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10 15:59:1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計算機專業專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導師制”是一種教育制度,與學分制、班建制同為3大教育模式。導師制由來已久,最先產生于14世紀的英國,被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應用于研究生培養。20世紀,日本的筑波大學、美國的普林斯頓大學在本科生導師制方面實施得非常成功。建國后,國內高校在北京大學和浙江大學率先實行了本科生導師制,隨后我國多所高校也開始實行本科生導師制。本科生導師制分為全程導師制、高年級導師制和科研導師制??蒲袑熤剖翘嵘龑W生創新能力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的一項制度。它利用教師的科研能力、學術水平讓學生參與課題研究,以科研為紐帶,促進教師在育人中的主導作用,培養與提高學生科研意識和科研能力??蒲袑熤埔越處煘橹鲗?,學生在科研活動中體現主體性,擔任導師的教師必須具有一定科研能力和學術水平,富有責任心。科研導師制的特點有:導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性相結合;課堂教學與實驗教學相結合;具有連續性,必須從一年級起至畢業為止;④導師與學生互動,做到個性化教育]??蒲袑熤频倪\行模式:一般采取一年級時選擇導師(導師公布自己的學術方向,進行雙向選擇),由一名導師指導3-5位學生。學生參與模式是:一年級參加社團活動;二年級參加導師課題活動;三年級在導師指導下自行申報課題,從事科研工作;四年級從事畢業設計。學生四年學習生活有機連續,保證科研能力有序提高。
2科研導師制度應用
將科研導師制度引入到計算機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中,就是讓計算機專業的學生與教師協作,考察、創造和分享新知識。大學生科研創新活動的形式主要有: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大學課外科技活動和大學生自主申請的研究項目。無論學生參與哪種科研創新活動,都要為其配備一個固定的科研導師,以提高學生創新研究的層次和水平。指導教師讓學生參與到科研項目研究中,使學生在研究的過程中增強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蒲袑熤贫鹊囊?,首先要確定科研導師的能力,挑選那些科技創新能力強的教師擔當指導教師。學校及院系需要制訂相應的措施,以激勵科研導師的工作積極性,努力提高科研導師的科研水平。比如,對成績優異的科研導師進行獎勵與表彰,計算相應的科研工作量等。由于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從進入大學校門到畢業,所具備的知識水平不同,因而,科研導師制度的引入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每一個階段,計算機專業學生在科研導師的指導下完成相應的任務,最終達到企業需求的目標,具體步驟如下:
(1)將計算機專業學生與科研指導教師配對,學習內容與科研指導教師研究方向一致
學生從大一就開始跟隨科研指導老師進行專業學習,閱讀計算機專業相關文獻資料,有利于在最短的時間內進入到專業氛圍學習,也有利于對以后所從事的行業有更深入的了解。計算機專業教師將自己的專業背景、學術業績、帶生數量交給院系,同時學生將自己的學業狀況、興趣特長、接受指導的需求也交給院系,由院系統一整理并公開科研導師和學生的情況,在保障雙方都掌握知情權的情況下進行選擇,師生之間通過面試環節擴大交流互動,最終通過雙向選擇機制確定導師與學生的配對關系。這樣一種學生-科研導師的關系在整個大學生涯是固定的,學生跟隨科研導師從大一進行學習,一直持續到畢業。在大一階段,計算機專業學生需要培養查閱中外文獻資料的能力,熟悉科研導師的研究方向和課題,學會寫簡單的綜述,熟悉科研論文的寫作思路和研究方法。通過這一系列的培養,學生對科研導師所研究的課題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同時也基本熟悉了科研過程,可以迅速進入科研導師的課題組參與研究。
(2)通過實踐,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
這一階段主要是在大二、大三學習階段完成。一般高校都將專業基礎課程安排在大二階段,將專業方向課程和專業選修課程安排在大三階段。通過這一階段的鍛煉,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為下一步承擔和實施科研課題奠定基礎。
(3)全面提高實踐能力
這一環節主要在大三階段完成。目前計算機專業大學生競賽活動和創新基金課題較多,如“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作品競賽、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全國信息技術大賽、機器人大賽、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等,在這個階段,學生可以獨立申請創新課題。在課題申請和完成過程中,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和科研導師的指導,設計技術路線和實驗方案。同時,科研導師可以根據自身所研究的縱向或橫向科研課題,在考慮學生專業基礎知識、學習積極性和實際能力的前提下,擬定出一些創新性課題,引導學生選題,為畢業設計做準備??蒲袑熞ㄆ诼犎W生匯報學習動態和課題研究的進展情況,交流學術思想,認真執行階段性的檢查和總結,及時發現問題并加以引導解決。根據研究進展提出新的要求和研究思路,保證學生學習和科研活動的協調發展。
(4)通過畢業實習、設計畢業論文,完美展現實踐動手能力
這一環節主要體現在大四階段。在畢業實習過程中,學生不僅要學習專業技能,而且要具備社會責任心、職業道德和團隊精神等綜合素質。畢業設計論文題目由科研導師確定,學生查閱文獻資料,撰寫畢業論文,設計實驗方案,最終完成論文。科研導師除了要嚴格把握學生的畢業論文實踐環節,還要針對學生的論文答辯展開訓練,使學生具備展示成績和學術交流的能力,為今后進入工作崗位或繼續學習奠定基礎。
3結語
1、明確畢業論文答辯的目的
a. 學校鑒別畢業設計(論文)的真偽;
b. 評價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
c. 考察學生臨場發揮的能力。
2、了解答辯的基本要求
a. 成員 答辯之前,院系畢業設計領導機構成立答辯委員會,指導教師可以加入,但不能擔答辯委員會主席的職務,且在自己學生答辯時應回避,不參與意見。
b. 時間 答辯時間一般為10-20分鐘,是對自己綜合能力、表達能力的挑戰。
c. 問答 答辯教師提出的問題有一定的方向性,主要分為鑒別論文真實性的問題、識別知識掌握程度的問題,判斷論文研究深度的問題。
3、心理準備
a.認真 答辯是學生獲準畢業、取得學位的必經之路,只要認真對待,通過答辯并非難事。
b.自信 樹立自信心,適當放松心情,不要給自己過大的壓力,積極熱情,泰然處之。只有充滿自信,沉著冷靜,才會在答辯時有良好的表現。
c.放松 提前練習,努力適應答辯環境,克服恐懼、緊張的心理。
4、物質準備
申請資料、論文底稿、答辯PPT、參考資料,答辯提綱,練習講稿
5、要順利通過答辯,并在答辯時真正發揮出自己的水平,除了在答辯前準備好答辯提綱外,還需要了解和掌握答辯的要領和藝術。
a.禮儀:著裝整理大方,尊重答辯老師,言行舉止要文明禮貌,目光與老師適當交流,回答完問題后致謝退場。
b.語言:抓住要害,簡明扼要;客觀全面、辯證留有余地,條理清楚,層次分明。吐詞清晰,聲音適中?;卮鸩怀鰡栴},不可強辯。
關鍵詞:新型主機操作系統;教學改革;教學模式
操作系統課程是計算機專業的核心專業課程,一直在教學計劃和實際教學中受到重視。作為計算機系統上最重要的系統軟件,操作系統本身一直與時俱進,不斷發展。在教學中引入現代新型主機操作系統,讓教學內容緊跟計算機技術更新的步伐,是適應新形式下操作系統教學改革的需要。讓學生在掌握基礎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學習業界流行的優秀、先進的新型主機操作系統,是培養符合社會需要的計算機專業人才的需要。
在一般學校的教學中,多是以UNIX等常見操作系統為實例及實踐環境講解操作系統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而UNIX、Windows等在可靠性、可用性、并行化、共享性、安全性、數據處理能力等方面遠遜于目前的新型主機操作系統。主機操作系統從1964年誕生以來,經歷了從封閉到開放的與時俱進的發展過程。特別是2000年以來,IBM推出的更開放更可靠的新型主機操作系統Z/OS,使得主機操作系統煥發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基于技術的先進性和社會的需要,從2006年開始,我校計算機專業開始開設“新型主機操作系統”選修課。主機操作系統先進、龐大、復雜,和常見操作系統既有相同點,又有很多不同點。為了讓學生學好這門課程,我們從實踐環境、教學模式、考核方式、課外實踐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教學研究和改革。
1建立先進開放的實踐環境,讓學生接觸主機、熟悉主機、最終喜愛主機
由于主機界面和常見操作系統界面差別大,學生普遍感覺入門難,因此保證隨時隨地的用機,方便逐漸熟悉主機,顯得十分必要。作為加入IBM主機合作項目的9所高校之一,我校擁有IBM公司2005年捐贈的一臺大型主機Z900。在此有利條件上,我們建立了一個開放的主機實踐環境,包括Z/OS操作系統、RACF安全子系統、COBOL語言、DB2數據庫、PL/1、CICS中間件等。主機全天候24小時免費開放,學生可以不分課內課外,隨時接觸主機。
在教學中,教師采用了理論講解和實際操作系統環境緊密結合的方式,對一些抽象的理論,通過相應的主機操作演示,增強了學生的理解和實際應用能力。通過48個課時的學習以及不限量的課后用機,學生從對主機完全陌生,到逐步熟悉并最終喜愛。例如對于Z/OS操作系統的字符界面從不喜歡到喜愛,不僅是因為熟能生巧,更是由于字符界面的快速和優于UNIX字符界面的風格,而Z/OS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更是讓同學們樂于使用它。
2針對不同知識點,采用有針對性的教學模式
(1)聯想+對比教學法
由于新型主機操作系統Z/OS不同于常見的Windows、UNIX系統,初始學習時,大量的基本概念和術語撲面而來,學生十分陌生,難于理解,難于入門。針對這個攔路虎,我們想到聯想+對比教學法。充分利用學生已掌握的知識,通過聯想和對比,增進對新概念和新術語的理解。
首先,由于教學計劃的安排,大多數選修該課的學生都先修過“操作系統原理”課程,同時熟悉UNIX、Windows操作系統。因此教師采用對比法,將UNIX和Z/OS中的概念和術語進行對照,達到了快速增強學生理解的目的(見表1)。
(2)研究型教學法
作為研究型大學,我校在人才培養觀上十分重視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而這一點也延伸到了課堂教學中。在教學中,教師不僅教授基本理論知識,還十分重視學生研究型思維的培養,采用研究型教學法,將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論滲透到教學內容中去。在學習法中,學生體會到了知識發現、技術創新的動力和思維過程,通過提出問題,研究問題,提出解決方法,最終解決問題的方式,學生體會到了發現、探索、研究并最終解決問題的樂趣,提高了研究能力。
例如在講解主機通道技術發展時,教師首先讓學生明確提高系統效率是技術發展的動力,而為達到此目標,需解決的問題是如何讓高速CPU和慢速I/O設備速度相匹配。要解決此問題,必須改進早期主機CPU和I/O設備串行工作的方式,減少CPU的等待時間,而并行工作方式是一個解決問題的途徑,從而引入通信控制器、通道技術,實現了主機、通道、I/O設備的并行操作,達到了提高系統效率目的。
(3)突出重點、難點,詳略得當
主機操作系統課程有一部分內容與學生先修課程“操作系統原理”大致相同,為了在有限的課時里盡量加深學生對主機系統的了解,我們略講這些內容,而將重點放在二個方面:①主機操作系統的優勢和新技術②主機操作系統難點。
例如,在新技術方面,教師重點講主機的虛擬化技術。這項技術從誕生到現在一直不斷發展著,并一直處于虛擬化技術的頂尖位置。除了“操作系統原理”中講到的存儲虛擬化(這部分簡略講解),我們詳細講解服務器級虛擬化LPAR技術和操作系統級虛擬化技術,讓學生明確了不同層次的虛擬化適用于解決不同的實際需求。在教學中,注意引入目前最新的技術發展,如LPAR中新出現的微分區技術,同時將主機虛擬化技術與目前同學們熟悉的x86平臺的VMware和VirtualPC這兩個虛擬機軟件比較,使同學更清楚地明白了不同的虛擬技術以及主機虛擬化技術的優勢。
同樣在教學中重視教學難點。在開發程序時,主機的編譯和調試軟件使用復雜麻煩,學生開始時難于適應。因此我們增加了課時,通過教師精心挑選的不同實例演示編譯和調試過程,同時針對不同的知識點和難點設計實驗題目,組織上機實踐,增加學生對編譯器和調試器的使用強度,使學生很快適應了主機的應用環境。
3引入國際化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上,在常規的總成績=期末成績+作業+上機+考勤的基礎上,引入了IBM主機Z01全球認證考試。Z01考試由全球最大的計算機化認證考試服務公司美國Prometric提供,采用英文方式的全球統一試題,主要考核主機操作系統方面的知識,全球認可。學生可免費參加Z01考試,用國際化的標準來考量自己對本門課程的掌握程度。引入國際化考核方式擴大了學生的視野,符合國際化辦學的潮流,同時將來這批學生擇業時,大量的需求來自軟件外包業,而國際化的證書可增加其就業競爭力。
4課外實踐活動
除了重視課堂教學,豐富多彩的課外實踐活動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鑒于此,利用我校和IBM公司良好的合作關系,我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參加課外實踐活動。例如教師鼓勵學生參加IBM全國主機應用大賽,明顯提升了學生對主機的理解和應用開發能力,起到了課堂教學不能替代的作用。在2007年全國主機應用大賽中,我校代表隊成功進入決賽,并取得了優勝獎。為了激發學生學習主機技術的熱情,教師還推薦學得好的學生申請IBM實習生計劃,進入IBM公司主機部門實習,通過和IBM主機團隊的共同工作,學生在技術上突飛猛進,更加激發了其他同學的學習熱情。
5結束語
主機操作系統Z/OS與常用的UNIX、Windows有較大區別,學生鮮有接觸,入門較難。通過在上述四方面的教學改革,我們較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使學生能較快速地初步掌握主機系統,大大增強了學生逐步掌握這一龐大復雜系統的信心,為進一步學習后續的開發課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湯子瀛,哲鳳屏,湯小丹.計算機操作系統[M].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1.
[2]王琳.新形式下操作系統的教學方法探討[J].科技信息,2007,(33):488-489.
滿足社會所需要的計算機專業人才不夠準確,知識結構不合理,造成絕大多數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就業時困難出現的主要原因。一般來說,理論基礎方面較為扎實的學生應是用人單位的首選,但許多用人單位卻反映,雖然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具備的專業知識滿足企業對人才的要求,但是由于這些人才缺乏團隊合作精神,同時交流能力和動手能力普遍低下的情況,是以不被企業所錄用是許多畢業生存在的現象。經過我們對企業的走訪調查,了解到當前計算機專業的絕大多數畢業生都存在著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強、對自身行為的約束力有待提高以及對工具的使用及方法的掌握還不夠成熟等一系列問題,其專業特色不夠明顯,因此缺少競爭力。
二、計算機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大多數任課教師采用的是在課堂上傳授知識,然后讓學生在課后上機練習,因而出現理論和實踐的脫節現象非常嚴重。在實踐的內容及其方法上,由于對書本知識的了解和掌握過多的強調,而忽視了與實際應用相結合。擁有一定的項目開發能力和實踐經驗的技術應用型的人才,是用人單位所需要的,然而,我們的學生不但沒有實踐經驗更加缺乏項目開發的能力,造成這些主要的原因更多的是因為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缺少有針對性地強化學生項目開發的實踐環節。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都在強調一定要注重實踐和實訓課的開設、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但是,對實踐與實訓課程的設置上缺少科學性,只是簡單的把理論課程、實踐和實訓劃定一個比例,而且還統一規定有些課程的理論以及實踐課各占一半。在原則上這樣的分配是不合理的,因此出現了實踐以及實訓所取得的效果沒有那么明顯。
三、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的新思路
3.1確立良好的課程體系
剛開始的時候,對IT行業所需要的人才方面進行長期和各個方面跟蹤考察,接著了解他們對于人才的需要來做出充分、細致的解析,把自己所設的課程和高校設置本專業的特質相結合,設計出適合現代化的、多樣性、特色鮮明的教學及其考核的體系,建立專業方向細化與課程內容豐富的課程體系,從而實現專業體系的優質化,讓畢業去向分層和經過專業分層的學生能夠選到最適合自己發展的課程。
3.2加強實踐環節培養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
學生通過查找翻閱資料和小組討論,最后尋找實際可行的解決方案,這是以任務驅動的方式,培養學生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教師也要加強學生的考核力度,這樣才能讓學生認真嚴肅地完成有關的實驗,然后提高實踐的能力。1.加強院校與企業的合作一些公司希望學生有相對應的工作經歷,但事實上許多的本科畢業生都沒有具備這樣的條件,所以在接納計算機專業本科的畢業生的時候,不想對于剛剛工作的學生投入那么多培養的成本。因此,要讓學生在在學校期間能夠得到真正的技能訓練,為畢業后的就業打好基礎,可以通過讓企業把培養學生的時間提前到畢業之前,與有意向的企業,可以建立長期合作機制。2.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沒有創新人格,就很難充分發揮人的創新潛能,健全的人格是堅忍不拔的毅力和正確的世界觀、方法論等眾多智力因素有機結合,也是創新型人才所表現出來的整體精神風貌。因此,進行學術知識、能力、技能培養的同時,還要多給學生進行心理的疏導,注重創新人格的培養,開設有關的講座,還有在學生平時的學習、生活、實踐以及科研活動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挫折能力和承受能力,以及和團隊合作、與別人溝通的能力。
3.3“多層次”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思想
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是“多層次”人才培養模式中的基本思想,同時兼顧讓有志于研究工作的學生可以選擇繼續深造,在低年級根據特長、愛好對學生進行專業分層。學生在選課的時候就會向自己所選擇的專業方向聚攏,同時,對高年級的學生畢業之后是考研還是直接就業進行畢業去向的分層,然后制定不一樣的培養計劃。具體思路為:一年級以計算機專業基礎課和公共基礎課為主,讓學生為將來的考研、就業等學習能力打好了堅實的基礎。在一年級的課程結束后,按學生自身的興趣以及需要來進行專業方向的分層培養。
3.4“多層次”人才培養模式的實現
(一)虛擬實驗有利于提高實驗的教學效果
在高校中,實驗的內容要求具有探索性、創新性和開放性,在整個實驗過程中要求學生在開放的環境中主動思考、分組協作來完成。而學校傳統的實驗采用的是真實的實驗器材,在空間和時間上都比較有限,即使是開放實驗也是在有限的資源中盡可能地開放。而虛擬實驗運用的是虛擬實驗軟件讓學生在借助網絡的條件下,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完成實驗內容。因此,運用虛擬實驗技術將新技術融入實驗教學,有利于提高實驗的教學效果。
(二)虛擬實驗有利于潛能的釋放和創新意識的培養
在虛擬實驗的平臺上,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參與實驗,從而拓展了教師的教學空間,這樣使得教師可以在教學外的時間里對學生進行跟蹤教學,指導學生進行實驗,為師生的交流增添了機會和渠道。而且學生之間也可以利用這個平臺相互溝通,共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因此,虛擬實驗有利于學生自我潛能的釋放和創新意識的培養。
(三)虛擬實驗有利于因材施教
虛擬教學平臺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平臺,學生可以在平臺上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符合自己實際情況的實驗,教師可以根據各個實驗對學生進行分類指導。這樣,各個階層能力的學生都能夠通過虛擬實驗平臺與教師進行交流,完成實驗。從而使得學生們的自信心得到提高,主動性得到增強。
二、構建虛實結合的計算機專業實驗教學平臺
本文立足西部地方高校的現狀,結合西安科技大學計算機類課程實驗教學改革的實際,分析研究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索提出優化計算機類課程實驗教學體系的有效途徑。以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導向,計算機類課程實驗教學為研究對象,軟件、硬件和網絡為專業方向,多層次實驗教學體系結構為支撐,虛實結合的實驗教學監控與評價為保障,實驗教學網絡平臺為載體,實際實驗為主,虛擬實驗為輔,構建虛實結合的實驗教學平臺。
(一)構建虛實結合的實驗教學網絡平臺
1.提供實驗室基本服務,如Oracle等數據庫服務、Web虛擬主機服務、實驗教學管理服務和實驗教學資源共享服務等。同時加強管理集中式Web應用服務,如網絡安全管理系統、技能考試系統和培訓管理系統等。
2.建立虛擬獨立服務器系統,實現個性化實驗的需求,通過認證實現對外的虛擬化界面和開放的實驗服務。
3.整合現有設備和服務,構建虛實結合的實驗教學網絡平臺。
(二)構建虛實結合的實驗教學體系結構
結合多年的實驗教學經驗和虛擬實驗室的功能特點,將計算機學院實驗教學分為硬件類、軟件類和網絡類,設計由演示型、基礎型、綜合型、設計型、創新型五個實驗層次構成的虛實結合的實驗教學體系結構。演示型:該類實驗內容是直接運行虛擬仿真模型,顯示運行結果;基礎型:學生根據實驗指導書給出的組件連接圖和組件參數設置表,通過搭建和調試基本模型;綜合型:該類實驗內容由若干基礎實驗組合而成;設計型:設計型實驗只給出原理框圖,該類實驗模式是給學生提出一個問題,不限定解決問題的方法,由學生提出設計方案并加以實現;創新型:該類實驗教學是針對學有余力的優秀學生,幫助其提高創新能力的進一步訓練,鼓勵他們自主創新,提出若干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參加各類創新競賽,申請并完成創新實驗項目等。
(三)建立虛擬實驗監控評價機制
1.引入虛擬實驗后的實驗教學監控評價機制需要更新優化,該機制是實驗教學過程質量的保證。虛擬實驗中,教師除了評價學生分析實驗操作的邏輯性、完整性之外,還要將學生在虛擬實驗中參與的情況納入評價范疇來考慮,比如學生參與討論的次數、與其他同學網上協作的情況、與教師互動的狀況等。因此實驗教學平臺需要對整個虛擬實驗教學的全程進行自動記錄和監控,為虛擬實驗教學效果的評價提供客觀依據。
2.根據實驗項目的教學目標,把實驗按照難易程度分解成若干實驗項目,設定每個實驗內容的分值,或把一個實驗項目按梯級形式分成若干部分,標定每一級分值,根據完成的級數,由學生自我積分,最后由教師根據實驗結果對分數做出適當調整。這樣實驗步驟清晰,有利于一些動手能力比較強、理解問題比較快的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多做實驗內容,提高實驗的積極性,擴大知識面。
(四)解決的實驗教學問題
1.自閉型實驗教學的問題
實驗教學平臺將精品課程、創新實驗、工程實踐、科技競賽等內容的優質資源引入到實驗教學中來,達到優質教學資源的共享,虛擬實驗不僅節省了實驗成本,還給學生提供了實驗自由,并且從空間、設備、時間、內容全方位開放,使得學生能有更好的實驗教學資源和更加寬松自由的環境做實驗搞科研,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工程實踐和創新能力。
2.實驗教學資源緊張的問題
由于計算機技術發展迅猛,計算機設備更新換代的速度飛快,現有的實驗教學資源十分緊張,導致實驗教學和科研活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虛實結合的實驗教學服務平臺可以彌補這方面的不足,通過虛擬實驗和優質資源共享,學生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做各種各樣的實驗,獲得跟真實實驗一樣的體驗,從而豐富感性認識,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教學活動和學生學習實現了無縫連接。同時,購置實驗設備的成本也大幅下降,實驗中心實驗承載量的壓力得到了很大的緩解,實驗設備損耗也極大地降低。
3.實驗教學監控評價缺失的問題
1.1計算機應用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
目前,渭南師范學院教育技術學專業開設的計算機類課程主要包括:計算機基礎、C程序設計、數據庫原理及應用、網頁設計與制作、面向對象程序設計、圖像處理、多媒體課件設計制作、計算機組裝與維護、Flash高級程序設計、網絡編程等,體現了教育技術學專業的學生應掌握的計算機知識,但存在問題也不少:課程的結構不合理,尤其是相關計算機選修課少,學生可選的比較單一,滿足不了學生的學習需要;其次,課程的設置中對于理論課和實踐課的學時劃分不合理,有些計算機應用課程上機練習時間少,缺乏綜合性和設計性的實驗,不利于學生操作水平與創新技能的培養;部分課程的銜接不合理,有些課程重復的知識多,有些課程開設學期混亂等。
1.2教育技術學專業人才就業狀況
通過對以往畢業生就業的情況調查發現,大部分畢業生服務于基礎教育,在日常工作從事多媒體課件的設計與制作,還有一部分畢業生進入電教機構從事日常計算機維護工作,也有一小部分學生走進地方電視臺從事視頻編輯工作,當然也有極少數從事程序設計工作。我們不難發現,計算機應用課程體系對于學生個人發展的重要性,以計算機應用技術為核心的教育技術人才才是社會需要的。
2計算機應用課程體系改革的思路
2.1改革原有課程設置
教育技術學專業學生的計算機知識結構應具有應變、創新和綜合性的特征,這就要求從課程設置上下工夫。早期的計算機課程相對陳舊,軟件應用類的課程存在軟件版本低,程序設計類的課程所選語言不能與社會需求接軌,數據庫課程僅能應付計算機水平考試等。因此,我們要從目前和將來的社會需求出發,改革現有課程設置,以便將來學生能適應社會需求,體現專業特色。
2.2培養學生動手能力
教育技術學專業強調理論與實踐并重,目前招生屬于文理兼招。從長期的教學中發現,理科生對于計算機技術的掌握相對容易。因此,在培養學生動手能力這個環節我們要理清思路,兼顧文科、理科學生的學習水平,在實際的教學中盡量做到因材施教,發揮學生特長。從學生進入大學開始,以信息技術處理員考試為目標,鍛煉學生基本的計算機操作能力。通過圖像處理以及多媒體課件設計課程的系統教學,鼓勵學生參加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通過大三一些計算機核心必修課的學習,積極組織學生申報大學生創新項目,從創新項目的研究中提高學生對專業領域新知識、新方向的認識。對于程序設計能力不足的學生,我們可以從視頻采集和編輯的角度出發,強化學生對于計算機應用軟件的綜合運用能力。憑借這一思路,能夠充分挖掘學生的動手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目前,教育技術學專業也是依據這樣的思路在探索中。
2.3以“技術—藝術”為課程導向
“技術—藝術”是目前教育技術學專業的指導思想,這一思想源于專業的整合。教育技術學專業劃分在渭南師范學院傳媒工程學院中,該學院設立了動畫、數字媒體技術、廣播電視編導、數字媒體藝術等幾個專業,這就為教育技術學專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硬件環境。學院擁有劃分明確的計算機基礎實驗室、動畫制作實驗室,非線性編輯實驗室,作品創作工作室等,結合其他專業的藝術類課程,能夠讓教育技術學專業的學生利用計算機技術,以藝術思想為指導創作教育技術產品。
2.4構建數字化實驗平臺
由于專業特點,我們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搭建數字化綜合實驗平臺,為學生和教師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通過這個實驗教學平臺,讓學生可以完成攝影、電視節目創作、計算機基礎等傳統實驗課程,還可以完成程序設計、多媒體課件制作、計算機輔助教學、計算機網絡等課程的實驗教學。這個實驗平臺中計算機類課程可以從以下兩個實驗模塊構建:計算機相關技術實驗模塊,包含計算機基礎、程序設計、數據庫等實驗,對于不能直接進行的實驗,可借助多媒體技術將文本、圖像、聲音、動畫、視頻等綜合運用;數字化音頻視頻實驗模塊,借助計算機的音頻、視頻采集和處理技術,把豪杰解霸、格式工廠以及計算機非線性編輯技術引入實驗中,在實際實驗教學中,也可適當的加入電視臺目前所使用的視頻編輯軟件。
3計算機課程體系構成
3.1計算機基礎課程
教育技術學專業在大學一年級開設的計算機課程主要是一些基礎課程。通過這些的課程的學習讓學生了解計算機的基本使用,更重要的是激發學生對計算機技術的興趣。事實上,在實際課程學習中我們也要顧及學生的個體差異,有些學生已經很熟練的操作計算機并且具備一定的編程能力,相反有些學生卻很少使用過計算機。這樣的問題在實際教學中,通常采用課堂上兼顧大部分學生的學習水平,在實驗課上提出不同層次的實驗要求。課程構成上,我們及時更新教材的內容,目前對于計算機文化基礎選用的是windows7操作系統。在低年級,可以進行一些直觀應用型課程的學習,例如計算機的安裝與維修課程、圖像處理課程、多媒體課件制作課程,這類課程屬于“所見即所得”的課程,學生入手很快,我們在授課中采用的是最新版本的相關軟件(photoshopcs5,flashcs5.5),讓學生通過這些課程的學習能夠讓學生很快進行簡單的教育技術作品創作,這為下一步深入學習相關計算機課程創作了良好的條件。
3.2計算機應用核心課程
一、專業人才隊伍整體素質有待提高
我國高校計算機相關專業經過多年的發展與建設,基本形成了一支相對穩定的教師隊伍。然而因現有體制與人才培養模式的原因,我國高校計算機專業教師大都沒有信息技術行業企業的實際工作經驗。在接受計算機專業學習、擔任計算機專業任課教師前,也沒有相關的實習、實踐經歷,這就使得我國高校計算機專業教學隊伍很難適應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變化對于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的新要求,我國高校計算機專業教學隊伍整體素質有待提高。
二、高校計算機專業建設主要思路
(一)根據市場需求及學校發展建設規劃確定計算機專業建設規劃
高校如若提升專業建設工作整體水平,必須要大膽探索,積極嘗試。首先,高校應大膽突破原有辦學體制與管理體制的制約,克服行政化傾向,充分行使辦學自,積極主動的推進專業建設。其次,積極探索高校與行業、企業密切合作共建的模式,推進高校與科研院所、社會團體的資源共享,形成協調合作的有效機制,提高服務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能力。高校如若培養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用人單位用的好、用得上的掌握信息技術的高素質應用型專門人才,必須要科學合理的做好計算機專業建設規劃。制定高校計算機專業建設規劃,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在高校自身整體事業發展規劃的指引下,進行周密細致的市場需求調研,通過對行業企業進行溝通訪談的形式、通過對專業畢業生進行跟蹤反饋的形式,通過建立由高校計算機學科專業教學帶頭人與行業企業、科研院所相關人員構成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對人才市場需求及環境進行科學的分析、預測,確定專業建設規劃與專業人才培養培養目標定位。高校只有明確了科學合理的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規劃,整個計算機專業建設工作就有了方向與目標、以及實現目標的切實可行的有效路徑,高校計算機專業建設工作才能夠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二)探索校企合作開發專業課程,聯合培養人才
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提出高校要適應國家和社會發展需要,遵循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探索多種人才培養模式。堅持教育教學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相結合。充分利用社會教育資源,開展各種課外及校外活動。這為我國高校創新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提供了政策支持與方向引領。為更好地貫徹落實上述規劃內容,結合高校計算機學科專業特性,高校計算機專業應大力探索嘗試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通過校企合作開發課程、校外頂崗實習、訂單培養等多種形式,充分調動行業企業參與高校計算機專業建設與專業人才培養工作的積極性,實現高校與行業企業在人才培養與專業建設過程中與互利共贏。
(三)加快專業教師隊伍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