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0 03:43:0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校園網絡教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網絡教研數字化現代信息技術
一、網絡教研的理念
校園網絡教研是指依托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開發和利用網上教育資源,建立了開放、交互動態的網絡教研平臺,實現資源的交流與共享,以教育信息化推動教育現代化。
二、網絡教研的條件
1、硬件條件
(1)校園網絡,校園網絡不僅僅具備校園局域網的功能,同時必須能夠連通Internet,保證網絡暢通,建立校園網站,建議包括如下內容:教研新聞、課程改革、教考研究、教學研究、課題研究、專題研究、教研論壇、教研論文、教研計劃、教研通知、學科動態、教學論文、教學設計、課外活動等欄目。充分發揮了網絡速度快、信息及時、不受時間空間限制、透明度、參與面與交流面都較大等優點,積極開展網絡教研。在此過程中,在及時有效地為基層提供服務的基礎上,促進了教研觀念的更新,對變革已經實行多年的傳統的教研方式作了有益的探索,進而提高教學研究工作、教學管理工作的水平、質量和效益。
(2)基本硬件:包括辦公室配備臺式電腦,安裝了基本常用辦公軟件,配備專職網絡管理人員進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維護,保證校園網絡的暢通。
2、軟件條件
(1)教師素質
首先要轉變教師傳統的教研理念,新課改的啟動,帶來了新理念、新課堂、新教研。教育科研必須以教師發展為本,必須確立教師在教育科研工作中的主體地位,讓教師成為科研的主人,通過科研來培養教師、提高教師素質,為教師的自我發展、價值實現服務;教育科研必須以學生發展為本,教育科研要研究學生,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尤其要解決學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疑難問題,要有針對性,講求實效性。利用業余學習時間組織舉辦培訓班,對全體教師進行了網絡教研的相關培訓。
其次培養強化教師的信息素養,讓每位教師會使用計算機和網絡,學會在網絡上收集尋找各種教育信息和教育資源。我們并向全體教師明確提出了開展網絡教研規定和要求,開展網絡教研,整體提高教師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開展教學研究的水平,提高教研活動的水平、質量和效益。
再次鼓勵教師的學習,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勤于學習,不斷充實自我的教師,尤其是在當今信息如此豐富的社會,一天不學習就有可能落后,每天都有那么多的新知識需要掌握,每刻都有那么多的新見解需要了解,因此教師要加強自身的學習,不僅僅是業務方面,更涉及到教育教學的方方面面,不一定將名山大川都走遍,行萬里路和讀萬卷書,其價值是一樣,網絡資源如此豐富,更應該成為教師學習的有力工具。
最后對教師參加網絡教研進行合理分工,根據每位教師的自身特點制定合理的分工合作計劃,使網絡教研做到有章可循,有條不紊按部就班的順利開展。
(2)教研氛圍
學校要具有濃愈的教科研學術氛圍,可以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鼓勵教師進行網絡教研,同時對不參加教研的教師給予相應的懲罰,有壓力才會有動力,這樣才會使教師們增強教科研意識,提高教師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采用新老教師結對子的方式,利用新教師的活力結合老教師的經驗形成優勢互補,就會將網絡教研如火如荼的開展起來。
三、網絡教研的流程
(1)制定詳細的教研計劃,按教研組劃分為不同的教研小組,各小組分工協作
(2)資源的收集,根據本組的實際情況進行資源的收集工作,收集范圍不限,可以是原創性的論文、教案、課件也可以是網絡中的優秀教學資源,此項工作應該有專人負責,有詳細的資源收集記錄。
(3)資源的整理,對收集到的資源進行分門別類的整理,形成各教研小組的資源庫,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對資源庫進行豐富整理。
(4)資源的上傳,根據教研計劃,對資源庫內的資源進行上傳,形成校園資源庫,對所有的資源進行共享,實現資源的最優化,體現網絡教研的優勢——開放、交互動態的網絡教研平臺。
(5)總結交流:定期進行網絡教研的總結和經驗交流,不斷提高網絡教研的實效性和實用性,對出現的問題積極探求解決方法,同時也可以通過校園網站對出現問題進行及時反饋。
四、網絡教研成果
根據網絡教研的運行情況,進行網絡教研的成果測評,以確定是否有利用教學效率的提高,是否有利于學生一生的發展,是否能夠從“知識與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去發展學生,體現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地位,網絡教研的成果應該公正客觀,不單純以學習成績作為考核手段,對教師的考核在注重結果的同時更應該注重過程。
總之,校園網絡教研是一個新的話題,教育教學在新形勢下探索教研模式的一種嘗試。它并不否定其它形式的教研作用,而是從另一種視角上探索教研的方向,擴大教研的職能,挖掘內在資源,促使教研更加科學。這對于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激發教師的職業熱情和創新精神,改變教師的角色認識和自我觀念發揮重要作用。如今,網絡教研這種新型的教研模式正在形成,“自下而上”的教研、“互動式”教研、“參與式”教研、“實戰式”教研受到教師們的熱烈歡迎,“自主、合作、探究”正成為“網絡教研”的主旋律。
參考文獻:
[1]何克抗.《關于網絡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
[2]余紅.《關于交互網絡的協作學習探討》
[3]《WebQuest八問八答》.《網絡科技時代》,2002年第1期.
——XX中學電化教育先進事跡材料
山西省XX中學是省首批重點中學、省示范高中。多年來以教育教學質量高,各項工作領先而享譽三晉。新世紀歷屆領導班子審時度勢,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對當今教育會產生深刻的、革命性的影響,認為現 代教育技術與教育教學的結合勢在必行。因而高度重視信息技術應用工作,加大軟硬件投資力度,以課題科研為指導,大力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研究工作,取得優異的成果。作為電教先進典型,山西省信息技術應用工作現場會2004年在我校召開。
一、硬件建設
從2001年校園網一期工程至今,學校共投資近千萬元用于信息技術硬軟件設施的配套。目前,學校擁有三層交換的千兆校園網,連通了各處室、各教室、教師辦公室及家屬住宅樓;網絡中心配備了服務器、WEB服務器、文件服務器、郵件服務器、“一卡通”數據庫服務器、圖書管理服務器及4臺教學資源服務器,為校園網資源配置打下堅實的硬件基礎;為每個教室安裝多媒體教學設備;裝配微格教室、多功能報告廳、4個學生機房、校園電視臺。實現“班班多媒體、室室有電腦、家家通網絡”。為信息技術在我校的應用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
二、資源建設
學校領導十分重視校園網軟件資源建設,投資幾十萬建成包含大型教學資源庫、在線資源、校園網應用軟件系統等較完善的校園網資源系統,總量達4T。目前配備有《清華同方資源庫》、《北京四中資源庫》、《中央電教館資源庫》、《同方電子期刊庫》、《智能出卷系統》、《電子圖書系統》、《101網?!返却笮唾Y源庫;建成了集內外網于一體的大型資源集成系統——XX中學網站;學校還組織人手自行編制了《校園信息系統》、《教師交流園地》、《學生研究性學習平臺》等用于學校辦公,教師交流,學生輔助學習的平臺系統。
三、以課題研究指導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2003年以來學校承擔了國家十五重點課題《網絡環境下學生自主學習的組織》、《中學校園資源庫的建設與應用》,已順利結題并雙雙被評為優秀課題;承擔的國家十一五重點課題《信息技術與分層教學研究》、《網絡環境下中學德育教育研究》,省13150課題《中學校園電子校務系統的建設與應用》正在研究中。
我們本著課題研究為學校教育教學服務的原則,大力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研究。學校相繼出臺了《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方案》、《整合評比方案》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及工作方案,并采取每年開展一次信息技術技能大賽,每學期進行優秀課例、優秀設計方案、優秀課件、優秀論文評比等活動,強化和推動整合工作的開展。學校還采取了開辦月刊《信息技術導航、整合研究動態》,選派教師外出參加各種培訓學習,舉行日常培訓和假期集中培訓相結合等形式對教師進行信息技術和先進教學理念的培訓,大大地提高了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水平,教師的教學觀念也得到很大改變,對學校教育教學成績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四、信息技術應用于學生的學習
我校在積極推進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的同時,還著重研究了信息技術直接應用于學生的學習和全面素質的提高。實行資源大開放,校園網所有教學資源和英特網上與教學有關的資源對學生開放,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在網上進行自主學習。學校開發了英特網資源導航、研究性平臺和學習討論區,建立了教研組及教師個人主頁,這些軟件都是針對學生自主學習的。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非典期間,我校利用現代化的教育教學設施開展了形式多樣遠程教學活動。我校電視臺演播大廳開辦了《空中課堂》電視直播,播出高一高二高三各科課程150余節。同時還在網上開辟了學習資料下載和各科學習討論區,學生從網上下載資料進行學習,做到了休息不停課。
信息技術應用工作的開展,強烈沖擊著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悄然發生著變革,學生的學習態度朝積極主動方向轉變。
[關鍵詞]校園網 信息技術 課程整合 運用
所謂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就是通過學科課程把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將技術作為一種工具,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提高教與學的效率,改善教與學的效果。目前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面臨三大問題:第一,教師手中沒有充足的教學資源和合適的工具型軟件;第二,教師的計算機應用水平還很不夠;第三,如何利用計算機來開展課程整合教學活動。
那么如何來解決這三大問題,促進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呢?通過幾年的實踐,筆者認為利用校園網來促進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具體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要做好各學科的教學資源建設,提供充足的數據庫資源
1.素材收集。由于諸多媒體呈現教育信息形式不同,其資源應是大量的、豐富的,方可滿足教學需求。對各種素材的收集,可采取將現有的課件或其它軟件中的素材重新分離、整理、還原;或者自己開發教學中急需的、針對教學難點的微教學單元;或購買計算機軟件公司和出版社發行的課件光盤以及從Internet網下載可用于教學的信息源片斷等方式。
2.素材的分類以及積件庫的建立。積累了一定的資源后,接下來應是對所獲得的素材作分類建庫了。信息資源庫的技術管理人員要根據教學的需要,首先要基于科學系統分類的原則,將從各種渠道收集和制作的不同類型的媒體素材,或以磁盤陣列或以光盤庫的形式,分門別類地存入到教學積件庫中。
3.資源建設應遵循以下原則。(1)教學目標性原則。資源建設都要由教學目標來決定,必須保證教學整體目標的實現。(2)適用性原則。要注意結合各門學科的特點建構易于實現學科課程整合的新型教學模式。(3)整體性原則。根據本校的經濟條件與教師、學生的應用水平,統一規劃,制定出目標高、布局合理,切實可行的方案。(4)資源更新原則。多媒體信息庫的資源內容要不斷地充實、更新,滿足教師及廣大學生大量的信息需求。(5)師生共同參與原則。計算機教師和學科教師共同開發,動員全體管理人員,共同完成學校資源庫建設。
資源庫建成后,還應該加強管理??刹捎眉泄芾淼姆椒?。
二、利用校園網資源共享功能為整合提供技術支持
具體可采用下述兩種共享模式來充分發揮網絡中資源的效用。
1.類別型共享數據庫模式。這是我國現行網絡體系中最常見的組織信息方式。教育教學中所涉及到的多媒體信息數量繁多,類型多樣。由于信息具有文件類型、創作方式、目標形式及運行平臺等多種不同特性,因此,我們可以將各種信息資源按其所具特性分門別類地進行處理,再以文件的形式存放到不同類別的子目錄中。當用戶需要某一類信息時,可按其特性進行索引并應用。
2.類別應用雙庫并存的共享數據庫模式。使用類別法構建信息庫雖然在信息歸類上可以方便地進行信息存儲,但由于同類多媒體信息數量十分龐大,因此在信息的索引和應用上非常復雜,在多媒體信息資源的實際應用中不利于教師和學生使用。因此,采用類別應用雙庫并存的共享數據庫組織方式更為理想。雙庫并存的組織方式總體上與類別式組織方式的設計情形相似,所不同的是在構建多媒體信息庫時,可同時建立類別、應用等多個數據庫。要將教育教學中所需要的信息按照每一年級課程的應用內容進行分類存儲,頂層目錄按信息學科進行分排,下級目錄再根據受教年級進行劃分,將相關的具體教學多媒體教學內容分別精選歸分到相應的每一節教學目錄下。這樣當教師取某一節教材內容進行應用時,與該課時相關的教學論文、電子教案、教學素材、經典題庫等信息會方便、及時地提供給使用者。
三、利用校園網進行積件開發,運用組合平臺實現整合
所謂積件,簡單來說就是將各門學科的知識內容分解成一個個的標準知識點(積件)貯存在教學資源庫中,一個標準知識點(積件),可以看作是闡述某一方面、某一教學單位,同時包含相關練習及呈現方式、相關知識鏈的一個完整教學單元。積件是針對課件的局限性而發展起來的新的教學軟件模式,體現出一種新的教材建設思想,我們可以根據它的特點進行網上開發。
1.積件具有開發的開放性,自繁殖性。積件的素材資源和教學策略資源都是以基元方式入庫供教師重組使用,只要確立了積件的信息標準,入庫規范,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任何教師都可以利用網絡將最新的信息和自己的作品添加入庫。
2.積件與課件的關系是繼承與發展的關系,積件包涵了課件的特殊性。課件是積件的特例。它們的不同點是課件適用于某一具體的教學情境,積件適用于任何變化的教學情境,積件更適宜教師學生相互交流為主的課堂教學情景。所以我們可以校園網把課件經過適當加工(去除冗余部分,規范接口標準),就可納入積件的微教學單元庫,為其他教師重組使用。
3.現在的中學大多使用國家教育部或省教育廳指定的材,這為開發積件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我們可以利用積件資源的共享性,通過校園網的聯網,共享其它學校的積件庫。別外,積件是以知識點為分類線索,無論教材課程體系如何變化,教材版本如何變化,積件都可被師生應用于當前教學活動中,這樣,校園網中的積件可以逐年累積,同時也可實現積件的二次開發,并把它納入到二次開發構件庫。
但是在具體制作使用過程中,光有分散的積件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用積件組合平臺將分散的積件凝聚成一體。積件組合平臺是直接面向普通教師、提供集成二次開發構件庫、微教學單元庫、素材呈現方式構件庫和多媒體教學素材庫來制作教學軟件的一個工具,是供教師使用來組合積件庫并最終用于教學使用的軟件環境。
【關鍵詞】中職學校 綜合網絡建設 管理 應用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6-0174-02
一 中職學校綜合網絡建設的可行性
職業教育是中國教育事業的薄弱環節,發展不平衡,投入不足,辦學條件差,辦學機制以及人才培養的規模、結構、質量還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但是,中職教育的發展已經被國務院提上了工作日程。2002年召開了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加強了對職業教育工作的領導和支持,以就業為導向改革與發展職業教育逐步成為社會共識,職業教育規模進一步擴大,服務經濟社會的能力明顯增強。2005年國務院下達了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政府已認識到職業教育的發展,關系企業的發展經濟的發展。從2005年到2011年各級政府對我校的投資達到兩千多萬,每年的財政撥款都在兩百萬以上,今年學校開始了“班班通”工程的建設,有了監控網絡、程控電話、點對點廣播系統。資金的保證是進行網絡建設的重要條件。
21世紀被稱為信息時代,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范圍的日益廣泛,計算機網絡已成為全球信息產業的基石。高度發達的計算機網絡互聯,為跨區域的信息交流和資源共享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環境。計算機網絡的廣泛應用,改變了傳統意義上的時間和空間的概念,對社會各個領域,包括人們的生活產生了變革性的影響,促進了社會向信息化的大步邁進。教育是國家發展的命脈,教育要先行,那種封閉式的教育模式已一去不復返了。
二 中職學校網絡建設的必要性
中等專業學校校園網絡建設的目標是以辦公自動化、多媒體教學、安全監測、現代計算機校園文化為核心,以現代網絡技術為依托,技術先進、擴展性強、能覆蓋全校主要樓宇的校園主干網絡。這個網絡能將學校的各種終端設備和局域網連接起來,并與廣域網相連在網上進行宣傳和獲取互聯網上的教育資源,從而形成結構合理、內外溝通的校園計算機網絡系統。
1.學校管理的需要,主要體現為教育教學活動和校園安全
目前各種教育教學已實現了網絡化的管理,各種教育工作都已無法離開計算機的輔助功能。人事管理已脫離了手工操作的年代,人事管理職員告別了繁瑣的數據統計和手工操作,方便快捷的計算機操作已經不可替代。學校安全已增加了門禁、監控和巡更系統。程控交換機系統,對學校的電話管理有著強大的功能,所有這些大大節省人力物力和管理成本。
2.教學上的要求,目前每個專業都有在計算機上教學的課程
如音樂的賞析課,服裝專業的服裝平面設計,數控專業的CAD平面制圖課,機械專業的CAXCAD課,財會專業的電算化會計學科等。這些課程的設置,要求學校必須提供計算機網絡教學環境,我校現在實施的“班班通”工程為多媒體教學提供了平臺。
3.教師繼續教育,再學習的需求
教師的繼續教育是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再造和延伸,是新時期對教育系統新的要求,是時代進步的實踐體現,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教師的繼續教育目前在全國范圍內開展,這些年國家、省、市以及學校都對教師的繼續教育進行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然而這些只是一個階段的投入,要想長期地堅持下去,就要培養教師自我學習和繼續教育精神,網上的繼續教育課程可以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最重要的是節省了教師大量的時間,具有靈活、多樣、便利、不受時間、地點限制的優點。另外,教師的進步和知識的充實,需要計算機這樣一個載體,需要計算機網絡這樣一個便捷的通道和無比豐富的資源庫。
三 中職學校網絡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一個最重要的問題是目前中職學校網絡管理員的技術水平對網絡設備管理和運用的水平還沒達到一個較高的層次。大連教育學院在2007年組織了網絡管理員培訓,2011年教師教訓中心又開了智能樓宇學習班,這些培訓就像是雪中送炭。很多管理員是從那時才對綜合網絡建設有所認識的。所以說學校在綜合網絡建設中,要配備一個專職的網絡管理員,管理員要真正能承擔起學校的綜合網絡管理工作。
其次,對目前網絡設備的不熟悉,造成了網絡管理員在采購網絡設備時的盲目性。我校的設備是政府統一采購的,這方面的風險就小多了,不過在自主購買的一些小設備上,依然存在這個問題,這要求網絡管理員應在這個工作上多下工夫,認真負責,做好詳盡的市場調查。
再有,對學校綜合網絡功能和應用的定位不準,往往是投入的設備花了巨額資金,卻不能發揮它的效能。解決這個問題要求在設計之初要多做考查,吸取其他單位的建設經驗。
另一個極端,就是網絡的設計結構沒有考慮到學校的發展,只是根據眼前的狀況設計網絡,必然會在以后的發展和擴大中遇到問題,造成重復建設,浪費寶貴的教育資金。因而需要請有經驗的專家來做參謀。
還有學校的網絡安全和網絡維護,是目前學校網絡運行中兩大棘手的問題。網絡安全,主要表現在經常受到來自互聯網的攻擊,病毒經常造成服務器和下面的工作站死機,校園網的安全權限設置不規范,網絡的運行速度變緩,各種網絡資源占用大的軟件使用泛濫。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專業的設備和專業的網絡管理軟件,另外發現問題要及時解決。
四 中職學校網絡建設的結構設計方案
1.硬件設計方案
根據國家和省教育廳對職教中心校園網的建設標準要求和中職學校在實際工作中的網絡應用需求,設計學校的網絡功能和結構。
第一,高速局域網互連。由于參與網絡應用的師生數量眾多,而且信息中包含大量多媒體信息,故大容量、高速率的數據傳輸是網絡的一項重要要求;需要支持多媒體應用,包括多媒體教室、電子閱覽室、多媒體教學、辦公自動化和多功能會議室。
第二,確保安全、可靠。校園網中同樣有大量關于教學和檔案管理的重要數據,不論是被損壞、丟失還是被竊取,都將帶來極大的損失。
第三,操作方便,易于管理。校園網面向不同知識層次的教師、學生和辦公人員,應用和管理應簡便易行,界面友好,不宜太過專業化。
第四,經濟實用。學校對網絡建設的投入顯然較低,因此要求建成的網絡經濟實用,具備很高的性能價格比。
目前我校計算機網絡采用的設備有:(1)路由器:神舟數碼DCFW-1800S(帶防火墻);(2)核心交換機:神舟數碼DCRS-5512GC(1000M光纖);(3)接入層交換機:銳捷STAR-S2024M。
如右上圖所示,首先在網絡核心層,采用是神舟數碼的DCFW-1800S路由和神舟數碼DCRS-5512GC核心交換機。DCFW-1800S是神舟數碼自主研發的全模塊化路由交換機,提供8個擴展口和12個擴展模塊,可靈活擴展多種百兆、千兆以太網端口,滿足雙絞線、光纖等接入需求,可以根據校園網的需求靈活配置,構建彈性可擴展的網絡。
具體組網如下圖所示:
在校園網的教學樓、辦公樓以及實驗樓內分別放置銳捷可堆疊交換機STAR-S2024M/S2024,該款交換機支持最多4層星型堆疊,滿足高端口密度的需求。同時,主機背板帶寬高達22G,從機11G,堆疊帶寬2.66G,滿足校園網高速轉發的應用環境。強大的組播支持能力,滿足校園網多媒體應用的需求。
另外,銳捷STAR-S2024M交換機具有豐富而強大的網管功能,可以通過多重設置方式對網絡進行網管操作,實現IP設置、VLAN端口設置、安全控制設置、靜態地址管理、廣播風暴控制、端口MAC地址鎖、優先級等各種管理。端口回環測試功能,更加方便了整個校園網絡的管理工作。
網絡的功能滿足學校的管理和日常教學需求。高性能全交換:千兆主干,滿足大負荷網絡運行需求。簡單有效的管理方式:全網統一網管平臺StarView,中文圖形管理界面,管理人員無需進行專業培訓便能輕松掌握。支持多媒體應用:包括多媒體教室、電子閱覽室、多媒體教學、網絡監控??晒芾?、高安全:VLAN的劃分,有效隔離廣播,控制部門之間和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訪問。
2.中職學校網絡運用于教育教學管理中的建議
第一,和上級部門的要求接軌,建立完善的人事管理數據和評審數據。
第二,教育教學的管理數據要數字化,包括學生的日常管理數據、班級管理數據、教師的考勤制度及發展狀況等。
第三,建立豐富的教學資源庫,包括電子書庫、學科知識庫、教學論文和教學課件等。
第四,建立師生交流平臺,建立學校教師之間和校級領導之間交流平臺,可以論壇和E-mail為主要形式。
第五,建立學校對外宣傳的網頁設計,在學校概況和師資力量,招生就業做重點的宣傳,把網站建設成為學校面向全社會的開放式窗口。
總之,中職學校的綜合網絡建設要把握住實用、可擴展、管理有序詳盡、對外開放性幾個特點。
參考文獻
論文摘 要:我校經過兩年多的時間對課題《如何開發和建設適合農村中學教學的課程資源庫》的系統研究,通過多個實驗班級教學實踐,總結出了在多媒體與網絡環境下的課程資源庫輔助教學相對于傳統模式的教學而言,能更大程度地提高中學生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從而更快、更大程度地提高中學生的英語綜合語言素質。
一、什么是校園課程教學資源庫
教學資源庫,其核心內容及功能包括并達到如下要求:保證教師能夠通過網絡進行備課、資料查詢、參與教師培訓等工作,保證教師能夠通過網絡組織、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協作式、研究性學習等學習活動。資源具有良好的開放性和規范性;資源內容具有權威性、實用性;資源更新及時、形式豐富、容量大。資源庫中設置學科素材、教參中心、課件資源、試題庫、教學拓展、教學論文、信息技術等欄目。
二、理論依據
1.建構主義教學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者的知識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景即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材料和信息資源,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主張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建構主義理念既強調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又不忽視教師對學生的主導作用?!耙詫W生為中心”的建構主義理念為校園課程資源庫輔助教學奠定了理論基礎;在網絡輔助教學過程中,學生學到的不僅是一門課程所提供的知識點,而且還拓寬了原有的知識面。
2.新課程標準下的課堂教學改革理論
《高中英語課程標準》提倡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觀察、體驗、實踐、探究和合作等積極主動的學習方法,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目的就是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充分開發課程資源庫是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實施《高中英語課程標準》的有效方法。這一理論要求教師成為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合作者。教師要為學生服務,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以人為本,以導為核心,牢牢掌握啟發、點撥、調控的主動權。這一理論要求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中學生是否體現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參與的全體性、過程的合作性、資源方法理念策略的開放性、知識習得的實踐性、學習成果的獨創性和學習能力的差異性。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這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不謀而合,是建構網絡教學模式的重要理論依據。
課程資源庫輔助教學英語教學仍然以傳統的面對面課堂教學為主,輔之以網絡資源,以達到改善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它在如下兩個方面對教學活動起輔助作用:(1)提供一個支持師生利用網絡進行教學活動的有效環境,包括備課、授課、復習、答疑、討論、完成和提交作業、批改作業等。(2)為課程提供一個豐富的教學資源庫,支持師生通過網絡共享有關的課程資料,包括課程大綱、教材、講稿、課件、模擬考題、參考資料等。
三、課程資源庫輔助教學的優勢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其中利用現代的計算機以及在其支持下的課程資源庫輔助教學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計算機,尤其是現代的多媒體網絡教學系統,不僅以其聲畫并茂、形象直觀吸引著學習者,而且它所能達到的師生交流、及時反饋功能也吸引了廣大的教師。具體來說,課程資源庫輔助教學系統突出多媒體和網絡兩項功能:多媒體教學通過視聽結合、聲像并茂、動靜皆宜的表現形式,生動、形象地展示教學內容,擴大學生的視野,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素質,并使外語教學突破了教學信息傳播的“時”“空”界限,使人們原本不能在此時此地聽到看到的知識信息不僅聽到了,看到了,而且信息傳遞的范圍廣了,速度更快了,地域更遠了,人的各種感官都得到延伸,教學視野不斷擴展,教學時間相對縮短。又由于是網絡,它可以完成其他教學輔助設備所無法完成的強化教學管理、保證師生交流的任務。
四、課程資源庫輔助教學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1.媒體與網絡在聽力教學活動中
聽力教學在英語教學中占著很大的比重,而傳統的聽力教學局限于老師說,學生聽;磁帶讀,學生聽。學生所動用的感官只有耳朵和手??菰锏慕虒W形式無法吸引學生的興趣。而在多媒體與網絡環境下進行這項教學就要生動得多。例如:我把一學期的課文及單詞的錄音整理為mp3放在校園網與班級電腦上,學生可以自行下載,每天早讀,值日學生可以打開電腦,播放給同學聽與跟讀。利用《空中英語教室》進行聽力訓練。因為它配有相應的圖像材料有助于學生對聽力內容的理解,對人物對話語言所適宜的環境有更深的了解,從而達到準確運用的目的。定期為學生播放原版電影或有聲讀物,如:Titanic,Gone with the wind,Fair lady,Brave heart等,培養學生語感,極大地提高了學生聽力水平。網絡同時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遠程聽力訓練及更為有趣的活動形式。另外,我還向學生推薦了兩個非常有用的英語學習網站: listeningexpress.com,從中學生可以收聽VOA Special English, BBC World News等英語節目; 4english.cn,從中學生可以收聽收看非常有趣的英語節目,如:經典電影片段、電影配音、新聞聽力等等。
2.媒體與網絡在閱讀教學活動中
利用網絡收集與課堂教學內容有關的文字、聲響及圖像材料。僅僅是教材中的那么一點閱讀材料是遠遠不能達到高考所要求的閱讀水平的需要的。結合教材主題、增加富有時代氣息的真實性材料進行教學來豐富和拓展英語教學內容,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如在學習澳大利亞一單元時,我們可以隨著攝像機的鏡頭,跟隨英語導游,游歷廣袤的澳洲,觀賞澳洲特有的動物;在學習處理廢物一單元時,我們在教室里便可看到英語解說的回收利用廢紙和易拉罐生產過程的影片和利用風能的科幻影片。學習cloning一文時,可以利用Flash,把晦澀難懂的克隆技術變的形象生動,易于學生理解,尤其是文科的同學。
3.媒體與網絡在寫作教學活動中
現實生活中學生使用英語的環境有限,網絡中的師生交流與互動為學生提供充分使用英語的環境。在學習選修8第2單元cloning時,本單元的作文任務為表達正反觀點的作文,我進行拓展協作訓練,將“手機的利與弊?”這一話題在我班的QQ群里,讓學生發表看法,互動性很強。經過一定時間的探討之后,學生將自己的看法以習作的形式利用E-mail發給老師,老師閱讀后將學生習作中的一些好的,漂亮的句子與不夠到位或表達錯誤的句子分別摘錄出來,再在屏幕上點評,從而在互動中提高了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這比單靠一根粉筆,一張嘴,一塊黑板的傳統教學省時,但高效多了。
五、課程資源庫輔助教學的結果
1.課程資源庫的網絡資源豐富了英語教學內容
網絡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輸入材料,校園網對網絡報刊、雜志和論壇進行分類和整理,通過鏈接和引用等多種形式將學生帶入適合自己需要的泛讀天地。
2.實現了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
利用資源庫網絡教學資源,教師不再是主要的知識源,學生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知識的探索者。在教學形式上改變傳統的教師“獨霸講臺,壟斷黑板”模式,寓教于樂,多形式,多角度、多渠道去展示、去開發,打破課堂教學封閉性、單調性。
3.提高了學生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
正如應用語言學家S.P.Corde所指出的,“我們實際上不能給學生教會一門語言,我們只能為他們創設一個適合于外語學習的環境?!闭n程資源庫輔助教學是建立在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控制基礎上的一種教學模式。課余時間學生可以點擊校園課程資源庫的網絡,根據自己的知識和能力查詢所需的課件資源、試題庫等獲取信息,自主學習。
當然,要真正使課程資源庫輔助教學廣泛地運用于英語教學的課堂之中,仍然存在著不少問題,也有不少地方需要改進。如:怎樣提高教學密度,合理安排課四十分鐘時間;如何使多感官的學習更好地符合認識規律,加速學習進度,從而提高學習效率等;如何使資源庫為人所有,而不是使用者被資源庫的內容所牽制,未經篩選拿來就用等等,這些都是新的課題,需要廣大英語教師不斷地在實踐中探索解決。
參考文獻:
1.何克抗.建構主義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與教學設計[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1997(5)
2.張明敏.網絡多媒體技術與應用[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8
關鍵詞:網絡環境;中小學圖書館員;隊伍建設
傳統的圖書館與數字圖書館的構成要素仍然是館藏、讀者、管理人員和技術力量,但其內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館員如何發揮電子化,網絡化的信息資源優勢?如何采用先進技術手段,提高服務質量。這是我們圖書館工作需要認真研究不斷探索的新課題。
網絡環境對圖書館的信息服務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圖書館的工作方式、工作價值、工作效率等方面都將發生較大的變化。相應地對圖書館員的知識結構與自身素質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時期的圖書館員除了擁有圖書館專業知識和管理學知識外,還必須具備良好的思想素質、多學科文化素質,成為跨學科的復合型人才。本文將從以下幾方面論述網絡環境下中小學圖書館員隊伍建設。
一、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質
思想素質的核心是具有堅定的信念,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圖書館員要以德為立身之本,樹立全心全意為讀者服務的思想,恪守“一切為了讀者”的職業道德標準,安于平凡、樂于奉獻、甘為人梯、開拓進取、積極向上、盡職盡力做好本職工作。
二、成為跨學科的復合型人才
首先應該熟悉計算機操作及應用,掌握網絡信息技術和圖書館現代化的業務操作技能,具有準確、快速地進行信息檢索、應用分析及信息加工的能力。其次還要具備敏銳的信息意識和較強的信息能力。信息意識是指圖書館員對信息的敏銳度,捕捉分析、判斷和吸收信息的自覺程度,信息能力則包括信息的獲取能力、信息處理能力和信息傳遞能力。最后還要具備一定的外語水平。由于因特網上80%以上的信息都是英文信息,因此,要利用網絡系統傳遞獲取信息,必須掌握英語,以更好地了解國際信息,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成為“網上信息導航員”,真正成為新型的圖書館員,才能適應網絡環境下圖書館事業的發展。
三、圖書館員要利用網絡做好網上資源的導向導航服務
中小學圖書館員要利用網絡在數量龐大、高度分散的網上信息資源中,篩選出對教育教學、科研有參考價值的網址和信息,建立網上資源分類索引,使分散的網上資源集中使用,構建虛擬館藏。這樣既讓教師了解本館的實際館藏,也讓他們看到世界各地的資源和服務。把教師指引到他最需的資源處,通過網絡利用網上的資源,使教師提高檢索相關信息的效率,節省他們在搜索瀏覽網站時花費的大量時間和精力。另一方面,因特網是瞬息萬變的,信息資源的地址經常改變,這就要求圖書館員注意及時更新,同時努力挖掘網上特色,免費的信息資源,將網上免費期刊資源的網址納入瀏覽器收藏夾,或在校園網頁上進行鏈接,引導老師到特定地址獲取所需信息。
四、圖書館員要學會利用網絡做好讀者的信息咨詢、跟蹤服務
在網絡環境下,信息資源的來源,獲取信息的途徑,信息檢索方式手段,都在發生巨大變化,因而信息服務內容和手段也應向數字化、網絡化、虛擬化發展。圖書館員只有將網絡資源的組織與服務和圖書館館藏資源的組織與服務結合起來,才能充分開發和利用網絡信息資源,以補充館藏的不足。網絡環境下的圖書館員,只有以全新的服務領域、服務手段、服務方式不斷深化服務層次、提高服務質量,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更好地為讀者服務。
(一)中小學圖書館員要充分利用校園網絡開展信息服務。建立和完善圖書館計算機公共檢索系統,加快本館信息資源的數字化進程,建立網上圖書館。
(二)中小學圖書館員應在校園網上,建造好網絡信息資源主頁及信息專欄,向讀者展現豐富的網絡資源,介紹服務項目及內容。針對讀者需求提供信息查詢和咨詢服務,對讀者的網絡咨詢應快速反應及時答復,幫助、指導讀者利用網絡資源。
在各項工作取得較好成績的同時,我校非常重視信息技術教育的發展,認為信息技術教育作為當代教育的一個“制高點”,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搶占這個“制高點”,可以促進教育思想、教育觀念的更新,帶動學校教育各方面的發展;可以促進教育制度、教學內容、教材形式、教學策略以及教學模式、教學理論等方面的深入改革;可以促進信息技術教育與學科教學的有機整合,促進教師素質的提升。所以,在資金非常緊張的情況下,學校千方百計籌措資金,投入127余萬元,購置了較為先進的信息技術設備,為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創造了前提條件。由于全校干部教師形成廣泛共識,教師、學生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積極性高、主動性強,取得了較好的成績。20*年,我校通過“承德市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彬炇?,20*年通過“河北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校”驗收。近三年來,在省、市電教館領導的關懷指導下,我校積極推廣與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不斷加強現代教育技術軟、硬件建設,廣泛開展師資培訓和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課題研究,承辦市、縣級各類教學研究活動,使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與研究在我校由普及、應用階段上升到了探索與創新階段,起到了示范和輻射作用。下面我們將從組織機構、設施建設、師資培訓、資源管理、教學研究、應用引領等幾個方面向各位領導匯報。
一、優化組織機構建設,促進現代教育技術管理工作科學化
1、建立組織機構,完善工作機制
科學的組織管理工作是現代教育技術實施的前提。我校成立了以校長為組長,主管信息技術領導、信息技術教師、各學科骨干教師及教研組長為成員的現代教育技術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學?,F代教育技術工作的決策、組織協調及經費保障等工作。學校信息技術部門全面負責學校現代教育技術所有工作。學校教導處負責現代教育技術課題研究工作。各級組織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形成了:“主管領導——教導處——現代教育技術工作小組——全體教師”的現代教育技術管理網絡。
2、健全規章制度,規范管理程序
抓好制度建設是適應現代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徑。近幾年來,我校在把教師現代教育技術工作中積累下來的經驗進行有效整理的基礎上,生成各種規章制度。如與校園網絡管理有關的《網絡中心維護管理制度》《校園網站更新條例》,與學?,F代教育技術設施有關的《計算機室管理制度》《辦公室計算機使用管理制度》《多媒體室管理與使用制度》《廣播室管理與使用制度》《現代教育技術設備采購、使用與維護制度》,與現代教育技術應用于教育教學的相關制度,如《教師現代教育技術培訓制度》《教師現代教育技術使用評價制度》《電教硬件、軟件借用制度》等。一些制度還正在建設與不斷完善之中。通過制度建設與應用,我校的現代教育技術管理工作井井有條,大大提高了設備使用率,提高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教育教學的積極性。
3、樹立超前意識,規劃發展遠景
在教育技術現代化發展中,我校領導班子立足現實,明確目標,對我校未來五年教育技術現代化及綜合發展工作進行了科學規劃。我校在“*”期間,重點工作是加大學校硬件建設及軟件投入,全面建設數字化校園,實現教育管理電子化;繼續營建一支在現代教育技術方面又精又專的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實現教育教學網絡化,全面推進信息技術與各學科課程的有機整合;在現代教育技術教研工作方面,我校根據中央、省市級電教館的課題研究方向,結合學校教育信息技術發展的實際,創造性地確定各級各類科研課題,并組織專業師資隊伍進行攻關,使學?,F代教育技術沿著科學化、規范化的道路穩步前行。
二、加快軟、硬件建設,改善現代教育技術工作環境
現代教育技術實驗研究離不開與信息技術相關的軟、硬件設施的建設。近幾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當地鎮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學校以“設施高標準、建設高速度、應用高水平”為基本原則,加快了學?,F代教育技術的步伐。學校多方籌措資金,進行硬件建設。20*年,投資13萬元新添30臺計算機,保證了2生一臺計算機。20*年投入15萬元裝備多媒體演播室和語音教室各一個。2004年投入8萬元裝備教師電子備課室,并接入了寬帶,建立了校園網絡中心,開發了校園局域網。20*年投入12萬元再次裝備學生計算機教室一個。20*年投入6萬元購置了兩套移動式多媒體設備,極大方便了教學的應用,并投入1萬余元裝備了分布校園各個角落多達30個音區的廣播設備系統。20*年,建立了校園網站。又投資5萬余元,購置了筆記本電腦9臺。20*年,一次性投入42萬元,購置了學生機38臺,教師機4臺,并為24個教學班裝備了多媒體,實現了“班班通”。各辦公室配備了計算機。同時新購置筆記本電腦21臺,服務器3臺。接入了光纖,建立了完善的校園網,網點覆蓋每間教學、辦公用房,每一臺電腦都可以與互聯網連通,極大的方便了老師教育資源的查找、收集和利用,實現了資源共享。幾年來,學校共購置學生機128臺,教師機56臺,多媒體28臺,總投資1*萬元。幾年來,學校還積極籌措資金,先后投入15萬元添置了影碟機、刻錄機、掃描儀、數碼相機、攝像機、電視機、復印機、打印機等設備。軟件建設先后投入10萬余元,購買了足夠的電子課程資源,如國防教育、安全教育、傳統教育資源和各學科教學課件、題庫、教學設計等。同時自主開發了大批教學軟件,如學校管理軟件、教務管理軟件、財務管理軟件、圖書管理軟件等。豐富了教育教學資源,方便了學校管理和師生教學。
三、強化師生培訓,為現代教育技術工作提供技術保障
在創建現代教育技術示范學校工作中,我們深刻認識到要搞好這項工作關鍵在師資。教育終身化是教育的一個重要發展趨勢,學校作為知識傳承與知識創新的重要場所,必須高度重視教師的培訓與提高,把“新技術”作為師訓的重要內容。學校加強以搞好網頁制作、網上教研為內容的網管員、學科骨干教師的培訓,培養一批現代教育技術學科帶頭人和教學標兵,以提高現代教育技術設備的利用率和課堂教學效率。通過培訓,力爭做到校長懂、骨干精、全體通。為此,我校采取“以點帶面”、“經?;?、制度化”的原則抓好教師現代教育技術培訓工作,將其納入校本培訓的范疇。培訓學時及考核情況均納入教師繼續教育學分統計。我校的這種培訓制度在全縣得到了推廣。同時強化教師樹立網上學習的觀念。教師的學習不僅是吃透教材、吃透教參,而且要熟知本學科教學最前沿、最先進的理念和最先進的經驗。教師學習信息技術知識,不僅是為了掌握現代教育教學的手段,更重要的是把它當成自主學習的工具。網絡世界非常精彩,那里有非常豐富的教育資源,讓教師養成每天網上讀書的習慣,這樣,教師能及時學習國內外先進的教育理念和名校名師的先進經驗,以此促進理論的提高和知識的更新。
在學生信息技術培訓方面,我校除按國家課時計劃開設好信息技術課外,重點抓好課外興趣小組的訓練工作。我校面向學生開設了電腦興趣小組,并配有專業教師對學生進行指導。通過參加這些活動,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應用計算機的水平,促進了學生運用信息技術處理信息、獲取知識的能力,全面提高了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近年來,我校多名學生電腦作品在省、市縣相關部門組織的競賽中獲獎。如20*年王也同學設計制作的網頁《青春小站》在“河北省第七屆中小學電腦作品制作活動”中獲初中組二等獎,他在第十六屆“全國六一國際兒童節威盛中國芯計算機表演賽”中獲初中組三等獎。馬保國電子報刊《校園周刊》在“河北省第九屆中小學生電腦作品制作活動”中獲初中組三等獎。孫雪婷在第十一屆“六一國際兒童節計算機表演賽”中獲河北賽區一等獎。
四、加強資源建設,充分應用信息化課程資源
現代教育技術在學校教育教學中的不斷運用的直接結果是學校的現代教育技術資源越來越豐富,種類越來越多。近三年來,我校在加強信息化課程資源建設,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發展方面作了以下工作。(一)、建網。學校接入了光纖,聯通了因特網,建有自己獨立的校園網,并配置了3臺“聯想萬全”服務器,保證了網速和擴容空間,保證了每個教師用機、學校管理用機、學生機房、語音室、電子圖書室、電子備課室之間都有效鏈接,實現多媒體班班通、資源共享機機通。(二)、建站。學校開發了自己獨立的校園網站,精心制作教師個人主頁,班級網頁,通過校園網站傳達上級政策、學校信息、展示學生作品、交流教師研究成果、進行校際交流與對外宣傳。(三)、建庫。學校重視教學資源積累,建立了資源庫。通過自主開發、網上接收與下載、校際交流、學校購置等途徑,不斷充實學校的資源庫,教育資源分類存儲,及時印發目錄,供教師方便選用。
五、抓實研究應用,提升現代教育技術使用水平
抓實教育科研。學校大力加強網絡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研究,加大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力度,并以此為重點,以課題為載體,全力抓好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研究與探索工作。我校開展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機整合教研活動每學期6次以上,引導教師將信息技術廣泛地應用于教育教學,引導教師運用信息技術收集實驗數據、進行對比分析,積累經驗,開展網上教研活動,共同探討如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率,形成了濃厚的教育科研氛圍,100%的教師參加了課題研究工作。劉淑清老師等承擔的省級實驗課題的研究,取得了階段性研究成果。實驗教師劉淑清在“中國教育學會課例評選”活動中獲國家級一等獎,課堂教學《平移》在“承德市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整合大賽”中獲特等獎。小組課題研究論文多篇在省級刊物上發表。在課堂教學中,100%的教師能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開展教育教學工作,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教學的課時占總課時的60%以上。通過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創造情境,營造氛圍,擴展視野,突破難點,提高了教學效率,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問卷調查,學生對課堂教學滿意度達到80%以上,教育效率、教學質量明顯提升,學生合格率80%,學科優秀率30%以上,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顯著提高。近幾年中考成績逐年提升,今年由2001年的全縣第六名躍居為第二名。在科研方面,我們正在把引導教師建立個人博客,書寫教育日志,通過博客進行課后反思、發表教學論文、與名師對話、開展網上論壇與學術交流,進而形成博客群作為一個主研方向,力圖通過博客團隊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并通過博客團隊研發具有一定水準的教育教學成果,推動教育教學的改革與創新。
抓實應用引領。學校信息化建設的核心就是應用,在信息技術方面的應用主要是:一是大力推廣信息技術在學校管理中的應用,積極開發校長辦公系統、財務管理系統、教師考核與評價系統、學籍管理系統、閱卷系統、教學成績分析系統、校務公開系統等。二是大力推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學校組織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人人參與的“講、評、說、做”活動,使教師逐步做到網上學習、網上備課、網上教研、網上辦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