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04 21:16:3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音樂教學法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1422(2016)06-0092-02
一、研究目的
音樂教學作為中等職業教育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實施人文教育和人格培養起著重要的作用。而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我們有必要對我們現時的教學方法進行思考,以及借鑒優秀的教學方法。
我們不妨先看看國外的音樂教學情況:國外傳統的教學法有高大宜教學法、鈴木教學法以及達克羅斯教學法,但在近年來,有可靠數據表明,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世界范圍內逐步被音樂教育者們所認同,根據對美國奧爾夫教學法協會(AOSA)的前執行理事辛迪?伍比格的個人采訪(2014/12/23),從2000年到2014年,該協會所公開的會員增長率為168.14%,分會增長率為172.22%,而其他教學法協會的會員人數情況則遠不如此??梢哉f,奧爾夫教學法在國外正逐步成為初級音樂教育的主流。
在國內,對奧爾夫教學法的研究還相對較少,出版教材并應用在課堂上則更少,因此,我們有必要對奧爾夫教學法與我們傳統音樂教學法進行對比分析,并借鑒其優秀的教學理念。
二、兩種教學法的定義
我國傳統的音樂教學法,是在教學上強調從教學大綱出發,以教師為中心進行授課的教學方法。教師把教材上的知識傳達給學生,教學的目的是以訓練專業技能為主。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絕大部分教師只看重知識理念的傳授,可以說,音樂教科書就是教學的全部,而學生音樂審美素質的培養則不被重視,更不用說音樂興趣的培養。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是一種由卡爾?奧爾夫和岡尼爾德?凱特曼開發的音樂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通過唱歌、肢體動作和演奏樂器,直接參與到音樂創作的過程中去???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目標是為了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樂感,而這種樂感可以通過各種方式來獲得的。奧爾夫堅信,一個孩子的音樂學習過程就是從說話以及母語歌曲開始的。各種童謠、兒歌以及民間音樂等元素共同組成了奧爾夫風格。奧爾夫的首要信條是:“每個孩子的言語和動作一直都是表達音樂節奏的方式,而這正是我們需要發展的方式”。奧爾夫強調,音樂實踐體驗比抽象理論知識的教育更重要。他還將音樂教育與普通的學校教育進行了類比:老師會讓學生知道如何進行語言溝通后,才去學習如何閱讀和寫作。從一開始,奧爾夫就強調學生通過身體來感受節拍、速度、音高以及旋律的重要性。孩子應該在正式學習音樂之前先親身體驗和探索音樂。根據奧爾夫的理論,在合奏的環境中音樂體驗會最佳,通過卡農、即興表演、節奏和旋律、肢體打擊以及樂器演奏等方式,使每個學生都溶入到一個音樂整體中去。
三、兩種教學法的差異性討論
音樂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智慧,完善學生的人格,提高學生的素質和修養。懷著這樣的目的,我們不妨對傳統音樂教學法與奧爾夫教學法在教學表現和教學結果的差異性上進行討論。
(一)教學模式的差異性
我國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可以歸納如下:教學的目的是完成教學大綱的要求,并根據這些要求制定一定的音樂教學計劃;在課堂上,教師教唱,學生學唱,教師教樂理知識,學生學樂理知識;考試的時候,學生唱一首學過的歌曲,教師根據學生的表現給予評分。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不僅與我國傳統的音樂教學法不同,與國外一些較流行的教學法(如高大宜教學法、鈴木教學法或達克羅斯教學法)也不同,因為奧爾夫教學法其實并不是一種“方法”,因為它無法按部就班地執行,它只有基本的原則、清晰的模型以及基本的過程,教師需要依靠他們的直覺和創造性來組織教學以及傳授音樂理念。
奧爾夫音樂教學的形式其實就是基本的日常生活行為,而它的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音樂創作能力。奧爾夫教學法以“兒童為中心”進行教學,它就如同母語學習一樣:每個孩子都可以在沒有既定教學程序的情況下學會說話,同樣,孩子們也應該在輕松快樂的環境中學習音樂。奧爾夫教學法需要教授的是“基本的,自然的,并且最貼近孩子思維和幻想世界”的音樂,因此也被稱為“原生的音樂創作教學”。
(二)音樂表現的差異性
傳統音樂教學所教授的歌曲通常都是較為正統的歌曲(不論古典還是現代的),所使用的樂器也是比較正式的樂器(鋼琴、手風琴、電子琴等)。在課堂上,較多情況是群組形式的教學活動(如教師帶領學生合唱歌曲)。
在奧爾夫式的課堂上,學生可以唱歌、跳舞以及演奏樂器,可以單人表演也可以群組表演,而不論在選用歌曲還是在樂器使用方面,奧爾夫教學都與傳統音樂教學有著很大的不同。
奧爾夫教學法所選用的歌曲通常非常簡短,且包含固定音型,在演唱部分中經常會以循環或者“A-B-A”的形式進行演繹。另外,這些歌曲有強烈的民族風格,與民謠和童謠有較緊密的聯系。奧爾夫音樂很大程度上都基于簡單但有力的節奏變化模式,這種非常簡單而優美的音樂形式,很容易讓兒童和成年人學習,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奧爾夫認為按節奏敲擊是人類對音樂的一種最原始的表達形式,所以奧爾夫教學法會使用小型木琴、馬林巴琴、鐘琴以及金屬木琴等樂器,這些樂器都有打錘和共鳴筒,且易于搬動和放置。在教學中還通常使用各種鼓、錄音機以及非尖銳的打擊樂器,“使得所演奏的樂曲變得更加豐滿”。另外在演奏時還需要學生跟著旋律和節奏進行唱歌、吟誦、拍手、跳舞、輕敲以及打響指。參與奧爾夫方式的音樂演奏――即使是第一次演奏,也非常簡單。
(三)培養學生興趣的差異性
傳統音樂教學主要是老師教唱、教音樂知識,學生是被動地接受,一旦授課內容是比較枯燥乏味時(如一些理論性知識),學生的興趣就會大為降低。而且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較少,課堂氣氛無法活躍起來,學生容易感到困乏。
在教學氛圍的塑造方面,奧爾夫教學需要老師創造出類似孩子們玩耍的環境,這樣不僅學習過程會輕松許多,同時學生對樂器和音樂技巧也較容易發生興趣。另外,在奧爾夫式的課堂上,老師會讓每個學生分別執行一組簡單的教學活動,然后把一系列的活動串聯起來,這樣每個學生會感受到自己一直都在同學和老師的關注當中,絲毫不會感覺到壓力,還會體會到團隊合作的快樂。
(四)培養學生創造力的差異性
傳統音樂教學以教學大綱上的知識點為目標,欠缺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主要體現在,學生只知道如何學好教材上的樂曲,但無法形成獨立的樂感和音樂審美能力。
在奧爾夫教學中,所有的音樂理念都是通過‘做’來學習的。奧爾夫教學法提倡以即興的方式并使用原聲創作音樂,這樣可以在創作過程中使信心得到累積,感受到音樂的趣味。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親身體驗音樂,這樣的課堂不僅能生動地介紹如同節奏和速度這樣的抽象概念,還能提高學生們的音樂審美素質?!皧W爾夫教學活動激活了孩子們的完整感知,喚醒了他們的空間、時間、形狀、線條、顏色、設計以及情緒的審美素質(這些東西對大多數初學者來說比較難以理解)。
(五)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能力的差異性
在課堂上教師教唱歌、講解樂理知識的傳統音樂教學,只是讓學生學會了模仿,并沒有讓學生感受到成就感,更沒有掌握自主學習音樂的方法。
奧爾夫教學因為有簡單、即興、交互性強等特質,學生很容易就掌握了基本的技巧,與此同時,超越了原始教學活動的即興方式也很容易被學生創造出來,當學生創作出有趣的音樂時,他們就想把這些音樂錄制下來,更進一步,發展音樂技能、學習正統音樂也會悄悄地成為孩子們的愿望。可以說,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并不是把一切音樂知識和理念都送給學生,而是引導學生進入音樂殿堂,然后讓學生自己去領會,自己去發掘。
四、結論和建議
奧爾夫教學相對傳統教學是有其優越的一面的,但為什么在我國音樂教學中應用并不廣泛呢?筆者認為主要是因為這種教學法對老師的要求比較高,同時缺乏對這方面教學技巧的系統培訓。盡管如此,我們還是不能固步自封,傳統就是用來打破的,教學需要面向未來,面向世界。
音樂在我國的大多數中職學校并不是主課,所以我們不妨大膽開拓新的教學思路,不要害怕犯錯,因為犯錯有時也是找到正確途徑的方式,不管怎樣,我們的最終目的都是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創新能力,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音樂。
參考文獻:
[1]Miranda.奧爾夫教學法[M].紐約: 全美音樂教育工作者會議, 2009.
[2]Shamrock, Mary.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一種綜合的方法[J].音樂教育者雜志,1997(83).
[3]Campbell, Patricia Shehan.音樂家和教師[M].紐約:諾頓出版社, 2008.
關鍵詞: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民族音樂教育本土化
一、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應用于我國民族音樂教育的價值與意義
研究奧爾夫的本土化并不僅僅為了使國外音樂教育在我國得到本土化的發展,更重要的是為了使我們從自身本土文化出發,建構中國人自己的音樂教育體系,從而更好的面向世界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發展。1.有利于我國民族音樂文化在學校音樂教育中的保存、傳承與發展。我國民族音樂教育所體現的個體性、靈活性、多樣性等特點,在集體化、規范化、統一化的現代學校體制中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一定程度取消了中國民族音樂文化賴以保存、傳承與發展的方式和環境。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以其豐富性、靈活性、綜合性、體驗性等特點,可以使問題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將國外音樂教學法與我國各地區、各民族的實際相結合,與音樂教學的實踐相融合,與各民族學生音樂學習的特點相結合,使之形成適合于我國音樂文化傳承與發展、適合于我國音樂教育體制與特點的教育模式,從而促進我國音樂文化的傳承與發展。2.有利于提高學生對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的理解力、表現力與創造力。首先,奧爾夫音樂教育綜合性的教學內容———即將音樂與語言、舞蹈、動作緊密結合的教學內容,能夠盡量多的保留民族音樂審美的真實性,可以使民族音樂文化盡可能得以原樣地展現與傳承,從而提高學生對于民族音樂文化的理解。其次,奧爾夫音樂教育參與式的教學形式———即學生必須自己參與其中的音樂教學形式,學生不是聽眾,而是作為表演者參與其間。因此,學生對于民族音樂基于上文提到的文化理解的基礎上,還要進一步進行身體的體驗與展現,對于培養民族音樂的表現力有積極作用。最后,奧爾夫音樂教育原本性的教育理念———即基于基本元素的、原始素材的音樂教育,有利于學生對于我國各類民族音樂特性的把握,有利于學生在民族音樂基本元素與原始素材基礎之上進行組合與創新,促進我國民族音樂文化在傳承與發展中找到平衡點。
二、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應用于我國民族音樂教育的制約因素
本研究將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知網CNKI作為檢索源,以“主題”、“篇名”以及“關鍵詞”的形式分別檢索了截至2019年4月20日之前發表的,有關“奧爾夫本土化”的相關論文,通過人工剔除相關度不高的文章,共搜集到37篇有效樣本。統計分析如下:1.文化沖突。研究按照論文第一作者來源地所屬的省、自治區及直轄市進行文獻數量的統計相關研究在全國總體呈現出由東向西的遞減趨勢。究其原因,除了我國東南部經濟發展快、教育條件好以及奧爾夫音樂教育研究力量的帶動之外,筆者認為,這可能與民族音樂文化、本土音樂文化的特點以及固有的傳承方式有密切關系。少數民族種類較多、人口較為聚集的地區,如云南、青海、寧夏、內蒙古等地,幾乎沒有相關研究,而新疆、西藏、貴州等地,研究力量也較為薄弱??梢?,民族、地域文化的沖突一定程度阻礙了奧爾夫音樂教育的本土化發展。2.性格沖突。中國為大陸國家,農業維持老百姓的生存,中國人對土地的依賴,對農業的重視,在文化心理上便形成一種內傾型特點,民族性格總體呈現含蓄、內斂,重情感重體悟的特點,我國學者劉長林在其《中國式思維》中提出,中國人的思維方式源自中國民族文化基因的陰性偏向,并將中國人的思維特點歸納為“重視時間因素超過空間因素”、“喜重平衡均勢,強調調和統一”等十個方面。①而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主張將音樂與語言、舞蹈、動作密切結合,充滿激情地全身心投入,充分調動身體各個部位外化音樂音響,表現音樂、創造音樂,這與中國人的文化心理與性格特點有出入。因此,文化心理與性格特點的沖突,致使我國學生在奧爾夫教學中,很難實現自然、放松狀態,是制約奧爾夫音樂教育本土化的重要原因。3.體制沖突。統一化、規范化的現代學校教育體制與應試教育下的音樂教育評價機制,使得我國音樂教育在教學內容上,追求知識的全面、系統與難度,但在教學的具體計劃與安排上,音樂內容又被分割與孤立,學生很難接觸到全面、系統、整體的音樂文化。在教學形式與教學方法上,教師與學生“一對一”或“一對多”的傳授形式,使得講授與演示成為最直接、最快捷的音樂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的優勢是,知識體系的構成快速,但缺點在于,培養出的學生缺乏創造力。除此,應試教育下,我國音樂教育的評價機制也體現出較為嚴重的技能化、專業化傾向,這與奧爾夫音樂教育所主張的音樂教育的靈活性、綜合性與創造性相沖突。4.環境沖突。奧爾夫音樂教育之所以具有持續的生命力,不僅來自于奧爾夫音樂教育的理念、方法與內容的合理性,還源自一些必要的物質條件支持。例如,奧爾夫音樂教育所處的音樂文化環境的支持,教學的場地、教具與設備的支持等,靈活多樣的設備與教具才能實現靈活多樣的教學。而在我國的實際音樂教學中,缺乏奧爾夫音樂教學場地與教學設備、缺乏可以靈活使用的樂器,限制了奧爾夫音樂教育在我國的本土化實踐。另外,我國音樂教育中仍然存在的西化傾向,也一定程度影響了奧爾夫音樂教育本土化對于教育環境的需求。
【關鍵詞】奧爾夫教學法;小學音樂教育;寓教于樂
現今小學音樂教學中,兒童對于音樂的欣賞、對于音樂的理解、對于音樂的表現還遠遠不夠,怎樣能讓兒童對抽象的音樂感興趣,使兒童潛在的音樂能力得以開發呢?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完美的解決這些問題。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就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萌發兒童的創造力,激發兒童原始的人性本能,把兒童學習音樂的能力和心理調整到最佳水平,造就兒童學習各種音樂技巧的最佳狀態。最終形成以兒童為主體,老師為學習的引導者、誘導者和參與者,兒童愉悅身心與學習音樂同時進行,二者相得益彰的課堂教學。我國小學音樂教育原來的模式只是以單純地教學唱歌為主,教材上也是以一首一首的歌曲,再加以少量的器樂學習。兒童的學習也是被動的模仿現有的音樂藝術作品,教師則是認真地按照教材大綱,嚴厲地對待學生,一味地追求著“出成果”。人在音樂方面,先天素質上客觀的有著明顯的差異,這樣的教學自然會讓一些兒童感到一些莫名的壓力和排斥感。《音樂課程標準》指出,音樂教學要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對音樂的理解、表達和創造能力。但就現在的小學音樂教學來說,總會讓一部分兒童對音樂“敬而遠之”,離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甚遠,有些教師也束手無策。對此,奧爾夫的教學理念和體系應該能使我們從中得到很多啟示和新的發現。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是前聯邦德國著名音樂家、教育家卡爾•奧爾夫首建。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創建思想是,自古以來,人類的本能欲望中有著強烈的表達思想情感和情緒的沖動,這種沖動會通過音樂、舞蹈、語言、表情等形式自然地流露出來,這是人類固有的原始本能。音樂教育的基本任務就是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表現力,但我們原本傳統的音樂教育則把課堂作為學習歌唱和樂理以及相關的音樂知識、技巧和能力的手段,目的和眼光只是放在如何學會上。《音樂新課標》的基本要求是以審美為核心,教學的時候不要太強調知識點,注重讓學生在聽賞過程中參與、體驗、探索、感知音樂。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最大特點是關注對兒童內心世界的開發,其基本的教學原則包括:一切從兒童出發、通過親身實踐,主動學習音樂、培養學生的創造力等。教學的內容基本上可以分為幾塊:1、以與課程相關的游戲為開始進入課堂,這可以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打開課堂的氣氛,吸引學生上課的興趣。2、故事導入。把所授課程的內容編繪成故事,或尋找與之關聯的故事,其目的是為了讓兒童能夠充分的融入課堂教學當中來。3、節奏、旋律練習。從朗誦等活動入手,提取基本節奏、旋律,不斷的強化學生對這些基本節奏、旋律的印象。4、基本形體動作教學。包括反應訓練、動作訓練、動作變奏和動作組合等。5、聯想、想象。以一些特有樂器等手段,根據課堂教學目標有目的的引導學生,充分的激發學生們的想象力,以手中的樂器參與到音樂教學中,通過不同樂器的組合等方法不斷的啟迪學生的創造力。6、總結。這是整堂教學的重點,在以上的教學過程,會把學生學習音樂的基本狀態和心理調整到了最佳水平。學生對學習目標已經在潛移默化中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通過最后的總結會很容易的掌握學習重點。
在這樣的學習中,學生不會把學音樂當成一種負擔或功利,不會敷衍了事或勉強痛苦的被動接受。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放下了心理負擔和戒備本能唱歌、演奏、舞蹈,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世界中來,用他們肢體、語言、樂器、想象力、創造力自由地演繹,以獨特的方式走進自己的內心世界抒發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情緒。其實,本能的唱歌、演奏、舞蹈并不是很難的,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很好的水平。因為出于本能的唱歌、演奏、舞蹈是符合人的本能天性的。在課堂上,孩子們用蛙鳴筒模仿秋夜的蛙聲,用腕鈴沙錘描繪春江細雨,用語言與拍打肢體來演繹節奏,尤其是孩子們一起表演不同聲部時,一部悅耳動人的交響樂就在孩子們中誕生了。這種自然流露的形式會有助于促進和萌發學生們即興發揮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由于這種想象力和創造力的萌發和得到激勵的滿足感和成就感,造就了學生學習各種音樂技巧、知識和能力的最佳狀態。當音樂學習成為孩子自身的需要和需求,孩子對樂理、樂感、表演、演奏等音樂知識以及語言文化的掌握自然而然的繪輕松快速,而且根深蒂固,同時強調集體意識、合作精神和創造精神的塑造,給孩子發展個性提供了無限的空間,教師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也會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誘導者和參與者。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一個獨創的音樂教育體系。它賦予音樂教育以全新的觀念和方法,它符合我國新的《音樂課程標準》的要求。反思我國音樂教育的現狀,仍長期使用著以歌唱、教學樂理知識為主體的陳舊模式,忽視學生對音樂的情感激發和體驗,忽視學生在音樂學習的主體性、主動性、個性和創造性?!霸V諸感性,回歸人本”認真研究奧爾夫的音樂教育思想和體系,我們會得到許多有益的啟示。
【參考文獻】
[1]李妲娜,修海林,尹愛青編著.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與實踐[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2]中央音樂學院奧爾夫音樂教育研究中心編著.實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M].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7
關鍵詞:音樂; 教學觀念; 學科整合; 文化品味; 創造力
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能陶冶情操,拓展思維,啟迪智慧,培養審美情趣,給人以無窮的美的享受;音樂,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應該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運用新課程理念讓學生喜歡音樂更喜歡上音樂課,讓他們在快樂中學到知識,在快樂中學會創造。
一、更新教學觀念,讓音樂真正走進學生的心中
長期以來,傳統的音樂教學只注重一些獨立的知識點與枯燥的技能訓練,而不是真正的、完整的音樂。學生滿懷期望地盼著音樂課能給他們帶來美感、輕松和愉悅,卻發現音樂課同樣是抽象的概念和知識的堆砌。更新教學觀念,首先,要以人為本,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欣賞課對學生來說是比較難的,如何讓學生會欣賞,在欣賞過程中會分析樂曲,采用怎樣的方式來激發學生欣賞樂曲的興趣。如:在欣賞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時,因為樂曲內容取材于古老的傳說,從梁山伯與祝英臺相愛、抗婚到雙雙化作蝴蝶的情節,敘事性很強,所以本課導入部分我采用為同學們配樂詩朗誦古老美麗的民間傳說故事:梁祝相識――草橋結拜――同窗三載――十八里相送――抗婚――樓臺相會――化蝶――并根據故事的起伏隨著音樂的變化,有感情的講述的方式,從而使學生對本節課的知識由好奇到好學,這樣,學生每次都能帶著濃郁的興趣走進音樂課堂,時時保持一種對音樂學習的積極心態和愉悅體驗。其次,轉變學生學習的方式,以學生主體參與為主,讓學生自己去學唱歌曲、分析歌曲,進行創作等,創設師生交流的教學環境。如:唱歌課《讓世界充滿愛》,首先教師提出問題:“為什么這首歌曲總是出現在獻愛心捐助活動中呢?”并讓學生自己去朗讀歌詞,理解歌曲的思想感情,分成小組去分析歌曲,聆聽錄音范唱,學唱歌曲,每個小組根據理解、分析的情況,設計出演唱形式,這樣的教學方法,學生積極性很高,在展示階段,學生們都躍躍欲試,有男女生唱、齊唱、領唱,有一個小組做到了表演唱,課堂氣氛達到了,全班所有學生在溫馨、愉快的音樂情境中思考、在創造中學會知識。
二、運用學科整合,提高學生音樂文化品味
實踐證明,學生接受音樂教育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因此,音樂教育必須具有寬闊的視野,必須保持開放的態度。如在中學各門課程中:語文、歷史、美術、地理、……等都或多或少與音樂有著一定的聯系,這也使得音樂教學與這些課程之間的聯系成為了可能。如:音樂與舞蹈結合來表現音樂;與美術結合使音樂更形象;與語文中的詩詞、戲劇溝通等。如唱歌課《給未來一片綠色》通過演唱歌曲,使學生對保護地球、愛護環境、有了更深的理解。如:唱歌課《大海啊,故鄉》一首流傳很久的歌曲,在教授過程中,采取聽唱教學法,使學生很快學會歌曲。在中文、英文歌詞的學唱、不同演唱形式如合唱、領唱、男女生、伴唱等,使學生對歌曲有了較高的學習興趣,也印證了學生在快樂中學會創造,能夠很好地完成教學目標,課的結尾拓展階段,教師以配樂詩朗誦《大?!肥惯@節課得到了升華。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也是豐富的音樂教育教學資源:如體育,可以運用韻律操動作,配合不同節奏、節拍、情緒的音樂;如歷史地理,可以學習和了解一些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地域和國家代表性歌曲或樂曲,以及相關的風土人情。如果把音樂比作是有聲的色彩,那么色彩就是無聲的音樂。用音樂的語言來幫助學生理解美術知識,體會美感,反之如果用美術的語言來幫助音樂,也會使音樂更直觀、更易理解,真正做到學科之間的綜合運用。如:在《春之聲》一課中,無伴奏合唱《春曉》的學習對學生來說是第一次接觸,也是比較難的地方,我利用課件很直觀地把《春曉》這首詩賦予動畫和音樂,學生立即眼前一亮,學習的熱情被調動起來,在創作練習中,利用學生美術課學到的知識,把《春曉》的圖形譜畫有聲有色。這種融合式的音樂教學,不僅突出了音樂文化這條主線,有利于學生音樂文化素質的提高,而且拓展了知識面,并以藝術化的方式促進了相關學科的學習。
三、發揮學生幻想、培養創造力,讓音樂成為學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由于音樂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確定性給人們對音樂的理解與表現提供了想象、聯想的廣闊空間。因此,音樂是創造性最強的藝術之一。如果僅僅把音樂創造融在其他音樂教學內容中,就不可能充分發揮音樂教育的審美育人的作用。只有把音樂創作作為音樂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獨立出來加以強調,音樂教學才能獲得最大的教育教益。音樂是抽象的藝術,每一首作品都有它獨特的內涵,不同的人欣賞同一個作品或演奏同一個作品,自己和他人都會有不同的感受。新課改后,音樂課每個單元都有欣賞的曲目,在教學中,充分發揮欣賞的特點,對每首作品讓學生去聯想,欣賞后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例如在欣賞《九寨溝音畫》這個作品時,因為九寨溝是被列為世界人類自然遺產名錄。在布置作業時,讓學生把其它著名的地方用音樂的藝術形式表達出來。出乎我的意料,在檢查作業時,學生熱情很高,都爭先恐后的到黑板上寫,“美麗的武陵源,田園風光,秀美和諧,翠竹依依,炊煙裊裊,令人陶醉。”“美麗的麗江古城,郁郁蔥蔥,花木清香,古樸壯麗”等,那雖然只創編了幾小節甚至一、兩句曲譜和歌詞,但都非常認真,激發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創新和實踐意識,創造力也得到了發揮。例如學生在學完一首新疆民歌《青春舞曲》后,讓學生根據曲目的節奏特點自己編創幾個小節的節奏,然后再填上旋律,感受維吾爾族音樂的風格,當一次小作曲家,這既是對學生音樂素質的梭探,也是對其潛能的挖掘及創造思維的培養。學生在學習音樂時,要對音樂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動,這樣才能投入到美妙奇異的音樂大世界中。教師要大膽放手讓學生去動,去實踐,去玩!在玩中感覺音樂,并同時培養肢體協調能力,發散學生思維,培養創新的個性。學生真正把音樂融入到日常學習生活中,在課下,學生不僅唱流行歌曲,而且也唱課本里的歌曲,甚至于在背單詞、背課文時都編成歌曲來完成。在體育活動中、在大掃除中等都能聽到學生們悅耳的歌聲。
總之,音樂教學應運用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體,創設和諧的音樂課堂氛圍,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中去感受美、享受美、創造美、表現美,這樣學生就會在音樂的王國里開始自由地遨游。
關鍵詞:柯達伊;教育;音樂;兒童;實踐
柯達伊不但繼承了匈牙利民族文化藝術傳統,而且吸收并綜合運用了歐洲傳統優秀的音樂教學手段。他的基本音樂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一是以民族音樂為基礎。柯達伊認為,簡練、淳樸、富有生活情趣的民間歌曲是引導孩子熱愛民族音樂、繼承民族傳統的必由之路。二是歌唱作為學校音樂教育的主要手段。柯達伊認為,兒童只有積極參與藝術實踐才可能獲得音樂的審美體驗。唱歌是普及音樂教育的切實可行又有實效的途徑。三是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柯達伊倡導順應“兒童的自然發展法”,而不是簡單地按照學科知識結構的一般規律來進行教學。
由于柯達伊教法的推廣應用,匈牙利充滿了無處不在的藝術氣息:公園、餐廳的背景音樂,鐘樓的鐘聲音樂,街頭自由藝術家的演奏,周末廣場的露天音樂會、舞會,星期天教堂唱詩班的歌聲。在那里,音樂和生活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音樂不是技術,而是媒介,一個交往的媒介。人們在音樂中生活、在音樂中成長。
柯達伊的音樂教育思想可以概括為以下幾點:音樂是為所有人的,所有的兒童都應該接受音樂教育;兒童的音樂教育應該從學前期開始,幼兒期是音樂訓練的關鍵期;教師可以設計適合幼兒特點的音樂教育方法;音樂教育要促進兒童對音樂創造性反應能力的發展;學習使用正規樂器,要等兒童的音樂技能和理解能力充分發展以后開始;教師要進行適合全體兒童的指導。
柯達伊在其音樂教育體系的建設中逐漸形成的特色是,以歌唱活動為重要教學內容:以優秀的音樂特別是本民族的優秀音樂為重要教材:以“兒童自然發展法”作為課程進度安排的主要依據;強調樂譜讀寫能力的培養,并為此建立了獨立的教材和教學方法體系。
柯達伊音樂教學內容包括:
①音樂素材主要是本民族的民歌和樂曲??逻_伊本人非常喜愛自己民族的音樂,他的教學方式主要是多聲部的合唱訓練,為此他為幼兒精心選擇了大量的民間歌曲、兒歌和童謠作為歌唱教材。隨著學習的深入,逐漸加進真正的民間音樂,然后采用知名藝術家創作的藝術歌曲。
②以“首調唱名法”和五聲音階為基礎?!笆渍{唱名法”調性感比較強,且容易掌握,五聲音階也容易唱準。
③節奏譜及節奏讀法。節奏譜就是除二分音符和全音符以外,省略符干和符頭來記譜,用z來表示休止一拍。節奏讀法就是用某個形聲詞給節奏配上音響,在去掉音高關系時,便于讀出節奏中每個音的時值,如四分音符用ta,八分音符用d。
④節奏訓練與旋律相結合。節奏訓練不是孤立的,它與旋律的進行結合在一起。如拍手打出節奏型給自己的演唱伴奏,或者是一部分幼兒呈現節奏,一部分幼兒唱歌。
關鍵字初中音樂;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623.7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3-8500(2013)01-0128-01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學習興趣是學習的重要動力?!庇纱丝梢?,趣味教學法在音樂教學中也是極為重要的??墒情L期以來,我們大多數音樂教師不注重此類教學方法的研究。他們總是沿襲多年的陳舊教學方法,即:發聲、識譜、視唱、教歌、聽音、練耳、節奏、齊唱。然而這種教學方法早已程式化、呆板化,學生早已厭煩,如不改進,音樂教學怎能適應當前素質教育的需要?
1借用器樂教學激發學生興趣
我校的器樂教學已有十幾年了,它的出現引起了學生極大的興趣。在課堂上我每次都給同學們布置一些常見的練習曲,如“閃爍的小星星”、“我的名字叫中國”、“小白菜”、“小河”等,這些小曲生活氣氛濃郁,同學們吹起來有聲有色,大大提高了他們對音樂的興趣。
此外我校還有一些小型打擊樂器,如“手鼓”、“串鈴”、“響板”、“沙錘”、“三角鐵”、“鈸”、“撞鐘”等,每次上課總利用幾分鐘進行節奏訓練,有吹有打,使同學學習音樂的興趣大大提高。
另外,在學唱“黃水謠”、“采茶舞曲”、“梁?!睍r,我讓同學們親自將這些小曲吹奏一遍,通過這種練習,不僅提高了他們的演奏能力,同時也促進了學生對音樂內涵的領悟。尤其當他們演奏成功獲得教師的夸贊時,他們更是喜出望外,從而擁有了有一種成功感、勝利感,增強了他們學習的信心。
此外,我還帶一些其他樂器進行演示,使他們在實際示范中懂得更多的器樂知識。如我在講中國戲曲時,我向大家介紹了京胡、板胡、二胡、嗩吶等樂器,并親自演奏、演唱給他們聽,讓他們在具體的環境中體會什么叫“西皮”?什么叫“二黃”?各反映了劇中什么人物?使學生在身臨其境中自然而然的掌握枯燥的音樂知識。
2因材施教、化難為易
過去的音樂教育注重技能訓練和解決識譜能力。課堂上,老師們要用去多半的精力去解決識譜問題,在師生都筋疲力盡后才接觸到音樂作品。這種教法不但沒有使學生體驗到音樂作品的藝術表現力,反而讓學生感到音樂課枯燥無味,最終造成學生不喜歡音樂課。尤其在教五線譜時,老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就讓學生在五線譜上標出唱名,結果使得學生到初中畢業也不識五線譜,成了名副其實的“音盲”。
為了讓學生喜歡音樂課,在唱歌教學中,我打破那種“節奏練習--讀譜--唱詞”的教學順序,用先學唱歌曲,后學認歌譜的方式進行教學。學生的模仿力很強,只要多聽幾遍范唱,一首新歌不到十分鐘就學會了。有了歌曲的旋律記憶,再學歌譜就比較順利,歌譜中的附點音符、三連音、切分音這些難點節奏都不攻自破。有關這些節奏的概念,我盡量講得淺顯易懂,并以學生容易接受的方式來鞏固這些概念。如“×、×”節奏,讓學生邊打“××|”節奏,邊模仿知了的叫聲:三連音節奏,讓學生聽著他們所熟悉的“國歌”前奏部分,打2/4拍節奏,或按2/4拍指揮圖示指揮:我把“×××|”節奏變為“××××|××”兩小節,讓學生按“咚達達|咚達|”的維族舞蹈節奏讀譜,然后讓學生以鉛筆盒當手鼓,敲出這個節奏句,并請能歌善舞的同學到前面表演舞蹈,電視上再播放一些新疆人生活的畫面,真是人人參與,各顯神通。這些趣味的教法不僅降低了課堂難度,增加了趣味,而且學生學得快,記得牢,同時也體驗到了音樂作品的表現力。
3設置問題,讓學生在學習音樂中思考,激發其學習興趣
在欣賞“重整河山待后生”一課時,我先設置了幾個小問題讓同學在欣賞中找出答案,如:為什么歌中唱到“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表現了人們什么樣的心情?為什么“月圓之夜人不歸”?為什么“花香之地無和平”?我讓同學們展開討論,整個課堂氣氛非?;钴S,有時我還把幾個小題分到幾個小組,每組選一名代表大批前面來講,既鍛煉了他們的思維能力,又鍛煉了他們的表達能力。此時教師再及時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使同學真正體會到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要珍惜寶貴時光努力學習,立志成為將來對祖國的有用之才。在教唱“黃水謠”時,我運用前后對比方法告誡同學們,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那就是一個民族要興旺發達、要自強不息,因為只有強大的民族才能不受欺負,落后就要挨打,由此激發了學生長大后建設祖國、保衛祖國的決心和信心。
4在課堂上培養學生創造能力,也是趣味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關鍵詞]:興趣 審美 音樂核心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政策及日益頻繁的國際文化交流,世界上較有影響的幾種主要音樂教學體系通過各種傳播媒介傳入我國,這對于我國正在進行的音樂教學改革是有益的。它能開拓我們的改革思路,促進我國的音樂教學改革。當前,國際上較有影響的主要音樂教學體系及教學法是:達爾克洛茲體態律動教學法、柯達依教學法、奧爾夫教學法、鈴木教學法、綜合音樂感教學法。這五種教學法的共同之處是:教學原則都以教育人、培養人為目的;教學對象以兒童為主,一切從兒童的心理特征出發;教學思想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教學方式以音樂實踐活動為主,重視聽覺訓練,重視節奏、旋律、速度、力度、音色、曲式、和聲、調式等音樂表現手段;重視挖掘學生的創造力。
綜合上述五種教學法的優點,結合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入學時學生各方面素質普遍差,尤其對分類較細的師范類音樂課更是一無所知),經過多年的經驗積累,我總結出一種更適合我們學生的行之有效的音樂教學法――愉快音樂教學法。
所謂愉快音樂教學法,即教師通過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使學生始終在輕松愉快,歡樂活潑的狀態下進行學習,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心理學告訴我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正如英國戲劇大師莎士比亞所說:“學問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才可以得益”。課堂上,學生能不能集中注意力,專心聽老師講課不打瞌睡,能否樂意地去接受新的知識,并在老師的啟發引導下開展一系列的學習活動,自覺地用腦、用耳、動嘴、動手去完成老師所布置的學習任務,關鍵在于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像樂理、幼兒音樂教學法這類理論性強的音樂課,興趣更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愉快的心情是產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
一、鼓勵學生參與,享受成功喜悅
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創設良好的音樂藝術與教育氛圍,盡可能地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全身心地參與音樂實踐活動,在師生互動中尋找快樂,不親身參與到音樂活動之中的學生,是不可能獲得愉悅的體驗的。所以,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盡量把音樂教學過程設計成一個個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的音樂活動,同時將有關的音樂知識糅和到音樂活動中。很多學生能夠做到的事情,教師一定要放手讓她們自己干,讓她們在失敗中總結教訓,在成功中享受喜悅。
幼兒音樂教法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音樂課。開學第一周,我沒有講課本上的內容,而是安排學生觀看了一節優秀幼兒園音樂教學課――音樂故事表演《毛毛蟲的故事》(中班),看完之后請同學們自己說一說你心目中的幼兒園是個什么樣的?老師和幼兒應該如何融洽相處?錄像中的林老師是怎樣安排上這節音樂課的?如果你現在就是一名幼兒教師,你該怎么做?同學們各抒己見,暢談了自己的想法,課堂氣氛由原來的拘束不敢說話,一下子活躍起來,以后每節課在學新內容的同時,我還是安排學生觀看與之相應的優秀幼兒園音樂教學觀摩課。這樣做的目的,當然是為學生能親自登臺講課做準備。起初同學們一聽講課,心理就緊張害怕的不得了,我鼓勵學生放手大膽地上臺,不要有任何的思想包袱,只把他當成是一次很好的鍛煉機會,因為沒有不講課就會教的老師,只有登臺講課,才能發現問題,找出問題,解決問題。一位同學講課完畢,要讓其她同學能給她指出優點、缺點,這樣同學之間可以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有的學生講完一個內容后,還希望我安排她在下節課嘗試著講另一個內容的音樂教法課,我都一一滿足了她們的心愿(幼兒園的音樂課包含的內容很多),在整個音樂活動中,我只是充當了策劃人和欣賞者的角色,而不是裁判員或評委。
德國音樂教育家卡爾奧爾夫特別強調從節奏入手進行音樂教學。他把培養節奏感作為提高學生音樂素質的中心環節。我把他的這種教學法引進了自己的課堂中,即采用拍手、拍腿、跺腳、捻指的“聲勢”練習,對學生進行節奏感的培養。這些動作不僅講究節奏感,同時也是對不同音色的感受,四種動作同時進行,也可先后進行。我也參與到了同學們的行列中,課堂上發出陣陣歡笑聲,從而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注重審美體驗,緊扣音樂核心
音樂教育應該淡化教育活動中那種裸的知識傳遞過程,代之以師生雙方主動投入,互相吸引的情感交流活動。羅丹說過:“藝術就是情感”。音樂美,即是一種特殊的情感表達方式。音樂基礎教育的核心在審美。音樂教育作為美育的重要途徑,其特質就是情感審美。音樂必須以情感人,以美育人。所以,教師的備課就顯得尤為重要,要求選擇立意美、情景美、音韻美、曲調美、伴奏美的歌曲或樂曲進行教學。教師要善于發現和挖掘音樂素材,將自己的音樂審美體驗積極地融入到對教材的分析處理中,形成強烈而濃郁的音樂審美動力和審美渴望,學生必然也會受到同化而主動去體驗審美。
三、擺脫教學程式,不搞形式主義
過去的音樂教學因為存在太多的教學程式,故而就像裹了腳的女人,走起路來特別費勁。學生必須按照那種桌凳橫豎對齊的座位坐;音樂課要么一唱到底,要么一聽到底,要么一講到底;歌曲教學的三部曲是:一視譜二頌詞三唱歌,諸如此類屢見不鮮。愉快音樂教學法就是要求教師擺脫這些程式,打破這些成規。音樂課完全可以像做游戲,把我們的音樂知識和技能技巧巧妙地穿插到游戲活動中。如在欣賞法國作曲家圣桑作于1886年的管弦樂組曲《動物狂歡節》課上,我反復給學生聽第一首小樂曲《引子與獅王進行曲》的主題。要求她們能隨樂曲做動作。學生的動作五花八門,情態各異,有的邊走邊拍手,有的走路堅定有力,有的彎腰模仿動物一搖一擺。歡笑過后,問她們樂曲表現的是一個什么場景?多數學生會說出:樂曲描寫的是一個兇悍的動物走路時的情形。我對同學們的回答表示滿意。接著才簡要概括第一首樂曲:第一部分的主題是由兩架鋼琴伴奏,弦樂器在低音區齊奏出威風凜凜的主題;中間部分運用了在低音區急速進行的半音階,模仿獅子的怒吼聲;最后,以獅王的一聲咆哮結束。你看,這樣安排一節課,是不是要比一聽到底,一講到底的教學效果要好得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