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13 12:47:5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六步教學法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專家組聽取了課題研究開題報告,審閱了課題研究的有關前期準備材料,經過認真評議,形成如下論證意見:
1. 課題選題具有研究價值。課題立足于學校實際,在推行新課改的前提下開展“三案六步”的教學實踐活動,提升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推進“高效課堂”的有效實施,促進學生學習方式和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課題符合國家新課程改革所提倡的“以學生為課堂主體,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總要求,對推動學校新課程改革的發展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課題的主導思想及其研究內容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及推廣意義。
2. 課題研究目標明確. 旨在通過對本課題的研究,來探究“三案六步”教學法對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作用。通過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來打造“高效課堂”。課題貼近學生,參與到學生平時學習生活中,有較強的可行性。課題定位了理論目標和實踐目標,既兼顧了學術價值又突出了實踐意義。
3. 課題研究內容具體。課題明確了以“三案六步”教學法為依托、改變學生學習方式及教師教學方式為核心的研究內容,較為準確地把握了課題研究的方向,面向實際,有較強的實用性。建議對研究范圍、研究對象做更清晰的界定,加強研究內容和研究目標的關聯度,并適當細化和具體化。
4. 課題研究方法得當。如課題中的行動研究法,能保證課題研
究真正服務于教學改革。建議由于在實際研究過程中可能涉及到其他的研究方法,請酌情補充并注意研究方法實施時的科學性、規范性。
1 教學基本程序
初中物理實驗“六步教學法”包括提出目標(教師活動) 設計方案(師生互動) 預審方案(師生互動) 實驗嘗試(師生互動) 匯報交流(學生活動) 歸納總結 (師生互動)6個環節。
提出目標:即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提出研究問題,要求學生能夠根據所提問題,設計研究方案。問題的提出要注意如下兩點。首先,提出的問題要有明確的導向性,便于學生及時理解學習要求。第二,問題要有層次性,既要讓學生自學討論有一定的容量,又要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去完成。例如,在“歐姆定律”教學時,可用如下兩種方式提問。問題一:通過某導體的電流Ⅰ和加在兩端電壓 V以及導體電阻R三者之間有何關系?請同學們設計一個研究方案。問題二:通過導體的電流Ⅰ與哪些因素有關呢?請同學們設計一個研究方案。明顯地看出,用第二種方法提問,導向性不強,同時層次也太高,學生無從下手。
設計方案:學生根據老師提出的實驗目標,通過自學、小組討論等形式設計研究方案。研究方案主要包括 :儀器、裝置的選用和安裝,實驗的原理、方法和步驟。這個過程是教學的難點,教師要酌情加以引導,但不強調千遍一律。這也是培養學生創新的較好機會。通過長期的訓練,可使學生掌握常用的實驗思想、方法,了解儀器的規格和性能。例如,在研究測電阻方法時,既可用電壓表、電流表來測電阻,也可用一只電流表和一只電阻箱(定值電阻),或者用一只電壓表和一只電阻箱(定值電阻),常見的方案多達8種。如果考慮到實際[是提供寫作論文的網站,歡迎光臨dylw.net]測量效果,還需要考慮儀器規格組合,方案就更多了。只要放手讓學生去動腦,各種方案都可能出現,甚至有的方案教師還未想到。用這種方法教學,不僅鞏固了知識,還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激發了學生學習熱情。
預審方案:教師組織學生匯報實驗方案,師生共同評審方案,實現師生、生生互動。由于不強調方案的千遍一律,因此,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實驗方案。有的可操作,有的不能完成實驗任務,有的雖符合實驗原理要求,但現象不明顯或者無法達到效果等。在組織學生匯報和審核方案時,教師要注意如下幾點:一是要充分肯定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方案,發表自己觀點和看法,教師不武斷判定正確和錯誤。二是要組織學生對各種方案進行審核,突出教學主體性。對學生無法判定的方案,可適當引導或者留下一步“實驗嘗試”中解決,讓學生通過實驗去判定方案的正或誤。三是對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的學生要加以表揚、鼓勵。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若一時無法解答,要利用課外加以輔導或者鼓勵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繼續研究。四是對學生展示的方案要及時歸類小結,對尚未思考出的其它可行方案,要及時引導學生繼續討論,進一步完善方案。
實驗嘗試。根據設計方案,組織學生分組對不同方案分別動手實驗或教師演示實驗,并做好記錄。有條件的學校,采取分組實驗形式,實驗條件差的學校一定要有演示實驗。這個教學環節的教學目的是: ①驗證實驗方案的可行性,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實驗方案設計的技巧。由于方案的多樣性,儀器準備應做到多樣化,超出課本要求去準備實驗儀器。也可采取課內、課外相結合的形式來完成方案的驗證工作。②修改實驗方案。由于受到實驗條件的限制、對儀器規格、性能了解不準或者方案有誤,使實驗達不到理想效果。需要教師引導學生修改實驗方案。③通過實驗發現物理規律,達到實驗目標。④培養學生實驗操作技能和技巧,培養觀察、分析能力。實驗嘗試不同于傳統的學生分組實驗,學生分組實驗所用儀器、步驟、方法是通過實踐總結出來的,實驗成功率很高。而嘗試實驗方案帶有探索研究性質,成功率較小,這需要發動全體學生參與,需要學生有良好的實驗素養。
匯報交流。學生根據實驗情況,匯報交流實驗結果。內容包括:①本小組實驗方案完成情況。是否達到預期效果。②實驗中,如何修改實驗方案,使方案更完善,現象更明顯。③實驗現象和數據記錄。在學生匯報實驗情況時,教師要及時歸類記錄,對實驗不成功,要幫助分析,提出改進意見,可利用課外時間讓學生再次實踐,也可布置作為課外作業。
歸納總結:教師根據學生匯報的實驗情況,組織學生總結實驗規律。通過成功實驗,總結實驗技能和技巧;通過失敗實驗,總結經驗教訓;通過實驗數據或現象分析,得出物理規律。
2 教學基本特征
初中物理實驗“六步教學法”與傳統的實驗教學有明顯不同,突出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2.1 創造性
傳統的學生實驗,對學生統的太死,對儀器、裝置、步驟、方法作了統一的要求,學生屬于模仿實驗,驗證實驗。而“六步教學法”則要求學生自己去摸索、實踐,去發散思考,去創新。把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培養放在重要位置。
2.2 民主化
傳統的教學,強調“教師權威”,而“六步教學法”給學生創造了一種和諧寬松的學習環境。學生可以向教師或同學質疑,可[是提供寫作論文的網站,歡迎光臨dylw.net]以懷疑,可以發表不同觀點。學生的錯誤觀點,通過實驗事實加以認定、糾正,既尊重知識,又尊重人才。和諧寬松的學習環境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精神的基礎。
2.3 主體性
傳統的教學方法,以教師傳授知識為主。而“六步教學法”突出學生主體性,把學生活動安排在每一個環節內,不僅有學生的自學、討論,還有學生的辯論、嘗試等。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去主動獲取知識,學的主動、積極、有興趣。
2.4 開放性
傳統的教學以課本為素材組織教學,而“六步教學法”不僅根據課本要求設計問題,同時對學生自學中出現的各種疑難問題, 也作為教學內容。教學內容不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的。教學形式不僅僅局限在課堂,有時在課外、在實驗室、在家庭。
2.5 實踐性
“六步教學法”從人的發展需要去組織教學,不僅要求學生掌握知識,更重要地掌握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掌握實驗技能、技巧,使學生在實踐中掌握知識。每一個實踐活動都有學生參與,每一個實驗操作都由學生親自動手。
3 教學實施要求
“六步教學法”對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關鍵詞:建筑施工管理專業;行動導向教學法;“四段式”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41-0198-03
一、引言
建筑施工管理專業是傳統的土建類專業之一,隨著近年教育體制改革和規模的擴大,全國技工教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方面國家不斷加大對技工教育的重視與投入,另一方面,隨著規模辦學的擴招,學生的綜合素質逐年下降,再加上現在的學生受成長環境的影響,各方面的信息沖擊相當大,大部分技工學校的學生對于傳統的課堂講授、傳統的教材存在一定的排斥心理,“不想學”、“不會學”、“學不好”的學生在技工學校普遍存在。這就要求我們技工學校的教師必須從課程到教學各方面另辟蹊徑,結合當代學生,特別是技工學校學生知識結構特點、學習特點及個性特點,在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教學方法、教材、教學資源等方面進行創新與改革。廣東城市建設技師學院在全校就行動導向教學法的推廣應用進行了廣泛的探索和實踐,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效果。
二、行動導向教學法簡介
行動導向教學法起源于上世紀70年代的德國,是目前國際職業教育界熱推的主要職業教育方法之一。這種教學方法通過教學中一系列的行為活動來體現行為目標,不單是為了獲得知識,而是為了養成一種行為方式,或從行為活動中獲取方法、技巧。所謂行動導向,是指學習是個體的行動,學生是學習的行動者,教師是學習行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咨詢者,為了“行動”來學習,并通過“行動”來學習,從而達到“手腦統一”。行動導向教學法不強調知識的系統性,在教學中重視“案例”教學,重視“項目”教學,重視“解決實際問題”及“自我管理式的學習”。這種教學方法的最大作用在于既可使學生更快地掌握專業技能,又培養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能力、與人協作共事的社會能力和創新精神。德國的行動導向教學法主要有如下六種:引導文教學法、項目教學法、探索式教學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學法、分組教學法。
三、基于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四段式”教學模式
基于行動導向教學的先進理念,結合本?!叭蝿镇寗樱弦弧钡娜瞬排囵B模式及“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建筑施工管理專業的課程體系,筆者提出了“四段式”教學模式。區別于傳統課堂中“講授―練習―演示―模仿”的四段,“四段式”教學模式有如下特點。
1.引入了行動導向教學法中項目的概念,以項目工作的六步流程為思路。
2.結合當代技工學校大力推進校企雙制與校企合作的內涵,將企業的角色完全溶入教學過程。
3.利用當代先進的多媒體表現手法,利用仿真教學法實現工作過程的虛擬模擬,充分調動“90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專業興趣。
4.利用完善的實訓教學環境,實現工作過程的實景模擬,培養學生未來崗位的職業能力。
“四段式”教學模式實施的具體流程如表1所示,行動導向教學法在“四段式”教學模式中的應用如表2所示。
四、“四段式”教學模式在《主體結構工程施工》課程中的應用
基于上述研究,筆者將“四段式”教學模式應用于《主體結構工程施工》課程的教學中,現以課程中的一個學習情境――“梁施工”為例,說明“四段式”教學模式在學習任務中的具體應用(見表3)。
五、結語
基于上述研究及試驗,“四段式”教學模式要求學校需具備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設備、豐富立體的數字化資源及完善的實訓場所及設備?!八亩问健笨蓱糜谝婚T課程、一個學習情境或一個小任務,令學生的學習活動場所在教室―仿真實訓機房―實訓操作場輾轉,一改枯燥的教學環境,真正讓學生動起來。下一步希望通過更深入地研究、更豐富的數字化資源的開發、實訓場地建設及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將行動導向教學法及“四段式”教學模式應用于建筑施工管理專業更多的課程中,構建全面立體化的教學環境。
參考文獻:
[1]徐偉.基于工作過程的行動導向教學法[EB/OL].2013-10.
我校自1997年創辦至今,教學質量一直處于低迷狀態,每年的小學畢業水平測試,沒有哪一年獲得過縣級的表揚。骨干教師因此不斷外流,期考上優秀線的學生也不斷轉學。如此現狀迫使我校不得不重新思考如何提高“教”和“學”的質量。在這種情況下,試著推廣洋思中學“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的可行性研究擺上了我校課題組的議事日程。
二、研究的意義
去年6月,我校課題組向縣教研室申報了《“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在農村小學推廣的行動研究》課題。這一課題對開發引導學生以學為主,在學中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搜集和處理信息,形成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激勵教師進行教學內容的二次整合,改革教學中的越俎代庖的現象;對探尋并構建一條適合我校課堂教學實際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和“學”的質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內容與措施
1.內容
(1)對“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展開研究,探索其價值為我所用。
(2)對教材,即教學內容進行重新整合的初步探究。
2.措施
(1)開發現有教師的潛能,發揮集體備課的效益。
(2)借助兩臺電腦的優勢,及時了解相關教改信息。
(3)不求全責備,不搞模式化,讓個性在課堂中飛揚,讓創新在課堂中彰顯。
(4)始終如一,不折不扣地進行研究。
(5)借助對“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的研究,構建自己的教學思路。
四、方法與步驟
采用行動研究為主,輔以案例分析法、觀察法、比較法和總結法相結合的研究方法。
1. 準備階段(2011年4月-2011年6月)
落實課題負責人;提出研究課題,論證課題的可行性;向縣教研室申報;成立課題研究小組;制定研究方案;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培訓。
2.實施階段(2011年7月—2012年1月)
(1)2011年7月—2011年9月:舉行開題儀式;繼續開展培訓學習,撰寫學習體會;初步明確研究方向和研究的實用意義,及時總結前期工作。
(2)2011年10月—2012年1月:繼續培訓學習,在實踐探索中組織教師進行教學研討、交流活動,展示優秀課例,撰寫論文參與評比,做好中期總結。
3.提升總結階段(2012年2月—2012年7月)
構建自己的教學思路,輔以對教材即教學內容重新整合的初步探索;繼續組織教師進行教學研討、匯報等交流活動,展示優秀課例,評比優秀論文;整理課題材料,撰寫結題報告。
五、成果與分析
我校的研究成果被縣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認定為平果縣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科研成果一等獎。今年的畢業班參加畢業測試,語文科成績全部合格,科任教師首次榮獲了平果縣鄉鎮中心校組優秀輔導三等獎。
在一年的探究過程中,我們在借鑒了“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吸納了國內外著名教育改革專家的教學方法,如魏書生的“六步教學法”、肖川的“有效教學策略”和杜威的“問題教學法”、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法”等。通過艱辛的探索,“學-導-練-結”這一教學思路終于出爐了?;谶@一教學思路的每一個教學步驟都有明確的目標要求。在此,我們暫且把它妄稱為“學-導-練-結”四步目標教學法。
1.基本界定
(1)“學”。包含學生的“學”和教師的“視學”。在學生“學”前,教師要有的放矢地提出學生“學”的具體目標和教師“視學”的具體目標。這是一堂課成功的關鍵。
(2)“導”,即“導學”。導學一是要緊扣課題,哪怕是拓展訓練也要為課題主旨服務;二是要根據本班學生實際,定出“導”的目標。這是一堂課成功的保障。
(3)“練”。這并非只指握筆寫作業的那種單一的“練”,它還包含了聽說讀寫等方面的“練”,“言語”和“寫”的訓練也要有各自的目標要求。
(4)“結”。最好是引導學生自己進行小結。一堂課最少要有一“結”。我們不要小看這小結,往往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就是在這不起眼的小結上。
2.操作策略
(1)操作時要遵循“兼容性”原則,要根據本班學生原有基礎知識的度和授課內容的度而定。一般采取“學練結合導學結合專項練習師生小結”這么一個流程,也就是說,“學-導-練-結”是一個整體,不要割開來運用。
(2)時間分配。以一節課計,“學”用時約10分鐘;“導”用時約15分鐘;“練”用時約12分鐘;“結”時間約為3分鐘。從時間分配上來看,40分鐘的一節課,學生支配的時間達25分鐘,占62.5%。教師要想方設法地讓這62.5%的時間出效率。時間的分配不是絕對的一成不變的模式,教師應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靈活運用。
3.適用范圍
適用于鄉村小學3~6年級的各科教學。小學中、高年級的語文和數學科的教學效果尤為顯著。
4.形成和采取的策略
我們研究的基本程序是:個人研修集體研修上研討課論證集體總結提升。
(1)團隊合作策略
好的教學思路只是個路子,即“框架”,教學內容的有效選擇即重整才是“貨”,即“教什么”的問題。只有把“貨”和“框架”高度統一起來,發揮他們相輔相成的作用,教學才是高效和完美的。而要達到這一效果,團隊的合作是最佳的策略。
在整個后期階段,課題組一共舉行了12次研討會,平均每兩周舉行一次。這12次研討會中,上研討課驗證“學-導-練-結”教學思路的有7人次,上匯報課論證的有5人次。課題組成員認為,“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不但完全可以在農村小學中推廣,而且由這一模式提煉出來的“學-導-練-結”的教學思路和對教材重整的探討必將成為指導我校今后教學工作的理論依據之一。
(2)自主開發策略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個體的作用不可忽視,對教材的再開發更加需要發揮個體的自主鉆研和奉獻精神。如識字教學中,抓住漢字的構字規律,從有利于讓重點生字詞為理解課文主旨服務這一要義出發,通過追本溯源,析形索義,因義記形,聯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義,使學生從容掌握了字形、字義。學生記憶起來永久難忘,運用時也會得心應手。
(3)反思提升策略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笨鬃拥倪@句名言講的雖然是學習和思考的辯證關系,但是對“反思提升”也是有啟發作用的。
在實施研究過程中,課題組教師不斷反思課堂教學,撰寫了來自實踐中的問題與收獲。反思使教師們永不自滿,反思使教師們不斷完善自我,不斷超越自我。自我超越就是一種提升。正因為如此,實驗教師寫的課后反思《數學是講‘理’的》和《從一節沒能完成教學任務的課想到的——首次運用“學-導-練-結”的感受》等幾篇文章在《小學教學參考》舉辦的“創造杯”全國小學教育教學論文大賽中榮獲了一等獎。
“學”有目標,“導”有目標,“練”有目標,“結”有目標,給教師們提供了簡便易行的“目標教學”。這一思路也正是在這種不斷的反思中誕生的。
六、問題與思考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關于教育問題的講話為指導,以教育教研為抓手,以教育質量為中心,開展教育教研工作,以強化師資隊伍建設,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構建學習型校園為目標,確立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1、通過各項教研活動的開展,不斷提高教師專業水平解決教師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使教師提升駕馭課堂能力和實施新課程的本領。
2、通過各項教研活動的開展,優化課堂,有效訓練,提高課堂效益。促進教師隊伍專業化水平提高。培養一批學科教學標兵和校本教研帶頭人。
1、加強教研課題研究。
(1)不斷深化原有課題的研究實驗,本學期教研課題,繼續實施生態“分組合作,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即“預習引領、明確目標、分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鞏固、激勵評價”六步教學法。建立學生自我表現評價機制,實施發展性評價,建立小組合作互評評價考核機制,實現多元化評價機制。
(2)做好各級課題的申報、立項、管理、研究、驗收和推廣工作,根據課程改革的需要,加強信息技術課、綜合課的研究。
(3)調查收集村科,根據實驗假說、進行模擬實驗;根據實驗情況、進行實驗調查;根據實驗指標、積是實驗資料;根據實驗進展、進行階段總結。
2、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是教研工作的重中之重。
(1)不斷優化課堂教學思路,積極探索以基礎性、主體性、開放性、探究性、獨創性、情感性和發展性為主要特征的創新性課堂教學新模式。
(2)開展課堂教學比賽,促進課堂成果的交流。并積極組織有關教師觀摩、督促教師自覺掌握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規范基本的教學思想,教學方法和教學行為。
3、抓常規,提質量。
(1)抓好常規課堂教學管理,規范課堂教學,做到好課堂從基礎抓起。養成良好的課堂教學習慣,以良好的狀態隨時迎檢查。通過教研活動提高課堂質量。
(2)組織全體組內教師積極參加省、市、區組織教學論文、教學設計、教學片段、課件、反思等內容的賽事活動。
1、嚴格教學管理、落實常規教學
學校堅持由教導處牽頭,教研組、年級組相互配合進行教學常規月檢查制度,加強集體備課,引導教師在鉆研教材,優化設計和落實備課效能上下功夫。
2、進一步完善教學評估和監控機制。
① 突出教學質量管理,嚴格質量評估方案。
② 突出教學成績,監控管好課堂教學。
3、強化師資培訓,努力提高教研隊伍素質。
①通過開展教研活動,引導
4、精心組織教研活動。
主要活動
3月份:
1、成立教研組、研討教研任務,制訂教研計劃。
2、織開學工作檢查。
3、開展教研活動。
4月份:
1、教學開放月。
2、教研組組織召開課題研討會和新課程培訓學習。
3、創新教學競賽活動。
5月份:教研活動階段總結
黨員先鋒課。
骨干教師引領課
青年教師創新課
6月份:
1、繼續開展教研課活動。
2、學論文征集、評選。
3、組織一次學科競賽活動。
7月 份:
關鍵詞:教學模式;語文;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2)20—035—01
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學思想或教學理論指導下,以教學實踐為基礎,以特定的功能為目標而建立起來的穩定的教學結構和教學活動。在現代教學史上,有許多杰出的教育家均提出過教學法模式。如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的發現教學法,遼寧特級教師魏書生六步課堂教學法。這些教學法模式曾對我們各階段的教學都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自新課程標準實施以來,出現了大量的有關語文教學的新理論。在許多人構建的理論體系中,都認為新課程講究的新理念,對方法不講究,尤其對教學模式持排斥態度。有了新的課程標準,進行教學模式的研究真的沒有必要嗎?不,我認為還是有必要的。我知道現在不少人一談及教學模式人人都會擺出一副要與之徹底決裂的姿態。因此,我希望大家在追求標新立異的的狂熱中冷靜地想一想。不要一談到教學模式就想到了“模式化”,只看到它“束縛”的一面,而看不到它“規范”、“引導”的一面。
新課程標準再新,也只是一種理念。任何一種好的教學理念,最終還要靠科學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來落實。談到這或許有人會跟我大談張揚學生的個性,要照顧學生的興趣和情緒之類的話,并把教學模式比作“緊箍咒”,捆住了學生的思想,使之無法自由地思考,無法進行充滿激情的學習。但要知道“緊箍咒”并沒有影響孫悟空的神通變化。相反,如果沒有“緊箍咒”,孫悟空能否保護唐僧到西天取得真經,恐怕還是個求知數吧!我們不能把學生的個性自由強調到極致,我們還應該看到學生身心發展階段中其它方面的特點。如他們的自制能力、是非觀念、意志品質等許多方面還有待培養。我們對學生的教育是引導,而不是一味地遷就、迎合??梢韵胂螅谀愕恼n堂上,如果經常性地有那么幾個同學老是喜歡滔滔不絕、旁若無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甚至于因一言不合而當堂展開激烈而逐步遠離主題的辯論,而你為了照顧他們的情緒就放棄余下教學內容,聽之任之嗎?好的教學模式就象鐵軌和航線一樣,它可以引導火車和飛機向既定方向行駛。人們絕不會責怪它們限制了火車與飛機的自由,使之不能在田野里狂奔,不能漫天飛舞。
古語亦有云: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同樣,如果教學沒有模式,不講究教學方法,無為而治,無法可循,任何好的教學理念和經驗都難以落到實處,最終會被人們所遺忘。事實上,我們應有過這樣的體驗:不遵循一定的模式去組織教學,上不了幾堂課,我們就會覺得上得茫茫然,上得心里沒著落,虛得很。教學是一門藝術,藝術不是信筆涂鴉。無數的教改實踐告訴我們,沒有模式的成果,在熱鬧一陣子之后,很快就在課堂上消失得無影無蹤。大家不要懼怕模式,其實在我們的社會中,模式是無處不在的,什么經營模式、盈利模式、管理模式等等,時下越來越多的企業都在高調引進發達國家的先進管理模式。
同理,西方國家的教育之所以先進,我覺得有一個重要原因便是他們對教學模式的研究起步很早,成果較多,對他們的教育教學起到了極大的指導作用。近二十多年來,我國一些教學理論和實踐工作者,在批判地繼承和借鑒傳統的教學模式和國外的教學模式的基礎上,提出了許多適合我國國情的教學模式。這些都是我國教學改革的具體成果,是寶貴的經驗財富。我們都要珍視,而不是拋棄。同時,我們還要一如既往地從事教學模式方面的研究。記得有個老師說得好,成功的教學都不是使用單一的方法,往往是綜合方法的動態合成。教學模式就是人們常說的“教學有法”,多種方法的動態呈現則是人們常說的“教無定法”。
教學模式概念的提出和深入研究,對揭示教學活動的本質,指導教學實踐,推動教學改革,均具有重大的意義。
一、有助于建立各種教學要素之間的穩定聯系,把握教學活動的本質特征
隨著社會的發展,參與教學活動的要素越來越豐富。除了傳統的教師、教材和學生外,還增加了各種教、學具,教輔資料,甚至還有幾乎稱得上“包羅萬象”的互聯網。借助這些東西,促進學生的學習和成長無疑是我們想要的,這也是教學活動的本質。但這巨大作用能否體現出來,還有賴于對這些要素的合理統籌,使之有序地為學生的學習服務。這種統籌就需相應的教學模式來實現。
二、有助于指導教學實踐,推動教學改革
關鍵詞:高中語文;提高;課堂效率
怎樣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是所有高中語文教師所關心并為此付出了不少心血的問題。實際上,對這個問題的研究,許多的語文教育工作者已作了大量的實踐,并取得了寶貴的經驗和豐碩的研究成果。因此,在這里再來談這個問題,就總有避輕就重的感覺和拾人牙慧的嫌疑。而之所以讓我一意孤行地要來作這個論文,是因為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獲得了一些膚淺的認識。這些膚淺的認識,一是來自于對自己的教學實踐的總結,二是來自于與同行就這個問題的探討,三是來自于對本縣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在內容、形式及效果等方面的反思。因此,在本文中談到的低效現狀、原因分析以及改變現狀的策略就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因為如果把本文所談到的低效現狀及原因分析當作普遍性來論述,就會使本來光明的語文教學前景蒙上“黑暗”的陰影,并把我誤當作《伊索寓言》里的蒼蠅,狂妄而沒有自知之明。筆者以為,要提高高中語文的教學質量,關鍵在于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筆者在此淺談一下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效率的策略。
(一)明確課堂教學的目的
課堂教學的目的應該是:建立獨立的閱讀學科理念。幫助學生認識社會和人生,豐富情感,陶冶情操,形成健全的人格;幫助學生習得閱讀能力,包括收集、選擇、整理、處理信息的能力及鑒賞評價、懷疑探究作品的能力,為他們具備開放、多元的文化精神,形成創造性應對社會的能力打下基礎。
(二)樹立五種新的教學觀念
一是“主體教學觀”。這是一個基本的指導思想問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一切為了學生,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就得把學生放在學習主人翁的地位,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二是“民主教學觀”。教學要民主,要尊重學生,不搞獨斷專行,不搞一錘定音,讓學生消除壓抑感,體會和諧感,產生能動性。
三是“大語文教學觀”。語文教學要大視野、大渠道、大容量、全方位,要解放學生學習的時間,拓寬學生學習的空間,通過多種形式促進學生的自我發展。
四是“思維教學觀”。思維能力的培養是課堂教學的核心內容。培養學生的能力就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求異思維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
(三)嘗試建立以“實施主體性教學,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為主的課堂教學結構模式:
(1)自學輔導式。以自學為主,教師發揮主導作用,加強輔導。課堂教學結構設計為:自學—質疑—討論—點撥—自結。
(2)質疑探究式。以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作為教學的思路,以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和形成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教學宗旨進行教學設計。課堂結構設計為五個步驟:設置問題—探索問題—討論問題—歸結問題—問題遷移(由一個問題引入另一個新的問題)。
(3)分層遞進式。課堂教學中顧及好、中、差各類學生,實行分層教學。教學貫穿一個基本思想,即“承認差異,適應差異,面向全體,分類推進”。教學設計實行“四分”:①學生分層。根據學生的智力水平和學生的學習態度差異,將學生分為a、b、c動態的三類。②目標分類。教學目標的制定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③訓練分層。根據學生實際進行分類訓練。④評價分層。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如a層學生90分為優,b層學生85分為優,c層學生80分為優。
(4)點撥導引式。對學生相機誘導,進行點撥教學。教學中注意“啟發誘導,拔開迷霧,畫龍點睛,開啟思維”。點撥教學的操作結構設計為“六步”:①吃透兩點,摸清障礙(重點、難點、學生心理障礙);②認清方向,選準“口子”;③相機誘導,適時點撥;④討論交流,理解消化;⑤雙向反饋,總結提高;⑥遷移訓練,舉一反三。
以上四種新型課堂教學結構模式的實施,打破了分析式教學法、串問式教學法和練習式教學法的傳統結構模式,促進了教學思想的轉變,優化了課堂教學結構。改革課堂教學結構的嘗試,實現了三個轉變,即由過去以教師的分析為主轉變為以學生的自學為主;由過去以教師信息單向傳遞為主轉變為以師生的雙向傳遞或多向傳遞為主;由過去以面向少數尖子學生為主轉變為面向全體學生。這樣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體現了“主體性教學”的特點,大大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
(四)、依循層級實施訓練,進行分步教學
依循層級實施訓練,進行分步教學的具體操作要求是“依循層級,分步進行,突出重點,兼及其它”
“依循層級”,即在宏觀上按能力層級進行有目的地閱讀訓練;“分步進行”,即在單篇閱讀中按“通讀,整體把握”,“精讀,品味鑒賞”,“研讀,擴思質疑”三步進行,“突出重點,兼及其它”,即在閱讀的三步中不面面俱到,只突出學習該年段應習得的能力。
語文教學近年來,尤其是中學語文教育在九十年代以來受到了全國各界,特別是專家學者的強烈指責,當看了著名文藝理論家孫紹振的《直諫中學語文教學》,以及孔慶東、摩羅、余及主編的《審視中學語文教育》,我時常感到“觀念的恐慌”與“本領的恐慌”,惟恐自己誤人子弟,故也時常在課堂教學實踐中不斷地作一些反思和總結,每有體會,便總有贖罪的感覺。作此文,也正是有感于此,并以此就教于大方。
參考文獻:
1.《中學語文課堂創新教學模式》(孫春成編著中山大學出版社2003.5第1版)
2.《語文學習》2003年第4期、第6期、第9期2004年第1期增刊
3.《語文教學通訊》2003年第9期、第10期;200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