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02 07:51:0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急救護理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1一般資料
入選標準:(1)院前急救及到急診科現場猝死患者,目擊者認為發生猝死時間在3min內(排除久病衰竭死亡患者及重度外傷患者);(2)心肺復蘇成功標準:心臟恢復自主搏動和(或)自主呼吸,竇性心律超過12h;(3)復蘇成功時間是指從開始胸外心臟按壓進行心肺復蘇,到自主心跳恢復并成功維持時的時間。選擇2009年1月一12月我院收治的現場猝死患者58例為觀察組,男40例,女l8例;年齡32—67(40.58±12.63)歲。另選擇2007年1月一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現場猝死患者116例為對照組,男78例,女38例;年齡3l~65(41.66±12.40)歲。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實施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急診護理流程,根據醫囑進行急診搶救護理工作。觀察組按急救護理路徑實施搶救。由科主任及護士長在臨床路經基礎上,根據國內外心肺復蘇的治療護理最新進展,制訂現場猝死患者急救護理路徑。醫護人員到達現場后,按2005心肺復蘇指南對病情進行快速評估判斷,確定無心跳呼吸后立即進入急救護理路徑。院前現場第1步由護士1min內給予清理呼吸道開放氣道(置El咽通氣管)并置呼吸氣囊,然后由護工或司機協助按壓呼吸氣囊(在急診科或醫院內搶救可由另~名護士行呼吸氣囊輔助呼吸),由醫師進行胸外心臟按壓。第2步要求護士在2min內建立靜脈通路(首先選擇上肢較大血管進行穿刺,全部采用留置針)。2min內行心電、血壓、血氧監測;并遵醫囑用藥,同時做好除顫準備。第3步根據患者不同狀況采取其他急救措施。
1.3觀察指標比較
2組患者復蘇成功時間、搶救成功率及復蘇后并發癥發生率。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1.5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4-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問比較采用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搶救成功率為43.1%(25/58)高于對照組的22.4%(26/116),平均復蘇時間為(12.84-3.2)min短于對照組的(18.94-3.6)min,并發癥發生率為58.6%(34/58)低于對照組的72.4%(84/116),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或P<0.05)。
【摘要】
休克是一種由急性微循環障礙導致組織的氧供和氧需之間失衡。休克發生后體內重要器官微循環處于低灌流狀態,導致細胞缺氧,營養物質缺乏,或細胞不能正常代謝其營養物質,最終導致細胞損害,無法維持正常的代謝功能,伴有靜脈血氧含量減少和代謝性酸中毒。
【關鍵詞】 休克 代謝功能 護理
一、臨床資料
1.1 本組32例,男23例,女9例;年齡14~65歲。其中顱腦損傷10例,四肢骨折14例,脾損傷1例,全身復合傷7例。
1.2 損傷的原因 車禍傷20例,高處墜落傷10例,利器傷2例。
二、臨床上休克按病因可分為:
1.低血容量性休克 見于嚴重創傷、大出血、嚴重嘔吐、腹瀉、嚴重燒傷等。
2.心源性休克 見于急性心肌梗死、嚴重心肌炎、心律失常等。
3.感染性休克 多見于嚴重感染、體內毒性產物吸收所致等。
4.過敏性休克 系藥物或免疫血清等過敏而引起。
5.神經源性休克 見于創傷、骨折和脊髓麻醉過深等。
6.梗阻性休克 如心包填塞、張力性氣胸、肺栓塞等。
盡管休克的病因不同,但當休克發展到一定階段時,都表現出相同的病理生理特征,共同特點之一是任何類型的休克都有絕對或相對有效循環血容量減少,即機體的組織細胞處于低灌注狀態。初期通過血管收縮等代償機制尚可維持動脈壓接近正常,遷延至失代償期后即出現休克綜合征,最后為細胞死亡。
血液分布性休克(感染性休克、過敏性休克、神經性休克)的發病機制復雜,與前述不同。以感染性休克為例,初期周圍血管阻力降低,心排出量升高;后期可因頑固性低血壓和(或)器官系統衰竭而死亡。
三、臨床特點
1.休克早期 煩躁不安,面色蒼白,口唇和甲床紫紺,四肢濕冷,出冷汗,心率加快,但意識尚清,血壓正?;蚱?,脈壓差縮小,尿量減少。部分患者表現肢暖、出汗等休克特點。眼底可見動脈痙攣。
2.休克中期 表情淡漠、反應遲鈍,口渴,脈細數而弱,心音低鈍,少尿或無尿,收縮壓60-80mmHg(8.0-10.7kPa),有代謝性酸中毒。
3.休克晚期 面色青灰,口唇及肢端發紺,皮膚濕冷,出現花斑,血壓
四、急救護理措施
1. 安置患者于休克臥位即頭胸部與下肢均抬高30°,抬高頭胸部有利于膈肌活動,增加肺活量,使呼吸運動更接近于生理狀態。抬高下肢有利于增加靜脈回心血量,從而增加循環血容量。
2.氧氣吸入 鼻導管給氧,氧流量2-4L/min。如患者發紺明顯或發生抽搐時需加大吸氧氣流量至4-6L/min。吸氧可保證全身各臟器有足夠的氧供,糾正組織細胞缺氧,維持各臟器功能。
3.快速建立兩條或兩條以上靜脈通道 一條選擇大靜脈快速輸液監測中心靜脈壓,另一條選表淺靜脈緩慢而均勻地滴入血管活性藥物或其他需要控制滴速的藥物。
4.嚴密觀察生命體征及神志、瞳孔、尿量的變化,并詳細記錄。
(1)意識表情:能夠反映中樞神經系統血液灌注情況。觀察患者是否有神志淡漠、煩躁等。若患者由興奮轉為抑制,提示腦缺氧加重;若經治療后神志清楚,示腦循環改善。
(2)皮膚色澤和肢端溫度:反映體表灌注的情況,若皮膚蒼白濕冷,提示病情加重;若皮膚出現出血點和淤斑,提示進入DIC階段;若四肢溫暖、紅潤、干燥,表示休克好轉。
(3)脈搏:注意脈搏的速率、節律和強度。若脈律加速且細弱,為病情惡化的表現;若脈搏逐漸增強,脈律轉為正常,提示病情好轉。
(4)血壓與脈壓差:血壓下降,脈壓差減小,提示病情嚴重;血壓回升或血壓雖低但脈搏有力,脈壓由小變大,提示病情好轉。
(5)呼吸:觀察呼吸的次數,有無節律的變化,呼吸增速、變淺、不規則,說明病情惡化;呼吸增至30次/min以上或降至8次/min以下,是病情危重的表現。
(6)尿量、尿相對密度的觀察:當休克患者血壓下降時,可引起腎動脈血壓下降而直接影響腎的血液灌注,發生急性腎衰竭。因此,應嚴密觀察每小時尿量與尿相對密度的變化,若每小時尿量少于30ml、尿相對密度增高則提示循環血量不足,而腎功能并未受到損害,應加快輸液速度;若每小時尿量大于30ml,提示休克好轉。
(7)中心靜脈壓(CVP):反映出患者的血容量、心功能和血管張力的綜合狀況。若血壓降低,CVP小于5cmH2O(0.49kPa),表示血容量不足;CVP大于15cmH2O(1.47kPa),則提示心功能不全;CVP大于20cmH2O(1.96kPa),提示有充血性心力衰竭。
(8)動脈血氣分析:是判斷肺功能的基本指標。嚴密觀察是否有血氧分壓下降或二氧化碳分壓升高,警惕ARDS的發生。
5.藥物使用注意 嚴格執行查對制度,以保證用藥準確無誤;均勻地滴注血管活性藥物,以維持血壓的穩定,禁忌滴速時快時慢,以致血壓驟升驟降;擴血管藥物必須在血容量充足的前提下應用,以防血壓驟降;若患者四肢厥冷、脈細弱和尿量少,不可再使用血管收縮劑來升壓,以防引起急性腎衰竭;嚴防血管收縮劑外滲,導致組織壞死。
6.注意保暖 如蓋被、低溫電熱毯,但不宜用熱水袋加溫,以免燙傷或使皮膚血管擴張加重休克。
參 考 文 獻
[1]王蘇寧.休克型肺炎的急救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1986年10期.
【關鍵詞】車禍傷;急救護理;評估;流程
雖然車禍的發生是人們無法預知的,當車禍發生時,如何正確處理事故,對傷者進行急救是最重要的事情【1】。本文為此具體探討了車禍傷病人急救護理方法與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車禍傷病人,其中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50例(對照組),2012年2月到2013年1月收治30例(觀察組),兩組都有急診患者,兩組觀察對象的流行病學資料對比類似(P>0.05)。具體見表1。
1.2 急救護理
我院在2012年2月開始實施新型的車禍傷急救護理措施,具體措施如下:
1.2.1 病情評估
急救人員達到現場后,在生命體征穩定的情況下,及時進行全身檢查,對傷情做出估計,了解車禍情況和經過,根據評估確立院前急救的先后順序。
1.2.2 急救流程
脫離危險環境: 搶救人員到達現場后,應使車禍傷病人迅速安全的脫離危險環境,排除可以繼續造成傷害的原因。搬運車禍傷病人時動作要輕穩,以免造成繼發性損傷。解除呼吸道梗阻:呼吸道梗阻或窒息是車禍傷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要積極保持呼吸道通暢。抗休克:現場抗休克的主要措施為迅速的臨時止血,輸液擴容和應用抗休克褲。一旦傷者出現心臟驟停,都應立即將患者平放在木板床或平地上,緊急實施心前區捶擊、胸外按壓、人工呼吸及心內注射0.1%腎上腺素等措施,以使心臟恢復跳動。開通靜脈通快速輸液:迅速建立與開通2-3條靜脈通道,給予2000-3000ml的平衡鹽靜脈輸注,以快速補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環,降低病死率。
1.2.3 綜合干預
很多車禍傷病人情緒均較激動,往往產生緊張、恐懼心理,所以綜合干預要貫穿在整個救治過程當中。護士應特別注意使用安慰性語言。注重非語言交流,在與患者交談時注意力要集中,態度親切誠懇,并不時加以點頭和手勢,使患者踏實與保持信心。
而2012年2月以前實施的為常規急救措施,給以普通的包扎與對癥基礎急救護理后進行轉運。
1.3 觀察指標
(1)觀察兩組急救后的并發癥發生情況與死亡情況。(2)采用我院自行設計的“患者滿意度調查表”對兩組存活病人進行滿意度調查。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分析,并發癥、死亡與滿意度情況對比進行χ2與軼和檢驗,P< 0.05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并發癥與死亡對比
經過觀察,急救后治療組的并發癥(腦損傷、胸腹多臟器損傷、呼吸衰竭)發生率明顯少于對照組(P
2.2 滿意度情況
急救后待病情穩定后進行調查,治療組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
3 討論
車禍又稱交通肇事,可引起各類骨折、軟組織挫裂傷、腦外傷、各種內臟器官損傷、呼吸衰竭等,多為復合傷。
車禍傷為突然發病,多需要進行院前急救與護理,本文采用新型的車禍傷急救護理措施是一種跨學科、綜合的護理模式【2】。在具體應用中,首先要檢查的是意識及呼吸、脈搏的有無,不要隨意扭曲傷者身體。對于出血患者盡速進行止血,可利用直接壓迫法來防止大出血。應盡快檢查頭部有無外傷,是否處于危險狀態,保證呼吸道暢通。受傷后如有腦脊液流出時,不要用紗布、脫脂棉等塞在鼻腔或外耳道內,因為這樣容易引起感染。在實施救治過程中,一定要保證傷者的安全,此外要及時報警并報告交通管理部門【3】。同時我院急診科醫護人員也培養了快速敏捷的應急能力、高度的責任感、團體協作的凝聚力和忘我的工作精神,實現全院上下聯動,各科室及相關人員團結協作。本文急救后治療組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少于對照組(P
總之,對于車禍傷病人在院前急救中進行快速病情評估與急救流程護理,有利于提高預后與急救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陳淑芳,簡華剛,杜淑蘭.批量車禍車禍傷病人急救護理體會[J].重慶醫學,2000年06期.
【關鍵詞】 常見病癥;突發狀況;急救護理
1 心臟病的急救護理方法
1.1 心臟病的相關知識 心臟病一般有后期形成和先天性遺傳兩種。后天心臟病大多數是因為其他病癥引發的,如高血壓、冠心病、慢性支氣管炎等等病癥都能引發心臟病的發生,一般而言心臟病的病發者大多是四十多歲以上的男性以及五十歲以上的女性,因為日常生活的不規律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有可能有心臟病,很多初期病患者,雖然沒有嚴重的病癥,但是常常會有胸口疼痛呼吸困難的情況,面對這一類的情況,應該及時就醫檢查。
1.2 心臟病的急救護理方式 針對不同類型疾病所引起的心臟病患者,一定要時刻將藥物帶在身邊,無論是面對什么樣的情況,都要保證藥不離身,除此之外盡量保持心情的愉快,開朗的心態有助于心臟的恢復,降低血壓,減少心臟病的發病頻率。除此之外,要多吃一些有助于心臟病的食物,例如黑芝麻、堅果、西紅柿等等。這是日常的一些護理,在心臟病發的時候,要及時撥打120,同時不要移動病患者,讓其在原地保持坐立的姿勢,仰頭,告訴病患者深呼吸,放松心態,不要過于激動,同時要準備一杯涼水,這樣可以讓病患者冷靜下來,如果情況嚴重,可以適當的做一些胸部擠壓的動作,擠壓頻率不要過快這樣有助于幫助患者呼吸。心臟病嚴重的患者應該定期到醫院做檢查。
2 突然昏厥
突然昏厥病人因為引起病癥不清楚,所以為了安全起見,盡量保持患者的姿勢,不要隨意移動身體,同時用手在鼻子之前探視一下呼吸是不是正常,然后在胸口附耳聽心臟跳動的頻率,如果這些都很正常,可以嘗試輕輕拍患者的臉頰或者使身體,將其喚醒。如果沒有呼吸或者是心臟跳動,即使撥打急救電話,同時,慢慢移動身體讓身體保持平躺的姿勢,然后將頭部轉至一側,用手托起后仰,開始人工呼吸或者是胸口擠壓的方式進行急救。
3 心肺復蘇的急救護理方法
心肺復蘇是一種心臟跳動突然停止的情況,這時候如果不及時救治,很容易導致腦部缺氧或者是心肺缺氧,嚴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這種病癥一定要抓住時間,在心臟停止的四五分鐘之內就要及時救治。首先要詢問患者判斷患者意識是不是清醒,然后讓身體平躺,頭部后仰,用雙手十字交叉,手指不要接觸身體,用手后跟在胸部開始按壓,如果患者的情況不是很嚴重,按壓的速度不能太快,盡量保持在60到80次每分鐘,如果情況嚴重,可以采取先進行胸口按壓的工作,然后進行人工呼吸。
4 低血糖病癥的急救護理方法
低血糖的人經常再起立的時候出現眩暈、身體乏力、臉色慘白、呼吸困難、脈搏微弱的情況,但是這一類的病癥并不是很嚴重,不會危及生命,所以可以讓患者平臥,然后倒一些糖水補充體質,這類情況可以在醫院開一些專門的藥,平時也要注意營養的補充,增強身體體質的鍛煉,雖然沒有生命安全的威脅,但是長期如此對于身體的危害也很大。
5 休克病癥的急救護理常識
休克是指身體血液量突然減低之后引起的身體各種機能的新成代謝的紊亂的情況,一般休克的人會表現出臉色慘白,手腳冰冷、神志不清、反應遲鈍甚至昏厥的情況,面對這樣的情況除了撥打急救電話以外,首先要解開衣服領口的紐扣,保證呼吸的通暢,如果情況緊急,要采取人工呼吸的方法幫助病患呼吸。在救助的過程當中保持病人頭部高于身體后仰的姿勢,這樣有利于呼吸。
6 急性胰腺炎的急救方法
急性胰腺炎的一般癥狀是用餐后的一兩個小時內突然出現的腹痛難忍的情況,這類疼痛會從腹部一直向上左側腰部延伸,嚴重的患者會出現嘔吐的情況,一旦患者發病,就要禁食禁水,腹痛較輕者,等到腹痛過后再讓其食用一些流食,嚴重者要注意身體的保暖,同時抬高下肢,這樣有助于減輕疼痛,然后迅速送往醫院。
7 煤氣中毒急救措施
煤氣中毒事件特別是在冬季經常發生,如果發現煤氣中毒者,首先一定要先將病患者移至通風條件較好的地方,同時在患者身上加一塊毯子不要讓患者受涼,然后呼叫急救電話,但是不要在有煤氣的房間里面打電話或者是開燈等等,于此同時,解開中毒者的上衣扣,然后試探呼吸和心跳,如果沒有呼吸或者心跳要及時進行胸口按壓和人工呼吸的救治。
8 高血壓病患者的急救護理
高血壓病患者發病的時候,首先用墊子等東西保持患者半坐立形式,然后讓患者服藥,如果情況嚴重可以進行吸氧救治,如果患者出現暈倒的情況,要保持患者平臥的姿勢,然后用手掌的外側放在患者的前額位置,手指將下顎骨上提,保持患者的呼吸暢通。
參考文獻
[關鍵詞] 休克;急救護理;補液速度;休克指數
[中圖分類號] R47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3)04(b)-0135-02
休克是由各種強烈致病因素作用于機體,使循環功能急劇減退,組織器官微循環灌流嚴重不足,以至重要生命器官機能、代謝嚴重障礙的全身危重病理過程。對休克患者進行緊急治療,直接影響到患者預后。為研究休克患者在急救護理中的補液速度的護理運用,本研究選取本院2010年10月~2012年11月門診急診收治的110例休克患者,并對其進行緊急補液治療,現回顧性分析相關資料,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將本院2010年10月~2012年11月門診急診收治的110例休克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55例患者中,男31例,女24例,平均年齡(38±3.5)歲;對照組55例患者中,男37例,女18例,平均年齡(40±2.5)歲。所有患者從受傷到入院治療的時間均在2 h內。110例傷者中,因交通意外導致大出血者73例,因銳器受傷導致大出血18例,由高處墜落導致大出血者11例,因壓砸導致大出血者8例。所有大出血患者入院治療時均出現面色蒼白、出冷汗、煩躁、面部無表情等癥狀,患者血壓均有所下降。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等方面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根據最初的休克情況設定補液速度,期間不更改補液速度,對患者進行補液治療。
觀察組患者運用休克指數公式進行補液速度的調整來對患者進行補液治療,具體護理方法:在患者出現休克癥狀的早期階段,給予患者以15 min內輸入500 mL的速度快速補充平衡液,當平衡液的輸入量達到300 mL后進行輸血補液[1]。在搶救患者的過程中,隨時觀察患者的休克指數[2],根據休克指數的變換不斷地對補液速度進行調整,避免補液速度過快或過慢所引起的心力衰竭或肺水腫。并注意對各臨床指標進行觀察:(1)休克指數:即每分鐘脈搏跳動次數與收縮壓之比;休克指數是用于對患者休克程度的評價,能夠較為客觀地反映患者體液盈虧的狀況;補液速度要根據休克指數的變化而改變,在補液迅速時可使休克指數迅速降低。(2)中心靜脈壓:當中心靜脈壓高于正常值時,則表示右前心所承擔的負荷過高,必須對補液速度和補液量做出限制,當中心靜脈壓低于正常值,則需增加補液量和補液速度。(3)心功能:心功能顯示患者機體對所補液體的運輸能力的評價;若患者病情嚴重,則心功能差,心臟對血液的運送能力弱,此時不宜迅速大量補液,以避免引起肺水腫、肺淤血的發生。(4)酸中毒:當患者機體乳酸量過高時,可加速增量補液,使微循環改善,緩解酸中毒現象[3-5]。
1.3 臨床觀察指標
對兩組休克患者采用不同補液速度的療效進行觀察。
1.4 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分析選用SAS 8.0統計軟件,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研究結果提示,觀察組患者的補液治療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兩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O.05),見表1。
3 討論
對于休克患者給予及時的呼吸支持、糾正體內酸堿平衡、擴容血管以及補液是治療的基本措施,其中補液是治療休克的關鍵[6-8]。本文中采用根據休克指數公式計算休克指數并根據休克指數的變化來對補液速度進行調整,對患者迅速大量補液,抗休克良好52例,復蘇失敗3例,補液速度準確率為94.55%,由此可知根據休克指數的變化來對補液速度進行調整對休克患者進行補液效果顯著。
醫護人員需對休克患者進行護理觀察的內容為:(1)密切觀察休克患者的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每15~30分鐘需要對患者的心電變化進行監測,病情危重者需隨時監測[9];(2)觀察休克患者的尿量,如尿量大于30 mL則說明患者血容量已基本正常,可減緩補液速度;(3)對患者所出現的疼痛、肌肉緊張等情況進行觀察,當發現患者出現傷口滲血、皮膚表面有出血點發生時,可能為彌散性血管內凝血[10]。
綜上所述,在休克患者的急救護理中采用根據休克指數公式計算休克指數,并根據休克指數的變化來對補液速度進行調整,療效顯著,可使患者快速恢復,且計算簡單,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盧瑞紅,趙會民. 多發傷早期休克復蘇的護理策略[J]. 護士進修雜志,2010,25(4):337-338.
[2] 祝瀅. 創傷性休克的急救護理體會[J],中國中醫急癥,2010,19(2):351-352.
[3] Schweer L. Pediatric trauma resuscitation:initial fluid management[J]. J Infus Nurs,2008,31(2):104-111.
[4] 吳雪贊. 創傷性休克患者的急救護理[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3):25-26 .
[5] 廖小春. 創傷性休克患者急救護理補液速度的體會[J]. 中國中醫藥咨訊,2011,3(23):502 .
[6] 姚偉麗. 脾破裂出血并發休克的臨床急救護理[J]. 中國社區醫師,2011,14(24):262-263 .
[7] 李春. 液體復蘇在創傷性休克搶救中的應用[J]. 當代醫學,2012,18(35):39.
[8] 梁立新. 休克患者的臨床護理進展[J]. 中國醫學創新,2012,9(1):159-161.
[9] 張貴田,潘愛群,劉國海,等. 兩種補液方法院前急救治療創傷性休克的臨床研究[J]. 中國全科醫學,2010,13(21):2363-2364 .
【關鍵詞】 院外救護 ;外傷 ;現場救護; 途中監護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8231(2011)10-1757-02 1 爭取時間,提高出車效率
院前急救最重要的是時間效率,當接到呼叫電話時必須認真做好記錄:接電話的時間、詳細地址、電話號碼、患者主要表現及癥狀、意識是否清醒、出車時間、到達時間、搶救時間、回院時間等。必要時電話指導現場人員在救護車到達之前采取一些簡單有效的救治措施,為搶救贏得時間,避免盲目、隨意的處理使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喪失搶救時機。立即通知司機、醫生、護士、擔架員,在2~3 min內出車。
2 現場評估
(1)護士到達現場后應配合醫生迅速對患者判斷有無威脅生命的征象,在急救現場應按照以下順序及時檢查與優先處理以下存在的危險因素:呼吸道梗阻,出血,休克,呼吸困難,反常呼吸,骨折。(2)在轉運途中進一步檢查,在轉運途中可進行病史采集,通過詢問護送人員,事故目擊者了解受傷機制,以發現一些隱蔽部位的傷情,進一步處理,減輕患者傷情,進一步為患者贏得搶救時機。(3)轉運途中密切觀察患者的瞳孔、意識、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出血情況,以及加壓包扎部位的末梢循環情況等,以便及早發現問題,及早做出相應的處理。
3 急救與護理
3.1 保持呼吸道通暢,保障氧氣順利輸入 嚴重多發創傷患者大多合并呼吸道梗阻,保持呼吸道通暢在搶救過程中非常重要,檢查呼吸頻率、深度及規則性,若病人沒有呼吸或呼吸緩慢時(<6次/min),護士應立即開放氣道,對口、鼻腔內有分泌物、嘔吐物及血凝塊或其他異物者應迅速給予清除,平臥,解除束縛,并將頭偏向一側,防止胃內容物倒流至口腔引起窒息,對舌后墜患者應側臥,并將舌體暫時拉出固定,保持呼吸道通暢,并給予氧氣吸入,準備氣管插管用物、車載呼吸機以及除顫監護儀,監測血氧飽和度,護士應熟練掌握氣管插管術,緊急情況下能夠獨立進行操作。要提防頻繁的嘔吐或胃內容物反流引起氣道阻塞。
3.2 妥善處理出血創口,防止創面二次損傷 嚴重多發創傷患者大多有開放性傷口,應密切觀察出血情況。迅速處理活動性出血,較淺血管破裂出血可直接鉗夾結扎止血,創面廣泛出血者可用無菌紗布覆蓋或填塞后繃帶加壓包扎止血。對于四肢開放性骨折大動脈損傷、皮膚撕脫傷者,可用大拇指壓迫出血傷口或肢體近端的主要血管,及時加厚敷料加壓包扎傷口或上止血帶加壓止血,上止血帶之前用紗布、毛巾等軟墊保護受傷皮膚,止血部位上肢在上臂上三分之一處,下肢在大腿中上三分之一處,以防損傷神經,并標明包扎時間,每小時放松一次,并用簡易夾板妥善固定骨折肢體。對單純頭皮出血可加壓包扎止血,開放性顱腦損傷可用明膠海綿貼敷,外加無菌紗布覆蓋臨時包扎,若病情許可宜將頭部抬高以減少出血量。對于腹腔臟器外露者,先無菌敷料覆蓋,再用盆扣上,外用繃帶固定。
3.3 迅速建立靜脈通道,確保液體順利輸入 嚴重多發創傷患者病情復雜,出血量大,緊急情況下患者的血壓值可由周邊血管脈動來推測,以食指及中指輕觸橈動脈,摸不到表明血壓不超過60 mmHg,頸動脈若10 s內摸不到任何搏動,有出血性休克征象則立即給予胸外按壓。護士必轉自省略須馬上選用12#~16#留置針頭建立2~3條靜脈通道快速輸液,快速補充血容量,確保輸液用藥通暢,維持有效循環,有顱內血腫患者應給予20%甘露醇,地塞米松,速尿等降低顱內壓、改善腦組織供血、供氧,對于躁動患者不宜給鎮靜劑,以免掩蓋病情。準備除顫電復律用物,必要時進行心臟除顫電復律,監測心率、血壓、脈搏、血氧飽和度。
3.4 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做好院前搶救工作 搶救同時通過向現場人員詢問,了解致傷原因,判斷有無其他部位傷情,防止隱匿傷情繼續發展,并應用車載監護儀,注意密切觀察患者神志、瞳孔、血壓、脈搏、呼吸、皮膚顏色、感覺、末梢血管充盈情況,發現異常及時處理。如患肢末端蒼白、溫度降低或不能自主活動,皮膚感覺減退或被動活動劇烈疼痛,應及時處理;如呼吸、循環異常應隨時準備搶救;創面是否繼續出血,出血量的多少等,并認真詳細做好記錄。同時準備好各種搶救設備。
3.5 確實保障途中安全,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經過現場緊急處理后,在患者呼吸道通暢、休克得到基本糾正的情況下,立即轉回醫院搶救。對于多發性骨折的患者,為避免途中骨折斷端移動臨近血管、神經再次損傷,須用夾板或石膏托暫時固定,搬運時要小心,以免誘發更多出血。顱腦損傷伴昏迷患者易將異物吸入呼吸道導致窒息,在途中應讓患者平臥,頭偏向一側,及時清除口腔分泌物或血凝塊,切忌頭后仰,致分泌物或血凝塊堆積咽部造成窒息。對脊椎損傷患者,首先復位固定按脊柱損傷的原則搬運處理,對頸椎損傷的患者嚴禁隨意轉動頸部,必要時可施行牽引,以免再次損傷脊髓,造成嚴重的呼吸肌麻痹,加重呼吸功能障礙。如無禁忌,應使傷員平臥,保暖。抬擔架時盡量保持水平位。車速要平穩,不要急剎車或突然提速,途中保持輸液通暢,及時補充血容量,備好搶救藥品和器械。轉運途中一旦出現心搏停止,立即停車就地復蘇搶救,切忌不作搶救繼續轉運以致失去搶救時機。做好護理記錄及初步檢查記錄,準備、通知院內領導和相關科室,暢通綠色通道,作好搶救工作,到達醫院后與急診室醫護人員做好交接班工作,詳細說明負傷時間、原因、意識、瞳孔、合并損傷、現場及途中呼吸情況等。
4 搶救小組的溝通
現場急救另一重要原因是搶救小組間的默契配合與溝通,護士應及時向醫生匯報患者的病情變化、生命體征,醫生也要及時將體查情況反映給護士,與護士共同進行搶救;擔架員應配合醫護人員,在醫護的指導下進行工作,可施行一些急救措施;必要時,駕駛員可在醫生的指導下利用通訊工具通知醫院做好救助準備,維持秩序,勸散閑人,保持傷患四周環境的安靜,安全順利地將患者送到醫院。
5 小結
隨著社會的進步,衛生急救事業的發展,人們對急救意識的增強,人們對院前急救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急救中心應診人員中的醫生、護士、司機、調度員、擔架員均應專業培訓上崗,當人們遭受意外傷害或突發疾病的時候,120急救中心接到呼救電話,醫護人員接到呼救命令,應以最短時間到達現場,迅速對患者的病情作出評估,實施緊急救護措施,挽救患者生命、防止傷勢或病情惡化、減輕傷患的痛苦。院前救護的重點在于迅速評估患者的病情,建立靜脈通道,保護重要器官,維持基本的生命活動,為進一步的救治贏得時間,提高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1]孟慶義 急診護理學 人民衛生出版社
[2]李奇林,蔡學全 現代危重病急癥救治進展 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15例患者中男12例,女3例,年齡17~64歲,平均34.5歲。受傷至就診時間0.5~16 h,平均3.5 h。車禍傷7例,墜落傷3例,擠壓傷3例,銳器傷2例。閉合性損傷12例,開放性損傷3例。ISS評分均>15分,平均26.1分,伴休克9例,合并血氣胸7例次,肝脾破裂3例次,胃腸破裂4例次,腹膜后血腫3例次,顱腦損傷3例次,腰椎及四肢骨折4例次。15例均經手術確診,術前確診9例,術中確診6例。
1.2 手術及結果 均行手術治療,膈肌裂口長約6~18 cm,左側13例,右側2例,均行膈肌修補術,經腹切口11例,經胸切口3例,胸腹聯合切口1例。死亡2例,1例死于創傷失血性休克,1例術后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
2 急救及護理
2.1 迅速監測生命體征,全面了解傷情,護士要有全身觀念及敏銳的急診思維,仔細觀察病情并有預見性,做到
瞬間判斷、正確評估、果斷處理,判斷患者意識狀態、氣道是否通暢及評估主要臟器損害情況,對清醒患者詳細詢問患者受傷時的情況及原因等,以便正確判斷患者的病情,及時發現危及生命的主要創傷,協助醫生盡早做出診斷。
2.2 嚴密觀察有無呼吸困難、反常呼吸、縱膈移位等變化,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中流量給氧,監測血氧飽和度情況,密切觀察有無呼吸衰竭表現,必要時協助醫生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術,符合機械通氣的給予輔助呼吸。張力性、開放性氣胸、連枷胸者給予減壓、封閉傷口、胸壁固定等急救處理,做好急診行胸腔閉式引流術的準備。
2.3 留置針快速建立2條靜脈通道以防治休克,急查血常規、出凝血時間、血型,做好備血準備,密切觀察血壓、脈搏、面色、尿量、四肢皮膚溫度變化。協助做好床邊X線、B超等相關檢查,以進一步明確診療方案。本病早期手術可降低死亡率、減少并發癥、提高治愈率,故一經確診應及時手術治療[1]。護士需迅速做好備皮、備血 、藥敏試驗、實驗室檢查、留置尿管等術前準備工作,酌情給予胃腸減壓 、胸腔閉式引流等。
2.4 心理護理 本癥病情急,傷情復雜,進展迅速,患者多緊張、悲觀、恐懼、易激惹,搶救治療的環境及進行性呼吸困難可加重患者恐懼心理。護士要關心、同情、安慰患者,操作時動作輕柔準確,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因素,幫助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應主動與患者家屬溝通,讓其明了患者的病情及救治方案,以取得理解和支持,也是提高治療效果、減少醫患糾紛的重要環節。
2.5 病情觀察 TDR臨床表現各異,初期往往被嚴重損傷掩蓋,易誤診,應加強巡視、監測,全面掌握病情變化,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報告醫生。傷后出現胸痛伴同側肩部放射痛是隔肌損傷的典型表現[2]。傷側呼吸音減弱、消失,聽診聞及腸鳴音,胸部閉和傷出現舟狀腹,劇烈腹痛、嘔吐等消化道癥狀,腹部閉合傷出現胸部癥狀,胸腹穿透傷出現無腹部原因的腸梗阻等均為TDR之表現?;颊叱O矚g傷側高坡臥位,腹部微曲以減輕疝入物對縱隔及健側肺的擠壓和牽拉痛,對診斷有一定幫助,及時準確的觀察和監測對本癥的診治十分重要。
2.6 注意觀察胃管、尿管及胸腔引流管情況。胃管引流出血性液應警惕出現絞窄性腸梗阻,尿色、量可了解有無泌尿系統損傷及休克糾治情況,胸腔引流血、氣等可協助判斷胸部損傷情況。如胸腔引流量每小時超過100 ml或術后3 h超過500 ml,提示胸內可能有活動性出血。應保持引流管的通暢,避免管道扭曲、脫落、受壓、管腔阻塞,做到及時準確反映病情,為搶救提供可靠依據,在患者轉運途中需配備急救物品,確保應用。做好患者搬運及轉運監測,及時發現病情變化并協助醫生處理,同時做好搶救記錄和交接班工作。
2.7 術后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血氧飽和度、尿量、末梢循環變化及胸、腹部體征,注意有無呼吸困難及腹肌緊張,腹部有無壓痛、反跳痛,休克是否完全糾正等,同時注意其他合并傷的變化。中流量給氧,麻醉清醒后半臥位以利呼吸和胸腔引流,鼓勵患者有效咳嗽與深呼吸,酌情應用鎮痛劑,每2~3 h協助翻身、拍背,霧化吸入2~3次/d,必要時予以吸痰。妥善固定引流管并保持通暢,若胸腔閉式引流72 h后引流量
3 討論
TDR為多發傷合并傷之一,病情復雜,進展快,在嚴重胸外傷中占立即死亡病例的4%~7%,有合并癥者總死亡率可達18%~34%,早期診斷和及時手術是提高搶救成功率的關鍵?;颊咭蚨喟l傷及休克掩蓋了TDR的臨床表現,對診療和急救護理工作要求很高,護士應熟悉TDR的癥狀和體征,對嚴重胸腹外傷者應高度警惕本癥。短時內進行傷員全身情況評估、傷情判斷,及時、全面、連續觀察病情變化并準確記錄、匯報,緊密協助醫生做好搶救工作,提高術前確診率,快速完善術前準備,及時手術治療。術后密切觀察病情及生命體征變化,做好呼吸道、胸腔引流及胃腸減壓等護理,防治并發癥,對挽救患者生命,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