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21 16:14:2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結構管理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鋼筋安裝結構構造規范平法
鋼筋工程是房屋建筑工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分項工程,其施工的正確性和質量好壞直接影響結構的安全。目前,施工人員主要根據《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則和構造詳圖》(03G101-1,下簡稱《平法》)進行鋼筋的安裝,如果現場施工人員、監理人員對施工驗收規范以及設計規范不熟悉,結構設計總說明不夠明確;設計人員沒有針對工程的具體特點進行技術交底;鋼筋安裝就會出現一些偏差。下面結合本人在工程實踐中發現的比較突出、容易忽視的幾個問題來加以分析。
1梁柱縱筋
《平法》中對框支梁、框架梁、框架柱均有詳細的配筋構造詳圖,可參照選用,這里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頂層端節點處是較容易出現問題的部位,應正確選擇連接的構造詳圖,一種是柱縱筋伸入梁內(圖1),另一種是梁縱筋伸入柱內(圖2),前一種方式柱縱筋伸入梁內與梁上部縱筋搭接長度≥1.5LaE,且至少要保證有65%AS1(AS1—柱外側縱筋總面積)的柱縱筋伸入梁內,梁寬范圍以外的柱縱筋可以伸入現澆板內。當柱外側縱筋配筋率>1.2%時,還應分兩次截斷,兩個斷點相距20d,當采用后一種方式時,梁縱筋伸入柱內豎直段長度≥1.7LaE,當梁上部縱筋配筋率>1.2%時,也應分兩次截斷,斷點相距20d,究竟采用哪一種方式,視柱施工縫留設位置而定,通常柱施工縫留在梁底或梁底下100mm,多采用第一種方式,當采用第二種方式時,必須把柱的施工縫留在1.7LaE或1.7LaE+20d以下。如圖3為某框架頂層梁柱邊節點平面,框架柱400×400,兩側對稱配2Φ25+3Φ22(柱外側縱筋總面積為2122mm2),框架梁250×600,節點錨固采用柱縱筋伸入梁內的方式,隱蔽檢查時發現角筋2Φ25未能伸入梁1內(由于梁寬250小于柱截面寬400),只有3Φ22伸入梁1內,其面積百分率僅為3×380/2122=53.7%<65%,不滿足要求,此時應將角筋2Φ25伸入現澆板內,又由于柱外側縱筋配筋率ρ=2×491+3×380/1.6×105=1.33%>1.2%,應按二次截斷處理。
(2)底部框架—抗震墻結構中的轉換層的托墻梁上部縱筋應按框支梁進行鋼筋安裝(圖4),而不能按一般框架梁來處理?!督ㄖ拐鹪O計規范》(GB50011-2001)(下簡稱《抗規》)7.5.4條第4款規定:“……支座上部的縱向鋼筋在柱內的錨固長度應符合鋼筋混凝土框支梁的有關要求”。這一條是強制性條文,必須嚴格執行。這種情況下,柱施工縫必須留在外排縱筋的LaE以下。某一底框商住樓工程,底部二層框架梁(托墻梁)的鋼筋安裝就出現過錯誤,由于施工單位把柱施工縫留在梁底,從而造成外排縱筋的錨固長度不滿足LaE要求,最后只得把柱施工縫以下混凝土打掉一段并且焊接加長外排縱筋來解決。
2箍筋加密區
框架梁、框支梁箍筋加密范圍可依據《平法》構造詳圖按不同抗震等級選用,一般無多大問題,但框架柱箍筋加密范圍常存在較大問題,須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底層柱,《抗規》新增一條:底層柱根加密區≥Hn/3,Hn為柱凈高,柱根是指地下室頂面,無地下室時,應為基礎頂面(柱基基頂)起算,實際施工時柱根加密區常沒達到這一要求?!镀椒ā?0頁對上述要求有詳圖描述。
(2)框支柱、角柱,框支剪力墻結構中所有柱子箍筋都應沿全高加密,但是并非對所有角柱都要沿全高加密箍筋,只有抗震等級為一、二級時才需加密,結構設計總說明中往往只說明結構抗震等級,施工人員一般并不了解設計規范有相應要求。高層建筑中主樓與裙房之間設有伸縮縫時,由于主樓與裙房的抗震等級是分別確定的,主樓部分的角柱可能需沿全高加密箍筋,裙房部分的角柱則可能不需要。
(3)特殊部位的柱,一般發生在樓梯間位置和填充墻部位,由于樓梯平臺梁支承在框架柱上,往往使相鄰兩框架柱變為短柱(Hn/h<4),填充墻設置也會使相鄰柱形成短柱,這些部位的柱應沿全高加密箍筋。
在框架—抗震墻結構中,一些小墻肢(Lw≤3bw,bw為墻厚,Lw一墻肢長度),應沿全高加密箍筋,抗震墻的底部加強部位的端柱、緊靠抗震墻洞口的端柱均應沿全高加密箍筋。。
3腰筋
腰筋實際上包括三種情況,梁側面構造筋、抗扭筋、框支梁腰部縱筋?!镀椒ā繁硎镜氖┕D中,構造筋符號是G,抗扭筋符號是N,兩者作用不完全相同,構造措施不一樣,須引起注意。
構造筋主要是為防止梁側面產生收縮裂縫而構造設置?!痘炷两Y構設計規范》(下簡稱《混規》)(GB50010-2002)第10.2.16條的規定比原規范要求更為嚴格,鋼筋用量增加較多,但須注意只有當hw≥450mm時,才需設置,每側腰筋面積≥0.1%bhw。其間距≤200mm,hw強調的是梁腹板高度,并非梁截面高度h,嚴格來講,《平法》中hw的標注僅是一種近似處理,與規范規定并不相符,《混規》中,對矩形截面hw=h0(h0為有效高度),對T形截面hw=ho-t(t為翼緣厚)。另外,構造筋伸入柱內的錨固長度為15d。
抗扭筋是由抗扭計算確定的,目的是抵抗扭矩產生的斜裂縫,這種鋼筋伸入柱內的錨固長度應為LaE(La)。
由于框支梁是偏心受拉構件,其腰部的縱筋可以起到承擔拉力的作用,構造上要求直徑不小于Φ16,間距不大于200mm,伸入柱內的錨固長度為LaE(La)。
4懸臂梁縱筋
施工中發現的問題有:梁上部第一排縱筋切斷和縱筋在端部彎下條件的判斷有誤,過去設計懸臂梁時,只要滿足抵抗負彎矩的要求,除兩根角筋通長布置外,懸臂梁施工圖中一般將其余第一排縱筋在0.75l處截斷,但《混規》10.2.4條明文規定“在鋼筋混凝土懸臂梁中,……其余鋼筋不應在梁的上部截斷,……”這里的上部應理解為第一排,原因是懸臂梁全長受負彎矩作用,臨界斜裂縫的傾角明顯偏小,不允許截斷。由于施工人員已習慣過去的做法,當梁上部只有一排縱筋時,仍將第一排中間縱筋在0.75l處截斷,今后必須改正這一做法。不應截斷的縱筋是否需在端部彎下,視l與hb的關系而定,若l>4hb,則在端部彎下,若l<4hb,不必彎下,但此時必須通長設置,如梁上部縱筋有二排時,第二排縱筋可以在0.75l處截斷(圖5或參見《平法》66頁詳圖)。
5鋼筋連接接頭
框架梁、柱縱筋連接方法在《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JGJ3-2002)6.5.3條第四、五、六款均有規定,其連接質量控制在《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02)中5.4條也有具體要求,目前,梁、柱主筋采用綁扎搭接方法已很少,焊接連接、機械連接用得最多,隱蔽驗收時發現的主要問題有:
(1)接頭位置不對。接頭位置要設在受力較小處。施工人員應掌握一定的力學知識,應當知道梁跨中正彎矩較大,支座附近負彎矩、剪力較大,柱端在水平力作用下彎矩較大,接頭應盡量避開這些位置,事先要算好鋼筋下料長度,梁上部縱筋接頭盡量靠近跨中,下部縱筋(若要焊接)盡量遠離跨中(建議設在梁箍筋加密區外且離支座ln/3的范圍內)。柱筋接頭盡量遠離柱端,所有焊接接頭均應避開梁、柱箍筋加密區,確實無法避開時,宜采用機械連接。
(2)接頭數量不符合規范要求。這主要是要理解“同一連接區段”的概念,它指的是35d(d—縱筋較大直徑)且不小于500mm的長度范圍,凡接頭中點位于此長度內的接頭均視為同一連接區段的接頭,并且要求縱筋焊接接頭面積百分率應該小于等于50%,如圖6,當l1=600mm<35d=35×22=770mm,接頭A與上面(或下面)兩個接頭構成同一連接區段的接頭(共3×4=12個),接頭面積百分率是12/16=75%>50%,不滿足要求。若l1=800mm>770mm,接頭A與上面(或下面)兩個接頭則不屬于同一連接區段,此時,接頭面積百分率分別是4/16=25%和8/16=50%。對機械連接接頭,也應改變原來的做法,已經修訂的《鋼筋機械連接通用技術規程》將其分為三個等級,I級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受限制,II級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大于50%,III級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大于25%。
通過以上幾個問題的分析,說明鋼筋安裝必須結合圖紙、平法、設計規范、施工驗收規范來進行。一方面設計人員要加強工作責任心,結構設計總說明要具體、明確,有針對性,重要部位要認真交底,不要僅僅依賴《平法》,另一方面,施工人員、監理人員除了熟悉掌握施工驗收規范外,還應學習一些設計規范中關于結構構造規定的相關要求,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保證鋼筋安裝的正確性和提高安裝的質量。
參考文獻
1GB50010-2002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
2GB50011-2001建筑抗震設計規范
3JGJ3-2002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
一、以“過渡題”為原型,由此及彼,同化新知
認知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認知結構的形成和改組,學生良好認知結構的形成,又是從良好的教材結構轉化過來的。九年義務教育教材十分重視教材結構,增加了“準備題”的內容,以溝通新舊知識,但在具體的教學中怎么溝通,并不能簡單化,需要以原型的啟發作為紐帶。我們在新教材第一冊“9+幾”(第一教時)這節研討課的準備過程中,對這點有較深的體會。“9+幾”的計算方法是“湊十法”,其分析基礎是10以內數的組成與分解,計算基礎為得數是10的加法及10+幾的計算。教材中的三類準備題:(1)
(附圖{圖})
……(2)9+()=109+1+1=……(3)10+510+7……顯然是讓學生復習為“湊十法”計算作準備的舊知識。有的教師讓學生做了以上的練習之后,以為可以教新課了,即轉入新課例1:教師出示皮球盒,內有10個空格,裝9個花皮球,教師又拿出2個花皮球,問學生求一共有多少個皮球怎樣列式?為了引入“湊十法”,教師又問:從盒子外拿幾個皮球放入盒內算得比較快?這時問題就來了,有的說不要再拿皮球放進盒里,只要口算就知道是11個;有的雖說出放進盒里1個,但追問為什么時,竟反問:盒子不是只剩下一個空格子了嗎?
課后我們覺得,應該在準備題與例題之間設計“過渡題”作為中介。通過“過渡題”這個原型的啟發作用,引導學生開展主動的認識活動,把新舊知識溝通起來。于是決定在練完準備題后,增加兩道“圈10”練習作為過渡題。第一題教師在絨板左邊貼9只小鳥,右邊貼4只小鳥,教師先與學生一起一只一只地數,數清共13只小鳥。然后指出這樣數雖然也可以,但比較麻煩,下面老師教同學們一種算得快的方法。接著教師提問:左邊有幾只小鳥?(9只)從右邊移動幾只小鳥到左邊,左邊的小鳥就可以湊成10只?(1只)教師移動1只后馬上把左邊的10只小鳥用毛線圈上,再問右邊還剩下幾只?(3只)現在左邊有10只,右邊有3只,一共是多少只?(13只)這樣算快不快?(快)這時學生情緒很高,教師緊接著出示第2題:左9只小猴,右7只小猴,問你們也能像剛才移動小鳥那樣,移一移小猴,使大家算得快嗎?學生個個躍躍欲試,完成后,教師以問答形式及時小結:剛才的9只小鳥添上幾只湊成10只?9只小猴添上幾只湊成10只,那也就是9添上幾湊成10?9加1湊成10后,再用10+幾的計算方法算得快嗎?(快)然后教師指出遇到算9+幾時,我們先把9添上1湊成10再計算比較快。這道過渡題既上承了三類準備題舊知識,又為學生理解例1做了堅實的鋪墊。通過“圈10”這道過渡題的練習,啟發了學生的思維,學生對“湊十”的過程與原理有了初步感性的認識,教師順利地完成例1的教學任務。對后面三道“湊十法”例題的教學起了原型啟發的作用。最后通過課后“做一做”中的比較題9+1+3=9+4=的練習,教師再度啟發:9加1再加3,一共加了幾?那么9+4怎么計算?從而把新舊知識從理性上連成一體,擴展了學生的認知結構。
二、以“比較題”為原型,求同辨異,促成分化
數學教材中有很多表面形式相似的內容,學生往往容易混淆,要消除這類錯誤就必須在教學中以比較題為原型進行對比。如教稍復雜的百分數應用題例6、例7,學生雖對某數×(1±n/n)和某數÷(1±n/n)兩類分數應用題有了一定的理解,但不一定深刻,還有部分學生仍產生混淆。我們教這兩道例題的處理方法是:把重點放在例6、例7異同點的分析上,以培養學生的分化能力。首先用較少的時間教完例6后,設計了一道為例7提供比較的題目作為原型:一個工廠由于采用了新工藝,原來每件產品的成本是44元,現在降低了15%,現在每件產品的成本是多少元?審題后,提出以下問題:已知條件是什么?關鍵句是什么?誰是“單位1”的量?現在相當于原來的幾%?要求學生用線段圖表示(略),說出現在與原來間的數量關系:原來的(1-15%)=現在。接著又出示一組線段圖:(已知)(問題)
(附圖{圖})
思考兩組線段圖哪些地方相同?(略)有哪些不同點?(已知條件和要求不一樣,第一組已知原來每件成本是44元,求現在每件成本;第二組相反,已知現在,求原來。)教師及時板書:原來的(1-15%)=現在。
(問題)(已知)由于線段圖比較直觀,學生比較起來并不困難,這時我們要求學生根據第二組線段圖的已知條件和數量關系,編成一道百分數應用題(即例7):一個工廠由于采用了新工藝,現在每件產品成本是37.4元,比原來降低了15%。原來每件成本是多少元?并把比較題和改編題作為一個題組出現,要求學生同時解答。最后教師小結,對比板書(略)。由于學生是在分析比較題的基礎上,并以比較題為原型,通過改編以題組形式進行對照解答,這樣有利于學生深刻理解兩類應用題間的聯系和區別。
三、以“縮減題”為原型,以簡馭繁,掌握結構
某些應用題,盡管在具體內容上各不相同,但實際上卻具有相似的結構形式,即所謂的同構異素問題。教學時可以設計“縮減題”為原型,從具體內容中將結構形式逐步超脫出來,以啟發相似結構不同題材問題的解決。如以下的4道應用題,分別散落在五年制第六、七冊課本的部分單元復習題中:A、一只貓頭鷹一年能吃1000只田鼠,每只田鼠一年大約糟塌24千克糧食,照這樣計算,有10只貓頭鷹吃田鼠,一年大約少損失多少千克糧食?B、一噸廢紙可以生產紙張700千克。如果1千克紙張能制成25本練習本,35噸廢紙生產的紙張,能制成多少本練習本?C、一個肉類加工廠原計劃九月份生產480噸羊肉,結果比原來計劃多生產16.5噸,按120只羊出1噸羊肉計算,九月份屠宰多少只羊?D、一個紡織廠有35000個紗錠,平均1000個紗錠每小時生產棉紗26.5千克,如果1千克棉紗織布7.2米,這個工廠每小時生產的棉紗可以織布多少米?據調查,學生完成這類題的正確率比較低,解題時思維無序,列式感到困難。究其原因,不理解這類題目的結構是主要方面。我們的處理方法是把這些題加以收集整理,用一、兩節練習課專門解決。首先設計一道縮減題:一千克鮮黃豆可以做3千克豆腐,640千克鮮黃豆可以做多少千克豆腐?學生解答后,把“640千克”轉化成間接條件,原題擴編成:1千克鮮黃豆可以做3千克豆腐,如果1千克帶殼黃豆可以剝0.8千克鮮黃豆,800千克帶殼黃豆,可以做多少千克豆腐?這樣把縮減題擴編成了一道兩步連乘求總數的應用題(與A、B、C、D四道題結構相似)。由于在條件的轉化過程中,學生熟悉了擴編題的結構,能較容易地解答出來。然后教師再引導學生通過聯想,發揮原型的啟發作用,用類推方法完成以上四道題,并結合原題把它們的算式進行比較:
(附圖{圖})
最后找出在結構形式上的相同點,進一步掌握解題方法,發展學生的認知結構。
一、讀。
讀是課堂教學的重要過程,是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帶著要求和提出的問題,閱讀教材。通過“讀讀、劃劃、圈圈”來學習認識新知和回顧鞏固舊知識,找出教材中出現的新、舊知識點,并寫好讀書筆記。目的是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提高閱讀分析能力。以便在解題時,能讀懂包含在題目中的各種信息,學會推敲題意,整理分析出能解題的“信息”逐步提高審題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安排的優點是:可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強學生學習的責任感。
二、議。
(一)是學生根據閱讀教材內容說出圈劃內容中哪些是新知識,哪些是已知的,知識點間存在著什么聯系。這是進一步理解教材,再現知識的過程,有利于對知識的認識理解和消化吸收。
(二)是學生相互議論新、舊知識點在提出的問題中的作用。相互討論、取長補短,完善知識,有利于發展思維、提高分析問題能力。
(三)(是)學生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說出解答思路,有利于培養學生快速思考、敏捷應對能力。
通過閱讀教材、議論問題、學生就會產生疑惑,逐漸感愛到力不能及。此時,老師再傳授知識時,學生聽課目的明確,注意力集中,可主動聯想舊知識、結合知識點進行思考,使舊知識得到進一步發展和完善,有利培養學生歸納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
三、驗。
演示實驗是化學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它是通過教師的操作示范,把直觀的實驗現象展示給學生,是培養和提高學生觀察思維能力的關鍵。而實驗技能的全面提高,最終應是通過學生實驗來完成。這就要求除完成規定的學生實驗外,還應盡力創造條件,增設學生實驗,或轉化部分演示實驗,讓學生有更多地機會去動手操作。要重點指導學生分析操作要點,注意事項。掌握操作步驟及觀察的方法,并簡要總結出實驗結論。
四、寫。
書面寫作。一是根據讀書和聽課,簡要地整理出讀書筆記和聽課記錄,使知識進一步系統化和條理化,便于今后記憶和理解。二是強化習題解答,它是進一步熟練和進一步消化、再鞏固知識的過程,是對知識理解和運用的過程,是提高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每教完部分內容,都要設計相應的題目來強化學生的練習,提高解題能力和應用能力。
面對迅速變化、激烈競爭的環境,要求企業的戰略、組織結構、流程、人力資源、財務管理等各種管理體系都要圍繞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來運作。作者通過多年在“五大”之一德勤從事管理咨詢工作經驗,發現我國很多企業基礎管理中的戰略、組織結構、流程、人力資源和財務管理等各管理體系沒有融為一體。例如,企業的財務部門是財務管理工作的牽頭者,但是財務人員卻往往限于會計核算而忽視了財務管理職能,使財務難以起到輔助決策的重要作用。本文介紹在財務管理中融人組織管理的方法,以使財務管理體系與組織結構體系形成有機結合,從而為拓展財務人員的思路和提高財務管理水平乃至全面提升企業管理水平作出有益探索。
為便于理解,作者建立了在財務管理中融人組織管理的模型,如下面五角星圖所示(略):
五角星圖左上角:組織結構本身要在財務管理中融人組織管理,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組織結構。組織結構是企業分工與協調的基本框架與形式,是對企業人財物、銷等一切資源與流程的指揮協調系統。組織管理,就是要使組織對環境變化迅速作出恰當反應,通過合理的組織結構調整,減少無序和混亂,從而保持競爭優勢。
組織結構就象企業的骨胳系統,承擔著企業內外各種壓力。組織結構設計可以分為五個步驟進行,即明確各管理層的分工與定位、設計部門職責和每個崗位職責、分配權力使責權對等、根據管理線條設計溝通協調渠道、設計規章制度。
五角星圖上角:從組織結構影響戰略的方式來優化財務管理體系組織結構應根據戰略進行總體設計,并確保企業各管理層在戰略制定上沒有重大分歧,這要求財務預算和預測盡可能準確,為戰略決策提供財務信息等支持,以財務專家的水準提供內部管理的專業意見;其次表現在能夠形象化地表述財務意見,充分地與管理層進行溝通,從而使財務真正成為企業家的左右手。
戰略實施中各級管理人員應配合默契,這要求針對不同業務的特點設計財務報告,落實基層業務部門應提供的財務信息種類和加工傳遞流程,使財務信息充分反映戰略實施的情況,從而使財務配合組織結構管理在戰略實施中扮演重要角色。管理風格與企業文化相匹配,要求財務管理風格適應企業文化氛圍,財務部門應在財務信息保密的基礎上,對其他部門開放財務信息,改變財務部門與其他部門隔閡的局面,使其他部門更多地了解財務部門,同時更深入地了解其他部門的業務活動和管理風格,使財務管理風格與企業文化相匹配。
五角星圖右上角:從組織結構影響流程的方式來優化財務管理體系各部門業務管理線條應清晰有效,要求設計各類業務憑證和單據時,要做到清晰、規范、全面,既方便業務人員操作,又易于獲取財務信息,使財務信息重點反映業務部門所關心的問題。會計核算工作最難的就是分類。財務人員需要對業務進行科學、清晰地分類,提供能夠縱向、橫向多種方式匯總的財務表格與報告,讓非財務專業的人員能夠讀懂財務報告。這樣做能夠促使財務管理深入業務當中去,提升財務管理的地位。
決策者應熟悉業務而使管理具有針對性,高效的管理決策要求各級財務人員熟悉業務,不能光靠形式上的嚴厲控制而要以合理的低控制成本去控制業務流程上的關鍵點,從而科學地將風險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要營造更加規范的內部控制環境,使業務、財務、人事、質量管理等各專業管理之間既相互牽制,又保持和諧、信任的關系,以事前預算、事中追蹤、事后審查的全程管理,從供應商到客戶的全流程跟蹤控制,實現營造崇尚效率、業績與能力的氛圍。
五角星圖左下角:從組織結構影響人力資源的方式來優化財務管理體系組織結構設計要求權力文化鼓勵創新和打擊守舊勢力,財務部在配合人力資源部設計考核指標時,就要在充分反映業績的基礎上,增加對創新、效率等方面指標的考核權重與考核力度。企業領導都喜歡熟悉業務、穩健成熟的人才。但是,企業在當今激烈變化的環境中,被動地守業是要不得的,只有主動地創業才是生存之道。正如海爾董事長張瑞敏所說,處于激烈競爭中的企業就象斜坡上的球體,向上的推力一旦減弱,企業就會下滑,再想阻止企業下滑的趨勢,就會難上加難。企業需要創新人才,不僅局限于業務部門,管理部門也是如此。因此,設計對創新、效率等方面的考核指標,為組織結構和人力資源提供相關的信息,是財務管理有效的增值服務之一。
管理人員的無能、過于保守、不負責任,應能夠從其財務報告、考核指標中得到明確反映,這要求財務考核指標體系必須全面,可以通過引入平衡計分卡的方法進行設計,以做到獎懲分明。
五角星圖右下角:從組織結構對財務管理的直接影響出發來優化財務管理體系企業的財務管理體系應是多層次、多側面的,其管理層次包括從母公司到各部門、事業部、子分公司等各個層面;管理范圍應當包括經營活動、投資活動、融資活動等各類活動;管理內容應當包括預算與計劃、資金管理、財務指標考核、采購與銷售管理、會計核算、財務風險預警等;而支撐這些的則是財務信息系統。
組織結構是一種辯證法,它包含著集權與分權、集中與分散、調和與對立、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這四對基本矛盾,這就要求使用辯證的思維方式去設計財務管理體系,以確保財務管理能夠與組織結構無縫連接,具體表現在下面五個方面:
1.各管理層的定位應當是,基層管理人員以遵循制度進行督導為主,中層管理人員注重通過改善獲得實效,高層管理人員則需要不斷創新以推動企業發展。這要求合理配置財務決策權,在確保有效控制的基礎上,企業規模越大,技術越復雜,則應賦予中層管理人員更大的財權,以充分調動其積極性。
2.部門設置的依據是業務活動的內在邏輯關系,這要求會計核算的成本中心、利潤中心等也根據業務活動的邏輯關系設置,使財務分析能夠深入業務,實現會計核算與業務活動的無縫連接,為管理決策提供可靠依據。
3.根據每個關鍵崗位業務流程中的關鍵控制點設置其權力與責任,做到責權對等,這要求仔細分析主要業務活動的所有關鍵控制點上都有適當的財務控制并切實得到有效執行。同時,重要管理崗位的相互兼職不能破壞財務控制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