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14 15:24:2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國外科技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國外科技期刊的現狀
通過觀察國外的科技期刊,我們可以得出:目前擁有一百四十多個類別的8825種核心期刊;分布在五十多個國家中,美、英、德、日、荷和前蘇聯共擁有7301種,占總數的百分之八十之多。其中美國占有3124種,占總數的35.4%[1];與之相對應的是科技期刊論文產出數量的地區分布,兩者保持了一種平行發展的關系,亦是以美、英、日、德、前蘇聯等國家名列前茅,其中美國作者的論文產出量的比例高達37%[2],諸多數據充分反映出當今美國在世界科技期刊出版業的中心地位,同時也充分表明美國作者的理論實力和研究水平,這也恰恰是美國出版業致力于科技期刊國際化發展的重要產物。
2國外科技期刊的發展趨勢
從近年來主要發達國家出版業的發展情況來看,國外科技期刊形成規?;a的出版模式按組織形式歸納為三類:即出版集團(公司)出版、學術團體或高校、科研機構出版以及期刊社出版[3]。
集團出版是發達國家科技期刊出版的重要趨勢[4]。大眾媒體的整合的趨勢不斷加劇,資本越來越集中的流動,集團出版不僅可以在資源上實現互補,更可以使某一科技期刊實現超大規模的發展;集團化的出版模式,其體制健全,分工細致謹慎,所有的科技期刊都是在相對完善的管理框架內出版發行,有效規避了個別期刊單兵作戰的短板。
國外的部分高校和科研機構也是科技期刊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由于某些學術團體組織力量相對偏弱,故而他們采取了和出版界知名大公司合作的經營模式,由學術團體自身的途徑獲得科技信息并編輯成冊,再由出版公司負責出版與發行。
有些期刊社不直接參與期刊的管理,而是委托給相應的理事會,這些理事會是由若干科學家組建的,理事會成員負責刊載的傳播內容,具體的編輯事宜則由期刊社內部進行。
另外,發達國家的數字信息技術已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通過網絡化、數字化平臺來實現其大眾傳媒及科學傳播已成為一種尋常的技術手段和路徑。由此不難看出,國外的科技期刊的數字化產品已經及時地進入受眾的日常生活。國外的科技期刊界,充分重視并長期致力于數字化產品的研發工作,以規避對傳統出版的沖擊,使科技期刊的電子信息化產業迅猛發展;與此同時,國外的民眾早已適應并積極采納了通過信息平臺去涉獵科技期刊的數字化產品。
這些經營模式揭示了國外科技期刊的主流發展趨勢。
二國內科技期刊的現狀與趨勢
1國內科技期刊的現狀
目前,我國的科技期刊數量已達到4800余種,占據了整個期刊市場的半壁江山,雖然品種門類繁多,數量具大,但是鮮有在國際科技期刊界占有重要位置的優秀權威期刊。目前國內有相當一部分的科技期刊使用的依舊是三十多年前落后的設備與管理方法,這讓我們無法與那些具有先進設備與管理的發達國家的同行競爭[5]。
因為在國際科技期刊體系中,權威性排名靠前的都是國外的一些期刊;我國的大部分的杰出科技工作者為了追求自己科技成果的前沿性和威望度,往往把創作的學術論文書稿轉投到國外的某些在國際上很有影響力的期刊,致使國內的一些科技期刊團體機構沒有上乘質量的學術成果來源,長此以往,發展進入了“沒米下鍋”的窘態。部分科技期刊的管理者和經營者觀念陳舊、思想保守,不思改革進取,也使某些科技期刊經營慘淡,入不敷出,想要做大做強更是無從談起。政府和相關的職能部門尚未全面對已成規模的科技期刊團體給予政策傾斜和大力扶持;制約了部分科技期刊發行機構的核心競爭力,導致一些規模較小的科技期刊團體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慢慢敗下陣來。
2國內科技期刊的發展趨勢
2010年,在上海召開了第六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氨緦谜搲浴俺霭鏄I變革中的中國科技期刊發展之路”為主題,邀請到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李東東,中國科協書記處書記馮長根,上海市政協副主席、市科協副主席高小玫等領導以及浙江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楊衛,中國科學院北京生命科學院院長康樂,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曉亞,《自然》主編菲利普斯?坎貝爾,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科技信息部部長大倉克美等國內外專家學者逾400名嘉賓出席”[6]。
參會的各界人士一致認為,科技期刊是我國大眾傳媒和科學傳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推動我國國民的科學普及和科技事業的進步作出了重大的貢獻;目前國內的科技期刊依然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和國際上知名的一些科技期刊相比還存在著不小的差距。這就要求我們職能部門管理者和期刊工作者,實事求是,深化改革,銳意探索,使我國的科技期刊發展事業既好又快地穩步提升。
隨著網絡的逐漸普及與應用,數字化技術的迅猛發展,也給傳統期刊出版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但往往新的機遇就蘊含在挑戰之中,這同時也亟待科技期刊的決策者瞅準形式,積極探尋如何在這種新型的平臺之上大展拳腳。要做到,充分遵守市場規律,引入競爭機制,優勝劣汰,切實做好期刊資源的重新配置,以實現集團化經營;積極學習并運用好新媒體技術,加緊數字產品的研發和出版工作,有效整合學術資源,推動科技期刊的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
我國的科技期刊發展方向,依目前情況來看,建立健全相關機制,從我國實際情況出發,順應國際發展潮流要求,走出一條切實可行的兼顧傳統出版和數字媒體的路子是大勢所趨,且相關的實際工作努力開展也迫在眉睫。
三科技期刊國際化的沖擊與應對
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正如火如荼,伴隨著我國的科技文化事業在國際上的參與和
交流日漸增多,在給我國科技期刊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與新的機遇的同時,也預示著科技期刊的國際化進程是其前進的總的潮流和趨勢。
當今時代,國際間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科技期刊國際化進程更是不斷加劇;為了使我國的科技期刊在國際期刊界產生重要影響并占據一席之地,必須要求我們廣開言路,審時度勢,準確把握自身固有優勢,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深化體制與觀念的雙重改革,確??萍计诳霭媸聵I的可持續發展。現在社會上,也存在著一些諸如過分抬高國外科技期刊進而貶低國內科技期刊的片面觀點,嚴重制約了我國的科技期刊發展;導致了某些優秀科技工作者將科研成果投稿給國外科技期刊,大量的科學傳播內容的外流致使國內的科技期刊很難有前沿性的科技學術論文呈現世人。因為科技信息的來源受到遏制,所以現在大多數科技期刊刊載的學術論文都是部分科技工作者為了評晉職稱而倉促完成的質量不是很高的文章,進而導致這一部分的科技期刊的權威性大大受挫。
1科技期刊規范化
我國已制定并出臺了近50條國家標準和準則,基本上都是參照國際標準制定的。
科技期刊的規范化是期刊未來發展的重要趨勢。只有讓科技期刊朝著規范化的方向去不斷前行,才能確??萍计诳母偁幩疁?。因此,國家需要全面的與實施科技期刊規范化的管理準則。讓廣大的科技期刊的工作人員都能夠按照國家公布的統一化的標準規范去進行規范化地編輯出版工作。這樣,不但能夠加強我國科技期刊工作人員的編輯工作效率,提高他們的業務水平,更能夠讓我們的科技期刊盡早地適應激烈的國際化競爭需要。
現階段,大家對編輯工作曾有的錯誤觀念開始改變,不再認為編輯工作只是一種形式。這種觀念的改變證明了我們國家的科技期刊正在步入國際化的正軌。
科技期刊要能在對外交流的過程中實現信息傳遞、學術探討和資源共享的目的,編輯工作的標準化、規范化就顯得越來越重要。堅決執行國家標準,不僅對科技期刊十分必要,對其他出版物也都至關重要。這種做法不但讓科技期刊的質量得到了提升,更使得科技知識能得到更加迅速的傳播。
科技期刊編輯應明確自身的定位。編輯身為精神文化產業的從業人員,肩負著傳播先進文化的巨大職責。因此,編輯人員必須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在思想觀念上不斷進步,完善自己。編輯人員所要從事的工作絕不是乏味的重復性勞動,恰恰相反,編輯人員所做的工作是一種創新型工作。因此作為科技期刊的從業人員,需要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想要成為出色的編輯,除了要熟練業務,還需要對期刊所在的行業有一定的了解。只有這樣,才能辦出高學術水準、高編輯質量的優秀期刊;因此,科技期刊編輯必須通過不斷學習來提高自己,進一步培養開放意識、超前意識、創新意識和信息意識,來適應新時代的要求。
2職能部門要大力扶持
科技期刊國際化的趨勢下,我國科技期刊工作者的福利待遇相對于其他工種還有待于提高;辦刊經費的不足,也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不爭事實。我國現階段正在努力開拓文化產業,其中大眾媒體的科學傳播也是重要組成部分;由此,政府部門應當設置專項資金,用來扶植期刊事業發展壯大,以此提高科技工作者發表的具有創新性的學術論文的稿費報酬,在某些職稱評審工作中,也要均衡國內與國外科技期刊的砝碼,不能顧此失彼,要統籌兼顧,另一方面,要適時適當提高期刊編輯工作者的工資待遇,以激發這一群體的工作積極性,使之能具有創新性的工作熱情。
參考文獻
[1]何榮利,王亞貞.國外科技核心期刊及其學科與地區分布[M].世界圖書,1992.
[2]胡小元,曹雙云.期刊論文產出與核心期刊地區分布[M].世界圖書,1992.
[3]張宏翔.國外科技期刊經營模式及對我國科技期刊經營發展的思考[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7,18(15).
第一級-T類:特種刊物論文,指在《SCIENCE》和《NATURE》兩本期刊上發表的論文。
第二級-A類:權威核心刊物論文,指被國際通用的SCIE、EI、ISTP、SSCI以及A&HCI檢索系統所收錄的論文(以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檢索為準),或同一學科在國內具有權威影響的中文核心刊物上發表的論文,論文不含報道性綜述、摘要、消息等。
第三級-B類:重要核心刊物論文,指在國外核心期刊上刊登的論文(見《國外科技核心期刊手冊》)或在國內同一學科的中文核心期刊中具有重要影響的刊物上發表的論文。
第四級-C類:一般核心刊物論文,指《全國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北大圖書館2004版》刊物上發表的論文。
第五級-D類:一般公開刊物論文,指在國內公開發行的刊物上(有期刊號“CN”“ISSN” ,有郵發代號)發表的論文。
第六級-E類:受限公開刊物論文,指在國內公開發行的但受發行限制的刊物上(僅有期刊號、無郵發代號)發表的論文。
(3)內部刊物發表的論文分為三個級別(類):
內部刊物必須為教育部門主辦,以主辦單位級別分為:第七級-國家級內刊(中國教育學會及其專委會、教育部等自辦刊物),第八級-省級內刊,第九級-區級內刊。
(4)學術會議論文的分類:
①參加國際性學術組織舉辦的國際學術會議,且論文作者之一做會議發言,收入正式出版的論文集(有書刊號)的論文,確定為第四級(C類)。未發言的確定為第五級(D類)。
②參加全國性學術組織舉辦的全國學術會議,且論文作者之一做會議發言,收入正式出版的論文集(有書刊號)的論文,確定為第五級(D類)。未發言的確定為第六級(E類)。
③參加省級學術會議,且論文作者之一做會議發言,收入正式出版的論文集(有書刊號)的論文,確定為E類。未發言的確定為區級內刊。
(5)凡收錄于教育出版社、書號為“ISBN”類論文專集(或其它刊物)的與教育教學相關論文,憑發表原件按區級內刊折半計分。
(6)非正常周期出版的刊物的認定
各級期刊的“增刊、特刊、專刊、綜合版、專輯”等上發表的論文,有期刊號的,包括列入北大核心期刊目錄的刊物,以期刊主辦單位確定為相應級別內部刊物折半計分。
(7)下列情況一般不作為學術論文對待:
(1.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 《中華神經醫學雜志》編輯部,廣東 廣州 510282;
2.韶關學院 學報編輯部,廣東 韶關 512005)
摘 要:統計比較2010~2014年《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神經病與精神病學期刊的來源文獻量、平均引文數、基金論文比、總被引頻次、影響因子、即年指標、H指數的變化,結果顯示2009~2013年我國神經病與精神病學期刊的載文量總體無明顯變化;平均引文數、總被引頻次、影響因子、即年指標、H指數均呈上升趨勢,分別增加28.7%、33.7%、29.2%、121%、14.3%。2013年即年指標與2009年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009~2011年期刊基金論文比呈上升趨勢(0.318~0.362),2011~2013年基金論文比呈下降趨勢(0.362~0.338);2009~2013年平均引文數、基金論文比、總被引頻次、影響因子、即年指標、H指數平均值排名第一的期刊分別為Neuroscience Bulletin、神經解剖學雜志、中華神經科雜志、中國心理衛生雜志、中華神經科雜志、中華神經科雜志。
關鍵詞 :神經病與精神病學期刊;術影響力;期刊評價
中圖分類號:G239.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260X(2015)08-0169-03
基金項目:2012年度精品科技期刊工程“期刊出版人才培育項目”;中國科協精品科技期刊工程“期刊研究項目”;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2013B060200005)
學術期刊的評價是期刊質量發展的的“指揮棒”,是期刊工作者和圖書情報研究人員研究的重要課題。學術期刊質量的評價方法,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主要以指標評價為主。為探討我國神經病與精神病學期刊學術影響力的變化,本研究依據2010~2014年《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的數據[1-5],統計比較我國神經病與精神病學期刊的來源文獻量、平均引文數、基金論文比、總被引頻次、影響因子、即年指標、H指數7項評價指標的變化趨勢并篩選各項評價指標較高的期刊,以期為神經病與精神病學期刊今后的辦刊和發展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選擇2010~2014年版《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中神經病與精神病學期刊為研究對象,統計比較其來源文獻量、平均引文數、基金論文比、總被引頻次、影響因子、即年指標、H指數的變化,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使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比較應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與分析
2.1 我國神經病與精神病學來源期刊計量指標的分析
2009~2013年我國神經病與精神病學來源期刊計量指標(來源文獻量、平均引文數、基金論文比)的比較結果見表1.
來源文獻量即載文量,指期刊當年發表的論文數量,來源文獻量越高,期刊的信息越豐富,代表期刊的生產能力越大,但期刊載文量越大并不代表期刊的學術質量就越高,部分期刊發文量少、質量也較高。2009~2013年間我國神經病與精神病學期刊載文量總體無明顯變化,其中2012年最低,平均載文量179,2013年最高,平均載文量229,年均載文量215篇,總體無明顯變化,說明神經病與精神病學期刊的刊期、版面數均很穩定,無大的變更。
平均引文數即期刊平均每篇論文所引用的文獻數,衡量科研工作者對已有科技成果和最新科研成果的吸收情況,反應了期刊的學術影響力。就單項指標來說,期刊的平均引文數越高說明期刊的學術影響力越高,期刊質量越高。2009~2013年間我國神經病與精神病學期刊平均引文數總體呈上升趨勢,2009年最低為13.01,2013年最高為16.74,增加28.7%。提示神經病與精神病學期刊的學術交流程度增加,吸收外界知識和信息的能力增強。
基金論文比是期刊中受各種基金項目資助的論文占全部論文的比例。是衡量期刊學術質量的一個重要參考指標。2009~2011年間我國神經病與精神病學期刊基金論文比總體呈上升趨勢(0.318~0.362),2011年達最高點后2013年又呈下降趨勢(0.362~0.338),提示近年來神經醫學領域的科研項目成果在國內發表量降低,可能與當前我國越來越多的優秀的醫學研究成果進入到國際交流領域有關。
2.2 我國神經病與精神病學期刊所載論文被引情況指標的分析
2009~2013年我國神經病與精神病學來源期刊引用計量指標(總被引頻次、影響因子、即年指標、H指數)的比較結果見表2.
總被引頻次是期刊刊載的全部論文在統計當年被其他所有科研工作者引用的總次數,反應期刊的學術影響力及在科學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期刊的被引頻次越高,期刊被利用的越充分,學術價值越大。2009~2013年間我國神經病與精神病學期刊總被引頻次總體呈上升趨勢,2009年最低為1472,2013年最高為1968,增加33.7%。提示我國神經病與精神病學期刊學術影響力明顯提升,在學術交流中地位增加。
影響因子是期刊前2年發表的論文在評價當年被引用次數除以其在前2年內發表的論文總數的值。目前是國際上通用的、用于比較同類型期刊學術影響力的重要指標。2009年~2013年我國神經病與精神病學期刊的影響因子逐年穩步上升(0.562~0.726),增加29.2%,提示我國神經病與精神病學相關研究成果的前沿性、創新性均增加,雖然各刊的專業側重點不同,但均在各自領域內發揮重要作用。
即年指標是期刊在統計當年在來源刊中被引用的次數除以期刊當年的數量,代表期刊被吸收利用的速度,即年指標越高,期刊產生的學術影響力越快。2009年~2013年我國神經病與精神病學期刊的即年指標呈上升趨勢,而且2013年即年指標與2009年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有了實質性的增加。說明在2013年我國神經病與精神病學期刊研究非?;钴S,即時有效地傳播了新近的學術成果,反應了相關學科的學術前沿。
期刊H指數與影響因子有較好的相關性,可以同時衡量期刊的發文數量和質量(被引量),反應了期刊的質量和影響力。2009年~2011年我國神經病與精神病學期刊的H指數無明顯變化(7~7),2011~2013年H指數呈上升趨勢(7~8)。
2.3 各項評價指標較高期刊的篩選及其評價指標的比較
篩選各項評價指標較高的期刊,結果顯示:連續5年來英文刊Neuroscience Bulletin、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平均引文數較高;基礎類雜志神經解剖學雜志、Neuroscience Bulletin基金論文比較高;中華神經科雜志的總被引頻次連續排名第一。精神醫學領域中國心理衛生雜志和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影響因子較高,神經醫學領域中華神經外科雜志、中華神經科雜志和Neuroscience Bulletin雜志影響因子較高,2009~2011年中華神經外科雜志、中國心理衛生雜志H指數較高,2011~2013年中華神經科雜志、中國心理衛生雜志H指數較高,影響力較大。計算上述重要期刊2009~2013年各項評價指標的平均值(因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在2011年版JCR中缺如,所以剔除),具體見表3.
3 討論
3.1 縮短出版周期,提高載文量
2009~2013年間我國神經病與精神病學期刊載文量總體無明顯變化,說明神經病與精神病學期刊的刊期、版面數均很穩定,沒有明顯的變化。隨著神經醫學相關學科的發展,優秀科研成果層出不窮,大量的新論文等待發表,要適應這種形勢的發展,縮短刊期將是期刊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出版周期是信息傳播速度的一個決定因素[6],而且出版周期較短的期刊易獲得較高的被引用次數。另外在保證每期論文質量和數量的前提下,縮短出版周期可以增加年載文量,從而獲得更高的被引用次數,擴大期刊的影響力。2013年我國神經病與精神病學期刊中雙月刊很多(20種),可考慮改為月刊,季刊(3種)可考慮改為雙月刊,如果不具備變更條件可以考慮出版增刊、專輯或者增頁、改版、壓縮篇幅等方式提高信息密度,通過縮短審稿周期和編輯處理時間等提高的時效性。
3.2 重視基金論文的篩選,堅持專業化和特色化
近年來關于基金論文比的爭議較大,俞立平等[7]認為科技期刊的基金論文比與影響因子幾乎無關,劉雪立等[8]認為基金論文比與科技期刊實際影響力之間并無直接關系,甚至建議舍棄此項來源指標,但也有作者證明了基金論文比作為科技期刊評價指標是科學合理的[9]。筆者認為基金論文比對科技期刊學術影響力的貢獻和作用不是簡單的線性關系,基金論文比高的期刊不一定是高水平期刊,但高水平期刊的基金論文比肯定不會低?;鹫撐娜允呛饬科诳瘜W術質量的重要指標。2009~2013年間我國神經病與精神病學期刊基金論文比的變化趨勢與其他指標不一致,原因可能為:(1)基金論文比僅與統計當年已發表的論文有關。(2)近年來基金論文的掛名現象愈演愈烈,基金名稱與論文內容不符的現象使很多基金論文的質量下降,因此被引次數下降,期刊的學術影響力下降,從而導致基金論文比與其他期刊評價指標的變化趨勢不一致。因此期刊編輯部一定要重視基金論文比,加大監管和審查力度,嚴格篩選高質量基金論文,因為只有刊登高被引率的基金論文才是提高期刊學術影響力的核心。
神經解剖學雜志、Neuroscience Bulletin的基金論文比連續5年均較高,可能與這2本期刊刊載的均為基礎類研究,專業特色較強,我國神經醫學基礎研究領域的科研經費來源豐富有關,因此期刊的特色和學科優勢與其發展密切相關,各期刊在以后的發展道路中要注重內容的專業化、特色化,定位適合本刊特色的讀者;緊密聯系學科領域的研究熱點、創辦特色欄目和策劃專題,從而贏得更多的優質基金論文。
3.3 發揮優秀期刊的帶頭作用,推動期刊整體的發展
Neuroscience Bulletin、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雜志的平均引文數連續5年較高,一方面說明英文期刊的平均引文數處于優勢地位。因為英文是世界通用的語種,英文稿件可能被世界范圍內的讀者群引用。另一方面可能與期刊編輯部正確地引導作者利用文獻有關。因此各期刊應鼓勵作者刊登全英文文章,提高國外讀者群對我國中文期刊文章的引用率,或者提供英文全文譯文,設立英文專欄,引導作者正確的利用文獻。2009~2014年神經病與精神病學期刊中總被引頻次最高的是中華神經科雜志,提示其在神經醫學界的重要學術地位及廣大作者對該刊論文的認可。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雜志總被引頻次上升很快(22~417),與其較大的載文量和出版周期短有關;從影響因子的排名可以看出中國心理衛生雜志和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在精神醫學領域處于領先水平,中華神經外科雜志、中華神經科雜志和Neuroscience Bulletin雜志在神經醫學領域處于領先水平,各刊雖的專業側重點不同,均在相關學科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即年指標最高的期刊為中華神經科雜志和Neuroscience Bulletin雜志,論文被引用的速度最快,反應了該學科的學術前沿問題。說明編輯在挑選稿件的時候偏向于學術水平較高和讀者關注的熱點問題。神經病與精神病學期刊中H指數最高的是中華神經科雜志、中國心理衛生雜志,多年來積累了非常好的學術聲譽,影響力較大。但中華神經外科雜志H指數近3年增長較慢,值得注意。
目前我國神經病與精神病學期刊總體影響力還不夠,但呈上升趨勢。優秀的學術期刊是學術前沿信息的及時者和提供者。學術期刊必須有渠道、有能力及時了解學術前沿信息,除了利用現有的各種學術交流平臺外,各期刊編輯部還應積極組織學術研討會或參觀訪問,交流和學習優秀的辦刊經驗,發揮優秀期刊的帶頭作用,推動期刊整體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北京萬方數據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版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0.
(2)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北京萬方數據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版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1.
(3)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北京萬方數據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版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2.
(4)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北京萬方數據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版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3.
(5)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北京萬方數據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版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14.
(6)高慧芳。科技期刊影響因子的影響因素分析[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33(87):92-95.
(7)俞立平,潘云濤,武夷山。學術期刊來源指標與影響力關系的實證研究[J]??蒲泄芾?,2010,31(6):173-179.
1中國口腔醫學科技期刊存在形式及內容
現有24種口腔醫學科技期刊(見表1),其中14種為綜合期刊,8種為專科期刊,2種為文摘類期刊,幾乎涵蓋了口腔醫學的所有領域,其中13種已被列入國家科技部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
2數字化情況調查結果
2.1版權頁調查對國內口腔醫學科技期刊版權頁的調查顯示,有21本標注了電子信箱,占84%;只有9種期刊建立版權網站;標有2個網址的有1種。分布情況見圖1。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絕大多數口腔醫學科技期刊的網站建設相對處于被動、落后的狀態,與國外期刊相比存在相當大的差距。
2.2CNKI收錄全文情況除7種期刊(占總數33.33%)缺失首期或最早數期,《中華口腔正畸學雜志》更新至2007年止,其余13種期刊(占總數61.90%)收錄自期刊創刊以來所有全文。
2.3國外數據庫收錄本研究以PubMed為代表數據庫進行檢索。檢索結果顯示,至2008年9月止,PubMed年收錄中國口腔醫學科技期刊只有3種(占收錄期刊總數的12%),包括《中華口腔醫學雜志》、《華西口腔醫學雜志》和《上海口腔醫學雜志》。其中《中華口腔醫學雜志》共收錄自1987年1月刊~2008年2月刊共2770篇論著的英文摘要,小部分早期論著的摘要暫缺;《華西口腔醫學雜志》收錄1997年2月至2008年8月共1404篇英文摘要;《上??谇会t學雜志》共收錄1992年6月~2008年8月2064篇論著,其中1960篇提供全文PDF鏈接,2008年全部則只提供英文摘要。
2.4國內口腔醫學科技期刊網站建設情況
2.4.1主辦單位網站鏈接網頁《中國口腔頜面外科雜志》、《上??谇会t學》、《中華老年口腔醫學雜志》、《口腔頜面修復學雜志》和《中國口腔醫學繼續教育雜志》5種口腔醫學科技期刊擁有主辦單位網站的鏈接網頁?!吨袊谇活M面外科雜志》和《上海口腔醫學》依托于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頜面外科專業委員會網站,提供一般性信息包括各期刊的簡單介紹以及期刊的編輯、出版等各種相關信息,可以通過網站進行期刊訂購、論文投稿、文獻檢索、文獻閱讀甚至全文PDF文件下載,相關鏈接較全面,構架完善,并設有中英文兩個版本?!吨腥A老年口腔醫學雜志》、《口腔頜面修復學雜志》和《中國口腔醫學繼續教育雜志》的鏈接網頁則僅提供版權頁等一般信息,不具備文獻檢索、文獻閱讀及文獻下載等功能,支持網上投稿。
2.4.2版權網站期刊建立版權網站可借助因特網方便、快速的特點,在提供期刊文獻服務的基礎上,為用戶提供更新、更快、更廣泛的醫學信息服務[3]?!吨腥A口腔醫學研究雜志(電子版)》和《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是國內目前擁有版權網站的口腔醫學科技期刊,作為以印刷版本期刊為基礎建立起來的網站,其提供各期刊的簡單介紹以及期刊的編輯、出版等各種相關信息。用戶也可以通過網站進行期刊訂購、論文投稿。提供快速檢索和高級檢索,文獻設有HTML和PDF兩種鏈接,但全文未上傳,也未見留言信息。
3口腔醫學科技期刊數字化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我國的科技期刊數字化絕大部分停留在"拷貝階段",在形式上是單純印刷版的重復,甚至是印刷版的簡單掃描,出版時間明顯滯后,且網頁設計過于簡單;在觀念上認為網絡只是給讀者一個新窗口,沒有對編輯流程進行調整;形式上還是一種單向傳播,未通過整合內容形成跨媒體的一體化服務,不能滿足編輯部及讀者多方面需求[4]。這其中的原因有觀念上的,也有技術和資金的問題,考慮可能主要與以下幾點有關:①主要負責人對網絡了解不深;②缺乏既懂業務又懂信息技術應用的核心人才;③網絡技術缺乏;④編輯人員素質、知識結構不適應等。
關鍵詞:植物化學;化學專業;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48-0195-02
植物化學是應用現代化學理論和方法研究植物中的化學成分的一門學科。其研究內容包括植物成分(主要是具有生理活性的次生代謝產物)的提取、分離純化、結構鑒定、理化性質以及主要結構類型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徑和生物轉化等。植物化學是植物學與有機化學相結合而形成的一門交叉學科,是天然有機化學或天然產物化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分子水平上揭示植物奧秘的學科,也是植物資源合理利用的基礎。植物成分不僅是天然藥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發現新藥或藥物活性先導化合物的重要來源,而且還廣泛應用于農業、工業、日用化工、食品、染料和化妝品等行業。我國對植物資源的利用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傳統,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瘜W專業的學生畢業后許多會從事與植物成分有關的深造學習、技術、管理和服務工作。學生在本科學習階段進行植物化學基本知識和實驗操作技能的學習,對將來的深入學習和工作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鑒于這種情況,結合云南豐富的植物資源和地域特點,為了讓學生盡早了解社會的發展和需求,拓寬知識面,改善知識結構,更好地融入社會,投身經濟建設主戰場,圍繞國家“西部大開發”和云南建設“綠色經濟強省”的戰略目標,我們于1996年開始為化學專業高年級學生開設“植物化學”課。現根據十多年來的教學工作,談談教學中的幾點體會。
一、課程定位與目標
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培養造就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高質量多樣化人才成為新形勢下我國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重點。植物化學課程以“培養厚基礎、高素質、強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為人才培養的基本目標。由于我校的學生多數來自云南,結合云南的資源特點、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課程定位于培養的學生具有寬廣的化學基礎知識,不僅可以勝任傳統的中學化學教學,而且能夠根據自身情況和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進行與植物成分相關的研究工作和產品開發,或者為進一步的深造提高打下堅實的基礎。植物化學的課程目標是讓學生認識植物化學的應用領域,了解植物化學研究的內容、目的、意義、發展現狀和趨勢;了解植物化學成分研究的程序及純化合物的結構鑒定方法;了解各類重要植物化學成分的生物活性及應用;掌握植物化學成分常用的提取、分離方法,理解提取分離的原理;掌握各類重要植物化學成分如:糖、苷、萜、甾體、生物堿、芳香族化合物(香豆素、木脂素、黃酮)等的化學結構特征、性質和提取分離的方法。為繼續學習以及畢業后從事與植物成分相關的工作打下理論和實踐基礎。通過植物化學實驗,鍛煉學生在植物化學領域的實驗操作技能,通過實驗加強理解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一步要求通過植物化學課程的學習,讓學生感覺學到的知識就在自己的身邊。通過開放實驗、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畢業論文設計等,鍛煉學生的創新思維、動手能力;培養學生從提出問題,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強調合作學習,包括師生之間的合作、同學之間的合作,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團結互助的團隊合作精神;培養學生適應現代知識體系發展的綜合能力。
二、教學內容設置
與其他化學專業課相比,植物化學課在化學專業中開設較少,無專門的教材。國外有的院校為學生開設“天然產物化學”,課時不多,無專門的教材;國內藥學專業、中藥專業等有“天然藥物化學”、“中藥化學”等教材。植物化學只有農林院校主編的兩本教材,側重于農林專業。為了編寫適合化學專業使用的植物化學教材,我們于1998年編撰印刷“植物化學”講義,在教學中使用。2004年,我們組織云南高校植物化學研究領域的科技人員,又是奮斗在教學一線的教師一起編寫了《植物化學成分》一書,由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該書內容既包括了植物化學成分的基本知識,又兼顧學科最新進展。尤其具有中國(包括云南)天然產物的特色,與社會的需求和發展緊密,便于學生把握植物化學的研究趨勢和發展脈搏?!吨参锘瘜W》課程由四大知識模塊構成。第一部分,植物化學概論。包括植物化學的研究內容、意義、目的、研究程序、研究形勢和發展趨勢;植物化學成分提取、分離、結構鑒定的方法。第二部分,各類常見植物成分的結構特征、理化性質、提取分離、純化精制以及結構鑒定的基本方法。第三部分,自主學習。每名同學就自己家鄉特色的藥用植物1~2種,對其活性成分的提取、分離方法及在醫藥、保健品、染料、色素和化妝品等領域的應用通過查資料后,寫成小論文進行討論。第四部分,植物化學實驗。培養學生植物化學領域的實驗操作技能,通過實驗加強理解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部分同學通過進一步的開放實驗、大學生課外科技活動、畢業論文設計等,鍛煉創新思維和動手能力。理論課授課共54學時,植物化學實驗共36學時。
三、教學方法
采用課堂講授、課堂討論、實驗、課外互動及學生課外查閱資料、閱讀、歸納總結、報告、課外科技活動等方法進行教學。
1.課堂講授。課堂講授中注重經典內容和學科發展的有機結合;注重熱點植物化學成分和云南特色藥用植物的有機結合。采用多媒體授課,既有效地利用了課時,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獲得較大的知識量,又能將植物圖片、復雜的植物成分結構等一些比較抽象的內容形象化、具體化,生動地表現出來,加深學生的理解。將植物化學課件上網或打印出來提供給學生,使學生能夠課前預習,課堂上能夠跟得上教師的思路。通過課堂講授,使學生系統地獲得了各類植物化學成分的結構特征、主要理化性質、提取、分離方法、生物活性等知識。
2.課堂討論。通過課堂討論培養學生對植物化學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的歸納總結及綜合應用的能力。啟發學生從應用的角度綜合地去掌握植物化學知識。如生物堿的提取,根據所學生物堿的結構特征、理化性質,讓學生歸納其提取分離有哪些方法等。學生發言踴躍,對各種不同的提取方法提出自己的見解和質疑。
3.課外互動。課程教學中要求每個學生就自己熟悉的藥用植物1~2種,自己出題,在課外進行資料查閱、歸納總結、小論文寫作和幻燈片制作。這個過程,增加了學生與老師的互動和同學之間的交流討論。彌補了植物化學內容多、課時少、輔導答疑時間有限的缺陷,也有利于學生釋放自我,激發潛能,培養綜合能力。學生將自己的課后閱讀資料做成PPT進行匯報,一方面引導學生“走出書本”,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鍛煉了其查閱文獻、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其專業交流的水平。
4.科研反哺教學。教學中,緊密結合云南特色藥用植物成分或課程組教師的科研工作進行案例探討,讓學生覺得所學知識聯系實際,有用,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如在結構鑒定、黃酮、二苯乙烯、環烯醚萜、二萜、三萜等內容的教學中,結合課程組教師的工作進行講解,深受同學歡迎。既讓學生對自己老師的工作有所了解,又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為了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以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安排了6~10個植物化學實驗,培養學生對常見植物化學成分提取、分離、鑒定的實際操作能力。為進一步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思維能力的培養,充分利用課程組教師科研課題較多、科研能力較強、科研方向與云南省地方經濟發展緊密結合的特點,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參加教師的科研活動,或在教師的實驗室進行畢業論文實驗,或自主申請省、校課外科技活動資助進行探索學習,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科研反哺教學。每年均有二十多名同學參與植物化學課程組老師的科研項目研究,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課外科技活動。
四、教學效果
植物化學課程由于貼近生活,與社會、經濟發展密切相關,深受學生喜愛。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觀能動性大大增強,資料查閱、綜合分析、實驗操作、論文或報告寫作、科學思維等能力有很大的提高。自主申請學校的大學生課外科研基金,或參與老師的科研項目進行研究的熱情高漲。相當一部分學生考取植物化學方向的碩士研究生進一步深造,作為人生的進一步追求。一些同學通過自主學習或參加課外科技活動,發表了學術論文,一些同學的課外科技作品獲得了全國大學生“挑戰杯”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三等獎等獎勵。
參考文獻:
[1]徐任生.天然產物化學[M].第二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1-2.
[2]Baker DD,Chu M,Oza U et al.Nat. Prod. Rep.2007,24,1225–1244.
[3]Filho RB.Quim.[J].Nova,2010,33(1):229-239.
[4]陳業高.植物化學成分[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1-283.
1文獻的概念及其分類
文獻是通過載體記錄的知識,載體是文字語言附著物,是物質形態。從古至今,載體有竹簡、紙張、磁帶、磁盤、光盤等。科技文獻是記錄、保存、交流和傳播科學知識和思想的一切著作的總稱。其分類包括:①一次文獻即原始文獻。②二次文獻。在一次文獻基礎上加工而成,常稱為“檢索工具”,如目錄、索引、摘要等。③三次文獻。通過檢索工具(二次文獻)收集原始資料(一次文獻),加工整理成的綜合性文獻資料,如綜述、述評、年評、指南等。④零次文獻。
未成文的口頭傳遞的信息,或手稿之類的資料,即還沒有傳播載體。
從上可以看出,綜述既不同于原始論文,不屬一次文獻,也不是論文的摘要、索引或書目,不屬二次文獻,而是一次文獻高度濃縮的產物,是把多篇相關文獻綜合加工而寫成的三次文獻。因此,綜述包容的信息量大、反映學術動態快,是獲取信息、促進科研、指導實際工作的有效途徑。
2文獻綜述的特點
綜述包括現狀綜述——成就性綜述、回顧性綜述——動態性綜述和專題爭鳴性綜述三種。其特點如下:①資料來源是拿別人的文章做自己的文章。②研究對象是文獻資料,不是人或動物。③內容涉及面廣,信息濃縮、精煉。④敘述性的表現手法,以事實為基礎,在充分占有資料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評論。⑤引文多,有很強的參考性。
3撰寫文獻綜述的必要性與重要性
信息時代的特點如文獻數量多、增長快,內容分散,重復交叉,語種增加,知識老化加速,質量下降,時滯嚴重等,呼喚著護理綜述文章的出現,使其顯得非常必要。此外,綜述是知識再創造的研究(科研分為創造知識、修改知識、綜合利用知識),寫作綜述是科學研究的重要步驟,是促進護理學科發展、成熟,促進人才成長的重要環節。再則,綜述提供回溯檢索文獻線索等,以上說明文獻綜述的撰寫顯得非常重要。
4寫作步驟
4.1選題
①選取護理工作中急需研究、解決的問題。②選取位于學科前沿,有一定超前性,能反映新成果、新技術、新動向或矛盾焦點的問題。③選取自己熟悉或有一定研究基礎的題目。④選題要大小適度。⑤希望在雜志發表的綜述,應注意期刊的要求??傊?,選題要實事求是,量力而行,掌握四個相符:與個人主觀條件相符、與自身客觀條件相符、與護理進展現實相符、與自己今后的研究方向相符。
4.2收集文獻資料
4.2.1對文獻數量和質量的要求:①數量要求。>40篇,有人提出初始收集資料最好>100篇。②質量要求。年代分析,文獻發表的年代越近越好,近3年最好,至多不超過5年;專業分析,資料來自本專業學術期刊、核心期刊的論著性文章;國別分析,資料來自本課題研究的先進國家、權威機構、有威望的專家;主題分析,引用資料的主題與自己的選題相同或相近。
4.2.2收集方法:①順查法。順年查找,由遠及近。②逆查法。由近及遠,從當前開始,倒查近3年或5年的文獻。③追溯法。又稱篇后文獻檢索法,是利用已發表綜述后的參考文獻進行追溯查找的方法。
4.2.3檢索工具:有目錄、索引、文摘等類型。①中文工具?!吨形目萍假Y料目錄》(醫藥衛生)、《國外科技資料目錄》(醫藥衛生)、《全國報刊索引》(自然科學技術)、《中國醫學文摘》和《國外醫學》等。②英文工具。美國《醫學索引》(IM)、荷蘭《醫學文摘》(EM)、美國《生物學文摘》(BA)、美國《化學文摘》(CA)等。③聯機與光盤。中國生物醫學光盤數據庫(CBMDISC)、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聯機數據庫(MEDLINE)等。④網上檢索。中國生物醫學數據庫、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數據庫、中醫藥信息檢索系統網上數據庫等。
4.2.4檢索途徑:①題名途徑(主要按書名、刊名檢索)。②著者途徑(按作者姓名檢索)。③分類途徑(按文獻所屬學科類查)。中國圖書分類法規定,“R”是醫藥衛生,如R4為臨床醫學,R47為護理學,R248為中醫護理學,R5為內科學等。④主題途徑(按規范化術語即主題詞查)。
4.3整理加工文獻
①閱讀(瀏覽、粗讀、精讀;應確定優先閱讀的文獻)。②整理、分類、篩選。③綜合組織(可按主論點、分論點組織論證材料,確定論證方法,安排層次結構)。④擬定提綱,完成全文。
關鍵詞:計算機專業英語;連貫性;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TP3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10)17-4728-02
Discussion andResearch of Continuity Mode of Computer Professional English
XIAN Min, ZHOU Li-fen
(Qujing Normal University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llege, Qujing 655001, China)
Abstract: Computer professional English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urses in computer,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computer scienc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and absorb advanced knowledge in the computer field .Computer Professional English courses which has their specificity, combines computer technology, specialty English and public English.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of education can not adapt to a new era of education. This paper combinated with the practice, discusses and researches the continuity mode of computer professional English and gives some suggestions and methods
Key words: computer professional English; continuity; teaching mode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計算機技術已經滲透和融入到人們的工作生活與學習中。以計算機和通信技術為代表的科技技術已經對世界經濟,文化,軍事,教育,文化產生深遠影響。計算機科學發源于歐美國家,近幾年,我們國家的計算機科學也有一定的發展,但是由于最新的計算機科學技術仍然來自于歐美國家。做為計算機專業人才,必須掌握最新的科學技術,由于計算機技術具有更新較快等特點,一般是一年半就要更新,硬件平均三年半就要提升一檔,這樣的發展速度也就決定了要及時從國外接受先進的計算機技術知識[1]。由于受到語言環境的限制,如果將國外的最新的技術翻譯為中文,首先是時間較緩慢,另外由于翻譯以及計算機知識的固有特點,引進后的技術和文檔會影響技術的理解與應用。于是,計算機專業英語教學成為解決此類問題的一個突破口。計算機專業英語模式的改革與研究會直接影響教學效果。
目前國內的計算機專業英語課程開設在大三年級,大一大二主要學習公共英語,而且該課程是一門跨學科課程,它將計算機專業與英語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但又區別于某一具體的計算機專業課程或者一般的英語語言課。正是由于該課程的特點,計算機專業英語的教學模式有探討與研究的趨勢和必要。保留傳統的模式的優點,借鑒新模式,聯系實際,讓計算機專業英語課程成為提高學生英語和專業課程的文化修養的重要途徑。
1 傳統教學模式與連貫性教學模式的區別
計算機專業英語包括英語科技文獻的特點與常見表達方式,計算機專業知識的英語表述,計算機主干學科和研究領域的概論。一般的大學教學采用啟發式教學,在課堂中通過復習舊知識,學習新知識,對知識進行評價這三個教學過程完成基本教學。并且一般的高校在大三進行專業英語的教學,通常只有一學期,這樣對整體提高學生對科技英語和專業英語的能力有限。因此在魏元春,陳偉等人在《計算機專業英語的連貫性教學模式研究》中[2]提及到連貫性模式。受此啟發,在計算機專業英語的教學實踐中,對連貫性教學模式進行探討與研究。
1.1 傳統的教學模式
傳統的專業英語教學模式不僅有時間短,因為一般都在大三一學期進行,同時教師在課堂上一般采取課文教學模式。專業英語教材一般課后都有計算機專業詞匯,很多老師都花上不少的時間進行單詞講解,然后才回到課文進行課文講解,包括課文翻譯。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感到課堂枯燥,老師為如何讓這門課程上得更生動和精彩感到困惑。學生因為有大一大二的英語基礎了,如果再簡單地對專業英語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課堂教學則不合適。
1.2 連貫性教學模式
連貫性教學模式是指專業英語的教學需要貫穿在每個學生的整個大學過程中。連貫性教學模式旨在將專業英語的教學融入到學生的專業知識中。在此教學模式中,不是簡單的大三的一門專業課程,而是許多課程,教學方式的整體融合。
1.2.1 連貫性教學模式過程
在整個大學教學過程中,四個過程是相互連貫相互輔存,一環扣一環。在大一階段,著重打好公共英語的基礎,但是一般公共英語的老師不會在課堂中引入專業英語詞匯。這就要求專業基礎課程老師在平常的教學中引入一些簡單的專業英語詞匯。例如在大一的《計算機導論課程》中,會涉及到軟盤硬盤等詞匯,專業基礎課老師可以在此時引入floppy disk ,hard disk 簡單英語詞匯。同時對一詞多義的單詞進行強調,比如“block”單詞,即有“塊”的意思,也有“分程序”的意思。另外對專業英語中經常涉及到的縮寫詞進行引入。比如“CPU”,“AI”等詞匯。大二學生在上計算機專業課程的基礎上,增設專業英語課程,在這門課程中除了系統的介紹計算機專業詞匯,語法,特別是要強調科技英語。比如:Table and Graph, Document Conventions, Description and Listing ,Academic papers等,通過引入這些科技英語,讓學生知道科技英語的寫作與翻譯,在此階段,強調中英科技英語的互譯。大三學生即有了專業英語的基礎也有了專業知識的基礎,在此基礎上,增設雙語課程,原滋原味地吸收英文計算機課程與相關文檔,對其能力的提高有個質的飛躍。大四實踐階段,有了前面三年的積累,在這階段讓學生更多的接觸一些國外會議,國外文章,從畢業實踐到畢業答辯盡可能地用全英語進行。
1.2.2 連貫性教學過程實踐方法
通過前面的分析,以及傳統模式和連貫性教學模式的互相比較,取雙方之優點,在具體的連貫性教學過程實踐中,把握教學指導思想,注重實用性,針對性,連貫性,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到質的飛躍。
1) 科技英語
加強科技英語的認識,在連貫模式中,不能忽視科技英語的重要作用,科技英語起到為學生打開世界之窗的作用,學生理解科技英語的知識點和寫作,才能看懂國外文章書籍,理解知識。
2) 加強學生中英互譯的能力
由于學生有公共英語的基礎,對普通的中英互譯不感到困難,但是對于計算機英語本身固有的特性,它不僅是計算機詞匯與公共英語的融合,更多的是科技英語的滲透。由于其特殊性,所以要特別加強學生中英互譯的能力。
3) 教師能力的提高
連貫性教學模式不僅要求教師有較強的專業基礎知識還要有深厚的英語功底,這樣才能在教學中潛移默化的把專業英語滲透給學生。學校應多提供機會給教師進修英語,提高口語表達的能力,同時也應當讓教師參加更多的計算機國際會議,了解最前沿知識。
4) 教學方法多樣性
教學方法是教學活動的靈魂,合理有效的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能夠教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改善刻板的教學狀態,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3]。在專業英語教學中,不能簡單地通過詞匯介紹,導讀翻譯,總結內容,布置作業等常規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梢酝ㄟ^因材施教,課堂上講解中等難度的文章,針對學有能力的同學可以布置一些較高難度的文章進行閱讀理解[4]。適當地引入多媒體教學,在多媒體教學中引導學生如何查閱國外最新成果的文章[5]。
5) 學生思維能力的轉變
通過在課堂上引入中外科技論文進行對比,讓學生比較中外科技論文寫作的區別與特點。英文科技論文一般是在文章中先給出推論或者結論,再一步步介紹原因。學生掌握這種思維方式后,無論是對寫科技論文還是閱讀外文文獻都有幫助。
6) 開設雙語課程
在適當的年級開設雙語課程,雙語課程是以中英文同時為講授語言,但是教材選用影印版國外文獻或原版文獻。通過雙語課程,讓學生不僅學到國外先進的知識,因為這部分知識不需要翻譯,直接理解,不會產生歧義,同時學會西方思維,進一步加深對科技文章的理解,最后學會自主式學習[6]。
2 結論
保持傳統教學模式的優點,借鑒連貫性模式的新理論,在此基礎上,對大學計算機專業英語進行新的教學模式的探討與研究。連貫性模式貫穿于大學四年,連續性很強,需要學校制定相應的教學大綱以促進該模式更好地被執行。該模式的實踐需要教師隊伍和學生隊伍的配合。本文分析了連貫性模式的過程,以及相應過程中應當把握的教學重點,并對教學實踐中的方法進行研究與分析。該連貫性模式不僅為學生打下良好的英文文獻閱讀能力,也為有能力進一步深造的同學提供了更好的平臺。
參考文獻:
[1] 崔玉寶.談計算機專業英語的學與教[J].華北航天工業學院學報,2003,13(4):60-62.
[2] 魏元春,陳偉.計算機專業英語的連貫性教學模式研究[J].科技信息,209(20):3-3,6.
[3] 姚越.淺談計算機專業英語的教學[J].福建電腦,2009(5):202.
[4] 喉悅.計算機專業英語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科技信息,2009(1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