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21 22:37:0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教學思想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所謂“生活作文”就是“通過以生活世界為對象的寫作(文章表達活動),在培養語言能力的同時,通過以作品的內容為中心的討論,使學生形成主體性的人格。
從上述定義上看,“生活作文”的目標在于將學生培養為語言活動的主體的同時,培養學生的人格主體。
本文闡述“生活作文”的各個時期的創導者的主要思想、主張,并在此基礎上就我國作文教學改造的問題作一思考。
一、蘆田惠之助的“隨意選題”說
處于大正自由教育時期的蘆田惠之助對明治維新以來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十分不滿,他認為明治維新以來一味模仿,而無內省之余。初等教育亦是如此,全無深思教育之結果之暇。教育之目的、方針只重舶來之論說,而不考慮眼前的兒童如何。蘆田是以回歸東洋的傳統思想(佛教)來尋求克服這種自我喪失之危機的方法的。以傳統的思想方法,從內部精神來尋求人的形成的邏輯。蘆田從坐禪中悟得自身以往只讀他人之書、聽他人之言,而未及從自身體驗中把握確實之物的境界,悟得人之個性的發揮是人之生命的根本。蘆田的此種以傳統的方法獲得近代的意識(自我確立)的形態是日本特有的東洋化的方式。
蘆田將上述的人的形成,自我確立的思想貫徹于教育,他認為教學“如果在確立主動的學習態度上無效,那么任何教授都是無意義的,”“閱讀之方法即是讀自己,寫作之方法即是寫自己,聽話之方法即是聽自己,講話之方法即是講自己?!苯處熤笇е谝灰饬x是培養要寫之愿望,其它的指導皆是此后之事。針對學生所學的內容在短期內就遺忘、“磨滅”之議論,蘆田認為這是一種“剝落”,而并非“磨滅”,即學習者以往就沒有用心學習,他所得到的只是表面之物。將所見、所聞、所行之事,真實地寫下來,自然而然會產生某種思想,這樣的寫就不會是件苦事。在這樣的思想基礎上,蘆田針對課題方式,提出了“隨意選題”的作文教學思想?!半S意選題”之目的是要將作文從形式訓練中解放出來,作文的過程就是塑造自我的過程。蘆田認為作文的題材應在兒童日常生活中尋找,應是確有實際感受之體驗。太陽東升西落、四季春夏秋冬、萬物春發秋實、人的起臥衣食,皆為文章。而其評價標準是以自我滿足為唯一標準。
對“隨意選題”的一些論說,人們很自然地批判蘆田之說是否定教學的系統性,是自然主義。但蘆田則明言“沒有指導的作文如放置不管的植物,會生長,但不會結碩果?!辈⑽磁c自然主義同調。
蘆田分兩個觀點具體化了作文指導過程。第一,即前述的培養要寫之愿望。蘆田在這里提出了學生的主體性之課題,并加以充分的強調。第二,“給予兒童的生活作文以意義”。這其中包含著閱讀作為范文的文章,概括寫作之法,給學生淡寫文章之體驗、推敲文章之經驗,回顧寫文章以來的變化,批改、評價作文等。但蘆田認為這只是些細節。
蘆田以“隨意選題寫作課上我之方法”為題,將其方法整理為(1)讓學生說10個自己的題目、(2)記述、(3)處理的三段法。
(1)是讓10名學生說一下想寫的題目,蘆田特別指出不要在教學上有任何預備、提示、反應。如果需要什么,就是老師的微笑。蘆田在此排斥了以往的出題。課桌間巡視指導、以及所謂“為表達的生活指導”、“寫之前之生活指導”等種種方法。
在(3)的“處理”中,教師指導(前述的第2點)將走上前臺。這里蘆田將其細分為以下幾點。
①總評。教師在通讀完學生作文后談感想。包括作文的優劣、成績情況、特別優秀的地方,既有表揚、又有告誡。
②朗讀。朗讀數篇優秀的、有新意的、有個別特點的作文。提示其它學生修改的方向。
③抄寫。
④細評。指出文章的優缺點,訂正、欣賞,以此提高學生欣賞、評價、推敲文章之能力。
⑤訂正。
蘆田在教學中發現了學生作文過程中的幾個發展階段。在小學1~3年級階段只是將所見所聞所行記下來,而無任何修飾手法;到小學4年級,在記述見聞、行為中開始帶上自己的感想,開始有把握事物中心點的意識。同時開始運用超越具體事物的概念。至小學5、6年級,開始將自己的信念、看法記于事實之中,在記述時,開始選擇符合自己理想的事、物、行為來寫了。有了這樣的理想的天地,就會對社會的事物進行批評、議論。在小學教育結束時,對各種類型的文章都有了一定認識。在這里2、3年級同5、6年級同是寫見聞事物,粗看十分相似,但前者是以事為主,而后者是以人為主的。
在處理題材上也有一個變化過程。開始只是平鋪直述地記述事實,逐漸地在記述中發現中心點,感想也鮮明起來。為了使敘述完整,開始思考文章的結構。最后形成了定題、構思、適當地進行材料的取舍選擇而記述的一般作文方法。在這當中,教師應發現學生思維的變化,處理內容上的進步,給學生作提示,以使學生能體會到自身的變化,內省今后作文的方法。
在表達方法上會有各種變化。同樣的題材或是用單純的敘述方式、或是對話的形式、或是在敘述中插入對話、或是用擬人化的方式。這種表達上的變化多半是受到課文以及雜志文章的暗示而產生的。教師也應根據學生的作文,提示他們自身的變化,以使他們開始在描寫、修飾上下功夫。
蘆田的這些關于指導方法、發展階段的論說基本上接受了以往國語教學中的方法論,但他的出發點始終是學生的自身變化,而不是通過外加的傳授使學生接受。即這里貫穿著蘆田的“隨意選題”的基本思想。
二、小砂丘忠義的“生活作文”思想
作為本世紀30年代出版發行的雜志《作文生活》的主要編者的小砂丘忠義在“生活作文”的理論化上作出了貢獻。
小砂丘把“生活作文”的思想推廣至各個學科,以生活作文的思想來構筑他的有關人的形成的整個教育的思想。
小砂丘在他的《我之作文生活》中說:“作文之法不應僅是在學校里,僅是在作文課上進行。我認為作文之法首先是作為生活的個人對個體的自覺,這樣修身、地理、歷史、理科等所有學科都是通往作文之法之路程。”
“將人生看作為作文之法是我作為教師的出發點。各人的作文之法就是他的修身、他的歷史。換言之就是自己的‘個’之發現?!?/p>
小砂丘將“寫”看作為自我發現之手段、自我存在之確認、自我教育之方法。小砂丘通過自己整個生涯來實踐他的以寫的方法來貫穿的整個教育思想。
小砂丘將“生活作文”同人性的基本特征聯系起來,思考“生活作文”的意義。這樣的特征是通過教育而發展起來的普遍的人的性格:真實性、積極性。
生活作文的指導中的提示有:“寫真實的事”、“用自己的話寫”“原原本本地寫”、“主動地寫”等。這里的真實一方面是寫作者內在的真實,即其看法、想法、感情、行動的真實;一方面是外在的真實,即自然、人、社會、文化中所含的意義、價值、美、規律性等。生活作文要求這兩個側面的真實的統一。
小砂丘說道:“城市有城市的真實、女人有女人的真實、孩子有孩子的真實、小偷也有三分真實。我期望的就是這種真實的表達,而表達的形式則是第二位的?!薄坝憛捑蛯懹憛挕嵟蛯憫嵟?、喜歡就寫喜歡,把所想的裸地表現出來,這樣作者對所寫的就抱有充分的理由和責任?!薄皩懙念}材、表達應是完全自由的。不是要等到要你寫才寫,不是為了寫給別人看才寫。學生不是被逼著寫,而是(自由地)自己想寫,就能寫出很好的作文來。”
小砂丘通過真實性的思想,將生活作文不僅僅停留在修辭學、文學情操這些具體教育領域,而推廣至人的形成的整個教育。通過自己的眼、耳、手、心來反映的客觀事物過程也是發現自我的過程。小砂丘的兩種真實的統一過程的思想將人的形成中的辯證法帶到了作文教學中。
所謂“積極性”就是人對對象物的作用,并且執著地追求一貫性?!凹仁沟搅艘膊煌V沟姆e極性是我們唯一的生活武器。這種積極性同執著相結合才能產生威力?!保ㄐ∩扒鹫Z)
小砂丘認為評價作文的標準有各種各樣?!凹兦榕c否、有無科學性、有無社會性、有無詩意;或是現實的文章、浪漫的文章、都市的文章、農村的文章;或是有內容而缺乏表達,有表達而缺乏內容等等。”但其最重要的標準是有無積極性。這一看法是針對明治以來實行的學校教育的現狀提出的。小砂丘認定生活作文的基本標準是積極、能動地寫,還是被動地寫。要在兒童身上培養這種積極性,執著,培養不屈不撓的堅強的兒童。積極性和執著是人的生活的原動力。而這種培養的起點就是有意識的語言活動——生活作文。
小砂丘本人是在嚴峻的自然和社會現實中成長起來的,他的教師生涯也是在偏離城市的,被資本主義發展冷落的農、山村地區度過的,這使得他的思想充滿著克服困難、追求生活的內在動力感。在這種切實的生活感受中,他把握了兒童成長的真諦、教育的真諦——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的培養。
站在民間,在野的立場上,小砂丘以他的教育思想對當時的明治以來的學校教育進行了批判,他看到明治以來的學校教育中,越到高年級、越是優秀學生就越是模仿成人。成績好就是模仿得好,就是記憶得好。這是因為成人的“感化”太多了。他指出這是“邪道”。他認為應建立這樣評價:喜歡自己的人就是優等生。
他的這些批判對于現代學校教育來說也是切中時弊的?,F代學校教育中存在著在每一個學科中具體地落實培養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的教育。這其中“生活作文”的思想和方法是一筆很好的遺產。
三、生活調查作文的思想和方法
教材是廣大教育專家和學者精心編制的教學資料,蘊含著極高的教育價值,其中也包括德育價值。例如,七年級第六單元《愛我中華》、九年級第四單元《情系中國》、第五單元《走向明天》,通過這些內容的講解,學生能夠初步認識到社會主義的一些基本常識,了解現階段我國的基本國情,總結出一些社會發展趨勢,這樣的教學內容一旦深入下去,可以讓學生自然地樹立崇高的社會理想,不斷增強社會責任感。學生會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逐漸樹立起國家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進而產生努力學習,立志做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理想。因此,作為教師,我們要積極利用教材資源,緊扣教材內容對學生實施德育滲透,深入挖掘教材中這些可以利用的德育資源,通過讓學生撰寫學習心得、小論文的形式來深化德育效果。
二、以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形式滲透德育理念
德育活動中一個關鍵詞就是“滲透”,相較于智育,德育更需要學生主觀能動性的配合,“生塞硬灌”在德育活動中很難行得通,也不可能取得預期的德育效果。因此,在德育活動中,我們更加強調“滲透”的方式。而要想實現滲透,首先需要學生主動接受,怎樣才能讓學生主動接受呢?這就是對教師最大的挑戰了。按照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學生很難會產生興趣,這樣也就談不上主動接受了。因此,在課堂上,教師要注意結合學生的興趣,開展一些容易為學生接受和喜愛的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形式,讓學生在豐富有趣的課堂教學形式下自然實現德育滲透,實現德育目標。例如,在給學生講到《與誠信同行》這節內容時,針對身邊和社會上普遍存在的一些不誠信現象,如撒謊、作弊、虛假宣傳等問題,筆者組織學生開展了一次以“誠信”為主題的班會活動。由于活動形式新穎有趣,引起了學生積極的反響。在班會中,很多學生都積極發言,針對各種不誠信的現象進行深入分析,了解誠信的意義和不誠信帶來的后果。在發言的過程中,有個學生還提出了一個截然相反的觀點:“有時候撒謊也是一種誠信的表現。”聽到這名學生的觀念,很多學生都很吃驚。這時候,筆者則微笑著鼓勵這名學生,讓他舉一個“撒謊也是誠信的表現”的例子,于是這名學生講出了自己親身經歷的一件事情:在一次放學的路上,有幾個人突然擋住了我的去路,其中一個看起來很和藹可親的阿姨問認不認識某某同學,說她是這名學生媽媽的同事,是來代他的媽媽來接這名同學放學的,現在找不到人,問我知不知道這名同學家的電話號碼。因為擔心這些人是壞人,直接拒絕又怕受到傷害,于是我報給他們一個假的電話號碼,雖然我這次撒謊了,但是我認為這反而保護了同學的安全,自己算得上是一個信得過的朋友。聽到這個真實的經歷,學生對“誠信”又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就這樣,在不斷的發言和辯論中,學生逐漸對誠信有了更加直觀深刻的認識,逐漸在各種誠信或者不誠信的真實事例中體會到了“誠信乃立身之本”的道理,比起教師直接告訴學生要“做一個誠信的人”之類的道理灌輸,通過事例分析論證,學生的誠信意識更容易自覺地樹立起來。
三、在實踐中踐行德育理念
任何理念都需要借助于實踐活動才能最終產生價值,同樣,德育理念也需要實踐活動才能產生道德價值,并且比起理論上的道德,實踐活動中的道德活動更容易增加道德教育的可信度。在初中階段,大多數學生的生活形式都較為單一,這樣就造成了很多學生都缺乏社會實踐的經驗和機會,只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這種實踐機會的匱乏導致學生課堂上接受的一系列教育活動,道德觀念難以得到實踐與證明,從而使得德育活動總是停留在表面,難以內化進學生的內心。因此,作為教師,我們要努力為學生多創造一些參與社會實踐的機會,通過開設選修課程、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參觀訪問等形式,讓學生在實踐中去驗證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實現知與行的統一,最終在實踐中確定正確的道德信仰和道德理念。
四、結語
1.符合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性質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的宗旨是培養大學生的政治意識,提升大學生的政治素養,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一門集思想性、政治性、實踐性及應用性于一體的課程,灌輸式的講授勢必與學生產生距離感,案例教學采用現實生活中的真實事例,將教學內容通過案例傳遞給學生,增強了理論的說服力,學生感同身受,就會認為所學的思想政治理論是有用的、管用的,進而會自覺自愿地踐行。
2.符合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實際21世紀的大學生,普遍的思想特征是政治敏銳度不高(甚至有學者認為是政治淡漠)、個性張揚、思維活躍、自我意識強,反感說教,反感“大道理”。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具有理論性和系統性的特點,看似簡單易懂,有四分之一左右的內容還是從中學時就開始學習的內容,但學起來理論性極強、并且十分抽象,很多學生會感到“沒意思”、“很枯燥”“全是大道理”“脫離現實”。案例教學通過校園里、社會上鮮活的事例,通過大學生感興趣的社會熱點問題,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更充實,解答學生疑問更真實。給學生以運用的立場、觀點、方法去認清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示范,激發學生學習理論的興趣。
3.符合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要求現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堂被戲稱為“兩苦”課堂,教師講臺上講得辛苦,學生講臺下睡得辛苦,很多學生為了拿學分不得不來上課,但“身在曹營心在漢”,看課外書、玩手機微信、打手機游戲、聽音樂、做作業甚至趴桌上睡覺,以此消磨時間。學生如此厭學,究其原因,學生們的回答是專業課可以學到知識和技能,將來工作用得著;而思想政治理論課講的都是大道理,太空洞。這種尷尬的課堂現狀提醒我們從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教師,必須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實效性,這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根本目的。案例教學通過對社會熱點問題的討論、分析,使學生切身體會到理論的確是解決社會問題的理論武器,是解決思想問題的良方妙藥。當學生把理論作為人生不可或缺的需要,而不是死記硬背教條時,學生就會主動、自覺地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理論的主人,思想政治理論課也才會不辜負黨和國家的重托,成為學生思想、政治、品德發展的加油站和充電房。
二、案例教學法運用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現實操作
1.課前準備——案例要善于選取案例教學法的核心和關鍵在于“案例”,案例選取是否準確、恰當,直接關系到教學目的能否達到,教學效果能否實現。首先案例選取,要注重思想性和政治性,這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性質所決定的。教師在案例選擇中可從“焦點訪談”“新聞30分”“今日說法”“道德觀察”“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等節目中選取,也可從網絡上或者校園中發生的事件中選擇,但一定要以弘揚主旋律、宣傳正能量為選取標準。其次,案例選取要注重時間性。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基本上年年有改動,吸收和反映了相關學科最新的研究成果,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案例的選擇也應體現出“與時俱進”的特點,教師要不斷更新與補充,選取最近的典型事例進行案例分析討論。比如年度道德人物、年度法治事件,要隨著年份改變不斷替換。學生對案例中展示的事件有所聞,不陌生,教師能將精力集中在對案例的分析、理論的講解上,而避免花費過多時間解釋事件本身,淡化了教學重點。第三,案例要有普遍性。教師在選擇案例時,要避免偶發性的案例,以免誤導學生。紛繁復雜的事物背后自有其規律。第四,案例選取要盡可能貼近學生。案例離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越近,學生越感興趣。比如“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的緒論部分,教學目的就是引導學生適應新生活,克服對新環境的不適應,樹立新的學習理念。而這些,大學老生都經歷過,拿本校老生的學習、生活為例來講解,分析他們成功與失敗的原因,學生對本校學長心理認同感強,自然也就能接受教師的講解與分析。
2.課堂運用——案例要精于組織用案例教學法,教師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筆者以一次案例教學為例,來具體說明案例教學的組織實施過程。“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中刑法部分,要學習正當防衛制度,其中正當防衛的構成條件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對此存在誤區,司法實踐上也是個頗有爭議的問題。筆者選取的是“長沙被劫的哥撞死劫匪案”來實施案例教學。在案例教學的前一堂課,教師講解了刑法中關于正當防衛的基本規定,印發了“長沙被劫的哥撞死劫匪案”的基本案情資料給學生,讓學生能課下學習、熟悉案情,了解爭議焦點,獨立思考案件中的法律問題。上課后,教師根據學生所持觀點,將學生分為兩組,一組是持構成正當防衛觀點的;一組是持反對觀點的。兩組可以選派代表進行發言,圍繞爭議焦點——是否構成正當防衛進行辯論,其余同學可以補充發言。辯論中可能出現偏離主題的情況,教師要及時提醒學生回歸正題;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針對法律適用和事實認定去進行辯論,而不是從道德觀念和常人的樸素認識出發去爭論。教師要把握原則和方向,保證辯論有序進行。在辯論結束后,教師要對案例討論情況加以總結和評價,鞏固案例教學的效果??偨Y中,教師要重申案例所反映的主要問題——正當防衛的目的、時間、對象及必要限度等問題,重點闡述學生認識不到位的難點問題——“假想防衛”“防衛不適時”以及“防衛過當”等,指出學生忽略的問題——犯罪嫌疑人的正當權益,使學生能全面把握案例及與此有關的法律知識。帶領缺乏法律常識的非法律專業學生完成這樣一次案例分析,教師要付出的辛苦遠遠大過傳統的講授式教學。
3.課后梳理——案例要勤于歸納與總結采用案例教學,一定要注意課后對案例進行總結與梳理。一是要看案例選取是否恰當??窗咐欠穹从成鐣臒狳c和焦點問題,是否具有典型性,是否貼近大學生的生活實際,是否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引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如果不是,則要對案例進行進一步的加工、修整與完善。二是要看課堂教學效果。案例教學是否成功,關鍵因素是學生是否參與、參與的積極性、參與的效果。學生主動學習的意愿被激發起來,課堂氣氛熱烈活躍,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得以彰顯,教學目的得以實現,這才是一節合格的案例分析課。教師在教學中,除了要講解案例中涉及的知識點以外,還要善于引導、鼓勵學生,創建輕松、民主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促進學生語言表達、邏輯判斷、自主學習等綜合素質的提升。
一、情境教學法及其對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
所謂情境教學法,就是指教師根據所要教學的內容,構建一個具體的情境,將學生引導浸入這一個情境中,設身處地感受情境中人物的遭遇或是情感變化,從而明確其中所包含的相關知識內涵。情境教學法對于初中生而言是一種良好的教學方法,因為初中生在思維能力和學習水平方面還處在比較初級的階段,單純依靠口頭講解很難讓學生徹底了解相關知識點的內涵。而通過情境教學,就可以讓學生融入到具體的情境中對相關知識予以深層次的感悟領會。具體而言,情境教學法對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具有三個方面的積極作用。第一,情境教學法可以豐富課堂的教學內容,通過情境素材的引入,將原本枯燥無味的知識點與素材結合起來,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興趣。第二,情境教學法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個性特點,通過這樣一種方法可以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其中,不會出現游離于課堂之外的情況,對于教學成效的提升作用顯著。第三,情境教學法可以實現思想品德教學內容的多角度呈現,改變了以往單一教學模式對知識呈現較為局限的問題,可以讓學生從不同的層面認識到思想品德知識的內涵,有助于學生思想素養水平的提高。
二、情境教學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實施方法
1.設計適當的情境。要將這種方法切實運用到思想品德教學中,就需要教師在課前設計適當的教學情境,以便能夠在教學中運用這些情境展開教學。在設計情境時,首先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尤其是學生的認知特點和生活經驗等,確保設計的教學情境符合學生的學習水平,能夠起到實際的教學效果。第二,情境設計要與教學內容相貼合,即要針對教學內容的關鍵要點進行情境設計,不能脫離教學活動。比如,針對“了解祖國愛我中華”這一章節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當前對國家政策制度不了解的狀況,結合生活實際設計一些能夠反映相關知識的情境。教師可以設計這樣一個實際體驗情境:在課前讓學生彼此交換外套進行試穿,然后根據學生的試穿結果,向學生提出衣服與身體要相互適配的觀點。然后由此引申到教學內容上,提出國家政策、制度要和國家實情相符合這樣的理念。如此,憑借這個情境,就可以讓學生切身體會到相關知識要點,提高了教學效果。2.教學情境的運用。在設計好教學情境之后,就要在實際教學中對其進行巧妙的利用,發揮出最大的功效。一般說來,情境導入可以在課前和課中兩個階段進行。在課前,導入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對即將要教學的內容充滿興趣。在課中,導入情境可以對所教學的內容進行深化驗證,加深學生理解。比如,在講“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這一章節的時候,教師可以在課前導入這樣一個情境:一名菜販在菜市場賣菜,不小心遭遇小偷,被偷走了幾百元錢。菜販到派出所報案,但是接待的工作人員愛搭不理的,使得菜販無可奈何,只能自認倒霉。教師引導學生浸入情境中,假設自己是菜販,應該怎么做。在學生紛紛表達自己的意見之后,教師就可以引入所要教學的內容,對學生的意見進行引導和規范。待相關知識講解完成以后,教師可以在引入一個相似的情境,讓學生運用剛剛所學的知識對這一情境中的問題進行處置。如此,就可以起到強化鞏固的教學效果,使教學情境的作用最大程度發揮出來。3.教學情境的優化。在運用情境教學法進行思想品德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針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優化改進,使得這種方法能夠發揮出更好的作用。在優化教學情境時,重點在于根據教學效果以及學生反饋進行針對性改進。例如學生反饋教學情境的引入時機不好,教師就可以對教學情境在課堂上的引入時間進行優化。若是學生反饋在教學情境中的融入程度不深,那么教師則需要改變教學情境的內容設置,確保學生能夠更深的融入。
總之,情境教學法是一種高效新穎的教學手段,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應該明確這種教學方法的積極意義,從設計情境、運用情境和優化情境這些方面出發,切實推動思想品德教學的進步發展。
作者:譚建芳 單位: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三河湖鎮第一中學
【參考文獻】
[1]李加林.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情境教學的有效性[J].教育教學論壇,2012(07):153-154.
1.在思想品德課上運用案例教學的方法有利于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理解。相對于教師只以課本理論知識作為講解內容的課堂來說,案例教學法的應用大大改善了學生對于死知識不理解而導致記住了也容易忘的狀況。案例教學法的一個好處就是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使得學生易于接受。
2.當教師運用案例分析法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學生會隨著案例的思路一起思考討論,這不僅僅可以培養學生理性分析的能力、邏輯思維的能力、評價剖析的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形象描述能力,更重要是的這對于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也是極有好處的。
3.實際教學中,總是會出現學校所學知識與社會脫節的現象,而案例教學法的運用正是一種減小教育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差距。案例是社會問題的具體體現,它可以將課堂與現實接軌,通過對典型案例的分析引導學生身臨其境的思考,以此來提高教學效果。
4.如果在思想品德課上教師只是單純地傳授理論知識,不僅使學生的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而且很難調動起其學習的積極性。案例教學法就不同了,這種方法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吸引他們的注意力,還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得教學效果顯著提高。
5.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形成案例教學法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自由探索、大膽質疑,及時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和好奇心。尤其是案例教學法中對問題的分析、解決往往不設標準答案,只要學生分析得有道理,即使與原方案相違背,也應該予以肯定。我國傳統的教學方法對教學過程約束得過死,教師成了整個教學過程的主宰,教材、參考書及標準答案成了學術權威而不可懷疑;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幾乎不敢也沒有信心和意識對教師的講解和教材中的問題提出質疑,就更談不上什么創新了。有關研究表明,要想真正培養出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創業人才,在教育過程中就必須采用民主、科學的教學方法,而案例教學法完全可以說是一種民主、科學的教學方法,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二、如何在思想品德課堂上運用案例教學法
1.教師在思想品德課上要使用的案例要經過仔細的篩選,這些案例一定是與當堂所學的知識是相對應、相聯系的較為典型的案例,因為這些案例是為了教學目標而選定的。
2.教師在上課時候,要用適當的方式向學生展示這些案例,運用正確的方式才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及對于事件的關注,這樣所要學的知識才可以融會貫通被學生吸收而達到教學目的。
3.當學生對案例產生興趣后,一定會進行深層次的思索,一旦他們遇到無法理解的問題,其第一反應會是找尋相應的理論知識進行解惑。在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將書本上的理論知識有條理的列給學生讓他們進行接受與思考,如果還是無法理解,教師就可以進行進一步講解。這是理論知識最好的導入時機,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不會對理論性較強的知識產生抵觸情緒。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一起進行分析討論,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與自主學習能力。最后,再將疑問反饋給老師進行解決。
4.在案例教學法的實際運用當中,教師一定要組織學生運用已經學過的知識或是預習得到的知識對案例進行分析討論,這對于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是十分必要的。當討論過程中出現狀況時候教師要以正確及時的方式解決問題,使得討論活動順利進行。
5.在利用案例教學法教學的課堂上,最后教師一定要對所講內容進行總結。教師對討論活動中學生所表現出的優缺點進行分析總結,對學生的疑問進行收集,有針對性地對案例進行剖析,對學生進行指導。教師要運用廣闊的視角對問題進行分析、解決,引導學生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對問題進行分析與解決,從而使得知識內化。
三、結語
論文關鍵詞:沖破傳統教學思想,讓作文回歸生活
作文是一種表達,一種交流,是學生精神生活的反映。作文是創造并表達真善美,鞭撻假惡丑一種寫作體驗。作文是學生的精神家園,是個人的“史記”。因此,在作文中要求說真話、抒真情,把作文當作學做人的一種歷練。這樣,我們的作文指導就能從知識形態真正走向生命形態,將“習作”之樹植根于學生真實生活的土壤,置身于獨具特色的地方文化的環境中,潤物細無聲般地將鮮活的具有時代特色的作文資源引進我們作文教學中來,使它每一天都煥發時代活力。
一、允許和鼓勵學生自主表達
在強調真實的同時,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個性化表達,激發創新精神。例如:有這樣一堂報告課使人頗受啟發。課前,教師先布置學生收集報告內容,充分做好準備。上課開始教師先讓學生說報告,以后組織評報告,最后寫報告。這一堂課學生非常投入,真正地激發了學生的個性興趣。作文是表情達意、交流思想的工具,相對于學生的生活和成長而言,作文是為做人和做事服務的,作文和生活存在著復雜的交互作用,這要求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生活經驗,鼓勵學生表達對生活的真實感受,教會學生用作文表現生活語文教學論文,改進生活,豐富生活,美化生活。
作文是作者
摘要,成為形成和發展語言個性的自由體操。
二、回歸生活寫真情實感
翻看學生的作文,總覺得內容空泛,言之無物。問其原因,不是不會寫,就是寫不出來,可如果抽看學生的日記,總會有意外的驚喜,好的句子,好的段落,好的詞語總會令你耳目一新。究其原因,你會發現,作文給的題目,內容,形式總是太統一,學生寫不出真情實感。而日記則不一樣,學生們寫的是自己想寫的東西,說的是自己想說的話,表達的是自己的真情感受。在作文教學中我們應鼓勵學生深入生活,掃描生活,用自己的眼去捕捉世上美好的東西,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寫真人真事,抒真實情感,讓五彩繽紛的生活成為學生自己真正的創作源泉。如:創設輕松愉悅的寫作情境,把精彩的課本劇表演、激烈的小競賽、有趣的游戲、一堂感興趣的課、學校組織的活動(跳繩比賽、體操比賽、拔河比賽、歌詠比賽、詩歌朗誦比賽、校園書市大集),還有節日慶祝活動等核心期刊。讓學生親身參與,在活動中獲得寫作素材,激活學生的寫作靈感。
由于初中學生好奇心比較強,喜歡體驗新奇的事物,讓他們進行多種角色體驗,不僅滿足了他們的心理需求,而且增加了生活經驗積累,開放了他們的感受系統,感悟生活情趣。看到學生的習作,我感覺比較欣慰,有些寫作“困難戶”確實也抒發了活動的真情實感,起碼讓他們有東西可寫了。他們的語言很真摯,字里行間洋溢著深情。作文就是要真實,真實的故事、真實的心情、真實的感受、真實的情感……真實的東西才感人,才有生機和活力。
作文在生活中的運用十分廣泛,我們將學生的作文與生活緊密聯系,哪怕是把整理床鋪的過程清楚地寫下來;生病了,給老師寫一張請假條;節日里,給親人寫幾句祝福的話;犯錯誤了,寫一下自己的認識和感受;成功了,寫出自己的喜悅與大家分享……這種寫作形式簡單有趣,易于學生寫作,學生樂于寫作。久而久之語文教學論文,學生就從生活中找到寫作的樂趣,自然流露出真情。
三、作文以提高應用能力為主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教師可以有目的、有計劃地讓學生走進生活,發現、發掘生活中的寫作素材,然后讓學生拿起筆圍繞自己所要表達的主題寫出個體的認識和體會。葉圣陶說得好:“寫文章不是生活的點綴和裝飾,而就是生活本身。” 舉個例子,如果某個學生要說服老師讓自己參加某項老師不支持的活動而寫個申請,就必須要把理由有條理地寫出來。這還不夠,還要注意分寸,要用文字中的情感打動老師,這樣才更有可能獲得成功。學生的作文目的應該以提高應用能力為主,是為他們更有效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也就是寫作為社會交際服務。我們的素質教育已經達成一個共識,即教育要“以人為本”,要為學生的成長奠定基礎。那么作為語文教學中的作文教學也應如此。所以,作文教學、作文訓練應以社會實用性文體寫作為主,設計作文訓練題力求與社會交際需要相對應,使學生掌握運用語言進行社會交際的本領,以適應社會需要,從而使學生受益。
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我們必須想方設法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興趣來源于對生活的熱愛。那就要沖破傳統的束縛,給學生自主表達的時間和空間,回歸生活,寫真情實感。實現作文的真正目的,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應用能力為主,為學生的生命成長服務。
在案例的選擇上可掌握一定的技巧,使案例具備一定的特點。比如,選擇使用的案例的基礎前提是真實可靠,具有說服力;選擇的案例與實際的教學目標必須保持一致;選擇的案例對學生具有積極的、正面的教育意義;案例中最好展現一定的矛盾沖突,這樣能夠吸引學生的探知欲望和興趣;最后案例的選擇要具有典型性。
二、案例教學準備與呈現的技巧
案例教學的準備主要分為客觀條件準備和主觀狀態準備兩個方面。在客觀準備方面,課堂布局原則上應該是以小教室為主的,基于這個理念,可通過桌椅的調整來實現小課堂的目的,比如U字形,這樣便于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優勢,做好科學合理的多媒體課件,同時還可更加具體案例和教學內容準備展示用的實物。主觀狀態方面為使學生能夠以積極的心態和飽滿的熱情進入案例教學,要求教師熟悉案例、了解學生、充分預設,這樣才能以積極的狀態引導學生進入案例教學。案例的呈現要把握呈現時間和呈現方式兩個方面。首先在呈現時間方面,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安排以及案例所要傳達的知識來確定案例展現的時間,通常分為三個時段,課堂教學開始時段、課堂進行中且重點難點問題時段、課堂教學結束時段,用于總結課堂教學內容。案例呈現方式一般有書面呈現形式、事物呈現形式、多媒體呈現形式、角色扮演形式、語言形式等幾種常用呈現形式。
三、提出問題與引導討論的技巧
案例的使用目的是將抽象的問題具象化,并通過問題的方式準確地展現給學生,這就需要教師在準確的時間,并以準確的方式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入案例教學中并吸收案例中的知識,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問題的提出要掌握四個方面的技巧,明確問題的意圖、緊扣教學的中心;問題之間要層層深入,具有積極的引導性,問題要層次分明、邏輯清晰;在案例教學過程中,根據隨時出現的新觀點和新問題要及時引導和分析,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并指導他們進行討論和解決,最后將問題有序整合起來,形成系統性的知識體系;問題的提出要講究吸引力的技巧,并且可采用逆向提問方式,向學生展示問題的雙向性,問題的提出要展現主題。在提出問題之后,還要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討論,只有通過討論得出結論,并自主性解決問題才算是完成了更高層次的教學目標。引導學生討論時,要注重學生討論問題的興趣點,準確把握學生的興趣點,能夠使教學事半功倍;引導學生在進行問題討論時緊緊圍繞教學內容和問題的中心,避免在有限的課堂時段內跑題,進而偏離教學目的;營造自由、民主、公平的課堂氛圍,促進學生的均衡發現。
四、案例升華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