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09 04:06:1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初中美術教學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圖分類號:G633.95文獻標識碼:A
1 初中美術教學的意義
美術亦稱“視覺藝術”。美術教學亦是圖畫教學,直到20世紀初才開始有了美術課的名稱。無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代,圖畫教學的任務就是要促進學生的感官、觀察力的發展,使學生認識自然界和社會中的事物,從而達到育人的目的。
初中美術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發揮創造性,將自己在現實生活中或者想象中遇到的事物充分地通過雕塑、手工、繪畫等的方式表現出來,從而達到培養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的目的。
另外,美術教學也為師生之間的交流提供了一種更加有益的途徑。通過繪畫、手工制作、雕塑等方式,學生可以向老師表達自己的思想,對于一些學生無法直接對老師表達的,這種方法就特別有用了。
2 初中美術教學存在的問題
既然美術教學應該是一個師生交流和學生自我成長中必不可少的,那么當前初中美術教學過程中存在著哪些問題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當前的初中美術教學過程中存在著教授方法單一,教授內容比較枯燥的問題。通常,在美術教學課堂上,基本上遵循的是“教師對繪畫原則的講解——學生練習”這樣的一個過程。然而,我們知道,在這樣的課堂上難免缺乏一些生氣。美術課堂不僅僅是根據教材上的內容進行教授,還需要教師將課堂教學與生活聯系起來。教授的內容更應該貼近生活,讓學生從實踐和生活中學習和發展。
(2)美術教學中缺乏對學生創造性和想象力的激發。美術教學應該是一個讓學生的靈性與大自然充分融合的過程,不僅要注重對學生的創造性的培養,還要促進學生的美感和情操的陶冶。當前初中生的課業還是比較繁重的,對于美術課程本來就不夠重視,因此,美術教師就更應該充分利用這樣的一堂課程,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和想象力。
(3)美術教師缺乏創造性。
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學生具有創造性,也要教師具有創造性和想象力。在當前的教學過程中,有些美術教師存在著對美術教學缺乏激情,在教學的準備上不做精心的設計和構思,一味地照教材生搬硬套,更不用談豐富教學的內容和方式了。 轉貼于
3 初中美術教學的創新
中學美術課是義務教育中學階段的一門必修的藝術教育課程,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重要途徑。它對于陶冶情操、啟迪智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古人早就指出:“……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師舍是則無以教,弟子舍是則無以學?!边@就是說:無論是教還是學都各有方法問題,教師的教應該為學生的學造成一種趨向和條件,以促進學生的學習。因此,如何求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是當前美術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一個重要的考驗。
【關鍵詞】初中美術教學方法 興趣
1.轉變教學觀念,提高審美意識
因為農村教學條件的限制和教師水平的差異,使農村的美術教育參差不齊,美術教師的個人意識也有差異,我們的美術課并不是把學生培養成畫家、美術家,也不是為了應付一節課或者認為是簡單的哄孩子玩。學生眼中的世界,描繪的水平絕對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樣,因為他們所表現的視覺形象多半是直覺與想象的綜合,只有隨著年齡增長,知識的積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漸漸使其變為直覺與理解的再現,才有可能變為主動的再創作。要在學習過程中陶冶情操,培養學生各種能力,提高審美意識。因此在課堂教學當中,也不能以太高的準則來評價學生。而是看在畫中是否真實反映了學生的內心感受,是否有獨特性、新穎的表現。要多給予肯定的表揚,少有居高臨下的指責。觀念的轉變是教學的指導思想,首先教師不能有副科意識,美術是不重要的課程等意識。美術聯系其他各學科,滲透各學科,體現在生活的衣食住行中,教師要轉變觀念,也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才能培養學生的美術興趣,提高學生的審美知識和意識,才能達到美育的目的。
2、結合學生的生活,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泉”,讓美術教學融于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活動之中,并以直觀豐富的客觀事物為載體,使枯燥的課堂教學變成活生生的生活現實,使抽象的知識變為生動有趣。我們可以將學生手邊常用的東西變成美術創造的原材料,如卡通人物圖片,記事本的封面,文具,貼貼紙等,達到拓展教材內容、活化教材內容,增強學生對學習的親切感,激發學生學習的求知欲望,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人美版八年級下冊《中國畫的形式美》一課,單看題目《中國畫的形式美》就覺得有點頭疼,專業化,抽象。那些天剛好天氣轉暖,有些同學已經拿書當扇子用了,這給了我一些靈感,扇子的造型各具形狀,而中國畫的形式美中的章法之美就在不同的形制中合理安排表現的物象……,因此我把課題定為《扇?畫》,將生活中的扇子作為道具引入課堂,這個小東西果然是作用非凡,學習效果很好。由于特殊情況,個別班級少了課時,結果這些班級的學生還討著要上這一課。在課堂上,當我請大家折一把與眾不同的扇子時,有學生說,扇子我在幼兒園就會做了,馬上就動手作了。也有些同學又像是不相信一樣,愣了,面對熟知的扇子,大家很快就進入角色。可要做到別具一格,與眾不同,還得下一番功夫,終于創造了一把心儀的扇子。還不夠,根據我們的生活經驗,每個人都知道扇子上有畫有詩,還有一些關于才子、美人與扇子的故事,所以我們還要在扇面上添磚加瓦,怎么做好呢?順水推舟引出中國畫在形式美方面的幾個因素,尤其關注章法之美。接下來大家在自己精心折疊的扇子上題詩作畫,個個都是聚精會神,惜墨如金,看著自己獨樹一幟的作品,還有那似是而非的印章,成功的喜悅洋溢在一張張稚嫩的臉上。中國畫的形式美在這小小的扇面上表現得淋漓盡致,最后手持扇子到講臺上來再現一下才子佳人一幕,下課的鈴聲在歡聲笑語中響起。課間搖著得意之作在校園里炫耀一番,既美妙又實用。
3、形象的感受,誘發創造靈感
捷克教育學家夸美紐斯說過:“知識的開端必須永遠來自于感官。”美是視覺藝術,我們要想讓學生輕松快捷地獲取知識,最好的方法是利用直觀教學原理,除了利用實物,資料等方式展示,更多地運用立體的、動態的、連續的、全面的表現方法反映美術教學過程,而現代多媒體的形、聲、色并茂,表現手法豐富多樣,富于變化的優越性,可以達到優化教學過程。教師在課前運用計算機把課件做好,上課時只須將學生帶到多媒體教室。電腦展開的畫面色彩豐富,有動畫效果,有故事情節,有優美的音樂,學生的感官被充分調動起來?;蝮@訝,或提問,或疑惑,課堂氣氛活躍,如我制作的《臉譜》《卡通畫》《千變萬化的線》等課件,在運用中使學生全方位感受到什么是“美”,使美術教育真正做到寓教于美,美中育人。美術教育以形象為手段,基礎是學生對美的發現,目的是讓學生最大限度的釋放生命靈感。
3.1.感受美的對象。在色彩繽紛的事物中,初步感受美。我們來到田野,初升的太陽、絢麗的晚霞、熱鬧的街市、雪中的高樓……大自然牽動著每個人的心,為美術教育提供了極好的營養品。美育在發展兒童藝術心靈的同時,也發展著他們的創造力。連貫性的美育可以使個性在成年之后,仍保持著健全活潑的“童心”,使創造力持續發展。
3.2.接受美的世界。美育在美術教育中的地位必然是貫徹始終的,以自由為本性的審美活動,可以充分保護學生的創造性表現。其在形式上的啟發也是在孩子們對美的感受不斷提升的過程中實現的。桃紅柳綠,青山綠水,藍天白云……蘊積在其中的點線面,色彩,韻律與節奏被孩子們發現、體味、領悟,創造力在這里植根。
3.3.享受美的世界。隨著審美進程的推移,學生對美的感受一點點彌漫,一步步升騰。教師與學生共同探討和研究中,也不斷地豐富著“同學”的體驗,美術教育漸進佳境。
4、建立美術課的作業評價方法,促進創新
教師應摒棄一切舊的,與時展不相適應的評估標準。我在教學中積極嘗試總結出了一套適于美術課的作業評價方法,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發展了他們的個性。評價的方面有很多,如:積極性、靈活性、動手能力、合作性、獨立性等,評價的方式也可多樣,如:語言、文字、數據;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學生間互評等。摒棄分數,采用等級制及評語法,特別是運用一些積極的有感彩的評語特受學生們的歡迎。
關鍵詞:初中美術 教學特色 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3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3)02-0180-02
初中美術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綜合素質方面有著不能忽視的地位。但是在美術教學的實際操作中,卻依舊存在著問題,并且這些問題一直得不到人們的重視,使得這門課并沒有發揮出自己的的優勢。那么如何才能在初中美術教學中,體現出自己的特色呢?筆者進行了下面幾個方面的探討。
1 初中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傳統觀念的阻礙
初中美術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被認為是初中教育中的副科,處于一種“食之無味,棄之不能”的尷尬地位。[1]而在很大一部分的家長眼中,學畫畫是一種不務正業的行為,而學文化課才是考高分能成才的關鍵。這樣的想法決定了初中美術在課堂的普及上困難重重。初中學生面臨著升學的壓力,而美術作為一門不參加中考的課程,往往學校給予的課時是非常少的。而由于教師和學生的不重視,也使得課堂教學低效化。
1.2美術知識的匱乏
有這樣一個笑話:為了培養小孩的音樂細胞,一個父親帶著剛滿三歲的兒子去聽小提琴演奏會,當演奏會到一半時,兒子突然問父親:“爸爸那個人什么時候才能把那個大木箱子鋸斷呢?”這是一個笑話,但這也能引起我們的思考,雖然作為初中生不會認為這是“鋸箱子”,但是作為一個有感情、有思想、有想象力的學生,是否應該學會去欣賞。當然,初中的教學并不是要求教師按照培養專業的音樂家、美術家來對待,而是應該讓學生去學會欣賞。
比如在教學《美麗的校園》一個課時,教師可以帶著學生走出教師、走出課堂,讓學生帶著一雙發現美的眼睛,用心去感受校園的美麗,并將自己的想法分享給同學。用一些美好的語言,帶著欣賞的眼光,從實際的角度去描繪我們的校園,感受校園的美麗。
1.3忽視了學生個性的發展
在初中美術教學中,重點是學生情感的體會感悟,其中這是一種感性的教學,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強調標準答案,這樣很容易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而每個學生由于生活經歷、基礎知識等相關因素的影響,對于作品的理解都會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和感悟。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包容這樣的現象,允許學生之間存在的個性差異。另外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應該讓美術教學聯系學生生活的實際,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美術所傳播的真、善、美。
2 構建初中美術課堂教學的特色
2.1營造一個藝術的氛圍
在一些條件較好的學校中,美術教學都配備有專門的教室。作為美術教師,課堂教室就是學生接觸美術,培養美術細胞的地方,所以教師應該對教室進行一定的布置,讓教室有一種文化的氛圍。
另外,由于初中美術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它與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都有著一定的聯系,所以教師應該將教學的內容進行適當的延伸,突出美術教學在增強學生綜合素質方面不容忽視的地位。例如在介紹美術作品的時候,應該聯系作者的生平事跡、創作背景等進行介紹;例如在介紹某個建筑物的時候,就可以聯系相關的時代背景。這樣可以讓學生更為全面地了解美術與歷史、社會、生活等方面的聯系,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2.2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藝術教育的目的是讓人在創造的過沖中,享受這樣的過程,使得自己更具有創造力。在七年級第八課《門》的教學中,筆者先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本課上門的圖例和課前準備的各種優秀門的設計圖,并分析設計意圖。[2]引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交流討論,讓學生整理自己對門的認知,并上臺表述自己的見解。另外教師還可以根據地方的特色,比如江南水鄉古建筑門的特點,少數民族古建筑門的特點等聯系學生所在的區域進行重點介紹,還可讓學生根據古建筑門的特點,結合現代的創作理念,進行“門”的設計和創作,看看學生能否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現代化和古典美進行完美的結合。初中美術教育相比其他學科教育有其自身的難度,在做好美術基礎知識的普及工作之外,還要根據社會發展趨勢不斷作出調整。[4]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夠為他們的生活增加樂趣,體改今后的生活品質。引導學生創新思維的形成,有利于幫助學生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和生活情趣,他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都有很大的幫助。
2.3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
在美術教學中,作品的賞析需要搜集大量的美術作品的圖品、介紹等資料,在傳統的課堂上教師只能通過口頭的表述給學生進行介紹,這不僅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使得教學內容的抽象化。而多媒體的出現,為教師解決了這一難題。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一方面增加了課堂的容量,另一方面也從聲音、動畫等方面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以齊白石的《十里蛙聲出山泉》為例,教師在備課的時候,一定會通過各種渠道尋找這幅畫的圖片、創作背景等的資料。將這些資料依據講課的順序插入到賞析課幻燈片中,以電影放映的形式詳盡的介紹了《十里蛙聲出山泉》的歷史背景,傳奇故事,專家點評等,再鏈接圖片和影片等資料,使學生在興致勃勃觀看的同時,了解了這件傳世之作的藝術價值及藝術魅力所在。[3]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給美術課堂帶來了巨大的變化,讓學生在學習的時候,達到了視覺和聽覺的同步享受,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3 結語
初中美術教學能通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鑒賞能力、藝術創造能力來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5]初中美術的課堂是有限的,但是對于學生而言對于美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在初中美術的學習中,教師必須克服重重的困難,堅持自己的教學理念,為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陳鑫.關于初中美術教學特色的探討[J].美術教育研究.2012(03):91.
[2]陶勇.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以逸夫中學初中美術教育為例[J],大舞臺.2012(03):184-185.
[3]王子旭.淺析多媒體教學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運用[J].消費導刊.2010(05):149.
關鍵詞:初中美術;美育;素質教育;以人為本
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潮流,我國積極推行新的教學體制,素質教育教學體制逐漸登上歷史舞臺,“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逐漸取代“考試至上”的教學理念,成為我國未來教學實踐的指導標準。在教學改革過程中,素質教育大力提倡培養德智體美等全方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因此我國各階段學校在課程設置過程中,音體美等原本被忽視的藝術性科目開始受到關注。
初中美術科目不僅教學課時得到保留,不再被其他考試科目所占據,并且教學大綱明確要求,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思維,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逐步幫助學生實現發現美、想象美到創造美的轉變。因此,作為教師的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迅速適應教學新要求,轉變教學觀念,改革教學方法,從而做好初中美術的美育工作。
一、培養學生發現美的能力
學校教育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以課堂教學為途徑,以各科教師為媒介,實現理論知識和間接經驗的傳授,從而幫助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學到盡可能多的知識,為以后進入社會做好思想和技能方面的準備。所以對于美術教學來說,培養學生發現美的能力需要從課堂教學入手。
首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好引導作用。尤其是對于初中生來說,隨著年齡的增長和智力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需要學習的科目不斷增多,在學習壓力不斷加大的情況下,學生很少有閑暇時間去探索學習以外的事情,并且在各種課堂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好奇心也會逐漸被磨滅,對于美的敏銳感也逐漸下降。所以對于教師來說,我們在美術教學過程中要做好引導作用,幫助學生去發現美的存在。如初中階段,每一學期都會有對應的美術課本,課本中收錄了中外名家的畫作、字帖、雕塑和建筑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對這些美術作品進行剖析和講解,讓學生在了解歷史的過程中,逐漸明白如何發現作品中美的存在。
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鍛煉學生對美術作品的觀察能力。對于初中生來說,大部分學生在上美術課的過程中僅僅是走馬觀花的看圖片,而不是認真的觀察美術作品。因為大部分學生缺乏相應的觀察能力,所以,即使再有價值和意義的美術作品,在他們眼里也是空洞的。所以作為美術教師,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有目的性的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如讓學生在觀察一幅美術作品的過程中最基本的能夠將畫作中的具體形象了解清楚,能夠用眼睛發現美術作品中美的存在,這樣才能為進一步感悟美做好準備。
二、培養學生感悟美的能力
美術是一門對于天賦非常倚重的學科,對于有天賦的學生來說,即使不用教師進行指導,學生都能夠通過作品直接跟創造者進行心靈上的對話和交流。作為一名美術教師會發現在初中階段具有美術天賦的學生是很少的,班級中的大部分學生都需要教師的引領才能真正感悟到作品的內在美感。所以對于初中美術教學來說,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盡可能的激發學生“多愁善感”的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審美思維,讓學生在欣賞美術作品時,能夠或多或少的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首先,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教學研究表明,大部分人類的想象力會隨著社會閱歷的增加而不斷降低。對于初中生來說,還處在想象力比較豐富的時期,對于任何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較重,所以我們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美術作品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如在欣賞歷史類畫作或者雕塑作品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當時的歷史背景一起介紹出來,讓學生自己觀察完作品后,閉上眼睛進行冥想,將作品中所體現的內容與時代大背景結合起來,從而在腦海中形成一個三維立體的動態影像,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充分理解作品中的故事和美的存在,更能夠逐漸鍛煉學生的想象力,進而實現情感上的對接和共鳴。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培養學生“多愁善感”的能力。對于藝術類學科來說,對學生的感性思維有著較大的依賴性。學生內心情感越豐富越能夠在欣賞美術作品時產生情感的共鳴,所以,作為美術教師,我們要充分調動起學生的感性思維。如在美術作品欣賞過程中利用柔和的音樂實現聽覺與視覺的雙重刺激,從而引出學生內在感性的一面。
三、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
美術教學之所以要提高學生發現美、感悟美的能力,最終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美術教學過程中不僅僅需要學生動眼,更需要學生動手,畫一幅畫,寫幾筆字,做一件手工藝品,能夠幫助學生從繁重的日常理論知識的學習中暫時解脫出來,實現精神上的放松和休息,從而以良好的心里狀態投入到學習中去。在我看來,要想培養學生創造美的能力,教師一定要利用好課外教學實踐的機會。
首先,可以帶領學生到戶外寫生。俗話說:“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對于美術教學來說也是如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所講的理論知識和技能不論多么精彩都是他人的體驗,要想創造出屬于自己的作品,學生就必須要參與具體的實踐。當然,對于初中生來說,極少數學生能夠畫出非常有藝術感染力的作品,但對于學生來說,每一次創作都代表著自身情感的抒發,體現著學生對美的不同理解和追求。所以在實踐課堂上,教師要給予學生絕對的自由,讓學生在欣賞事物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想象力進行自主性創作。當然作為教師,我們可以對學生的寫生手法和技巧給予指導,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詮釋美。
一、倡導自主學習
近幾年來,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日趨嚴格,高素質的綜合型人才始終供不應求,這就對教師的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綜合•探索”教學模式,初中美術教師應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明確學習目標,要求學生在課前通過各渠道收集相關學習資料,喚起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確保學生可充分發揮自身潛能,結合自身興趣愛好選擇教學內容或教學目標,倡導初中學生自主探究與嘗試,鼓勵其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以美術七年級教材《走進美術》為課例,某教師在課前收集了一系列流傳下來的傳統藝術,譬如動物圖、山水畫及中國畫等,要求學生以著名畫家蒙德里安的《格子畫》為背景,選擇不同的繪畫方式或風格,大膽發揮,將所想、所感用畫筆呈現出來,自由創作出一幅作品。該教師要求學生集中注意力,并在一旁監督學生創作,對偏離繪畫主題的元素給予針對性的提醒或糾正,增強其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該教師還鼓勵學生對繪畫中不清楚、不明白的問題進行大膽提問,通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一教學模式,讓學生養成自主感悟、敢于質疑的學習習慣,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二、開展探究學習
探究學習主張讓初中學生圍繞現實生活,在美術教師的指導下選擇研究內容。教師可創設學習情境,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參與到美術學習的過程中。探究學習即為學生自主探索各類專業性問題,并通過反復的信息收集、調查及互相交流,獲取理論知識或專業技能的過程。新課標倡導的“綜合•探索”教學,旨在跨越突破教學范圍,緊扣初中學生的現實生活,深入發掘校內外的新課程資源,定期組織實踐活動,讓初中學生在切身感受生活的基礎上,提高其實踐能力。某教師在講授教材《你、我、他》這一課時,要求學生畫一張人物肖像,且不限表現形式,鼓勵初中學生以漫畫、素描、國畫、油畫、剪貼畫等方式來完成肖像畫的創作。該教師鼓勵學生根據自身興趣或特長來選擇繪畫方式;當學生畫好肖像畫后,教師讓學生就肖像畫中的主要特征進行完整地描述,讓另外的學生說出自己在看到這幅肖像時的第一印象;此時,教師拿出了一張課前準備好的人物照片,要求學生傳閱后,說出該人物較為明顯的面部特征;最后,教師鼓勵全班學生暢所欲言,說出自己印象最為深刻的藝術作品,有學生認為《蒙娜麗莎》《凡•高自畫像》及著名畫家畢加索的人物肖像畫等堪稱杰作,還有學生認為《現代版蒙娜•麗莎》與《蒙娜•麗莎》相比,做出了巨大的改變,該教師提出了:“同一人物的肖像為什么會有如此大的變化呢?”這一問題,留給學生想象的空間,便于初中學生開展探究學習。教師要求學生找出人物肖像畫中的明顯特征,有助于初中學生準確掌握人體比例(坐五、立七)及人體結構(骨骼圖),幫助學生打開了人物肖像繪畫的新思路,為后期教學打下基礎。
三、鼓勵合作學習
“綜合•探索”教學鼓勵初中學生相互協作,重視合作學習的過程性及群體差異性,提高初中美術合作教學的有效性,進而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和團體意識。且其在一定程度上拉近師生、生生之間的距離,讓初中學生享受整個美術教學過程。例如,在教材《你、我、他》這一課的學習中,某教師將全班學生分成小組,三人為一組,讓學生互相觀察后,說出對方的顯著特征;鑒于初中學生對認識人物面部特征的局限性,該教師出示了幾種常見臉型的照片,譬如圓臉、國字臉、方臉、瓜子臉等,進而讓學生找出與組內成員相符合的臉型;然后,該教師開展了一場《大家來做鬼臉》的活動,鼓勵各學生上臺做出各種表情(喜、怒、哀、樂),并讓學生帶著“大家在做表情時,五官變化最大的是?”這一問題認真觀察,分組討論后,將印象深刻的表情以素描的形式呈現出來,并說出最為主要的表情特征;最后,教師要求學生選擇一張人物肖像畫來臨摹,并詳細刻畫其特征。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各小組應合理分工,不定期開展互評、自評等考評機制,構建各學習小組的競爭機制,確保初中學生始終以濃厚的學習興趣參與到美術課堂中,最大限度發揮集體合作的力量,激發初中學生的創作靈感。
四、總結
【關鍵詞】義務教育;美術教育;范畫教學;情景教學
初中美術教育是“義務教育”的一門必修的藝術課程。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重要途徑。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通過美術教學,向學生傳授美術基礎知識技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陶冶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培養良好的品德意志。同時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維能力以及創造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義務教育初中美術課的目的體現了兩個層次結構:即美術教育的一般目的和具體目的,美術教育的一般目的包括:智育美育德育目的。對于初中一二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對美術有著濃厚的興趣愛好。以輕松愉快的美術課堂緩解緊張的學科課堂壓力,對于學生的智育德育美育的提高是行之有效的?,F代教育心理研究表明:興趣與學習的關系非常密切,只要有興趣,學生就不會覺得學習是一件乏味的事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維持這種濃厚的興趣,必須采取有效的愉快教學措施。使學生在無需有意識的努力就能保持專注的注意力和盎然的學習興趣。長期以來學生就能逐漸地形成學習的持久興趣,在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氣氛中成為學習的主人。美術教育的具體目的是通過美術教學使初中生的“雙基”水平、美術心理素質、美術鑒賞能力得到提高。
初中美術課程要達到美術教育的目的就必須實施愉快教學。就是要從本學科的特點出發,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愉快因素,采取學生喜愛的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來提高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愉快中學的知識。圍繞美術教學,下面談談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呈現親切自然教態,共同營造和諧愉快的氛圍
美術學科的教學與其他學科相比而言,有本學科自己的教學要求,要求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中進行學習,講究學生的互動參與。美術教師在進行美術教學的過程中應面帶微笑,和顏悅色。在老師踏進教師的第一刻起給予學生愉快的暗示,讓學生在第一感覺中放下其他課程的學習壓力,獲得一種輕松愉快的感覺。
許多教師都懂得微笑的意義,即使在十分疲憊或身體不適的情況下也是面帶微笑走進教師,從老師的眼神中,學生會感受的關心、愛護和友誼。同時學生也從這種微笑中感受的鼓勵,也激發了學生愛老師、愛這門學科的情感。所以說在學生面前老師永遠是親切自然的,同樣,對于上課開小差的學生,老師的一個真誠的微笑和期望的眼神、暗示的動作比嚴厲的批評更能使他們接受。讓學生在心靈的深處把自己作為真誠的朋友,促進師生在認識和情感上的溝通,共同營造一種和諧愉快的氛圍。在這種愉快的課堂氣氛中接受美的教育。
二、充分發揮美術教學中的范畫作用
美術教學是一種直觀的形象教學,它通過一系列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技巧?!胺懂嫛苯虒W在美術教學中發揮重要的作用。通常教師的一張范畫讓學生能直觀地欣賞美術課程的教學內容,在一片驚訝和嘆服聲中迅速激起學生畫畫的欲望,通過這種欲望來達到濃厚的學習興趣。因此整節課堂學生都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努力朝目標靠近,形成輕松愉快的心理狀態,學生部會因為學習的壓力和負擔來影響自己的學習。
用一種最為直接、具體、直觀的范畫教學方法來培養學生對于美術學科的愛好。把高雅的繪畫藝術變的貼切實際,學生更能在輕松的學習環境中學習美術,同時適當補充范畫教學的講解過程,更能增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如畫中國畫墨色濃淡的調配,用筆用墨的方法都需老師在課堂中親自揮筆示范。這樣以范畫為主線展開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課堂氣氛生動活潑,學生的興趣濃厚不衰,在美術老師的手下,幾乎沒有一個學生不會畫畫,沒有一個學生不喜歡畫畫。
三、在比較中轉移學生視點,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初中美術教材中,繪畫作品的欣賞也是教材的重要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比較野是美術欣賞的重要方法。尤其是作品的藝術形式和技巧方面,如不同的畫種、不同的風格的作品,但用,文字語言對于作品內容、創作背景、構圖形式、技法的應用,這些對于初中乃至高中的學生來講都顯的枯燥深奧,勢必削弱學生對美術課程的學習興趣。如果把這些作品擺在一起進行比較,就能更加突出作品的藝術價值,更能向學生展現不同畫種、不同風格作品的獨特魅力,從而增強學生的興趣。如在講解中國古代山水畫時,教師把西方的風景畫結合起來:吧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和莫奈的《日出、印象》相結合起來比較。對比的同時,把傳統中國畫的散點透視和西方繪畫的焦點透視進行比較講解。這樣既能很好的起到講解的目的,又能使學生在比較的過程中了解不同畫種、不同風格作品的審美要求。在美術欣賞教學中,善于運用比較的方法,通過啟發學生、轉移學生視點,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
四、創設情景教學,繪畫和音樂相結合營造愉快的學習氛圍
貝多芬有句名言:“音樂是比一切智慧及哲學要崇高的啟示”。繪畫是視覺藝術,感染觀賞者的心靈。音樂作用與人的耳朵,陶冶聽者的情操。因此在欣賞教學中,把繪畫與音樂這門藝術有機地結合起來,不但可以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而且具有激發人們想象的藝術魅力。例如,當學生在欣賞名作《漁莊秋霧圖》和《溪山行旅圖》時,為激發學生的情緒,制造特定的氛圍,同時播放古琴曲《高山流水》那悠揚的琴聲,古樸典雅的曲調,與表現巍峨的高山和涓涓細水的畫面完全吻合,把人帶進一種幽靜、含蓄而悠緩的意境之中。
教學是雙邊活動,師生之間最直接的互動就是“教師問,學生答”。在初中美術課堂中,有效的提問方式是凸顯互動效果的有效手段,也是啟發學生思維活動的重要手段。提問的過程中,學生會獨立思考,學生借助教師精心設計的問題,對教學內容自主探討,對教師的問題有一個深入的了解。教師只要能夠恰當地針對教學內容設計出具有針對性的問題,以及明確問題的重點,重視問題的靈活性,那么學生就會對教師的提問具有強烈的興趣,并且在問題的引領下,積極進行探索。
例如,初中美術“自然的定格――外國的風景畫”這一課,教材中的作品呈現出多樣性,我就打破常規教法,沒有按照課本上的圖例一一講解,而是采取有效的提問方式,引發學生積極地對作品進行研究,從而產生良好的課堂效果。這一課主要介紹外國優秀風景畫,學生對這些作品都不太熟悉,如果教師只是一張接一張進行講解的話,學生會覺得很無趣。因此我利用提問的方式與學生進行互動。在這些問題的引導下,學生的興趣被強烈地激發了,在這樣的氣氛下,我順利完成了一節生動有趣的欣賞課。
二、互動小組,提高創新能力
隨著教育觀念的發展,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慢慢進入課堂。有學者研究發現,個人學習與被動學習都屬于傳統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的學習效果只有百分之三十左右,而主動學習或者小組學習屬于新的學習方式,這類型的學習效果可高達百分之五十以上。因此在初中美術課堂上,我經常采取互動學習小組的模式來進行互動教學,這種學習模式需要教師為學生提供充分的信任和時間,這樣,小組才能發揮主體作用。
例如,初中美術“變遷的家園”這一課,教學重點是以繪畫技巧表現具有個性的家園,因此我就以“家”為主題,將學生分成6個小組,每組8人,進行自主學習,然后由學生討論和研究如何表現一個美麗的家。作品完成后每組派代表對各小組的作品和構思進行評價,全班再進行投票,選出最漂亮的作品。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只需要向學生講解教學內容和創作方式,之后就可以將課堂交給學生,由各個小組進行自主學習。這個互動模式是學生之間進行的互動,在互相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會充分發揮想象力并創作出優秀作品。
三、巧用媒體,加強課堂互動
進入21世紀以來,多媒體普遍進入課堂,在教學中如果教師可以巧妙地利用多媒體技術,就可以形成豐富的課堂互動形式。多媒體技術包含了圖像、聲音、文字多種形式,這些形式的融合使課堂豐富多彩。
如學習初中美術“用心靈接觸自然”這一課時,我就選擇了美麗的風景圖片制作成PPT課件,并且結合各類描寫風景的詩詞和各種風景繪畫作品。我還引導學生通過不同的角度學習風景的繪畫技法,這樣不僅節約了做示范的時間,還緩解了看示范的沉悶與單調。通過多媒體教學,學生的想象力被充分地激發出來,生動的圖片和優美的音樂展示,使美麗的風景就好像在眼前,學生作畫的靈感也就源源不斷,從而創作出美麗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