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5 23:25:4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心理教育本科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我校是一所普通高中,多年來,我們一直進行教育實踐的探索,尋找教育的真諦。我們始終認為教育應從“心”而發,把自然的人培養成社會的人,促進個體的健康成長?;诖耍覀円罁抡n程改革“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原則,在“厚德啟智、以心育心”教育理念的指引下,進行了長期深入的教育實踐探索,開拓了一條學校心理教育技術化之路。
一、學校心理教育技術化建設的指導思想
我們的初衷是要向心理教育要學校發展的突破點,我們的目的是要創造最優的教育教學質量,心理教育技術化解決了這個難題。
在學校發展過程中,我們清楚地感覺到學生在學習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表現為:有的學生缺少學習動力,不愿學習,甚至有厭學情緒;有的學生想學習,但管不住自己,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經常溜號走神;有的學生不能認真完成作業,存在應付甚至抄襲的現象;有的學生不會自學,自學時要么不知干什么,要么管不住自己,總想玩;有的抵制不住誘惑,或者沉迷于網絡,或者有早戀的傾向;還有的學生存在考試焦慮、家庭矛盾、師生矛盾、學習煩躁、學習低效等問題,使學校管理顯得蒼白無力,成為了制約學??缭绞桨l展的瓶頸。
那么,如何解決這些教育難題,找到學校發展的突破點呢?我們在探索中發現,遼寧師范大學金洪源教授研發的元認知心理干預技術,能使學生“三想三能”,即“想做能做到,想學能學進,想放能放下”,能使課堂“高效運行”,塑造學生高效的學習狀態,培養學生優秀的人格。于是,我校引進了元認知技術,并結合實際,開辟了學校心理教育技術化道路。心理教育技術化讓我們找到了教育的落腳點,也找到了教育發展的引擎。
我們的指導思想是立足心理教育技術化,硬化德育,優化智育,塑造學生高效學習狀態,打造高效教學課堂,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實現學校優質特色發展。我們著眼于學校心理教育技術化建設目標,堅持“整合資源,開發渠道,課題引領,全員聚焦”的心理教育工作方針,借助元認知技術,開拓了一條心理教育技術化特色興校之路。
具體而言,就是組織建設一支心理教育的專業化教師團隊,對他們進行心理教育技能的培訓,使他們掌握可操作的心理教育技術,并利用這些技術化的手段開展心理教育工作。一方面,借助心理技術,塑造學生高效學習品質,提升學生學習成績;另一方面,聚焦課堂,充分發揮心理教育技術功能,建設高效課堂,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學校心理教育技術化建設的具體做法
1.高一年級開設每兩周一節的心理教育課程,高二年級進行校本課程輔導,高三年級進行優秀生塑造;
2.利用個案咨詢、團體輔導、集體講座等形式進行學生健康心理調適、高效學習狀態塑造、優秀人格培養等工作;
3.開展一年一度的心理文化節,進行全方位的心理教育成果展示;
4.成立學生心理秘書處、心理影院、心理劇社、“心橋”社團和心理愛好者學會;
5.利用心理教育課題研究,引領心理教育特色學校建設;
6.利用心理教育校本課程,規范學校心理教育;
7.建設心理教育技術化學科課程,開拓學校心理教育技術之路。
三、學校心理教育特色建設的實踐成果
1.高考屢破歷史新高。原來我校考上一本高校的學生只有2名左右,二本30多名。2012年,我校突破歷史新高,出現一本上線17人,二本上線137人的飛躍。
2.結束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軟任務、軟工作的歷史。培養了近20名專業技術化教師,實現了全校心理健康教育技術化;成立了心理技術咨詢服務機構——心理教育室;完成了學生元認知干預技術校本培養課程建設,形成了學校心理教育文化特色。
3.圓滿完成了市級、省級課題的研究。我校承接了市級課題“普通高殊學生教育與心理救助研究”和省級課題“課堂有效教學的心理學支持研究”并順利結題,其中“普通高殊學生教育與心理救助研究”課題獲得了國家級課題研究二等獎。
4. 發表研究論文,出版書籍。經過教師們認真總結,已經形成了一定量的教師文集,包括教師的教案、心得、隨筆等,并編輯成書;有十多篇論文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雜志發表;近40篇論文獲得省級論文獎,拓展了課題研究的廣度與深度;學校還編寫了校本教材《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讀本》。
5.中央電視臺、《中國教育報》和《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雜志對我校進行了專題報道。2011年9月,中央電視臺記者對我校心理教育技術化建設特色進行了為期4天的深度采訪和專題報道。2011年10月,《中國教育報》也進行了專題報道。2011年9月,《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雜志集中發表3篇研究文章,對我校心理教育技術化建設進行了專題成果展示。
當然,我校心理教育技術化改變的不僅僅是學生的成績,也改變了學生的學習狀態與人格。學生利用心理技術,自覺、有效地反思、評價、監控自己的行為,實現了“三想三能” 的狀態,塑造了優秀人格。同時,我校師生的精神面貌也發生了變化,師生共同積極參與的高效課堂產生了明顯的效果和無窮的魅力?!白寣W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習成為快樂的求索,讓課堂成為探尋的天堂”的教育觀念已經形成。
四、學校心理教育特色建設的深層思考
我們認為,心理教育特色建設最大的收獲是首先實現了教育觀念的革命——把學校教育理解為一種技術,實現了人人可領悟操作,人人可獲得效果的目的。其次,使學校心理教育變成了硬任務,使德育工作指標化,以德育引領教育教學,優化教育教學質量,變德育的軟干預為硬干預,形成了科學高效的教育教學新思路。最后,讓校本科研、校本師訓有米為炊,大有作為。
當然,教育改革是永無止境的,我們將全力推進心理教育技術化建設,進行更深層次的教育教學改革,打造教育發展的特色品牌。
論文摘要:社會需要什么標準的護理人才,以及如何培養適應現代社會發展要求的護理人才一直是困繞護理教育工作者的首要問題。尤其是對民族地區院校而言,優化護理本科人才培養模式顯得尤為迫切。本文將在分析我區護理本科教育現狀的基礎上,主要圍繞目前護理本科教育是否適應社會需求,應培養什么標準的護理本科人才等問題進行探討。
由于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使醫學教育模式及衛生服務模式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特別是少數民族地區的護理工作日益成為醫學教育界越來越關注的重要課題。無論是護理學的內涵和外延,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變化也發生了歷史性的變革,從而對醫學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培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為民族地區護理本科人才的教育事業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戰。因此,如何正確認識民族地區高等護理人才的現狀,明確高級護理人才培養的方法和內容,改革教學方法,進一步適應社會需求。努力探索民族地區護理本科人才的培養模式,積極創造適合于民族地區的特色的本科護理模式已經成為醫學類高等教育工作者的一項重要任務。
1民族地區高等護理人才培養的現狀
民族地區護理人才的培養,決定著該地區醫學類高等學校發展的總體目標,在新的形勢下,民族地區護理人才的培養必須認真審視和思考護理本科教育的基本現狀,結合國內外該類專業人才培養的新方法、新模式和新經驗,提出適合于本地區護理本科人才培養的方法和模式,在正確認識現狀,注重機制完善,明確培養方法與內容,加強模式構建等方面盡快適應多元化的護理本科專業人才模式軌道。
1.1學制設置過長
五年制護理本科,因學制過長,重復課程較多,在很大程度上沿襲了醫學本科課程的設置模式,特別是醫學基礎課程的設置,沒有體現護理專業的特色特別是民族地區護理工作的特點。根據護理專業的特點和要求,目前我國很多重點院校護理本科已由五年制改為四年制,而目前國內有些院校仍實行五年學制。
1.2教學方法有待調整
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為完成教與學任務而采取的工作方法和學習方法。在多數情況下教師總是以傳統的講授為主,且教學方法單一,在有限的時間內向學生灌輸大量信息,缺乏引導學生根據地區特點和民族習俗進行研究和討論,這樣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因此重視理論與臨床相結合,強調臨床教學與課堂教學交替進行,把握地域和民族特點,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灌輸式教學方法”為“以學生為中心”研討式學習方法,突出學生能力和素質的培養,是民族地區護理本科教學改革的突破口。
1.3課程體系有待改善
近年來,針對我國護理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許多院校在借鑒發達國家高等護理教育的基礎上,在教學模式、課程結構上進行了一定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國內外護理專業體系形式多種多樣,主要有生物醫學模式、生命周期模式、人體功能和基本需求模式、健康模式等。生物醫學模式忽視了人的整體性,生命周期模式、人體功能和基本需求模式、健康模式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但是后三種模式在師資培養和教材的編寫上要求高、難度大。另外,由于我國高等護理長期停辦,改革開放以后雖然予以恢復,但是護理教育本科專業在教育形式上仍然沿用了傳統的生物醫學教育模式,醫學基礎課程設置多而全,可以說是臨床醫學專業的壓縮和翻版,沒有突出護理專業特色,更談不上結合地區和民族特點。
1.4師資隊伍建設有待加強
護理師資隊伍中受過正規高等教育和具備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比例相對較少,多數教師沒有接受系統的教育學訓練。在這樣的背景下,臨床課程教學往往以臨床醫生為主,講授的內容總是以疾病的治療為重點,忽視了人的整體護理,特別是忽視了民俗民風和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而在護理的內容上往往是一帶而過,以致教學內容與護理結合不緊密。
1.5傳統的護理教育模式存在問題
民族的特點和風俗文化、生活習慣等沒有得到真正體現。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護理本科教育存在以下幾方面的不足:一是培養目標與社會衛生保健系統需求不相適應[1],學生能力、素質的培養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二是以傳統醫學為主體的課程體系與護理專業需求不相符合,課程設置基本沒有擺脫生物醫學模式的影響,基礎課程占總課時的比重較大,而人文、社會等學科內容明顯不足,有關老年護理、社區預防保健等方面的知識缺乏;三是護理專業課的教學特色不明顯,教學內容基本上是臨床醫學專業課程的壓縮,以醫學診斷為主線,以疾病的診斷治療為重點,護理內容少,教材建設滯后;四是教學組織針對性不強,教學方法主要為“灌入式”,以課堂、教師、書本為中心,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和素質培養,理論與實際相脫節。這些問題的存在使我國的護理本科教育尚未形成體現地方特色、結合區域民族特點的教育體系。
2護理本科教育人才培養的內容和方法
現代教育理論強調素質教育和終身教育。素質教育注重學生知識、技能、情感的全面協調發展,其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因此,教育能否使學生具備良好的素質,過硬的基本技能,能否開發其再學習、再發展的潛能就顯得至關重要。近年來,各國在對高等教育的理念、目標、模式等進行研究的基礎上,逐漸形成了以學生為主體,以提高綜合素質為目的,有效整合教育資源,培養社會需要人才的教學模式。所以突出以素質教育為重點的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和提高素質為一體的綜合教育;重視人文精神和自然科學的結合,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拓寬專業渠道,在護理本科教育人才培養的內容和方法上進行探索和改進是十分必要的2.1確立明確的培養目標
培養目標是人才培養的質量標準和方向,也是制定教學計劃,確定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組織教學過程的重要依據。在現代教育思想指導下,通過對社會需求和新形勢下護理本科生的知識、技能和素質構成的解析,將護理本科人才的培養目標重新進行確立,培養具有扎實的護理學及相關學科知識,較強的實踐技能和人際交往能力,良好的職業道德、人文素養和創新精神的,能在護理領域從事臨床護理、護理管理、護理教育、護理研究和預防保健的高級護理專門人才。同時要求學生力爭做到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做人、做事、做學問共同提高。
2.2突出民族特色和專業特點
根據護理專業知識結構的需要,結合整體護理觀及現代醫學模式所具有的生物、心理、社會特點,加強倫理學、心理學、人際溝通、社會學、美學等人文科學與護理學專業課程的交叉力度,開設有助于發展學生個性的選修課,如公共關系學、社會心理學、民俗學、回族文化專題等,體現護理的人文精神和以人為本的專業和民族特點,使學生能夠從生理、心理、社會、民俗等各個方面整體地認識人的健康,理解人對健康問題的反應,幫助人滿足健康需求。
2.3優化課程體系,調整教學內容
課程就是培養目標的具體化。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改革與調整是護理教學改革的核心。為反映現代教育思想和改革趨勢,充分體現民族地區的護理特點,利于學生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必須遵循醫學教育的基本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堅持以人為本,體現醫學模式轉變,突出護理專業特點,強化目標培養,重視素質教育,對課程結構進行整體優化和合理的調整。
2.4改革學科結構,適應學科發展需要
根據學科間的內在聯系和規律,改革學科結構,刪減原有課程中不適合的內容,加強教學內容的滲透和融通,發揮課程群體整體效益的同時,要適應學科發展的需求,加大專業課比例。根據學科發展和培養目標的要求,增設社區護理、康復護理、急救護理學、老年護理學、護理研究、護理教育學等必修課程,護理專業課程占總課程的比重要明顯增加,形成以預防保健與臨床護理相結合、并充分體現民族和地域特點的護理專業課程體系。
3改革教學方法,全面注重能力培養
根據護理學發展趨勢和新世紀護理人才培養的要求,及時更新教學內容,編寫配套教材,打破傳統的“以疾病為中心,以診斷治療為重點”的教學模式,建立“以人為本,以護理程序為框架”的新型教學模式,強調人的整體性;強調心理、社會因素對健康的影響;強調病情觀察和判斷、緊急情況處理、危重癥監護、健康指導和教育的重要性。護理的重點在于解決人的健康問題,將護理技術操作與滿足人的需要結合起來,使理論教學與實際應用得以統一,從而充分體現現代護理觀念,培養學生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
3.1改進專業課教學方法,注重能力培養
實施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法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關鍵。在提倡教師精講教學內容、合理規定學生自學的基礎上,針對教學重點和難點,積極開展以學生為中心、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教學中,教師應借助不同的臨床病例,精心設計問題情景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指導學生查閱文獻、小組討論,為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法提供有力依據。通過讓學生參與積極的思維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比較、分析、綜合、推理、論證的綜合能力,為在實際工作中獨立處理臨床問題打下良好基礎。此外,根據不同的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采用小組討論、學生演講、角色扮演、患者訪談等形式,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鍛煉學生溝通交流的能力和實踐能力。
3.2建立模擬訓練方法,強化技能訓練
積極改善教學實驗條件,充分利用高新技術手段,利用現代化的多媒體和實物教學,建立多媒體教室、基礎護理技能訓練室、專科護理技能訓練室、重癥監護室等護理技能實驗室。配備多媒體教學實驗系統,現代化護理訓練模型、設備和器械,實現教學手段的形象化、智能化、多樣化、規范化和科學化,為學生創造個性化的學習空間,使學生能夠在較為真實的環境和氛圍中通過規范化的訓練,熟練操作技能,增強動手能力。
3.3加強實踐教學,完善評價體系
護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學生只有在臨床實踐中才能真正學到知識和技能。因此,加強臨床實踐教學,是護理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臨床帶教老師應根據教學目標制定具體帶教計劃,指導學生按照護理的評估、診斷、計劃、實施、評價五個步驟,對分管的病人進行全面的護理。指導學生系統地、有針對性地收集病人的主客觀資料;正確區分護理診斷的依據和相關因素;采取合理的措施解決病人現存的和潛在的健康問題;掌握正規的護理操作,提高??谱o理技能;總結護理過程中的收獲和存在的問題。
3.4改革臨床實習教學檢查形式
為了保證臨床實習質量,改革傳統的“師生座談會”的實習教學檢查方式,采取教學查房、技能演示匯報與師生座談相結合的形式,全面檢查實習中教與學的質量。教學查房、技能匯報采取以病例為引導,以問題為中心的方法,選取學生在實習中護理的典型病例,使學生運用護理程序的方法,進行問診、體檢,提出護理診斷,制定護理計劃,完成護理操作,實施健康教育。教學檢查中,提倡師生互動,討論交流,理論聯系實際,有效促進各教學醫院在實習帶教過程中高度重視學生臨床思維的訓練和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
3.5優化教學內容
由于內、外、婦、兒等學科之間重復內容較多,為了避免學科之間不必要的重復和遺漏,節約時間,可在各學科集體備課的基礎上,進行以護理專業為單位的集體備課。不同課程共同涉及的內容,應相對集中講授。如:氣胸病人的護理在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中均有講授,無論是保守治療還是手術治療,病情觀察重點一樣,胸腔引流管的護理要求也一致,可以安排由內科護理學老師重點講授。
論文摘要:目的了解護理本科生的自信現狀,初步分析影響護理本科生自信水平的因素,為培養身心素質佳、全面協調發展的護理人才提供依據。方法采用個人評價問卷對94名護理本科生進行調查。結果護理本科生自信水平總分為146.62±16.14;影響護理本科生自信的因素有是否戀愛、是否為班委、是否羞于當眾說話以及學習成績(均P<0.10)。結論護理本科生自信水平較高,當眾說話的能力、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與學習成績影響其自信程度。在護理本科生的教育中,除重視學習成績的提高外,更應注重培養勇敢的精神和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
自信是自我評價中一個主要的方面,是個人對自己能力或技能的感受,是對自己有效應付各種環境能力的評價[1]。隨著社會進步,人們的健康意識逐漸增強,對提高護理水平的要求也越來越急迫[2]。護理本科生作為未來護理人員及師資人才的生力軍,對其綜合素質的培養是現代護理教育的關鍵,其中最重要的是使其正確地認識和評價自我,為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本調查旨在了解護理本科生的自信現狀及影響因素,為護理教育提供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哈爾濱醫科大學四年級護理本科生94人,均為女生,平均年齡(20.5±0.8)歲。其中,擔任班委(曾經與現任)31人,處于戀愛階段44人。家庭月總收入<1 000元33人,1 000~元60人,>3 000元1人。
1.2 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法,問卷由兩部分組成:①個人評價問卷,該問卷由美國Shrauger博士于1990年編制[3],用來評定自我評價的一個方面即自信,包括學業表現、體育運動等8個維度,共54個條目,Cronbach’sα系數在女性中應用為0.67~0.86,每個條目以4級評分,總分范圍54~216,分值越高表示自信程度越高。②自行設計個人資料問卷,包括家庭收入、戀愛情況、學習情況、在班級的職務、是否羞于當眾說話等17項內容。采用集體發放問卷的形式,共發放問卷100份,收回有效問卷94份,有效回收率為94.0%。將數據輸入SPSS 15.0,采用統計描述和多元線性逐步回歸對數據進行分析。
2 結果
2.1護理本科生自信水平得分情況 見表1。
2.2 護理本科生個人評價的影響因素 以個人評價量表總分為因變量,以個人資料的各個項目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逐步回歸分析,進入和剔除回歸方程的α分別設為0.15、0.10。是否戀愛、學習成績、是否羞于當眾說話、是否為班委進入方程,結果見表2。
3 討論
3.1 護理本科生的個人評價狀況 個人評價是體現自信的重要方面,而自信心是心理素質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非智力因素的構成要素,它對于激發人的意志力、充分發揮智力因素和取得人生的成功具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個人評價水平與護理本科生的學習及工作狀況密切相關。本次調查結果顯示,護理本科生個人評價總分范圍為104~220,總均分為(146.62±16.14)分,高于王春燕[3]對其他大學本科生的調查結果[(140.01±16.10)分],兩者比較,t=3.974,P< 0.05。分析原因可能為:當前護理本科生就業率明顯高于普通高校大學本科生,社會對護理人才的需求十分強烈,護理本科生不需為工作過多擔憂,這種社會現象導致了護理本科生在就業方面信心較高。而且護理本科生進入大學后,未來的就業方向很明確,相對于其他就業面較廣的專業來說少了一些迷茫,更容易規劃自己的發展計劃,使自己的能力有針對性地得到鍛煉,有助于自信心提高。其次,護理本科課程的設置也有助于提高護理本科生的自信水平,如護理管理、護理教育、人際溝通等課程,都培養和鍛煉了他們的自信心。個人評價問卷中社會相互作用維度主要包涵個人的社會交往能力,本次調查中,社會相互作用維度得分為(19.73±3.24)分,高于王玲等[4]對醫學專業本科生自信水平研究中社會相互作用得分(18.92±3.32),兩者比較,t=2.43,P<0.05。這主要與專業需求有關,為使臨床工作順利開展,護士作為醫生、患者及其他醫技科室的協調者,需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因此,護理院校在護理本科生教育階段,有針對性地開展人際溝通方面的課程,使得護理本科生在系統學習社交理論的基礎上得到實踐的機會。護理本科生為了在今后的崗位上能夠充分實現自我,也會積極配合職業需求,注重人際溝通能力的鍛煉,從而由內至外加強了自身的社會交往能力。
3.2 影響護理本科生個人評價的因素
3.2.1 戀愛對護理本科生自信的影響 表2顯示,戀愛情況能夠影響護理本科生的自信總分,處于戀愛階段的護理本科生自信總分高于未戀愛者,與其他學者的研究結果相似。何國平等[2]研究指出,戀愛雙方能在心心相印、志同道合的基礎上建立戀愛關系,對雙方的心理和學習也會產生積極的影響,能夠得到異性的肯定,這也是一種正面的激勵。戀愛在大學校園較為普遍,只有建立在正確的愛情觀的基礎上才能夠相互促進。結合本研究得到的結論,學校應該開展相應的課程來積極引導護理本科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將學習和進步放在第一位。
3.2.2 學習成績對護理本科生自信的影響 作為學生,學習是第一要務。學習成績的好壞仍是評價護理本科生的重要指標,成績好的護理本科生往往得到學校、父母等多方面肯定與鼓勵,容易建立自信,自信心強又使得護理本科生能把自己的本領發揮至極,學習成績會越來越好,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而學習相對較差的護理本科生由于學習受挫,得到的表揚、鼓勵較少,受到外界的負面評價較多,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本來能學好的功課也不愿意學,越學不好信心就越不足,導致其自信程度下降。此外,由于護理專業性、技術性較強,目前許多用人單位對應聘的成績十分重視,以學習成績為入選的硬件標準,學習好的護理本科生往往優先錄取,這種職業需求現狀也必然對學習成績較差者的自信心產生負面影響。
3.2.3 是否羞于當眾說話對護理本科生自信的影響 表2顯示,是否羞于當眾說話能夠影響個人評價的總分。當眾說話作為人與人溝通良好的一個必備條件,也是衡量一個人社交能力的重要參數。敢于當眾發表自己的意見,首先是建立在自我肯定的基礎上,其外在表現就是自信。因此,對自己有信心的護理本科生不會羞于說話或交往,而是愿意主動與別人溝通,在得到別人肯定的同時,又能夠增強自己的信心。這為護理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培養護理人才的方向。護理教師應該在護理教育中鼓勵護理本科生在課堂上主動發表自己的意見,多組織活動,給予其在公共場合更多的表現自我的機會。開展以小組為單位的活動,充分調動更大范圍的護理本科生參與進去。同時,多提供一些讓護理本科生展示自我的平臺,如舉辦演講比賽、文藝表演、辯論賽等各種活動,多給予獎勵,得到外界的肯定后,羞于當眾說話的護理本科生會逐漸敢于在公眾面前發表自己的意見,更自如地與別人交流,從而提高護理本科生的自信水平。
3.2.4 擔任班委對護理本科生自信的影響 本次調查發現,擔任班委的護理本科生個人評價總分高于不擔任班委者。目前,班委多由綜合能力較強的護理本科生擔任,成績多較突出,學習愈成功,自我概念愈佳[5-6]。而且其能夠在班委競選中取勝,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有自信去參加競選,對自我的評價較高。大學期間,班委除了學習,大部分課余時間都用于班級工作,與教師溝通的機會較多,在完成工作的同時拓寬了視野,能夠坦然地接受自身的缺點,正視同學對自己的評價,鍛煉了其應對困難的能力。這種多于普通護理本科生的經驗積累,使其更相信自己的能力,從而更加自信。教師的肯定、同學的羨慕與贊賞,又正面加強了他們的自信心。所以,護理本科生在大學中應積極參加班委競選,主動爭取并把握好擔任班委的機會,從多方面鍛煉自己,在做好工作的同時,不斷提高自我認識,以利于培養自信的信念。此外,學校及教師也應制定公平良好的班委選拔制度,為更多的護理本科生創造表現自我的機會,以利于提升其自信水平。
此外,影響個人評價的因素還包括很多,王玲等[4]對醫學生自信狀況的研究結果顯示,身高、體重等遺傳因素也對自信水平產生影響,但在本研究中,并沒有突出體現出來,可能由研究對象選擇范圍小、學校招生標準不同造成。
參考文獻:
[1] 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M].增訂版.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326-328.
[2] 何國平,郭佳.中國醫療體制改革與高等護理教育發展策略的探討[J].中華護理教育,2007,4(2):51-54.
[3] 王春燕.對大學生自信的測查研究[J].美國中華心身醫學雜志,1999,1(4):228-229.
[4] 王玲,葉明志,陶炯,等.心理社會因素對醫學生自信水平的影響[J].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2,11(15):569-570.
關鍵詞:研究生 心理壓力 原因 對策 導師
中圖分類號:G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3)05(b)-0240-02
2012年5月,清華大學一名研究生被診出患有急性精神障礙,就醫時不辭而別。失蹤三日后被發現浮尸河中,警方排除他殺嫌疑,判斷是跳河自殺身亡。家屬稱其精神變化導致輕生的原因“可能是學業壓力大”,同學也證實,時常聽到嚴俊說論文有難度,怕無法順利完成。對于嚴俊的死,家屬分析,可能緣于畢業前產生的一系列壓力。因心理問題導致休學、退學、甚至自殺的事情時有報道。這應該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促使我們關注研究生的心理壓力狀況,探詢其壓力產生的原因,以便尋找解決的對策,避免類似的悲劇再度重演,讓研究生為我們民族的偉大復興和全面建設小康目標作出應有的貢獻。
1 新時期研究生心理健康問題現狀
從總體上來看,大部分研究生的思想和心態是表現為健康向上的。但是,由于研究生正處于學業、求職、戀愛、婚姻等人生的關鍵階段,與本科生相比,不僅要承受來自學術和就業上的壓力,更要承受日益增加的來自經濟和家庭責任的巨大壓力,因此關注研究生心理健康顯得尤為重要。不斷出現的研究生自殺事件表明研究生的心理問題,它直接影響著高校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影響著研究生家庭的健全和社會的穩定,已經成為影響到研究生成長成才的一個重要的因素。
2 研究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
2.1 當前研究生教育中出現的問題是研究生心理問題凸顯的客觀原因
教育規模擴張過快,人才培養質量難以同步提高。自高校大擴招以來,我國高等教育規模先后超過俄羅斯、印度和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實現了高等教育大眾化,用10年時間走過了其他國家30年、50年甚至更長時間的道路。高校招生規模迅速增大,即過快升級可能導致高校教師的質量呈下降態勢,而招生人數增幅過大,可能導致學生的素質下降,師資隊伍建設趕不上大學生的增長,高等教育總體教育教學質量降低。
2.2 來自社會各個方面的壓力是研究生心理問題凸顯的重要原因
2.2.1 經濟壓力
隨著研究生收費制的實施,很多研究生要繳納高昂的學費,而現在很多學校研究生的學費達到了上萬,這對剛畢業的本科生來說是個很大的壓力,而且有些研究生在本科生階段已經辦理了助學貸款,所以在他們讀研期間,背負了巨大的經濟壓力。而雖然高校提供研究生補助,但是這些補助是難以滿足日常生活所需的。部分研究生為了減輕經濟負擔,花了大量的時間去做兼職。
2.2.2 學業壓力
隨著研究生的招生規模不斷擴大,招生學校也加大對研究生培養的管理力度。為此,培養單位在學業和科研方面對研究生畢業提出了更高的限制條件。每個碩士生導師帶的學生數量也在逐漸增加,導師總體能力不足以應對擴招的局面,就出現的放羊的現象,導師沒有時間指導學生,只能依靠師兄帶師弟的模式或者自己去摸索,很多研究生出現了焦慮的心情。
2.2.3 就業壓力
隨著我國高校擴招以來,我國的大學教育已經有精英教育轉為大宗教育。研究生已不再是“黃金女兒不愁嫁”。如今研究生的就業形勢是,找個工作不難,但是找個理想的工作不容易,很多研究生不得不“低就”。研究生讀研、讀博都是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他們讀研的動機都決定了他們對研究生畢業能找到一個好工作報了很大的期望,而現實卻給了他們研究生的心理落差,很多人開始失眠、焦慮。心理問題也隨之產生。
2.2.4 情感壓力
現在的研究生由于學業、科研壓力大,生活圈子較小,而研究生階段都是小班教學,能接觸到的人很有限,特別是女研究生,在網絡上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女??粕切↓埮?,女本科生是黃蓉,女碩士是李莫愁,女博士是滅絕師太”。這些位于社會金字塔結構中的中上層的被人們視為精英群體的女碩士研究生,卻成為了婚戀塔下的困難戶。
2.3 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滯后是研究生心理問題凸顯的次要原因
當前,很多學校并沒有把心理健康納入研究生的培養方案中,而心理健康教育只是針對本科生開設,而負責研究生思想政治的老師缺乏心理專業知識和技能,使得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滯后。
3 研究生心理健康問題對策
3.1 研究生要加強自我認識與自我教育,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一方面研究生在學習和實踐中要不斷加深對自己、對社會的認識,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不斷提升自我調控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另一方面,研究生要加強自我教育,積極學習和掌握心理健康的有關知識,培養自己的辯證思維能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同時研究生也應該努力提高自我心理承受能力,遇到困難時多多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3.2 學校應建立和完善研究生的心理咨詢體系,實現心理健康教育規范化
建立和完善研究生的心理咨詢體系是開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種基本形式。一方面,研究生剛入學時對新生進行心理健康調查并建檔,掌握研究生新生心理健康的基本狀況,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或咨詢或治療的針對性;其二,針對實際情況及時開展經常性的心理咨詢,并特別注意做好新生入學適應和畢業生就業的心理咨詢,有針對性的做好咨詢和指導,避免產生心理障礙。
3.3 充分發揮導師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導師參與是研究生心理教育一個不可或缺的因素。但是,目前導師在研究生心理教育中的作用并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研究生在學期間,遠離父母,聯系緊密、接觸最頻繁的就是他們的導師,導師成了他們最得以親近、依賴和敬仰的人。因而,導師在研究生的成長中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響力。因此,我們要高度重視兼充分發揮導師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通過對導師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培訓,培養導師對研究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增強導師與研究生進行心理溝通的技巧,提高導師對研究生心理問題的敏感性和洞察力,使導師自覺地將對研究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到帶教職責中,拓寬導師對研究生關心、指導的范圍。
參考文獻
[1] 湖北省教育廳思政處,湖北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為了不應逝去的生命—— 湖北省高校大學生自殺情況調研簡要報告[C].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論壇論文選編(二),2008.
關鍵詞: 地方新建本科院?!∏嗄杲處煛I成長
在我國高等教育迅速發展的時期,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高等教育由精英型向大眾化過渡階段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推進高等教育大眾化、多樣化、地方化進程方面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一般由辦學歷史悠久的專科院校升格而成,或者由幾所同層次的??聘呗殞W校合并升格形成,是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時期承擔本科生教育的重要力量。青年教師作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中生力軍,其專業成長關系到高校能否實現培養人才、提升科研水平和服務社會三大功能。
一
所謂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是指青年教師在入職以后,在教育思想、專業知識發展和教育能力方面不斷提升。目前,隨著招生規模的擴大,師資力量日益緊缺,絕大多數新建本科院校費盡心機擴充師資隊伍,以滿足教學需求。許多高校的碩、博士畢業生正是師資來源的一個主要部分,他們為現有的教師隊伍注入了活力,但同時也帶來了專業能力、教學實踐和科學研究方面的問題,解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教師成長問題,已迫在眉睫。
(一)青年教師多來源于全國各大高校的新近碩、博士畢業生,年齡多在35歲以下,所接受的多來自于本學科專業領域的知識教育,而教師是一種專業職業,它具有專業化的一切特征,教師不僅需要掌握本門學科的知識,其職業還要求獲得教育知識(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及提高教育能力。這些在現有的青年教師職業能力中都是極為欠缺的。教師職業的專業性體現在有國家的學歷標準、必備的教育知識和教育能力、職業道德的要求,因此在教學實踐中,常常面臨著因為缺乏授課技巧而不能充分傳授知識,或是和學生在溝通交流方面由于對學生的成長規律、心理因素缺乏了解,導致不能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等問題。
(二)除了青年教師的教育經歷外,來自于現實社會的壓力也致使青年教師思想不容易穩定。從學校步入社會,青年教師往往會面臨來自于生活、工作等各方面的壓力,加之很多高校興建新校區,多分布在偏遠的郊區,教師常?;ㄙM大量時間往返于途中,且青年教師作為教學的中堅力量,教學任務繁重,在一定程度上也消磨了工作的熱情和積極性。
(三)提升青年教師的研究能力,以科研帶動教學是一個普遍規律,通過科研可以推動教學深入,提高教學水平。在現實中,青年教師的科學研究能力的發展狀況不容樂觀。教育主管部門為確保教學質量,對師生比達標提出了要求,規定師生比達到1:14為優秀、1:16為良好、1∶18為合格。在大部分新建本科院校,由于發展基礎弱、經費資源少、招生規模擴張等原因,師生比遠大于這一數字,在某些緊缺學科體現更甚,一些新進的博士往往要承擔三門或三門以上課程,周課時達到12節以上的占大多數,合班上課、上大課的現象比比皆是,導致教師工作量過大。很多學校以科研工作量替代教學工作量,高職稱的教授以項目、論文等抵充教學工作量,導致課無人上,而在學術領域處于弱勢的青年教師,理所當然地承擔起更多的教學任務,在完成教學工作之余,自然難保證有多余時間和精力來進行科學研究。
二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新建本科院校應從入職教育、自身定位、處理教學和科研之間的關系,以及打造學術梯隊等方面為青年教師的需求與發展提供一個寬松的環境,建立良好的制度。
(一)對青年教師進行入職前教育,建立導師制。
大多數青年教師沒有接受系統的、完整的教育學和心理學的課程培訓,僅僅在入職前通過簡單的理論學習、教師資格證考試,取得教師的合法身份。但一個合格的教師還應該具有高尚的師德、豐富的人格魅力、較高的文化素質和精湛的教學藝術,這一切必須通過長期的教學實踐和人生經歷才能歷練形成。因此,學校應在青年教師入職以前,安排豐富的培訓課程,讓青年教師了解學校的辦學理念、學校定位、辦學特色、培養目標、專業建設、課程建設等,形成一股向心力,這有利于調動青年教師投身教育的積極性。此外,導師制不失為讓青年教師順利入職的一種方式,實施青年教師導師制是充分發揮骨干教師、老教師的“傳、幫、帶”作用的有效措施,以導師的言傳身教提高青年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業務能力和教學水平,使青年教師樹立良好的師德風范,愛崗敬業,為人師表,教書育人,逐步形成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扎實的
工作作風,盡快適應教育教學工作,為學校的發展貢獻力量。
(二)合理定位,處理好教學和科研二者之間的關系。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應為地方社會經濟發展服務,應注重應用人才的培養。新建本科院校相對于傳統高校而言,師資隊伍、學術水平等都處于弱勢。很多新建本科院校為了提升辦學層次,都將科學研究水平的提升作為辦學實踐中的主要任務。
從學校發展來看,學校要實現跨越式發展,必須增強吸引力、擴大影響力、提高競爭力,才能縮短與老牌本科學校的差距,但這并不意味著重科研輕教學。在許多新建本科院校中,為了促進教師科研能力的發展,學校出臺了諸多刺激和獎勵措施,使得許多高職稱、有較高科研水平的教師專注于、申報項目。在允許以科研工作量抵消教學工作量的情況下,這部分教師無暇兼顧上課,將科學研究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這樣青年教師被迫承擔大量的教學任務。此外,為了完成科研任務,很多教師不得不為了寫論文而論文,對其專業知識的深化學習沒有任何實際的作用。在繁重的教學任務之下,也沒有業余時間去鉆研教學技巧、提高教學水平,因此,新建本科院校應合理進行定位,認識到為地方經濟發展培養需要的、合格的人才才是首要任務,才是地方院校的立足之本,為青年教師創造一個寬松、良好的環境和合理有效的激勵機制,將提高教學水平、提升教學質量作為教師專業成長中最重要的部分。只有建立一支高質量的青年教師隊伍,才能保證學生獲取扎實的理論和實踐專業知識,實現新建本科院校的可持續發展。
(三)以學科建設為抓手,帶動青年教師科研能力的發展。
青年教師是高校教學科研隊伍的生力軍,通過科研實踐,青年教師的專業知識將獲得提高。由于教學和科研互相依存、互相促進,通過對專業領域前沿知識的研究,教師可以保證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前瞻性和實際性。部分教師對專業知識缺乏探索精神,知識面不夠寬泛,科學研究缺乏獨創性,可以通過打造學術團隊豐富學科建設的形式,以高職稱、科研能力強的中老年教師為學科帶頭人,合作互助。一方面,有利于培養青年教師的歸屬感,在一個良好的團隊里,教師之間可以實現充分的溝通、交流,學科帶頭人應切實關心青年教師的成長問題,通過支持和關心青年教師的生活、工作和學習,做到“感情留人”。另一方面,通過參與到學科建設團隊中去,可以形成一支“老中青”階梯式的合理的學科梯隊,有利于科學研究隊伍后備力量的培養,更有利于學科發展。青年教師也因此獲得更多的科學研究資源,擁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將個人的專業發展和學科發展緊密結合起來。
總之,在新建本科院校中,高學歷、高水平的青年教師是教學、科研的主體,是推動新建本科院校前進發展的主要力量,也是新建本科院校能否可持續發展的決定因素。高校必須關注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為其提供良好的制度環境和實踐指導,從思想上、教學上、科學研究等各方面為青年教師提供有利條件和有力保障,促進青年教師健康成長和高校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盧真金.試論青年教師的發展模型及策略[j].課程.教材.教法,2000,(11).
1我國護理學學位授予情況
1.1我國的學位制度我同學位制度是在1980年建立的學位分學上、碩上、博士_一級。圍家教育部1997年頒布的“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目錄”中規定,授丁學位的學科門類為12類,醫學為其中之一。醫學門類一級學科有8個,即: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中西醫結合、藥學、巾醫學、中藥學。護理學同內、外、婦JL等臨床學科一樣,屬于臨床醫學的二級學科。
1.2學研究生培養類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1998年下達“關于調整醫學學位類型和設囂醫學專業學位的幾點意見”,規定學研究生培養類型分為“醫學科學學位”(科研型)和“醫學專業學位”(臨床)兩種。醫學科學學位主要側重學術理論水平和實驗研究能力,目標是培養從事基礎理淪和應用基礎理論的人員;而學專業學位主要側重從事某一特定職業的實際丁作能力,目標是培養高級臨床醫師、口腔醫師、牛防疫和新藥研制與開發的應人才。
2護理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及方法
2.1培養目標護理學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目標為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具有護理教育、科研和臨床能力,在護理專業領域學有專長的高級專業人才。該目標與護理本科生、博士牛的培養目標既有聯系又有別。相對言,本科牛畢業后是面向大臨床的專業人才,而碩士生更強調專業特長,博1:生更側暈獨立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
2.2招生學制脫產學習和在職學研究生學制有所不同。前者為3~4年,研究生入學需參加全國研究生統一考試,考試科目為英語、政治、基礎課(內外科護理學、病理生理學)和專業基礎課(基礎護理學)。在職學者入學考試科目為英語、護理綜合(內外科護理學、基礎護理學、護理心理學),成績合格者6年內可申請在職碩士學位。
2,3培養流程脫產學習的研究生在3年的培養時間內,須按期完成下列任務:第一、二學期制定培養計劃,參加學位課程學習;第三學期參加教學(臨床)實踐,繼續專業課學,完成預實驗和開題;第四學期參加教學(臨床)實踐,開始課題研究,發表文章,進行中期考核,符合條件者可申請提前攻博;第五學期繼續課題研究;第六學期撰寫論文,完成畢業答辯。
2.4獲得學位條件護理學碩士研究生授予醫學碩士學位,獲得學位的條件包括:(1)學分積滿:科研型學位、專業型學位的學分均不得低于34分,且各類課程學分均不能低于規定標準;(2)答辯合格;(3)通過國家大學生英語6級考試;(4)。
3提高培養質量的主要環節
3.1建立專業課程體系課程設置是整個專業教學汁劃的核心,因而構建科學的、富有護理特色的研究生課程體系是提高護理學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要環節。2004年,我們調整課程設置,力爭逐步建沒和形成體現護理發展主流、符合高層次護理人才知識結構要求的課程體系,開設公共必修課4門、專業必修課、專業課、選修課9門。鑒于部分專業必修課教材存在知識老化、內容簡單、不符合研究生需要等問題,我們編寫專業教材3本,其中《危重癥護理學》獲2004年國家教育部推薦研究生教學用書3.2加強導師隊伍建設要培養出高層次的跨世紀護理人才,就必須有高水平的導師隊伍。選好導師,發揮導師教書育人的作用是保證研究生質量的關鍵。
3.2.1嚴格導師遴選和資格審杏,確保導師質量要建設一支高水平的導師隊伍,必須嚴格研究生導師的遴選和資格審查。首先,導師必須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有獻身護理事業的高尚情操和優良品德,有嚴謹求實、勇于創新的科學態度;其次,導師要求有副教授以上專業技術職務,有明確的研究方向和較強的科研能力,并有在研科研項目和研究經費;最后,實行導師資格的滾動管理,改革導師終身制,以保持導師隊伍的高水平,確保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3.2.2加強導師培養,提高導師質量教育乃終身之事,并}一勞永逸。導師也要不斷接受教育才能適應指導研究生的需要。因此,我們有計劃地組織導師糾高水平的醫學院校和科研機構交流和學習,以加強其業務能力和學術水平,提高其綜合素質。我們提供的培訓途徑包括:(1)面上培訓:1—2次/年;(2)學歷教育;(3)出國進修:3—5人次/年,時間3個月至兩年。這些培訓在一定程度上開闊了導師的視野,豐富完善了導師的知識結構,提高r導師指導研究生的能力。
3.3規范課程學存研究生課程學習當中,選課是關鍵,突出一個“用”字;學習是重點,突出一個“思”字;教學是保障,突出一個“精”字;考試是檢驗,突出一個“活”字。
3.3.1選課開學一周內,導師根據研究生所學具體專業要求,以加深基礎、拓寬知識面、構建研究生最佳知識結構為準則指導研究生選課。選課在網上進行,不得隨意變更。由于特殊原因必須變動已選課程,研究生需在開學1個月內提出書面申請,經導師同意。部(院、系)批準后方可到研究生院辦理。
3.3.2教與學提倡研究型學習,鼓勵學員多參與社會實踐和調查研究以提高學員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主張開放性教學,實行教授負責制,授課形式多采用小班課、方法多采用PBL、角色扮演、小組討論等。
3.3.3考試考試實行教考分離,形式靈活多樣,一門課程綜合運用幾種考試方式。常用的考試方式有:(開)卷、撰寫論文、口頭答辯、小組競賽等。學員即使免修某些課程但仍須參加該門考試;無故缺課時間超過規定學時三分之一或研究生院抽查點名2次不到者取消其考試資格。
3.4嚴格培養流程管理研究生教育管理是全程管理,也是有重點的管理。從第二學年開始,管理主抓3個環節:開題、中期考核、答辯。
3.4.1注鶯選題,使研究生邁好科研第一步研究生在廣泛閱讀文獻,把握本研究領域內國內外現狀及發展動態的基礎上和導師商定具體研究課題。開題在護理學科內集中組織,在第二學年第一學期結束前完成。開題委員會成員至少5名,而且其中至少1名為外校專家。委員會成員根據開題報告表和研究生本人的報告從課題的科學性、先進性、應用性、可行性4個方面對課題進行評價,判斷研究生是否能夠研究該課題。
3.4.2按期進行中期考核,提高研究生科研過程質量考核的內容主要為政治思想品德、理論知識水平、科學研究工作情況??己说姆椒ㄊ怯勺o理學科成立中期考評組,然后集中進行考核??己顺绦驗?首先導師介紹研究生簡歷、培養情況,并對研究生進行評價;其次研究生匯報個人的學習、工作和科研情況;冉次考評組在廣泛聽取意見和查看資料的基礎上對研究生進行評議。綜合評定等級分為優秀、合格和不合格。不合格者按照考評小組的意見進行整改。半年后再次考評,若仍不合格,則終止培養或延期畢業。
3.4.3認真把好答辯關,保證研究生終末質量學位論文答辯是研究生培養全過程中最后和最鶯要的一個環節,把好答辯關對保證研究生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在把答辯關時我們主要守住兩個關口:申請答辯條件審查和答辯。
3.4.3.1研究生申請論文答辯條件(1)修滿規定學分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2)開題通過,資料齊全;(3)中期考核合格;(4)專業課考試7O分以上;(5)完成研究論文;(6)論文盲審通過。論文評閱對論文答辯能否通過起重要的作用。為了客觀、公正地評價論義,保證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審核質量,我們聘請校內外在護理學上有較高造詣的專家評閱學位論文,并實行匿名評審機制,由研究生院在申請答辯的論文中隨機抽取并送外單位匿名評審。經評閱專家認真評閱審核后,未達到答辯基本要求的論文,要認真修改,經修改仍達不到要求則不予答辯。
3.4.3.2答辯的組織形式在科室或教研室安排預答辯的基礎上,護理學科集中組織研究生學位論文答辯。答辯委員會由5—7名成員組成,其中校外專家不少于2名。研究生導師在答辯委員會成員中指定2名書面評審員,以進一步詳細審閱論文。答辯時采取導師回避制度。委員會成員提出各種問題必須由研究生回答,以考核研究生基礎理論知識和科研能力等。答辯結束后,通過無記名投票的方式進行表決,獲半數以上通過時,才能通過答辯。
鑒于以上情況,我們于2010年開始探索、2011年正式提出了“EKA-TCPP應用型物理教育人才培養模式”。該模式就是“以理論教學為基礎,實踐教學系列化,能力培養是核心”。理論教學使學生掌握必要的物理理論和教育理論知識,了解教育法律法規及教師職業道德規范,體現人才培養的學術性與專業性,是實踐教學的前提和基礎。實踐教學是學生專業技能和職業技能培養的重要過程,是理論教學的反思與延伸,也是師范生職業能力形成的關鍵環節。該模式突破了傳統的師范生培養中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相互獨立、互不關聯的格局,變“知識傳授”型為“能力培養”型,使師范生的知識與能力同步增長、提早進入職業角色、體驗職業生涯、建立職業經驗,培養職業能力。該培養模式是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對傳統高等師范教育教學模式的一個改造,是應用型師范人才培養的客觀要求。
二、“EKA-TCPP應用型物理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探索
我們主要在實踐條件的改善、課程體系及人才方案的確定、課程內容的調整、課外活動的開展等幾方面做了探索。
1實習基地建設我校與學校所在地———茂名市教育局聯合共建省級教師教育校外實踐基地。該基地承擔我校師范生的校外實踐教育教學及茂名市中學教師繼續教育的雙重任務,是一個校局協同育人平臺。基地的建立推動了我校師范專業轉變教育思想觀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并且提升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就業能力。除利用學校公共平臺外,本專業還根據需要與茂名市第十中學建立了校外實踐基地。
2改善實驗、實訓條件學校先后投資376萬元購置儀器設備,建立了語言實驗室、微格教學實驗室、教育技術實驗室、信息技術實驗室、三筆字實訓室、學科教學論實訓室以及心理測試實驗室等7個公共的師范技能實驗、實訓室。除以上公共資源外,本專業還擁有專業實驗室,專業實驗室總建筑面積約2300多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430余萬,主要承擔《普通物理實驗》、《近代物理實驗》、《光電子技術實驗》、《光伏技術實驗》、《中學物理教學教法實驗》等專業實驗課。
3課程體系改革與人才方案的制定根據教育部頒布的本科專業目錄要求以及專業特色和畢業生擇業的需要,物理學(師范)專業的課程架構主要包括如下五大模塊:通識模塊(必修與選修,約占總學分的35%,其中實驗約5%);學科基礎模塊(必修,約占總學分的20%,其中實驗約8%);專業領域模塊(必修與選修,約占總學分的20%,其中實驗約3%);教師教育模塊(必修與選修,約占總學分的8%,其中實驗約1%);實踐環節(必修、選修,約占總學分的20%,其中選修約2%)。實踐環節教學是鞏固所學的理論知識,培養專業技能和職業技能,提高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主要途徑,也是我們重點改革的部分。具體項目設置有十多項、40多個學分,包括軍事訓練、社會實踐、教育見習、教育實習、畢業論文、學年論文、公益勞動、三筆字實訓、普通話實訓、班主任工作實訓、課堂教學綜合技能實訓、課件制作實訓、中學物理實驗綜合實訓、(課外)素質拓展活動等。
4第二課堂活動的開展第二課堂活動方面,注重引導物理師范生參加普通話大賽、課件制作大賽、模擬課堂大賽、演講比賽、辯論賽、數學建模競賽、“挑戰杯”競賽、物理實驗竟賽及支教活動等與專業技能關系密切的活動。在訓練過程中,聘請中學骨干教師參與指導,以三級物理師范技能競賽(院級、省級、國家級)為抓手,充分利用各方資源,調動學生利用業余時間參與訓練,以第一課堂教學引導學生第二課堂活動、以學生第二課堂活動成效檢驗第一課堂教學效果,最終實現師范生就業核心競爭力的全面提高。該做法已對我校其它師范專業產生了示范性的影響。
5課程內容的整合與調整
1)將教育部頒發的教師資格考試大綱涉及內容納入到課程方案中。新開設“教育法規與教師職業道德行為規范解讀”課程,增設“師范生職業認知教育”課程,如“心理學”、“教育學”、“學科教學論”、“現代教育技術與實驗”等課程,在內容上涵蓋教師資格證書考試大綱的相應內容。
2)從實效性角度對部分課程及實訓內容及開課單位做了調整。依托我校新完成改造升級的教師教育實訓中心的實驗、實訓條件,將“現代教育技術”課程改為“現代教育技術與實驗”課程,加強課程實驗分量,增加電子白板等“現代化教學設備的使用”內容,強化“多媒體課件制作實訓”效果;對“三筆字”課程中的“粉筆字”部分,給予特別的重視,并適當補充“板書板畫”和“板書設計”兩部分內容。
3)根據本專業現有師資設備及本省對畢業生需求情況分析,增加“光伏”方向的系列專業選修課程,為不做教師的師范生提供了一個就業支撐。
4)專業實踐、實驗課程涉及物理實驗、教法實驗、師范技能訓練、科研訓練以及社會實踐等,貫穿師范教育的全程。在普通物理實驗課程開設中,我們改變傳統做法,打破了力、熱、電、光各門課程的實驗界限,按驗證性、設計性、綜合性三個層次進行了整合,按照難度從低到高依次開設;在實訓模塊增加了“中學物理實驗綜合實訓周”,使學生熟悉中學物理實驗,并能親手制作一些常見的、簡單的演示實驗裝置;為增加實習生上課機會,我們對實習時間進行了調整,并將實習時間延長到10周;為保證師范生的培養與中學實際相吻合,我們聘請了三名中學骨干教師參與指導師范生的實習、實踐及畢業論文工作。
三、“EKA—TCPP應用型物理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成效、意義與問題
1改革的成效通過項目的開展,我們取得了一些成績:教學團隊先后獲得10余項教改立項,2項校級教學成果獎,發表教改論文20余篇,出版教材1部;首屆31名本科生于2012年順利畢業并獲學位,其中有17人次獲省級以上師范技能競賽20項獎勵,包括全國特等獎1項、一等獎3項;一個團隊獲廣東省大學生物理實驗設計大賽三等獎。三屆師范生均參加過廣東省師范技能大賽且屆屆都能取得一等獎的好成績,如2014年我校物理10-1班的何輝強同學獲得了全省總分第1名的好成績。在全國大學生與研究生物理師范技能競賽中,三屆比賽成績一直穩居全國各高校前列,我校學生連續幾年都被大賽組委會指定為示范展示選手,在近幾年各地公辦中學招考中屢傳佳音,特別在電白縣招考中,我校物理師范生已成品牌,繼2012年首屆畢業生7人參加考試,7人包攬物理學科前7名之后,2013年第二批物理師范生又有6名被電白縣公辦學校招考錄用,其中物理09-1班的賴梅同學綜合成績列所有學科數百考生的第1名,直接被茂名市第一中學錄取,物理09-1班駱永寬同學在校期間在《中學物理》雜志發表了“關于中學物理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論文,畢業后被廣州大學錄取為碩士研究生;三屆畢業生升研率持續提升,2012年升研率為13%,2013年上升至17%,到2014年已高達26.3%。
2改革的意義通過幾年的探索,我們建立了一個結構合理、強化實踐、選修靈活有度、培養目標明確的課程體系;組建了一個結構合理、積極進取、勇于實踐、團結協作的教學團隊;改善了辦學條件,提升了辦學水平,贏得了社會聲譽。通過項目的開展,在實訓環節上有了一定的創新:聘請中學骨干教師參與師范生的培養,是“協同創新”的有益嘗試;“三級師范生師范技能競賽”的引入,是對我校技能實訓工作成效評價的重要貢獻;它實現了教師“課堂教學”工作與學生“課外素質拓展”工作的有機結合,充分利用我校教務處、學生處、團委等各方資源形成合力;它達到了“以賽促練”的目的,實現了學生由被動學習向主動訓練的轉變,形成了學生間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風氣,從而最大程度提高了實訓效果;它是“品牌學生”的培養與“全體學生”素質提高的有機統一,最終實現了學校、教師、學生、社會多方受益;從競賽活動中獲得新信息、新經驗指導、改進我們新一輪課程實訓工作,從而建立了良性循環。“以賽促訓”的做法已在我校理學院得到推廣,效果顯著。在全省師范生就業情況不理想的大背景下,理學院所屬物理、數學、地理三個專業的就業率均超過90%;2012年全校16個單位的大學生素質拓展工作指導教師工作量匯總有四分之一來自理學院;在近三年里,理學院獲省級、國家級學科競賽獎超過100項,競賽成績非常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