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22 09:30:0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學生數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借助別具一格的導入,激發學生興趣
小學生的身心發展正處于趨向成熟的階段,對任何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和新鮮感。教師若能抓住學生這一特點,在課前導入上下一番功夫,就會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六年級上冊“認識圓”這一章,我是這樣導入的:首先,讓學生說說生活中的圓圖形,有的學生說到足球,有的說到太陽,還有的說汽車輪胎在這樣的課堂氣氛內,我讓學生把自己說到的圖形畫出來,有的學生拿出了硬幣,有的利用三角板中心的圓形然后我讓學生把畫出的圖形對折打開,再換個方向對折,再打開,反復折幾次,告訴學生所折的折痕即為圓心,連接圓心和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就是半徑,通過圓心并且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直徑。這樣的導入,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接受起知識來也就容易多了。
2.利用數學的美,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領域中并不缺少美,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發現數學中的美,例如對稱美在生活中的體現、黃金分割在舞臺上的運用等。利用生活中的數學美,讓學生感受數學的魅力和廣泛性,從而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從生活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例如分數、折率的計算等。根據學生學到的知識,我為他們布置這些方面的作業——到超市搜集折率方面的內容并做出計算;組織學生到公園,讓小學生自己算出買團體票和買個人票的差異讓學生通過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通過讓學生動手、動腦解決數學問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1.通過動手實踐解決數學問題
數學中的很多問題離不開動手、動腦,尤其是一些抽象得難以理解的數學問題,這時教師就應鼓勵學生利用直觀的表格來理解問題的含義。例如雞兔同籠的問題:籠子里有若干只雞和兔,從上面數,有8個頭;從下面數,有26只腳,問雞和兔各有幾只?面對這樣的問題,學生雖饒有興趣,但卻不知道如何下手。為了幫助學生理清頭緒,我讓學生動手制出表格,按順序去尋找問題的結果。待學生明白以后,再鼓勵或引導學生通過其他方法解決類似問題。這樣他們在對問題產生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再發展、上升為理性認識,找出答案就容易多了。
2.通過啟迪學生思維,激發學生興趣
教師要想方設法啟迪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動腦的過程中,找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并鼓勵學生尋找問題的突破點,運用多種方法,探討不同的解題思路,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在互相交流、勇于探究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收獲了知識,學習興趣得以激發。
三、通過數學家的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培養興趣 發展技能 提高能力
一、玩中說,培養表述興趣
數學知識在教材上的表述總是比較抽象、中規中矩、嚴密精確。教師又偏差地對待和處理教材,使數學語言變的枯燥、乏味、單調。其實數學知識也有很多趣味可以挖掘。如“快樂數學”,“趣味數學”,新理念提倡“玩中學,學中玩”,變“苦學為樂學”,“學會為會學”。我們可以通過“玩”來調節學生的身心活動,讓學生體驗,感悟數學的趣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我在設計“求平均數應用題”教學時,讓學生進行“投骰子、抽紙牌、跳繩、拍皮球、猜拳”等自選活動,利用這一游戲活動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合作、交流、探究學習,注意搜集數學信息,用數與形來描述數學事實,匯報活動情況。使學生的數學語言表述能力在充滿歡樂的游戲中得到鍛煉,成為學習的主人。
二、學中說,發展表述技能
通過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引導學生運用數學語言表述數學的本質、算理、思路、操作過程、特征等知識,開拓思維的發展,培養創新意識。
1.說概念本質
在概念學習中進行數學語言表達技能的訓練能增強思維的邏輯性,是數學知識由直觀認識轉化為理性認識的橋梁。各種定義、定理、公式、法則和性質等都是通過數學語言表述的。離開了數學語言,數學知識就成了“水中月,鏡中花”。如果學生對概念本質說不清楚小學數學論文,詞不達意,在以后的學習中就不能很好的合作交流表達意見。因此,概念教學必須重視學生說出概念的本質,讓學生不但能說出概念的具體內容,更要說出關鍵詞句,還會用不同的方法敘述,并說出它們的內在聯系和混淆之處。如教學“分數的基本性質”時,要求學生運用“性質”語言邊算邊說[……同時……相同的數(零除外)……]運用性質的過程,這樣,不但豐富了數學語言的表述,而且對性質的理解、歸納、總結、記憶,就成了水到渠成印象深刻。
2.說計算算理
加強計算算理教學,重視說的過程,既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計算方法,又能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計算教學中必須重視數學語言的培養,讓學生說計算算理,介紹多種算法。同時對計算中的錯誤,還要說出錯誤的原因及看法。計算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計算法則。學生對計算算理聽聽似乎明白,真正理解與否,還要看他能否清楚地表達出來。如教學:38+24= 學生通過操作學具,討論分析后口述算理:先算個位上8加4得12,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個位寫2;再算十位上3加2再加1得6,所以38加24得62。通過口述算理小學數學論文,學生能準確進行計算,掌握兩位數計算法則:1、相同數位對齊,2、從個位加起,3、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通過口述算理,還能幫助學生檢查計算過程中的錯誤,提高計算能力。經過訓練,學生清晰而又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數學語言的表述技巧得到了深化和提煉。
3.說解題思路
應用題教學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點。語言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應用題的結構,便于分析數量關系,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在學習應用題時,有些學生會解題,卻不能用語言有序地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這就要從語言表述訓練入手,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學生第一次接觸的“圖畫應用題”。讓學生觀察小雞圖,再說出圖意:原來有4只小雞,又來了3只小雞,求一共有幾只小雞。通過反復的口頭數學語言表達練習,學生在頭腦中有了一個大體的數量關系:要把原來有4只小雞,又添上3只。用什么方法?為什么用加法?(因為要求一共有幾只雞,要把原來的4只小雞和又來的3只小雞合并起來。)通過表述想法,在頭腦中逐步建立了數量關系:要求一共有多少只小雞,要把已知的兩部分合并起來,最后讓學生列出算式,并說出“4、3、7”各表示什么意思。這樣幫助學生理清數量關系小學數學論文,分析解答方法。學生通過這樣有條理的分析數量關系和數學語言表述的訓練,把分析過程用一段連貫而完整的話表達出來。形成表達流利、準確、科學的習慣,提高了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4.說操作過程
通過操作等活動來引導學生運用數學語言表述,不僅可以訓練語言的條理性和準確性,同時進一步把形象思維轉化為抽象思維。例如在教學“圓錐的體積”這節課時,首先布置操作活動,課前自制學具:等底不等高的圓柱和圓錐;等高不等底的圓柱和圓錐;不等底不等高的圓柱和圓錐;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課中放手讓學生自主去實驗,去發現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過程。然后把操作過程中的看與說、想與說、做與說有機的結合起來進行小組匯報小論文。強化數學語言表述的嚴密、簡潔、準確的特征。
5.說幾何特征
幾何形體的學習重在說其特征及聯系,可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例如,學習《圓柱的認識》時,我出示圓柱模型及圓柱形實物,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同桌相互說一說初步感受,再讓學生閉上眼睛,在腦子里想像出一個圓柱體的形狀,采用小組合作,動手操作,討論說出圓柱體的特征。上下底同是兩個完全相同的圓,有一個面是側面,側面展開是個長方形。學生通過自己說、同桌說、小組說、能得到“說”的機會,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說”的教學過程中。
三、用中說,提高表述能力
1.總體要求:小學教育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必須為本專業學術論文,其他內容的論文無效。字數要求在5000-8000字之間。頁邊距上、下、右皆為2.4cm,左邊距為2.6cm;行距為1.5倍;用A4紙打印。
2.目錄:目錄應單占一頁,分行排列。包括“內容摘要”、“關鍵詞”字樣和正文二至三級標題,后接頁碼號?!澳夸洝倍种虚g要有一定間距,使用小2號宋體字?!澳夸洝毕路娇煽?行,下面的內容為3號宋體字。頁面行距及頁邊距可根據文面美觀程度進行調整,不可全居上方而下方空余太大。
3.正文:此為論文第1頁,內容包括“內容摘要”、“關鍵詞”和“正文”。(1)大標題(題目)。位居此頁上方正中,字號為小2或3號,字體可以為黑體、隸書或楷體。(2)內容摘要。位于論文大標題下空一行處,前空2格,“內容摘要”四字用方括號括起來,為小4號黑體字,例[內容摘要]。方括號完了不用“:”,方括號外的摘要內容為論文的核心內容的概括,小4號楷體字,字數為300字左右。(3)關鍵詞。位于內容摘要下一行,前要空2格,并用方括號括起來,為小4號黑體字,例[關鍵詞]。方括號完了不用“:”,后面承接的關鍵詞不應超過7個詞(或短語),詞與詞(或詞與短語、短語與短語)之間要用分號,此處為小4號楷體字。關鍵詞要能夠揭示論文的中心主題。(4)正文內容。關鍵詞下面空2行為正文(此處不可再有大標題)。正文內容皆為4號宋體字。二級標題為4號黑體字,上空一行,居中或前空2格皆可。文中注釋采用腳注或尾注,全文連續注碼,注碼放標點之前。注碼號為[]。
4.注釋和參考資料目錄注釋與參考資料不得與正文結尾相接,二者共為一頁。(1)注釋。注釋后加“:”(小4黑),另起一行分條列項寫出注釋內容(小4宋)。注釋前的序號及樣式要與正文中的腳注或尾注相同。著作類:[1]××(作者姓名):《×××××》(書名),××出版社××××年版,第××頁。論文類:[1]××(作者姓名):《×××××》(文章名稱),《××》(雜志名稱)××××年第×期。報紙類:[1]××:《××××》,《××日報》××××年×月×日。非引用原文者,注釋前加“參見”。引用資料來自原始出處者,注明“轉引自”。數個注釋引自同一資料者,注釋例:前引[1],××書,第×頁。引文出自同一資料相鄰數頁者,注釋例:第×頁以下。(2)參考文獻。上空一行,參考文獻后加“:”(小4黑),另起一行分條列項寫出所參考的文獻資料。內容為:××:《×××××》,××出版社××××年版。
小學二年級數學論文范例:淺談數學作業生活化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中應注重所學知識與日常生活密切聯系,并且能夠運用這些知識去解決日常生活和生產勞動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在小學數學中必須注重理論聯系實際。這一要求揭示了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數學與生活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作為教師,我們大多想著利用生活素材來進行課堂教學,卻忽視了去利用生活這片廣闊的天地作為我們課堂教學的延伸。
數學學習的天地很廣闊,只有把數學教學的觸角伸向小學生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學生才能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吸取營養;數學只有回到生活中,才會顯示出它的價值和魅力;學生只有回到生活中運用數學,才能真實地顯示出學習數學的水平。因此,把數學作業與社會生活相聯系,能讓學生在社會實踐、家庭生活中鞏固數學知識,發展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
那么,我們又該如何利用社會生活這片廣闊的空間來布置家庭作業呢?現將生活化數學家庭作業按以下三種類型談談我的做法:
一、游戲型家庭作業
游戲是激發興趣的最好載體。游戲作業帶有“玩”的色彩,但是,在設計游戲型作業要考慮與所學的數學內容有聯系。如學習了《認位置》一課后,布置學生回家和鄰居的小朋友一起做左手、右手、左腳、右腳的游戲??梢砸粋€人說,另一個指;又如學習了《認識物體》一課后,讓學生做一個認識物體的游戲:回家請家長把學生的眼睛蒙起來,讓他們用手摸桌上的東西,說出是什么東西,并說出是根據什么性質辨認出來的。這樣的作業學生非常樂意去完成,真是“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使課后游戲成為課堂教學的后續延伸活動。
游戲型作業還適合一些計算練習。計算練習的內容機械重復,學生會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態度也十分消極。把數學作業設計成游戲形式,能提高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如學了20以內加減法后,可以設計“拿卡片”游戲,在卡片上分別寫上1—9各數。小朋友一次去拿兩張卡片。,進行相應的加減計算,比比誰算得快,贏者加一分,并累計得分定輸贏。這樣讓學生在“玩”、“樂”中獲取知識,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提高了學習積極性;又如:在學習了混合運算后,可設計這樣的家庭作業,用撲克牌與家長一起算二十四點。使學生在玩中熟練地運算加減乘除法,鞏固口算基礎。
二、實踐型家庭作業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睌祵W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數學教材中,許多內容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讓學生通過觀察、考察、嘗試等活動,增長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加強社會認知,提升社會參與意識,促進個體社會化進程。如學習了長度單位,可以回家測測自己和家人的身高,量量自己腳步的長度,算算從學校到家里的路程;認識了人民幣,可以用自己的零用錢去買買學習或生活所需要的東西;又如,學了面積計算后,可以讓學生測量并計算自己房間的面積,再設計一下,如果你房間里鋪30cmx30cm的地磚,需要多少張。給父母提一個裝修計劃。這樣能讓學生在實踐中學,學得輕松,學得有意義,能學到課堂上得不到的實踐經驗。
三、社會調查型作業
在新課標中已提出學生在小學階段就能進行一些初步的數據收集及整理統計,因此教師設計數學作業時,可適當安排一些作業讓學生走進社會,接觸社會,調查一些社會現象,進行數學統計,使他們由被動的“要我做”轉變為主動的“我要做”,從而引起他們做作業的興趣,并從中獲得成功的喜悅。如根據減負要求,設計這樣的作業,規定三年級學生做家庭作業的平均時間,不應該超過半小時,請你設計調查表,調查這一周內,全班同學每天做作業的平均時間,并檢驗是否符合規定,并向老師提出布置作業的好建議。又如,數學活動課“節約用水”教學后,可讓學生調查家里每月總的用水情況及主要方面用水情況,并根據調查結果,寫一份合理用水的建議書交給媽媽。這些作業既有趣,又緊密地聯系了學生生活實際中的數學問題,可以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參與探索的意識,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還將數學知識與其他學科進行了有效的整合,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加入收藏
聯系我們
|首頁|最新|語文|數學|英語|政治|物理|化學|歷史|地理|生物|音樂|體育|美術|科學|計算機|公文|
論文搜索:[熱門]素質教育寫作總結說課計劃心得體會教案操行評語
首頁>>數學論文>>小學生計算出錯原因分析及對策
-
【加入收藏夾】【搜索相關的文章】【關閉窗口】
湖北省興山縣高陽鎮中心小學/黃峰
培養學生正確,迅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基本任務之一,但學生在實際學習中,做計算題差錯多,準確率低,學生的計算錯誤僅僅是因為粗心大意嗎?他們計算出錯的原因有哪些呢?我們的教學對策應加強針對性,根據不同的“病因”,開出不同的“處方”。
一、注意力發展不完善
小學生的注意力既不易集中又不善于分配,有意注意總是讓位于無意注意,并且注意到的范圍也比較狹窄。他們在觀察試題中抽象的數字,運算符號時往往只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現象,不能看出他們之間的聯系。對事物的觀察缺乏整體性,而且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很短暫,因此常發生抄錯數字,寫錯符號以及漏寫數字等所謂的粗心錯誤。例如有的學生在列豎式時計算及結果是正確的,可寫到橫式上時卻抄錯了。
二、概念、法則不清
概念是思維的基本形式,只有概念明確才能判斷正確,運算推理才合乎邏輯,概念不清便會引起計算錯誤。
三、感知不準確
小學生的感知特點是比較籠統,模糊,往往只注意到算式的某一部分,感知的印象缺乏整體特征,再加上感知本身的選擇性,很容易出現感知錯誤,有的學生把35看作是53,把“+”看成“÷”。
四、負遷移的干擾
由于小學生的思維能力薄弱,感知試題時,總是受到容易計算部分,能簡便計算,比較熟悉部分等強刺激的作用,以致于把運算的法則,定律等知識忽略掉而造成干擾,對于相似的知識點往往難以區分。如:25×4=100是一個強信息,很多學生再計算24×5時受到干擾而產生錯誤。
五、思維定勢的負面影響
思維定勢既有著積極的作用,又有著消極的影響。而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則主要依賴感性經驗的傳遞,受思維定勢影響較大。在計算方面,則會看不到題目的變化與獨立性,仍舊以舊經驗去解決問題。例如:教學完20以內的進位加法后,學生習慣了用“湊十法”進行計算,而見到不同的“8-6”之類的題目,往往會不假思索得到“14”。
六、不良的學習習慣,態度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保證計算正確的重要條件。良好的作業習慣包括認真的書寫習慣,審題習慣,檢查習慣,檢驗習慣。由于學生的這些習慣沒有完全養成,所以容易造成錯誤。
二、避免計算出錯的措施
1、重視學生有意注意的培養
教師要求學生在計算時,從審題、計算到書寫,一氣呵成,中途不東張西望,左顧右盼。應加強意志的鍛煉,教育學生樹立責任感,自信心,力爭算一題,對一題,還可以選擇好作業典型范例讓學生仿效,逐步養成良好的習慣。
2、加強概念及法則的理解與識記
概念的不理解,法則的不熟練直接導致計算存在很大問題。這是掌握好計算的基礎性工作,只有打好基礎,計算能力才有質的飛躍。首先加強對計算法則的深刻理解,在深刻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在教學法則的時候,為了使學生記憶深刻,還可以將某些法則編成順口溜,兒歌,這樣記憶就更深刻了,運用起來更方便。例如在教“混合運算”時,引用下面的兒歌:“加減乘除是一家,我們學習要用它;加和減是弟弟,乘和除是哥哥;兩個弟弟一樣大,兩個哥哥一樣大;哪個在前先算誰。哥哥走在前,弟弟走在后,先算乘和除,再算加和減。媽媽的懷抱是括號,括號里是誰先算誰。”
3、首次感知新知識時,能在學生的大腦皮層留下深深的印象。如果首次感知不準確,造成的不良后果在短時間內難以清除。因此數學試題計算時,要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多讓學生動手,動腦,動眼,動口,促進多種感官協同參與認知。其中,對教學中學生容易忽略的環節,應作必要的突出,或采用反例,可專項訓練,或對比辨析,保證學生在開始時就形成鮮明的印象,盡量減少失誤。
4、加強計算基本功的訓練
計算的基本功要堅持天天練,持之以恒,才能達到熟練程度。這些基本功包括:20以內的加減法的口算,表內乘除法,能湊成整十整百數的加減法,判斷積和商的位數的方法等。我們可以在每一節數學課前用5分鐘的時間進行口算練習,由易到難,堅持下去,學生的計算能力一定會逐步提高。在計算中,我們還有必要引導學生發現和總結一些運算技巧,并加以靈活運用,也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兩位數乘99、101,多位數乘11等等。
5、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培養學生書寫工整,格式規范,自覺檢查,隨時驗算的好習慣??梢詮囊韵聨追矫嫒胧謳椭⒆蛹m正:1>仔細審題的習慣。教育學生拿到題目后認真審題,看清題目的要求,想明白計算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然后再動筆計算。2>細心檢查的習慣。要求學生從題目入手,一步一步檢查,先檢查運算符號,再檢查數字是否搬錯,抄錯,再進行認真的驗算,看結果是否一致,達到檢查的目的。也可以不看自己的計算過程,重新把題再做一遍,看結果是否一致,來查找問題。3>認真書寫的習慣。教師要教育學生凡作業即使是打草稿,都要寫得干凈整潔,這樣,既能使作業本美觀,也能使自己在做題時看清題目,避免錯誤的發生。
6、加強課堂練習的指導
【關鍵詞】情景交融;提供資源;重點難點;整體發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重視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边\用多媒體在學習內容與學生之間架起一座橋梁不僅能夠增加課堂教學密度、加大課堂教學容量,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還可以直觀形象地展現教學內容,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突破難點,掌握重點,優化數學課堂教學。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有著很大的作用。那么,如何使用多媒體,優化數學教學呢?
一、和諧課堂,情景交融。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基本上都是在課堂上講解幾個知識的例子,然后給出練習題來讓學生去做,教師幾乎都要把答案告訴大家了。學生在教師有形的幫助下第二天就將知識忘記了,不能究其根本。教師將多媒體引進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有效地幫助學生了解知識的真諦。如教學應用題:“甲、乙兩人分別從相距10千米的A、B兩地同時出發,相向而行,甲每小時行4.5千米,乙每小時行3千米。兩人第一次相遇后繼續向前走,甲到達B地后立即按原路原速度返回,乙到達A地后也立即按原路原速度返回,請問兩人第二次相遇時共走幾個小時?”這樣一道題,教師運用多媒體來分析題意,將甲乙兩個人物變成兩個可愛的小動物,將兩個地方變成兩個可愛的游樂場,按動小鼠標,兩個小動物一跳又一跳地走來走去。這樣的展示已經沖擊了學生的視覺,然后進一步來分析這樣的相遇問題,并且用圖示來表達出來,學生看明白了題意,就能快速地看到情境的出現似乎就是自己在走,慢慢地就會有了獨特的題意理解。學生看到這樣的情境,就會不由自主地動腦筋來想一想答案,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術為數學課程提供資源。
我們在教學中,應把學生生活中能夠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數學現象和數學問題融入課堂,拉近學生與數學的距離小學數學論文,這樣學生的手、眼、口、腦等多種感官在創設的場景中盡情地發揮作用,讓學生體驗到數學的價值,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而這些教學資源的提供,生活情景以及生活現象和問題的呈現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完成。例如,教學小學數學一年級“統計”內容時,我設計課件引入色彩鮮艷的畫面、生動活潑的卡通人物給孩子們以美的享受,在比較真實的展現教學過程的同時,使他們體會到記錄的重要、方法的多樣,進而認識統計圖和統計表。多媒體憑借其特有的方式,為孩子們營造了身臨其境的掌握數學知識平臺,在這個過程中也增長了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巧用多媒體教學,有效突破教學重點難點。
由于數學學科的特點,有些重點難點比較抽象,而且由于小學生年齡的特點和知識有限,對于抽象的知識接受能力不是很強,所以在學習重點難點的時候,會有很大的困難。而多媒體技術的特點則恰好給我們提供了絕好的機會,因為很多抽象的定義單純用語言表達效果并不好,但通過多媒體運用形象的圖畫、動畫或課件表現出來,會使學生精神更加集中,從而產生很好的效果。比如在學習“軸對稱圖形”時,學生在理解軸對稱時,相對比較難理解,于是我便利用多媒體制作了一個課件。在上課時,先讓學生們想象哪些數字是對稱的,學生們踴躍發言,有的說1,有的說8,還有的說88、11等,然后用課件演示,把每次數字對折后用不同的顏色做標記,使學生們清楚地了解到這些閃動的不同顏色的線條就叫對稱軸,然后又用課件演示一些軸對稱的圖形,通過形象的圖形動畫,讓學生可以直觀地了解到什么是對稱軸,什么樣的圖形是對稱圖形,從而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突破了數學中的教學重點難點。
四、轉變學習方式,促進學生整體發展。
新課程大力提倡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的學習方式。通過觀察、比較、交流等活動,促進學生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展,對培養未來需要的創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如教“分數的意義”前,我先提問學生:“關于分數,你已經知道了什么?”讓學生主動地面對新知去回憶再現舊知,并通過交流互相啟發補充。接著提出:“你可以把哪些物體平均分,并用分數來表示。”學生分小組討論,得出結論。根據學生的交流,用多媒體出示一個西瓜或一張紙、一段1米長的線段。然后教師出示12只小猴,提問:“你會怎樣把這12只小猴平均分?每份用怎么的分數表示?每份有幾只小猴?”再讓學生分小組討論交流,根據小組匯報分別把12只小猴平均分成2份、3份、4份和6份。通過學生的討論、觀察,學生理解了單位“1”的含義和分數的意義。
總之,多媒體技術應用于教學,再為教學提供更多的方便的同時,也為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位教師應成為研究者,成為“專家型”的媒體使用者,才能更好地發揮多媒體的作用,擴充新的教學經驗。要達到這個目的,必須終身不斷地為自己“充電”,充分了解現代化技術中教師的地位和作用,充分發揮多媒體的特殊功能和藝術魅力,才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孫欣.淺談小學數學新課堂中多媒體手段的運用》.淮陰師范學院教育科學論壇.2006年
[2]易穎莉.淺談多媒體輔助數學教學的利弊及對策》.中學理科教學研究.2006年第五期
然而,長期以來現實的數學課堂教學大多數都是局限于課堂教學和教師講解,內容也只是教材上的知識,和兒童的現實生活關聯不大,教學形式單調乏味。兒童大多生動活潑,單純的課堂講解,難以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重書本知識輕實踐能力的教學模式,使得很多的學生具有很強的依賴性和模仿性,缺乏獨立探索的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差,創造力不強。
華羅庚曾經說過: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日用之繁,處處都用到數學。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同時又與社會生活緊密相連,學生們學習數學,就是為了將來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現實生活中遇到的數學問題。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將教學生活化,成了數學教師們需要關注的重要話題。
“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是指將小學數學教學過程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起來,通過符合教學規律的組織一系列的教學實踐活動,學生在生活中學習重要的知識和技能,或者將學到的知識在實踐活動中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它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知識和學習興趣,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1.1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有助于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培養
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重視??墒窃诂F在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很多教師非常重視知識的傳授,強調培養學生應試的能力,而忽視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培養出來的學生缺乏創新能力。相比之下,數學教學生活化則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教師不再是照本宣科,而是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通過對教學內容的改造,將課本知識和生活實踐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去。數學知識的教授也不再只是簡單呈現,而是讓學生主動去尋找和探索身邊的數學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可以使學習過程更加輕松,師生關系更加融洽,有利于學生主動型的發揮,促進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培養。
1.2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有助于發展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
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在生活化的場景中開展教學,并且引導學生將課本知識和生活實際結合,利用課本知識解決現實問題。在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的過程中又發現和掌握了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既滿足了學生的求知欲,又也培養了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
1.3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最大動力。如果數學課教學僅僅局限于課堂,數學課就會變得枯燥乏味。許多學生認為數學就是一些運算符號、定義、公式的練習,與實際問題聯系不大,久而久之,對數學課興趣下降。通過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讓學生感受到課堂上學習的知識全部來自于周圍的社會生活,4
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感到學習的樂趣。同時學生通過自己探索來學習問題解決得方法,更是有助于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更是通過利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了現實問題,而感到很有成就感,從而對數學學習更加感興趣。
2.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策略
要更好的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2.1靈活使用教材,在數學課堂中引入現實生活的元素
教材,是教學活動的主要內容,是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源泉,是教師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該考慮學生的生活經驗,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入手,合理處理教材內容。
3.1.1根據小學生的生活內容對教學內容進行重組
心理學家通過實驗研究證明:當學生學習的知識與生活內容越密切,學生接受起來越容易,掌握得也越牢。但是學生所學教材中的部分知識與學生的生活有一定距離,學生感覺很陌生。對于這些內容可以根據需要對教材進行適當的改變,增加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內容,刪除與學生生活相去甚遠的教學內容。書本上的一部分例題和習題都可以改編成與學生現實生活中息息相關的、學生容易接受的內容,使學生所學內容與生活經驗密切相關,這樣有利于激發
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但現有的小學數學教材中,應用題部分還是存在一些固定式的例題,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進行適當的調整,使教學內容更加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這樣更有利于培養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用學生身邊熟悉的內容對教材進行適當改編,甚至可以讓學生自己去收集身邊的數學問題,然后一起在課堂上解決,這樣讓學生感覺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如教學第七冊應用題求兩商之和(差)的應用題這一內容時,S覺書本上的題目有好多都離學生的生活實際有一定的距離,提不起學生的興趣,我進行了教材重組。
3.1.2引入合適的生活實例
教學的導入仿佛是優美樂章的“前奏”。日常生活中蘊含了大量的數學知識和數學情境,從孩子熟悉的生活經驗出發引入新課,可以激發孩子的求知欲望,增添新鮮感,從而使他們感到數學不再枯燥、抽象,進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數學教學內容有事比較枯燥、抽象、概念性較強。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盡量選擇學生熟悉的、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習內容,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數學問題,從而讓學生感知數學問題源于生活,并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如由于學生對來源于生活的素材感興趣,所以他們感覺不難,而且有趣,同時接受了節約用水的思想教育。
教師在進行新課教學時,可以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把實際與理論相結合,從學生生活中找實例,跟円常生活中的事物聯系起來,這樣有利于數學的學習。課后,讓學生收集生活中存在的角,自己記錄下來,培養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能力。
讓學生在生活中找數學,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把數學學習變成生活數學,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通過大量的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充分感知、親自體驗,充分激發學習的動力。
3.2創設生活情境,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數學課堂上所學的內容越貼近學生現實的生活情境,學生接受數學知識的能力就越強。所以,我們應該盡量挖掘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生活情境,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其中體會到數學學習的快樂,在快樂主動中學習,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產生對學習的需求。
努力做到:引入新課生活化,學習例題生活化,課堂練習生活化,課后延伸生活化。
3.2.1選取現實旳生活情境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選取一些學生身邊的熟悉的情境進行改編和加工,甚至可以改變教材上的教學情境,自己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素材作為教學內容,這樣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身邊就有數學,數學就在身邊,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相信這樣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入手,創設引人入勝的教學情景,讓學生置身于日常生活中來學習知識,定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又立足于應用意識的培養。
在尋找現實生活素材的同時還要考慮到真實性和可行性,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內容應該是生動有趣的,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去發現數學問題、探究數學規律、構建數學模型,體會數學思想、感悟數學方法。在生活中可以發現很多數學問題,我們可以將這些內容和教學聯系起來,讓真實的生活情境來充實數學文本。如剛開始教加減兩步應用題時,可根據小組內人數變化來進行重新計算。要求一個小組的同學可以邀請別組的同學參加,也可以自愿到另外的小組去,小組人數可以比原來的人數多也可以比原來的人數少。然后根據小組內人數變化的情況,進行加咸混合運算。這樣的設計,不僅貼近學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學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使學生將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更緊密。讓數學教學充滿了生活氣息和時代色彩。
3.2.2構建開放的生活情境
教學中要對課內知識進行延伸與拓展,把學生難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學習轉化為讓學生動手實踐、操作的活動,通過形式多樣的實踐、操作活動,可以使學生根據已有經驗,發現問題,通過猜測、實驗,最終解決問題。學生通過不斷地應用實踐,積累更多新的數學經驗。在選取的生活情境內容時要容量大,這樣可以讓學生思考的角度更廣,解決問題的方法更多,從而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創新意識和能力.這種具有開放性的題目,就是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真實體驗。這也是數學的魅力。
3.2.3創設多元化的生活情境
根據教師對學生的了解,通過對教學內容進行生活化的改編和加工,重新整理學習內容,使呈現在學生面前的知識更能貼近學生的生活,從而使教學內容更加生活化。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直觀的實物、多媒體課件的教學、學生的操作實踐活動、數學游戲等多種方法來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把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與數學教學過程聯系起來,創設生活的數學課堂,體現教學過程生活化。在作業設計上,可以選擇一些實踐活動、幵放性強的內容,讓學生通過實踐更好的把數學知識應用在生活中,把積累的經驗驗證于課堂上,體現作業設計生活化。
3.2.4游戲啟發式生活情境
在游戲式的活動課上,在老師的引導下參與游戲,通過游戲活動反思,歸
3.3體驗生活應用,領悟數學價值
在數學生活化的學習過程中,能把所學數學知識靈活運用,是我們學習數學的目的,也是數學價值的體現。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帶學生回到生活情境中,在生活情境中感知數學知識的存在,做到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讓學生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把數學變得有血有肉、富有生氣、豐富多采。數學從生活中來,又回到生活中去。將學會的數學知識充分應用到生活中,利用所學數學知識和方法去生活服務,這是數學的本質。實現“生活——數學——社會——數學……”的不斷往復。數學課本中的知識只有在R常生活中充分運用,才會使學生真正會用,才會真正在學生自己的頭腦中儲存下來。
3.3.1通過學習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隨著社會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房屋的裝修問題已經進入很多家庭,在小學生的生活中相當常見。老師可以在學生學習長度的測量、平面圖形面積的計算等教學內容時,可以讓學生對自己家的房屋進行測量、計算。通過對房屋進行測量時,學生可以體會到選擇測量工具的方法,將相關教學內容與房屋裝修結合起來,既可以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又可以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學生學習的興趣盤然。
上述例子,
3.3.2選用合適的數學方法,研究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數學知識在生活中廣泛運用,通過研究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可以感受成功的快樂,同時感受到自身存在的價值。鼓勵學生用寫數學周記、數學故事、數學論文的方式來交流生活中發現的數學問題,研究沒有解決的問題。
3.3.3靈活運用數學知識,促使綜合能力的提高
數學學習的最終目的是要讓學生學會解決數學問題以及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讓學生在生活中善于觀察發現問題,用數學中學會的方法來解決,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數學知識的學習,可以安排一些實踐性的作業讓學生合作完成:
3.3.4展望生活前景,創造高于生活
把鮮活的生活題材引入課堂,數學課堂有了生命的活力,數學不是我們常說的枯燥、難懂,而是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充分體現出數學課堂的魅力。生活化的數學不是拋棄現有的數學教材,而是對現有的數學教材和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對教材內容進行加工處理,讓學生真正喜歡數學,走進數學,使數學課堂生動、有趣,讓數學課堂真正融入到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在遇到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系的數學學習時,能使他們產生學習的興趣,課堂才會更有生氣。
參考文獻:
[1]陳孝彬.教育管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2005.
[2]劉風翥.小學數學教學與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