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生物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時間:2022-04-28 09:50:0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生物必修一知識點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高中生物;有效性;教學方法;知識擴展;總結
教學的有效性就是指每個學生都成為有效的學習者,而不是單純看教師是不是把該講的知識都講清楚了。教學的有效性,就是通過教師一段時間的教學后,學生能夠獲得具體的進步和知識,通過教學能夠對學生的自身發展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高中生物涵蓋的知識面較廣,從分子生物到細胞生物學再到生態學的知識內容都有涉及。學習過程中要求掌握的知識點繁多,并且相互之間的聯系也比較復雜,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為了提高高中生物的教學有效性,高中生物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采取新的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學習高中生物教材。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們掌握好這些知識,并做到運用自如。
本人根據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了以下幾點能夠提高高中生物教學有效性的方法。
1 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
高中生物的教學中對知識點的掌握是有不同層次的要求的。高中生物教師應該根據大綱中對知識點掌握的層次要求以及教學內容自身的特點來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這樣不但能夠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還能夠在學生掌握知識點的效果上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例如,高中生物第一本教材的第三章第二節主要介紹細胞內的一些細胞器功能。這一節的學習目標是應用,是屬于知識點掌握的最高層次。教學實踐證明按照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很難讓學生在一節課的時間內掌握這樣一些知識點。那教師們就應該注意,改變教學方法,用一種新的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這些對學生們相對比較生疏的知識點。首先教師可以在整體上把握這些知識,構建一個細胞的模型,并讓學生將各種細胞器放到細胞內來。這樣學生就能夠從全盤來掌握一個細胞內大概都有一些什么樣的細胞器。知道了有些什么內容了,接下來就是了解這些細胞器分別是做什么的,它們的結構又是怎樣的。在學習這點的時候我喜歡讓學生用逆推法。一般來說是結構決定了功能,而我在教學中用的方法是由功能推導結構特征。例如,教師首先向學生介紹線粒體是一個獨立的能量代謝場所。那么作為一個獨立的代謝場所,首先它是獨立的,所以它就是一個膜包被的系統。由于它是一個能量代謝的場所,所以其中肯定有很多參與能連代謝的酶,這些酶需要一些固定介質,而包被線粒體的膜就充當了這一介質。由于酶的種類很多,并且酶催化反應要一個相對比較穩定的環境,所以線粒體的膜內陷成為了嵴。這樣的一種逆推發讓學生很快就熟悉了線粒體的結構和功能。這樣的方法比傳統的灌輸法的效果要好很多。另外,在教師教一些只要學生了解的知識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自己上講臺來講授這些知識。例如在學習細胞的癌變這一小節的時候,我通常會讓學生自己來來講。這一小節的知識點沒有什么難理解的地方,學生一般一看就能懂。同時癌癥這也是一個社會熱點問題,能夠引發學生更多的討論。一般我會讓學生提前一周去準備這節課,等到上課的時候讓學生自愿到講臺上來向大家展示他在關于癌癥這個主題上的一些認識,以及現在科學在研究癌變上面的一些緊張。這樣的教學能夠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而且也能夠擴充一下學生們的知識。學生學習的效果也很好。
2 根據教學內容做必要的知識擴展
高中生物教學中對知識的擴展是很重要的,這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在高考生物中很多知識點都不是書上現成的知識點,很多知識點都是一些書本上知識點的擴展,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來說,適當的擴展知識是使學生取得好成績的一個關鍵。例如,在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的第二節激素調節中,課本上只是介紹了激素調節的發現以及一些很簡單的激素調節的例子。然而,在考試的時候,關于這一部分的知識點不僅僅是書本上介紹的那些簡單的激素調節事例。因此,教師在講授這一節的時候就應該適當的擴充學生的知識點。給學生講授一下我們人體內的一些激素,并且選擇比較重要的幾種激素來主要講解。講解的內容應該包括這些激素產生的部位、作用、這些激素分泌過多或過少引起的人體的反應以及當人體出現這些激素紊亂的時候的一些主要措施。第二,適當的擴充知識點能夠提高學生對學習生物的興趣。對一些學生來說,課本上的知識他們能夠自己讀懂,所以教師如果只是講授課本上的知識根本就不能調動其他們的興趣。適當的補充一些課本上沒有的知識點能夠讓學生喜出望外,讓學生知道生物學的博大精深,從而調動他們學習生物的興趣。
3 及時歸納總結知識點,并將知識點串聯起來
教師在講授完一節課或者是講授完一章的課程后應該幫助學生作一次總結。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能夠及時的回憶起學習過的知識,讓學生對這些知識點的記憶加強,而且能夠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一個生物知識網。這些知識都像網一樣環環相扣聯系起來,這樣知識能夠記得更加牢固。例如在學完了必修教材二后教師可以做簡單的總結,讓學生能夠將必修教材二中的知識點都聯系在一起。這一本書主要講的是遺傳和進化。遺傳就是講物種的基因有一定的傳承性,進化就是說基因會變化,而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這樣講述下來,就能將基因的本質,表達,結構,基因與染色體的關系都串聯進來。這些東西研究了以后是要用到實踐中去的,所以就有了基因工程。這樣幫學生梳理一遍,學生基本上能夠回想起這本教材到底講了些什么內容。學生掌握了書本框架后再去掌握一些細小的知識點就容易多了。及時的歸納總結能夠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所學的知識,學習更加有效。
高中生物的知識點比較多,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教師應該采取各種有效的方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讓學生能夠在更短的時間內掌握更多的知識,讓學生學的輕松,掌握的牢固。
參考文獻:
[1] 寧衛,新課改下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課堂的有效性[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課改論壇。2011(3):152
[2] 楊青,淺談如何提高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中國校外教育―學科教育,2010.08:209-210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分為三大模塊――分子與細胞、遺傳與變異、穩態與環境.教育即生活,要想讓學生真正學好生物這門科目,不是靠死記硬背,而是要走進生活.如果學生能夠在課堂上嗅到自己生活的氣息,那么無疑會被很快吸引,形成獨特的看法與見解,這樣才能體驗學習生物學的樂趣,才能真正將生物知識學以致用.下面筆者以教學中的幾個案例為例談談生活與生物的聯系.
一、 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必修一第二章第四節)在學習這節內容之前筆者并沒有直接告訴學生要學的知識點,而是給出了這樣的問題:“上午第四節課的時候我們都會有這樣一個共同的感受――肚子餓,有的同學甚至會頭暈眼花,出現低血糖癥狀.當我們吃過午飯之后這些癥狀就消失了.為什么餓的時候我們就會頭暈呢?吃過午飯怎么就恢復了呢?還有我們有的女同學比較愛美,要苗條,所以就每餐少吃,甚至不吃,這樣有沒有效果呢?對身體好不好呢?”通過這些學生切身體驗過的生活實例,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水到渠成地導入本節的課題.這節課結束之后,還給學生們布置了一個作業:給家人制定一份營養均衡的食譜.相信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不僅能夠掌握知識點,還能將所學的知識用于實踐.有個學生后來跟筆者交流時說:“老師,以后不管怎么樣,我都會吃早餐的,減肥不是靠少吃一兩頓飯的.”
二、 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必修一第五章第三節)呼吸作用有兩種類型: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有氧呼吸的教學過程大致是這樣設計的:將科學家所做的一系列實驗展示給學生,讓學生自己根據實驗現象總結出結論,從而歸納出有氧呼吸的條件、場所、反應物和生成物.溫故科學史,可以讓學生深刻理解知識形成的過程,學習正確的科學研究方法,同時也實現了教學的情感目標,培養學生鍥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學過有氧呼吸之后再來學習無氧呼吸相對就簡單一些,無氧呼吸中有一些學生易混淆的問題:哪些生物無氧呼吸產生酒精和CO2?哪些產生乳酸?正是葡萄上市的季節,伴隨著葡萄的上市,接著就會出現葡萄酒,葡萄酒的制作過程中需要密封瓶子,經過一段時間后可以看到瓶中產生氣泡,揭開瓶塞后能聞到酒味兒.“大家知道這個氣泡是什么嗎?酒味兒又是從哪兒來的呢?運動會或者體育課之后,會有腿酸痛的感覺,那大家知道為什么會出現酸痛嗎?是什么物質導致的呢?”這兩個例子舉出來之后,這個知識點就很清晰了.三、內環境穩態的重要性(必修三第一章第二節) 讓學生知道這節知識的重要性,只有讓學生比較內環境穩態與遭到破壞時的情況,才能體會到這一點.在上課的前一天給大家布置一個任務,每隔兩小時測一下自己的體溫(早上7點~晚上7點),并制成表格記錄下來,最后將記錄的數據描繪成曲線.通過觀察曲線圖,總結出內環境處于動態平衡中,再引導學生總結穩態概念――正常機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叫穩態.對照學生繪出的曲線進行這樣的拓展:(1)穩態不是恒定不變,而是相對恒定的一種動態變化;(2)這種動態變化保持在一定范圍內;(3)不同的個體存在差異.讓學生舉出內環境穩態失調的病例,如:1.夏天使用空調可以幫助你擺脫酷熱的煎熬,但是長時間使用容易引起“空調病”.2.當腎功能衰竭時,尿毒癥.3.高山缺氧反應.4.嚴重腹瀉.5.血糖濃度過低可能出現低血糖癥;血糖濃度過高可能出現糖尿病.……
最后總結出: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能夠深刻理解并牢牢記住這個重要的結論.四、血糖平衡的調節(必修三第二章第二節)生物教學應該源于生活,糖尿病是當下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糖尿病人每天都需要注射胰島素,針對這一現象就可以拋出問題:“為什么不能口服胰島素呢?”學生根據前面所講的激素的化學本質很容易回答出來.接著拋出第二個問題“為什么正常人的血糖濃度能夠維持在80 mg/dL~120 mg/dL之間?當我們饑餓時會有哪些變化?飯后又有哪些變化?”學生根據生活經驗會給出答案:餓了的時候會通過進食補充能量,還會分解其他物質――脂肪、氨基酸、糖原等;進食后糖類會氧化分解提供能量、儲存為糖原、轉化為非糖物質等.這個過程中的血糖含量可以看作我們口袋里的人民幣,當錢多的時候我們首先會去消費(相當于糖類氧化分解),剩下來的會存到銀行卡里或者存折里面(合成糖原或轉變為非糖物質),等到要用時我們可以再掙(相當于饑餓時進食),也可以從銀行卡或存折里取出來(相當于糖原、非糖物質的轉化).這樣一來血糖的來源、去路一清二楚.不需要學生再去讀背,已經深深地印在腦海中了.綜上所述,作為一名高中生物教師,要讓學生在生物課堂上感受到生活的氣息.教育源于生活,教育服務于生活.偏僻難懂的內容,光靠教師苦口婆心地講,絲毫不見效果,而一但從我們的生活中找到縮影,那所有的難題都會迎刃而解.
關鍵詞:全國卷I;生物;非選擇題
2016年廣東省全國卷考試,到目前為止,山東、福建、重慶等省份都加入全國卷。雖然考試大綱沒有發生大的改變,但是試卷結構、知識點考查的形式都發生了變化??v觀近三年全國卷I生物非選擇題部分,試卷結構總體穩定,知識點考查的形式不一,既突出主干知識,又注重學生綜合運用知識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一、試卷結構安排
理科綜合試卷包括物理、化學、生物三個科目,生物總分為90分,一共12道題,題目的序號是按照一定順序排列。其中,1~6題為生物選擇題,分值總共為36分;29~32題為生物必做題,每題的分值在8~12分之間,分值總共為39分;39~40題為生物選做題,這兩道題目二選一,兩題的分值都為15分??偟膩碚f,試卷的結構穩定。
從非選擇題知識點的分布表可以看出,必做題考點主要集中分布在主干知識,如代謝、遺傳規律、調節、生態系統等。選做}中,選修1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培養與運用,選修3主要考查基因工程、動物細胞工程。在必做題中,重視知識點的內在聯系,往往一道題目結合多個考點,而且必做題的內容都是必修1-3。而選做題中往往找準一個點,進行小范圍知識的詳細考查。同時,具體問題會與必修模塊聯系,進行知識點整合。
二、剖析試題考點
對非選擇題進行分析,發現知識點的考查有以下幾個特點:
1.基礎知識的簡單填空
高考卷考查的知識點都在考試大綱的要求范圍內,覆蓋面比較廣,還有各種能力要求,但是考題并不意味著難度都很大。從表2中可以看出,6道非選擇題,每一年都會出現,不少的填空只是考查知識點的識記情況,這一些只需要學生回顧起知識點就可以直接填空。所以,在高考中,不管題目難易程度如何,學生都要有信心,這樣,容易得分的點才能拿下。
2.知識點綜合考查
全國卷的試題,會在一道題目中考查多個知識點,讓學生內化知識點的聯系和網絡化構建,重點進行生物本學科知識點綜合考查。如2016年31題,同時考查學生免疫調節、細胞物質輸入與輸出的相關知識。在知識點綜合的過程中,不僅要求學生懂得知識點聯系,而且要通過比較、分析對問題做出合理的解釋,提高綜合考查的難度。
3.創設情景,創新考查形式
在考試的過程中,學生會覺得試題比較難,除了本身的知識儲備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全國卷考題中經常采用新穎素材,創設各種的情景,或者考查知識點采用新角度,給學生帶來一定的新鮮感,提升了考試難度。如2016年31題創設了病毒感染生物情景,考查免疫調節;2015年31題創設了一個生態系統情景;2014年31題,創設了小鼠實驗情景等。在考查的角度上,同一個知識點在不同年份采用不同的形式。如2015年29題和2016年30題都是考查光合作用的內容,但是2015年采用的是光合作用實驗的形式,考查理解能力、實驗與探究能力;2016年采用的是坐標圖的形式,考查獲取信息、綜合分析能力。
4.學科特點突出,體現生物素養
在全國卷的試題中,關注農業生產、食品安全、人體疾病和健康、生態建設等問題,引導學生在實際的問題背景下關注生物學。在題目中考查學生閱讀、圖表曲線分析、實驗探究等能力,讓學生綜合分析后,運用生物學基本知識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的考查,符合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掌握知識卻不是死記硬背,而是懂得運用,對待問題有自己正確的看法,同時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復習策略
根據試題考點的考查內容和形式,對復習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回歸課本,吃透基礎知識
在生物復習過程中,不少教師和學生都沉迷于題海戰術,脫離了最重要的教材。從考試大綱來看,所有的內容都是源于教材,我們必須在思想上重視教材。在考試過程中,我們會發現,講解題目時,學生經過老師講解后才恍然大悟,原來是填這個,此時,學生對知識理解還是不夠透徹。因此,老師要讓學生明白基本概念、原理的本質,引導學生構建知識網絡。如遺傳規律,學生很難明白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的本質。如2014年32題(2)要求學生寫出預測兩對相對性狀雜交結果需要滿足哪三個條件時,學生就不知所措。老師講清楚知識點后,可以以基因為中心,教學生進行拓展,聯想起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伴性遺傳、中心法則、基因頻率計算等,形成知識串,溫故而知新。
2.認真審題,規范作答
學生普遍看題比較馬虎,掃一眼,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作答。我們仔細分析試卷會發現,題干給的信息對解題是有提示作用的,在問題的設計上是有層次的,步步加深。因此,學生認真審題,能更好地了解出題人的考查方向,提高做題的速度和準確率。學生在做非選擇題時,經常出現各種錯別字,如“神經遞質”寫成“弟”“第”“乙烯”寫成“?!薄跋 钡龋虼?,要端正態度,要注意課本中專有名詞的寫法。不少學生在語言的描述方面不通順,因此,平時要訓練語言表達和措辭,學習如何概述一些重要概念、原理、實驗,在做題時要先把知識點找出來,然后進行合理的語言組織,再填寫。
3.多練,善于總結錯漏點
想要提高分數,做題是必不可少的環節。通過題目,鞏固知識點,把握課本的主干知識,了解知識的考查方式。同時,對同類的題目進行總結,歸納作答的方法。建議同學們做題時,準備一本錯題集,把自己做錯的題目整理成冊,從錯題集中找出自己知識的錯漏點,及時回顧課本。老師也可以通過練習,得知學生知識短板,課堂上再次強調,鞏固學生的記憶和理解。
4.關注生物熱點
生物知識源于生活,是一門有重要實踐意義的學科,分析全國卷的試卷特點時,不難發現我們的命題人也非常重視這一點。因此,我們在生活中遇到的新聞熱點,可以嘗試運用我們學過的知識進行分析,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既能提高我們的生物素養,也能讓學習充滿趣味。
高考,是一個充滿挑戰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都要根據大綱和考試要求,進行全面的復習,不斷提高自己綜合、創新、邏輯推理等能力,培養自己的生物素養,這樣才能在高考中更加有把握。
參考文獻:
[1]陳龍.近三年新課標理綜卷I生物試題分析及備考策略思考[J].中學生物學,2015,31(10).
建構主義理論告訴我們,學生是學習的中心,是知識獲得者和獲取知識過程的參與者。當然在這一過程中并不表示教師能脫離這一建構過程,教師應當合理構建教學情境(智力情境和非智力情境)。創設智力情境應當利用學生認知發展的同化和順應機制激活學生思維,而非智力情境則是作用于心向情境及交往情境等。教師應當廣泛收集,精心整理素材。在學科間協同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建構主義來實施,
一、理化生教師協同備課
在日常的備課活動中,同一學科組備課頻率較高,涉及跨學科的備課在高三復習階段才進行。但是在高一、高二時期教材所涉及的跨學科內容就已經存在,因此,在高一和高二階段就開始有意識地對共有知識點進行綜合性教學很有必要。由于各任課教師對其他科目課本編排并不熟悉、對其他科目教師上課進度不夠清楚等原因致使講解共有知識時不夠協調。因此,可以以一學期作為大的時間段,開學時就組織同一班級理化生教師協同備課,找出各自科目中涉及其他科目知識的內容,然后再共同討論如何實施涵蓋各科目的課堂教學,并針對聯系點和其他教師討論講解的深度。再將一個學期分為幾個小的時間段內再次進行協同備課,主要是分析學生的現狀和對綜合知識點講解進度進行細化。例如,氧化還原反應內容在化學必修1、生物選修1、物理選修1中都有出現。當然,在備課中要突出各學科之間的協同性,而非學科間的主次分別。
二、教師課堂講解的適度延展
針對各學科間知識的交叉部分,各學科教師在進行教學中都要為其他科目教師教學進行知識的鋪墊或進行有意識地引導。本著聯系的觀點對知識進行遷移,從各自學科的角度對知識點進行分析。學生會從這個過程中發現知識之間的大統一,從而達到對現象本真的認識。但是對知識在學科間的延展應該注意尺度,特別是自身學科的觀點不能強加給其他學科。在涉及一些定義和概念時,學科間的理解不盡相同,此時要引導學生理解事物的對立統一性,不能讓學生因為知識在各學科間的交叉而將知識混淆,因此,適時的學科間歸納和總結非常有必要。例如,對縮聚反應的理解,高中化學選修5中對縮聚反應的教學主要以酯化反應為橋梁,而生物學中則以氨基酸縮合為蛋白質為典型。故而生物科教師在講解氨基酸縮合為蛋白質的過程中就可以向學生提出化學中縮聚反應的定義,告知蛋白質的形成是一種典型的縮聚反應,這種反應有多種形式,這些形式在有機化學中還會涉及?;瘜W教師在講解過程中則可以以蛋白質的形成為例引出縮聚反應定義。
三、進行理化生綜合性實驗
我們知道物理、化學、生物都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高中階段各科目的實驗課內容也相互交叉,因此,可以針對交叉部分進行理化生的綜合性實驗。比如,高一化學必修2中涉及到對葡萄糖的性質進行的實驗,生物上同樣有類似的實驗,因此可以進行化學和生物的綜合實驗?;瘜W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葡萄糖性質實驗的過程中可適時引入生物學中糖尿病的檢驗,糖代謝的過程和燃燒的共同之處和不同點。又如,高二化學選修4中涉及電解質溶液與物理必修1-1中第一章第五節《電流和電源》有關,可以開展物理和化學的綜合性實驗。讓學生從物理電學的角度通過實驗理解電解質的導電性,通過電解質讓學生體會電化學產物規律。學生可以通過實驗驗證這些跨學科知識點的客觀性和科學性,引發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科學探究觀,進而達到對這些跨學科知識的本質的理解。在這個過程中,各科目教師要聯合進行實驗課,并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然后進行輔導。
四、有針對性地進行綜合練習
據建構主義理論可知,學生是學習的中心,是知識的主要建構者,是知識的獲得者和獲取知識過程的參與者。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應充當積極的引導者。在進行理化生教師協同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加強綜合性的練習,讓學生通過練習感受到各科知識的緊密練習,更好地理解各學科之間知識的滲透性。例如,教師可以設計聯系物理電學內容和電化學內容的相應練習,讓物理和化學的交集部分在學生的練習中進行鞏固,進而增強學生的綜合理解;可以針對物質的合成和物質性質內容設計練習化學和生物相關練習題,讓學生感受生物和化學的相通之處等。
筆者在教研室工作的同時擔任班主任工作,這些都為本次研究提供了條件。通過兩年的時間對兩個班級進行實驗,A班和B班均為重點班,學生分科時整體理科成績相近,以A班為實驗班,B班為對照班。經過近兩年的時間進行了相關實驗:A班入學前物理、化學、生物平均成績為86.9分、88.1分、85.4分;B班入學前物理、化學、生物平均成績為87.2分、88.4分、85.8分。一年后期末考試成績:A班2012~2013學年期末物理、化學、生物平均成績為64.1分、70.8分、74.5分;B班2012~2013學年期末物理、化學、生物平均成績為61.3分、67.3分、70.4分。兩年后期末考試成績:A班2013~2014學年期末物理、化學、生物、理科綜合平均成績為60.3分、63.5分、66.6分、190.4分;B班2013~2014學年期末物理、化學、生物、理科綜合平均成績為56.2分、59.3分、61.5分、177分。
利用SPSS軟件對A班和B班成績進行分析,高一入學的物理、化學、生物中考成績分析Z檢驗值分別為0.202、0.196、0.224,其值分別小于1.96,表明入學時物理、化學、生物成績差異不明顯;對A班和B班2012~2013學年期期末成績進行分析Z檢驗值,其中物理、化學、生物Z值分別為2.432、2.821、3.424,其值均大于1.96表明經過一年的協同教學后理科成績存在明顯差異。對A班和B班2013~2014學年期期末理綜成績進行分析,理綜成績平均差距為13.4分,對其Z值進行檢驗,其值為5.326,5.326>1.96表明此時AB班學生的理綜成績差異明顯。
協同教學在提高學生理科綜合成績上有較好的效果,在理科教學實踐中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教研室考慮將其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1]何克 抗.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教學設計[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1997,(5).
[2]畢華林.化學新教材的開放與使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6-27.
[3]宋心琦.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必修2[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32-46.
【關鍵詞】高中生物 歸納思維 生物素養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1B-0144-02
高中生物是一門研究生物的結構、功能、發生和發展規律的學科,它不像物理或者數學一樣那么嚴謹,因此我們教學時可以適度從技術的培養偏向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在思維能力中,歸納思維方法是學生需要不斷掌握的一種思維方法,它是人們在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種基本的思維方法。歸納思維,顧名思義,就是人們以一系列經驗事物或實驗素材為依據,尋找出共同規律并進行假設推理的一種思維方法,它是人類精神文明不斷進步的產物,更是我們在進行教學時需要予以重視并不斷培養學生的一種思維。它是人們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并不斷使用的一種思維方法,歸納法包括完全歸納法和不完全歸納法,每種方法下又分為不同的方法,因此它是學生在生物學習乃至整個高中的學習過程中都非常重要的一種方法,因此,在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歸納思維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聯系生活,講解概念
概念學習是學生學習生物時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又因為生物是一門自然學科,所以很多生物概念都與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如果我們在教學時聯系生活常識,并引導學生進行推理歸納,那么就可以很好地幫助他們學習概念。
比如筆者在講解高中生物人教版教材必修一第二章第四節《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這節課時,筆者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糖類以及脂質的種類和作用,并能夠明白生物大分子是以碳鏈為骨架,體現 C 是生命的核心元素。上課時,筆者沒有直接將知識講解給學生,而是問他們說:“同學們仔細想一下,你們生活中能夠接觸到的糖類都有哪些呢?”這馬上引起了學生的興趣,學生都紛紛列舉:白糖、冰糖、葡萄糖,等等。之后筆者又問他們:“根據你們的化學知識,在你們列舉的這些糖類中你們能夠寫出幾種糖類的化學式嗎?”讓學生稍加思考之后,筆者請了幾個學生到黑板上寫下他們剛剛想到的化學式。之后,筆者指出他們在認知上犯的小錯誤并進行更正,然后進一步講解本節課要學的糖類以及它們的化學式。這時,筆者仍然沒有將糖類的概念直接告訴他們,而是讓他們通過觀察歸納這些糖類的化學式,讓他們自己嘗試對糖類進行定義。學生發現這些分子式中均含有 C、H、O 元素,經過歸納推理,部分同學已經能夠較規范地定義糖類。
在上面的案例中,筆者沒有直接將糖類的概念講解給學生,而是聯系生活常識一步步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歸納、總結并進行推理,逐步形成概念。這樣做不但能夠較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夠初步培養學生歸納推理的意識。
二、制作圖表,比較異同
高中生物的知識點非常多且細碎,如果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加以整理、總結,那么就會非常容易混淆甚至記不住一些知識點。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可引導學生制作圖表將知識點進行歸納并比較異同,以方便他們記憶。
比如,P者在講解高中生物人教版教材必修一第四章第三節《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這節課時,筆者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能夠說出被動運輸與主動運輸的異同點以及主動運輸對細胞生命活動的意義,培養學生分析原理、歸納概念的能力。上課時,筆者簡單講解這些基礎知識后,讓學生做幾道題以檢驗他們的學習成果,結果發現學生錯得很多。他們紛紛表示知識點很混亂,分不清。這時,筆者沒有責怪他們。為了進一步使學生掌握和鞏固本節知識,讓他們每個人都按照筆者的要求自己制作一張表格,這張表格要將之前講解過的自由擴散、協助擴散、主動運輸三種運輸方式的運輸濃度梯度、運輸方向、是否需要載體和能量、每種運輸方式的運輸實例進行對比總結。大多數學生完成后,筆者讓學生先互相參考并完善表格。之后,筆者又讓學生做了幾道題目,這次學生的整體情況比之前改善了很多,不但做題的準確率大有提高,速度也加快了不少。
在上面的案例中,筆者通過引導學生制作圖表,比較知識點之間的異同,較大地加深了他們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學生在自主完成這個表格的過程中,不但回顧了之前學過的知識,而且也在無形中提高了自己的歸納能力。
三、小組合作,實驗探究
高中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因此要想培養學生的歸納思維必然也離不開組織學生進行實驗探究。生物實驗數量多且有許多相似的地方,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方式進行歸納總結,進行實驗探究。
比如,筆者在講解高中生物人教版教材必修一第六章第二節《細胞的增殖》這節課時,筆者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知道細胞增殖的方式,并重點學習細胞的有絲分裂。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們會涉及一個實驗,即通過觀察洋蔥根尖細胞來觀察有絲分裂,這是本學期學習過程中較難的一個實驗,因此,筆者沒有直接在學生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帶他們去實驗室,而是先按照兩人一組進行分組,讓學生先行預習。筆者給每個小組發一份實驗報告,讓他們按照“解離漂洗染色制片”的步驟先預習這個實驗。結合之前做過的觀察葉綠體和細胞質流動的實驗,回顧歸納染色的步驟,并根據課本上的實驗步驟思考以下問題:(1)培養根尖時,為何要經常換水?(2)解離過程中鹽酸的作用是什么?可以用丙酮代替么?(3)若觀察的細胞各部分全是紫色,原因是什么?(4)觀察的細胞能從中期變化到后期么,為什么?這些問題都是學生應提前知曉或者在實驗中可能會遇到的。因此學生在小組進行實驗探究的過程中都開展得很順利,而且大多數學生能成功觀察到了有絲分裂現象。
在上面的案例中,筆者通過引導學生小組合作在正式實驗之前進行知識的歸納總結與預習,減小了實驗失敗的可能性,提高了學生實驗探究的效率,培養了學生歸納實驗操作知識的習慣,對他們日后的實驗探究大有助益。
四、提取信息,高效解題
由于學科的人文性與生活性,高中生物的題目有時不像數學一樣那么簡潔,冗長的題目往往會成為影響學生做題的障礙。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利用歸納思維提高學生有效提取信息的能力,讓學生能夠做到高效解題。
比如筆者在講解高中生物人教版教材必修三第四章第二節《種群數量的變化》這節課時,筆者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能夠說明建構種群增長模型的方法,并能夠闡述種群數量增長的種類和特點。上課時,在已經講解了基本的知識后,筆者對學生進行了習題訓練,其中有這樣一道題目:
為研究酵母菌種群密度的動態變化,某同學按下表所列條件進行了 A、B、C、D 共四組實驗……曲線圖如下,請分析并回答以下問題:(1)圖中曲線①②③分別是什么組;(2)B 組和 A 組實驗結果不同的原因是什么;(3)D 組和 B 組實驗結果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實驗組 A B C D
培養液中葡萄糖質量分數 % 4.0 4.0 0.8 0.8
培養液體積 /mL 200 800 200 800
這道題目非常冗長,容易讓學生望而生畏,這時我們要鼓勵他們不要被題目的表象所迷惑,要利用自己的歸納能力從題目中提取有效信息并進行分析,X得較難的地方可以來問老師或者進行小組交流。在學生的努力下,終于攻克了這道題目,也大大鼓舞了學生。
在上面的案例中,筆者通過引導學生不要懼怕較長的題目,主動進行歸納,提煉題目中的有效信息并進行分析解答。這樣做不但提高了學生的解題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切實感受到了歸納思維的重要性。
筆者通過聯系生活常識可以更高效地講解生物概念,通過引導學生制作圖表比較知識點之間的異同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鞏固知識,通過在小組合作實驗探究之前進行實驗歸納可以降低實驗失敗率,通過引導學生進行歸納并有效提取信息更能提高他們的解題效率。這是我們在培養學生歸納思維的過程中非常重要的方法,也是我們升華學生生物素養的不竭助力。
【參考文獻】
[1]王 熳.在歸納中提升――高中生物有效教學探析[J].教師,2013(25)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生物課
生物作為自然科學的一門基本學科,在中學時期的基礎知識的學習尤為重要。隨著新課改在教育事業中的不斷滲透,傳統的課堂教學得到一些轉變,建立高效的課堂成為學生和教師的共同目標,但在轉變的過程中,因為經驗的不足或者對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的認識不夠明確,在探索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錯誤。如何在建立高效課堂的同時使得學生學好生物課成為一個重要課題。下面筆者就從六方面來談一下就新課改上好高中生物課的看法,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一、學會預習
在高中階段的教學的過程中,無論哪一門課程,教師都要教導學生要自主學習,只有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才可以真正的理解。在高中生物教學中,通過預習可以有針對性地發現學習中的問題,而學生通過預習提高自身的預習能力,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看課本首先要理順學習的內容,將知識的整體框架分析清楚,根據自身情況考查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對于不能理解的知識要在課堂上解決,學會帶著問題進入課堂,這樣可以提高課堂效率。例如,在學習必修一分子與細胞中第二章“組成細胞的分子”時,學生在預習時首先要分析細胞中元素和化合物,要結合整個單元講述的問題,針對課后習題進行預習。
二、學會聽講
預習是發現問題的過程,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則是最佳的聽課方式。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憑借自己的教學經驗為學生分析高中生物中的重點與難點部分,使學生在學習中可以有側重地進行學習,這樣能夠更快地掌握高中生物的知識點,提高自身的學習成績。在聽課的過程中,要培養學生學會做好筆記,記憶畢竟是短暫的,所以筆記的記錄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教學中,教師所講授的內容是在課本的基礎上進行細致的講述,學生在認真聽講的過程中,做好筆記方便課后復習。做筆記也是一門學問,不是按照教師的板書一字不落地全部抄下來,而是對不理解的重要的知識點記錄下來,這樣就不容易使學生在忙于記筆記的同時忽略聽講。
三、學會提問
學生在聽課的過程中不僅要學會聽課,還要在教師講課的過程中學會提問,對于聽不懂的問題要及時問教師,學生要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把自己的觀點在課堂上積極地表達出來,在活躍的學習氣氛中才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增強學生的分析和表達能力。例如,在學習必修二遺傳與進化第一章“遺傳因子的發現”內容時,學生要在認真聽講的基礎上,通過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對實驗的過程積極作出分析,在課堂上主動地表達自己的看法,才可以真正地掌握遺傳信息這一知識點。
四、學會復習
在高中生物的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認真地學習每一節的知識,還要對整個章節作出系統性的總結。知識與知識之間是連貫的,不能只是單單對某一個知識點系統性的復習,在總體的整理過程中才可以真正地掌握知識結構,對知識中相連接的部分要認真分析,并且要時常地翻看課本和筆記。
五、學會思考
知識是靈活的,在高中生物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教導學生通過思考認真地對知識進行總結。高中課程最終培養的就是學生的思考能力和思維能力。學生在學習高中生物時,要學會反思和思考,多想一想為什么要這樣做,題目與題目之間有怎樣的聯系,在答題的時候多想一想這樣的表達方式好不好。通過考試,要對錯題學會及時的總結,提高自身的答題能力。
六、學會總結
生物考試是為了檢測學生平日里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成果,學生往往只關注自己的考試成績,對錯題漠不關心,看完成績之后就等待教師講課,這樣會大大降低自己的學習效率。學生要自己學會總結,對于考試中做錯的題目,要自己建立一個錯題集,首先要自己再做一遍,可以參照答案自己分析,對于實在不會的題目在課堂上通過教師的講解理解,這樣才是學習的最佳方法,通過自己主動學習,才可以在遇到相同的題目時不會再次犯錯,提高自身的綜合學習能力。
總之,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生物學領域研究的范圍也在逐漸地擴大,我國對生物學領域的人才極為需要,培養有能力、有思維的專業型人才是適應時代的要求。高中生要主動成為學習的主人,不斷培養自身的綜合素質,成為社會需要的專業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溫綿勤.淺談如何學好高中生物[J].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2010(08).
[2]張勝春.如何做好新課改下的普通高中生物教學[J].知識經濟,2011(05).
關鍵詞:高考生物一輪復習;復習計劃;考試說明;夯實基礎;指導學生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3)04-162-01
筆者通過多年的生物教學,認為對于高三的學生一輪復習是非常關鍵的,所以現將自己的一點見解寫出來與大家共同分享,若有不妥之處,歡迎指正。
一、復習計劃的制定,是一輪復習的關鍵
制定總體計劃是很關鍵的,如果沒有,教師的教學就很容易隨心所欲而顧此失彼,計劃中要體現出以下幾個方面:
1、時間分配 把復習時間劃分成不同的階段,并針對不同階段的特點確定復習任務,做到胸有成竹,有條不紊;
2、有所側重 時間不能平均,必須向重點章節傾斜,如必修一模塊新陳代謝的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和必修二模塊的遺傳變異等等章節;
3、教學分層 結合學生不同層次的實際情況,講解時要有所區別,既要培優又要補差,使每個學生有明顯的不同程度的進步;
二、研讀《考試說明》,是一輪復習的基礎
研讀《考試說明》,搞清楚兩項內容:一是內容和能力的要求,明確"考什么";二是深入研究對考綱的解讀,特別是試題的分析,明確"怎么考"。同時,比較最近三年的考試大綱,找出了其中的不同,通過研究這些不同,更加準確地把握高考的方向。在準確把握大綱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教材和教學大綱,以指導平時教學,做到減負增效,提高一輪復習的效率和質量。需要指出的是,生物學科是一個不斷發展的學科,知識在不斷更新和發展,新教材中提到的一些生物學新的概念和發展成就是考試常用的題材,因此要注重對學生學習的引導,使之學有方向,學有方法。
三、夯實基礎知識,是一輪復習的主要內容
雖然高考的試題年年在變,但不變的是編制試題考查的學科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因此,扎實的生物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我們取得理想成績的必要條件。高考的每一道試題其實就是某些知識點的體現,試題的難易程度和試題包含的知識點的多少呈一定的相關性,知識點越多,試題相對難一些。盡管高考遵綱不遵本,能力的要求可以超出課本,高于基礎,但必須依托基礎,越是基礎的知識,越是具有廣泛的遷移性。我們只有夯實基礎,自身的各種能力才能有發揮的機會。那么,如何把“雙基”打扎實呢?回歸課本是明智之選。
四、注重選修的復習,是一輪復習的一個必要環節
選修教材中的內容是必修部分的拓展和加深,涉及到的知識是生物科學發展的前沿,所以高考命題中可以直接考查選修教材中的內容,也可以與必修部分內容聯系起來對某一主干知識進行考查,同時選修部分涉及的內容有不少熱點,如艾滋?。庖卟糠郑?、基因工程等也是考綱所要求的。進行選修部分的一輪復習,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的:一是在對大主干知識復習時,多聯系選修中的內容,對選修中內容復習的更詳細些。二是命題和選題時,多練習與選修有關的題目,同時講評時,能聯系選修的盡量展開。三是選修內容多以識記和理解為主,在復習中注重對學生進行及時合理的引導和指導。
五、選好練習題、訓練學生解題能力,是一輪復習成功的前提
學生對知識的復習掌握,歸根結底要反映到解題上,所以進行習題訓練是提高能力的重要環節。在模擬練習中可使復習過的內容進一步強化,重點與難點又一遍鞏固,未講到的或講得不透的內容,可以通過綜合練習使之得到彌補。而每做一份綜合練習,不僅學生要全力以赴,老師也應該以高考的要求嚴格批閱和分析。當然,在練習中要注意避免難題過多、起點過高,題量過大,通過做題掌握知識、提高能力、增強信心、找出差距。
六、做好學生的學習指導工作,是一輪復習成功的秘訣
1、加強學法指導 指導學生靜下心來把生物課本梳理一遍,加強和鞏固對基礎知識的理解掌握,并及時解決有疑問的知識點,有問題不能拖。
2、引導學生正確對待每次的月考 成績在一定限度上對復習起一個指導作用,不要過多關注分數高低,而應認真總結,分析一下這階段的復習有什么不足,在哪些知識點上還有漏洞,從而在后面的復習中進行強化。教育學生根據年級名次及分數,擺正自己的位置,調整自己的復習策略,對優勢科目鞏固的同時,要加強劣勢科目,達到全面發展,利于高考的成功。
3、樹立明確的目標 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確定合適的階段目標,為自己的學習增添動力。
4、引導學生制定復習計劃 學生要結合教師的計劃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基礎好的同學,多做一些綜合能力較強的題目,以提高自己的應變能力,爭取拿高分;基礎較薄弱的同學,以基礎知識點的復習為主,保證不丟基本分。教育學生制定計劃要留有余地,不能過死,要具有強的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