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11 15:55:4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測控導論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 為博士研究生XX級講授《船舶運動建模與控制》,36學時,5名學生。
2. 為研究生XX講授《系統建模與仿真》,36學時,73名學生。
3. 為博士生XX講授《控制系統建模與數字仿真》,36學時,4名學生。
4. 為航海本科生XX講授《船舶建模與控制》,18學時,153人。
5. 指導10名碩士研究生,4名博士研究生(含1名外國博士生),畢業1名博士生、4名研究生。指導1名高校訪問教師和1名博士后,指導本科畢業設計1名。
6. XX.4 獲得大連海事大學“如何做一名卓越的大學教師”征文二等獎。
二、科研工作
1. 主持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博士點基金項目順利進行,首次提出本質非線性反饋的概念,已經撰寫相關學術論文并投寄。
2. 參加了所里的新加坡雷達模擬器和國家973子項目等11項科研項目,完成了分配到自己的任務。
3. 根據發明專利內容的新型魯棒自適應自動舵樣機已經研制成功,正在進一步完善和調試。
4. 申報的遼寧省交通運輸工程一級重點學科提升工程項目獲批46萬元。
5. 主持了“211工程”三期航??茖W與技術重點學科項目,批復經費2140萬元,今年預算1430萬元,進展順利。
6. 編制“xx”國家重點學科發展規劃,申請1500萬元學科建設經費。
7. 根據航海動態仿真與控制實驗室的中長期發展規劃,受校領導和實驗室主任的委派,負責研制lng模擬器,XX年4月被派往日本商船三井東京kakio institute進行lng船液貨操作模擬器研修。從日本歸來后,將相關立項報告寫入國家重點學科的“xx”發展規劃中,并申請了相關項目經費。
三、著作及論文
1. XX年第一作者(或研究生第一作者)發表核心期刊以上論文14篇,其中ei收錄4篇。主要有:
[1] zhang xianku, wang xinping. concise nonlinear robust control of course keeping for ships[j]. icic express letters, XX,4(4):1263-1268.
張顯庫. 基于lyapunov穩定性的船舶航向保持非線性控制[j]. 西南交通大學學報,XX,45(1): 140-143.
張顯庫.水翼艇縱向運動多變量魯棒控制[j].中國造船,XX, 50(4):203-207.
張顯庫,楊佐昌,關巍,等.基于船舶回轉試驗建立橫搖響應型數學模[j],中國航海,XX,32(4):77-79.
張顯庫,關巍.大慣性船舶航向保持的改進簡捷魯棒控制[j].中國航海,XX,33(3):1-5.
張顯庫,袁楊.具有不穩定零極點對消的結構圖等效問題[j].計算技術與自動化.XX,29(3):6-8.
2. 出版專著:張顯庫. 船舶控制系統[m]. 大連: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XX.
根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和萬方數據股份有限公司編寫并由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的《XX年版中國期刊高被引指數》,張顯庫在水路運輸學科XX年前20位最高被引作者中排在第2位,連續5年進入排名的前3甲(XX年第2位,XX年第3位,XX年第3位,XX年第2位),截止目前,在91個小學科每個學科20名高被引作者5年的排名數據中,我校共有6位教師(13次)上榜。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作為一所工科背景鮮明的地方院校,2011年底成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計劃”試點高校,目前已有自動化、通信工程、網絡工程等三個教育部“卓越計劃”試點專業。學校立足學科專業和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堅持以轉變教育教學理念為先導,確立了“卓越計劃”實施的指導思想:“以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有益經驗為基礎,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實際工程為背景,以校企聯合為平臺,以課程體系改革為核心,以政策、制度體系建設為保障,立足首都,面向全國,為信息產業培養具有較高工程素質、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人文素養的卓越工程師”。為確?!白吭接媱潯钡捻樌麑嵤瑢W校專門成立了由校長任組長的領導小組,建立了校企緊密結合的“卓越計劃”專業教學工作小組,聘請企業高管或高工成立行業專家委員會,構建了“卓越計劃”教學管理和校企雙導師制工作機制。學校還通過加大教學經費投入、建立遴選與退出機制、定制靈活的學籍管理制度、建立教師評聘與考核的激勵機制等,不斷完善經費、人員、運行、激勵等方面的政策保障。在上述管理體系建設和相關政策的有力支撐下,學校以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突破口,精心謀劃,開展了一系列教育教學改革,使得“卓越計劃”試點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明確目標定位,制定人才培養標準
以互聯網經濟為特征的電子信息產業是北京重要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產業自主創新發展在呼喚研究型拔尖創新人才的同時,更迫切需要大量技術型和應用型的高素質人才來擔當工程、技術和管理一線的創新性工作。學校以轉變傳統人才培養觀念、提升教育理念為先導,積極與相關行業企業對接,經過反復研討,確立了“卓越工程創新人才”培養的總體標準,即:培養適應經濟社會與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質與職業道德、具備突出的工程實踐能力、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組織領導能力與創新創業能力,富有進取精神和人文精神,面向行業和區域經濟的“強實踐、能管理、善創新”的自動化、通信工程、網絡工程專業高素質工程應用型人才。在學校標準的基礎上,各專業分別制定了專業標準。如自動化專業標準為:培養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文化修養、基礎寬厚、富有科學創新意識、掌握自動化領域知識與面向物聯世界的控制技術,能在IT行業、現代制造業、航空航天等行業以及智慧計算與處理、智能建筑、信息化裝備、物聯網等領域,從事控制系統實施、設計、開發,具備管理發展潛質和國際競爭力的卓越工程人才。 二、創新培養方案,完善課程內容體系
1. 科學謀劃培養方案的校內部分和企業部分
學校相關專業“卓越計劃”培養方案著眼于學生四年全方位和全過程的教育和培養,堅持工程教育和素質教育相結合、課內教學和課外教育相結合、理論教學和實踐活動相結合、全面教育與個性化培養相結合,努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采取“3+1”模式(要求學生3年在校學習,累計1年(不少于40周)在企業學習和畢業設計)。培養方案分為校內部分和企業部分。校內培養方案依據企業人才需求、技術發展、雙方師資和工程實踐條件、行業特色,確定相應的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校內以理論教學為主。企業培養方案則依據行業科學技術發展水平、自身特色、人力資源規劃、師資條件、實踐教學條件,制定相應的實踐教學、實習、畢業設計培養方案,以能力培養和案例教學為主線。
2. 大力開展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
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以通識教育、工程基礎教育和工程專業教育的課程模塊為基礎進行課程重組,實現課程體系的整體優化;根據不同的知識結構分別提出能力要求,并詳細給出實現能力要求的實現途徑;探索以問題為導向的綜合化課程組織形式,增加綜合性實驗和課程設計的比例,不斷提高課程的綜合化程度;建立“本科科研訓練+開放實驗+學科競賽+實物畢業設計+企業實習”多層次創新實踐體系,強調實踐環節四年不斷線,以強化工程實踐能力、工程設計能力與工程創新能力為核心,設置由淺入深的綜合設計訓練環節,緊密聯系工程實際,以工程項目或產品設計生產全過程為載體,構建綜合性實踐項目,提升學生工程實踐能力。
例如,自動化專業以實際工程為背景,以工程素質和工程實踐能力培養為目的,構建自動化專業的知識體系和課程體系;以電子系統綜合設計能力、面向物聯世界的智慧控制系統的設計分析能力、工業控制計算機的編程能力、面向物聯世界的智慧控制系統的設計安裝調試能力、面向物聯世界的智慧控制系統的集成投運維護能力的培養為目的,在通識教育的基礎上,以能力素質模塊為主線打造工程教育課程體系結構;改革專業課程教學模式,將各類實踐、科創、實習、畢業設計或論文等環節融入工程專業教育,提高校企合作的實踐課程量。通過該課程體系的建立,進一步強化了數理等課程的基礎教學,使學生具備扎實的數理功底;進一步融入人文社科類通識課程,使學生的人文素養與科學素養得到全面發展;進一步拓寬專業課程的教學平臺,使學生的行業面向更為寬廣。
又如通信工程專業,全面整合課程,壓縮課堂講授式理論課學時和課程門數,增加實踐環節學時。理論學時由1920學時壓縮為1635.5學時,獨立實踐環節由40周增加為55.5周。在通識教育課程建設方面,有針對性地加強職業道德、人文關懷和社會倫理責任的教育,開設了職業規劃、國際卓越工程師教育導論等課程,由企業專家合作制定教學大綱并擔任主講。在工程專業的模塊課程設置中,緊扣當前通信行業發展的趨勢,設立了三個方向的模塊課程,分別與包括中興通訊、中國普天和悅成3G在內的三類企業進行合作共建,共同制定教學大綱,共同承擔教學任務,并把相應的實踐環節納入企業學習階段完成,以突出工程師實踐能力的培養。 三、強化培養過程,創新教學方式方法
1. 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提升教學效果
自動化專業“電機與拖動”課程設計了項目驅動教學法,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實際完成一個完整的“工作項目”學習知識。教師將傳統的學科體系中的知識內容轉化為若干個“教學項目”,圍繞項目組織和開展教學,使學生直接全程參與、體驗、感悟、論證、探究。網絡工程專業的“Web程序設計”課程采用案例教學法,通過設計并實現一個規模較大的、典型的、學生感興趣的實際案例,涵蓋本門課程中所有重要的知識點。同時,將此案例項目分解為若干個模塊,構建了一個模塊化的課程結構,將每個模塊融入到不同的課程教學階段。以對案例的分析和求解為主線,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自覺主動地掌握原理和方法。
2. 開展創新活動注重與理論知識學習有機融合
各專業以學科競賽、開放實驗、科技創新項目為引領,將講授課程理論知識與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結合起來,實現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例如,自動化專業結合控制工程領域需要和專業特色,以2013“大學生研究訓練中心(SRT)-車聯網創新應用研究訓練平臺”為基礎,開展各種物聯網和智能車的競賽活動并取得較好成績,提高了學生實踐能力。卓越班學生參加的2014中國機器人大賽暨RoboCup公開賽獲得一等獎4項;在第八屆 “飛思卡爾”杯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中獲得電磁組三等獎1項、光電平衡組三等獎1項、光電組優勝獎1項,攝像頭組優勝獎1項,獲獎人數12人;“博創杯”全國大學生物聯網競賽獲華北賽區二等獎等。
3. 改革課程考核方式檢驗學習實效
考慮到“卓越計劃”學生學習的特點和工程教育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目的,各專業與企業共同制定企業學習階段綜合考評辦法,綜合考查工作態度、個人能力、團隊合作等多個方面。每門企業學習課程的綜合成績由平時課堂作業、個人項目答辯、小組項目答辯和期末考試等多個環節組成,學生學習效果的考核是多個環節的加權值,引導學生更注重知識學習的過程、知識的積累。 四、夯實校企合作模式,構建高水平實踐平臺
1. 校企共建聯合實踐基地
相關試點專業充分整合利用現有的創新實踐教學資源,豐富工程實踐的教育內涵,聯合企業共建實踐教學基地,為學生提供實戰訓練、生產實習、畢業實習。部分學生參加導師與企業合作的科研課題,參與企業產品的技術改造和新產品研制等實際工作。學生的畢業設計選題也源于企業合作項目,并在指導過程中采用雙導師制。目前,學校已與中興通訊、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五所合作建設國家級實踐教育基地。在深化已有合作的同時,為了保證卓越培養計劃中三類模塊化培養任務落到實處,通信專業還不斷拓展合作企業的范圍,與大唐移動、中國普天等實力雄厚的知名企業簽訂校企合作協議,搭建起“專業+企業群”平臺,形成一批相對穩定的合作企業群。自動化專業與研華、泛華測控公司建立校企聯合培養機制,分別在2011年、2013年簽訂了校企聯合培養卓越工程師協議。
2. 構建高水平校內實踐教學平臺
學校每年向卓越計劃試點班投入專項經費500多萬元,推進專業建設、實驗實踐條件建設,已建成自動化、通信工程、網絡工程等專業實驗室以及面向北京地區卓越聯盟高校開放的工業智能化實驗室。學校建設的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4個北京市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北京市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試驗區,也有力地保障了“卓越計劃”的人才培養。
3. 人才培養過程中校企深度融合
學校一方面邀請企業界專家參與指導學校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課程體系的構建,參與教材建設、校內實踐基地建設、實踐教學環節的設計等;另一方面派送學生和教師去這些企業進行工程實踐及培訓,提高實踐動手及工程應用能力。針對試點班學生,將企業工程師認證環節與人才培養相結合,與實際的人才市場需求相接軌。2013―2014年,通信工程學院共組織40名學生參加中興通訊的4G(TD-LTE)工程師認證,為“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實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