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10 08:02:3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量化投資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下面我將從論文的目的、結構內容、不足之處三個方面向各位老師作一大概介紹,懇請各位老師批評指導。
首先,在目的和意義上,本文研究將實物期權理論引入城市軌道交通項目投資決策評價過程之中,目的在于完善軌道交通建設投資項目的評估方法和體系,通過完善評估手段,使軌道交通項目價值能夠被更準確地計算和評估,進而幫助軌道交通項目建設方進行科學決策。
當前,將實物期權理論應用于城市軌道交通項目投資評價的相關研究較少,本文成果可作為以投資者為主體,評價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價值理論的一個新的思路,同時為決策方法的選擇提供理論支撐,對我國軌道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發展有一定的意義。
其次,在結構內容上,本文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分析城市軌道交通項目特征并回顧傳統方法在處理項目投資決策問題上的局限性。在此基礎上,分析軌道交通項目特性以及期權特征,并構建基于推遲期權的城市軌道交通項目評價模型。最后,通過實例對投資決策模型進行了驗證。本文的主要研究內容結構如下:
第一章是論文的緒論部分,此章節中首先對城市軌道交通等相關研究背景做了簡要介紹,并對于此次研究提出了其研究的必要性和意義所在。通過文獻綜述,系統闡述了國內外學者和專家對于實物期權等方法的研究過程和現狀,并最后提出本論文的研究內容和框架結構。
第二章對于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和投資決策方法兩方面分別做了系統闡述。其中軌道交通項目闡述包含對于城市軌道交通的簡介、分類及特征,重點對軌道交通項目的經濟特征和投資特征進行分析,為下一步研究做鋪墊。在投資決策方法綜述中,重點分析和對比了傳統項目評價方法及實物期權方法。首先是對傳統項目評價方法的闡述,并總結其存在的問題和缺陷。其后,對實物期權方法做了系統介紹,最后總結了實物期權方法應用的基本思路和步驟。
第三章和第四章是本論文的核心部分,本文第三章著手于分析軌道交通項目的期權特征,并建立了城市軌道交通 推遲期權模型,指出了該模型的實際指導意義。
第四章中并運用具體案例進行實證分析和量化的計算,增強論文的說服力。
第五章是本文的最后一章,通過前面兩章的模型構建和驗證,初步總結將實物期權方法應用于城市軌道交通項目的結論,并指出本次研究中未能考量的因素以及可能存在的問題,指出將來進行完善和開拓研究方向。
最后,在不足之處上,關于本文存在的不足以及對未來的展望總結如下:
1、 模型參數的確定較難。城市軌道交通項目價值增長率的數據難以獲得,本文以客流量增長率近似代替。實際上,決定軌道交通項目價值的因素較為復雜,固定資產折舊、維修費用增加、沉沒價值計算等都將影響項目價值。另外,價值增長率的方差難以直接獲得,利用類似項目歷史年數據近似代替的手段無法考量項目未來年的不確定性。因此,模型參數的確定仍需有更準確的測算方法。
2、 在構建推遲期權定價模型中,未能準確得到推遲期權的時間,并將其量化為公式進行計算,給項目確定決策操作時機帶來較多不便,而這正是項目本身的不確定性特征所決定的。
3、 未能考慮存在其他競爭對手情況下的博弈模型。本文構建推遲期權定價模型以及案例驗證均以僅有一個投資者的條件為基本假設,但實際當中往往有多個投資者進行競爭,因此需進一步對其博弈特性及模型進行構建和驗證。
論文關鍵詞:石化項目,綜合后評估,AHP法
0 引言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我國石化項目的投資越來越多,投資額和投資風險也隨之越來越大。為了更好的評價石化項目的投資決策,對石化項目進行綜合后評估顯得十分必要。所謂石化項目綜合后評估,就是在項目實施并運營一段時間后對項目進行的再評價,是在財務、工程、質量、環境等各個專項評估的基礎上,通過綜合分析和全面集成的方法對項目的綜合情況給出一個結論性的意見[1]。石化項目綜合后評估主要依據控制理論,基本方法是通過項目后評估將項目評估的結果與原定目標相比較,找出偏差以及產生偏差的原因,及時提出改進的方法,以保證項目目標的實現,并為后期項目的決策提供依據,提高投資效益。
根據石化項目的生命周期項目管理論文,項目后評估的內容主要包括項目前期決策后評估、項目實施階段后評估和項目竣工后評估。其評估程序可以歸納為確定目標、計劃準備、收集資料、分析研究和編制后評估報告等步驟。
由于石化項目后評估的各個指標的指標值量綱不同,對于一些定性指標并不能直接量化表示,導致不能直接地進行比較和排序,因此,本文采用AHP法對石化項目的綜合后評估進行分析。
1AHP法的簡介
1.1 AHP法的概述
層次分析法(AHP)是由美國匹茲堡大學教授薩迪(A.L.Saaty)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一種系統分析方法[2]。AHP法將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在處理多目標、多準則、多要素、多層次的復雜問題,以及進行決策分析、綜合評價等問題上都有廣泛的應用,是一種簡單、實用而有效的方法。
1.2 AHP法的計算過程
AHP法應用的具體程序如下:
第一步,通過分析各個基本要素之間的關系,建立系統的層次結構。一般情況下可以將結構層次分為目標層、準則層和指標層論文參考文獻格式。
第二步,構造判斷矩陣B。對每一層次各個要素的相對重要性進行判斷,并將這
些判斷用數值表示,構造判斷矩陣。判斷矩陣的含義是:相對于上一層次的某要素,
本層次各個要素重要性兩兩比較的判斷值,bij表示要素i與要素 j重要性的比值。如要素i與要素j同等重要,bij=1;要素i比要素j稍微重要,bij=3;…,依此類推,要素i比要素j極端重要,bij=9。重要性介于1,3,…,9的記為2,4,6,8以及它們的倒數表示為要素j與要素i重要性的比值。
第三步,層次單排序及一致性檢驗。根據判斷矩陣計算相對于上一層次某因素本層次所有因素重要性權重,并且需要檢驗判斷矩陣的一致性項目管理論文,即計算一致性指標CI =(λmax-m)/(m-1)和一致性比率CR= CI/RI。當CR≤0.1時,接受判斷矩陣,從而得到準則層的權重向量W=(w1,w2,…,wm)T;否則,修改判斷矩陣,重新計算。其中,RI檢驗數值可直接從對照表上獲得,見文獻[2]。
第四步,層次總排序及一致性檢驗。計算各層次要素相對于最高層(總目標)的總權重,并依據此對方案進行排序。同時,層次總排序也需要進行一致性檢驗。當CR<0.10時,認為層次總排序結果具有較滿意的一致性并接受該分析結果。
2 石化項目綜合后評估的方法
2.1 綜合后評估指標體系的選擇
根據文獻[3]的設計,本文把綜合后評估的指標體系分為3個一級指標,11個二級指標,具體指標如表3-1所示。
表3-1 石化項目綜合后評估指標體系
目標層A
準則層B
指標層C
指標名稱
權重
指標名稱
權重
石
化
項
目
綜
合
后
評
估
立項決策評估B1
W1
項目主要目標實現率 C11
W11
設計質量優秀率 C12
W12
施工管理評估B2
W2
勞動量安全完成率 C21
W21
焊接質量一次合格率 C22
W22
施工工期相對差 C23
W23
項目成本相對差 C24
W24
隱蔽工程驗收合格率 C25
W25
項目竣工評估B3
W3
技術進步程度 C31
W31
項目投資利潤率 C32
W32
項目帶動系數 C33
W33
論文關鍵詞:可行性研究,環境影響,經濟評估
一.建設項目環境的經濟評估現狀
環境影響評價是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中的一項主要內容。但是,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中的環境影響的經濟評價存在一些問題。目前的現狀是,環境影響評價僅僅通過影響項目投資額來作用于建設項目的經濟可行性。對于項目建成之后運行期間,由環境影響產生的成本費用如排污收費、排污交易許可證收費、環境稅等并沒有在項目前期的可行性研究階段作為影響項目可行性因素考慮進來,深入研究分析。
1.在項目可行性研究中存在的問題
(1)環評性質界定不明確
在項目立項論證的前期工作中,環境影響的經濟評估應該是一個決定其是否可行的關鍵因素。但是,在現有的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中環境影響評價只被列為一個普通的參考項。環境影響評價在決定項目是否可行方面到底發揮多大的影響力? 目前的實踐中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存在很大的模糊。很明顯,在分析項目對未來環境的影響時,如果技術上不能達標,則該項目不具有可行性;或者污染治理成本以及運行費用太高,也會導致該項目整體上不可行。但是,建設項目所作的“可行性研究報告”中,環評的約束力只停留在反映項目對環境造成的一般影響及相應的治理措施。
(2)環境成本分析缺失
原則上環境評估須包括環境成本效益分析,即通過項目的環境費用效益分析,比較不同方案的優先性,或者計算出項目實施后的環境污染經濟損失, 以判斷項目環境影響的可承受性和項目的可行性。雖然我國對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的工作早已起步,環境影響制度已經實施了近20 年,但是項目環境影響的經濟分析始終是個薄弱環節。雖然評價內容也列入了環境影響的經濟分析,然而由于缺乏經濟分析的標準方法和參數,實際上沒有什么實質性進展。對于項目建成之后運行期間,由環境影響產生的成本費用,現在的可行性研究報告都對此有意無意地忽略了。這項成本費用是項目現金流的組成部分,會對項目的可行性產生很大的影響,不考慮、不計入這個數字,嚴重地弱化了可行性研究的科學性、準確性。
2.項目可研中環境影響經濟評估的必要性
目前我國現有的建設項目的經濟評價中一般從項目本身角度進行財務性分析,而項目的環境影響由環保部門進行,環境影響的經濟評估在可行性研究中幾乎流于形式中國學術期刊網。以經濟效益為目標,而沒有考慮因環境影響所帶來的社會成本和費用的評價模式,忽略了環境經濟外部性,不利于做出正確的項目決策。
處于工業化、城市化加速時期的中國,持續、快速發展的同時面臨著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為了解決中國所面臨的環境問題畢業論文題目,我國較早建立了投資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吨腥A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規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內容應該包括“建設項目對環境影響的經濟損益分析”。但是,目前我國并沒有制定出環境影響的經濟量化分析的實施細則或技術導則。根據有關研究,環境影響的經濟量化分析對完善我國的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具有重大現實意義。通過把環境效益、環境損害和環境保護費用納入投資項目的費用效益或費用效果分析的框架體系之中,有助于實現經濟分析所強調的核心效率目標,即要求以最低的成本來實現最優的政策目標。
二.建設項目環境經濟評估案例研究
1.案例描述
(1)項目概況
項目名稱:巫溪縣300噸野生松籽加工生產擴建項目
建設性質:擴建
建設地點:重慶市巫溪縣尖山鎮大包村(原黃泥村)
(2)產品方案
本項目建成后,可實現年加工松籽2250噸和年產松仁 450噸目標,滿足重慶周邊及國內外市場對天然野生松仁產品的不斷增長的需求。
充分利用、挖掘現有的基礎生產條件和加工規模,在已有的松籽加工生產線基礎上實現設備升級、加大研發力度、改善生產環境,購置包括松籽加工、松仁烘烤、松籽烘干、松仁脫紅皮、松仁自動揀選等5套設備和運輸車3輛;完成技術轉讓的引進;完成工廠綠化、給排水等基礎設施的改善。
(3)項目效益
經濟效益:項目建成投產后,可實現項目增量銷售收入3600萬元,增量凈利潤235.67萬元,增量投資利潤率22.75%,增量財務凈現值1387.78萬元,增量財務內部收益率41.42%,增量投資回收期3.87年。
社會效益:本項目的建設可直接帶動當地農戶5800戶,2300戶農戶間接受益,安置農業就業人口200人。農戶年均收入增加0.5965萬元,人均增收0.376萬元。對完善農副產品產業鏈條,提升種植業和加工產業比重,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具有積極意義。
生態效益:本項目建設實現森林資源合理開發和永續利用,發揮林業建設的生態與經濟、社會三大綜合效益的結合畢業論文題目,有助于“森林重慶”目標在巫溪的實現。
(4)環境評估
環境影響:該項目對環境的主要影響為項目施工中和項目建成后所形成的廢水、固體廢棄物、廢氣和設備產生的噪音等,會對周邊環境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開發利用野生松籽,可以提高林業附加值;有效避免成熟松塔落地發芽生長,造成樹林過于密集,影響林木正常生長;有利于實現森林資源合理開發和永續利用,促進林業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環境治理措施:該項目嚴格執行建設項目“三同時”制度;項目在施工期間產生的污水和交付使用后產生的廢水,基本上不含有對環境污染的有害化學物質;擬收集、處理后排入尖山鎮市政工程管網;在施工過程中做好臨時的排水溝渠,采取可行有效的施工方案;項目建成后營運期間垃圾或廢棄物送至處理場予以填埋處理或回收站循環利用;項目建成后產生的廢氣也會較少;在項目建成后,也會嚴格按照《工業企業廠界噪聲標準》中Ⅲ類標準,即:晝65dB,夜55dB。項目建設嚴格執行相應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在工程建設后期會有計劃的恢復。
環境影響評價及審批:經項目區環保部門綜合論證認為,該項目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和重慶市的城市總體規劃,加工廠選址合理,污染治理措施可行,污染物能達標排放。對于環境的影響在相關規定許可范圍內,同意建設該項目。
2.案例解析
案例簡介中建設項目基本情況涵蓋建設名稱、性質、地點、規模、技術方案、建設期限、投資結構、資金來源等,此外建設項目的可行性研究還要做項目的建設背景、基礎條件、市場風險收益分析、項目組織管理、投資估算、財務評估和社會效益方面的分析研究。而項目環境評估是建設項目的可行性研究中的一個環節。
案例中建設項目的環境評估是從環境影響、環境治理措施、環境影響評價及審批等三個角度展開,環境影響部分只是針對項目施工中和項目建成后所形成的廢水、固體廢棄物、廢氣和設備產生的噪音等,對周邊環境產生一定程度影響進行定性描述和分析。并提出若干一般性的措施,集中在項目施工方案及項目建成后營運期間垃圾或廢棄物的循環利用等。但是畢業論文題目,環境影響評價的定量指標體系并沒有建立,更談不上實施過程中的操作性強弱問題。
如果項目方案的環境影響不能以貨幣價值的形式予以量化,就無法采用基于費用和效益量化結果進行分析評價,無法計算諸如經濟凈現值、經濟內部收益率等經濟評價指標,對各方案的經濟費用和效益進行分析和比較以確定項目的取舍,因而也就無法采用費用效益分析方法對項目建設方案進行經濟分析。在這種情況下,應借助于經濟費用效果分析方法,對效益不能貨幣量化的環境影響效果進行定量分析。
三.結論與對策
通過以上對建設項目環境經濟評估現狀問題的總結分析,在案例剖析的基礎上可得出如下結論與啟示:現行建設項目的可行性研究中環境成本效益分析的缺失忽視了環境影響評價作為一項可行性因素的影響力, 忽略了項目建成之后運行期間由環境影響產生的成本費用,國家在稅費征收管理的內容和標準方面有很多空白等。
針對這一現狀,在建設項目的可行性研究中納入環境影響的經濟評估是亟需且必要的。如何有效納入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的經濟評估不僅是環保觀念的問題,更是制度設計的問題,尤其是現實可操作性問題中國學術期刊網。關于現實可操作性,本文提出“路徑可行性”,這種“路徑可行性”首先體現在項目環境經濟評估的應用條件界定和使用方法的選擇上。
1.項目環境經濟評估的應用條件
經濟費用效果分析是指當用于分析的資金有限、信息有限,難以用貨幣形式計算效益時,可以不考慮效益,只估算所有備選方案的費用,選擇費用最小或在一定費用水平下效果最好的方寒。費用效果分析主要用于互斥建設方案的比選。環境所提供的物品和服務的效益無市場交易條件,很難用貨幣價值估算出來。當這些物品或服務的損失不可逆時,最優的選擇就是選取某種方案,使環境破壞所造成的損失最小化。經濟費用效果分析的應用必須滿足一定的條件: (l)待評價的方案數目不得少于兩個畢業論文題目,并且是互斥方案。 (2)待評價的方案有著共同的目標和目的。如果待評價的各個方案追求的目標不一致,各個方案就沒有可比性,費用效果指標也就失去了意義。(3)各方案的費用采用貨幣單位計算,效果采用非貨幣的同一單位計算。
2.項目環境經濟評估的方法選擇
常用的環境成本計算方法包括市場價值法、機會成本法、恢復和防護費用法、影子工程法、人力資本法等??梢苑譃槿悾旱谝活愂前磳Νh境造成的損害價值作為計算基礎;第二類是以污染后果的消除與損失補救的成本作為計算的基礎;第三類是以建設項目的環保設施投資及運行費用作為計算基礎。第一類計算基礎為眾多專家學者所接受,認為其最合乎經濟學原理,主要從經濟學角度進行環境成本的計量;第三類指標主要針對建設項目的環保設施投入量進行的,技術上最可行,信息處理量不大。綜合對比,第一類的環境的損害價值與第三類建設項目的環保投入,在操作上最可行。由于相同的投入所帶來的環境效益的不同和消除環境不良影響的成本差異的巨大,所以在項目可行性的論證中容易造成決策重點偏差,影響決策質量。而環境的影響有四大類:生產力、選擇價值、健康和舒適性,所以在可行性研究的操作中,可根據項目對環境產生影響的實際情況來選擇環境成本的計算方法。
參考文獻:
[1]張一馳、馮良華.環境影響評價在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中的經濟影響分析.林業建設.2007.2
[2]李開孟.投資項目環境影響經濟分析的必要性.中國工程咨詢.2008.1
[3]李佳、吳軍年.建設項目環境經濟損益分析指標體系建立.2007.10
[4]張群、荀志遠.考慮環境成本的項目經濟分析方法.決策參考.2005.10
【關鍵詞】 本科畢業論文; 答辯模式; 機會成本
大學本科畢業論文是學生在畢業前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初步嘗試,也是學生四年學習成果的展示,體現了學生的理論知識基礎和運用理論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一個展示學校教學、學生個人綜合素質的平臺,更是本科教育的核心環節之一。其中,畢業答辯又是此項工作中最嚴格,也是最重要的環節,它用于衡量本科畢業生的學術水平、實踐能力以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綜合素質,是正確評價本科生學術與工作能力的重要尺度。目前畢業論文答辯越來越形式化,有必要分析答辯模式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措施。
一、當前答辯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答辯時間短,答辯流于形式
高校擴招,導致參加答辯的學生人數激增,答辯時間的集中安排導致參加答辯的學生沒有充分的時間陳述論文,也沒有充分的時間進行答辯。另外,許多老師在學生答辯之前沒有對學生的論文進行詳細審閱,更沒有認真地對答辯學生進行提問和質疑。論文答辯是一個師生互動交流的過程,重在答,其次才是辯;而畢業生往往混淆了主次,重點放在了辯,而忽略了答,或者答非所問。而且,論文答辯以后畢業生是否按照答辯小組老師的建議進行了修改,修改的效果如何,是否達到本科畢業論文的要求,缺少后續檢查。畢業答辯流于形式,學校缺乏對答辯過程的監督與管理。
(二)缺乏統一的評分標準,答辯質量有待提高
畢業論文的評分環節缺乏統一的量化標準,許多評審教師往往根據經驗和主觀印象給出綜合評分,在答辯過程中存在控制各成績段的比例等問題。主觀上憑感覺對畢業論文的質量進行評價,其結果難免有失偏頗。此外,有些老師答辯時對自己指導的學生給人情分,這種現象的普遍存在導致答辯質量難以保證。
由以上分析不難看出,現行答辯模式存在的問題主要是所有學生都要參加答辯,沒有重點與針對性,不僅使學生無暇顧及畢業論文,也造成老師疲于應對,缺乏統一的評分標準,答辯質量難以保證,使得畢業答辯成了“走過場”,失去了其原本的意義。
二、畢業答辯機會成本及效果的實證對比分析
(一)機會成本的涵義
機會成本也叫經濟成本,指的是把一定的社會資源投入某種特定用途后所放棄的在其他用途中所能夠獲得的最大利益。機會成本包括顯性成本和隱性成本。顯性成本就是通常所說的會計成本,是對過去事實發生的一個客觀陳述,是可見的各種支出的反映,它對會計利潤作出貢獻;而隱性成本則是指無法歸于顯性成本中的成本,它包括由于選擇了這項方案而沒有選擇其他方案時所放棄的收益,不計入會計成本。雖然機會成本具有不確定性,但是對個人或組織做決策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二)畢業答辯機會成本分析
1.顯性成本
顯性成本是指生產所需投入物的實際支出。本文所指的顯性成本是畢業答辯整個過程中各方投入經費的實際支出,包括:參加答辯教師的工資、學生打印畢業論文相關資料的支出、學生答辯期間的生活費支出以及使用教室及設備(投影儀、空調等)答辯所耗費的水電費等。主要分為:教師成本、學生成本及間接成本。其中教師成本可用“每個答辯小組教師每天工資×答辯小組數×答辯天數”表示,目前全部學生都需要進行答辯,每個答辯小組需要一名教授、三名副教授和一名秘書(講師);學生成本可用“參加答辯天數×每人每天生活費×答辯人數+論文打印成本”表示,論文答辯時,學生要將畢業論文及相關材料(包括正式畢業論文、開題報告、外文翻譯原件及翻譯稿)裝入檔案袋中,上交指導老師;間接成本主要指使用教室及設備進行答辯所支付的水電費,此項目在總成本中所占的比例很小,故本文在以下計算中暫且忽略。
2.隱性成本
隱性成本是指所放棄的用于其他用途能夠獲得的最大收益。本文指學生參加畢業答辯及教室用于答辯所放棄收益的最大收入,包括投資收益和學生兼職收益、教室出租收益。投資收益指如果顯性成本不用于畢業答辯,而用于其他投資所得的回報或存入銀行所得的收入。因為答辯的時間非常短,顯性成本用于投資的話,投資收益要根據行業來定,而且不一定產生收益,即使有收益,金額也較小;若這部分花費存入銀行,產生利息的金額也較小,故投資收益可以忽略不計。兼職收益,指學生如果不參加答辯而做兼職取得的收入,本文取兼職做家教的收入。出租收益,指用于答辯的教室出租得到的租金收入。
(三)實證對比分析
本文以西北地區某大學為例,以上述理論核算為依據,分析并測算當前答辯模式下及模式改進后其20X2屆本科生畢業論文答辯成本。
1.當前答辯模式的答辯成本測算
(1)顯性成本
1)教師成本
20×2年,西北地區某大學教師待遇如下:講師薪酬3 500元/月,副教授薪酬4 200元/月,教授薪酬6 500元/月,每個答辯小組由一名教授、三名副教授和一名秘書(講師)組成,則畢業答辯一小組平均每天教師成本=(6 500+4 200×3+3 500)/30
=753元。
按照全校60個答辯小組,每個答辯小組的答辯在2天內完成計算,20×2屆本科生畢業答辯的教師成本為753×60×2=90 360元。
2)學生成本
本科畢業論文答辯時,每個學生都要上交一份完整的資料。論文及相關材料打印費加上檔案袋等總共花銷約20元,如果是工科學生,畢業設計還要打印圖紙,或者購買圖紙來手工繪圖,這樣總費用約40元。該大學20×2屆共有文科班40個,工科班60個,平均每班人數為40人,則論文打印成本為20×40×40+40×40×60=128 000元。
據調查,20×2年西安大學生生活費平均為800元,每個學生答辯所用時間大約為30分鐘,但是加上答辯前后所花費的時間共花大約為半天,則學生答辯生活費=(40+60)×40×800/30/2=53 333.3元,故學生成本=128 000+
53 333.3=181 333.3元。
則20×2屆畢業答辯的顯性成本(會計成本)=90 360+181 333.3=271 693.3元,即畢業答辯實際付出的成本高達271 693.3元。
(2)隱性成本
本文中的隱性成本主要指學生兼職做家教的收入和教室出租收入。據調查,西北地區20×2年學生兼職家教收入約為30元/小時,這里假定每個學生答辯的半天時間可用于做兩個小時的家教,一間高校多媒體教室租金約為360元/天,60個答辯小組占用60間教室,則20×2屆答辯的隱性成本=兼職收益+出租收益=(40+60)×40×30×2+360×60×2=240 000+43 200
=283 200元。
因此,20×2屆答辯的機會成本=271 693.3+283 200
=554 893.3元,說明僅20×2屆學生答辯機會成本就高達55萬多,這還只是畢業答辯機會成本的近似計算。故有必要改進當前答辯模式,以達到降低答辯成本、提高答辯質量的目的。
2.實施答辯模式改革的成本對比分析
針對當前答辯模式存在的問題,本文擬提出改進答辯模式的構想方案:成績靠前的10%的學生和成績靠后的10%的學生必須參加答辯,其余80%的學生分層抽樣答辯,即根據學生綜合測評成績按3■2■3分為三層,每層抽取50%參加答辯,則中間部分抽取40%的學生,模式改進后共有改進前60%的學生參加答辯,答辯小組個數也為之前的60%。
則改進后的答辯成本為:顯性成本=271 693.3×60%=163 016元,隱性成本=283 200×60%=169 920元,機會成本=554 893.3×60%=163 016+169 920
=332 936元。如圖1。
由圖1可見,模式改進后答辯的顯性成本即會計成本下降了108 677.3元,機會成本下降了173 957.3元,下降幅度均為40%。說明采用改進后的答辯模式對降低成本有顯著的作用。
3.實施答辯模式改革的效果分析
上述論文答辯模式的改革,從會計角度講,可以看作是降低成本、優化效益的極佳方式。抽取部分學生進行答辯,既減少了紙張的浪費,節約不必要的經濟開支,又避免了師資力量的浪費。要求優秀的學生必須答辯,成績較差的學生必須答辯,中等學生隨機抽取部分答辯,這樣可以減輕老師的負擔,使答辯過程變得嚴格,學生自然不敢再“東拼西湊”應付論文,老師也可以有更多精力指導優秀論文,學生面對不能確定的答辯也無法掉以輕心。同時由于答辯人數的減少,充分的答辯時間使得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陳述論文,進行答辯。該方案既可以對學生起到督促作用,又可以提高學生的論文質量。
三、本科畢業論文答辯模式改進構想
(一)論文答辯模式的改革
首先,優秀論文應該答辯。我們應當努力將優秀的論文發掘、選,通過培養和指導使學生的素質和論文水平都進一步提高。例如可以參照學生綜合測評成績,選擇成績靠前的10%的學生答辯,通過“一對一”、“面對面”的方式,選拔出優秀的論文,并對這些論文進行細致的指導,有創意、有見解的論文還可以列表保留下來。這種方式對培養高素質的本科畢業生、提升高校的教學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為避免部分學生因為嫌麻煩或者害怕面對老師,主動要求別給他的論文打“優”這種情況的出現,可以對優秀的本科畢業論文給予鼓勵和獎金。
其次,平時成績較差的學生應參加答辯。對于平時成績較差的學生,尤其是成績居于后10%的學生,其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較差,如果取消這部分學生的答辯環節,可能會導致他們放任自流,態度更不認真。因此,要求平時成績較差的學生必須參加答辯,這樣可以通過答辯給他們施加壓力,督促他們認真完成論文的寫作與答辯。
最后,較為一般的論文應部分進行答辯。對于成績較為普通的畢業論文,可采用分層抽樣的方式進行檢查,即根據這80%學生的綜合測評成績按3■2■3分為三層,每層隨機抽取50%的學生參加答辯。但考慮到每個學生都需要有畢業論文的成績,筆者建議,首先讓學生之間進行論文交換評閱,互相打分并做出簡要的評述,再由指導老師把關,同時檢閱寫論文與評閱論文學生的寫作與思維水平,要求條理、思維、寫作等較差的學生必須答辯,其他的學生則隨機抽取進行答辯,對未抽到答辯的學生,成績可由評閱其論文的學生和指導老師給出的分數共同組成。這樣不僅能督促學生認真完成論文,還減輕了教師的負擔,使其能有更多的經歷投入到優秀論文中,有助于培養高素質的本科畢業生、提升高校的教學質量。
(二)論文答辯過程的優化
1.規范答辯程序
答辯前應認真審查學生的答辯資格,畢業論文應由除指導教師外的答辯小組1名以上教師認真評閱,寫出評閱意見與評分,評分不及格者不得參加答辯。在答辯過程中,盡量縮短學生對論文介紹的時間,而增加問答的時間。秘書應詳細記錄答辯小組對每位畢業生論文的點評,對于存在問題較多、需要改動較大,甚至需要二次答辯的學生,當場宣布名單。答辯結束后,給學生兩至三天的修改時間,并由各學院抽調專業教師組成本科畢業論文檢查小組,對照秘書記錄對畢業論文的修改結果進行逐項檢查,對于檢查不合格的學生提請院學術委員會參加二次答辯,杜絕學生只要參加答辯論文就能通過的錯誤想法。
2.制定合理的成績評定標準
學校應制定統一的畢業論文成績評定標準,教師嚴格按評分標準評分,力爭公平公正。最后的論文成績由指導教師、評閱教師、答辯小組三方的成績構成,院答辯委員會根據比例3■3■4的原則,最終確定學生的畢業論文成績。答辯成績分為優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級,由答辯百分制成績折合得來。對成績評定為不合格的學生,提請院學術委員會進行二次答辯。對于有抄襲現象的論文要毫不手軟,實行論文抄襲一票否決制度,堅決杜絕抄襲現象的發生。
3.加強對答辯過程的監督與檢查
學校應組織校、院兩級教學督導團(組)對畢業論文答辯環節實施全過程跟蹤檢查,重點監控答辯小組履行職責的情況,包括是否根據學生畢業論文內容準備答辯中提出的問題,答辯審查畢業論文成果中有無抄襲、外文翻譯是否嚴格準確、成果是否符合規范要求,評語和答辯成績是否公正等。
四、結語
本文基于機會成本的角度,對答辯模式改進前后的成本及其效果進行了對比分析,提出抽取部分學生答辯的改進構想,有助于降低答辯成本,提高答辯質量。雖然機會成本的數據存在估算誤差,但并不影響實際效果。高校應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不斷完善論文答辯模式,同時應注重改進畢業論文的其他環節,從而提高畢業論文的質量。
【參考文獻】
[1] 陳婷.高校本科畢業論文存在的問題與對策:以廣西財經學院為例[J].高教論壇,2010(2):84-85.
[2] 鄭敬剛.本科畢業論文寫作中的常見問題與改進對策[J].中國電力教育,2011(14):57-58.
[3] 范先佐.教育財務與成本管理[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174.
>> 代表作制度能否啟動學術評價改革 每天都是自己的代表作 天水圍的代表作(上) 天水圍的代表作Ⅲ 地方史研究的代表作 天水圍的代表作(下) 宗璞和代表作《野葫蘆引》 解讀霍桑代表作《紅字》的主題 山水田園詩的代表作 唐律,古代“中華法系”的代表作 進攻性現實主義的代表作 經濟后果學說的代表作 毛姆長篇代表作里的女性觀 雨滴:新網互聯的企業移動代表作 黎族舞蹈的分類及其代表作 拉美魔幻現實主義的代表作 基金管理和投資本土化的代表作 解讀余秋雨代表作《文化苦旅》中自然文化的沉浮 北大科技園·博雅CC 中國最具投資價值的商務地產代表作 《十月圍城》 “影翻劇”的代表作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2]教育部,財政部. 關于實施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的意見(教技[2012]6號)[EB/OL]. 信息公開專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門戶網站.(2012-03-15) [2012-12-06]..
[3]陳志強. 國外科研評價概況[N].中國教育報,2012-03-28(3).
[4]董少校. “代表作”制能否趟出科研評價新路[N].中國教育報,2012-03-02(3).
[5]俞吾金. “代表作”制度改變了什么[N].解放日報,2012-06-09(5).
[6]符征. “學術代表作”評價制度待完善[N].中國科學報,2012-10-25(A3).
[7]王志清.代表作制度且慢行[EB/OL]. 散文隨筆.南通大學生態文學研究所. (2012-03-23)[2012-11-18]. .
[8]李培利. 人文社會科學教師科研評價的問題與思考 [J]. 現代教育科學,2009(6):145.
[9]黨生翠. 美國標準能成為中國人文社科成果的最高評價標準嗎?――以SSCI為例 [J].社會科學論壇,2005(4):69.
[10]金偉良. 大學以育人為根本[N].中國教育報,2012-11-05(5).
[11]薄潔萍. 聚焦“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不能承受之重 [N]. 光明日報,2010-05-18(11).
[12]朱建華. 副教授怪經:全心教學是種毀滅[N].長江日報,2011-05-22(4).
[13]胡亞平. 寧做圖書管理員不愿花錢發論文[N].廣州日報,2013-10-10(A18).
[14]雷軍. 高校一職稱評委被指開房收錢[N].京華時報,2012-05- 05(16).
[15]溫才妃.“代表作”制度挑戰學術評價市場邏輯[N].中國科學報,2012-04-18(1).
[16]庾光蓉,徐燕剛. 我國高校學術評價制度的缺陷與改進思路 [J]. 社會科學管理與評論,2009(4):46.
[17]《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 中國大學分類研究:我國學者提出新標準(下)[EB/OL].科教人民網.(2002-11-25)[2013-06-03]..
[18]HEFCE. Background[E B/OL]. hefce.ac.uk.(2011-02-11)[2012-08-26]. http://ref.ac.uk/media/ref/content/background/REF_SIA_final.pdf.
[19]HEFCE. Report on the pilot exercise to develop bibliometric indicators for the Res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EB/OL]. hefce.ac.uk.( 2009-09-01)[2012-08-26]. http://hefce.ac.uk/media/hefce1/pubs/hefce/2009/0939/09_39.pdf
[20]Van Rann,A. F. J. Assessment of Social Science the Use of Advanced Bibliometric Methods as a Necessary Comp lement of Peer Review[J].Research Evaluation,1998,7 (1):2-6.
關鍵詞:物流需求;支持向量機;預測
一、 前言
當前,衡量某國國家現代化水平與綜合國力的一個非常重要標志就是該國現代物流的發展程度,中國物流需求的快速增長加速了物流產業的急速發展,并逐漸發展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關鍵部分和重要的經濟增長點。有關的統計資料表明,物流業增加值每增加1%,就能夠增加10萬個新的就業崗位。2010年中國社會物流總額實現了125.4萬億元,相比2000年增長了6.3倍,年均增長率為23%,物流業的增加值為2.7萬億元,與 2000年相比增長了2.9倍,年均增長率為14%;物流業增加值占我國全部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是16%,占GDP的比重為6.9%,眾多的學者認為,物流產業是拉動第三產業的關鍵因素。
為了更好地推動我國現代物流的發展,建設現代物流服務體系,利用物流服務促進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中央政府已經把物流產業列為十大調整振興行業之一,從而提出了積極發展大型現代物流企業、引導物流市場需求、鼓勵重點領域物流發展和增加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物流標準化水平以及信息化程度等未來物流發展的大方向。
但是,物流業的發展與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是密切相關的,相關部門應當特別重視物流產業固定資產投資的快速增長,必須使得物流產業的發展與物流需求量保持高度的一致和協調。故構建合理的物流需求預測模型、并進行定量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從而可以為政府以及企業發展物流產業提供科學的可靠的決策依據。
二、 物流需求指標選擇
南開大學的李莉和張建華運用GDP、物流增加值和物流成本等指標,以天津市為研究對象,調研了一些物流數據進行研究,分別對宏觀物流成本和物流增加值這兩個指標占GDP比重進行分析發現,物流業的發展與國民經濟整體水平兩者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相關性。
以我國物流業發展的需求為起點,長安大學的孫啟鵬和丁海鷹從這三方面可以定量描述物流量:第一,定量描述物流需求與經濟發展水平之間的關系;第二,定量描述物流作業內容;第三,定量描述物流本源需求的規模。
西南交通大學的周泰和王亞玲等對經濟、社會、科技和環境方面進行分析。選取了反映GDP與產業結構方面的指標,包括區域國內生產總值、區域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第一產業產值、第二產業產值、第三產業產值等;建立了系統的區域物流需求預測影響因素指標體系。
林榮天、陳聯誠和李紹靜等分析了影響區域物流需求量的宏觀方面的因素,包括區域經濟規模、產業結構、經濟空間布局等指標。他們認為區域經濟整體發展狀況是決定區域物流需求的主要因素:對物流的需求功能、層次及結構等有著重大影響的因素是產業結構:區域內的貿易和人均收入等也會影響物流需求。
劉曉峰和高麗梅采用了貨運量、GDP、外貿進出口額和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等指標,利用了灰色模型和神經網絡模型預測了公路貨運量,取得了較好的預測效果。
黃永福使用重慶市9年的相關數據包括2000年~2008年的GDP、第一產業生產總值、第二產業生產總值、第三產業生產總值以及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等當做預測參數,預測了重慶市2010年、2012年、2015年的公路、水路、鐵路和航空的貨運量。
趙慶波和安立仁以貨運量衡量物流需求量,運用灰色關聯度分析方法,利用1996年~2009年陜西省物流數據對陜西省未來物流需求量進行了較為準確的預測。
綜合物流需求預測的研究,可以看出在選擇預測對象和預測指標方面,學術界還沒有形成統一的看法??偟膩砜?,物流需求包括質(物流時間、物流成本、物流效率等)和量即物流需求規模等兩個方面。許多研究者對貨運量、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和社會物流總費用這三個指標,進行三選一來表示物流需求規模。而對于區域社會物流總費用、物流成本的有關數據查找相當困難,所以論文就利用貨運量來衡量區域物流需求規模。
許多的研究人員認為,區域物流影響因素與物流需求之間存在著的映射關系,它對區域物流需求的增長或減少有很大的影響關系,因此利用區域物流影響因素來預測區域物流需求。區域物流影響因素指標體系總結如下:
(1)經濟因素指標。由于物流需求的內在的決定因素是區域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因此這類指標有:GDP、區域內外經濟貿易、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總額、各產業總值和價格指數等。
(2)行業因素指標。良好充足的物流硬件設施以及便捷周到的物流服務可以刺激區域物流需求的增長。所以這類指標可以包括:物流業基礎設施、貨運量和貨運周轉量以及物流業從業人員等。
(3)環境因素指標。一個區域的科技發展和經濟方面的政策可以使得該地區的經濟效率和經濟結構得到很快的變化,因而能夠對物流需求產生間接影響。這些指標涉及到科技活動經費支出、經濟政策和科技成果等。
(4)其它因素指標。地理位置和自然資源狀況的差異對區域物流發展的影響也會有所不同,因此區域物流需求的影響因素還包括地理位置和自然資源狀況等。包括以下指標即:地理位置、自然資源狀況和人口狀況等。
以上的指標體系固然比較全面具體,但是有些指標難以量化或不易查找。因此在實際的預測研究中,考慮到統計數據是否可以獲得和地區統計數據的口徑,通常情況下是在下面的指標中進行選?。篏DP、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第一產業產值、第二產業產值、第三產業產值、商品零售價格指數、公路通車里程、鐵路營業里程、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原煤產量、貨物周轉量、進出口總額、物流業從業人數、科技經費支出、人口總數等相關指標。
三、 基于支持向量機的城市物流需求預測模型
支持向量機簡稱為SVM,是在統計學習理論的基礎上,根據結構風險最小化原理建立起來的,其核心思想是學習機器要與有限的訓練樣本相適應,是一種能相對比較好地解決非線性、小樣本、高維數以及局部極小值等分類問題的方法,目前已經成功地應用于模式分類、函數逼近和時間序列預測等方面的研究。支持向量機方法的優勢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第一,該方法是通過有限樣本進行學習從而實現結構風險最小化的學習機器;第二,它得到的是全局最優解,解決了局部極值問題;第三,該方法能夠把問題通過非線性變換映射到特征空間,從而建立線性決策函數,以得到原來空間中的非線性決策函數,不但解決了維數問題,同時保證了公認的推廣能力,而且樣本維數對其算法復雜度無影響。
目前, SVM算法在效率與精度上已經遠遠超過了傳統的學習算法。
假設在給定的K個樣本數據集中,{(xi,yi),i=1,2,…,n},n 表示樣本數目,根據支持向量機原理,就可以找到以下的表達式:
這里面,ω 代表權值向量,b 代表偏置量。
一般來講,支持向量機預測會使用平方誤差以及絕對值誤差當做損失函數,論文使用ε不敏感損失函數(ε-insensitive cost function),由此支持向量機對訓練集采用交叉驗證展開建模。ε為:
為了讓支持向量機在訓練集上得到更好的泛化推廣能力,不但需要最小化經驗風險,而且還需盡可能地使預測模型的復雜度降低,所以,支持向量機預測的過程就是對以下問題的優化求解的過程:
由于本論文的支持向量機模型使用徑向基核函數,故參數δ和C對支持向量機的預測性能有直接影響。優化支持向量的物流需求預測流程如圖 1 所示。
四、 實證研究
河南省焦作市在地理位置上具有承東啟西、溝南通北的樞紐地位,地處我國南北交匯點,東西結合部。目前,焦作市已形成了以能源、機械、化工、冶金、建材工業為主,食品、輕紡、醫藥等工業部門綜合發展的工業行業結構,該市各項經濟指標居于河南省同行業前列,是全國44個重點化工城市之一。本論文將焦作市1996年~2010年間統計數據資料作為實證研究對象,建立支持向量機預測模型,對焦作市物流需求進行預測。
本文以城市公路貨運量指標來量度焦作市物流需求規模,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建立城市物流需求預測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將1996~2010年焦作市公路貨運需求量序列建模,在MATLAB軟件運行下,獲得一些結果。如圖2~圖4示。
從上面的運行結果可以看出,當參數C=256,g=0.035 897 時,離差平方和最小為0.002 859 5,能夠得到理想的擬合結果。
從訓練樣本的預測結果可知,本文預測模型擬合結果最好,模型性能最優,可以用于對測試集的預測。
根據焦作市2011年的有關指標數據,利用以上建立的支持向量機模型,可以預測2011年的焦作市城市公路貨運量為17 179.26萬噸, 實際上2011年的焦作市城市公路貨運量為17 368.97 萬噸。
根據以上的研究結果進行對比可知,本論文構建的支持向量機模型的預測值和實際值比較接近,說明了構建的物流需求預測模型所運行的預測結果能夠比較準確地體現市場需求的變化趨向,具有較好的實用價值,因此說該模型是一種比較有效的適用的物流需求預測方法。
五、 結論與展望
我國的物流業面臨史無前例的挑戰,假如對需求估計不充分,物流企業將會失去很多盈利的機會;但如果對需求估計過于夸大,又會因為過多的投入從而造成物流企業資金的濫用與緊缺。故對物流需求進行科學預測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論文利用焦作市1996年~2010年間統計數據資料作為實證研究對象,建立城市物流的支持向量機預測模型,預測結果表明該模型具有較好的擬合,實現了支持向量機分析方法在物流需求預測中的應用。本文對物流需求主要影響因素的預測是根據實際數據進行的,忽略了影響因素隨其他因素影響的變化而變化,例如對GDP和外貿總額等指標的預測,由于2008年的金融危機,2009年的增長幅度或許受到較大的影響,因此預測誤差可能會很大。本論文主要考慮的是對物流需求影響較大的影響因素,同時又能夠量化的經濟因素,而對影響因素的交叉作用也沒有過多的考慮。
參考文獻:
1. 孫啟鵬,丁海鷹.區域物流需求量預測理論及模型構建.物流技術,2004,(10):27-30.
2. 周泰,王亞玲.基于多因素分析的區域物流需求徑向基函數網絡預測.商業研究,2009,(9):163-166.
3. 林榮天,陳聯誠,李紹靜,黃灝然.基于灰色神經網絡的區域物流需求預測.價值工程,2007,(2):92-96.
4. 劉曉鋒,高麗梅.基于有效度的公路貨運量預測.天津工程師范學院學報,2008,18(3):17-20.
5. 黃永福.重慶市物流需求預測方法及應用研究. 碩士學位論文,2009,(12).
6. 吳潔明.物流需求預測算法的仿真研究.計算機仿真,2011,(9):246-249.
關鍵詞:金融數學;產生;發展;理論
一、概述
金融數學,又稱分析金融學、數理金融學、數學金融學,是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興起的數學與金融學的交叉學科。它的研究對象是金融市場上風險資產的交易,其目的是利用有效的數學工具揭示金融學的本質特征,從而達到對具有潛在風險的各種未定權益的合理定價和選擇規避風險的最優策略。它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朔到1900 年,法國數學家巴歇里埃的博士論文“投機的理論”。該文中,巴歇里埃首次使用Brown 運動來描述股票價格的變化,這為后來金融學的發展,特別是為現代期權定價理論奠定了理論基礎。不過他的工作并沒有得到金融數學界的重視。直到1952 年馬科維茨的博士論文《投資組合選擇》提出了均值――方差的模型,建立了證券投資組合理論,從此奠定了金融學的數學理論基礎。在馬科維茨工作的基礎上,1973年布萊克與斯科爾斯得到了著名的期權定價公式,并贏得了1997念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它對于一個重要的實際問題提供了令人滿意的答案,即為歐式看漲期權尋求公平的價格。后兩次發現推動了數學研究對金融的發展,逐漸形成了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金融數學。
金融數學是在兩次華爾街革命的基礎上迅速發展起來的一門數學與金融學相交叉的前沿學科。其核心內容就是研究不確定隨機環境下的投資組合的最優選擇理論和資產的定價理論。套利、最優與均衡是金融數學的基本經濟思想和三大基本概念。在國際上,這門學科已經有50多年的發展歷史,特別是近些年來,在許多專家、學者們的努力下,金融數學中的許多理論得以證明、模擬和完善。金融數學的迅速發展,帶動了現代金融市場中金融產品的快 速創新,使得金融交易的范圍和層次更加豐富和多樣。這門新興的學科同樣與我國金融改革和發展有緊密的聯系,而且其在我國的發展前景不可限量。
二、金融數學的發展
早在1990年,法國數學家巴歇里,在他的博士論文“投機 的理論”中把股票描述為布朗運動。這也是第一次給Brown運動以嚴格的數學描述。這一理論為未來金融數學的發展,特別是現在期權理論的建立奠定了基礎。但這一工作很長時間并沒有引起金融數學界的重視。金融數學這一學科名稱直到20世紀80年代末才出現。它是馬克維姿的證券組合理論(H.Kowitz199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和斯科爾斯―――默頓的期權定價理論(M.Scholes-R.Merton.1997年獲諾貝爾經濟學獎),這兩次華爾街革命的直接產物。國際稱其為數理金融學。
金融數學源于20世紀初法國數學家巴歇里埃在他的博士論文《投機的原理》中對股票價格用布朗運動的刻畫。雖然1905年愛因斯坦也對此做了研究,但這一新做法當時還是沒能引起更多人的注意,直至1950年,薩寥爾通過統計學家薩維奇終于發現了這一作法的巨大意義,并開始對金融數學做全面的研究,由此金融數學終于迎來了發展的全盛時期,現代金融學由此正式掀開了帷幕。
現代金融數學是在兩次華爾街革命的背景中成長發展起來的。第一次革命的成果體現在靜態投資組合理論的研究上。1952年馬爾科維茲提出了基于均值-方差模型的投資組合問題,該理論把投資的風險和回報做了可量化的刻畫,從而開創了用數理化方法對金融問題進行研究的先河。然而他的模型中要計算各個風險資產價格的協方差問題,這個計算量很大。第二次華爾街革命從靜態決策發展到了動態決策。1970年布雷頓森林協議,浮動匯率取代了固定匯率,許多金融衍生工具比如:期權,期貨都隨即產生,這些金融衍生工具的引入主要是為進行金融風險的管理,而要對風險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就需要對衍生工具進行科學的定價。巴歇里埃的布朗運動模型促使了一對雙胞胎:連續時間的隨機過程數學與連續時間的期權定價的金融工程學的誕生.數學工具的引入主要是為進行金融風險的管理,而要對風險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就需要對衍生工具進行科學的定價。此后不久,默頓用另一種嚴格的數學方法推導了該定價公式,并予以推廣。期權定價公式給金融交易者及銀行家在金融衍生資產品的交易中帶來了空前的便利,期權交易的快速發展很快就成了世界金融市場的主要內容。布萊克,休斯,莫頓的這一理論成為近代金融經濟學的里程碑人物,直到現在也仍然是現代金融理論探索的重要源泉。
三、金融數學的理論方法
金融數學作為一門邊緣學科,應用大量的數學理論和方法研究,解決金融中一些重大理論問題,實際應用問題和一些金融創新的定價問題等,由于金融問題的復雜性,所用到的數學知識,除基礎知識外,大量的運用現代數學理論和方法(有的運用現 有的數學方法也解決不了)。主要有隨機分析,隨 機控制,數學規劃,微分對策,非線性分析,數理統計,泛函分析,鞅理論等,也有人在證券價格分析中引進了新型的非線性分析工具,如分形幾何,混沌學,子波理論,模式識別等,在金融計算方法與仿真技術中也逐漸引入神經網絡方法,人工智能方法,模擬退火法和遺傳算法等。
金融數學是利用近現代數學的優秀成果來度量和刻畫金融、經濟、管理等問題的“高科技”工具,其主要的基本理論表現在三個方面。
金融數學理論的新進展有隨機最優控制理論,隨機最優控制理論是在上世紀60年代末在控制理論中應用布爾曼的最優化原理,并結合測度論和泛函分析方法發展起來的解決隨機問題的理論方法。國外的研究者很快就把隨機最優控制理論運用到相關的研究中來,從70年代初莫頓運用該理論對連續時間最優消費投資問題進行了研究,布洛克和米爾曼還研究了不確定條件下連續時間的最優增長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