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04 19:41:2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大學生網絡貸款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已進人大眾化階段,高校畢業生人數急劇增加,2007年我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為495萬人,2008年為559萬人,2009年達到611萬人。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2009年就業藍皮書《中國大學畢業生就業報告(2009)》指出,2008屆大學畢業生畢業半年后的就業率約為86%,比2007屆大學生畢業就業率下降了2個百分點。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日益突出,引起全社會廣泛關注。隨著網絡經濟崛起,網絡創業成為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一個重要渠道和平臺,但是大學生的網絡創業仍然是個新的研究課題,許多問題有待深入探討。
一、大學生網絡創業現狀
自1999年四川大學學生王汝聰創辦了成都亞虎(yahu)網絡公司,成為中國內地第一個網絡創業的大學生以來,隨著基礎設施的普及和社會的發展,10年來選擇網絡創業的大學生越來越多,大學生網絡創業已成為一種經濟和社會現象。據2009年6月24日中國校友會網和21世紀人才報聯合“2009中國大學創業富豪榜”,披露網游新銳浙江渡口網絡的金津以擁有高達10億元的財富,高居“2009中國大學創業富豪榜”榜首,且前10名中有8個項目與網絡相關,前100名中有27個項目集中在網絡或者與網絡相關。據Ebay統計,到2004年為止,單在Ebay美國站點上就有43萬大學生直接或間接就業。網上創業已成為世界各國大學生的就業時尚之一。目前我國大學生的網絡創業主要有以下特點:
1.創業主體泛化,從精英向普通學生延伸。第一批網絡創業先鋒及創業成功者,基本都屬于精英。從Ebay的邵亦波、百度的李彥宏到搜狐的張朝陽等,第一代網絡創業者都屬于精英行列,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海歸者。他們擁有良好的社會資源,創業具有一定的便利性。如今,隨著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更多網絡創業的大學生來自普通大眾。中國大學創富排行榜中的27位網絡創業的大學生都是普通學生,排名第88位的楊甫剛是義烏工商學院的一名高職學生。作者的訪問調查同樣發現,選擇網絡創業的大學生中有很多并不是社會公認的精英或者好學生,而且由于創業動因多元,也導致創業主體日益多元,高職類學生成為網絡創業主體的重要組成部分。
2.網絡創業呈現多元化趨勢。長期以來,人們認為網絡創業就是建立網站,實際上隨著網絡經濟的發展,網絡創業模式也呈現出多元化態勢。目前大學生網絡創業主要有以下幾個方向:其一,高科技領域創業。身處高新科技前沿陣地的大學生,有著“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易得方舟”、“視美樂”等大學生創業企業的成功,就得益于創業者的技術優勢。其二,智力服務領域。大學生在智力這個領域創業游刃有余,目前主要有創建網站、提供網絡咨詢服務、自由職業者、自由撰稿人以及專欄作家等,他們利用自身的智力和專業優勢,提供了另外一條創業通道。其三,網絡開店。近年來,網上開店隨著易趣、淘寶的崛起而迅速蔓延。其四,其他各種網絡營銷方式。比如目前盛行的淘寶客、閃客、中小企業站長等。
3.網絡開店日益盛行。網上開店具有成本低、回報快、風險小、易操作、靈活性強等特征,受到沒有商業經驗的大學生青睞,形成大學生網絡開店潮,甚至許多人氣高的BBS論壇上都設有專門板塊,為大學生商家廣告和其他相關信息。艾瑞咨詢的《2008年度中國網購市場發展報告》數據顯示,在完全自發的狀態下,已有30%的大學生淘寶店鋪月收入在2 000元以上。2008年淘寶網創造了57萬個直接且充分就業崗位,也就是說2008年有57萬人通過在網上開店實現了就業,相當于上海市2008年全市新增就業崗位數的總和,網絡開店日益成為網絡創業的主流。
4.從被動型和生存型創業為主轉變為主動型和機會型創業?!?007中國創業觀察報告》指出,中國目前已進入“機會型創業”階段。機會型創業在創業類型中已從40%的比例提高到2007年的60.4%,而生存型創業則從60%降到39.6%。機會型創業的一大特點是年輕化,中國的機會型創業中,18—24歲的年輕人所占比例達18.4%,而55—64歲的人群只占3.1%。機會型創業中,本科和研究生比例占50.2%,而生存型創業中本科與研究生比例僅為15.6%。大學生網絡創業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數大學生依靠興趣創業。作者在調查中發現,大學生網絡創業有五大動因,其中自我實現是最大的動因之一。2009年中國大學生創富排行榜中,主動型創業同樣占據主導地位。
5.創業環境逐漸寬松,網絡創業教育從無到有。隨著國家對大學生創業的多方支持與鼓勵,社會對創業的認同與寬容,創業環境日益寬松。在越來越多“利好”政策的支持下,大學生網上創業的熱情也正被激發。2009年4月,溫州大學甌江學院成立淘寶網上創業培養班;阿里巴巴集團發起大學生“網絡就業創業護航行動”,促進大學生通過網絡實現就業創業;淘寶網在2009年5月份正式推出了大學生創業平臺。2008年江蘇大學出版社出版了大學生網絡創業的案例教材《決勝網絡——創業管理案例》,并且在2009年3月,江蘇大學首次開設了《大學生網絡創業理論與實務》課程,標志著大學生網絡創業教育的正式啟動。
6.網絡創業的區域分布不均衡。目前,盡管中國創業態勢良好,但是卻出現了不平衡的發展趨勢,區域間的創業差距正在拉大?!?007中國創業觀察報告》根據創業活躍度將中國分為高活躍地區、活躍地區、不活躍地區和沉寂地區。活躍度與經濟發展程度成正比,上海、北京、江蘇、廣東、天津、浙江屬于高活躍地區;而屬于沉寂地區的有陜西、黑龍江、貴州、甘肅、廣西、青海、西藏。大學生的網絡創業同樣顯示了這樣的特征。東部經濟發達地區的大學生網絡創業狀況普遍好于中西部地區,作者在對56位網絡開店的大學生調查中發現,處于經濟發達地區的學生占了75%以上,而中西部地區只有極少數大學生選擇網絡創業。
二、大學生網絡創業存在的問題
1.大學生網絡創業收益小,成功率低。目前大學生網絡創業基本集中在網絡、網絡開店等形式。月盈利有限,基本處于維持生存狀態。作者曾對C2C淘寶網上大學生創業進行過調查,在調查的56個學生中,只有21.4%的學生經營良好,50%以上學生處于維持狀態,其余的處于放棄和維持的邊緣。不少大學生在網上從事自由職業,如擔任兼職網絡編輯、網絡撰稿人、網絡暢銷書作者、專欄作家等。但是由于收益比較低,很難持久,不能作為賴以生存和積累財富的主要途徑。目前大學生網絡創業的成功率大概只有2%。究其原因是,由于大學生普遍存在眼高手低、好高騖遠的現象,看不起蠅頭小利;缺乏社會經驗和職業經歷,尤其缺乏人際關系和商業網絡;缺乏必要的資金支持等,加上創業盲目性大,激情有余,理性不足;大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差,缺乏必要的風險防范意識,極易導致創業夭折或半途而廢。
2.社會文化環境缺失。我國的傳統文化習慣于安穩,因循守舊。害怕風險。長期以來大學生的就業受“官本位”思想影響嚴重,加上等級化、一元化就業體系的影響,人們對創業的寬容度比較低,再加上居高不下的創業失敗率,形成了一種不歡迎創業的社會文化環境,以及不容忍失敗的社會風氣。所以,在目前的社會現實中,通過讀書求學而謀取較好的職務、職位,進而獲取較豐厚的經濟收益和較高的社會地位,也是普遍存在的事實。因此家庭希望子女畢業有份體面而安穩的工作,大學生也希望進人機關事業單位,端鐵飯碗,創業成為受社會鄙棄和萬不得已的選擇。
3.學校教育滯后。首先,目前大學教育對學生的創業意識培養相當不足,高校教育氛圍難以鼓勵大學生創業。長期以來,我國高等教育只注重“繼承式”教育,學生把教師講授的知識全面搞懂背熟就是好學生,往往忽視學生個性的發展和培養,忽視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的培養。甚至有些教師和同學認為創業是“不務正業”,會影響學習。其次,盡管我國高等院校已開始逐步啟動大學生創業教育,但是在全國開設創業課程的學校也是相當有限,開設網絡創業課程的高校更是鳳毛麟角。加之教育大學生適應現有崗位的就業教育仍是高等教育的主流,這些都導致了高校教育的滯后性,不能適應大學生網絡創業對于教育的要求。高校對探索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加快培養和造就大批真正具有創業精神和能力的創業人才方面還沒有發揮應有的主體作用。
4.國家相關政策缺失。通過創業帶動就業,進而促進經濟增長是我國政府創業政策的基本目標。目前,國家對于大學生創業有一定的支持政策,但是對于大學生通過網絡創業的支持依然是個盲點,在很多地方,大學生通過網絡創業很難被界定為屬于資助的范圍。相關的一系列政策,包括資助政策、認證政策都存在著同樣問題,由于政策的缺失,也導致了大學生網絡創業處境艱難。2008年一度傳出網店辦執照事件,更是對大學生的網絡創業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5.網絡誠信與安全環境缺失。目前我國的網絡法制建設還不夠完善,安全系數不高。盡管人們看好電子商務的發展前景,但對電子商務大規模、大范圍的使用卻顧慮重重。網絡安全成為當前各界十分關注的問題,網絡釣魚、病毒、木馬等網絡安全隱患的存在,給電子商務、網絡支付等應用的開展造成了障礙。加上受傳統觀念的影響,人們對網絡誠信度抱有很大程度的懷疑。頻發的網絡誠信事件,不斷曝光的網絡詐騙、網絡產品的質量問題,使得人們對網絡認同度不高,直接導致大學生網絡創業的社會接受力和認同度比較低。2009年淘寶網爆發的皇冠門事件說明了網絡誠信環境的嚴峻性,涉及到幾千家店鋪信用造假、刷信用度,嚴重影響和誤導消費者,同時,為網絡創業的安全性埋下隱患。因此網絡安全和誠信問題影響了人們的消費心理,同時也阻礙了大學生網絡創業的順利開展。
三、促進大學生網絡創業的對策
1.改善社會文化環境,轉變就業觀念,實現人才價值。(1)要加強溝通和宣傳,提高學生家長對創業的認可度。我國的高等教育已經從精英教育進人大眾教育時代。上世紀80年代,每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只有二三十萬人,而現在已達到四五百萬人,增長了二三十倍。現在已不可能每個大學生一畢業就進大機關、大企業、大單位,很多人都要從基層干起。要適時調整家長對孩子的就業期望,以適應時代變化。在大眾化教育的條件下,家庭也要充分認識到自主創業對于孩子成長的意義,改變舊有的“學而優則仕”的就業觀念,積極扶持、鼓勵自己的孩子去大膽地創業,積極實踐和探索,并且寬容對待失敗,在精神上給予創業者足夠的安撫和支持。(2)樹立起在實踐中培育、成就人才的觀念。人才是在應用中積聚、在應用中成長、在應用中形成團隊的?!叭瞬鸥聵I走”,是一條基本規律。作者在調查中發現,對大學生而言實踐是最好的成長舞臺。很多大學生網絡創業不僅不影響學習,反而促進了學習,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3)鼓勵大學生抓住機遇,實現價值。目前我國正處于網絡創業黃金時期,當代大學生具備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創業者所不具備的優勢,社會和家庭更應當鼓勵大學生抓住最佳時機,走在創業隊伍的最前沿,把創業作為人生成功的重要途徑,通過創業實現理想,體現人生價值,實現精神與物質財富的雙豐收,為國家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民族崛起貢獻自己的力量。
2.加強政府推動,營造鼓勵大學生網絡創業及人才成長的政策環境。這些環境包括良好的政策法律環境、社會扶持環境、良好的網絡平臺載體環境以及良好的公共服務環境等,以促進和保證大學生網絡創業的順利進行。其中提供必要的政策扶持是第一位。(1)梳理我國現有的創業政策,更應從單純提供優惠政策向提供系統輔導和政策扶持轉變,更應從特定對象(如下崗職業)優惠政策向構建普惠的創業支持體系方面轉變。這樣,大學生的創業活動作為創業活動系統中的有生力量會更有張力和前途。針對中國大學生線下艱難求職的現狀,2009年6月4日浙江省教育廳文件,將業績好的網店認定為自主創業,不僅可以享受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同等待遇,還可以獲得更多的政策扶助。同時規定,大學生網上店鋪獨立月收入在1200元以上的就可以算就業。重慶市在2009年設立了l億元的大中專畢業生創業基金,規定大學畢業生在網上開網店,屬于自主創業,同樣可享受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同等待遇,可以獲得市“大學生自主創業政策扶助”,獲得5—8萬元的小額貸款,并享受全額貼息政策。這些政策的制定和出臺,對大學生網絡創業是一種鼓舞,同時也為其他地區和省市提供了經驗。同時政府要對經濟落后地區的大學生網絡創業給予更多關注與支持,適當地給予政策傾斜,并且要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中西部落后地區網絡創業環境。(2)政府要積極推動各地大學生創業園的建設,開設大學生網絡創業基地。目前,全國各地興起的大學生創業園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了各種支持與幫助,2009年光吉林省就興建了10個大學生創業園,成都的大學生創業園辦得有聲有色。而且大學生創業園確實也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比如清華大學的創業園就為大學生運用知識進行創造性思維,為學生創業素質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學生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產學研一條龍,有效地促進了學生成才。政府要借鑒大學生創業園的成功經驗,積極推進大學生網絡創業實驗園和創業孵化基地的建設,幫助大學生更好地進行網絡創業。(3)對于大學生網絡創業給予稅收、融資、創業培訓、創業指導等政策扶持。根據國家和上海市政府的有關規定,上海地區應屆大學畢業生創業可享受免費風險評估、免費政策培訓、無償貸款擔保及部分稅費減免四項優惠政策。參考這些經驗,應該對于大學生網絡創業給予相應的稅收、融資幫助,更重要的是開展創業培訓與創業指導,降低失敗率,讓大學生網絡創業少走彎路。
關鍵詞:大學生文明;傳統文化;道德底線;高校思想道德教育
大學生一直被看作高素質群體:講誠信, 遵紀守法, 尊崇科學、理性, 信奉現代文明及禮儀等。然而,在現實社會中, 卻有相當一部分大學生不注意加強自身修養, 存在著道德認知與道德行為脫節、言行不一等現象,直接影響了整體社會風氣。
為了提升大學生的道德水平,為了促使大學生樹立科學而正確的價值觀,我們必須以大學生底線道德為導向,教育大學生掌握“做什么”和“不應當做什么”的最基本的道德判斷標準。因此,本文試圖深入大學生群體展開調研,分析數據,針對存在問題提出建議和措施。
本文調查問卷顯示,幾乎所有的同學都承認自己周圍存在著不文明的現象,超過63.101%的同學承認自己曾經做出過不文明的行為。數據說明,少數大學生正徘徊于道德底線, 處于臨界狀態, 有些行為已突破道德底線, 有些行為直逼法律邊線, 進入“交叉地帶”。其中,有些學生是不自覺的、被動的, 是從眾心理使然;有些學生根本沒有明確的價值取向, 渾渾噩噩;有些學生卻是有意識的、主動的、毫無文明意識可言。
一、高校大學生道德底線存在的問題
(一)公共意識淡漠。大學生一直實行道德理想主義教育,但是內容過于理想化以至于不能落到實處。大學生闖紅燈、隨手亂扔垃圾、教室就餐、公共場所大聲喧嘩等不文明現象層出不窮。問卷顯示,有78.609%的同學會因為周圍同學不講公共道德而打擾到自己正常的工作和學習,有55.808%的同學在宿舍熄燈后仍然大聲喧嘩,這些都是公共意識淡漠的表現。
(二)“必修選逃、選修必逃”現象嚴重。根據調查問卷顯示,共有58.128%的同學承認自己有過逃課的記錄,有47.433%的同學說自己曾經替其他同學上過課,62.032%的同學認為“必修選逃、選修必逃”現象是正常的。其實,“選修必逃、必修選逃”雖說對逃課現象夸張化了,但大學生對逃課現象早已見怪不怪;有研究學者曾從不同的視角探討了大學生逃課現象,認為從行為選擇的經濟理性以及社會學的目的――工具理性視角看,逃課是一種“理性選擇”行為;但從行為的合法性視角來看,逃課行為是非理性的行為。并認為這種合理性和合法性沖突的根源在于制度層面。但是這種說法真的合理嗎?下面的表格給出客觀性的解答:
通過以上表格可以總結出:逃課記錄及頻率是由低年級向高年級呈遞增趨勢,而逃課的原因也由上自習等學習性活動逐步轉化為逛街、兼職等娛樂性或商業性活動,這不是“理性選擇”,而是一種關乎大學生自身的行為,一種體現大學生生活變質以及道德底線不斷突破的行為。這些行為最終導致的可能是無法按期畢業,或者無法找到心儀的工作,而這些都是對家人為你付出的不合理回報。
(三)網絡語言暴力更傷和氣。網絡語言暴力屬于民事侵權行為。在網絡語言暴力中,無論是對當事人個人信息的搜索并公布,還是對當事人實施的侮辱、誹謗言辭和不當評論,都與現實生活中的獲取、宣揚他人隱私、p害他人名譽的行為一樣,屬于民事侵權行為。①雖然大學生網絡語言暴力一定程度上并未造成大規模的“行為追殺”問題,卻也給受害人本身的自尊以及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傷害。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我國2010年7月1日起實施的《侵權責任法》第2條第2款規定的民事權益包括隱私權,也即說,隱私權這一概念和隱私權的單獨保護,第一次在我國民事基本法中有了明確的規定,因此,遵守《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的規定,恪守大學生上網道德底線、拒絕網絡語言暴力建設工作迫在眉睫。
(四)嚴重利己、誠信缺失?!吨杏埂返溃骸拔ㄌ煜轮琳\,為能經綸天下之大經,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薄蹲髠鳌吩疲骸靶?,國之寶也。”自古以來,誠信就是立人之本、交友之基、齊家之道、為政之法,但是近年來大學生嚴重利己、誠信缺失之風愈加嚴重,它不僅體現在求學過程中的考試作弊、“偽造假的貧困生申請材料”、 “大拼盤”寫論文等方面,還體現在求職過程的三假(假學歷、假證件、假人)現象不斷等方面,有報道稱,在一家招聘單位收到的84分大學畢業生自薦表中,發現竟有5人同時為一所大學的校學生會主席,6人同時為某班班長,這令用工單位不知其究竟,而助學貸款的發放以及還貸狀況更是令人堪憂。②很多高校都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學不在精,作弊則靈。功不在深,會抄就行。”某高校打印社老板透漏:到了考試周,日營業額達到1200,而縮印版打印則達700元。根據問卷顯示:大約會有51.550%的同學承認自己有過作弊經歷,12.673%的大一同學(還未參加過考試)表示自己可能也會為了考高分而作弊。
除了作弊,貧困生申請也涉及到誠心缺失問題,山東省濰坊市某社區負責人說:“來申請貧困生的部分家庭其實并沒有那么困難,但是都在一個社區里低頭不見抬頭見,有時候他們材料上寫的是啥我都不知道就給蓋章了?!?/p>
二、探索大學生行為道德失范的原因
(一)多元文化的沖擊
受到多元文化的影響,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呈現多元化,大學生好奇心強,文化選擇和是非判斷能力弱,有時難以分辨善與惡、崇高與庸俗、發揚與拋棄。
(二)新媒體時代下的“誘惑”
新媒體的迅速發展,使得多元化文化“無孔不入”,大學生很容易受到網絡的影響,使得原有的價值觀,道德觀念,行為方式等日益消融,進而迷失自己。
(三)思想教育的“斷代”
幼兒和兒童教育中,更多的強調文明禮儀教育,從中學開始道德教育退化,轉而關注學習成績,大學更是注重專業學習,道德教育成為“邊緣”教育。
(四)高校規章制度缺乏時代性
“學生應當自覺遵守公民道德規范,自覺遵守學校管理制度,創造和維護文明、整潔、優美、安全的學習和生活環境?!钡取俺WR類”條例過多,高校行為準則規章制度缺乏學校特色,不能與時俱進,“文明上網”,“信用檔案管理制度”,建立良好現代生活方式等具有特色性制度尚未入圍各高校管理條例范圍之內。
三、高校大學生道德文明教育的路徑
(一)各高校打造文明的校園環境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币氚褜W生教育成德才兼備的有用之才,首先要教育學生如何做人,如何養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只有加強基礎的禮儀規范和文明習慣,全面提升當代大學生的素質,使其做到謙虛禮貌、語言文明、尊重他人、舉止文雅,才能充分展現當代大學生的精神文明風貌,才能滿足未來社會主人的基本要求。以正在實行“文明修身工程”的煙臺大學來說,強調樹立“文明就在自身”,“文明就在當下”,“文明貴在堅持”三大理念。各學院積極響應,打造“無手機課堂”、黨員崗位負責制、開展文明煙大等黨團活動,學院老師不定時抽檢、任課教師課堂加強監督等,共建文明校園。
(二)任課教師責任制
目前高校實行的是績效工資制,教學、科研工作量和院校收入決定教師工作額度的分配制度,然而教學質量的好壞并不直接與任課老師工資掛鉤,這就導致部門高校老師以完成教學任務為教學目標,過程忽略了學生們在課堂上的思想道德引導以及對課堂紀律的整頓。單純的“傳道、授業、解惑”已不能完全適應當代大學生立足于社的基本需求,反而縱容不自覺的學生在課堂上睡覺、吃飯、玩手機,如果放任學生在課堂上“肆意妄為”,容易使學生養成各種不文明的行為舉止,并進而成為一種習慣。加強任課教師的監督以及管理作用,進而將其外部化、明文化,如發現有學生在課堂上做出不文明的舉動,如上課玩手機、就餐、交頭接耳等,將直接影響到任課老師的工資和職稱評選。
(三)建立大學生道德評估機制
完善機制是提升大學生文明道德修養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案。從規章制度上來培養大學生的道德意識,以此遏制大學生的道德底線的不斷下滑。首先要建立個人信用檔案。各高校應該盡快建立大學生信用管理體系,將大學生在校期間的個人基本情況、學習成績、日常行為、道德品行以及獎懲等各種信用狀況都應該記錄下來,形成一套完備的個人信用檔案。大學生的信用檔案不僅是高校作為助學貸款、獎學金、評優入黨以及保送研究生的重要依據,而且也是招聘單位決定是否聘用該畢業生的重要依據。其次就是建立起大學生信用評估機制。
(四)完善高校行為準則規章制度
無規矩不成方圓,規章制度的制定對維護高等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和生活秩序有著重要的作用。從新生入學教育抓起,有利于規范大學生今后的日常行為及思想動態。開設大學生行為守則課程,將行為準則以案例的形式展現給同學,共同預料觸犯規章制度后的不良影響和后果,讓學生在思想上、行為上一致認同并熟知大學生行為準則,而非灌溉式、強制性的考試硬性制度。其次,完善高校行為準則,以調研的形式了解廣大學生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最有困擾性的問題,將其納入規章制度之內,并且制度要有時代性,“文明上網”“尊師重教”等突出問題在調研后加以整合,進一步提升高效行為準則規章制度的實用性。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