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31 09:26:5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技能訓練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警務技能;訓練;戰術化
近年來,全國警務技能訓練在創新訓練理念、轉變訓練機制、探索訓練新模式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當我們用理性的眼光再度對其進行審視時,不難發現,現行的警務技能訓練運行機制在新時期公安工作運行機制面前,還存在諸多不相適應之處:總是不自覺地用生物學和競技體育的觀點去理解訓練的目的和任務,訓練思維感性而。
簡單;技能訓練多于技巧訓練,靜態訓練多于動態訓練;過多強調技能化而忽視戰術化,二者不滲透、不制約,不促進,各自分離、互不關聯,其必然、有機的內在聯系未能得以體現;訓練效果的追求多停留在技能的低層面上而未能全面提升到戰術的高層面上,弱化了相關戰術化的系列思考、意識的養成和技、戰術的合成演練,臨戰處置陷于公式化、程序化、模式化,從而造成了技能訓練戰術化的思維盲點、視野盲區和低層次循環“泡沫化”現象,嚴重影響和制約了警察戰斗力的生成和提高。
所謂警務技能訓練戰術化,即在警務技能訓練中,同步強化對警察戰術行為的培養和塑造,使其能夠在思想上對戰術活動有所認識,在意識上能夠客觀、全面地反映戰術活動,在知識上能夠涵蓋戰術活動的基本規律和原理,在行動上能夠掌握和運用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我們要立足于“實用”這個根本,著眼于實戰需要,以貼近實戰、突出實戰、講究實用、講求實效為基本準則,始終貫徹“訓為用、練為戰、戰能勝”的實戰指導思想,正確處理繼承與發展、借鑒與創新、需要與可行的關系;強化目標觀念,處理好根本目標與元化目標、共性目標與個性目標、定性目標與量化目標的關系,對傳統和現行的技能訓練內和形式進行理性的選擇、取舍和及時必要的整合、創新,萃取精華,突出“技能訓練戰術化”的實用特色,形成極具實用性和實戰性的多層次、多樣化、多功能的警務技能訓練戰術化之體系;在注重技能傳授的系統性、科學性、實用性的同時,遵循訓練規律,強化其戰術性,豐富其戰術化內容,使其內容更加符合實戰的需要,標準更加滿足實戰的要求,效果更加經得起實戰的檢驗,最大限度地縮小技能與戰術、學與用、練與戰、戰與勝的差距,推動其向縱深發展,促成技能與戰術訓練互動的良性循環,達成方法與效果、行為與結果的統一,使警務技能訓練戰術化真正成為實現警務技能向公安實際戰斗力轉化的實踐環節,使警察隊伍的整體素質趨于優化,提升警察的戰斗力。
一、根植理念。培養意識
所謂訓練理念,其核心是為何訓練、怎樣訓練等觀念問題。先進的訓練理念是搞好警務技能訓練的前提。我們要認識到,純粹的技能訓練只是技術的重疊和堆積,是“量”的積累,只能提高個體完成動作的能力;而將其戰術化,則是對技能訓練的提煉、升華,是“質”的提升,是提高警察戰術意識、運用能力及應變能力、強化安全規范、行為習慣的有效載體。要樹立技能是基礎,戰術是靈魂,技能訓練必須服務和服從戰術需要,戰術對技能起著規范、引領和導向作用,二者互為統一,缺一不可,戰術化必須貫穿于技能訓練始終的訓練理念。要把技能訓練戰術化看作是充分挖掘和優化訓練資源、提高訓練效益和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途徑,是提高警察訓練主動性和訓練工作主導性的重要舉措,是深化警務技能訓練改革、強化質量意識、推動和檢驗訓練工作的“杠桿”和“試金石”,是訓練與實戰、技能與戰術的結合點、交匯。
二、夯實基礎,強化訓練
對警務技能的融會貫通、全面掌握,是其訓練戰術化的基礎和前提。基礎不牢,勢必影響其質量和進程。我們必須夯實警務技能的基礎訓練,拓寬訓練視野,拓展訓練思路,挖掘訓練潛能,由淺入,循序漸進,逐層深入,覆蓋全面。要通盤考慮警務技能訓練戰術化所涉及的各種因素,整體推進,縱向深化和橫向擴展并重。堅持想定復雜化,帶著情況訓,提出問題練,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練,兵怎么練,仗就怎么打。
三、貼近實戰.合成演練
警務技能的合成演練,即以警務技能為基礎,以警務實戰行動為背景,以警務戰術為主線和紐帶,讓警察組成指揮班子和充當實兵,按基本想定、編制,攜帶武器、裝備和器材,通過情況誘導、假設“敵情”顯示、指揮班子研究處置、指揮實兵實地作業,從而將警務技能融于一體的戰術化訓練。它涵蓋了警務技能的基本內容和綜合運用,是警務技能訓練戰術化的驗正性演練和高級形式,是訓練與實戰、技術與戰術的結合點,是警察學習警務技能中進行的最全面、最系統的戰斗實踐活動,是全方位、全過程衡量警察掌握和運用警務技能水平高低優劣的平臺,是警務技能訓練由學習型向運用型轉化、實現由掌握技能為主到戰術運用為主轉變、發展的重要途徑。學以致用,知行統一。
四、結束語
警務技能訓練戰術化是一個完整的結構化訓練系統。我們要遵循警務技能訓練的固有規律,針對警務實戰行動的特點,根據需要和可能,構建有利于提高訓練質量、其有一定深度和廣度、多方向、多模式、多層次、極具可行性的警務技能訓練戰術化整體框架,對其進行科學定性、定位,使其理論脈絡清晰,基本框架優化,體現出操作層面的具體要求,不斷探索、構建和完善長效的訓練質量認定、保障、監控和綜合評價體系和約束機制,反過來為警務技能訓練提供一個可資借鑒的思考空間和研究視野,提高公安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石子堅.公安部政治部謄務實戰基礎訓練教程,群眾出版社 2012.
論文摘要:改革英語教師基本技能練課程,使其成為促進英語教師專業發展與英語教師教育一體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勢在必行。文章基于英語新課程標準對英語教師的新挑戰以及教師專業化時代對英語教育師范生教師專業技能發展提出的要求,探討英語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的內容體系、主要途徑和基本方法。
高等師范院校英語教育專業擔負著培養合格中學英語師資的重要任務,英語教師職業技能是高師英語教育專業培養I1標的基本構成因素,英語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則成為教學內容的有機組成部分。教育部相繼頒布了英語課程標準義務教育版和高中版等課程改革指導性文件,引發了全國規模的基礎教育英語學科教學改革。高師英語專業如何與中學英語新課程接軌?基礎教育改革對高師畢業生的質量需求越來越高,其中一個重要的內容是對高師畢業生的學科教學能力的高要求。因此,在高師英語教育專業,必須加強英語教師職業技能訓練。
作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英語教育專業,我們在本專業辦學過程中,積極探索外語專業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提出了加強實踐教學,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譯和教”的能力。對高師英語專業學生而言,必須首先打好扎實的語言基本功,在培養專業能力的基礎上,發展學科教學技能和教育能力。一個合格的英語教師,必須掌握比較過硬的英語教育技能;作為未來英語教師的高師學生,必須加強英語教師職業技能的訓練。
一英語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的內容體系
國內學者吳一安的研究認為,優秀外語教師的專業素質框架由四個維度構成:(1)外語學科教學能力,(2)外語教師職業觀與職業道德,(3)外語教學觀,(4)外語教師學習與發展觀。英語學科教學法課程不應該是純理論課,而應該“把培養學生外語學科教學能力放在首位,”加大實踐教學力度,理論知識的傳授要為培養學科教學能力服務。
英語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的內容是相當豐富的。根據何廣鏗提出的中學英語教師業務素質評估標準,外語教師的教學技能可由三個部分組成,即組織課堂活動技能,使用教學手段技能和運用語言測試的技能。其中組織課堂活動技能又可由三種技能組成:1.備課技能,2.使用適當教學活動技能和3.課堂管理技能。結合新課程背景下英語教師的職業特點,我們將英語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內容劃分為三大板塊:
第一板塊,英語教師基本技能訓練,包括口語技能、書寫技能和讀寫技能三個方面。其中,口語技能包括英語聽說技能、朗讀技能、講演論辯技能、教學13語技能,書寫技能包括規范英語和漢字書寫技能、三筆字書寫技能、美術字書寫和筒筆畫技能,讀寫技能包括閱讀技能和寫作技能。
第二板塊,英語教學基本技能訓練,包括靈活運用教材技能、教案編寫技能、板書設計技能、引入教學恬動技能、講授技能、操練技能、提問技能、演示技能、結束教學技能、聽、說、讀、寫教學技能及語音、語法和詞匯的教學技能、設計和組織課堂活動技能、語言測試技能、課后輔導及作業批改技能、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英語教學的技能和教學研究技能訓練等。
第三板塊,教育管理技能訓練,包括班主任工作技能和課堂管理技能。其中,英語課堂管理技能又包括使用恰當語言和手段組織教學的技能、根據學生學習情況調節教學計劃的技能和、正確對待和處理學生錯誤的技能、英語學習策略指導技能和教學反思能力等。
二英語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的主要途徑和基本方法
在英語教師職業技能訓練中要狠抓“三熟一練”,即熟悉英語教學法理論和方法;熟悉中學英語課程標準;熟悉中學英語新教材。練,是指實際授課訓練。“練”,是指英語教學技能的訓練,讓學生親自走上講臺,進行教學演試,即試講。每個學生必須進行兩次以上試講才能下到中學進行教育實習。但試講成功與否,關鍵在于平時各項基本功的訓練。
因為技能是通過練習獲得的,所以,職業技能訓練的主要途徑便是進行反復的練習。微格教學(Microteaching)是職前教師(師范生)職業技能訓練的一種有效的基本方法。
筆者任教的英語教育專業O2級、03級和04級學生都開展了微格教學活動,經歷了前期準備,設計教案,制作課件,實施教學,錄像到課后分析討論等步驟。前期準備包括教學見習,介紹有關微格教學理論,并與學生一起分析教案設計和教學錄像片斷,分析中學英語新教材等。具體措施:首先讓學生熟悉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和中學英語新教材,教師指定初中或高中英語新教材為微格教學的內容;然后,分小組備課,每組7-8人,每組集體設計并完成一個單元的微格教學內容,如高中英語教材每單元分為warning—up,listening,speaking,pre—reading,reading,post—reading,languagestudy,integratingskills等八個部分的內容,備課時學生既分工又合作。課后要求上交教案、課件、課堂教學錄像和教學評議等材料。教師指導學生分組試教,學生自主錄像,對錄像進行語言使用和教學技巧的分析,在教學后對教學進行反思,這樣不但培養了學生使用各種資源進行教學的能力、使用外語教學理論指導教學的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精神。
三通過開展微格教學訓練教師職業技能,其實施程序大致為
(I)確定訓練目標
首先要把師范生應當掌握的教學行為和技能分為不同的單項技能,每次只集中訓練一兩項技能。
(2)觀摩范例
在正式訓練某項技能之前,被培訓者必須觀摩、見習優秀教師的實際教學,或者觀看優秀教師的教學錄像(如新課程初中和高中英語優質課競賽課例VCD),以便明確自己所要訓練的技能的要求和標準,增強其感性認識,加深對訓練技能的理解。要求師范生在觀看和觀摩時不僅注意課堂的教學方法,而且要注意教師在課堂管理、處理學生反應、融洽師生關系等方面是如何合理安排教學,處理課堂教學中的問題,使活動順利進行的。
(3)設計、編寫教案
被訓練者根據技能培訓目標和教學范例,選擇適當的教學內容,編寫教案,詳細設計出教學過程中教師教的活動與學生學的活動將如何展開,使其突顯訓練技能的要素,并闡明行為的合理性和適當性。指導教師要對受訓者設計的教案進行指導和審閱。
(4)角色扮演
由扮演教師角色(被培訓的師范生)、學生角色(被培訓者的同學)、教學評價角色(被培訓者的同學或指導教師)和攝像操作等人員組成微型課堂。在微型課堂上,扮演教師角色的被訓練者練習預先設定的教學技能,所用的時間依據訓練的內容而定。教學的整個過程被攝制、記錄下來,評價人員填寫評價單。角色扮演實質上是師范生模仿優秀教師教學的過程。
(5)反饋、討論和評價
重放錄像,被訓練者與微型課堂的其他人員一起觀看教學錄像,并圍繞者訓練的內容進行討論,提出肯定或有待于改進的意見或建議,教學者根據來自各方的反饋進行自我分析、反思,檢查教學實踐是否達到預定的目標。
(6)重教
如果沒有達到訓練的目標,被培訓者根據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他人的建議,精心準備后,進行第二次教學,矯正原有教學的不足,使教學技能趨于合理和熟練。
為了保證練習的實際效果,英語教師職業技能訓練應當正確處理好以下六對辯證關系:
其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實踐為主?!遍_課之初首先明確本課程的總體要求及教學計劃,使學生在上第一節課時就知道除了要學習教學法的理論之外,還要使理論付諸實踐。人人要準備上講臺。指導教師要精講有關英語教師職業技能的基本知識、組成要素和操作程序,同時,在此基礎上,重點指導學生進行系統的實踐。強化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其二,“課內與課外相結合,以課外為主?!盜英語教師職業技能訓練可以結合英語語音課、英語口語課、英語書法課、英語教學法課、教學見習課以及教育實習等課堂教學內容組織各種專題練習,當堂完成各式各樣的訓練,但是,更多更經常的是課外的練習。學生在寢室里聽教學錄音,甚至節假日到教師家中看教學錄像,在其他可利用的場地訓練模擬教學,把英語教師職業技能的訓練從課堂內拓展到課堂外。
其三,“集中與分散相結合,以分散為主?!眑訓練職業技能固然需要集中進行,更需要分散活動,或三個一伙,五個一群,或組自為戰,人自為戰,充分利用開放實驗室、寢室、教室、食堂、休息室以及戶外空坪隙地開展小型多樣的練習。訓練場景也不僅在校內,還可在校外。學生個人或小組到中學見習。另外,有的學生利用假日家教,自主訓練教師職業技能。
其四,“互練與自練相結合,以自練為主?!薄?訓練職業技能需要高師學主相互合作,默契配合,因此,互練是必要的;然而,更多的還是自練,比如書寫技能、簡筆畫技能、教學設計技能以及教師口語技能中的許多內容等,都需要加強個體的獨立的嚴格的訓練。
其五,訓練與考核相結合,以訓練為主。我們出臺了英語教師職業技能達標考核辦法,建立了各項職業技能的訓練標準,并盡可能使標準形成可供檢測的量化指標,針對具體的訓練項目,在不同的教學階段,采用不同的方式,對學生進行達標考核,考核合格者頒發證書,以此督促學生自覺地進行職業技能訓練,并定期檢測訓練的效果,隨時反饋調控,以確保訓練的成功。因此結果性考核是必要的,但是訓練中的過程性評價更重要。比如,每周布置2-3名學生上講臺作課。課后由講課人自述個人的體會,同學互評,最后教師點評,并有意識地逐步過渡到由學生點評。有比如要求學生通讀中學英語教材,并指定他們對實習時將要使用的幾種教材精讀,要他們熟悉每課書的內容,分析每課書的重點和難點,以及可能使用的教學方法,要求他們記好筆記,交老師批閱。以培養他們分析和處理教材的能力。:
[關鍵詞]音樂;歌唱;技能;訓練
動作技能主要表現為能將外部的動作合理地組織起來,并順利進行實際操作的活動方式。認知技能是借助內部語言在頭腦中進行的認知活動,包括情感、音樂感知、音樂感覺等技能。這也是幼兒演唱中音樂和技術的辯證統一。
一、動作技能訓練
音樂中的演唱、演奏活動即屬動作技能范疇。
(一)演唱技能培養與訓練在音樂的技能教學中應重視并做好技能訓練的定向指導工作,要使幼兒明確認識技能訓練的目的和要求。如果練習目的和要求不明確、不具體,只是對某個演唱技巧進行機械地模仿和簡單地重復,將無助于技能的正確形成。因此,教師應注意通過全面的技術示范(如范唱),讓幼兒全面了解技能動作的活動特點、結構、順序,并對技能活動產生清晰的表象認識,從而掌握正確的訓練方法。幼兒教育中的音樂教育,在音樂演唱技能方面的要求是比較簡單且容易掌握的,是幼兒的年齡段可以接受的,它主要包括:歌唱的姿勢,如身體的姿勢、口形和表情、頭部的姿勢等。有的學生,總是邊唱邊打拍子,隨意晃動頭、手或身體,或者為了防止他人歌聲的干擾,捂著耳朵唱歌等,教師要糾正這些不良姿態,避免多余的身體動作,向學生講解優美的聲音與優雅的形體融為一體才是完美的歌唱。在進行歌曲表演時,教師不妨請各小組成員評價同學的歌唱姿態,這種討論和評價是幫助學生改正不良歌唱姿態的好時機。歌唱的呼吸,包括有別于生活中呼吸的基本動作和方法;歌唱的發聲,包括優美自然并具有與說話不同、有一定氣息支持的歌唱;歌唱的吐字,以普通話為主,具有韻母和聲母之分,是清楚字音、清晰發音的歌唱語言;歌唱的表現,即為基本正確的音準和富有表情的歌唱。歌唱技巧方面的訓練必須遵循三個原則:第一,發聲必須使用頭聲發聲;第二,歌唱必須將將音質的美放在第一位;第三,童聲合唱發聲訓練要采用大致從小字組的32開始的下行音階,這是掌握頭聲發聲要領的捷徑。[1]練聲的內容很多,一般可以按以下程序進行:(1)先哼鳴,后開口唱,先尋找范音,然后在唱范音的內在狀態下(即發聲狀態不改變)唱出其他音;(2)堅持用頭聲發聲法練唱,先練長音,后練短音或跳音;(3)音量上,要求先弱后強,先是柔聲、輕聲練習,然后再放聲唱;(4)聲區上,先練偏高聲區,后練中聲區,再練高聲區,最后對低聲區作少量練習。訓練時可發“姆(m)”音,發音時牙齒要開,嘴唇要輕輕合著,舌頭要放平,聲音直上鼻腔,又微微感到鼻竇部分有些振動。練聲調節頭腔、鼻腔、咽喉、胸腔等發聲器官各部分機體,使其自然松開。在教學活動中應按照動作技能形成階段的規律行事,根據技能形成的各個階段安排實施教學計劃。在音樂技能教學中還應注意了解幼兒的練習曲線變化情況,分析練習曲線的變化原因,及時采取相應的教學指導措施。練習曲線能夠反映出技能形成過程中的發展趨勢,造成曲線高低起伏的原因既有客觀因素,也有主觀因素。當曲線處于低谷時,一般由兩種不同因素所導致:一種情況是技能形成后期出現的暫時停頓,即“高原現象”,屬于新舊活動結構交替改變形成過程中的正?,F象。另一種情況則是由于幼兒在技能訓練過程中出現了疲勞和興趣下降等現象。我們在音樂技能教學過程中必須對幼兒的具體學習情況進行及時客觀的分析硏究。發現第一種情況,應果斷堅持既定的教學計劃,當克服困難度過了“高原期”后,其學習狀態必然會獲得新的飛躍。如果是第二種情況的話,則應及時調整教學方案以適應新的教學變化。[2]因此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與愛好、培養幼兒基本的歌唱能力、培養幼兒對音樂的基本表現意識和能力、調整幼兒的學習心態和情緒、豐富幼兒的學習生活和制造活躍的學習氣氛等是演唱技能培養與訓練的重要保證。
(二)動作技能培養與訓練在幼兒音樂技能教學中,對動作反饋信息的獲得是形成動作技能的必要條件,反饋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動機作用:學習者了解自己的學習意義,對學習動機起到增強作用;2.認知作用:學習者了解技能學習中的優點與缺點,并找出改進的方向和重點;3.情感作用:學習者了解學習的效果,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愉快或不愉快的認知體驗,并對以后的學習產生相關影響。對動作技能的反饋可分為內在反饋及外在反饋兩種:(1)內在反饋:通過聽覺、視覺、觸覺等本體感覺進行反饋信息的傳遞。在音樂技能教學中,就是要培養幼兒的音樂本體感覺的敏銳性,自覺地接收技能動作的反饋信息。(2)外在反饋:通過外部的觀察和客體(如教師)發出的信號而得知動作的活動情況。根據外在反饋的特點,在音樂技能教學中,教師應及時對幼兒在學習中的進步或出現的問題提出鼓勵肯定或批評改進等指導性意見,以幫助幼兒清醒地認識自己的學習狀況。
二、認知技能的訓練
與動作技能相比較,認知技能沒有外部動作的束縛,可以通過高度省略減化的方式進行活動。認知技能以領會知識為前提,可促進對知識的進一步理解。
(一)幼兒歌唱情感培養歌唱是人類最早用來抒發和表達感情的一種方式。自古以來人們就用歌唱抒發、表達、交流、宣泄自己喜、怒、哀、樂的感情,歌唱是人類感情最本能的表現形式。當幼兒在發展語言時,甚至在語言能力尚未發展的時候,便自發地開始了唱歌活動,這就是所謂情動于衷發而有聲。人聲“樂器”不但能發出優美嘹亮的歌聲,還有一種獨特的功能是任何樂器都不具備的,那就是配合歌聲同時唱出傳情達意的詩詞歌賦,使人們能通過歌曲的音樂語言和文學語言更直接、更完美地抒發和表達歌曲的思想感情。因此,唱歌就成為引導幼兒抒發和表達感情的最佳方式。無論在學習音樂的哪一個階段,音樂永遠應該縈繞在幼兒的內心,成為音樂內心的語言,只有完全融會于心,才會自然流露于外———技術,再高的技術也代替不了對音樂的內在感受。
(二)幼兒音樂感覺培養對于鋼琴學童,就是要從小要求他注重音樂感覺,要通過對相關樂曲的講解,啟發他的音樂想象力。初始是引導,后來是啟發,最后是孩子的自我感悟。此過程中,選曲無疑是很重要的,并非要給不同的孩子都彈一樣的曲子。作為老師,要分析不同孩子的性情,準備一些不同類型的練習曲,分解給不同的孩子去練習。還有一點要明確,音樂從孩子開始接觸樂曲時就開始了,或者更早一些。老師在講解時要運用更形象的語言啟發孩子自己來說話,來模擬,比如用不同技術來描繪的雨點聲,腳步聲,等等。打基礎和感受音樂應該是同步進行的。[3]音樂與技術的辯證,說得極端一點,體現在任何一個下鍵動作上?!坝惺譄o心”的彈奏,稍懂行點都能聽出來。幼兒能理解到這一點,他會發自內心地去追求那獨特的音色音質,會用特定的技術手段,表達他心中聆聽到的一切。這樣的幼兒,估計他能把《哈農》也彈得起伏有致,線條優美。音樂技能是指用技能去表達音樂的能力。[4]對音樂的再現特性和表現特性的感知是大腦之內的事,對感知到的音樂形式樣式只有用技能表達出來才能為人所知,所以,在音樂教學中,幼兒對音樂事件的反應或者說幼兒對音樂再現特性與表現特性的反應,需要用技能表達出來。幼兒年齡越小,身體動作技能所占比例越大。對幼兒音樂能力的評定,是依據幼兒是否能用技能去合理地表達音樂特性或內容的能力,絕不是具體的技藝水平。例如,能動作輕巧地合著音樂拍手的幼兒比不顧音樂又劈腿又下腰的幼兒的音樂動作技能水平要高得多。幼兒的音樂技能是指幼兒能用身體動作、嗓音、打擊樂器表達音樂的能力。當然,就單純的敲擊樂器的水平和單純的舞蹈動作水平而言,大班孩子明顯高于中班孩子,中班孩子則明顯高于小班孩子。但是,一個大班孩子能輕松地把小鈴的聲音敲得又響又脆只代表他具有了一定的肌肉性的動作技能,而不是音樂動作技能。只有當他把這又響又脆的聲音與音樂的速度、節拍、輕重等融為一體的時候,這種動作技能才被稱之為音樂動作技能。遺憾的是,在這幾次評定活動中,我發現中、大班孩子與關注音樂本身相比,更關注樂器是否敲擊得規范、舞蹈動作是否有點花樣。而小班孩子反而本能地表現出與音樂的呼應,盡管小鈴敲得沒有聲音或悶聲,舞蹈動作幾乎就是身體的搖晃與手臂的擺動,伹無聲與悶聲、身體搖晃與手臂擺動只要與音樂同呼吸,它們就是音樂。為什么三年的音樂教學發展的不是音樂技能,而是與音樂分離的動作技能、敲擊樂器技能(這些肌肉性技能不用教也會自然存在),這確實值得我們反思。用這個例子只是想強調幼兒單純的身體動作技能、噪音技能、打擊樂器技能、語言技能都還不是音樂技能,只有當這些技能合理地表達了音樂特性(以音樂為依據)后,才被稱之為音樂技能。
(三)幼兒音樂感知能力培養感知環節的制作方式往往是指用身體動作的制作方式,讓幼兒“見”著的音樂再現內容主要以身體動作的方式呈現,所以,感知環節的制作方式主要是身體動作。當教師用身體動作把音樂的再現內容與音響形式呈現給幼兒時,幼兒被教師身體動作所表達的音樂內容深深地吸引,他們迫不及待地想學。于是,教師請幼兒離開位置,跟著自己來做身體動作,幼兒則以教師為榜樣通過全身的肌肉運動感受著音樂的節奏、速度、力度。這是幼兒感知音樂的最精彩的場面,同時也是幼兒感知音樂的環節,是幼兒在頭腦中留下音樂形式樣式表象的環節。教師對音樂再現內容的動作表達越貼近音樂,幼兒模仿過程中,在頭腦中留下的音樂形式樣式的表象就越清晰,這種清晰的音樂形式樣式表象是幼兒理解與解釋音樂的關鍵。用身體動作來呈現音樂再現內容是最理想的。首先,身體動作是在音樂背景中完成的,它內在地完成音樂形式規限;其次,身體動作表達音樂是一種形象表達,它自然地運用意象思維。所以,一般情況下音樂的再現內容最好以身體動作的方式呈現,同時輔以語言或圖片說明。用身體動作來呈現音樂再現內容也是幼兒的音樂趣味所在。學前幼兒的三種音樂趣味:音量、關于什么的內容、運動。我們反復強調音樂再現內容的挖掘,就是投幼兒所好,讓他們聽到看到關于音樂的內容,這樣他們才會對音樂感興趣;我們強調再現內容要以身體動作呈現為主,一方面是身體動作符合形式規限、意象思維要求,另一方面也是要投幼兒音樂運動這一喜好。
【中圖分類號】G71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22-0-01
技校畢業生就業后普遍存在這種現象:技能操作比較生疏,知識面狹窄,工作效率低,試用期長,特別是車工專業的畢業生,這一現象更為明顯。根據市場及專業分析,問題主要在于我們的教學沒有重視技能操作熟練程度的練習,經過研究,我在原來的基礎上重點加強了車工專業中的準備工作、技能訓練、機床調試、強化訓練、表面粗糙度等各環節熟練程度練習,并取得了良好和教學效果和市場效應。
準備工作做好準備工作能縮短輔助時間,規范學生的操作行為,是提高實習和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首先要學會讀圖,在標題欄中能了解到加工零件的名稱、材料、數量,能看清加工零件的圖形,尺寸,形位公差值、表面粗糙度值等,然后根據圖紙尺寸了解零件加工時所需用的量具、工具、并能掌握量具的校對方法:再根據零件的材料、形狀合理選擇好相應的刀具。如加工材料為鋼件或其他韌性較大的塑性金屬時,可選用牌號為YT5的硬質合金車刀用于粗加工,選用牌號為YT30的硬合金車刀用于精加工:其次要學會看加工工藝路錢,在課題圖上配置相應的零件加工工藝路錢,工藝路錢中可了解到毛坯的尺寸形狀,零件的裝夾方法,粗精加工切削用量和合理選擇,零件的加工步驟,零件是否需進行其他加工或進行熱處理等,通過讀圖,可使學生對零件的加工一目了然,從而學生能在操作前就能做到心中有數,在實操中規范學生的操作行為,為提高工作效率起到積極作用。
基本技能訓練除準備工作外,還應特別強調幾種基本技能訓練:(1)車床的啟動操作訓練,掌握各變速手柄的轉動方向,根據刻度掌握主軸轉速的調整方法,操作進給箱的方法及根據刻度選擇不同的進給量;熟練掌握用操縱桿控制主軸正、反轉和停車,掌握大、中滑板自動、手動進給方法;掌握小滑板的手動進、退操作及讀數原理。(2)掌握中滑板進、退刻度的讀數操作,它是縱向車削時切削度控制的主要手柄,應特別強調消除絲桿與螺母間隙的方法、否則容易出現讀數錯誤。(3)試切、試測練習,學生操作時,喜歡讀刻度,切削深度進給以讀刻度為準,不習慣測量,每當加工余量較小時,容易出現把外圓車小,長度車短,內孔車大等不良現象。在這種情況下,一定要要求學生掌握試切、試測的方法。每次車進零件2~3,然后退出進行測量,以測量尺寸為準,消除絲桿與螺母間的間隙或其他原因產生的誤差,避免廢品零件的產生。(4)掌握多種軸向分段方法,臺階軸加工是車削加工中最為普遍的加工方法,為了提高臺階軸加工的效率和質量,必須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幾種分線方法,如刻線法、用擋鐵控制法及用床鞍縱向進給刻度盤控制法等加工臺階軸的方法,如刻線法、用擋鐵控制法入用床鞍縱向進給刻度盤控制法等加工臺階軸的方法。(5)掌握產品的“三檢”方法,即自檢、互檢、檢查員(或教師)檢查,批量產品后生產時應學會首檢,即加工第一個產品叫檢查員檢查,以避免自檢出現誤差或讀數出現錯誤現時使零件報廢,使學生在實操訓練時就有良好的產品質量意識。(6)要求學生學會判斷零件已加工表面產生振紋的原因,它是因為零件、刀具、機床結構等剛性不足或零件裝夾不合理而產生的表面加工缺陷,在操作時如發現振紋應及時停下來,并進行妥善處理,這一環節掌握得好壞,直接影響零件的加工質量。(7)掌握刀具磨損的判斷,刀具磨損常有如下表現現象:加工時零件已加工表面出現亮斑或亮點,切削時有噪聲,車刀刀口出現發紅或火花現象等等,有以上現象時說明刀具已出現嚴重磨損,此時應及時修磨車刀或換刀,避免刀具材料消耗過多,增加機床負荷,埋下安全隱患。(8)掌握合理的斷屑方法,切削塑性材料時,控制切屑的卷曲流向和折斷非常重要,處理不當會影響教學,經常停車清理切屑、容易拉毛零件已加工表面及影響操作者的人身安全等等,所以要求學生在操作加工時,必須學會合理斷屑的方法。掌握以上基本技能,對提高操作者的技能水平有實際的意義。(9)掌握刀具合理的刃磨方法,在掌握刀具磨損的判斷方法及斷屑方法的情況下,根據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刃磨出最合理的刀具角度,對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是至關重要的。
合理選擇切削有量切削用量包括切削深度ap、進給量f和切削進度Vc三要素,切削用量選得過低,降低了機床的利用率和生產率,切削用量選得過高,刀具磨損加快,降低了加工質量,增加了磨刀時間和材料消耗,安全隱患增多,所以合理選擇切削用量很重要。在確保零件、車刀、機床剛性充分的情況下,用硬質合金車刀加工外圓或端面時:(1)加工鋼及塑性較好的材料時,粗車:車削深度ap=1~4mm,進給量f取0.1~0.5/mmr,切削速度Vc取25~80m/min。精車:切削深度ap取0.1~0.30mm,進經量f取0.06~0.12mm/r,切削速度Vc取80~100m/min。(2)切削鑄鐵、銅合金等脆性金屬時,粗車:切削深度ap取1~5mm,進給量f取0.4~0.7mm/r,切削速度Vc取30~80m/min,精車:切削深度ap取0.15~0.4m/r,進給量f取0.10~0.20/mmr,切削速度Vc取80~105m/min。切削用量在加工零件剛性效好取大值,剛性較差時取小值,加工薄壁內孔時則取更小值。切削用量的選擇應在實際操作中逐漸熟悉,可根據不同的加工條件合理選擇具體數值。
機床的調試在加工過程,經常會出現車床某些零部件松動現象,如不及時調整,則會影響零件的加工精度,且易出現扎刀、損壞刀具和零件的現象,所以學生在實操訓練時,必須掌握一些基本的機床調試方法,才能提高實操效果。要掌握主軸間隙的調整方法,提高軸承精度,掌握調整中、小滑板鑲條的方法,使間隙小于0.4mm,并保證移動平穩,輕便;掌握車床尾座的調整方法,提高零件加工的同軸度,掌握了機床的調試方法,可為提高實操效率打下良好的基礎。
實踐操作訓練在實習教學中學生掌握的是基本技能操作,要適應企業的需求,學生的基本技能操作必須要有一定的熟練程度,我校的經驗是這樣的,學生掌握好基本技能操作后,進行專門的實踐訓練操作,與相關廠家聯系加工一些中、小型的鍛件和鑄件產品,這些產品的加工余量大,可用于學生進行大進給量、大切削深度的強力切削操作練習,這種方式可以開闊學生視野,激起學生極大的參與意識和積累豐富的實踐操作經驗,使學校做到了學校建在企業中,企業辦在學校里,切實提高學生實際工作的能力。
關鍵詞:分層訓練;技能訓練;應用
中圖分類號:G71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15-083-1一、研究學情,科學地對學生進行分層
在訓練中只有對每個學生的技能現狀了然于胸,老師才能在以后的訓練中有的放矢。老師要從各方面了解每位學生的技能成績、技能學習興趣、技能學習態度、技能學習能力等。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對位學生的個性特點、技能訓練表現等進行綜合評估,然后針對這些學生的特點,把學生分為A,B,C三個小群體,其中第一個群體A,因這部份學生整體水平較高,所以課題、目標較高。剩下的兩組,以制訂不同水平的課題、目標,循序漸進,分組出題,針對性教學。這樣,使每個小組、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相對水平的鍛煉,也為今后接受新知識打下了扎實的專業基礎。
二、備課分層,針對不同層次學生設計不同的訓練目標
分清學生層次后,以“面向全體,兼顧兩頭”為原則,合理地制定各層次學生的訓練目標,并將層次目標貫穿于訓練的各個環節。參照對口單招機電專業技能考試標準,我把鉗工技能訓練分為七個模塊,每個模塊都進行分層目標,目標的制定不能過高也不能過低,要讓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能夠刺激學生的成功欲望。
三、授課分層,落實分層訓練目標有效性的具體過程
在技能訓練時,每張桌子有4個工位,我將24名學生分為六組,每個小組有四個人,包含1個A,2個B,1個C。這樣呢,一個小組就有不種層次的人員,在正常學習中,小團隊里的A會帶動C,讓其互補,使C層人員慢慢減少,使B層慢慢增加。
四、分層訓練,分層輔導,鞏固分層訓練的有效性
如:我在模塊七綜合訓練中我設計了如下的實習題目。
而對于這個題目不同層次的學生,訓練的要求是不一樣的。
C層完成:完成圖紙上的技術要求,而尺寸要求可以比圖紙上的低0.02mm。
A層與B層完成:要求按圖紙上的尺寸要求和技術要求加工好工件。
拓展提高(A層)完成:制定好加工工件的工藝步驟,計算V形槽的尺寸(利用芯棒的方法)。
這樣在技能訓練中每位學生都能學得有所收獲,學得有興趣,學得有信心。這里特別要指出的是,對于A組學生的教學,要注重他們的獨立性和思考能力,以方向性指導為主,以獨自思考為主,切不可做保姆式教學,從而讓其有依賴性。
五、分層講評,分層測試
分層講評是分層訓練的保障。因為每層學生的水平不一樣,所以對于每層學生的要求也不要樣,對于每層學生的講評標準也不一樣,從而對于每層學生的測試也不一樣。因地制宜,對每層次的學生進行激勵、贊揚。對于A層的學生,引導他們到更深的層次,對于B層的學生,要求他們像A層學生看齊,更進一步,對于C層的學生,以鼓勵為主,告訴他們能行。
訓練目的:讓孩子學習從他人的面部表情、身體動作和語言中了解他人的情緒和感受,并嘗試理解他人產生該種情緒的原因。
訓練步驟:
1.表情:家長對著孩子做出不同的表情,例如微笑、皺眉、咬牙等,讓孩子仔細觀察,然后告訴孩子不同表情所代表的心情,并要求孩子跟著做出相應的表情。
2.體態:家長做出不同的身體姿勢,如低下頭、握緊拳頭、雙手叉腰等,與孩子討論一下人的身體姿勢所傳遞的情緒。
3.言辭:教孩子學習對應不同表情和身體姿勢的情緒詞,如沮喪、生氣、幸福、害怕等。
親子游戲(1):你做我猜
由家長和孩子輪流做出某種動作表情(如用手抱頭坐在那兒,什么也不說),并使用情緒詞猜測對方的心情。10次為一輪,每次猜中者得一分,得分最高者為優勝。
親子游戲(2):找原因
由父母進行情境表演,如爸爸弄灑了水,媽媽做出不高興的表情,然后問孩子,媽媽現在心情怎么樣、為什么,并讓孩子和爸爸一起想辦法讓媽媽高興起來。
技能二:表達自己
訓練目的:讓孩子學會用恰當的語言及行為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意愿。
訓練步驟:
1.好好說:
家長做出不同的面部表情、身體姿勢及用不同的語調和音量講話,讓孩子判斷哪些是友好的。然后要求孩子用友好的表情和聲調對爸爸媽媽說一句話。
2.尋求幫助:
為孩子提供不同的情境(如媽媽要把桌子抬起來),讓孩子了解什么時候該尋求幫助(注意強調"好好說”的重要性,讓孩子嘗試一下不好好說就會碰釘子)。要求孩子在某一具體情境中尋求幫助。
3.插話:
(1) 告訴孩子什么時候插話是合適的(比如說,當你需要幫助,但是你想請他幫助的那個人并沒有在看你,這個時候可能就不那么恰當);
(2) 告訴孩子一直等著直到那個人停下來看你;
(3) 或者可以先說“對不起”,在說了這句話之后,就可以問想問的問題、提想提的要求了;
(4) 和孩子討論一下他們不應該插話的情境和他們應該立即就問的情境。
(5) 為孩子提供多種情境的圖畫,讓孩子把圖片放到“不要打斷”、“可以打斷”和“緊急情況”的大字標題下。
4. 說“謝謝”:
告訴孩子,說“謝謝”是讓別人知道你很高興別人幫了你。要求孩子練習用各種不同的方法說謝謝,例如,“你能為我這樣做真是太好了"、“你那樣說我非常感動?!?/p>
5. 表達愛:
(1) 讓孩子談談爸爸或媽媽平常都為你做了些什么;
(2) 請孩子選擇如下表達愛的行為:
A 說出來:說一說孩子應該和可能對父母說的話;
B 擁抱:自然、得體、由衷、認真;
C 做點什么:和孩子一起討論為了表達愛可以做的事(如送一束花給媽媽)。
技能三:與人合作
訓練目的:教會孩子以恰當的方式加入到集體中,并能愉快地與人合作。
訓練步驟:
1.加入:家長在進行一個孩子感興趣的活動(如玩賽車)。當孩子想加入時,告訴孩子應該先旁觀正在進行的活動,并等待一個適當的時機加入(如活動休息時),要求孩子“好好說”(如“游戲真有趣,能讓我也玩玩嗎?”)。
2.訂一個分享計劃:和孩子討論制訂出一個分享計劃(玩游戲的先后順序、時間等),并詢問孩子是否同意這個計劃,然后將計劃寫下來以示鄭重。
3.按順序來:當家長在進行游戲時,要求孩子在一旁靜靜地等,或做其他事情,孩子做到后給予表揚、獎勵。
4.提供幫助:媽媽在游戲中遇到了困難,讓孩子想想她是否需要別人幫助,討論一下當某人需要幫助時應該怎么說,如說“要我幫忙嗎?”或“我能為你做點什么嗎?”
關鍵詞:專業;技能訓練;社團
隨著社會分工細化,崗位需求的專業性要求越來越高。高職院校作為基層人才培養搖籃,對人才專業技能培養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本文以財經類專業為例,談談專業技能訓練開展中遇到的難題及可行的解決方案。
一、專業技能訓練的需求性分析
目前,各專業培養方案的設計、課程的設置,技能性訓練課程在高職教學中的比重日漸提升。以財經類專業為例,2012年以來,各類專業課程中的實踐指導內容顯著增加,實訓課、理實一體化課程達到專業課程總數量的80%以上,專業技能訓練課時安排需求明顯提升。此外,為促進人才培養、滿足市場崗位需求,各級教育部門及行業主管部門大力開展各種專業技能競賽,促進高職院校技能型人才培養實踐的開展。高職院校紛紛開展針對各類專業技能競賽訓練項目的立項,這使得技能訓練被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二、高職院校專業技能訓練現狀分析
在市場崗位需求及競賽的促進作用下,絕大多數高職院校已將專業技能訓練提上學生培養日程。2015年4月,江蘇省舉辦的專業技能競賽中,大部分參賽隊伍存在參賽隊員停課訓練的情況,個別院校甚至允許參賽隊員整個學期處于封閉式訓練狀態。不可否認的是,學生在備賽過程中專業技能得到大幅提高,但是這與學校育人的本質要求發生偏離,與學校人才培養目標要求發生偏離。此外,由于停課訓練主要應對專業技能的競賽要求,訓練缺乏持續性。部分院校雖采用課余時間進行專業訓練,但訓練效率不高,各種雜事成為分散學生精力的重要因素。
綜合分析發現,專業技能訓練效果不好,主要原因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校方面,停課訓練帶來學生學習的“尋租”效應
學校出于對參賽學生的彌補,在成績考評中或多或少給予相應的加分,或者免考。但是,由于認定成績過低或加分較少,對于參加競賽的學生而言,他們寧愿選擇通過自己努力獲取更好的成績以取得獎學金,降低了學生參賽積極性。因此,大部分學校通過高成績認定及加分的方式吸引學生。這項措施雖然使訓練效率有所提升,但與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目標發生偏離。此外,參賽學生免于其他課程的考試,于其他同學而言顯失公平。
2.學生方面,高職院校學生訓練時間安排難以統一
由于學生的選擇相對較自主,很多時候一旦有其他活動,訓練時間就會被占用,導致訓練不連續,訓練效果不明顯。學生的積極性難以調動,容易半途而廢。此外,從高職院校學生層次特點來看,學生訓練過程中專注力不強,學習習慣相對較差,對自身要求不高,行動缺乏目標指引,有從眾心理及盲目跟風現象,訓練效果不明顯。
三、專業技能訓練開展中的問題解決方案
對于專業技能訓練中遇到的前述現象,筆者從專業社團活動的角度進行探索,認為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得以解決。
1.專業社團利用業余時間開展訓練,不占用學生課程學習時間
作為課后學習的輔助補充,有規模、有組織地開展常規化的專業技能訓練項目,避免技能訓練中學生學習的“尋租”效應。
作為有指導教師的專業社團,靈活運用師生互動環節,在專業訓練中教師和學生一起探討訓練中相關技術難題,相對課堂教學方式更靈活,效率更高。以財經專業為例,我院成立的財經專業社團――財經社,在組織日常訓練項目中,針對會計專業技能開展訓練活動,包括點鈔、珠算、會計手工賬等項目訓練。訓練過程中針對各項專業技術,學生之間可以相互觀摩,切磋交流,再加上指導教師適當點撥,訓練氛圍活躍,調動學生訓練積極性。此外,訓練活動的組織和開展均以學生為主導,包括場地申請、維護、材料的準備等,既鍛煉了學生的處事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責任心。
2.專業社團的定期競賽評比提升專業技能訓練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