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24 06:01:1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素質教育問題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構建整體科學文化的基礎
眾所周知,中、小學語文課,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學科,它即是學好其它各門學科的基礎,又是構建整體科學文化的大廈的基礎之基礎,也是人類社會重要交際工具和思想交流不可缺少的手段。學生在學習與掌握語文知識的[專業提供論文寫作的服務,歡迎光臨 dylw.NET第一論文 網]過程中,不僅可以打下堅實的文化基礎,而且能夠憑借這門工具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培養高尚的道德品質、陶冶情操、提高審美情趣、發掘他們自身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語文課這種特殊性質,決定了它在加強與提高學生全面素質方面具有其它學科所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由此可見,在各門學科中,中、小學語文課尤須重視強化對學生的素質教育,構造好堅實的科學文化的基矗。
2.強化中、小學語文課素質教育
應該肯定,我們中、小學語文課的教育教學,無論在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體現語文的工具性質,加強語文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訓練方面,或是探索文道統一原則,滲透思想政治教育,培養社會主義道德品質等各個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積累了比較豐富的教學經驗,取得了不少可靠的成績。但受"應試教育"思維的束縛,片面追求升學率"至高無尚",使基礎教育仍陷入難以自拔的誤區。目前,重點幼兒園、重點小學、重點初中、重點高中、重點班、重點學生的塔尖久攻不下。這些學校只是供少數"英才",大款和特權階層用"高分",幾萬之重金,手中權力去擇校而設。學校在升學率指揮棒左右下,全力以赴為升學考試組織安排教學、教師、資金和獎金。凡是與應試無關的其它活動則一律禁止,考什么教什么,不考就不教,三年的課講二年。
每天撂在學生面前的是各種各樣的復習資料,數也數不盡,做也做不完的模擬考試題,這些題不是要求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融匯貫通,消化吸收,而是指令性地按著現成答案去死記硬背。即使有的學生背會滿腦子答案,暫時贏得了高分,考上了上一級學校,而實際上,他們的聽說讀寫語文能力非但沒有提高相反卻在整體素質上下降了,滑坡了。為了彌補這一根基的不足,在這些學生升入上一級學校之后,學校不得不用大量時間去采取補救措施。如果不這樣補救,勢必影響其它課程的學習質量和全面素質的提高。
3.強化中、小學語文課素質教育的兩個途徑
中、小學語文課素質教育應從哪里入手?我的看法主要有兩點:
3.1 從教的角度看必須把提高語文教師自身的全面素質放在首位
道理極其明白:在語文教與學的矛盾中,教師是起主導作用的,教師的這種主導作用制約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所以只有把語文教師自身的全面素質都提高了,才能有效地帶動與影響學生語文素質的全面提高。 。
3.2 從學的角度看必須在教師的主導作用下
針對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以自學為主線,通過主動活潑的學習方式,樂于接受教師施以語文素質教育,從而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面都得到全面發展與提高。
為達此目的,必須抓好以下三個教學環節:
1.遵循語文課工具性的特點和規律,引導學生在掌握與運用語言文學上狠下功夫。掌握與運用語文工具的唯一途徑就是[專業提供論文寫作的服務,歡迎光臨 dylw.NET第一論文 網]反復深入地進行聽、說、讀、寫、基本技能的訓練。這種訓練的著眼點,決不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為了通過掌握工具來提高自身的語文教育素質。這就要必須擺脫"題海戰術"、"死記硬背答案"、"考啥學啥,不考不學"的左右 。
2.在指導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單項訓練基礎上,注意抓好學生的語文能力綜合訓練,使語文教學始終沿著"合——分——合"的路線有序化地進行。"分"是為了化整為零,便于分散難點:"合"是為了歸零為整,使語文訓練產生綜合效應,從而達到全面提高學生語文教育素質的根本目的。
關鍵詞:財務管理;專業教育;評價制度
Abstract:Theteachingappraisalistheteachingprocessfinallink,establishesthesciencetheteachingevaluationsystem,strengthenstheeducationforall-arounddevelopment,paysgreatattentiontheinnovationabilitytheraiseisthefinancialcontrolspecializedundergraduatecourseeducatestheresearchtheimportantquestion.
keyword:Financialcontrol;Professionaleducation;Evaluationsystem
一、財務管理專業教育評價制度
教學評價是教學常規過程的最后一個環節。筆者認為,教學評價制度應貫穿于教學活動的始終,即從學生課堂教學前的準備、課堂教學中的表現到課程結束時的考試,對學生作全方位、全過程的動態考核。
傳統的學期結束時的考試有兩大弊端:①學生為了應付考試,常會臨時突擊,把該門課程作為一個獨立的部分單純地去背去記,而很少將該課程與其他課程、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聯系起來,靈活應用知識的能力差,知識的含金量低,這樣,四年學習始終處于一種知識量的簡單積累過程中,而很難達到質的飛躍。②傳統考試會形成由于一次偶然失誤而影響整個課程最終成績的結果,從而也導致學生忽視日常的學習過程。因此,我們倡導實行動態的、全面的、形式靈活多樣的評價制度??己藢W生成績可以包括課堂發言、書面作業、科研論文寫作等。
1.課程參與及評價。首先,教師應向學生講明課堂參與的重要性,告訴學生完全靠期末考試來爭取好分數是不明智的,只有積極地參與課堂討論,學生才會有若干次讓教師了解他的機會,而期末考試卻只有一次機會。其次,選擇適當的評價課堂參與質量的時機。筆者認為,課堂參與質量的評價應放在每一次課結束后,因為,課堂上的打分,會影響教師聽取學生發言的注意力,同時也可能會干擾學生自由發言。比較好的做法是:每節課后,教師回憶每一位學生發言的情景,標出有突出表現的學生;標出能推動一堂課前進的學生;標出能從不同角度深入分析問題,貢獻大的學生;標出那些被點到名才被動發言的學生;標出那些發言偏離主題的學生;標出那些有獨特觀點,有創新精神的學生。
2.期末考試及評價。對于標準化的考試題,教師應給出每一主要步驟的評分要點,而對實務性的案例分析考試題,筆者認為應采用更粗放的評分方法,只要學生能找出案例中80%的主要問題,運用了正確的分析方法,分析判斷思路、計算結果與正確結論一致,就可以給出較高的分數。
3.書面作業及評價。書面作業既能起到對基礎知識的鞏固,又能為科研論文的寫作奠定良好的基礎。好的寫作卷面會使學生能夠把自己的論點綜合成一個完整的體系,找出規律,加以評價并提出解決方案;而差的卷面大部分是鸚鵡學舌,重復題目中的細節,很難切入主題。
多樣化的考試形式與靈活的評分方法相結合,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動態的、多樣的、全面的教學評價方法,更有利于客觀、準確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
二、財務管理專業素質教育問題
素質教育的中心是提高勞動者的綜合素質,包括文化素質、創造性思維和綜合分析與判斷能力、專業知識與技能。素質教育觀念的形成,使學生更加注重應用能力的提高。教學中同學們要求增加實踐教學、案例教學、課堂討論,財務管理的熱點問題、前沿問題等內容的講座,這正是素質教育的體現。針對這一要求,教師更應注重學習方法、思維方法的教育,課程設置應具有超前性、實用性,要求學生增強對會計信息的職業判斷能力、財務問題的洞察分析能力、以及專業知識的自我更新能力。實施素質教育應把握以下三點:
1.素質教育的核心是思想政治素質。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樹立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是素質教育的靈魂,德育教育必須擺到素質教育的首位。良好的職業道德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在長期的學習和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因此,在學生人生觀和道德品質形成初期,接受正確、嚴格、規范的職業道德教育,對學生一生的思想品德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
2.素質教育改革教育評價制度。筆者認為將應試教育轉變為素質教育并非是取消考試,而是要加強對學生思想、政治、道德品質的考核,建立全面反映學生德智體各種素質的考核體系,改變考試方法、內容,考核重點應放在考核學生綜合分析能力、實踐能力、創新思維能力上。
3.素質教育主張淡化專業界限,這對于改善學生的知識結構有益處。我國學校專業設置總數曾經多至2500個,之后,壓縮到500個,目前約有25個左右。這種壓縮不是知識面的壓縮,而恰恰是知識面的拓寬,把相近專業的知識進行綜合。這種綜合的趨勢是與世界科技潮流由分化走向綜合的大趨勢相吻合的。這種拓寬與綜合正是高校素質教育的重大改革,對培養一流人才極有好處,素質教育不會沖擊專業教育。
三、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創造力培養問題
創造力是進行創造性活動的能力,根本特點有二:一是首創性,能給予新的,第一次創造的活動;二是有社會意義,能給社會以有益的成果。心理學專家認為,創造才能是一種廣泛的綜合才能,包括探索問題的敏銳性,創新思維活動的能力,轉移經驗的能力,形象思維、逆向思維的能力,聯想的能力及記憶力,產生思想的能力,運用語言的能力和實踐能力。這些能力相互聯系,相互制約,構成了創造力完整、統一、有機的結構。為適應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的需要,培養具有創造力的人才是財務管理專業教育的重要內容。為此,我們應注意三個問題。
1.培養創造力要以基本知識的傳授為基礎。先進的教育方法是以一定知識量的積累為基礎的。創造力培養過程的關鍵是把教育的重心從學生學習和記憶知識轉到培養他們的求知欲、獨立性和創新才能上來。創造力建筑在想象力上,而想象力又建筑在廣博的知識基礎之上。創造力的培養絕不能忽視基礎知識的學習。
一、中學化學教師繼續教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新世紀的教育改革和發展,以培養有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為基本目標,以全面提高勞動者素質,變人口負擔為人力資源優勢為己任,要完成現代社會賦予教育的任務,廣大教師正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建設高質量的教師隊伍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一項緊迫任務。而教師的知識更新及綜合素質的提高是優化教師隊伍的首要條件,是全面提高基礎教育質量的根本保證。
化學是一門基礎自然科學。當今世界面臨的許多重大問題都與化學有直接的關系,如環保問題、能源問題、糧食問題、人口問題等。因此,很多科學界人士都認為,化學將成為21世紀的“中心”學科,化學教學將在基礎教育中日益占據重要的地位。這就給中學化學教師提供了很好的機遇,要把握這一時機,迎接時代的挑戰并很好的完成時代賦予我們的重任。
二、中學化學教師繼續教育的主要內容
為適應教育改革及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就必須提高化學教師的綜合素質,現階段主要著重于以下內容的學習。
1.學習新的教育理論,更新教育觀念?,F代教育要著眼于未來;要適應社會的需要,也要適應個體的需要;要培養綜合型的高素質人才;要教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創造、學會發展。因此以往的很多教學方式、方法及教學指導思想已經落后于時代了,化學教學也必須給予改革。教師要學習理解現代教育理論,要以素質教育思想為指導,圍繞培養學生能力、教給學生學習方法、發揮學生學習自主性等方面進行嘗試。
2.學習更新的化學知識,不斷“充電”。處于信息時代的現代社會,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化學知識更新極快,新的知識層出不窮?;瘜W教師要不斷地查閱各種書刊或教學雜志等資料,并注重學習和了解當今化學發展的動態,不斷更新舊知識,補充新知識。
3.學習新的教育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技能。在化學教學中,把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引入課堂,是信息化時代提出的必然要求,它能極大的提高教學容量、教學效率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改善課堂結構,開發學生各方面思維能力的目的。隨著當今時代科技的發展,要求教師必須通過各種方式,很好地掌握這一現代化教學手段,能自己設計、制作教學課件,以便應用與課堂教學中,更好地為學生服務。
4.學習教育科研知識,增強教師科研能力。教師是教學的研究者。化學教師不僅要成為教學上的能手,還要有強烈的科研意識和較強的科研能力。要懂得教育科研基本知識,知道一些課題的選擇、設計和過程操作的知識及論文撰寫方面的知識,更要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教法和學法的研究和創新,并進行總結和推廣。這不僅不會影響教學,反過來還能促進自己的教學水平更上一層樓,對教師的綜合素質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
5.學習人文及社會科學知識,促進教學的藝術化。如果把教學比作一臺戲,教師就是演員,講臺就是教師表演的舞臺,這是傳統教育思想的觀念,但現代教育思想卻認為教師除了是演員外,還應適當的扮演觀眾的角色,同時也認為學生除了是觀眾外,還應該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參與者。有鑒于此,化學教師要使自己的教學更加通俗化及使學生對“枯燥”的化學科學與化學理論知識愿意聽、喜歡學,就必須不斷地學習一些人文社會知識,尤其是語言、文學及政治、歷史、地理等其他學科的知識。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學的藝術首先是談話的藝術?!苯處煹慕虒W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的語言表達能力,這就為教師的語言修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瘜W教師要不斷地錘煉和磨礪自己的教學語言技巧,加強化學科以外的一些知識,使所傳授的化學知識具有一定的文學藝術性和興趣激勵性等功能。只有這樣,化學教師才能使自己的教學更具有感染力。
三、中學化學教師繼續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1.積極參加各級規范培訓。要更快、更好地學習掌握前沿的化學知識和教育理論,提高教學技能,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規范培訓。通過集中、強化學習,使教師的短缺知識在短時間內得到較大提高。因此,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尤其是各個中學要創造條件,并大力支持,給廣大化學教師提供更多參加各種規范培訓學習的機會。
2.參加各級教研活動、教學競賽及專題講座。參加經常性的校內教研活動、縣區級或市級教研活動,參加各級教師基本技能競賽以及經常聽取有關專題講座等,通過觀摩學習,也是一個提高自己各方面技能的好途徑。在這個過程中,要求教師在學習的同時,還要善于思考和總結,把別人的新東西內化到自己的知識體系中去,進而得到真正的提高。
3.自學。在職的化學教師參加規范或靈活培訓,并不是隨時性、經常性的。要使自己不至于落伍,大部分還是要靠自學,自學仍是化學教師繼續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
4.走進社會,在社會中學習。在社會大課堂里能學到很多書本上、學校里不能學到的知識。通過指導學生參加化學課外活動,與社會接觸,能極大地鍛煉化學教師的開拓精神和創新能力。
四、中學化學教師繼續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這里主要談談教育行政部門組織的規范培訓。
1.教育行政部門監管不力。不可否認,組織者組織各級培訓其出發點是好的,但培訓過程往往是虎頭蛇尾。培訓之初,主管領導都親臨培訓現場發表講話,但其后就再也不見人影。
一、要明確教育的主要任務
據統計,2014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總數將達到727萬人 。但就業狀況并不樂觀,很多學生長期待業。高職學生由于“適銷對路”,就業形勢相對較好。這說明,我們教育在培養什么人才的問題上,出現了偏差。教育的主要任務,是要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專業對口的人才。
二、要看到中國教育的巨大成就
我國教育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有以下方面:
1.掃盲工作已經完成。
建國之初,全國人口中有絕大部分是文盲。今天,我們已經實現了九年制義務教育,掃盲工作已經完成。
2.建立健全了各級教學教育機構,為各行各業培養了大批的優秀人才。
這些年來,各級各類教學、教育機構從無到有,發展迅速。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各級各類中專、職業教育機構發展迅速,已經遍地開花。近幾年來,中國的科技發展迅速、經濟穩步前進。中國的航天事業已經走到了世界前列。近幾年,金融風暴席卷全球,中國也受到了一定影響,但總體上中國經濟發展平穩。這一切,都離不開教育。
3.教育資金投入加大,教育設施有所改善,教師待遇有所提高。
近年來,由于國家對教育的重視,加大了對教育投資力度,學校的教育環境,教學設施有所改善,教學條件有所提高。特別是近幾年來,多次提高教師待遇,體現了國家對教育的重視。
三、同時也要看到中國的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大學教育與社會需求脫節。
很多高校為了經濟利益,一味的擴大規模,而相應的師資配置、教學設施等軟硬件設施又一時難以跟上,導致教學質量下降,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減弱。另外,許多學校在專業設置、課程開設等方面與社會需求脫節,使學生學無所用。教材設計落后于時代。
2.基層教育機構經費不足,教育設施落后。
許多中小學教育設施極其落后,有些甚至連校舍維護的基本費用也沒有。嚴重影響到教育質量的提高。
四、中國教育改革的思路
中國教育改革要自上而下的推行。要營造好的社會環境,通過輿論宣傳,爭取社會支持。創設民主的教育管理模式,廢除個人負責制。
五、中國教育改革的措施
1.大學教育要合理控制規模,按照社會要求開設新課程。
教育要為社會的發展服務,為經濟建設服務。教育內容要建立在社會調查的基礎上,根據社會需要設置課程,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避免盲目性。教材編寫者首先要加大教材編寫的改革力度,要適應時代的要求,緊跟時代的脈搏,編寫出質量更高的,適應時代要求的教材。
2.國家根據經濟發展狀況,逐漸加大在基礎教育中的投資比例。
現在的中小學,尤其是義務教育階段,有些學校教室簡陋,缺乏基本的教育教學設備。注重依法治校,從建立健全制度入手,來達到防止校園腐敗的目的。保證教育資金充分、合理應用。
3.加強教育的管理,加強教師培訓。
建議設立舉報電話,號碼公開,嚴厲制止不法行為。加大對教師的培訓力度,從時間上、制度上予以鼓勵和保障。改變“個人負責制”,逐步實現集體負責制,權利分散后,民主得以加強,使決策不因個人的決策失誤而受影響,有利于提高決策的科學性。
4.大力推行素質教育。把“推行素質教育”逐漸落到實處。采取切實措施,努力推進素質教育,適應社會需求。
六、結語
我國的教育事業成就巨大,問題眾多,改革勢在必行。這需要從社會、學校、個人等多方面入手,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參與和支持。這是一個龐大的社會工程,也是一個意義重大,惠及億萬人,惠及千秋萬世的偉大事業。希望社會各界關心教改,支持教改,愿教育改革早日成功!
參考文獻
[1]《大學生的就業狀況》/question/28767061.html 18K,2007,7,3。
[2]《當代大學生就業狀況》/question/28767061.html 18K,2007,7,3。
[3]初中一年級《思想品德》教材.第40頁。
[4]《教育問題》/view/21982.htm 28K,2009,8,27。
關鍵詞:小學素質教育 原則 環境
1、社會應引導方向,確立原則
對于素質教育,社會應給出一個較清晰的概念,明確素質教育的內涵,實施素質教育的原則。當前對素質教育沒有一個清晰科學的內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在社會上造成了一定混亂,以致于有些學校就把素質教育等同于給學生減負,給學生權利。還有的學校做面子工程,把四書五經引入課堂,作為素質教育的模范。這種傾向是有害的,舍本逐末,背離了素質教育培養學生"自強、自立"的終極目標。社會要從法律上確認學校與家長在安全方面的義務和責任,解開學校、教師的手腳。開展素質教育,有時候難免出現意外,不能一出現意外就把老師推向被告席,這樣是無法開展素質教育的。
2、學校應貫徹實行素質教育,把培養“自強、自立”學生作為目標
學校的任務就是教書育人,教書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學校應順應時代潮流和歷史要求,改革教學思路和模式,切實推行素質教育。一方面,學校在課程設置上要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增加音樂、美術、體育、課外勞動等課程,讓學生全面發展。另一方面在教學方法上,要改填鴨式教育為啟發式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還有一方面就是在考核標準上,要改變過去單純的以成績論英雄的做法,把體育、音樂、美術、課外實踐活動等納入考核,全面衡量一個學生。
3、教師要改變教學方法,重視德育教育
教師是實行素質教育的直接人,是素質教育成敗的關鍵。作為一名教師,要深入理解素質教育的內涵,明了素質教育的目標。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多用啟發性、鼓勵性教育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舉和自信心,誘導學生們獨立思考問題,獨立問題的解決方案。德育是素質教育的很重要一環,一個品德高尚但常識一般的人,要遠比一個品德低劣但學識很高的人對社會更有貢獻。教師要利用一個機會,培養學生愛祖國、愛父母、講文明、有責任心、有同情心等。
4、家庭要積極配合學校的工作,同時承擔起對孩子的人文教育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的教育,父母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對于學校的工作,父母應積極配合,如學校要組織學生春游,父母就應該配合;學校要組織學生軍訓,父母也要配合。再者,家庭要積極承擔起孩子的人文教育。父母要教導孩子一些做人的道理,如做人要講信用,要言必行,行必果;做人要有孝心,要孝敬長輩;幫人要關心兄弟姐妹,要學"孔融讓梨";做人要守規則講文明,過馬路要過人行橫道,遇見師長要主動打招呼。
5、強化學習,建立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
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教育目標的重要內容。要把學習型社會、學習型組織作為問題共同研究,那是因為只有學習才是萬能的,只有學習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生產力。學校素質教育的目的,不在于成果的大小,而在于不斷的追求,不斷地努力,促成組織以及全體成員不斷進步不斷發展。因而,我們首要的問題就是要抓學習。通過學習解決思想認識問題。要做到積極進取,不懈怠不懶惰不被動,不唯利是圖,講奉獻,通過學習更新觀念。教育工作不可能急功近利,沒有立竿見影的效果,要學會耐性,學會持之以恒。三是通過學習改進職業技術,教育者由于職業的特殊性,近些年來由于教育者的職業技術的落后和教育需求的增大,職業倦怠日趨嚴重,因而職業技術的改進已成為教育者急需解決的問題。此外,還有心理問題、能力問題、合作問題、溝通問題等等需要解決。因此,我們要通過各種學習手段來逐一排除。從學習途徑來看,首先是培訓。要強行培訓,強化培訓,全面培訓,全體培訓。其二是引導自覺,因為我們都知道主動地學習效果會更好。我們可以利用心得展出、論文大賽、讀書筆記、演講討論等形式進行評比,同時加大獎勵力度,并及時獎勵,從而促成分層帶動,整體推進的良性格局。
6、利用人、物、時、空信息網絡
我縣現在的教育組織結構還顯得十分松散,針對各所學校而言甚至可以說還是處于孤軍混戰的局面,相互之間幾乎沒有聯系,即使有什么先進的東西也得不到交流和利用。網絡組織、網絡結構、網絡信息的建構和使用,有利于高效管理。一個縣應有自己的信息網站和教育網站,并且各鄉、各校要有自己的主頁。要出自己的教育雜志,要有真正能研究而且愿付出的人組成相關的教育科研機構。
7、落實校長權利
關鍵詞:義務教育;研究現狀;評述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0)08-0195-02
1 引言
義務教育以基本的生存技能訓練和合格的國民素質培養為目標,是現代社會最根本的需求之一,但由于歷史的、政治的、經濟的等各方面原因我國義務教育一直存在城鄉不均衡問題。對此,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實際調查;無論是價值討論還是政策思考都是學人們對國家事務進行進言獻策的責任與貢獻所在。目前學術界針對我國城鄉義務教育問題上的討論一直方興未艾,但筆者在梳理目前已有的相關研究文獻時發現雖然言者眾多,但仍有許多問題需要學人們的繼續努力,以更好地為現實的改善服務。
2 研究概況
目前學術界直接針對城鄉義務教育的專著很少,相關的研究主要散見在以義務教育研究為主題的著作中,直接針對城鄉義務教育的研究主要是期刊論文和碩博士論文。在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搜索直接以“城鄉義務教育”為研究對象的論文有43篇,其中核心期刊上有10篇,從1980年開始,截止到2008年。中國優秀碩博士論文數據庫中以“城鄉義務教育”為研究對象的論文從2006年開始共有8篇,博士論文為0。研究主題主要有:城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問題、義務教育資源配置與教育公平性研究、農村義務教育有效供給、義務教育財政機制與問題研究、城市化進程中義務教育資源配置問題等。
1980年城鄉義務教育問題開始進入研究者視野,但研究主題主要集中在義務教育的資源配置,教育公平性等問題的探討,直接針對城鄉義務教育差距的研究并不多。一是,義務教育區域差距問題更為受到學者關注,這從實證研究中數據處理的科學性可見一斑;另一方面我國衡量義務教育水平的公開統計數據在分城鄉統計方面比較缺失,一手資料的不足直接導致研究障礙;再次也可以看出我國學界主流對城鄉差異問題關注度并不高,似乎大家已經習慣了建國伊始就開始存在的城鄉二元制度。對城鄉二元結構不合理的普遍質疑通只是近幾年來的事情。
3 研究的主要內容
梳理目前為數不多直接以義務教育的城鄉差距為對象的研究文獻,內容主要為:“城鄉義務教育現狀的實證分析”和“城鄉義務教育差距的原因分析”這兩方面。
3.1 實證分析
實證分析里既有全國性的城鄉對比研究,也有關于某個省,縣等的個案分析。如:翟博在《教育均衡論――中國基礎教育均衡發展實證分析》中的城鄉分析部分;《2008年中國教育綠皮書》中“義務教育教師資源均衡配置的政策及模式創新”。碩士論文:《嘉興市南湖區義務教育城鄉均衡發展研究》(馬正忠,2008);《公共政策視角下的北京市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研究》(袁佩琦,2008);《新疆城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研究》(馬萍,2007)等。期刊論文:《成都市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戰略規劃與實踐》(楊偉,2006);《中國城鄉義務教育經費差距演變與影響因素研究》(吳春霞,2007)等。
游河和劉小干(2007)對全國各地50所城鎮和農村中小學校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的結果表明:絕大多數學生認為教育不公平問題很嚴重或比較嚴重。綜合研究者的觀點,我國城鄉義務教育差距的現狀描述一般選擇這些方面:1、城鄉義務教育辦學條件的差距。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1)義務教育經費投入的差距。義務教育經費投入水平衡量一般用生均預算內教育經費,生均公用經費,生均事業費等。另外還有學者通過比較各個學段(小學中學大學)國家的財政投資比例,我國義務教育中央財政投入比重,我國教育財政支出占財政總支出中的比重來進行總量投入上的考量。農村義務教育階段所獲得的各項政府性資金投人都大大低于城市,兩者之比在統計學上呈顯著性差異(鮑傳友,2005)。(2)城鄉義務教育師資水平的差距。主要表現在城鄉義務教育專任教師的學歷差距(鮑傳友,2005),這導致了城鄉教師專業素養、綜合素質上的差距(張家勇等,2003)。其次,農村教師數量不足,學科結構不合理,教師隊伍老齡化現象嚴重,部分村級小學英語、音樂、美術和計算機等學科教師嚴重緊缺(李振國,2006;中國教育綠皮書,2008)。(3)城鄉中小學校的物質條件相差較大。農村中小學的辦學條件遠遠落后于城市學校(陳回花,2004;徐劍波,2006);在辦學條件衡量指標方面,使用最廣的是危房面積城鄉比重(解建立,2007),隨著現代化教學設備的使用和普及,很多實證研究還選取生均微機數量、生均電子書、生均圖書、生均語音室等指標衡量。隨著素質教育的要求,還選擇音體美教學器材達標校比重來考察。2、城鄉學生義務教育階段入學機會的差距。與城市義務教育相比,低人學率、低升學率、高輟學率是農村義務教育的顯著特點。而且由于經濟困難等因素,農村已入學兒童中途輟學的現象也較為普遍(鮑傳友,2005;李波,2005;張鴻,2007;李振國,2006)。3、城鄉教育結果差距大。接受義務教育的畢業生在學識和能力方面的參差不齊除了與他們的先天素質有關外,還跟他們所享有的教育資源密切關聯?!俺青l教育起點和過程的不公平必然導致或決定結果的不公平”(朱迎春、周志剛,2006)。在結果衡量指標方面一般選擇升學率。
3.2 原因分析
關于導致城鄉教育差距的原因分析,一方面在上述涉及有關城鄉義務教育的著作和評論性期刊如《中國教育發展年度報告》、《中國教育綠皮書》、《中國教育政策評論》等中有所分析,另一方面在一些關于公共服務均等化問題研究的著作和論文中也有闡述,如《統籌城鄉發展中的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樊繼達,2008);《中國政府公共服務:體制變遷與地區綜合評估》(陳昌盛,蔡躍洲,2007);博士論文《中國特色的城鄉公共物品供給均衡化問題研究》(解建立,2007)等。針對性的討論主要還是在各種期刊論文中,歸納起來主要有如下內容:(1)、制度因素。這些制度和政策歸結起來主要包括:城鄉分離的戶籍制度、農村士地制度、農村稅收制度、農民會保障制度、重點學校政策、城鄉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師政策、分級辦學體制下的教育投資政策(鮑傳友,2005;李振國,2006)、精英或城市取向的教育政策(馬佳宏、彭慧,2006)等。轉型期中國重大教育政策案例研究課題組認為“城市取向的教育政策是造成城鄉教育差距的直接的內部原因。中國多年以來所制定的諸多教育政策并沒有發揮消除城鄉教育差距的功能。相反,由于這些政策的的精英或者城市取向,教育資源的分配表現出了相當大的不均衡,拉大了城鄉教育發展的差距?!?。
(2)經濟因素。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制約了農村經濟發展,由于教育對經濟的依附關系,二元經濟結構必然衍生出二元教育結構(陳回花,2004;朱迎春、周志剛,2006),認為造成這種差距的根本一原因在于“城鄉義務教育的支撐系統不同,支撐城市教育一的是現代工業社會、信息化社會和商業文明,而支撐農村教育的是傳統農業社會、鄉土社會和農業文明”(任仕君,2005)。在經濟因素方面一個普遍的觀點是城鄉二元的義務教育投資體制不合理是造成城鄉義務教育差距的制度根源(曲恒昌,2003)。杜育紅認為“財政分權化改革以后,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的財政體制使得能夠利用多渠道的往往是發達地區、城市以及重點學校,這就使地區間、城鄉間以及學校間的差距越拉越大,加劇了教育發展的不均衡?!?/p>
(3)管理因素。學者多從我國“地方負責,分級管理”和“以縣為主”等一系列的制度規定來分析它們對農村義務教育發展的不利。我國現行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尚存不少弊端,教育管理體制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陳回花,2004;馬佳宏、彭慧,2006)。農村教育始終未解決誰負責、應該負什么“責”的問題。在“國家管理教育”的宏觀層面,政府對城鄉教育差距反應遲鈍,對于農村教育中應由政府提供的“公共財物”責任不到位。
(4)法律因素。從法治視角看,我國教育法律法規沒有落實到位,缺乏強制性,處于弱勢的地方農村教育未能享有法律上的真正公平(寧本濤,2006)。
(5)教育因素。教育必須與經濟、社會發展和人的身心發展規律相適應,但“我國農村教育缺乏真正教育學的關注而難以按教育規律辦學”(寧本濤,2006)。農村學校的校舍建設、配套設備等方面得到高度關注,而農村學校教育的內涵發展卻未受到足夠的重視。不少農村學校盲目追求不合適自身發展的城市教育發展模式(何奕飛,2006)。
4 問題與分析
(1)實證分析還需完善和科學。在義務教育發展水平的衡量指標選擇方面,已有的文獻基本上一致,并且大部分文獻認為目前城鄉義務教育入學機會的均等基本已經實現,發展的差異主要在質量方面,也就是過程的不平等。雖然指標選取學界已形成一致意見,然而在數據處理方面,相對與地區義務教育發展差距的研究已經運用極差、方差等比較科學的統計方式,目前已有的城鄉義務教育實證文獻對數據的處理大多停留在簡單的描述性上,缺乏比較和評價(這與我國國家統計資料在這方面的不完善有關),同時引用間接資料,數據陳舊、單調的現象也較多。因此在后續研究中還需要學者們一方面盡量從國家公布的權威統計資料上獲取第一手數據,數據來源務必系統一致和最新(我國不同的統計資料選取口徑不一,若來源不系統一致將使關鍵數據出現較大出入),另一方面須對數據進行可以量化和比較的處理,如使用“差異系數”來衡量城鄉差異等。
(2)原因分析尚待深入與創新。研究者對城鄉義務教育非均衡發展問題和原因的分析比較透徹和全面,并對問題的解決提出了很多具有可行性的辦法。大家對同一個問題的許多不同方面都達成了比較一致的看法,彼此間沒有相互矛盾的地方。尤其是制度或投資體制不合理論,這個觀點從制度層面分析了造成城鄉義務教育差距的原因,指出城鄉二元結構是城鄉義務教育產生較大差距的制度原因,這對于探索城鄉義務教育差距產生的原因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但是,它不能很好地回答如下問題:是什么力量在影響著制度安排和決策本身?為什么明顯有失公正的制度會一直使用而得不到改善,為什么更加劇城鄉不均衡的義務教育政策會一直以合理的面貌從上到下貫徹?為什么相關法律己經對于教育投入做了明確規定(集中體現為“三個增長”的規定),但是卻遠遠沒有達到,而在其他行業的投資卻出現過熱的現象?……這些都是制度或投資體制不合理不能或者沒有很好地回答的問題。另外,已有研究大多從教育內部來探討城鄉義務教育差距的問題,如“分級辦學,以縣為主”體制對于貧困縣農村義務教育發展的障礙,國家不合理的財政撥款制度和不完善的轉移支付制度,分稅制帶來的投入不足等。實際上,義務教育的差距己經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教育問題,而是一個兼有社會、經濟、政治問題的復雜性問題。還有學者從義務教育各項政策方面城鄉的不公平待遇逐一分析。雖然這能讓我們清晰地看到國家在城鄉義務教育實踐中的公共政策方面的不合理,但這些具體的政策是如何產生的,為什么會選擇這一個政策而不是另外的政策,對此卻缺乏解釋。因此,對于造成城鄉義務教育差距的原因還有待于進一步深入探討,尤其造成制度與政策選擇的背后機理的系統研究。
參考文獻
[1]翟博.教育均衡論――中國基礎教育均衡發展實證分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魏宏聚.偏失與匡正:義務教育經費投入政策失真現象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
關鍵詞:媒體素養;媒體素養教育;媒體;傳播
中圖分類號:TP3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9599 (2010) 03-0128-02
Exploration on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Guan Haoying
(Xingtai College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Xingtai054001,China)
Abstract: In the mass media era,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is an educational ideas and teaching methods raised for effection on people by a variety of media. The college student group is the future of society, although accepting the high level of education, but the media literacy situation is not optimistic.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concept of media literacy, analyses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situ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China, to explore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 Media literacy;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Medium; Transmit
信息時代的“素養”應當包括人們對各種信息的認知、反饋、取舍、質疑和提問的能力,對世界及身邊所發生的事情的感知能力,以及自己動手制作媒體產品的能力。
一、媒體素養的基本定義
媒體素養起源于西方發達國家,以英國、加拿大、美國和澳大利亞為代表。因此,當前比較完善的媒體素養定義還是出自西方媒體教育學者。1992年美國媒體素養研究中心給媒體素養作出如下定義:媒體素養就是指人們面對媒體各種信息時的選擇能力、理解能力、質疑能力、評估能力、創造和生產能力以及思辨的反映能力[1]。
簡言之,媒體素養是傳統素養(聽、說、讀、寫)能力的延伸,它包括人們對各種形式的媒體信息的解讀能力,除了現在的聽、說、讀、寫能力外,還有批判性地觀看、收聽,并解讀影視、廣播、網絡、報紙、雜志、廣告等媒體所傳輸的各種信息的能力,當然還包括使用寬泛的信息技術來制作各種媒體信息的能力。它與提高社會文化品質與健全公民社會的發展息息相關[2]。因此,媒體素養是信息時代大眾所必備素質之一。
二、媒體素養教育的歷史及其發展現狀
媒體素養研究的歷史既是文化觀發展的歷史,也是媒體的社會發展理論的歷史。媒體素質教育起源于英國,成長壯大在加拿大、美國,以及其他歐美發達國家。它的理論基礎是現代傳播學和教育學,所以從它誕生之日起,就具備符合時展要求的特點,即跨學科的特性。
媒體素養在我國是一個表較陌生的名詞。在我國八九十年代學者們才思考媒體素養的問題。真正成為立論的熱點更是在兩千年之后,而媒體素養教育問題則才剛剛起步。中國的媒體教育在最近幾年發展很快。盡管我國的媒體素養教育一直在發展,但是發展的速度與國外相比是緩慢的??傮w來說,目前,我國的媒體素養教育尚處于初級階段。
三、信息時代對大學生媒體素養教育的需求
由于媒體事業迅猛發展,今天的人們是生活在被媒體信息所包容的世界里。而且信息語言、信息傳播方式、傳播途徑以及傳播效果都與從前大不一樣。特別是隨著電視的興起和大眾媒體的普及,媒體已經成為中國青少年乃至成年人的第二個教育課堂。媒體對現代文化塑造和人們價值觀念的形成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當代大學教育正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型,大學生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使大學生全面和諧地發展。大眾傳媒在促進大學生的素質教育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大學生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四、開展媒體素養教育的意義
所有媒體信息都是兩種:一種是表層信息,一種是深層信息。當人們的知識結構處于低下水平時,他只能接受其表層信息,因而易受控于媒體信息。相反,當人們擁有了高水平的媒體素養能力,他就可以積極地駕馭各種媒體信息。透過表層信息,深人到信息內容內部各層面、并對深層次信息做出正確而有效的取舍[3]。
目前我國國內高校的媒體素養教育尚處在起步階段,大學生的媒體素養和探索學習技能尚需改進[4]。通過多個學校對不同年齡段不同群體分層調查表明,青年群體對媒體的特性、功能以及影響的認識還比較模糊,甚至是錯誤的。大學生媒體素養狀況令人擔憂。這些現象的出現更加深刻地說明了當代大學生媒體素養教育的緊迫性和必要性。
五、提升大學生媒體素養教育的方式
首先,媒體素養教育本是我國教育現代化的題中之意,我國的媒體素養教育面臨著嚴峻的挑戰[5]。為此國家教育部門應加大媒體素養教育的投入力度,在各大高等院校開設媒體素養教育專業課程,培養媒體素養教育方面的專業人才。多方面多角度地進行媒體素養教育。
其次,加強國內外相關領域的深入交流和研討,提升我國媒體素養教育的理論層次和媒體素養認知度;建立專門的媒體素養教育機構,以此來推動大學生的媒體素養教育。此外,還應在深刻調查理解我國媒體素養教育現狀、借鑒國外媒體素養的理論和實踐的前提下,建立我國的媒體素養理論,并撰寫相關的著作和刊物,使大學生的媒體素養教育真正可以落到實處。
最后,從行動層面整合多方面的力量,多途徑強化大學生媒體素養教育。充分發揮高等院校在大學生媒體素養教育中的主體作用,組織大學生進行相關理論熏陶,參與各種媒體活動;使大學生的媒體素養教育真正可以實現學校教育、媒體教育和社會教育三個層面的聯動,取得實效。
總之,媒體素養教育是在大眾傳媒時代,針對多種媒體對青少年的影響而提出的一種教育思想和方法[6]。它以培養人的媒體素養為核心,使人們具備正確使用媒體和有效利用媒體的能力,建立獲得正確媒體信息、媒體信息產生的意義和獨立判斷信息價值的知識結構。相信在國家的高度重視和多方力量的協同配合、努力倡導和大力貫徹實施下,我國大學生的媒體素養教育必將取得輝煌的成績。
參考文獻:
[1]李彬.傳播學引論.新華出版社,1998
[2]袁升平.信息時代我國大學生媒體素養教育研究.河南大學碩士論文
[3]張鮮艷.加強高校傳媒素養教育奏議.中國科技信息
[4]鄭保衛.媒介教育大眾化勢在必行.中華新聞報,2002,1,16
[5]單曉紅.媒體素養引論.浙江大學出版社
[6]湯書昆,孫文斌.中國素養教育研究述評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