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21 13:46:3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全面質量管理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質量管理 教育質量 質量立校
[中圖分類號]F25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2)01-0077-02
在我國高等教育邁入大眾化進程中,高等職業教育獲得了史無前例的快速發展勢頭。但是,這種快速發展更體現于數量和規模的提升,不能夠令國人滿意。高職人才應如何培養,高職學校應如何管理已成為社會特別是教育界普遍關注的問題。這種現狀說明,高等職業院校普遍持有的管理理念、普遍擁有的教師素質和普遍使用的管理模式已經不適應我國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所積淀的傳統經驗需要進一步的辨識和創新。因此,探討這方面的問題具有深刻的理論和實踐意義。下面探討全面質量管理與高職質量管理間的必然聯系,旨在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參考。
一、高等職業教育全面質量管理思想的理論基礎
全面質量管理是綜合質量管理理論的思想精髓,是一種全員參加、全過程、全企業的品質經營。它是指一個組織緊緊圍繞產品質量這個中心,以全員參與管理為基礎,實現讓服務對象滿意和組織內所有成員受益的管理結果,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管理理念。全面質量管理,它不同于以往的質量管理方法。這主要體現在全面質量管理具有的全方位、全過程、全員投入的特點,“三全”特征顯現出全面質量管理所具有的突出特征。
全面質量管理的觀點包括三層含義,即產品質量來自于生產過程,不是來自于檢驗結果;影響產品的因素不惟生產鏈的影響,其質量責任延伸生產領域以外的所有相關因素;質量是通過預防來實現的,并不是通過檢查來實現的。依據這樣的理論基礎,高職學校實現全面質量管理也應對應地體現于:教育質量不但需要依據學業評價,也要依據對整個教育過程的評價;教育質量的責任應延伸到直接作用于教育環節以外的所有工作;教育質量通過預防來實現而不是通過檢查來實現。
二、以全面質量管理推進高職質量管理的必要性
高職教育質量評價普遍采取的方式有兩種:一是注重評價結果,即采用傳統的評價方式,僅將學校的就業率、升學率、企業的反饋信息等因素作為評價內容,不少學校采取這種評價方式,尤其是追求高就業率的學校,導致很多學生被動就業;二是注重評價過程,即通過監控教學過程來保證教育教學質量,采用此種評價方式的高職學校,監控手段主要體現在教學督導聽課的做法。分析這兩種評價方式可以看到,注重評價結果的做法忽視了教育過程中應包含的所有因素,不利于解決師資、課程體系、專業設置、教學條件等方面的問題;注重評價過程的做法又是簡單的,未能包含應有因素的評價。所以,單一的注重結果的評價或是單一的注重過程的評價都不科學,在評價過程中,容易顧此失彼,遠離高職教育辦學的初衷。再作以橫向比較,將高職學校與普通高等院校的質量管理相比,高職學校的質量管理富有“企業化”和“職業導向”的特質,優勝劣汰的競爭法則必須遵循,只有把“質量立校”作為辦學之本,高職教育才能夠與時俱進,在激烈的競爭中具備旺盛的生命力。無疑,實行全面質量管理是高職院校實現“質量立?!钡谋厝贿x擇。
三、高等職業教育全面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
要科學地評價高職教育質量,就需要具備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觀念,在以市場為價值取向的視域下,將內部評價和外部評價予以雙向結合,同時抓在手上。內部評價意指學校自身行為的評價,評價的主體是學校,評價內容包含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和學校的辦學條件,也可以稱為自我評價。外部評價主要是指來自于社會相關方面對學校的評價,評價的內容集中于對學校人才培養質量的評價。外部評價是可以委托的,可由社會中介評價機構來實施。具體說來,高職教育的外部評價可以設置以下幾項指標:
(一)就業率
在當今就業形勢十分嚴峻的情況下,就業率的高低直接掛鉤于學校的辦學水平。用人單位是否歡迎一所高職學校的學生,外顯于這所學校辦學質量的標志。而用人單位衡量學生“使用價值”的標準是能力,學生的能力決定著其就業率,標志著學校的辦學質量。
(二)對口就業率
這種就業率強調學生所學專業與就業后的崗位是否對口,兩者對口,說明學校的專業設置和培養方向與社會需求間是相適應的,學生的就業是主動就業而非被動就業,說明學校的辦學效益應該給予肯定。反之說明學校的專業結構設置存在問題,需要改進。
(三)就業穩定率
跟蹤學生就業后崗位穩定情況,調查學生“跳槽”的頻率。崗位穩定率越高,“跳槽”的頻率低,畢業生就業處于穩定狀態,說明學校對學生的培養質量高,否則是存在問題的。
(四)學生滿意率
這一指標是學生對學校辦學水平做出的評價,既包括在校學生的評價,也包括畢業學生走向社會后的評價。學生普遍滿意,學校的質量管理是應該肯定的,學生不滿意的帶有普遍性的問題,是學校應該加強管理的。在學生滿意率中,畢業生對學校的評價更應該被重視,因為畢業生的評價來自于社會實踐的檢驗。很多高職院校,只重視在校學生對授課教師教學過程的評價,卻不關心教學內容是否與就業崗位相結合,是否適用。
(五)用人單位滿意率
這一指標是對學校辦學質量的最好檢驗。用人單位對來自于某一所學校的員工會根據工作情況給予中肯評價,這種評價雖體現在個體的學生身上,但透視的是學校的辦學質量,從中亦體現出學校是否被社會所認可的重要指標。
(六)學生職位與薪酬水平
可與同類學?;蛳嗤瑢I的學生就職后的這方面情況作對比,職位和薪酬水平相對高的,說明學校的教育質量要好一些,學生的綜合競爭力強一些。
四、高職教育實施全面質量管理的幾點思考
(一)明確高職教育質量管理目標
任何管理行為都是一種手段,通過管理行為來實現管理目標。管理目標有遠期的、有近期的;有總體的,有階段的。同理,高職教育全面質量管理也需指定和分解目標,給予管理行為動力和方向。需要說明的是,目標要具體、明確、具有可操作性和可量化性,既符合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理念,亦服從與服務于高職學校發展的長期規劃和終極目標。
(二)健全專業的高職教育質量管理機構
很多年來,我國高職教育質量管理存在著一個難解決的瓶頸問題,即教育機構內部缺乏一個科學的能夠對高職教育進行系統全面的監督和評價的管理體系。那么,可嘗試在我國高職教育全面質量管理實施過程中,建立一個專業的質量管理評估機構,由一機構承擔對高職教育進行評估、指導和協調的管理責任,使得高職院校全面質量管理工作成為自上而下的整體性、持續性管理。
(三)營造高職院校全面質量管理的文化氛圍
高職教育全面質量管理的實施需要理論上的認同和管理行為上的兌現,因此,既需要解決認識層面的問題,也需要解決實踐層面的問題。營造高職院校質量管理的文化氛圍,可在認識和實踐層面均加以強化,以文化的熏陶來形成共識,以文化的傳遞來豐富經驗,才能把高職教育的全面質量管理落到實處。所以,我國高職教育在實施全面質量管理的過程中要努力營造這種教育質量管理文化氛圍,以優秀的質量文化推動我國高職教育質量管理的開展。
(四)實現高職教育全面質量管理的信息化
為加快我國高職教育全面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和實施,我國高職教育機構需要立即行動起來,積極探索在內部建立完善的質量管理信息系統的做法,實現管理信息化。全面質量管理的特征之一就是全員參與,實現質量管理信息化,在參與全面質量管理的校際和各個部門之間,搭建和暢通交流、溝通管理信息的平臺,相互間能夠對質量管理中出現的經驗和問題進行交流和借鑒,通過質量管理信息系統對高職教育全面質量管理的實施提供信息和技術支持。
【參考文獻】
[1]張凱.高職教學設計方法初探[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7(13).
關鍵詞:現代企業 核心競爭力 全面質量管理
前言: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企業的生產水平和生產效率得到了顯著的提高,與此同時市場競爭也變得的日益白熱化。一個企業的質量管理水平決定著其未來發展的道路,全面質量管理是現代化企業管理工作當中的重要工作內容,其對于加強企業內部凝聚力、提高企業產品質量、改善企業經營環境、提升企業經濟效益等工作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全面質量管理的重要作用
在目前的企業管理模式當中,相對而言全面質量管理模式更具有優勢:全面質量管理是通過市場經濟體制的多年發展及變革而衍生出來的產物,其中包含了企業管理的眾多優秀成果,是企業管理工作科學化的體現,也是企業從傳統管理模式向現代化管理模式蛻變的象征。全面質量管理工作能夠通過對企業內部實際情況進行充分的分析,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制定出符合企業發展、專門為企業量身定做的管理模式。在全面質量管理工作當中,其通過科學的管理手段能夠對企業產品的質量進行分析,以數據的形式將產品的質量客觀的展現給企業的質量監督管理者,并通過科學的管理方式制定出提高企業產品質量的管理策略,使企業在質量管理工作方面能夠變得得心應手。
二、全面質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認識不夠充分
目前,在現代化企業管理工作當中存在這樣一個問題。很多企業已經將全面質量管理作為企業的管理發展戰略,并將其貫徹到企業的實際管理工作當中,但并未收到良好的效果,有些企業甚至出現了不進反退的情況。經過對此種情況的實際分析,筆者認為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企業領導對全面質量管理工作認識不足。有些領導者認為全面質量管理與傳統的企業管理工作并沒有多大的差異性,全面質量管理模式的引進也只是搞個培訓課程、做做改革宣傳而已,其管理工作內容并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改變。部分企業仍然抱著只要產品通過國家質檢標準就萬事大吉的心理。這種錯誤的心理狀態以及對全面質量管理的錯誤認識,不僅難以使企業的產品質量得到有效的保證,還嚴重制約著企業的發展前景。
2.管理體質障礙
在我國經濟市場當中,很多企業都缺乏健全的決策機制,企業的管理和決策往往都依賴于企業的領導者,這種情況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企業領導者的集權制度而導致的。企業領導者將錢、權、管都集中在自己身上,他們認為自己身為企業領導,對于企業的管理和決策工作就具有絕對的話語權,這使得企業管理和決策工作存在了極大的不確定性。為了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很多企業更重視生產和經營,所在在企業內部并沒有建立起科學有效的績效考評機制,使得無法對企業的產品質量進行有效考評,導致考評機制形同虛設,其對于產品質量的監督與控制作用根本得不到有效的發揮。企業的質量管理工作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企業投入很多的資金和精力,一些企業領導者無法直觀的看到投入所為企業帶來的回報,他們更愿意把精力放在企業的生產和經營上。
3.質量檢驗問題
我國的經濟發展起步較晚,但在不斷的努力中發展十分迅速,自從加入WTO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國之后,我國經濟更是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焖俚陌l展模式拉近了我國與世界先進國家之間的經濟差距,但過快的發展也給我國經濟留下了一定的隱患,質量檢驗作為企業全面質量管理當中的重要部分,成為薄弱環節之一。在正常的經濟發展模式下,應該是國家質量檢驗機構根據國家經濟發展、居民生活需要來主動的提高和改進產品質量的檢驗標準,以此來督促和刺激企業產品質量的提高。但我國質量檢測現狀是企業產品更新換代極快,產品質量也在不斷的更新中發生著變化,質量檢驗標準的更新跟不上產品更新的速度,這使得質量檢驗機構處在了一個非常被動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下,就出現了為追求一己私利而不顧產品質量的企業,這對于百姓的日常生活造成了極大的損害。質量檢驗工作作為檢驗產品質量、指導企業產品質量工作方向的重要保障,其對于企業全面質量管理的指導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當前形勢下提高質量檢驗工作的水平迫在眉睫。
三、如何提高全面質量管理工作水平
1.以顧客需要為基準,全員參與質量管理
企業要想實現全面質量管理,就必須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上去想問題,實現與消費者之間的角色互換,知道他們的需求標準是什么,他們對企業產品的期望值是多少,才能夠使生產出的產品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受到他們的青睞。一個成功的企業必然是以消費者為中心的,只有如此企業才能提高經濟效益,謀求長遠的發展。同時,企業領導應當充分發揮帶頭作用,始終將產品質量作為企業發展的推動力,提高企業員工對產品質量重要性的認識,在他們的腦海中樹立起“以質量求發展”、“提高產品質量就是提高企業效益”的思想,使企業全員都能夠將產品質量視為企業發展的基礎,以產品質量作為衡量自我工作水平的標準,進而將企業的質量管理工作落實到各個環節當中,為企業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2.以改革創新為方法,實現管理水平突破
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百姓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那么他們對于企業產品質量的要求也必然會提高,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同時也是社會進步的表現。企業要想滿足百姓日益增長的質量要求,除了要學會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去考慮問題,還必須要在質量管理過程中實現突破?,F代化社會的發展對產品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質量管理模式雖然仍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并不能使顧客達到完全滿意。所以,企業在進行質量管理時可以根據消費者的實際需求來對管理工作進行適當的改革,以創新管理意識來實現企業質量管理水平的提高,實現產品質量的突破,從而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使企業能夠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經濟中更好的發展下去。
3.以互利雙贏為目標,加強全面質量管理
“商界教皇”湯姆?彼得斯曾經說過:“質量等于利潤”。企業要想提高自己與供方的經濟效益,實現利潤的最大化體現,那么就必須增強企業全面質量管理的水平,使企業所生產出的產品質量得到有效的保證,進而使消費者忠于企業產品,對企業的未來產品充滿遐想與渴望。要知道,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更青睞高質量產品,在他們心中都有一種“寧吃仙桃一個,不吃爛杏一筐”的心理。所以,企業要想抓住市場、抓住消費者群體,就必須要加強企業的全面質量管理工作,實現產品質量的提高,進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使企業與供方能夠達到互利雙贏、協作創收的發展模式。
總結:
綜上所述,加強全面質量管理工作,是企業提升自身的綜合競爭能力的有效手段,能夠使企業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當中立于不敗之地,謀求更加長遠的發展。企業管理者應對全面質量管理有充分的認識,清楚的看到全面質量管理對于企業現在以及未來發展的重要作用,積極做好企業的全面質量管理工作,在企業當中樹立起全面質量管理意識,使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能夠得到充分的發展。目前,全面質量管理在我國企業發展當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國內企業與發達國家企業之間的差距,積極的改進自身存在的問題,發展自身的優勢,創新企業發展模式,努力使企業自身成為我國乃至國際市場經濟體制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并長此以往的發展下去。
參考文獻:
[1]劉立戶.全面質量管理TQM教程[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01,01.
消毒供應中心是我院的重要后勤保障部門,是向全院提供無菌器材、敷料和無菌物品的重要科室,供應室的工作質量與院內感染密切相關,直按影響醫療和護理質量的效果。保證無菌物品的質量是供應室工作的核心,更是降低醫院感染發生和保證醫療質量的重要環節。而全面質量管理又是以質量為中心,以全員為基礎的管理理念,全員是指全體人員,而最高層管理者強有力和持續的領導,是這種管理途徑取得成功所必需,它是一種科學的質量管理方法。
1樹立一切為臨床科室服務的理念
滿足臨床及各科室需要是消毒供應中心全面質量管理的基本出發點,消毒供應中心必須樹立一切為臨床科室服務的理念,加強與臨床科室的溝通,主動了解科室所需,急科室所急,充分發揮每一位消毒供應中心人員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以臨床各科需要為宗旨,對于特殊科室特殊對待,既方便了科室使用,同時我們的工作也得到了臨床科室的肯定。
2全員培訓,人人參與質量管理
人是保證質量的關鍵和直接影響因素,全面質量管理強調全員參加管理,根據消毒供應工作的特點,制定培訓計劃,加強專業比知識的學習,如消毒學、微生物學、感染管理學、法律法規知識等提高全體人員的素質。
3明確崗位職責
根據不同崗位特點,制定崗位職責、操作規程、消毒隔離、質量管理、設備管理、器械管理及職業安全防護等管理制度,和突發事件的應急預案,組織全體人員學習,加強其質量管理意識,在具體實行操作過程中實行專業技術指導,對工作流程進行徹底的分析、討論,找出解決或優化的方法并切實實施,從而提高效率,完善質量。充分發揮團隊意識,要求工作人員密切協作,真正把質量管理落到實處。
4加強環節管理及時反饋,實施有效控制
供應中心質量管理是全面的、廣義的,是各個環節的“一條龍”的總體質量的預防性管理,做好各個環節控制,使每個環節都符合各自的質量標準,同時有針對性地對影響質量的特殊環節、特殊人員、特殊時段采取特殊措施,并且注意方式方法的靈活多樣,措施得力,以保證質量的不斷提。
對回收物品徹底的清洗是極為關鍵的一步,保證清洗質量是消毒滅菌的最基本要求。清洗必須按操作規程,同時滅菌物品裝載、無菌操作、無菌物品的卸載和滅菌效果監測都必須符合要求,并做好每月一次的空氣、物品、手表面及消毒鍋的監測,無菌物品采取密封式運送,確保100%合格的無菌物品發放到科室。
及時聽取科室反饋意見,了解所供物品的使用情況,對不合格不滿意的地方及時改進,提高科室滿意度。
5嚴格考核,定時獎懲,進行有效激勵
2實施全面質量管理的步驟2·1質量管理組織框架的完善建立層次清晰,職責分明的質量管理組織框架是實施TQM的基礎建設和前期準備。質量管理組織框架應分至少三級來建立,第一級是中心管理層,即質量管理委員會,起到決策、評判和裁決的作用,負責確立質量方針和質量發展目標,明確實施質量管理的步驟與范圍,對專業技術內容進行審評,對違規行為進行裁決;第二級是執行管理層,就是建立專門的質量管理職能部門,負責TQM的具體推動、組織、檢查和落實,對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進行宣貫、組織內部質量體系文件的編寫修改與維護、實施和推動質量管理模式的建立,對工作行為進行符合性的質量檢查與考核、對質量體系的實施有效性進行評判;第三級實施操作層,各科室設立質量管理小組或兼職的質量監督員,對各種行為進行適時的質量監管,對本科室的規范性工作進行建立和實施。對這三級機構的工作和人員要求是不同的,第一質量管理委員會應包括領導層成員和技術專家,明確其在行政和技術方面的權威性,第二質量管理職能部門應具有很強的執行力和溝通協調能力,同時應賦予他全面管理的職責地位和權利。第三質量管理小組或兼職的質量監督員應對質量管理有清晰的認識,本身又具有相關專業的技術知識,工作嚴謹認真。這三個層級的管理部門應建立良好的溝通與交流機制,做到信息的快速傳遞與反饋,和有效的上情下達和下情上傳,建立有效的管理組織框架。2·2質量管理體系運轉程序和標準的建立目前CDC的工作職責主要分三大塊,首先是疾病控制的政府職責工作,第二是作為技術支撐和技術服務的實驗室工作,其三是作為內部管理的行政職責工作,這三種工作性質內容工作模式完全不同,不能采取單一的管理模式和程序,要在全面質量管理總體思維指導下,按照不同的管理規范和標準依據,因地制宜分類進行管理,才能夠建立符合CDC工作實際的質量管理模式。對于疾病預防控制工作,應根據政府和社會對其的具體要求和需求進行充分的理解和體會,明確對公共衛生服務的質量要求,分項目進行管理,制定年度短期目標和中長期發展目標,將常規工作納入項目中,細劃工作任務和考核指標,建立規范的工作程序和操作指導。對于實驗室工作可以按照ISO/IEC17025國際標準及實驗室資質認定評審準則的要求,將質量管理要求更專業化和標準化,能夠很好的做到將TQM的管理理念和專業管理標準的完美結合[3]。對行政管理工作可以按照ISO9001的管理要求建立內部管理體系,強調工作的規范、崗位職責的明確、工作記錄的完整和檢查監督的有效。這樣在大的質量管理體系框架下,實施分類管理;在建立規范程序的前提下,強調質量意識、全員參與、自我分析和質量管理考核。2·3分步策略推進第一步通過培訓教育使員工牢固樹立“質量第一”、“顧客第一”的思想,制造良好的企業文化氛圍,第二步制訂人、事、物及環境的標準與程序,建立質量管理體系,第三步對體系標準進行宣貫培訓,推動全員充分參與,第四步建立層級管理和考核機制,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第五步建立信息反饋機制,形成PDCA(plan,do,check,action)閉合環。全面質量管理的推進必須要分步進行,可先從標準明確、基礎工作較扎實的部門開始。如以實驗室計量認證和國家實驗室認可為契機推動和建立質量管理體系。實驗室是CDC系統最早接觸質量管理和規范操作的部門,往往具有很好的工作基礎和人員意識,并且實驗室具有工作程序相對固定、工作指標明確的特點。是相對最容易建立全面質量管理的部門,這樣操作不僅減少了TQM推行的壓力和阻力,而且以點帶面能夠起到很好的帶動作用,使質量管理的全面推行更可行和更具操作性。
3實施全面質量管理需注意的事情3·1處理好質量管理與質量考核的關系全面質量管理認為,質量不是靠檢驗出來的,也不是靠統計出來的,而是服務形成過程中各個環節質量的總和,所以加強環節過程的規范與管理尤為重要,必須形成全過程監管機制,同時這也就要求引入考核機制以增強質量管理的強制性和力度。全面質量管理的重點和目的在于管理,而質量考核應是推進質量管理的有效手段,管理是“以人為本”的,而考核是對事不對人,以事實為依據的,管理追求的是全面性,考核本身是具有片面性的,所以考核只是一種管理的手段,考核的最終目的也是為了更好的實施管理,是為管理服務的。3·2處理好考核與激勵的關系考核本身帶有強制性,操作不當容易引起被考核部門的對立和抵制,與管理的激勵原則相違背,所以考核必須掌握好“先立法,再執法”的原則,就是先明確工作的原則、程序、要求及考核的原則與指標,整體的考核方案與評分辦法要與被考核部門見面并得到認可,達成共識,在雙方都共知的情況下開展考核,這樣就可以避免被考核部門因不理解考核內容認為是挑刺或故意為難而產生抵觸心理。并且在考核實施過程中也應該注意對發現的問題應當面指出確認,積極反饋考核結果。應讓被考核科室明白考核是為管理服務的,是為各專業部門服務的,是為了更加規范行為提高質量,并注重發現與獎勵質量管理工作突出的人和事,大家才會接受和認可考核,達到激勵規范的目的。3·3處理好質量管理與業務需求的關系在質量管理實行初期,因為要建立全新的工作流程、增強工作記錄的可溯性、強調工作的規范性,勢必會出現工作量增加、工作記錄表格增加、工作環節增加的情況,這種“管理成本”的加大導致大家對新的管理模式的不適應和懷疑,尤其在業務工作量大的情況下,難免會產生質量管理增強了,而業務需求的滿足度卻下降了的情況。首先要明確這種情況的發生是階段性的,質量管理的最終目的是質量與效率的雙贏,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基于大家對規范管理的不適應,一方面在程序的設定上還存在不合理的情況,要具體事件具體分析,在加強教育培訓的同時,更要強調全面質量管理的自我分析和體系建設的“適應性”和“人性化”,應該結合工作實際具體分析工作流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制訂出既符合質量要求更具有人性化的高效率的工作模式。3·4建立長遠運行機制與績效管理有機結合“將質量管理變成一種習慣”,建立長遠的運行機制將質量管理與績效考核有機結合,將工作規范程序與崗位說明書有效結合,讓工作規范程序以工作為單位,崗位說明書以人為單位,工作規范程序成為崗位說明書的基礎,使質量考核的成績和結果作為績效考核的一部分,能更有效的與每位工作人員的職業發展和人事分配改革掛鉤,將更有助于質量管理的推行也更能客觀真實的反映工作人員的工作實際,更有助于全面質量管理的長久發展。
[參考文獻]
[1]史蒂文科恩,羅納德布蘭德.政府全面質量管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2]王卉,江傳富.全面質量管理-21世紀質量管理創新的焦點[M].北京:電子標準化與質量,2001·
[3]鄧衛華.質量體系認證與全面質量管理(TQM)[M].北京:冶金標準化與質量,2002·
電視新聞的采訪、制作和播出,實際上也是一種新聞產品的生產制造和銷售過程。與錄播的新聞播出方式相比,在單篇新聞制作完成以后,直播的電視新聞更像是經總裝后無倉儲的直銷產品。由于在演播廳直播,少了一道“出廠檢驗”這一環節,而且一些小的瑕疵一旦出現往往無法彌補。所以,在這整個新聞產品的生產、銷售過程中,與錄播的新聞節目相比,直播新聞的每一個細小的瑕疵在直播時都會顯得特別扎眼,每一個微小的錯誤都會被直播無限放大。對直播新聞而言,全面質量管理就是為了滿足顧客(觀眾)的質量要求,指導人(記者、編輯和播音制作人員)、機器、信息的協調活動。
在直播的電視新聞中,播音員補妝的鏡頭播出去之后,等到外面的導播發現后,就已經播出去了,當這一瑕疵被檢驗出來的時候,這個新聞的次品便已經銷售出去了,不好的影響也就不可挽回。這就生動地印證了全面質量管理的一個基本觀點:質量管理并不是從生產流程末端產品的瑕疵的檢查才開始,而是貫穿于整個生產過程的各個環節。
就像沒有合格的零部件,不可能總裝出合格的產品;有了合格的零部件,如果沒有合格的總裝工藝,同樣不可能生產出合格的產品。而要生產出的零部件全部合格,同時進行合格的組裝,就必須在整個生產流程中的每一個細微的環節上,都達到全面質量管理的要求。更何況電視新聞的采制在流程上有其特殊性:現場沒拍到的畫面,新聞事件發生后不可能補拍;新聞現場消失后,盡管不滿意自己的出鏡效果,出鏡記者也不能再出一次。
全面質量管理的范圍是產品或服務質量的產生、形成和實現的全過程。對于直播的電視新聞來說,是包括從新聞的策劃、采訪、制作和直播等全部有關過程的質量管理。把新聞直播有關的全過程的各個環節加以管理,形成一個綜合性的質量體系。因此,制定每個崗位的工作質量標準,并定期進行自查、抽檢和及時改進尤為重要。
把質量管理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之上,即制定可以量化的指標和指標考核體系,對工作、產品和服務質量進行管理,具體來說,要對電視新聞直播的全體人員進行全面質量管理培訓。其后,建立每個崗位,從欄目負責人到采訪車司機,都要全面建立具體的質量考核指標。比如設備管理員每天早晚對設備的檢查,與攝像員及時溝通,保證攝像機、電池、電池燈、話筒入庫前后保養和完好,發現問題及時反饋并提出解決辦法,及時提交維修等;文字編輯對文稿的核實,保證新聞事實的真實準確;主持人直播前化妝、服裝的準備,良好的精神狀態等。所有這些,都要有詳細的、量化的、可以度量的明確規定。
全面質量管理的價值
在其早期工作生活當中,戴明開創了利用統計方法來提高組織績效的途徑。
戴明是公認的全面質量管理(TQM)的創始人 。戴明對管理和組織的貢獻,來源于他認為質量和客戶的滿意應建立于產品而不是那些在出事后來檢查錯誤的質量監察的理念。為此,必須為工人提供適當的培訓和工具,以使其能夠“一次就成功”。降低失誤率并不斷改進生產流程不但能夠減少廢料、報廢品和質檢員的數量,同時也是一種新的組織管理方法。工人不再被當作日用品來對待,取而代之的是將資源投入到他們的個人能力發展過程當中,這樣他們便能充分地融入到組織當中。戴明管理哲學的基礎是合作解決問題并讓管理人員消除工人在工作時的恐懼心理,比如限制使用績效掛鉤式的工資系統,戴明將這種做法稱為“恐嚇計劃”。“內部競爭將使我們走向毀滅,”他說,“衰落將不斷進行下去,直到我們明白這一點。”在這些方面,“戴明式”相比于那些科學管理活動更為注重人際關系。
戴明當時在美國默默無聞,但其在日本受到追捧的理論注定是非比尋常的。那時日本工業損失殆盡,而國家重建的基礎,卻是以次充好的物資產品。 20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統計質量控制和質量管理越來越多地在日本工業中建立起來。類似統計流程控制、“戴明循環”以及質量環路等方法得以廣泛地采用。
20世紀90年代,戴明自己提到:“美國仍然沒有意識到,西方世界也一樣……,有人曾說過只有處于危機中你才能集中精力。日本在那時確實處于麻煩當中,但我們的麻煩更大,因為我們對此根本一無所知。”全面質量管理在日本的迅速普及也引起了關于戴明理論為何能夠容易地與日本傳統的雇傭方式和組織形式結合起來的討論。
具有啟示意義的14條
戴明的思想其實早已受到他在日本的經歷的影響。他現在最著名的“14條”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已經形成,是一種啟示性的哲學化方法,對很多西方人來說,可能這正是能給他們的思想帶來變化的理論。“14條” 包括如下內容。
(1)建立一個長期目標。
(2)接受一個新的管理思想。
(3)減少依賴檢驗來保證產品質量。
(4)要有一個最小成本的全面考慮,不要只以價格來決定。
(5)要不斷改善生產和服務體系直到最后。
(6)要進行有效的崗位培訓。
(7)制度化領導方式。
(8)要消除對產品質量出現問題所產生的恐懼心理。
(9)消除質量改進過程中的各部門間壁壘。
(10)減少喊口號、下指標、訓導等管理手段。
(11a)減少了工廠層面的工時的定額問題。
(11b)減少按目標進行管理的頻率。
(12a)消除對鐘點工人的不公待遇,使他們為自己感到自豪。
(12b)消除管理和工程技術方面給工人帶來的影響,使他們為自己感到自豪。
(13)有一個嚴格而有效的教育和自我提高計劃。
(14)推動全體員工都來參加經營管理的改革。
1980年,隨著一部名為《如果日本可以,為什么我們不行》的紀錄片在美國電視臺播出,戴明開始在日本以外被人們所認識。90分鐘的節目戴明在最后十分鐘里亮相,卻立刻成為了眾人爭相登門拜訪的人物。究其原因,是因為美國工業正逐漸在越來越多的方面因失去競爭力而不斷被日本企業搶占市場份額。這個曾經指導和管理全球最成功的經濟,并不停地從華盛頓最現代化的辦公室里向其追隨者們命令的美國,現在開始衰落了。為了重新振興美國經濟,美國國內許多大公司的老總們排隊等候從他那里獲得指導,首當其沖的是當時福特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唐·彼得森 。后來彼得森說他“非常榮幸能夠成為戴明的門徒”,并且將福特在20世紀80年代能夠通過向質量管理化轉變而重新復蘇都歸功于戴明的指導。無數的組織,包括政府和軍隊在內都對戴明趨之若鶩,到80年代末,他的理論便傳遍了整個西方世界。后來關于全面質量管理的書籍鋪天蓋地,就像是從業者和學院派都跳上了游行花車般熱鬧。90年代,像“客戶服務”、“團隊合作”以及“持續改善”等詞匯成了所有管理者和領導者的常用詞。質量管理成了所有問題公司的“萬能良藥”。
綜合評價
戴明關于管理和組織行為的理論仍值得商榷,這從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一系列學術文章中得以反應。一方面,全面質量管理(TQM)經常被用來和“泰勒主義”或者“福特主義”相比較。從這個角度看,全面質量管理理論是將情感和手工勞動分離開的泰勒主義的一種革命性發展,它強調員工參與、團隊合作,并且為工人提供良好的工具來完成任務。戴明所詮釋的這種人性化和管理層與工人間的協作關系建立于一種高度的自信和互惠的基礎上。另一方面,全面質量管理理論被視為是將管理活動向工人層面做出了延伸。從這個角度看,工廠技師的秒表仍然居于主要地位,又另外引入了其他為保證員工能夠完成管理層派發的任務而采用的機制。特別是,減少浪費作為戴明理論的核心內容,它使得對材料浪費的做法被引申到了人力資源上,導致工人們每分每秒都有被安排得滿滿的任務。同時,生產流程中各種不同工作,即那些需要進行嚴格控制、必須保證順序或連續效能監控,以及對所有錯誤追根溯源的工作,經常被錯誤地指派給個人去完成。因此,全面質量管理經常和工作白熱化、不斷加強個人行為監管聯系到一起,以致被認為不過是一種人性化的、理想的假象而已。
我國自推行全優工程以來,建筑工程的質量不斷地有所提高。但是目前工程質量問題仍然是我國建筑業當前十分突出的問題。多年來,因劣質工程的返修、加固、補強而發生的器材、能源的浪費數量巨大,使得用戶蒙受了不必要且巨大的經濟損失;因劣質工程而造成的各類事故的發生也比較頻繁,由此而造成的生命財產損失令人痛心[1]。因此,必須實行全面質量管理,提高工程質量,從而保障經濟建設的發展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
二、建筑工程質量管理中的全面質量管理思想
全面質量管理,即TotalQualityControl,就是全企業各個職能部門的全體人員,對生產的全過程所進行的質量管理。它以數理統計方法為基本工久充分發揮專業技術和管理的作用,建立一整套質量保證體系,用科學的方法控制影響工程質量的各種因素,以建造滿足設計要求、用戶需要的優質高效低耗的建筑工程。
1、全面質量管理的基本觀點[2]
(1)全面對待質量的觀點
(2)為用戶服務的觀點
(3)以預防為主的觀點
(4)一切用數據說話的觀點
(5)文明施工的觀點。
2、全面質量管理的工作方法[3]
全面質量管理的基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計劃、實施、檢查和處理四個階段的循環,稱為PDCA循環。
PDCA循環是一種科學管理方法的形象圖,它好象一個車輪,不停地向前轉動使產品質量不斷地提高,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想、干、查、改”,即邊想邊干,邊于邊查,邊查邊改,邊改邊想,反復循環。
三、建筑工程施工階段質量控制
1、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即為施工前準備階段進行的質量控制,包括準備工作以及此階段影響質量的各因素的質量控制[4]。
(1)認真做好工程地質勘察設計文件的核查工作。做好施工圖紙會審和技術交底,編制好施工組織設計和施工方案,編制施工工藝流程圖,確定工藝過程質量控制程序和重點控制部位,周密安排施工進度計劃,在確保工程質量的條件下縮短工期,降低工程成本[5]。
(2)落實施工準備情況。檢查工程是否符合工程質量要求,施工機械設備是否能夠正常投入運行,施工隊伍各工種的質量教育和質量責任制度是否落實,分包施工隊伍的技術質量考核是否能夠滿足工程質量的要求?!拔逋ㄒ黄健笔欠衲軌虮WC工程需要[5]。
(3)對于材料的質量控制,首先要抓好源頭控制,這一方面需要精選采購人員,挑選專業知識扎實,具有較高質量鑒定能力的人員負責各種材料的采購,另一方面要掌握各個廠家生產材料的詳細信息,優選供貨廠家。其次,材料進場時,要加強檢查驗收,對出廠合格證、出廠檢驗報告以及材料的數量和質量進行嚴格核對驗收,并且要對材料做二次鑒定,鑒定不合格不能在施工中使用。再次,加強施工材料的現場管理,提前安排材料存放的布置規劃以及運送路線,施工中,落實材料管理的責任制,本著“干什么,用什么,管什么”的原則,劃片分區,責任到人,搞好材料平衡[1]。
(4)機械設備的質量控制。設備的安裝要符合有關設備的技術要求和質量標準,在安裝過程中,要對每一個分項、分部工程和單位工程進行檢查驗收和質量評定。在設備安裝檢驗合格后,必須進行試壓和試運轉,這是確保配套投產正常運轉的重要環節。機械設備的選擇,應本著因地制宜,按照技術上先進、經濟上合理、生產上適用、性能上可靠、使用上安全、操作和維修上方便等原則。機械設備的主要性能參數是選擇機械設備的依據,要能滿足施工需要和保證質量的要求。如起重機的性能參數,必須滿足構件吊裝中的起重量、起重高度和起重半徑的要求,才能保證正常施工[6]。
(5)環境控制。對工程質量有影響的環境因素較多,所以應以工程特點和具體條件為依據,對工程質量的有影響的環境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控制。此外,嚴寒季節、炎熱季節以及梅雨季節,要采取季節性施工保障措施,以免工程遭受凍害、干裂、沖刷的危害。另外,要對現場的環境加以改善,健全施工現場管理制度,文明施工,減少施工對環境的污染??傊?,對環境因素的控制,由于涉及面廣,各因素之間也存在相互影響的關系,因此必須在全面考慮和綜合分析基礎上擬定控制方案和措施,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有效控制的目的[1]。
2、事中控制
事中控制為施工過程中進行的所有與施工過程有關各方面的質量控制,包括對中間產品(工序產品或分部、分項工程產品)的質量控制。施工過程中質量控制按工程項目施工層次的結構可劃分為:工序質量控制、分項工程質量控制、分部工程質量控制、單位工程質量控制、單項工程質量控制[4]。
(1)施工工序質量控制。這是質量控制的實質性工作階段,具體控制要落實到崗位和人員。工序質量達不到要求決不驗收。每道工序完成后必須經下道工序質量驗收,在確認達到質量標準后再轉入下道工序施工。工序質量控制中要經常進行工序質量分析,發現異常因素,采取措施糾正,做到預防為主,要使每道工序都處于嚴密的控制之中[5]。
(2)施工工藝質量控制。施工工藝是操作者直接加工或改造勞動對象的技術措施和方法。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按照分項、分部工程編制工藝保證措施,向操作者進行技術交底,使操作者熟知設計要求、技術規范和施工操作方法,明確質量要求,并制訂提高工程質量的改進措施,使工藝質量控制標準化、規范化、程序化[5]。
(3)不合格品的糾正與通病消除。對常見的質量問題要事先加以預防,一旦出現問題要及時分析原因,屬一般可以糾正的要采取措施及時糾正和處理,達到結構安全,消除缺陷,保證使用功能要求。產生通病的原因比較多,除了建設部提出的10項質量通病外,還應結合當地和該工程在施工中常出現的問題,對癥治理達到消除的目的。消除質量通病必須遵守操作規程和施工程序,認真執行技術責任制。
(4)成品保護。成品保護是確保工程質量的重要環節,在項目施工中,必須建立嚴格的成品保護制度,認真貫徹執行。對已完分項、分部工程采取包、攔、護、蓋、封5種保護措施。對重要部分或薄弱環節要經常進行預檢和復核;對成品需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保護等等。施工中出現的質量問題必須就地解決,嚴重的問題還需立刻停止施工,進行核查處理,以確保工程質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