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07 09:05:3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會計信息化畢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998年美國注冊會計師CharlesHoffman提出XBRL并得到AICPA的資助。此后,在全世界引起越來越多的關注,掀起了XBRL的應用浪潮。2009年美國公布了XBRL格式財務報告的最終的披露規則;2008年歐洲成立了XBRL組織;在亞洲、日本、韓國等在2008年前后也啟動了自愿或強制的上市公司XBRL財務報告報送計劃;2008年中國財政部積極推進XBRL的推廣和應用,了會計準則通用分類標準和XBRL技術規范系列國家標準,并在2012年1月1日在14個省的部分地方國有大中型企業中實施通用分類標準。2012年底,CAS通用分類標準已經通過XII下屬的分類標準認定工作小組的認證。正由于XBRL能有效地解決以往非結構化財務數據難以處理的問題,能有效提高信息質量,XBRL已被眾多國家的資本市場采用,XBRL的潮流不可逆轉。高校應通過XBRL相關課程的教學及考核,培養出熟練掌握XBRL知識的國際化會計信息化人才。
2當前高校會計信息化課程考核存在的問題
完善考核方法對于知識面廣、思維活躍的大學生的學習具有導向作用,什么樣的考試就會有什么樣的學習。長期以來,我國高校的課程考核評價形式單一,主要采用閉卷、開卷或閉開卷結合的方式,檢測內容主要以教材內容為主。考試大部分以期末考試成績決定總成績,學生必修的課程學分、畢業結業、升留級和評優等學業學籍管理都以卷面成績作為依據??己藘热萦洃浶浴⒖陀^性的內容占的比例很高,綜合分析論述的內容較少。當前高校會計信息化課程考核也同樣存在這些問題,主要有:一是考試形式較單一。高校大多數考試都是閉卷開始,閉卷考試側重于學生基礎知識掌握和做題能力,學生容易產生死記硬背的情況。如果是開卷考試,學生將有大量資料可以參考,導致課程學習期間的積極性不高,學生放松學習的情況發生。如果是以寫論文的形式考核也會出現教師的主觀喜好影響課程成績,另外網絡資源太豐富,教師無法對每篇論文進行不端檢測,易出現論文水分的問題。二是考核題型較單一。每次2小時考核時間的限制,導致教師能出的題目和題型都非常有限,這對提高學生全面能力是不利的。三是考核次數太少。一個學期一門課程的考核只有1次或2次是非常少的,這不利于督促自制力差的學生重視日常的課程學習,出現遲到、逃課和曠課的現象,臨考前的一周進行應付性的突擊學習,基本是為了考試而讀書。四是考試內容僵化。目前課程考核的內容還是以書本和教師課件的內容為主,導致了“上課念講稿、學生記筆記、考試背課本”的現象出現,大大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高校會計信息化的課程考核如果出現“重課本、輕實踐;重知識、輕能力;重結果、輕過程”等問題,將直接影響到會計信息化人才培養的質量。五是涉及XBRL、云計算和電子商務前沿的知識較少。
3創新及完善會計信息化課程考核機制
會計信息化課程學習是建立和健全學生質量保障體系的基礎。創新及完善課程考核機制的目的是在課程學習過程中,改變學生原有的課程學習方式,不斷地促進學生能主動將課程學習和科學研究訓練結合起來,提高課程學習的效率和效果。
3.1考核主體互動化
高??己嗽u價體系中的主體并不是單一的教師、學生或管理者,而是這些人員共同參與組成考核主體??己似陂g,為了保證考核成為師生互動的基礎,應該注重和發揮學生在考核中的主體作用。注重教師、學生、管理者和社會實踐老師這些主體之間的雙向選擇、溝通和協商,關注大家對考核結果的認同情況,保證被評價者最大程度地接受考核結果,使課程考核評價成為教師與學生互動的重要過程。
3.2考核內容層次化
高校會計信息化課程考核是為會計信息化人才培養目標服務的,考核內容和評分標準應根據會計信息化人才培養目標來制定。高校應根據自身學生的素質及教學層次的不同設定教學目標,培養不同層次的會計信息化人才,考核內容應層次化。??疲ǜ呗殻┰盒?荚噧热菀攒浖荚嚍橹?;本科院??荚噧热莅ɡ碚撝R考試、軟件考試(上機操作)及實驗報告;碩士研究生考試內容包括發表會計信息化方向的期刊論文及畢業論文;博士研究生考核內容包括發表高質量的會計信息化方向的期刊論文及完成高質量的畢業論文。
3.3考核方式綜合化
(1)課程考核與學分的結合專業抵專業限選學分(省級期刊0.5學分,北大核心期刊1學分,CSSCI期刊3學分,權威期刊6學分)。碩士研究生與博士研究生課程可每年安排1次專題講座,包含XBRL內容的企業信息化、會計信息化和電子商務等前沿知識的專題講座及交流會,每次講座及交流會占2學分。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碩士生可申報本專業的課題或發表高水平論文抵作相應的學分。(2)平時與期末考核成績按比例構成課程成績課程最終成績由平時與期末考核成績按比例構成,平時成績在一門課程的總成績中占較大比重。比如期末考試成績占65%~70%,平時成績占30%~35%(平時成績包括:平時考核、平時作業、大作業、課堂討論及參與情況和實驗成績等)。如XBRL及其應用概論課程的最終成績=期末考試(70%,包括期末考試或期末論文等)+平時成績(30%,包括課堂出勤、課堂討論、課堂測試、課后作業和上機各模塊實驗成績等)。(3)學年論文與畢業論文結合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的選題可統一,在鼓勵學生研究較新的、較前沿的內容外,學生可從學年論文到畢業論文及答辯,即從大三即可長時間進行同一方向的學習及研究。
3.4課程考核全程化
為了全程監督和督促學生不斷學習,可增加考試頻率??荚嚦似谥泻推谀┑目己送猓梢栽?周或2周內,學完一定內容后進行多次的考核,最后再進行課程總考核。整個學習過程中,考試頻率設置合理將較好地督促學生養成自覺學習的習慣。
3.5考核方式多樣化
開卷與閉卷相結合。課程可以采用靈活的考核方式,對于客觀題采取閉卷方式,對于主觀題則采取開卷方式。比如會計信息系統、計算機審計學、計算機財務管理和EXCEL在會計中的應用,可以采用開卷與閉卷相結合的方式。XBRL及其應用概論、Java編程語言、XBRL網絡財務和財務決策支持系統等課程涉及較多計算機的內容,對于會計信息化專業的學生可采用開卷的形式進行。筆試與上機操作相結合??己朔绞椒譃榭荚嚭涂疾椋簩嵺`類課程可以采用考查方式進行考核,其他專業課程可以考試的方式進行,考試的形式包括筆試、口試和撰寫課程論文等。研究生及以上階段的學習,均可選擇以撰寫文獻閱讀、實驗報告和調查報告等形式進行課程的過程考核,以撰寫課程論文(設計)作為課程的期末考核。
3.6考核評價公開化
為保證和維護學校良好的教風、學風和校風,教師對學生的期末考核評價,學生對教師進行期中和期末的教師評價,以及教研室對教師上課的評價都應做到公平、公正和公開。
4總結
關鍵詞:雙創人才;高等會計教育;會計教育改革
河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地方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課題編號:11020014);邢臺市教育教學“十二五”規劃課題《面向區域經濟的邢臺高?!半p創”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課題標號:1210070)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2年10月12日
前言
“雙創能力”的培養給會計人才的教育帶來了新的挑戰,對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前,我國高等會計教育還存在著很多的不足,高校培養出的會計專業學生知識結構失衡、業務素質和實踐應用能力低,難以滿足“雙創”能力培養的要求。因此,對高等會計教育改革問題進行研究,既是會計人才培養的需要,也是會計理論和方法發展的催化劑,進而推進會計學科的科學化發展,這關系著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之間的良好溝通。
一、“雙創”型人才培養對高等會計教育的要求
高等會計教育是為市場經濟服務的,它的改革與發展要順應新經濟環境的需求。在新經濟環境中,兼具創新能力與創業能力對會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會計教育培養出的會計人才的綜合素質應符合新經濟環境的要求。
(一)知識范圍廣,具有終身學習精神。新經濟環境的知識化,要求會計人員掌握各種經濟資源的業務處理方法,還要有現代管理理念和知識。除此之外,會計人員還應具備計算機應用能力,這是會計信息化的必然要求,各種信息資源能幫助會計人員更有效地完成工作。外語溝通能力和社會綜合知識,是順利進行國際貿易的前提和基礎,可增強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在現代社會,知識更新速度很快,會計人員還要具有持續的學習精神,不斷掌握新知識、新技能,以適應時代需求。
(二)業務知識深厚,具有綜合控制能力。會計人員除了熟練掌握本專業的知識外,還要掌握相關專業的知識,如財政學、貨幣銀行學、管理學等等,并且熟悉企業生產流程。在新經濟時代,會計的工作范圍已不斷擴大,會計人員為企業提供會計信息的同時也參與企業的經營決策,并且要對企業所處的不同環境進行風險防范和控制,維護國家和企業的經濟利益。
(三)工作能力強,具有職業判斷能力。在新經濟時代,業務往來越來越復雜,會計人員應具有文字表達能力、創新能力、決策判斷能力、人際溝通能力等,還要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降低風險,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二、我國高等會計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育理念不完善。在新經濟時代中,一方面是經濟環境的變化對會計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另一方面是高等會計教育跟不上時展的步伐。這歸根結底還是高校的教育理念不符合時展的要求。我國高等會計教育理念中缺乏對學生自學能力和道德素質的培養,使學生的知識不能隨著時代的發展快速更新,這不利于會計人員的后續發展。實際教育過程中,普遍存在片面追求理論層次、重視研究型人才,而忽視實際應用型人才的問題,這就造成學生的業務操作能力與企業需求脫節的現象出現。高等會計教育是為經濟發展服務的,經濟往來日益復雜,企業對應用型會計人才的需求也不斷增加,而不完善的教育理念則嚴重制約著高素質會計人才的培養。
(二)課程設置不規范。在企業經營過程中,會計人員的基本職能是記賬、算賬、編制財務報表,為企業經營者反映可靠的財務信息。但是,在現代公司管理中需要會計人員參與公司的經營決策,利用所提供的會計信息為公司的經營管理出謀劃策,對會計人員的綜合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高等會計教育的理念不完善,導致了教育過程中的諸多問題。第一,專業課程設置不規范,專業課講授不深,學生學習往往以通過期末考試為目的,而且專業課集中安排在大三以后,使學生在前兩年接觸不到專業知識,不利于培養學生對會計學科的興趣,專業基礎課程如財政學、貨幣銀行學、管理學等往往被忽視,安排的課時少,學生的知識面得不到擴展;第二,課程之間交叉重復,知識覆蓋面小,學生在有限時間內得不到高效率的知識傳授;第三,教學內容不科學,學科體系混亂,教學中只強調理論知識,而忽視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三)實習環節重視不足。會計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和應用性很強的專業,但在實際的會計教育過程中,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還不能緊密聯系起來,導致學生在剛步入社會時業務處理能力不強。我國高等會計教育在實習過程中存在以下問題:
第一,實習機會少。高校普遍將專業實習安排在大四學年,在此期間,一些學生面臨考研的升學壓力,另一些學生面臨就業壓力,難以安心實習。并且從理論學習階段到實習階段相隔的時間太長,不利于理論與實踐的聯系。
第二,社會對高等會計教育中的實習環節重視不足。各大高校鼓勵學生到社會真實環境中去實習,鍛煉能力。但在企業中,會計工作往往涉及到企業的商業秘密,業務處理也很復雜,尚未畢業的學生很難勝任,只能接觸最簡單的業務,甚至無權親自進行業務操作,只能是見習。
第三,指導教師的素質有待提高。目前,我國高校會計教師的理論水平都達到了相應的高度,但缺乏實踐經驗,實務操作能力不強,教學方式不靈活,導致學生的實習效果不理想。
三、完善我國高等會計教育的設想
(一)改革課程設置,更新教學內容。第一,應將專業職業素質、人格素質和商業視角素質充分結合。高校在授課過程中不僅僅以專業理論知識為主要內容,還要充分重視學生的職業道德素質的培養。增加專業實踐課的課時,利用多種教學手段特別是利用案例教學法,通過剖析真實的案例,使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到財務實踐活動中,訓練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第二,專業課程的安排應調整。一方面組織剛入學的會計專業學生觀看會計實務操作的教學視頻,使其樹立會計意識,盡早地接觸到專業知識,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濃厚興趣,增強學習動力;另一方面專業課應當擴大范圍,根據會計工作中出現的新領域,以及注冊會計師考試中增加的新科目,適當增加經營風險、會計風險和信息應用方面的課程。第三,專業基礎課應得到重視,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復合型人才。
在教學內容上,除了會計專業課教材外,還應采用一些實時性很強的報紙、雜志等輔助教學材料,為會計教材補充新鮮血液,讓學生接觸到最新的會計信息。教材的編寫要符合兩個要求:一是內容相對穩定和知識充分更新;二是學歷教育與執業資格考試相結合,培養實用型人才。重視會計課程作業,作業形式不只局限在課本習題上,多利用真實案例分析的作業來訓練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加強實習和畢業論文的指導環節。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是合格的會計人員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在高等會計教育改革的過程中,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是一個重點。實習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主要途徑,高校應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造實習機會,避免把實習都安排在大四學年。比如,在學習完基礎會計和財務會計后,安排學生進行最基本的會計實習,包括編寫分錄、填制憑證、登記賬簿等工作;在學習完成本會計和管理會計后,安排學生對企業的生產成本和管理成本進行核算,以降低企業的運作開支。在將實習與理論學習相結合,在教學進度中有針對性地安排階段性業務實習,這樣既能鞏固學生的理論知識,又利于畢業后快速適應會計工作。高校與用人企業之間應建立起長期合作關系,企業為高校會計專業學生提供實習條件,鍛煉實踐能力,高校為企業輸送優質的畢業生,促進企業會計工作穩定進行,減少招聘成本。
畢業論文是學生學習和研究專業問題成果的具體體現,畢業論文雖然安排在畢業前期,但論文的寫作準備應放在平時的學習、實踐中進行。教師在平時作業中應適當安排小論文,提高學生自學、總結知識的能力,在論文指導過程中,與學生加強專業知識的交流,鍛煉學生自主學習、分析研究、語言表達等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三)改革高等會計教育質量考核評價制度。在會計教學的考試中,通常是以一張試卷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這種傳統的評價方法不能全面反映學生的情況。書面的考試成績固然重要,但它只能作為考核評價的一部分,將平時考核與期末書面考核結合起來,平時考核應包括實務操作能力、案例分析能力以及解決問題能力等。在考試形式上,應增加綜合性問題的考核,主觀題中設置選答題,以尊重學生的不同興趣,鼓勵學生對某些專業問題深入學習、研究。在考試試卷中,應減少記憶性的知識,增加對技巧性、實際應用性強的知識考核。
主要參考文獻:
[1]陳增壽.論知識經濟與會計創新[J].會計之友,2008.1.
[2]袁衛國.論會計教育觀念的調整[N].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12.25.
[3]張艷秋.美國會計教育模式及其對我國會計教育改革的目標[J].會計研究,2004.12.
一、高校會計教育能力培養的內容
(一)會計專業技術能力的培養 能夠“頂班上崗”的會計職業工作者,首先必須具備勝任未來工作崗位的專業技術能力。
一是會計核算能力。會計核算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運用復式記賬科學方法,通過憑證、賬簿、報表等手段,連續、系統、全面反映核算單位經營活動過程和成果的工作。因此,會計核算能力具體表現為按一定會計核算程序,通過手工或計算機將核算單位經濟業務在會計憑證和賬簿中進行登記,進而進行成本計算、財產清查、會計報表編制,最終向有關方面提供核算單位會計信息的能力。
二是價值管理能力。市場經濟下,企業經營活動在價值方面表現為資金籌集、使用、耗費、收入、分配活動。企業經營活動的價值管理就是對企業資金籌集、使用、耗費、收入、分配進行管理,以實現以收抵支,提高經濟效益的工作。因此,價值管理能力具體表現為營運期前的財務分析能力,財務預算編制能力,長期和短期投資決策能力,籌資決策能力;營運期中的銷售收入管理能力,成本管理能力和資產管理能力;營運期末的利潤分配能力;以及對伴隨整個財務活動產生的企業與外部關聯單位的財務關系和企業內部委托關系下的財務關系進行協調的能力。
三是審計工作能力。市場經濟中由于委托關系的存在,資源所有者并不直接管理資源,而是將資源委托給人進行管理。這樣,受托人必須在一定期間后向委托者證明自己管理責任的完成情況。應運而生的審計就是由具有專業知識、并能獨立于委托和受托責任雙方的第三者,對受托經濟責任履行情況所進行的客觀、公正的檢查和評價。因此,審計能力具體表現為對受托者可計量信息證據的收集能力;信息符合既定標準程度的確認、鑒證能力;以及將審計結果向利害關系人的報告能力。
(二)會計社會應變能力的培養會計社會應變能力的培養是現代會計教育“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有能力”的復合f生特征所決定的。盡管高校會計教育力求理論聯系實際,而社會實踐是復雜豐富的,并且會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變化,學生在校學習的知識和技能難免會與未來就業的工作實際發生差異。因此,為了提高就業適應性,除了要求學生具備基本的會計專業技術能力外,還應要求學生具備必要的社會應變能力。
一是行業差異適應能力。學生畢業可能到制造企業、商品流通企業、施工企業、交通運輸企業、對外貿易企業、對外經濟合作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等各種企事業單位工作,而這些具體的企事業單位都有著鮮明的行業特征。只有不僅精通會計核算和價值管理的共同特征,而且熟悉會計核算和價值管理的各種行業特征的學生,才能盡快“頂班上崗”,勝任未來的工作。因此,行業應變能力就是一種讓學生熟悉不同行業會計核算特征,以提高適應性的能力。
二是關聯職業溝通能力。會計只是企業管理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會計工作中不僅會接觸企業內部各種職能管理部門和基層單位,而且會與企業外部金融、稅務、法律、供銷等各種國家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發生頻繁業務往來。只有不僅精通會計本職工作的專業技術知識和技能,而且熟悉各種與會計本職工作相關聯職業(無論內部和外部)的知識和技能,具有與之溝通的能力,才能做好會計工作。因此,關聯職業溝通能力就是一種讓學生熟悉關聯職業相關知識和技能,練就“知己知彼”的協調溝通能力,以提高學生未來就業適應性的能力。
三是會計現代化能力,會計現代化是會計方法和會計手段的現代化,其中會計方法的現代化是會計方法的規范化、科學化、法制化和國際化;會計手段的現代化是會計工具的自動化、網絡化。21世紀是信息化、網絡化的時代,將有更多的現代化科技成果運用到會計工作中。21世紀同時又是經濟全球化的時代,未來我國經濟將進一步融入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會計作為最基本的“商業語言”,在實現國家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同樣存在實現會計現代化的歷史任務。只有不僅掌握現有會計知識和技能,而且能夠洞察我國會計現代化脈搏,跟上現代化發展進程的人,才能勝任未來會計工作。因此,會計現代化能力就是讓學生掌握現代化會計方法和手段,緊跟我國會計現代化趨勢,以提高未來就業適應性的能力。
(三)會計開拓創新能力的培養在經濟全球化的新形勢下,我國會計工作的一些老問題沒有完全解決,新問題又層出不窮。只有面對新情況、新問題,“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人,才能擔當起在新世紀實現會計現代化的偉大歷史任務。因此,為了未來學生發展需要,除了要求學生掌握會計專業技術能力和會計社會應變能力外,還應該要求學生掌握會計開拓創新能力。
一是會計職業觀察思考能力。這是一種能夠在會計實務中敏銳地發現問題,產生改善現有會計工作既定模式的沖動和“靈感”,進而思考提高會計工作科學性,更好完成會計任務新模式的能力。
二是文獻檢索和資料查詢能力。這是一種針對發現問題,尋找和借鑒前人相關研究方法、研究成果,以獲得啟迪,進而豐富補充自己,開拓研究視野的能力。
三是探索發現能力。這是一種針對發現問題,敢于沖破前人思維定勢,以會計職業判斷,科學地設計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措施,以創造和發展會計理論和方法的能力。
二、高校會計教育能力培養的途徑
(一)會計專業技術能力的培養途徑主要包括課程教學階段運用練習、模擬實訓、畢業實習、國家職業技能考試等途徑。
課程教學階段運用練習是學生運用教學階段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踐教學活動。在會計基礎、財務會計、財務管理、成本管理、審計等主要專業技術課程教學中的各階段,應對重點內容,不僅進行知識測評,更要以運用練習的形式,培養學生動手能力,促進知識向能力的轉化。
模擬實訓是讓學生面對企業典型經濟業務和財務、成本問題,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未來會計職業崗位工作的模擬訓練的實踐教學活動。首先,應在“會計基礎”課程教學后進行手工模擬實訓,以擴大教學效果,并為后續開設的“財務會計”課程奠定良好基礎。其次,應在“財務會計”課程教學后,進行手工和電算兩種模擬實訓,以培養學生會計核算能力。并為未來手工、電算兩種情況下的就業提高適應性。最后,應在“財務管理”、“成本管理”和“審計學”等課程教學后,進行以“財務預算編制”、“投資決策”、“籌資決策”、“營運管理”、“利潤分配”、“財務報表分析”等內容的財務管理模擬實訓;以“成本計算”、“成本預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為內容的成本管理模擬實訓,培養學生經營活動價值方面的管理能力;以及
以“審計學”為內容的審計工作模擬實訓。
畢業實習是學生到企業運用所學知識,并在教師指導下盡可能參加實際工作的實踐教學活動,承擔著讓學生了解企業專業技術工作狀況,鍛煉工作能力,培養未來工作適應性的重要任務。市場經濟新形勢下,高校普遍存在“實習單位難找,實習效果難?!钡膯栴},為此,應努力做到:加強學校實習基地建設,對一些難以落實實習單位的學生,給予必要幫助;做好實習動員,幫助學生提高實習的自覺性和掌握融入實習單位,擴大實習效果的方法;以折合工作量安排專業教師承擔畢業實習的檢查指導工作,以提高學生實習效果。
國家職業技能考試不單是檢驗、認定考試者專業技術技能水平的方式,而且參加職業技能考試的過程本身也是培養學生專業技術技能的實踐活動。學校應與地方政府有關部門積極協調,努力創造條件,幫助學生參加諸如“會計電算化”、“會計資格”、“理財師”、“內部審計師”、“資產評估師”、“注冊會計師”等專業技術證書考試,讓學生從中鍛煉提高專業技術技能,并通過獲取證書,為將來就業創造更好條件。
(二)會計社會應變能力的培養途徑,包括多行業會計知識和技能的學習、關聯職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會計現代化知識和技能的學習。
多行業會計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是對制造業外其他行業會計特點的學習。學校應在一般以制造業為例的財務會計學習后,開設“行業比較會計”、“預算會計”、“銀行會計”等課程和進行必要技能實訓,以幫助學生了解制造業以及其他行業會計核算特點,增強畢業后到制造業以外其他行業就業的適應性。
關聯職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是對與會計相關的企業內部各項管理和與企業會計相關的外部管理部門或單位管理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學校應在開設各會計專業技術課程的同時,開設“管理學”、“投資學”、“市場營銷學”、“經濟法”、“稅制”等關聯職業課程和進行必要實訓。讓學生學習這些課程的知識和技能不是為了將來他們從事這些職業工作,而是為了增強學生就業后與這些關聯職業業務往來時協調、溝通能力,提高就業的適應性。
會計現代化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是針對會計現代化對會計方法“規范化、科學化、法制化、國際化”要求和會計手段“自動化、網絡化”的要求,而進行的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會計方法的“規范化”是指會計具有“標準性、統一性、一致性”要求,而這種規范化,又必然與體現“客觀性、有效性、先進性”要求的“科學化”和體現有關法律要求的“法制化”,以及體現國際間“相應性、可比性、適應性”的“國際化”相結合。因此,學校應在開設專業技術課程之外,開設“計算機基礎”、“管理信息系統”、“電子商務與會計”、“會計理論專題”、“國際比較會計”等課程和進行必要實訓,以增強學生在我國會計工作現代化進程中的發展潛力,提高就業適應性。
(三)會計創新能力的培養途徑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不僅僅是在課堂上,在課余活動及畢業論文寫作中也應注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一是在課堂教學中培養會計創新能力。培養學生會計創新能力,首先應培養學生思考問題、探索奧秘的興趣,樹立科研意識。為此,應要求教師在課堂講清、講懂教學大綱要求內容的前提下,努力聯系實際,介紹有關問題的當前學術觀點和研究方向,并通過學生參與式或討論式教學,激發學生創新思維,培養學生勇于探索未知的科研意識。
關鍵詞:網絡會計:sw03;營銷分析;觀念創新
基于網絡技術、信息技術平臺之上的現代網絡會計正以前所末有的速度畢業論文深刻地改變著創業型企業的生產運作方式。作為企業經濟管理信息系統重要組成部分的會計信息化系統,是一個組織、處理會計業務,并為相關職能部門(如企業管理者、投資人、債權人、政府部門)提供會計信息、定向信息和決策信息的實體。企業在充分享受網絡會計信息化系統所帶來的高度快捷和便利的同時,也感受到其帶來的諸多新的挑戰,其更深遠的意義還在于它將引起整個企業組織架構及其制度安排的深刻變革?;谶@個認識,本文嘗試運用swot營銷分析法從會計人員的視角基于網絡會計對創業型企業進行了分析。
一、網絡會計給創業型企業管理和發展帶來的優勢
(一)可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共享所帶來的便捷和高效 保證了會計數據的及時錄入和統一存貯,大大減少了單機操作造成的數據冗余,真正實現了會計工作的自動化、現代化,有利于加強對會計信息管理和控制。能夠對企業過去、現在、外部和內部的經濟信息進行多維化的存儲和處理,將財務會計信息系統和管理會計信息系統融為一體。既給企業管理帶來巨大的效率,叉可避免傳統會計信息系統中確認不真、計量不安、人為歪曲、信息丟失等問題的發生,從而能更好地滿足不同決策的需要,提高了決策的科學性。
(二)實現了企業經營的網絡化管理,大大增強企業財務管理的控制、預測能力。現代企業的資金流、信息流和物流大大加速,傳統的金字塔式的等級管理形成的“信息孤島”現象抑制了企業的快速反應及決策能力。在網絡環境下,企業的組織機構變成了一個自動網絡系統,它把一些企業內部的小型團隊整和起來進行實時在線管理,實質上足從企業戰略管理角度出發,著眼于各子系統資源的最優整合,有機結合成企業會計信息網,用“網絡”結構取代傳統的“金字塔”結構,使網絡會計信息系統自 機融入到以mrp/erp開發出來的信息系統中,大大增強企業財務管理的控制、預測能力。
(三)可實現跨區域、遠程財務管理 現達的通訊網絡和計算機技術使財務管理可在一個虛擬奪問中進行,這就使得以創新為特點的創業型企業、不在同一地點的母子公司之間超越時宅的遠程財務管理在網絡會計的平臺之卜得以實現。
二、推進創業型企業網絡會計面臨的劣勢
(一)傳統“重核算、輕管理”的財務管理思想束縛創業型企業網絡會計全面信息化的進程。網絡會計要求企業必須根據會汁信息化的系統要求,融合現代管理理論,對會計核算與管理的業務流程進行重組,并依此建立一套與之相適應的管理制度。但是企業巾的陳舊觀念、落后手段、無序管理給網絡會計帶來很大的障礙,需要一個漸進的過程。
(二)會汁人員甚至有些管理人員不能及時更新觀念與知識、提高業務水平是創業型企業面臨的現實劣勢問題 網絡會汁平臺筒要一流的會計人員,一流的會計人員水僅要有扎實的、 務知識而且還要具有先進的管理理念并能運用現代的管理手段。總而言之,急需一批掌握現代電子技術、網絡技術、融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于一身的復合型會計人才。目前。這種復合型人才還非常匱乏。
三、網絡會計給創業型企業管理和會計人員帶來的機會
(一)會計信息的披露和獲取更加及時 全面和更具針對性。網絡會計實時跟蹤、人機對話的功能使會計信息的提供更加及時、會計信息的披露更加全面、會計信息的獲取更具針對性 交互性。
(二)財務部門內部人員的分工以及組織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集團公腳賬務處理職能集中化可取消總賬崗位、報表崗位等有關崗位,代之以強化原始數據搜集、審核和傳遞崗位;可以變成一級核算,促使財務分工扁平化;企業財務實現與企業內部業務的完全協同。這些新的變化很大程度上增強了企業管理層判斷決策的準確性,提高了會計工作效率。
四、網絡會計所面臨的威脅
(一)會計信息在傳遞過程巾的完整性和真實忡問題。互聯網環境下會計信息的安全受到r嚴鶯的挑戰。所以很難保證信息的完整與真實。
(二)計算機網絡系統的安全性問題。包括計算機硬件系統的安全成脅和會計軟件系統的威脅 ,硬件系統的威脅主要有硬件本身的質量問題、硬件維護不當和外部人為的惡意攻擊、機器本身的功能失效、硬件工作壽命的限制等幾個方面;軟件系統的威脅主要來自于軟件本身的設計質量和水平、人為因素對軟件系統的惡意破壞、軟件使用權限的不當分配或權限被盜用和軟件系統產生的會計信息的管理等幾個方面問題。
(三)企業內部控制和會計檔案的保存存在失效風險問題。
五、swot營銷分析后的對策建議——會計人員應進行觀念創新。
在網絡經濟環境下,網絡會計所表現出來的宴時性、多元性、集成性、簡捷性、動態性、開放性、智能性等技術特征不僅僅是簡單的工具置換改變,更重要的是它所帶來的對傳統會計理念、理論與方法前所未有的、強烈的沖擊與反思。對于會計人員來說,首要問題應是不斷更新觀念,實現觀念創新,才能適應新形勢下理財工作的需要。具體應從以下五個方面實現觀念創新。
(一)樹立市場觀念。市場不僅指產品市場,還包括資金市場、技術市場、信息市場、人才市場等。創業型企業的會計人員要擺脫長期計劃體制下等、靠、要思想的束縛,向市場要資金,向市場要效益。
(二)要強化風險意識和競爭意識。網絡會計環境下各種風險加大,如國際資本市場的利率、匯率風險;跨國經營、國際投資業務所產生的政治風險和經濟政策變動的風險;無形資產經營風險;跨國審計風險;網上虛擬交易風險。但風險和報酬往往是共存的,高風險才能帶來高報酬。
(三)樹立法制觀念。市場運作要求嚴格遵守“游戲規則”。這就要求我們在制定和完善貿易、結算和財務等與會計市場相關的法規時,逐步向國際會計慣例和準則靠攏.強化依法理財的意識,依法核算和監督,使我國的財務上作走上法制化的軌道。
論文范文:會計電算化實施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探討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使得原有的財務管理方式越來越難適應現在的企業發展,因此,企業的會計工作一定要進行改革,企業在不斷的實踐中實現了會計電算化,會計電算化實現了會計核算工作的高效性、自動性以及準確性。電算化在應用的過程中得到了會計人員的歡迎,這樣也使得會計電算化的發展速度也是非常快的。計算機的不斷應用,使得會計核算工作的準確性得到了提高,同時會計核算工作的可靠性也得到了提高。會計電算化在提高會計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上也是非常有幫助的,但是,會計電算化在快速的發展中也出現了很多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使得電算化的質量受到的影響,因此,一定要將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的解決。
1、會計電算化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1.1原始數據在錄入中計算機對其準確性無法進行判斷
會計電算化是使用專用的會計軟件,利用計算機進行數據的輸入,計算機是在應用程序的控制下進行工作的,這樣然后對輸入完成的數據進行整理和加工,然后進行數據的存儲工作。在會計電算化中,所有的記賬、編制會計報表和財務分析工作都是在計算機程序中自動進行的。因此,在會計電算化中只要保證財務軟件是穩定運行的,在記賬方面就不會出現差錯。但是,要實現計算機對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就一定要將原始的數據輸入到計算機中,在輸入原始數據的時候出現錯誤,計算機是無法進行識別的,這樣就會導致以后的工作中都會出現錯誤,從而導致會計信息出現失真的情況。為了更好的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在進行原始數據輸入的時候一定要做到非常的認真。
1.2操作人員的權限設置不明確
會計電算化在進行操作的時候,對操作人員的權限一定要進行嚴格的設置,很多的會計軟件在操作的過程中都是有無痕化操作風險的,這樣就會使得一些人員在進行操作的時候出現錯誤的操作也很難發現。在傳統的會計系統中,對經濟業務的每個環節都是有相關的人員進行審核和簽章的,這種情況下,會計的信息都是以紙質的形式進行保存,對會計憑證和賬簿進行修改是可以從不同的筆跡進行責任的劃分的。但是在實行了電算化以后,傳統的手工記賬方式就被會計軟件取代了,憑證、賬簿和報表都是計算機自動完成的,在對計算機進行操作的時候,都會影響計算機輸出的結果,而且通過輸出的結果是很難對責任進行劃分的。為了更好的保證電算化的準確性,對不同的人員要授予不同的權限,這樣可以更好的明確責任,同時也可以更好的對會計電算化工作進行管理,在人員權限設置上可以更好的實現企業的內部控制,對每個操作人員的權限進行設定,這樣就可以更好的避免系統中的數據被篡改,同時也可以避免操作人員對使用的程序技能型數據庫的更改。
1.3會計檔案保管方面存在缺陷
現在,很多的企業都實現了會計電算化,很多的企業在進行會計資料保管的時候都是存在著一些問題的,很多的企業將計算機中的會計資料使用打印機打印出來,打印出來的資料在一段時間后就會出現字跡逐漸模糊的情況,這樣的資料在保管中根本就無法達到保存的期限,很多的企業都是采用這種做法對企業的會計檔案進行保管的,對計算機中的電子檔案不進行備份,這樣會導致檔案保存中出現不完整的情況?,F在對會計檔案進行保管,可以通過數據備份的方式來進行,這樣在保存時間上是非常久的。
1.4會計分工模式存在著問題
很多的企業在實行了會計電算化后,對會計人員的分工還是停留在原有的分工模式上,這樣就使得電算化工作中無法得到保證。在實行了電算化后,很多的財務部門沒有對實際的工作內容進行調整,這樣就使得電算化系統在實行中,系統的維護和管理工作也是需要會計人員來進行擔任的,這樣對電算化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會計人員在工作中可能會出現舞弊的情況。
2、解決會計電算化實施中存在問題的措施和辦法
2.1制定嚴格的內控制度
嚴格的內控制度是會計電算化信息真實可靠的保證內部控制制度目的是使處理同一筆經濟業務的人員之間既要相互聯系,又要相互制約。同時,嚴格的內控制度有助于防止違法行為的發生。在實際操作中,人們對于人員職責分工,數據備份和保管,軟硬件使用和維護等方面的重要性往往認識不足。因此,強化內控管理,提高會計電算化的科學管理水平是解決電算化實施中存在問題的重要途徑。加強程序操作控制,避免錯誤信息的輸入。為了保證信息處理質量,減少產生差錯和事故的概率,應采用制定上機守則與操作規程的辦法,這是操作控制制度化的具體體現,上機守則主要是對電腦機房內工作所作的一般性規定。加強系統安全控制,限定會計人員的操作權限。這項控制是為了保證計算機系統的運行安全,避免由于外部環境因素導致系統運行錯誤的不安全隱患,防止未經授權的人員擅自動用系統的各種資源,以保證各項資源的正確性、完整性。隨著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企業應加強網絡安全的控制,設置網絡安全性指標,包括數據保密、訪問控制和身份識別等,并且針對企業的特定狀況。通過設置防火墻、監控系統來保護計算機軟、硬件設備的正常運行。
2.2調整原有的會計人員分工模式
由于會計電算化知識與功能的相對集中,我們必須制定相應的組織和管理模式,明確崗位間職責分工,加強組織控制。即在系統中的各類人員之問進行分工,并以相應的管理規章與之配套。其目的在于通過設立一種相互稽核、相互監督和相互制約的機制來保障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減少發生錯誤和舞弊的可能性。
2.3運用先進的信息網絡平臺,實現資源共享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基礎數據得不到共享是制約企業發展的一個瓶頸。有的企業財務科使用不同開發商研發的計算機軟件,造成結算數據無法直接匯集到財務部門。因此,我們應該在計算機軟件上達到統一,不僅僅是財務部門內部的統一,而應該是在全企業的范圍內統一使用企業信息系統,使企業內部各個部門的信息都匯集在一個網絡之上,這樣,使用者就可以通過登錄計算機網絡查閱相關數據資源。同時,軟件還應預留出數據接口,便于基礎數據的導入、導出,真正實現基礎數據的資源共享。
2.4提高自身水平,選好軟件供應商
電算化軟件售后服務質量差有兩方面的原因。電算化軟件使用者的計算機水平不高,許多非軟件方面的問題,如計算機的基本操作知識都需要向軟件開發公司咨詢,導致軟件開發公司進行解釋時的態度不好,甚至不予理睬。計算機軟件開發公司的水平參差不齊,開發出的軟件質量高低不等。
3、結束語
摘要:知識經濟作為一種全新的經濟形態,以信息化和網絡化為基礎,實現可持續發會計專業畢業論文展。會計的發展是與經濟環境相適應的,必須以全新的思維,探索現代化知識經濟形勢下的會計觀念。針對現代知識經濟條件下的會計工作和會計創新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關鍵詞:知識經濟;會計創新;會計假設;會計原則;會計計量
accountancy and its innovation in knowledge-based economy ages
abstract: 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developed with the informatization,will keep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edevelopment of accountancy is adapted to the economic environment and for the sake of the request of 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 ages. we should investigate accountancytheory by using comletely newthought.this anticle introduces usnew concepts and thoughts in accountancy and its innovation.
key words:knowledge-based economy; accountancy innovation; accountancy assumption; accountancy principle; ac-countancy calculation
現代知識經濟的主要特點(1)知識成為起主導作用的生產要素,其他生產要素都必須靠知識來更新、來裝備。在知識經濟社會中,知識的力量與知識的生產、分配及使用已密不可分,信息產業中的軟件產業,芯片技術及微型電子產品等都是“以知識為基礎”,“以知識為核心”的。知識經濟在資源配置上,以智力資源為第1要素,以人才資源為第1資源,知識經濟在當今社會發展的生產中主導著經濟發展。(2)知識經濟是一種知識型資本經濟。過去在國民經濟中起主導地位的是農業的土地,工業社會的金融資本,而今主要是知識資本。(3)知識經濟以科學技術研究開發為基礎。知識經濟的微觀基礎是高科技企業,它們生產銷售知識并提供知識服務,高新技術的投入使科學研究為轉化生產力提供了保證,也為創新提供了條件。
2 現代知識經濟中企業的特點
(1)企業的資產以無形資產為主 目前,許多發達國家的高新技術產業的無形資產已超過了總資產的60%。知識型企業以科技開發為基礎,科技開發費用占其總支出的大部分,科技開發研究的成果以無形資產的形態存在。(2)職工的勞動以復雜勞動為主 知識經濟的實現使得所有的經濟部門都以知識為基礎,都以知識為經濟增長的原動力,那些擁有先進技術和最新知識的勞動力群體逐步成為經濟發展的決定性生產要素。復雜勞動是知識型企業的主要勞動形式。(3)科技開發是企業的主要生產方式 知識型企業生產銷售知識,知識是企業中最重要的生產要素,而知識、信息是科學研究這種生產方式的產物。(4)高風險、高收益是知識型企業的另一重要特征 高科技企業的風險主要有技術風險、市場風險。(5)網絡化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主要特征 信息化在企業內的使用,縮小了傳統的時間和空間觀念,管理者隨時可以了解最新的情況,管理決策效率極大地提高。經濟組織內網絡化涉及生產部門、科研開發部門、財務部門和銷售部門,它提供給決策者各種及時有效的信息,同時實現分支組織的信息互享。
3 現代知識經濟條件下的會計工作
3.1 知識經濟對傳統的會計基本假設產生了極大的沖擊(1)會計主體 在傳統會計中,會計主體是指擁有一定經濟資源并對這部分資源負責,具有經濟業務的獨立主體。但在知識經濟時代,會計主體的界限將會變得模糊,尤其是在按不同交易事項自由組合經營主體的情況下,一個主體在完成某項經濟效果之后,很可能在下一交易事項中按照其資金、技術和知識的要求重新組合成一個新的主體進行經濟活動,這就使得會計主體的認定產生困難。(2)持續經營 按照持續經營假設的基本含義,除非有反面例證,否則就能夠認為企業的經營活動將無限地經營下去,即可以預見的將來,企業不會面臨破產清算。由于在知識經濟時代,會計主體的多變性,使得人們對一個主體是否在持續經營的辨別上難以分清,再加上企業跨生產、銷售、科技的廣泛聯合(有的是短暫的聯合),并隨市場要求不斷變換聯合的對象和范圍,“借殼經營”的現象大量出現,因而企業持續經營的假定變得有名無實。(3)會計分期 會計分期假設本身是對持續經營假設的一種補充,是指人為地將企業不斷的經營活動分割為若干個較短時期,據以結算帳目和編制會計報表,提供有關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的會計信息。在知識經濟時代,信息的充分及時供應成為決策致勝的關鍵。有人提出,將企業各種原始數據直接在網絡上提供,由使用者各取所需,即時利用。如果這樣,會計分期的假設將毫無意義。(4)貨幣計量 貨幣計量假設包括幣值不變(一致性)假設和記帳本位幣(唯一性)假設2個附帶假設。一方面,“媒體空間”的無限擴展性,使得國際間資本流動加快,資本決策可在瞬間完成,從而加劇了會計主體所面臨的貨幣風險,也沖擊了幣值不變(一致性)假設。在知識經濟時代,由于產品知識含量高,更新換代速度極快,價值變動的頻率和幅度極大,一種商品會很快被另一種性能更佳、質量良好的商品所替代,而且貿易壁壘進一步打破,國際金融一體化,這些都會對幣值變化產生影響。
3.2 知識經濟主要對權責發生制原則和相關性原則提出了挑戰(1)權責發生制原則 權責發生制原則是指會計核算應當以權責發生制作為會計確認的時間基礎。在知識經濟時代,因為權責發生制的弊端不利于反映企業本期現金流量信息,即不適時。而現金流量是現代企業非常重要的一項財務數據,如不能及時反映就不能真實、可靠地反映企業經營業績,就由于不適時導致不準確,不快捷;同時虛擬企業的收支在同一交易期內完成,收入與費用的確定用收付實現制要合理于權責發生制。因此,在知識經濟時代,權責發生制不應是惟一的會計核算原則。(2)相關性原則 相關性原則,是指會計核算提供的信息必須滿足各方面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在知識經濟時代,由于經濟環境的復雜化和經濟風險的加劇以及投資者的日漸成熟,充分披露將變得越來越重要。企業的各會計報表要在傳統會計報表的基礎上增加許多非貨幣性計量的、無形的,但又對企業生存發展和投資者決策意義重大的信息,對于企業經濟活動的方方面面及其相關的如企業文化、人力資源等都要有充分的披露。因此,在知識經濟時代下,傳統的會計披露有待完善,和會計相關的信息有待擴充,這就是知識經濟對相關性原則的影響。
3.3 知
--> 識經濟對會計確認原則的影響(1)對歷史成本計價原則的影響 在知識經濟社會,由于無形資產在資產中所占比重的大幅度上升,甚至在某些高科技企業中占絕大多數資產是無形資產,所以這就對有形資產特點所決定的歷史成本計價原則產生挑戰,如按歷史成本計價,往往會低估無形資產的實際經濟價值。(2)對會計確認原則的影響?、僦R經濟對收入確認原則的影響。在知識經濟條件下,收入確認不僅包括營業收入的確認,還應包括資產置存收益的確認。②知識經濟對會計確認的影響。會計確認是確定一個項能否進入會計系統。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人力資源和無形資產將成為企業財富的最大驅動力,因而對無形資產和人力資源的確認提上了議事日程。③知識經濟對費用配比原則的影響。在配比原則下,費用是在其支出的效用真正發揮作用時而非相關現金的支出時予以確認的,這樣,在費用的確認中就存在著不適時的問題。而在知識經濟時代,及時、準確的信息就是財富,因此現有的費用確認方法將受到沖擊。
4 知識經濟下的會計創新
4•1 知識經濟時代會計工作創新的必要性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會計工作之所以重要在于不僅僅反映經濟現實,描述經濟發展過程,更重要的是能反饋經濟信息,作為經濟發展的助力器,推動經濟發展。知識經濟重智力、重知識,是一個信息化、網絡化、創新化的新的經濟模式。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資源成為企業核心資源,以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為主要特征的信息技術高度發達后,會計將以多種屬性計量計價和多元記賬為主要特征。會計以提供決策有用的信息為目標,使企業能夠適時作出決策,成為市場競爭中的強者。因此說在知識經濟時代會計信息與企業的命運是緊密相連的。會計信息應當有助于包括融資戰略、技術創新、市場營銷等在內的企業發展戰略的研究和制定。同時也應有助于加強財務、成本、資金、人才、質量等各方面的管理工作,為各項職能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做好參謀,當好助手。其次,會計信息應當有助于防范和化解信用風險,發揮其預警作用。據有關資料統計國外科技領先企業的管理上所需信息有70%來自會計部門。這足以說明知識經濟時代會計信息是影響企業管理層決策成敗的關鍵。
4•2 知識經濟下的會計創新途徑知識經濟替代工業經濟是一次跨時代的革命,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形成并發展于工業經濟時代的財務會計工作,在許多方面將逐漸顯示他的不適應性。面對知識經濟對會計的影響,唯一的選擇就是迎接挑戰,認真研究它的科學框架,進行會計創新,以滿足經濟時代對會計的新要求。
(1)構建適應知識經濟要求的會計模式?,F有的會計模式是工業經濟時代的產物,它不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因而在新的形勢下,它遇到了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從會計目標、會計觀念、會計管理體制、會計規范體系等各個方面,都表現出與知識經濟格格不入的傾向。會計模式的構建是一個全方位的系統工程,它要求按照知識經濟的要求,對會計模式的各個組成要素賦予新的涵義。
(2)研究和引入新的計量手段。由于知識經濟時代會計計量重心要從財務資源轉向知識資源,其中的最大障礙就是會計計量問題。傳統的計量手段已不適應知識經濟要求,因而在計量手段上需要革命性的變化。在會計系統中引入多重計量手段,因不同會計事項性質而選擇不同計量手段,否則只能使會計陷入困境。單一的歷史成本計量模式已經由于知識經濟外在環境的變化而不能準確地為投資者、債權人提供相關的可靠的信息,而必須是幾種計量模式并存,擇優對會計要素進行計量。
(3)盡快將人力資源會計納入財務會計系統。隨著高科技產業的形成,人力資本即無形資產和智力資本必將取代自然資源和貨幣而成為經濟主體。因此會計工作必須確立新的觀念,同時拓寬理財的范圍。人力資源的構成是以智力為基礎的無形資源,在知識經濟時代,對人力資源的擁有是企業競爭成敗的關鍵,勞動者為了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必然要尋求最能發揮作用的空間,人力資源的流動和重組,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是經濟時代遵循“人本管理”規律和客觀要求。人本財務管理是與“以物為中心”管理相對應的。它的核心是要理解、尊重,并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知識資本的時間、空間范圍將比財務資本要寬廣得多,財務人員要適應這種要求,就必須拓寬自己的視野,把知識資本延伸到企業外部范圍的內容都納入核算的范圍(如環境報告等),這樣才能符合知識經濟的要求。
(4)變革財務報告在現代企業中,傳統的財務報告以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和現金流量表為核心,采用通用、規范格式。它反映了定期、定量、但并不完整的財務信息。知識經濟時代,傳統財務報告所能提供的真正有用的信息似乎越來越少,因此財務報告的內容應在以下幾個方面拓展;①知識資本信息。知識資本信息主要包括企業無形資產和人力資本等智力資本信息及其相關的權益和費用。②社會責任信息。③非財務信息。④未來信息。⑤公允價值信息。⑥分部信息。⑦衍生金融工具信息等。
會計審計畢業論文范文一:網絡會計審計模式分析
(一)網絡審計下的審計理論要素的重新思考
網絡審計是隨著網絡技術、通訊技術和電子商務的出現而產生的,是經濟活動網絡化、虛擬化的產物,也是現代審計發展的嶄新階段。面對網絡審計,原有的審計理論要素,如審計對象、審計目標、審計范圍、審計主體、審計技術、審計風險以及審計準則等面臨新的挑戰,需要我們重新加以思考。
1.關于審計對象
審計對象是指審計所要考察的客體,即被審單位的財務收支及其有關的經營管理活動和作為提供這些經濟活動信息載體的會計報表及其他有關資料。隨著電子商務的網絡化經營發展和虛擬公司的出現,使網上實體通過網絡將成百上千的人聯結在一起工作,他們可根據業務的需要自由重組。企業與企業之間的關系,可以是投資融資關系、技術協作關系和購銷關系等,即使這些企業間的關系是松散型的,也可以通過網絡在很短的時間內,以網上協議的形式整合成企業聯盟,當然也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解散聯盟。于是,會計客體就變得模糊,審計客體因之變得復雜,審計客體的外延需要重新界定。從交易費用理論看,審計對象(站在被審單位的立場上看,即為交易主體)的邊界不清,不僅增加交易主體的交易費用,也會增加審計風險和審計費用。所以,網絡審計的客體具有動態性和虛擬性,這就要求審計人員充分地認識到,審計的客體具有適時改變性。
2.關于審計目標
審計目標是指在一定的歷史環境下,人們通過審計實踐活動所期望達到的目的和要求。原有的審計目標僅局限于在裝訂的賬、表上,亦稱“有紙化”的信息載體上查錯防弊,對經濟效益進行評價,對審計對象的真實性和公允性、合法性、合規性、合理性和效益性進行審查和評價,其目的是為審計委托人服務。然而,在電子商務活動中,通過互連網和通訊技術,企業與企業、企業與消費者以及企業與政府間的聯系更加廣泛和深入,信息資源具有共享性和經濟活動具有開放性,網絡審計的目標將主要通過“無紙化”實現,向更深、更廣的領域擴展,諸如企業社會責任履行狀況的審計、人力資源利用狀況的審計、政府調控職能實現程度的審計、顧客對企業滿意程度的審計以及網絡技術本身的合理性與有效性審計等也將成為審計目標。
3.關于審計范圍
審計范圍是指針對特定審計對象所開展的審計實踐活動在空間上所達到的廣度。在原有審計中,審計范圍要依據不同的審計對象和審計目標來確定,總的來看,審計范圍較狹窄、封閉。而在電子商務活動中,企業會計信息系統已經成為一個寬闊開放的系統,會計信息處理處于一個開放的空間范圍,涉及到交易關聯方的各個方面;同時,由于其資源的共享性,能訪問會計信息以及接觸會計信息的人可能涉及到整個網絡用戶,當然,對涉及企業商業秘密的信息仍有所限制。網絡用戶,尤其是使用上市公司信息的用戶,出于不同的動機,可能采取惡意操作行為,增加了網上行為的控制難度。因此,承擔不真實以及非法數據的責任人就不能局限于被審單位,交易雙方以及相關的社會公眾都將被列入審計范圍。總之,電子商務活動中的任何一項審計業務,都是建立在互連網平臺之上的,審計活動面向網絡??梢姡W絡審計的范圍已被大大拓寬。
4.關于審計主體
審計主體是指實施審計監督的執行者,也就是審計機構和審計人員。在網絡審計中,首先建立和完善能夠在網絡下實施對被審單位及其相關信息進行審查、監督和提供鑒證服務的審計機構;其次,必須構建完善的計算機系統和網絡系統。同時,對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標準。審計人員應該是一種復合型、全方位人才,不僅要具備一定的法律知識、現代會計理論和審計技能,還要具備一定的現代信息技術、計算機網絡知識和現代商貿理論,并能熟練地從事計算機硬件、軟件的操作和維護。更為重要的是,由于高新技術的快速發展和知識的不斷更新,審計人員應該具備終生學習和不斷創新的能力,以適應網絡審計發展的需要。
5.關于審計技術方法
審計技術方法是為了實現審計目標,在對被審單位實施審計過程中所采用的各種手段,它是順利完成審計工作、提高審計工作質量的重要保證。企業在網絡化經營中,由于會計數據的極大電子化和會計控制的局部程序化,直接造成了審計線索的“不可見性”。因此,必須應用數據庫技術對會計數據進行可靠、完整地保存和管理,借助單機系統或工作站,對會計數據進行快速、準確地加工和處理,利用網絡和通訊技術對會計數據進行安全、有效地分配和傳輸。這樣,網絡審計必須完全依賴于計算機和交互網絡。在網絡審計中,審計人員利用審計接口軟件來獲取原始數據,利用審計抽樣軟件來進行樣本抽取,利用審計分析軟件進行各種數量關系的配比分析和數據查詢,利用數據倉庫技術來進行分析,利用審計專家系統進行審計推理與判斷,并通過數據挖掘、樣本抽取、異常項目調查、數據分析與處理等方法進行測試、檢查、分析與核對。由此可見,網絡審計下的技術方法已大大突破了原有方式下所運用的審計技術方法。
6.關于審計準則
審計準則是用來規范審計人員執行審計程序,獲取審計證據,形成審計結論,出具審計報告的專業標準。在網絡審計中,由于審計對象、審計目標、審計范圍、審計主體、審計技術方法等發生了重的變化,需要對現有的審計準則體系重新進行審視和思考。審計準則體系中的有關準則應該體現電子商務下網絡審計的特點,通過制定相應的、更切合實際的準則,更有利于規范審計人員的審計行為。只有這樣,才能指導并規范網絡審計工作,從而提高審計質量、最終形成客觀公正的審計結論。
7.關于審計風險
審計風險是指被審單位的報表存在重大錯報或漏報,而審計人員發表不恰當審計意見的可能性。一般認為審計風險由固有風險、控制風險和檢查風險組成,它們之間的關系是:審計風險=固有風險×控制風險×檢查風險。在電子商務活動中,由于會計數據處理的電算化,在計算機輔助系統的控制下,其本身的正確性和可靠性得以基本保證。因此,固有風險基本上被控制,并呈降低的趨勢。但是,由于會計信息系統的開放性和網絡化,使得會計信息資源在極大的范圍內得以共享和交流,這無疑將審計工作置于一種被動的風險之中。例如,存放于主機內的會計信息被他人非法拷貝和篡改;會計數據在傳輸過程中被競爭對手截取和惡意修改;計算機病毒和網絡黑客的肆意侵襲,會威脅會計數據的安全,嚴重時可能導致會計信息系統的全線崩潰等。可見,會計數據的安全、完整性控制難以得到保證,從而使控制風險和檢查風險的水平呈上升趨勢。所以在網絡審計中,審計人員對審計風險控制的難度加大,實施的審計風險控制措施也將發生根本性變化。
(二)網絡審計的風險與防范管理
隨著網絡審計的產生與發展,不可避免地會產生新環境下的風險,與傳統審計風險相對應網絡審計風險指的是審計人員網絡技術對有關信息系統進行審計后發表不恰當的意見的可能性。
1.網絡審計的新型審計風險
(1)篡改數據,不留審計線索在網絡環境中,數據的電子化并以磁介質為主要存儲載體,這為舞弊者或攻擊者對原始數據進行非法修改和刪除,且不留篡改痕跡成為可能,這將無法保證數據的完整性和真實性,給審計監督帶來了風險。(2)信息丟失主要有三種原因:一是運行間的斷電和死機等故障;二是計算機病毒破壞;三是人為的毀損。(3)黑客侵入和數據失竊計算機黑客為了獲取重要的商業秘密、數據資源,經常用IP地址欺騙攻擊網絡系統。黑客偽裝為源自內部主機的一個外部站點,利用一定的技術進入目標系統竊取或破壞數據。(4)職責分離不恰當引起內控失靈在網絡環境下,如果對數據維護、系統管理和數據輸入、數據核對確認等崗位不作適當的分離,就會有人利用網絡的弱點故意修改數據、舞弊或竊取秘密信息從中撈取利益。
2.網絡審計風險的防范和控制為了有效地降低網絡審計風險,必須采取相應的防范和控制措施
(1)應用審計軟件,對相關網絡系統進行實時跟蹤
首先對被審計單位的網絡系統進行評價,并利用專用的審計對比軟件,將存放于數據庫不同地址的同一種數據進行自動比較,以形成相應的記錄文件,并對有差異的文件數據進行詳細審查;其次對被審計單位的自動檢測數據庫軟件和恢復軟件進行審查和評價;再次要對被審計單位的異常貿易,通過網絡進行預警提示,以降低審計風險。
(2)建立審計服務信息庫
審計人員可將被審計單位的有關信息,通過網絡建立一個完善的大容量的信息庫,這些信息包括被審計單位的背景資料,最新動態和一些以前審計的檔案信息,以便以后開展審計時查閱和運用,這樣將可大大減少工作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同時也相應地降低了審計的風險。
(3)加強對網絡系統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進行審計
在網絡中運行,信息的安全性即可靠性和保密性構成了審計的風險防范和控制的重點。首先對網絡系統職責分離情況進行審查,遵循的原則仍為不相容職責必須分離,但側重對數據的輸入、輸出,軟件開發和維護及系統程序修改或管理等之間的關系處理進行審查;其次對被審計單位網絡結構進行分析與評價,以確認防范黑客侵入的能力;再次對被審計單位的系統容錯處理機制,安全管理體制和安全保密技術等作深入的了解,以評價其系統安全性的等級,從而有效地控制審計風險。
(三)網絡審計的法律環境
由于網絡時代社會的信息化加大了社會的不確定性,著名的摩爾定律所蘊涵的正是這種不確定性,由于法律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形成的一種共識,它在規范社會經濟的運作,控制社會的不確定性上具有無可替代的功能優勢。因此,在網絡經濟中法律的重要性將更為凸現。作為一個經濟服務領域,審計首先要充分利用和維護已有的適應于自己的法律體系,作為維系共同利益的法律屏障,這些法律主要包括刑法、民法和商法等;其次,審計服務由于要處處體現其獨立性,從而存在其自身的特征,因此迫切需要一套符合自身發展規律的法律來規范,這就需要建立起規范網絡審計的審計準則。就新的審計準則而言,必須做到既有獨創的一面,又有沿襲傳統的一面,說它獨創性的一面,主要表現在規范審計企業的網絡信息系統為中心的一整套制度以及電子版本的業務約定書、管理層說明書、審計報告等電子文件的合法化,這些制度具有濃厚的網絡特色,這與傳統審計準則具有明顯的區別;由于網絡審計在審計獨立性、客觀公正以及審計的職業道德等方面仍然類似于傳統審計,并且有時還離不開實地審計的參與,所以在規范類似審計方面可以適當的沿襲仍適用的傳統審計準則?;谏鲜鼍W絡審計法律環境的建立,網絡審計的運作將更加規范,更有保障。
總之,在企業網絡化經營的過程中,審計人員為了加強對經營過程中的各個環節的審查和監督,必須“上網”,利用互連網絡技術來建立審計專用網絡,實施在線式和連續審計,對企業所進行的業務是否真實、合法,所提供的商品或勞務的信息披露是否完整、可靠,以及對網絡系統是否采取足夠的安全措施等進行評價,并提供意見,從而實現網絡化會計信息處理、財務管理與網絡審計綜合運用。
會計審計畢業論文范文二:會計審計與質量審核分析
1.會計審計分類的差異分析
對會計審計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加以考察,從而作出不同的分類,這有利于加深對審計的認識,從而有效地組織各類審計活動,充分發揮審計的積極作用。對質量審核一般進行簡單的分類,對分類沒有什么目的性。分析:GB/T19011對質量審核的實施時間分類上有一定困難,因為質量管理在事前沒有可以操作的、詳細的審核辦法,而且風險分析目前使用還不廣泛,事前審核的效果沒有足夠的判定依據。在實踐中,組織可以對自身進行有意識的事前審核,以確定組織的風險并加以控制,使組織的流程更好地運行,提高組織的效率。
2.目標的差異分析
2.1審計目標
審計目標包括存在和發生(existenceandocc-urrence)、權利和義務(rightandobligation)、估價或分攤(valuationorallocation)、完整性(completen-ess)、表達和披露(presentationanddisclosure)等5個方面的認定。
2.1.1存在與發生認定是指資產負債表所列示的資產、負債、權益在資產負債表中確實存在;損益表所列示的各項收入與費用在會計期間確實發生。
2.1.2權利和義務認定是指會計報表中記錄的各項資產確實屬于公司所有或被公司所控制;會計報表中記錄的各項負債確屬公司應履行的義務。
2.1.3估價或分攤認定是指各項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和費用等要素均按適當的金額列入會計報表中。所謂“適當的金額”是指這一金額的確定不僅遵循了一般公認的會計準則,而且在數學上的處理也正確無誤。
2.1.4完整性認定是指所有應該在會計報表中列示的交易和項目都確實列入了。
2.1.5表達與披露認定是指會計報表中各項目分類正確、會計原則選用適當、信息披露充分。審計人員必須深入了解管理當局對財務報表的認定,因為這些認定是確定具體審計目標和制定審計程序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審計人員的基本職責就是確定被審單位管理當局對其會計報表的認定是否有理由和根據。為獲得審計證據以證明被審單位管理當局對其會計報表的認定,審計人員必須針對每一項認定制定具體的審計目標。一旦為實現審計具體目標取得了足夠的證據,審計人員就有理由確認被審單位管理當局的認定是合理的。表2給出了每一項認定對應的具體目標,即實存性、權利和義務、準確性、分類、截止、詳細匹配、可變現價值、完整性、表達和披露九項。值得注意的是,管理當局的認定與具體審計目標之間并非一一對應的關系,而是更詳細一些。
2.2質量審核目標
質量審核的目的是確定審核應完成什么,這些目的與受審核方密切相關,而與其他方面均無關系。分析:質量審核的目標較之會計審計目標有較大的不同,尤其在實存性和完整性方面的要求,在具體的實踐中應注意。質量審核本身要求所有證據的實存性,但不要求一定是客觀的證據。完整性要求在質量審核中基本上都會被忽視,這與質量管理要求一致,因為質量管理中要求識別過程,但沒有要求所有的已發生的過程均詳細記錄。經濟管理中為避免嚴肅的規則被踐踏,明確要求所有的已發生的交易過程均必須翔實記錄。由此,我們可以在質量審核中引入部分完整性的要求,如要求對一些過程在不同的時間進行完整性記錄等。表達和披露在會計審計中是有相關要求的,在質量審核中要求比較含糊,不同的審核人員表達和披露的同一個實例將會出現較大的差別。各組織可以根據自身特點明確質量審核表達和披露的標準和要求。其他的不同方面,由于經濟管理和質量管理的不同情況,無選取的必要。
3.審計工作底稿與質量審核記錄的差異分析
3.1審計工作底稿
審計人員從接受審計任務開始,到出具審計報告為止,對整個審計過程中的各項工作都應做好記錄。這些記錄反映了審計人員所執行的具體程序、進行的分析判斷、收集到的審計證據,以及得出的審計結論和審計意見,構成了審計工作底稿。全部審計工作記錄和獲取的各種資料,是審計人員進行審計工作、完成審計任務的重要工具,也是形成審計結論、發表審計意見的直接依據。編制和獲取審計工作底稿是整個審計工作的主要組成部分,審計程序的實施、證據的收集與分析過程其實就是審計工作底稿的形成過程。審計工作底稿的編制要求:資料具體、詳略得當、結論明確、格式規范、標識一致、記錄清晰。
3.2質量審核記錄
質量審核記錄是闡明所取得結果或所完成活動的證據,根據這些證據審核人員進行評價,得到審核發現,結合審核目的后得出審核結論。審核記錄要求:完整、準確、簡明和清晰。分析:作為質量控制和質量檢查的重要手段。相關工作記錄在會計審計和質量審核中都有特別的作用。對審計和審核人員的能力、個人素質、業務技能、實踐經驗及水平都需要相關工作記錄來證實。由于質量審核沒有如會計審計一般需要更多的數據,因此,分析判斷就顯得不是很充分、明顯。會計審計的意義較廣泛,需要提出審計意見。而質量審核的意義僅針對被審核方,因而不一定有審核意見,而質量審核必需的審核發現也僅僅是可以識別改進的機會。在這方面,實踐中可以提出較多的具體要求,以充分顯示質量審核的強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