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27 21:08:1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林產化工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52-0212-02
分離工程課程作為化工專業及其相關專業的一門骨干課程,具有內容涉獵面廣、知識點多的特點。該課程對石化工業、無機和有機化學工業、石油加工、資源和能源工業、材料工業、聚合物加工、生化工業、制藥工業、環境保護和核工業等許多國民經濟重要工業領域的人才培養有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1]。分離工程課程教學改革目標是開發出一種新的工程類專業課教學模式,通過一門專業課的教學改革實踐,使學生的創新能力、綜合能力、實踐能力等綜合素質得到提高。該項目完成后,教學改革經驗可以在其他高等林業院校的工程類專業課教學中推廣應用。
一、課程改革的目的和需求
林產化工專業是以樹木、森林采伐和加工剩余物為原料制備生物質化學品、生物質新材料和生物質能源的國家重點專業。專業立足于黑龍江省的資源特點和優勢,突出“綠色和環境友好化學與工藝”的主要特色,抓住生物質資源代替石化資源的機遇,以生物質資源的高效化學利用為特色,瞄準世界各國的林產化工領域科研前沿,培養能在林產化工、精細化工、化學工業等領域從事植物化工的生產、設計、產品開發工作并且具有較強創新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由于分理工程課程所涉及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較多、較散,各知識點間相互聯系不是很緊密,內容相對比較抽象,教學中發現大多數學生反映該門課程難學、難懂,在有關知識的應用方面特別是工程計算方面只能機械模仿教材例子完成課后作業,通過計算機編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不夠[2]。因此,造成了學生一定程度的畏學情緒和厭學心理,若單純地講授理論知識學生很難理解,影響了對知識的掌握和課程教學質量。針對林產化工專業分離工程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林化專業分離工程課程改革的關鍵是:加強課程理論和實踐教學的結合,彌補講授法的缺陷,以小論文代替作業、自主設計實驗[3],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面向社會服務和實際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學生們參加國家、學校和學院三個層次不同級別的創新實驗,結合課程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最終達到強化學生工程意識,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的總體素質達到全面提高。
二、課程教學改革
林化分離工程課程教學改革研究內容包括:①教學方案的改革,結合目前國內外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研究其教學內容的內在規律、教學重點和難點,調整教學重點并增加林產化工科研領域分離工程技術使用的新技術相關的設備和方法原理的知識點;②分離工程課程面臨著學時壓縮(由72學時壓縮為32學時),而知識量、信息量反而增加的矛盾,這需要構建新的教學體系和方案。③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容易理解的課程章節采用以考代講的方式,或采用多次研究型和課題調研型的大型作業,強調學生的主動探索創新精神,以小論文的形式提交并在課程結業考試中占一定的分值;降低課時縮減的壓力。④針對工廠現場分離設備存在的問題,提取工廠數據,讓學生自己設計程序進行計算,培養學生解決工廠中實際的分離問題的能力。
三、分離工程課程需求與三結合法的結合策略
本課程實施“專業課與基礎課結合”、“專業課與實踐結合”和“專業課與競賽結合”的“三結合”教學方法[4]。該改革方法意在加強林化專業學生化工分離基礎理論,強化培養學生化學工程的理念,力求使學生掌握化學工程與工藝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在化工工程技術方面具有初步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5]。課程教學中以實例原理凝練知識點應用指導原理的層次進行教材內容的組織;將產學研所獲得的科研成果、工廠實踐經驗和學科前沿知識等帶進課堂,有機地融入到教學內容里,增加學生對學科前沿知識的了解,推進課程建設;以工程實踐中的應用為實例,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四、實施情況
1.專業課與基礎課結合,調整林化分離工程課程體系。本專業課程體系按職業崗位能力需要,對主要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進行了必要的整合。林化分離工程課程體系的構建采用的調研方案為:收集有關研究資料;到其他高等院校進行調研;確定教學內容和新教學大綱,確定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根據教學改革方案,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實踐;結合林產化工領域科學前沿進展情況和本校的科研成果實施實訓教學和實驗教學,通過實驗教學和參加教師科研課題等實踐環節,彌補課堂教學的缺陷,著重培養學生的工程意識和提高學生的素養。①課程內容與學科前沿的結合,進入在21世紀,分離技術向高級化、應用廣泛化發展。與此同時,分離技術與其他科學技術相互交叉滲透,產生了一些更新的邊緣分離技術,如生物分離技術、膜分離技術、環境化學分離技術、納米分離技術和超臨界流體萃取等技術。近年來科技人員在分離過程及設備的強化和提高效率、分離技術研究和過程模擬、分離新技術開發幾個主要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通過這些研究成果在工業上的應用,強化了現有的生產過程和設備,在降低能耗、提高效率、開發新技術和設備、實現生產控制和工業設計最優化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同時也促進了化學工業的進一步發展。林化分離工程從分類、研究內容及方法出發,詳細地介紹了多組分分離基礎、多組分精餾的簡捷計算和嚴格計算、多組分氣體吸收和解吸、特殊精餾(包括恒沸精餾、萃取精餾、加鹽精餾和反應精餾等)和萃取技術等化工基礎知識,同時結合科技前沿,引進結晶、其他新型分離方法(吸附、離子交換、膜分離、薄層色譜等)和分離過程及設備的效率與節能等內容。課程內容與學科前沿的緊密結合有利于學生以生物質資源的高效化學利用為特色,瞄準世界國的林產化工領域科研前沿,成為能在林產化工、精細化工、化學工業等領域從事植物化工的生產、設計、產品開發工作、具有較強創新和實踐能力的應用型人才。②課程體系考核重點的調整,林化分離工程課程除借鑒化工原理課程內有關相平衡條件、相平衡常數和分離因子的定義、活度與逸度的定義、相平衡常數的計算方法、泡點方程及露點方程的內容外,還借鑒了Henry定律、Langmuir方程、Langmuir-Freundlich和Freundlich方程氣體的吸附平衡和液體的吸附平衡的內容。林化分離工程課程立足于基礎課的知識點,在此基礎上合理擴展和延伸,體現了專業課與基礎課緊密結合的課程改革的指導原則,實現了基礎課為專業課服務的目的。比較化工分離工程和林化分離工程,發現二者在課程的指導原則上存在不同,化工分離工程作為基礎課程,其教學體系強調加強化工基礎、拓寬專業、理論扎實、擴大信息;林化分離工程由于教學學時只有32個學時,教學環節更注重拓寬專業、注意與前期專業課程的銜接,避免重復教學,啟發思維、引導創新便于自學。因此,化工分離工程課程體系考核重點在于掌握傳質過程和分離工程的基本理論,了解重要的分離單元操作及其設計、計算、應用基礎,對于林化分離工程而言,考核重點在于與工業生產緊密結合的多組分分離基礎、多組分精餾的簡捷計算和嚴格計算、多組分氣體吸收和解吸、特殊精餾、和萃取技術等簡單的化工基礎知識,同時結合科技前沿,掌握結晶、其他新型分離方法和過程的技術原理,實際應用實例和設備的效率與節能等內容。該課程體系的調整重視現代分離技術及其前沿發展,有利于林化專業的學生培養扎實的理論基礎,活躍的創新意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利用先進的手段從事相關領域研究的能力。
2.專業課與實踐相結合,強化分離工程實驗的實訓性。我們發揮實驗獨立開設實驗課與大學生創新項目的實訓作用,強化林化分離工程實驗與專業領域結合的緊密性;同時積極進行林化分離工程專業創新型專業實踐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充分利用學科所在實驗室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優勢,進一步開放實驗室,并實施“課程認知—實驗技能訓練—課程實踐—創新實踐”的專業實踐教學模式,使學生能鞏固和加深對課堂理論教學內容的理解,得到實驗技能的基本訓練,并強化工程實踐的觀念。課程認知是在課堂上講解分理工程實驗的理論和原理,實驗技能訓練在實驗課上完成,根據實驗動手能力和實驗的完成給予實驗技能考核;課程實踐主要是會同本專業的化工原理課程實習,在哈爾濱化工二廠和三精制藥等企業進行化工分離和藥物精制分離等課內實例的工廠實踐環節。幾年來學生運用分離工程專業知識解決了很多創新的科研和工程實際問題,學生的課程設計、畢業設計題目均具有實際工程背景,設計質量有很大提高;學生涌躍參加校、省和全國各類專業技能大賽,在“挑戰杯”和林業部舉辦的“嘉漢杯”等省級以上創新、創業大賽中成績斐然。綜上,采用“三結合”教學法對林產化工專業分離工程課程建設與實踐的初步探索,經過初步實踐檢驗,教學過程調整授課重點,突出生物質資源的高效化學利用的特色,使學生更好理解林化專業分離工程的概念,達到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養成嚴謹、求實、認真的精神,為林化專業學生在林產化工、精細化工、化學工業等領域從事植物化工的生產、設計、產品開發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理論與實踐基礎。
參考文獻:
[1]葉慶國,徐東彥,王英龍,程江峰,尹進華.分離工程精品課程的建設與實踐[J].化工高等教育,2011,(03):23-25+29.
[2]劉翠瓊.跨學科研究生創新型人才培養現狀的調查研究——以北京林業大學研究生培養為案例[J].中國林業教育,2012,(06):59-62.
[3]張軒,陳海燕.高校生物分離工程教學改革探索[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34):75.
[4]肖瓊.“三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策略[J].當代職業教育,2012,(09):30-32.
[5]張啟昌,程廣有,劉寶東,趙紅蕊.地方林業院校林學特色專業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3,(12):158-160.
【論文關鍵詞】 森林 低碳經濟 發展
引言
低碳經濟就是要求能源利用水平、產業結構、經濟結構、經濟質量、環境保護水平都有質的提升和轉變,是對傳統能源利用、產業結構的挑戰。森林在低碳經濟模式中具有特殊的作用。林產加工等可通過新技術、循環經濟、綠色經濟和開發生物質能源來達到低排放,減少因非法采伐等引起的森林破壞、森林火災和病蟲害等;通過科學規劃增加森林面積,利用科學經營提升森林質量,增強碳匯功能;建立造林與更新長效機制,處理好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系,使經營主體保持積極性,使森林經營與林農致富緊密結合,實現持續碳匯。本文就森林低碳經濟的發展談幾點粗淺認識。
1. 發展森林低碳經濟的作用
1.1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中最大碳庫
森林在生長過程中通過光合作用,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并將其固定在森林植物體內和森林土壤中。同時,森林固定二氧化碳持久而穩定。同樣,木材及木制品也是十分重要的碳庫,固碳的時間可達幾十年、上百年。統計分析表明,通過植樹造林方式吸收固定二氧化碳,其成本要遠低于核能、風能和生物質燃料等各種工業活動減排的成本。
1.2森林是地球表面利用太陽能的最大載體
森林每年固定的太陽能總量占陸地生態系統每年固定太陽能總量的多一半,這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巨大能源寶庫。樹苗長成大樹,不僅吸收、固定了大量二氧化碳,同時吸收和儲藏了太陽能。因此,選用那些易繁殖、萌發力強、能固氮、生長快、熱值高、用途多和抗性強的樹種,以大密度造林的方法,使薪炭林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間和陽光,就可以達到固碳儲能的目的。
1.3消除各種污染源排放
很多森林植物由于結構復雜,樹葉表面不平,多絨毛,分泌粘性油脂及汁液,能夠吸收有害氣體和吸附大量飄塵。杜鵑、木槿、紫薇等植物能夠吸收二氧化硫、氯氣、氯化氫、氧化鋅等有害氣體。松屬、圓柏屬、云杉屬、樺木等許多森林植物能放出大量殺菌素,可殺死各種疾病的病原菌。采用人工措施或者噴灑各種殺蟲劑或殺菌藥來消除環境污染,不僅要付出能耗,而且需要較高的成本。
1.4減少了人工措施的土石方工程
人們投資、投勞耗用水泥、鋼材以及其他材料和化石能耗修建各種攔水、蓄水工程,不僅耗費了大量化石能源,而且產生了污染。當使用壽命結束時,清理報廢工程仍然需要消耗能源。森林攔蓄降水,調節徑流,減少洪澇災害的成本遠低于修建水庫的成本。森林蓄水的同時,減少了水土流失和土壤養分損失,從而大大降低了農林業發展對化工產品和化石燃料的需求,減少了化石燃料使用量和溫室氣體排放。
1.5降低生態系統調控的物質與能源消耗
近年來,氣象災害發生的頻率有增加的趨勢。采用人工措施增雨、調水、防洪、減災,不僅需要投入較多的勞動力,更需要大量的物質與能量投入。森林能夠調節氣候,降低或減緩洪澇、干旱災害,保持和維護有利的生產環境,減少了化石養分或能耗投入,使農作物和畜牧業在比較自然的狀態下發展并獲得高收益,從而降低了災害控制和恢復成本,減少了生態系統調控的物質和能源消耗。
1.6改善人類生活環境
森林所形成的自然和人文環境對人類生存有著良好的影響,森林生態環境直接作用于人的視覺、聽覺、嗅覺,使人精神放松,增進人體健康。同時,森林也是人們旅游、爬山、遠足,甚至探險的場所。生活在山清水秀的自然環境條件下,意味著用于調溫、調濕、滯塵的各種人工設備使用數量和時間的減少及其能耗和溫室氣體排放數量的降低。
1.7林產品是低碳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為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氣的第四大戰略性能源資源,森林具有可再生、可降解的特點,而且還有占地少、一次種植持續利用的優勢,是大有希望的新興的綠色能源。森林提供的木材作為生物類的材料,以及各種非木質林產品,不論作為能源,還是作為生產、生活資料,都是一種低碳經濟材料。在石油、煤日益枯竭的情況下,發展林業生物質能源已經成為世界各國能源替代戰略的重要選擇。
2. 促進森林低碳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
2.1加快造林綠化步伐
圍繞《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和《應對氣候變化林業行動計劃》,加大生態建設投入。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三北”及長江和沿海防護林體系、防沙治沙、濕地及野生動植物和自然保護區、商品林基地建設等林業重點工程。制定和實施造林綠化規劃綱要,發展林業生物質能源、油茶等木本糧油等林業重點工程。健全生態效益補償機制,開展濕地生態效益補償試點,實行木材加工產品“下鄉”補貼試點,推動低碳經濟和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在增加森林面積的同時,增加森林碳匯。
2.2實施森林經營工程
目前,我國大多數森林屬于生物量密度較低的人工林和次生林,森林蓄積很低,這是增加森林碳匯的最大潛力之所在。在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將森林經營作為我國林業建設的重中之重,這既符合國際林業發展的趨勢和要求,也是未來氣候談判增匯減排的重要籌碼。因此,應盡快啟動《全國森林經營工程》,同時應積極發展農林復合經營,提高森林蓄積量,增加森林碳匯。
2.3開展碳匯造林試點
在現有造林規劃的基礎上,開展碳匯造林試點。碳匯造林即在設定了基線的土地上,對造林和森林經營以及林木生長的全過程都進行碳匯計量和監測的營造林活動,探索具有中國特色并與國際規則接軌的營造林模式。建立與“三可”(可測量、可報告、可核查)相匹配的碳匯計量監測技術體系,為中國森林生態系統增匯固碳和中國溫室氣體減排開展“三可”奠定基礎。
2.4提供科技支撐
深入開展森林對氣候變化響應的基礎研究。加強林業減排增匯的技術潛力與成本效益分析;繼續加強森林災害發生機理和防控對策研究;加強氣候變化情景下森林、濕地、荒漠、城市綠地等生態系統的適應性問題研究并提出適應技術對策;加強森林作為重要可再生能源庫的研究和開發利用。通過科研,推進科技興林、科技富林、科技強林的進程,為建設創新型國家作出積極貢獻。
2.5引導全社會參與低碳發展
森林在維護氣候安全、生態安全、物種安全、木材安全、淡水安全、糧食安全等方面具有特殊作用,在全球高度關注氣候變化的背景下,林業被提到了事關人類生存與發展、前途與命運的戰略高度。聯合國糧農組織前總干事薩烏馬指出:“森林是人類之前途,地球之平衡”。因此,應廣泛宣傳林業在發展低碳經濟的優勢,充分調動企業、公眾參與植樹造林、保護森林等活動的積極性,通過林業措施,實踐低碳生產和低碳生活。
[關鍵詞]生物質能源開發;存在的問題;商業模式創新
對策與建議
開發利用生物質能源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是緩解我國能源矛盾,改善和保護生態環境的戰略舉措,對維護我國能源安全,改善能源結構、發展循環經濟必將發揮重要作用,發展生物質能源前景廣闊,方興未艾。然而,發展生物質能源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存在著許多制約因素。就開發湘西州永順縣生物質能源,筆者認為,必須破解難題,創新生物質能源開發商業模式。
一、當前生物質能源開發存在的問題
生物質能具有產量大、可再生、可儲存、碳中和等優點。理論上生物質是可行的替代能源,但實際應用并不盡如人意。
(一)原料成本之困――原料漲價
一是能量密度低,原始成本高。與其他非水能的可再生能源相類似,生物質的能量密度低,需要大量的土地。在倡導種植非糧作物和利用邊際性土地的“非糧”、“非耕地”路線下,產量和能量密度都低于普通糧食,原料成本還是很高。不管是否與民爭糧還是與糧爭地,目前的生物燃料的原料成本都很難控制,無法擺脫對補貼的依賴。
二是物流不經濟,中間成本高。此外,生物質物流也很不經濟,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進行收集、儲存、運輸,在生產出潔凈能源的同時也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甚至污染環境,很難形成閉合的能量循環系統。
(二)技術瓶頸之困――第二代技術仍存在不確定性
生物質能源開發技術發展水平參差不齊,轉化成本高、效率低。液體生物燃料存在關鍵轉化技術不成熟、生產成本過高等問題,離產業化尚有一定差距;固體成型燃料加工設備的能耗較大,約在90-100千瓦小時/噸,原材料收購價格波動大,季節性因素導致收儲難;生物質氣化集中供氣存在無成熟的生物質類洗焦廢水凈化技術,燃氣熱值低,氣化機組運行連續性差,自動化水平低等問題;關鍵設備依賴進口,我國大中型沼氣、固體成型燃料以及生物質直燃鍋爐設備的核心技術與國外先進水平還有很大差距。現有項目多停留在中試階段,且短期內很難有大的突破。
(三)政策支持乏力――政策反復裹足不前
生物質能源產業化發展受原料高成本的影響,大部分生產企業需要額外的補貼、稅收優惠才能贏利或生存。但目前政策補貼不夠完善。生物質能源扶持政策缺乏系統性和配套性,在多種能源產品和規模上未給予明確的支持和指引。有些政策補貼起點過高,如財政部《秸稈能源化利用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財建[2008]735號)僅支持注冊資本金1000萬元以上、年消耗秸稈量1萬噸以上的大中型企業,導致多數企業無法得到補貼;有些政策設計不完整,補貼僅針對直接生產環節,對消費能源產品的終端用戶則沒有補貼。
(四)商業環境不成熟――銷售不暢、融資困難
一是缺乏系統的產業鏈。生物質能的開發還需要高效率的商業生態鏈條。首先種植環節就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之后還需在收購、調配、銷售、技術服務等方面進一步整合。生物柴油的原料問題突出,廢棄油脂的收集、運輸等環節缺乏有效的組織,“地溝油”等廢棄油資源的利用率仍然較低。培育高含油量和高生態適應性品種是生物柴油的關鍵。遺憾的是,中國的生物柴油產業在初期沒有打好基礎,各地盲目種植油料樹木,品種單一,形成“南方只有麻風樹、北方只有黃連木”的局面。而大面積單一樹種增加了蟲害等問題,造成產業環境惡劣;而且,按照現有的信貸標準,樹木種植不能抵押,難以獲得銀行貸款。而木本植物種植周期長,投入大,若沒有商業銀行貸款支持,企業很難獨立承擔,造成融資困難。
二是商業模式難建立。生物質能源產業發展模式缺乏市場競爭力。目前,技術略為成熟的主要是糖淀粉制燃料乙醇、植物油或地溝油制生物柴油、農林廢棄物制固體顆粒燃料、沼氣利用等,但其中真正具備市場競爭力(成本優勢)的并不多。
二、創新永順縣凱迪陽光生物質能源開發商業模式的建議
要解決生物質能源開發存在的問題,就湘西州永順縣而言,要在湘西州永順縣農業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基礎上有繼承、有發展、有創新,鞏固成效,解決問題,消除制約因素,創新生物質能源開發的商業模式,把生物質能源開發做大做強。
(一)以價值理念模式創新,實現企業、農民、政府多方共贏
一是要樹立民生理念。湘西州永順縣凱迪陽光生物質能源建設項目用凱迪獨有的“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不與民爭利”的發展理念,用“規劃一個片區,培植一個產業,改善一片生態,致富一方民眾,發展一地經濟”的系統工程,用“兩個農業項目支持三個工業項目”的完美組合,用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創造“地方有稅收,部門有作為,農民有收入,員工有回報,企業有發展”的多贏商業模式。增加農村就業機會,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社會的和諧穩定,加快新農村建設的步伐。
二是要樹立共贏多贏理念。湘西州永順縣凱迪陽光生物質能源建設項目以市場經濟為導向,以現代林業理論為指導,以林權制度改革為契機,以公司的高新技術、雄厚資本和當地資源條件為基礎,以堅持有利于“增量、增收、增效”為原則,以實現互利雙贏、共同發展為目的,在平等合作、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基礎上,建立以節能、降耗、減排為主的綠色能源環保型企業,實現生物質能源的綜合利用,改善生態環境,促進農民增收,推動永順經濟社會和諧社會的全面發展。將凱迪陽光生物質能源項目建設為互利多贏、協調一致、可持續滾動發展的有機統一體。
三是要樹立“兩型”企業理念。湘西州永順縣凱迪陽光生物質能源建設項目以科學發展觀和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企業為目標,以現有的薪炭林、農林廢棄物等資源為切入點,以宜林荒山荒坡及現有灌木林、低效林等林地資源為發展平臺,進行資源整合以及高效開發,以示范基地建設聯動農民參與,以工業反哺農業實現初級產品利潤回歸農民,促進工業原料保障以及農民增收協調發展,實現生態、經濟、社會持續發展,企業、農民、政府、國家多方共贏。
(二)以發展模式創新,解決商業環境之困
湘西州永順縣凱迪電力的“低碳及循環經濟+創新的經營模式+高技術壁壘”發展模式,與傳統試點生物質能電廠項目相比,凱迪生物質發電具有更強的盈利能力,因為公司擁有較強的技術壁壘,采用全球領先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超高壓循環流化床鍋爐燃燒技術”,而使用該技術達到超高壓等級的企業全球僅有三家,因此凱迪電力是當之無愧的國內生物質發電的領跑者。
能否穩定成本,是生物發電的關鍵,也是市場對公司最大,憂慮。凱迪生物質電廠采用創新商業模式即“‘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的模式實現了‘能源植物和農林廢棄物一電能和燃料一灰渣一有機肥一有機農林產品’的完整的閉環流動循環經濟體,公司不但符合目前國際 國內低碳、環保、節能的趨勢,而且生物電廠盈利能力較高,內部收益率達8%-12%?!薄叭壢剂媳U象w系”商業模式,能夠對燃料供應量、價格有較好控制力”。
(三)以技術模式創新,解決技術瓶頸之困
湘西州永順縣覬迪公司在廣泛消化吸收國內外先進結晶煤燃燒技術的基礎上,進行了大量的循環流化床技術開發和研制工作,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專利技術和專有技術,其中以循環流化床燃燒技術和防止設備堿金屬腐蝕技術為重點。技術的不斷成熟、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設備制造、適合中國資源狀況的技術經驗積累,為生物質能源產業的發展提供了保證。
要加強與科研院所的合作。重點加強與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湖南省林科院的合作,加快生物能源良種及新技術的推廣速度,配合開展高產、穩產、多抗優良新品種的選有,以及生產栽培技術的集成創新,大力推廣優良品種和新技術,依托林業科技推廣網絡,推廣生物能源優良品種,建立豐產栽培示范基地。加大科技支撐力度,突破關鍵技術裝備和核心裝備的制約,加強產學研組合,組織聯合攻關。
(四)以經營機制模式創新,解決政策扶持之困
一是構建管理機制。要實行科學規劃,穩步實施,采用核心基地和周邊面上分散基地相結合,以萬坪鎮為中心,向周圍鄉鎮輻射,以能源林基地為中心的“一體化”模式,堅持政府推動、企業主導、農戶自愿、鄉村牽頭的原則;堅持規?;?、基地化、集約化、高產化的原則;堅持統籌規劃、相對集中、用途不變、依法有償、互利雙贏的原則,全面推進我湘西州永順生物質能源產業發展,實現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同步增長。
二是構建政策資金投入機制。政策投入機制方面,要進一步完善財政補貼政策,逐步從建設投資補貼為主轉向原料補貼、產品補貼、消費補貼和投資補貼四管齊下。一要加大生物質資源開發補貼力度。二要完善生物質能源產品的市場準入、監督和價格補貼。三要制定生物質能源產業專項稅收優惠政策。鼓勵社會資本進入生物質能源行業,扶持生物質能源產業發展。
三是構建持續發展機制。堅持“不與農爭地,不與民爭糧”的原則,分階段穩步推進生物質能源產業發展,探索適應湘西州永順縣縣情的發展模式。前期,優先利用有機廢棄物等生物質資源,推進生物質燃氣、生物質發電技術的發展。中后期,合理開發邊際土地資源,積極穩妥發展能源農業和能源林業,擴大生物質能資源基礎;推進纖維素液體燃料產業發展,顯著增加生物質能在清潔能源和交通燃料供應中的比例。選擇適合湘西州永順縣縣情的產業化道路。一要支持和鼓勵企業努力創造出適合湘西永順縣縣情的、符合市場規律的商業模式,使生物質能源企業能夠不依靠政府補貼而依靠自身的贏利能力發展壯大起來。二要根據湘西州永順縣不同地理環境、資源稟賦、能源需求等特征,擇優、擇需、有重點地扶持和推廣相應的產業化工程,形成合理的生物質能源發展布局。三要完善支持企業發展多層次金融體系,引導更多的金融資本投入生物質能源的科技創新與產業化發展,激勵企業發揮創新積極性。四要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進一步明晰產權,引導林地使用權合理流轉,在維護生態效益的前提下,充分發揮其經濟效益。積極探索一條適合永順實際的生物質能源林基地建設商業模式,即農戶+合作社+公司。從而確保基地的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
(一)課程設計水平下降
“林化專業課程設計”課程的教學是任課教師結合林化生產企業的實際情況給定設計任務、學生每人一題完成課程設計的過程。在課程學習過程中,根據給定的設計任務,學生首先要查閱參考資料,選定所用的生產工藝;然后進行物料和熱量衡算,并根據物料和熱量衡算選擇所用的設備;最后編制設計說明書,并使用CAD軟件繪制所設計工廠的平面布置圖、流程布置圖,以及畫出一個處理單元的工藝流程圖(包括平面圖和立面圖)。近幾年來,學生完成的林化專業課程設計出現了質量下降的趨勢,具體表現為設計說明書的頁數變少、設計的物料衡算和熱量衡算不平衡、設備選型與計算不符,以及設計圖紙的排版格式不當、尺寸標注不正確等。更為嚴重的是,有些學生還存在抄襲現象。
(二)課程設計缺乏創新性
在“林化專業課程設計”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為了省事,要求任課教師提供相似的設計樣本。如果沒有設計樣本,學生不會做,也不愿意去做。然而,一旦有了設計樣本,學生就不會自己動腦筋,只是年復一年地重復著上一屆學生的設計。不下功夫,自然也不可能有創新,所以學生完成的林化專業課程設計的創新性很差。
(三)課程設計缺乏統一的質量評判標準
現行的“林化專業課程設計”課程考核通常是任課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給定設計任務,然后根據學生上交的設計說明書和繪制的圖紙評定課程成績。雖然有的任課教師會將學生的設計答辯成績納入課程成績,但是所占的比例很少。而且不同的任課教師對學生的課程設計的要求不一樣,評判標準也不一樣。即便是同一個任課教師,對不同學生群體的課程設計,評定成績的標準也存在差異。課程設計缺乏統一的質量評判標準,課程成績的評定不規范,都勢必會影響“林化專業課程設計”課程的教學質量。
二、“林化專業課程設計”課程教學所面臨問題的成因分析
(一)“重理論、輕實踐”教學觀念的影響
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我國的高等教育一直以來都存在著強調理論教學、輕視實踐教學的問題,填鴨式教學方式仍占據重要的位置。因此,“林化專業課程設計”這樣的設計類課程在高校一直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尤其是隨著高校教師工作量量化考核的推行,設計類課程教學的工作量被人為地打了折扣,賦予的分值較低。這導致教師對設計類課程教學缺乏積極性,不愿花費大量精力去精心指導學生的課程設計。
(二)學生的重視程度不夠
工科學生不能脫離工廠的實際,課程設計是工科類本科生培養過程中重要的一個環節。例如,“林化專業課程設計”課程就是以培養學生的工廠設計能力為目的的。然而,一些學生認識不到課程設計的重要性,認為課程設計很好完成,加加班做幾天就能完成;還有的學生認為自己將來從事的工作與設計無關,既然以后用不著,了解一下過程就行了,所以就不想用心學,根本不愿意在課程設計上下功夫。
(三)課程設計的時間安排不合理
“林化專業課程設計”課程的教學時間安排在大學4年級第1學期的最后2周。在這個時間段,本科生其他課程的考試都已經結束了,原本可以安安心心做課程設計了,但是實際上這一時間安排使“林化專業課程設計”課程教學面臨著諸多不利因素。首先,近年來大學生的就業形勢日趨嚴峻,本科生找工作的時間不斷提前。大學4年級第1學期,學生已經開始在找工作了,有的學生還要到就業意向單位實習。其次,在這一時間段,有些學生已開始做畢業論文實驗,有些學生已經著手準備考研了。而且,學生會把所有需要完成的作業都集中到這個時間段完成,所以除了要完成林化專業課程設計之外,往往還要完成其他的課程設計或課程結業論文。此外,有些學生為了早些回家對課程設計應付了事;或者哪個任課教師要求嚴、抓得緊,哪門課程的作業就完成得“早”和“好”。在上述諸多不利因素的影響下,學生完成課程設計的精力不集中,花費的時間少,更缺乏創新的動力,這都勢必會影響課程設計的質量。
(四)課程設計的資料欠缺、內容老化
“林化專業課程設計”課程的教學內容主要涉及松香生產車間、單寧酸生產車間、活性炭生產車間的設計等。由于松香、單寧酸、活性炭這些產品的生產規模較小,設備一般比較落后,現代化的企業很少,所以生產車間的設計內容更新周期很長,這導致課程設計內容一直存在老化的問題。同時,學校圖書館中有關林化專業課程設計的資料很少,有的圖書甚至是十幾年前的,所以學生在完成課程設計時可查的資料不多。即便學校圖書館有一些比較新的設計類參考資料,如化工工藝設計手冊等,但是由于庫存冊數很少,所以不能滿足學生完成課程設計的需要。此外,現在網上可查的相關資料也不多。這些都不利于學生課程設計的創新。
(五)教師對課程設計的審查不嚴
目前,我國高校對教師工作實行的是量化考核,由于量化考核對設計類課程教學工作量賦予的分值較低,所以難以調動任課教師的積極性。同時,我國對高校的排名、對教師職稱的評定和工作業績的考核等都更注重科研成果部分,對教學質量的重視程度相對較低,這也導致高校對教學工作的重視不夠。此外,當前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低,在完成課程設計的一些環節時基本是走形式。但是,如果設計類課程考核不及格,不及格的學生還要在大學4年級第2學期補做課程設計,這不僅會影響學生完成畢業論文,而且會影響學生找工作,進而影響學校的就業率。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任課教師往往不敢對學生的課程設計過于嚴格要求。上述這些因素都是導致任課教師對學生的課程設計審查不嚴的原因。筆者曾對林產化工專業2008級和2009級本科生開展有關“林化專業課程設計”課程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認為目前“林化專業課程設計”課程的教學質量有所下滑;同時,在對教學質量下滑進行歸因時,32.1%的學生認為是自己不重視、覺得以后不一定用得上,28.6%的學生認為是課程設計資料欠缺、內容老化,21.4%的學生認為是完成課程設計的時間與找工作、準備考研、完成畢業論文、畢業實習等其他事情的時間有沖突,14.3%的學生認為是由于課程設計很容易通過考核所以不需要太認真,3.6%的學生認為是其他原因。問卷調查結果基本可以印證上述的原因分析。
三、提高“林化專業課程設計”課程教學質量的措施
(一)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和高校提高對課程設計的重視程度
大學的科研工作固然重要,但是大學的根本任務是培養人才,而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是要保證課程教學質量,特別是保證實踐教學的質量,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解決生產一線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針對當前高校對設計類課程教學質量的關注度下降、任課教師缺乏用心指導課程設計的積極性等問題,建議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和高校提高對設計類課程的重視程度,從課程教學工作量核定、課程設計經費投入、課程設計質量評價等方面入手,加大對設計類課程教學的投入和監控力度,以保證課程的教學質量。
(二)加大教育力度,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課程設計的重要性
在學生開始“林化專業課程設計”課程的學習之前,林化專業的專業教師要加大對課程的宣傳力度,使學生對設計類課程的重要性有比較清楚的認識。在學生學習“林化專業課程設計”課程之初,任課教師首先要讓學生了解課程設計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從事工廠生產設計的能力,并使學生認識到這是工科學生必備的一種能力;其次要通過課程設計應用典例的講授,使學生認識到即使現在看也許將來的工作用不到,但并不意味著一直都用不到,使學生認識到通過課程設計有利于提高其綜合專業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林化專業課程設計”課程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提高課程設計的質量。
(三)切實保證課程設計的教學時間
原來將“林化專業課程設計”課程安排在大學4年級第1學期的最后2周,主要是考慮這個時間段其他課程都已經結束了,不會因為課程設計影響到其他課程的進度,從而有利于保證學生完成課程設計的時間。但是,目前的實際情況是,課程考試、找工作、畢業實習、考研準備、畢業論文實驗以及學生想早日回家等諸多因素都影響到了“林化專業課程設計”課程的教學,使學生完成課程設計的時間無法得到保證。為了突破這一困境,首先,任課教師要在大學4年級第1學期的中間時間段提前布置課程設計任務,甚至可以在學生開始專業實習之前就布置,讓學生帶著設計任務到工廠實習。這樣,學生就可以提前對課程設計的原料情況、產品銷售、選廠地點、工藝流程、設備型號、污染控制等有一個全面、深入的了解;然后再通過查閱資料,進行設計方案的考慮,為完成課程設計作好準備。也只有這樣才有可能使學生的課程設計富有創新性。其次,為了避免學生在完成課程設計時草草了事、提前回家過年,任課教師要安排學生進行課程設計答辯,并且要求學生只能在設計周的最后2天上交設計說明書和圖紙。通過采取這些保證課程設計教學時間的措施,不僅使學生完成課程設計的實際時間加長了,使課程設計時間得到了保障,而且有利于促進“林化專業課程設計”課程教學效果的提高。
(四)充分利用科研成果,豐富課程設計的內容
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課程設計離不開大量相關資料的支撐。學生只有在查閱大量相關資料的基礎上,通過對各種方案的比較,揚長避短,才能確定最佳的設計方案;也只有通過探討各種工藝的優缺點,才能在此基礎上有所創新。因此,針對目前可供“林化專業課程設計”使用的資料嚴重短缺的情況,筆者建議一方面學校要加大相關資料的采購力度;另一方面,學校要采取一些措施,加強教務處與科研處的合作,推動科研工作與教學工作的相互結合和相互促進,使科研成果能夠為教學服務、能夠為教學所用。例如,可以將學校在科研方面取得的成果如新型工廠設計、工藝設計等納入“林化專業課程設計”課程教學,豐富課程設計的內容;可以將學校開展科學研究所需建立的工廠基地作為學生的課程設計樣本,等等。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林化專業課程設計”課程的興趣,又可以使學生通過課程學習掌握更多的新知識,從而避免課程設計內容的老化,進而實現科學研究與教學的一體化。
(五)盡快建立課程設計的質量評價體系
關鍵詞:松香生產;廢水治理;論述
前言
我國是松香產量大國,生產企業主要分布于華南和西南地區,國家規定2006年淘汰“滴水法”松香生產工藝和限制1000噸/年以下的松香生產項目,從而確立在節能減排和提高產品質量等方面更好的“蒸汽法”等先進生產工藝的地位。目前建立一個小型的產業政策允許的松香企業所需資金不到100萬元,由于投資規模較少,企業業主往往會忽略污染防治措施的設計和投入概算,從而在建設項目報批中,常常要求環評機構連帶提供投資少,易于管理操作,效果穩定的污染防治方案。
1松香生產原料及工藝情況
松香生產工藝無化學裂解工序,主要通過控制蒸餾溫度,分離出松節油和松香。松香生產添加的原料種類很少,一般僅在松脂溶解工段添加少量草酸進行脫色除銹,比例約占松脂量的1.0‰。松香生產線每年生產期為8個月(5-12月)。目前各林化工業設計單位均能設計出工藝流程基本相同的蒸汽法成套設備。
25000t/a松香生產企業廢水種類和典型處理措施
根據調查區域內多家生產規模、工藝和設備類型基本相同的松香生產企業的污染源監測資料,該類企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約150m3/d,種類如下:
(1)循環冷卻水:源于冷凝器,屬非接觸式間接冷,不產生污染物,產生量約130 m3/d,冷卻水循環回用。
(2)松脂蒸餾殘液:源于油水分離工段,其主要污染物為松脂油類、COD,產生量約12 m3/d。生產企業一般建有6~8級的,容積為300~600 m3松脂蒸餾殘液隔油池,殘液經初步隔油濾渣后進一步氣浮除油除脂,最后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處理達標后排放。
(3)生活污水:源于生活辦公區,其主要污染物為COD及氨氮等,產生量約6~10 m3/d,匯入SBR系統與生產廢水一起處理達標后排放。
3松香生產廢水處理有關的環境因素和特點
(1)企業投資規模較小,尤其投資初期資金較為緊張,廢水處理設施(隔油池、氣浮除油、SBR系統)占項目投資比例較大,因此項目業主均希望能有投資少,運行費用低,易于管理操作的廢水處理方案。
(2)企業基本建于松脂產區的丘陵坡谷中,用地價格較低,企業一般預留較多的發展用地。
(3)落后的“滴水法”工藝的廢水產生量一般為20m3/t產品。 “蒸餾法”生產工藝的廢水產生量一般降至0.5~0.6m3/t產品,處理后廢水中植物油脂的排放量約為0.12 kg/d,COD的排放量約為1.5kg/d。
(4)企業的原料和產品均為易燃品,消防部門強制要求企業構建較大容積的消防水池,蓄水備用于消防事故。
(5)由于受松樹產脂的季節性影響,松香生產企業在每年的1-4月為停工休產期,期間無廢水產生。
45000t/a松香生產企業廢水處理措施探索
4.1擬實施的廢水處理方案
采用物理――氧化塘處理法。利用該類企業須建設容積較大的消防水池和現實中可用土地面積較大的優勢,因地制宜,適當加大消防水池容積,作為廢水處理氧化塘(池),實現兩池合一。前級預處理(隔油濾渣、氣浮除油)參照同類企業處理設施的規格實施,經預處理后的生產廢水和生活污水一同匯入消防水池作自然生化降解處理,省卻后級投資大、運行成本高、管理相對復雜的SBR系統。其處理工藝流程框圖見圖1。
圖1廢水處理工藝流程圖
廢水處理設施依據山坡山勢建造,廢水靠自然落差逐級流動進入下一級,以減少動力成本。預處理后的廢水和冷卻水經管道進入水塘,循環使用,不向外排放。
4.2廢水處理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松脂蒸餾殘液隔油濾渣池的設計規格為每級長6.0m,寬4.5m,高1.0m,共八級。總流程長度為48 m,總容積為216 m3。每日產生的12 m3松脂蒸餾殘液可在隔油濾渣池的平均澄置時間為18天,隔油濾渣池可為殘液提供了足夠的澄置時間,令殘液中的大部分松脂、松節油和細碎的松枝葉、松皮屑、干草等雜物廢料靜浮于液面,然后通過清渣和采用油泵抽取表層含油質物加回蒸餾鍋重新蒸餾分離。
據地方環境監測站對同類企業的松脂蒸餾殘液廢水前處理段(經隔油濾渣、氣浮除油)的處理前后水質監測結果資料(表1),由于澄置時間較長并經氣浮處理,對殘液中的有機油類澄清分離較好,有一定的去除作用。
表1松脂蒸餾殘液預處理(隔油、氣浮除油)去除能力及生活污水監測結果
對照《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經隔油濾渣和氣浮處理后的出水水質符合二級排放標準,水中的污染物濃度已較低。
廠內挖建面積2500平方米,深5米,最大儲水量12500 m3的水塘,根據生產的需要和保證降暴雨后塘水不致溢出,水塘一般保持約3.5米水位,儲水量約8750立方米。
企業每日排放進入水塘的廢水約為150 m3,由于循環冷卻水無污染物,所以水塘實際上每個工作日接納的污水為20 m3經預處理的松脂蒸餾殘液和生活污水。以水塘儲水量8750 m3計,經處理的松脂蒸餾殘液和生活污水在水塘的平均停留時間接近440天。廢水中的主要污染物為COD、油類和BOD,其日產生量較少,分別為3.90kg、0.22kg和1.52kg,這三類污染物在華南地區水塘和湖庫的自凈系數一般為0.05~0.4/d,因此企業的水塘有足夠的容量來保證廢水有足夠的停留時間進行稀釋和氧化降解,水塘水中污染物在投產早期(30~40天)會輕微上升,隨后水質趨向穩定,按小湖(庫)湖泊完全混合衰減模式計算,接納廢水后水塘水中CODCr、油類和BOD5的含量分別會穩定在12.0 mg/L、0.16 mg/L和3.0 mg/L范圍內,污染物含量仍然較低,水塘水質符合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Ⅳ類水質標準。
另外,受松樹產脂的影響,在每年的1-4月為松香生產企業的停工休產期,期間無廢水進入水塘,水塘有足夠的時間進一步對污染物進行降解。
企業冷凝設備管管徑為45mm左右,直徑較大,同時冷凝溫度控制在50℃以下,所以不會產生焦結或凝結,水塘作為循環水不會對冷卻設備造成影響。
本廢水處理方案的主要優點是充分利用林產化工行業須建大容積消防水池的實際情況,將消防水池擴容成為氧化降解池,同時減少SBR處理系統的投資和日常運行管理成本,并做到污/廢水零排放,有著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
鑒于上述原因,項目建設方認同上述廢水處理方案。在環評文件評審報批時,該廢水處理的零排放方案也獲得環保主管部門的肯定及支持,但要求廠方嚴格按既定的防治方案處理廢水,并做好水塘水質的跟蹤監測。
5廢水處理方案實施應注意的問題
(1)要求水塘(氧化塘)面積達到3畝以上,因此適用于地價較低的鄉鎮工業用地。
(2)氧化水塘適宜建于土層較厚的粘土土地,塘底粘土層厚度應在1.5m以上,利用粘土的防滲性能,防止水塘水污染地下水。據考察,華南的大部分松香生產廠家建于以粘土為主的丘陵山地林地,有較好的便利條件。
(3)落后的滴水法生產工藝水量大,污染物含量高,不適宜采用本廢水處理方案。
(4)水塘要保持水面離最低邊壩面1~1.5m,以免雨天塘水漲滿溢出,造成廢水外排。
參考文獻:
⑴李家瑞.工業企業環境保護.冶金工業出版社,1992.8.
⑵國家環境保護局科技標準司.工業污染物產生和排放系數手冊.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6.6.
⑶胡名操.環境保護實用數據手冊.機械工業出版社,1994.6.
⑷陳新庚,鄧肖松.茂名市環境影響評價和環境規劃研究.中山大學出版社,1998.3.
【關鍵詞】卷丹百合成分提取
Abstract:ThisarticleintroducedtheresearchadvancementofLiliumlancifoliumThunb.andL.browniiF.E.BrownVar.viridulumBakerchemicalcompositionsandtheextractionmethodinrecenttenyears,mainlyconcentratedinthesteroidsaponin,thepolysaccharideandthecolchicine,thesteroidsaponinextractionhasethanolextract-thepocketresinabsorptionlawandethanolextraction-thenormalbutylalcoholextractionmethod;thepolysaccharideextractionhaswaterextractandethanoltosink,thecompoundenzymelaw;thecolchicineextractionhastheorganicsolventextractionprocessandthesupercriticalcarbondioxidefluidextractionmethod.
Keywords:LiliumlancifoliumThunb.;L.browniiF.E.BrownVar.viridulumBaker;Ingredient;Extraction
中藥百合來源于植物卷丹LiliumlancifoliumThunb.百合L.browniiF.E.BrownVar.viridulumBaker和細葉百合L.pumilumDC.的干燥肉質鱗葉,最早記載于《神農本草經》,細葉百合主要分布于東北,野生為主,市場少見。卷丹和百合在全國分布較廣,在長江流域廣為栽培,為百合藥材的主要來源。其主要成分有皂苷類、多糖、生物堿、微量元素及蛋白質、磷脂、無機元素等。研究表明,百合在止咳化痰、抗疲勞與耐缺氧、升高外周白細胞、降血糖及抑制遲發過敏性反應、催眠安神等方面均具有顯著效果。
1化學成分
1.1皂苷類
近幾年來百合皂苷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甾體皂苷,侯秀云等[1]從百合中分離得到β-谷甾醇(Ⅰ)、胡蘿卜苷(Ⅱ)、正丁基-β-D-吡喃果苷(Ⅲ)、26-O-β-D-吡喃葡萄糖3β,26-二羥基-5-膽甾烯-l6,22-二氧3-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苷(Ⅳ)、26-O-β-D-吡喃葡萄糖3β,26-二羥基膽甾烷-16,22-二氧-3-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苷(Ⅴ)[2]。其中Ⅳ和Ⅴ為新化臺物,初步藥理實驗證明,這兩種皂苷對二氧化硫引起的小鼠咳嗽有鎮咳作用[2]。Ⅰ,Ⅱ和Ⅲ為首次從該植物中分得。吉宏武等[3,4]以卷丹鱗莖為原料,通過光譜與HPLC等手段鑒定百合皂苷有兩種,一種為含有提果皂苷元與3個糖基的甾體皂苷,一種為含有薯蕷皂苷元與3個糖基的甾體皂苷。吳曉斌等[5]以龍山百合為原料,發現百合皂苷與薯蕷皂苷有相同的薯蕷皂苷元。百合總皂苷提取物對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比人參皂苷強[6]。楊秀偉等[7]分離并鑒定卷丹中兩種甾體皂苷,麥冬皂苷D(ophipogoninD),其結構為薯蕷皂苷元-3-O-﹛O-α-L-鼠李糖基-(12)-O-[β-D-木糖基(13)]-β-D-葡萄糖苷﹜,另一化合物為薯蕷皂苷元-3-O-﹛O-α-L-鼠李糖基-(12)-O-[α-L-阿拉伯糖基(13)]-β-D-葡萄糖苷﹜,經鑒定是一種新的化合物,定名為卷丹皂苷A(1ililancifolosideA)。
1.2多糖類姜茹等[8]
從百合鱗葉中首次分離出一種水溶性多糖BHP,酸水解,薄層展開進行多糖組分分析,呈現D-半乳糖、L-阿拉伯糖、D-甘露糖、D-葡萄糖、L-鼠李糖等斑點。該多糖作用于機體免疫系統,對小鼠免疫功能有明顯的調理作用。劉成梅等[9,10]從新鮮百合的鱗葉中,分離得到LP1,LP2兩種多糖,在多糖的組分分析中LP1由葡萄糖、甘露糖組成,比例為1∶2.46,LP2由葡萄糖、甘露糖、阿拉伯糖、半乳糖醛酸組成,比例為1∶0.73:2.61∶1.8∶0.84。這兩種多糖單體對四氧嘧啶引起的高血糖小鼠有明顯的降血糖功能,并且與濃度呈正相關。百合多糖LP2降血糖作用強于百合多糖LP1。趙國華等[11]從百合塊莖中分離得到LBPS-I多糖,是一種純粹的非淀粉類葡聚糖,是由α-D-(1,4)-Glcp和α-D-(1,3)-Glcp以2∶1的比例交替形成主鏈,并有α-D-(1,6)-Glcp側鏈的葡聚糖。該多糖單體對移植性黑色素B16和Lewis肺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ManalMShehata等[12]從百合中分離得到百合水溶性非淀粉多糖(WSNSP)。體外實驗結果表明,百合球莖中WSNSP組分B可以直接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體內實驗結果表明,WSNSP組分B具有抗癌功效,可以抑制小鼠S180肉瘤增殖,抑瘤率在45.68%以上。
1.3生物堿類百合中生物堿研究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有報道,主要集中在秋水仙堿。賀世洪等[13]利用極譜法,采用二階導數直接測定其中秋水仙堿的含量,達0.0064%。何純蓮、李新社等[14,15]采用超臨界萃取法和高效液相測得湖南龍山產卷丹鱗片中秋水仙堿含量。百合中秋水仙堿,能抑制癌細胞的增殖,尤其對乳癌的抑制效果比較好[16]。
2提取
2.1皂苷及其苷元類
2.1.1皂苷類甾體皂苷的提取分離有3種方法:醇提—大孔樹脂吸附法、醇提—正丁醇萃取法和色譜法。吳曉斌、任鳳蓮等[5,17]分別討論了溫度、乙醇用量、回流時間和提取次數對百合總皂苷提取率的影響。采用正交實驗法得出了百合總皂苷的最佳提取條件為:用80%乙醇(其體積為百合質量的6倍),在70℃回流提取3次,3h/次。吳曉斌等[5]考慮百合總皂苷的含量和工業中的實際生產情況,確定最佳提取條件為6倍于藥材量的乙醇(濃度為70%),在60℃提取3次,3h/次。用AB-8大孔吸附樹脂柱分離,無水乙醇、丙酮-乙醚混合液沉淀干燥得百合皂苷,得率為0.253%。吉宏武等[18]采用微波處理卷丹百合,烘至含水量6%左右粉成80目。選用甲醇為提取劑,采用超聲波提取和水飽和正丁醇萃取百合中總皂苷,所建立的方法具有干擾小、準確度高、分析速度快等優點,抽提皂苷完全、適合于大量試樣的分析。
2.1.2皂苷元甾體皂苷元的提取有醇提酸水解—有機溶劑提取法、酸或酶水解—有機溶劑提取法。百合中甾體皂苷元的提取采用的是前者,百合皂苷經酸水解,乙醚萃取,氮氣吹干,即得甾體皂苷元[3,4,19]。
2.2百合多糖
2.2.1水提醇沉法劉成梅等[20]以浸提溫度、固液比、浸提時間為考察對象,進行正交實驗,發現對百合多糖提取率影響程度為:溫度>時間>固液比,確定百合多糖浸提最佳工藝參數:浸提溫度95℃,時間2h,固液比1:5。去蛋白采用酶-Seveag聯用法,沉淀多糖。滕利榮等[21]分別就提取時間、溶劑體積、浸提溫度進行單因素實驗,發現熱水提取百合多糖的最佳條件為:加水比70:1,浸提時間6h,浸提溫度60℃,在此條件下提取率可達10.87%。Sevag試劑離心除蛋白質,測定多糖含量。楊林莎等[22,23]討論提取時間、提取次數、溶劑體積、浸提溫度等因素對多糖得率的影響,采用正交實驗法進行優選。影響百合多糖提取的主次順序為溫度>溶劑體積>浸提次數>浸提時間,最佳工藝為溫浸溫度80℃,但考慮到多糖解聚及淀粉糊化、變性,浸提溫度設為65℃,溶劑體積l5倍量,浸提3次,浸提時間4h。Sevag法除蛋白,以多糖得率為指標,采取正交實驗法探討Sevag法中的氯仿與正丁醇的配比及與樣品體積的比例關系,最佳工藝為氯仿-正丁醇體積比為3:1,樣品-氯仿正丁醇體積比為5:2,振搖時間10min。測定多糖得率為5.2%。楊華等[24]用三氯三氟乙烷與seveage法聯用脫蛋白,得百合粗多糖水溶液。以乙醇沉淀,丙酮、乙醚洗滌,冷凍干燥后得粗多糖。孫麗華等[25]用Sevag法脫蛋白,分離純化所得活性多糖的得率為4.5%,多糖含量為96.8%。
2.2.2復合酶法百合塊莖中除多糖物質外,還含一定量的蛋白質、膠質、粗纖維及脂肪。這些物質的分解有利于多糖的分離和純化。復合酶法提取百合多糖具有條件溫和、雜質易除、提取率高和生物活性高等特點。因此選用復合酶系,將復合酶[ω(纖維素酶):ω(果膠酶):ω(胰酶)=2:2:1]加入百合塊莖干品中,考察pH、酶促反應溫度、酶促反應時間對提取率的影響,確定酶法提取多糖的最佳反應條件:pH值是影響百合多糖提取率的顯著因素,浸提液pH7.0,浸提溫度50℃,酶促反應時間90min。在上述最佳條件下,測定了加酶量對多糖提取率的影響,最佳加酶量為3%。在最適酶提條件下提取率達31.03%,是熱水提取法的2.85倍[21]。
2.3秋水仙堿
2.3.1有機溶劑提取法李新社等[15]考察了溶劑種類、提取時間及提取方式對提取效果的影響,確定提取劑為乙醇,提取時間為8h,堿化百合粉能顯著改善提取效果,提取率從0.95%提高到1.77%。何純蓮等[26]研究了提取溫度、提取時間、溶劑用量、粒度4個因素對秋水仙堿提取的影響,確定萃取溫度﹥溶劑用量﹥提取時間﹥粒度。最佳工藝條件為原料過20目篩,提取溶劑選用乙醇。80℃,溶劑用量6∶1,提取10h,即可達到在此實驗條件范圍內的最佳提取效果。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得秋水仙堿的含量為43.2mg,含量為0.36‰。李谷才等[27]篩選出乙醇提取百合中秋水仙堿的最佳工藝條件:75℃時,用乙醇將過50目篩的百合粉以5:1,提取5h,可得秋水仙堿45.78mg。在此條件下,用HPLC法測得百合中的秋水仙堿含量為4.58%。
2.3.2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萃取法何純蓮、李新社、任鳳蓮、李谷才等[14,15,26,27]選取萃取溫度、萃取壓力、提攜劑(乙醇)用量、萃取時間4個因素為變量,發現各因素的影響秩序為:萃取溫度﹥萃取時間﹥萃取壓力﹥提攜劑用量。最佳條件為:40℃,18Mpa下,以300ml乙醇作提攜劑萃取2h。測得萃取物粗品中含秋水仙堿24.5mg,含量為6.38%。經HPLC法測定,測得百合中秋水仙堿含量為0.0485%。
3小結
目前,對百合化學成分的研究已經有了較豐富的文獻積累,但缺乏百合構效關系的研究,藥理作用機理研究也不夠深入,從整體上看缺乏橫向的聯系,因此要對百合進行系統全面的研究,可謂任重而道遠。
百合化學成分提取分離研究,文獻報道較多的百合皂苷和多糖類,其良好前景使得對它的提取有待于進一步研究改進,主要集中在簡化工藝流程和引入新的研究方法,提高產物富集率和純度上。
在水提醇沉法除蛋白方法比較中,從脫蛋白后的水溶性百合多糖損失和蛋白質去除效果來看,酶法與Seveage聯用法優于Seveage法和三氯三氟乙烷與Seveage聯用法,是一種很有效的植物多糖中脫蛋白方法。無論采用哪種,所得的水溶性百合多糖中蛋白質含量均在10%以上,其原因可能是百合水溶性多糖中部分蛋白質與多糖結合成緊密的糖蛋白復合物[28]。
百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審批通過的首批藥食兩用的植物,不僅臨床上有著廣泛的應用,而且作為加工保健產品的原料也極具有開發前景。因此對百合的栽培技術、功能因子的結構、含量、作用及在食品中穩定性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使其最大限度地保留活性,是百合研究開發的趨勢。
【參考文獻】
[1]侯秀云,陳發奎.百合化學成分的分離和結構鑒定[J].藥學學報,1998,33(12):923.
[2]侯秀云,陳發奎,吳立軍.百合中的甾體皂苷的結構鑒定[J].中國藥物化學雜志,1998,8(1):49.
[3]吉宏武,丁霄霖.百合皂苷的提取分離與結構初步鑒定[J].林產化學與工業,2001,21(3):48.
[4]吉宏武,丁霄霖,陶冠軍.液相色譜-電噴霧電離質譜與電子轟擊質譜聯用篩選百合中的甾體皂甙[J].色譜,2001,19(5):403.
[5]吳曉斌,任鳳蓮,邱昌桂,等.百合皂苷的提取、純化及其鑒定[J].廣州化學,2005,30(2):36.
[6]吳曉斌,任鳳蓮,邱昌桂,等.百合皂苷的提取、純化及其對羥自由基的清除作用[J].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2005,17(6):777.
[7]楊秀偉,吳云山,崔育新,等.卷丹中新甾體皂苷的分離和鑒定[J].藥學學報,2002,7(11):863.
[8]姜茹,匡永清,吳少華.百合免疫活性多糖的分離及其組成[J].第四軍醫大學學報,1998,19(2):188.
[9]劉成梅,付桂明,游海,等.百合多糖的純化與化學結構鑒定研究[J].食品科學,2002,23(5):114.
[10]劉成梅,付桂明,涂宗則,等.百合多糖降血糖功能研究[J].食品科學,2002,23(6):113.
[11]趙國華,李志孝,陳宗道.百合多糖的化學結構及抗腫瘤活性[J].食品與生物技術,2002,21(1):62.
[12]ManalMShehata,王璋.百合中水溶性非淀粉多糖的分離與提純[J].無錫輕工大學學報,2002,21(5):503.
[13]賀世洪,任鳳蓮,宋鴿.秋水仙堿的二階導數極譜測定[J].湘潭大學自然科學學報,2001,23(4):78.
[14]何純蓮,李谷才,任鳳蓮,等.超臨界流體萃取——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百合中秋水仙堿[J].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2003,15(1):5.
[15]李新社,王志興.溶劑提取和超臨界流體萃取百合中的秋水仙堿[J].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35(2):244.
[16]郭朝暉,蔣生祥.中藥百合的研究和應用[J].中醫藥學報,2004,32(3):27.
[17]任鳳蓮,邱昌桂,連琰.百合總皂甙的提取工藝[J].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36(1):69.
[18]吉宏武,丁霄霖.百合總皂苷定量測定方法的研究[J].林業化學與工業,2003,23(4):54.
[19]吉宏武,丁霄霖.百合甾體皂苷元的氣——質聯用分析及其結構鑒定[J].無錫輕工大學學報,2003,22(3):84.
[20]劉成梅,付桂明,涂宗財,等.百合多糖提取的影響因素研究[J].食品科學,2002,23(2):87.
[21]滕利榮,孟慶繁,劉培源,等.酶法提取百合多糖及其體外抗氧化活性[J].吉林大學學報(理學版),2003,10(4):538.
[22]楊林莎,李玉賢,李秋杰,等.百合多糖提取、純化工藝優選[J].中醫研究,2005,18(1):25.
[23]楊林莎,李玉賢,李明麗,等.苯酚-硫酸比色法測定百合多糖的含量[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2004,8(11):704.
[24]楊華,阮振寰,姚宏.百合多糖的提取及蛋白含量測定[J].美中國際創傷雜志,2005,4(2):53.
[25]孫麗華,周彥鋼,盛清,等.百合活性多糖的分離純化與鑒定[J].浙江省醫學科學院學報,2000,6(42):27.
[26]何純蓮,向建南,伍偉青.百合中秋水仙堿的分離應用研究[D].湖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3,10:17,32.
關鍵詞:中藥,鑒定技術,進展
我國地大物博,蘊藏著極為豐富的中藥資源,據統計有12000種之多。但藥材種類繁多,來源復雜,既有同名異物、同物異名、一藥多名等普遍現象;又有來源不同、地區習慣用藥有別的客觀事實。不但貴重稀有藥材的偽劣品屢屢被發現,一些常用普通中藥也會有混淆品出現,并且同一藥材又有數種不同的等級規格;即使用同一藥材其活性成分含量也有波動。。因此以現代分析技術對中藥及其制品進行真偽鑒定、質量控制,對于中藥的經營、生產、質量監督和控制及臨床用藥都有重要的意義和實用價值。本文從各鑒定技術的原理、特性及其應用展開綜述。
1.顯微鑒定
顯微鑒定適用于含中藥粉末的制劑,是鑒別藥材真偽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具有簡便、快速、準確的優點。
由于中藥的內部組織構造、細胞形態、內含物特征等,在不同的種群中是不同的,而在相同種群中則是一定的、固有的、比較穩定的,它不受外界因素的影響,因此常作為植物分類的依據。木質部的構造,導管的有無是區別被子植物及裸子植物的分界線,藥物粉末中的細胞形態、大小,所含內含物的種類、特征等可以用來區別不同的品種,所以該項技術可用來鑒定所用藥物的真偽。
另外,中成藥組成藥物多,中藥間的粉末顯微特征互相干擾,其鑒別遠比單味生藥粉末困難得多。通常根據處方,對各組成生藥的粉末顯微特征進行分析、比較,排除某些類似的細胞、組織及內含物等的干擾,選取各生藥在該成藥中較具專屬性的纖維特征,作為顯微鑒別依據。因此,單一粉末生藥的主要特征在制劑中有時不一定作為鑒別依據,而有些次要的特征反而起鑒別作用。王世清、鄭蕓[1]對婦科再造丸的研究表明,當歸、三七等的分泌細胞作為的顯微鑒定的特征而其鑒別作用。
2.色譜鑒定
2.1.薄層色譜法
薄層色譜法是將固定相載體均勻涂布在具有光潔表面的玻璃板或其他支持物上,用毛細管或適當點樣器將樣品液滴加薄層的起始線上待溶劑揮散后,置于展開槽內,用一定的溶劑展開,取出干燥,檢出或定量。在此過程中,不同的物質可以得到分離,但分離原理隨所用的固定相不同而異[2]。
TLC是一種快速、靈敏、高效地分離微量物質的方法,是最簡單的色譜技術之一,它具有操作方便、設備簡單、分離效率高、專屬性好、分離速度快、色譜參數易調整等特點,因而在中藥鑒定中的應用廣泛[3]。黃玉清[4]采用TLC鑒別牡丹皮及其偽品芍藥根皮,結果顯示,牡丹皮供試液與丹皮酚對照液位置上顯相同的紫色斑點,芍藥根皮供試液與芍藥苷對照液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藍色斑點。趙志軍[5]建立了益康膠囊的TLC鑒別方法,對方中組成藥物人參、黃芪、何首烏、丹參及甲基橙皮苷進行鑒別。結果斑點清晰,分離效果好,專屬性強,陽性對照無干擾。
2.2.氣相色譜法
氣相色譜是一種以氣體為流動相,液體或固體作為固定相的分離分析技術。具有高效、快速、靈敏、微量的特點,唯一局限之處在于所分析樣品應具有揮發性。氣相色譜技術已廣泛應用于中藥材揮發油分析[6-8]。
由于中藥揮發油成分復雜、種類繁多,氣相色譜技術作為揮發油分離分析的有力手段,可以用來建立中藥材揮發油及其成方制劑的指紋圖譜庫,為藥材鑒別、質量評價及成方制劑和生產過程中半成品的質量控制提供檢測方法。。王玉萍[9]以紫蘇葉中紫蘇醛為指標成分,采用內標法測定了不同產地、不同采收時間、不同放置時間紫蘇葉中紫蘇醛的含量,對紫蘇葉的質量進行了評價。
2.3.高效液相色譜法
高效液相色譜法是在經典的液相色譜法的基礎上,于20世紀60年代后期引入了氣相色譜法的理論,迅速發展起來的一種色譜分離技術。由于高效液相色譜法具有用量少、分離效能高、專屬性強、檢測靈敏度高、分析速度快、適用范圍廣(樣品不需氣化,只需制成溶液即可)、色譜柱可反復使用的特點,因而在重要鑒別與鑒定方面的應用廣泛。朱華等[10]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對各種不同蛤蚧進行了鑒別,以防止以偽亂真現象。沙明[11]等利用高效液相色譜法的相對保留時間來鑒別地榆的真偽,還用峰面積比值來衡量該藥材的品質優劣,為地榆提供一種客觀、直觀的質量評價方法。張思巨等[12]利用高效液相色譜法確認了三種膠之間的內在差異,簡便、可靠地鑒別了阿膠、鹿角膠和龜甲膠,保證成品中所用阿膠的正源性。
3.紅外光譜鑒定
在藥物分析中,以紅外光譜具有的“指紋”特性作為藥物鑒定的依據,是各國藥典共同采用的方法。但通常僅限于西藥等單組分、單純化合物的鑒定。由于中藥材、中藥飲片和成藥本身都是遠比西藥復雜得多的混合物體系,它們的紅外光譜是組成它們的所有化合物的紅外光譜的疊加。因此對譜圖如何進行整體解析以及如何設法消除中藥主體成分的干擾等復雜而棘手的問題使得常規的紅外光譜法在相當長時期內令人望而卻步,從而未能在中藥質量控制和管理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然而,將紅外光譜與計算機輔助解析技術(二維相關中外光譜法、模式識別和人工神經網絡等)有機地結合應用于中藥鑒定的若干報道,一系列的成果令人信服地向世人展示。這種將中藥學、數學、分析化學相結合,實現優勢互補的現代紅外光譜技術,無疑會在中藥的質量控制中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13]。劉小平[14]利用紅外光譜的測定數據進行分析,將相同波數的數值歸在一起,明顯得到六味地黃丸及其缺不同藥材后的紅外光譜的數據存在一定的差異。
4.DNA分子鑒定
DNA分子作為遺傳信息的直接載體,信息含量大,在同種或同品種內具有高度的遺傳穩定性,且不受外界環境因素和生物體發育階段及器官組織差異的影響,因此用DNA分子特征作為遺傳標記進行中藥鑒別更為準確可靠[15][16]。Shaw[17][18]等用AP-PCR對人參屬3種藥材人參、西洋參與三七及4種偽品桔梗、紫茉莉、土人參和商陸進行了鑒別研究,得到了能區別三種人參屬藥材與偽品的指紋圖譜。
5.聯用技術
5.1.氣相-質譜聯用技術
氣相-質譜聯用技術是將在標準電離條件下得到的大量已知純化合物的標準質譜圖存儲在計算機的磁盤里,作為已知化合物的標準質譜譜庫。然后將在標準電離條件下得到的、已被分離成純化合物的未知化合物質譜圖與計算機內存儲的質譜譜庫內的質譜圖按一定的程序進行比較,根據匹配度程度檢出這些化合物的名稱、相對分子質量、分子式、結構式和相似度,從而對未知化合物進行定性分析。
氣相-質譜聯用技術適宜分析小分子、易揮發、熱穩定、能氣化的化合物;用電子轟擊方式(EI)得到的譜圖,可與標準譜庫對比。馬松濤[19]等人利用氣相-質譜聯用方法分析了香紫蘇油的化學成分,為香紫蘇油的應用提供了依據。。
5.2.液相-質譜聯用技術
液相-質譜聯用技術自Horning于20世紀70年代進行開創性研究以來,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趨向成熟,各種商品化儀器相繼問世,而且應用日益廣泛,它集液相色譜的高分離效能與質譜的強鑒定能力于一體,對研究對象不僅具有足夠的靈敏度、選擇性,同時還能夠給出一定的結構信息,分析快速而且方便,具有其他分析方法所不能比擬的優點[20]。黎先春[21]等人采用HPLC-ESI-MS分析方法能很好的分離和鑒別穿心蓮內酯和脫水穿心蓮內酯。
除以上常用方法外,還有差熱分析法[22]、X-射線衍射法[23]、生物芯片法[24]、電鏡掃描法[25]、核磁共振波譜法[26]、示波極譜法[27]等新技術。
結語中藥鑒定技術的迅速發展,對中藥的真偽鑒別、質量控制有著重要的意義,它正向著標準化、科學化和信息化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世清、鄭蕓.婦科再造丸的顯微鑒定研究[J].中成藥,2003,25(12):1026-1028.
[2] 安登魁.藥物分析[M].濟南:濟南出版社,1992.361.
[3] 石俊英.中藥鑒定學[M].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6.273-275.
[4] 黃玉清.牡丹皮及其偽品芍藥根皮的鑒別[J].中國藥事,2005,18(5):296.
[5] 趙志軍,李敬榮,趙志強.益康膠囊的鑒別方法研究[J].安徽醫藥,2004,18(5):296.
[6] 高中華、張文立.多慮乙酰氯的氣相色譜分析[J].氯堿工業,2007(5):32-33.
[7] 李曉、李英華、周其芳、王黎萍. 乙酰嗎啉的氣相色譜分析[J].遼寧化工,2007(4):285-286.
[8] 王振洪、宋湛謙、商士斌、葉伯蕙. 氣相色譜分析方法在脂松香種類化學鑒別上的研究[J].林產化學與工業,2007(5)37-42.
[9] 王玉萍,朱兆儀,楊峻山.紫蘇葉的質量研究-Ⅰ[J].藥物分析雜志,2000,20(5):
[10] 朱華,林冬杰,莫小玲等.廣西蛤蚧、泰國蛤蚧及其混偽品海蛤蚧(紅瘰疣螈)的生藥鑒定[J].廣西中醫藥,1997,6:34-37.
[11] 沙明,曹愛民,劉春麗等.高效液相色譜保留時間比值法對中藥地榆的鑒別研究[J].藥物分析雜志,1998,18(增刊):74-76.
[12] 張思巨,湯亞池,張義等.阿膠、鹿角膠和龜甲膠的理化性質比較研究[J].中國藥學雜志,1998,33(7):397-400.
[13]孫素琴,周群,秦竹.中藥二維相關紅外光譜鑒定圖集[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3
[14] 劉小平,宋青,陳笑宇,李寧.六味地黃丸的紅外光譜鑒定研究[J].數理醫藥學雜志,2008.18(3):245-247.
[15]徐紅,王崢濤,胡之壁.中藥DNA分子鑒定的發展與應用[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03,5(2):24-30.
[16]周佐斌,葛剛.中藥道地性的DNA分子鑒定[J].江西科學,2008,26(3):507-516
[17]Shaw P C, But PP H.Genomic fingerprinting as a means to identify gingeng roots.In:Bailey WG,Whiteheak C,Proctor J T A et al.(Eds) The chanllenges of the 21stcentury,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Ginseng Conference Vancouver.Buraby,B.C.Canada,SimonFraser University pp.1994,112.
[18]Shaw P C,But P PH.Authentication of Panax species and their adulterant by random-primed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lanta Med.1995,61(5):466-469.
[19]馬松濤,趙繼飚,黨俊偉等.用GC/MS聯用技術分析香紫蘇揮發油成分[J].河南科技,2003,21(6):725-727.
[20] 郭躍偉. 液相色譜/光譜(紫外、質譜及核磁共振)聯用技術在中草藥有效成分研究中的應用[J].天然藥物研究與開發,2003,15(5):456-461.
[21]黎先春,王小如.中藥材GAP實施過程中的關鍵分析技術[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2.
[22]陳振江,許臘英,毛維倫等.熱分析技術在中藥及其制劑質控中的應用[J].中草藥,1994,25(9):493.
[23]朱育平,陳逸,戴樂美等.馬寶成分的分析與鑒別[J].中國中藥雜志,1996,21(7):394.
[24]金偉,馬翊澎,程海鵬等.生物芯片技術在中藥研究中的應用展望[J].中草藥,2001,32(11):1054.
[25] 許欣榮,趙華英,陳永林等.不同紫蘇子和其偽品的掃描電鏡觀察[J].中國中藥雜志,1997 ,22 8 :458.
[26]秦海林,趙天增,都恒青等.核磁共振波譜法鑒定天麻及其偽品[J].中藥材,1994 ,17 6 :23
[27] 英華.六種貝母的示波極譜鑒別法[J].中草藥,1990;21 4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