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02 20:14:3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社會公德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摘要:在我國飛速發展的時代,在物質文明昌而盛之的同時,我們必須正視一個事關重大的問題—社會公德的培養和教育的問題。本文由一些缺失公德的焦點事件開始,論述社會公德的重要性,最后對社會公德的培養和教育提出建設性的意見。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精神文明建設的不斷加強以及社會整體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廣大公民的道德修養也有了很大進步,但一些與社會整體文明進步趨勢相悖的現象還存在著,冷漠歧視、破壞公物、破壞環境、破壞公共秩序等有損人際關系和社會秩序的行為,對社會公德建設以及社會整體的道德建設提出了嚴峻的挑戰。為此,我們必須重視和加強社會公德建設,提高社會整體的公德意識和公德水平。
一、公德缺失的狀況
寂靜深夜,手機短信驚醒夢中人,打開一看,原來是“二手車優惠廣告”;新手初上路,貼上“實習”標簽,望求車友包涵照顧,哪料屢遭別車;超市里,有人站在“請勿品嘗”標牌旁細品慢嘗相信以上狀況幾乎每個人都遇到過,當我們困擾于生活中這些問題時,應該都會想到兩個字“公德”。
表現在人與人的關系上,不講文明禮貌,不誠實守信,比如梁麗“撿”黃金案。表現在人與社會的關系上,不愛護公物、損害公共利益,維護公共秩序意識淡漠。比如,“醉駕”和“富二代飄車”成為了民眾議論的熱點。表現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上,過分追求經濟利益,肆意破壞自然環境。中央二臺2009年8月11日播出的節目—削峰行動:撫平寶寶的痛,讓人觸目驚心。“先天唇鱷裂,先天11生腦積液膨出,先天性脊柱裂,山西大量新生兒驚現先天殘疾。環境惡化,水源污染,礦產非法開采威脅新生兒生命”。
二、社會公德的重要性
社會公德是公民在社會生活中,應該遵守的最簡單、最起碼、最普通的行為準則,它處于道德規范體系中的最低層次,它是敬業、奉獻等更高道德境界的基礎,是一個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任何昌盛發達之邦,所有文明繁榮之國,無不將社會公德培養教育放在治世重要位置。
良好的社會公德是人類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v觀我國文明史,昔有文景之治,貞觀之治,康乾盛世,“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美好景觀;橫覷歐亞諸國,今有西方文明,日韓中興,經濟騰飛,文明發達的美好現實。然則無不以修德養德,恰守公德,遵行公德作為治世基礎、為生產發展的促進和保障。公德的建設、培養、教化也是社會進步人類文明的一個顯著標志。英、德等國不吝惜在社會公德教育上投巨資,使本國公德建設達到相當高水平。日本、新加坡等亞洲國家崇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注意培養國民公德意識。
公民的社會公德意識增強,則整個社會人與人關系就和諧美好,人人心情舒暢,有利于改革開放和發展生產。而且文明的行為方式、良好的公德意識對于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形成良好的人與環境關系,促進社會的健康穩定發展,尤其是對于實現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出的:“建設和諧文化,培育文明風尚”目標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公德的培養和教育
第一,整個社會要大張旗鼓營造一種氛圍,在意識形態領域里構筑起遵守社會公德的堤岸。政府要花力氣在社會公德教育上投資,廣開渠道興辦公德教育事業。大力加強社會公德教育,廣泛開展各種形式的“講文明、樹新風”活動,淳化民風,凈化社會風氣,使廣大市民樹立良好的公德意識,形成遵章守紀為榮、違章違紀為恥的觀念,把遵章守紀這個外在要求變成自己的自覺行為習慣。
第二,家長的公德教育勢在必行。馬克思曾經指出:“法官的行業是法律,傳教士的行業是宗教,家長的行業是教育子女”。家長作為一種行業的從業者,自然應當像其它行業的從業者一樣接受必要的職業訓練。
魯迅先生就嚴厲批判過“當父母不須受教”的舊觀念,提出應專門為家長開辦師范性質的學堂:‘.殊不知中國現在,正需父范學堂?!笨墒沁@些教育理念在國人心中的普及程度太低了。太多的父母自身道德修養有限,更不知道怎樣教育孩子;少數父母忽略言傳身教的作用,我行我素,根本不顧及不良行為對孩子的影響。這樣一個個兒童在家庭教育里邊就沒有養成遵守公德的習慣,長大以后壞習慣難以糾正。
第三,把教育者的教育提到議事日程。教育者的公德教育刻不容緩,全社會要有緊迫感和使命感,拉響公德教育的警鐘,教育者絕不能坐等自己被別人教育,而要主動學習,主動修養。我們不能等待先有一批達到理想人格的教育者,再由他們去培養被教育者的人格??鬃诱f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而不從。教育者的身教的重要性要引起高度重視,一言一行可資效法,具有較高公德評論價值。教育者要與學校中的學生一道補上公德教育課,讓每個社會成員都成為凈化社會風氣的“活性碳”,留給子孫后代一個沒有污染的社會。
第四,教育要以育人為目標,強調道德教育。我們的教育目標是把學生培養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中國古代思想家司馬光說過:“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庇谩暗隆眮斫y帥“才”,才能保證“才”的正當發揮;以“才”來支撐“德”,才能真正有益于國家和人民。但眾所周知的事實是,從小學階段至大學階段,德育的地位一直很尷尬。因為現在中小學都是以高考為指揮棒,相對應的學科甚至在幼兒園都已經受到重視。德育不是必考,且無法考出真實成績。于是學校階段的德育教育成為雞肋,地位重要,實際學生都無所謂。課程不受重視,行為自然也就不加約束。造成絕大多數學生思想政治可以考很高的分數,但行為散漫,道德修養和法律素質很低。
論文摘要:伴隨著我國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推進,農村的社會道德建設,將成為我國社會建設與發展中日益凸顯的重要理論和實際問題之一。因之,立足于農村經濟、鄉土文化和農民的特性,構建農村社會公德建設機制,則是倫理學理應擔當的使命。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所提出的“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體要求,不僅預示了農村經濟、政治民主的發展,而且內蘊了鄉村道德文明的訴求。無疑,作為道德文明基本要求的社會公德,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方面。在一定意義上,缺乏現代道德文明的農村,在本質上沒有完成農村的現代轉型。
農村的社會公德建設,絕不止是單純的道德教育問題,而是新農村建設中的系統工程,既有賴于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環境的改善、農民生活方式的改變,也有賴于農村管理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干部遵規守德的道德示范等。
一、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為社會公德提供易于生長的良好環境
作為人類以實踐一精神的方式把握世界的道德,其規范要求的客觀規定性和社會歷史性,決定了一定社會的道德關系及其規范對具體的現實個人的既定性和先在性,從而預示了個體道德觀念形成的后天性。道德心理學揭示的個體道德形成的規律表明,社會成員道德品行的形成與其生活的社會環境密切相關,以致于在社會生活中產生了“加臟現象”和“保凈現象”?!凹优K現象”呈現的是,在公共環境衛生領域,人們在臟亂差的環境中,盡管具有一定的道德認知乃至道德感,但人們的道德意志會出現懈怠,往往會放任自己的不良行為,從而出現在臟亂環境中任意亂吐亂扔的現象,即“人們所處的環境越臟,隨地吐痰和亂扔垃圾的幾率越高;人們越是亂吐、亂扔,環境就越臟”。這種現象也證實了美國犯罪心理學家凱瑟琳提出的“破窗理論”?!氨衄F象”呈現的是與之相反的行為類型。在潔凈的環境中,人們的道德意志往往會發揮控制力的作用,即能夠控制自己的亂吐、亂扔的不良行徑。因人們不忍心把潔凈的環境弄臟,就使得環境越優美潔凈,人們越是注重維護,以致于在紅地毯上那些隨地吐痰成習的人都會節制。不難看出,人們的社會公德意識和品行與環境的整潔文明有著密切的聯系。無疑,農村良好社會公德的形成,需要創設相應的環境。
農村社會公德環境的創設,相對于城市而言,既具艱巨性,又具急迫性。由于城鄉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以及現代化進程中城市發展的自然優先性,在客觀上不僅造成了農村經濟發展的相對滯后,而且也造成了農村公共設施和環境衛生的落后。土路的塵土飛揚、柴草和生活垃圾的亂堆亂放、炊煙灰塵的彌漫等,無不構成了農村生活環境臟亂差的圖景,以致于隨地吐痰、亂扔垃圾等成為農民習以為常的不良習慣,而且沒有道德譴責的氛圍。毋庸置疑,對農村普存的傳統陋習瘤疾根治,光靠社會教育提高農民的道德認識是不夠的.還需要通過綜合治理和美化農村的生活環境加以改善。
第一,進行農村環境的綜合治理,積極進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農民生活環境的改善。鄉鎮政府要推進村委會進行土路的修建、污水排放系統的規劃與建設、村垃圾的統一管理和整治、環衛崗位的設置等工作,通過“凈化、綠化、硬化、亮化、美化”等優化農民的居住環境,改善村容村貌,為農村環境文明奠定基礎。
第二,在新農村建設中,鄉鎮村要樹立科學發展觀,對村鎮進行整體布局、科學規劃。依據村鎮的自然資源和地理位置給予經濟發展模式的合理定位,以避免重復建設,并根據鄉鎮區域經濟發展的特點和鄉村風俗,確定工業主導型、農業主導型、旅游主導型村鎮的農村社會道德建設類型。
第三,配置公共環境衛生的設施,根據區域面積和村民的活動范圍,間隔合理地擺放垃圾桶,便于人們養成到指定地點扔垃圾的良好行為習慣。矯正農民不良的行為習慣,不僅需要啟動社會教育系統,轉變他們陳舊的思想觀念,提高道德認識,而且也需要為其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創造條件。
第四,加大對農村水、電、氣的改造,實行有償使用的原則,為農民節約用水、用電、減少廢氣排放等提供倫理的經濟動力。調查結果顯示,農民對糧食和電具有較強的節約意識,但對水的節約意識不強,對廢氣排放造成的環境污染認識不足。究其原因,至少有兩方面:其一,許多村沒有安裝水表,既不限量也不交費,這種無償使用或低價使用方式,使得村民缺乏節約用水的自我利益的約束機制,以致于經常發生經濟學的“公地悲劇”現象;其二,對于我國淡水嚴重缺乏的實情,社會對村民進行系統的宣傳教育不夠,致使許多村民不知道淡水的有限性和嚴重稀缺性,總以為水像空氣一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從而在客觀上縱容了水的浪費現象。
二、健全農村的各項管理規章制度,為社會公德的生長提供制度支撐
英國著名的經濟學家和政治哲學家f.a.哈耶克曾提出一個值得倫理學深思的問題:“一切道德體系都在教誨向別人行善,……但問題在于如何做到這一點。光有良好的愿望是不夠的?!庇捎谧褚幨氐虏皇侨说奶煨裕又赖乱蕴岢?、勸戒、建議為特征的價值導向,為人們提供了較大的自主選擇行為的空間,即人們守德與背德,依靠的是個體的道德追求,憑借的是個人的覺悟和自覺性,而事實上光靠個人自身內在的思想覺悟往往難以抵制各種利欲誘惑。為此,社會必須建立道德的制度保障機制,使道德提倡的價值觀念和行為類型在社會中得以保護和推行。質言之,道德需要借助制度規范要求的明確、具體、穩定以及強制而彌補其白身的軟弱性,從而完成道德自身力量無法實現的普遍規范要求。尤其是對農民的道德培養,還肩負著改變其傳統陋習的重任。由于社會公共生活領域的存在和發達是社會公德得以產生的客觀基礎,因此,隨地吐痰、亂穿馬路、亂扔垃圾、不排隊、大聲喧嘩等陋習,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與我國漫長的農業社會公共生活空間的狹小密不可分。對于這種傳習而來的不守公共秩序、公德意識淡漠等丑惡行徑,除了加快城市化進程,促進公民城市文明行為的形成外,還必須要啟動社會管理系統,運用法律、行政、經濟等綜合手段,遏止人們的不良行為習慣。具而言之,我國農村公共生活領域陋習瘤疾的根治,村民社會公德意識的強化,村民道德水平的提高,除了施之一般性的道德教育外,在我國目前的國情下,更需要法制、社會管理等外在機制的強力促進。
一是建立鄉村財務管理的制衡制度,避免村干部的貪污腐化現象。農村地區普遍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后,個體經濟比較發達,村鎮集體經濟發展不平衡,但集體收益仍然客觀存在。而村集體收益的分配和使用合理與否,既關系著村鎮的公共設施建設,也關系著村民道德感的形成。一旦村鎮經濟的發展能夠惠及當地居民,村干部不擅自挪用、濫用、私用集體款項,農民的道德感就易于形成和樹立起來;相反,如若集體收益僅為少數村干部把持和獨享,村干部以權謀私,就會消解農民的道德感。為此,必須要建立村財務的約束制度,即通過制度安排,對錢財的使用權限加以限制、對其使用用途以及財務支出定期公開加以規定,以遏制村干部的私用公款現象。
二是制定富有針對性的《村民自治章程》,確立本村利益關系的協調原則,使村民具有共守的行為規范。村委會要根據本村利益關系的特點和矛盾的焦點,制定詳盡的行為規范,使行為準則 明確,以避免村民因是非觀念模糊而使不良行為泛濫。如農村的私搭亂建、房屋出租、流動人口管理等,要出臺細則加以管理,以維護村容的整潔和村莊的穩定秩序。
三是建立社會公德的獎罰制度。獎懲與道德行為模式具有聯動性?,F代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行為是受動機支配的。而人的動機從驅動源來看,又可分為內驅動性動機和外驅動性動機。內驅動性動機是由自我的內在追求和滿足而產生的活動動力,如自己的價值追求、理想和信念等;外驅動性動機是由活動以外的某些外部刺激而對人們誘發出的推動力,如行為后果的風險性、懲罰性、獎勵性、獲益性等。人作為活動的意識主體,不僅了解行為的目標,而且會基于自己目標實現概率的高低及行為后果的利與害,調適行為的方式,選擇對自身具有最高效用的行為類型。因而,一種行為模式或行為類型的形成,不光取決于行為主體對其價值合理性的認同,也與行為恒常后果對行為主體的利益損益密切相關。為此,社會心理學家班杜拉在其“三方互惠決定論”理論中,既揭示了人的思想對其行為的決定性,也指出了人的行為后果對其思想的影響性。他說:“一方面,個體的期待、信念、目標、意向、情緒等主體因素影響或決定著他的行為方式;另一方面,行為的內部反饋和外部結果反過來又部分地決定著他的思想信念和情感反應等。這說明,一旦某一行為模式經常損害其活動主體,無論它在社會推崇的價值系統中具有多高的位置,潛在的負價效會消融人們踐行的積極性。因此,要想使村民普遍具有良善道德,就必須建立獎懲機制,使守德者受到褒獎且得利,無德者受到譴責且虧利。有鑒于此,對村民講究衛生、保護環境等社會公德的倡導,就需要制定相應的管理規章制度加以保障。
綜括論之,農村社會公德的建設,不能光依靠道德自身,因為有些社會公德的缺失,不完全是人自身的道德問題,恰恰是社會管理不完善或制度缺位所致,所以,我國當前以提升公共文明為要旨的社會公德建設.就不能僅囿于道德教育自身,更要注重為社會成員的道德踐行提供制度的支撐。
三、制定合乎鄉情良俗的村規民約,為村民提供具體的道德行為準則
由于道德調節人們利益關系和人性完善的指向更多是帶有普遍性的,因而,道德法則通常是籠統的抽象性原則,它對人們行為的規范和約束常常是一般性的導引,而不是具體的嚴格規定,而社會公德也同樣具有一般道德的特性,即道德要求的抽象性、原則性和籠統性。事實上,道德惟有回歸生活并能夠回應生活中的倫理問題,倫理生活才能真正成為人們所向往的一種生活方式,并避免道德教育的空洞性。因此,農村社會公德的規范內容要實現鄉村的本土化,即制定過程要民主化、表述的語言要農民化、規范要求要農村化。發揮農村基層組織的主導作用和村委會民主決策、民主管理的村民自治功能,由村民討論共同制訂合乎本村實情的村規民約,使村民易于識記、遵守和評價。這種由村民共同討論并達成共識的社會公德要求,不僅為村民的道德行為提供了具體的準則,也為村民的道德監督和評價提供了褒善貶惡的標準。更為重要的是,它體現了德國社會學家哈貝馬斯主張的“交談倫理”原則,使村民成為制規者,實現了村民的自我道德訴求,這種對村民道德主體性的尊重,既有利于村民道德積極性的調動,也有利于村民的自我道德約束,還減少了道德宣傳的社會成本,因為村民制規過程的議論、商討本身就是一種最好的道德宣傳教育。為此,我們要糾正一種偏頗的觀點,以為政府展開的專門宣傳活動才是道德教育,忽視村民道德商討過程中的教育功能。
四、啟動鄉土社會的面子文化,強化熟人社會的道德褒貶功能
社會成員道德品行的好壞,既與獎罰制度的導向和約束相關,也與道德評價的輿論褒貶相連。道德評價對行為善惡價值的判斷、道德責任的確認、道德價值信息的傳遞,無不影響著人們的道德認知、道德信念和道德行為。而農村的道德評價所形成的閑言碎語的社會輿論,對村民的道德品行更具影響力。一方面,農村的熟人社會特征,為道德評價提供了穩定的社會基礎。盡管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的推進,促進了農村地區的工業發展,加速了農村人口的流動,但以土地為主要生產資料的農村經濟形式,仍然是農民最重要的經濟活動方式。農村多數人一生或多半生依附于土地而勞作,甚至許多家庭的幾輩都生活在一村一地的生活方式,使得人們基本上還是在熟人圈里走動。先生對中國傳統農業社會的研究所提出的“差序格局”的理論,仍能反映當代許多農村地區村民的交往特點。它表明,熟人社會的亞文化價值原則、輿論評判等,對個體道德仍具有維系作用。另一方面,農村保有濃厚的中國人特質的“臉面”社會心理特征。在民族性的研究中,中國人所具“面子”的人格特質,已成為共識;而心理學研究成果也表明,許多人不同程度地具有有意控制他人對自己形成良好印象的“印象整飾”,的傾向性。與城市居民相比,農民的面子心理更加突出,恰是農村地區濃郁的面子文化,為家里爭氣、為家人長臉的面子榮譽感和“丟人現眼”的恥辱感,使得道德評價的輿論發揮著強大的鞭答作用。有鑒于此,村委會要注重輿論引導,對村民的良善道德行為要及時給予褒揚,對不良道德行為給予譴責,形成眾矢之的的輿論氛圍,以弘揚正氣,打擊歪風邪氣,使村民明是非.知好歹.趨善避惡。
五、發揮村干部的道德示范作用,促發村民的道德行動
道德教育不同于科學教育的一個重要區別,是它需要教育對象的認同。應該說,道德有兩種存在樣態,一種是文字形態的道德,即通過文字表述出來的道德理論、規范、條例、篇言等,另一種是活動形態的道德,即以行動注解的道德。理想的道德狀態應是這兩種道德形態的統一,既有豐富的道德理論和合理的道德規范,又有良好的道德活動和社會風氣。事實上,在道德教育中,對教育對象的道德接受和內化發生作用的,絕不止是寫進文件中的道德條例、寫進教科書中的道德規約、人們嘴上說的道德口號、墻上掛的道德訓示,更為主要的是教育者、周圍人群對道德的實際踐行所產生的示范作用。換言之,受教育者對道德倡導的價值、思想、觀點的認同,不僅取決于道德理論的科學性、合理性,而且也取決于社會成員對道德的態度和踐行狀況,因為社會成員都具有社會學習的能力,他人良好的道德行動,會通過觀察、模仿等社會學習,熏染受教育者。無須贅言,最能打動教育對象的教育方式,不是單純的說理,而是道德行動的示范性教育。應該說,以行動注解的道德,更具感召力,尤其是在農村,村委會干部和黨員的率先垂范作用,是無言的道德說服力。因此,發揮村干部的道德示范作用,為村民樹立“零距離”的道德典范的標桿.尤為重要。
六、開展社會公德的素質教育,提高村民的道德認識
在農村社會公德建設中,要反對唯經濟發展論,認為只要把農村經濟搞上去,農民富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村民的道德素養會自然而然提高,無須施之道德教育的片面觀點。但同樣值得注意的是,對農民的道德教育,切忌大道理的空泛說教,要契合農民的認知能力和特點。
論文摘要:釣魚武執法的出現,揭示了我國現階段道德建設中的一些弊端。本文在介紹了釣魚式執法的含義以及根源后,指出了釣魚式執法對社會公德、職業倫理以及個體道德的危害。通過對釣魚式執法事件的倫理反思,我們認識到制度倫理對制度主體、制度本身和個人倫理的規范和制約作用還很不完善,呼吁社會要全面加強倫理道德的建設。
一、“釣魚式執法”的表現及內涵
最近新華網、人民網、新浪網等知名門戶網站,都相繼報道了“釣魚式執法”事件。通過這些權威網站的關于“釣魚式執法”事件的報道,使我們全面地解了近一段時間被炒得沸沸揚揚的“釣魚式執法”的來龍去脈。2009年9月8日,上海一位白領張暉因好心捎了一位自稱胃痛的路人,結果遭遇到運管部門的“釣魚式執法”,閡行區城市交通執法大隊認定其為載客黑車。10月14日,孫中界遭遇了同樣的“釣魚式執法”,年僅18歲的孫中界自斷手指以示清白。10月20日,上海有關部門第一次調查公布說不存在“釣魚執法”的現象,這次調查結果引起了公眾的強烈質疑010月26日,上海市閡行區政府宣布,閡行區張暉事件執法取證不正當,區政府將依法撤銷原處罰決定;另外,浦東新區將終結孫中界“釣魚式執法”案并向公眾公開道歉。
所謂“釣魚式執法”,英美叫執法圈套(entrapment ),是英美法系的專門概念,它和正當防衛等一樣,都是當事人無罪免責的理由。它指當事人原本沒有違法意圖,在執法人員的引誘之下,才從事了違法活動。行政執法中的“釣魚執法”,與刑事偵查中的“誘惑取證”類似。但“誘捕”有著嚴格的控制要求,所設之套本身不能成為違法犯罪的證據。
我們知道“人們奮斗所爭取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比耸遣豢赡艹嚼娑嬖诘?,人的所有活動都是為了追求利益。執法經濟是“釣魚式執法”產生的根本原因。但是對利益的追求必須有一定的法律或道德的制約,如果沒有相應的規則對人們的利益追求活動進行制約,社會就會出現無序的狀態?!搬烎~式執法”的出現就是利益追求無序化的表現。政府工作人員按罰款數額獎勵或者提成的方式直接造成了“釣魚式執法”的泛濫。地方政府、執法部門和執法人員之間結成了一個公權力與私利錯位糾纏的利益共同體,他們的目標是各自利益的最大化。由于利益的驅動,他們使用“釣魚式執法”這種不正常的執法方式,并且放任“釣魚式執法”成為一種常態甚至一種制度,最終導致了對法律和道德裹讀。
二、“釣魚式執法”的危害性
“釣魚式執法”事件的惡劣影響對社會道德(包括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等)和個體道德建設有很大的腐蝕作用。社會的健康發展要求“法制建設”和“道德建設”并進,“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兼用。“釣魚式執法”使我們清醒的看到,我國的道德建設還存在弊端。
1.“釣魚式執法”事件的惡劣影響對社會公德有巨大的傷害力
《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指出:“社會公德是全體公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應該遵守的行為準則,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要大力倡導以文明禮貌、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公德,鼓勵人們在社會上做一個好公民。”
孔子的倫理思想的核心是“仁”,也可以說是“愛人”,他主張把“愛人”作為社會道德的核心,最主要的是“在人與人的關系中,要把其他人當作自己的同類,當作于自己同類的人來看待”。岡而“釣魚式執法”打擊黑車的同時也打擊了一些做好事幫助別人的人,使私家車不敢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提供援助,導致“愛人”的喪失。“執法式釣魚”利用人性的善良來誣陷他人,撕裂了社會成員間樸素的情感,破壞了社會成員間的信任與互助,敗壞了社會公德。
2.要加強政府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建設
《綱要》指出:“職業道德是所有從業人員在職業生活中應該遵循的行為準則,涵蓋了從業人員與服務對象、職業與職工、職業與職業之間的關系。要大力倡導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辦事公道、服務群眾、奉獻社會為主要內容的職業道德,鼓勵人們在工作中做一個好建設者?!?/p>
眾所周知,“釣魚式執法”的取證手段是違法的,政府工作人員非法取證,知法犯法?!搬烎~式執法”的相關部門為了既得利益非法取證,嚴重有悖于他們的職業道德。職業道德提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堅決杜絕“一切向錢看”,“在調節利益關系上具有利他性”r}。由于閡行區城市交通執法大隊工作人員職業道德的缺失,導致他們法律意識淡薄、知法犯法、利欲熏心,一手導演了“釣魚式執法”事件。
3.“釣魚式執法”事件使個體道德遭遇了道德滑坡
個體道德和社會道德是相對而言的,所謂個體道德是指“一定社會成員為實現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目的,并適應一定社會的客觀要求而形成的道德意識、道德品質、修養境界、價值觀念和指導自身行為選擇的內心準則以及個體道德行為實踐的總和?!?/p>
“釣魚式執法”事件對個體道德的健康發展帶來危害。非法營運雖有危害,但其危害的惡劣程度遠低于引誘、教唆那些沒有非法營運想法的人去違法。今后那些真的生病、臨產的路人可能再也得不到幫助?!搬烎~式執法”直接導致了人與人之間的冷漠,使個人在面對需要幫助的搭車人時,不加思索的拒絕,幾乎毫無道德可言。比如,在全國各地紛紛出現了最牛車貼:“本車拒絕一切搭載求助,臨盆產婦、車禍、中風、觸電、溺水都不關我事,尤其是胃疼的!”
三、“釣魚式執法”的倫理反思
“釣魚式執法”事件使我們看到,制度倫理在實際中的應用還需要完善。制度倫理是指“對以社會性正式組織為主體的規范體系和運行機制的內在聯系的倫理思考和要求。它既包括對制度主體的倫理要求,也包括對規范體系和運行機制的倫理安排;既包括對制度本身的道德要求,也包括對制度運行中一系列環節的道德評判和價值判斷?!?/p>
1.制度倫理對制度主體的規范和限制還不到位
制度倫理對制度的主體也就是社會性組織具有規范和制約的作用,體現在對制度主體的權利和義務的要求方面。制度的主體作為社會性組織一般都有相應的權力,制度倫理規定制度主體的權利和義務,使制度的主體不僅享有一定的權利,同時履行相應的義務。而且在符合道德要求的權利和義務之外,制度的主體沒有超越于規定范圍的權力。這就使制度主體權利和義務的享有和履行公開化、透明化,才能保證制度的公平、公正,不會出現權力的濫用。“釣魚式執法”事件中,閡行區城市交通執法大隊作為一個制度主體,代表著閡行區城市交通執法大隊的利益,制度倫理并沒能對閡行區城市交通執法大隊這一制度主體加以必要且充分的規范和制約。正是由于制度倫理并沒有在實際中對制度主體產生充分的規范和制約,才出現了制度主體對權力的濫用??梢?,制度倫理對制度主體的規范和制約作用在實際中并未得到十分到位的貫徹和執行。
2.制度倫理對制度本身的制約也存在不足
制度倫理對制度本身具有規范作用,制度的產生并不是先天的,而是在實踐中對制度進行具體的改進和建設,使其與時俱進,適應社會的發展。當代正義理論的代表人物羅爾斯看到,只有制度首先是正義的或公正的,個人才會負有支持正義制度的責任。網由于人類活動具有“利益性”的目的,我們必須對經濟制度、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等進行倫理規范,而不能聽任其自由發展。在制度倫理的制約作用下,不僅能實現經濟利益的最大化,而且能使整個社會的制度體現公正、公平和正義,實現制度的最優化。然而遺憾的是,我們在“釣魚執法”事件中,并沒有看到制度倫理對制度本身的規范作用。采取“釣魚”的方式誘騙私車司機去非法營運很明顯是有悖于制度本身的公正和正義的。
3.制度倫理并沒有為良好的個人倫理的建構提供充分的條件
一個好的合理的制度倫理的確立,會為個體倫理的健康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如果制度倫理是公正的、彰顯正義的,那么它必然會使得個人在社會中能夠得到公平的待遇、具有平等的地位并且生活在一個和諧的人際關系之中。制度倫理對個體倫理不僅有外部約束力,而且對個體倫理還具有導向和指導作用。一個好的制度倫理,必然能為個人倫理的健康發展提供導向作用。在“釣魚式執法”事件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不健康的制度倫理在運行,久而久之,人們的個人覺悟和個人倫理必然朝著不健康的方向發展。
通過師德師風學習,我深刻的認識到教師隊伍素質的高低直接關系教育事業的成敗,學高為師,德高為范。師德是教師最重要的素質,加強師德建設是教師隊伍建設最為重要的內容,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時無刻不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因此,師德師風的好壞往往影響和決定了學校的校風和學風的好壞。教師不僅要教好書,
還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為人師表,使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性。教師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導學生全面發展,在此我就我個人在師德師風學習活動中發現的問題做自我剖析:
1、政治思想方面,本人長期堅持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學習《教育法》、《教師法》,按照《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嚴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會公德。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為人師表。
2、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不斷豐富自身學識,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業務水平,嚴格執行師德規范,有高度的事業心、責任心、愛崗敬業。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樹立
正確的人才觀,重視對每個學生的全面素質和良好個性的培養,與每一個學生建立平等、和諧、融洽、相互尊重的關系,關心每一個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的人格,努力發現和開發每一個學生的潛在優秀品質,堅持做到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利用學科特點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素質,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3、在為人師表方面作為一名教師,我深深體會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將對學生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我時刻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以身作則,言行一致。在平時工作和生活中,遵守社會公德,克服個人主義、注意言行,不講粗話,以模范對學生做出表率。外出學校、注意自己的形象,不參加任何賭博活動和其他對社會造成不良影響的活動。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要嚴于律已,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4、在團結協作方面我總是和同事良好合作,謙虛謹慎,尊重同事,虛心向他們學習,共同討論,探索教學規律。
經過近階段的師德師風教育學習,我深深地體會到“敬業,愛崗,奉獻”的內在核心。自己還存在著諸多不足及根源:
1、教育理論學習不夠透徹,只停留在表象上,沒有從實質上深入研究,導致教學過程中出現很多困惑,甚至對某些教育政策的出臺持觀望的態度。其根源于本人主觀上思想怠惰,不思進取,客觀上理論修養不夠。
2、業務有待提高,本人多年一直在一線教學,但畢業時間較長,知識體系老化,不能與時俱進。其根源于思想僵化。
3、教研力度不夠,只注重平時的課堂教學,在本校聽聽課、評評課,沒有把教學經驗總結下來,很少寫教研論文,只做井底之蛙,沒有走出學習,究其原因,教學任務重,時間少,寫作水平低,不善于積累。
針對性以上缺點,本人提出整改和努力意見如下:
1、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積極參加學校教育部門有關學習活動,把時間用在業務鉆研上勤勞苦鉆,精益求益。
一個全面發展的社會,應當是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協調進行的社會。以“八榮八恥”為特征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提出,標志著中國在強調改革攻堅的政治基礎的同時,開始進一步強調改革攻堅的社會道德基礎的建設。
社會公德:道德底線不容挑釁
2006年:月20日,上海一位70多歲患有肺癌的老人朱祥林前往醫院復檢,在公交車上,老人持癌癥病歷苦苦哀求只為有人能夠讓一座位,最終得到的卻是滿車冷漠的眼神。據朱祥林的老伴介紹,自去年9月老朱手術出院后,每兩周去復檢――次的公交車上,總是這樣為求座位而遭受尷尬。
2006年3月初,一組變態殘忍殺描圖片在國內多家商業門戶網站傳播。這組圖片的畫面上,一位時髦中年女郎正在用尖細的高跟鞋踩死一只小貓。
社會公德缺失、道德淪喪的新聞事件,不僅叩問著社會成員的良心,更挑戰著人們的道德底線。凡此種種,引發社會各界對社會公德意識缺失的憂慮。
公民素質目前還存在很大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法律意識不足。人們不知道自己的權利和義務,因此在現實中既不維護自己的權利,也不履行自己的義務。第二,道德意識滑坡。目前社會的道德現象一個顯著的特征就是“無道德”,人們不講道德、漠視道德、反對道德。第三,信仰意識缺失。它主要表現為兩點:一是無信,二是迷信。
現在我們的社會沖突時有發生,其中有相當多的社會沖突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為什么可以避免而又避免不了呢?很重要的一點是不懂禮儀,不講禮儀。
社會風氣就像空氣一樣。如果大家吸收的是清新的空氣,將有利于健康。如果吸收的是污染的空氣,將對健康造成巨大危害。
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一定要著重加強公民的法律意識、道德意識以及信仰意識教育。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公民的素質教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應當相互結合,尤其要加強學校教育。
因此,我們應當盡快在大中小學開設不同層次的公民知識課,編撰相關的改科書,培訓相關的師資力量。同時,公德教育還要注重群眾性和針耐性,可以通過公益廣告牌、電子屏幕、宣傳櫥窗等多種渠道營造濃厚的社會氛圍。
職業道德:不因小利而蒙大羞
安徽省高校教師2005年度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工作中,豪州師范專科學校教師申報材料被發現存在論文造假嫌疑。經核查,為了能夠評上副教授,這所學校最近三年內共有12名教師通過中間人花錢買論文造假。
2006年3月初,西安市兒童醫院。一名女醫藥代表走進急診科醫生辦公室,緊緊關上房門。守候多時的記者立刻沖進去,將剛剛收下“紅包”的“張醫生”堵在屋內-在她的提包內,共有51個寫有醫生姓名的“紅包”。
醫德在收取紅包時淪喪,師德在學術腐敗中蒙羞……恰恰因為這些職業道德歪風的存在,看病貴、上學難的民生問題遲遲難以解決,成為一道道難以逾越的腐敗鴻溝。
從項目立項、研究試驗、論文撰寫、課題驗收、成果鑒定、申報獎勵、科技評獎到人才遴選,學術界的浮躁虛假已不是個別的現象,而是彌漫在科學學術活動的整個過程,不能再等閑視之。
醫院補償機制扭曲,形成“供方誘導需求”,導致從業人員開大處方、濫檢查、亂收費、拿紅包等現象層出不窮,如今,50%以上的市民與80%的農民無任何醫療保障,許多人有病不去就診,大病不敢住院,醫療衛生逐步背離了社會公益事業的正確方向。
職業道德的持續滑坡,損害社會風氣,毒化社會環境,對社會道德體系造成嚴重沖擊,也影響著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人民群眾對此強烈不滿。
毋庸置疑,整肅職業道德是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舉措。當前,教育領域和醫療領域存在的許多突出問題,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當前教育系統和醫療系統的職業道德建設,已經成為公眾高度關注的、亟待解決的問題。
因此,我們要加快建立完善學校的德育工作體系,把師德建設作為學校辦學質量評估的重要指標。建立師德考評制度,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年度考核、職務聘任、評優獎勵的重要依據。對師德表現不佳的教師要及時勸誡,對有嚴重失德行為,影響惡劣者要堅決予以解聘并取消其從教資格。
與此同時,我們還要切實加強對醫療設施和醫生培養的投入,讓醫患比例趨于合理;加強醫療人員職業道德教育,盡快把制定“醫生職業道德法”提上議事日程,用法律的方式來促進醫德水平的提升。
從政官德:必須,陪守為民之責
有資料顯示,僅僅2005年,我國各級行政機關公車消費3000億元,公款吃喝2000億元,公款考察旅游1000億元,三項合計高達6000億元,占當年國家財政收入的20%,相當于國防開支的3倍,全民教育投入的5倍。
把脈一些領導干部的從政官德,許多人憂心仲忡:一些干部說得多,做得少,有的是文件廠很優惠,領導表態很堅決,接待也很熱情,而到具體落實時,往往大打折扣,使民營企業家有“葉公好龍”之感,有的受騙上當,有的竟遭“關門打狗”之禍。
目前的主要問題是部分領導干部民本思想的喪失,由于心中沒有百姓,沒有百姓的利益,一些領導干部對群眾的感情疏遠,對群眾疾苦漠不關心。盛行講排場、比闊氣的奢侈之風,沉溺于感官享受的頹廢之氣,浮夸之風,形式主義,,不一而足。
正如一些人大代表所言:“民本思想喪失,就失去了為政者的基本道德?!睒淞⑸鐣髁x榮辱觀,黨員干部要起示范引導和模范帶頭作用。各級黨委和組織部門應該將誠實守信狀況作為干部考核任用的重要方面,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建設德治法治兼備型政府。
今天,加強干部隊伍官德建設當屬吏治工作的薄弱環節,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官德規范體系迫切需要建立起來,有關部門可以選擇適合我國國情的有關道德準則,充實我們的官德規范體系,盡快制定并實施“從政道德法”或“從政道德規范條例”,健全制約權力的法規和相應的執法機構,促進宮德建設。
勤儉節約:力戒驕奢逸之風
2006年春節,杭州一家餐館推出標價19.8萬元的年夜飯。據說,這桌“天價”年夜飯的原材料包括超大呂宋黃膠翅、日本大網鮑、特級魚唇和鱉龜肚等海鮮名品,酒水為限量版五糧液和陳年的紹興花雕。
有關研究報告顯示,2004年,中國奢侈品消費額約占全球銷售額的12%,成為世界第三大昝侈品消費國,一些國際馳名的奢侈品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增長率連年保持在80%以上,遠遠高于10%左右的全球增長率。依此速度推算,中國將在2010年超過日本而成為全球奢侈品市場的最大買家。
一組全國各地餐桌浪費現象的數據――武漢市每天倒掉50011屯剩飯菜,濟南每天倒掉300噸,上海市日產餐飲垃圾約1100噸……這些現象與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要求背道而馳,必須引起社會高度警覺。
居安思危,戒奢以儉;以儉立名,以侈自敗;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白遺其咎。如今,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濁流侵蝕著社會的健康肌體,一些人好逸惡勞、奢侈浪費,與社會主流格格不入,成為喪失理想信念的“寄生蟲”。
1、政治思想方面
本人長期堅持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質,學習《教育法》、《教師法》,按照《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嚴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遵守社會公德。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為人師表。
2、在教育教學過程中
我不斷豐富自身學識,努力提高自身能力、業務水平,嚴格執行師德規范,有高度的事業心、責任心、愛崗敬業。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樹立正確的人才觀,重視對每個學生的全面素質和良好個性的培養,與每一個學生建立平等、和諧、融洽、相互尊重的關系,關心每一個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的人格,努力發現和開發每一個學生的潛在優秀品質,堅持做到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利用學科特點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素質,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3、在為人師表方面作為一名教師
我深深體會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將對學生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我時刻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以身作則,言行一致。在平時工作和生活中,遵守社會公德,克服個人主義、注意言行,不講粗話,以模范對學生做出表率。外出學校、注意自己的形象,不參加任何活動和其他對社會造成不良影響的活動。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要嚴于律已,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4、在團結協作方面我總是和同事良好合作
謙虛謹慎,尊重同事,虛心向他們學習,共同討論,探索教學規律。
經過近階段的師德師風教育學習,我深深地體會到“敬業,愛崗,奉獻”的內在核心。自己還存在著諸多不足及根源:
1、教育理論學習不夠透徹,只停留在表象上,沒有從實質上深入研究,導致教學過程中出現很多困惑,甚至對某些教育政策的出臺持觀望的態度。其根源于本人主觀上思想怠惰,不思進取,客觀上理論修養不夠。
2、業務有待提高,本人多年機電類專業課教學,雖說科目種類較多,但畢業時間較長,知識體系老化,不能與時俱進。其根源于思想僵化。
3、教研力度不夠,只注重平時的課堂教學,在本校聽聽課、評評課,沒有把教學經驗總結下來,很少寫教研論文,只做井底之蛙,沒有走出學習,究其原因,教學任務重,時間少,寫作水平低,不善于積累。
針對性以上缺點,本人提出整改和努力意見如下:
1、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積極參加學校教育部門有關學習活動,把時間用在業務鉆研上勤勞苦鉆,精益求益。
1.選擅長之文體
文章有體,正如人有各種服飾一樣,中山裝不會類同于西裝。高考作文一般不限文體,考生可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選擇某一文體,即選擇適合自己發揮的文體。如擅長形象思維的考生可選記敘文,擅長抽象思維的考生可選議論文。要考慮自己有無與該文體相應的寫作素材。如,寫議論文,有沒有相關的理論論據和事實論據;寫記敘文,有沒有相關的生活故事;寫說明文,有沒有相關的知識儲備;寫散文,有沒有這方面的感情積累和語言積累;寫雜文,有沒有嬉笑怒罵皆成文章的幽默素質。
從實際情況來看,運用最多的文體是記敘文和議論文。臨考時特別要注意議論文中反復點題、敘述事例的篇幅以及記敘文的敘述順序、細節描寫。另外,最好不要選擇詩歌、戲劇、寓言、調查報告等文體,這些文體看似新穎,但遠比常見記敘文、議論文、散文的寫作要求高得多。近年來的高考閱卷統計也表明,詩歌、戲劇等類體裁的佳作并不多見,相反,還存在很大風險。再就是,切不要把幾種文體簡單地糅合以為就是創新,結果寫成了“四不像”,“四不像”作文評分比較低。
2.找熟悉的風景
我們提倡中學生作到“我以我手寫我心”,寫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寫自己熟悉的生活。這跟俗言所說熟悉的地方無風景正相反,考生的考場作文就是要在熟悉的土地上種好自己的莊稼。我們的考場作文是用文字書寫我們對生活的體驗理解和感受,一般而言,專業性較強的內容明顯超出了中學生的生活范圍,應慎重選擇。如寫“科幻”類文章,應在相關領域具有相當的知識積累與“專業”特長才行。若物理化學生物知識知之甚少,又不擅長合理推想,那么寫出來的東西只能是胡編亂造。
考生朋友們,我們熟悉的風景在哪里呢?
課文拾貝。課文里那么多的事例、人物,就是我們作文選材的后花園,是我們最豐富,最熟悉的材料寶庫。
自身經歷。家庭啊學校啊社會啊各個生活場景的所見所聞所感,盡管相對來說,中學生的生活圈子比較狹窄,但對有心人來說,也夠了。
與時俱進。關注社會熱點,多讀書報,注重觀念更新。有這樣內容的作文一定寫得真新深。
引經據典。名人名言,古詩名句,科學定理等等。
選自己熟悉的生活領域才有話可寫,有情可抒,才能真摯感人。
3.表健康之思想
《教學大綱》明確規定,文章要“感情真摯、思想健康”,這要求作文中表達的思想觀點和感情傾向必須健康積極,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考場作文是要讓閱卷老師看的,如果其中充滿了抱怨與敵視,充斥著消極和頹廢,除了讓人反感之外還有什么益處?人都喜愛美好的東西。堅強勇敢、積極進取、充滿朝氣、熱愛生活,這些就是美,能讓人分清是非,求真向善,積極進取,永不退縮的文章就是美好的。
當然,并不是說寫作文就不可暴露“陰暗面”,“激濁揚清”也是為文者的一種責任。關鍵在于文章中的思想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考生對“陰暗面”的態度是明確的還是曖的。具體來說,守住如下幾條底線:
人性倫理底線。那些珍愛生命,尊老愛幼,真誠善良,樂善好施,以及能喚起人的良知的人性倫理觀是美麗的。
社會公德底線。像寬容奉獻拾金不昧同情弱者,見義勇為,歌頌正義詛咒邪惡等等。
民族尊嚴底線。一個不熱愛自己民族背離自己民族的人,談不上起碼的人格。中學生有責任弘揚愛國精神和民族傳統。
時代主旋律底線。如改革開放主題、和諧社會主題、和平與發展主題等等。
4.設好感之開頭