kg為主,采用的包裝為普通塑料袋或者是紡織袋,而優質大米則主要采用的是5kg的真空包裝,充氮來提升大米的新鮮度,開袋后失去了保鮮的效果。隨著發展的需求,人們對稻米保鮮的要求也在逐漸提高,因此,生產企業可以根據用戶的購買需求設置小袋包裝,1-1.5kg為佳,滿足不同階層的不同需求,提高大米的銷量。
4.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看到我國大米加工業迅速發展,從發展的趨勢來看,中小民營企業仍然是我國大米加工業的主導,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仍然占據主要位置,相關部門必須采取必要的支持措施,增加其資本,保證其正常運行。同時,要從大米加工工藝著手改善中小企業的生產情況,提高生產水平,從根本上促進企業競爭力的提高,促進我國大米加工行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關鍵詞]糧食加工;損失浪費;措施
糧食是人類生存和社會發展必需的生存要素,然而當前我國糧食安全受到多個方面挑戰,糧食從產地到餐桌的各個環節都面臨著巨大挑戰,都存在著糧食安全問題。據調查,由于部分企業加工工藝的落后,加工機械水平不足,過度追求糧食的精度和亮度,對糧食進行多次拋光和打磨,使得糧食加工環節的損耗達到75億公斤,嚴重損害了當前我國糧食安全咱1暫。糧食加工是指對糧食進行處理,從而達到市場化要求的一個過程,其目的在于能夠提高糧食的質量水平,促進糧食深加工,提升糧食的營養。糧食加工的發展不僅能夠促進當前糧食產業的發展,推動糧食產業結構的優化,促進糧食生產到消費的跨越,最終能夠提升糧食安全,并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舉措。由于當前糧食加工行業受到市場不規則的誘導,促使糧食加工環節的損失浪費大幅度增高,不僅不利于糧食加工效益的增加,還會造成大幅度的浪費。當前,糧食加工環節造成損失浪費的原因大體上有以下幾點:人們對糧食消費的預期和消費的習慣誤區造成糧食加工環節的損失與浪費;糧食加工企業為了迎合市場需求,生產精細白的糧食。根據當前統計數據顯示,在糧食的主要品種稻谷的加工環節中,每次拋光后出米率就會降低1%咱2暫。而小麥更為嚴重,降低率為大米的2倍。由于低水平的粗加工,人工的不熟練和機械的落后,大量加工環節的綜合副產物沒有得到利用,也會造成糧食加工環節損失浪費嚴重。為了保障糧食安全,促進加工業的發展,對全國糧食加工環節損失浪費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當前,國家關于糧食加工環節浪費的問題研究已經有了初步的進展,國家糧食局多次下達通知,要求企業適度加工,減少浪費,推動糧食生產的精加工和深加工,減少市場上流通的無營養的精米和精面,要科學地組織宣傳活動,逐步提升人們的消費理念和節約糧食的知識,降低糧食加工環節的損失?;谏鲜龅谋尘埃疚膹膰鴥韧饧Z食損失浪費的現狀出發,分析導致當前我國糧食加工環節損失浪費的原因,最終提出相關的對策和解決措施與建議,從而促進糧食加工業的發展。
1糧食加工環節損失浪費比較分析
1.1糧食加工環節損失浪費的定義
對于糧食加工環節損失浪費內涵的理解,首先要從糧食損失浪費進行分析。糧食損失浪費是指在糧食從生產到消費這一整體化的過程中,由于部分原因導致糧食數量和質量損壞,造成人們無法正常食用而導致的損耗。對糧食加工環節損失浪費原因進行深層次探究,就必須要明確糧食加工環節損失浪費的內涵,本文對其定義為:在糧食加工過程中,由于加工工具和加工水平等原因,導致糧食數量和質量下降,最終無法供人類食用和吸收的糧食。
1.2加工環節與其他環節損失浪費比較分析
目前,我國糧食損失和浪費形勢十分嚴峻,不同環節都出現大量的損失和浪費,其中在消費、倉儲和加工環節尤為突出,帶來十分嚴重的問題。在我國,導致糧食損失和浪費的原因是多樣的,根據相關部委數據顯示,我國糧食倉儲損失嚴重,其中農戶儲藏損失率達到8%左右,而且每年損失的糧食絕對量也十分高。我國糧食儲備主要是政府進行專項儲備,農戶也擁有部分的自有儲備,由于農戶儲備設施與儲備方式較國家存在巨大差異,導致糧食儲備不到位,最終也造成損失。從消費而言,我國還屬于發展中國家,糧食消費層次有了一定提升,但與較發達國家差距依舊明顯,其中我國餐桌消費量損失達到2000億元,居民節糧消費意識薄弱,糧食大幅度浪費。在加工環節更為嚴重,根據調查數據,由于產后加工不合理,加工過度,造成的損失高達75億公斤,這比其他幾個環節損失更加嚴重,損失量更為驚人。
1.3我國與其他國家糧食加工環節損失與浪費比較
糧食能夠滿足居民的供給與消費是各國都在追求的目標,但目前世界上依舊存在著很嚴重的糧食危機。糧食危機的形成不僅與較低的生產率存在巨大關聯,還與糧食損失和浪費相關,這也導致許多國家糧食加工環節損耗十分嚴重。當然,由于國家間的差異和糧食加工業之間的差異,導致各個國家間糧食加工存在差異。對于廣大發展中國家而言,糧食加工損失和浪費主要原因是糧食加工技術落后、行業產能不足、加工處理不符合規范。大多數企業在生產大米時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生產過度加工的稻米,導致市場上充斥著無營養、過度加工的稻米。而對于發達國家而言,糧食加工業十分發達,技術先進,行業發展完備,糧食加工環節損失浪費比較少,但這并不代表發達國家糧食加工環節不存在損耗,國外糧食加工環節損耗由于加工量大、加工范圍大,也導致糧食加工環節損失和浪費嚴重。當然對于我國而言,糧食加工與世界其他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還十分明顯,需要提升的空間還很大。
1.4糧食加工及其他環節浪費的原因比較
當前,糧食損失浪費并不單一發生在生產與加工環節,其他環節也由于不同原因存在巨大的浪費。而且在各國和各地區間由于不同的加工技術和不同的加工水平,導致糧食損耗產生的原因也存在差異。在許多貧困地區,糧食自給率十分低,糧食產量受到沖擊,本國糧食主要用來消費,糧食損失和浪費的原因主要發生在生產環節,由于國家經濟水平和種植水平差,所以大量糧食由于種植水平不足最終導致糧食減產和損失。當然,對于在糧食自給率比較高的發展中國家,糧食生產和供給基本能夠滿足本國居民的消費,糧食加工業也形成一定規模,糧食損失和浪費主要發生在加工環節,這并不意味著在其他環節損失不夠嚴重,但隨著這些國家居民飲食消費需求從滿足飽腹到滿足營養層次需求的上升,對糧食質量要求更加提升,所以損失和浪費大多是由于糧食營養價值無法滿足人們需求。對于發達的日本和美國等國家,糧食加工科技發達,糧食種植和加工水平都居于世界前列,主要糧食損失浪費發生在消費環節。由于發達國家具有先進的糧食生產和加工技術,生產出豐富的糧食產品,大量產品由于沒有及時消費,由于食品擁有一定保質期,最終導致食品過剩造成浪費。
2糧食加工環節損失浪費現狀與原因分析
2.1企業規模小,過度加工
我國糧食加工企業大多分布在糧食主產區,分布不合理,且大多采用傳統加工工藝,科技創新能力不足,導致糧食出現損失。而且,我國廣大的糧食加工企業大多存在于農村和鄉鎮地區,糧食加工產能小,規模弱,導致企業加工量有限,為了獲得更多的利潤,大多企業并不是通過購買先進加工機械來改善生產加工條件,而是過度加工迎合市場畸形需求獲利。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生活品質的追求有了更高的標準,以大米為例,精、細、白的大米受到消費者一致好評,導致大多數企業為了迎合消費市場的需求,從而對大米進行了10道程序的加工。加工程序包括:原糧的清理、脫殼、谷糙分離、分離出大米中的未熟粒、碾米、白米分級、色選、拋光、白米分級、打包。在進行稻谷加工的過程中,由于我國大多數稻谷加工企業小,管理粗放以及稻谷缺乏綜合利用技術,造成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糧食的損失。很多企業只是片面追求高精度等外觀品質來滿足消費者的追求,多次拋光,忽視產品的營養品質,最終稻米的營養大幅度流失,損失嚴重。
2.2糧食加工設施落后
我國糧食加工業發展歷史雖然悠久,但是糧食加工設施提升速度遠遠低于糧食加工的需求。我國糧食加工在加工工藝上落后,糧食加工設備水平不高,許多企業購買國際淘汰的、低科技含量的設施,導致糧食加工存在巨大浪費咱3暫。例如北方的稻谷在色選時采用PE/PP/PA復合的塑料包裝袋,這些塑料包裝袋耐熱性較差,會使大米的保質期變短。隨著技術的發展,一些新的技術和材料應用到大米保鮮中,如大功能的保鮮材料、微膠囊技術、新型紙袋等。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大米損失,但糧食在加工過程中的損失還是很嚴重。而日本推出了一種強密封性大米功能性保鮮包裝袋,具有較強的隔氧作用,可以長久保持大米的色、香、味,且袋內產生的二氧化碳還有防蟲和防霉的作用。
2.3糧食加工標準存有缺陷
對待糧食加工損失浪費,必須有一定的界線進行明確,什么樣的糧食是符合標準和可以食用,什么樣的糧食達不到食用標準必須舍棄。界定明確才能夠有效定義糧食加工損失和浪費,這就要求必須有嚴格的評價和加工標準。不僅對每個環節更要求對每一工序進行嚴格要求,但就目前我國制定的糧食加工標準來看是遠遠不夠的,當前我國對糧油加工標準制定達到400多項,但將這些符合標準的產品適用于國際標準二次評價,合格率遠遠低于我國標準下的合格率。由于當前我國糧食加工業行業標準混亂且不規范,部分執法部門執法不嚴,導致部分企業出現投機行為,為了獲得更多利潤,節省糧食加工成本,降低自身標準,出臺企業的“雙重標準”,應付檢查的是合格產品,市場銷售不符合標準的糧食產品,導致大量糧食產品由于達不到國際標準而被損失和浪費咱4暫。
2.4糧食在加工過程中營養素損失
當前,居民對糧食制品消費水平從低層次向高層次需求的轉變,消費者對糧食制品的要求不斷上升,對含有豐富營養的糧食制品需求也隨之得到大幅度提升。但糧食加工業受到錯誤導向,大多追求生產高、白、亮的米面糧油產品,使得消費者形成錯誤導向,大多消費者對糧食產品認識不足,通過利用色度和精度判別糧食產品的營養,使得最終形成雙向惡性循環。糧食加工企業生產過度加工的糧油產品,消費者舍棄較好的糧食加工產品購買加工過度的糧食產品,造成糧油產品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現象,最終糧食加工企業由于過度加工,機器損耗嚴重,糧食的營養素被流失咱5暫。大米的營養主要存在于胚中,胚是米粒中的精華,大米留胚越多就越有營養,但是現在為了滿足人們對大米高標準外觀的追求,都對大米采用3~4次反復加工、磨白,導致營養素大量流失。
2.5糧食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率低
糧食加工的過程十分復雜,不僅是稻殼分離這一簡單過程,而且在糧食加工過程中,多數糧油會產生多樣的副產物,如何合理利用副產物等問題也成為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許多糧食加工企業出售產品主要是大米,大量生產的副產物被直接丟失或者作為初級飼料加工,并沒有得到很好的利用,造成糧食企業大量損失咱6暫。而且,當前糧食資源的浪費主要來源于沒有進行高層次精深加工的副產物,對糧油副產物進行高層次的提煉和加工,可以創造許多新產品,如米糠油等,這會大大降低糧食損失和浪費。當前,我國糧食加工轉化增值比僅為1頤1,僅10%的糧食轉化為工業品,每年都會有過千萬噸的稻殼、碎米等加工副產物產生,而且大多數都沒有得到合理的利用和進行開發,造成大量損失浪費。
3糧食加工環節損失浪費解決措施與建議
3.1重視粗糧營養重要性,發展并推廣粗糧
目前我國糧食已經基本做到能自給自足,糧食的營養卻因為生活節奏的加快而慢慢被忽視,粗糧的攝入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雜糧食物的偏堿性可中和人體酸性環境,緩解疲勞,其中的植物纖維也能有效緩解和預防現代人高發的便秘,減少結腸癌的發病率。通過推廣雜糧的食用,能夠有效地促進糧食營養的吸收。推廣環節應做到線上線下同時進行,通過使用多維度的新媒體設施,將粗糧飲食的優點傳播到消費者內心深處,延伸并輻射周圍的消費者,讓他們了解粗糧的積極意義。政府和相關企業也應該發揮自身的優勢,通過政策支持和媒體宣傳,推動人們形成粗糧飲食文化。
3.2改良加工環節,做到保質保營養
對于飼料工業用糧,要提高飼料用糧的轉化率,升級糧食加工企業設施設備。對于工業用糧,要嚴格監管,有序引導生產,保持合理產能規模,避免出現與人爭糧、與畜爭糧的情況。通過推動企業的科技創新,不斷淘汰落后的機械加工器具,改善加工工藝,通過高技術和高科技含量的加工技術,減少糧食加工環節的營養損失。通過加工環節技術的改良,推動糧食加工制品的分級化,滿足市場多層次和多品種的需求。
3.3制定相關的糧食加工行業標準和政府標準
糧食加工行業由于標準不統一和標準落后,導致大量糧食加工企業在加工過程中,脫離標準和偷工減料,導致大量的糧食由于加工標準不達標,最終被損失浪費。糧食加工企業應該制定自身的加工標準,來嚴格管控自身的加工環節。地方糧食局也需要同相關的糧食行業協調,制定相關的行業和地方標準,也有利于糧食加工后市場的檢驗。國家也需要制定國家糧食加工環節的管控標準,聯合相關的農業部門和檢疫部門,制定糧食加工環節的限定標準,減少由于加工不合理而導致的糧食變質和營養不達標問題。當然,標準制定也需要能夠保證企業按標準實施,也要建立監控和懲罰機制,對違反標準的企業,加大查處力度,糧食質量問題關乎消費者的安危,必須從嚴執法,減少加工環節的損失浪費。
3.4提升糧食加工副產物綜合利用率
農產品加工過程中,糧食加工環節廢物利用成本較高,許多企業不愿意進行廢物利用的原因也在于此,可以通過政府的補貼和管理來進行,補貼可通過補貼廢物利用的機器購買費用或者直接補貼進行。通過對糧食加工環節的廢物利用,采用嚴謹的工藝水平,采取無害化處理,加大對糧食加工環節的廢物利用咱7暫。糧食加工后的副產物多種多樣,由于糧食所涵蓋的范圍廣、品種多,這也造就大量的糧食副產物出現。由于糧食副產物綜合利用率低的問題一直得不到解決,必須加快科研院所與企業的合作交流,通過對糧食加工副產物的綜合利用與開發,通過先進的科學技術,企業資金對科研的經費的支撐,從而降低糧食加工副產物的損失。利用對糧食加工環節綜合副產物的精深加工,不僅能夠減少損失,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延長了生產企業的產業鏈。
3.5培養優秀的糧食加工人才和糧食科研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