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07 12:43:3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當代大學生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促進大學生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形成,并影響著大學生的行為準則和處事原則。[1]是我國的主流意識形態,是黨和國家的重要指導方針,因此,我們要不斷加強理論教育,做好宣傳和普及工作,讓廣大青年學生了解的相關知識,弘揚社會主義的主旋律。從大學生方面來看,有效的大學思政教育能夠幫助學生了解我國社會主義理論的發展史,并從中吸取精華知識,結合實際生活,從而培養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樹立為黨和國家服務的理想。從高校方面來看,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有利于糾正以往教育教學中的偏差,及時掌握思政工作未來的方向,積極引導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發揮校方的指引作用,提供較多的實踐活動,鍛煉大學生的堅強意志,為黨和國家培養合格的接班人。從黨和國家的角度來看,提高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有利于繼承和弘揚先輩們的革命精神,不斷地培養大學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并在此基礎上使其掌握社會主義發展的理論知識,弘揚社會主義文化的主旋律,[2]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增強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有效措施
(一)實現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結合。課堂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僅僅只是背誦并掌握思政理論知識,并沒有與日常的思政教育活動結合起來,這就導致了思政教育的實效性難以有效地發揮出來。而日常的思政活動一般都要求大學生參與到社會中,例如,一些課題研究、社會服務、志愿活動和文化調研,等等,這些活動需要與理論結合起來,相輔相成,最后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如果在平時的實踐活動中發現了問題,則應積極地致力于解決這些問題,并將這些問題拿到課堂上進行討論。在思政教育的考核中,要把學生的平時表現和思想實踐活動作為衡量指標,引導學生將學到的理論知識付諸于活動中。
(二)創新學生的黨建工作,讓黨建工作更具有實踐意義。堅持學生黨員發展工作“關口前移”,充分發揮校院(系)兩級學生黨校的作用,建立起從普通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到預備黨員的三級學生黨校全程培養體系。在開展黨建工作的同時,要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并在黨員的帶動下,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黨建活動中,鍛煉學生的意志力和奮斗精神,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在創新黨建工作的同時,還要注意發揮學生黨支部對學生活動的指引作用。
(三)加強與學生的心理溝通,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切性。當前,除了要關注大學生的學習成績,還要關注大學生的心理狀況,因為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只有保證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才能真正提高思政教育的實效性。研究顯示,大學生大多喜歡面對面的心靈溝通,因此,校方應該針對不同專業和不同年齡的學生采取合適的教育方法,進行合理的心靈教育。[3]此外,學校還可以投資建立心理咨詢室,指導學生的思想,為學生提供心理幫助和支持。
(四)擴大實踐活動的平臺,創新實踐模式。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社會實踐是一個關鍵的項目。因為通過社會實踐,大學生不僅可以開闊眼界,還可以鍛煉自身的各種能力,所以,社會實踐受到很多大學生的青睞。相關研究發現,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最喜歡的思政教育形式。高校要將學生的發展與實踐活動結合起來,真正地幫助學生成長,使所安排的社會實踐活動與學生的需求相適應,提高對實踐工作的重視程度,為實踐活動提供良好的保障,包括經費的投入、師資力量的投入,等等。另外,學校也要對實踐基地做好考察,盡可能地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地方,讓學生從中得到最深刻的啟迪教育,從而使社會活動具有實踐意義,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落實日常的思政教學工作。
(五)提高輔導員的思想道德素養,加強師資力量建設。輔導員是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支配力量,直接關系著實踐活動的最后成果。[4]在招聘輔導員的時候,高校要嚴格選拔,重視輔導員的政治素養和實踐能力;在輔導員任職期間,校方也要加強對輔導員的管理,制定合理的輔導員考核制度,并嚴格按照標準執行,設立考評考核機制。除此之外,校方要定期對輔導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培訓,提高輔導員的思想道德素養和專業知識水平,這樣才能保證其更好地輔導學生,促進學生的發展。
三、結語
[關鍵詞]大學生誠信;現狀;教育對策
當代大學生作為高級知識分子,是社會和國家的未來,是和諧社會建設的接班人,他們應該具備較高的誠信素養。但是,當下大學生不遵守誠信道德的事情經常發生,例如背信違約、捏造假學歷、考試抄襲、辱罵教師、使用黑卡、拒不還貸款等等。這些不良的現象不但損害了當代大學生的自我形象,更對他人和社會造成不良影響,所以對當代大學生誠信缺失現象分析制定可行的教育措施是當代教育必須迫切解決的問題。
1 當代大學生誠信缺失現象
(1)考試抄襲,作弊手段現代化。目前,部分學生為了考試作弊使用各種手段,已經遠遠超過了傳統的攜帶小抄,他們會利用無線電工具,電子設備進行傳遞答案,甚至替考。有些學生還會賄賂老師,采取送禮請客等方式提前套取試題。
(2)學術造假,抄襲論文。在互聯網迅速發展的今天,各種信息資源隨手可得。大學生通過網絡下載論文,拼湊成自己的文章,有的把同專業學長的論文拿來直接抄襲,論文剽竊現象屢禁不止。更有甚至花錢請幫自己寫論文,假的論文滿天飛。
(3)國家助學貸款,討要困難。家庭困難的學生在提供個人信息后,通過學校核實提供助學貸款幫助他們解決學費和生活費,使這部分學生可以輕松完成學業。但個別學生在畢業后不顧及個人信譽,不按照規定時間償還利息,在銀行多次催繳后也拒不還款,消失的無影無蹤。
2 當代大學生誠信缺失原因
(1)社會中不良環境的干擾。大學生是社會的人,在社會中生活,受社會影響,不斷地受社會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影響,所以社會中將誠信樹新風的榜樣對大學生能起到價值引導作用。目前通過高校黨團不斷吸收新成員,黨員已經占學生數目的16%,這部分黨員在日?;顒又蟹e極發揮黨員帶頭作用,對其他學生的誠信起到表率作用。對誠信教育起重要的引導作用。加大學校的宣傳,讓每個學生都正當誠信的表率,解決問題最終還是要依靠內部力量。社會環境、教育方式能對大學生的誠信產生影響,但都只能從外部起作用,從內部真正起作用還要提高大學生的內在修養。
(2)家庭中誠信教育偏少。在社會競爭激烈的今天,家長們為了孩子能找到好工作,有出息,往往把學習成績作為衡量孩子的全部,教導子女把時間都花在學習書本上,不太在意對子女的誠實守信教育。另外作為家長本身不能以身作則,在日常生活中把很多不良的誠信行為傳遞給孩子,不能樹立良好的典范,這使學生從小就受影響,不注重學做事和學做人,致使馬加爵之類的惡性事件發生。
3 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措施
(1)學校與家庭相互協助和配合。所在大學用過建立學校和家庭相互聯系和溝通的體系。學生直接負責的輔導員應該把其日常生活中表現情況及時向家長反應溝通,與家庭協助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日常表現。高校還應該掌握學生的家庭情況,是否貧困,以便篩選發放獎學金和助學貸款,做到公平。其次,作為家長應該及時和高校聯系,積極主動的掌握學生生活和學習情況,對學生出現的不誠信現象及時溝通加以糾正。再次,家長要樹立誠實守信的典范。做到心口如一,給孩子建立誠信做人做事的典范,促進誠信教育的潛移默化。
(2)學校和社會相互配合。在全社會范圍宣傳加強,建立社會監督體制,為青少年誠信建設創立良好的影響環境。在高校和社會中廣泛開展誠實守信教育,建立“誠信第一”的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制造全民追求誠信的社會氛圍和影響力量,把誠實守信由社會道德轉變成契約道德,做到人人遵守。另外,不斷完善我國的法律,把誠信納入法律,在社會道德契約的約束下以法律為懲罰武器,促使每一位公民都遵守誠信,在全社會范圍建立誠信之風。
(3)教師的作為誠實守信的榜樣是無窮的,所以廣大的高校教師應該率先遵守擁護誠信規則以身作則。在課堂上做到表率,起到榜樣作用。牢記身教重于言教;充分認識到輔導員在學生誠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輔導員是較長時間接觸學生的教師,其一言一行對學生影響重大,所以在具體工作中必須遵循輔導員工作規范,做到公平公正,積極接受學生建議和意見。結合學生自身特點處理學生中矛盾,樹立誠信典范。教師必須不斷加強自身修養,提高誠信素養。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充分發揮教師影響力的巨大力量。
(4)建立誠信明禮的校園主題,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誠信教育活動,學習誠信道德。以史為鑒,通過學習歷史文化時學生明白誠實守信的重要性。同時,形成與時俱進符合當代特點的誠信價值觀。把誠信教育與目前政治經濟形式結合,形成社會主義榮辱觀,推動和諧社會的建成。在校園里開展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教育活動,使學生主動積極的學習參加,促使學生在活動中增強誠信素養。同時組織大學生到社會中宣傳誠信活動,對社會人群進行誠信調查;通過校園網讓學生進行誠信討論辯論,邀請成功人事來校作報告,讓學生體會誠信帶來的巨大作用。
(5)對高校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改革,將誠實守信教育滲透到思想政治理論課中,通過課堂教學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讓學生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公民的基本要求;結合法律與道德基礎,使學生更加深刻理解誠信的重要性。把誠信教育貫穿在教學始終,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教導學生,最終養成良好誠信品質。
有媒體報道,某大學生在校園內舉條幅示愛,“九個字竟錯了兩個”。這種極端的例子出現在當代的大學校園里,并不是一個孤立的現象。當代大學生,特別是非中文專業的大學生,語文素養不容樂觀,諸如書面語言上的語句不連貫、詞不達意、錯別字多、標點符號不會用等,已不是個別現象。在批改學生畢業論文的過程中,就有老師感慨:我們不只是在批改“論文”,更多的時候是在批改“作文”。不少學生連“作文”都寫不好,豈可奢談“論文”?連基本的“文”都不通,“論”從何來?老師把大學生的畢業論文當成作文批改,實出無奈,這正是當代大學生語文素養低下的真實寫照。
不少機構和學者對在校大學生的語文能力進行了調查與分析,同時對中小學語文課的教學現狀也進行了調查和比較。常月華教授在《大學生語文能力現狀調查與分析》一文中指出:請假條是生活中常用的文體,在調查中,居然有“30%的學生寫不好請假條”,由此可見當代大學生語文能力的低下程度。她認為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小學期間語文教育中書面語方面的差距……從調查結果顯示的數據看來,論文寫作和畢業設計報告,的確是學生的一大難題。論文從結構、材料,到字詞運用所顯示出來的書面語功底都讓筆者感到吃驚”。也有學者指出,中國學生從小學到中學這十二年的時間里幾乎每天都上語文課,進入大學后,還有大學語文或漢語課、寫作課等。可是,到寫大學畢業論文時,“本不該出現在大學階段的并不高級的語言問題卻多得令人瞠目”。語文教學花樣百出,“學生們的語文素養卻每況愈下,這是不爭的事實”。當代大學生“駕馭語言文字能力低下的問題足以使語文教學工作者痛心疾首”。
我國當代大學生的語文素養普遍低下,大學生的母語應用能力令人擔憂。語文素養的低下又影響專業學習的深入和畢業論文的設計與創作。不僅如此,語文素養的低下,還可能導致心智不全、缺乏想象力和創造力以及人文精神的缺失。
二、大學語文課能提高大學生語文素養嗎?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大學生的語文素養呢?
改革開放之初,全國部分大學陸續開設大學語文課,旨在提高大學生的語文素養。同時,教育部要求高校面向全體大學生開設中國語文課??陀^地說,大學語文課的開設對提高大學生的語文素養雖有一定的作用,但效果不盡如人意,并未達到我們的預期目的。正因如此,有的學校削弱甚至取消了該課程;有的學校雖開設,但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十分勉強。同時,部分學生又感到沒學到什么實質性的東西。大學語文課成了雞肋。針對這種情況,在2010年的全國兩會上,有政協委員提交了關于重視母語教育,提高漢語能力的提案。
不過,開設大學語文課能在多大程度上提高大學生的語文素養呢?如果因為大學語文課成了一門必修課,學生的語文素養就能大大提高,那就太值得慶幸了。但事與愿違,大學語文課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效用有限。事實證明,不是重視與不重視的問題,而是我們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出了問題。我們有語文課,卻無語文教育――我們關注層次劃分、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語言技巧、人物形象、修辭手法、寫作特點,等等,根本無視語文的整體美,把語文搞得支離破碎。上了這樣的語文課,學生只知道記住標準答案以及答題技巧去考試,卻愈發不知道怎樣說話,怎樣行文。如果延續這樣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可以說,大學里即使開四年的語文必修課也不一定管用。
在中小學語文課有些“異化”的情況下,大學語文課的開設,實際上有“補救”的意味。而如果“補救”行動又延續過去的教育思路與教學方式,這樣的課程,除了體現在大學生成績單上的學分外,沒有多少實際作用。
原本希望通過大學語文課的開設來提高大學生的語文素養,出發點無可厚非。但,實踐證明,效果并不理想,目標并未實現。那么,出路在哪里呢?
三、提高語文素養應重視經典閱讀
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關鍵是要加強學生在文學和典籍方面的修養,把經典中所蘊涵的語文要素和文化要素,轉化為學生的語文素養與文化素養。
通過經典閱讀提高語文素養,在國外有著豐富的經驗。國外的語文教育,尤其是發達國家的語文教育,都非常重視經典的閱讀。比如英國、德國、法國、美國,在課程標準等文件中明確規定,學生在不同的學習階段要閱讀相當數量的經典作品。早在一百年前,哥倫比亞大學就創設了“文學人文”和“當代文明”兩門本科生必修課?!拔膶W人文”主要強調文學經典的閱讀,“當代文明”主要強調哲學和社會理論經典的閱讀。上個世紀40年代,美國許多大學相繼開設了經典閱讀課程。從國外這些做法來看,重視經典閱讀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明智選擇。
在我國,經典閱讀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在古代,經典閱讀是主要的教育方式,其主導教學方法是孔子的“述而不作”式的原典閱讀,以經典文本為中心的經學記誦詮釋??墒?,“從我國語文教育的實際看,以前很長一個時期,我們的語文教學大綱缺少對閱讀經典的引導和規定”。中小學經典閱讀的缺失延伸到了高等教育,有出國留學生不知道老子是誰,更別說四書五經了。國學傳統經典教育的缺失,不僅使學生的母語水平和母語運用能力受到嚴重影響,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素質。北師大郭齊家教授直指這種弊端時說:“學生們的母語水平不高,心量不廣,涵養不深,人生態度無所依歸,理想不敢堅持,君子之風漸行漸遠?!彼J為,要提高學生的母語水平和人格涵養,“誦讀傳統經典正是便捷有效的路徑”。
我們提倡經典閱讀,就是要通過一門深度閱讀的課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思考能力和寫作能力,一句話,通過經典閱讀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同時,還有以下目標追求:一是學生在經典閱讀中不斷增大自身的知識儲備;二是傳承和發展優秀文化,在學生頭腦中加深優秀歷史文化的積淀;三是推動學生自覺地不斷地完善自我、加強修養,提升個人涵養。
關鍵詞:大學生;幸福體驗;幸福觀教育
課題名稱:哈爾濱理工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2009年教學研究立項課題,課題名稱:當代大學生幸福體驗狀況與幸福觀教育研究,編號:(2009B017)
一、概述
21世紀以來,當代大學生的思維和價值觀念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為了適應大學生的需求,幸福觀教育也應該從內容及形式上發生改變。當前大學生幸福觀的主流是積極的,適應和符合社會發展的潮流。但是,受到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各種價值觀念的影響,導致了大學生對幸福有不同的體驗,從而對追求幸福的途徑也有不同的設想。近幾年,我國有多位學者開展了大學生幸福觀研究,他們普遍認為大學生幸福感狀況并不樂觀,存在很多危機。因此,加強當代大學生幸福體驗狀況與幸福觀教育研究就成了一項重要課題。
二、影響大學生幸福體驗狀況的因素
1、金錢、享受對幸福的影響。金錢和物質財富是實現個人幸福的物質基礎,同時也是培養個人正確幸福觀的前提。對于物質匱乏的人來說,為了生存不得不四處奔波、居無定所,因此就無法體驗到人生的幸福,總有痛苦的感覺。大量數據顯示,大學生每年的人均消費水平要比全國國民的平均消費水平高出許多。他們在物質生活上是豐富的、幸福的,但是有很多學生仍感受不到這種幸福。有的學生為了追求更高的物質享受,不惜出賣自己的和青春。
2、情感困惑對幸福的影響。許多大學生將“體驗愛情幸福”及“充實大學生活”作為戀愛動機,由此可見,當代大學生只重視戀愛過程,卻不在意結果。一般情況下,戀愛結果都會產生一些副作用。大學生一旦出現感情問題就會感到失落、自卑、迷茫,給身心健康帶來不利影響。所以,大學生情感問題就是影響大學生幸福感的關鍵因素之一。
3、就業壓力對幸福的影響。就業形勢的日益激烈,使大學生們感到很多無可奈何。由于競爭激烈、就業矛盾的突出,不少高校畢業生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有一部分畢業生在新的就業體制和嚴峻的就業形勢面前心理準備不足,在就業過程中出現了多種心理偏差,從而影響了他們的就業。針對這一情況,高校教育者通過就業指導和心理指導轉變了大學生錯誤的就業觀念,使大學生認清形勢,認識自我,以減輕大學生的就業壓力,增強大學生的幸福感。
三、當代大學生幸福觀教育的意義
1、有利于大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幸福觀與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有著密切的關系,一個人的幸福觀正確,其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也一定是積極向上的;反之則是有所偏頗的。所以,教育者在對學生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時,應以幸福觀教育促進大學生確立、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2、有利于大學生高尚道德觀的形成。幸福觀與道德觀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因很多大學生對幸福的感知與追求存在著誤區,便將幸福與以“不道德”所獲取的收益之間的關系相混淆了,導致大學生出現道德問題。總之,對大學生進行幸福觀教育,有利于促進社會進步。
3、有利于大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形成健康人格的前提與基礎就是幸福觀,只有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幸福,知道如何獲得真正的幸福,才能夠消除憂慮、孤獨、煩躁、苦悶等心理障礙,才能夠愉快的面對生活中的苦與樂。所以,幸福觀教育與大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是息息相關的。
四、大學生幸福體驗狀況與幸福觀教育研究的主要內容和關鍵問題
1、確立指導原則,構建理論依據。以的基本原理和科學發展觀為基本的指導原則,綜合運用思想政治教育學的有關理論以及心理學、哲學、倫理學等人文社會科學的相關知識和最新的理論成果,論述幸福的內涵和本質,理清闡釋幸福、主觀幸福感和幸福觀教育等基本概念。
2、開展調查研究,掌握有效數據。對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狀況進行詳細調查、研究,運用多種調查方法,科學設計調查方案,做到點面結合,橫向比較,最后對調查所得的數據進行總結。
3、對狀況特點進行歸納總結,并剖析其中的影響因素。根據調查資料及數據顯示,對當代大學生主觀幸福感要深入分析當代大學生主觀幸福感和幸福觀狀況、發展變化的物質條件和影響因素。
4、多運用理論成果,解決好現實存在的相關問題。大學生幸福指數的提升,不僅是國家、社會、高校的責任,大學生自身也起著關鍵作用。對于高校來說,應及時轉變觀念,加強大學生的幸福觀教育。主要有以下幾種措施:
(1)重視幸福觀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論教育中體現和強調幸福觀教育。(2)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優化育人環境,建立健全各項服務和設施條件,多為學生營造幸福環境,提升其對大學生活的幸福體驗感。(3)引導大學生改變錯誤觀念和不良習慣,多體驗身邊的幸福,消除消極情緒,發現幸福所在。
參考文獻:
[1] 張佳英《當代大學生幸福觀教育研究》,遼寧大學2011年碩士畢業論文。
[關鍵詞]人文素質;大學生;漢語言文學
我國絕大部分高校都開設了漢語言文學課程,漢語言文學不僅能夠使學生了解我國經典的傳統文化和優秀的現當代文化,陶冶大學生的情操,提高大學生的品味。更為重要的是,大學生正處于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自身的分辨力較差,容易受到一些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造素質下降。因此,必須充分發揮漢語言文學對大學生人文素質的教育作用。
一、漢語言文學對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作用
漢語言文學是一門重要的課程,開設這門課程不僅是為了使當代大學生具備系統的知識體系,了解更多的漢語言文學知識,更為重要的是,要使當代大學生能夠受到優秀的文學作品的熏陶,培養其人文情懷與人文素養。大學生正處于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在學習漢語言文學的過程中,能夠接觸更多的優秀文學作品,并與教師、同學進行深入的探討,發表自己的見解,撰寫評論文章,培養扎實的語言文字功底和語言功底,培養思辨能力。不僅如此,漢語言文學還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而人文情操和情懷正是優質生活的一個重要體現。大學生可以通過廣泛的閱讀來培養自己對生活、對文化的熱愛,緩解學習壓力,培養自己品味生活、與人為善的能力和品質。當代大學生面臨比較復雜的就業形勢,用人單位不僅要求畢業生具有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還要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因此,必須發揮漢語言文學對大學生人文素質的教育作用,提高當代大學生的人文素質。
二、當代大學生在人文素質方面出現的偏差
當代大學生均為90后,成長于網絡時代,其心理特征和性格特點都與80后大學生具有較大的差異。當代大學生在人文素質方面也出現了一定的偏差。1.理想信念缺失造成的迷茫作為一個備受社會關注的社會群體,大學生一直被視為未來的社會棟梁,無論是社會、高校,還是家長,都希望大學生能夠具有積極的人生態度,樹立遠大的理想,并具有充沛的活力和充足的動力,向著理想努力奮進。然而事實上,大學生群體中理想信念的缺失已經成為一個比較普遍的問題。受到應試教育制度的影響,大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往往將考入理想的大學作為最大的學習目標和動力,一旦進入大學,很多大學生會感到茫然失措,找不到學習和生活的方向。理想和信念是激勵人克服困難、努力奮進的動力,一旦失去了理想和信念,大學生就很容易陷入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誤區,奉行及時行樂思想,對于學習敷衍應付,將寶貴的青春荒廢在電腦游戲和其他娛樂活動中。而這種狀態一旦長期延續下去,學生在學習、能力方面就會與其他有理想和信念的同學拉開更大的差距,這會加劇其內心的茫然和空虛感,形成惡性循環。2.不良社會風氣的腐化大學生群體很容易受到社會風氣的影響,當代大學生成長于網絡時代,生活和學習與網絡密不可分。然而網絡本身具有虛擬性、復雜性、開放性,網絡中的一些不良思想,很容易對大學生的心靈進行毒害。而大學生與社會的接觸較少,加之他們缺乏堅定的理想信念,很容易被網絡中的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不良風氣所腐蝕,不僅會耽誤學業,甚至還會造成價值觀念的扭曲和墮落。近年來發生在大學生群體中的“校園貸款”等事件就可以發現,很多大學生為了攀比享樂不惜盲目貸款,最終釀成悲劇,這也使社會對大學生的整體形象產生了質疑。3.大學生存在人格缺陷典型的人格缺陷包括怯懦、悲觀、孤僻、抑郁、自卑等,造成大學生人格缺陷的原因有很多,可以將其歸類為家庭原因、學校原因、社會原因和自身原因。一部分家長對子女過于溺愛,或者過于嚴厲,造成子女在成長的過程中容易形成不良的性格和生活習慣,無法合理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訴求,無法維持正常的人際關系。在中學階段,一部分家長和教師過于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忽視其人格方面存在的問題。進入大學之后,面對陌生的生活和學習環境,以及新的人際關系,一部分學生會感到壓力較大,人格方面的缺陷會嚴重影響這部分學生的正常學習和生活,主要表現為具有較低的學習動力和較差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能正確的處理與同學、老師等人的關系,缺乏參與公共活動的興趣,遇到問題和挫折時也不能及時進行自我調節。長期以來,大學生的人格缺陷一直沒有得到學校、家長、社會的重視,事實上人格缺陷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后果,甚至可能釀成輕生和人身傷害事故,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和極其惡劣的社會影響。
三、漢語言文學教育存在的偏差
漢語言文學本應該成為培養大學生的人文精神、豐富大學生心靈、為大學生提供精神力量的重要課程,然而大學生人文素質的偏差和缺失也暴露出了當前高校漢語言文學教育存在的一些問題。1.知識結構得不到有效的更新當前我國大部分高校都沒有對漢語言文學課程進行及時的優化和更新,漢語言文學知識與其他學科的融合性不強,不能有效的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漢語言文學課程的教學仍然以教師課堂講授為主,沒有對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實踐能力進行有效的培養,包括學生的溝通表達能力、思辨能力、寫作能力等,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低,學科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2.漢語言文學教學的功利性傾向功利化的傾向在當前高校的很多專業和課程的教學中都有所體現,主要體現為過于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學生思維培養和人格養成,將教育變成簡單的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在漢語言文學的教學中,教師沒有立足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人文素質來開展教學,對當代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情況不清楚、不了解,導致學生的人文知識雖然得到了增加,人文素質卻沒有得到相應的提升。
四、優化漢語言文學教學,提高大學生人文素質
1.優化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必須通過教學內容來體現。要發揮漢語言文學對大學生人文素質方面的教育作用,就必須對其教學內容進行優化,篩選經典、寓意深刻、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的文章,對當前的漢語言文學教學內容進行補充,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受到感染和感召。例如通過學習《包法利夫人》的過程中,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對包法利夫人的人生悲劇進行深入思考,擺正自己的人生方向,用高尚的理想和信念激勵和感召自己,才能獲得真正幸福的人生。要在漢語言文學課程中加入更多的能夠對大學生產生激勵作用的文學作品,特別是加入更多的現當代優秀的文學作品,將其作為補充內容,例如史鐵生的《命若琴弦》《我的遙遠的清平灣》,路遙的《平凡的世界》等,引導學生理智地看待生活和學習過程中的挫折,保持樂觀、陽光的生活態度,把握自己的人生方向。2.以人文知識對大學生進行引導各種人文知識是漢語言文學課程的主要教學內容,只有立足于豐富的人文知識,才能發揚和傳承人文精神。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就應該注重學生人文知識的積累,例如要經常為學生推薦優秀的文章和書籍,要求學生能夠閱讀和背誦一些經典篇目,并定期開展讀書心得交流活動,引導學生在閱讀和背誦中提煉觀點和感悟,并給學生表達自己觀點的機會。要提高學生對文學類書籍的閱讀能力,例如在學習杜甫詩歌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從《中國古代思想史》《唐才子傳》《新唐書》《舊唐書》中查找與杜甫有關的資料,全面了解杜甫生活的時代,再廣泛地閱讀杜甫的詩歌,總結杜甫詩歌的特點,形成完善的知識體系。在這個過程中,杜甫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操也會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受到愛國主義、人文主義的熏陶,心靈被凈化。3.改善和優化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方式傳統的教學方式過于關注理論知識的傳授,很少關注大學生的心靈和人格。漢語言文學教師應該對教學方式進行改進,開展更多有益的教學活動,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課堂中來,并在各種教學活動中消除不良心理。例如可以積極開展辯論比賽、演講比賽、詩歌朗誦比賽、讀書心得交流活動、班報設計等。當代大學生對于網絡傳播模式非常熟悉,可以鼓勵學生創設本班的公眾微信號或者微博,將其作為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和溝通的平臺,將學生的佳作發表出來,鼓勵學生多思多寫。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為學生布置一些小課題。例如古代詩詞中有關于茶的名篇佳句甚多,要求學生自行搜集資料,對我國悠久的茶文化進行考察,運用小組合作的方式來撰寫小論文,并將其作為學生成績的重要參考。在完成課題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廣泛地閱讀與茶有關的詩詞文章,感受茶文化之美,而且能夠培養自身的鉆研精神、溝通能力和合作能力。文學是通往人的心靈的橋梁,在漢語言文學的課程教學中,應該具有更加廣闊的教育視角,不僅要使學生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還要關注學生的心靈世界,使學生能夠在優秀的文學作品中汲取營養,培養當代大學生健全的人格,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質,對大學生的不良價值觀念進行糾正,用優秀的文化和思想感染人、熏陶人、鼓舞人,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使大學生成為有知識、有技能、有理想、有素質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韓.素質教育環境下,提升大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策略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2(28).
[2]胡艷.高職院校大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培養研究[J].語文建設,2012(14).
[3]李莉.談我國漢語言文學與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J].語文建設,2014(12).
[4]施華,趙玉志,金慧,王豐敏,李書紅.素質教育背景下高校大學語文課程的定位與建設[J].科技信息,2011(09).
[5]朱峰.有關現代教育思想的漢語言文學教學探討[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02).
[關鍵詞]誠信 危機 對策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人無信不立”、“言必行,行必果”等經典名句一直流傳至今,是人們的道德風向標。誠信即誠實守信,是一個具有普遍性的道德規范,是處理個人與社會、個人與他人之間的相互關系的基礎性道德規范。因此,加強大學生的誠信教育應該是當代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的重點。
一、當代大學生誠信危機的主要表現
1.惡意欠費普遍存在
當代大學生惡意欠費情況日趨嚴重。各大高校為了貫徹“不讓一個學生因貧困而失學”的精神,在開學之初,紛紛開設“綠色通道”,申請學費緩繳等方式,但是有些學生將父母給其交學費的錢,用于平日的高消費,吃喝玩樂,拖欠學校各項費用。作為高職院校來講,“2+1”的教學模式,學生第三年在校外實習,部分學生就是拖欠學費直到畢業之時才交學費。
2.貸款學生誠信缺失
各高校均采取各種“獎、貸、助、補、減”等方式幫助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但是當償還貸款之時,部分學生則采取了逃避的方式,頻繁更換手機號碼,工作單位等,銀行催還貸款時,找不到本人,只得尋求學校幫助提供信息,這在一定程度上,不僅學生的個人征信記錄受到影響,同時對學校的名聲也會造成負面影響。
3.考試作弊屢禁不止
從校內的期中、期末考試一直到全國范圍內的各類等級考試,作弊現象屢禁不止。雖然從教育部到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各高校,對作弊行為有很嚴厲的紀律處罰,但是小部分學生為了取得較好的成績,鋌而走險。
4.弄虛作假情況嚴重
學術抄襲,小到作業,大到畢業論文,畢業設計等無一不存在抄襲現象,而抄襲的手段通常是百度、搜狐各大網站,復制粘貼,拼拼湊湊,所謂“天下文章一大抄”。為了增強個人就業競爭力,個人簡歷注水,各類證書作假,更甚者畢業證書亦能作假。為了獲得國家資助,冒充家庭經濟困難的貧困生。
大學生誠信危機還體現在,人際交往方面:借錢不還,當面一套背后又一套,好吹牛;就業方面:隨意違反就業合同,不辭而別等。這些都反映出當代大學生的誠信缺失。
二、誠信危機原因分析
1.社會環境所致
(1)政治環境
社會媒體經常會曝光一些有權有勢的黨員領導干部影響整個社會風氣,使得民眾對黨員的公信力產生質疑,這種不正之風會給大學生帶來一定影響,左右其人生觀和價值觀。
(2)經濟環境
失信現象擾亂了社會經濟秩序,損害了消費者利益,影響了國民經濟健康發展,也對青年大學生產生不良影響,使一些青年大學生會缺乏誠信責任意識,做出誠信缺失的行為。
(3)社會文化環境
假唱、盜版、興奮劑、虛假報道、教育亂收費、學術論文抄襲剽竊等行為嚴重阻礙了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甚至出現路上有人摔倒,都沒人敢去攙扶的“怪現象”,因為好人好事做不得,怕惹禍上身,這對大學生起到消極影響。
2.家庭教育乏力
父母是孩子的啟蒙教師,孩子的品德形成,父母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當代大學生都是多數是獨身子女家庭,而絕大部分家長“重成績,輕品德”,忽略了對孩子的品德教育。有些家長任由孩子自由發展,對孩子的不誠信行為放任不管,甚至當著孩子的面做出違背誠信的事情,所以,家庭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
3.高校誠信教育流于形式
現在,高校通過開設《大學生思想政治道德修養》課程及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來強化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但是就課程來講,內容過于理論化,達不到較好的教學目的;就活動而言,形式過于單一,起不到很好的育人效果。
4.學生自律意識差
現在80、90后的孩子,他們個性張揚、較為叛逆,許多方面都是以自我為中心,很少會顧慮其他人的感受,容易受外界的影響。雖然他們深知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他們做不到誠信意識與誠信行為的統一。
三、大學生誠信重建對策
1.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教育是在社會大環境下進行的,沒有與教育的目標相一致的環境,任何教育都是蒼白無力的。因此,營造一個政府講誠信、公眾講誠信、人人講誠信的社會大環境非常重要。其次,通過各種媒體加大宣傳力度,宣揚誠實守信之美德,批判各種違背誠信的行為,使誠信理念深入人心,在全社會范圍內營造一種“以誠信為榮,以不誠信為恥”之風。
2.構建良好的校園環境,加強誠信教育
首先,高校自身要樹立良好形象,健全各種規章制度,按章辦事,根據大學生的特點,制定講誠信的規章制度,在大學生守則及行為規范中,明確誠信要求,對諸如考試作弊、拖欠貸款等失信行為應有明確的規章制度對其約束和懲處。其次,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在的一舉一動都影響著學生的一言一行,在教書的同時,灌輸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構建良好的校園環境。利用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作為實施誠信教育的有效方式,加深學生對誠信這一基本道德規范的理解,使學生能漸漸學會寬容和尊重,尋求人與人之間的理解與真誠,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3.建立誠信管理機制
2006年初中國人民銀行聯合全國各商業銀行建立全國統一的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該數據庫是市場經濟的產物,是建立有序的市場經濟所必需的。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逃避還貸的現象,保障了經濟的有序發展。當前社會上之所以存在大量信用缺失現象,是因為失信成本過低,賞罰不明。所以不管是對企業還是個人,建立完善的征信獎罰機制是很有必要的。尤其,在高校要建立學生個人誠信檔案,從入校到畢業的所有成長歷程都在檔案中詳細、及時、完整地記錄,使其成為考核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內容,與評優評先、獎學金、入黨等事宜相聯系,也將作為就業時用人單位對于畢業學生的考量依據。此外,在校園中積極拓展誠信監察渠道,例如充分利用網絡,搭建學生間的相互監督平臺,建立舉報獎勵制度等。這樣才能引起學生對于誠信的重視,珍視個人誠信檔案。
大學生是國家未來建設的生力軍,肩負重擔,必須從自己的一言一行,從小事開始做起,誠信做事、誠信待人,做到誠信意識與誠信行為相統一,實事求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帶動整個社會講誠信的風氣。
1.論大學生社會學
2.當代大學生網戀現象的社會學思考
3.大學生就業行為的社會學分析
4.大學生社會學課程設置芻議
5.大學生消費行為的社會學研究
6.大學生違法犯罪現象的變量分析——基于越軌社會學主流話語的理論整合
7.農業院校社會學專業大學生就業狀況分析
8.從社會學角度看大學生社會化問題
9.影響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社會學分析
10.大學生“宅”生活熱的冷思考——基于社會學和心理學的交互視角
11.當代大學生厭學的社會學分析
12.大學生參加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社會學探析
13.健康社會學視角下大學生“宅族”健康問題研究——基于對上海市高校大學生的抽樣調查
14.基于社會學視角的大學生消費研究
15.大學生失業問題的社會學分析
16.影響大學生體育鍛煉因素的社會學分析
17.大學生犯罪現象的社會學思考
18.大學生體育行為的社會學探析
19.身份認同背后的情感與理性——大學生炫耀性消費調查的社會學分析
20.大學生社團社會學角度之考察
21.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社會學解讀
22.越軌社會學視域下大學生犯罪防治對策研究
23.影響大學生體育人口形成的多因素社會學分析
24.大學生就業難:一個社會學的審視
25.大學生兼職功能的社會學分析
26.大學生宗教曖昧現象的社會學解析
27.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的社會學審視
28.社會學視角下大學生跨文化溝通能力的培養
29.大學生網絡越軌行為影響因素的社會學分析
30.大學生入黨動機功利化問題的社會學分析
31.大學生犯罪原因之社會學淺析及預防對策
32.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經濟學、社會學淺析——以江蘇地區大學生為例
33.大學生越軌行為的社會學分析
34.大學生網絡輿情的內涵、發生要素及發育過程——基于社會學視角的釋讀
35.社會學視角下的大學生就業困境解讀
36.社會學視角下大學生信息查詢行為影響因素研究
37.社會資本的性別差異——女大學生就業困境的社會學思考
38.消費社會學視野下當代大學生消費行為探析
39.大學生就業功利化的社會學分析
40.大學生“偷菜”熱的思考:基于社會學和心理學的視角
41.大學生兼職動因的社會學分析
42.大學生非理性消費的社會學探析
43.大學生網絡成癮原因的社會學分析
44.大學生課堂冷漠現象的社會學分析
45.大學生消費新趨勢的社會學分析
46.社會學視野中我國學校體育對大學生社會化進程的介入
47.大學生課堂問題行為的教育社會學分析
48.大學生網戀現象的社會學思考
49.組織社會學視角下的大學生社團特征分析與引導策略
50.對大學生從事休閑體育運動的社會學分析
51.當代大學生考試作弊現象的社會學透析
52.從社會學視角看大學生就業難問題
53.大學生體育課堂越軌行為的社會學分析
54.從社會學角度探討新時期貧困大學生不良擇業心理及對策
55.網絡社會學視角下大學生網絡道德現狀研究
56.關于實現女大學生公平就業的社會學分析及對策
57.大學生體育行為的社會學管窺
58.越軌理論視角下大學生考試作弊行為的社會學解析
59.大學生越軌行為的社會學分析
60.大學生身體素質下降的社會學探析
61.社會學視角下的大學生越軌行為分析
62.橫向學歷對大學生畢業去向影響的社會學分析——基于對2010級本科畢業生的調查研究
63.論兼職大學生“弱勢群體”身份及其特殊保護——以法社會學為視角
64.在社會學教學中培育大學生積極的社會心態
65.大學生醫學社會學問題問卷調查與分析
66.大學生社會使命感狀況淺析——基于社會學公選課的調查
67.社會學視野下的大學生就業分析
68.普通高校大學生業余體育鍛煉的動機、特征及社會學分析
69.當代大學生道德信仰危機的社會學思考
70.社會學視域下農村貧困大學生學校適應問題研究
71.法社會學視野下的高校大學生群體性事件預防及應對機制
72.社會學視角下大學生考試作弊問題研究
73.大學生“畢婚”現象的社會學分析——一個理性選擇理論的視角
74.從勞動社會學的視角探析大學生觀念教育
75.大學生素質培養的社會學思考
76.從社會學角度分析競技體育對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影響
77.對當前我國大學生就業問題與高校擴招走向的社會學反思
78.從社會學角度淺析當前大學生學習狀況
79.關于當前大學生考公務員熱的社會學思考
80.大學生角色期待與行為引導——基于角色扮演的社會學分析
81.當代大學生犯罪原因的社會學分析與預防策略
82.社會學視角下大學生猝死問題的思考
83.大學生考試誠信問題的社會學研究
84.大學生就業能力的調查研究及培養對策分析——以廣東海洋大學社會學為例
85.對當前我國大學生就業問題與高校擴招走向的社會學反思
86.高校大學生參加學校管理工作社會學探析
87.大學生“御宅族”生活的調查研究——基于社會學和心理學的交互視角
88.大學生道德越軌現象的社會學分析
89.社會學知識的高校普及與大學生的素質培養
90.北京市普通高校大學生業余體育鍛煉的動機、特征及社會學分析
91.當代中國大學生考研動因的社會學分析——以理性選擇理論的視角
92.社會學視野:大學生心理障礙剖析
93.普通高校大學生體育學習心理的社會學分析
94.從社會學角度看大學生社會化問題
95.以社會學視角探究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模式——關注貧困生成長,從“心”開始
96.對當代女大學生愛情觀的社會學解析
97.貧困大學生違法犯罪問題的社會學透視
98.社會學理論教育對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作用研究
99.從消費社會學看《布拉格的大學生》中人的異化
100.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社會學分析
101.論強化大學生社會調查內容的教學——基于《社會學概論》課教學改革的實踐
102.蘇北高校大學生體育行為特征的社會學分析
103.大學生暴力犯罪的學校預防——以社會學為視角
104.當代大學生考證熱的社會學分析
105.目標與手段的背離——大學生“隱性逃課”的社會學分析
106.高校體育與大學生社會理性的社會學透視
107.如何看待大學生的思政課逃課——用杜爾克姆的社會學方法分析
108.大學生缺失游戲精神的社會學分析
109.食品安全意識與行為的社會學研究——以某大學在校大學生為樣本的分析
110.大學生自殺成因的社會學透視
111.大學生體質下降的社會學分析
112.90后眼中的網絡——90后大學生網絡偏好的社會學成因質性分析
113.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社會學解讀
114.同輩群體對大學生價值觀影響的社會學研究
115.高校體育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社會學探析
116.激情與理性間徘徊——對當代大學生消費行為與消費心理的社會學解讀
117.大學生體質下滑的社會學透析
118.社會學視域下的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分析
119.對大學生越軌行為的社會學分析
120.邊緣人與漂浮者:關于大學生社會位置的一種社會學闡釋
121.大學生抑郁癥狀的社會學分析
122.蘇北高校大學生體育行為特征的社會學分析
123.大學生黨員的角色認知和角色實踐——對大學生黨員角色的社會學解讀
124.大學生消費現狀及發展趨勢的社會學研究
125.布迪厄社會學理論視角下的大學生考證熱
126.大學生自殺現象的社會學解讀
127.南京市普通高校大學生體育消費社會學調查分析
128.情景逼迫:一種柔性暴力的生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雙重失語現象的社會學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