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10 00:15:2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歷史大學畢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醫論文是進行中醫科研和對中醫科研的書面總結。隨著中醫科研和中醫學術的不斷發展,中醫論文的作用倍受重視。目前,撰寫中醫論文已列為中醫高等學校畢業和授予學位的考核依據,不可等閑視之。畢業論文的完成,首先在于論題的確立,下面就論文的選題談一些體會:
1.繼承與創新結合選題
繼承性是一切科技論文的共性。但是,由于現實社會的客觀需要和中醫藥學術自身的獨特性決定中醫論文的這一特性比其他科技論文表現得更為突出。同時,在現今的中醫實踐活動中,傳統的理論和方法仍然起主導作用。
對于中醫學畢業生來說,通過在校的四年學習,繼承前人的學術成就,博系各家學說,有一定的理論基礎,撰寫這類深入發掘和繼承前人學術成就的選題有一定的優越性。但是,其中也包含著一定的創新,做到繼承有創新,發掘有深度。走前人沒有走完的路,涉獵前人沒有完全涉措的領域,解決前人沒有解決的問題。這類選題常見種類包括:詮釋、補充或闡述發揮前人的學說,總結前人的經驗,對前人學說質疑,對中醫學基本概念的探討等等。
2.理論和實踐結合選題
中醫學學術的形成和發展,經歷了幾千年的漫長的歷史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許多學者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在繼承前人學術成就的基礎上,從不同的側面,對前人學說作了一定的補充和發展,進而形成當今中醫學的理論體系。畢業學生通過四年的學習,已經掌握了中醫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有一定的理論功底。但是,中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中醫學術新成果的形成,新觀點的產生,都必須來源于實踐,依賴于實踐。對于任何一個中醫學術問題,如果缺乏在實踐中的常任主研究和反復思考,就不可能形成對該問題的具有新意的正確認識。這樣就要求中醫學畢業生在最后一年的醫療實踐中,廣泛涉獵,留心觀察,運用所學理論科學地指導實踐,同時通過臨床經驗總結反過來重新認識理論。這類論文只要學生勤于總結,勤動腦,勤動手,還是比較容易完成的,常見的這類選題包括:對一種治法的理論認識及臨床應用,用某種治法治療某種疾病等等。
3.主觀與客觀結合選題
主現條件主要指學生的智力和精力。智力包括學生的知識貯備及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技巧。同時還要考慮學生的興趣和愛好以及自身的特長等等。但是,對于大學畢業生來說,受到許多客觀條件的制約:雖接近畢業尾聲,但所學的知識有限,很大一部分沒有經過醫療實踐,尚是純書本知識,沒有更深的理解和認識,畢業論文從研究到寫作完成有嚴格的時間限制,并且在完成論文的過程中,還要進行醫療實習,準備畢業考試和論文答辨,時間緊迫,學生分到各地醫院實習,各醫院的醫療設備、醫療技術有所不同,帶教教師能力參差不齊,對學生醫療實踐能力也有一定的影響,學生首次進行醫學研究,經驗缺乏。同財,中醫學畢業論文不同于其他學術論文。目的是對學生的一種訓練要求,使他們進行一次全面的、規范的寫作,為畢業后寫醫學類論文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畢業生在選題時,要根據實際情況,所學專業的不同,研究能力的大小,客觀條件的不同。選擇難度、大小適中的選題。
上述三方面是相互聯系,相互滲透的。切不可將它們分割開來。學生在確立選題后,再進行詳細資料搜集和整理,根據中醫論文的結構,便可圓滿完成畢業論文。
關鍵詞:文脈文化符號形式符號結構意義
設計中的文脈主義,在建筑中一直是個頗多爭議的話題,尤其是國粹主義者手中的一柄利刃,砍向諸多的現代設計。它亦曾為政府官員所青睞有加,這一點北京的諸多頭頂“青皮小帽”的建筑便是佐證。筆者并非建筑界內人士,斷不敢發“無知者無畏”式的議論,但有感于近來國內產品設計的不斷異化與盲目的拼貼、移植既往事物中的文化屬性,并簡單的冠之以“文脈”的冠冕,故試圖在產品設計的領域探討一下什么是文脈,為什么需要文脈以及如何表現文脈。
什么是文脈(What)--文脈的解釋
所謂文脈,英文即Context一詞,愿意指文學中的“上下文”。在語言學中,該詞被稱作“語境”,就是使用語言的此情此景與前言后語。更廣泛的意義上,引申為一事物在時間或空間上與他事物的關系。設計中譯作“文脈”,更多的應理解為文化上的脈絡,文化的承啟關系。那么什么是文化呢?
文化對于每個人來講都似乎是個很熟悉的東西。比如儒家文化,瑪雅文化,飲食文化,酒文化,甚至廁所文化,地鐵文化等等。文化似乎是一件萬能的魔衣,任何生活瑣事只要套上它就會顯示出莊嚴的法相。但文化似乎又很陌生:我們不能象把握“蘋果”這類“物詞”一樣,因為文化在這世上找不到它的對應物;我們也不能羅列一些“性質”詞來描述它的屬性;當然,盡管西安的兵馬俑,北京的紫禁城,巴黎的盧浮宮,中國的筷子,西方的刀叉都屬于文化,但是文化也不是個集合名詞,因為那樣,文化便會是一個堆滿人類歷史上所創造的一切事物的雜貨鋪。在歷史上,許多智者哲人試圖給文化一個“精確”的定義,從人類學家泰勒到哲學家康德,自1871-1951年80年間關于文化的定義有164種,但似乎都不能表述文化的全部內涵。既然我們對文化的剖析是為了理解文脈的概念及其功用,那么在這一點上,卡西爾的文化觀似乎更有幫助。
卡西爾認為:人有超越自然世界的一面,那就是文化的世界?!叭耸俏幕膭游铩比祟惖娜课幕际侨俗陨硪运约骸胺柣钡幕顒铀鶆撟鞒鰜淼摹爱a品”,科學、藝術、語言、神話等都是這個“產品”的一部分,而它們內在的相互聯系而構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人類文化。這也是人類區別于動物的真正本質,也就是在創造文化的活動中必然的把人塑造成“文化的人”。今天的人類不僅生活在一個自然的世界中,更生活在“文化的世界”中。這個世界是人類歷史上所創造的“人為事物”的總和。從居住的建筑到使用的器物,從抽象的道德到具體的法律,從藝術宗教到科學技術?!拔幕褪悄愕纳罘绞健保幕母拍钊绱酥?,所以只有在宏觀上才能真正把握它的本質定義。
不要說對社會的責任,對自己也越來越淡薄了,這是大學生個人的過錯,還是我們高校的過錯呢?無論高校教育整體情形如何,總有一些極具挑戰常人想象力的個案使我們若有所思,譬如北大學生畢業后賣豬肉,更有清華哲學系學生畢業后入寺為尼,將自己的論文甚至對人生的終極探索寫在寺廟里。
智宏法師現在是普陀山佛學院教師,1995年出家,出家前她是清華大學哲學系的學生,因為“在哲學中沒有找到需要的答案”,她選擇了宗教,進入了佛門。其實,佛教與中國的道教一樣,最初都是哲學范疇上的一種世界觀或人生觀,極度輕視物質財富,而將人的精神境界看成高于一切的價值。也就是說,無論是佛教還是道教,最初都是沒有神靈崇拜的,只是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因為信眾的極度崇拜,而形成了神靈體系。一些人將建廟侍神看成了目的,而將人的超度與拯救忽略了?!昂蜕小钡谋玖x是師傅或導師的意思,就是能夠通過精神引導,使人們認識到生命的本質意義,忘卻生活中的苦難,通過頓悟與修行,使自己靈魂升入涅,獲得永遠的幸福。
和尚引導人們放棄俗世浮華,獲得生命輪回中的超度,菩薩則是救苦救難,普度眾生,譬如觀音菩薩就是信眾們心目中的救苦救難的象征,而地藏菩薩則發誓要在地獄里拯救每一個受苦受難者,然后自我拯救??上У氖?,宗教的東傳過程,既是神化過程,也是世俗化的過程,更多的人并不是通過頓悟放棄身外之物,追求生命本真的意義,而是通過燒香膜拜來獲得神靈的幫助,以獲得切身的利益,觀音因此也就成了送子觀音與送財觀音?,F在許多寺廟香火鼎盛后面,充斥著迷信與交易,甚至將寺廟做成了利益集團,香客們在這里似乎是購買精神安慰產品。
清華大學畢業生進人寺廟有著重大的意義,一方面她的哲學追問精神使她不可能趨勢附俗,另一方面她更能本真地對待自己面對的一切。我們看到智宏從2001年至今,已經收養了26名棄兒,其中的20多名棄兒已經在國內的一些佛學院就讀或畢業。為了孩子的讀書、生活、治病,智宏法師修建寺院大殿的事一直拖延,“如果看到孩子的苦難,卻視而不見,念佛又有什么意義?”是啊,宗教無法論證天國的榮華,但可以直面人間的苦難偉大的宗教體現的是人本主義精神,而非神本主義迷信。
這位清華女生成為比丘尼,并致力于救濟孤兒,最使人想到臺灣慈濟功德會的創辦人證嚴法師。證嚴法師年輕時即入佛門,看到當時許多窮苦人因貧病而遭受苦難,發誓要為窮人建醫院學校,一樸素的想法形成后來慈濟功德會“人間佛教”的人文理念。40多年以來,證嚴法師籌集了逾百億元新臺幣的善款,在慈濟功德會的幫助下全球各地蒙恩受惠的貧民、病人、災民不計其數。如今的慈濟功德會,已經發展成為一個龐大的國際性慈善救濟組織,其范圍涉及慈善、醫療、教育、人文、環保、社區志工、骨髓捐贈、國際賑災,用慈濟的術語來說,就是“四大志業法印”。慈濟功德會也成功“登陸”,成為第一個在大陸合法營運的臺灣宗教性質的慈善組織。
是什么原因使證嚴法師由傳統佛教轉入人間佛教呢?
原來,在證嚴法師年輕的時候,遇見二位來臺灣的西方修女,在交流過程中,修女對證嚴說,佛教追求的是個人頓悟與超脫,缺少人間關懷;基督教興辦慈善機構,譬如育嬰園,收養被遺棄的孤兒,辦基督教學校甚至醫院,為什么佛教不能致力于這樣的關懷呢?一語驚醒夢中人,證嚴由此走向了人間關懷之路。
2005年秋天,我有幸拜訪了位于臺灣花蓮的慈濟功德會總部,發現那里寺廟氣氛并不濃,卻像一家博物館,里面沒有燒香拜佛,也沒有偶像供奉,而是通過清雅的環境來展示慈濟功德會的人文理念,大量的圖片無聲地述說著他們在全世界范圍內的所作所為,參觀完展示,我最大的感受是,這里沒有神的形象,但卻通過人的力量,創造了神跡,而且其慈善不是隨機性的,而是有組織有方式的團隊機構來完成。還有就是沒有煙霧繚繞,也沒香客喧嘩,也就是沒有對環境造成污染,沒有一些寺廟里無處不在的捐款箱,但他們卻有上千萬的義工在全世界各地為慈濟事業而奉獻著。當他們將善款或捐贈轉達到受贈對象手中時,他們都在真誠地感謝對方,因為是對方使自己感受到了愛與關懷,付出愛使每一個都受到一份內心的感動。人們發現慈善也是內心的一份情感需要。
“后山有個‘白龍池’,媽媽就在那兒。你瞧,前面山下有個豁口吧!”麗麗邊走邊指給身后的珠珠看。
“對,有一個豁口?!鄙讲桓?,距離不遠。珠珠瞧見了。
“豁口里面有一個山谷?!埑亍驮谏焦壤锩??!?/p>
“你媽媽愛好釣魚?”
“‘白龍池’里有魚有蝦,游來游去,可愛極了??蓩寢審膩頉]有釣過魚、摸過蝦?!?/p>
“那她到白龍池干嗎!”
“她,她……”
“你還小,你不知道算了?!敝橹楣首魍评硭频恼f。
“不,我知道,媽媽在培育珍珠。”麗麗脫口而出。
“珍珠?這可是珍貴的事業!”珠珠驚喜地說。
虹虹在一邊聽了,認為麗麗的媽媽一定關照過麗麗,對培育珍珠的地方不可外傳,因此截住了珠珠的話說:“珠珠,不要多問了?!?/p>
“為什么不能問?”
“這是麗麗家的秘密。麗麗,你不要為難,不能講的事兒不要說,應該守口如瓶。”
“誰叫你倆同意做我的大姊、二姊呢?一會兒媽媽見到你倆,高興還來不及呢,有什么該不該講的?”麗麗天真無邪地說。
“那你剛才為什么有點結巴?”珠珠爽直地揭底問。
“剛才我是想,”麗麗剛說出半句話,就給虹虹截住,“麗麗你別理會她。珠珠說話總是沒邊沒沿,毛毛糙糙。”
麗麗搖搖頭說:“大姊,你別這樣說,不怪二姊疑心。剛才我是想打一個埋伏,先不叫兩位姊姊知道媽媽在干什么,讓你倆蒙在鼓里,等見到了媽媽,在她的實驗室里,瞧見她培育的珍珠,大吃一驚,那才有趣呢!可惜,二姊太會提問題,破壞了我的計劃!”麗麗噘起的小嘴,可以掛好幾串珍珠項鏈呢。
“原來如此!”虹虹恍然大悟,如釋重負。
珠珠愛提問題,這時更是迫不及待地問道:“你媽媽在培育珍珠?她是什么大學畢業的?”
“媽媽學的是珍珠專業,是香港珠寶學院畢業的。哦,對了,媽媽的名字,兩位姊姊還不知道呢,她叫海香,大海的海,芳香的香。媽媽這名字滿不錯吧?”
“真響亮,”珠珠贊道。
“聽一位記者叔叔說,三十多年前媽媽在珠寶學院畢業前寫的那篇《珍珠新論》畢業論文,比她的名字還要響亮得多呢,在《中國科技時報》上發表后,真是轟動國內外。國家教委破格給她授予博士學位。國內外不少研究單位打電報聘請她,她沒有接受,也沒有答應我爸爸的求婚,就一個人回到故鄉舊居——剛才你倆到過的我家那幢小樓,急急忙忙請寨子里的人在‘白龍池’邊蓋起實驗室,研究培育起珍珠來了。這些歷史,媽媽不講,我可早知道了?!丙慃愭告付?。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rising number of college graduates and improvement of employers' employment standards, the pressure of college graduates is increasing. If universities were regarded as factories, then only improving increasingly its product quality to meet market demand and make products satisfy markets, can universities promote thei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rough analyzing the reasons of the difficult employment, this paper found out problems in personnel training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ut forward practical ways and mean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mployment from three aspects: professional setting, teaching arrangements and career guidance.
關鍵詞: 高校;就業指導;途徑和方法
Key words: university; employment guidance; ways and methods
中圖分類號:G4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0)32-0280-02
0引言
1999年教育部出臺《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指出,到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將達到15%,自此以后,中國高校招生規模迅速擴大,“大眾化教育”取代“精英教育”,并由此帶來了高校畢業生逐漸增加,就業壓力不斷增大的局面。2008年爆發的金融危機無疑使嚴峻的就業形勢雪上加霜,2008、2009年大學生就業率連續兩年低于2007年的水平,僅為68%,而在這一數字背后的,是畢業生待就業人數的增長,2007年畢業生待業人數為173萬,而2008年畢業生待業人數為196萬。溫總理曾經指出,我國一年安排的新就業職工最多也就是1100萬到1200萬,通常在900萬,而2010年僅應屆大學生畢業人數就高達630萬,加上過去待就業的大學生,各高校的就業壓力可想而知。然而,造成就業難的原因除了大學畢業生規模龐大外,還有來自社會的需求結構與大學教育的供給結構之間的矛盾。本文從社會環境變化導致的需求改變以及大學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兩個方面,探討就業難的原因,并找出高校提高就業質量的途徑。
1就業難的主要原因
1.1 社會環境變化導致的就業環境改變
1.1.1 金融危機導致的需求改變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后,經濟增長放緩,2009年中國GDP同比增長8.7%,比2008年降低0.9個百分點。經濟增速的下降,必然會使就業崗位大量減少,受經濟沖擊最明顯的,是規模比較小,受出口影響大,抗經濟波動能力較差的民營企業,然而,民營企業卻是吸收畢業生的大戶,2007年我國民營企業吸納了34.2%的大學畢業生,因此,金融危機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不言而喻。不僅如此,甚至一些經濟實力雄厚的行業也削減用人計劃,如汽車、房地產、制造等行業的招聘需求比往年下降六成以上。
金融危機不僅導致企業削減招聘規模,也使大學畢業生就業的競爭更為嚴酷。一方面,金融危機在西方國家的爆發,使得許多原計劃在國外就業的留學生被迫回國,使得國內大學畢業生必須與“海歸”競爭,另一方面,金融危機也使得一些往年畢業生甚至中高層管理者被迫再就業,與這些經驗豐富的再就業人群相比,應屆畢業生的競爭力再度削弱。
1.1.2 產業結構調整導致的需求結構改變由于我國經濟發展的歷史原因,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產業結構調整成為必然。近年來,我國政府致力于根據我國國情不斷調整經濟結構,優化第一產業,升級第二產業,加速發展第三產業,而產業結構的調整也必然對人才的需求提出更高的要求,農業從業人員的不斷減少,工業產業升級使許多大型國企不斷整合,并進行技術升級以適應可持續發展的要求,而這些調整必然改變人才需求結構,甚至由于部分企業的倒閉將減少人才需求,而第三產業的發展,使得人才需求偏向服務消費類專業,如物流、旅游、餐飲等。然而高校專業設置的趨同,??圃盒O虮究圃盒Z呁葐栴},使得高校的人才供給單一,無法適應市場不斷變化的、多樣化的人才需求結構。另一方面,農業機械化程度的進一步提高和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造成的過剩農業人口進入城市、大規模下崗人群再就業的問題,更使得大學畢業生就業競爭進一步加劇。
1.2 落后的高校教育導致的供給錯位
1.2.1 專業設置與市場脫軌我國高校專業設置的主要問題在于無法更好地適應市場的需求,如果將高校視作生產人才的工廠的話,那么,這座人才工廠的最大問題就是產銷不對路。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在于,許多學校在設置專業的時候主要考察的不是市場,而是學校自身的師資力量,專業因師而設,并非因市場而設。另一方面,盲目增加一些培養成本低的所謂的熱門專業,如經濟、會計、計算機、新聞等等,學校盲目求大求全。正是由于各大學盲目上專業,使得一些所謂的熱門專業的畢業生供給過剩,人為地導致這些所謂“熱門”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壓力,2007-2009連續三屆失業人數最多的專業有8個:法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英語、國際經濟與貿易、工商管理、漢語言文學、電子信息工程、會計學,而這些正是那些所謂的熱門專業,幾乎在中國的任何一所高校里都找到這些專業。這種專業設置的失衡,其結果是“熱門”專業畢業生供過于求及教育資源的嚴重浪費。
1.2.2 課程設置對實踐內容重視不足如果說專業設置是解決高校如何適應市場職業需求的大方向,那么課程設置則解決的是崗位勝任問題。然而,在課程設置上,許多高校對于學生知識應用能力重視不夠,使許多學生參加工作后的實踐操作能力差,理論知識不能很好地在實際中應用。在課程設置上,國外的教育理念頗值得我們借鑒,他們把實驗教學、課堂教學、畢業論文(設計)視為高校的“三鼎足”,實踐課程的比重大,為此,國外大學生往往動手能力、主動思考能力都比較強,就業后能夠快速適應工作,獨當一面。而我國由于高校在課程設置上的偏頗,大學畢業生缺乏動手能力,無法滿足企業需要,使得最近頻頻出現“技校生就業好過大學生”的消息,暴露出華而不實的高等教育所存在的致命缺陷。
1.2.3 就業指導滯后,內容單一我國大部分高校對在校生就業指導的重視程度不足,53.9%的院校到大四才進行就業指導,僅16.6%的高校是從大一就進行就業指導的。如此滯后的就業指導顯然無法滿足學生的需要,有調查顯示,71.1%的學生希望在大三前開始就業指導。高校對就業指導的不重視問題,不僅僅表現在開課時間晚,同時還存在課程內容單一與師資專業性差的問題。從課程內容上看,可以表現為“四多四少”,即就業信息提供得多,就業觀念教育講得少;如何擇業說的多,敬業精神宣傳少;講如何找到滿意工作的多,講找不到滿意工作怎么辦的少;目標對準就業率的多,認真改革教學內容的少。從師資配備來看,大多數就業指導老師缺乏相關的專業培訓,大多由從事學生工作的老師兼任,這些老師由于自身工作的繁忙以及本身專業的限制,往往無法給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良好指導。
2加強就業指導的途徑和方法
2.1 建立預警機制,專業設置要有前瞻性專業是高校培養目標與社會需求接軌的關鍵,因此,專業的設置必須符合社會的需要。應當注意今年設置的專業,招進的學生是為了滿足四年以后社會的需要,因此,高校應對四年以后的社會需求進行預測。這要求高校建立社會需求預警機制,結合國家產業政策與科技發展方向,從而對未來的社會需求進行預測。如:國務院總理在今年9月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了《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會議指出:從我國國情和科技、產業基礎出發,現階段選擇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等七個產業,在重點領域集中力量、加快推進。這些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必然需求大量這些方面的人才。為此,高校應有前瞻性,對社會和企業將來需要而本校尚未設立而又有條件設立的專業,應及時設立,并考慮本校的優勢,形成本校的專業特色,以在將來的競爭中獲勝,但應注意避免對熱門專業盲目追崇,不考慮未來趨勢與本校實際的做法。同時,對已經過時的專業應及時停辦,并將已招學生及時調整到其他就業前景較好的專業。只有專業設置適應市場的需求,及時對市場動向進行分析,及時有效的對專業結構進行調節,確保人才培養與市場實際需要之間的零距離對接,將教育資源達到最合理的配置,才能培養出與社會需要相匹配的人才。
2.2 教學安排重視實踐,學年考核設置勝任力指標每年高校畢業生數以百萬計,龐大的畢業生群體為企業提供了廣大的選擇空間,使得用人單位對高校畢業生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求學歷,更要求能力,需要高校畢業生能夠迅速適應崗位要求并創造效益。因此,實踐能力是大學生實現從學校走向崗位的重要基礎和保障。高校為了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應從三方面入手:第一是課程設置上重視實踐,擴大實踐課程比例,增加實驗操作課程,提高實驗課程學分,鼓勵學生盡早參與科研課題,加強學生創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養。與重視實踐課程相適應的,是高校教師能力的增強。過去高校教師往往重理論,輕實踐,因此,高校應對高校教師科研能力、實踐能力進行考核。第二,將社會實踐內容落到實處。高校一直以來都有社會實踐的考核內容,但流于形式,往往是學生通過各種途徑在社會實踐表上蓋上公章便算是完成了社會實踐內容。為了落實這一環節,應當由學校就業指導部門與社會實踐單位的人力資源部門建立聯系,通過學校與單位的直接聯系,獲取學生的實踐情況,并將反饋情況納入實踐能力考核中,才能杜絕社會實踐弄虛作假的現象。同時,高校應加強與用人企業的聯系,為無法自行解決社會實踐機會的學生提供實踐機會。第三,重視畢業設計。畢業設計是學生在大學階段綜合水平和能力的體現,也是鍛煉實踐動手能力的重要途徑,但是大多高校畢業生論文答辯的要求比較低,使得學生對畢業設計的重視程度不足,認為畢業論文只要湊夠字數就能畢業。因此,高校應當增加畢業答辯難度,同時,增加畢業設計的中期考察次數,從而提高畢業設計質量。
為了適應企業對畢業生崗位勝任能力的要求,高校除了要求學生修滿學分外,還應在每學年的綜合考評中增加勝任能力考核指標。由于勝任素質主要包括認知、行動、人際、態度四大方面,因此,勝任能力指標主要包括理論學習成績、實驗科研成績、社會實踐成績以及就業指導課程成績四方面。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綜合素質高、適應能力強的合格人才。
2.3 實現就業指導課程系統化、全程化和專業化如果說專業設置和課程設置時解決大學生在就業中的硬實力,那么,職業指導課程則提升的是大學生的軟實力,就業指導除了幫助學生獲取就業的信息外,還能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職業素質和就業心理,因此,高校有必要加大老師與學生對就業指導課程的重視程度,將其作為公共必選課,面向全校學生開設。從開課時間看,應盡量提前,并持續開設,根據不同年級設置不同的輔導內容。其次,就課程內容而言,應不斷拓寬,不僅包括就業政策、就業形勢、求職技巧,還應包括就業心理、職業道德、職業生涯規劃等等。由于現在的大學生大多為90后,從小物質條件優越,既給了他們較好的教育背景,也給了他們驕縱的性格,因此,在職業指導的內容上,應特別突出敬業精神的培養。為了給學生提供系統的職業指導,師資配備必須到位,為了提高師資力量,學校應為現有的兼職老師提供專業化的培訓,并要求其獲得專業上崗證書,另一方面,不斷引進擁有前沿知識的老師或者職場經驗豐富的人士、甚至企業人力資源部門的負責人擔任兼職老師,以其親身經歷現身說法。
除了傳統的就業渠道,大學生自主創業是解決大學生就業的好途徑。知識的爆炸性增長和社會結構不斷變化為企業創造了無限商機,同時也為發現商機的人提供成為企業家的機會。大學生不僅擁有專業知識,同時,頭腦靈活,視野寬闊,接觸新鮮事物多,往往有較多的奇思妙想,因此,大學生自主創業切實可行。此外,高校的就業指導課程中,應增加創業指導內容,主要包括幫助學生掌握國家關于大學生創業的支持政策,隨時為其提供咨詢服務,同時,開辦創業專題講座,幫助大學生形成創業意識,樹立正確的創業觀,了解創業的基本步驟和素質要求。
參考文獻:
[1]劉偉蘭.影響大學生就業的中長期因素分析及思考[J].就業指導,2010,(7).
[2]茶金學,游藝.基于勝任力的大學生就業能力評價[J].教育與職業,2010,(3).
雙學位――一石二鳥
在各大招聘網站上,處處可見取得雙學位的本科生可以享受研究生待遇的說明和標注。那么,究竟什么是雙學位?它又有什么樣的魅力讓招聘單位另眼相看?
其實雙學位培養模式是指學生在本科學習階段,在學習本專業的同時,學習另一學科專業的學位課程,達到要求者可同時獲得另外一個學科的學士學位。雙學位,作為一種新型的學位制度出現在我國的時間并不算長,但在國外,雙學位制度由來已久,不但有雙學士,還有雙碩士、雙博士。
【示例】武漢大學(輔修、雙學位)2016―2017學年部分招生專業
雙學位培養模式在當前國內各大高校中極其常見,而且數量眾多,各具特色。但是有一點我們不得不說,正是因為開設雙學位專業的院校眾多,所以也使得這一培養模式參差不齊,在教學質量上差別極大。有些專業是學校真正花功夫培養的雙學位專業,如西南財經大學的經濟數學專業,學生除了和該校經濟學專業的同學修習相同的課程,還要和數學專業的同學一樣學習本科期間全部的數學課程。
小貼士:1.雙學位與第二學位。雙學位培養模式為那些入學時未能進入自己理想專業的學生提供了圓夢的機會,學生可以跨系、跨專業系統地學習。第二學位一般需要學生在本科畢業以后再進行相應的修習取得。2.雙學位證書與輔修專業證書。以武漢大學為例,武漢大學規定學生在獲得學校頒發的畢業證書和學士學位證書的前提下,修滿規定課程25學分以上,可獲武漢大學頒發的輔修專業證書,修滿規定課程50學分(含畢業論文答辯5學分)以上并符合《武漢大學雙學士學位授予工作實施細則》者,可獲得雙學位證書。
實驗班――實驗中的新事物
從2010年起,國內高校紛紛推出新設的實驗班(學院),目標直指培養創新拔尖人才。根據實驗班的專業性質及培養模式,目前實驗班大致有以下幾種類別:理科實驗班、文科實驗班、工科實驗班、人文科學試驗班、社會科學實驗班、基礎科學班、復合培養實驗班、雙語實驗班等。
這些實驗班以其雄厚的師資力量、先進的教學理念等優勢而成為國內各大院校的一顆顆明星,畢業生在留學、保研、就業方面要遠優于普通畢業生。以人文科學試驗班為例,其打通文學、史學、哲學三個學科的專業界限,培養具有深厚文學、史學、哲學理論基礎和科學素養,又有較高的外語水平,能適應多學科日益滲透發展趨勢的人文學科科學研究和教學方面的高級人才。例如,清華大學的人文科學試驗班前兩年強調經典著作的研習,大三以后再按照雙向選擇的原則將學生分流到漢語言文學、歷史學、哲學三個專業進行培養。
再如雙語實驗班,往往采用國外的原版教材進行雙語教學。通過四年的大學學習,這些實驗班的畢業生不僅具有所學專業的先進知識,而且其英語水平可以和英語專業的學生相媲美,暫且不說他們輝煌的就業前景,單是他們出國留學的人數就已經讓普通的大學畢業生眼t了。
小貼士:1.基地班是大學里的重點班,一般由國家專門撥款、專門培養某一方面人才。原國家教委在全國部分高校建立了83個理科基地班和51個文科基地班?;匕嗟膶W生除享有一般學生具有的全部權利外,還享有專項基地獎學金、免試直升碩士研究生等權利,部分優秀生還可到國外深造或攻讀碩士研究生。
2.“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以下簡稱“卓越計劃”)是國家擬用10年時間(2010―2020年),培養百余萬各類型高素質工程技術人才,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奠定人力資源優勢的一項舉措,包括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在內的61所高校,成為首批實施“卓越計劃”的高校。
創業教育――堅決不做打工仔
隨著當前大學畢業生人數的激增,就業形勢變得愈發嚴峻,鼓勵創業便成了上至國家下至各大高校的工作重點。在全國各大高校中,伴隨著包括“挑戰杯”創業大賽、“KAB”創業課程在內的活動火熱進行,創業氛圍變得越來越濃厚。
大學生創業的發展勢頭異常迅猛,一般來說,創業優勢比較強的團體主要集中在三種高校:綜合類院校――復旦大學、四川大學等,財經類院校――西南財經大學、東北財經大學等,理工類院校――華中科技大學等。財經類院校因其專業的設置,相對來說具有更加濃厚的創業氛圍,而理工類院校因其更容易接觸到一些新的技術,所以有更多的機會將之轉化到應用領域。
他的指導方法也很特別,我把它概括為“平時放任不管,關鍵時刻點醒你”。一入學開一個書單,你怎么讀、怎么弄他通通不問。其實這個放任不管,我倒覺得這正是抓住了學術研究的特點。學術研究是個人獨立的自由的精神勞動,因此它從根底上就應該是散漫的,。散漫,并不是無所事事,一個真正的學者,一個有志于學術的學生,學術研究是他內在生命的需要,根本不需要督促,看起來他在閑蕩,讀閑書,其實總在思考??雌饋砺唤浶模鋵嵤且环N生命的沉潛狀態,在淡泊名利、不急不躁的沉穩心態下,潛入生命與學術的深處,進行自由無羈的探討與創造,慢悠悠地做學問。這是不能管的,更不能亂管。搞學術就是得無為而治,王瑤深諳無為而治的奧妙。
但是在關鍵時候他點醒你。他平常不輕易點,一點就讓你終生難忘;他點到即止,醒不醒,要看你的悟性。王瑤的“點醒”包括兩方面。先說學術指導。他只抓畢業論文,而且先要求學生提出兩個論文選題,向他匯報設想,然后他給定一個題目,并點醒你做這個題目應該注意什么。比如我當初畢業論文就準備了兩個題目:一個寫魯迅的思維方式、心理結構、藝術世界;另一個是魯迅和周作人的發展道路的比較。王瑤先生聽了我的匯報以后說,你的第一個題目很有新意:但你自己還沒有想清楚,短時間內也不容易想清楚,在不成熟、沒有把握的情況下急于寫成論文,會有很多漏洞,答辯時很可能通不過,反而糟蹋了這個題目,不如存放起來,多醞釀幾年以后再做,一做就把它做好。于是就定了做“魯迅和周作人發展道路的比較”這個題目。
然后他就告訴我做這個題目可能會遇到的困難。第一是學術論證上的困難。他說做這個題目你得有兩個包裹,一個包裹是魯迅,一個包裹是周作人,兩個人你都得搞清楚,但光分別搞清楚還不行,你得把他們兩人連起來,因為你是比較研究,難點就在這里,就看你連的本事大不大。第二點,你得注意,講周作人是有很大風險的。一定會有很多人提出種種責難。因此,你所講的有關周作人的每一句話都必須有根據,有大量材料來支撐你的每一個論斷一這就給我定下了一個高標準。后來我那篇論文注釋的篇幅幾乎與正文相等,差不多每一句話背后都有一條注釋,越是敏感的問題就越要講究有理有據。第三,王瑤又提醒我,完全脫離政治的所謂“純學術”是不存在的,在周作人是漢奸這個問題上,你必須態度鮮明,要有民族立場,不能回避民族感情問題,在大是大非問題上含糊其詞,整個論文就站不住了。第四,王瑤說,在材料、觀點都準備好了以后,還有一個關鍵環節,就是要為整篇論文找到一個“綱”,才能“綱舉目張”,以什么為“綱”,實際是以什么為文章的“魂”,這是最能顯示論者的水平,特別是思想、理論水準的。他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說文章有兩種寫法,一種是“編織毛衣”式的,只是平列的鋪排:一點,兩點,三點;一方面,又一方面,再一方面。很有條理,很全面,但看不出觀點之間的內在聯系,整篇文章是散的。另一種是“留聲機”式的,有一根針,一個核心,一個“綱”,所有的觀點都圍繞它轉,這就是所謂“綱舉目張”,所謂“提綱挈領”。寫論文最難,也是最要下功夫的,就是一定要找到能夠把整篇文章拎起來的東西――這又是一個很高的標準:記得我在寫畢業論文時最費力之處就在怎么找這個“綱”,甚至一度想放棄這個題目。有好幾天晚上我都睡不著覺,急死了。一天早晨,睡在床上,左思右想,突然想起列寧所提出的“亞洲的覺醒“這一命題,才醒悟到可以用“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和人民的覺醒“作為全文的一個綱,這才豁然開朗,用兩個星期就把論文寫出來了。
以上四個指點,從學術與政治的關系,治學的基本態度、方法,研究的難點、重點,到具體的材料的收集、論證,論文的組織、結構,都談到了,學術氛圍、社會環境、答辯中可能遇到什么問題,也都考慮到了,而且全點在要害上。但就這一次談話,以后就不管、不問了。你回去自己研究、寫作,到時候你必須交論文。交了之后他又細細地給你改,連標點符號、錯別字都給你改,就下這一次功夫。王瑤是一個很會使勁的人,平常不用力,關鍵時候該用力他就用力,而且用在刀刃上。最后還把一個關:答辯前夕開始找你談話,給你“錦囊妙計”,教你如何應付答辯。以后我當了導師,就將王瑤的錦囊妙計傳給我的學生。
或者更重要的,也是我們終身受益的是思想上的點醒,治學態度、人生道路上的啟迪。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先生的三次教誨、三個師訓。第一次找我談話,第一個師訓就是“不要急于發表文章”。他說:“我知道,你已經三十九歲了,你急于想在學術界出來,我很能理解你的心情。但是,我勸你要沉住氣,我們北大有個傳統,叫做‘后發制人’。有的學者很年輕,很快就寫出文章來,一舉成名,但缺乏后勁,起點也就是終點,這是不足效法的。北大的傳統是強調厚積薄發,你別著急,沉沉穩穩地做學問,好好地下功夫,慢慢地出來,但一旦出來就一發不可收拾,有源源不斷的后勁,這才是真本事?!?/p>
又有一次閑聊天,王先生突然對我說:“我跟你算一筆賬,你說人的一天有幾個小時?”當時我就懵了:老師怎么問我這樣一道題?只得隨口回答說:“二十四個小時?!毕壬又f:“記住啊,你一天只有二十四個小時。你怎么支配這二十四個小時,是個大問題,你這方面花時間多了,一定意味著另一方面花時間就少了,有所得就必定有所失,不可能樣樣求全?!倍d頭禿腦地講了這一句,就不再說了,點到即止,這是王瑤的特點。我就反復琢磨,知道他這是在提醒我:你想要你的學術有成就,必須得有獻身精神,要有所付出,甚至有所犧牲。就是說,在基本的生存條件具備以后,你有兩個選擇:一是繼續向物質生活方向發展,那是你的權利;但是如果你想在精神上有更大發展,你在物質上的欲望就要有一定限制,要有所犧牲,不然的話你就不可能集中精力于精神的追求。
在我研究生畢業留校以后,王先生又找我談了一次話,使我終身難忘,終身受益。他說:“你現在留校了,處于一個非常有利的地位,因為你在北大,這樣,你的機會就非常多,但另一方面誘惑也非常多,這個時候,你的頭腦要清醒,要能抵擋住誘惑。很多人會約你寫稿,要你做這樣那樣的有種種好處的事,你自己得想清楚,哪些文章你可以寫,哪些文章你不可以寫,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你要心里有數,要學會拒絕,不然的話,在各種誘惑面前,你會暈頭轉向,看起來什么都做了,什么都得了,名聲也很大,但最后算總賬,你把最主要的,你真正追求的東西丟了,你會發現你實際上是一事無成,那時候就晚了,那才是真正的悲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