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30 02:24:0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師政治學習材料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中圖分類號〕 G633.2〔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4―0463(2008)07(B)―0024―01
中學《思想政治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要在教學中體現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使每一位學生得以發展,成為一個“整體的人”。為實現這一目標,近年來,廣大思想政治教師在教學中進行了不斷的探索。如果說獨特的教學組織形式和學生有效的學習方法是實施思想政治課素質教育的一把“鑰匙”,那么什么才是與思想政治新教材的互動性內容相匹配的“鑰匙”呢?我認為那就是合作性學習。
筆者就如何在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進行合作性學習作了一番嘗試,總結如下,望與廣大同仁交流。
一、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合作探究
《思想政治課程標準》指出:新一輪的課程改革的核心任務是改革學生原有的單一的、被動的學習方式,建立旨在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學習方式。為此,思想政治教師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各種情境,為學生提供從事思想政治學習的機會,激發學生的興趣,以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和能力。
如在學習八年級《走近父母》一課時,我借用了中央電視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的公益廣告,讓學生制定出周末孝敬父母的計劃在全班交流。這樣不但使學生懂得了怎樣孝敬父母,而且使孝敬父母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在學生心目中迸發出火花。
二、提供發展平臺,引導合作探究
心理學研究表明:動手操作可以使學生獲得感性認識,為學生的思維提供支柱,從而幫助他們理解知識。教學實踐也證明動手操作能順應學生好奇好動的特點,讓學生的各種感官都參與到學習中去,多方位、多角度觀察事物,使其思維活動內化為理性知識。因此,教師要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發展平臺,使其健康成長。
如在學習七年級《新的起點》這一課時,我讓學生人人制作一張自己的“成長卡”,然后分組進行交流,形成“集體成長卡”。這樣不僅讓學生“動”起來,而且培養了學生的集體成長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
三、營造交流空間,引導合作探究
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所倡導的最重要的學習方法之一,它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在合作探究中學生與學生互相幫助,取長補短,實現了知識的融會貫通?!端枷胝握n程標準》指出:教師應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思想政治活動的機會,幫助學生在合作探究與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識和技能、思想和方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選擇適當的切入口,提供研究材料,讓學生組成學習小組進行合作探究。
如在學習八年級《順境與逆境的雙重變奏》這一課時,我引用了課本上《高速公路的彎道》這一內容,并讓學生觀察學校附近的高速公路,再通過小組交流,探究“高速公路為什么必須設計彎道”這一問題,學生合作探究得出原因后,再讓他們聯系生活實際,使之深刻認識到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風順,順境有時可能會使人產生盲目、樂觀的情緒;逆境卻可以磨煉人的意志,使我們走上成功之路。
四、聯系生活實際,引導合作探究
有效的合作探究活動應該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基礎上,同時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對學習材料的感受與興趣。因此,在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不斷挖掘身邊的思想政治學習材料,提供更多的思考與探究的機會,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 高中政治 教學模式 生活化 課堂教學 新課程理念
傳統的課堂難以撥動學生的情感之弦、難以激起學生的有效思維,教學效果難以達到,教學質量難以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是課堂教學沒有把學生的生活世界和教學內容有機結合起來,課堂設計沒有從學生的生活體驗出發,課堂操作未能營造足夠的生活氛圍,教學全過程未能讓學生體會到生活感悟。因此,課堂教學如何注重重建學生的生活世界便成為改革的必然和迫切要求。
高中政治新課標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強調“生活邏輯”,注重“學科知識與生活現象有機結合”。新課程理念要求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倡導生活化的學習方式,這種方式要求教師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在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政治教師要善于運用“生活化”的模式,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生活、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生活中發展自我,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科素質和在社會中的競爭能力,筆者就此做了探索。
筆者認為,強調“生活邏輯”的課堂模式操作流程圖應該如下:
一、教學設計要從學生生活體驗出發
教學設計是一堂課的總綱,是引導課堂順利進行的主線,教學設計是否合理,是一堂課能否成功的關鍵,也是“生活邏輯”課堂得以成功進行的前提。為此,教師在設計教學時要宏觀把握教學內容,有意識地在生活中尋找與課本中的知識有聯系的、學生熟悉的場景和事例,用來密切已有的生活經驗與政治學科知識的聯系。教師應瞄準課堂教學與學生生活的最佳聯結點,誘發學生已有的真切體驗,感受其境;憑借相似情感,以己度人感受其情,使學生體驗到自己身邊“熟悉的風景”中蘊涵著許多的政治學科知識,感受政治學科是那么有趣和有用。比如在講授《時代的主題:和平與發展》時,教學設計要敢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從如何構建和睦家庭,探詢影響家庭和睦的因素,得出家和萬事興的道理;從如何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到探尋影響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因素,再到共同探求解決問題的出路,指出構建和諧世界的措施(和國家熱點問題緊密結合)。整個教學過程一氣呵成,由于設計思路切近學生生活,學生可以很輕松、很愉悅地深入問題的探討,通過探討完成教學的主體內容。又如在教學《市場配置資源》時,從學生自身的生活出發,將學生變為市場配置的資源(人力資源),通過課堂活動―模擬招聘會的召開,讓學生親身體驗市場配置資源的方式、作用和不足,也為學生以后理性的高考志愿填報奠定基礎。整個設計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體驗,體現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生活的理念。
二、教學過程要注重喚醒學生的生活意識、主體意識
(一)創設體驗性情境,譜寫教學前奏。
教學的導入仿佛是優美樂章的“前奏”。在日常生活中蘊含大量的政治學科知識和情境,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出發引入新課,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增添新鮮感,從而使他們感到政治課堂不再枯燥、抽象,進而對政治學科產生親切感。如在教學《市場配置資源》時,可以在課前發放一份高考志愿報名表,列舉一些熱門專業和非熱門專業,讓學生選報。上課時可創設情境,假如你們順利考上所選報的大學和專業,四年以后大學畢業,你們最關心的就業狀況是什么樣的?這樣的導入,貼近學生生活,有效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
(二)模擬生活化情境,激活教學內容。
通過教師對學生生活及興趣的理解,以學生生活經驗為依據,對教學內容進行二次加工和整合,重新組織學習材料,運用直觀語言、實物演示、小品飾演活動、多媒體教學、實踐活動教學等方法和手段創設生活情境,使新知識呈現形式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實現學科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如教學《市場配置資源》時將人才招聘會開到教室當中去,老師是來學校招聘員工的老板,學生是應聘者,通過競聘的方式親身體驗找工作的程序,親身感受市場在人力資源配置過程當中的作用及存在的問題。身臨其境的現場體驗能極大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
(三)展現生活原型情境,活化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再現和創設生活情境,寓生活原型于教學過程之中,溝通書本知識與生活的聯系,將生活原型作為探索實踐活動的感性支撐,建立開放的、生動的課堂教學方式,即教學過程生活化。比如在教學《市場配置資源》時,可以將人才招聘會里真實的競爭場景模擬出來,當學生為一個好的崗位而競爭時,當大家都迫切想得到這個崗位的時候,有些人選擇自身素質的提高,有些人選擇不正當的手段,將生活真實展現。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強化學生對學習對象的體驗與感悟,收到傳統教學難以達到的效果。以上類似真實生活情景的運用,以及學生在生活情景中的體驗和感悟,使政治課少了許多說教,多了不少真實,從而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三、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讓學生真情體驗
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其中最有成效的是真情體驗,這是學生積極的心理活動和豐富的情感體驗。利用生活事件的再現,學生體驗到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美,在學習活動中豐富學生的生命,讓課堂教學充滿生命活力。讓學生走進真實生活,強化真情體驗,就是使學習過程成為學生完整生命投入的過程,成為完整心理結構參與的過程,真正實現情感、態度、行為習慣和知識技能的內在統一。要達到此目的,堅持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讓學生真情體驗。
(一)請進來。
請進來是指:將一些專家、學者、專業人士請進課堂,現身說法,激發學生的興趣。比如:《征稅和納稅》一節內容,我們請稅務部門的稅務人員學校親身講解,當大量的生活中的例子源源不斷地涌出的時候,學生以前所未有的熱情投入學習中。如講解《人生的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一課時,我們請來我校特級教師、全國師德標兵的武敏老師,并對其進行現場采訪,通過師師交流、師生交流,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二)走出去。走出去是指讓學生從課堂走出去,通過采訪、社會調查等活動,完成教學任務。比如在教學《儲蓄存款和商業銀行》一框之前,我首先在班上建立了若干個活動小組,并輪流到附近的農業銀行開展豐富多彩的采訪調查活動,親歷具體的生活事件,使其在活動過程中獲得積極的行為感悟和情感體驗,使課堂教學更富實效。同時,通過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活動,將教學活動由課內向課外延伸,將認知活動與學生的實際行動有機結合,讓學生自主引發內在的矛盾斗爭,以促進學生完整人格的形成。又如在教學《我國的政黨制度》的時候,我讓學生采訪我校的各派的老師,詢問他們如何參與國家、學校的管理的,從而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
四、激發學生的主體性精神,關注時事、評論時事
學生走上講臺,將發生在身邊的學校的事、家庭的事、國家的事、國際的事講給自己的同學聽,同時闡述自己對事件的認識。每節課一人,每人五分鐘,其他學生以舉手的方式對其演講進行投票。因為要使課堂教學內容的形象在學生的心靈中“站立”起來,必須注意從文本形象到心理形象的轉換,教師的作用在于引領學生無限地靠近“情感導體”――文本形象,讓它們快樂地“觸電”,進入文我交融的情境之中,從而體己察人、感同身受自己的心理脈搏,更立體地感受文本形象?!叭绻嬲龔V闊的生活沖進教室的門而來到課堂上,教室的田地就開闊了”。將社會生活中的素材帶到課堂上,讓學生在感受時代脈搏的同時,更好地學習政治學科的知識??梢娬握n堂教學是沒有邊界的,政治課本來就需要像語文課一樣讓學生自由充分的表達,實現大政治教學觀。社會生活中各種新聞時事層出不窮,教學之余,我們要善于捕捉其中蘊涵的社會信息和生活信息,并將其載入課堂,使課堂成為生動的生活磁場。
(一)關注校園生活中的資源,還原生活課堂。
校園生活是學生最熟悉、最感興趣的內容,因此教師要特別關注他們的校園生活,善于發現校園內的生活素材,把校園中的政治學科問題搬進課堂,使學生感到真實有趣,感到政治課堂就在身邊。如校園里的班級建設、同學交往。又如:寧波四中的擴建、教改實驗基地、課改的試點學校、被評為省一級特色示范中學等這些令人驚喜的大事都可以搬進經濟學、哲學、政治學的課堂,使學生在課堂中多一分激情和自豪。
(二)采擷家庭生活中的資源,探索生活課堂。
高中政治課堂,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實例。家庭生活中的倫理道德、價值觀、消費觀等生活中的經驗是政治課堂學習的好材料。如在教學《生活與消費》、《生產、勞動與經營》等內容時,可以從家庭的投資理財、家庭的消費行為、家庭的收入來源等包含極其豐富經濟學道理的生活例子入手,對于這些家庭生活素材的分析能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和感知生活,進而讓學生明白,知識本身源自于生活,只有在生活中不斷地探索,思維能力才會不斷提高。
(三)留心社會生活中的資源,打造生活課堂。
社會生活是學習政治的大課堂,特別是高中政治、經濟、哲學內容,其本身就是社會生活的直接反映。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首先面對的提煉社會信息,把社會生活中的時政熱點、社會焦點及時納入課堂教學體系,為構筑生活課堂打下堅實基礎。學生可以從報紙、雜志、電視等新聞媒體上了解很多信息,大到兩會上的“總理答記者問”、“部長通道”,小到“法制在線”、“小強熱線”等,將這些資源引入政治課堂,既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又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以上課堂“模式”的操作過程是一個動態的教學模式的過程,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依據新課改的要求、教材內容及相關的社會實際,在課堂上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參與性、自主性、趣味性、創造性為主要特征等生活式的活動形式,在學習中生活,在生活中學習,并在學習活動中發展能力、提高覺悟。
參考文獻:
[1]國家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實驗).
[2]楊志敏.生活邏輯的政治課解讀及呈現[J].教學月刊(杭州),2006.8.
[3]魯新民.還政治課堂以生活本色[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西安),2006.9.
[4]丁朝蓬.新課程評價的理念與方法.
一、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給學生更多說話的權利
思想政治教師給人們的印象是守舊、刻板、古董;思想政治課堂給人的感覺是:灌輸空洞的大道理。這種教師形象、課堂模式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也難有活力。教師要從改變自己的教學理念、改變課堂教學模式入手,營造一種和諧、輕松的課堂氛圍,給學生更多的話語權,讓學生體驗做課堂主人的感覺,促使學生能夠喜歡、投入到思想政治學習探究活動之中。
教師首先要改變傳統教學中教師高高在上、是課堂權威的、學生是接受者、服從者的陳舊定位,建立一種平等的師生關系,消除學生對教師的敬畏感,尤其是畏懼感,讓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實現師生交流的順暢。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允許學生對課本、對老師的觀點產生質疑。比如,在講到文化的繼承和發展時,部分學生不同意京劇進課堂這種保護傳統文化的措施。他們認為,應該讓對這種文化形式有興趣的人去保護、傳承,而不應以教育的形式讓所有人被迫接受。如果一種文化形式不被大眾接受,就沒有再去普及的意義和價值。學生的這種個觀點,在一定程度上表現了青年人對文化的一種態度,不完全正確,卻也有一定的可取之處。教師對于學生挑戰傳統觀點的思維,應給予應有的理解和尊重,讓學生的思想和課本發生碰撞,以實現發展性、跨越式學習。
和諧的課堂氛圍,能消除學生的畏懼感,積極參與課堂互動和探究,促使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使政治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
二、采用多樣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曾經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因此,教師的責任應突破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三大功能,而是喚醒學生的求知欲,以學生主動求知代替教師的講解,以學生的合作探究代替教師的分析,以學生的深度探究代替教師歸納總結,讓學生的學習徹底擺脫教師認識和思想的束縛,走向更加廣闊的空間,形成開放而有活力的政治課堂。這就需要教師采用能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課堂教學形式,讓學習形式與教學內容相得益彰,促使學習效果得到優化。
三、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增加學習的趣味性
政治教學的抽象、枯燥會讓學生產生倦怠情緒,教師要善于借助教學情境的創設巧妙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在教學的不同環節采用相應的形式創設教學情境,增加學習的趣味性,調節學生的精神狀態。比如,在學習《投資理財的選擇》這一節時,上課伊始教師讓學生說說自己家庭的理財方式,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學生對自己熟悉的話題十分感興趣,說出了家庭常見的理財方式:儲蓄、購買國債、股票、基金、房地產、保險、外匯、古董、字畫等。然后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課本,并從流通、收益、風險三方面思考剛才大家所談到的投資方式的利與弊。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將學習與生活結合起來,激活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習活動變得生動有趣,促使學生樂學,增加課堂的活力。
教師還可以利用歌曲、熱點新聞、生活現象、影視視頻、學生活動等多種形式創設教學情境,讓教學情境貫穿課堂始終,最大程度激發課堂教學的活力。
四、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習內容具體可感
《生活與哲學》學習內容相對抽象深奧,不太容易理解。教師要善于將教學與生活聯系起來,引導學生從直觀的生活現象上升到抽象的理論認識,讓學生的思維、認識有可以依托的生活載體,輔助學生理解,激發學生的學習、探究熱情。例如,在學習“聯系的客觀性”內容時,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很容易被我們忽視的“人與人、人與客觀世界”的聯系。有的學生談到:我一直覺得我與小區門口賣早點的似乎沒有任何聯系,但是,有一天早晨我照例算好上學時間去買早點時,發現賣早點的鋪子沒開門,我只好餓著肚子上學。從這件事,我發現人與人之間的聯系是客觀存在的,只是被我們忽視了。另一位學生談到:以前,我們村子的房屋都是平房,屋頂平整;近幾年,人們都將屋頂變成彩鋼的斜屋頂??词呛唵蔚奈蓓斝问降淖兓鋵嵤巧罘绞阶兓奈锘?。以前主要是農業經濟,屋頂上要晾曬糧食;現在主要是工業經濟,屋頂變彩鋼、斜坡,美觀、不用掃雪。
生活內容的引入,讓抽象的政治原理變得生動形象、具體有趣,學生的參與熱情高漲,課堂活力成功被激發。
五、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增加學生生活體驗
課本不可能是只是獲得、技能提高的唯一途徑,社會才是一個大課堂,能為學生提供豐富、可感、動態的學習材料,讓學生的學習更具現實意義,也更能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探究活力。教師要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促使政治學習有課本延伸到課外,讓學生的學習得到有效拓展和延伸。在學習《文化的繼承性與文化發展》內容之前,讓學生通過社會調查、詢問長輩、網絡查詢等多種方式去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形式、正在消失的傳統文化,以及現代文化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學生通過多種方式了解并以不同形式記錄下自己的調查結果。在課堂展示環節,有的學生以口頭陳述的方式講述了農村的種種文化陋習:結婚鬧洞房的不文明行為、新年不許說“不”字的陳舊觀念、大年初一不走親戚、結婚的姑娘不在娘家過年、驚蟄不許動針的習慣等等,學生對這些陳規陋習紛紛搖頭嘆息,并表現出厭惡。有的學生談到了正在消失的文化傳統:正月十五放河燈、正月二十五“崩圈打墩”期盼豐收、五月端午門口插艾蒿、唱社戲期盼或慶祝豐收等,學生對這些傳統文化表現出好奇。還有學生談到了人們對傳統文化的創新:各地仿古街的建造都融合傳統和現代元素、將古老的秧歌與現代音樂結合起來、將傳統節日與現代人的旅游情節結合起來、清明節將祭祀先人與踏青郊游結合起來等。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為課堂教學提供了豐富、生動、鮮活的教學資源,讓課堂教學豐盈有趣,極大激發了學生關于文化傳承的思考,促使學生能夠理性對待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性地繼承,做到古為今用,讓優秀的傳統文化融入現代化的社會,得到更好的發展和發揚。不但激發了學生的熱情和課堂活力,而且優化了課堂教學效果。
所謂中學思想政治課研究性教學方法,就是在中學思想政治課堂教學過程中創設一種類似研究的情境或途徑,以特定的、具體的某一主題或專題為載體,引導學生以獨立學習或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研究性、探索性的學習,進而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
一、在政治學科教學中實施研究性教學方法的原因
(一) 實施研究性教學方法是適應課程改革的迫切需要。
本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課程實施方面的目標,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作出了明確的規定: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具備這四種能力,是時代的要求,是培養“四有”新人、建設現代化社會并求得自身不斷發展所不可缺少的本領。我國原有的基礎教育課程在實施方面過于強調接受學習,特別是機械性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教學方式、學習方式單一化,這嚴重阻礙了學生創造性的發展,導致學生實踐能力的匱乏。要改變這種狀況,就要實現學習方式的變革,就要把有助于學生發展的多種能力的培養放到突出重要的地位上來。
(二)實施研究性教學是培養學生完備的政治素養的重要手段。
今天的中學生,生活在開拓創新、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環境之中,改革開放的洪流、商品經濟的大潮、民主自由的環境、拳頭加枕頭的電視以及升學考試的壓力、社會家庭的寵愛和厚望,這一切匯合成現實交響曲,伴隨著他們長大。和過去的學生相比,他們更早熟、更敏感、更自信,當然競爭意識、獨立意識就更強烈。但他們的弱點如同他們的優點一樣也更突出,這就使多年來教學方法單調、教材內容滯后的政治教學陷入困境之中。
但是,今天的中學生就是下個世紀中國現代化建設的主力軍,他們要面對高層次的人才要求和優勝劣汰的激烈競爭。競爭成敗的關鍵取決于參與競爭者自身是否具有良好的思想、健康的體魄、豐富的知識、多方面的才能、堅韌不撥的意志和求實進取的開拓精神,而這一切要靠教育、靠錘煉才能取得。思想政治課在中學教育中有它特定的不可取代的功能,如何才能堅持和完善這一功能,方法很多,就教學而言,我認為實施研究性教學是有效的。
(三)實施研究性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研究性的教學方法在學生的素質教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它完全滲透于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過程中。教師研究性的教,是以學生素質發展為目的,研究確定符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學生研究性的學,是以知識結構為根據,或以書本知識為基礎,對客觀事物進行直接的認識,它包括對事物的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研究現實問題存在的原因和結果。在教學實踐中,發展學生研究性學習的能力,就能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正如愛因斯坦曾強調過的:發展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一般能力,應當始終放在首位。如果一個人掌握了學科的基礎理論,并且學會了獨立地思考和工作,他必定會找到自己的道路,而且比起那種主要以獲得細節知識為其培訓內容的人來,他一定會更好地適應進步和變化。愛因斯坦強調的正是我們今天素質教育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題中之義。只有在研究性教學過程中,學生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識、發展能力、提高素質。
二、如何在政治學科中實施研究性教學
那么,在政治學科中如何實行研究性教學呢?對此我認為應實現“三個轉變”:
(一) 轉變觀念
科學發展最艱巨、貢獻最大的工作是如何發現問題,并恰當合理地解決問題,這就是創新。培養創新意識,在教學中最難最重要的環節就是如何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只有使學生真正意識到問題的存在,并符合事實地表達出來,亦即提出問題,才有可能進一步引導他們進入學習的后續階段。然而,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在眾多的教學方法中,“帶著問題學”往往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教學實踐中,這個觀點往往被演繹為以“目標定向”為核心的教學過程。即由教師提出有關的學習目標或問題,學生帶著這類問題去思考、去分析,再在教師的幫助下解決問題。國內外現行的好多教學方法諸如目標教學法、程序教學法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這一觀點,應該說,它對提高知識傳授的效率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的。它也能不同程度地培養學生的一些能力,尤其是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然而,新的課程方案要求我們,僅有這一點能力是不行的,帶著問題學,長此以往,學生對問題就會產生某種依賴,有問題我則去解決,那么一離開了教師,一離開了問題則不知如何學起,這也是當前絕大多數學生沒法自學或自學效果很差的一個重要因素。顯然,這也十分不利于學生的終身學習。而且,這與研究性學習的自主性、探索性是十分不吻合的。
眾所周知,成人在學習時,盡管材料上沒有清楚地標注學習的問題,然而隨著與材料的不斷作用,成人則能自行生成一些問題,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悟性,其實它包括提取重要信息,分析加工一些關鍵性問題,對重點進行深刻的深入的思考等等,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特色,這種自動生成問題的能力,能不能傳導給學生,或者說,我們的學生能否通過學習活動的訓練也能自我生成問題,把握關鍵,領會實質并進行深入分析,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呢?換言之,能否讓學生由“帶著問題學”變成“學出問題來”呢?如果可能,學生的自主性學習、探索性學習問題也就有了著落。那么,建立這種“學出問題來”的課堂教學模式,從而以自主性、探索性學習能力的培養為核心,實現課堂教學由教師目標定向轉換為由學生自學研討獲得的目標定向便成為可能。
(二)轉變課堂形式
與傳統的課堂教學比較,探究性教學的組織形式、實施程序、學習特點都有根本區別。從學習的組織形式看,主要有三種:
1、小組合作研究。如高一講授“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知識點時,我安排學生分組搜集一些知名企業的經營狀況,比較同類企業經濟效益的高低,并分析原因,最后安排匯報交流,分析出來的原因不僅符合課本的原理,而且學生還歸納出其他方面的原因,有的是自己的獨特見解,有的則是學習了課外的知識來補充課本的不足。我認為這種做法不僅能夠讓學生樂于學習課本知識,還使他們在學習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拓展了知識面,激發了他們的創新意識。
2、個人獨立研究。如初一學習“陶冶高雅情趣”一課時,安排學生做關于自己個人興趣的資料搜集,裝訂成冊,由于是要求學生們做自己喜歡的事,學生非常積極,發現了不少好的作品:有的學生畫畫很好,就自己畫了一本畫冊,里面介紹了自己喜歡的卡通人物或者畫家,包括他們的背景、故事內容等;有的學生喜歡搜集過年的“利是封”,把幾年攢下來的“利是封”分門別類貼好,七八頁紙也貼得滿滿的,還模擬“利是封”的語氣作“自我介紹,很有創意;還有的學生很喜歡玩網絡游戲,就搜集不同游戲的資料等等,通過這些教學方式,讓學生有一個展示自我的機會。
3、個人研究與集體討論相結合。如初二學習法律知識,可以由學生自己尋找案例并進行分析,每節課前進行“每課一案”的活動,全班學生再評價這個案例分析得好不好。
從實施方式上看,研究性教學主要有以下幾種實施方式:
1、比較異同。即向學生提供內容上互相關聯的一組學習材料,讓學生對其相同點、不同點進行探究,展開研究性學習。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展開積極主動、生動活潑的研究性學習,思維活躍,在研討、探究、辯駁中閃爍出許多可貴的創造性思維的火花。這種方式在課堂上可大量運用。
2、評價鑒賞。即對已有的結論、課外材料或課文,讓學生大膽地進行品頭論足、評價鑒賞,闡明自己的觀點,進行研究性學習。如,中外哲學史上對自由的探討非常充分,因此在討論自由觀念時,借助于課件,可將各種自由觀薈萃展示,從老子的“無為而無所不為”、孔子的“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距”、莊子的逍遙神游太虛,到洛克、孟德斯鳩、黑格爾的西方自由觀等等,學生的問題自然產生“自由意味著隨心所欲嗎?”“渺小的個人真能享受到自由嗎?”,老師的問題有起著推波助瀾的效果:“中國歷史上提倡的是個人自由還是政治自由?”“獲得自由的個人和社會條件是什么?”
3、觀點爭鳴。即對課本中或教師自己選擇的課外材料中存在爭議的觀點,讓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努力闡明理由,在觀點爭鳴中開展研究性學習。
關鍵詞:特點分析;注意問題;面臨尷尬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5-254-01
初三政治活動課,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整個活動幾乎處于癱瘓狀態,就算個別教師開展了活動,也是出于應付檢查或上公開課的形式。初中政治教學,既然開設了活動課,就有它一定的科學道理,對于初三來說,學生即將步入高一級學?;蜃呦蛏鐣?,政治活動課無疑是提高學生政治認識的一種有效手段,取消初三政治活動課,實際上是斬斷了提高學生政治認識和世界觀改造的“惡魔”。從另一方面說,政治活動課是激起學生學習政治的有效手段,不進行活動課教學,學生將會感到政治課堂的孤立和無用,他們會厭倦政治學習。
一、當前初三政治活動課面臨的尷尬
1、人們對活動課缺乏認識。活動課是教育教學改革的一個突破口,但在目前的升學壓力下,它的存在會引起其他任課教師、家長的疑惑。畢竟,上活動課要占用課程時間甚至課余時間。有的家長甚至認為孩子的動手能力可以隨年齡的增長而增長,或有先發育智力,后培養能力的想法。對此,除了依賴加大對素質教育的重視和宣傳,還要依靠廣大教師在活動課這一課題上多探索,多總結,讓人們逐漸認識活動課的重要性。
2、活動課的邏輯結構需要改善。探究性學習是一種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改變,是學生由過去從學科的概念、規律的開始學習轉變為通過各種事實來發現概念和規律的方式。這種學習方式首先應讓學生發現問題,然后通過收集資料并進行歸納、比較、統計分析,最后通過討論和交流,形成對問題的解釋。而初三政治活動課總是先給出理論方面的闡述,然后呈現一些典型資料或事例加以論證,最后才是讓學生活動。這種邏輯結構不符合學生由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規律,也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容易把學生的思維限制在教材給出的理論范疇內,不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不利于學生進行探究性的學習。
二、初三政治活動課的特點分析
初三政治活動課雖然是思想政治學科教學的一部分,但它畢竟是學科教學改革的前沿,故具有鮮明的特點。
1、活動形式多種多樣。初三政治教材活動內容,形式多種多樣,不拘一格。有的通過學生自己的活動,用教材中的理論或自己的觀點分析實際問題;有的通過學生查找資料或訪問,用掌握的事實,說明理論、觀點;有的通過理論、事件、資料的分析,提出行為要求。
2、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初三政治活動課以學生的現實生活和社會實踐為基礎發掘教育資源,緊貼學生生活和社會熱點,觸及到“中學生上網熱”、“國際形勢”、 “可持續發展”等社會問題,具有濃郁的時代氣息。
3、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初三政治教材根據學生的需要、動機、興趣和直接經驗來設計、實施相關活動課;從學生真實的生活世界中選取具有一定的實踐性、現實性的問題、事件、現象來設計活動內容;學生可以采取調查、討論、訪問、演講、辯論等多種方式進行活動;學生親身參與、主動實踐,通過個人努力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這些都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體意識。
4、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F代社會的競爭實際就是創新性人才的競爭。在教學中進行創新教學是教學理論與實踐變革的必然趨勢。如何使學生從應試教育走出來,全面提高素質,是教育的重要課題,也是活動課首先需要考慮的問題。初三政治活動課著眼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為學生創新品質的形成提供了更為寬松、自由的空間。學生在活動課上可以不受學科知識體系的限制,充分發揮想像力和創造力,從而不斷地有所思考、有所創新,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敢于質疑、批判的精神,為將來成為創新型人才奠定基礎。
三、上好初三政治活動課渠道
1、思想上高度重視?;顒诱n的設置體現了我國課程改革的趨勢,是初三政治課程改革的最亮麗的風景。新修訂的《課程標準》明確規定,用于開展學生課堂活動和相關實踐活動的時間不少于總課時數的20%,此外,每一單元還結合教學內容設計了2―3個活動。要把活動課作為呈現教學內容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學環節。近年來,一些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大量出現在中招考試的考卷上,如環保等。這些試題旨在考查學生運用知識創造性地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是學科知識教學難以完成的任務。所以,設置活動課既是素質教育的需要,也是適應中召考試改革的需要?;谝陨系脑?,教師、學生對活動課都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2、教師適度指導?;顒诱n為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提供了廣闊的天地,教師在活動課上應是一個指導者,為學生提供學習材料,解釋疑難;對學生的積極參與進行鼓勵,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應啟發學生的思維、介紹方法、設置情境,引導學生質疑、探究和創新。既不能代替學生活動,又不能放任自流、袖手旁觀。
二oo4年我校工會工作指思想是,以貫徹市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為契機,以深入開展學校管理年活動為抓手,緊圍繞學校教育教學中心工作,加大學校民主管理的力度,突出工會維護職能,努力實現工會重點工作的突破和自身建設的加強,善抓機遇,改革創新,以鍛造自我,追求卓越和學校精神,調動和發揮廣大教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學校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不斷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加快學校現代化建設,開創學校教育的新局面建功立業。
一、加強政治學習師德建設過程管理,不斷提高教師整體素質。
1、積極配合學校黨政抓好教職工政治理論學習,首先以“三個代表”學習教育為切入口,組織廣大教職工, 特別以黨團員骨干為主的學習教育活動,每人記學習筆記不少于一萬字,從而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更新觀念,增強競爭意識和創新意識,更好地做好本職工作。
2、加強師德建房教育和過程管理,杜絕師德違規。
(1)繼續組織全體教工認真學習《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和《班主任暫行規定》等師德教育材料,年初,校長與全體教師簽訂師德目標書,學校根據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十五”規劃內容制定本校師德評估量化細則,加強師德過程管理。并采取教師在本年度出現師德違規現象,在當年評選、評優、職評中一票否決項,使全體教師都能自覺規范自己教育行為。
(2)為建立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繼續開展以關心、愛護學生為主題的“做學生良師益友”活動,四月舉行我?!拔易鰧W生良師益友”演講比賽,以提高教師對師德重要性的認識。
(3)組織老師觀看《優秀教師先進事跡報告錄像》,寫出觀后感參評。
(4)認真搞好我校一年一度校級師德標兵評比活動,教師節期間給予表彰獎勵。
(5)認真做好女教職工工作,積極維護女教職工合法權益和特殊利益。組織開展“崗位成才,建功立業”活動,“三八”節學校召開表彰會,評選優秀女教師進行表彰獎勵。
二、抓好科研促教,實現“創新、減負、增效”。
1、配合教導處組織全體教工認真學習現代教育理論、重點學好《全市教育工作會議學習材料》、《現代教育思想專題》和《創新教育》三本書,引導老師切實樹立現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使理論與教學實踐相結合。
2、配合教導處組織教工積極參加業務系列達標、創新課、優質課、學科帶頭人和各科教研攻關等活動,使我校教育、教研各項工作再上新水平,更上一層樓。
三、落實工會三項職能,促進民主管理制度的完善。
1、突出抓好教代會規范化,制度化建設。堅持每年召開一次教代會,力求會議規范、高標準、高質量完成。
2、配合學校黨政積極參與校務公開的組織工作,繼續開辦公開欄、意見箱等,使校務公開在內容、形式、時間上進一步制度化,規范化,使校務公開落到實處。
3、繼續抓好教工之家建設活動,使工會發揮更大作用。
四、突出維護職能,為教工多辦實事好事,開展在益身心健康的活動。
1、工會干部要熱心為教職工服務,時刻關心教職工的疾苦,幫助解除后顧之憂,做教職工真心朋友和權益的維護者。
2、組織教工的休養活動和女教工查體(包括退休女教師)工作。全年教工福利不少于往年。
3、從政治上、生活上關心照顧退休老師,及時通知參加活動,以不同形式共同慶?;蜃咴L慰問,盡心盡力為退休老師多辦實事、好事。
4、今年根據學校建設實際情況,盡量組織教工開展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文體活動,活躍教工生活。
五、加強工會自身建設,提高工會整體工作水平。
1、定期組織工會干部學習,提高業務水平,適應新形勢下的工會工作。
2、定期召開工會委員會,布置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3、工會委員要深入教研第一線與教職工交朋友,及時了解意見建議,進一步促進工會工作的開展。
4、按時向上級工會交納會費,認真做好工會工作情況報道。
一、利用社會熱點問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政治課是一門時代性很強的學科,脫離生活的政治課是不可想象的。學生不愿意學習政治課的很大一個因素是感覺和生活聯系不緊密,體驗不到學習后的用處,不能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很多學生認為政治課就是講大道理,都是條條框框,學生對此毫無興趣,甚至會產生厭惡和逆反心理。要改變這種情況,要求教師靈活利用社會熱點問題,充分激發學生學習政治課的熱情。
課本內容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因而相對于時政熱點和社會熱點,課本內容確實有一定的滯后性。在平時教學中,教師要關注社會熱點,關注生活,理論聯系實際,重視教材知識與時政熱點的結合。政治科目開卷考試所選取的材料多為時政熱點和社會熱點,所以在平時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收集最近時間發生的與課堂教學有關的國際和國內大事,讓學生對時政熱點進行總結分析,根據教學內容提出問題,大膽嘗試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理解、分析和運用能力。如結合提出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一定能實現”這一的時政新聞,可以梳理如下知識:①“一定能”的信心源自我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理念,堅持全國各族人民艱苦奮斗。②制約我們實現中國夢的因素有:國際競爭日益激烈,我國在經濟、科技上與發達國家差距較大;面臨著嚴峻的資源、人口和環境等問題;不公正不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舊秩序沒有根本改變,影響和平與發展的不確定因素增加;我國周邊的安全形勢比較嚴峻;面臨著分裂勢力、宗教極端勢力、恐怖勢力的威脅。
二、注重小組合作學習,轉變學生學習方式
新課標要求注重學生的發展,因此教師應學會蹲下身來和學生談話,建構起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尊重學生人格。在教學中我根據不同教學內容有目的、適時適量地為合作小組創設適宜的合作情境,置合作小組于靈活多變且民主和諧的環境中,讓學生在保持心理自由而無須壓抑的狀態中參與合作、討論。大力提倡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體驗學習的樂趣,體驗生命的價值和自我實現的過程,嘗試成功的喜悅。
學習小組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還可以通過小組活動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合作學習的最終目的不是簡單地解決問題,而是通過學生的行為參與、情感參與和認知參與的整合,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學生民主平等意識、交往能力和敢于創新的精神。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政治學科的特點,盡可能讓更多的小組及其成員展示其成果,鼓勵學生勇于提出自己的觀點,及時用激勵性的語言評價他們的發言。通過小組自評、學生互評、師生共評,對每節課進行評比,看哪個同學發言很積極,哪個小組表現得很出色、很精彩,就給小組加分或給小組發喜報給予鼓勵。通過評比,使學生體會到獎勵的珍貴,激勵他們積極去爭取。
三、創設多維課堂教學情境,激發學生主體意識
政治教學有些概念晦澀難懂,教師一味枯燥地講解,讓學生死記硬背理論知識,學生就會產生厭學心理,如何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意識尤其重要。在政治課堂中,教師要因勢利導,深入淺出,在講課過程中結合具體教學內容穿插一些幽默風趣的語言,創設語言情境教學氛圍。教師要盡量壓縮講授的時間,相應增加閱讀和討論的時間,讓學生在文本情景中不斷探索與漫游。閱讀以泛讀和精讀兩種方式進行,先通過泛讀對所學知識有個整體的了解,再引導點撥學生精讀文本,對一些熱點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最后以同桌或是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概念的提煉與總結。教師在教學中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與手段去生成情境,如講故事、讀詩詞、看圖片、放幻燈、聽音樂等方式教學,將概念和基本原理講活。適宜的教學情境不但可以為學生提供生動而豐富的學習材料,還可以為其提供在實踐中應用理論的機會,能讓學生有興趣進一步認識知識的本質,以便于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
政治教學的目標在于讓學生在學政治的同時學會做人,并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心理健康素質和社會交際素質,從而促進自我人格的全面完善。因此,在政治教學中,教師也可以組織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活動,通過在課堂中引入一些知識競賽、辯論賽、即興演講和小品表演等形式,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也培養了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
四、重視課本的內涵要求,提高知識應用的能力
新課程標準要求政治科目開卷考試,試題中記憶的內容減少,更多的是注重理論聯系實際。部分學生以為開卷就是抄書,在考試的時候找到相應的知識點就開始寫,殊不知如果不能對課本很好地把握,對相關的知識點了解不清,就不能把握試題,只會機械照抄知識點,回答的問題也是不準確的。中考試題考查的范圍廣,試題綜合性比較強,考查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學生想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取得比較滿意的成績,就要熟悉課本,熟悉基本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