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21 21:12:0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現代環境設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 對環境設計的理解
園林的發展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由于世界各國不同的環境因素及民族習性而孕育出不同的庭園風貌。因其天然的地理環境,中國人樂觀平和的人生觀及其對自然的哲學觀,而形成風格獨特的中國園林。一般人將中國園林分為皇家、私家和寺觀園林,而至今流傳最廣的便是私家園林。
回觀今人所建之園林,由于受現實環境、材料來源、匠師的訓練及社會背景等種種限制,使我們要建造一座具有傳統風味的中國園林,已非易事。
現代園林逐漸凝結成了融功能、空間組織及形式創新為一體的現代化設計風格。一方面,設計追求良好的服務或使用功能,例如為人們漫步、坐憩、曬太陽、遮蔭、聊天、觀望等戶外活動提供充足的場地和場所,解決好流線與交通的關系,考慮到人們交往與使用中的心理與行為要求。另一方面,不再拘泥于明顯的傳統園林形式與風格,也不再刻意追求繁瑣的裝飾,而更加提倡設計平面布置與空間組織的自由、形式的簡潔、線條的明快與流暢,以及設計手法的豐富性。特別是在形式創造方面,在當代各種主義與思潮紛爭的背景之下,現代園林設計呈現了前所未有的自由性與多元化特征?,F代主義、折衷主義、裂解與拼貼、不相關秩序體系的重錯、歷史或文脈主義、極簡主義、波普藝術、隱喻與象征、甚至幽默都成了園林設計可以接受的思想。但是,在西方現代園林設計師陣營中,絕大多數設計師仍然視傳統為設計的根基,在造型上仍采用理性方式去錘煉形式與探索空間,仍然以和諧完美作為設計所追求的目標。當然,這種和諧完美不局限形式本身,而是形式與現代園林服務于社會和人的諸多功能與需求的統一。
由于西方現代園林吸收了東方文化——中國傳統園林的緊湊、自然與人工相輔相成,其簡潔的形態正合現代主義的胃口。這些影響形成了現代設計的一些基本特征,包括構圖中強烈、簡潔的幾何線條;自由運用多種形式。植物只是園中的一種造園素材,而不像在傳統庭院中被作為主要內容。植物以自然形態為美,人工修剪或造型日漸稀少;用流動的線形或形體產生活潑與明快的空間,而不是僅用軸線或視線組織空間,重視經濟可行性與空間的多用途性,追求非對稱構圖和動態平衡,注重具有親切感和適于使用的室外空間創造;住宅庭院設計中,重視室內外空間的滲透與室內生活在室外庭院空間中的延伸,還有非傳統材料的使用和傳統材料新的用法。
對于規劃設計師,說到“景觀”,就不能不想起“園林”這二宇,那么“景觀”和“園林”又是什么關系呢,總的來講,景觀最基本、最實質的內容還是沒有離開園林的核心。
從規劃設計專業的角度來看,景觀的基本成分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軟質的物體,如樹木、水體、和風、細雨、陽光、天空;另一類是硬質的物體,如鋪地、墻體、欄桿、景觀構筑。軟質的物體,稱為軟質景觀,通常是自然的;硬質的物體,稱為硬質景觀,通常是人造的。當然也有例外,如山體就是硬質的,但它是自然的。
1 對環境設計的理解
從設計角度看“環境”二字,主要是指人們在現實生活中所處的各種空間場所。廣義來說,空間與場所可以涵蓋我們所生存的整個世界。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的生活方式日益豐富,毫不夸張地說,現實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已打上了人類活動的烙印。人類生活的環境景觀,實際上是人類的欲望在大地上的投影。人類在不斷地為實現某種欲望而改造和創造景觀,直至其實現了這種欲望后,新的、更高的欲望又引誘他去追求、發明新的技術,采用新的生活和居住方式,從而在大地上寫下新的景觀。這可以被認為是人類個體和社會進步的軌跡。從田園到花園,到公園,直到高科技企業園,都充分反映了人類在科技進步的幫助下,不斷實現自我完善的歷程。
從設計方法上看,建筑外環境設計具有其“公共性”的一面。除建筑師外,城市規劃師、園林設計師和雕塑師都紛紛涉足這一領域。他們各自有其獨特的側重點和處理方法。比如園林設計師精通綠化,對植物種類和季節、土壤的適應性研究非常熟悉,還能夠設想各種時令的景致變化;建筑師對營造的技術感興趣,他們研究的是砌筑、搭建和形式,對于與建筑設計一體化的室外空地尤為熱衷?,F代藝術的手法更富于想像力和整體意義,這首先需要參與者整體的觀念更新,跳出栽綠籬、埋柵欄泛泛的處理方法,放棄狹隘的行業偏見。這是發揮想像力,創造場所特征與整體環境相映生輝的基本前提。
2 環境設計所遵循的地方性原則
地方性原則的提出是肯定環境文化多元化的結果。它從不同氣候、地理特征等因素解釋環境差異的合理性。這些先天性差異原本是各個民族和地域的人們,在歷經漫長的適應性發展后,所形成的自然選擇,它為今天我們所看到的千姿百態的文化面貌、生活方式和建造樣式奠定了基礎。
在此需要說明的是,所謂地方性原則并不是一種形而上學的、難以與大多數現實的設計相對照的空間概念。實際上,它首先是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公共性設計法則,因為設計項目從來都是具體的、帶有特殊條件的。不論在北京還是上海,在中國還是法國,設計的著眼點首先是要對具體的環境條件進行分析。其次,從建設壞境的角度來看,評價一個具體設計的成敗與否,一定要使之與所在環境的總體風貌相聯系,因為一個城市或地區注定是要以環境個性的存在作為資源和文化價值的依據條件。
3 隨時展的環境設計觀念
后現代以來的城市環境景觀,在首先滿足功能性、技術性指標的前提下,強調了設計對文化觀念和生活方式的表達。
(1)注重追求城市空間的趣味性。
(2)與地方景觀特征和環境特征相呼應,使當地特有的風土文化價值得以保持和張揚。這樣產生的新環境才能自然地溶入地方生活中去。
(3)強調景觀道的設置,為行人提供舒適和便利。景觀道包括專用的和與城市干道同向的步行便道。后者則在保障一定寬度的同時,要求有綠色屏障與車行道相隔。另外,建筑底層的細部設計亦是為景觀道創造情趣的重要手段,需要予以重視。
(4)強調設施多樣化和完整程度,注重使技術的細節在應用中得到鮮明而有趣的表現。
(5)重視環境藝術作品的創作實施,使藝術與現實生活的界線變得模糊,從而表達出生活藝術化的理想。
4 空間、場所、領域
空間即Space,它是由三維空間數據限定出來的。場所即Place,也是由三維空間數據限定的,但是限定得不如空間那么嚴密精確,它有時沒有頂面,有時沒有底面。領域即Domain,它的空間界定則更為松散,這個概念最初出現在動物界。如一只老虎,一般活動出沒的范圍約為幾平方公里,這一范圍內一般不會出現第二只老虎,這幾平方公里的范圍就是這只老虎的活動領域。
空間、場所和領域三者給人的感覺是不同的??臻g是通過生理感受限定的,場所則是通過心理感受限定的,而領域則是基于精神方面的量度。因而設計時就要根據不同的特點進行考慮,如建筑設計的邊界界面多以空間為基準,景觀規劃設計的邊界限定則要以場所和領域為基準。轉貼于 5 設計要素的創新
在西方現代園林設計中,最引人注目并且容易理解的就是以現代面貌出現的設計要素?,F代設計師可以較自由地應用光影、色彩、聲音、質感等形式要素與地形、水體、植物、建筑與構筑物等形體要素創造園林與環境。20世紀50—60年代法國的西蒙(Jacques Simond)提出了一些頗有新意的設想,用點狀地形加強圍合感,線狀地形創造連綿的空間,對法國現代園林設計師有一定的影響。瑞士的克萊默(Ernst Cramer)為1959年庭園博覽會設計的詩園中,運用三棱錐和圓錐臺組合體,這些地形就像抽象雕塑一樣,與自然環境產生了鮮明的視覺對比效果。
科學技術的進步,使得現代園林及環境設計的要素在表現手法上更加寬廣與自由。由埃里克森建筑事務所(Arthur Erickson Architects)設計的羅賓遜廣場(Robson Square Park),水池、瀑布水景與省政府辦公大樓融為一體。巨大的水池位于樓頂,猶如“天池”,水從屋頂傾瀉而下,形成了巨大的瀑布。除了體量外,水景設計在手法上也異常豐富,形成了將形與色、動與靜、秩序與自由、限定與引導等水的特性與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的整體水環境設計,既改善城市小氣候,豐富了城市環境,又可供觀賞、鼓勵人們參與。
5.1 形式與功能的結合
與傳統園林的服務對象和裝飾與觀賞性不同,現代園林面向大眾的使用功能已成為設計師們所關心的基本問題之一。形式建立在功能之上,并且力求簡明與合乎目的。例如,紐約觀景臺公園和橫濱美術館前廣場公園雖然都不大,條件也不復雜,但公園設計視線安排合理,使用方便,空間劃分明確,細部考慮周到,反映了現代主義手法在當代園林中的廣泛應用。
5.2 自然的精神
大自然是勞倫斯·哈普林(LawrenceHalprin)許多作品的重要靈感之源。在深刻理解大自然及其秩序、過程與形式的基礎上,他以一種藝術抽象的手段再現了自然的精神,而不是簡單地移植或模仿。
哈普林對自然現象做過細致的觀察,他曾對圍繞自然石塊周圍的溪水的運動,自然石塊的塊面形態及質感,做了大量的寫生與記錄。在這些研究中,他體驗到了自然過程的抽象之道。例如他設計的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市(Portland,Oregon)伊拉·凱勒水景廣場(|ra Keller Fountain Plaza),從高處的涓涓細流到湍急的水流,從層層跌落的跌水直到轟鳴傾瀉的瀑布,整個過程被濃縮于咫尺之間。
5.3 場所精神與文脈主義
對文脈的深層閱讀要求深入到一個場所的精神領域之中,并關注到傳統的阻力。從某種程度上講,每一設計實際上都是在創造一種場所,只有更傾心地體驗設計場地中隱含的特質,充分揭示場地的歷史人文或自然物理特點時,才能領會真正意義上的場所精神,使設計本身成為一部關于場地的自然歷史或演化過程的美學教科書。法國園林師謝墨托夫(Alexandre Chemetoff)在拉·維萊特公園(Parc de la Villette)中設計的下沉式竹園(The Bamboo Garden),有意識地保留了城市的地下管線設施,給水干管、排水管、電力管縱橫于場地之中,讓人們了解到這一小小的綠色空間實際上是城市龐大聚集體的一個“碎片”。
在這里,我們不得不談一談中國古典園林中的蘇州園林。繪畫講“意在筆先”,造園也是這樣,必須先有一個主題思想。不但全園需要有一個主題,就是園中的每一個局部景觀的組織也需要有不同情趣的主題。例如,蘇州網師園,以“漁隱”為主題,其主體景觀便選擇表現“網師”(“漁翁”)生活的湖泊景象,湖泊型的水體襯托的山林景象構成了以“漁翁”為主題的園林意境,在這一主題下延伸發展而設置的其他景觀空間,使全園的景觀結構豐富變幻,而最終又不脫離“漁翁”的主題,做到了思想情趣與景觀的統一,也就是所謂“情景交融”。
6 園林意境的創造
前面我們講過,山水、植物和建筑是構成園林的幾大要素;然而,具體景觀的建造還不等于是園林藝術作品的完成。景觀只有被賦予一定的思想意境并與景觀要素相融合,才能真正實現園林藝術的價值。也就是說,所謂園林意境,是高于直觀的園林景觀的審美范疇,是通過所見的具體景象來暗示更深更廣的美好境界。景有盡而意無窮便是如此。
6.1 功能與景觀的統一
單純的景象構成,還只是限于形式,是一個美麗的軀殼,還不能說是完美的、獨立的藝術存在,只有當園林的思想情趣與景觀要素相統一,建筑功能與景觀要素相統一,才能稱為園林藝術的最高境界。
一座園林,不論其景觀組織得多么巧妙,如果沒有能滿足人們休息消遣的環境,當人們疲乏時找不到坐椅,烈日雪雨時無所遮蔽,饑渴時沒有飲食供應等,其景觀再優美也會使人無心欣賞,也就更談不上領略其景觀中的意境了。
對于園林景觀的創作來說,出于思想要求所做的景觀處理是必要的;出于實用的要求所做的景觀處理同樣是必要的。對于園林景觀的欣賞不同于看畫,人的因素是作為參與者、體驗者而融入園林景觀中的,要在游樂中甚至生活中去觀賞。園林景觀所提供的美感也不僅限于視覺,而且具有聽覺、嗅覺、觸覺及至全身心的舒適感。園林意境的產生,只有在滿足這一前提下才能實現。轉貼于
6.2 再現自然的景觀
意境的創造是通過具體景觀形象來表現的。景觀如何能產生意境呢,反映自然風景的園林景觀,首先應符合自然規律,反映自然的原型。藝術講求“形似”與“神似”,以形似為基礎,以神似為最高境界。
一座園林藝術作品的產生,是基于設計家對生活的感受,經過主觀再創造的結果。園林藝術的創作不但包含作者的審美觀、自然觀、園林觀的邏輯思維,同時還反映出設計家對美的生活情趣所激發出的形象思維。因此,設計家對生活的觀察越深刻、知識越淵博、邏輯思維越正確、藝術修養越高、形象思維越活躍、創作經驗越豐富,其作品就愈具有概括性,作品的意境就愈加深遠。
7 生態理論應用于環境設計
一、現代室內外環境設計專業多維立體教學實踐體系概述
1.加強多維立體教學實踐體系構建的必要性。在室內外環境設計教育方面,其實踐性相對比較突出,這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設計能力的有效途徑。但當前的設計教育往往傾向于單純的藝術教育,實踐教學的成果和基礎仍不夠理想,許多教學內容關注學生在藝術上的審美形式層面,學生的實踐能力不強,進而導致所學的專業知識與社會的發展脫軌。通過加強多維立體教學實踐體系構建,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提高學生的專業核心素養,使學生的創新能力與社會實踐有效結合,進而提升學生在就業方面的核心競爭力,實現教學的目的。2.多維立體教學實踐體系的基本構建設想。多維立體教學實踐體系的基本構建,主要基于對影響環境設計教育的諸多因素的考慮,以環境設計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作為側重點,將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有機結合,從而構建出更加有效和合理的環境設計教學實踐體系。教師要結合環境設計教學實踐的特點和內涵,注重從不同維度對環境設計專業內容進行橫向構建,注重時間和空間的有效關聯,通過“雙軌制”與工作室導師負責制、結合設計競賽與合作企業項目進行教學,利用教學和創業實踐基地,打造全方位、多角度的立體教學實踐模式,保證教學的有效實施。
二、多維立體教學實踐體系的內容體系
1.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雙軌制”教學。在多維立體教學實踐體系構建中,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雙軌制”教學?!半p軌制”教學主要由形式導師和工作室導師共同擔任教學指導工作。形式導師(造型導師)主要負責色彩和造型的形式基礎訓練;工作室導師(技術導師)主要負責流程、技術以及工藝方面的傳授。通過這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雙軌制”教學,可以有效將行業中的最新成果帶入課堂教學,加強了企業與學生的交流,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在環境教學設計過程中,固有的授課方式難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專業學習需求,而導師制下的工作室劃分有效滿足了學生的多元化需求。建立導師工作室,將濃厚的專業氛圍和相對靈活的教學方法進行有機結合,通過模擬企業環境,有效打造了校園的實踐平臺。2.結合設計競賽與合作企業項目進行教學。將競賽設計項目帶入課堂教學是環境設計專業教學實踐的有效嘗試。在教學過程中,專業教師通過關注各方面的設計競賽活動與相關論壇,將課程內容和作業與競賽活動進行結合,能夠有效開闊學生的視野,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利用合作企業項目進行教學也是環境教學的一個重要的拓展方向。在真實的市場環境下,教師負責為學生講解每一個項目的概況、設計條件和具體要求;學生通過體驗職業角色,充分利用自身所學的知識和專業技能對項目進行設計,有效提升了自己的適應能力與合作能力,從而為今后的職業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3.利用教學基地和創業實踐進行教學。通過設立大學實踐基地進行有效教學也是環境設計專業教學實踐的一項重要內容。學生通過在實踐基地的實習體驗,不斷接觸行業特點和社會需求,從而有效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實踐基地的教學,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的特點發現自己的長處和不足,明確自己的目標。教師通過對實習情況的總結和考核,確保實習的質量。教師在創業實踐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的創業教育,加強對創業實踐平臺的搭建,注重激發學生將創業精神與專業技能有效結合,使其將作品盡量轉化為商品,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專業技能,從而滿足社會的發展需求。
加強現代室內外環境設計專業多維立體教學實踐體系構建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將設計專業知識與實踐教學有效結合,提升了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和綜合思維,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提供更強的競爭力,使其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打造出一批專業知識儲備豐富、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強的復合型設計人才。
作者:廖夏妍 單位:樂山師范學院
參考文獻:
[1]陳淑飛.構建多維立體的環境設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6).
關鍵詞:家居;設計;原則
在現代家居環境設計中,逐漸形成了一些設計原則,這些原則為良好的設計創造了客觀的實用價值,也是設計中需要注意和遵循的原則,對六項原則介紹如下:
1時代性原則
時代性原則對設計師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要求設計師在進行設計時能夠與時俱進,與現代先進的科學技術以及社會的發展狀況相聯系,善于巧妙的利用新材料、新技術、新功能等時展凝聚下來的創新性成果,還要注意對那些經過悠久歷史流傳下來的的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優秀文化,同時還要有一定獨特的創意想法,去滿足新時代的人們對家居生活質量的高標準要求。早在幾千年前,人類就開始進行簡單的裝飾搭配設計所居住的空間環境,營造良好的生存所需要的環境。如今豐富多樣的家居生活用品以及各種顏色、材料、形式、質感的裝飾品,組合設計出各種不同的設計風格,滿足人們對生活環境的高追求。時代性原則應該是新創造的以前是沒有的,或者把新的設計思維結合以前的設計進行加工、組合、再創造形成順應時代潮流的新設計,給人以眼前一亮的奇妙感,這種感覺賦予設計劃時代的意義。完全照搬古代復雜的中式設計是不符合現代人們對于設計的要求,正如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不會穿著不加任何改變的古裝一樣,新中式室內家居設計便成為時展進步的產物,是能夠滿足人們的需求,被大多數熱愛中式的人認可的設計方式。
2美觀性原則
在滿足人對家居環境生活過程的行為方式的需求,不僅在物質方面滿足各種生活需要與溫馨舒適度的身心感受,還需要與設計效果的美觀性相結合。所以說,現代設計中,美觀性設計原則在家居環境設計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美是隨著時間、空間的變化而發生相應的改變。不同民族、地域、環境、文化、年齡、職業、興趣等因素的影響,人對美的要求也是有差別的,在設計中不能一概而論,要因人而異,活學活用,尋找恰當的平衡點。室內家居空間環境設計中,不僅為了身心的感受與便捷,同時還要在設計中體現美學法則、美學規律和意蘊深長的傳統文化,注入新穎的個性化設計。由于人們對設計美觀性的熱切要求,越來越多的經典設計方案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推動設計行業的快速發展。為了使現代室內設計有更大的發展空間,設計師留心觀察生活,啟發思維靈感,不斷探索研究新的美學因素。對因地區、民族的不同,深入挖掘文化因子,經過提煉、加工、變形、組合形成新的設計語言,這樣的設計作品打破空洞的表面形象,使其更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經久不衰的美觀性。
3功能性原則
在現代家居環境設計中,功能性原則是滿足人們日常生活基本的需要,是不可或缺的設計原則。這一設計原則包括家居的空間、軟裝飾和硬裝飾物、所處環境等盡可能的滿足人們的需求,并且使這些功能協調完美的結合在一起。設計內容要符合人體工程學、個人生活喜好習慣等要求,不能為了追求美,去違背設計所規定的,影響居住者的生活質量。
4經濟性原則
經濟性原則是用最小的投入去實現理想狀態下的目標,達到性價比最高。但是絕不能以損害裝飾效果或者居住者的身體健康為代價,要盡量去尋求投入價值的平衡點,被多數的客戶所認可并接受。經濟發展程度與其所處地區、地理位置等方面有著密切的關聯,造成了各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的差異,發展水平也處在不平衡狀態,所以相應地區的家居設計應該與所在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相協調統一,不能為了某種利益或者競爭去違反經濟發展與設計的平衡,這也是家居設計應該注意的設計原則。
5綠色原則
室內環境設計中,綠色設計原則的引入,順應時展潮流,是現代人類所關注的。綠色設計的引入設計,成為當代設計師在創作思考方案時的一個新的導航,同時也為室內設計行業拓寬了新的設計領域,與現在所倡導的可持續發展理念相迎合。旨在為人們營造一個健康、環保、舒心的居住環境,因此,如果這些裝飾搭配對人的身體健康有危害,那么即使設計出來的室內效果再好,此種設計方案都會拒絕。
6以人為本的原則
設計從它出現的那一刻,核心目的就是一切以人為本,從人的需要為出發點,為人服務。隨著社會的發展,經過了歲月的洗禮和創新后,家居設計已經不僅僅滿足于人類的最低級的本能生存需求,向更高級別發展,時至今日,已經融匯文化、藝術、技術、科技等多方面碩果的綜合體?,F在家居設計不僅僅要滿足人類的多種物質需求,還要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創造出更加滿足人的身心多樣化的室內設計。在現代家居空間環境設計中,設計原則起著潛移默化的重要作用,為設計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但是隨著社會科學技術的發展與進步,這些設計原則也會做相應的改變,去適應時代的變化創新。這也要求設計者要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設計,始終保持一個敢于挑戰創新的心,也要善于發現美,改變美,創造美。
參考文獻:
[1]李引,李靜.室內設計基本原理[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2
[2]焦健,付予.空間環境設計原理[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7
城市是人類文明的標志。城市本應是方便、舒適、高效、繁榮的,但現實的城市卻常常擁擠、混亂、嘈雜、無序。
聯合國最新研究資料表明,到本世紀末,城市人口占總人口小于80%的國家將寥寥無幾。城市的快速發展和人口的迅猛增長,必然要占用大量土地資源,珍惜城市土地資源.精心塑造城市環境顯得越來越重要,我們絕不能再濫用寶貴的城市土地,給未來留下一堆混凝土垃圾。
舒適、方便、宜人的城市環境并不是單單靠大量植樹、種草、擺上雕塑、設置座椅就能實現的,也不能僅僅用建筑密度、容積率、綠化率等指標加以衡量。城市的舒適度根本上來自于其功能的合理性和空間的有效組織.來自干對城市良好人文環境的營造。
源于建筑學的傳統城市設計理論和方法.在錯綜復雜的城市問題面前,似乎顯得“力不從心”.亟需建立新的城市設計理念和原則。從而完善城市的各種功能.營造更美好的城市空間,盡享城市生活的舒適和方便。
城市環境設計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方便人的使用。遺憾的是.在我們的建筑教育和營造實踐中.這一根本目標常常被忽視或偏離,如城市中的很多“水景”設計得很漂亮.但往往是只能遠觀而無法接近,居住區綠地設計花樣翻新.也是供人看的多,可參與其中的少.
不難發現,城市中的某些地段盡管很擁擠.但人們還是愿意去,而一些地方看上去很雅致.但總是空空蕩蕩、冷冷清清。這些都表明城市環境設計不能只停留在空間形狀、體量、比例、尺度、色彩等形式美學的層面上,要了解人的需求,研究人的行為特點.掌握人認知和使用空間的規律?,F代城市環境設計應以人為本.以滿足使用和功能要求為首要目標,最大限度地滿足市民的日常生活需要,創造具有一定空間形態、舒適宜人的城市物質環境。
與地段的修建性詳細規劃相比較,城市環境設計著眼于城市總體環境的質量,強調與開發項目之間的有機聯系和環境的協調性。它涉及城市中所有公共空間,不僅包括街道和廣場等城市公共用地空間,也包括私有用地中向公眾開放的、無需任何費用、可隨時享用的室外和室內空間。城市環境設計的主要對象是人們的戶外活動.如購物、娛樂、商務、運動、交往等.首先考慮人的行為需要.其次考慮形式上的要求,進而進行空間組織與設計。
為人而設計
從某種意義上說,很多城市主要是為汽車而設計的,美國的洛杉磯、達拉斯、亞特蘭大等就是典型的例子,北京、上海和廣州也是如此。這三座城市道路越修建寬.高架橋越來越多,過馬路越來越難,逛街環境越來越小。除城市規模過大、過于集中等客觀原因外.最主要的還是城市規劃設計的指導思想問題。
關鍵詞:庭院環境;生態美學;園林設計;自然意境
庭院是建筑的外部環境空間,建筑的目的是為了獲得一種人為的環境以滿足人類生活和生產的需要,庭院同樣是為了獲得一種人為的環境,在物質層面上,它是建筑空間的延伸和擴展,是對建筑本身功能和作用的補充,在精神和審美層面上,它又是人與自然接壤和交流的中介,寄托著人們對自然的情感歸屬。依賴自然、崇尚自然、熱愛并向往自然是人類天生情感的一部分,因此,現代庭院的設計在滿足建筑的外部功能要求的前提下,更應注重滿足人們的這種精神和審美需求。而新興的生態美學——在傳統審美方法中增加了生態因素的美學的一個新的領域便為這種精神需要和審美需求提供了一種思路和方法。
1 庭院環境的審美追求——生態美
1.1 生態美的基本含義
美是一種價值存在,具有直觀的形象性,它可以為人所感知并喚起人的愉悅的情感體驗,生態美是充盈的生命力與其生存環境的協調所展現出來的美,是人與自然生態關系和諧的產物[1]。它以人的生態過程和生態系統作為審美觀照的對象,體現了主體的參與性和主體與自然環境的依存關系。
1.2 生態美的審美視角
早在18世紀,席勒便指出:“美是形式,我們可以觀照它,同時,美又是生命,因為我們可以感知它??傊?,美既是我們的狀態也是我們的作為[1]。”因此,生態美的審美視角是從人與環境的關系著手的,它體現著人的內在和諧與外在和諧的統一,體現著人與自然的生命關聯和生命共感,體現著對人的現實關懷和終極關懷。
庭院的設計是從環境出發以人為主體的,是從人的物質、精神和審美需求出發進行空間布局、形體塑造的,它所追求的是生態平衡產生的秩序感、生命和諧的意境和生機盎然的環境氛圍,因此生態美就成為其首要的審美追求。從生態美的角度審視、分析和探討現代庭院環境設計就能夠更深入的挖掘其美的規律使人們得到更愉悅的視覺和情感體驗以及對生態意識和生活境界的啟迪。
2 庭院環境的生態美內涵
2.1 美在環境關系的和諧
生態美的根源和基礎是人與生態環境之間的協同關系,這里的生態環境是美學范疇的,是不能脫離人的,它指的不是生物群落與環境相互聯系而形成的一般的生態環境,而是包括自然環境、人工環境以及社會環境。因而庭院的生態美一方面就體現在自然、人工、社會環境之間良好而和諧的關系上,具體包括庭院與人、與建筑、與自然的關系;庭院空間、形式、植物配置、質地、色彩等之間的關系;以及庭院的生態性、功能性、舒適性和經濟性的關系等。人們通過對這些和諧的關系的感知而產生愉悅的視覺和心理體驗,從而感受到美。
2.2 美在人與自然的情感關聯
現代庭院無論是微尺度的、私密性較強的住宅庭院還是尺度相對較大、半開放性的公共建筑庭院都能在方寸之間喚起人們與自然及自然過程的天然的情感聯系。在這里,庭院成了建筑的透氣孔,它可以打破室內和室外生活的界限,把人們繁忙的生活與大自然生動的聯系在一起,人們在引入了色彩、光、水和植物甚至泥土等自然元素的庭院環境里能夠通過枝葉的顫動感受到自然風的存在;通過花開花落感到四季更迭;通過樹木的葉枯葉榮感到自然興衰的過程,在這小小的庭院中到處可以充盈和彌漫著自然的氣息,這種生命力及人與自然的情感關聯就是庭院環境生態美的體現,它使人們在繁雜的都市生活中得到寧靜與祥和的精神享受。
3 庭院生態美的表現與創造
生態美是從人與自然、人與環境之間關系的角度來體現美的,因此,創造庭院生態美的具體思路就著眼于人對庭院環境關系的體驗、人與自然的溝通以及內在的生態理念這幾個方面。
3.1 和諧的環境關系
關鍵詞:色彩;現代幼兒園;學生特點;創新精神
幼兒園教育屬于學生啟蒙教育,在幼兒園教育過程中,幼兒園教師更加注重的是學生性格的培養及潛力的開發。因此,為了讓學生得到良好的發展,我國幼兒園無論在師資還是在環境設計方面都給予了重視。鑒于此,本文主要就色彩在現代幼兒園環境設計中的應用進行研究。
一、把握學生特點,迎合學生喜好
幼兒園的教學對象是處于成長發育期的幼兒,因此在幼兒園環境設計的過程中,有關設計人員應將幼兒的愛好和興趣放在首要位置,迎合幼兒的需求進行色彩應用。首先,設計人員應積極與幼兒教師進行溝通,并對一些幼兒類的科普讀物進行查閱,從中把握幼兒性格特點。通過研究證明,明快、鮮亮的顏色最容易得到幼兒青睞,因此在幼兒園環境設計的過程中,設計人員可以應用大量的亮色以及暖色。例如,粉紅、翠綠、天藍等。其次,幼兒園的環境設計應迎合學生的喜好。在幼兒園進行學習的學生年紀相對較小,這一階段的學生基本都對卡通元素、動物元素等十分喜愛。因此,設計人員可以從幼兒喜好的角度出發,將卡通元素以及動物元素通過豐富多彩的顏色表現出來,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降低學生對幼兒園的抵觸情緒,方便學生更好地融入幼兒園的環境中。
二、強化創新精神,注重色彩搭配
不同顏色的搭配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在進行幼兒園環境設計的過程中,設計人員應擺脫傳統設計理念的限制,在色彩的應用上大膽想象,使得幼兒園的環境設計更加新穎獨特。首先,設計人員應強化創新精神的應用,在設計的過程中嘗試調配出一些不常見的顏色,讓學生在幼兒園中感受到不一樣的氛圍,讓學生的想象力得到有效的激發,促進學生素質的發展。其次,設計人員應注重色彩的搭配。例如,在對幼兒園環境設計的過程中,有關設計人員就曾在兩間相同的屋子中應用了不同的色彩,一間以明快色調為主,一間則以黑色、深藍等暗色調為主,讓小朋友對這兩間屋子進行選擇,80%的小朋友都選擇了在顏色明亮的屋子中進行玩耍。因此在對幼兒園環境進行設計的過程中,設計人員一定要注重色彩搭配的明快性,讓學生在幼兒園中感受到輕松愉悅的氛圍。
三、迎合學生成長,調整色彩應用
每一種色彩的背后都帶有著一定的感情傾向,例如,黑色代表壓抑、紅色代表熱鬧、粉色代表浪漫等等。且隨著幼兒年齡不斷的提升,對顏色的青睞也有所不同。就幼兒而言在其成長的過程中,雖然大部分的幼兒都對鮮艷的顏色十分鐘愛,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其側重點仍有所不同。因此幼兒園在進行環境設計的過程中,對顏色的應用應保持一定的克制性,不應盲目地加入大量的鮮艷顏色,而應考慮學生成長過程中個人喜好的轉變,使得幼兒園的環境可以適宜各個年齡段學生的成長。例如,在進行環境顏色的選擇過程中,有關設計人員應避免對學生反感的顏色進行應用,并采用一些各年齡段學生均可接受的顏色進行應用。例如,淺色系顏色或者暖色系顏色。
四、結合空間結構,合理顏色應用
不同的幼兒園其內部的結構有所不同,因此在進行幼兒園環境的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應全面把握幼兒園的構造情況。首先,設計人員應先對幼兒園環境中的主色調進行確定,并圍繞主色調進行其他顏色的應用。一般而言主色調應以淺色系為主,這樣在視覺上可以給人營造出輕松無壓的感覺。例如,某幼兒園在進行環境設計的過程中,在主色調的選擇上盲目地追求視覺感,而選擇了顏色過深的亮橙色,因此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了煩躁不安等現象。其次,設計人員應對顏色進行合理應用。顏色合理應用是一個抽象性的感念,具體到實際的設計之中,主要就是指顏色的對比應用、顏色的調配應用等等。值得注意的是,設計者無論如何對顏色進行應用其必須堅持的原則就是顏色的協調性,只有保持顏色的協調與和諧才能讓幼兒在幼兒園的環境中找到歸屬感。
綜上所述,幼兒教育是我國教育教學的基礎,其對于幼兒的成長起著決定性作用,因此,在對我國幼兒園教育進行完善與發展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對幼兒園的教育水平進行關注,同時也要對幼兒園的環境設計進行把握,通過合理應用色彩元素、強化環境設計質量的方式,對幼兒園教育進行有效的推進。
參考文獻:
[1]韓芳.色彩是室內設計的靈魂色彩心理效應及應用模式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1.
關鍵詞:建筑環境;建筑元素;繼承
Abstract: "feng shui" as China's ancient fortuneteller theories that have been developed for thousands of years. Avoid superstition talk, in choosing the modern people, adornment also used in about the position, calculate to calculate hour, it does not mean ignorance, or historical regression, on the contrary, the modern people to move completely from the influence of the tradition culture and love of life. Good living environment and pleasing to the eye bedroom design, not only can improve the appeal of the bedroom host savour, can let host more cheerful spirit, comfortable living. As a typical of the eastern Asian people, the Chinese ancient passed down habits of life and art taste, is the most suitable for modern Chinese learning and continue, not blindly copy, but learning essence, enhances strong points and avoid weaknesses, take its artistic conception, continue origin.
Keywords: building environment; Architectural elements; inheritance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一、中國傳統建筑、環境的特點
奴隸社會夏商時期,宏偉的城池建筑就已經可以看出中國建筑的偉大,歷經各朝各代,中國疆土上劃分出南北不同的建筑風格。北方多因四季分明,光照變化明顯,而出現御風、御寒能力較強的磚瓦、四合為主的庭院格局;南方多因雨季較長,炎熱潮濕,而出現通風、散熱較好的木制,回廊式的庭院格局。在這些建筑風格的基礎上,各個少數民族也根據自身環境與習俗,設計了實用,又風格迥異的少數民族建筑,例如土家族的圈樓,是夯土與木制結合的合圍式建筑,而游牧民族則以方便遷徙的蒙古包式建筑為主。雖然不同時期和民族的建筑有所差異,但是在這些建筑中都可以看到中華民族傳統的裝飾元素,這些元素的共同之處就是中華精神的表現和傳揚。中國傳統建筑可總結為如下幾個特點
(一)實用
中國的建筑從南到北,不管是門窗設計,還是材料使用,都因時因地而異,整體讓人感覺舒展、自然。飛探出的屋檐既遮陽避雨,又直通大自然,人與自然的關系達到適度的平衡,這充分地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筑“天人合一”的思想。例如北方的“四合院”,由于地理位置偏居北半球,緯度高,因此風沙較多,晝夜溫差大,四季光照位移明顯,這些都是造成四合院建筑形成的自然原因,四圍合壁的建筑模式讓風沙不易吹進居室內,加上厚重的磚墻,也為取暖提供了保障,院內的廊道不但夏天遮陽避雨,冬天更能讓斜射的陽光直接射入正房主堂。這種規整的建筑形式,更是被中國歷代皇室所青睞,雖然材料和色彩上與普通百姓有所不同,但規整、平衡才是這種建筑傳達給人的一種精神理念 。
(二)情趣
如果說中國建筑的構造,體現出了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藝,那么雕梁畫柱,則體現出傳統藝人對待生活的一種態度和精神。中國建筑中包含磚雕、石雕、木雕、泥塑等多種手工技藝,這些藝術品不但裝點美化環境,也體現出中國人對生活的熱愛。例如徽派建筑中的木雕,惟妙惟肖地把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立體地表現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們從小就被傳統文化熏陶著,這為他們日后思想的形成與變化無疑是潛移默化的。中國傳統建筑中的這種情、藝交融,是其它任何民族不能比擬的。
(三)意境
中國人自來有著一種傲骨,這種傲骨不僅僅是自強自立的個性,更是生活中的自我品味。因此,中國人在自己的家居環境中非常講求“風水”,周易八卦拋開封建迷信,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優秀的組成部分。“有山,易取其勢,視野開闊,排水順暢;有林,易取其物,蒼柴豐盛,鳥鳴果香;有風,易得其動,空氣清新,消暑滅??;有水,易得其利,魚蝦戲躍,鵝鴨成群。”這雖然是傳統選址的一個口訣,但真找到這樣的地方讓人居住,那當然是人類生存的最佳選址。中國傳統建筑不僅注重自然,也很重視人工山林風水,讓人工與自然相諧調,院內、院外相銜接,造成“天上人間”之境,使人產生“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心曠神怡之感。這種完美意境可以在“蘇州園林”中找到完美的詮釋,不管是拙政園、留園、網師園,還是環秀山莊,都體現出居住者對自然的渴望,雖然處處都是人工建造,但處處又都是那么渾然天成,居于其中,觀賞者也很難判定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一石一水,當初是否就在這里。這種建筑模式,讓人不自覺的聯想到中國的寫意山水,一種“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心情油然而生 。
二、中國現代環境藝術,以及對傳統的繼承
(一)改革開放后經濟建設下的鋼筋混凝土建筑。上個世紀中葉,中國在一片戰爭狼藉中崛起,最初的建筑方針是:“國防第一,工業第二,普通建設第三,一般修繕第四”;并提出建筑設計的總方針,其主要內容是“適用、堅固安全、經濟,適當照顧美觀”。由于這個歷史原因,在之后的很多建筑中,大量出現的是經濟、實用、快速的板式混凝土建筑,例如:武漢醫學院醫院、廣州第一人民醫院、北京兒童醫院、重慶勞動人民文化宮劇場、北京和平賓館等,都是這種簡潔,講求功能的大型建筑。適應時展,中國在抓緊經濟建設的同時,積極學習歐美現代建筑的特色,把歐美建筑師的作品直接放在建設中的城市中,雖然外觀與國際接軌,但缺乏文化內涵,更與中國自己的形象不符,建筑設計是體現一個國家和城市水準的重要標志之一,優秀的建筑設計更應體現出一個民族的文化,盲目屈從于別民族的特色,必定會損害本民族的特色,最終丟失自己的特色。
(二)隨著人們對傳統文化的不斷重視,傳統建筑元素在現代建筑、環境設計上的應用也開始不斷增強。中國現代建筑、環境對傳統元素的應用,如果以二十一世紀為分界線的話,那么進入到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已經放慢盲從的設計觀,從開始的模仿到現在的變化應用,可以說中國傳統文化的銜接與傳承已經處于萌芽階段。在這期間,很多大型建筑被冠以傳統文化的再表現,但也只是現代人的學習與嘗試,其中最有名的要數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的設計。中國館在建筑設計上以“城市發展中的中華智慧”為主題,形狀酷似一頂古帽,因此被命名為“東方之冠”,也因外形象糧倉,又稱作“天下糧倉”。從細節上可以看到,中國館運用了中國傳統的紅色和房檐結構,臺階采用了“三斬斧”工藝,這些都是對傳統的一種繼承,而屋檐的梁柱不單單是結構的需要,更是大型展館排風系統的一部分,漂亮的房檐篆字設計,也是實用的排風口,這些傳統與現代的結合,無疑是中國向全世界的一個宣告,宣告中國要走有中國民族特色的現代設計之路。
福記名瑤會
(三)情趣、意境的再表現。中國是一個人口基數大的國家,全民藝術修養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而生活在我們周邊的優秀中國風建筑、環境設計,更能潛移默化的影響和啟發每一位中國人。例如北京的“福記名瑤會”和鶴崗市“德福會”新派火鍋,就是老百姓天天可以看的的優秀設計,這兩所餐廳的設計都是對中式風格的借鑒與延續,處處可以看到中國傳統建筑元素的影子,整體設計典雅、大方,細節豐富、精致,不但體現出設計者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更把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字紋、拱形門、斗拱結構、紅、黑色彩,處處流露出傳統文化情趣,也體現出顧客至上的高貴意境。
結語
“積沙成塔,匯水成淵”,相信經歷半個多世紀發展的中國,在未來的建筑、環境設計中,一定會汲取前人的經驗,思考一路的得失。堅持民族特色,發揚民族精神,是永遠不放的思想理念。再過半世紀,中國再以百年姿態屹立世界之時,必定會再續大唐風采,譜寫建筑輝煌。
參考文獻:
[1] 亢亮,亢羽.風水與建筑.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9
[2] 姜曉萍.中國傳統建筑藝術.天津: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3] 趙巍巖.當代建筑美學意義.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