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09 18:33:1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金融企業文化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經濟的發展速度不斷加快。商業銀行的發展也越來越完善,不同銀行提供的服務種類非常類似,銀行間的競爭非常激烈。不管是從生活環境的變化,還是從銀行未來的發展前途來看。銀行都應該提高自己的服務水平,提升軟實力。這樣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
(二)加強金融企業文化管理,可加強商業銀行的凝聚力
盡管改革開發進程不斷推進,市場經濟的大潮已經滾滾而來。但是由于我國商業銀行都和以前的國有銀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很多計劃經濟的思想和文化依然在銀行內部占據很大的比重。所以,我們更應該發展新的金融企業文化。這樣做的目的不僅僅是取代原有的思想,也是適應當前銀行發展的有效途徑。盡管這個過程中需要很長的路要走,但是我們更應該為企業培養高素質的人才隊伍,為未來的競爭培養更多的中間力量。新的金融文化的形成能夠使全體員工團結起來,為銀行未來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三)加強金融企業文化管理,可提高銀行經營管理水平
對于商業銀行來說,資產的管理依然離不開人的參與。因此如何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商業銀行的員工管理和其他企業的管理沒有太大的區別。當員工感覺到企業管理模式帶來的優勢的時候,他們工作的積極性才能被真正的調動起來,這種體現著人文關懷的管理方式能夠讓員工體會到家的溫暖。所以,管理層應該認真掌握心理學的知識,這樣在管理銀行員工的過程中能夠給員工帶來另類的驚喜。只有所有的員工的積極性和責任性被充分發掘之后,銀行的管理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提升管理者的管理技巧和能力。
二、如何最佳構建金融企業文化
(一)構建金融企業文化應適合我國商業銀行的改革和發展計劃
經濟時代是沒有商業銀行身影的。在我國大力推進市場經濟的大背景下,商業銀行應運而生。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商業銀行的發展速度不斷加快。它的經營過程中享受自由的同時,也需要應對嚴格的法律和其他制度。由于我國社會性質比較特殊,因此我國的商業銀行也有獨特的印記。因此,我們在學習西方銀行先進經驗的過程中應該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只有這樣才能培育出適合我國國情的企業金融文化。
(二)構建金融企業文化要注重領導者觀念的更新和率先垂范
對于企業來說,獨特的文化來自于每位員工的努力和單位領導獨特的駕馭能力,只有形成的企業文化才更具有凝聚力。領導應該在文化形成的過程中起到模范作用。當企業的文化內涵形成的之后,每位員工才會不自覺地去遵循,去融入到企業的獨特文化中。領導作為一個單位的靈魂人物對于員工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
(三)構建金融企業文化應體現鮮明的企業特色
當前,我國金融機構的數量快速增加。地方性的商業銀行逐步進入到歷史的舞臺。因此金融企業應該立足自身的實際情況構建獨特的企業文化。在銀行發展的過程中應該充分結合地域特色,這樣企業文化的形成才更有吸引力。銀行作為一個服務行業,只有為客戶提供特色的服務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占據有效的地位。這樣不僅可以防止其他銀行模仿,還能快速的打造成企業的名片。
三、結束語
選題依據:在當今以金融、技術、信息為主導的知識經濟時代,企業之間的激烈競爭實質上是企業文化之間的激烈競爭。企業文化對于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它對企業的管理體制、決策指導思想、經營戰略、管理方式等都有重要影響,從而對企業的興衰起到決定性的作用。而占我國國民經濟主導地位的國有企業的企業文化建設停留在低水平的封閉型企業文化階段,其“企業文化”常被單純地認為是企業的政治思想工作,或者將企業職工的文體活動代替“企業文化”。也有的國有企業把“企業文化”僅僅表現在一些大同小異的口號和標語上面,或規章制度及企業標志上面,沒有真正體現出企業員工所追求的價值觀,經營理念和企業精神等深厚內涵,沒有真正發掘出企業員工中蘊藏的推動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強大力量。優秀的企業文化是不會自發產生的,而是在人們積極追求過程中慢慢積累起來的。這就要求我國國有企業重視企業文化建設,不斷的進行古今文化、中外文化的比較與吸取,并結合本企業的特點塑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企業文化,使國有企業在競爭中永遠立于不敗之地,在未來的激烈競爭中不斷發展壯大??尚行哉撌觯?1世紀是一個充滿競爭和挑戰的世紀。在這個世紀中,以人為中心的管理意識的企業文化與企業的科學技術、經營管理一樣,是企業基礎中的“軟件”。如果不能建立起適合我國國情和本企業特點的的國有企業文化,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方面就難以取得長遠的成效。因此探討國有企業文化重構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本論文擬采用以下手段和方法:實證分析和規范分析相結合;對比論證;列事實、擺依據;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引用分析等方法。主要通過圖書查詢、網上瀏覽、去國有企業實地調研等方法來收集資料。擬運用經濟學、企業管理學、組織行為學等相關知識來撰寫論文。
本論文擬分以下幾個部分撰寫:第一部分:企業文化的概述通過對企業文化的含義,作用和地位及國內外企業文化發展的現狀的簡單闡述來對企業文化的概況作一個簡要的敘述。第二部分:我國國有企業文化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擬對國有企業文化面臨的主要問題及相關原因進行剖析,通過對問題的剖析來達到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作用。第三部分:重構國有企業文化的對策通過對國有企業文化現存面臨的主要問題的剖析來尋找并找到問題的根源所在,然后相應地采取解決問題的措施來對現存問題加以解決。
20**年09月25日—20**年10月25日收集資料,擬訂論文題目和開題報告。20**年03月01日—20**年**月1日在國有企業進行調研,撰寫論文初稿。20**年**月02日—20**年**月31日修改論文,撰寫論文第二稿。20**年**月01日—20**年**月08日修改論文,撰寫論文第三稿。20**年**月08日—20**年**月15日修改論文,做好答辯前準備。20**年**月15日—20**年**月20日左右進行答辯。
論文摘要]面對國內買方市場與外資銀行涌入的雙重壓力,銀行業競爭愈演愈烈,銀行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求得發展,必須以“市場細分目標市場選擇市場定位”為基礎,以樹立銀行優質品牌形象為重點,以企業文化為依托,推行差異化營銷。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完善,從計劃經濟體制中發展而來的銀行業逐步轉變為“買方市場”,面對國內買方市場與外資銀行涌入的雙重壓力,銀行業競爭愈演愈烈,市場營銷成為商業銀行獲得競爭優勢,參與國際金融競爭,建立銀行核心競爭力的必然選擇,商業銀行步入營銷時代。
一、商業銀行營銷
一般來說,商業銀行被看作是經營貨幣的特殊企業,就其本質而言,商業銀行是提供服務的企業,貨幣或金融產品只是其提供服務的一種載體。但是,處于國家金融政策嚴厲管制下的商業銀行區別與一般的服務企業,有其特殊性,具體表現為提供的服務受基準利率限制,同質化現象突出,創新有限,易模仿。商業銀行受其業務特殊性的限制,一直難以走出“盈利能力差”的困境。
愈演愈烈的市場競爭使商業銀行生存環境更加惡化,突破“同質化”壁壘,創造自身核心價值,已成為商業銀行在激烈的競爭中求得生存,獲得發展的唯一出路。而突破“同質化”壁壘,就要求商業銀行必須推行差異化營銷,根據不同細分市場的不同需求,不斷推出新的服務,滿足客戶個性化、多樣化的需求,這樣才能在市場競爭中保持市場領先地位。
二、商業銀行營銷的差異化戰略
(一)差異化營銷含義
商業銀行的差異化營銷,是指銀行在提供金融服務時,通過科學的市場細分,評估自身的實力和所處的具體市場環境,針對不同的細分市場內不同客戶的金融需求,提供不同的優質服務,采取不同的營銷組合策略,最大限度地滿足顧客的需求。差異化營銷有利于解決開放環境下顧客日益個性化、多樣化的需求和有限的銀行內部資源能力之間的矛盾,符合市場發展趨勢。營銷大師菲利普·科特勒也曾對金融服務業的范式轉變發表過自己的預測:“銀行應被看作是具有柔性生產能力的車間,而不是提供標準服務的裝配線。銀行的中心是一個完整的客戶數據庫和產品利潤數據庫。銀行將能識別用于任何客戶的所有服務、有關這些服務的利潤(或虧損)以及能為客戶創造潛在利潤的服務。”
(二)差異化營銷基礎
商業銀行推行差異化營銷,需要按照“市場細分目標市場選擇市場定位”的原則,從銀行內部資源能力、外部競爭、客戶需求等多方面考慮,科學確定商業銀行的目標市場,明確市場定位,從而實現商業銀行差異化營銷。
1.市場細分
針對商業銀行“水少船多,網大無魚”的問題,市場可以區分為更細小的市場、客戶群體或區分為具有不同特征的目標市場。而銀行服務市場細分變量的選擇,應根據行業、企業、市場、消費者等方面的具體情況而定,必須具有可衡量性、可占領性和效益性。具體來說,銀行個人客戶在年齡、性別、職業、收入、文化程度、業務特點、經營狀況、風險大小等方面存在著差異,他們對銀行金融產品和服務的需求也各不相同,故可依據上述變量將個人客戶市場分割為具有不同特征客戶的集合。
2.目標市場選擇
在市場細分的基礎上,商業銀行可從眾多細分市場中選擇與銀行內部資源能力相匹配,并且能為銀行帶來良好獲利機會的子市場,將其確定為銀行的目標市場,重點針對目標市場需求投入產品和服務。商業銀行選擇目標市場時需綜合考慮自身實力、規模服務優勢、軟硬件水平、員工素質等各方面的因素,還要考慮同行競爭對手的市場定位、服務優勢、公司實力等。目標市場的選擇是否正確,關系到銀行能否充分發揮自身資源能力優勢,能否與競爭對手有所區別,能否在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
3.市場定位
建立科學的市場定位,選擇適合自己特點的客戶群,實施相應的營銷策略,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掌握主動權。因此,實施不同的營銷策略和方法,而且根據自身的戰略定位,判定和選擇相應的市場組合,才能作到銀行營銷的市場定位準確,從而達到營銷的預期效果。
根據目標市場的不同,采取相應的市場競爭策略,對優質特大型客戶宜采取集中性目標市場策略,對現有優質大中型客戶宜采取差異性目標市場策略和防御性競爭策略,對新興行業和新型企業優質客戶宜采取拓展性競爭策略。
4.差異化營銷深化
金融產品不享有專利權且易模仿,所以金融產品的差異主要體現在產品的品牌和銀行的形象上。作為無形資產的品牌創造以及與此密切相連的形象設計,將對一個銀行的競爭能力產生長遠的影響,形象和品牌是商業銀行真正的靈魂。
樹立商業銀行品牌是一個整體概念和系統工程,要加大管理力度,一是不遺余力地塑造和提升核心品牌;二是注重品牌發展的科學規劃;三是重視以品牌為中心的整合營銷傳播運作,使客戶能夠正確地選擇適合自己的金融產品。通過銀行形象、金融產品特征、優質服務等形式,努力創造產品特色,以便自身的產品與競爭對手的產品區分開來,使用戶建立起品牌偏好與忠誠,使客戶在第一次購買時愿意試用,經常購買后由于轉換的主觀成本較高而很難放棄使用。在服務舉措上,向良好的整體形象塑造發展,把CIS導入銀行競爭,在經營、服務、形象上創造出自己的特色,這是我國銀行品牌創造和形象設計的現實選擇。
5.差異化營銷內涵
銀行的企業文化是差異化營銷的內涵。企業文化是企業成員思想觀念、思維方式、行為方式以及企業規范、企業生存氛圍的總和,涉及三個層面:精神層(共同目標、價值觀、企業精神、服務理念等),行為層(各種規章制度、經營活動等),物質層(銀行形象識別系統)。銀行在實施差異化營銷過程中,應培育和發揮自身獨特的企業文化。將企業文化注入營銷活動中,有助于傳遞商業銀行的差別優勢,吸引和穩固目標客戶群,從深層次樹立目標客戶對企業的認同。
三、結論
[論文摘要]企業文化是企業“軟實力”的重要標志,也是加強企業經營管理,增強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文章從企業文化的獨特作用入手,提出建設企業文化,推動經營管理;完善企業文化,優化經營管理;深化企業文化,創新經營管理等措施,進一步促進企業管理的全面升級。
每一次經濟危機都會有一些企業倒下去,但也有一些企業反而獲得了新生。經營管理學家們考證,原因在于管理水平不同。管理水平高的企業總是能及時規避市場風險、管理困境,走出危機陰霾。并進一步考證出提升經營管理水平所不可缺少的核心環節是建立了獨特的企業文化,用企業文化的導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勵功能和社會功能把企業建設成一個具有戰斗力的堅強堡壘,極大地增強了企業抗風險、抗打擊的能力。隨著我國逐步融入到世界經濟的大環境中,企業的經營形勢、競爭對手、投資策略等都在發生變化。如何借用企業文化開展管理升級成為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必須解決的課題。
一、建設企業文化推動經營管理
在西方經典企業管理理論看來,市場、設備、技術、資金、利潤等直接資源要素才是企業管理的核心,并沒有把文化列入企業管理的范疇。但事實上企業文化的特殊性使它具有了與設備、技術等直接資源要素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1.企業文化有助于企業經營管理哲學思想的形成。本質上講,企業是通過生產與銷售的經濟活動貢獻于社會,就如同人有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企業也有經營觀、市場觀和銷售觀。雖然名稱不同,但意義相同,都是圍繞求生存、謀發展的基本思路對未來進行指導和幫助。日本企業就是采用了企業文化的特殊作用,形成了“最廉價的商品并不是最好的商品,消費者最喜歡的商品才是最好的商品”等獨特的經營哲學,很快打開了世界市場,成為了企業文化促進經營管理的典范。建立了這種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經營哲學:一是有助于把握市場規律,做好經營決策;二是在尊重人才、使用人才、開發人才上更能顯示出文化的優勢,有助于人盡其才。
2.企業文化有助于經營目標的實現。要實現經營目標,也就是說在把生產要素做成產品并轉化為利潤的過程中,不僅僅是生產技術和要素的簡單投入,也離不開企業員工凝心聚力的努力奮斗。如果把企業當成一個集合來看,生產要素只是其中的一項,員工才是把資源要素組裝成產品的關鍵環節。常言道,事都是人干出來的。這里面就涉及到文化的作用。通過企業文化的導向、凝聚等特殊作用,使企業員工在不同的崗位、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標準下形成合力,自覺地把企業的經營目標轉化為員工的奮斗目標,員工們自然就會努力把企業的資源要素生產成一件件社會需求的產品,通過市場把經營目標由書面的預算變為現實的利潤。
二、完善企業文化優化經營管理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表明,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下,一些百年大企一樣難逃破產的命運。只有不斷地優化企業經營管理,才是戰勝危機的正確選擇。
1.用企業文化彌補制度管理的不足。泰羅的“科學管理”重心是一種硬性的制度管理。這種模式雖然有剛性,體現了“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現代管理理念,但卻沒有彈性,缺乏柔性,有的時候還會產生勞資矛盾,引發員工與管理層的沖突,所謂過于剛性往往容易折斷。這就需要文化的力量。借助企業文化,充分利用制度的理性與文化的非線性結合,實施“人性化”管理。在平等與尊重、感情與工作、貢獻與奉獻中,把“我被管理”變成“我要管理”,并通過身教重于言傳,表揚重于批評,激勵重于處罰等相關的文化理念,用真情、愛心、誠實等有血有肉的柔性管理,讓員工在自由、愉快、和諧的氛圍里把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激發出來,把壓力變成動力,把緊張變成和諧,把個力化成合力,起到了解決制度缺損和優化管理的雙重效果。
2.企業文化能夠更好發揮團體的作用。企業在社會是一個細胞,在內部卻是一個團體。團體講究的是集體、凝聚和整體的作用。自然法則中的獅群依靠團體的力量,把捕獵成功率由個體的20%提升到群體的70%,不僅規避了種群瀕臨滅絕的危險,而且還得到了較好的延續。與獅群同一級別的老虎們則依靠單打獨斗,即使本領無敵,如今卻與獅群的狀況大相徑庭。如果企業采用了老虎的生存方式,在市場競爭中的日子不會比自然法則中的老虎強到哪去。通過文化的力量,在不斷地宣傳、培養和引導中建立起員工認可的、接受的、愿意遵行的市場觀、價值觀,形成了一股勁,在困難面前,員工與企業同心協力渡難關;在危機來時,相互抱團謀進退,而不是樹倒猢猻散,大難來時各自逃。同時,企業文化還能夠調節內部人際關系,減少內耗,創造公平公正的和諧環境,起到深化企業經營管理的作用。
三、深化企業文化創新經營管理
企業的經營管理如同一個人的習慣一樣,一旦形成固化的模式,就會滿足于現伏,放慢了節奏,缺乏開拓進取精神。對于時刻處在動態市場競爭的企業來說,則是一件很危險的事。因為環境在變,市場在變,機會也在變。如果停滯,風險加大,困難加重,嚴重的還會導致突然破產。
1.企業文化能夠帶動經營理念的創新。企業需要一個正確的理念,沒有正確的理念就不可能有正確的思路和方法。而經營理念的形成和創新離不開文化的作用。更何況先進的企業文化本身就是時代的精華,是先進理念和生產力的代表。通過企業文化的潛默移化、啟發向上的作用,把當前進步的、積極的、未來可能發生影響的企業經營理念植入到企業,以時間換空間,促進企業在發展中更新理念,在管理中創新理念,從而進一步促進和實現管理創新。
2.企業文化能夠推動經營管理的內容和技術創新。長期以來,企業經營管理的理論、方法、內容和技術主要是來自西方歐美國家,這不僅僅是因為他們是現代公司制度的發明者和建設者,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他們注重的是對資產、技術等“物”的管理,甚至把人也當成了“會說話的工具”。日本企業則打破了西方歐美的思維觀念,把正義、感恩、誠信、忠誠等人性的知識融入到企業經營管理中,用企業文化充實、發展、豐富了企業經營管理的內容、思路、方法和手段,形成了獨特的企業經營管理理論和技術創新,在國際市場競爭中戰勝了西方歐美企業,創造了日本經濟奇跡。所以,企業文化不是虛的、假的,而是對企業經營管理創新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夠抓住“人”才是最重要的資源和要素的特點,充分利用人的主觀能性,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不斷地補充新知識,吸納新技術,拓展新方法,使企業在管理中靈活地應對市場,在競爭中找尋獲勝的時機,在決策中降低經營的風險,在創新中一步一步地把企業經營管理推到一個新水平,實現企業的管理升級。
[參考文獻]
關鍵詞:金融行業;內部控制;缺陷
一、金融行業內部控制涵義與目標
1.金融行業內部控制涵義。所謂金融行業的內部控制指的是由企業制定的一系列為了保證資金安全完整和會計資料完善合法,杜絕失誤、舞弊行為出現,保證金融經濟業務活動順利進行的相關實施流程和政策。
2.金融行業內部控制目標。隨著金融行業自身功能的不斷健全,金融行業日漸成為了經濟市場收支結算的主要平臺,在不斷促進市場繁榮發展的同時,其存在的潛在風險也隨之顯現出來,甚至威脅到整個金融行業的存活與否。所以,金融行業必須建立起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防微杜漸,避免潛在風險可能會給行業企業造成的巨大災難,繼而使企業自身的發展戰略能夠順利實施,以達成企業設定的經營目標。
二、我國金融行業內部控制存在的缺陷
1.我國金融行業沒有充分認識內部控制。目前,國家對金融行業業內的掌控制度并未形成清晰完整的的理念與認識,這直接致使業內的掌控作用在金融行業不能被發揮到最大化。對金融行業而言,它們忽略了內部控制能夠有效監督經濟業務動態運行的特性,認為的內部控制就是簡單的建設和匯總各種相關規章制度;其次,它們將內部掌控等錯誤的與相互牽制關聯,認為業內部控制制的相關手段與相互牽制的方法無差異,這主要因為對業內部控制制的整體理解不夠透徹。
2.我國目前金融行業內部控制體系不健全。由于金融行業對控制環節的把控不夠全面,以致于出現了控制鏈斷裂的情況,反映了我國現行的內部控制系統不夠健全。造成該情況的主要原因如下:第一,我國法律在金融行業的相關決策程序和制度方面不夠完善,使得行業內出現了監管部門無法強制約束決策者的混亂現象,造成了金融行業民主性和科學性的缺失;第二,業內的控制重點沒有受到行業中不同部門同等程度的重視,該領域的內部控制的效率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其作用沒有被充分體現;第三,金融行業的崗位責任制度與內部控制的相關要求背道而馳,企業沒有完整的量化考核措施,重要的崗位也沒有有效的牽制力量,其責任分工不夠具體,過于抽象化;第四,目前行業內還沒有建立起完善的內部控制制度,甚至基層行政管理者基本的監督檢查職能還有被充分發揮,所以行業內出現了一些無法及時糾正并解決的違法亂紀現象。
3.構建內部控制體系缺乏有效的評價指標。伴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金融行業現在的會計審核與監督體系已十分完善,但其高風險行業特性決定了其體系建設必須緊跟時代,現行的監督制度和控制手段對于事前事后的經濟業務風險防范功能已不能起到有效的預防作用。對金融行業其現有的監督方式與監管職員來說,行業內普遍存在手段落后、人員素質偏低問題;其次,很多相關企業沒有相對完整的內部控制考核評價流程與評價指標,致使企業不能將相關制度落實到實處。
4.金融行業內部控制體系無法建立良好的企業文化。就企業文化而言,它是企業在實踐中不斷競爭的市場經驗的積累和升華,被認為是行業發展與超越的核心。企業文化是在金融行業管理過程中形成的在員工心中的信仰,它是金融行業對內部控制的態度體現,二者有效結合對企業發展會產生巨大的推力作用。比如說誠信、樂觀的文化與相關制度結合以后,更有利于內部控制的發揮。
三、改善我國金融行業內部控制缺陷的建議
1.完善內部控制評價保障機制。為保證內部控制評估能有效順利開展,金融行業需建立完善地內部控制評估保障體系:首先,行業內部需進行獨立的內部控制評估分工,以保證相關工作能有效、順利的進行,確保其結果能充分體現其價值;其次,每支內部控制評估隊伍都需了解其理論知識,了解行業的相關制度與操作程序。另外更重視的是,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金融行業內部控制薄弱的問題,讓這些人才能夠及時掌握最新的理論知識和業務的動態變化,并且善于應用監控技巧,相關企業也要定期為其開展培訓課程。
2.明確金融行業管理層的職權以及責任。金融行業的管理機層主要分為董事會、監事會與高級管理層。其內部控制體系的建立與推廣工作,以及對各管理層是否有效盡到監督職責進行評估的工作主要由董事會進行負責落實;而監事會的主要工作職責是監督其他二者履行內部控制的情況,并及時糾正與阻止別的管理層作出的會損害金融業的行為;至于制定內部控制工作計劃,搭建完善的內部組織架構,保障各項內部控制職責有效履行等工作則主要由高級管理層擔起。
3.利用激勵制度,加強金融行業的內部控制執行能力。為了激勵員工提高對自己的職業要求目標,金融領域的企業可以依據“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制定科學的內部控制獎懲制度,激勵員工,充分發揮該制度的積極作用,進而營造出金融行業依法經營的良好氛圍。
4.建立良好的內部控制文化。它是完善內部控制體系的基礎,對職員都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對于員工而言,可以激勵員工的責任感,還能促使其職業道德水平提高;從行業方面來看,它還是領域內各項控制措施得到有效執行的保障,使優秀人才在公平公正的平臺之中脫穎而出。
四、總結
伴隨經濟發展,現代金融行業想快速發展,就需將建立健全內部控制體系劃上日程規劃,認識到它的重要性;企業從工作的目標出發,根據內部控制對象,重新建立系統的內部控制體系,進而對工作人員進行約束,提高企業生產效率。
參考文獻:
[1]張紅.防范金融風險強化金融機構內部控制[J].中國信息科技,2006.
[2]包文姣.論金融行業內部控制的有效性[J].財政監督,2009.
論文關鍵詞:企業管理,發展趨勢,思考
根據國內外學者對管理概論的認識,綜合來講管理是指一定的人和組織通過一系列職能活動,包括計劃、組織、激勵、領導和控制等,對人力、物力、財力及其他資源進行處理以實現預期目標的過程。根據管理的發展歷程,不難看出,管理幾乎與人類同時產生,其作用日益凸顯。尤其是在科技快速發展的網絡經濟與知識經濟時代,作為一種有效整合資源和優化配置資源的手段和途徑,不論是對于行政機關還是工商企業及各個組織來講,管理顯得尤為重要,成為影響組織發展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
具體到企業管理,企業管理是指在企業組織范圍內對企業內的所有資源進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動和過程,其最終目標在于企業戰略發展目標的實現。當前隨著市場競爭日益白熱化和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企業面臨的環境復雜程度劇增、經營風險也不斷提高,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沖擊和挑戰。如何應對新形勢下市場對企業提出的更高要求,扎扎實實從管理上下功夫,致力于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將是一個最重要的途徑。從一定程度上來講,一個企業成功與否的關鍵取決于企業管理水平的高低,科學高效的管理成為企業得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一個企業若缺乏有效的管理,顯然難以在激烈的市場環境中占得競爭優勢,無法獲得長期的可持續發展[1]。因此對于當前我國企業管理發展趨勢作一個梳理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理論意義。具體來講,當前我國企業管理主要呈現出以下幾個發展趨勢:
一.管理的制度化
無規矩不成方圓,不論是何種方式的企業管理模式,制度化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經營范圍的拓展、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及企業面臨經營風險的不斷增加,都越來越凸顯了制度化管理的重要作用。從本質上來講,制度化管理模式是指依據一定的規則來對企業進行管理,即通過科學的制度和程序規定,明確企業管理中的權、責、利,并使之成為企業一切經營管理活動的基礎,實現企業管理的規范化和標準化,保障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思考,既能有效改變當前企業管理隨意性大的現狀,同時也有助于企業更好地融入國際市場的競爭[2]。另一方面,制度化管理不論是穩定性還是公正性方面,相較于親情化管理、友情化管理、溫情化管理、隨機化管理等模式都具有更大的優勢,有利于企業效率的不斷改善和提高的同時可在較大程度上減少企業的決策失誤。另外制度健全規范的企業最大限度地創造了一個公平、公正的企業環境,在吸引人才上更具優勢。由此可見,管理的制度化雖是老生常談,但在企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視的。
當前,我國企業管理中對企業管理的制度化建設仍存在一定的認識誤區,簡單地認為實現管理的制度化會明顯降低企業對市場的反應能力、應對能力及企業的創新精神。其實不然,管理的制度化使企業管理的各項工作得以規范化,在企業內部形成良好的快速反應機制,使得企業能夠對市場變化作出及時反映并迅速調整策略,大大提高了企業自身的競爭能力。因此,為更好地適應市場的需求,首先要建立健全從企業章程、議事規則到員工行為規范涵蓋企業管理方方面面的制度,同時要保障制度的科學合理性,為實現企業管理制度化打下基礎。其次,創新永無止境,根據市場競爭形勢的變化和企業實際運作要求作好制度上的創新工作,及時補充、修訂和完善企業各項制度安排。但不管如何,制度一旦確定,不論是企業管理層還是普通員工都必須堅決貫徹落實,真正建立起制度的權威性和強制性。
二.管理的信息化
企業要發展,必然要有先進的現代化管理手段作為支撐論文開題報告范例。近年來,隨著計算機和網絡等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信息技術在企業經營管理所發揮的積極作用和重要性也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另一方面,以信息化帶動我國工業化是實現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措施,企業管理信息化作為我國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我國信息化任務的建設。雖然信息技術在我國企業經營管理中得到了初步的廣泛應用,但就實踐的具體情況來看,我國企業信息化的水平遠遠低于國際上的先進水平,企業管理信息化的深度和廣度都有待進一步的提升,企業管理的信息化也必將成為我國企業管理發展一個不可避免的趨勢。
總的來講,一是,企業要真正認識到在信息化、市場化和國際化深入發展的今天,信息化不僅僅改變了企業的組織結構、生產管理方法,更是對企業管理摘要突出企業自身需求的特點,尋找適應企業需求的信息技術系統,建立健全信息管理系統;加大對企業信息化管理建設的資金投入;有效整合和優化配置企業信息化中的各類資源,提高技術應用水平等等。
三.“以人為本”管理理念的凸顯
知識經濟條件下,人在經濟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被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不論是國家之間綜合實力的比較還是企業之間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力資源的競爭,最大限度地發揮人力資本的潛能和作用已是現代企業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與此對應,以人為本企業管理理念也更加凸顯了其必要性。鑒于人力資源對于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意義,我國不少企業已經意識到人才對于企業的重要性,積極提倡以人為本的企業管理模式,在企業經營管理中以人為出發點,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求實現人力資源使用的最大化和最優化。一是重視管理的民主化,提倡全員的積極參與,允許員工對于企業管理發表自己的看法,并認真對待員工的意見和建議,調動了員工的創造性、責任感和歸屬感[4];二是對員工保持充分的信任以賦予其相應的權利,做好授權工作;三是注重培訓和員工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實現員工自身發展與企業發展的共贏,積極倡導建立起學習型的組織,為企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支持。
但難以否認的是,“以人為本”四字雖簡單,企業要真正做到卻不是件易事。特別是目前存在著對以人為本管理理念的誤解,也使得我國企業管理中以人為本理論的真正貫徹落實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尤其在現有的市場環境下,企業管理者更要對以人為本理念有十分清晰而正確的理解,積極推動以人為本管理的實踐。“以人為本”理念并不僅僅只是一句口號,更多的是在管理過程中的落實和體現,只有真正地了解員工的需求、設身處地為員工著想思考,獲得員工的認同,才能最大可能地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企業做出更大更多的貢獻。另外,要注意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并不排斥管理的科學化與制度化,以人為本管理理念的實施是建立在科學化管理的基礎上,體現和貫穿于科學化和制度化企業管理的全過程中。
四.更加重視企業文化管理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和完善,人才市場不斷完善,人才流動加劇。人才的正常和有序流動有利于各行業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但另一方面對于企業來講,頻繁的人員流動顯然不利于企業的健康發展,因此如何通過有效的企業管理吸引和留住人才是當前企業面臨的最大挑戰。其中企業文化作為企業個性化的集中體現,代表著企業的經營理念、方針、價值觀點及社會責任等等,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靈魂,是企業寶貴的和潛在的無形資產,其在知識經濟時代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視。因此企業文化建設管理不可避免地成為我國企業管理的另一重要內容,通過企業文化建設,既提升企業員工的綜合素質,提高員工工作積極性和勞動生產率,實現企業生產效益的提高,又通過以價值觀為核心的企業文化的說明、感染及約束,提高員工對企業的自豪感、責任感及忠誠度,大大增強了企業的凝聚力和市場競爭力。當前,充分發揮企業文化在企業發展中的積極促進作用,要著重注意以下幾點:一是,企業文化的建設并不是單方面的,是企業與員工雙方的共同需求,撇開員工談企業文化建設或企業文化管理工作顯然是不可能的。二是,遵循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步推進企業文化的建設進程,關注企業發展中重大、特別事件背后所蘊含的文化氣質和精神價值,并通過集體性的系統討論與思考及時進行梳理、總結與提煉企業文化價值體系,形成并確定企業共同的價值理念[5]。三是,加強文化落地執行管理,豐富企業文化建設的手段和方法,通過刊物、網絡、比賽、文藝活動等各種形式將企業文化寓于企業的日常經營活動中,避免脫離實際、空談企業文化建設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陳軍.金融危機下對我國企業管理的反思[J].環渤海經濟瞭望,2010,1,22-23.
2.劉建國.我國企業管理發展趨勢[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0,5,8-9.
3.肖守利.新經濟下的企業管理發展趨勢[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9,4,13-14.
4.任華萍.對新經濟環境下企業管理發展趨勢的思考[J].資治文摘(管理版),2009,6,34-35.
5.王萌.談企業管理創新[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9,8,11-12.
2007年受益于有利的宏觀政策與需求旺盛的資本市場,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業績實現了平均49.79%的超預期增長。但是,通過深入地分析國有股份制銀行的會計報告,不難發現高增長背后隱藏的一些問題:第一,業績增長主要來源于凈利差。2007年央行6次調高利率使凈利差不斷擴大,凈利息差在銀行總體收入中貢獻率在40%以上。雖然,近年來中間業務收入占比持續上升,但整體水平較低:中國銀行為15.1%,建設銀行為14.27%,工商銀行為13.5%;第二,銀行理財產品收益低甚至為負。據普益財富與西南財經大學信托與理財研究所公布報告顯示:2008年3月共有115款銀行浮動收益理財產品到期,保本及非保本型產品分別為74款、41款。一些銀行理財產品,原來宣傳年收益能達到30%~40%,甚至更高,但是從2007年第4季度開始,股市風險暴露,這些理財產品收益開始下降,年收益達到10%的也不多見,相當一部分理財產品尤其是那些掛鉤境外股市的理財產品出現了零收益甚至負收益。第三,2007年“短存長貸”結構調整加大了銀行的流動性風險。一年內到期存款平均占比提高到59.4%,同比上升了6.7%,而一年內到期貸款的平均占比下降到59.8%,同比下降了3.6%。第四,銀行運營成本居高不下。盡管2007年各行成本收入比重有所下降,但是銀行成本絕對數的增長也值得關注:建設銀行增長38.11%,工商銀行增長35.9%,中國銀行增長24.24%。這些問題深刻地揭示了我國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內部控制還存在缺陷。
如何通過完善商業銀行的內部控制,促進銀行在產品和制度創新、風險預警以及成本控制等方面的進步,是一個亟待解決的課題。
二、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
(一)法人治理結構僵化
目前,在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中,國家處于絕對控股地位,而代替國家行使投資者權利并履行相應義務的是2003年成立的中央匯金投資(國家獨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匯金公司),該公司實施及執行國家有關國有金融機構改革的政策安排,不從事任何其他商業性經營活動。從長遠來看,匯金公司作為政府金融制度安排下的產物,能否有效解決一直困擾我國銀行業的產權模糊、所有者缺位問題還不得而知。畢竟,匯金公司高層管理者的產生、政策的出臺、投資及監管一開始就打上了政府的烙印。
國有股“一股獨大”的產權結構使得銀行在公司治理上只注重形式,缺乏深入改革的決心。表面上,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形成了“三會一層”(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及高級管理層)的公司治理框架,但其內涵和經營機制與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還有很大的距離,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責權利邊界模糊。財政部和匯金公司的絕對控股,國家必然在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中進行行政干預,削弱了內控制度;其二,對內部審計不夠重視。
(二)風險控制系統不健全
現代商業銀行面臨市場、信用、利率、操作、國家和流動性等多重風險。銀行作為管理風險、規避和防范風險的金融機構,對風險的識別和控制十分重要。目前,商業銀行風險管理仍存在許多薄弱環節:第一,缺乏有效的風險預警工具。商業銀行對理財產品的風險缺乏計量和監測體系;對信貸風險度的衡量很難量化;對“短存長貸”增加的流動性風險不能可靠地計量。第二,風險評估流于形式。對于推出的理財產品,部分商業銀行沒有進行產品風險評估和客戶風險偏好評估工作,或評估工作流于形式,與客戶溝通不夠,風險披露不全面。對于一些中間業務、信貸資產的風險評估,銀行也只是走過場,沒有充分利用銀行間的共享資源,沒有深入分析客戶的財務狀況。第三,操作風險與日俱增。一方面,頻繁發生的銀行巨額資金詐騙案令人擔憂;另一方面,多種操作系統和結算平臺的共存也給商業銀行增加了操作風險。大、小額支付系統,聯行往來及資金清算系統,同城票據交換系統的存在和更新對商業銀行的內控制度和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銀行企業文化不鮮明
長期的政府主導,以及金融產品和服務的無差別化,使得國有商業銀行一直以來不注重企業文化的培育,具體有以下表現:一是部分銀行的文化多是“拿來主義”。企業文化的形成應該是一個積累和沉淀的過程,而我國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的文化建設還處于照搬國外銀行和國內其他企業文化的階段,不具有自身的特色;二是認為口號等同于文化,可操作性不強。這樣的文化不能被銀行的職員所認同,因此不會形成全行共同的理念和操守,不可能增強員工的自豪感和團隊精神,對銀行的內部控制也缺乏促進作用。
三、增強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內部控制的對策
(一)完善銀行公司治理結構
首先,深化產權改革。目前除了匯金公司,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其他內資股東主要是中國人壽、太平洋人壽、中國華融、國家電網以及全國社?;鹄硎聲取皣痔枴钡臋C構,它們的決策一定程度上受到財政部和匯金公司的影響。促進產權主體多元化,特別是增加非國有法人股東及其話語權,保證董事會決策的客觀性、效益性和安全性應該是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發展的方向。其次,明確匯金公司的職能。匯金公司作為國家代表應該遵循市場規律,在銀行的經營管理中實行市場化運作。匯金公司還應該著力于研究和開發新的金融工具和服務,建立有效的風險預警機制和風險防范系統。最后,突出內部控制委員會的地位。內部控制的級別越高,內部控制越有效,所以,內控委員會的設置應該隸屬于董事會,平行于高級管理層。內部審計作為內部控制中關鍵環節,其重心應該是綜合經營管理、全面風險管理以及經營執行力管理。同時,推行外部審計部門再稽審制度。由總行選擇技術力量強、信譽良好的審計師或會計師事務所定期對各級行處進行全面稽審。這種內、外部審計相互結合的方法將更有利于促進內部控制提高工作質量,充分發揮審計在防范銀行經營風險中的控制作用。
(二)健全銀行風險控制系統
針對銀行業普遍存在的風險,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應該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第一,構建風險評估和預警模型。針對不同的風險及其影響因素建立數據模型和數據庫,對各類風險進行動態分析與管理。如對信貸風險可以結合貸款五級分類法建立貸款風險移動預警模型,充分考慮各類貸款的增減變動及類別內部變動情況,計算出銀行貸款的風險程度。第二,風險評估制度化。風險評估應該成為銀行制度化和經常性的工作,將事前風險評估和事中風險監控,定期風險評估和隨機風險檢測相結合,提高風險評估的效用。第三,更新風險管理內容。我國銀行業尚處于成長階段,新的金融業務、工具層出不窮,交易平臺及結算體系也處于新舊更替當中,風險管理應密切聯系實際,針對不斷出現的新風險及時更新,將銀行的損失降到最低。
(三)塑造銀行企業文化
“以人為本”是銀行企業文化建設的基本原則,營造出尊重人、理解人的良好文化氛圍,使全體員工在物質上和精神上與銀行發展高度統一。首先,打造銀行“亮點”文化。文化建設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名牌效應,而名牌則是通過文化的培育、滲透和打造而成的,因此各銀行應該結合自身的特色,加強戰略創新、觀念創新、產品創新、服務創新和管理創新,努力樹立自己獨特的價值觀體系,通過形成“亮點”文化促進全員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及行為方式的融合。然后,建立內控文化。內控文化更多的表現為銀行內部的一種制度安排。通過內控文化建設,將管理意識、制度意識和法律意識根植于全員的思想觀念當中,實現時時關注、人人參與內部控制。最后,注重對員工的培訓。培訓是宣傳和滲透企業文化的一種有效手段,通過技能培訓、法規培訓、禮儀規范培訓和職業道德培訓,使員工對制度的尊重和堅守成為一種自覺行為。通過文化軟約束和制度硬約束相結合,有效地加強商業銀行的內部控制,促進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綜合競爭力的加強。
參考文獻:
[1]尹毅飛,完善國有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制度[J],金融理論與實踐,2006(2).
[2]趙樸,國有商業銀行內部控制環境分析與優化策略.現代金融,2006(6).
[3]戴新華,我國上市銀行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國際借鑒與路徑選擇.金融論壇,2006(8).
[4]上海證券交易所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