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27 04:37:2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問題教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內在因素
(1)大學生自身因素
由于各種社會原因和家庭原因,如今的大部分大學生不論在身體素質方面還是行為品格方面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缺陷。上大學后壓力減小,可自由支配時間增多,大部分學生的日常生活變得極為散漫,寧可把時間浪費在打游戲看電影上,也不愿意進行一些適當的體育鍛煉。長此以往,導致自身的身體素質越來越差,偶爾進行一次跑步運動,身體就會感到不適。而足球運動不僅需要在足球場上跑動,還需要具有很強的對抗性,同時對肢體的靈活性要求也很高,這對于身體素質普遍較差的大學生而言,危險性非常大,大學生在進行足球運動時,稍有不慎,就會對身體造成很嚴重的傷害。
(2)課堂秩序不嚴謹
足球課一般都是在室外進行,因此在上課過程中,學生注意力往往不夠集中。這就對體育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體育教師,不僅要有關于足球的專業技能,更要讓學生深入了解相關的技術要點,掌握正確的踢球方法和防護技巧,否則就可能會造成學生的學習態度不端正,無法準確掌握必要的技術,為正式進行足球運動時留下隱患。
(3)學校方面因素
雖然足球運動在各所高校受到熱烈歡迎,但還是有很多學校的安全教育等工作沒有完全做到位。對足球場等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得還不夠完備,有關于足球教學的教學制度和教學規定還不夠完善,安全防范措施做得還不夠全面周到。這些沒有做好的地方都會影響足球教學的良好發展,不利于學生進行安全的足球運動。
2.外界因素
(1)不了解足球競賽規則
前文提到,足球運動是一項對身體和技術要求都很高的運動項目,在進行足球比賽時,如果沒有良好的比賽規則,那么足球將會變成一項很危險的運動。所以,了解足球比賽的規則對大學生而言非常重要。但是現在好多大學生并沒有做到對足球規則的全面了解,以至于在進行足球比賽時,經常會出現犯規的行為,這不僅對比賽造成了不良影響,更極易在比賽過程中造成球員身體的傷害,危害很大。
(2)足球技術不過關并且缺乏自我保護意識
因為足球運動對技術要求很高,如果想把足球踢好,就要熟練地掌握運球、過人、急停等足球技術。但是許多大學生并沒有經過專業的指導和訓練,所以在足球技術方面往往會存在很多錯誤,而這些錯誤可能會給學生的身體造成嚴重的傷害。
(3)天氣因素
由于場地的特殊原因,足球課一般都是在室外進行教學活動,這就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天氣以及氣候變換的影響。如果遇到雨雪天氣,足球場地會變得非常濕滑,學生在足球場上進行運動時極易滑倒碰傷;如果在夏天遇到高溫天氣,可能還會使學生中暑。這些天氣原因都會威脅到學生的安全。
二、針對高校足球教學中安全問題的解決方案
1.教育學生加強自我保護意識
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要讓學生加強自我保護意識。教導學生在發生意外情況時,如何迅速進行防衛,盡量減輕對身體的傷害。在上課之前,教師要詢問是否有學生身體不適,絕對不能讓身體不適的學生上場踢球。要求學生至少每學期接受一次體檢,并對每個學生建立體檢檔案,詳細地掌握學生的身體情況。在進行運動之前,教師要讓學生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以免在上課過程中發生崴腳等意外。
2.教學內容因人而異
1.1難度一般,學生對答如流
比如,在講授二次函數的課程的時候,教師在黑板上列出了一個二次函數的解析式y=-2x2+3x-6,就提問學生,你們知道這個解析式的開口朝上還是朝下嗎?怎么判定的?點評:表面上看,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很高,課堂氣氛非?;钴S,但這樣的問題的設計過于簡單,難度一般,教師沒有很好地在課前設計出合理難度的問題,使得學生對答如流。課堂貌似熱鬧,其實華而不實。
1.2問題漫無邊際,學生無從作答
比如,在講授逆命題及逆定理這一課的時候,教師提問:請同學們舉幾個簡單的命題與定理來。點評:開頭就這樣提問,學生就覺得張二摸不著頭腦,不知如何回答。什么命題?什么定理?這樣的問題設定漫無邊際,學生會認為自己的回答是不正確的,是與講課的內容無關緊要的知識,所以就達不到問題設定的讓學生有興趣回答下午的欲望,諸如此類的問題設計,學生會感覺無所適從,不知道如何回答,不知道回答這個問題的實際效果,或是老師想要學生進行如何回答的方式。
1.3問題缺乏趣味性,學生被動應付
比如,在講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時候,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有幾種嗎?
點評:學生就很被動地從課本中找出答案:一元二次方程一共有四種解題的方法。照本宣科,沒有針對性、沒有趣味性,學生提不起半點的興趣,探究問題的實踐能力就相對比較薄弱。問題常常是困擾學生學習的絆腳石,但好的問題,可以引起學生的濃厚興趣,引起他們的發散思維,問題如果學生感覺非常有興趣,會在課堂上展開熱烈的討論,如此一來,學生細心觀察,勇于實踐,大膽猜想,小心求證,去探索和發現規律。如果問題學生沒有什么感覺,對問題也提不起一定的興趣,僅僅是被動地接受教師的問題,那問題的設計就達不到應該有的效果。作為教師應精心設計問題,找出所教課程的中心點,并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進行問題設計,融合一定的趣味性,讓回答顯得生趣,學生感興趣,啟發、引導學生進行問題的回答。
1.4提問沒有層次,學生忘問生畏
教師在上八年級上冊的平行線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對學生提問:第一,請同學們舉例生活中有平行線存在的實例、東西。第二,同學們,你們認為火車的鐵軌是平行線嗎?第三,同學們,你們認為如何認定兩條線就是平行線呢?點評:這樣的問題設置就沒有層次性,學生回答了第一個問題就直接回答了第二,但是第三個問題與前面兩個問題沒有層次性,學生在第一、第二個問題之后,被動地回答第三個問題,卻不知道如何回答,或者是回答得不清晰,不明報。根據學習的認知理論,數學學習是數學認知結構的建立,擴大或重新組織的過程。無論是新知識的接受還是納入,都取決于學生原有的數學認知結構。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考慮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掌握到何種程度,然后再考慮數學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來提出問題,確保學生原有認知結構與新的數學知識相互作用。讓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實際發現過程,學習數學家探索和發現數學知識的思想和方法,老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應該體現出一定的層次性,讓學生明白問題的關鍵點所在,讓學生感覺問題有答的必要性,而不是對著問題茫然不知所措。
2.創設有效問題情境的策略
2.1創設懸念式問題情境,呈現問題情境的誘惑力
教師設置一個懸念或質疑情境,能讓學生由機械接受向主動質疑、大膽探索發展,有利于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例:《有理數的乘方》這節課時創設了如下問題情境:資料顯示: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瑪峰的高度為8844.43米。有人說,若有一張足夠大的厚度為0.1mm的紙,連續對折30次后的厚度就能超過珠穆朗瑪峰,你相信嗎?學生們的第一反應基本是搖頭,因為學生的生活經驗是一張紙對折后,厚度不會增加很多,所以對折30次厚度能超過珠穆朗瑪峰均表示懷疑,這就產生了認知沖突的矛盾,引起了他們學習新知的興趣,馬上饒有興趣地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一張0.1mm厚的紙對折30次后的厚度是怎么算出來的呢?在此情境中引出新課內容,一下子就把學生的興趣激發出來。
2.2創設直觀式問題情境,注重問題情境的形象性和現實性
教育學和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的材料與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相聯系時,學生對學習才會有興趣。有些數學概念可通過聯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自己操作試驗或通過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演示,創設具有形象支持的“直觀式”問題情境,使其從中領悟數學概念的形成過程,這樣既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與創造能力,又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通過創設直觀式問題情境,能體現知識的綜合性和現實性,幫助學生對抽象知識的理解,實現新知識的同化。
2.3創設階梯式問題情境,注重問題情境的有序性
數學情境是形成數學問題的土壤,是引發探究活動和數學思考的源泉。創設情境,要充分考慮它對激發學生進行數學思考的作用。關于線段、射線、直線這節內容我聽了四位教師的課,有兩位教師都是直接出示圖片讓學生回答,有一位教師只是口頭敘述情境讓學生作答,這位老師卻先是讓學生由圓、長方形來聯想生活中的物體或現象,再給出大家熟知的三個圖形線段、射線、直線,讓學生由此來聯想生活中的物體,這樣便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中有一位學生認為可以將孫悟空的金咕嚕棒看成是直線,當時不僅僅是許多學生不理解,教師沒有立即給予答復,而且現場的許多教師都感到不理解,緊接著他說明了金咕嚕棒可以向兩方無限延伸,這個時候同學們和教師才恍然大悟,這說明學生們都在認真地思考,這時教師才展示他的圖片,很自然地引入新課。一個真實的教育過程是一個師生及多種因素間的綜合產物。其中有預先設定的、計劃的、規定性的東西,但在實際過程中會結合實際使教與學發展為學生的發展,從而去整體把握,綜合滲透,駕馭動態的生成過程,并運用動態的特有的特征———主動、潛在與差異,為社會的可持續性發展和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2.4創設探究式問題情境,突出問題情境的方向性和策略性
數學具有廣泛的應用性。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若能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設計數學問題,用強烈、豐富的感性材料,創設出使學生躍躍欲試、尋根問底的情境,不僅可以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引導學生主動建構數學知識,而且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同時還可以打破學生固有的思維定勢,讓學生真正體驗數學與生活的關系,有利于激發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的意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5利用反思創設反思型問題情境
反思是指自覺地對數學認知活動進行考查、分析、總結、評價、調節的過程,是學生調控學習的基礎,是認知過程中強化自我意識、進行自我監控、自我調節的主要形式。荷蘭著名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指出:反思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核心和動力。數學教育家波利亞也說:如果沒有了反思,他們就錯過了解題的一次重要而有效益的方面。問題情境是誘發反思的根源,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創設有利于學生反思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從新的角度,多層次、多側面地對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進行全面的考察、分析與思考,從而深化對問題的理解,揭示問題本質,探索一般規律,并進而產生新的發現。
1.1主管部門對高職語文教學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
主管部門的普遍思想認為漢語是母語,不必投入過多的教學精力,沒有將語文教學上升到一定的認識高度,更加談及不到語文教學是對民族文化的傳承,以及民族精神構建的高度。相關主管單位沒有意識到高職學生綜合人文素質的短缺,一味的強調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術水平和操作能力。主管單位的態度意識,潛移默化的對教師和學生產生著影響,導致了大學語文無關緊要的局面。
1.2缺乏合理的高職語文教材
高職院校的語文教材通常使用的是《大學語文》,但是《大學語文》對于高職院校來講,不能突出專業特點,教材內容側重于對思想的教育,一定程度上削減了語文課程該有的教學效果。而且,《大學語文》的教授仍然局限于語文知識層面的講授,文化教育和審美教育的高層次要求沒有很好的得到重視。《大學語文》實際上是由中學語文教材延伸出來的,是工具化了的語文,導致了《大學語文》教學的文本封閉性,以及教學課堂的自足性,應有的自由伸縮性缺失。致使教師和學生在實際的教學課堂上,缺失對文化需求的擴展,對審美的遐想。
1.3教師對高職語文教學認知程度低
高職院校是由最初的職業中專發展延伸而來,語文教學仍沿用最初的中專院校教學模式,教師仍然采用傳統教學形式授課。學校檔次雖有了提升,但教師教學水平仍處于原有狀態,依然秉承著傳統陳舊的教學觀念,缺乏創新意識。高職院校語文教師普遍認為大學語文是中學語文的延伸,沒有意識到大學語文是大學教育水平所要求的一種語言文學類課程,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和豐富的內容,有利于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大學語文對人文素質教育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高職語文教學中問題教學法的應用分析
2.1加強基礎學習
加強基礎學習是培養問題意識的基礎,學生認知結構中必須具備最基本的基礎知識,才能夠進一步對所學內容進行思考和探討,產生疑問并提出問題。為此,在實際具體的教學中,應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學習、理解和掌握,教師應引導學生大量閱讀,拓展信息量。基本技能的培訓是語文教學的基礎內容,同時也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有效途徑。譬如,在實際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口語、演講和辯論的訓練,以此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也可以加強對實用文體的學習,以此提升學生的實用寫作能力。這些方式方法都不同程度的有利于學生問題意識的增強。
2.2創設心理自由的氛圍
創設心理自由的氛圍是問題意識產生的土壤,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指出,有利于創造活動的一般條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所以,教師應轉變教學方式,舍棄傳統的權威式的課堂教育模式,營造互相交流、溝通、和諧的課堂氛圍,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有助于形成積極活躍的課堂教學氣氛,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感情,有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語文教學本質上是一門讓學生敢于表達,善于抒發自我感情的一項基礎教育,所以為學生提供一個寬松和諧的交流環境,至關重要。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多提出問題,針對學生提出的質疑,教師不宜第一時間予以評價或者急于否定學生的觀點,亦或是急于給出準確答案,應該引導學生解答學生的問題。針對學生提出的觀點和意見,教師應予以充分的尊重,對準確、獨到、創新的觀點,給予充分的肯定和稱贊,培養學生在抒發觀點的同時增長知識。
2.3以問導學,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高職院校教育模式,重專業輕基礎,而且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偏低,這是當前高職院校教育現狀。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需依據實際教學狀況,努力探求提高學生自主性學習的方法。以往的高職語文教學,教師普遍運用讓學生課前預習的方式,但課前預習的方法針對高職教育輕基礎的現狀,很難獲取高效的教學效果。運用以問導學的問題教學法,可以將課前預習方式落實到實處,可以讓學生明確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產生疑問、提出問題,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明確學習目的,進行有目的地課前預習。
2.4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問互答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會遇到不同程度的難題,因此在高職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給學生留有充足的課堂提問時間,予以學生提問權。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被動地回答問題,嚴重制約了學生的思考和創新能力。在高職語文教學中采用問題教學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性,積極主動去發現問題,自發的向教師提出質疑,進一步發揮學生作為課堂主體的地位,調動學生對課堂教學的興趣。著重強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會逐步提出新穎富有挑戰的問題,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以此保障課堂教學效率。
2.5教授學生質疑和提問的技巧
教授學生質疑和提問的技巧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有效途徑,實際教學中學生并不喜歡提問,究其原因是學生不懂怎樣提問,沒有掌握到提問方法和內容敘述的要求,所以教師應教授學生一定的提問方式和技巧,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具體的做法有:其一,圍繞課題找尋疑點,讓學生圍繞課題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加深理解;其二,從字、詞、句等方面找尋疑點,語文教材中的詞句有些內容比較深刻難理解,通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進一步突破詞句難點;其三,對結構的安排、內容的選擇提出疑問。
3結語
關鍵詞:旅游高等教育 旅游實踐教學 綜述
一、論題選擇:重理念輕技術
實踐教學研究一直是我國旅游教育教學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通過中國期刊網全文數據庫,可以檢索到1979-2008年間的旅游教育教學論文共1700余篇,其中,旅游實踐教學專論或以旅游實踐教學為重要研究內容的論文150余篇。綜觀這些旅游實踐教學論文,可以發現,與選題宏大、涉及整體的理念研究相比,探討具體旅游實踐教學課程設計與運行的技術研究明顯冷清。150余篇論文中,理念研究占120余篇;技術研究不足30篇,且全部發表在非中文核心期刊上面。
通過檢索我國全部37種“教育學”CSSCI期刊2006-2008年間的發文目錄,三年間,大部分期刊未發表任何教學技術研究論文,所有期刊均未發表旅游實踐教學技術研究論文。旅游實踐教學技術問題的發掘本身是一個大量耗費研究精力和研究經費的過程。成果缺乏高層級發表平臺,在“以刊定文”、“以文報課題”、“以課題評職稱”、“以職稱論水平”的我國高校具有毀滅性的打擊力。這就在我國旅游實踐教學研究中形成了淘汰技術研究、激勵理念研究的循環。
二、研究視野:重現狀輕預測
旅游實踐教學研究應當走在現狀的前面,走在事物發生的前面,也就是說研究旅游實踐問題要有前瞻性和指導性,而不是什么論題熱就研究什么,也不是什么問題嚴重了才研究什么。大家都不希望看到“一窩蜂”和“一陣風”式的研究。大家都期待更全面、更深入、更持久、更富有個性和原始創新性的研究,都期待更多可以幫助我們認識問題、指導我們解決問題的預測性研究。
三、研究范式:重傳統輕引進
首先,是重定性研究輕定量研究。定性研究是旅游實踐教學研究的傳統范式,它根植于人文主義,采用解釋學的方法體系。定量研究是從自然科學借鑒來的,屬于實證主義,采用統計學的方法體系。國內外旅游實踐教學研究者對這兩種研究范式都進行過反思,反思的內容包括:研究的效度與信度,研究的主體性與客觀性,以及研究的整體性與個體性等。從旅游實踐教學英文的時間序列來看,西方高校的研究者正逐漸從完全采用定量研究范式,向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范式融合的方向發展。而我國的旅游實踐教學論文則過分傾向于定性研究,150余篇相關論文中采用或部分采用定量研究范式的不到20篇,且在時間序列上沒有趨向性。
其次,是重傳統課程理論輕現代課程理論。當我們檢視英文旅游實踐教學論文時,可以發現大量新穎現代課程理論的應用,極大推進了研究的深入。如通過雷諾茲的“符號習得”理論,將旅游實踐教學提升到專業課程的軸心地位;通過高夫的“后殖民課程觀”,反對旅游實踐教學的同質化,強調其內容設計的本地化和教學過程的時空環境設計;通過弗莉娜的“課程動態學”,重構旅游實踐教學中,專業學習與人文養成之間的辨證關系等等。新穎現代課程理論的應用,使這些英文論文充滿了創新性與啟示性,也使它們得以發表在著名專業期刊上。反觀我國旅游實踐教學論文,其主流課程理論局限于現有大學本科教育教學專業教材,這就使得它們的學術拓展只能是局部的,其平臺也難以提升。表現在課程理論的參考文獻上,英文旅游實踐教學論文大多引用最新的期刊論文,我國旅游實踐教學論文則基本引用大學教材。
從旅游實踐教學的實際需要和旅游實踐教學研究的持續發展來看,強調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的范式融合,重視最新課程理論的引進以及學術積累與學術規范,已成為提升我國旅游實踐教學研究的當務之急。
四、價值導向:重學院輕社會
我國現行高教體制中的學科競爭機制對高校、學科和教研人員的導向作用,已成為我國旅游實踐教學研究的重要背景?!皵U招”帶來的師生數量、“跑點”引起的評價主體大逆轉、課題申報制度對職稱晉升機會的大收編、教學質量評估對專業培養方案的大一統,以及官方背景的“旅游規劃”對市場背景的“旅游管理”的大擠壓等等,構成了我們批評我國旅游實踐教學論文時的現實語境。在這種語境中,旅游實踐教學研究陷入了“學院式研究”的體制化困境。
值的我們高度關注的是,在英文旅游實踐教學論文越來越強烈地反思“發表或者完蛋”的體制對旅游實踐教學研究的戕害,越來越重視從“社會而不僅僅是學院”的維度構建研究文本的同時,我國旅游實踐教學論文卻在向學院體制飛奔。省級甚至國家級“課題”、“項目”、“工程”越來越多,相關論文卻常常缺少思想深度與學術力度,它們存在的價值只為提供教授晉升機會和維持旅游實踐教學研究的虛假繁榮。我國的旅游實踐教學研究在研究范式尚未嚴謹的情況下,已經出現了西方高校過度注重研究范式所引致的負面效應。從旅游實踐教學的實際需要和旅游實踐教學研究的持續發展來看,復歸旅游實踐教學研究的意義追問,在不斷反思的基礎上,重礪旅游實踐教學研究的價值鋒芒,再造旅游實踐教學研究高屋建瓴的批評情懷,是我國旅游實踐教學研究走向成熟的基本路徑。
關鍵詞:創造性;科學性;可行性
一、選擇學科教研課題的原則
學科教學論文選題要從教學實際和個人實際出發,從學術信息出發,一個選題,當或不當,其衡量的原則是:
1.價值原則。選擇課題首先要考慮是否有研究價值,主要包括:對發展數學教學理論有貢獻;對指導數學教學實踐有現實意義,或者是可操作的,像現行高考出現的新信息題,研究其特點、類型、解法以及產生的種種思維定式就是一個迫切的有現實價值的課題,“寓開拓智力于總復習習題選編之中”,能夠被他人利用,得到廣泛的認可。
2.創造性原則。選題應有創新意識,決不能人云亦云。例如,求解數學選擇題的方法問題,大家都取材于分析法、篩選法、計算法等這些人人皆知的方法,就失去了閱讀的價值。要做到“舊中見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實、人實我深”。
3.科學性原則。課題必須選之有因,立之有理,具有客觀的事實根據和科學的理論依據??茖W性原則包含兩層意思:一是選題必須以為指南;二是應該以客觀規律為基礎。
4.可行性原則。教學論文要講究實效,首先要服從于學科教學改革的教學實踐的需要,為教學服務。
二、選擇學科教研課題的策略
1.題目宜小不宜大。尤其是對初學寫作的教師,很可能半途而廢,即使勉強搞下去,寫出的論文只能是蜻蜓點水,或者虛有其表,華而不實。當然,不是說題目小就不必涉及理論,我們應該以小見大,用小題目襯托出廣闊而深刻的理論背景。
2.見地宜新不宜舊。“創新意識”,有無新意,關系到文章價值的大小。教學論文寫作更要刻意求新,宣傳新觀點、新思想,介紹新方法、新經驗,反映時代氣息,給人耳目一新之感,題材雷同的可以從不同角度去認識它、理解它,選擇與眾不同的構思,舊題新作、舊題新解。
3.內容宜熟不宜生。選題要避免陌生,缺乏基礎、體會不深的內容。作家冰心說:“不要寫自己經驗以外的東西?!?/p>
要想提高小學作文水平首先就要從教學方法和教學思想下手。本篇例舉了關于小學作文教學論文參考文獻的范例來展示參考文獻的寫作規范格式,幫助大家更好的學習參考文獻的寫作方法。
小學作文教學論文參考文獻:
[1]靳??;;我國小學、初中語文課程標準的百年變遷[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2]石錄;;反思小學作文教學[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8年05期
[3]王芳;;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小學三、四年級寫作標準分析[J];基礎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4]王銘;;談小學作文教學理念的轉變[J];課程.教材.教法;2006年11期
[5]董俊英;;來源于生活流露于自然——淺談小學作文教學[J];科教文匯(下半月);2006年01期
[6]尚鳳英;;論小學作文教學的策略[J];科技信息;2007年09期
[7]楊瀾;;用《語文課程標準》指導學生習作的幾點嘗試[J];科技信息;2008年27期
[8]潘杏麗;;小學作文教學的憂思與探究[J];科學大眾;2008年11期
[9]李桂平;;小學作文教學之我見[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7年02期
[10]蔡名華;;創設情境提高小學作文教學課堂實效[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8年05期
小學作文教學論文參考文獻:
[1]高鳳妹;新課程理念下的寫作命題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3年
[2]魯進;新課程背景下小學生活作文教學研究與實踐[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3]王琪;小學作文“先放后收”的基本理念與教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4]周世國;小學作文遷移訓練與作文主體性開發教學策略初探[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5]楊柳;小學作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革對策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08年
[6]趙東陽;小學作文教學低效原因及對策[D];河北師范大學;2007年
[7]楊瑞;小學生習作“失真”的原因及對策研究[D];西南大學;2009年
[8]張文彬;小學生作文中審美體驗教育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09年
小學作文教學論文參考文獻:
[1]萬增奎;教育行動研究的構思與設計[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2]李志遠,梁毅剛,李素英;論大學管理類專業畢業論文的選題[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3年01期
[3]郭鳴宇;學習動機理論在計算機教學中的運用[J];安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4]閆蒙鋼;高師化學系學生職業素質結構的調查與研究[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年02期
[5]張雪峰;陳丹;;《環境藝術設計》課程中國化改革的嘗試[J];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年02期
[6]楊厚芳;;站在學生的角度看教材和教學——體育課改有關問題的思考與實踐[J];安徽體育科技;2012年03期
[7]袁勇;云瑞江;;初中生課外閱讀狀況調查[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6期
[8]蔣凱;涵養科學精神——教育研究方法論的省思[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1. 教學心得式 這是初學寫作教學論文的教師常用的一種模式, 它的特點是不失時機地抓住個人在教學中的點滴體會, 運用已有的理論知識, 對教學得失做出必要的分析概括,與同行們交流。
2. 問題探究式 這類論文的寫作, 往往是教師對教學中的某個或某些帶有普遍性的問題, 進行了長期的觀察思考, 形成了自己的見解, 然后在一定的教學理論指導下寫成文章,供同行們參考。
3. 質疑討論式 這類論文是作者對教材、教學刊物或參考資料中的某個問題有不同看法或意見, 以論文的形式提出來,與同行們商榷。
4. 專題總結式 這類論文是教師長期教學實踐或研究的成果, 表現為對某個專題進行比較全面深入的論述, 具有較高的研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