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體音美教研組工作計劃
時間:2022-01-29 14:07:4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體音美教研組工作計劃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年級組的誕生:行政強化對專業弱化的沖擊
從管理學的角度來說,一個管理人員能夠直接指揮的人員是一定量的,最高領導者所管理的下級人員為3~6人,班組所管理的下級人員以10~15人較為適宜。如果管理幅度過大,無法實行有效的管理。在這種情況下年級組應運而生。并逐漸取代了學科教研組的地位。然而年級組承載的更多是行政職能,而教研組承載的更多是專業的職能。一些學校的教研組就因此成為了學校的擺設,年級組與教研組的運作產生很大的沖突與矛盾。因為在這樣的組織體制中,學校是一個純粹的行政管理組織,更多呈現的是作為一般行政組織的性質,其作為專業組織的特征并不明顯。而校長抱怨教研組組長的不負責任與教研組建設弱化的過程中卻沒有意識到年級組行政強化對教研組專業弱化的沖擊。
2.金字塔的管理:程序管理對自主意識的挑戰
在教研組組織機構的管理中,基本上是形如一個金字塔,處于最頂端的是學校負責人,他將自己的教學研究與管理任務分派給教導處,教導處又將每一學科的任務指派給學科教研組,教研組又進一步細化為備課組,這樣沿著一根不間斷的鏈條一直延伸至每一個教師。而各個教研組采用的基本上是標準化程序。一般按備課、上課、作業、個別輔導以及考試等基本環節展開,每個環節都有明確統一的要求,學科教研組活動的主要內容之一便是學內容、學進度、統一練習與測試等。
上述直線體制下的統一運作主要依靠業務過硬的學科帶頭人或“首席教師”。學校中一部分教師帶領另一部分教師共同前行,彼此之間形成一種引領與被引領關系。一旦帶頭人不過硬,或者調離,整個教研組就有可能處于癱瘓狀態。在帶頭人的包辦代替或操縱下,一般教師成了教研組活動中的“看客”,一旦失去了“靠山”就會感到無所適從。統一運作,克服單干,對于完成以傳承知識技能為主的傳統教學,對于重復性勞動來講通常是有效的,但對于強調動態生成的現代教學來講,就會暴露出明顯的不足。
追尋:學校教研組的本真意義
1.教師專業發展的價值取向
建立以校為本的教研制度,是新課程改革下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必然要求。傳統的教研方式未能成為群眾性的合作研究的實踐共同體,大都游離于教師主體之外,成為與教師教學、生活脫節的外在衍生物。如何消除教師職業倦怠與教育生命衰微是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基于這種現實,我們必須重建教師之間互相關心、互相幫助、互相交流的校本教研文化。
教學研究首先應該關注的是教師的課堂行為,關注教師在課堂中生成的問題、真實情境中的問題。教學研究的目的不在于驗證某個教學理論,而是通過解決實際教學問題,擺脫低效教學、無效教學、負效教學,形成自我個性的教學藝術特色。這種目標的實現是以教師對教學理論的變化理解程度為前提的。因此,搭建教師研究的平臺,創新校本教研的形式,使它能直接服務于教師的教學實踐,讓教師站在一定的高度提煉自己的教學得失,形成指導性的教學策略與理論,顯得非常迫切。
2.學校管理機制的重塑完善
面對校本教研制度的建設,我們認為在學校的管理層面上應有民主、尊重的對話模式形成。學校管理要深刻認識到一名教師只有經常地進行科學研究,才可以從平凡的、司空見慣的事物中看出新的方向、新的特征、新的細節。這既是教師形成創造性勞動態度的重要條件,也是教師工作興趣、靈感的源泉。所以,在管理文化上要形成新的情景,讓教師自己發覺提升專業水準的緊迫感,提升自身專業成長的必要性,從而積極、自覺地改變自己的觀念和行為。
3.研究共同體的組織追求
教研組必須是一個共同體。在這個“家”中,大家彼此信任,相互依賴。不過在這里,我們更為關注的是共同體中的差異。
教師研修離不開具體現實的專業場景。教師實踐知識的積累,教學智慧的增長,并不是在孤立狀態下,總是在與他人的互動中實現的。現實的專業場景是個體主動感知建構出來的;同時它又反作用于個人,制約著個體的成長。這是一種雙向互動關系。教研組應當成為教師最基本的、現實的、主要的學習型組織。每個教師圍繞共同的目標打造和諧教研組;同時又不斷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感受相互支持、相互激勵的氛圍。考慮學校教研組的建立問題,而不是將其定位在處于最底層一級的教學管理組織,被動接受上級的指令與督查。教研組沒有學校行政的支持是不行的,但完成按照行政管理的方式自上而下地運作也不行。
構建:學校教研組的價值實現
1.柔性化組織的構建
柔性組織,有必要的角色分工、職能定位,否則會形同虛設,一盤散沙;同時它又靈活而富有彈性,提供必要的自主選擇空間,而非將教師機械地安排在固定的等級位置上。它有一定的集權,尤其在執行課程計劃,制訂教學研究的方向、重點,進行績效考核等方面,組長有一定的決策權;同時又是分權的,一線教師可以根據教情、學情靈活決定教學策略,應對各種問題情境,形成多樣的個性風格。它又是正式的,借助“磨課”、研討、問題會診、專題論壇等,進行正式的接觸與交流;同時又借助辦公室、走廊內非正式的交談以及電子郵件、網絡數據庫,保持隨機的、自由自在的聯系和接觸,特別是在非正規的網絡關系中形成蒙太奇式的組合,而并非局限于事先安排的正式交流場合。柔性組織減少了中間層次,學校負責人、校外專職教研人員可以直接深入至各教研組,參與研討活動。減少決策與行動之間的時間延遲,提高對教學改革與教學現實問題的快速應變能力。
2.有效化模式的追尋
(1)轉變角色,激情參與
教師參加教研活動由聽眾、觀眾變為教研的主角,產生“我想做,我愿做,我能做”的動機。人人做教研活動的參與者、行動者、支持者、評價者、反思者。每次教研活動,每個教師主動帶問題而來,為問題而來,帶任務而來,帶經驗而來,帶好的心情而來。樹立“團隊成功我光榮,我為團隊增光彩”的信念,反對個人英雄主義,解除了教師間的個人封鎖,增強了協作精神。對于有才干的教師量才錄用,任人唯賢,讓教師體會到努力就會進步,進步就會被認可。
(2)現場培訓,共謀計劃
每學期開學由課程中心學科負責人,分學科組織教師研討培訓。先由學校拋出學期教研規劃:就教研的基本理念、具體工作目標、工作重點、活動方式達成共識。再分學科組討論各年級團隊教研具體執行計劃,落實每周教研具體主題、方式、分工、任務。然后每組由組長作三分鐘年級教研計劃,特色活動介紹。突出的特色思路有:小課題研究、小型敘事對話、課后隨筆展示、“周教學回顧+互動與對策+下周課堂研究”、課間碰頭聊、現場分析、整合教材串串課等。在分享學習后,修改本組計劃,形成團隊教研指南,這樣改變了以往個人訂計劃、被動執行到現在的人人參與,事事明白,既有宏觀導向又有微觀行動指南,為校本教研實施開了好頭。
(3)課堂實踐,探究創新
我們重視在真實的狀態下、在隨堂的狀態下進行實實在在的研究。我們在實踐中,通過相互聽課、自我評課、聽點名課、看觀摩課,提供行動研究的真實場景,直面問題、解決問題,從無數鮮活的細節中去發現、提升、頓悟,總結一個個案例,在與孩子共同關愛生命中,注釋精彩人生。做好三課:常規課――倡導教師個人的隨堂課反思,以及學科組內自發的同伴交流的小型研究課;研討課――圍繞研究主題和教學問題展開,由各學科組組織申報,開展現場教學教研活動;競賽課――開展永新杯課堂教學效益月競賽。
(4)探索途徑,創建特色
我們以“1+1+1”行動研究為載體,三條途徑整合推進,形成團隊教研特色。如,課程:規劃+實施+評價;教研:項目+團隊+個體;行動:問題+實踐+反思;方式:個人獨創+團隊合作(專家引領)+集體反思;管理:現場+研討+跟進;方法:以“調查+尋根”“行動+案例”“文件+日記”“資料+整理”進行合作與探究等進行合作研究。
3.有序化制度的建立
我校將管理重心下移,搭建扁平式團隊管理平臺,以年級組為學校管理的基本單位,各年級均由各學科教師組成30多人的綜合性團隊,實行團隊組長負責制;語文、數學、綜合學科三個學科組長分別負責團隊教研,群團會組長負責協調工作;學校設課程中心,重點負責校本教研的整體規劃,質量監控,指導評價,加強對團隊教研的實踐指導和學術支持。這樣的管理模式,思路清晰,責任明確,既便于年級團隊開展專題性、及時性、針對性的小型研討活動,發揮年級團隊主體教研之作用,又適合于學科縱向的集中研討,發揮學校對教研的共性引領。
建立規范的校本教研管理制度是實施有效的校本教研的保證。學校制定出了切實可行的校本教研管理制度,以規范教研活動。(1)課程部主任,項目負責人:開學前有教研工作規劃制度、組織培訓制度;期中、期末的總結反思制度。(2)年級團隊、學科組長組織本年級學科教師討論制定本團隊教學、教研工作計劃,期末總結反思的制度。(3)每周年級團隊有半天教研活動,每周五全校大會,五分鐘由課程部做教研活動反饋制度。(4)每周五學校領導與課程部主任,進課堂現場集體調研制度。(5)每周校園網展示各學科教研排行榜,由年級組申報校內專題研討課制度。(6)每月項目負責人,年級團隊做總結反思,提交教育教學常規檢查表的制度。(7)每學期末,團隊教研總結,表彰大會制度。
實施教研活動組長負責制、學校領導聯系制。一是各教研組的活動由組長負責,學校領導各聯系一個教研組,指導并參與各個組的教研活動。二是學科指導組成員要深入課堂、研究教學,全面負責各學科的教學指導工作。
制度上保證。學校規定每周一為學科教研日。教研活動中要求做到“三個有”,即有主題、有中心發言、有活動記錄。學校要制定各項教學常規制度(候課制)、聽課評課制度、師徒結對制、青年教師星級評定制、教師外出學習匯報制等,從制度上保證并激勵了教師參加校本教研活動,提高活動質量。
組織上到位。教研組是開展校本教研的中間力量與基本組織。通過主題教研活動進行校本教研,促進教師執教能力的發展。我們提出了“為學生學習服務”的課堂教學目標,把教師教學中產生的問題作為我們教研的主題,通過開展“五課”活動(備課、做課、聽課、說課、評課)積極引導教師開展課堂教學的研究。同時在教研組層面開展“四加一”的組級教研活動(每學期教研組組織四次主題教研活動和一次主題科研活動),形成教研氛圍,保障教師開展課堂教學研究工作。
學校的主題研討會制度為學校校本教研的成果提供一個展示和交流的機會。已經形成制度的主題研討會有:每年一次的畢業班教育教學工作研討會、每年一次的教育教學年會、每年一次的教研組或備課組工作研討會等。
4.系列化活動的形成
(1)建主題研討系列,讓理論與實踐有機對接
我們根據學校的實際,選擇以下三個層面展開教研組的主題教研活動。一是以教師個體為主體的“自主研究”。這一層面主要強調教師圍繞主題個人的學習、反思,要求老師們通過對理論的學習與實踐構想并做出初步的思考。二是以備課組為單位進行“課例研究”,強調合作互動。這一層面主要是要求備課組老師針對教師自我研究中發現的問題,對某一課例共同進行研究,并合作完成教學設計,授課結束后,再進行集體反思,交流得失。三是以教研組為單位進行主題教研活動,著眼共同進步。這一層面主要是教研組針對備課組“課例研究”中的共性問題,開展主題教研活動。
(2)零距離接觸,讓教師與專家視界融合
我們認為,僅僅有專家的講座和報告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讓老師們和專家零距離接觸,面對面請教,我們學校的每一個教研組都有自己的引領專家。我們與華東師大的專家建立了長期的指導關系,請他們走進我們的課堂,研究老師們在新課程實踐中存在的問題,與老師們商討實施新課程的具體策略,從而使老師們的觀念得以更新,視野得以開拓,認識得以統一。因為只有這樣的直接對話,才能讓教師真正感受專家的魅力,也才能使專家真正了解教師的需求。
校本教研的實施,需要學校廣辟渠道,引入學術思維方式,營造學習氛圍。能有專家、優秀教師和自己合作備課、聽課、評課,研究改進;或聽優秀教師的課,并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參與討論、研究,這樣有行為跟進的全過程反思的做法才是教師們所需要的。
5.抓交流合作,促教學與科研結伴同行
從教研性質上分為注重操作的參與式研討、同課異構的比較式研討(師徒上對比課)、自我申報的沙龍式研討、提高層次的課題式研討、諸多學科的交叉式研討(音美合科教學研討)、多渠道多反饋的交流式研討等。具體組織形式有課堂觀摩、說課評課(實話實說)、主題沙龍、課題研究、觀點展示(頭腦風暴)、熱點評說、讀書交流等。
另外,我校組織“休閑式教研”。主題教學論壇、師徒結對研討、教學開放周活動、骨干教師教學示范、網絡教研等活動的開展,讓更多的教師參與教學研究過程,使教師的工作、學習與生活相融合,拓寬了校本教研的途徑。
通過音樂作品中所表現的對祖國山河、人民、歷史文化和社會發展的贊美和歌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寬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下面由小編來給大家分享優秀音樂教師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歡迎大家參閱。
優秀音樂教師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1一、學段目標
1、激發和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2、應充分注意這一學段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好奇、好動、模仿力強的身心特點,善于利用兒童自然的嗓音和靈巧的形體,采用歌、舞、圖片、游戲相結合的綜合手段,進行直觀教學。
聆聽音樂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鮮明。
3、開發音樂的感知力,體驗音樂的美感。
4、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樂于參與其他音樂表現和即興創造活動。
5、培養樂觀的態度和友愛精神。
二、 具體目標
1、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
通過音樂學習,使學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對親人、對他人、對人類、對一切美好事物的摯愛之情,進而養成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與追求。
2、培養音樂興趣,樹立終身學習的愿望。
通過各種有效的途徑和方式引導學生走進音樂,在親自參與音樂活動的過程中喜愛音樂,掌握音樂基礎知識和初步技能,逐步養成鑒賞音樂的良好習慣,為終身愛好音樂奠定基礎。
3、提高音樂審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通過對音樂作品情緒、格調、思想傾向、人文內涵的感受和理解,培養學生鑒賞和評價的能力,養成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使學生在真善美的音樂藝術世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4、培養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通過音樂作品中所表現的對祖國山河、人民、歷史文化和社會發展的贊美和歌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在音樂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寬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
5、尊重藝術、理解多元文化。
尊重藝術家的創造勞動、尊重藝術作品,養成良好的欣賞藝術的習慣,通過學習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時代的作品,感知音樂中的民族風格和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樂傳統,熱愛中化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樂。
三、教學重點、難點、思路分析
教學重點:
以審美體驗為核心,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發展創造思維。
教學難點:
審美情操的培養,實踐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合作精神的能力。
教學思路:
1、能夠用自然的聲音,按節奏和曲調有表情獨唱或參與齊唱,每學年能背唱4~6首。
2、能感受樂器的聲音,聽辨打擊樂器的音樂,能聽辨童聲女聲和男生,用自己的聲音或打擊樂器進行模仿。
3、體驗不同情緒的音樂,能夠自然流露出相應表情或做出體態反應。
4、聆聽兒歌、童謠、進行曲和舞曲,能夠通過模唱、打擊樂對所聽音樂做出反應,隨著進行曲、舞曲音樂、走步,跳舞。
5、能夠用打擊樂器或自尋音源探索聲音的強弱、音色長短和高低。
6、能夠運用線條、色塊、圖形記錄聲音或音樂。
四、主要教學措施
1、面向團體,因材施教;
2、以審美為核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3、師生互動,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
4、、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
通過對音樂進行表演,使學生得到合作的體驗。
5、音樂教學領域之間的有機聯系;
通過游戲活動來感知、體驗、創造音樂,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
6、改革評價機制。
7、完成教材任務的同時,為培養學生的興趣提高活動能力,且配合學校的中心工作,豐富校園生活。
五、提優補差的途徑:
(1)、通過學期教學。
(2)、通過藝術節活動。
方法:示范:教師示范、學生模仿。
鼓勵、表揚法:通過鼓勵表揚大體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因材施教法:針對不同學生采取不同的方法,揚長避短,使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長。
優秀音樂教師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2一、指導思想:
根據學校的工作計劃,結合本學期的工作時間,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貫徹落實新課標新課改精神,培養學生一定的音樂技能,尤其注重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認譜、識譜的能力。切實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努力完成好本學期的工作任務。
二、工作任務:
1、初一音樂教材學期教學,每周一節。
2、學校有關音樂方面的文娛工作。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內容有:
歌曲六課,每課還包括“聆聽”、“演唱”、“活動”等內容,這些內容均有機的聯系在一起。音樂教育是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對于陶冶情操,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文化素養與審美能力,增進身心健康,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由于底子薄、基礎差,對音樂又缺乏興趣,所以情況不是很好。其中還有一部分學生唱歌音準不佳,連音樂知識、音樂技能、視譜都不會。這些學生對音樂課雖感興趣,但總是不遵守紀律,所以不僅自己學不好,而且影響大家的學習。教師應該根據具體情況因材施教,充分激發這些學生學習音樂,愛好音樂的興趣,對他們要多鼓勵多表現,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培養他們的感情。
1、學生正處于變聲期,唱歌較困難。
2、學生膽子小,缺乏表演自我的能力。
3、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觀念不正確。
五、教材重點難點:
重點:
1、讓學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滲透德育。
2、培養學生聽音樂的能力。
難點:
1、根據音樂的情緒為樂曲分段。
2、為音樂情景劇設計圖畫、節奏、伴奏
六、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幾種民族和西洋樂器,全音、半音,以及中國民歌、外國民歌的相關知識
2、能力目標:學生通過學習歌曲,會用正確的口形,呼吸及連音、斷音的演唱方法演唱,會二部合唱,做到聲部間的和諧,均衡,看得懂簡單的指揮手勢。
通過欣賞,了解多種常見的演奏形式,培養學生對音樂的速度,力度,節奏、節拍、音色、音區的感知能力,培養他們的音樂想象力和聯想能力。認識了解音樂家劉熾、普契尼、迪卡斯和他們的作品。通過樂器的訓練,讓學生學會正確的演奏姿勢與方法,培養一定的齊奏、合奏及伴奏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音樂教學,突出其學科的特點,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的培養滲透到音色教育中,啟迪智慧,培養合作意識和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全面發展的新人。
4、質量目標:通過學習能掌握教材規定的簡單的樂理知識和音樂技能,掌握簡單的視譜能力,能夠完整的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七、有效學期教學設計:
1、合理的設計教學環節。
教學環節的合理性是實現音樂學期有效教學的前提。在不同的幾個班上不同的一課時,教師就對每個班的教學環節和側重點做了不同的調整。對樂感較好、表現力的較強的班加強了學生對歌曲情感的處理;對于好動、學習興趣濃的班級增加了畫旋律線的游戲環節;對于樂感稍弱、接受較慢的班級則采取了“三拍子組詞”、“紅星評比”等的游戲激勵環節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參與音樂活動的主動性??傊?,任何教學環節的設計都必須從學生出發,從教學目標入手,這樣才能為實現音樂學期的有效教學提供良好的前提條件。
2、積極的創設學期情境。
全面營造一個良好的學期情境是實現學期有效教學的關鍵。在我?!坝行Ы虒W”模式研討活動的討論中,我們根據不同的課型設計出不同的學期引入形式――故事引入、游戲引入、場景引入等。這些情景引入形式都將給我們的音樂學期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學期情境的創設還可以根據學期的具體情況通過以下方面進行深入和發展:
(1)通過讓學生觀察生活、觀察插圖、觀察熒屏自主深入學期學習。
(2)讓學生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在欣賞音樂后說感受、給音樂取名,用自己的方式理解音樂。
(3)有效組織,高效參與,給學生更多的實踐機會,可以結合表演創作、歌曲創作、節奏創作、繪畫創作讓學生運用不同的方式表現音樂。
(4)靈活的運用學期語言。教學活動的靈魂就在于教學的語言技巧,教學語言技巧掌握得好,可以使學期氣氛生動活躍,從而提高學期教學的有效度。音樂學期因其藝術性和與生活的密切關系,需要更精妙的語言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5)充分的利用學期評價。任何的評價都不是隨意的,從課改之前的吝嗇贊美到課改之后到處泛濫的“你真棒!”教師們對學期評價產生了許多誤區,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我們也發現學期的評價體系也越來越完善了,教師對如何使用好學期評價也有了自己的妙招。
八、主要的教學措施和教改思路:
1、初一年級的音樂教材學期教學主要是以優化學期的“教”與“學”過程,以培養學生的興趣為主,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互相滲透,融洽教材中各部分內容,改變枯燥又單一的課型
3、注重導入部分的設計,以“引趣”貫穿整個學期教學過程。
4、課外第二學期,本學期計劃以訓練歌唱技巧為主,培養學生的表演能力。
5、以審美為核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6、師生互動,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
7、通過對音樂進行表演,使學生得到合作的體驗。
8、通過游戲活動來感知、體驗、創造音樂,發展想象力和創造
九、具體安排:
第一單元難忘歲月3課時
第四單元樂海泛舟3課時
第二單元非洲的靈感3課時
第五單元輕歌曼舞3課時
第三單元長江兩岸3課時
第六單元春之聲3課時
優秀音樂教師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3一、基本情況
我擔任高一年級6個班的音樂教學工作。這些學生經過一個學期的音樂鑒賞模塊的學習,對音樂已經具有一定的自我理解能力和欣賞能力。在這個階段,他們具有強烈的音樂表現欲望。但這些學生的歌唱水平參差不齊,大部分學生在唱歌的姿勢、習慣、表情等方面較好,但在讀譜知識的運用較弱,咬字、吐字不夠清晰,特別是男生好勝心強,歌唱時常常出現喊歌的現象,導致缺少對聲音美感的正確認識,缺乏氣息的支撐。
針對這些情況,為了讓學生最直接,最簡便地進入音樂世界,感悟音樂的形式美,體驗人聲的無窮魅力,現制定本學期的教學計劃。
二、教學目標
1、突出學科特點,寓思想品德教育于音樂,教育之中,陶冶情操,使學生的審美水平,使修養潛移默化地得到提高。
2、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
發展音樂鑒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音樂素養,鍛煉良好的心理素質,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3、了解我國各民族民間音樂,培養學生對組國音樂藝術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4、初步培養學生分析歌曲的能力和綜合歸納能力。
5、通過歌唱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掌握基本的歌唱方法和淺點的音樂基礎知識,使學生具有識讀簡單樂譜的能力。
6、通過合唱教學,讓學生享受和聲之美,培養互助合作的團隊精神。
三、教學要求
1、在動口、動手、動腦的音樂學習活動中促使學生音樂思維的發展。
2、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密切聯系,培養他們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正確的學習音樂的態度。
3、創設情景,提供誘因,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動機。
4、既重視學習的結果,更重視學習的過程,使知識和能力同步發展。
5、在教學中賦予教學內容情感色彩,以達到教情合一。
6、以合作學習為基本形式,增強學習活動的探索性,強調學生學習交流。
四、教學措施
1、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積極做好特長生的輔導工作。
2、加強業務學習,不斷提高業務水平和教學能力。
3、認真鉆研教材,掌握教材的重難點,深入了解學生,做到因材施教。
4、突出學科特點,努力把良好的道德思想滲透到音樂教學中。
5、創設多種多樣的音樂實踐活動,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音樂、實踐活動中。
6、加強學科間的合作與交流,做到優勢互補共同進步與提高。
優秀音樂教師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4一、指導思想
繼續認真貫徹市教育局、教研室、學校相關工作意見,堅持以新課標理念為指導,以各教育法規為準則,結合學校音樂教學實際,把握音樂課程多元化、人文性特征,全面提高音樂教育質量,促進學校藝術特色發展。
二、工作目標
加強音樂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素質;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的價值取向,優化音樂學期教學,豐富課余音樂生活,培養學生審美情趣,發展學生個性,推進學校校園文化建設。
三、主要工作
1.切實加強學習研討,努力提高綜合水平
加強教師理論學習和業務學習,將定期組織組內、外學習和平時查閱教育教學資料、相互探討交流及反思、自學自練相結合,深入解讀課程標準,更新教育理念,不斷提高理論修養。
2.認真落實課改精神,努力提高教學效果
⑴關注學生情感,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⑵嚴格“五認真”規范,以學期教學為中心,提高教學效率。
⑶構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為一體的教學目標體系;構建以“合作、探究、自主、創新”為主要特征的主體式發展性學期教學模式;構建“合作、自主、探究”的學習模式,采用聽、說、唱、玩、想、演、做、畫的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大膽表達,在活動過程中體驗、感受,培養興趣,提高能力。
⑷靈活選用各種教學形式、教學方法,根據教學內容利用直觀教具和現代化教學手段來創設情景,引導、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圓滿完成教學任務。
⑸組織好課外活動,使學期學習得以延伸,并使學生在活動中獲得新知,興趣鞏固。抓好聲樂、器樂、舞蹈、曲藝等學生尖子,積累優秀作品,積極參加校內外音樂比賽。
3.致力追求以校為本,努力提高教科研水平
以校本培訓為主陣地,經常化、專題化、系列化開展教研活動,加大研討力度,不斷探索和實踐,努力提高教科研水平。
⑴重視自身業務學習和提升,強化基本功訓練,不斷提高專業和教學技能。
⑵積極開展集體備課,注重理解新教材,創造新模式,設計新課型,運用新方法,突出研究性、實效性。
⑶開展經常性聽課、評課系列活動,做到聽、評、導、學,推動學期教學效果的提高,不斷豐富教師的教學經驗。
⑷以現代化教學理論指導實踐,不斷學習現代教學手段,大膽改革學期教學,拓寬活動形式,改進評價體系,不斷總結,成長為一名科研型的教師。
4.不斷完善校本課程,積極準備市級申報
邀請專家領導對現有的校本課程提出修改意見,并在此基礎上積極準備鎮江市級課題《音樂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的研究》的申報工作。
優秀音樂教師的課堂教學心得體會5拾起一片金黃的落葉我發現秋天到了!當大雁南飛時,我醒悟秋天到了!翻開桌上的歷時,我驚喜秋天到了!新的學期也伴隨著秋天到來不期而至了。碩果累累的秋天讓我們看到春的生機與希望,新的工作又給了我信心和力量。音樂教研組又開始了新的教研活動。為了更好地搞好音樂教研工作,使其更具有自己的特色,現將這學期的音樂組工作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時代步伐的邁進,讓我們必須具有新的教育理念,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我們要以培養健全發展的合格人才為宗旨,對學生落實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表現力和創造力。因此,搞好音樂教研工作勢在必行,它不僅可以指導教學向深層次發展,更可以為音樂教學提供條件,創造條件,開展多項活動,組織學生集體進步。
二、基本情況分析
我們學校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交通方便,校園布局合理、環境優雅,教學資源豐富,我校共有50多名兢兢兢業業的教師,他們個個求上進,在這里辛勤耕耘著,他們都有很厚的教學基本功,都有一顆火熱的心。因此學校的各項工作都有自己的特色,學校從過去到現在不斷的進步,吸引了很多領導和有關社會人員來我校參觀、學習,這給了我們信心。雖然我校專業教師不多,但我們都能克服困難,為了學生情愿多付出,我們充分利用學校配備的音樂器材,采用靈活多樣的形式教學,讓學生喜歡上音樂課,給學生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讓學生從對音樂的簡單認識到音樂具有的的內在魅力,讓音樂貼近學生的生活。
三、工作任務及目標
音樂教學是一種藝術教育,它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途徑之一,音樂教研組
將在新的理念指導下,以新的姿態迎接一切,努力開展各項教研活動,調動師
生的積極性。本學期將主要完成以下任務。
1、音樂組教師共同探討新課標后新的理念,鼓勵老師潛心鉆研上好每一節音樂課。
2、認真做好教學常規工作。
3、指導學生開展各項文藝活動,寓教于樂,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讓他們熱衷于音樂。
4、堅持培養部分音樂方面的特長學生,開發他們的潛力,給他們信心,提高他們的水平,并為他們創造表現自己才能的機會
四、工作措施
1、開學初,我們音樂教師探討新的音樂教學方向,以便指導音樂教學
2、堅持常規月查,把好備課、上課質量關,保證教學高標準的正常進行,并及時公布總結,以便改進音樂教學。
3、在音樂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唱歌習慣,如正確的站姿,練聲,練耳,視唱,唱歌習慣。
4、充分利用學校的可用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