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18 13:10:5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風險管理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摘要:從實務的角度綜述了匯付方式的運用及融資,探討了匯付方式下的融資風險及管理,以期降低進出口方利用匯付方式進行貨款結算、銀行方對匯付項下予以融資時所面臨的風險,進一步提高匯付方式的利用率。
1匯付的概述
1.1匯付的概念及性質
匯付是指付款人通過銀行或其他途徑主動將款項匯交收款人。它采用的是順匯方法,即資金的流向與支付工具的傳遞方向相同。在國際貿易中,如采用匯付方式,則通常是由買方按約定的時間和條件,通過銀行將貨款匯交給賣方。賣方能否按時收回約定的款項,完全取決于買方的信譽。因此,匯付的性質為商業信用。
1.2匯付的關系人
(1)匯款人。在進出易中,匯款人通常是進口方。
(2)收款人。在進出易中,收款人通常是出口方。
(3)匯出行。即指受匯款人的委托,匯出款項的銀行,通常是進口地的銀行。
(4)匯入行。受匯出行委托解付匯款的銀行。又稱解付行。在對外貿易中,通常是出口地的銀行。匯入行與匯出行之間,事先訂有協議,在協議規定的范圍內,匯入行對匯出行承擔解付匯款的義務。
(5)中間銀行。當匯出行和匯入行之間沒有業務往來關系時,在匯款中起“中轉”和“橋梁”的作用。
1.3匯付的分類:
從匯款形式上,由于使用結算工具的不同,匯付可以分為電匯、信匯和票匯三種方式。
(1)電匯是匯出行應收款人的申請,拍發加押電報或電傳給匯入行,指示解付一定金額給收款人的匯款方式。匯出行和匯入行之間憑銀行密押確認其電函的真偽。
(2)信匯是匯出行應匯款人的申請,將信匯委托書用航空信函寄給匯入行,授權解付一定金額給收款人的匯款方式。
(3)票匯是以銀行即期匯票作為支付工具的匯款方式,即匯出行應匯款人的要求,開立以其分行或行為解付行的銀行即期匯票,并將該匯票交給匯款人,由其自行寄給收款人或親自交給收款人,最后由收款人憑票向付款行收款。
1.4匯付的特點
(1)風險大。
匯付結算方式完全是建立在商業信用基礎上的結算方式。交易雙方根據合同或經濟事項預付貨款或貨到付款,預付貨款進口商有收不到商品的風險;而貨到付款則出口商有收不到貨款的風險。
(2)資金負擔不平衡。
對于貨到付款的賣方或預付貨款的買方來說,資金負擔較重,整個交易過程中需要的資金,幾乎全部由他們來提供。
(3)手續簡便,費用少。
匯付的手續比較簡單,銀行的手續費用也較少。所以在國際貿易的預付貨款及貨款尾款結清上使用較多。
2匯付方式在國際貿易方式中的應用
(1)貨到付款。是在簽署合同后,賣方在沒有收到貨款以前,先發貨,買方收到貨物后,再匯付貨款的方法。這是一種有利于進口商,而不利于出口商的結算方式。進口商可以避免收貨不著、貨物短缺或貨物質量不符合標準等交易風險。
(2)預付貨款。
是在訂貨時匯付或交貨前匯付貨款,然后,按合同規定的時間內,將貨物發給買方的一種結算方法,這種結算方式對出口商是十分有利的。此時買方承擔的風險較大,資金占用周期較長。一般情況下,買方只有在與收款人有良好合作關系且對其充分信任,流動資金充足,貨款項下貨物行情看漲的情況下,才會愿意接受預付貨款的條件。
(3)憑單付匯。
在預付貨款的情況下,進口商為避免貨款兩空,要求解付行解付貨款時,收款人必須提供某些指定單據。但此種方式下,匯款在未被收款人支取前可以撤銷,進口人有權在出口商向匯出行交單取款前通知銀行將匯款退回。
(4)部分預付,部分憑正本單據(傳真)付款。
即在合同訂立后,賣方裝運前,買方先預付部分定金,電匯20%-30%的貨款給賣方,賣方裝運完貨物后,將正本提單傳真給買方,待收到余款后再將全部單據寄交買方。這是國際貿易中的一種通常做法,在實際工作中使用較多。
3匯付方式下的銀行融資
3.1國外匯入匯款項下出口押匯
(1)國外匯入匯款定義:
國外匯入匯款又簡稱匯入匯款。它是指行、海外聯行接受客戶委托,將款項匯入國內銀行并指示其將該筆款項解付給收款人的結算方式。如在匯入行開有帳戶,銀行將匯入的款項直接記入帳戶;如果在匯入行沒有開立帳戶,銀行將以合理的方式辦理轉匯。
(2)匯入匯款項下出口押匯的定義及主要作用:
匯入匯款項下出口押匯是指銀行應出口商申請,對其以匯入匯款方式結算的出口貿易,在提交相關貿易合同及出口證明文件的情況下,給予短期資金融通。匯入匯款項下出口押匯的還款來源為出口收匯。如進口商到期后不履行付款責任,融資行可向出口商行使追索權。
匯入匯款項下出口押匯的主要作用是在“貨到付款”結算方式下,出口方收款人在裝運貨物并向出口地銀行提交有關的單據后,能向出口地銀行申請短期融資,在國外貨款到達之前提前從銀行得至墊款,方便了資金。
(3)匯入匯款項下出口押匯的特性。
①與打包貸款相比,屬出貨后融資,出口商履約風險相對較小。
②與信用證項下單證相符押匯相比,無開證行信用保障,屬商業信用。
③與D/P托收押匯相比,因不能控制貨權,風險較大;與D/A托收押匯相比,沒有國外代收行作為中間環節,收匯的監控難度較大。
(4)銀行方對匯入匯款項下出口押匯融資風險的管理。
①進口商信用風險。主要表現為進口商因自身經營管理不善、市場行情變化及其它原因失去支付能力或惡意違約。出口商申請敘做匯入匯款項下出口押匯業務時,銀行應要求其提交進口商的資信狀況及業務往來的說明。要盡量搜集進口商信息,了解進口商是否已領到該批貨物的進口許可證,或者是否已申請到外匯等等。認真調查出口商與進口商關系及以往貿易記錄。如雙方為多年貿易伙伴,且從未發生過貿易糾紛,則進口商違約可能性較小。
②出口商品市場風險。一般而言,如出口商品國際市場價格出現下滑,進口商違約或不能全額收回貨款的可能性就會增加。為此,銀行應了解出口商品性質、出口商品當前國際市場行情及變化趨勢,如市場價格呈上揚走勢,進口商違約可能性小。
③出口商的信用及履約風險。如果出口商交運的商品存在質量或數量問題,影響進口商銷售或加工生產,進口商違約的可能性就會增加。出口商信用記錄和履約能力主要考察出口商以往經營記錄,財務信息和信用等級評估信息;是否具備相應履約能力,以往同類商品出口是否發生過貿易糾紛等。在實務中,銀行一般只對資信較好、有良好結算記錄的客戶敘做匯入匯款項下出口押匯。同時,控制押匯比例(一般情況下不應高于80%)。加強跟蹤管理,如未能按期收匯,應及時向出口商進行追索。
④收匯風險,主要指押匯項下收匯未經融資銀行結算而可能形成的風險。針對這種情況,融資行應根據出口商提交的材料,審核單據與合同、單據與單據間的一致性,并要求出口發票加載債權轉讓條款,以本行為收款行,提示匯款路線,并留存出口收匯核銷單正本,以便在必要時,融資行可行使追索權。
⑤進口商所在國家或地區風險,主要指由于戰爭、內亂、經濟或金融危機等使進口商不能正常履行其義務的風險。在政治、經濟動蕩較大的情況下,應考慮適當增加其他風險防范措施。如要求出口方收款人增加第三方擔保、房產抵押、有價證券的質押、投保出口信用保險等。
3.2匯出國外匯款項下進口押匯
(1)匯出國外匯款定義:
匯出國外匯款又簡稱匯出匯款。匯出國外匯款是指銀行接受匯款人的委托,以約定匯款方式委托其海外聯行或行將一定金額的款項付給指定收款人的業務。
(2)匯出匯款項下進口押匯的定義及主要作用。
匯出匯款項下進口押匯是指銀行應進口商申請,代其對外墊付貨到付款項下款項的短期資金融通。
匯出匯款項下進口押匯的主要作用是在貨到付款結算方式下,進口人可獲得匯出行的短期融資,用于匯出匯款,加速資金周轉。
(3)匯出匯款項下進口押匯的特性。
貿易背景清晰,銀行對大宗商品匯出匯款融資可通過實施貨物監管控制風險。
(4)銀行方對匯出國外匯款項下進口押匯融資風險管理。
①進口商品市場風險,表現為如果進口商品市場價格下降,會降低進口商還款意愿和還款能力。如進口商品直接用于銷售,還應調查國內市場行情。
②進口商信用風險和經營風險,表現為由于進口商自身經營、市場變化或其它原因導致其財務狀況惡化,不愿或無力履行還款責任。主要審核進口商償債能力和以往信用記錄、進口商品以往銷售情況等,對進口商生產經營實施跟蹤監控,如發生影響其償債能力的重大事項,應及時采取措施降低風險。對大宗商品進口項下押匯應進一步了解國內購貨方支付能力。如擬通過貨權控制降低風險,應審查貨權控制方案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對融資行的保障程度如何等。放貸后,應按照事先確定的貨權控制方案實施跟蹤管理,避免進口商挪用回籠款項。
③出口商信用風險,如果進口商品在品質或規格數量方面與合同規定不符,會影響進口商還款意愿和還款能力。因此,應了解進口貨物是否在品質或規格數量方面是否符合合同規定。
4結語
在匯付結算方式下,出口商及進口商都存有不同程度的潛在風險,銀行對此項的融資風險管理的難度較大,這是由匯付所固有的商業信用性質所決定的。因此,交易雙方在采用匯付結算方式時應慎重考慮其風險,并且采取相應的防范措施。在融資業務中,進出口商應該加強與銀行的合作,在充分發揮銀行在結算業務中的優勢為企業提供收付匯及融資服務的同時,配合銀行收集交易方資料及捕捉市場、商品信息,共同減少結算風險。
參考文獻
[1]全國國際商務單證培訓認證考試辦公室.國際商務單證理論與實務[Z].北京:中國商務出版社,2005,(5).
[2]莊樂梅.國際結算實務精要[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4,(8).
關鍵詞:急診護理 護理風險 風險管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419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2-0286-01
急診護理過程中,存在較高的風險,在護理過程中必須要采用可行的管理方法和防范措施,降低護理風險,確保患者生命安全,確?;颊卟∏榈脑缛湛祻汀?/p>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擇2008年2月至2011年1月急診科室收治的532例患者為對照組,患者中男性386例,女性146例,平均年齡52.18歲;選擇2011年2月至2013年8月間收治的561例患者作為實驗組,患者中男性324例,女性237例,平均年齡53.96歲,對改組進行有效護理。
1.2 方法。對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對實驗組進行護理風險管理,針對各組護理過程中出現的各類風險因素及風險防范、改善措施進行比較分析。
1.3 采用SPSS14.0進行數據處理,采用百分比來計量數據。
2 結果
在統計期間實驗組中,僅有1例不良事件的發生,而對照組中有31例不良事件的發生。實驗證明:采用急診風險管理,能夠有效降低急診護理風險的發生,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療效果,降低醫療糾紛的發生。
3 討論
3.1 急診護理中存在風險的主要原因。針對急診科室在護理工作中表現的各種護理風險進行分析、歸類整理,在急診護理中,存在風險的主要原因為:
(1)護理人員的主觀因素。急診護理人員缺乏工作責任心,在護理工作中不積極主動,導致護理工作經常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不能從問題中吸取經驗教訓,導致問題多次發生。護理人員服務意識不強,對患者服務時不能細心、仔細,有時表現出冷漠的態度,對患者的咨詢敷衍了事,導致醫療糾紛的發生。護理人員由于工作量較大,在護理時將護理規范當兒戲,同時由于護理業務技能程度不高,技術不熟練,導致護理中經常出現操作失誤。護理人員應急能力較差,對患者的病情變化缺乏分析和判斷,無法采取前瞻性預防措施;在急救過程中,心理素質不過硬,導致心慌意亂,影響對患者的及時救治。護理人員的主觀因素,是急診護理過程中最大的風險。
(2)其他客觀因素。在急診護理中,存在的主要風險為護理人員的主觀因素,同時也存在來自于外部環境或規章制度等方面的因素。由于醫院規章制度不完善,護理風險管理機制不健全,導致護理操作程序不夠規范,在急診護理中缺乏參考標準和衡量依據,最終導致護理存在風險。由于急診病人的病情復雜多變,增加了護理的難度,導致護理風險增加。急診病人容易出現嘔吐、痙攣、咯血及窒息等現象,加大了護理的風險。此外,由于我國醫療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健全,醫療護理缺乏法律支撐,而在社會方面都傾向用于弱者,普遍認為醫護人員掌握醫療技術,理應為病人負責到底,應該承受護理風險,外部環境的傾向,導致護理風險管理難度加大。
3.2 急診護理風險管理。
(1)健全和完善風險管理制度。急診科室要建立急診護理風險管理小組,由護士長牽頭,負責風險管理制度的制定,做好風險識別和風險監控,落實風險分析及匯報制度、加強風險預控,及時掌握急診科室護理信息,查找安全隱患,提出針對性預防措施。在急診科室中藥嚴格落實交接班制度、搶救制度、分級護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對急救藥品要設置專人管理,對危重病人設置專人護理。在交接班中仔細交接當班護理情況,對可能出現的護理風險要進行交接。
(2)加強護理人員專業技能培訓。對急診護理科室的護理人員進行專業技能及護理服務業務技能培訓,讓護理人員深入了解風險管理的必要性,掌握急診科室護理風險管理方法,嚴格落實急診護理管理制度,通過自身行動,切實提高護理水平,降低急診護理風險,減少醫療糾紛和醫療事故的發生。
(3)增進護患的溝通和理解。急診護理需要對緊急事件或突發事件進行及時處理,在搶救或治療過程中,要保持同患者和患者家屬之間的有效溝通。護理人員需要及時了解患者的病情變化,將患者情況告知家屬,避免家屬過多的憂郁,最大程度爭取患者家屬對護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在面對緊急事件時,為護理人員提供有效信息,促進患者疾病的治療和身體的康復。
參考文獻
[1] 陳蓓敏.急診護理風險管理的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09,23(7):573-575
[2] 張琳,張海平,馮力等.急診護理風險管理[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7,6(4):181-182
[3] 文若蘭,王華珍,唐靈芝等.SWOT分析法在急診護理風險管理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0,29(12):1853-1855
1·1成立護理風險管理小組成立護理風險管理小組,制定小組成員職責。風險小組成員由護士長、各區域組長及部分帶教老師組成,風險管理小組成員的主要工作是:①每月召開風險管理小組例會,共同討論、分析、確認風險事件,并研究風險干預措施。②檢查各區域護士是否按要求進行風險事件的呈報,調查所呈報的事件。
1·2轉變觀念風險管理是一個全新的管理理念,首先組織全科護士學習,進行風險管理的定義、護理工作中常見的風險事件范圍、風險管理的流程、風險事件的呈報等知識的培訓,使全科護士了解風險管理的作用及目的,使護士正確認識風險的存在,重視風險的防范,堅持嚴格事前控制,嚴肅事后處理的原則,做到有預見性,對潛在的風險重點分析,改進工作流程,及時杜絕和防范護理差錯事故的發生,對每一起護理缺陷查明原因,明確責任。
1·3加強風險事件呈報風險呈報工作是風險管理實施之初的核心和關鍵,風險管理推行的深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風險事件的有效呈報。為了幫助護士確認風險事件,我科對護理風險事件進行了更為詳盡的分類,將風險事件界定在4個方面:投訴事件、差錯事故、意外事件、護理記錄問題。根據風險是否造成對患者的損害將風險分為直接風險和間接風險兩大類,直接風險來自于護理人員,間接風險來源于全院各科及后勤支持系統。為了保證呈報的準確性,我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3·1鼓勵護士如實呈報風險事件風險發生頻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護士面臨風險的大小,而不能反映護士的工作業績。風險事件呈報的目的是為風險管理提供信息,而最終目的是保證類似事件的不再發生。通過肯定呈報風險事件的護士的工作態度,鼓勵護士積極如實呈報風險事件,不將風險事件作為懲罰的依據。
1·3·2改變風險事件呈報的內容我科制定了風險呈報表,內容有:事件類別;患者資料;當事人資料;事件發生前后患者情況變化;事件發生后的處理過程;原因分析;科室討論意見等幾個方面。在呈報表中,不要求當事護士寫自我檢討,僅要求護士書寫事件發生的客觀過程。
1·3·3加強對風險呈報的監督在質控檢查中,如發現有風險事件未呈報,質量控制管理人員將對護士提出要求,并給予指導,應嚴格遵守風險呈報制度。
1·險事件的分析每月風險管理成員對收到的風險呈報表進行討論,針對科室的薄弱環節、潛在的不安全因素、護理缺陷認真分析總結,找出原因,加以改進。通過對風險事件的分析、認識,杜絕同類事件發生,達到風險預警的目的。
2護理風險管理措施
2·1健全規章制度科學完善合理的規章制度是防范差錯事故及糾紛的良好基礎,嚴格執行規章制度是防范差錯事故的保證。在工作中,要求各級護理人員必須嚴格執行各項規章制度。①急救室工作制度:搶救藥品、器械做到“四固定”,隨用隨補,設備及藥品完好率達100%,搶救現場要緊張有序,不說與搶救無關的話,認真做好搶救記錄,做到有條不紊,準確無誤。②“三查七對”制度:必須準確及時執行“三查七對”制度,對藥物的性質、用法、劑量以及配伍禁忌要熟悉并掌握。搶救時執行口頭醫囑應復述一遍給醫生聽,核對無誤后方可執行,過后督促醫生及時補開醫囑,并簽上準確執行的時間及全名。③職業防護制度:制定職業防護流程,接觸病人體液、血液必須帶手套;接觸傳染病人,須嚴格遵守消毒隔離制度;培訓護士防刺傷的相關知識,規范操作過程,糾正操作中的違規行為,以預防護理人員在工作中受傷。④危重病人護送制度:病人轉運前護士應準確評估病情并記錄,途中攜帶必需的搶救藥品和器材。⑤標本送檢制度:要求檢驗科對我科送來的標本實行登記,保證標本質量且不遺失,如有不合格標本及時退回。
2·2護理文書的書寫與管理必須從法律角度嚴肅對待,真實、客觀地書寫各種護理文書。統一護理記錄表格,對記錄的內容、格式、表述均進行規范,做到護理記錄及時準確,客觀反映患者的病情變化。
2·3引導護士正確與患者交流溝通急診患者病情復雜,變化快,搶救多,工作人員緊張忙亂,家屬焦急、情緒激動。若護理人員不及時與家屬溝通,或與家屬談話時語言簡單、態度生硬,很容易引起家屬的誤解和不滿。因此,及時的交流溝通是緩解矛盾、避免糾紛的重要途徑。
2·4保證各種設備儀器正常運轉,耗材庫存充足新設備、新儀器的使用及時制定操作規程和管理制度;對各種設備、儀器實行專人管理,定時檢查發現問題立即處理;建立設備保養記錄;將操作規程統一掛在儀器上,便于每位護士掌握操作。對護理工作量進行每日評估,了解耗材的用量,及時領取補充,避免因物品不足導致搶救延誤或護理工作受阻而發生醫療護理風險。
2·5保證護理工作的安全制定各項護理操作流程,實施彈性排班,設立班次小組長,由主管護師、護師擔任,職責是解決班內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檢查護理質量,以保證護理安全。由經驗豐富的護士擔任預檢分診工作,根據病情的輕重緩急,安排病人就診,并加強對候診病人的巡視和觀察,以確保病人候診過程安全。
關鍵詞:臨床護理;風險管理;分類;成因;措施
【中圖分類號】R4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8-0437-02
醫療護理風險管理是指對患者、醫務人員、醫療護理技術、藥物、環境、設備、醫療護理制度與程序等風險因素進行管理的活動,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法制的日漸完善以及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實施,人們的健康意識和維權意識也日益增強,病人及家屬對醫院及醫務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醫療護理風險無處不在”,已成為醫療護理界的共識。因此加強護理風險管理,防范與化解醫療護理糾紛,是護理工作的重要環節。
1 護理風險的分類及成因
1.1 護士人員素質方面。某些護理人員責任心不強,憑主觀印象判斷,對工作不負責任,病情觀察不仔細,不能隨時發現病人的病情,不嚴格執行查對制度,工作缺乏主動性,如:醫囑處理有誤、用藥不當、忘記給藥、劑量錯誤、配合不當等,都可給病人帶來危害。
1.2 護理技術方面。護理技術水平低,經驗不足,??谱o理缺乏,隨著社會的進步,醫學的發展,對護理工作的要求越來越高,據臨床統計,低年資護士是發生技術差錯事故的高危人群,尤以新上崗的護士差錯事故發生率為最高,由于經驗較少,專業知識不全面,容易造成操作規程不正確,基礎理論和臨床技術還跟不上臨床工作的需要,對病人的安全均構成威脅,甚至造成病人身心傷害。
1.3 護患間缺乏有效溝通?;颊哂凶匀缓蜕鐣芍貙傩裕o患溝通是信息交流的主要方式。很多時候,護理服務行為本無過失,有的醫療后果系疾病正常轉歸,但因患者或其家屬的認識和專業知識局限,醫護人員解釋不到位,導致他們認為醫療后果系非正常后果,從 而出現誤解性糾紛,這是最常見的糾紛類型。
1.4 管理制度方面。管理制度不完善或執行不嚴,護理規章制度不健全,業余培訓不到位,職業教育薄弱,環節管理不規范,護理流程不科學,造成護士工作忙亂,分不清主次,增加了失誤的機會,另外護理人員平時工作不認真執行護理工作制度,而管理缺乏監督檢查力度,護理人員是造成護理安全隱患的重要因素。
1.5 醫療設備方面。醫療設備性能不良,不合理配套,物品供應不及時,數量不足,質量低劣,儀器使用違規操作,修繕不及時等,都影響護理效果,有時可因此傷害病人。
1.6 患者因素。①患者的病情嚴重、特殊、復雜或目前人類對該疾病的無能力為力,導致不良的情況發生,因患者或家屬的相關知識有限,對醫護人員有過高的期望時,往往會誤認為是醫療護理行為不當或醫療措施不得當而引起的糾紛;②患者心理不良,在出現健康問題后很容易出現認知與情感的心理危機,如沒有及時得到護理人員的有效心理支持易產生糾紛,可視為病人自身的風險因素;③患者素質較差,不想交醫療費用,想盡辦法找茬鬧事。此外應重視病人的陪護人員或探視者有導致醫院內感染的風險。
2 護理操作風險管理對策
2.1 健全了質量控制體系。建立了安全管理監控網絡,實施護理風險監控,各級監控組織應各負其責,重視環節管理,強調預防及改善措施,定期對科室的護理操作及護理安全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剖析,及時反饋,及時改進,糾正錯誤,規范各項護理制度,對護理工作中存在的護理缺陷分析后,制定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
2.2 強化護理操作的規范性。加強管理和監督,重視專業技術技能的的培訓,規范正確的護理技術操作程序,讓每個護士成為技術嫻熟的專業型護理人才,強化三級訓練及??茦I務培訓,提高護理人員技術水平,定期或不定期在病房組織三級訓練考核,更新知識,定期聘請有經驗的老師舉辦業務知識和護理新進展講座,同時鼓勵護理人員參加各種技術表演賽,不斷充實,從技術上確保護理安全。
2.3 護理管理中注重細節管理。護理崗位是零缺點的崗位,因此護理管理者應重視細節管理,護理工作直接為人的生命和健康服務,而護理風險貫穿于整個護理活動中,作為護理管理者應重視護理安全教育及護理人員職業道德培訓,做到從細節著手,規范護理行為,并對新護士進行一對一的帶教,做到放手不放眼,結合臨床實際定期組織教學查房,對新護士進行階段性集中考試,專科操作示范及安全教育、護理風險意識教育。
2.4 加強護患溝通,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護理人員要充分理解家屬焦慮、緊張的情緒,并進行心理疏導,尊重病人的知情同意權,尤其在搶救病人、實施高風險的護理操作時,以適當的方式和語氣向病人及家屬解釋治療措施,既要讓他們全面了解治療的目的、效 果、注意事項及可能存在的意外,又不能讓病人過分擔憂緊張,以免加重病情。構建和諧 醫患關系,增加患者及家屬對醫護人員的信 任,從而提高病人的滿意度。
2.5 實施護理風險監控。由護理風險管理組織定時召開安全管理會議,找出安全隱患的原因,并提出針對性的防范措施,達到了預防及事前控制。
3 小結
風險是可以預防的,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責任意識及防范護理風險的意識和能力在不斷增強,護士能主動查找護理安全隱患,查找現有工作中的薄弱環節,積極采取措施,減少護理差錯、護理投訴、護理糾紛。護理風險管理是長期的、持續的工作,不能放過工作的每個環節,需不斷培訓護士防范護理風險的意識和能力,不斷健全護理管理機制,有效地推進科學化、系統化、制度化的護理質量管理工作,真正為病人提供更加安全,有序、優質的護理。
參考文獻
[1] 李玫,鄧香君,蔡俊明.持續質量改進在護理風險防范管理中的應用.中國實用醫刊,2009,16(34)
[2] 王淑珍.淺談護理風險意識及管理.中國醫學創新,2009;6(21)
風險管理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主要研究如何對企業的人員,財產和自然,財務資源進行適當的保護。風險管理的措施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控制型的風險管理措施,包括避免風險,損失控制,以合同方式約定受讓人從事特定的活動并承擔相應的風險。另一類是財務型的風險管理措施,包括自留風險,保險以及以合同方式將特定損失的財務后果轉由保險公司以外的其他人承擔。其中以風險自留和保險最為主要。本文將著重分析風險自留作為一種風險管理的措施在企業生產經營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發展趨勢。
一、自保的籌資形式
風險自留是指一個企業以其內部的資源來彌補損失。這種自留既可以是有計劃的,也可以是無計劃的。無計劃的自留產生于幾種原因:(1)風險部位沒有被發現。(2)不足額投保。(3)保險公司或者第三方未能按照合同的約定來補償損失,比如由于償付能力不足等原因。(4)原本想以非保險的方式將風險轉移至第三方,但發生的損失卻不包括在合同的條款中。(5)由于某種危險發生的概率極小而被忽視。在這些情況下,一旦損失發生,企業必須以其內部的資源(自有資金或者借入資金)來加以補償。如果該組織無法籌集到足夠的資金,則只能停業。因此,準確地說,非計劃的風險自留不能稱之為一種風險管理的措施。
本文將著重分析的是有計劃的風險自留,也可以稱之為自保。自保是一種重要的風險管理手段。它是風險管理者察覺了風險的存在,估計到了該風險造成的期望損失,決定以其內部的資源(自有資金或借入資金),來對損失加以彌補的措施。
在有計劃的風險自留中,對損失的處理有許多種方法,有的會立即將其從現金流量中扣除,有的則將損失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進行分攤,以減輕對單個財務年度的沖擊。從整體上來講,主要的融資方式有以下幾種:
1.將損失計入當前發生的費用。應當注意到企業這樣做是一種有意識的決策。一般適合于企業中發生頻率高但損失程度小的風險,它構成了企業中經常發生而又無法避免的費用,比如機動車的修理費,偷盜造成的損失等等。
2.建立內部風險基金。這是一項專門設立的基金,它的目的就是為了在損失發生之后,能夠提供足夠的流動性來抵補損失。它主要有兩種方式:
(1)以年為單位,每年以營業費用的形式建立基金,發生損失后以該基金抵補。它與以當前費用扣除損失的方式較為相似,也是適用于發生頻率高,損失金額少的風險損失。
(2)將損失在一個以上的會計年度進行分攤。它適用于發生頻率低,損失金額多的風險損失。
3.建立外部風險基金。指企業逐期支付一定的捐納金給保險公司,由保險公司代為積累和管理基金。與傳統的保險不同的是,一旦出險,保險公司的賠償以基金中的數額為限。在實際中,企業通常會就超過基金積累額的損失與保險公司達成一定的保險協議。也就是說,企業支付一定的保險費,保險公司賠償一部分超過基金總額的損失。與內部風險基金相比較,外部風險基金的罅出金可以作為費用扣除掉,但不利的是,企業需要支付一定的費用給保險公司。
4.借入資金。指企業準備在發生損失后以借入資金來彌補損失。這要求企業的財務能力比較雄厚,信用好,能在危機的情況下籌到借款。
二、企業風險管理措施的選擇
投保和風險自留是企業在發生損失后所采取的兩種最為重要的風險籌資方式,而企業選擇風險自留作為風險籌資的措施通常有以下幾種情況:
1.該風險是不可保的。比如說一些巨災損失,如地震,洪水等等。在這種情況下,企業采取風險自留的管理措施往往是出于無奈。
2.與保險公司共同承擔損失。比如保險人規定一定的免賠額,以第一損失賠償方式進行賠償,采用共同保險的方式或者以追溯法厘定費率等等。作為一定的補償,保險人會讓渡一部分保費,也就是收取比較低的保險費。
3.企業自愿選擇自留的方式承擔風險。對于某種風險,該企業認為自留風險較之投保更為有利。企業通??紤]的因素有:
(1)企業自留風險的管理費用(RC)小于保險公司的附加保費(IC),這樣,風險自留就可以節省一部分附加保費。對于風險自留中將損失計入當前發生費用和建立內部風險基金兩種方法,管理費用包括企業在流通資金或損失基金不足以補償損失的情況下,借款或變賣資產所遭受的損失。對于建立外部風險基金的方法,管理費用包含企業交付給保險公司的費用以及基金不足時企業遭受的損失。對于用借入資金進行風險自留的方法,管理費用是企業在遭受損失后的借貸成本,在這里,由于大部分費用是企業發生損失后才發生的,因此應當計算其期望值。另外應當注意的一點,無論是那種風險自留的方法,管理費用還應當包括企業因為自擔風險而產生的焦慮成本,準確地說,就是企業因為自留風險而無法專心于主業的經營而造成的損失。
(2)企業預計的期望損失(RE)小于保險公司預計的期望損失(IE)。也就是說,企業認為保險公司將純保費定得過高,不投??梢怨澥∫徊糠旨儽YM。
(3)企業自留的機會成本(RO)比投保的機會成本(IO)。投保的機會成本就是保險費自身及其投資收益:
IO=P(1+r)[t]
式中IO為保險的機會成本; P為保險費;r為資本收益率;t為均衡量的時間
而自留風險的機會成本可用下式表示:
RO=[RE+RC+X](1+r)t-(1+i)[t]為衡量的時間。式中:RE為企業預計的期望損失;RC為企業風險自留的管理費用;X為剩余基金數額;i為基金的收益
這里我們做了一個假設,假設損失和管理費用是在期初支付的,而實際的情況往往并非如此,我們可以將發生損失的金額和支付的費用折算為現值。
(4)企業還必須考慮的一個因素就是稅收。無論是將損失計入當前發生費用,建立基金還是借款,企業往往得不到稅收上的減免,而保費的支出卻是可以免稅的。例如,美國國內收入管理局規定,投保的保險費支出可以免稅,但自保計劃中提存的基金不視為保險費用。而僅在損失發生時視為費用進而從所得中扣除。用RT來表示在衡量的時間內企業需要支付的所得稅的期望值的折現額,用IT來表示在衡量的時間內企業投保需要支付的所得稅的期望值的折現額。當企業的期望損失與風險管理自留的管理費用之和小于保險公司收取的保費時,會有RT>IT,這是不利于企業進行風險自留的一個因素。
企業在決定用投保還是用風險自留作為風險等資的手段時,會綜合考慮以下因素:
當IC+IE+IO+IT>RC+RE+RO+RT時,企業采用風險自留在經濟上更為有利。
當IC+IE+IO+IT<RC+RE+RO+RT時,企業采用投保在經濟上更為有利。
對于發生頻率高,損失程度小的風險,企業往往采用風險自留的手段更為有利。這是因為損失在一段較長的時間內發生的損失總額會比較穩定,采用風險自留作為管理風險的手段,焦慮成本和管理費用比較低,投保會令企業覺得得不償失。對于發生頻率小,造成損失金額多的風險,企業則會在風險自留和投保兩種方式之間進行權衡。從風險管理的發展趨勢來看,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運用風險自留的手段取代保險的手段來處理頻率小,損失程度大的風險。但應注意,企業采用風險自留的手段來處理這些風險時還需要考慮以下條件:(1)企業具有大量的風險部位。(2)各風險部位發生損失的情況(概率和程度)較為相似。(3)風險部位之間相互獨立(特別是應當有一個合理的地理分布)。(4)企業應具有充足的財務力量來吸收損失。
顯然,只有當企業的力量比較強大,在國內甚至國際上擁有多家分支企業的時候才能滿足這樣的條件。隨著企業的逐漸發展壯大,分支企業的數量增加,可以在其內部分攤損失,具有較好的損失管理經驗,籌資能力增強,會逐漸用風險自留來取代保險管理一些損失風險。在風險自留形式的選擇上,企業往往會選擇建立內部基金。因為建立內部基金在提供彌補損失的一定流動性的同時,不會給財務帶來過大的沖擊,而且不必向第三方支付費用,另外還能帶來一定的投資收益。
三、風險自留的高級形式——專業自保公司
建立專業自保公司是企業用內部基金進行風險融資的高級形式。第一批真正的專業自保公司于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英國組成。當時的英國石油公司、帝國化工公司和尤尼來佛公司等都為承保它們自己業務范圍內的風險在英國開設了保險公司。在過去的20年中,建立專業自保公司的企業數量在不斷增加。到1996年,在北美、歐洲、亞洲的23個自保營業地中已注冊登記的自保公司已達3600家。我們還可以來看以下一些國家擁有的自保公司的企業所占比重:
國家
自保公司所占的比重
美國
500家最大的公司中有90%擁有自保公司
瑞典
50家最大的公司中有90%擁有自保公司
英國
200家最大的公司中有80%擁有自保公司
法國
200家最大的公司中有10%擁有自保公司
目前,風險管理已經滲透到澳大利亞海關工作的各個環節,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決策體系,從而為澳大利亞海關高效的服務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一方面,海關應用風險管理來提高決策水平;另一方面,也通過風險管理的運用,減少和降低了不良后果產生的可能性及帶來的負面影響。在現實工作中,澳大利亞海關是根據澳大利亞/新西蘭風險管理標準 (AS/NZS 4360:1999) 來實施風險管理的。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風險管理在現實中如何得以運用。,現提供以下圖表作為參考。
圖中根據企業不同的貿易行為和動機對其風險由高到低進行了分類。對于不同的貿易行為和動機,海關通過風險管理就能采取相應的措施實施積極有效的監管。例如,一旦海關風險管理識別系統甄別出企業存在明顯的違法活動,系統就將提示該企業為海關監管的高風險企業,并據此向現場海關發出強制實施管理的指令,該指令就會由現場海關官員采取相應的監視、現場查驗等海關監管措施來加以落實。 從圖中不難看出,風險提示越高,海關相應的監管介入越深,力度越大。而對于那些低風險的企業而言,合規和風險管理的責任就相應地被轉移到了進出口企業的身上。這種風險管理應用的方式為海關合理利用自身有限的資源進行有效的風險管理提供了保障。
風險管理的要求:
* 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政府部門風險管理導引(SAA/NZSHB143:1999)框架內,將風險管理與現存的規劃和操作程序有機結合;
* 發揚風險管理實務的做法,鼓勵并授權關員實施風險管理;
* 用風險管理作為項目管理的一部分;
* 使用正確的信息和確切的文件。
風險管理的方法:
澳大利亞海關的風險管理政策源自于澳大利亞/新西蘭風險管理標準,它為澳大利亞海關提供了一整套風險管理的方法。就風險監控和風險審查而言,澳大利亞海關的內部審計部門負責監控海關風險管理政策的實施,作為年度審計的一部分,澳大利亞海關的內部審計部門會就以下情況進行審計:
* 風險管理計劃的制定情況:
* 風險管理計劃是否與其他文件統一,是否經過定期審查。
作為審計報告的一部分,海關的內部審計還會向地方管理層、審計委員會和澳大利亞海關總部規劃部門,報告審計中發現的風險管理的問題。澳大利亞海關總部規劃部門會定期通過以下一系列的方法,搜集信息以便于更新風險管理的策略實施和修正風險管理的政策。
* 征求客戶的反饋意見;
* 有針對性的調研;
* 在風險管理規劃實施后,與各級管理層負責人座談;
* 評估對“澳大利亞海關風險管理”問詢的實質和頻率。
風險管理政策的責任分工:
* 澳大利亞海關領導以及高級管理人員對風險管理的執行負責;
* 各個級別的海關官員就風險管理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澳大利亞海關規劃部門就風險管理提供建議和方向,以確保風險管理與澳大利亞/新西蘭風險管理標準的一致性。
對海關的積極效果:
* 能夠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增強辦事能力,更富有成效地貫徹相關的貿易政策;
* 合理高效地配置相關資源;
* 提供一個切實可行的決策架構;
* 綜合考慮相關各方的利益,實現高效及可持續發展;
* 最大限度地保證海關服務的完整性;
* 切實維護澳大利亞聯邦財產,包括人力資源、財產、土地以及技術;
* 營造一個所有海關關員都能積極參與的風險管理環境。
給企業帶來的益處:
* 通過準確識別高風險貨物,從而使其他貨物得以快速通關;
* 簡化低風險交易的海關手續;
* 為企業降低交易成本。
風險管理的發展情況:
澳大利亞海關于1996年建立正式風險管理機制。已取得了以下的成果:
* 建立了對企業進行海關風險管理的培訓機制,這種機制已經被成功地融入到海關的日常事務中。
* 和諧的風險管理程序已在海關得到實行,并已衍生出了“海關事務規劃及實施框架(2003年2月引入)”,它是集戰略性、操作性和戰術性為一體的風險管理計劃。
* 澳大利亞海關的所有業務活動都融入了其海關風險管理政策,例如海關應用目標定向技能來選擇進出易或者進行動態審查和跟蹤,從而剔除那些零風險或者低風險的交易。
1金融業全面風險管理的必要性
近年來,改善金融業風險管理效果的呼聲越來越大,一系列由金融機構引發的金融市場風波或由此造成的整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波動,引起了國家相關機構、董事會、投資者以及普通大眾的廣泛關注。由此人們提出了全面風險管理,包括國家相關機構的責任范圍,董事會的具體職責,利用多種組合分散風險以及各級管理層和雇員應對風險的政策等等。另外,更加強調的一點是金融市場參與者的風險意識。
我國的經濟目前處于轉型期,如果僅僅對單一的風險進行管理,而不從系統的角度和整體的角度去思考,那么面對風險時我們將束手束腳。另外我國的金融業在風險管理領域的實踐并不是很好,這就更要求我國的金融業機構實行全面的風險管理。
2金融業全面風險管理模式
2.1金融業風險管理的運行邏輯
現代金融理論強調,金融機構就是生產金融產品、提供金融服務、幫助客戶分擔風險同時能夠有效管理自身風險以獲利的機構,金融機構盈利的來源就是承擔風險的風險溢價。因此,在新的經濟金融環境下金融機構風險管理的運行至少涉及以下3個層面:
2.1.1治理層
治理層主要是指國家相關機構及金融機構本身的董事會、監事會和股東大會為代表的高級人員。治理層的主要任務是根據國家的相關法律并結合金融機構的實際情況來預定風險管理原則,并根據風險對資本比例情況,對金融機構業務活動及其帶來的風險進行分析。在上述分析的基礎上,要規定每一種主要業務或產品的風險數量限額,批準業務的具體范圍,并應有充足的資本加以支持。此后,應對業務和風險不斷進行常規檢查,并根據業務和市場的變化對戰略進行定期重新評估,并將結論應直接報告決策層。
在識別風險和確定了抵御風險的總體戰略后,金融機構就可以制定用于日常和長期業務操作的詳細而具體的指引。為此,風險管理的政策和程序中應包括:風險管理及控制過程中的權力及遵守風險政策的責任,有效的內部會計控制,內部和外部審計等。需要建立集中、自主的風險管理部門。就風險管理和控制部門而言,最重要的是配備適當的專業人員、并獨立于產生風險的部門。
2.1.2管理層
管理層主要指金融機構本身的風險管理委員會、首席風險官以及相關的風險管理者。管理層的主要任務是設計或修正機構的風險管理政策和程序,簽發風險管理準則;規劃各部門的風險限額,審批限額豁免;評估并監控各種風險暴露,使總體風險水平、結構與公司總體方針相一致;在必要時調整金融機構的總體風險管理目標。“風險管理委員會”直接向董事會報告,它每周開一次例會(需要時可隨時召集)討論主要市場的風險暴露、信貸暴露與其它各種頭寸,研究潛在的新交易、新頭寸以及風險豁免等問題。
另外,在對風險進行控制過程中管理起到一個溝通者的角色,就風險控制過程中出現的差異進行具體的分析,提出有效的建議并上報主管部門。對下屬的執行人員要進行指導,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風險意識和風險控制策略。
2.1.3操作層
操作層主要指在實際進行風險控制時的一切人員,包括金融機構的正式員工和非正式員工。在進行風險管理時,大部分的金融機構都忽略了這個關鍵的一環,他們認為員工沒有能力進行風險管理,他們的這一不正常心態常常使風險管理的最終效果差強人意甚至失敗。究其原因是他們忽略了風險管理的及時性和靈活性。
只要對員工進行正確的指導和培訓,下屬員工就能勝任這一項工作,現在提倡的人性化,發揮員工的主動性和自主性正是這一現象的寫照。風險管理決不是一個人的事,也不是一個部門的事,而是整個金融機構每個人的責任。
2.2金融業全面風險管理模式的構建
從上面的金融業風險管理的運行邏輯出發,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我們構建了下面的金融業全面風險管理模式(見圖1)。全面風險管理系統不僅僅要求處理市場風險或信用風險,還要求處理各種風險,并要求包含這些風險涉及的各種金融資產與資產組合,如利率、匯率、股票、商品等等,以及承擔這些風險的各個業務單位,從業務員直到機構整體,從總公司到各分公司,從本國到國外。
風險管理部門的獨立性固然重要,但是它還需要與其他業務部門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在這一過程中信息的暢通是很重要的,這也是為什么金融業必須建立風險管理信息系統的原因。
全面風險管理模式是對整個機構內各個層次的業務單位,各個風險因素,各種產品和地理區域風險的通盤管理。全面風險管理模式是一種以先進的風險管理理念為指導,以有效的風險管理體系、全面的風險管理范圍、全新的風險管理方法、全員的風險管理文化為核心的新型管理模式,已成為金融業國際化增強競爭優勢的最重要方式。
3金融業全面風險管理的實施機制
金融業全面風險管理是一個具有清晰的文化理念、完整的架構體系、規范的規章制度、科學的控制流程、先進的信息技術的管理系統,能夠對投資和經營過程中產生的各類風險,進行全面、準確、及時的識別、評估、控制、監督和反饋,實現全面覆蓋金融業風險、全員參與風險控制,以及對風險的全程管理。但在這一過程中還需要一些機制予以配合。
3.1人人都是風險管理者
一般來說,一家金融機構里有很多員工都在為提高盈利而不懈努力,但是將時間和精力用于風險管理的人還是屈指可數。在當今全球化經濟條件下,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世界各地的經濟發展存在不確定性,金融業面臨的風險越來越多,使金融業的生存和發展受到嚴重的挑戰。要實行企業全面風險管理,金融機構上下必須團結一心形成一個風險管理團隊。
未來社會充滿了不確定性,而隨著風險社會的到來,不安全正成為新的沖突因素,工業社會追求個人權利,風險社會則追求管理風險。正因為如此,讓人人承擔風險讓人人從風險中受益。
3.2對操作風險的管理
操作風險是損失風險,是指在風險管理管理過程中有不當和失敗的程序、人員和系統或外部事件所造成的。操作風險的關鍵在于其具體性。金融機構的每個獨立部門都有其自身的獨立的和獨特的操作風險。因此要想勝任風險管理,或許要考慮金融機構的具體情況來進行定義和進一步分類。操作風險可具體分為風險管理失控、出差錯、風險管理中的不當行為或外部事件,但都不外乎組織、政策/過程、技術、人員、外部5類操作風險。
3.3人性化治理與管理的結合
人性化就是在治理和管理的全過程中突出人的地位和作用,把人的因素提升到主動性的位置,高度地發揮人的因素的決定性作用。人性化是人在治理和管理中的主體地位得到最大程度的張揚。
今天金融業面對的風險比任何一個行業都多,如何發揮人的主動性是決定金融風險能否得到及時解決的關鍵,因為金融業的風險很可能形成系統性風險,而系統性風險的災害是巨大的。人性化是對金融業風險控制過程中的治理和管理進行全方位的包裝,全領域的滲透,讓人體會人間處處有濃情的感受。
3.4突出行業管理和治理特點
雖然在一個金融機構內部大部分時間是采用統一的風險管理模式和治理機構,但我們必須考慮在金融業中銀行業、保險業、證券業以及其他的業務,它們的風險管理過程或風險管理模式以及設置的治理機構的異同點。不同的行業需要我們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和設置不同的治理機構。
金融機構應根據自己的業務比例采用不同的風險管理和機構治理的組合形式。至于在組合中哪個部分的比例占多少需要金融機構自己在實踐中探索,只有實踐過的理論才能真正指導金融機構的發展。
4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